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3-13 07:10:5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老人與海鷗的資料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這篇課文通過描寫老人生前喂海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描繪了一位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來給海鷗送餐的普通老人。這位老人看似普通,但卻做出不尋常的行為。
課后,我查了一下資料,得知這位老人是社會的草根階層,每月的退休工資只有300多塊,僅夠維持他生活,但“海鷗老人”——吳慶恒爺爺卻慷慨地拿出一半,給海鷗買食,而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一盒的金沙江牌香煙。
多么平凡而偉大的老人??!他的這顆愛護動物的心不正是我們很多人所沒有的嗎?當我讀到“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時,我頓時淚如雨點,我被海鷗對老人的那種令人震撼的感情所打動了。而在老人去世后,他一定還牽掛著他的鷗群!這位老人做了平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這不正與那些只為眼前利益,隨意獵殺動物的人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嗎?我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這樣一件真人真事;在廣西的思恩鎮(zhèn)某個果園,有一個護林員,他有一條狗,他對狗十分愛護,有一天,護林員正在除草,就在此時,一條毒蛇向他撲過來,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他的小狗猛地撲過來,與毒蛇進行搏斗,最后,它們同歸于盡了??赐赀@個故事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震撼,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動物也是有情感的,也是會知恩圖報的,只要你對它好,他也一定會對你好。“任何降臨在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在人類身上。”我們不能再傷害了所有動物之后才感到后悔。
讓我們行動起來,善待、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讓他們的心和我們一起飛翔!
關鍵詞:插圖;口語表達;語文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低年級的學生應能“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高年級的學生要“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不但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和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使他們獲得課文的相關信息,激發(fā)美感,激活思維。因而,以美麗的圖畫為切入點,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為閱讀文本鋪墊引路
插圖是直接具體可感的視覺藝術,它將文字形象直接地訴諸視覺,造成了鮮明的感受。優(yōu)秀的插圖能給學生以情感影響,而不像課文要借助閱讀想象來間接地吸引學生。因此,在教學中,不妨先引導學生觀賞插圖,由圖引出課文,這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通過圖文的銜接點為學生迅速有效地進入文本打開了方便之門。如,第一冊《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里有這樣一句話:“小雞畫竹子,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币荒昙壓⒆幽挲g小,這個擬人化的句子他們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習這句話,我讓學生在圖中分別找出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畫的分別是什么,學生很快在圖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問:“為什么說小雞畫竹子、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學生通過回答這個問題就會明白:原來是這些小動物的腳踩在地上印出來的腳印與竹葉、梅花、楓葉、月牙的樣子非常相似,進而了解了這些動物腳的不同形狀,自然就不會混淆了。再如,學習《老人與海鷗》一文前,據(jù)我了解得知,大多數(shù)學生沒見過海鷗,又怎么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那份深情呢?所以,教學時我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邊看邊讀有關句子,結(jié)果老人與海鷗那種難分難舍、依依惜別之情便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課文,也要備插圖,要對文中插圖進行仔細的觀察,努力挖掘插圖中隱含的語言訓練因素,必要時也可以補充一些相關的插圖,并把它納入每篇課文的總體教學設計中。
二、為復述背誦推波助瀾
借圖復述課文,在語文教學中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老師要求學生復述課文時,往往會出現(xiàn)冷場,即使有人站起來復述,不是東拉西扯,就是形同背誦。究其原因,乃是小學生離開了具體的憑借,便無法把握課文脈絡并組織語言進行表述,而運用插圖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則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如《烏鴉喝水》《小鷹學飛》《狐貍和烏鴉》等寓言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兩至三幅插圖,在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展示插圖,讓學生復述這些故事,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
“記憶是智慧之母。”的確,記憶是運用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前提。在語文教學中,背誦對于鞏固詞句、加深理解課文、積累知識、提高讀寫能力、促進記憶力的發(fā)展都有積極的、獨特的作用。課文中的插圖既反映了課文內(nèi)容,又能突出課文中心,是幫助學生記憶的好材料?!堆嘧印愤@篇課文是要求全文背誦的,第一自然段尤為重要。在背誦前,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插圖,想一想燕子的顏色、羽毛以及尾巴,從圖中看到燕子的外形,再結(jié)合我們平時看到的燕子,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會背了。又如,《清平樂?村居》,在讀了幾遍之后,要求學生思考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根據(jù)插圖逐句交流,特別是“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學生通過觀察插圖想想:小兒臥的姿勢是怎樣的?看他光著小腳丫,臥在什么地方?臥在那里正做什么?再看他的表情,他靜靜的,他是那么……也送他一個詞――“無賴”。經(jīng)過這樣的啟發(fā)看圖、思考問題、回憶課文內(nèi)容,學生背誦詩句就不那么難了。
三、為寫話訓練鋪路搭石
小學生由于語言能力有限,口頭表達時或過于簡單,或錯亂無序,寫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色彩絢麗、構思新穎的插圖能引起學生無限的遐想,因此,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教師可充分利用插圖這一直觀手段,在依圖說話或作文時,以畫面為支點,讓學生展開想象,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力,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了解大意后,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先左再右,從上到下,先主再次,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畫面作者所帶給我們的“無聲語言”。引導學生觀察重點,把話說得深刻、有意義,把所說的、所想的寫下來,就是習作訓練。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說話和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學生的說話和寫作能力就顯得很有必要。
四、為審美教育奠定基礎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材中的圖片資料展示著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是實施美育的載體。教師應利用這些插圖去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學生,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上進的人生態(tài)度。如,教學《清平樂?村居》時,對“醉里吳音相媚好”的理解,如果將包含有茅檐、青草、小溪、翁媼的插圖呈現(xiàn)給學生,先讓學生感知畫面,并運用自己的視覺、聽覺和想象力去描述畫面中正在“相媚好”的“白發(fā)翁媼”互相夸贊的內(nèi)容,這樣就在有意識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視聽審美感知力,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去敏銳地感知客觀事物中所蘊藏的獨到的美。
在教學《黃果樹瀑布》時,課文著重描寫的是黃果樹瀑布的形態(tài)美和聲音美,通過欣賞插圖,黃果樹瀑布的形態(tài)美已映入眼簾,再讓學生一邊欣賞插圖,一邊聽老師范讀。學生仔細觀察、用心聆聽,并說說“哪兒最美?怎樣美?”之后學生紛紛發(fā)言:“黃果樹瀑布的形態(tài)美,好像一匹寬幅白練從織布機上瀉下來?!薄包S果樹瀑布的聲音美,猶如樂聲奏鳴?!薄包S果樹瀑布周圍的環(huán)境美,它在群山環(huán)抱中,綠樹掩映間。”……瞧,孩子們在欣賞美的同時,還學會了表達美,真是一舉多得呀!
羅丹說:“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苯滩牟鍒D中蘊藏著無限的教學資料,它絕不是一種擺設和點綴。它們不僅幫助我們改進了教學藝術,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因此我們要努力去挖掘和開發(fā),認真地研讀和運用插圖,讓課文插圖走進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從色彩鮮艷的圖畫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讓插圖的花蕾綻放出迷人的花朵……
參考文獻:
[1]楊春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與培養(yǎng)審美情趣[J].小學語文教學,2002(6).
關鍵詞:網(wǎng)絡;作文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0-0056
從多年參與中考作文改卷,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習作敘述不清,文句不通,書寫不規(guī)范,表達不明白,學生作文能力弱。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特別是校園網(wǎng)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作文教學的網(wǎng)絡化正在運行。資源共享的網(wǎng)絡將為廣大學生的作文學習提供一個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jié)合,就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
一、利用網(wǎng)絡培養(yǎng)習作的愿望
有一位名人說過,“我們做家長的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做些什么,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被谶@一點,我們布置家作時利用“校訊通家校互動平臺”,就作文這塊通過校訊通便捷地把作文題目、要求發(fā)在家長手機上,讓家長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指導孩子寫作文,創(chuàng)造了家長與孩子共處的時間,商榷與交流,互動與生成,哪怕是學到了一個詞,一個字也是語言表達所要達到的目的。有時讀寫相結(jié)合,比如,讀了《老人和海鷗的故事》,作者細致地描寫了攝影師親眼目睹了一位老人是怎樣十幾年來一如既往地喂海鷗的,海鷗又是怎樣圍著老人吃食的情景。人與動物相處的和諧畫面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非常不錯了,可是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在江邊未見老人,在尋找時才從鄰居那里知道他是一位孤單的老人,一直喂養(yǎng)著海鷗至病故呢?攝影師又一次被感動,他們拿著老人的相片來到江邊,感人的一幕發(fā)生了:飛翔的海鷗認出了照片中的老人,頓時飛到照片四周,悲哀地扇動著柔軟的翅膀……攝影師第三次被感動了。從寫作的角度上深度思考:作者是在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把這些有關寫作方面值得探討性的問題發(fā)表在班級博客上。此后,博客里洋溢著濃濃的探究氛圍,發(fā)貼、跟帖是開展探究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們通過查閱資料,通過實踐,然后在博客上發(fā)的專題活動帖子上回復進行交流,討論,當然,學生可以獨立的重新發(fā)表和專題有關的新討論帖子,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學習。這種從新帖子提出問題,跟貼回答問題的形式,具有極強的交互性,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積極、愉快的狀態(tài)。他們知道文章之所以要這樣寫,是因為老人的這一舉動不但感動了攝影師還得到了鄰居的認可,從鄰居那里了解到他還是一位孤單的老人,一直喂海鷗實屬不易,正因為他退休十幾年來幾乎天天都到江邊喂海鷗,老人與海鷗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海鷗看到老人的照片圍著它悲哀地扇動著柔軟的翅膀飛翔……我們可以想像海鷗當時的心情、想說的話,對老人有多么的留戀,讀出這份情感的交融,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揣摩作者是這樣借助語言文字在表情達意,突顯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就是這樣在寫的,安排了一次又一次被感動的場景――人與動物的和諧、友好,只有充滿著和諧,充滿著愛,人與自然才能和平共處。這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二、利用網(wǎng)絡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網(wǎng)絡改變著學生的閱讀方式。由于條件所限,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中,普遍存在學生的閱讀面窄、量小的情況,因而造成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能力差,閱讀效率低等現(xiàn)象,而且因為怕抄寫,學生極少做讀書筆記,作文素材的積累較少,寫起作文“無米下炊”了。網(wǎng)絡閱讀以其容量大、內(nèi)容豐富,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使學生在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因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指導學生進行網(wǎng)絡閱讀的同時,我指導學生建立素材庫,下設幾個分類文件夾,并將搜集到的資料及時進行歸類整理;引導學生進行資源共享,讓大家把搜集到的資料共享。這樣,學生作文時就再也不會“無米下炊”了。筆者還指導學生積累優(yōu)秀范文,從優(yōu)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寫作方法中得到啟示。
三、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化習作的評價
葉圣陶先生說過:“改的優(yōu)先權應屬于作文的本人?!毙抡n程標準強調(diào),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梢姡瑢W生能評價和修改習作也是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組織、指導、激勵下,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借助網(wǎng)絡選擇自己喜歡的素材進行在線觀察、想象、構思和表達。尤其是作文的評改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通過網(wǎng)絡交互,使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有機會得到來自教師、家長、學生的多元信息反饋。所以我們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盡可能讓學生及時、準確、具體地了解自己寫作的進展情況及取得的成就。反饋的及時和不及時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影響有著巨大的差異。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多么渴望老師給一個評價??墒?,等了兩個禮拜之后作文本發(fā)下去的時候,他的感覺全沒了,學生已不知道當時寫作文的時候是什么感覺。全忘了,因為這期間沒人關注,沒人評價,沒有反饋。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與學之間信息傳遞與信息反饋的控制過程。沒有建立寫作的反饋系統(tǒng),學生不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寫作成果,也就很難再刺激學生的寫作欲望。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作文教學,有了多重的評價主體,多元的信息反饋,這種多次和高頻率的反饋,不斷點燃學生創(chuàng)作的激情,對學生的寫作行為和結(jié)果進行有效地調(diào)控,從而保證學生寫作希望的及時實現(xiàn),寫作成就感的適時滿足,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可隨時在專題學習網(wǎng)站和頁面鏈接的“小書房”、“小荷作文”、“核心作文”等作文網(wǎng)上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和進行網(wǎng)上交流。網(wǎng)頁的設置可按照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讀后感等作文類別,分為“習作評價”、“習作修改”、“美文比賽”等模塊進行設計。另外我在自己的教學博客上開辟了“小書房”專欄,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除了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外,還有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在網(wǎng)上對其他人的作文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學生也可以從其他人對自己在網(wǎng)上的作文的評論中獲取信息。這就更大范圍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獲取多方面的信息,進行更全面的作文修改。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四、借助網(wǎng)絡構建成功的體驗
作文是學生花費心血最多的學習成果,其成功的幸福體驗有時伴隨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許多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作品“發(fā)表”。當然,教師也有責任為學生提供發(fā)表與共享寫作成果的機會?!俺晒κ浅晒χ浮?,這一點在作文教學中表現(xiàn)尤為顯著。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在網(wǎng)絡作文教學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潤色,使其成為正規(guī)發(fā)表的作品,把自己的成果發(fā)表在網(wǎng)絡上,讓大家共享。讓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的繼續(xù)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其自我認知、社會責任感等其他發(fā)展性能力。網(wǎng)上作品,對學生有著更大的激勵作用。由于網(wǎng)絡的開放性,在網(wǎng)上的作文,可以有效擴大作文的讀者范圍和影響效益,學生的成就感能夠得到更大的滿足。另一方面,為了習作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欣賞,可促使學生對習作進行完善加工,這就提高了習作的質(zhì)量,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的習慣。網(wǎng)絡的公開化還可以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防止學生的抄襲。這些是網(wǎng)絡寫作教學較之于傳統(tǒng)寫作教學的不可取代的一大特點。我們能欣喜地看到學生除了在自己專題網(wǎng)站上發(fā)表大量作品以外,在教師和自己的博客上也發(fā)表了眾多的文章,我班已有二十幾名同學的作文發(fā)表在班級作文網(wǎng)上,有十幾名學生的作文發(fā)表在校園教育網(wǎng)站上。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學生作文的成功體驗往往只是老師當眾誦讀時個體內(nèi)心的短暫愉悅,作文公開發(fā)表這種彰顯的成就感,只要一點擊網(wǎng)頁,就隨時充溢在心間。另外建立學生“電子寫作成長記錄袋”,將耗費學生心血最多的作品,保存下來,成為學生自己終身的幸福體驗,為架構他們積極而健康的精神家園涂抹亮麗的人生底色。習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是言語創(chuàng)造和言語生命的自我實現(xiàn)。
關鍵詞:先學后教;小學語文;教學
一、教什么
“先學后教”模式在各個學校已經(jīng)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很多教師都進行了相關的實驗與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采用這種模式以來,學生真正“動”起來了,能夠自己學習生字和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還會查閱資料,有些重點還記有密密麻麻的筆記,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問題、發(fā)表見解,學得很有熱情。但是我們的學生只是一味地學習,沒有采用有重要地學習,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次要的,就會形成學生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會了什么這樣一種負面的情況。以下將介紹一些在“先教后學”的模式下,教師們應該做的事情。
1.教師應該向?qū)W生提供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育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教,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先學”并不是讓其毫無目的地去學習,而是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學習。在適當?shù)那闆r下,教師提供適當?shù)膶W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先學的效率,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那么應該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向?qū)W生提供學習方法呢?
(1)在學生初次學習的時候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之前,應該向?qū)W生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在自由練習讀課文時,學生可以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對于不理解的詞語要通過查字典或是小組討論的方式弄清楚;學生可以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然后在小組討論時也提出一些要求等等。要從“學什么”“怎么學”著手,向?qū)W生提供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有自己的目標和方法,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更加高效地學習。
(2)在學習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時,向?qū)W生提供學習幫助。學生主要是通過利用以往的舊知識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不清楚的地方。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向?qū)W生提供幫助。比如在學生學習《將相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提綱讓學生將故事有條有理地敘述。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混亂不清的情況了。
(3)在學生有所收獲時,教師應該提供幫助。在學生很快就有所收獲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教師就像一雙手,可以推動學生達到知識的彼岸。比如《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重點導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海鷗愛老人”時,先出示導學思考:當老人的遺像出現(xiàn)在湖邊的時候,發(fā)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這些意想不到的畫面中,哪些細小的行為讓我們感受到海鷗對老人親人般的愛?把詞語圈畫下來,批注學生自己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教師要抓住重點,對于學生不會的地方要重點講解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領者。面對“先學后教”帶來的學習情況的變化,教師要隨機應變,合理調(diào)節(jié)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和順序。對于學生不會的內(nèi)容,教師應該重點講解。那么如何才能想方設法讓學生明白呢?
(1)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之后總會有自己沒有完全掌握的地方,教師要重點講解這些地方。比如《鄉(xiāng)下人家》一課的講解,學生自學完以后,向教師反饋討論的結(jié)果,大多說鄉(xiāng)下人家門前種的鮮花是多么的美麗,而對于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卻沒有領悟。這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細節(jié)性的問題,通過這樣的點撥方式,及時補充學生的盲點。
(2)學生在學習之后,總會有一些模糊的地方,教師要對這些地方重點進行講解。
3.教師要正確把握學情,教授學生課堂上的知識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學生先學背景下的課堂具有極強的現(xiàn)場性,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的全部細節(jié),因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前精心預設,還要及時捕捉課堂上的動態(tài)資源,及時順勢而導,擴展開去。教師在教授學生一些文章時,會教學生一些表達方式,比如擬人。文章中出現(xiàn)一些擬人的句子,讓學生理解擬人的好處,然后在課下可以給學生布置寫幾句擬人的話的作業(yè),將課堂知識拓展到課外。
二、總結(jié)提升
在課堂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jié)概括文章的主旨,可以選擇草擬小標題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在不斷總結(jié)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知識水平。我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材料的編者為了顧及小學生的解理,往往將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以平實的大白話進行敘述。這時,就師可以在相關的情境中教學生一些比較復雜的詞語。在《晏子使楚》的文章中,提到了齊國人多,這時就可以教學生“摩肩接踵”這個成語來形容人多。在每次的提問結(jié)束以后,教師還要對這些提問的答案進行總結(jié),將學生的思路理順,以便進行下一個步驟的教學。
總之,“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以學生自學為中心,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自學都能夠?qū)W好。教師的任務就是在學生不會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狞c撥,將語文的重點向?qū)W生進行講述,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質(zhì)疑和探究能力。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主體性 發(fā)揮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工作實踐中,我試對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進行探索。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個性發(fā)展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致力于導。只有教師與學生協(xié)調(diào)一致,主體主導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和共振,才是主體參與閱讀教學的理想境界。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實踐中,我總結(jié)出了以下幾點做法,也嘗到了一些甜頭,在此與各位同仁分享一下:
首先,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自主閱讀。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教師必須強調(diào)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fā)、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葉圣陶老先生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崩首x教學十分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把文字符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由一個旁觀者變?yōu)橐粋€當局者,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的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時我用了三次不同的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的語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師口述創(chuàng)境:第一次:在翠湖邊每天我能看到這樣一位勤儉的老人。老師范讀。第二次:你也會情不自禁地注視著這位老人,你深情地讀著。指名讀。第三次:每天這個熟悉的身影都會出現(xiàn)在翠湖湖畔,你們帶著敬重帶著感動把老人的形象在你的心里深深地銘刻,你們讀著。學生馬上齊讀。我通過這種不漏痕跡的創(chuàng)境指導使學生達到了一詠三嘆的目的,學生對老人崇敬的感情也跟著投入進來。
再次,指導質(zhì)疑,增強學生參與閱讀的能動性。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毙W生學習語文也是這樣。問題和疑惑既是學生求知的興奮點,又是教師誘導學生熟讀精思的良機。激發(fā)學生自己質(zhì)疑問難,并通過積極思考,討論爭辯,達到釋疑。這是比教師直接回答要高明得多的舉措,不僅克服學生的被動情緒,使課堂氣氛活躍,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還能使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和能力得到增減和提高。
閱讀教學中輔導學生進行質(zhì)疑,既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又要科學引導,把一些質(zhì)疑的方法介紹給學生,提高質(zhì)疑水平。首先,可以從課題上質(zhì)疑。其次,可以從字詞入手質(zhì)疑。另外,還可以從句子入手進行質(zhì)疑。當然,可以引發(fā)學生質(zhì)疑的方法有很多,這就要靠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去摸索。
最后,教給正確學生自學的方法。愛因斯坦曾說過:“勤勞的汗水加珍惜時間再加合理的方法等于成功”。這就告訴我們方法是多么重要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金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zhí)金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課文。如《詹天佑》一文的教學,我主要是讓學生能夠自學預習課文并且能夠提出不懂的問題,在課文中做出標記,以便在上課時師生交流討論加深對課文的了解。運用好這把“金鑰匙”,就會教給學生更多好的自學能力。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教學生通過對重點詞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解文章內(nèi)容。還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等。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以學定教 獨立學習
“以學定教”的課堂只有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只有把學生當做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教師由教的“控制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共同體,將思考的權力、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一活動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過程時,課堂才會富有成效,充滿生機活力。
縱觀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以學定教”的課堂在教學實踐中落空和落虛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尤其是學生在獨立學習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需要學什么?如何去學?這兩個問題得不到落實、解決,就談不上高效的“以學定教”課堂。
一、刨根問底,追尋問題的本質(zhì)
(一)“學習任務”呈現(xiàn)張弛無度
1.呈現(xiàn)常規(guī)問題,缺乏差異和針對
學生“獨學”是否有效,首先就體現(xiàn)在學習任務的設計上。筆者認為,任務應根據(jù)學生水平的差異、年齡特征、課文類型有梯度、有層次而設計。然而,很多教師在布置課前“獨學”任務時,忽略了這些東西,任務布置和傳統(tǒng)預習無任何區(qū)別,單一,乏味。要知道,“以學定教”課堂下的“獨學”任務遠遠大于預習。只有設計好課前“獨學”任務,才能有效地為課中“獨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前置理解偏差,局限延伸與拓展
很多老師在前置上理解偏差,認為“以學定教”課堂下的獨立學只在課前進行,其實,“獨學”還存在于課中、課后。所以,課堂上,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在反饋課前“獨學”時,“走過場”“蜻蜓點水”,匆匆而過。
(二)“獨學環(huán)節(jié)”操作施藥無方
1.缺少技術指導
課改后,我們的課堂上,教師布置“獨學”任務,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雖然表現(xiàn)得“忙忙碌碌,嘴不停歇”,實則“懶懶散散,忙里偷閑”。細細思量,這樣的現(xiàn)象是誰造成的?應該是教師自身的原因。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要知道,學生獨立學開始后,教師不應該只是“旁觀者”的角色,而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膶W法技術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2.缺乏激勵評價
學生個體存在差異,那么,在“獨學”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學習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在完成“獨學”任務的過程中,學困生效果不明顯。要么動力不強,要么完成任務隨便。,然而,教師并沒有去關注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課堂中,一如既往地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其間,很少聽到老師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導致這些學生總是懶懶散散,缺乏積極性,這樣的課堂也就是所謂的低效課堂。
二、梯度設計,人人參與“獨學”
學習任務有效地布置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使學生自覺參與學習,自覺與同學開展交流、爭論、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常規(guī)與針對有機融為一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讓每個學生“獨學”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能力,獲得快樂!
1.抓常規(guī),夯實基礎
所謂“常規(guī)性”的獨學任務,是指不用老師布置,學生就能根據(jù)老師平時所教的方法,自覺主動地去解決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問題。在日常教學中,學生運用的“常規(guī)性”任務有:
(1)疏通文字,掃清障礙
學生在“獨學”過程中,可以將易錯字、難寫字或難以理解的一些字詞寫在預習本子上。并借用工具書等查閱,加以理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積累很多的詞語,也有助于他們進行口頭語言表達和書面語言表達。
(2)常規(guī)專題,理解課文
所謂的“常規(guī)專題”,就是根據(jù)課文類型,而設計一些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在“獨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些疑惑記錄在本子上,以備在課堂學習時,有助于了解學情,任務提煉。這樣,學生聽課就有了動力,課堂生成就不再是句空話了。
下面是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二下《畫家和牧童》一課所設計的常規(guī)任務:
A.請認真讀課文3遍,做到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我已認真讀了()遍。
B.本課比較難讀的字有,難寫的字有 ,我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__________,因為。
C.讀了課文后,你有什么問題嗎?
老師的任務設計,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既有疏通文字的任務,又有熟讀課文后,整體感知、發(fā)現(xiàn)問題的任務,為學生在課堂中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讓學生夯實基礎、注重課本,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加入到課中“獨學”的行列中去。
2.有針對,落到實處
所謂的“針對性”就是教師根據(jù)年段特點、教材特點、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狀況而設計的。小學階段文本體裁很豐富。常見的有記敘文、寫景文、說明文、小說、童話等,不同的體裁,針對性任務的設計也就有所不同。
(1)記敘文
記敘文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文體。現(xiàn)代文記敘文要注意記敘的六要素,人物的精神風貌,性格特征,或者是事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如《老人與海鷗》,有位老師根據(jù)課后思考題設計了這樣的任務:說說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fā)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2)寫景文
寫景文往往抓住景物的姿態(tài)、色彩、景物在動態(tài)或者靜態(tài)時的樣子等來寫。只有了解了景物的特點,才可以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象,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文章。如《葡萄溝》是這樣設計的:①你喜歡那兒的什么,為什么?②那里的什么最受人喜歡?
(3)說明文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或介紹事物狀態(tài)、性質(zhì)、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它注重的是說明的對象、說明對象特征、說明語言、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等。如《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是這樣設計的:①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海龜?shù)牧曅浴"谧x了課文,我知道了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4)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人物。如《凡卡》這篇課文,有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①查找作家“契訶夫”的資料及《凡卡》的寫作背景;②用幾個詞語寫下凡卡留給你的印象。
三、對癥下藥,有效“獨學”
每個學生都是知識的探究者和建構者。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是新知識生成的基點,是學生需求、興趣和自我情感有效”獨學”的內(nèi)部基礎。學生的知識不是教師教給的,而是他們在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學會的。所以,要想學生的“獨學”扎實有效地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服務,就需要教師提供學生有力的外援條件,對癥下藥。
1.檢索信息,提煉任務
著名教育家奧蘇貝爾說:“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根據(jù)學生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蔽覀兘處熢鯓硬拍芰私鈱W生“獨學”情況,從而更有效地展開課中“獨學”呢?筆者認為,課前批閱學案和課中反饋交流學案,是了解學情的重要手段。
如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唯一的聽眾》,課一開始,教師就通過各種形式檢查、反饋了課前的前置性學習任務”;隨后,又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流課前的問題,能解決的小組內(nèi)互相幫忙,不能解決的,全班交流;最后,將問題的焦點定在“為什么課題取名為‘唯一的聽眾’”?“老人并沒有指導我怎樣拉琴,為什么帶給我這么大的改變?”這兩個問題上。老師緊緊圍繞課前課前“獨學”任務,通過合作學習、合作交流的的方式,有效地反饋、檢測,解決了學生課前已知、未知的問題,以學情為基點,帶動學生的興趣點,展開有效地學習與研究。
2.給予學法,提升能力
“以學定教”的課堂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學生養(yǎng)成一輩子自學的能力”。意思是教師不僅要授“魚”――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授“漁”――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本領。
(1)常規(guī)學法,直接給予
方法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所以,要想讓學生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比如說,快速朗讀、找重點句、圈關鍵詞、寫批注……這些也就是所謂的最基本的、最簡單的學法,教師直接給予就可。
如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夢想的力量》:老師在學生明白任務之后,就馬上將學法跟進,讓學生在探求知識的路上,有章可循,不會迷失方向,茫然無措。
(2)靈活學法,共同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