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高?;@球論文

高?;@球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08 15:26:1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高?;@球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高?;@球論文

第1篇

(一)動式優(yōu)化型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的內涵。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xiàn)某種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xiàn)在單元和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4]。動式優(yōu)化型體育教學模式的提法,是在我綏化學院大力提倡動式教學模式理念的啟發(fā)下衍生的課題,我們給動式優(yōu)化型體育教學模式的定義界定為:不固定、靈活多樣的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優(yōu)選和組合。此教學模式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難度標準、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等,而形成相應的諸多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選組合,然后形成一種配套使用的動式優(yōu)化型教學模式[5]。此教學模式已經(jīng)在我院2013級新生滑冰教學中進行過實驗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本研究是將動式優(yōu)化型教學模式再一次運用到籃球教學中,根據(jù)大一新生的籃球課特點,采用的動式優(yōu)化型體育教學模式為,分層教學模式與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配套組合。

(二)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分層教學是以不拆散原教學班,不改變原教學計劃為前提,只是針對不同的教學群體特點設立不同的教學內容難度標準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手段[6]。根據(jù)實驗班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籃球技術水平、個人意愿等,將各種情況相近的學生分別劃分成三個教學層次組,即休閑組、技能組、競技組,三個層次的學生比例大約控制在2:3:1之間;三個教學層次組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對象(見表1)。需要向學生講明的是,分層教學主要是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進行的,各層次之間沒有優(yōu)劣之分,任何層次只是在一定時限和區(qū)域內具有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其發(fā)展是相對的,分化是經(jīng)常的[7]。注重以發(fā)展的觀點、動態(tài)的觀點觀察和研究學生,隨時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意向做靈活的調整[8]??己藰藴适歉鶕?jù)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表現(xiàn)、籃球技術在原基礎上提高幅度來衡量,解除學生的顧慮,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選擇適合自己的分層組別。

(三)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課內外一體化模式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體育活動一體化,有計劃地把課內與課外、專項活動與競賽活動、學習與鍛煉有機地結合起來[9]。增加學生參與鍛煉的時間,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身體素質的提高和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根據(jù)實驗班的三個層次教學組,教師有計劃的將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10]。以小團隊或分散式形式安排學生課后業(yè)余時間體育鍛煉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11]。教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巡查與輔導,充分調動和發(fā)揮體育骨干和各層次小組長的作用,實行教師與學生骨干的共同輔導作用,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及相互指導作用[12],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籃球技術水平。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及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和體育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指標比較。實驗前對其身體素質、籃球運動能力進行測試,并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性檢驗[14],從表2可以看出兩班學生P值均>0.05,故兩班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各項指標中罰球與定點跳投是指投10個球所命中的個數(shù);滑步是指3.5m×3邊×5;往返運球跑籃是指全場往返運球跑籃投中兩球;傳接球是指雙人行進間傳接球,技評10分為滿分。

(二)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指標比較。從表3與表2對比中可以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學期籃球課的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無論在身體素質方面還是在專項技術技能方面均有提高,但兩班對各項指標提高的幅度卻有很大的差異。從表3測試的數(shù)據(jù)來分析,9項指標中經(jīng)過t檢驗,實驗班學生測試的各項指標對照班,其中只有引體向上P>0.5,說明此項兩班提高幅度的差異不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可能是此項沒有進行專門練習的結果。其它各項指標中,有3項P<0.05,這表明兩班提高幅度具有顯著差異;有5項P<0.01,這表明兩班提高幅度具有非常顯著差異。以上測試結果說明動式優(yōu)化型體育教學模式在高校籃球教學中,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的參與練習,使體育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15],提高了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教學情況的比較。實驗課結束后,兩班學生進行了教學情況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籃球教學中的反饋信息。從表4可以看出,在教學模式方面,實驗班喜歡動式優(yōu)化型教學模式的學生占95%,對照班喜歡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學生僅占65%。可見,動式優(yōu)化型教學模式能滿足大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價值取向[17],得到了大學生的認可。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實驗班能自覺主動學習的學生占88%,初步掌握籃球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生占87%,經(jīng)常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學生占85%,對照班學生則分別占61%、74%、72%,以上調查表明動式優(yōu)化型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大學生主體需求,課內外一體化的模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更好的發(fā)揮,學生課上課下主動學習效果均優(yōu)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從而促進了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18]。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體驗方面,實驗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情愉悅占95%、喜歡這種學習氛圍的學生占96%、通過教學喜歡上籃球運動的學生占92%,而對照班的學生則分別為63%、58%、81%,由此可見這幾個方面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這說明動式優(yōu)化型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分層教學方式及不同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心情愉悅及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19],從而使學生喜歡上了籃球運動,同時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鍛煉,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在參與籃球競賽方面,實驗班的學生占68%、對照班的學生占52%,這說明動式優(yōu)化型教學模式中的分層教學效果明顯,競技組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有利于部分學生籃球競技能力的提高。在增強學習自信心及學習成績的滿意程度上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實驗班分別為92%、94%,而對照班分別為64%、78%,這說明動式優(yōu)化型教學模式更適合學生的主體情況,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教學效果明顯。

三、結論與建議

第2篇

關鍵詞:籃球文化;校園籃球文化;高職院校;傳承與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014-02

一、籃球文化與校園籃球文化

1.籃球文化的內涵?;@球文化,是指觀賞和參與籃球運動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制度化凝結,是籃球運動的知識、技能、習俗和制度的總稱。其核心是籃球價值觀的群體共識,其實質是籃球運動的“人化”和“化人”。其內涵和外延有很大的廣度,廣義地說,凡是與籃球有關的人、事、信息都屬于籃球文化。

2.校園籃球文化的內涵。校園籃球文化是指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和教師參與為主體,以籃球運動為主要內容和運動手段,所創(chuàng)造的籃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具有校園獨特形式的學生群體文化生活。

二、影響校園籃球文化在高職院校傳承的主要因素

1.學生的身心特征?;@球運動是一項很受學生歡迎而又普及的運動項目。籃球運動能夠適應高職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進行籃球運動,不僅能夠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體質、愉悅身心,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學生的思想觀念與認知?;@球文化的傳承實際上是一種學習行為。我們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學習上的遷移受到原有知識的影響,學生原有的知識量大、知識面廣,那么就更容易促進籃球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反之,會阻礙籃球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即學生的認知水平影響著籃球文化的傳承。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一種思想觀念轉變的過程,在主觀上對校園籃球文化的接受與排斥深刻影響著校園籃球文化的傳承。

3.體育教師的自身素質。體育教師在籃球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籃球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的選擇、傳承的方式、新的籃球文化理念以及發(fā)展方向,都是通過體育教師的努力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教師自身的素質對籃球文化的傳承有著直接的影響。

4.籃球的教學方式。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應現(xiàn)在學生的需要。學校需要一個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教授人文籃球理念,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任課老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創(chuàng)新;在新時代的教學中不僅僅教會學生籃球技能,也要實現(xiàn)對籃球文化的傳承,促進籃球文化的發(fā)展。

5.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籃球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離不開物質方面與精神方面的支持。運動場地、場館、器材等物質條件,其優(yōu)劣影響著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場地、器材的維護和更新與領導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校領導直接參與和語言上的褒獎,并且加入到學生的比賽當中,都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熱情,加強學生對籃球認識,對籃球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校園籃球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弘揚籃球文化?;@球文化是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球文化的傳承,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其精華,更好地認識籃球,接受新的籃球理念,促進籃球文化的發(fā)展,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全面認識到籃球文化的積極面和重要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弘揚籃球文化,提高籃球文化的影響力。

2.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球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離不開學生。籃球運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減少學生的自我意識;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培養(yǎng)學生平和的心態(tài),陶冶情操;讓學生在不斷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難過程中成長,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信和自尊,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把在籃球運動中養(yǎng)成的優(yōu)良品質延伸到學習、生活和以后的工作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生是籃球文化在學校傳承與發(fā)展的根本,在籃球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3.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籃球文化的信息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使教學人性化,讓課堂充滿靈性,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從而極大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教學質量,更好的完成教學的任務。

4.有利于促進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確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發(fā)展人文籃球理念?;@球文化的傳承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需求,體現(xiàn)教育的人文性。創(chuàng)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和完善人格與個性,讓學生真正享受籃球。

四、籃球文化在高職院校發(fā)展的對策

1.提高籃球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教學內容最重要的傳播者。教師的自身素質直接決定著課堂傳播的效果,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技能和豐富的籃球文化修養(yǎng),時刻記住自己不僅僅是一個籃球技能的傳授者,更是一個籃球文化的傳播者。

2.轉變籃球教學模式。(1)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籃球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籃球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根本,堅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要樹立多維健康觀?;@球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球運動中學生掌握的技能、知識、情感輻射到其他的學習、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當中,做到一通百通,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競爭。(2)確立新的教學方式。在籃球教學中,教師要協(xié)調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在人格上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建立信任感。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情境,運用標準而充滿幽默感的語言,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一種“原來籃球課還可以這樣上,籃球運動如此的具有魅力”的感覺。將籃球文化融入到籃球運動當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發(fā)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3.加強籃球文化的交流。加強校際之間的籃球文化交流,以校園籃球文化的發(fā)展、知名度作為契機,通過正賽交手、籃球交流友誼賽、籃球文化知識競賽等與外界交流,開闊視野、尋找合作機遇并不斷提升自身知名度。建立完善的校園籃球文化活動的競賽制度,增加組織校內院系之間的籃球活動,開展師生對抗賽,并形成慣例,設立獎項,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

4.加大學校對體育的投資力度。重視籃球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場地、場館的條件,把加強場地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校園籃球文化發(fā)展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和工作的重點。增加組織經(jīng)費投入,大力發(fā)展校園籃球文化中的象征文化,宣傳籃球文化的重要作用,按期開展內容新穎、展現(xiàn)籃球精神風尚為主題的籃球文化周、文化節(jié)等。

五、結語

籃球運動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球運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質,還滿足了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籃球比賽是籃球運動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而籃球文化就是籃球運動的內涵。校園籃球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不僅豐富了師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提高了對文化理念的意識與重視;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和諧校園的建設,從而推動了社會的文明進步。我們必須重視校園籃球文化的作用,從本校的實際出發(fā),制定相應的對策,加強校園籃球文化的傳承,促進校園籃球文化的發(fā)展,擴大校園籃球文化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李元偉.打造籃球文化構建和諧籃球[J].體育文化導刊,2006,(1).

第3篇

[關鍵詞]貴陽市 公體課 籃球教師 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11-0193-02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高?;@球選修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地位也不斷提高。貴陽作為貴州的省會城市,近幾年來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貴陽市高校籃球運動成為高校大學生最為喜愛的一項運動。其作為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改革以及提高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然而,近年來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并不樂觀,顯然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通過本研究,有助于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從而優(yōu)化教學內容,為貴陽市高?;@球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以貴陽市高校公體課籃球教師為研究對象,其調查學校有:貴州師范大學、貴州大學、貴州理工學院、貴州財經(jīng)大學、貴陽醫(yī)學院、貴州師范學院、貴陽學院,共計50名籃球教師。共發(fā)放問卷50份,收回問卷49份,有效問卷48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CNKI、網(wǎng)站、圖書館等放手收集整理大量有關高?;@球教師師資情況的文獻資料,以作為研究依據(jù)、分析材料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向貴陽各個高?;@球教師發(fā)放問卷共50份,回收問卷49份,有效問卷48份,回收率達98%,有效率為98%。

3.訪談法。作者走訪部分高校,與籃球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并訪問相關專家,談論關于高校籃球教師對籃球運動的重要性、發(fā)展前景的影響等問題。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歸類整理,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并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貴陽市普通高?;@球教師教齡現(xiàn)狀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籃球選項課教師的年齡結構(見圖1),48名教師教齡6年以下的教師10名,占總人數(shù)的19%;5―10年的教師14名,占總數(shù)的29%;10―15年的教師14名,占總人數(shù)的30%;15―20年的教師7名,占總人數(shù)的14%;20年以上的4名,占總人數(shù)的8%。從圖1可以看出,教齡在10年以下的占到了整個教師隊伍的48%,籃球教師出現(xiàn)年輕化趨勢,有利于科研工作和教學訓練的開展。

(二)教師學歷、職稱結構分析

學歷是指教師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反映體育教師文化水平及專業(yè)技能的重要指標。

表1 貴陽市籃球選修課教師的學歷結構

調查結果顯示,貴陽市籃球選修課教師的學歷結構 (見表1),48名籃球教師中碩士研究生有34名,占總人數(shù)的71%,和國家教委要求高等學校教師學歷目標要求80%具有研究生學歷以上教師人數(shù)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學校應當采取切實的改善措施,打破地域界限引進高學歷引進,更為廣泛的與各高校聯(lián)絡,交流經(jīng)驗,互取所需,提升籃球教師的綜合知識與業(yè)務能力。

職稱結構通常是指一個群體中各級職稱所占的比例結構,是衡量群體中業(yè)務水平和資歷的一種要素。

表2 籃球普修課教師職稱結構

從調查可以看出(見表2),教授職稱的比例為6%有3人;副教授職稱的比例為33%有16人;講師所占比例為46%有22人;助教所占比例為7%,有15人。在后期的培養(yǎng)中應多采用鼓勵機制,增加學習機會,多給新老師發(fā)揮空間的同時,也在不斷豐滿教學內容,培養(yǎng)出拔尖人才,合理有序地提高籃球教師科研水平。

(三)教師性別結構分析

表3 貴陽市普通高?;@球教師性別分布統(tǒng)計結果(N=48)

貴陽市高?;@球教師性別的分布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見表3),在接受調查的48名籃球選修課教師中,女教師有10人,占整個教師總數(shù)的21%,男教師有38人,占整個教師總數(shù)的79%。女教師性格細膩、溫和、耐心,在貴陽籃球選修課當中女生所占比例偏少,更需要女老師來帶動高校女生學球的氛圍和積極性。

(四)教師科研能力結構分析

表4 貴陽市高校籃球選修課任課教師數(shù)量情況(2010―2013年間)

科研是教研的基礎,理論從科研而來,教研將科研付諸實踐,檢驗其合理性,兩者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筆者對教師科研能力結構分析,是為了更好的反映高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從選修課教師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上看(見表4),貴陽市高校體育教育籃球選修課任課教師的科研狀況不容樂觀。

(五)教師外出進修機會狀況分析

高校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所在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知識儲備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吸取。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教學隊伍的素質學習是根本。外出進修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素質,學習優(yōu)良的教學方法。

圖2 籃球選修課教師外出進修調查一覽(N=48)

在調查所涉及的 48 名教師中(見圖2),有12人從未外出進修培訓,占到調查人數(shù)的26%;外出進修1―2次的有23人,占到調查教師人數(shù)的48%;外出3―4次的有7人,占整個調查人數(shù)的14%;外出4次以上的有6人,占整個調查人數(shù)的12%。

第4篇

關鍵詞 高校 籃球運動 鍛煉 現(xiàn)狀 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論文以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煙臺市6所普通高校的360名女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對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現(xiàn)狀進行較全面的研究。問卷采取現(xiàn)場發(fā)放、回收的方式,共發(fā)放360,回收360份,有效問卷358,回收率100%,有效率99.40%。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態(tài)度分析

針對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態(tài)度根據(jù)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歡程度分為特別喜歡、較喜歡、一般、不太喜歡、不喜歡5個等級做了調查,結合下餅狀圖顯示: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的5種態(tài)度特別喜歡、較喜歡、一般、不太喜歡、不喜歡分別有:36、80、127、81、34人,分別占調查總數(shù)的10.06%、22.35%、35.47%、22.63%、9.50%。可見,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態(tài)度大多持一般、較喜歡和不太喜歡的中間態(tài)度,特別喜歡和不喜歡的相當占據(jù)僅占10%左右,由此可見,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態(tài)度有待轉變且具有較高的可塑造性。

2.2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月鍛煉時間分析

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月鍛煉時間做了調查做表并繪圖,結合三維圖得出: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月鍛煉時間偏低,≤5h、5h-10h、10h-15h、15h-20h、≥20h檔次分別有:121、119、64、32、22人,占33.80%、33.24%、17.88%、8.94%、6.15%。月鍛煉時間在20h以上者僅占6.15%,而在15h以下者占75%以上。由此可見,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月鍛煉參與時間較低,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3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影響因素分析

對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影響因素:場地器材限制、怕臟、怕曬、怕辛苦;對籃球運動不了解;師資力量不足,教法;學校的重視程度;怕對抗技術差,沒自信這幾方面做了調查,分別占據(jù):6.15%、10.89%、31.01%、8.94%、13.97%、29.05%。分析折現(xiàn)柱狀圖,調查結果顯示:對籃球運動不了解、怕對抗、技術差,沒自信是影響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的最主要制約因素,占到高達60.00%;其次是場地器材限制,怕臟、怕曬、怕辛苦,對籃球運動不了解,師資力量不足等。由此可見,對籃球運動不了解、怕對抗、技術差,沒自信是影響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的主導因素。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煙臺市普通高校女學生籃球運動鍛煉參與時間偏低,有待提高。鍛煉態(tài)度大多持中間態(tài)度有待轉變具有較高的可塑造性。學生興趣不高、沒有自信是影響其鍛煉的最主要因素。

3.2建議

增加高校女學生接觸籃球的渠道。教師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設施,學校組織高校女子籃球地區(qū)體系,增加高校女生接觸籃球求,參與籃球,了解籃球的相關機會,努力構建高校籃球文化和環(huán)境。參與籃球,體驗成功,積累自信,形成興趣。根據(jù)學生的籃球水平,引導鼓勵學生參與籃球,設置相應的目標,激勵學生完成目標,體驗籃球成功,不斷積累籃球自信,幫助努力形成籃球參與習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籃球運動,轉變學生籃球運動的態(tài)度,形成籃球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的籃球運動鍛煉習慣。

第5篇

關鍵詞:籃球教學;比賽教學;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841.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7-3612(2011)03-0108-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in the Optional B asketball Cours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QIAO Cheng,XUE Ke

(P.E. Departm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Chin 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lifelong sports,the courses of college sports have been changed constantly. However,the inte nsity of changes is not enough. After the investigations on several of syllabusof optional basketball cours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Tianjin andthe interviews on teachers who teach the course, we can find that the optionalbasketball course are basically based on technical and tactical instruction. S 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s are not high. Therefore, the teac hing result is not satisfactory. In response to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 kes som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mpetitio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optional b asketball cours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to identify ways to improve bask etb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reby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mo tivation and fitness of students and lead them to engage in lifelong physical ex ercises.

Key words: basketball teaching;competition teaching;experimental resea rch

近年來,普通高校選修課的教學改革在各校體育教學組織部門的重視并實施改革創(chuàng)新等 方面的促進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與現(xiàn)代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及提倡和實施以學生主體 需求為本的健康、快樂教學教育理念的大局要求相比,改革的力度尚需加大,還有很多教學 中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盡管有研究指出,在普通高?;@球選修課的教學中運用教學比賽 不僅可以提高專業(yè)知識和技戰(zhàn)術的應用能力、更好的發(fā)揮個體特長、培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而 且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傳統(tǒng)籃球教材、教法及教學指導思想的影響和 束縛下,加之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缺乏,致使以往普通高?;@球教學過程中存有以下問題,如課 程設置和組織練習流于形式,教法、手段、內容等過于保守和單調,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 極性和鍛煉的熱情以及發(fā)展終身體育的興趣。要改變目前籃球選修課的教學現(xiàn)狀,激發(fā)學生 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研究擬采用與比賽條件相似的練習手段、組織多樣化 的分段、分組循環(huán)的教學比賽內容,不斷提高籃球選修課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籃 球籃球專業(yè)知識、技、戰(zhàn)術,使學生真正體驗籃球的運動價值,享受參與籃球運動的快樂。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運用比賽教學法教學。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在本研究實施過程中,研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獻及教育學、運動心理學、籃球教學與訓練 等書籍,了解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的教學狀況、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為本課題研究提供 理論依據(jù)。

1.2.2 專家訪談法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訪問了從事籃球教學、教育學等方面的有關專家和教師,以獲取 他們對本課題的意見和建議,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實證依據(jù)。

1.2.3 問卷調查法根據(jù)研究目的,就要關問題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70份, 回收70份,有效問卷70份。

1.2.4 實驗法1)實驗目的:本研究通過32學時的教學實踐,驗證比賽教學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2)實驗對象:對天津大學2009級兩個班的男子籃球選項班進行一學期的教學實驗,實驗班3 5人,對照班35人,

兩個班都是由不同專業(yè)的、較喜歡籃球運動的、有一定籃球基礎的大學生組成。

實驗前對兩個班一般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測試,發(fā)現(xiàn)兩個班的成績差異沒有顯著性(P>0 .05)(表1),滿足實驗設計的要求。在教學實驗前,保證實驗班和對照班授課時數(shù)、場地 器材等條件均相同,實驗班采用比賽教學法,即在原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壓縮基礎內容的學 習,加大教學比賽的時間的比例,以賽代練,每次課安排40~50 min左右的教學比賽 時間。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按原教學大綱進行教學。

3)測試方法:(1)全場繞“8”字折返跑籃:從底線處開始全場運球三步上籃,繞過罰球區(qū)、中圈一共 三個圓上籃,球進后運球折回,兩個來回共投四個球,計途中所用時間。

(2)1 min投籃:以籃圈中心投影點到罰球線最近距離為半徑劃圓,學生站在線外投籃, 自投自搶1 min,記進球數(shù)。

(3)1 000 m跑:被試5人一組進行測試,站立式起跑。當聽到“跑”口令后開始起跑。計時 員看到旗動開表計時,當被試軀干部到達終點線的垂直面時停表,獲得被試1 000 m跑成績 。

(4)立定跳遠:被試雙腳平行站立,從立定姿勢開始跳遠,起跳線應設置在平地上,至 沙坑邊緣50 cm,被試每人試跳三次,取最好成績?yōu)樽詈蟪煽?,記錄以厘米為單位,取整?shù) 。

(5)綜合評定:教師根據(jù)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以及在教學比賽中技戰(zhàn)術運用的能力進行評定,比 賽以隨機組合為單位。

4)實驗涉及的所有測試均有2名籃球專項教師負責(其中1名教師為副教授以上職稱)。

2 結果與討論

2.1 對傳統(tǒng)籃球課教學方法的分析在傳統(tǒng)的籃球課教學中,通常是先教單個基礎技術動作,再教簡單組合技術,然后教復 雜組合技術,最后組織對抗練習和教學比賽,一步一步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注重 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身體素質的提高,而且往往由于現(xiàn)實中教學時數(shù)的減少 ,教學比賽可能被削減或跳過,使學生沒有在更多的比賽中體驗籃球運動的樂趣。因此,傳 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學生綜 合能力的提高。

2.2 對籃球課比賽教學法的分析籃球課的比賽教學法,是在原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壓縮基本技術的學習,加大教學比賽 的比例,以賽代練,每次課安排40~50 min左右的教學比賽時間。與傳統(tǒng)的傳習式籃球 教學法相比,比賽教學模式克服了以往技術化和模式化教學過程的不足,降低了講解示范的 課堂比例,有效地減少了花在重復性動作練習的環(huán)節(jié)上的教學時間,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獨立 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個人需求和主體意愿有機銜接。同時,比賽教學法可以更好 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僅學會上場打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籃球運動興趣,在比賽中讓 學生體驗籃球運動的樂趣。比賽教學法縮短了學習單個技術與組合技術及對抗練習的間隔時 間,有效提高比賽能力。比賽教學法可使學生體會技術運用的位置、路線、速度、節(jié)奏以及 攻防意義,不斷變化的技術形式能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練的主動性。此外比賽教學法可為實踐學生已掌握的技戰(zhàn)術創(chuàng)造了有利 條件,在對抗激烈、競爭濃郁的比賽氛圍中掌握和形成技巧,可以使學生在比賽中培養(yǎng)籃球 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和分析能力,提高在比賽情景中技戰(zhàn)術運用的運用和應變能力 ,這對于達成發(fā)展學生籃球運動能力的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所以說在普通高?;@球 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實戰(zhàn)能力為主的比賽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

2.3 傳統(tǒng)教學法和比賽教學法的實驗對比分析

2.3.1 掌握技術動作對比分析以教學比賽方法授課的實驗班和以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的對照班經(jīng)歷8周(32學時)的教 學后,測量一分鐘投籃和“8”字運球上籃兩個項目的籃球技術成績,并對兩個班的成績進 行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后測成績差異沒有顯著性(P>0.05)(表2)。說明比賽 教學法在增強籃球教學比賽練習的同時并沒有忽視技術動作的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法一樣能有 效提高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方法。

2.3.2 身體素質和綜合評定的對比分析比賽教學法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實 戰(zhàn)能力,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實驗后身體素質和綜合評定的成績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實驗 班和對照班實驗后身體素質和綜合評定成績卻有顯著性差異(表3) ,說明比賽教學法更能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比賽的實戰(zhàn)能力。

2.3.3 對籃球選修課喜愛程度的對比分析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籃球課次的增加,實驗班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愛程度不斷提高,實 驗結束后實驗班有70%以上學生表示喜歡籃球運動,有接近90%的學生表示以后會將籃球作為 鍛煉項目(表4)。問卷調查的結果不僅說明了比賽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項鏈的主動 性,充分地發(fā)揮內因的決定性作用,提高了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而且說明比賽教學法 更能發(fā)展終身體育,更好地達到健康教育的標準。同時也說明了比賽教學法得到了學生的認 可,是合理、可行的,對培 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對籃球運動的喜歡程度而言,是一種推廣價值和有效的教學方法。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在籃球選項課中運用比賽教學法是有效可行的,在重視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學習的同 時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實戰(zhàn)能力。

2)以教學比賽為手段的比賽教學方法可使培養(yǎng)學習對籃球運動的興趣,使學習者參與籃 球教學比賽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籃球運動的運動價值,幫助學生建立了與籃球運動的親密關 系,提高了學生對普通高?;@球選項課的滿意程度,因此,它可有效地提高普通高校籃球選 項課教學效益。

4.2 建議結合各高校的具體情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籃球選修課要以籃球技術、籃球比賽為主安 排教學內容,從教學比賽中發(fā)展身體素質,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以籃球運動為終身體育鍛煉中 來,使更多的人從籃球運動中獲得健身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燕,等.試論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比賽的方法與作用[J].牡丹江師范 學院學報,2000.

[2]曹竟成.普通高?;@球教學改革探析與嘗試[J].體育與科技,2002,(5).

[3]林政梅.福建省普通高校籃球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 位論文,2006.

第6篇

關鍵詞:三人制籃球運動 校園文化建設 價值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6-0060-04

1前言

籃球運動是世界文明進步的文化標志和社會人文現(xiàn)象。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和“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使我國國民體育健身意識空前加強。學校教學的進行既需要理論知識的充實,也需要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整個校園文化運作起來才會既生動活潑又健康向上。從現(xiàn)在來看,體育活動在學校的發(fā)展也是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三人制籃球賽運動作為我國興起不久的體育運動,以其獨有的風格和魄力豐富著學校的校園文化,深得學生們的喜愛,成為校園體育活動能夠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三人制籃球運動對內江市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在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共計學生178名,發(fā)放問卷調查表178份。

2.2.2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對收回的問卷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問卷調查中的相關問題。

2.2.3文獻綜述法

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有關三人制籃球文化活動方面的書籍與相關資料及論文,了解了三人制籃球運動在我國開展的目前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給予了本次論文的寫作準備,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為本論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2.2.4訪談法

對內江師范學院部分從事籃球運動的教師進行交流討論,了解各校三人制籃球文化活動的開展狀況。

3三人制籃球賽的特點

3.1普適性

進行三人制籃球賽時很少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對比賽規(guī)則的要求也相對比較寬松,對參加比賽者的身體素質以及技術水平上沒有特定的界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參加三人制籃球的群體龐大,包括小學生、大學生甚至老年人,通常,熱愛籃球活動的人在自己合適的時間進行鍛煉,而且三人制籃球也不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學習,更不會影響人們的普通生活,所以三人制籃球運動在學校的開展最為普遍和廣泛,同學們可以利用自己的休息和課余時間來進行運動,可以達到鍛煉和學習的雙重效果。

3.2競爭性

三人制籃球運動的起源是傳統(tǒng)的籃球運動,所以他與其他的體育運動一樣,保留了體育運動最基本的競爭性的特點。在比賽中,雙方各三名運動員通過運球、傳球、投籃等運動形式,以籃球投進籃筐的次數(shù)來判定比賽的勝負。隊員們在場上可以完全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而且由表2可以看出隊員們投籃的次數(shù)、攻防的轉換、搶板的次數(shù)都比五人制籃球有增加,隊員們三人制籃球的比賽中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自我、挑戰(zhàn)自我,其特點也主要是一對一的單打獨斗多,這樣更是增加了三人制籃球活動的競爭性。

3.3娛樂性

三人制籃球運動是由傳統(tǒng)的五人制籃球逐漸演變而來的,它們擁有共性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們通過在比賽中的個人表演,滿足個人的表演欲望,同時使隊員和觀眾們享受到籃球運動帶來的賞心悅目的精彩表演。比賽時要求運動員聚精會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比賽的對抗中,這樣可以忘卻生活中的一切憂愁和煩惱,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拋在九霄云外,從而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同時,運動員置身于比賽的變化莫測之中,又能積極的宣泄自己心中的郁悶和不平,有一個良好的發(fā)泄機會,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心情,達到陶冶情操、自我娛樂的目的。

3.4周期短

三人制籃球運動在校園有廣泛的傳播空間和群眾基礎,在校園體育活動中,三人制籃球賽為最為常見的體育活動。相對傳統(tǒng)的五人制籃球運動來說,三人制籃球比賽是在半場進行,不易受場地的限制,比賽形式及規(guī)則比較簡單,上場人數(shù)為六人,比賽時間約為10-20分鐘,運動量相對于五人制籃球賽小,這樣也就必將縮短其競賽周期(見表1)。由于其周期短,所以比賽運動員在體力等身體素質方面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相對于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都很容易接受,而且比賽的觀賞娛樂程度也相對較高,所以三人制籃球運動在學校中更容易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4三人制籃球運動對校園文化的價值

4.1提高學生的健康價值

4.1.1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價值

三人制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基本的體育運動組成,通過這些基本的體育運動對于參與者的速度、彈跳以及靈敏程度等個人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從負荷方面來說,是中等運動強度的運動,持續(xù)較長時間,對心功能的改善有重要意義。在進行比賽時常常需要全力奔跑、傳接球。所以,三人籃球運動,對運動員動作的協(xié)調程度改善有很大的作用,能加強心肺系統(tǒng)的功能。

4.1.2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價值

三人制籃球賽運動對促進人們心理健康狀況有積極影響,運動者通過運動的比賽可以確立良好的自我評價,增強自信心,消除心理疲勞,改善情緒狀態(tài),降低焦慮水平,宣泄不滿情緒。而且,面對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競爭的激烈,長時間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更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2提升學校文化的教育價值

4.2.1三人制籃球賽在高校體育發(fā)展中的教育理念價值

現(xiàn)今社會陽光體育運動已經(jīng)在體育運動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大學體育教學中老師不光傳授同學們體育的理論知識以及比賽中的規(guī)則,同時也要在“快樂體育”的前提下使學生建立“健康體育”以及“終身體育”的理念。三人制籃球運動與健康體育的教學概念相符合,開展“陽光體育”是踐行健康體育的重要途徑。三人制籃球運動的運動量以及運動負荷都比較適宜,競賽的過程中又不會缺少其競爭性等體育特點,以此使三人制籃球運動成為大學校園中同學們鍛煉身體的主要活動方式。

4.2.2三人制籃球賽在高校體育發(fā)展中的道德觀念價值

三人制籃球盡管參加的隊員相對于其他運動來說比較少,但是仍然是一項集體性的體育運動,在運動中仍然需要隊員之間相互的合作來完成比賽。三人制籃球運動對學生集體協(xié)作精神以及相互團結精神的培養(yǎng)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且對于參與人員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同學們的自身個性、奮進心、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并且,此運動還能培養(yǎng)同學們團結奮斗的精神、尊重其他隊員以及裁判、尊重參看人員等文明的體育道德。

4.3提高休閑娛樂價值

三人制籃球運動從組織運動形式上具有明顯的娛樂性,與正式的五人制籃球競賽運動在最終的價值取向上有著本質的不同。他沒有正式籃球比賽過程的激烈性,也沒有正式籃球比賽激烈的競爭性,取而代之的則是體育運動中最原始的娛樂觀賞性。它使運動員更加看重籃球運動的技術性、表演性,學生在這高壓力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三人制籃球運動更是大學生們娛樂休閑、緩解壓力的最佳的運動體育項目。

4.4促進學校的經(jīng)濟發(fā)展

三人制籃球運動有著遠大的經(jīng)濟發(fā)展價值。最近幾年中,三人籃球運動正逐步成為我國國民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對于商人來說也有很大的經(jīng)濟價值。大學生是時尚消費的主力軍和優(yōu)勢消費群體,在高校中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可以得到眾多商家的青睞,逐步建成一個互動的平臺,并以此來了解大學生消費的相關信息,這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同學們的關注特別是那些籃球愛好者。所以,在高校中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可以使大學生們的消費觀念以及需求向更高層次發(fā)展,而且能夠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

4.5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

三人籃球運動是一種集體性的體育運動,并且逐步的成為現(xiàn)在人們以及各單位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一種方式,成為一種可以相互了解并且信任的工具。在高校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學生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夸大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的范圍,不管有沒有在比賽,都可以體驗到那份參與合作的愜意心情,可以滿足自己的心理,讓人們建立一種相互了解的共同語言方式,創(chuàng)造融洽的同學關系。

5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1可行性

三人籃球運動是傳統(tǒng)五人籃球運動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改變,這種競賽對比賽場地等硬件設施要求較低,并且不同人群都可參與。這種運動運動強度中等,學生們可以在搞好自己學業(yè)的同時利用課余休閑時間進行開展,帶有一定的自由性,不耽誤同學們繁忙的時間。競賽條件中對場地的限制很少,參與比賽的運動員可以靈活地自由組合,一般而言,只要是喜歡籃球運動的人就可自行組織參加,而且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又鍛煉了同學之間的交際能力,增強了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所以三人制籃球運動比較適合在學校中開展。

5.2必要性

高校中體育文化的建設與其他的文化不同,它是一種文化的深刻內涵與豐富的擴展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體育是以增強學生體質、傳遞文化為目的的教育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態(tài)度、習慣和能力為其主要目標,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三人制籃球運動作為一種籃球體育運動項目,是學校體育運動的根本內容,對校園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加強與促進作用,所以在高校中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6結論與建議

6.1結論

6.1.1三人制籃球運動是一項適合在校園發(fā)展的運動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機構,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有著息息相關的作用,而校園的文化建設又離不開體育運動在校園的普及與發(fā)展。三人籃球運動作為一種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延伸和發(fā)展,該運動所具有的普適性、競爭性、娛樂性以及周期短等特性標志著該運動比較適合在校園中發(fā)展。而三人制籃球運動體現(xiàn)的各種作用與價值也充分說明該運動在校園文化中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從學校各種體育活動的發(fā)展過程以及開展狀況中也可以看出,三人制籃球運動在學校中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在校園中也得到了大力發(fā)展,這也說明三人制籃球運動是一項適合在在校園發(fā)展的體育運動。

6.1.2三人制籃球運動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巨大作用

三人制籃球運動屬于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富含著比較深層的內涵以及相對創(chuàng)意的意蘊,是本著以加強學生健康體魄以及激發(fā)學生努力拼搏的欲望目的,就是通過學校體育這種相對獨特的教育模式,來提高優(yōu)化學生音樂、美術、勞動的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校園中開展三人籃球運動,不僅加強了學校對于體育文化的建設和開展,而且是現(xiàn)今學校進行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提供良好的空間,使高校的體育文化豐富且有特色。

6.2建議

6.2.1加強內江市校園體育文化意識的建設

校園體育文化意識集中反映了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觀念。在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中,內江市各級政府以及個學校的管理部門要積極發(fā)揮自己的智能,要積極充分地利用校園的黑板報、廣播等各種宣傳媒體,宣傳我國的體育健兒自強不息、為國爭光,尤其是在奧運會這種國際大比賽中運動員不畏敵手、頑強拼搏、勇奪勝利的體育精神,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校園體育文化意識以及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心中的體育文化意識,推動內江市校園體育文化意識的建設。

第7篇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理論模型

論文摘要:傳統(tǒng)的籃球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需要,通過對高?;@球教學相關資料的調研和問卷調查,以目前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程技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邏輯起點,以教學模式理論為框架,以創(chuàng)新思路為主線,建構了普通高?;@球選項課程技術教學的理論模型。

本文擬以目前普通高?;@球選項課程技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邏輯起點,以教學模式理論為框架,以創(chuàng)新思路為主線,建構普通高?;@球選項課程技術教學的理論模型,為以后的實踐驗證提供理論基礎。

1目前普通高?;@球選項課程技術教學模式的主要弊端分析

本文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進行了調查分析。共發(fā)放問卷27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問卷255份,有效問卷中學生203份,籃球教師27份,教練級和籃球相關人員25份,有效率98%。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著很多弊端。下列問題尤為嚴重:在教育學相互適應問題上,學生不能很好地將知識轉化為現(xiàn)實力量;學生們對自然分組以及集體授課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反對講解示范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以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學生們普遍感覺學習的技術比較單一等等。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建構的理論依據(jù)

2.1籃球選項技術課程的教學原理

從宏觀上看,籃球技術教學必須符合籃球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適應籃球運動發(fā)展的需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知識、技術、智力等最佳發(fā)展鄰近區(qū)的現(xiàn)狀。從微觀上說,“教什么,如何教”與“學什么,如何學”應當相互適應,亦就是使教師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性格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性格;而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技能和是否具備了能力、性格,又要看學生能否將知識、技能、能力和性格轉化出來,成為現(xiàn)實的力量。

2.2籃球選項技術課程的教學原則

根據(jù)籃球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依據(jù)籃球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對球性、動作技術和攻守關系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技術多樣性以及高強度、高速度攻防直接對抗的現(xiàn)代籃球運動競賽發(fā)展趨勢,籃球課程技術的教學原則應該有:(1)注重基本功的教學原則;(2)注重基本動作規(guī)格的教學原則;(3)注重弱手弱腳運用技術的教學原則;(4)注重技術組合的教學原則;(5)注重對抗中運用技術的原則;(6)注重適度內部與外部負荷相結合的教學原則;(7)注重智能開發(fā)的教學原則;(8)注重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教學原則;(9)注重競爭與合作的教學原則;(10)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原則。

3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建構的操作層面

3.1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課程教學目標

依據(jù)當前籃球技術課程教學目標存在“課程的任務”與“課程的目標”不分,課程目標的陳述含糊不請的現(xiàn)狀,可采用“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的理論和技術,即教學設計者自覺運用分類學習論思想,通過任務分析(終點目標被細分為一系列彼此關聯(lián)的子目標),進而確定由若干教學單元組成的終點目標的技術制定課程目標。首先,教學目標陳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包括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三個領域;其次,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力求明確、具體,可以觀察和測量;最后,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反映學習結果的層次性和類型。例如,“通過本次突破技術課的學習(可省略),學生能夠在緊逼盯人的條件下,至少突破3次?!闭l?——學生;做什么?——突破過人;在什么條件下?——緊逼盯人;做到什么程度?——至少突破3次。這是一個標準的動作技能形成領域的教學目標,它的構成要素齊備,目標明確、具體,具有可測量性和可操作性。

3.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

首先,在選擇諸如最為基本、最常用又易掌握的個人技術中的徒手動作——急停、側身跑、變向跑、滑步、持球技術——胸前雙手傳、接球、頭上雙手傳球、體側傳球、單手勾手傳球、運球急停急起、運球轉身、體前變向運球、單手肩上投籃、急停跳投、低手上籃、搶籃板球、交叉運步、持球突破等籃球技作為基本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突出諸如接球一急停一投籃;接球一急停一突破一上籃;接球一急停一突破分球等一個動作按攻守情況組織成幾套組合技術的教學。其次,通過概念模式充實籃球意識的培養(yǎng)的教學內容。所謂概念模式是運動員的知識和比賽經(jīng)驗整體化的一種形式。它是運動員對賽場變化的分析,以概念模式為依據(jù),經(jīng)過瞬間判斷,迅速做出高度預見性和目的性的反映行動的一種策略。因此,通過諸如強調沖搶籃板球、防守首先判斷落點、卡位后再搶籃板球、搶到籃板球落地后緩沖保護球、準備攻擊的進攻行為概念模式以及控制對手直接運球上籃得分,迫使其向邊線、場角或擁擠的地方運球,運球者一停球,應立即上前封堵其傳球或投籃的防守行為概念模式等內容的教學,以提高技術的運用能力。

3.3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步驟

將籃球選項技術課程教學合理地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基本掌握主要教材內容為目的。第二階段是在復習提高第一階段所學內容基礎上,增加組合技術和對抗練習的內容,提高運用的能力。第三階段主要通過教學比賽的形式強化所學的技術達到能運用的目的。3個教學階段教學內容的安排采用“循環(huán)組合階梯”式教學基本形式,即把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籃球技術的單個動作組合起來,進行循環(huán)練習,使動作之間的轉化有連貫性,更有實用價值。

3.4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形式

為了體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思想,解決課堂統(tǒng)一施教與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的矛盾,更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與學更緊密更協(xié)調地相互配合,有利于培養(yǎng)出專業(yè)基礎扎實,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競爭意識,身心全面發(fā)展,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一代大學生,采用正式授課前,對學生進行專項技術、身體條件等方面指標的測試,將測試結果實行綜合評定。然后根據(jù)成績,分為若干層次,將籃球水平接近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班組進行“分層遞進”教學。

第8篇

【關鍵詞】籃球教學;興趣

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作為我國體育課程教學目標之一,早在1956年頒布的第一部《體育教學大綱》(草案)中就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廣大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但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是值得我們不斷探討的問題。我們過去更多的是通過改善課堂教學氛圍,變換教學方法,調劑教學內容來實現(xiàn)這一目的。當然,這種做法有其可取的價值,但在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從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視角去梳理更顯得有必要。筆者就這一問題對職業(yè)高中學段學生參與“自主選擇、自主鍛煉、自主評價”活動研究作一些嘗試與反饋,對職業(yè)高中學生體育興趣的張揚,淺言自己膚淺見解與認識、拋磚引玉、和同仁一起發(fā)展。

1、正確引導,激發(fā)興趣

職業(yè)高中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的高峰期,他們對問題與事物都具有自己的見解。在籃球運動教學中,上好第一節(jié)理論課,介紹籃球運動的發(fā)展很重要。并且理論內容一定要與實際事例結合起來講解,營造寬松、和諧、求實的課堂氛圍,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如:列舉我國男、女籃球運動健兒多次蟬聯(lián)亞洲籃壇冠軍來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指出我國對籃球運動技、戰(zhàn)術發(fā)展方面的卓越貢獻以及當今現(xiàn)代籃球的發(fā)展趨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時代使命,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戶和學習興趣。我們還應以北京成功舉辦亞運會、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等歷史和事跡去教育學生,還同時以籃球明星為榜樣,學習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的品質,又使他們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習興趣。我們要將正確引導,激發(fā)興趣作為切入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如在介紹某個技術動作時,除了提出學習動作的目的、要求及用途外,還應結合介紹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在該技術運用上的新發(fā)展、新突破,以激發(fā)起學生向往成功的情趣,提高其他追求與創(chuàng)新的興趣。另外,還應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觀看教學錄像,并結合各個比賽進行點評,這樣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以后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2、合理梳理教材,提高興趣

我們在選擇籃球運動學練教材內容時,既考慮到現(xiàn)在學生的接受能力、體能、體力,又要從原有基礎考慮,選擇學生通過努力學練都能掌握的教材。如果選擇教材難度系數(shù)過大,大部學生可望不可及,就會失去自信心。這樣不但影響繼續(xù)學練的興趣,同樣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恰到好處地搭配好教材的縱橫之間的關系,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事半功倍。因此,我們在選擇教材時既要顧及到教材橫向關系的體現(xiàn),同時又要考慮到教材的縱向系統(tǒng)性,而不讓教材顯得單一、乏味,使學生感到學練無趣,展示不出激情。但如果不分重點類別,同樣也會影響教材應用價值和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選擇教材內容時,既要有的放矢,又要針對項目的具體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科學選擇。如遇到學生基礎較差時,可先采用趣味性游戲形式,從球感的玩耍開始,逐漸過渡。并注意每一節(jié)課教材內容的合理搭配。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不斷有新的刺激過程,學生學習起來容易掌握,學練興趣會由然而生。如果課的始伊就學習比較難的技術動作,容易使學生望而生懼,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3、因勢利導,培養(yǎng)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興趣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學習興趣產生關鍵在于指導學生從單一愛好,轉變?yōu)閺V泛興趣。根據(jù)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年齡特點,盡量將課堂教學設計得生動活潑,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動作概念,實施直觀性原則的有效手段。例如,教籃球“三步上籃”時,技術動作可分為五步教學:第一步是先在籃下最佳位置,學習原地單手肩上投籃,體悟手指撥球的感覺。第二步是練習者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后退一步,學習左腳向前一小步,同時起跳完成上述動作。提示學生步子不要太大,上步要快,起跳時左腳用力蹬地,盡量高跳以克服和避免向前沖力過大。第三步是練習者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再后退一大步,右腳先跨一大步,左腳快速跟進一小步,起跳投籃。左腳跨步時,雙手將球持于腰腹間。第四步是在第三步的基礎上,適當距離,左腳在前,接同伴拋起或傳的球或自己運球,再雙手持球完成上籃練習。第五步是在熟練后,逐漸加大拋接球的距離,也可以學生自己做運球,完成上籃練習。動作口訣是:“一大、二小、三高跳”。這樣技術動作要點突出,簡明扼要,不僅可以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還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學生躍躍欲試的激情由然而生,從而升華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由此可見,籃球運動教學過程能否因勢利導,達到張揚學生學習興趣,這與我們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真?zhèn)湔n有著很大的因果關系。為此,我們教師只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懈努力,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絢麗多彩的體育課堂會不斷張揚學生參與學習體育的興趣。

4、釋疑解難,穩(wěn)定興趣

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性差異,讓學生享有公平的教育,讓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彰顯。只要我們把課堂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教師放下架子,置身于學生平等和引導的位置,相信我們的體育教學定會滿堂生輝,我們定會有新的體悟。如籃球運動步伐移動活動教學,學生一般都不感興趣。但教師適當加入趣味性的報名游戲或躲閃游戲等活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練興趣,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又能提示技術動作的內存關鍵。又如,籃球“三步上籃”技術動作教學,技術的關鍵是腳步動作教學過程,我們應及時指點迷津學生抓住關鍵,困難就能迎刃而解。對一些較難掌握技術動作的同學,我們將技術動作編成口訣、順口溜,來加深學生對動作要領的理解。如“三步上籃”的技術動作口訣是:“右腳向前跨一大步,雙手同時接住球,左腳向前跟進一小步,腳跟著地順勢快球,高跳雙手舉球至頭上方,手腕手指柔和用力將球投。另外,還可利用籃球游戲或小競賽等形式教學,多讓學生動腦,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并且讓學生自主通過正、誤動作對照,促進學生了解、理解、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實踐證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對穩(wěn)定學生學習興趣,熟練技術動作日見中天。

5、教體延伸,發(fā)展興趣

實踐證明,體育課堂教學向課外活動延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興趣,提高運動技能運用能力的有效機制。學生在體育課上學到的基本技、戰(zhàn)術都渴望在課外活動中得到展示。所以結合學校實情,經(jīng)常開展豐富多樣各種類別的課外競賽活動,如班際賽、年級聯(lián)賽、俱樂部賽等等,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參與,是張揚學生籃球運動樂趣的好辦法。

我們還可以利用知識競賽來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基礎知識的了解與理解。并根據(jù)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結合規(guī)則進行解答,強化學生籃球運動技能的詮釋。

參考文獻:

[1]彭俊峰 淺議普通高?;@球教學現(xiàn)狀及其改革思路 [期刊論文] -科教導刊2010(20)

[2]孫建華.黎珍 廣西高校籃球選項課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 [期刊論文] -百色學院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