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a=0), -a (a 所以在解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log 1 3x|+|log 1 3 (3-x)|≥1時,就必須根據確定log 1 3x , log 1 3(3-x)正負的x值1和2將定義域(0,3)分成三個區(qū)間進行討論,即0<x<1, 1≤x<2,2≤x<3三種情..." />
發(fā)布時間:2023-03-10 14:51:3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主題思想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解決第一類型的參數問題,通常要用“分類討論”的方法,即根據問題的條件和所涉及到的概念;運用的定理、公式、性質以及運算的需要,圖形的位置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然后逐類分別加以討論,探求出各自的結果,最后歸納出命題的結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它實際上是一種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一、確定分類標準
1.根據數學概念來確定分類標準
例如:絕對值的定義是: |a|=
a (a>0),
0(a=0),
-a (a
所以在解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log
1 3x|+|log
1 3 (3-x)|≥1時,就必須根據確定log
1 3x ,
log
1 3(3-x)正負的x值1和2將定義域(0,3)分成三個區(qū)間進行討論,即0<x<1,
1≤x<2,2≤x<3三種情形分類討論.
例1 已知動點M到原點O的距離為m,到直線L:x=2的距離為n,且m+n=4
(1) 求點M的軌跡方程.
(2) 過原點O作傾斜角為α的直線與點M的軌跡曲線交于P,Q兩點,求弦長|PQ|的最大值及對應的傾斜角α.
解:(1)設點M的坐標為(x,y),依題意可得:
x2+y2
+
|x-2|=4.
根據絕對值的概念,軌跡方程取決于x>2還是x≤2,所以以2為標準進行分類討論可
得軌跡方程為:
y2=
4(x+1) (-1≤x
-12(x-3) (2≤x
(2)如圖1,由于P,Q的位置變化,
弦長|PQ|的表達式不同,故必須分
點P,Q都在曲線y2=4.(x+1)以及一點
在曲線y2=4(x+1)上而另一點在
曲線y2=-12(x-3)上.可求得:
|PQ|=
8 1+cosα(0≤α≤π 3,
4 sin2α(π 3
≤α
8 1-cosα(2π 3
≤α
從而知當α=
π 3或
α=2π 3時,
|PQ|max=16 3.
2.根據數學中的定理,公式和性質確定分類標準.
數學中的某些公式,定理,性質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結論,在運用它們時,就要分類討論,分類的依據是公式中的條件.
例如等比數列前幾項和公式是分別給出的:
所以在解這類問題時,如果q是可以變化的量,就要以q為標準進行分類討論.
例2 設首項為1,公比為q(q>0)的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為Sn,又設Tn=
Sn
Sn+1
,n=1,2,…,
求Tn.
解:當q=1時,Sn=n,Tn=
n n+1
,
當q≠1時,Sn=
1-qn 1-q,Sn+1=
1-qn+1 1-q
,Tn=
1-qn 1-qn+1.
.
3.根據運算的需要確定分類標準
例如:解不等式組
顯然,應以3,4為標準將a分為1<a≤3,3<a≤4,a>4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例3 解關于x的不等式組
loga2x
(a-1)x2
其中a>0且a≠1.
解:由于不等式中均含參數a,其解的狀況均取決于a>1還是a<1,所以1為標準進行分類.
(Ⅰ)當0<a<1時,可求得解為:
a+1
(Ⅱ)當a>1時,可解得:
x>2,
此時不等式組是否有解關鍵取決于
a+1
與2的大小關系,所以以
a+1=2即a=3為標準進行第二次分類.
(1) 當1<a≤3時解集為;
(2) 當a>3時解集為(2,a+1).
綜上所述:當0<a<1時,原不等式解集為 (2,
a+1);當1<a≤3時,解集為;
當a>3時,解集為 ( 2, a+1).
二、分類討論的方法和步驟
①確定是否需要分類討論以及需要討論時的對象和它的取值范圍;
②確定分類標準科學合理分類;
③逐類進行討論得出各類結果;
④歸納各類結論.
例4 若函數f(x)=a+bcosx+csinx的圖象經過點(0,1)和(
π 2,1)兩點,且x∈[0,π 2]時,|f(x)|≤2恒成立,試求a的取值范圍.
解:由f(0)=a+b=1,f(
π 2)=a+c=1,求得b=c=1-a,
f(x)=a+(1-a)(sinx+cosx)=a+
2(1-a)sin(x+
π 4).
因為π 4≤x+π 4≤3π 4,所以2 2≤sin
(x+π 4)≤1.
① a≤1時,1≤f(x)≤a+
2(1-a),因為|f(x)|≤2,所以只要a+ (1-a)≤2,解得a≥
-2所以-2≤a≤1;②當a>1時,a+
2(1-a)≤f(x)≤1,所以只要a+
2(1-a)≥-2,解得a≤4+3
2, 所以1<a≤4+3
2.
綜合①,②知實數a的取值范圍為[-
2,4+32].
例5、等差數列{an}的公差d<0,Sn為前n項之和,若Sp=Sq,(p,q∈N,p≠q)試用d,p,q表示Sn的最大值.
解:由Sp=Sqp≠q可求得
因為d<0,所以a1>0,當且僅當 時Sn最大.
由an≥0 得n≤ ,由an+1≤0得,n≥
所以 ≤n≤ ,因為n∈N,所以要以 是否為正整數即p+q是奇數還是偶數為標準分兩類討論.
當p+q為偶數時n= ,Sn最大且為(Sn)max=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問題
1.前言
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人們社會生活中的精神力量和動力源泉。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使得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才能在當前形勢下做好人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呢?筆者認為,要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根據當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癥下藥”,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2.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有著積極的作用,能夠轉化和塑造人的思想和感情。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人和人的思想,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嚴格的科學性、強烈的實踐性、廣泛的群眾性、高度的綜合性等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團結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huán)節(jié)[1]。在改革開放的實踐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1)保證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政治方向;(2)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健康發(fā)展;(3)激勵廣大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3.當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3.1對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在當前的企業(yè)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是,人們認為只要把經濟建設工作搞好就完事大吉了,而搞不搞思想建設工作無所謂。就是在一些機關單位中存在這種思想的人員也不在少數,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無所作為又沒有地位,可有可無。
3.2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不符合實際。由于在很多企業(yè)單位和機關單位中存在輕思想建設、重經濟建設的認識,上至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沒有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必要的工作而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是“空對空”,不僅只是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種形式,而且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思想政治工作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最終的結果是,雖然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但卻沒有客觀的成效。
3.3多元化的思想挑戰(zhàn)。網絡既能傳播積極向上的思想,也能授人以消極頹廢的意識和文化。人們通過網絡便捷的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如社會治安狀況不如人意、分配差距逐年拉大、個人就業(yè)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競爭帶來的種種壓力等都對人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帶來了極大的沖擊[2],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給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
4.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4.1認識不深,重視不夠。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不足是影響阻礙思想政治工作正常進行的最大障礙。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受到西方思想的沖擊,導致人們對對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持消極態(tài)度,再加上很多重經濟建設、輕思想建設的觀念影響,這些都使得人們對思想政治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
4.2培訓不周,組織不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缺乏有效的針對性,對政工干部的思想培訓跟不上;組織的力度不夠,導致很多政工干部很少參加思想政治的業(yè)務學習。
4.3投入不足,管理不善?,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但是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輕視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的資金來源稀少,資金缺乏,人力與物力短缺。隨著城市化的不斷開展,人員的流動性增強,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難度。
5.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議
5.1轉變思想觀念。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應轉變人們重經濟建設、輕思想建設的思想。如在企業(yè)中,轉變傳統(tǒng)的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自上而下的固定模式,注意運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種手段去解決實際的銷售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3]。
5.2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以適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如在某些企業(yè)單位中推行的書記經理一人兼職的做法就是一種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運行機制,有效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強化考核激勵以及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權重,有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運行的機制,切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
5.3加強思想政治業(yè)務培訓。選拔政治素質過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有效組織政工干部的業(yè)務培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素質,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
5.4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載體。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往“一塊黑板報、一個大喇叭”的傳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4]。改變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通過新技術、新媒介的推廣應用工作,構建網絡、視頻、報刊等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平臺才能切實有效的提高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6.結語
總之,面對改革開放以及科學技術發(fā)展帶來的嚴峻考驗,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才能改變當前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切實有效強化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作者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 鄧云峰.關于當前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0,(07):22-27.
[2] 張復安.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必須加強國有企業(yè)的思想政治工作[J].煤炭企業(yè)管理,2008,(03):98-101.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一、本問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1.理論上,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這一命題的基本問題進行哲學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正確處理基本問題與其他問題之間的辯證關系;有助于構建并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理論構架體系。
2.實踐上,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問題及其路徑選擇問題,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當中的培育和踐行,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和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有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
3.學科建設方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展的內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宣傳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重要陣地,屬于理論二級學科范疇,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問題及其路徑,有助于豐富理論二級學科建設的內容,從而也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
二、國內外關于本問題研究的現(xiàn)狀
本課題研究既需要梳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又要梳理國內外關于意識形態(tài)建設和意識形態(tài)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這兩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能為本課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關于意識形態(tài)教育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研究
國外學者不僅始終關注意識形態(tài)問題,而且也十分關注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問題,主要集中于德育課程理論和德育課程實踐的研究上。對如何把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作了一些研究,并有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如杜威的《教育的道德原理》、查贊?巴里的《當代道德教育理論》等,基本觀點認為,把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是道德教育理論的核心,在教學方法上,反對灌輸,強調受教育者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而黨的十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為二十四個字,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也隨之繁榮起來。國內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其教育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如韓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周中之和石中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探索》等等。論文方面數以萬計,如陳力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的國外學術維度》、周中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韓振峰的《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基本途徑》,等等。研究的主要內容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實質和內容、必要性與可能性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的經驗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徑和方法等。
2、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研究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理論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研究成果也十分豐富。如周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個轉向及實現(xiàn)》,劉崢《大學生認同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等,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義、方法、對策以及路徑方面的研究。
(1)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關系研究
做這方面基本問題研究的成果還比較少,其中釗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系研究》一文中做了初步的探討,他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間具有相當緊密的聯(lián)系,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辯證統(tǒng)一的。[1]
(2)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難點及存在的問題研究
薛明珠、陳樹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考》一文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難點進行了深入地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加了融入的難度;要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層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進行重新定位和梳理;教學方法陳舊、形式單一;教學效果評價困難。并提出了具體惡實施途徑: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拓展第二課堂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行多元化評價方法。[2]
陳延斌、周 斌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與思考》這篇文章中,分析了當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信仰存在一定程度、范圍的弱化;實用主義增強與理想信念弱化交織;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性的認識顯現(xiàn)出兩重性的傾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有待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亟待改進的問題與環(huán)節(jié),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對于實現(xiàn)有效融入具有極大的意義。
(3)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施路徑研究
胡綠葉、何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路徑探索》一文中提出三條路徑選擇:以提升教師素質櫧鸕悖展開理論研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現(xiàn)為主線,精選教學內;以大學生認知律為導向,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校內外教學資液為載體,拓展教學途徑。邵 銀 、余 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側重點》分別從四門思政課特點出發(fā),提出了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側重點問題:“基礎”課重在幫助大學生厘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邏輯結構,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原理”課教學重在幫助大學生理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指南;“綱要”課教學側重于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寬廣的歷史視野和深厚的歷史積淀 ;“概論”課教學重在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屬性,提高大學生對價值觀的鑒別和選擇能力。陳宗章在《社 會 主 義 核 心 價 值 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考》一文中設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現(xiàn)路徑:規(guī)范化路徑,即合理規(guī)范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計劃大綱,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依據,使之成為總體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組織、有秩序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際效果,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要有制度化的考核評估機制;生活化路徑,即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體現(xiàn)生活內容,在生活敘事中展開實踐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成為大學生生活的新常態(tài);社會化路徑,即搭建社會化的教學實踐平臺,展開廣泛的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加強大學生面向社會的志愿者活動等。王占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一文中,提出以下幾條途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及內容體系,從根本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學生所感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從手段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學生所認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撐體系,從環(huán)境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學生所接受。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以上國內外關于意識形態(tài)基本范疇、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開展本課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支持。但是已有的研究尚存在不足:
1、鮮有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點及局限進行研究。
2、主要集中于“融入的路徑和策略等方法論上”的研究,體現(xiàn)出一種急于求成的傾向,而對一些基本的理論維度和文化維度問題缺乏細致的思考和探索。
3、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條件研究不足,對融入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缺乏足夠的重視。
4、技術性路徑研究呈現(xiàn)出簡單重復的研究狀態(tài),缺乏可操作性的創(chuàng)新。
5、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存在誤區(qū)的思考。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寫作 思維差異 邏輯表達
一、英漢寫作思維模式對比
西方思維傳統(tǒng)注重科學、理性,重視分析、實證,因而必然借助邏輯,在論證、推演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而中國傳統(tǒng)思維重直覺體悟、重歸納概括,綜合性是其主要思維形式。
1.寫作模式不同
英語寫作常用演繹法進行邏輯推理,篇章發(fā)展呈概括-具體的線性模式:先概括陳述自己的觀點或主題思想,再從一個或幾個方面對主題思想進行具體的解釋、證明或發(fā)展。漢語思維模式是曲線型的,漢語寫作一般不直接從主題展開討論,而采取旁敲側擊的方式慢慢向主題靠攏,對主題的闡述如螺旋不斷重復向前推進。漢語文章主題思想的表達一般是間接的,需要讀者根據文中的描寫、論述理解和體會,或者在文末點明主題思想。
2.連接方式不同
英語寫作重形合,善用顯性銜接手段。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通過連接詞或過渡語以及詞匯重述、代詞使用、替代、省略等使文章各部分邏輯關系明確,內容前后照應,語義連貫。而漢語寫作重意合?!皾h語文章的連貫有時并不需要用一定的語法手段或其它語言手段來實現(xiàn),而是靠層次內容之間的自然銜接”,或“傾向于使用詞語的重復、句子的排比來表達篇章的連貫”。漢語的語法意義和邏輯聯(lián)系常隱含在字里行間,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相對松散,語義呈自然流動型,順著思維的自然發(fā)展展開。
3.證明觀點的方式不同
英語寫作重實證。在對中心思想進行分析、論述的過程中,常通過大量的客觀事實、調查數據、實驗結果、事例、引用專家或權威等闡述中心思想,證實文章觀點,使其更為客觀、可信。而漢語寫作更傾向于人證,說理成分較多,常采用“因為……所以……”的自然思維模式,通過說理進行觀點的歸納概括,主觀性較強。
二、英漢思維差異對學生英語寫作邏輯表達的影響
由于大多數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時擺脫不了對漢語的依賴,受漢語思維負遷移的影響,寫作時邏輯錯誤頻出,給讀者造成嚴重的理解障礙。
1.不圍繞主題討論或進入主題繞彎子,內容偏題跑題
受漢語曲線型或螺旋式思維的影響,學生寫作時不直接切入主題,而是從與主題關系不大的其它話題入手,逐漸往主題靠攏:或者論述時不針對主題進行討論,而是順著思維的自然發(fā)展,想到哪寫到哪。這種篇章發(fā)展模式會使作文主題思想不明確、內容偏題跑題。以下是學生作文“How to Be a Successful Speaker”中的一段話(為保證樣文的真實性,本文作者對所引用的所有原作內容都沒有進行加工和修改):
First,we need to be full and wise before doing anything.There is a saying that to be a man then to do a job.As for a successful speaker,a broad horizon is important. For this,reading books is a very good way.It is true that all great men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loved books.It is knowledge in the books that led them to success.There is no genius without books because books are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is the source of success. If reading makes them great,it can help us to be successful in public speaking too.
本段話的主題思想是“對一個成功的演講者來說,開闊的視野非常重要”,作者在提出這個中心思想前,用了兩句題外話做鋪墊,而這兩句話和主題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在提出了中心思想后,作者只是針對主題談到了“讀書是開闊視野的有效途徑”,但之后卻沒有進一步分析讀哪些書或從讀書中獲取哪些知識可以擴大視野,并在演講中獲得成功,而是用一些空洞的Z言反復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讀書與成功的關系,最后很牽強地得出了讀書有助于演講成功這個結論。整個段落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主題外打轉,因此,作文中心思想模糊,偏題跑題嚴重。
2.語言表達邏輯關系松散,結構層次不清,內容主次不分
受漢語重意合的思維習慣影響,學生寫作時不注意語言之間的有效銜接或前后照應,簡單堆砌句子,造成語言表達邏輯關系松散,內容主次不分,不能很好地說明主題思想。以下是學生作文“On Smiling”中的一段話:
Moreover,smiling is helpful to success.A person who always smiles can give other people a good impression.In a study,some observers looked at photographs of 123 people they had never met. The people in the photos had two expressions:smiling or not smiling.When the observers saw the photos of smiling people,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think that those who smiled were agreeable, easy going, confident and reliable. Therefore it is easier for people who always smile to have a successful interview, get a good job or succeed in career than those who don't.
作者在提出“微笑有助于成功”這個主題思想后,想通過一項實驗研究說明經常微笑的人能給人留下好印象,更容易在求職面試及工作中獲得成功。然而,在描述該實驗時,卻運用漢語的自然思維方式展開,三個句子松散排列,沒有建立很好的邏輯關系,不能突出主題。如果改用主從復合句,將實驗過程用從句表示,實驗結果用主句表示,不僅可使內容更緊湊,還可突出這個實驗的結果,即被試者都喜歡那些面帶微笑的人因為他們給人以隨和、容易相處、自信、可靠的感覺,這樣就能更好地說明“微笑有助于成功”這個主題思想。
3.缺乏層層深入的邏輯分析,內容重復空洞或思維跳躍性大,意思表達不連貫
受漢語綜合性思維的影響,很多學生寫作時不善于運用英語概括-具體的推理模式對主題思想進行層層深入的闡述或證明,而是圍繞著主題思想講些空泛的大道理或對主題思想反復說明,寫出的作文邏輯分析不夠,內容重復空洞。以下是學生作文“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中的一段話:
Reading helps me gain a lot of useful knowledge. As a saying goes, books are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By reading books I can broaden my horizon and learn all kinds of knowledge because I can get something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from the characters and stories of books.
作者在提出“讀書可使我獲取很多有用的知識”這個主題思想后,沒有具體闡述讀書能使“我”獲取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在“我”的人生中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等,整個段落只是在反復強調讀書能使“我”擴大視野,學習各種知識,內容重復空洞。
而在下面的例子中,學生由于不善于運用英語概括-具體的推理模式,思維跳躍性大,各句子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聯(lián)系,意思表達不連貫,要補充很多隱含的信息才能知道作者的思維過程。這種作文對英語思維的人來說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
Finally,to become a good speaker, watching more excellent speech and learning some speaking skills are also necessar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 we can see higher and further. All creation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imitation. For example, we can watch the English Speech by the American President Obama. It really helps.
4. 簡單套用漢語“因為……所以”自然發(fā)展模式,因果關系混亂,條理層次不清
受漢語綜合性思維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寫作中簡單套用漢語“因為……所以……”的自然發(fā)展模式,先是“理由”“背景”,然后是“結果”“態(tài)度”和“結論”。常以一個或幾個事實為因,得出一個結果或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一系列結果,或者從兩個或以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因果關系中得出最終的一個結論。這種邏輯推理習慣會使學生為了充分表達多種因果關系濫用或誤用連接詞,從而造成文章層次結構不清、邏輯關系混亂、內容主次顛倒等。另外,在用這種因果推理模式時,學生多會講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而較少用細節(jié)性支撐材料,文章顯得論證沒有說服力,論點發(fā)展不充分。下文是學生作文“On Smiling”中的一段論述:
Last but not least, nowadays, with the fierce competition, people always find it hard to get a satisfactory job. Therefore, I consider it a good choice to smile during an interview,hence they can be less nervous and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interviewers, so a smiling face contributes to a large possibility of success in the interview.
在@段文字中,學生連用了三個表示結果的銜接詞“therefore,” “hence” 和“so”,從而形成了“因為……所以……所以……所以……”的自然推理過程:因為在激烈競爭中,人們很難得到理想的工作……所以求職面試時一定要微笑……(因為我們微笑了),所以我們會少一些緊張,給面試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說微笑可大大增加面試成功的可能性。而在語義層面上,這種邏輯關系是混亂的。第三個“所以(so)”后的內容“微笑可大大增加面試成功的可能性”應是整個段落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概括性內容,和其它解釋說明性內容不在同一層次,不能作為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因果關系中的最后一個結果出現(xiàn),用so和上文連接造成了層次關系的混亂。文中hence 后的內容“我們會少一些緊張,并給面試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上文“求職面試時一定要微笑”的原因分析,而非結果,由于錯用了銜接詞hence,使因果關系發(fā)生了顛倒。如果用英語的分析性思維模式,先提出中心思想,再通過事實陳述、提供調查數據或具體事例等對中心思想進行解釋或說明,即先給出結果(觀點),再分析原因,就可以避免這類錯誤的發(fā)生。
三、教學對策
幫助學生克服母語思維負遷移,培養(yǎng)英語思維和英漢思維轉換能力是避免作文中邏輯錯誤和提高作文質量的關鍵。
1.通過篇章構思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觀點-事實的分析性思維習慣
針對學生寫作時不圍繞主題討論造成的偏題跑題現(xiàn)象,教學中可設計一些篇章構思練習,引導學生根據寫作話題先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及論證觀點的一些分論點。寫出概括作者觀點的中心思想句及表達各分論點的段落主題句或次主題句,列出寫作框架,再選擇事實材料對文章論點或各分論點進行闡釋或證明,培養(yǎng)學生先提出觀點再進行事實陳述的分析性思維習慣。為使學生能夠根據寫作話題有效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分論點,可經常設計一些語篇分析練習,將文章的中心思想句和各段落的主題句去掉,指導學生根據文章的邏輯關系及內容細節(jié)提煉文章要旨,歸納各段落的中心思想。
2.通過演繹性推理訓練,培養(yǎng)學生概括-具體的直線型思維能力
王墨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最缺乏的語篇思維方式是“一般-特殊模式”(又稱 “概括-具體模式”)。這是作文邏輯層次不清、內容重復空洞的重要原因。因此,培養(yǎng)學生概括-具體的直線型思維很有必要。教師可提供針對某個寫作話題的寫作素材,引導學生對這些素材M行分析,辨別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一般性內容和具體性內容,以及各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并根據材料內容體現(xiàn)的中心思想將這些寫作素材按概括-具體的邏輯順序進行排序,形成層次清晰的推理過程,然后指導學生用恰當的銜接詞將各部分內容聯(lián)系起來。教師還可以給出主題句,要求學生運用概括-具體模式對其進行層層深入的分析和發(fā)展。
3.通過英漢語篇對照或互譯、邏輯錯誤修改等,強化學生的英漢思維轉換能力
由于很多學生寫作時主要依賴漢語進行內容構思,然后再轉換成英語語篇模式和語言表達方式,教學中可設計一些英漢語篇對照寫作、互譯或邏輯錯誤修改等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教師可以提供寫作話題,要求學生用英漢兩種思維模式進行文章構思和寫作,或給出一個寫作話題的漢語范文或寫作素材,要求學生用英語思維對文章素材進行整理,對其推理模式進行調整,重寫文章。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英語寫作中經常出現(xiàn)的重復推進、句子松散排列、“因為……所以”等習慣,設計語篇糾錯練習,加強學生對英漢語篇推理方法差異的認識,提高他們的英漢思維轉換能力。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 英漢寫作修辭對比[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 胡曙中.英漢修辭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3] 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2).
[4] 屠國元,王華玲.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及對策[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5] 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語文味;選題;素養(yǎng)
目前,緊跟新課改進程,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的研究性學習引進各個科目中,個人覺得,研究性學習應該具有學科特性。作為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就應該有語文學科的語文味。語者,語言也;文者,文學文化也?;诖耍咧姓Z文研究性學習應該包括對文字的學習整合和對文學、文化的學習整合這兩大方面。
文字的整合是積累、梳理和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同時部分文字的整合也是對學生溝通能力的鍛煉。文學的整合是對十幾年來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檢驗,包括對文化的傳承,對文學作品方方面面的解讀,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自我理解領悟學習語文的方法。實際上語文的這幾方面的研究型學習是最具有語文味的,也最能夠觸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確立要根據學習的認知能力,學習情況來展開。初入高中的高一學生其認知度和知識的廣度還停留在初中階段。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確立。引導學生確立課題最好緊扣文本于課文中進行,這樣是對課文閱讀教學的延續(xù)和拓展,有利于平時上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形成新的見解。如教學《鴻門宴》中,學生閱讀時,發(fā)現(xiàn)鴻門宴中描寫了危機四伏的矛盾關系,但是幾乎沒有著筆在宴會上,于是學生在讀到“賜之彘肩”時,想到這場宴會是否有蹄子湯這一說,鼓勵進行考證,最后定題——鴻門宴席上是否有蹄花湯這道菜。在教學《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時,在東床快婿這個典故的閱讀中,我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郗鑒選擇了王羲之當女婿?有一個異樣的聲音說王羲之當時很性感,于是這個課題可以做這樣一個引導——東晉人的擇婿觀。其實進行對文本的自主學習,討論探究時,學生思維最為活躍,觀點也比較多。能夠入選進高中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就其文學而言,在文學史上堪為經典,在文字的考究上自然也不會缺乏文字的精準性,引導學生咬文嚼字,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很多的觀點。如在《荷塘月色》中討論讓學生咂摸用詞之美時,學生自己會選到“月光如流水般,靜靜地泄在葉子和花上”,或者會選到“薄薄的青霧浮起來”,便開始咂摸“泄” 和“ 浮”這個字了。還有些人會選到“田田”等的疊詞,尤其是后者,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古詩十九首》《孔雀東南飛》《赤壁賦》等千古名文都有這些詞的使用,由此引導學生總結我們學習過的疊詞,然后探討疊詞的使用方法等。甚至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該文還有修辭之美,可引導學生總結更多的修辭,引導他們去探究修辭之美。高一的學生由于其認知度低,也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創(chuàng)新的觀點,但是多數缺乏嚴謹的考證精神,這時也只能是重在引導推進研究型學習的進程了。
在文本中自主學習,在探討中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引導確定研究性學習,這會給學生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摒棄大多數學生認為語文學不學都一樣的觀點,有利于進一步確立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的觀念。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在文本中確立課題而外,最好根據語文各個模塊的內在關系來進行研究型課題的確定,同時結合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以及梳理探究、名著導讀板塊進行綜合性整合。一來可以繼續(xù)推進文本的深層次探究閱讀,二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開拓學生的視野,避免學生的盲目性選題,還有利于語文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合乎于未來高考的考試大綱。如高一,根據文字型研究性學習和文學型研究性學習給出如此課題供學生選擇,高一語文課題研究項目:分析《論語》中孔子的形象;探討《論語》中“仁”的含義及其現(xiàn)實意義;探討分析《論語》中“孝”的含義及其現(xiàn)實意義;探討分析《論語》中“禮”的含義及其現(xiàn)實意義;探討分析《論語》中“義”的含義及其現(xiàn)實意義;鑒賞巴金《家》中的藝術手法;探討巴金《家》中的主題思想;分析鑒賞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鑒賞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鑒賞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藝術手法;探討分析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主題思想;分析鑒賞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鑒賞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藝術手法;分析鑒賞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主題思想;成語的現(xiàn)狀以及應對策略;探究對聯(lián)的文化內涵;錯別字的現(xiàn)狀及其應對策略;流行新詞的現(xiàn)狀及其反思;姓氏的源流以及現(xiàn)狀;初探文學史上“窮而后工”的現(xiàn)象以上課題立題的這幾種整合實際上是對我們高中語文學習靈活運用的具體體現(xiàn)。
這意味著,我們的生命必須承受苦難,我們活著必須面對苦難。然而面對苦難,承受苦難的過程中,我們心懷怨恨,心懷不滿。那么我們將會對生活失去信心。我們的生活會失去樂趣。而倘若我們感激苦難,我們心懷感激地生活,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可愛,我們的世界會變得美好。何樂而不為呢?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眼,使你以后不會被路上的絆腳石絆倒,他讓你懂得站起來重新走過。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讓你更好的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使生活的道路變得順暢。感激嘲笑你的人,因為他增強了你的意志力,使你堅定不移地承受生活的苦難,讓你更快,更好地抵達成功的彼岸。感激鄙視你的人,因為他鍛煉了你的毅力,讓你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使你的道路少一些阻礙。感激……
我想,在我的成長中,我需要感激很多很多的人,熟識的、陌生的、朋友,親人又或者是敵人,甚至還要感激日月星辰、陽光、大地。
朋友、親人一直支持著自己,默默地替我奉獻,我實在無以回報,只能有無盡的感激。
我同樣需要感激照耀著我的陽光、養(yǎng)育著我的大地,是它們造就了我,沒有它們,我無法生存,我理應心懷感激。
在路上,陌生的人與我擦肩而過,有這樣一句話: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所以當他們微笑著走來,我心懷感激。
可我的成長中最感激的人是我生活的敵人,他賜與我一個巨大的苦難。記得當我還是七八歲的小學生時,背個大書包走著泥濘的路去學校。一輛大汽駛過來,把泥漿全濺到了我身上,我成了一個泥人,同時也成為眾人嘲笑的對象,可那個司機竟也望著我哈哈大笑,徑直駛去了。無疑那天一身泥的我成為學校的一個笑話。這對我而言是個巨大的苦難,可同時,我懂得了堅強,我懂得勇敢地去面對生活賜予我的苦難,令我以后的日子過得快樂,也可謂受益匪淺。所以我感激他制造與我的苦難。
“只要有一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為生命而受苦。”(羅曼?羅蘭語)感激苦難,是一種德行,一種處世之道。若我們感激苦難,那么我們就值得為我們 的生命而受苦,我們的生活才變得美妙,充滿樂趣。我們的生命也是偉大的,我們畢竟沒有白來世上一遭。
(指導老師 李燦明)
主題點評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一些苦難的事情,為數不少的人一遇到苦難之事便怨天尤人,還有的人一味地追求享受,不肯吃一點苦、不愿受一點難。可是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是否愿意,在人生的旅途中,苦難就象你穿的衣服一樣與你相伴,只是衣服的樣式質地不同而已。
本文作者以對生活獨到的見解,以鮮明的題目“感激苦難”,以不同凡響的文字寫下了坦然面對苦難的優(yōu)美篇章,揭示了只有不怕苦難、感激苦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美妙、充滿樂趣這一主題思想。文章富有哲理、耐人尋味。
選材點評
本文在選材上,特別采用了從不同的生活側面抽取具有意義的哲理內涵,從而闡明道理的方法,使人對苦難的積極意義有了一個明晰地了解。同時在議論的基礎上又選取了生活中遇到的一件令人不愉快的小事,深入表明自己對“感激苦難”這一主題的體驗與理解。
布局點評
開頭部分,用名人名言引領全文,易于觸發(fā)讀者的興奮點。如:羅曼?羅蘭講過:“生命是建筑在痛苦之上的,整個生活貫穿著痛苦!”
中間部分,作者主要是論述,先是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抒發(fā)對生活的感悟,然后舉出兒時的一件事,從中品味出人生哲理,進一步為自己的議論服務。
結尾部分,還是用名言扣題,進一步用凝煉的語句提升對苦難的認識。
語言點評
這篇以散文筆法抒寫的議論文,語言自然、流暢,富有哲理,文中的排比句也使文章增色添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題目起得也簡潔、超凡,易于揭示主題思想。
同時在首尾兩處都引用了名人名言來渲染、烘托主題思想和作者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這種選材簡單明了,論理性強。
[關鍵詞]敘事教學 寫作 認知
[作者簡介]米衛(wèi)文(1966- ),女,湖南湘潭人,廣東財經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英語教學。(廣東 廣州 510320)
[課題項目]本文系 2010年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學心理學課題“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語用教學效果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0tjk14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6-0149-02
敘事學作為一門跨學科的研究,其領域已涵蓋心理學、人類學、語言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學科。隨著敘事在教育領域研究的深入,敘事教學已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外語課程教學之中,成為外語教學的有效形式之一。本文將著重探討在寫作課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利用敘事這一獨特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信息攝取能力和語言加工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時言之有物,使寫作不再成為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攔路虎、絆腳石。
一、敘事、敘事教學與寫作認知心理
1.敘事。敘事,作為事件的基本組織原則,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根本。Richardson將敘事定義為:人類將自己的經驗組織成暫時的、有意義的、片段的、最基本的方式。她進一步闡述說,敘事既是推理的方式又是呈現(xiàn)的手段。敘事既指承擔一個或一系列事件的口頭或書面的話語,即故事;又指真實或虛構、作為話語對象的事件,即敘事;還指某人講述某事的行為,即敘述。敘述的故事既可以是基于文本的故事框架、敘述者調動自己的記憶和情感因素所改編的故事,也可以是基于客觀現(xiàn)實的、融入敘述者情感和認知因素的“體驗”性敘事;還可以是基于敘述者以往生活經歷的完整的、真實可信的故事。
2.敘事教學。敘事性外語教學是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敘事、推理的方式,通過敘述者與聽敘者對話、傾聽、激發(fā)與分享,以促進語言認知水平的提升。敘事化教學不僅體現(xiàn)在教師教學內容的敘事化,還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即教學形式及教學手段的敘事化。傳統(tǒng)的認識論范式認為知識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傾向于將知識作為一門技能加以傳授,而敘事性外語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豐富、深化了外語教學研究。它擺脫了實證主義的影響,轉而注重質化的研究、注重對知識的敘述和闡述;它盡可能以敘事的形式設計和呈現(xiàn),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提高學習者的參與意識、學習興趣、認知水平、觀察力、記憶力和言語加工能力。
3.寫作認知心理。近年來,寫作教學的研究已從傳統(tǒng)的成果寫作法發(fā)展到現(xiàn)在流行的過程寫作法、體裁寫作法。對寫作者的心理和認知能力的研究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美國心理學家Hayes和Flower于1980年提出了關于成熟寫作者的寫作認知模型。該模型確立了寫作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任務環(huán)境、作者的長時記憶和寫作過程。它強調寫作過程中的三個循環(huán)加工過程,即計劃、轉換和檢查,只有在認知監(jiān)控的調節(jié)下才得以完成。而Hayes于1996年在此模型基礎上提出的新模型由兩個重要部分組成:任務環(huán)境和個體,并突出強調了寫作者的動機、情感、認知過程、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對個體的影響。寫作完成于社會背景之中, 社會傳統(tǒng)和個人經驗的互動,決定了寫作的內容和方式及文化特征。新模式中的認知過程取決于文本解釋、思考和文本生成,作者的任務圖式、主題知識和語言知識等工作記憶與動機、情感因素相互作用影響著寫作者寫作任務的完成。敘事能有效地提升敘述者的認知、記憶及文本的生成能力,是提高寫作者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敘事視角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特征
敘事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是針對學生英語寫作時思路單一、思維停滯、語言貧乏和無話可寫的情況下提出的一種新的寫作方法。敘事寫作教學通過敘事化的形式設計,盡可能營造出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認知活動中充分而協(xié)調地發(fā)揮語言、情感、想象、創(chuàng)造等心智能力,并通過認知、聯(lián)想、互動和合作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創(chuàng)作靈感,建構從故事記錄、語篇構建、語篇生成到語篇完善的動態(tài)化的寫作過程。
敘事通過喚起學生的記憶、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等心智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和體驗,也提供了寫作的素材與靈感,在敘事過程中學生可激活以往的記憶、圖式,并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心感受、道德感悟及目標需要,實現(xiàn)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和知識的再建構。敘事為學生們提供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的機會,真實世界、想象世界的不斷轉化,將個人經驗納入到主題寫作之中,又從主題寫作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事件讓敘述者產生大量的生動有趣的故事,而這種故事講述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認知的加工、是理性的抉擇和創(chuàng)造意義的過程,亦是培養(yǎng)信息攝取能力、語言加工過程、記憶力和敘事情感等認知能力的過程,對敘述者英語寫作的提高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三、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被認為是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習慣于將語言當作獨立的知識來傳授,側重于寫作理論和技巧,注重語法知識的講解,但教師費力的教學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寫作理論和知識的過度灌輸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過于抽象、高深的話題和古板、機械的寫作模式也使學生喪失了寫作的熱情,束縛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學生缺乏寫作的興趣,課堂的參與度不高;英語寫作教學的常態(tài)是“半死不活”。四、六級考試作文所倚重的三段式的寫作模式更是讓學生習慣于“八股文”式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模型,無病、言之無物的寫作狀態(tài)更讓學生喪失了寫作的樂趣。如何將生活經驗、感性認識和英語寫作密切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擁有豐富而真實的感知和體驗,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感受到寫作的快樂是廣大英語教師所必須密切關注的問題。
寫作課信息量的輸入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非僅是學習過程中充滿了大量的不地道或不正確的語言輸入,而更在于輸入不足。Krashen的“輸入理論”認為獲得足夠多的、可理解的輸入性知識是人們獲得語言的唯一方法,他提出了理想輸入的條件:(1)輸入是可理解的;(2)輸入是有趣或相關的;(3)輸入不按語法順序進行;(4)輸入必須有足夠的數量。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供各種合乎寫作情境的、生動而又易于理解的語言和情景輸入是廣大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實現(xiàn)有效產出的關鍵。教學內容敘事化、寫作主題敘事化能有效地解決知識輸入的問題,開拓學生的思路和想象力。
四、敘事教學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在英語課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敘事這一獨特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力、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活躍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并實現(xiàn)英語寫作的個性化和人性化。作為動態(tài)化的過程,建立在敘事基礎上的寫作教學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感知體驗。敘事作為“語言所采用的最令人愉悅的形式”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敘事教學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獲得直接、豐富的情感體驗,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影像敘事,或將課文以動漫、小電影等視覺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或以動畫、漫畫、圖片等非語言形式為敘事教學提供不同的線索和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圍繞寫作主題,或用敘述句或敘述性語段營造敘事語境,或將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以敘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刺激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還可以通過故事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講述生活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或虛構的故事或奇聞軼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與創(chuàng)造力。這種在實際中運用的語言讓學生享受到豐富的語言大餐,也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寫作能力。
敘事教學的感知體驗階段將文本或自我故事作為敘事的藍本,采用多種敘事形式對故事進行情境化、動態(tài)化的描繪。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可向學生輸入某些重要而關鍵的句型、詞組或短語,充實學生的語言表達。這種真實、可信而富有情趣的語言輸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個體經驗,而學生的個體經驗恰恰是學生最有話可說、最能真切表達自己的話題之一,這種建立在大量的敘事基礎上的可理解性的輸入容易為學生所掌握,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喚起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的愿望。
2.敘事表述。在獲得了一定的語言輸入和敘事體驗之后,學生的記憶和情感被激活,這有助于他們積極參與敘事活動,并通過對文本的復述或生活經歷的敘述或對寫作主題的討論不斷獲取新的認知感悟、語言體驗和靈感思想,提高自己的語言輸出。圍繞內容展開的實際語言運用使學習者更易習得語言。創(chuàng)造性敘事也有助于敘述者在串聯(lián)一個完整故事的過程中,產生獨立的思考和新穎的觀點。在這一階段,教師可采用形式多變的敘事方式,復述、角色表演(情景、小品表演)、戲劇、小組討論等讓學生有機會積極參與到敘事活動中,并以不同的角色、從不同的角度動態(tài)地闡釋其對寫作主題的理解;而對個人知識、經驗和寫作思路的課堂討論則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素材,并提供機會讓他們參與交際和討論,通過分享思想、交換想法,改正和調節(jié)語言認知,擴充詞匯量和語言表達方式,學生極大地提高了寫作能力,完成對寫作的主題思想和話語的構建。
敘事活動不僅讓學生清晰地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發(fā)展,而且這種外顯化的思維能有效地幫助教師“觸摸”學生的思維脈搏,進行及時的干預和指導。教師可從學生的敘事過程中掌握他們的寫作思路和遣詞造句的能力并及時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學生的認知、邏輯或語言問題。敘事活動既讓教師洞察到學生的寫作心理,把握他們對語言和故事的掌握,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寫作體驗,讓學生覺得寫作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3.語篇構想。敘事表述既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外顯化,也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互動中,修正與明確自己的主題思想。因此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在完成前兩項任務的基礎上通過歸納總結、抽象概括等活動,思考主題思想、寫作目標、篇章結構等因素,構建緊湊連貫的語篇的完整框架,而且要求學生根據所敘述的故事認真安排文章的內容,構思寫作的順序和結構;或有意識地運用敘述中的某些生動細致的意象和話語知識使自己獲得豐富的寫作資源和寫作體驗。
學生對寫作過程的描述也可看作文章構想的一部分,對寫作的計劃、怎樣將思想轉化為語言和對文章的設想,主題思想的確定、寫作時的心理、情感反應,寫作者的認知和文化等都可以作為故事加以講述,這種外顯化的思維活動讓學生緊扣文章的主題積極規(guī)劃文章的布局,對好作品的產生和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敘事也有助于議論文等文體的寫作,對文章構思、結構和內容的敘述讓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脈絡和內容;何況議論文本身就包含著敘事的成分,2013年6月的四級作文就要求考生先描述圖片,再根據圖片的內容闡述圖片的主題意義,說明要做大事必須先做好小事的重要性。
4.語篇寫作。語篇寫作指的是把構思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轉化為主題思想明確、結構緊湊、邏輯清晰的可接受的書面文字的過程?;跀⑹碌膶懽骰顒佑行д{動了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而小組討論等合作互動拓寬了學生的寫作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思想和創(chuàng)意。在這一階段,學生將寫作的思路轉化成具體的語言描敘,如語言詞匯的運用、短語和句子的語義學解碼、寫作文本的表達思路和語義的連貫等;學生也可從“主題―篇章―段落―句子”自上而下地審視寫作文本,文本的主題是否得到充分、恰當的表達;文章的組織是否銜接連貫、符合邏輯;文章的結構是否清晰;文章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學生還可通過小組討論、同伴互改等合作方式對文章提出修改意見,以利于文章最后的形成。敘事活動讓學生“胸有成竹”,主題、段落、話語了然于心,既避免了言之無物、內容空洞的文章,學生也不用再絞盡腦汁,而是“一氣呵成”地完成寫作任務。
為了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還可根據不同的寫作主題設定不同的語境、目標讀者、敘事目的和敘事視角,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語境選擇符合其認知水平的文化、語體的表述,分析文章語境的差異對語篇構建、語篇風格及詞匯、句法等方面的差異;教師還可根據不同語篇體裁的語體差異和語言形式差異引導學生從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等方面考慮語言的選擇,增強學生的語體意識,培養(yǎng)其不同的文體感悟。
五、結語
敘事視角下的寫作教學為改革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敘事作為交際和認知的系統(tǒng),能提供敘事者對外語的語言能力和語用敏感的重要信息,敘事不但強化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使他們獲得對世界和知識的新的認識,而且刺激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豐富性和表達的多樣性,為大學英語的寫作教學提供情感化的、知識化的、表達化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鄧達,熊沐清.外語教學的敘事表達:一種教學論視角[J].外國語文,2010(6).
[2]黃源深.好的作文是寫出來的[J].外語界,2006(5).
[3](法)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4]孫素英,肖麗萍.認知心理學視域中的寫作過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1).
[5]張安律,劉安洪.認知心理學與外語教學[J].外國語文,2010(5).
[6]朱瑜.語料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界,2009(3).
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jié)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后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二、確定區(qū)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yǎng)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qū)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qū)域后,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jié)省不少寶貴時間。
三、琢磨原文,"摳"出答案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指驅使;“執(zhí)策而臨之”,策,指馬鞭
在現(xiàn)代文中則多表現(xiàn)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則表現(xiàn)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于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huán)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么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fā)生偏差。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考查學生語文閱讀水平是評價學生語文成績的有效方法,因此,語文試卷中少不了閱讀題目,你一定想答好語文閱讀題吧。
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文章時你是不是馬馬虎虎,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就忙于動筆做題?今后一定要糾正啊!反復讀幾遍,感悟文章,做到讀懂文章,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
其次,閱讀時要抓住關鍵詞語,深刻理解詞語的涵義。如:《9.麻雀》一段。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撲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p>
通過抓重點詞語,深刻體會這些表示動做的詞匯,去模仿和自我體驗,并反復閱讀,我們不難體會出,獵狗的狡猾和兇猛,老麻雀的果斷和勇敢。
第三、閱讀時要抓住關鍵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跋褚粔K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是比喻句。形象地表現(xiàn)出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之快,像石頭落地,說明果斷、勇敢?!八菲鹑淼挠鹈笔敲鎸姅车谋灸鼙憩F(xiàn),每根羽毛都樹起來,樣子十分難看?!敖^望地尖叫”描寫了老麻雀面對強敵的弱小和無助,深刻體會出老麻雀寧愿犧牲自己,來保護小麻雀的偉大母愛。從而抓住了作者的主題思想。
第四、閱讀時要注意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如:有的自然段是過渡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的自然段能引起下文,同時能表現(xiàn)出下文的中心,兩段之間是總分關系;有的段對上文起到總結作用,概括主題思想,是中心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