發(fā)布時間:2022-10-15 07:59:2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松鼠教學設計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和特點是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
在我們教師設計教學時,往往僅從新知識出發(fā),只想著怎么去教,學生怎么來學,始終站在新知識這個角度,教學設計的首要工作是了解學生,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生怎么學,教師就怎么教。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建立在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
例如我所聽到的《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課,老師始終將學生的個性、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放在心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教學過程。用“怎么會找花生果?”“怎么找花生果?”“找到了沒有?”這三個問題導入對課文內容的教學后,根據(jù)這三個問題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針對這三個部分的不同教學內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所用的方法并非一成不變。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
老師:小松鼠平時喜歡吃松果,怎么會去找花生果呢?小朋友自己讀一讀1、2段找一找原因。
學生自讀,找到相關的句子,教師出示相關的句子。
老師:小松鼠看到了什么?
學生:綠油油的葉子
老師:誰能讀好這個詞語
學生個讀,齊讀,讀好這個詞語。
老師:還有什么?
學生:黃燦燦的花
老師:“黃燦燦”的怎么來讀?
學生個讀,齊讀,讀好這個詞語。
出示圖片,老師:看一看,花生葉子是?小花是?
老師引讀,學生接讀。
出示相關的段落,學生自由練讀,個讀,齊讀。
老師:這么美的畫面背下來好嗎?齊背誦
以小松鼠平時都是吃松果的,這會兒怎么要找花生果呢?這個問題與學生的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又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等相關的詞語、句子。這樣漂亮的景色當然吸引了小松鼠,也吸引著小朋友的目光,老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讀好相關的詞語、句子。讀出這一幅美麗的景色。這僅僅是老師對第一部分教學的一個畫面。在教學緊接著的第二個畫面:小松鼠和蚯蚓的對話時,課已過去十多分鐘,如果還是用原來的方法,學生注意力肯定很容易就分散了,畢竟這些都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易走神,好動是這階段孩子的天性。針對這一個情況,結合文本的特點:對話形式,老師及時地改變了教學方法。
老師: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小松鼠可想知道這是什么?出示相關的段落。
老師引讀:小松鼠問蚯蚓:“?”
學生接讀。
老師引讀:蚯蚓說:“?”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讀旁白。
老師:小松鼠聽了以后很?它想?
學生回答。
老師指導朗讀。
設計以教師引讀,學生接讀,師生分角色朗讀以及展開合理的想象,做一做小松鼠體會它的心情等多種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又一次將學生注意力緊緊地吸引過來,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進教學活動中去,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又絲毫不感到乏味和辛苦。
二、學生的問題是教學設計的基點。
人們常常評價一部戲劇作品的好壞取決于戲曲沖突的選擇和處理,在沖突中表現(xiàn)每一個人物的特點,使情節(jié)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豐滿。同樣,在教學中,沖突亦是一個法寶。沖突是學生興趣的一個誘因,沖突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一個前提。正是在對沖突的處理和解決中,學生有了不斷地進步和提高。
例如我在對《雨后》一課第三小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
嘴里說:“糟糕――糟糕!”
而他通紅歡喜的臉上
卻發(fā)射出興奮和驕傲。
在讀了這段課文之后,我向小朋友提問:你們貪玩摔了一跤,褲子都臟了,你們心里此刻怎么想?小朋友們說:“糟了,慘了,回去要被媽媽罵了?!毙睦锖苤?。我順勢接下去:是啊,此刻你們的心里很擔心,小哥哥心里也很擔心,難怪他說?學生接讀:“糟糕――糟糕!”可是在他通紅歡喜的臉上卻發(fā)射出興奮和驕傲,這又是為什么?一下子,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課文中的新知識發(fā)生了沖突,學生馬上興奮了起來,頭腦快速的轉動,主動走入課文,尋找答案。我適時的點撥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仔細得想一想,可以相互的討論討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邊想邊討論,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正是在對沖突的處理、解決中,學生掌握了新知識,也使對課文的理解變得更透徹。
三、學生的能力教學設計的終點。
課題:
23
紙船和風箏
主備教師:田偉鴻
教材分析: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關于友誼,關于寬容,關于仁愛的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xiàn)出的內心的失落感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方式和感人場面。故事中的小熊和松鼠并不因為曾經(jīng)的矛盾而放棄對彼此的愛,這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這個故事想要告訴同學們,對待朋友要善良有愛,有一個寬容之心學會交朋友和維護友誼。
學情分析:
童話故事是學生們樂于接受的文學形式,而樂于結交好朋友更是小學生所共有特征,作為二年級的小學生對于課文所提供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讓學生在讀中自主感悟,通過合作、探究,教師只在學生理解出現(xiàn)困難是做適度點撥引導。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復習生字詞,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區(qū)分同音字“漂”與“飄”的用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借助“寫話卡”寫話,送出自己的祝福。
2.過程方法目標:以讀貫穿教學始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換位體驗,補白等方式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學生的自身情感,引導學生珍惜朋友之間的友情。
教學重點:
對課文內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悅,從而體會友情的珍貴。
教學難點:
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體會小熊和小松鼠獲得友誼、失去友誼、重獲友誼“三個階段”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悅,從而體會友情的珍貴。
教學和學法:
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及時間分配:
復習鞏固,回顧課文(5分鐘)——讀悟交融感悟友情(25分鐘)——總結拓展,放飛情感(8分鐘)——布置作業(yè)(2分鐘)
教學過程(設問或活動):
第一板塊:復習鞏固,回顧課文
1.學生鞏固復習字詞。
小溪山腳屋頂門口(本組為文中難讀詞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松果草莓扎風箏折紙船(本組為文中關鍵詞語,指導學生運用說話)
祝你快樂祝你幸福(有感情朗讀,師生互動送祝福)
2.創(chuàng)設情境,回顧梳理。
出示圖畫,教師描述:看,這兒有一座大山,小松鼠和小熊的家住在哪兒呢?。
引導學生上臺貼圖,根據(jù)板書和圖畫復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1)松鼠和小熊離得很遠很遠,他倆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呢?
(2)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的2.-6.自然段,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板書貼畫:紙船和風箏)
[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板畫的出示,教師的語言渲染,構建了一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了學生的心,輕輕松松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
第二板塊:讀悟交融感悟友情
建立友誼(合作學習)
1.出示紙船實物,指導學生大聲地讀、輕輕地讀、甜甜地讀紙條上的祝福。
2.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小熊的動作和神態(tài),聯(lián)系生活理解“樂壞了”,體會小熊喜悅興奮的心情,。
3.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4.想象補白:小熊現(xiàn)在又會想些什么呢?小松鼠收到禮物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5.紙船和風箏給它們帶來了多少快樂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2.~6.自然段吧,一起去分享這份快樂。
6.區(qū)分“漂”和“飄”。
請同學把詞卡“漂啊漂”,“飄啊飄”分別貼在紙船和風箏的旁邊。根據(jù)學生回答,總結形聲字的特點,并用紅粉筆標出“飄”和“漂”的偏旁。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根據(jù)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識辨生字,“紙船漂啊漂,順水而漂”“風箏飄啊飄,隨風飄蕩。”教師并用紅筆標出不同的偏旁,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規(guī)律有所感悟,產(chǎn)生繼續(xù)探究漢字規(guī)律的濃厚興趣與強烈愿望。]
維護友誼(合作學習)
過渡: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給他們帶來了多少歡樂?。。ㄕn件播放音樂)可是,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快樂之中的時候,卻為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摘掉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摘掉紙船)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和好朋友吵完架后的內心感受。
2.情境對話,感悟吵架過后小熊和小松鼠內心的失落感和難忍的痛苦。
師佩帶頭飾,扮演小鳥,去問候小熊和小松鼠。
小熊你好,你今天怎么看起來垂頭喪氣的???
預設:你怎么還在扎風箏啊?
為什么不把風箏放出去,而把它掛在高高的樹枝上呢?
小松鼠你好,你現(xiàn)在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你準備怎么做呢?
修補情感裂縫
1.老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1.0-1.1.自然段,感悟松鼠和小熊修補情感裂縫的獨特方式。
A
小松鼠看看空蕩蕩的天空,感到孤獨極了,過了幾天…(引讀第1.0自然段)多么感人的一句話啊!(動畫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風箏吧?。┲攸c指導朗讀。
B
收到紙船的小熊馬上放了一只風箏,風箏飄呀飄…(引讀第1.1.自然段)
2.風箏又飄起來了,紙船也飄起來了,這是多么感人的場面啊,(再次粘貼紙船和風箏的圖片)生齊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營造了一個輕松、和諧的交際“場”,在這樣的“場”中,學生的情緒被調動,思維狀態(tài)被啟動,充分體驗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內心的傷感和孤獨,從而使學生與文本融入一體,產(chǎn)生共鳴。]
第三板塊:總結拓展,放飛情感
1.聯(lián)系生活學習“福”字。
對于“福”這個字,小朋友一定不陌生,你在哪兒見過“?!边@個字的?
(多媒體出示)這個“福”怎么是倒的呢?聯(lián)系“?!弊謱W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2.指導書寫詞語“祝?!?,小組交流評議。
3.小熊和小松鼠又回到了原來幸福和快樂的時光,此時此刻,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4.練習寫話。
小朋友,你想把祝福送給誰,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學生按要求在祝福卡上寫話。
第四板塊:布置作業(yè)
1.完成同步輕松練。
2.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小伙伴們聽。
[本環(huán)節(jié)挖掘文本的人文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能力,這樣,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在實際生活中讓他們感受到友誼所帶來的快樂,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
練習設計:
課堂討論:學了這篇課文,你最想跟你的好朋友說點什么呢?跟同學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23
紙船和風箏
松鼠
小熊
友誼
(情感建立)
吵架
(情感維護)
和好
(情感修補)
作業(yè)設計:
1.完成同步輕松練。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
反饋小結:
一、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各種資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與老教材相比,無論是編排內容,還是編排形式,都有了巨大的變化。教材的靈活性強,留給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空間大。如果不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資源,就有無從下手之感。挖掘教材資源,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挖掘“主題圖”資源,讓“主題圖”充分發(fā)揮作用
“主題圖”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其意圖在于體現(xiàn)“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重視學生的經(jīng)驗和體驗”這一基本理念,在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充分挖掘“主題圖”的資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 發(fā)揮“主題圖”的情境作用
以實驗教材第一冊為例。第二單元“比一比”設置了“小豬幫小兔子蓋房子”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上課伊始,學生邊看“主題圖”,教師邊講:“在一條蜿蜒的小河邊,有一所快要蓋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動物正忙著蓋房子,這是小豬幫小兔子蓋房子。他們有的搬著磚、有的扛著木頭。河里的小魚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個究竟。熱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準備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這個故事一方面為教學知識提供背景,同時還滲透了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像這樣的“主題圖”還有“野生動物園”“學校運動會”“我們的校園”等等。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的、熟悉的情境,而在這些有趣、美麗的圖畫中包含許多奇妙的知識,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這就容易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充分挖掘“主題圖”中的教學資源
教材中的每一幅“主題圖”都包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對新概念、新知識感知全面、理解透徹。仍以“比一比”為例,教材中引出“同樣多”和“多”“少”的概念后,提出“圖中還可以比什么”,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挖掘主題圖中的資源,除了進行小兔和磚、小兔和木頭的比較外,還可以進行桌上的水果之間的比較,水果與豬和兔的比較,桌子與凳子的比較,等等。
再如教材第一冊“小猴吃水果”的主題圖。初看主題圖,我認為主題圖的目的無非就是:(1)能數(shù)出圖中物體的個數(shù);(2)會用“>”“
(出示主題圖后)師:圖上畫的是什么?你能數(shù)出這些物體的個數(shù)嗎?
生:圖上畫的是……猴子有3Z……
教師板書“猴子3、梨4、桃3、香蕉2”。
師:猴子有幾只?桃有幾個?猴子和桃比,怎么樣?
生:猴子有3Z,桃有3個,猴子和桃同樣多。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3=3”。
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和“
再細心地觀察主題圖,我發(fā)現(xiàn)了圖中的如下資源:(1)小猴子與水果對應排列,滲透了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2)猴子、梨、桃和香蕉可以互相比較,因此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的背后,蘊涵著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性和開旃}生。根據(jù)初觀察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再觀察發(fā)現(xiàn)的上述資源,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修改如下:
出示主題圖,同桌互相說說圖的意思。
師:圖中有幾只小猴在吃幾個梨、幾個桃、幾根香蕉?你能用手中的學具擺出來嗎?
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學具擺出3只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
師: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教師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方法擺出如17頁的象形圖。)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這些物體的多少,好嗎?誰來試一試?
生1:猴子比香蕉多。
生2:香蕉比梨少。
生3:猴子和桃同樣多……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抽象出:3>2,2
我認為,修改后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動手實驗、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一教學理念。這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的結果。
3 重新選擇主題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
“用教材”不是死啃教材,不是唯教材至上,而應把教材看作一個可參照的藍本。當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提供的主題情境不適合我們的學生時,或有了比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更有價值的主題情境時,可以重新確定材料進行編排。只要改變后的主題情境更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更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我認為都是成功的。
教材第一冊18頁“第幾”的主題圖是一幅排隊購票圖。如果只看圖,是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幾”和“第幾”的。制成電腦課件,我們又不具備制作條件。怎么辦呢?我認為可以重新選擇主題情境。以下是我對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實錄:
(1)教師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它叫智多星(出示小兔子的圖片)。你想對它說句什么話?
學生自由地與智多星打招呼。
師:智多星還有許多好朋友,它們是――
教師邊說邊呈現(xiàn)小動物圖片:小松鼠、大象、長頸鹿、小獅子,并把它們零亂地擺在黑板上。
(2)呈現(xiàn)材料,引導探究。
師:今天,智多星邀請這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大伙兒可高興啦!一大旱它們就來到了智多星家里??墒浅霭l(fā)前,它們?yōu)樵鯓优抨牫沉似饋?,誰都想排在最前面。小朋友,你能幫它們排排隊嗎?
學生交流后,反饋。
生1: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它的后面,再后面是長頸鹿,再后面是小獅子,最后是大象。
教師按照學生的說法在黑板上排序:
智多星 松鼠 長頸鹿 小獅子 大象
師:你為什么要這么排?
生1:因為大象最笨重。
師:你這是把智多星排在了――
生1:第1個。
師:那么小松鼠排在了――
生1:第2個。
師:還有不同的排法嗎?
生2: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第2個,大象排在第3個,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排在最后面。
師:你這樣排有什么理由?
生2:智多星是請他們來的,所以排在第1個;小松鼠第1個到智多星的家,把它排在第2個;大象比較晚一些,所以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最晚,所以排在最后一個。
教師小結:智多星是主人,所以排第1(板書:第1),小松鼠排在它的后面,是第2(板書:第2)……
智多星 松鼠 大象 小獅子 長頸鹿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師:其他同學還有不同排法嗎?請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自由交流后,指名全班交流。
(3)主動參與,體驗意義。
師:假如今天也讓你去參加音樂會的話,你準備排在哪里?
生1:我想排第1個。
師:你排第1個了,那么后面的小動物會怎樣呢?
學生演示:
師:那么現(xiàn)在長頸鹿排在了第幾個?
生(齊):第6個。
師:當這位小朋友排在第1個時,其他小動物分別在第幾呢?
生(齊):智多星排在了第2,小松鼠排在了第3……
師:還有誰愿意上來排?
生2:我準備排在第3個。
師:那么其他小動物的位置會怎么樣呢?
生2:智多星、小松鼠不變,大象排第4,小獅子排第5,長頸鹿又排到第6了。
(二)挖掘教材中的“開放性”資源,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注重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新教材的主要特點之一。開放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更多的選擇學習、探索的主動權,學生就有可能會學得更主動、生動。
二、挖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資源
現(xiàn)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shù)學信息?!罢J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新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選擇學生生活中的情境,先提出數(shù)學問題,然后再解決數(shù)學問題,就是這一基本理念的具體表現(xiàn)。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用好教材中與生活貼近的教學事例,還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概念,建構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
(一)用好教材中的“生活中的數(shù)(學)”
“生活中的數(shù)(學)”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用數(shù)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我的具體做法是:每天進行“生活中的數(shù)(學)”說話訓練。開始,學生只能模仿課本說“我今年8歲了”“我家有3口人”等簡單的內容。后來,學生能說出課本以外的生活中的數(shù)。例如,“黑板上邊有8個大字”“我家這個月用了6噸水”“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毛衣花了31元”。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說話內容越來越豐富。由“生活中的數(shù)”說到了“生活中的數(shù)學”。一年級結束時,學生已能說“奶奶家養(yǎng)了8只大羊,2只小羊,一共是10只羊”等較復雜的數(shù)學內容了。這樣堅持下去,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shù)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的體會,而且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shù)學的體驗。
(二)挖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資源
生活中的數(shù)學資源,主要指課本以外的,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又與新知識直接相關的資源。例如,我班有58人,一、二組每組9人,三至七組每組8人。在教學“8和9”時,我就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幫助學生理解8、9的有關知識。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說“我們組有8個人,我坐在第2排”“我們組有8個人,再加1個就是9個”“我們組有4個男生,5個女生,一共有9個人,可以列成算式4+5=9”“我們組有8個人,今天有1個人沒來,現(xiàn)在是7個人,可以列成算式8-1=7”……
隨著年級的升高,適合學生的生活中的數(shù)學資源也會越來越多,生活中的購物、分配、建筑等,報刊中的數(shù)據(jù)、信息等,都是我們可以挖掘的數(shù)學資源。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讓學生在教室里布置模擬超市購物,使他們學會花錢買東西;“學習認識圖形”時,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圖形或物體,開辦“小小創(chuàng)意展示會”;學習“量長度”時,讓學生相互合作測量身高,測量教室里物品的長度,每個人立定跳遠的長度,并帶到室外,讓他們相互合作測量物體,回家和自己的親人比比誰跳的遠,將記錄的結果給老師和同學一起分享。這種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的數(shù)學課,給予學生的是輕松、快樂、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綜合并靈活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活”化課程資源。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shù)學,存在著豐富多彩的可供我們利用的數(shù)學資源。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注意積累,一定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更好的有價值的數(shù)學資源,為新教材的使用錦上添花。
新都區(qū)石板灘小學 廖翠芳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教材P64、65。
教學目標:
1.通過在具體的情境中觀察、思考,認識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會上下的相對性。
2.能夠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情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
3.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體會上下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的相對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課件、學力單(課前完成問題解決1題)、姓名紙片。
教學過程:
數(shù)學課前操:和小動物一起做操。
小白兔,蹦蹦跳(小兔跳);小鴨子,嘎嘎嘎(雙手放前做鴨子嘴巴狀);
小金魚,游啊游(雙手做魚游狀);小朋友,拍拍手,安安靜靜齊坐好。
一、回顧舊知、揭示上下
數(shù)學游戲(一):說反義字。
師:老師說一個字,請同學們說一個意思相反的字。如大(?。⒍啵ㄉ伲?、高(矮)、長(短)、重(輕)、前(后)、上(下)。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說得又對又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與“上下”有關的知識。 (板書課題:上下)
師:這兩個字你們認識嗎?(生:認識)請你把手伸出來,跟著老師一邊做手勢一邊把課題讀出來,這是(上),這是(下)。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1.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兩只小動物之間的上下位置關系
師:看!今天天氣晴朗,森林里特別熱鬧,原來今天是大樹爺爺?shù)纳?,小動物們都來給樹爺爺過生日,看看誰來得最早。(課件出示小兔、小鳥)
師:小鳥和小兔來得最早。誒,樹爺爺告訴廖老師,他想考考大家,“小朋友們,你們能用“上下”來說說小鳥和小兔這兩只小動物的位置嗎?”誰先來介紹一下小鳥的位置?(在黑板上貼出小鳥的圖片)
生1:小鳥在大樹的上面。(小鳥和小兔比,它在哪兒?)
生2:小鳥在上面,小兔在下面。(引導學生完整的描述:小鳥在誰的上面?)
生:3:小鳥在小兔的上面。(誰聽懂他說的意思了?讓學生多復述幾遍。)
師:誰再來介紹一下小兔的位置?(在黑板上貼出小兔的圖片)
生:小兔在小鳥的下面。(誰聽懂他說的意思了?)
(讓學生多復述幾遍,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板書,再全班齊讀一遍。)
2.確定三只小動物之間的上下位置關系
師:不一會,小松鼠也趕來了。(課件出示小松鼠)那你能用上下來描述小松鼠的位置嗎?(在黑板上貼出小松鼠的圖片)
生1:小松鼠在中間。(師:能用上下來說說嗎?)
生2: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誰聽懂他的想法了?)
(其他學生進行復述,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板書,修正學力單,全班齊讀一遍)
3.體會一只動物位置的相對性
師:小松鼠剛才也在很認真的聽小朋友們精彩的回答,可是現(xiàn)在小松鼠有點兒糊涂了,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說它在上面,有的小朋友說它在下面呀?它不是一直都在這兒的嗎?誰能給它解釋解釋。 (指名回答)
師:哦,老師聽明白你的意思了,說小松鼠在上面是因為把它和小兔子比,它在小兔子的上面。說小松鼠在下面是因為把它和小鳥比,它在小鳥的下面。那看來,同一只小動物由于比較對象的不同,它所處的位置也是不同的。
師: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小松鼠解決了疑惑,那現(xiàn)在廖老師這里也有幾個問題想考考大家。請問:小兔的上面有誰?小鳥的下面有誰?
生:小兔的上面有(松鼠和小鳥);小鳥的下面有(松鼠和小兔);
師: 那小鳥,小松鼠,小兔當中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呢?
生:(小鳥)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完成學力單上用上下說一說,全班齊讀一遍。)
4. 數(shù)學游戲(二):我說你猜
師:小動物們給樹爺爺過生日可開心了,它們還玩了一個游戲,也想請同學們一起來參加。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我說你猜。游戲的規(guī)則是這樣的,樹爺爺呀會給我們一些小提示,我們要通過這些小提示猜一猜樹爺爺說的是哪一只小動物,請你用動作來告訴大家。如果你覺得是小鳥,你就做一個飛的動作,如果你覺得是小松鼠,那就做一個小松鼠吃松果的動作,如果你覺得是小兔子,你就做一個長耳朵的動作,聽明白老師的要求了嗎?
師:準備好了嗎?請看樹爺爺?shù)牡谝粭l提示:它在小兔的上面。
師:老師看到有的同學說是小鳥,有的小朋友說是小松鼠,那到底是誰呢?請看樹爺爺?shù)牡诙l提示:它不在最上面。那它一定是?(小松鼠)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答對了嗎?老師現(xiàn)在要采訪一個小朋友,請他說一說他是怎么猜出來的呀!
師:想不想再猜一次呀!好,請看樹爺爺?shù)牡谝粭l提示:它在小鳥的下面。老師看到有的同學說是小松鼠,有的小朋友說是小兔,那到底是誰呢?請看樹爺爺?shù)牡诙l提示:它不在中間。那它一定是?(小兔)
師: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實在是太快了,真讓老師佩服呀!
5. 數(shù)學游戲(三):擺一擺
師:下面咱們再來玩一個動手的游戲“擺一擺”。請用你們課桌上的數(shù)學書、本子和筆袋來完成。
①我來說,你來擺(師說生擺)
師:把數(shù)學書放在課桌上;本子和筆袋放在書的上面;筆袋不在最上面。
(生擺完后,上臺展示擺法,利用電子白板拖動圖片進行擺一擺。)
師:你能用上下說一說這些文具的位置嗎?(指導學生完整描述: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中間的)誰在誰的上面,也在誰的下面。)
②你來擺,他來說(同桌互動)
師:按自己喜歡的方法擺好這些文具,然后請你的同桌用“上下”說說它們的位置。 (明確要求后學生開始游戲,并請一組上臺展示,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③師小結(整理用完的文具):請同學們快速地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坐好。
三、鞏固練習,進一步體會上下
1.完成學力單練習聯(lián)系第1題:用“上”或“下”填空。
2.百寶柜:完成學力單練習聯(lián)系第2題,填一填,說一說。
師:同學們,樹爺爺今天還給我們帶來了它的百寶柜,(課件出示百寶柜)讓我們一起來參觀一下吧,里面都有哪些東西呀?那你能用上下來說一說它們的位置嗎?(生自由的說,只要正確都予以肯定,并以開小火車的形式全班訂正)
3.尋寶物:完成學力單練習聯(lián)系第3題。
師:剛剛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原來是淘氣他說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們去幫幫忙。看,小機靈狗要送給淘氣一個寶物,寶物就在這三個盒子中的一個,但是卻不知道寶物在哪個盒子里,根據(jù)小機靈狗的提示來猜一猜吧!
師:寶物放在1號盒的下面,那么寶物可能放在幾號盒呢?
生:寶物可能放在2號盒,也可能放在3號盒。
師:我們來看看機靈狗說的第二句話,寶物放在3號盒的上面。那現(xiàn)在你能說出寶物放在哪個盒子了嗎?
生:寶物放在2號盒。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1:因為寶物可能在2號盒,也可能在3號盒子,機靈狗又告訴了我們寶物放在3號盒子的上面,所以寶物就在2號盒。
生2:因為寶物在1號盒下面,所以就不在1號盒子,寶物又在3號盒的上面,所以寶物不在3號盒子里,寶物既不在1號盒子也不在3號盒子,那么寶物就在2號盒子里。
四、總結全課,收獲“上下”
1、師: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開心嗎? (生:開心)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認識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樣判斷物體的上下了。
2、師:你覺得誰的表現(xiàn)最棒呢?(完成自我評價加分表。)
五、拓展提升:小小推理家,完成學力單練習聯(lián)系第4題。
[關鍵詞] 課例研討 教學活動 教師 反思
課例是關于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討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后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人員與他的同伴、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討論。教學課例研討除了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錄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教學活動的反思。
教學活動的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活動后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分析,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的過程,從中提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促使自己專業(yè)成長。
反思有個人反思和群體反思兩種類型,群體反思實質上就是一種研討評析。不少教師在反思中總是感到茫然,常常不知道反思什么。要么無從下手,要么泛泛而談,反思的目的不明確,反思的內容空洞,找不到關鍵問題,經(jīng)常是停留在表面上,為反思而反思,不能深刻地剖析問題的根源,更別提反思之后的調整和實踐了,這就失去了反思的價值。那么,如何能改善這種流于形式的反思行為,使反思真正成為教師的調整教學行為呢?我園通過課例研討進行了探索。
一、多形式互助中調動教師反思的積極性
多樣化的教研形式可以激發(fā)和調動教師的參與反思的積極性。我園在課例研討中運用“同課一人多輪”“同課接龍多輪”“同課異構”的研討方式進行。課例研討活動中不走形式,本著互相尊重又互相啟迪的精神深入探討,教師形成了暢所欲言的合作氛圍,促進參與群體反思。這種集體的課例研討活動則充分體現(xiàn)教師與教師、教師與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強調活動緊扣“過程”追求“真實”,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個人取長補短;另一方面,通過思想的碰撞使教師在個人的實踐體驗與群體的觀察和反思相結的過程中,教學經(jīng)驗不斷改善,從而提升了課例研討的質量。
二、圍繞研討重點,明確反思的問題
為了克服反思討論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蜻蜓點水”的現(xiàn)象,避免問題是討論很多,但沒有一個問題討論得非常透徹。課例研討強調課后及時反思,而且整個過程始終由小組牢牢把握的研討方向組織最有研討價值的問題來深入探究,因而保證了問題討論的深入,并讓每位參與者通過討論對問題有一個清晰的全面認識和理解。
案例一:中班“同課一人多輪”研討活動――學習詩歌《畫春天》(第三輪)
教學反思研討實錄:
研討重點:教師用什么方法策略支持幼兒學習,是否有效?
1.教師針對上一輪的問題進行了反思,采用環(huán)境與幼兒的對話互動方法讓幼兒感受。教師環(huán)境中布置的景物與詩歌的內容意境相符合,讓幼兒在環(huán)境中感受春天美的同時,也學習了詞匯。教師利用了蝴蝶的表演道具“翅膀”,教師這種由抽象變直觀方法幼兒經(jīng)過的親身體驗表演,讓來理解詞匯,幼兒興趣極高,主動性、積極性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2.學習詩歌環(huán)節(jié),教師能讓幼兒輕松地學習、掌握兒歌。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加入用“三段圖示”的方法引導學習兒歌,根據(jù)詩歌內容把一句詩歌分成了三段。如“紅紅的”“桃花”“笑”有顏色、物體、動作或表情,畫面內容與詩歌中最有特點內容相符的,這樣“圖示”表征成了活動中有助于幼兒語言表達的指揮棒。
3.本輪活動,教師增加運用“隱藏圖示”的記憶方法來支持幼兒記憶學習。這種方法策略使幼兒感到有懸念,也調動起幼兒情緒,即把“圖示”先藏起一部份,再藏另一部份,把最難的部份留到最后,以強化重難點內容的學習,有效改善了上回幼兒學習朗誦枯燥的情況。
4.本次活動經(jīng)過調整,教師注重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不隨意打斷、否定幼兒的問答,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一些難度不同的問題,步步深入,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采取了有效回應的策略,用表情、語言、動作回應,鼓勵孩子大膽表達,保證了師幼間溝通渠道的暢通。
5.但在活動結束前教師運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詩歌內容,幼兒的表演不夠舒展,動作幅度小,由于空間小,局限性大,活動時間又超出,幼兒有點不耐煩,教師活動的節(jié)奏把握的還不夠,教學效果不明顯。
不可否認,這樣的反思活動是以“主題情境”為導向,圍繞一個重點“教學策略問題”針對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展開集體反思與討論,參與者就自己對問題的見解提出解決策略,并最終達成一定的“共識”這樣的反思內容不會分散,也有助于促使參與者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理解。
三、把握核心要素,找準反思的方向
面對教師反思中所存在的問題,在課題研討活動中我們致力于引導教師把握住核心要素,即首先從目標制定準確性與過程方法的針對性來進行,這樣的反思才有它的價值。
(一)反思教學活動目標
目標的反思可以考察教師解讀幼兒原有經(jīng)驗和解讀教材要求水平。一個經(jīng)過認真思考而制定出來的目標必然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幼兒的經(jīng)驗水平,要思考幼兒感興趣的熱點是什么,幼兒的當前經(jīng)驗是什么,以及通過該活動預期達到什么水平,另一個教材內容要求是什么,也就是教材中能有效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目標反思才能保證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方向正確的起點和努力的方向。
案例二:大班語言活動――續(xù)編故事《烏鴉與狐貍》
研討活動實錄:(重點是補充對第一輪活動內容目標的確定)
1.《烏鴉與狐貍》這個寓言內容情節(jié)生動,形象也鮮明,寓意較為明朗,比較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可能接受的。教學的重難點定位續(xù)編形式上,比較適合我們幼兒。
2.當前的幼兒已經(jīng)是大班下學期,但是幼兒對事物的了解往往還是直覺的,引起他們注意的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質。內容重點要放在為幫助幼兒理解寓言故事中隱藏的含義――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為它愛聽好話并作為寓言的情感發(fā)展目標,也不能盲目延伸。
3.從語言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求幼兒能喜歡講述,讓幼兒用比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思想、敘述事物。把狐貍與烏鴉的寓言的語言發(fā)展目標定位于續(xù)編故事上比較適合大班幼兒的特點,如果只是復述故事顯得太簡單了。
4.在制定目標時,我們依然要注重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滲透情感教育目標,即遇事要多動腦筋,不要只聽奉承話,避免上當受騙。
所以續(xù)編故事《烏鴉與狐貍》教學目標為:
1.有積極參與續(xù)編故事的興趣,能在集體面前大膽、適時續(xù)編故事,并養(yǎng)成認真傾聽同伴講述的習慣。
2.能大膽想象用比較準確、連貫的語言續(xù)編故事內容。
3.知道不能光聽別人好話,遇事要動腦筋才能避免上當受騙的道理。
小組成員及教研員對制定的目標一致肯定:目標內容的指向與表述是清晰的,目標難易定位是恰當?shù)?也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已有的經(jīng)驗。
(二)反思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反思,主要指對活動組織實施的反思,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把握反思的要素是:活動中環(huán)節(jié)是否緊緊地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環(huán)節(jié)之間是否合理。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否適當并發(fā)揮啟迪作用。環(huán)境和材料是否能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兒的學習,教師能否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幼兒進行互動與調控。在反思的基礎上采取改進措施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
1.反思要素一:教學活動材料提供――教具的設計是否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具的設計、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能成為“點晴之筆”,同時,也可能成為最大的“敗筆”。
案例三:大班“同課異構”語言活動――看圖講述《大象救松鼠》(第三輪)
教學研討反思實錄:
(1)A班幼兒活動開始時的講述的興趣很高。教師A是以一個懸念引題,通過幼兒的觀察動物小樹鼠的在三幅圖的表情來引出故事的線索,教師僅先出示其中的松鼠形象,其余圖片內容用白紙遮住,引導幼兒根據(jù)松鼠的表情及動態(tài)的變化,對遮住的圖片內容展開合理的相象,大膽地敘編故事情節(jié)。緊接著是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松鼠的表情變化,與野貓的兇猛形象引導圖外的故事內容,這種策略很有彈性,但是,教具中的野貓的兇猛的表情,不突出,沒有讓幼兒感受到它的兇猛,照成幼兒的想象偏離了內容,影響了效果。
(2)B班的幼兒在活動開始,對故事的內容想象的興趣很高。教師B是很科學的利用圖片的內容來引題,教師弄亂的教學圖片的順序先出示圖片四,利用第四張圖片和內容來做為懸念的引題,效果不錯。
(3)兩位教師同時利用實物“爪子”來幫助幼兒學習詞,兇猛和鋒利,教師B還在“爪子”上染了深藍的顏色,一出示,幼兒一陣驚噓“啊,好利呀”“抓了肯定很痛”結果是很明顯,幼兒體會深刻。
(4)A班的幼兒表演得很深動,對“兇猛”一詞體會深刻。教師A對上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想象偏離的狀況馬上做出了調整利用實物――爪子,幫助體會野貓的兇猛也調動起了整體互動的氣氛。
(5)A班的幼兒講述時注意到角色的對話及心理活動,對故事內容表述比較準確和完整。是教師A提供了“小對話框”,無形中對幼兒表述起到提示的作用。
2.反思要素二:教師把握策略,適時回應幼兒
活動中,幼兒時時刻刻用眼睛和心靈觀察和思考著教師的問題與表述,幼兒的一切行為都會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狀況,因此,反思可以從幼兒入手,從幼兒的角度來反思教師的教學策略、行為,再從教師方面和活動過程歸因。
幼兒的角度反思可以包括反思幼兒的傾聽表現(xiàn)、表達表現(xiàn),以及參與的態(tài)度包括:幼兒對活動內容的興趣呀、探索的欲望呀,幼兒對問題是否積極發(fā)言呀等;幼兒參與活動的廣度、和諧度包括: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是否有壓力,是否和諧,幼兒與同伴之間的配合是否和諧,幼兒對操作的材料是否能很好地運用等,觀摩中每一位教師可以任選一個角度觀察幼兒行為,根據(jù)行為再歸因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把握教學內容的核心價值。
同樣的活動設計,讓具有不同教育機智的教師演繹,會導致活動的效果大相徑庭,教學反思的方法、要素是很多的,但核心要義是要“追根究底”。教師要學習選擇適當?shù)姆此挤椒ú呗?并注意在教學中運用這些策略,有效的反思關鍵還看調整后的實踐,反思后的正確調控才是反思的價值所在。
古人云:“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苯?jīng)過課例研討中的群體反思過程,我們認識到,有效的反思需要民主、平等、合作的教研氛圍,教師具有強烈的進取心,愿意敞開自我,敢于質疑,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這才是反思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我認為一是指教學目標是否全面。二是指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是否明確。需要傳授哪些語文知識,進行哪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么程度,都應十分明確,具體。下面是一位教師教學六年級下冊《一夜的工作》的片段,這段教學緊扣課文的語言引導學生理解思想內容,很好地把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統(tǒng)一起來。
師:課文中說“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數(shù)的清顆數(shù),好像并沒有因為今夜多了一個人而增加了分量”,你們想一想,花生米到底增加了沒有?從課文里找出依據(jù)。
生:沒有增加。因為課文里說“可以數(shù)的清顆數(shù)”。
生:增加了。因為課文里說“好像并沒有······增加”,好像沒有增加,實際上師增加了。
師:你說的是有一些道理,但還不夠準確。同學們想一想,這句話如果去掉“好像”,是什么意思?
生:肯定沒有增加的意思。
師:那么加上“好像”呢?
生:加上“好像”以后,這句話的意思是:本來應當增加,可是看起來好像沒有增加似的。
師:單從這句話不好判斷到底增加了還是沒有增加,再讀讀這句話前面的幾句。
生:前面說“送來兩杯熱騰騰的綠茶”,既然茶增加了一杯,花生米當然也應增加一倍。
師:說的對。既然花生米增加了,作者為什么說“好像并沒有增加”呢?
生:作者的意思是:增加了一個人的花生米才那么一點,可見平時一個人的時候更少了。說明的生活多么簡樸。
其次,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理解教材是教好語文課的基礎。教師對教材的正確理解,主要包括對教學的要求、教材重點、難點的準確把握,對詞、句的正確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確理解,對課文層次結構和寫作特點的正確理解。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
如,一年級《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滲透了事物是相對的觀點(老牛認為很淺的水,松鼠卻認為很深),講禮貌的觀點(小馬對長輩很有禮貌),關心他人的觀點(松鼠見小馬要過河,生怕它被淹死,便趕忙阻止)等。假若全課的教學,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上述幾個觀點或其中某個觀點上,就容易偏離了課文的中心。因為本課的中心集中表現(xiàn)在老馬所說的話里:“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又比如,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也許每一位教師還清楚的記得,我們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還曾經(jīng)談到社會制度的問題,認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如果我們現(xiàn)在還教這一課,還要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話,顯然是有悖于選材意圖的。教學之前一定要準確理解選材意圖,人道主義是這篇文章的基調。我們一要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同情心,二要激發(fā)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人們之所以數(shù)百年來在世界各地廣泛傳誦《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因為她早已跨越了社會制度和地域的局限。從教者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對這篇童話做出準確的思想定位。
第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恰當?shù)靥幚斫滩氖墙毯靡还?jié)語文課的關鍵。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材處理,主要指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據(jù)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教學既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首先,教學思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根據(jù)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設計的。其次,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變化了的情況(主要指“學”的一方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如學生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應納入教學中解決;原作為教學重點的,比較容易解決,不必多費功夫),調整教學設計,使之更加適合教學的需要。
第四、教學過程是否體現(xiàn)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分析一節(jié)語文課,當然要分析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主要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否體現(xiàn)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1.看教師如何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匆还?jié)語文課是否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主要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結合得怎么樣。具體來說,包括四個方面:一看教師是否發(fā)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二看是否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三看是否體現(xiàn)了教師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得出結論的過程;四看是否重視學習方法的滲透,朝著“授之以漁”的方向努力。
2.看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語文實踐活動。主要指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把大量的、有層次的語言文學訓練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3.看教師如何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關系.主要看教師是單純地傳授語文知識,還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特別要看教師是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4.看教師是否講求實效。講求實效,就是要反對形式主義,反對看似熱熱鬧鬧,而實際上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上收效不大的現(xiàn)象。
最后,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藝術如何。
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語言基本功。要求能夠流暢地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規(guī)范,用詞準確,語句通順,講課通俗易懂,并能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學生說話中的語病。2.朗讀基本功。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方面可為學生示范。3.板書基本功。要求寫字正確,工整、熟練。4.教態(tài)。要求教態(tài)自然、親切,感情飽滿,舉止端莊。
【關鍵詞】單元整體觀 習作教學 讀寫結合 綜合聯(lián)動
關于習作教學,一線教師和從事研究的專家一直都在探索、實踐和研究,大家往往都是針對單篇單元習作進行教材研讀和教學思考,更多出現(xiàn)的是在一兩節(jié)課中對學生進行習作要求分析、素材選擇、方法練習等方面的指導,但對基于單元整體觀下的習作教學策略卻極少關注,本文就此開展了探尋。
一、化零為整,明確目標
綜觀人教版教材,每個單元都是以主題來劃分的,即同一個單元中每篇課文的主題都是一致的。我們認為,對于單元整體觀下的習作教學,教師要有“化零為整”的智慧。
要做好單元習作教學的整體設計,前提是深研教材,了解教材是怎樣依托文化主題來編排的,預設好單元習作教學目標。然后根據(jù)單元的習作目標,確定系統(tǒng)的習作訓練要求,讓學生在訓練中習得寫作技法,為單元習作奠定良好的習作基礎。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該單元習作主題是“說明文”,單元習作目標是學生能運用閱讀中體會到的說明文表達方法練寫說明文,使學生在習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表達能力,陶冶熱愛生活的情趣。在給該單元四篇課文和口語交際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設計了如下習作訓練要求。
《鯨》:明確說明文用詞準確的特點;學習課文按幾個方面來描寫動物特點的方法;運用寫動物特點的說明方法學寫一段話;能用學到的說明方法練寫鯨的自述。
《松鼠》:通過對《鯨》和《松鼠》的比較,發(fā)現(xiàn)《松鼠》寫法的特點,明白《松鼠》的構段方式;學習《松鼠》仔細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方法,仿寫一種小動物。
《新型玻璃》:明確課文介紹新型玻璃采用“特點+用途”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過渡;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用詞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特點;運用課文中“特點+用途”的介紹方式介紹一種自己“發(fā)明”的新型玻璃。
《假如沒有灰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前3個自然段相同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讓學生學習這篇說明文的構段方式和語言特點,從正反兩方面介紹一種事物。
口語交際:課前搜集、了解一些商品,豐富對商品推銷的認識,會閱讀說明書,能按照幾個方面有序地介紹一樣商品;設計一段廣告詞來介紹一樣商品。
交流平臺:能說出說明文的常用說明方法;能在課文中、習作中或課外找出使用了這些說明方法的例子;會使用學到的說明方法寫句子。
在單元系統(tǒng)教學時,始終明確習作教學目標,并在教學時落實好這些目標,能有效降低單元習作的難度。學生在學習運用說明方法介紹一樣事物時,一定能學得扎實,寫得輕松。
這樣的習作教學設計模式也可運用在單元導讀課上,使其變成導“寫”課。教師應當進行整體設計,讓學生主動從單元前的提示語中理出單元讀寫訓練的主題,真正提高單元習作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時,在導“寫”課上,我們應從單元整組教學出發(fā),思考:“學習這組課文,我們在單元系統(tǒng)教學時應該主要抓什么?關注什么?”然后師生共同形成如下的圖式。
總之,我們在導“寫”課上應該讓學生站在整體觀下感知單元,明確單元寫作目標,將單元主題作文的訓練要求落實到單元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達到“化零為整”的效果。
二、分散練筆,巧得技法
所謂單元整體觀下的分散練筆,就是教師在教學時立足每篇課文,多角度、全方位地與文本對話,尋找單元習作與課文教學的讀寫結合點,實施分散訓練,讓閱讀教學課成為學生單元習作的練習課。
(一)于情感觸動處練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胸懷習作意識,捕捉文章的“動情點”,以文本之情激活學生的內心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可貴的沉默》時,當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了第1~9自然段,并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后,可以讓學生說說文中的孩子們會興奮地談論什么。然后,學生結合自身的體驗,寫寫父母在自己生日那天對自己表達的愛。這樣,讓學生以文本為據(jù)點拓展到生活,為自己的習作尋找到切合素材,激發(fā)了表達情感的聯(lián)系點,從而在表達中提升習作能力。
(二) 于所思所悟中練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組時,學完《扁鵲治病》,教師請學生寫下《跨越時空的對話》:如果蔡桓公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對他說什么?學完《普羅米修斯》,讓學生寫下想對普羅米修斯說的話。再比如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后,可以寫寫讀后感,或者寫一寫對“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這句話的理解;學完《魚游到了紙上》后,除了可以寫一寫讀后感,還可以寫一寫對聾啞青年的看法。這些都是為提升文本價值和深化對教材的理解而設計的練筆。
(三)于閱讀做題時練
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習題、文中的“小泡泡”提示等來提升學生的單元習作能力。首先,文本中的“小泡泡”是一盞明燈,如果我們能利用“小泡泡”的提示,捕捉到語言文字的訓練點進行訓練,那我們就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語文能力。其次,課后的習題兼顧理解和表達,既是閱讀思考的重點,又是言語表達的訓練點。有些習題完全可以納入習作教學體系。如《人物描寫一組》的課后題:“小嘎子和胖墩兒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這其實就是讓學生通過尋找人物的動作體會人物的形象,學會通過人物動作描述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四)于拓展延伸點練
在教學留有極大想象空間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或關注文本的背景,或鏈接到相關的事件,或引申到類似的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 讓他們在文中言而未盡之處或空白之處進行補白或續(xù)寫等,從而提高單元習作水平。除此之外,還可以從練筆主體角度設計書面表達??梢詫憣憽皩ψ约赫f”,還可以寫寫“對課文主人公或其他人物說”。如學了《尊嚴》《全神貫注》等課文,寫寫“我想對自己說”;學完《觸摸春天》,讓學生仿照《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海倫寫一封信,寫寫自己在黑暗中的感受;學完《生命 生命》,讓學生給作者杏林子寫一封信,談談自己的感受等。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練寫,提高學生的片段習作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學習課文中規(guī)范、經(jīng)典、生動、豐富的語言,發(fā)現(xiàn)課文的表達特點、構段方式等進行仿寫,在創(chuàng)寫中增強學生的單元習作能力。
三、多元聯(lián)動,整體融通
教師可以從單元整體出發(fā),根據(jù)教材特點,多方聯(lián)動,讓學生在大量語文實踐中逐步積累語言材料,積淀習作素材,獲得習得方法,實現(xiàn)單元系統(tǒng)的整體融通。
(一)與課外閱讀聯(lián)動――拓寬習作訓練視野
在學完整組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同主題或同主旨的文章進行閱讀,拓寬學生的習作訓練視野,加深學生對單元習作的理解。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人與動物”主題,我是這么組織課外閱讀教學的:首先,回顧主題,展示知識樹。讓學生回顧第七單元中四篇課文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感受,用一兩句話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在學生交流時板畫知識樹。接著,抓典型事例,提煉小標題。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本中的四篇文章和《同步閱讀》中的四個故事,想想這四篇文章是分別抓住哪些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主題的,列小標題并交流。然后,品典型事例,抒感。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中有哪些地方把動物當成人來進行描寫。出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讓學生用抓典型事例的方法練寫。最后,推薦《有志氣有感情的狗》等相關主題的文章,延伸閱讀。
在與課外閱讀聯(lián)動時,還可以推薦不同文體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也可以對不同年級教材特點,編制“年級推薦閱讀書目”,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積累單元寫作素材。
(二)與交流平動――總結習作訓練方法
教材在每個單元的“回顧?拓展”(低段稱之為“園地”)中,都會根據(jù)單元主題安排一個“交流平臺”(中段稱之為“我的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憑借 “我的發(fā)現(xiàn)”和“交流平臺”這兩個欄目,讓學生圍繞單元主題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收獲與體會。如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七”中的交流平臺,第一部分讓學生交流對哪個人物的印象最深,為什么會有這么深的印象。這其實是讓學生集中回顧、交流本單元描寫特點鮮明的人的方法。在第二部分,教材先舉例《“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對王熙鳳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把王熙鳳的性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然后,讓學生總結在學習和運用描寫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是怎樣學習課文中寫人的方法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這是對本單元寫人方法在學生習作中運用效果的檢測與點評。學生在賞析、討論、點評中優(yōu)化了習作方法,提高了習作質量。
(三)與口語交際聯(lián)動――營造習作訓練氛圍
口語交際和習作聯(lián)動,可以營造習作訓練的氛圍。人教版各單元的口語交際大多是與習作安排在同一板塊,體現(xiàn)了“口語交際是習作的前提,習作是口語交際的延伸”這一理念。比如,我們是這樣教學習作課《父母的愛》:首先,學生觀看漫畫故事,說說自己想到的爸爸媽媽之間發(fā)生的往事;接著,回憶課文中感受深刻的地方,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口語交際中的幾則小故事;然后,讓學生暢談感悟并聯(lián)系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的鼓勵關心,激起學生書寫的欲望;最后,學生落實書寫。因為交流過程中教師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的語言表達更為規(guī)范,充滿個性??梢哉f,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結合起來,給習作提供了橋梁,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四)與綜合性學習聯(lián)動――充實習作訓練素材
平時,不少學生總覺得自己缺少寫作的素材。因此,我們可以單元主題為基點,開展各種豐富多樣的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充實學生的習作訓練素材。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首篇課文《翠鳥》的課后就安排了一項綜合性學習,讓學生開展一次調查周圍環(huán)境的活動。筆者設計了一張調查小報告,小報告中包括調查時間、調查地點、調查人員、調查內容、調查感受和建議,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去開展這項實踐活動。經(jīng)過觀察、體驗,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有了自己的思考,為單元習作積累了豐富、真實的寫作素材,《永安溪的哭泣》《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等習作也順利完成。有的單元如果沒有安排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有側重地在課文學習時布置綜合性、實踐性的作業(yè)。
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學資源。如果我們能在單元整體觀下發(fā)揮教材資源的整體優(yōu)勢和效能,將單元習作目標有意識地進行分解,在單元的系統(tǒng)教學中一以貫之,單元習作教學必定能舉重若輕、花開似錦!
參考文獻:
[1]徐維娜.圍繞“單元主題”進行習作訓練的嘗試――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教學為例[J].語文知識,2016,(6):91-94.
[2]崔蕾.基于單元整體觀照,優(yōu)化教材習作指導――芻議單元整體教學背景下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視界,2015,(10):23-25.
[3]賀蕾.單元整組兼顧下的讀寫融合的實踐與探索――以五下第二組課文為例淺談讀寫融合的有效策略[J].作文教學研究,2014,(3):19-22.
課題
17我變成了一棵樹
單元
五
學科
語文
年級
三
學習
目標
1.會認本課“希、癢”等8個字,會寫“狀、狐”等13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3.感受“我”變成樹的樂趣。
重點
聯(lián)系生活,讀懂想象,學會想象。
難點
讀懂課文,體會想象的樂趣。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我變成了一棵樹》,看看“我”變成樹后,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學生聽講
開門見山
講授新課
一.
想象感悟
默讀課文,說說你覺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畫出來,和大家交流。
“我心里想著,就覺得身上癢癢的,低頭一看,發(fā)現(xiàn)許多小樹枝正從我身上冒出來。呀,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
你認為那些詞句有趣?
“癢癢的”一詞太有想象力了,一個人變成樹的過程竟然是從身上冒出樹枝,還“癢癢的”。
“冒出來”非常好玩,從人的身上冒出樹枝,該多么神奇的事情!
請讀出好玩驚奇的感情。
指名讀,齊讀。
“我”變成了一棵長滿哪些形狀鳥窩的樹?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省略號還省略了哪些形狀的鳥窩?
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我”會請誰住在里面?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小鱷魚、小狐貍……
你認為這句話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
這些在陸地上生活的小動物居然爬到樹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鳥兒。最神奇的是,媽媽居然也來到了樹上,還住在三角形的鳥窩里!
媽媽到來,還帶來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而“我”這棵大樹,有何反應?
“咕嚕嚕……”我的肚子里發(fā)出一種怪怪的聲音,
“咕嚕?!蔽叶亲永锏穆曇粼絹碓巾懥?。
為什么“我”的肚子會發(fā)出“咕嚕嚕……”的聲音?這說明了什么?
因為正是該吃飯的時候,我很餓了。
口水流下來了,從哪里看出來?
“唉,變成樹真麻煩,他們連水珠是從我的嘴巴里流出來的都不知道。”
本文想象大膽,語言生動、有趣,讓我們再來讀讀吧!
如果你會變,你想變成什么?
變太陽,小鳥等等。
二.
拓展提高
如何提高想象力?
要想保持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家長應有意識地從生活中的小事,從小對孩子進行訓練。
讓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手和腳動起來。研究表明,勤于動手的孩子更富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生活中,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讓他自己收拾文具、床鋪、臥室,自己洗襪子。
讓孩子盡量體驗各種感覺。孩子每天更多地生活在視覺的世界里,對其他感覺缺乏體驗和鍛煉,不妨讓孩子戴上眼罩,依靠聽覺、觸覺等感覺世界。
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做想象力拓展的游戲??捎缮钪幸患唧w的物品來展開。
閱讀與想象。閱讀是由連續(xù)的、富有形象性和邏輯性意義的組合,可以促使大腦主動去進行富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閱讀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土壤。
引導孩子多看一些童話、神話、科學幻想,孩子稍大后可以看科學發(fā)明等圖書和文章,在閱讀中培養(yǎng)想象力。
三.
課堂練習
看拼音寫詞語
jì
xù
mì
mì
tánɡ
cù
pái
ɡǔ
xínɡ
zhuàng
選一選,填一填。
壯
撞
狀
()麗
()倒??形()
場
腸
常
一()
香()??經(jīng)()
鱷
餓
惡
()魚
饑()
兇()
繼續(xù)
秘密
糖醋排骨
形狀
(壯)麗
(撞)倒??形(狀)
一(場)
香(腸)
經(jīng)(常)
(鱷)魚
饑(餓)
兇(惡)
四.
作業(yè)布置
選詞填空
陸續(xù)?繼續(xù)?連續(xù)?持續(xù)
我們()上課。
大雨(
)下了三天三夜,莊稼都爛了。
戰(zhàn)斗勝利了,我們還要()清掃戰(zhàn)場。
上課鈴響了,同學們()走進去。
閱讀練習。
“我心里想著,就覺得身上癢癢的,低頭一看,發(fā)現(xiàn)許多小樹枝正從我身上冒出來。呀,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
我變成了一棵長滿各種形狀鳥窩的樹: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找出上文中,你認為想象有趣的詞語,說說理由。
“呀,我變成了一棵樹!”擬聲詞和感嘆號,表達了“我”(
)
之情。
A.
快樂
B.驚喜
C.難過
文段中的省略號,起到(
)作用,還可能有(
)等形狀。
如果你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繼續(xù)?連續(xù)
繼續(xù)
陸續(xù)
我認為“癢癢的”一詞太有想象力了,一個人變成樹的過程竟然是從身上冒出樹枝,還“癢癢的”。
“冒出來”非常好玩,從人的身上冒出樹枝,該多么神奇的事情!
B
省略
心形
、星形
梯形
六角星……
我想變眨眼的星星,給走夜路的人們,帶來光明,指引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學生分析朗讀
學生理解
拓展提高
學生練習
思考理解
師生合作,老師指點
開闊視野
鞏固提高
課堂小結
這一節(jié),我們品賞感悟了課文,體會到了想象的樂趣。
板書
17
我變成了一棵樹
變成樹:癢癢的
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