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10 14:55:1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牛頓第一定律教案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教學 優(yōu)化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優(yōu)化課堂結構,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關愛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關鍵是要我們做好如下幾點:
一、要精心設計,體現(xiàn)最新課程理念
我們都知道,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由知識傳授――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由學會知識關注全人的發(fā)展。
為此,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最新課程理念。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要巧妙地凸顯大綱規(guī)定的要點重點和難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比如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力學和電學中的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電磁感應、恒定電流等主干知識的重組和整合。在此,我們還要整合整個知識體系并適度延伸拓展,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這樣才能讓學生容易掌握和吸收。
二、要整體把握,實現(xiàn)學生的快速跨越式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都要給予肯定,使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并產(chǎn)生成功的自豪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講方法、講技巧、講典型思路、講學生的錯誤根源。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能夠講解知識的系統(tǒng)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得以深化和升華。讓我們的物理課堂更加順暢和精彩。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我們要牢牢抓住五點:
(1)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guī)律;
(2)牛頓第一定律是慣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只與質(zhì)量有關;
(3)肯定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4)牛頓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實驗總結出來的一條獨立的規(guī)律,并非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
(5)當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時,從運動效果上說,相當于物體不受力,此時可以應用牛頓第一定律。
總之,教師要對教案做到胸中有數(shù),同時讓學生對教學各主要環(huán)節(jié)的整體把握也要了如指掌。
三、要精選精析,拓展提升,使學生的能力得以發(fā)展
課程標準背景下,教育教學改革呼之欲出。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還要把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的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無一不與教師的教學過程有關。有時,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xiàn)了。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精選精析,強化訓練,做好適度的拓展提升,使學生的能力得以發(fā)展。
比如有這樣一道選擇題:關于磁場和磁感線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發(fā)生的,磁場和電場一樣,也是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
B.磁感線可以形象地描述各磁場的強弱和方向,它每一點的切線方向都和小磁針放在該點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
C.磁感線總是從磁鐵的N極出發(fā),到S極終止的
D.磁感線可以用細鐵屑來顯示,因而是真實存在的
在講這道選擇題時,我們不妨先做如下分析:條形磁鐵內(nèi)部磁感線從S極到N極,C項不正確;磁感線是為了形象地描述磁場而假設的一組有方向的閉合的曲線,實際上不存在,所以D項也不正確;磁場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所以A項正確;磁感線上每一點切線方向表示磁場方向,磁感線的疏密表示磁場的強弱,小磁針靜止時北極受力方向和北極靜止時指向均為磁場方向,所以B項也正確。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借題發(fā)揮,以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磁場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特殊物質(zhì),磁感線雖是假想的閉合的曲線,但是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場的強弱和方向。
四、要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讓課堂得以真正的優(yōu)化
“問渠哪能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大家都知道,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都以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的。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以事實為依據(jù),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能真正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做到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
關鍵詞:理論知識;鉆研能力;藝術性;語言藝術;演示實驗
每年都有許多的年輕教師走上教師崗位,他們懷著滿腔的熱情,有著豐富的知識,決心當一名出色的教師,但幾年過去了,有的教師并不受學生的歡迎。下面我就青年教師在物理課教學中的基本功談幾點看法。
一、具有靈活運用教育理論知識的能力
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是搞好教學的重要保證,同時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教師都懂,但僅僅是機械的東西,關鍵在于能否把它用活,并能在教學實踐中起作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公式很多,其中運用的范圍也不同,所以學生學到的知識是零星、點滴的,很難學好,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地給學生加以總結,而不能像機器人那樣單一的操作,并要學會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自己所教的課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把教育科學理論知識活學活用,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認真鉆研教科書中所含的知識點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掌握教學大綱、鉆研教科書的重要性。青年教師要摸清物理課的結構、各章、各節(jié)以及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解每一階段的要求。能夠把基本概念分析透徹,把公式的適用范圍講清楚,講解定律時,要把定律的應用與實際相聯(lián)系,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在講解“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我列舉了三個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例子:滑雪運動員、飛流直下的瀑布、滑板運動員,來講解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這樣比較感性、直觀,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講解“牛頓第一定律”時,由于慣性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所以我首先提出問題,坐公交車時,汽車剎車,人會向前傾,這是為什么呢?然后引出牛頓第一定律,這樣會讓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易于接受。在此基礎上,才能循循善誘、有板有眼地將知識系統(tǒng)地教給學生。
三、教材處理得當并有藝術性
新教師最易出的毛病就是照書講課,書上寫什么就講什么,不能將書本知識靈活應用,這往往不受學生的歡迎,教學效果不佳。沒有對教材進行加工、取舍、增刪,教材處理缺乏藝術,平鋪直敘,課堂結構顯得松散。還有新課的引入、課的收尾以及知識和知識之間的銜接或過渡不自然。在講解“牛頓第三定律”時,我是這樣導課的:我舉了三個例子,第一,平靜的水面上,在一只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另一只船也會推這只船,兩只船將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第二,踢足球時,腳對足球施加了力,同時也感到足球?qū)δ_施加了力。第三,地球?qū)Φ孛嫔系奈矬w產(chǎn)生吸引力(重力),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地面上的物體對地球的吸引力。這些例子都是學生平??吹降幕蚋杏X到的,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很緊密,所以這樣導課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能產(chǎn)生使學生在整堂課學習中欲罷不能的效果。所以備課是講好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對教材有探索、研究的能力,把教材吃透,并能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篩選和補充,對習題進行刪改、綜合。通過認真細致的備課之后,在課堂上能做到不看教案,講課自然、語言清楚、通俗生動、富于感情,能恰當?shù)匾陨瞵F(xiàn)象為例,能用多媒體教學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
四、高度重視課堂語言藝術及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
新教師講課的語言往往單調(diào)、呆板,不富于感染力和吸引力,缺乏準確性、嚴謹性和形象性。講課中不能用同一腔調(diào)、同一速度來講,要有輕、重、快、慢,語言要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學生疲勞,激發(fā)學生興趣,并且配合必要的手勢,但要注重語言的科學性,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課堂上不善于觀察學生的表情,不懂得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神情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程和教學方法,有的甚至總是對著黑板講課,缺乏與學生的互動。
五、充分利用演示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向演示實驗要質(zhì)量,這是每位教師應該掌握的一種教學藝術。做演示實驗時,教師首先應把實驗目的、實驗原理講清楚,然后按照實驗步驟一步一步演示,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細節(jié)的變化。最后進行實驗結果的分析,并組織學生討論。利用實驗設置疑團,提出問題,利用實驗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物理概念,驗證定律。
六、要有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
因為技工學校的學生普遍學習成績較差,他們大都對學習不感興趣,尤其物理課是基礎課,不是專業(yè)課,他們認為學習物理課無用,另外物理公式也多,比較枯燥,所以上課不認真聽講,說話的人很多,還有玩手機的等等,因而課堂情況比較復雜,要想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有嚴謹?shù)恼n堂組織及嚴明的學習紀律,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當然,只是一味地采取高壓政策也不行,教師要有一定的親和力,要讓學生喜歡自己,這樣學生才會愛學習,主動聽課。
要想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還要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教學,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寫出心得體會,找出不足,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自己,使自己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成為一名出色的物理教師。
近年來,課題探究教學是物理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與傳統(tǒng)教學有著一定形式和理念的區(qū)別,物理教師要對此引起高度重視。因此,課題探究教學在物理教育的應用中,教師應注意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觀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
在課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改變觀念,推行現(xiàn)代教育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對物理教育中課題探究教學的應用進行深入的理解,根據(jù)物理教學特點制定合適的教案,以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物理學習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
(二)注重課題精度,提高教學質(zhì)量
物理探究教學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和科學性,對于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具有重要誘導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課題選擇的精度,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探究教學程序等,選擇符合學生需求、對學生發(fā)展有益的課題,以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物流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開放課題課堂,加強師生互動
在物流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開放課題課堂,引導學生探索物理學的真諦,研究事物的物理性,增強學生在探究教學課堂上的參與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此同時,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物理探究教學氣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綜合能力,最終達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四)注重實踐運用,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
物理教育與實踐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物理探究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起著直接作用,因此,在課題探究教學在物理教育的應用中,教師高度重視物理知識在學生實踐生活中的運用。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將物理學習與實際生活真正聯(lián)系到一起,促進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斷提高,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課題探究教學在物理教育中應用的實施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對等的,只有學生努力、積極、主動的學,教師的教才能取得一定成果。因此,在課題探究教學在物理教育中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明確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過程,樹立服務學生的教學觀念,按照探究教學程序進行課堂教學,以促進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給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全面發(fā)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以身示范,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在物理教育中,課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具有清晰的教學程序和思路,因此,教師要以身示范,選擇合適的課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談論,以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效果的快速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題探究教學在物理教育中真正起到引導作用,從而促進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快速提高。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時,教師首先提出:如果物體不受力,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觀察物理運動是怎么產(chǎn)生的,根據(jù)課本中伽利略理想實驗進行推理探究,讓學生對物理運動與距離的關系有直接的理解,其中,還包括迪卡兒對伽利略相關結論的補充。針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知識進行課堂探究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推理和探索能力,從而樹立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促進學生對物理學更深的理解,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二)探究教學,注重思維能力提高
課題探究教學在物理教育的應用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在課題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主體的體現(xiàn),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讓學生感受到課題探究教學的樂趣,并以自己的思想為主導,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題探究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課題探究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課題內(nèi)容進行自己的闡述,從課題教學的參與者主動走到講臺,成為課題的講述者,大膽的將自己的看法和思路描述出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進學生更深層的理解物理課題探究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目的。
(三)師生共探,不斷重復反思總結
在物理課題探究教學的過程中,師生共探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課題探究教學程序,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對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進行一一解答,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最快提高,以不斷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對物理學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和心態(tài)。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讓學生尋找最合適自己的物理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在不斷重復的反思和總結中,提高學生對物理各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的理解,使學生更有信心去探究,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例如:在力學的課題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和投影儀等教學資源,首先提出:物體之間的作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樣才可以指導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后產(chǎn)生的效果怎樣?通過多媒體和投影儀,學生可以對整個受力過程進行理解。然后安排學生進行排球街球運動,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和疑問表達出來,在不斷重復反思的過程中,真正理解物理力學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綜合能力。
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在課堂上要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后續(xù)學習積累新的經(jīng)驗。學生的興趣,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高低。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越高,興趣越大,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因此,作為教師,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方面談幾點粗淺的嘗試和體會。
一、設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案時都要從促進不同水平學生的發(fā)展考慮,不能照搬書本和教參書。設定《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目標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課堂教學時間等因素,“慣性”的知識內(nèi)容沒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要求,而是把重點放在探究實驗上,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究。課堂上時間相對充裕,而且通過師生合作解決了學生能力水平差異的問題,所以能完整地按照“創(chuàng)設情景一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論證―交流評估”的過程進行實驗探究,學生通過這個過程體驗了自己探究獲得成功的愉悅。實踐證明,課堂教學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往往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過分強調(diào)所謂的全面,常常會得不償失。
二、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情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可精心準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新奇直觀的實驗、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導入新課。這樣就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如用小激光燈沿著黑板或者白墻照射引入光的直線傳播,看自己在鏡中的像引入平面鏡。在導入“汽化”的內(nèi)容,教師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寫字,讓學生觀察字跡的變化;教師讓學生聽口令先走起來然后突然停止,讓學生體驗“慣性”。在引入“大氣壓強”的內(nèi)容時,取兩支粗細相差不大的試管,向大試管里注滿水,將小試管底朝下放入大試管中,(小試管有一半插入大試管即可),這時有一部分水被排擠出去。當把兩試管一起倒過來松開拿小試管的手時,小試管不下落,而是上升。這樣導入新課,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形象直觀的實驗,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為下一步的教學創(chuàng)造了情感條件。雖然教無定法,但如果能做到因人因地,依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物理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具有普遍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從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技術的角度來看,物理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chuàng)新性。自然界在不斷變化,人類社會在不斷發(fā)展,教育改革與時俱進,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推陳出新。我們每一位走進新課標中的中學物理教師人人都在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使其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學風、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新課標提倡:以人為本師生平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師設置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師生互動討論,課堂氣氛和諧。新課標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深入人心,教育教學效應成果明顯。我門都知道物理規(guī)律是關于自然現(xiàn)象的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時空演變而改變的。物理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更新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但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特征決定了物理課堂教學有其原則性和長時間穩(wěn)定性。這就是筆者要論述的在新課標下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物理課堂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育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lián)系實際
1、扎實嚴謹。中學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及基本應用等構成的系統(tǒng)性很強、應用性很廣的基礎性學科,學生只有具備了扎實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和嚴謹求實的思維品質(zhì),才能在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做到積極思考、善于探究,發(fā)揮出豐富的想象力和超常的創(chuàng)造力。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首先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探究。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討論析探究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理清物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課件展示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在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探究、過程展示、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理清物理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以及物理規(guī)律中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與其相關的概念規(guī)律要加以比較區(qū)別,消除學生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模糊感。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既要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又要規(guī)范嚴謹體現(xiàn)邏輯思維,使學生既能感悟到物理學科的藝術美,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學生領悟到物理學科的嚴謹性,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觀。
在探究習題案例過程中,要引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做題習慣。即啟發(f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展顯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過程、抽象物理模型.探究規(guī)律、列出數(shù)學方程求解、得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案例探究過程方法科學、推理嚴密、表述清晰,步驟完整、規(guī)范有序。
2、聯(lián)系實際。物理課堂教學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物理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xiàn),也是適應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和能力的客觀要求。
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在人們的社會生活、生產(chǎn)技術及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人們的衣食住行.耳聞目睹.嗅覺觸摸等物理現(xiàn)象隨處可見,在各行各業(yè)生產(chǎn)實踐中包含的物理知識、物理原理也極為豐富。在交通運輸.機械制造.航天航空、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物理學更是一馬當先。因此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向?qū)W生介紹現(xiàn)代科技知識,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體會物理學科的重要性,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習題案例過程中,選案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重習題的實用性,同時要滲透相關學科知識,提高其綜合性。
加強課堂實驗探究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實驗探究教學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課堂演示實驗能直觀再顯抽象的物理規(guī)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做實驗探究,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探究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物理現(xiàn)象,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精心設計一些校本實驗課題,成立實驗課題小組,組織引導學生共同探究物理奧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方法,探究意識和動手能力。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變通
1、方法科學。在物理教學中,傳授基礎知識是前提,培養(yǎng)探究方法是關鍵,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是目的。因為知識是方法的載體,方法則是能力的體現(xiàn)。顯而易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顯得非常重要。
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和探究過程。中學物理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內(nèi)容是很多的。例如實驗探究法(牛頓第二規(guī)律、歐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建立)、理想法(質(zhì)點、理想氣體、光滑表面、輕繩、輕桿等模型的建立)、數(shù)學法(動能定理、動量定理、理想氣體方程的推導)、等效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熱功當量、交流電有效值)、科學想象法(牛頓第一定律、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原子模型的建立)等等。教師應當挖掘教材中的科學方法教育,引導學生分析探究每一條物理規(guī)律建立的時代背景,思想方法,探究過程等.培養(yǎng)其科學素質(zhì),建立科學的世界觀的方法論。
2、靈活變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即說明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教師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因才(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因材(教材內(nèi)容)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和探究方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探索型課應注重發(fā)現(xiàn)法,驗證型課應注重實驗觀察法,論證型課應注重邏輯推理方法等。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恰當設疑,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熱情鼓勵,積極引導,加強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功能和學生的主題效應,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通過類比聯(lián)想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掌握獲取知識和方法的靈活自主談六能力。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物理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討論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歸一。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例如:邏輯思維、直覺思維、逆向思維、聚合和發(fā)散思維、類比和聯(lián)想思維、局部和整體思維、批判和創(chuàng)新思維等等。具體表現(xiàn)為在常規(guī)思維解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挖掘特殊的思維方法技巧。例如:理想方和估算法,等效法與類比法,對稱法和極限法,微元法與整體法等等,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
物理教學目標在于打好基礎知識,培養(yǎng)探究能力,提高全面素質(zhì),突出人為個性。這些目標最終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上。所以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新課標的核心價值。
1、轉變觀念。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新事物在不斷涌現(xiàn),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獲取新的教學信息,吸取新營養(yǎng),沖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面向未來,以人為本,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以及團隊合作意識。變應試教育為素質(zhì)教育,變傳統(tǒng)講授式為開放討論式,變教案為學案,變重知識傳授為重方法培養(yǎng),變重結論為重過程,變重理論計算為重實際應用。
一、好奇心和興趣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驅(qū)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求知欲,也叫學習興趣,是力求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渴望獲得科學知識不斷追求真理。求知欲作為內(nèi)在力量促使人致力于從各個方面去認識對象,了解對象產(chǎn)生的原因,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它是活動動機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關鍵,首先在于是否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1、問號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又一扇求知的大門。問號更像種子,在未知的原野上開出一朵又一朵創(chuàng)造之花。如在“牛頓第一定律”教學開始時,教師將一塊黑板擦輕輕用手在講臺上推動,問學生:“黑板擦為什么會運動?”學生答:“因為它受到力的作用”;馬上停止推動,黑板擦靜止下來,又問學生:“黑板擦為什么停止了運動?”學生答:“因為它沒有受到推力的作用;”再問:“空中飛行的子彈是否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為什么能繼續(xù)飛行呢”……這樣通過步步設疑,牢牢抓住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知慧的火花。
又如講“重力”這一節(jié)時,提問一: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提問二:手推鉛球,鉛球離開手后,在空中運動過程受到向前的推力、重力和空氣阻力等,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提問三:豎直向上拋出的一小球,速度越來越小,這主要是受到空氣的阻力,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提問一是復習以前的力學知識,提問二是制造懸念。引導學生注意常犯錯誤:“受到向前的推力”,為以后的物體受力分析和牛頓運動定律理解打下基礎;提問三啟發(fā)學生直覺思維。通過設疑引入課題,創(chuàng)設情景,制造懸念,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從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好奇心和興趣來說,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整個身心都投入到解決一個又一個問號的情景中,層層迭進,波瀾起伏,體會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2、設計概念沖突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布魯納的理論認為:人們同周圍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對現(xiàn)有類別有關的刺激輸入進行分類,如果刺激輸入與人們已有的類別全然無關,那么它們是不能被加工的。即使剛學物理的學生,頭腦中對物理問題的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千奇百怪的東西。這些“前科學概念”中當然包含了理解和誤解。這時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與該知識有關的實驗和教學教案,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比較,透過種種非本質(zhì)的表象,看清實質(zhì)性的問題。如關于浮力的問題,學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浮力,但常常認為木塊浮在水面是由于木塊受到浮力大,而鐵塊沉入水中是由于沒有受到浮力或受到浮力小,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給正確概念的建立和鞏固造成許多困難。但如果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恰如其分地利用學生在這些司空見怪的問題上的似是而非之處,出其不意地在他們面前展開一幅新畫面。比如,針對上述學生對物體浮沉的錯誤認識,設計一個小實驗,測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塊所受的浮力小于沉入水中鐵塊的浮力大小。這一情景與學生頭腦中原有概念沖突的矛盾,將會激起他們在自然界奧秘面前的驚奇感,促使他們主動思考,探究一個“為什么”的答案,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善于利用,巧妙設計,就可以變不利為有利。又如提出:人離鏡越遠,像看起來就變大。是不是距離變化了,鏡中的像大小也變化了呢?這個結論顯然與正確的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是矛盾的,但這是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這時請學生用兩支等大的蠟燭做平面鏡成像實驗,發(fā)現(xiàn)象和物等大,原來的觀念就站不穩(wěn)腳跟,然后再提問:“為什么太陽看上去那么小”?于是學生就“頓悟”原來是視覺引起的錯覺。
又如:“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等等許多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學中一直干擾物理概念的形成和掌握,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與這些“前科學概念”作斗爭,同時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展開他們豐富的想像力。
3、演示實驗的美妙絕倫,使學生在驚嘆之余體會到物理學的魅力所在,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通過一個三棱鏡,將一束太陽光分解成絢麗的七色,使無數(shù)初入物理學殿堂大門的學生如癡如醉;通過一個靜電起電器,使人體的頭發(fā)由于靜電斥力而豎起,顯示出電力線的形狀,使學生驚嘆不已;如先將一個剝?nèi)ネ鈿さ碾u蛋,置于較蛋稍小的玻璃瓶上,雞蛋靜止在瓶口上不動,接著拿去雞蛋將灑精棉花點燃后投入瓶內(nèi),燃燒片刻,使瓶中空氣稀薄,再將那只雞蛋置于瓶口,可觀察雞蛋慢慢地被“吞入”,最后落瓶中。面對這些意想不到的現(xiàn)象,不但使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能夠激發(fā)他們探索其中奧秘的積極性和豐富的想像力。
物理概念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因而它建立往往需要足夠的感性經(jīng)驗,需通過一些典型實驗,使學生獲得生動,鮮明的感性認識,從物理現(xiàn)象的特征出發(fā),提出物理概念,使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例如,在建立“慣性”概念時,事先演示兩個小實驗,“打蛋入杯和杯底抽紙”。提醒學生觀察,當塑料片在棒擊下飛出,而雞蛋掉入杯中。一只盛滿水的玻璃杯放在講桌邊緣,而杯底壓一條紙將其突然抽出,杯子不落地,這時興趣盎然,教師自然導入慣性概念教學。
二、想象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翅膀
愛因斯坦在探索的動機中寫道:“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體系就能用單純的演繹法建立起來。要通過這些定律,并沒有邏輯的道路;只有通過那種以對經(jīng)驗的共鳴的理解為依據(jù)的直覺,才能得到這些定律。”科學的原理總是先猜測到,然后通過探索性的演繹加上驗證;科學的發(fā)現(xiàn)常常是先猜測結論,然后給予邏輯或?qū)嶒灥淖C明。在我們的物理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創(chuàng)新思維奠定基礎。
指導學生“重新發(fā)現(xiàn)”,在探索過程中體會學習樂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和思維習慣。我對教材作了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如在“直流電動機”這一節(jié)演示實驗處理中,共進行了4個實驗貫穿全課。首先演示設疑,使學生覺察磁場對通電直導線會有力的作用,激起探究的興趣,接下來用第二、三個實驗,探究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方向與電流方向和磁感應線方向有關,第四個實驗探究磁場對通電直導線的作用是有條件的。最后通過分析,用左手定則判定它們?nèi)叩年P系,并提問:如果把通電直導線換成通電線圈放在磁場中它又將如何呢?這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從演示設疑,分步研究,加深體驗者去安排一系列實驗,絲絲入扣,強烈地吸引學生和教師一起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發(fā)揮想象,當最后完整地得出結論時,學生心中洋溢的是發(fā)現(xiàn)者的自豪感,而不是被動吸收的厭倦情緒。
不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實驗,都應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的情景,將學生始終置于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的位置。將許多物理課移到實驗室去上,也可將驗證性學生實驗改為探索性學生實驗。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一些簡單材料,開展“低成本實驗”,主動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當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伴隨著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將會充滿樂趣,將會產(chǎn)生主動學習,發(fā)揮想象的強大動力。如教師在上“比熱”課時,啟發(fā)學習提出“猜想”相同質(zhì)量的不同物質(zhì)的水、煤油同時加熱,對溫度升高有三種預測:水比煤油升得快或慢或相同。到底如何?請大家做實驗,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將驗證性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協(xié)調(diào)活動的探索性實驗。這種設計的目的是學習實驗歸納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學習用自身力量去獲取知識的方法。指導思想是教師用科學方法教育意識,按照學生認知模式設計認識過程,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它的程度結構如下圖:
研究問題: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為解決問題所建立的假設:圍繞著“決定浮力大小因素”進行科學猜想。教師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經(jīng)驗,如在水中游泳,井里提水等基礎上,讓學生提出:① 浮力可能與物體重量有關;② 浮力跟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有關;③ 浮力可能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有關;④ 浮力可能跟液體的密度有關;⑤ 浮力是否跟物體形狀有關等等。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一一歸納,充分讓學生猜想不作任何評價,但有時還需啟發(fā)進一步猜想如 ⑥ 浮力是否跟排開液體重量有關呢?
實驗方案:根據(jù)學生猜想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方案。首先,怎樣測定浮力大小?多數(shù)學生知道彈簧秤測浮力。第二,怎樣測出被排開液體重力?讓學生討論。有的學生設計,用量筒先倒入水后記下放入物體前,后的水位差,經(jīng)過實驗探索研究得出實驗結論:F浮=G排液。第三,教師介紹阿基米德巧妙的溢水法設計方案,并演示讓學生觀察。第四,教師引導學生對“錯誤”的猜想設計方案,用實驗糾正。如:重量相等的鐵塊和石塊,用彈簧秤測出浮力不相等;在量筒的不同深處,同一物體浮力相等。從而使學生否定了①、②、⑤猜想;接著讓學生設計并測得水和鹽水不同密度液體中浮力(同一塊鐵),得出與密度有關,驗證猜想是正確的。探索性實驗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
泰勒認為:具有豐富知識和經(jīng)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jīng)驗的人更容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獨到見解。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只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對典型題的分析、研究,從多方位,各個角度加以訓練“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加以綜合比較,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學生創(chuàng)新思想的養(yǎng)成,在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從而更好地開拓視野,發(fā)揮想象能力和實際綜合能力,對學生智力開發(fā)大有益處。
變換思維角度,加強立體思維。在習題教學中,經(jīng)常編排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或者對某一問題采用多種途徑和方法進行求解,或者通過改變提問題角度,改變問題條件等方式把一個總是變化成多個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和集中思維,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任何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都是經(jīng)過從擴散到集中,再從集中思維到擴散思維,多次循環(huán),直到問題解決。
三、競爭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催化劑
競爭,可以明確思維的動機,提高思維的力度和速度,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各種創(chuàng)造因子的能量,提高思維效率。競爭,還可以刺激信息交流與反饋,促進信息盡快地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簡化和優(yōu)化,從而刺激靈感的出現(xiàn),頓悟的產(chǎn)生。如在課堂教學中講到“摩擦”這一節(jié)中,提問:“在水平地面上騎自行車時兩個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分別屬于摩擦中的哪一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辯,大致分兩種觀點:第一種認為自行車后輪胎受到地面給它向前的靜摩擦力,前輪胎受到地面向后的滾動摩擦力;第二種認為自行車兩輪胎都受到地面的向后的滾動摩擦力。將持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各抒已見,爭論得十分熱烈。教師給予引導,啟發(fā),問題在爭論競賽中圓滿解決。不過,教師在表揚思考總是快而正確的同學的同時,不訓斥那些思維不十分敏捷的同學,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相反要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猜想,養(yǎng)成善于提問題,敢干發(fā)表見解,能思善辯的好習慣。提倡學生爭辯,競爭是培養(yǎng)學生靈活思維,快速決策的可行措施。在教學單元小結后,還可進行相關知識競賽的各種測試和訓練,還可組織開展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競賽。這些活動的開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是十分有效的途徑。
物理教學中可以從多方位多角度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只要我們根據(jù)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正確地應用科學的方法,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學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方面會有成效。
參考文獻:
1、 查有梁等著 《物理教學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6
2、 田世昆著 《物理思維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6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程理念;有效性;實踐
作為物理教學工作者,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實有效教學,就要結合物理教學現(xiàn)狀、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利用好身邊的各種資源,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不管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新理念下的教學還是將來的教學,我們的基本出發(fā)點都是一樣的,就是讓學生得到發(fā)展,而它卻離不開“實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受方方面面、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問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怎樣建立初中物理教育教學有效性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設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案時都要從促進不同水平學生的發(fā)展考慮,不能照搬書本和教參書。設定《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目標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課堂教學時間等因素,“慣性”的知識內(nèi)容沒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要求,而是把重點放在探究實驗上,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究。課堂上時間相對充裕,而且通過師生合作解決了學生能力水平差異的問題,所以能完整地按照“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論證――交流評估”的過程進行實驗探究,學生通過這個過程體驗了自己探究獲得成功的愉悅。實踐證明,物理課堂教學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往往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過分強調(diào)所謂的全面,常常會得不償失。
二、改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想實現(xiàn)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是物理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機械教學方式,進行全新的、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盡可能的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剛接觸物理的初中生來說,枯燥的、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公式、抽象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無從下手。例如,熱學中的分子、力學中的密度、壓強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初中生的認知特點的層次較低,難以把物理課堂的學習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所以,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當好引導的角色,充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互動學習中,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中心,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唯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為例,實驗名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探究實驗工具:凸透鏡、光屏、F 型發(fā)光二極管、蠟燭、火柴、光具座、雙面膠等。
實驗步驟:
①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間位置,把光屏和蠟燭放在凸透鏡的兩邊,充分使蠟燭的火焰和凸透鏡光屏的中心點在同一個高度上,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
②把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較遠的位置上,再點燃蠟燭,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
③進行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較為清晰的蠟燭的成像為止,然后,記錄凸透鏡和蠟燭之間的距離、具體成像和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像的大小和倒正等;
④繼續(xù)把蠟燭向凸透鏡的一端靠近一部分,重復(3)的步驟,并做好記錄;
⑤再繼續(xù)把蠟燭向凸透鏡的一端靠近一部分,觀察具體的成像在哪?成像是怎么樣的?實驗總結:
第一,如果物體成像是實相時:物體越是靠近凸透鏡,其所成實相越大,并且物體和成像的移動方向是一致的(物近像遠像變大)。如果物體成像是虛像時:物體越是遠離凸透鏡,其所成虛像越大,并且物體和成像的移動方向是一致的(物近像遠像變大)。
第二,如果物體成像是實像時:①當u>v 時,等價于u>2f f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去探究知識,去感悟知識的產(chǎn)生和形成過程。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教師不要包辦代替。教師本來是一心為學生著想的,只擔心漏講知識或少講而學生不會。教師講得很辛苦,但學生處在被動聽課狀態(tài),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太小,很難獲取較大的學習效益。要實現(xiàn)主體教育思想就必須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通過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具體操作等都應盡量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點撥,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絕不可以越俎代庖。構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的教學情境。這就需要教師在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把備課要點放在挖掘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切入點上。切入點的選擇是靈活的,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放得開。
四、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的質(zhì)疑意識和靈感,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
新課程改革提倡物理課堂教學要進行探究式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無疑會在一些問題上對結果產(chǎn)生分歧,善于把握課堂的教師,會將這些分歧轉化成最有效的教學資源,因為在這種分歧下教會學生新的東西,會為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會讓學生對新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所以,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了為題,老師應該好好加以利用??鬃釉f:“多聞闕疑,多聞缺始?!奔粗鲝垙V聞質(zhì)疑。正所謂疑是知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愛因斯坦也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從這一點出發(f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組織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啟發(f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zhì)疑,以“培養(yǎng)青少年‘不唯書、不唯上、只為真’的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新品質(zhì)”為目標,使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同時,教師在鼓勵和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的同時,還應根據(jù)具體實際組織班上同學開展一些有效的探究活動。最后,根據(jù)學生發(fā)表的意見先對學生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然后再進行總結和歸納,使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此知識。教師通過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同學共享,共同交流和探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熱愛。同時形成豐富的物理思維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五、結束語
初中物理教師想要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建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措施,進而轉變傳統(tǒng)的物理教育教學的教育理念,對所教的內(nèi)容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萬滿.新課標下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和有效學習的探究[J].教育界,2013,22(32):69-73.
1 提出問題
在一次市級教研活動中,我開設新課程人教版高一《力的分解》交流課。這節(jié)課新課引
入選用了一個生活情景:巧移重箱。其教學片段:在教室中準備一只約1 m3(長1 m
,寬1 m,高1 m)的木箱,里面放5~6桶滿的礦泉水。先請一個高大男同學王
鴻來推,木箱紋絲
不動。我順勢發(fā)難:“還有那位同學來試試?!毙€子郭為回答說:“老師,如果給我兩根
木棍,我就能推動?!边@時,我暗暗自喜,這么快就能引入主題了,就讓他繼續(xù)說下去,但
意外的事發(fā)生了。郭為繼續(xù)說:“我把兩根木棍放到箱子的下面,當作輪子,一定能推動木
箱?!鳖D時,我腦袋“嗡”的一下,不知應對。情急之下,把問題又拋給了學生:“同學們
,你們覺得郭為做法可行不?”大部分同學都贊同郭為的想法。但是,樓梁同學表示不贊同
:“這個重箱連推都推不動,如何把它搬到兩根木棍上去呢?”……
樓良的這個問題不僅給我的交流課救了場,更重要的是讓我對“學生質(zhì)疑”的教學行為
產(chǎn)生了興趣?,F(xiàn)在,“情景—問題—探究—應用”的教學方式是主流,但其中“問題”的這
一步驟,存在單向性問題。在許多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一些現(xiàn)象:一是教師向?qū)W生不斷提
問,很少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問,甚至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抑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熱
情;二是提出的問題定位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識記和掌握,而啟發(fā)性、思維性的問題少。三
是教師在公開課時為了顯示自身的教學能力讓一些好學生來撐場面。無論是那種現(xiàn)象,課堂
提問的權利都掌握在教師的手中,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層層誘惑下沿著事先設計的思路解答問
題。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不可能得到
應有的塑造和升華。
著名物理學博士李政道說過一句話:“中國古代講究做‘學問’,而現(xiàn)在的學生都在做
‘學答’。”這樣的學生往往是缺乏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課堂上
的教學過程就應該由引導學生產(chǎn)生疑問、提出問題開始。教師怎樣克服不正確的行為,引導
學生分析和體驗過程,產(chǎn)生疑問,提出問題,讓“學生問題”進入課堂,建構高品質(zhì)的物理
課堂?是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問題。
2 實施過程
我引用盧真金教授“氣劍說”來詮釋教師實施物理課堂教學的素養(yǎng)要求。“氣”是指內(nèi)
化的思想,具體是教師的心態(tài)、習慣和風格?!皠Α笔侵刚莆盏募夹g,具體是教師引發(fā)學生
問題生成的教學策略,組織課堂形式的技術和方法。
2.1 靜修“氣功”,讓“學生問題”進入課堂
2.1.1 教師的民主意識,使得學生敢問
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到:課
堂是他們的地盤,由他們做主,徹底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積極性和
主動性大大被激發(fā),才會毫無顧慮、大膽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案例1 《摩擦力》這一節(jié)教學后,我請學生來談論學習的體會。學生能大
膽談到:
老師,摩擦力問題可以概括為三個問題:①物體有沒有受到摩擦力?②物體受到什么摩擦力
作用,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學生從思維層次概
括了摩擦力的教學內(nèi)容,并且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即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又能加強理解。
2.1.2 教師的示錯風格,使得學生好問
許多教師把課堂教學組織的滴水不漏,把課講的完美無缺。但是這種教學風格讓學生無
疑可質(zhì),無問可尋,整堂課就坐在位子上,寫筆記,聽老師精彩的演講。教學反饋是學生聽
得懂,不會問,不會做。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學一學楊振寧博士當年的導師泰勒的教學風格
。泰勒被譽為美國的氫彈之父,科研工作十分繁忙,還在芝加哥大學兼課,常常來不及備課
就匆匆走上講臺。這樣就難免出差錯,經(jīng)常“掛黑板”,好在泰勒從不擺出科學家的架子,
每當陷入困境時,他就虛心向?qū)W生求助,共同切磋,度過難關。楊振寧回憶說,這樣的課給
他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淺。因為這使他們看到了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是怎樣犯錯誤的,最終又
是怎樣一步步從錯誤的泥坑里艱難地掙扎出來的。這種被楊振寧稱之為“芝加哥風格”的可
取之處,當然并不是提倡不備課,而是沒有必要把課備的非常精細,甚至可以為達到教學目
的,教師故意“示錯”,讓老師的錯誤暴露無遺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產(chǎn)生老師講的
,教材里寫的,科學家論述的可能是錯誤的,是有局限性的。這種教學風格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
懷疑權威的意識,“小疑小進,大疑大進”。一個錯解比一個正解更具有教學意義,它能鼓
動學生提問的情緒,使得他們喜歡問。
2.2 苦練“劍術”,讓“學生問題”進入課堂
2.2.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誘“學生問題”
在課堂中教師通過設置“誘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積極質(zhì)疑和主動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問
題意識。最好的“誘餌”就是問題情境,設置問題情境,能以新奇、有趣而引起學生的注意
,被情境中的現(xiàn)象吸引而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進而提出疑問。
案例2 必修1第四章《牛頓第一定律》教學中,為了引出慣性的概念,可以
引入一個仿
真演示情境:用一塊光滑木板模擬高速公路,小車模擬高速行駛的小轎車,在小車內(nèi)放模擬
駕駛員一個玩具小人,學生發(fā)現(xiàn)快速運動的小車撞在擋板上后,玩具小人從小車的前面飛了
出去,劃過一道弧線掉到了地面上。學生在驚嘆之后,能結合演示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交通追尾事故
中,駕駛員總是頭部向前撞傷,情不自禁會問:為什么駕駛員(玩具小人)會往前飛出去呢
?怎樣才能防止他受傷呢?師生在解決問題中,說明在物理學上,這些都是與慣性有關的現(xiàn)
象,引出慣性的概念。
2.2.2 組織教學內(nèi)容,落實“學生問題”
《物理課的開場白》??柦淌谧詈笳f:如果是有關課程的問題,你們可以隨時打斷我
。我教這個課很多年了,對于我來說,唯一不同的是你們提出的問題,它可能是非常有創(chuàng)造
力的問題。這個課程年復一年似乎天經(jīng)地義重復的那些知識忽然變得蒼白無力,可能就是因
為你提出的問題?!皩W生問題”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能提高我們教師的積
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是對于高中學生來講,僅僅靠講一些鼓勵性話是無法讓“學生問題”進入
課堂的,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問題能力。
(1)通過物理學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沒有問題,人們的探究就是無目的行為。借助于一些物
理學史向?qū)W生展示有效的提問的手段和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的提高。在物理學發(fā)展史上,可以借鑒的有關“有價值問題”實際例子很多。
案例3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伽利略對亞里
斯多德的
論斷表示懷疑,為了證實“重物和輕物應該下落得同樣快”這一結論,而提出:①自由落體
運動有怎樣的規(guī)律?②速度的變化怎樣才算“均勻”呢?這兩個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認識
到
:①伽利略對亞里斯多德這個權威人物提出異議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自信,當時還冒有生命危
險;②為了說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伽利略猜想與假設了問題,這些問題成為研究的方向和
動力;③最終伽利略獲得了成功,建立起描述運動的概念、理論和實驗研究的方法,打開了
近代科學的大門。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穿插課外的物理學史,比如:印度物理學家拉曼對海水的觀察
,提出了海水的顏色為什么是深藍色的?海水顏色的來源是什么?是不是深海的水本來就是
深藍色的,還是一種光的現(xiàn)象?從而使得他發(fā)現(xiàn)了光的散射現(xiàn)象中一種特殊效應——拉曼效
應;阿基米德通過國王要求不損壞金冠的情況下,證明金冠是純金的這個難度,發(fā)現(xiàn)了阿基
米德定律?!疤岢鲆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對這些物理學史的了解,能
明確培養(yǎng)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2)通過實驗探究教學,提高學生的問題能力
實驗探究可以利用學生的前概念意識和實驗結果的矛盾,形成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激
活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問題能力。
案例4 必修2《實驗:研究平拋運動》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預習后,就動手
做實驗。結果有些學生得到如圖1和圖2所示的記錄紙。
利用實物投影儀分別把圖1和圖2展示給全班學生。老師:大家分析下這兩個實驗組得出的記
錄點跡,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
圖1的點跡連線是拋物線,但不是平拋運動軌跡,這是什么運動的軌跡呢?什么原因?qū)е逻@
樣的實驗錯誤呢?圖2點跡雜亂又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們分組討論后,學生回答:圖1是因為
斜槽末端未調(diào)水平,拋出小球初速度方向斜向上,而成了斜拋運動;圖2是因為小球沒有從
同一位置釋放,該組學生沒有設置卡位條。發(fā)現(xiàn)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還提出一些問題:你們是
怎樣來調(diào)整斜槽末端水平的?采用什么措施,才能讓小球從同一位置釋放?你們怎樣操作的
目的是什么?
2.2.3 拓展課堂形式,搭建學生問題平臺
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認識到上課踴躍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是促進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口頭表達
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一條重要途徑。只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去提出問題。對此,筆者
在上課伊始構建一個“問題五分鐘”的小平臺。在這五分鐘里,按照學號輪流讓一位學生到
講臺前來就生活中或者教材中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和問題談自己的想法和體會。講述完畢后,教
師
有意識地邀請坐在下面的同學,就他的講話內(nèi)容進行提問。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大
部分的學生心態(tài)比較輕松,也容易找到臺上同學講話中的漏洞或疑問。
案例5 某次的“問題五分鐘”時,一位同學介紹了2011年日本福島核爆炸的
情況,展
示了大量的圖片,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學的目光。等這位同學介紹完,就有位同學迫不及待
提問:“核泄漏和核爆炸有什么區(qū)別?福島的核輻射會不會像當年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那
樣有威力?核輻射會不會對我們中國有影響?。俊边@位學生不可能把問題都解決,但是他
向同學們說明了一點:福島的核爆炸是因為地震導致冷卻系統(tǒng)失去電力供應,使得包裹核燃
料的容器溫度不斷的升高而產(chǎn)生大量的氫氣,氫氣和氧氣混合后而發(fā)生的爆炸,所以它與核
彈的核爆炸是有區(qū)別的。
2.3 “劍氣合一”,讓“學生問題”主導課堂
氣功練就的是“神”,是決定行為的教學思想。劍術練就的是“形”,是可以觀察到
的教學技術。一位物理名師應外有“劍”的功夫,內(nèi)有“氣”的功底,“劍”“氣”兼?zhèn)洌?/p>
內(nèi)“氣”外“劍”,把“學生問題”落實到物理教學的課堂,用“學生問題”來主導課堂教
學,改變教師主導課堂、教案主導課堂的傳統(tǒng)教學,其實新課程倡導的研究性學習和課題研
究就體現(xiàn)了這樣的教學理念,使物理教學也達到“劍氣合一”的效果。
“學生問題”教學使得我們的教學課堂發(fā)生了變化,課堂不在是教師的課堂,真正成為
學生的課堂。我把他們的問題分成三類:科普性問題、探究性問題和前沿性問題。無論哪一
類的問題,教師都要引導學生的問題具有事實性、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否則,物理課堂容易走
向另個極端:雜亂無章而缺乏教育意義。
“學生問題”是個體思維靈動性、深刻性、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的體現(xiàn)。通過我們教師的內(nèi)
“氣”外“ 劍”的催動下,讓學生學習提出問題、學會提出問題,既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