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14 15:13:1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刑法學年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應用性優(yōu)先;實際案例討論法;學習積極性
刑法學是法學專業(yè)本科階段的主干課程也是必修課,在整個法學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司法考試必考內容,因而刑法學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一個學校整個法學專業(yè)教學水平的評估,對學生法學理論素養(yǎng)及司法能力水平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如何提高學生的刑法理論素養(yǎng)及實踐能力歷來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在此,筆者以參與本校刑法學教學改革的感受談幾點體會。
一、刑法學教學必須圍繞刑法學的特點展開
(一)刑法教學既要注重應用性也要兼顧理論性
刑法學教學是關于刑法學這一科學的教學,因而刑法學固有的特點是刑法學教學必須把握的要素。刑法學以刑法為研究對象,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是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和司法機關的裁判規(guī)范,具有當然的適用性,因而刑法學具有天然的應用性,是一門應用法學,這與法理學、法制史等理論法學存在區(qū)別。刑法學的應用法學特點決定了刑法學教學應以解釋刑法,準確理解刑法規(guī)范為主要宗旨,所以刑法學的教學必須緊緊圍繞我國刑法規(guī)定本身展開,不可拋開法律談法理,這也是本科階段刑法學教學與研究生階段刑法學教學側重點不同之處,也是“以培養(yǎng)具有高度卓越的法律素養(yǎng)、實踐能力和道德倫理的法律職業(yè)群體為使命和目標”[1]所要求的。刑法學應用法學的特點決定了刑法學的教學離不開案例教學,離不開對具體問題的法條分析。
刑法學也具有深刻的理論性,法律規(guī)范的理解更涉及法條之內和之外的法理、政策,絕不是法條的文義理解那么簡單,在不同的價值追求下,同樣的法律規(guī)范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如對刑法關于既遂的理解,至少存在“結果說”“目的說”和“實際損害說”“構成要件符合說”之爭。[2]這樣的觀點之爭充斥于整部刑法,因而,在刑法學教學中必須要厘清爭議的原因及法律精神。換言之,在刑法學的教學中應當體現(xiàn)法的理論性,否則所謂 刑法學教學為只是刑法“背誦學”,學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況且“然”也非必然!
在兼顧刑法學的應用性和理論性時,需要言明二者在教學中的比重問題。筆者認為,本科階段為法學入門階段,刑法學的教學應當為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而側重于刑法學的知識應用,所以,教學的重點大體為法條解釋,法理闡述為略講。如在具體的刑法制度講解中側重于制度的運用,以正當防衛(wèi)為例,解析正當防衛(wèi)的成立條件是這一節(jié)教學的主要目的,無需過多講解正當防衛(wèi)的犯罪構成體系中的地位、正當防衛(wèi)之前提的事實錯誤等理論性問題。但在某些涉及刑法整體方法方面統(tǒng)領規(guī)范的理解時,應側重于理論性,如對刑法基本原則的罪刑法定原則講解時就應側重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淵源、基本內涵等內容,使學生樹立保障人權的法治觀念,為更好地確立現(xiàn)代刑法觀,正確理解和適用刑法奠定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刑法學開課時間宜安排在民法學、行政法學之后
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刑法學通常以其他部門法學的知識為基礎。刑法學教學須緊密結合其他部門法學的理論發(fā)展。這一特點通常會影響到刑法學課程開課時間,過早開設刑法學,因為學生不具有其他部門法學的基礎知識,因而理解刑法知識時存在困難,這一現(xiàn)象在刑法總則階段表現(xiàn)得不明顯,而在刑法分則里表現(xiàn)得則特別明顯。因為刑法總則是關于犯罪、刑罰的一般性規(guī)定,不涉及完整的犯罪構成,而在刑法分則中主要是罪刑式條文,直接規(guī)定犯罪構成,存在開放的犯罪構成、空白的犯罪構成,在犯罪構成要素中存在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這一些類型的犯罪構成和構成要件要素需要進行價值判斷和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為依據,比如盜竊罪的“占有”、“他人財物”的理解,需要民法知識作為理解依據,再如妨害公務罪之“依法履行公務”判斷又涉及行政法律中規(guī)定,這都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基礎,所以,從理論上和經驗上來看,刑法學特別是刑法分論應當在民法、行政法之后開設。目前,我校刑法學課程分為刑法總論、刑法分論,分別于一年級一、二學期開設,同期分別開設了民法、憲法、法理學及行政法等課程,所以,課程設置基本能滿足刑法學教學的需要,是比較科學的。此外,我校刑法專論及比較刑法學開設時間為三年級第一學期,也符合提高學生刑法專業(yè)知識能力的教學目標需要。
二、刑法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毫無疑問,課時對教學模式具有制約作用。在課時充分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如采取案例教學法、法院旁聽、模擬法庭、座談會、辯論會模式等,但目前整個國家都在倡導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理念,不斷縮減課時,壓縮講課內容,這給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無論是刑法總論還是分論,其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十分豐富,在有限的課時內不僅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即使是重點、基礎知識也不可能做到深入講解,教學方式也不宜采取模擬法庭、案例教學這些占用時間較多的方法。所以,為滿足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應當保證教學所需的課時。我校最近幾年刑法學課程體系為刑法總論、分論,刑法專論,比較刑法學,其中刑法總論每周4課時,上課周數為17周,共68課時,刑法分論每周3課時,共51課時,刑法專論每周3課時,共51課時,比較刑法學每周2課時,共34課時。刑法總論、分論及刑法專論均為中國刑法學,課時總量已經達到170課時,因而課時較為充分,已經能夠滿足本科階段刑法學教學目標的需要。但從每個課程的具體時間看,刑法總論、分論的課時尚感緊張,特別是為了達到讓學生充分理解刑法總論的理論及在刑法分論中的運用,總論教學需要較充裕的時間,但每周4課時尚不足以全面、較深入講解刑法總論的知識點,所以在很多方面只能蜻蜓點水,如刑罰制度不再擴展開來,更深入了解某些刑法理論問題只能留待刑法專論及比較刑法學中進行講解。
囿于授課時數,課堂教學只能擇要而講,采取的教學方法大多為教師說,學生聽的方式,所謂案例教學也只能是為詮釋某個知識點需要而以例講法,不可能就某個具體的案例深入分析所涉及的刑法理論,所以案例教學名不符實,是掛羊頭賣狗肉。真正的案例教學是指師生圍繞某個特定的案例事實展開相互作用,共同對案例情境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研討與分析,以求解決疑難問題,做出相應決策的過程。[3]由于刑法中的案例主要是解決行為人的定罪和量刑問題,而定罪量刑涉及刑法總則和分則的知識,是一個綜合知識的運用過程,所以刑法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往往是在學習了刑法總論之后才開展的,因而,案例教學法在刑法總論教學中并不會多見,而在刑法分論教學中則具有適用的可能性。在我們的課程體系中,刑法專論教學普遍運用案例教學法。筆者將自己所承辦的多個刑事案件在取除某些無用的信息之后基本上原封不動地搬上課堂,針對這種實際的“有血有肉”的案件進行剖析,圍繞定罪量刑問題展開刑法理論的討論,補充了刑法總論、分論教學較為粗放的缺陷。舉一例為證,張A因與人發(fā)生輕微的交通事故被困不能脫身,出于“教訓對方”的想法遂打電話叫弟弟張B來看看,但電話中并未要求弟弟打人也未透露“教訓對方”的意思。張B到現(xiàn)場后向張A詢問對方為誰,張A指認了對方,張B上前將對方打成重傷。張A、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罪?這個案例涉及不作為、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故意等刑法理論知識,需要展開分析。這一案例筆者曾用了五節(jié)課的時間組織研討。
在刑法總論的教學中除舉例說明以外,通常還會采取提問思考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不至于過于被動,通過提問思考法還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針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特征,提問什么是社會危害性,社會危害性的評價應否從主觀上進行考察,從而引入刑法的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的分野以及由此產生的刑法上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爭議。通過提問、質疑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達到“不盡信書”的思維訓練目的。
在具體地舉案說法或者提問思考教學法中,案件的選擇對于教學目的的達成及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都有十分重要的關系。生活總是鮮活的,因而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案例總比編造的案例生動,引人注意。所以,以同學們熟知的特別是剛剛發(fā)生的案件或者教師自己經辦的案件為例效果更好,如讓同學們分析 “小悅悅”事件中行為人的行為性質,學生的參與度明顯較高。同時在以案說法時,應當注意層層設問,把握刑法的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小悅悅”事件為例,很多同學一上來就說因為第一個肇事者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客觀上有致人死亡的碾壓行為,所以應當定故意殺人罪,這是一種典型的先主觀后客觀的思維方法,也是一種脫離案件的具體性和刑法規(guī)定的具體性而從整體上進行的統(tǒng)一模糊思維方式,極易先入為主。此時,教師應當及時引導,明確主觀罪過是以客觀事實為認識對象的,在未分析客觀事實之前不能隨便認定主觀罪過;主觀罪過形式也是要根據行為人在行為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科學認定的,決不可以個人好惡進行道德上的判斷,這樣就確立了分析刑事案件應當從客觀到主觀的分析思維方式。在這一案件的分析過程中,有同學根據行為人客觀上的行為和主觀的過失,得出行為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結論。對此,筆者在分析時提出過失犯罪是結果犯,必須能夠證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否則就在法律上認為“小悅悅”的死不是行為人的行為造成的,那么就不能成立過失犯罪。這一思維方法又讓同學樹立起法律思維與普通思維的區(qū)別在于法律要講證據,法律事實不等于客觀事實。
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之管見
無論采取何種課堂教學方法,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刑法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積極性具有提高刑法知識理解能力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當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趣有用有吸引力才會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種能力并不是每一位教師都能具備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一定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魅力。人格魅力體現(xiàn)于教師的言行舉止中,以身體力行為載體,語言詼諧幽默、針砭時弊、實事求是,不講空話、虛話更能拉進與學生間的距離,產生親和力,學生也會愛屋及烏,因喜愛這位教師而喜歡上這位教師所上的課。青年學生滿腔熱情、正義,單純而善良,崇尚真、善、美,仇視假、惡、丑,道德低下的教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受學生喜愛的教師,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是道德高尚的人,特別是一名以傳授正義、公平觀念的法學教師更應當起到表率作用。
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條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學習刑法的有用性、有趣性。知識的有用性是一個常識,但即使是常識也需要以一種看得見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比如常規(guī)介紹盜竊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區(qū)別,恐怕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以某個案件為背景講述二者的界線及后果時,效果絕對不同。例如,筆者曾參與辦理一起重大盜竊案,被告人戚某系個體運輸戶,應被告人李某的臨時雇傭運輸貨物,具體內容聽李某安排,此時戚某并不明知是去運輸贓物。戚某于凌晨1點到達處于田野中的一處工廠圍墻外,現(xiàn)場另有六人將一批價值巨大的銅材搬至貨車,戚某按李某指示送貨到某地。后案發(fā),案犯全部歸案。被告人戚某是構成盜竊罪還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二者差異體現(xiàn)在刑罰之中為最低十年與最高三年之分,在本案中,哪一點是關鍵呢?經筆者這樣一介紹和提問,學生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課堂,充分調動了積極性,最后經過調侃式的講解,教學效果得到了實現(xiàn)。
刑法學是一門嚴肅的科學,但刑法學的教學可以是輕松有趣的,可以用通俗直白的語言講述一個個看似枯燥的理論,有時還可以嬉笑怒罵,只要能夠實現(xiàn)教學目的,又不違反教學紀律,什么招都可以用,正所謂教無定法。比如,筆者在講到不作為成立條件之一的作為能力時,用了“法不強人能難”的表達方式,又與此前講過的刑法人道性再次呼應;再如,以諷刺時期“夢奸罪”為例論述了危害行為的特征。相信以輕松愉快的語言在輕松的氛圍中教學效率總會高一些。
四、協(xié)助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從課堂內走向課堂外
課堂教學時間總是有限的,無法同時滿足完成教學任務與學生不斷提升學習效果的需要,因而如何擴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十分必要。學生自主性學習已經倡導了很多年,但效果一直欠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信息時代里,學生接收知識的渠道多了,受到外在的影響也多了,高校也不再是以前那個純潔的象牙塔了,學生們課余時間里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或者在游戲的世界里馳騁,學習氛圍日漸消沉?;谏鐣h(huán)境的影響和就業(yè)壓力的增大,學生們的價值觀更加功利,潛心學習之風難以盛行。因而,教師應當更多地參與學生自主性學習活動,給學生以鞭策。教師通過一定指標的方式督促自主性學習已經變得日益必要,要求教師犧牲更多的時間輔助學生。教師提供本科階段必讀書目并進行抽查,下達關注社會時事、完成對某些案件的討論任務等指標。
教師在參與學生課外拓展活動中,可以借助現(xiàn)代通訊手段,如允許同學通過電話、郵箱、QQ、網絡課堂等方式建立與教師的即時聯(lián)系,不僅能為學生解疑還能從學生那得到教學效果的反饋。幾年來,筆者總會在上第一堂刑法課時便將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學生,也總會有那么一些學生,包括曾經上過刑法課的老生會以上述方式與筆者溝通刑法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上述方式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實際效果還是要取決于學生的自覺性,一個設想無論多少美好,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自覺者總會以各種方式罷工,致使美夢成空。所以,筆者還是比較傾向于略帶壓迫式的做法,比如為了鞏固刑法基本知識,適當地布置一些測試題并做點評,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基本功,不僅滿足今后司法考試的需要也能在打好基礎后提升刑法理論水平。順便提一下,這里存在一個如何布置測試題的技術性問題,筆者認為,單純地做一些名詞解釋、填空、選擇題,只是強化記憶,其效果較之案例分析這種側重理解的綜合分析題稍遜。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刑法學教學效果好壞,一方面可以從學生的評教中得到反映,還可以通過司法考試刑法部分得分率,學年論文及畢業(yè)論文,研究生報名及錄取率等方面得到檢測。近幾年來,筆者所在學校法學專業(yè)學生司法考試通過率及研究生錄取率均創(chuàng)新高,特別是司法考試通過率達到60%以上,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較高地本科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參見符啟林:《我國法學教育的現(xiàn)狀與改革》,嶺南學刊2008年第3期。
法學專業(yè)學年論文范文一:開放教育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與學模式的改革。在教與學模式改革中,實踐教學作為開放教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本人根據電大系統(tǒng)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開放教育法學實踐教學模式,并在課程教學和綜合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加強實踐教學,使學員將所學的理論能夠更好地聯(lián)系實際,從而提高法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開放教育;教學模式;法學實踐
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與學模式的改革。在教與學模式改革中,實踐教學作為開放教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開放教育專業(yè)之一的法學,是培養(yǎng)法學專業(yè)實用性人才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而,探索法學實踐性教學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開放教育法學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法學專業(yè)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來說,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一些地方電大仍存在偏重于理論教學的現(xiàn)象
我國的法學教學,多年來,重視法學理論的教學。雖然近幾年來,一些院校開始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電大也不例外,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仍存在偏重于理論教學的現(xiàn)象
(二)實踐教學應用僅限于少部分課程,有些地方電大僅限于畢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
一些地方電大實踐教學僅限于少部分課程,如刑法學、民法學,更多的地方電大仍然沿襲了傳統(tǒng)法學教育的模式,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目的確定為增強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一種手段。實踐教學在課程教學中應用較少,即使是畢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也不能真正落實。
(三)校外實踐基地的效果與實踐教學的目的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電大法學實踐教學主要采用兩種形式,一種是校內模擬實踐,如模擬法庭、案例討論、法律咨詢等。一種是到校外實踐基地(如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參加法律實踐。從當前實際運行情況看,其效果與實踐教學的目的存在較大的差距。
(四)沒有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實踐教學
利用網絡開展實踐教學,是遠程教學的發(fā)展方向。但在實踐中,大多電大沒有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實踐教學。究其原因,一是有些電大網絡不夠暢;二是有些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或缺乏利用網絡的能力;三是有些學生不具備利用網絡的能力。因而,很多電大沒有利用網絡虛擬社會進行實踐教學,或者利用了,但參加者有限,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開放教育法學實踐教學模式說明
法學實踐教學模式包括兩方面,即課程實踐性教學和綜合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
(一)課程實踐性教學模式
本模式主要應用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频男谭▽W、民法學、經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學、婚姻家庭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等。本科的合同法學、知識產權法學、證據法學、法律文書等。本模式采用“二元”教學模式,所謂“二元”教學模式是指以學生是否能經常參加面授學習為基點,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進行兩種程度的教學:面授為主教學與網絡教學為主。
1.采用模擬法庭方式進行教學活動
針對課程的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案件進行模擬法庭教學。如在《刑法學》(2)中,采取讓學生課下收集有關材料,進行模擬法庭教學活動。為了適應開放教育教學的需要,我校在校內建立了模擬法庭,配備了必要的服裝和設施,能夠隨時進行模擬法庭的教學活動,同時,在鞍山鐵西法院、海城法院建立了實踐基地,為同學們深入實際提供方便。
2.其他組模式方案
其他組主要是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實踐教學活動,采取網絡案例分析、網絡虛擬模擬法庭、網絡小組案例討論等方式進行。
(二)綜合實踐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
綜合實踐環(huán)節(jié)可采取法學專題辯論、法律咨詢、觀摩法院庭審、模擬法庭等形式。
1.法學專題辯論
教師選取社會熱點、爭議的法學辯題,將學生分成正方、反方,開展專題辯論。
2.法律咨詢
組織學生開展法律咨詢活動,既回報社會,又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專業(yè)水平。
3.模擬法庭
模擬法庭案例要選擇與當時社會有較大影響的案件,參加者由學員自由報名,任課教師決定。其他同學必須旁聽模擬法庭庭審。
三、完善和落實開放教學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措施
(一)進一步明確開放教育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任務和培養(yǎng)目標
開放教育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任務和培養(yǎng)目標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從業(yè)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二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和職業(yè)道德。
(二)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離不開教師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法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法律實踐,更充分地了解司法實踐,融入社會,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運用能力和增加知識含量。
(三)加強實踐基地軟硬件建設,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基地運行質量
法學專業(yè)實踐基地,包括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它是法學教學的必要場所。在校內實踐基地方面,一是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增加資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設施;二是制定符合實踐教學的實施計劃;三是建立穩(wěn)定的參加實踐教學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四是逐步形成收集、整理、運用典型案件的機制。在校外實踐基地方面,一是鞏固和開拓實踐基地;二是與實踐基地簽定能夠調動雙方積極性,實現(xiàn)“雙贏”的協(xié)議;三是電大與實踐基地加強溝通,校內實踐教師經常深入校外實踐基地,了解學生實踐情況,在實踐基地的幫助下,處理學生的問題,指導學生融入司法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水平;四是及時收集實踐基地的典型案件,組織教師和學生對案件進行研討分析;五是聘請經驗豐富的司法工作人員擔任電大實踐教學指導教師。
(四)完善網絡建設,保障網上法律實踐活動正常進行
處理功能,以保障網上法律實踐活動正常進行。一是保證網絡的暢通,滿足網上實踐教學的需要;二是建立各種QQ群,保證信息的下達;三是建立網上教學實踐管理員制度,管理員由精通網絡知識,又對法律知識有所了解的人員擔任;四是需要有專門的軟件開發(fā)人員提供技術支持。
(五)完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
實踐教學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更新、完善的過程.必須建立針對整個實踐教學模式的評估體系。加強法學課程實踐教學和集中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開放教育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兩部分,只有加強實踐教學,才能更有力地保障開放教育的教學質量,使開放教育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張緬.法學教育的重新定位[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
[2]吳斌.法學教育改革之路徑[J].教育評論,2006.4
[3]肖永平.《法律的教與學之革命》載《法學評論》.2003年第3期.
[4]李力:《現(xiàn)代遠程教育論》,南方日報出版社,2002年4月版.
[5]周愉晴:《電大開放教育教師職業(yè)素質初探》,《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
法學專業(yè)學年論文范文二:高職法學教育教學方法分析
摘要:總體上來說,高職法學教育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與一般高校的法學教育存在一定差別,高職法學教育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法,推動高職法學教育更快地發(fā)展。
關鍵詞:法學教育;教學
近年來,我國職業(yè)教育取得了較快的發(fā)展,法學教育作為當前高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yè),特別是在當前社會對法律專業(yè)人才需求不斷增加的新形勢下,高職法學教育的重要性日益體現(xiàn)出來。盡管近幾年我國高職法學教育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在具體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特別是法學教育教學方法的陳舊和落后,更是給我國高職法學教育帶來了嚴竣的挑戰(zhàn)。在當前社會對法律人才需求越來越迫切的新形勢下,高職法學教育教學中更要加快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確保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法律專業(yè)型人才。
一、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法學教學方法
(一)在當前高職法學教學中,需要提供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將課堂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法學專業(yè)教育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也能夠更好的完成法學教學的任務。
(二)在法學教育教學中,對于教學方式的選擇,需要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選擇上,可以借鑒好的教學方法,但在借鑒過程中需要打造具有自身的特色,根據其現(xiàn)有的土壤和條件來做好移值工作。即高職院校法學教育教學方法需要重視自身的特色,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
(三)在高職法學教育工作中,需要形成一套較為完善和實用的法學教育體系,確保教學方法體系的嚴密性、科學性和特色性,眾多教學方法并沒有主次之分,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情況來分別對待和選擇,并使各種方法能夠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各高職法學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強溝通、交流和配合,做到資源的共享,這樣才能進一步對法學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
二、實行交互式教學
(一)在高職法學教育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特點,通過一些小的法律軼事和法律案件片斷來對講解所學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充分的發(fā)揮指引作用,引導學生對所學問題的深入思考,從而激發(fā)其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
(二)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高職法學教育教學的質量,則在具體教學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特別是現(xiàn)豐各中先進的教學工具已在高職學校中普遍應用,這對于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法學教學方法多樣化的實現(xiàn)奠定了良好的條件。在法學理論教學中,教師要授課過程中可以能完這對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運用,從而帶給學生聽覺和社覺上的震撼,以生動和逼真的形象和畫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進一步對法學的深奧性進行深入研究。
(三)在交互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處于平等的地位。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法學教學和學習的氛圍,這樣師生才能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同時還要打造交互式教學的平臺,為師生提供自由交流和溝能賓機會,從而將交互式教學的優(yōu)勢更好的體現(xiàn)出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其良好的法學邏輯思維能力。
(四)在交互式教學中,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使學生認識到高職法學教育對專業(yè)性和實踐性的高要求,其自身具有其他普遍高等教育學生所無法具有的優(yōu)勢,這樣才能在學習中樹立明確的目標,燃起希望,使其成為學好法律知識的動力,從而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yè)型法律人才。
三、重視實際與理論的結合,實行案例式教學法
(一)組織相關教育者編寫相應的案例題庫作為知識儲備,與課堂教學配套使用。教育者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進行,如可以先講授有關法學內容,然后再下發(fā)一些相關案例來督促學生的進一步深入,也可以先下發(fā)相關案例,然后啟發(fā)學生從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無論是哪種形式,都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來確定。
(二)目前電視節(jié)目占各類法律節(jié)目較多,節(jié)目的案例不僅通俗易懂且具代表性,通過專家學者對其中法理的分析點評和詮釋,將法律生動地展示給了觀眾,社會效益極大。因此在高職法學教育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以上類似法治節(jié)目的案例分析,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
(三)法學教育者可以就相關案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辯論,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討論和辯論之后,法學教育者應該就案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向學生做相應的講解和引導,并可要求學生就案例分析情況寫出相應的法律文書或法律解決意見。四、學以致用,實行實踐式教學方法這里提到的實踐式教學方法,類似于很多法學教育工作者口中的“診所式教學”。法學專業(yè)的學生需要從教師指導下的實踐中學習運用法律的技能。該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法學教育模式。但筆者認為這種“診所式”教學方法應該是廣義上的,包括一切實踐性質的教學方法,如模擬法庭、司法機關實習、法律志愿者活動以及法律辯論賽等等形式。高職法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必要的法學理論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法律應用能力,熟悉常用法律法規(guī)并能熟練地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各種糾紛,能夠撰寫各種法律文書,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的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所以,實踐式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高職法學教育目標,培養(yǎng)合格高職法律人才的必由之路。
結束語
總體上來說,高職法學教育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與一般高校的法學教育存在一定差別,高職法學教育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法,推動高職法學教育更快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法務管理;應用性人才
中圖分類號:F27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6-0228-02
在教高[2012]10號文件中,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明確提出培養(yǎng)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近年來,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發(fā)展迅速,學科體系日益完善,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法律人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特別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涉及法律的事務及經濟活動變得更加復雜,致使我國現(xiàn)有高等法學教育不能完全滿足我國法制建設的需要,法制理念教育還有待深入,培養(yǎng)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構建。此外,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不足。在現(xiàn)有國內高校的培養(yǎng)模式中,法學往往作為獨立的學科進行學習和研究,而把法學和管理學交叉融合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還鮮有。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需要一大批既懂法律、又懂管理,同時又熟悉實務操作的法務管理人才,這為法務管理的發(fā)展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和政策支持。法務管理涉及多門學科,其中包括法學、管理學及經濟學,是企業(yè)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運用現(xiàn)代的科學方法,對企業(yè)可能和已經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事前的合理預防和防范、事中的恰當協(xié)調和控制、事后的妥善處理和總結,以降低企業(yè)法律風險及減少法律損失,保障企業(yè)目標順利實現(xiàn)。其是企業(yè)管理中最年輕和最具活力的一個分支。
一、培養(yǎng)法務管理應用性人才的可行性
1.法學普及越發(fā)廣泛。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至今,30年已經過去。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法學研究,已經從一門原本非常孱弱的法學學科成長為一門顯學,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受到了世人的高度重視,并且在與法學發(fā)展相關聯(lián)的各個領域,都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局面。法學學科在過去30多年的變化,可以用顯著來加以形容,也可以說是從一顆弱弱的小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眾所周知,法學屬于社會科學,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育部頒布的諸多學科門類中,法學一級學科下設10個二級學科,它們分別為憲法學和行政法學、法學理論、民商法學、法律史、訴訟法學、刑法學、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和軍事法學。作為一門擁有完整理論體系的學科,法學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法學專業(yè)是一個受歡迎的熱門專業(yè),成為全國高校普遍設立的一個專業(yè)。隨著我國法制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法學學科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全國1000余所普通高校中,有近三成高校設置了法律院系和法律專業(yè),在校學生達10余萬人,且發(fā)展勢頭蒸蒸日上??傊涍^30多年的發(fā)展,法學學科建設完善齊全、法學師資實力雄厚、專業(yè)普及率高,法學問題研究廣泛且深入。毫無疑問,目前法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為法務管理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堅實的法學基礎。
2.管理學發(fā)展日趨成熟。在20世紀70年代末,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的發(fā)展正式拉開序幕。黨的以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確定了改革與開放的路線方針,首肯了管理的重要性。開放打開了國門,使昌盛于國外的管理科學得以順利進入中國,并開始吸引愈來愈多的研究者。企業(yè)管理協(xié)會以及其他各種與管理相關的學會在全國各地紛紛成立,管理學院或管理科系作為許多高校重要學科之一被普遍設立,經濟管理研究機構、培訓中心也紛紛出現(xiàn)在眾人的視野之中。中國技術監(jiān)督局于1992年頒布了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該標準將管理學列為工程與技術科學的一個一級學科。管理學之下,列有管理思想史、未來學、管理心理學等11個二級學科和48個三級學科。這一標準首次確認了管理科學在整個科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正式提出了管理科學的學科層次機構。管理學已出現(xiàn)在社會的許多地方,且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呈現(xiàn)出日趨成熟的態(tài)勢。
3.政策扶持和引導。在教育部2012年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高校要結合區(qū)域特征、歷史傳承、學科優(yōu)勢,強化辦學特色,克服同質化傾向,促進合理定位,各展所長,加強學科創(chuàng)新建設,促使學科交叉融合,培養(yǎng)滿足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人才。意見中還提出要加快卓越法律人才建設,促進法學與其他學科融合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法律人才,滿足社會對法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這為法務管理的創(chuàng)新融合提供了政策基礎和發(fā)展保障。
二、培養(yǎng)法務管理人才模式
1.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yǎng)模式。在學生入學后,可為學生安排導師,導師為學生提供有關法務管理的研究方向,激發(fā)學生研究興趣,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在課堂上進行組織討論,也可由學生自己把對問題的研究思路、方法、認識等以論文等形式書寫出來,可作為平時成績,若有可能可給予一定的學分,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研究的動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導師或任課老師可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讓學生參與自己的研究過程,導師對自己的研究內容熟悉,所以對學生的指導會更有針對性、指導效果會更佳,便于學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和研究方向、縮短學生摸索時間,這樣便于出成果,成果的完成又同時會刺激學生對研究的熱愛,形成學與研的良好互動;學校、學院設置本科生研究項目,每年由學生圍繞法務管理自擬題目,進行研究項目經費申請,學?;驅W院組織專家對學生的研究項目和問題進行評審,擇優(yōu)錄取,申請成功的學生,在規(guī)定的研究時間內交出相應的研究成果,如政策建議書、論文或報告等形式,并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獎勵,獎勵形式可以是一定數額的獎金也可是充當一定數額的學分,總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項目研究,有助于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充分利用學生的時間,避免學生把大部分業(yè)務時間浪費和用在不該用的地方。
2.構建以賽促學的培養(yǎng)模式。比賽是激發(fā)思考和深刻理解問題的一個好的方式,通過不同類型的比賽,如辯論賽、挑戰(zhàn)賽、模擬法庭、情景模擬等,有助于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理解、有助于學生思想上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動手、組織和演講技能的鍛煉,并可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比賽的地點、場地、規(guī)模等可以不限,可由學?;驅W院組織較為正式的比賽,也可由任課老師在課堂上隨機給出與法務管理有關話題,設定正反兩方,展開討論,或給定情景,賦予學生相應角色進行表演比賽,讓學生作為企業(yè)法務部門的負責人處理、控制發(fā)生風險,既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學院、學??稍O置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省市、國家,甚或國際級的相關挑戰(zhàn)賽,對取得較好成績的團隊、學生給予一定獎勵,激勵更多學生參與進來,以促使學生對自身應用能力的鍛煉,并不斷把這種比賽文化完善、傳承,形成良好的氛圍,這些賽事活動對法務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塑造和培養(yǎng)非常必要且意義重大。
法務管理是管理學年輕的分支之一,是法學和管理學交叉融合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方向和領域,培養(yǎng)法務管理應用型人才是滿足社會需求、企業(yè)需求及緩解純法學專業(yè)就業(yè)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響應國家培養(yǎng)卓越法律人才、復合型人才號召的生動體現(xiàn)?;诖?,本文在分析法務管理在我國發(fā)展的可行性基礎上,針對法務管理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產學研相結合及以賽促學兩種培養(yǎng)模式。法務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更多的學者進行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努力把兩大成熟的學科法學和管理學有效融合,探索出一些有意義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曹均偉,陳芳.日、德、美大公司法律事務管理模式及啟迪[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5,8(27):12-17.
[2]曹凱.煤炭企業(yè)集團的法務管理體制初探[J].中國煤炭,2010,36,(2):33-35.
[3]鄭家茂,潘曉卉.大學創(chuàng)新教育呼喚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突破[J].江蘇高教,2008,(1):83-85.
[4]曹玉梅.高校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對策[J].教育探索,2007,(10):19-20.
[5]陳慧敏.融“賽教學”為一體的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高等職業(yè)教育,2009,18(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