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23 15:12:3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信息教育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1.從生活中發(fā)現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第一課就是《生活中的信息技術》,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信息技術”,為建構兒童的技術生活做鋪墊。從了解信息的概念開始,認識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教師了解到語文課程中學到了《北大荒的秋天》,要想了解“北大荒”的風土人情,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有的同學說到圖書室查閱資料,有的同學說聽爺爺奶奶講,當然也有的同學知道可以上網搜索,到圖書室查閱和向前輩咨詢所得到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信息量小,而且要浪費大量的時間。教師演示上網搜索的效果,只要把課題《北大荒的秋天》輸入百度,立馬出現上百條與“北大荒”有關的信息,而且圖文并茂,全面有趣,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
2.借助生活學習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中有很多不容易被理解的地方,尤其是在信息學習中遇到的一些抽象名詞,小學生用自己的感性認識很難理解到位。這就需要教師從生活經驗中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概念用生動的比喻來闡述,以便學生容易理解。比如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建立文件夾”時,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建立文件夾,而且一個個黃色的小圖標都很相似,學生感到無所適從。電腦的硬盤容量特別大,就像我們的校園,功能不一的文件夾就像各個“年級”一樣,而零零碎碎的文件就像校園里年齡不一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年級和班級。文件夾就類。如果你要在找文件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找到,你就要給每個文件夾起相應的名字,這個名字可以由你來起,根據文件夾內的文件類別可以隨便命名,然后點擊,所要的文件就找到了。經過這一番比喻,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有了清晰的了解。所以,教師要隨時收集信息,只要生活中與信息技術類似的事例就可以拿來類比,便于小學生的理解。
3.在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教師要教給學生簡單基本的應用技術。像上文提到的百度搜索,可以幫助我們查找資料,積累知識,還可以編輯文檔、繪制圖畫、播放視頻音樂等。教師要給學生設置帶有驅動性的任務,促使學生運用教師所教的信息技術,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應用于生活的強大功能。
二、發(fā)展兒童的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運用改變了學生認識世界的方法,也拓展了學生了解世界的途徑,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1.培養(yǎng)探索能力,訓練思維靈活性。學習信息技術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包括信息的攝取、分析、整合、處理、應用等綜合能力。學生不僅要學習運用基本的信息技能進行讀、寫、算、制作,還應該保持對信息技術博大精深的好奇與探索,主動思考質疑,并可以運用已學的信息技能去解決新的問題。學生的探索欲望要與其已經具備的知識相匹配,不能好高騖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發(fā)問,教師要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這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七課“復制、剪切、粘貼”的時候,按照步驟教給學生,先選定文字,然后到“編輯”里去找相應的選項,在粘貼的位置上點左鍵即可;或者是在選定的文字上右鍵單擊一次即可出現帶有相應功能的對話框,左鍵單擊即可。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練習,一會有同學舉手發(fā)言:我發(fā)現復制、剪切、粘貼的時候,可以不用鼠標操作,直接用鍵盤上的兩個鍵就可以完成,復制用Ctrl+C、剪切用Ctrl+X、粘貼用Ctrl+V。我對他的這一發(fā)現給予高度贊揚,表揚他善于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其他學生的探索興趣。學生很快發(fā)現Ctrl+F是“查找”,Ctrl+H是“替換”,思維的靈活性可見一斑。
2.綜合技能運用,訓練思維敏捷性。思維的敏捷性體現的是思維過程中的速度表現。信息技術教學中訓練學生思維敏捷性的主要途徑是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要不斷加大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去解決新問題,實現自我突破。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現在網絡技術的滲透,更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的有趣。像四年級上冊的“畫規(guī)則圖形”“畫不規(guī)則圖形”“圖形的復制、旋轉”,對于喜歡用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意思的小學生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學習完這幾課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個“規(guī)則圖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相結合的圖片,訓練對畫圖軟件的應用。通過學生圖畫的創(chuàng)作,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思維的敏捷程度。
3.先學后教模式,訓練思維創(chuàng)新性。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帶有觸類旁通的特點,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跋葘W后教”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提供了機會。學生在“先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根據教材講解,自己動手操作,如果能夠成功完成任務,就算是達到思維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學生在“先學”的時候,會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后有目的地質疑,這樣便可以在學習的時候印象更加深刻,學生“先學”的過程正是思維創(chuàng)新的過程。如四年級上冊學習了“海龜作圖”以后,下面的幾課都是用“海龜作圖”工具進行畫圖。像“海龜畫旗幟”“海龜畫糧倉”“海龜畫多邊形”“海龜畫‘田’字圖”“海龜畫車輪”“海龜畫彩色圖形”等,學生都可以根據前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下一課的“先學”,很多同學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新。
三、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
1.體驗成功喜悅。信息技術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因素,這是信息技術的“人文性”特點。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要有相應的載體承載。四年級下冊開始認識“Word”的軟件,并且會用Word功能對文字進行處理。如“用Word記日記“”制作學習摘錄卡“”用Word排詩集“”給詩集配圖”等。學生在學習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到五年級時,學生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表格、修剪圖片;學完“補修照片”和“制作特效照片”后,對自己的照片進行模糊和高斯模糊處理,得出美化效果,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一)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缺乏
高校大學生是使用網絡和通訊手段較為頻繁的一個群體,但對信息安全的界定和措施認識模糊。多數學生認為信息安全就是網絡病毒,忽略了對個人網絡信息資料的保護。大學生忽略信息安全習慣的養(yǎng)成,在各類密碼設置時用個人電話或生日設置,在網上過度公開個人基本信息,給黑客提供了破解的機會。
(二)信息安全管理不夠完善
一方面,從管理制度上缺乏重視,沒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安全防護機制,即使有制度但執(zhí)行不嚴,造成舊的管理體制和方法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從技術上缺乏支撐,一些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技術,不能安全地配制和管理網絡,不重視經費投入,造成設備陳舊引發(fā)安全隱患。
(三)信息安全教育缺乏創(chuàng)新
許多高校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口頭宣傳或講座,學生聽過之后只能引起暫時的重視,并不能引導形成長期的意識和習慣。一些高校嘗試將信息安全教育納入教學,但課程開設、教材充實和教學效果缺乏研討與完善,造成教學流于理論灌輸,達不到啟發(fā)實踐的目的。
(四)犯罪分子手法不斷翻新
當前,我國一些地區(qū)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xù)高發(fā),被騙金額巨大。此類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礎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電信局、公安局等單位工作人員,使用任意顯號軟件、VOIP電話等技術,對受害人進行恫嚇威脅,或以網購、親屬遭綁架等理由騙取受害人錢財。
二、大學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內容
(一)信息安全法律教育
加強大學生對信息安全法律和學校相關管理規(guī)定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清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相關犯罪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觀念,從而自覺規(guī)范思想和行為,以免違犯或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二)信息安全意識教育
通過開設課程和案例教育,使學生了解信息系統和黑客可能對其進行的攻擊與破壞,提高防范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日常操作習慣,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加以識別和解決,避免因認知匱乏或行為失范造成的損失和傷害。
(三)信息安全技能教育
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地教育方式,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防范技能,如安全工具和軟件的使用等,以及一旦遭受侵害應及時采取的措施,提高學生自身的應對能力,抵御和防范信息安全事故發(fā)生。
三、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
校園網絡安全管理機構,加大對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視和投入,選拔和聘用既有技術又懂管理的網絡信息安全專職人員,落實信息安全責任,明確信息資源安全等級,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硬件建設及日常維護升級。在學生中發(fā)展和建立一支專門的信息安全員隊伍加以監(jiān)控,完善網絡信息安全應急處置預案,從各方面完善信息安全防范體系,為教育教學創(chuàng)造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
(二)加強信息安全的宣傳與培訓
通過安全知識講座、研討會、安全周活動等形式,會同公安部門向大學生廣泛普及信息安全知識,以案例和技能的培訓提高大學生自覺抵制信息詐騙與犯罪的意識和能力。充分利用校園微博、微信的新媒體作用,加強日常安全提示和安全常識的宣傳,在新生開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等重要節(jié)點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圍。
(三)將信息安全教育納入日常教學
開設信息安全教育課程,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專業(yè)的實際特點,融入不同側重和有針對性的授課內容,如單設課程或將其納入形勢政策課等。加強信息安全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既掌握相關科學知識又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課堂授課水平和效果。
(四)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防范實踐
(一)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大多采用是黑板、粉筆的書寫方式開展教學,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較少,教學活動也顯得較為枯燥。把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教學工作中,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過程。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使得教學內容的表現手段更加多樣性。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等信息媒體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優(yōu)化了的教學過程必然會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二)強化了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組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首先,多媒體技術使教育教學活動高效地實現了知識呈現的目的,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這一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從而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力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為學生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其次,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通過網絡可以找到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素材和場景,滿足不同學生愛好,增加他們的學習動力。此外,教師還能運用多媒體技術備課、引導學生網上提問、網上完成作業(yè)等。最后,多媒體從不同角度、多方面對某一事物進行描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發(fā)散思維能力,這將大大優(yōu)化教學效果。
(三)豐富了教學資源。
在傳統的教學中,因種種原因的限制,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較少,傳授知識方式較為單一。信息技術的主要作用是輔助教學,即在課堂中發(fā)揮其作用,豐富教學資源。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促進了教學內容的快速更新,使其緊跟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并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相融合,實現了資源的共享,知識的快速傳播,有利于師生知識視野的拓寬。
(四)優(yōu)化了信息交流方式。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為當代大學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靈活與跨時空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和學生可以便捷的進行信息交流,盡管他們處于網絡的不同節(jié)點,彼此并沒有碰面,但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對學生開展指導,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向教師咨詢問題。如教師可以通過課程網站或者課程文件夾的建設等方式,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一項工具,不僅能應用于課下輔導,也可以應用于在線練習。(五)推動了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再利用?,F代教育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積極作用。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一些數字化的教學材料得到較長時期的保存,便捷的信息傳遞方式還能使教學資源得到廣泛的傳播,這種新的信息資源的傳遞方式對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在過去的教學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優(yōu)秀教案因為傳播不足或者保存不當而被人們淡忘了,其實,這也是一種知識和資源的浪費。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師的智慧和經驗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予以記錄和保存,各種教學成果及教學課件的保存將有力地推動教學工作的延續(xù)。后續(xù)教師可以使用前人的教學資源,根據授課對象的特征及課程的要求與發(fā)展,汲取他人經驗,并對其進行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技術在當代大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
(一)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尋求創(chuàng)新。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改善現代教學觀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了解所教課程的前沿動態(tài),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知曉學科輔助教學軟件的功能及在所教科目教學中的應用,合理利用媒體和傳播學理論優(yōu)化設計教學工作。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尋求創(chuàng)新,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持續(xù)深入,教師要用創(chuàng)新思維,使自身適應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更新自身教育教學理念,及時掌握教育教學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與相關理念,并利用信息技術將多種教學模式進行合理整合,將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理念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其次,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沖破教學中的封閉性與個體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學習和交流,推動教師工作由獨立向群體合作轉變。最后,教師要運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識生動化。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導致無法生動地傳達給學生。而信息技術則可以使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直觀、活潑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
(二)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在學習中勇于創(chuàng)新。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在學習中要勇于創(chuàng)新。首先,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接觸到了大量的知識和信息,相比傳統的學習模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效果得到大大提升。其次,信息技術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入學習,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更加長久有效。最后,在現代的教育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輔助作用。信息技術可以在教學和學習中有效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索新鮮事物,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打下基礎。
(三)信息技術應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
首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擴大信息技術的使用范圍。信息技術可以廣泛運用在現代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至目前為止,多媒體教學基本上已成為普及的教學方式。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程資源的貯存、對課程的仿真模擬、資源管理、學習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信息技術使得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能便捷地從教學網站上獲取課件、圖片、視頻等資源。從學生角度來看,信息技術也為其開展課程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提供了更多地學習渠道。再次,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多媒體教學離不開多媒體課件,教師要結合教學對象的特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如多媒體課件的交互功能、超文本功能、鏈接功能等均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我們要倡導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大膽運用信息技術通過觀摩優(yōu)質課、收看教學光盤、向專家請教等方式獲取信息,吸納別人的經驗,發(fā)掘自身潛力,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課件。最后,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性的開展提升教學效果的工作。信息技術在教育方式上表現出獨特的優(yōu)越性,其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掘信息技術的用途。目前,一些高校教師重科研而輕教學,這使得教師在教學中投入的精力不足,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沒能發(fā)揮出來。因此,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掘信息技術的用途。無論是從軟件設計還是教學方法更新上,均投入更多的精力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掘信息技術的用途,提升教師和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
三、結語
文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信息文化產生于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驅使人們快速掌握大眾化的信息技術,由此強有力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加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首先是對信息文化的不斷發(fā)展的需求的滿足.隨著社會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信息文化正在推動著整個社會文化的重塑,正在廣泛而深刻地影響到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影響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回顧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和信息技術基礎教育的曲折發(fā)展軌跡,由計算機文化教育發(fā)展到單純的技術教育再到今天的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文化已超越它賴以產生和發(fā)展的信息技術成為更上位的概念,信息技術成為信息文化形成和存在的基本工具.信息技術教育的焦點轉到了關注對學生進行信息文化的濡染和熏陶,這是當前基礎教育所強調的(如圖1).從國內外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來看,信息技術教育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信息文化的正確引領,信息文化的蓬勃發(fā)展和內涵的豐富需要信息技術教育來不斷推進.信息文化和信息技術教育之間構成了良性互動的關系,對這種良性互動的關系的認識,是經過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存在的二十多年的歷史所論證.只有文化引領的技術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技術,任何教育又是文化延續(xù)傳遞的橋梁.
當前信息亞文化對主流信息文化的沖擊
結果顯示:近70%的兒童上網是為獲取信息,64%的兒童是玩游戲,50%的兒童是在聊天或用BBS,有48.2%的兒童在利用因特網做研究和實踐性活動,有46%的兒童在下載資源.我國的一項調查數據如下顯示:60%的網民在玩游戲,34%的網民在聊天,29%的網民在關注娛樂信息動態(tài),24%的網民在收發(fā)郵件,18%的網民下載軟件.相比較,考慮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的教育實踐及教育理念的差異,美國兒童通過網絡的娛樂、學習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的,網絡是他們生活的基本工具,不管是通過網絡學習還是娛樂,都與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及期望相對符合.在我國,疏于引導的中小學生,他們將網絡作為傳統游戲廳的升級產品,并不能感悟互聯網絡對社會發(fā)展產生的正面意義.該情況是我國學生對信息文化內化不夠完整,信息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甚至控制著青少年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第一,青少年在傳統道德觀念形成之前,信息亞文化更容易推動其價值觀的形成.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好奇心強,自我控制能力弱,多數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意識,不能全面自覺地應用社會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3]在網絡環(huán)境中往往習慣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此外,由于互聯網上的言行不容易留下明顯個人信息,不容易被人知曉,所以他們認為無須承擔任何責任,也就縱容了他們放縱自我、無拘無束的心理需要,使他們的道德規(guī)范意識逐漸淡薄,頹廢的網絡亞文化將逐步占鋸他們的心靈,殊不知,該時期正是青少年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第二,青少年多渠道、靈活的信息傳播途徑,為信息亞文化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大多數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時期,大多數喜歡群體性活動,信息傳播途徑既多又廣,解決問題群策群力.相反,不愿意接受父母親的的正面教育,甚至愿意與父母親的指導背道而馳,在加上青少年對網絡傳播負面影響免疫力弱的特點,使腐蝕青少年成長的信息亞文化在該群體中能夠生根發(fā)芽.第三,青少年對自由、民主的無限度追求,促使青少年成為網絡亞文化傳播的一個新的載體.網絡文化的自由開放、互動特性衍生出得天獨厚的一種平等性和無權威性.各種信息可以自由地相互滲透,正是這種開放、平等、交互及無政府性恰好迎合了青少年崇尚民主目由和平等的價值觀,現實世界中沒有得到的東西可以從虛擬世界中得到滿足.在網絡這個信息海量而展現個性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里,青少年不知道什么是“創(chuàng)造”,不懂得還有“知識產權”,認為“拿來主義”天經地義,因此而滋生了青年一代“個人主義”價值觀.[4]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模糊了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界限,消解了他們的意識品質,而造成社會責任感的淡薄和人格道德的缺失.他們往往會把現實生活社會中的一些壓抑及不滿通過互聯網絡發(fā)泄出來,有些負面情緒還可能一呼百應地引起社會網民的共鳴,一方面助長了在互聯網絡散布負面道德觀的風氣,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負面觀點形成輿論,進而被潛移默化地根植于青少年的道德觀中,反主流的信息亞文化的隱匿性還會給青少年帶來誠信危機從而再衍生信任危機.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建構和發(fā)展主流信息文化
網絡信息技術對于我國教學工作的影響最突出地表現在教學設施方面,網絡化的到來使得信息設備、數字設備進入到了校園中,進入到了課堂中,改變了我國沿用了數千年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得教學的效果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F代化的教學設備包括多媒體教學工作、網絡課程技術、信息化互動工具等??傊W絡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我國教學工作的基礎設施和教學工具,而教學設施方面的改變是整個教學工作改變的基礎,同時也是促進網絡教育取得突破的關鍵和核心。
1.網絡教育的特點。
其一,學生實現了學習的自主化和自由化。在信息化教學時代,學生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很方便快捷地共享很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材料,如其他學校甚至其他國家的教學視頻、網上錄制良好的音頻、其他同學的學習心得體會等,學生可以充分地通過網絡渠道利用這些多樣全面的資源,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于教學工作的另一個方面的促進作用就是加深、擴大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關系,這對于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學內容的互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師生、生生的深層次、多元素、及時有效的互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學習進步也會很快。可見,學生不僅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充分利用一些公共資源,也可以與其他同學和老師進行更廣泛的互動和討論,而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還不會受地域和地理條件的制約。利用網絡信息的時間和空間都比較自由,所以,網絡教學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二,教師實現了教學內容的深入化和靈活化?,F代化網絡信息教學是傳統教學的加深和拓展,這首先表現在網絡信息化教學的渠道是全新的,并且具有傳統教學工作所無法企及的地方。在利用網絡信息進行教學的工作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頻率增加,互動的效果也大大地得到了提升,這對于改變傳統刻板的課堂氣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次,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深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增加一些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改變傳統教學工作中一切教學知識內容都是以課本為主的老舊、生硬模式。網絡化教學使教學資料得到了充分的拓展,促進學校的教學活動朝著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教學內容的深入也是網絡化、信息化教學時代到來所出現的新的發(fā)展機遇。最后,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相比,網絡化信息教學不僅在內容上有很大的拓展,在形式增強了靈活性,同時在教學的互動效果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課堂灌輸,學生接收記憶為主,課堂中具有針對性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較為缺失,同時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教學工作的質量。但值得慶幸的是,網絡化教學的普及和發(fā)展為改變這種現象帶來了很好的機遇,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的網絡通信設備,如QQ、郵箱、微信、微博等,增強與學生,甚至與家長的互動。學生也可以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向老師提問或是與其他同學互相討論交流學習上的體會或是困惑,這對于改變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是個很好的幫助。由此可見,教學內容深入化、靈活化以及師生之間優(yōu)良的互動效果也是網絡化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
2.網絡教育的優(yōu)勢。
其一,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構建了“重互動、多溝通”的新型互動課堂模式。網絡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主要區(qū)別表現在教學方法上。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的講授環(huán)節(jié)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一個被灌輸的角色,教學場所以課堂為主。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以及信息化教學的普及,網絡化教育已經成為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的新生力量。網絡化教學工作中,教學內容以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提問互動為主,教學過程較為豐富,教學內容高度多元,同時,其教學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學習,教師只是承擔輔助講解的角色。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加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效果顯著,是一種非常值得普及的教學方法。
其二,靈活機動的教學途徑和較為寬泛的教學內容,開拓了學生眼界,有利于幫助學生借助發(fā)散性思維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網絡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具有更為寬泛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渠道,學生既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學習知識,也可以在學校指定的一些教學資源數據庫去下載自己需要的教學資料和學習材料,從而充分地自主學習。同時,網絡教學中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也較為便利,只要進行溝通的雙方有網絡以及電腦或者手機、iPad等設備,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家長之間就可以在任何時空下進行互動,這種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是適用于所有學生的,很多時候,單一的授課模式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開發(fā)具有一定程度的負面作用,所以需要我們在開發(fā)網絡化教學方法的同時,注重對傳統教學效果的提升,注重利用網絡途徑來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現代化的網絡教學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突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時,也非常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傊?,現代化的網絡教學在教學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二、現階段網絡教育存在的問題
與傳統教育相比,網絡教學在教學設施、教育理念、教學思路、教學方式等諸多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成果。但受客觀教學實施和傳統教育理念等因素的限制,我們當前的網絡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全面。目前,我國網絡教育的技術環(huán)境建設、信息通道的硬件設施以及相應的軟件系統,衛(wèi)星教學收視點和教學光盤播放點、網絡教學支撐軟件平臺等都還不完善,不能滿足教育教學需求。與此同時,我國網絡技術水平還不是很高,導致網絡傳播速度慢,視頻效果差。與此同時,專業(yè)人員少,網管技術人員、信息技術教師的數量遠遠達不到網絡教育的要求。
2.教學經費不足。開展網絡教育需要較高的成本,教育主管部門目前并沒有給開展網絡教育的院校撥劃專門的經費。比如,電子課件的制作,一般一門含有音、像、文字和三維動畫的多媒體網絡課件需要投資近30萬元,而一個專業(yè)往往需要數十門網絡課程課件,多個專業(yè)同時開課,至少需要數百個網絡課件,僅此一項投資就需上億元。經費的不足已成為網絡教育發(fā)展的瓶頸。
3.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師生互動缺失。網絡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第一,網上授課教師不在場,師生之間缺少直接交流,學生難以感受到老師的人文關懷。第二,在教學過程中,不僅缺少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還缺少良好的信息反饋系統。第三,學生進行網絡教育學習比較容易,學校給每位想學習的學員提供了學習機會,但這同時也給學校帶來了管理上的新問題。招收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的文化程度、思想素質、年齡、人生經歷、學習目的等都千差萬別,沒有統一的定位,這就容易造成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混亂,比現實學校管理有更大的難度。
三、推動網絡教育繼續(xù)發(fā)展的建議
1.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網絡化教學的發(fā)展與建設最重要的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我國傳統的教學理念強調課堂講授和課本知識的學習,但是現代化的網絡教學打破了這種傳統,教學資源上突出各種教學資源的共享與互動,教學方法上從傳統的單一教學向多元化教學轉變。但要想使教師們徹底轉變教學方法,適應網絡化教學,那就必須首先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讓教師有所創(chuàng)新,從而進一步加大對教學方式的革新,提升網絡教學效果。
2.加快信息化教學人才的培養(yǎng)。網絡信息化教育同時需要相應的掌握現代化通信技術的教學人才作為支撐,如果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缺少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人員,那么網絡信息化教學也就只是一句空話。信息化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需要從各個專業(yè)做起,教育與管理部門可以專門開辦一些網絡信息化教學人才培養(yǎng)的院校與專業(yè),同時也可以開展一些職業(yè)培訓的課程,以使傳統教師掌握現代化網絡教學方法,從而加快我國網絡化教學的發(fā)展。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清楚地闡明需使同學們理解信息科技在平常生活里面的運用,培育同學們學習、運用電腦的興致與理念,亦即是需使同學們親自動手,將所學會的理論與技藝用來處理現實生活里面的難題。所以,在課程上需注重貫徹活學活用的準則。
1講學授課內容的安排需和同學們的實踐相整合。如今的計算機授課課本,每個地區(qū)所選用的均不一樣。老師在挑選授課用的課本時,應當要秉承一定的準則,那就是要合乎同學們的現實需要的方是最合適的。安排的授課內容,需合乎同學們的年齡情況與現實需求。舉個例子,在講解畫筆的應用時,同學們可以應用其來設計卡片,表達對他人的祝福;關于文檔的文字處理內容,同學們能夠應用它來撰寫日記、通知、登記課程表等;對于PPT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應用其來做好班集體的通訊集;對于各種播放器的使用,同學們能夠通過它來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等等。如此種種,同學們在課程上所學的知識均是和自身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均是平日生活里面可以活學活用的,同學們學起來則會趣味更濃厚,也更愿意去學習了。
2在運用過程中訓練,溫故而知新。學習某些原理或者技能無非是為了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將其用到生活中來,當知識滿足了這些條件的時候,同學們方會盡可能用各種方式來加強鞏固已掌握的學識。這表明,在堂上規(guī)劃練習時,需注重適用性。舉個例子,在講授了電子郵件的課本內容后,同學們對于以后的作業(yè)筆者均要求他們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發(fā)送至我的郵箱里面,其間包括用畫筆繪成的圖畫、精美的賀卡等。我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返回給他們我的修改意見,包括對他們的進步的肯定、贊許還有激勵,當然也不乏對他們的進一步完善作品的意見建議。通過此種方式,使師生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更加靠近,在鞏固已有學識的基礎上同學們對新的學識的渴望更為迫切了。
二、計算機課程的授課形式
1巧妙設置引入語,開發(fā)同學們學習的興致。古語有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師對于一節(jié)課的引入語的處理非常關鍵。成功的開場白,不但能夠激發(fā)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致,亦能夠使同學們的心情愉悅,激發(fā)他們更多的學習熱忱。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老師,需依據各種授課內容,設計好可以引起同學們一窺究竟的欲望的導語帶入新內容,進而盡可能削減同學們與課本的距離,讓大家體會學習的快樂。還有,不妨考慮用示例佳作取代言語,給大家賞析優(yōu)美的樂曲、美不勝收的畫面,通過word制作的版面、通過PPT完成自我介紹、通過Flash完成的動漫佳作等等。以如此生動、活潑、詳細的實例來開發(fā)挑起同學們學習的渴望。
2舉辦各種比賽,發(fā)掘學習的興趣。依照各個層級學生的興趣形成各種不同層級的興趣小團隊,對同學們做好相應的培育工作。就像文字錄入、計算機繪圖、計算機動漫、網頁制作基本學識等。學校亦能夠經過各式比賽項目,來挑起同學們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像各種文字輸入競賽、計算機創(chuàng)意繪圖競賽、機具創(chuàng)造性的電子期刊展演、網頁制作競賽等等比賽,經過一連串的比賽項目,不僅挑起同學們學習的欲望,還提升了他們計算機操作的水準。亦可將同學們的佳作放上校園網絡里面展覽,按照時間安排,組織評審、整理并給予回饋,對優(yōu)秀的佳作進行肯定。展覽同學們的佳作(包含展覽它的操作進程和最后成果),對于該同學來講即是一種激勵,而在別的學生那里則建立了一個追逐的標桿,發(fā)揮了榜樣的價值。
三、多媒體技藝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實踐的若干思考
1需正視多媒體在授課中的價值。在授課中應用多媒體科技,雖是能夠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致,提升授課成效,然而不可以過分注重其在授課中的價值,其僅是授課進程中的協助方式。授課過程中仍需盡可能發(fā)揮老師的主導價值,重視老師與同學們的情感溝通,用老師的專業(yè)知識與人格吸引力感化他們。
2多媒體課件需合理制作。多媒體授課課件,不能夠僅僅注重外表的精美,有名無實;亦不可以過分注重各種媒介的運用,將很多的音頻、圖畫、錄像堆就而成,讓授課內容不清晰。多媒體課件的創(chuàng)作,應當以授課內容為根本,凸顯重點,在需要的時候應用各類要素,以服務課程授課為重要目標。
3重視對老師素養(yǎng)的培育。多媒體技能的運用對老師做出嚴格的要求。除了要精深于本身的專業(yè)學識外,仍要熟練學會多媒體技能中具有的各類硬件設施與有關應用程序的應用。如此則要求老師持續(xù)地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多學習,多探討。并且,亦要求校方召集老師做好有關的培訓工作,提升老師的技能,讓多媒體技能可以較好地給教學提供服務。
4使同學們參加到可見的創(chuàng)作與實操中來。高中生具備相應的計算機基礎,老師需盡可能使同學們參加課件的創(chuàng)作與實操進程中來,這樣一來會讓同學們不但是學習的一員更是探究者,這樣的課程,同學們的參加到其中的渴望會非常強烈,學會的知識當然會留有極深的印象。老師和同學們一塊創(chuàng)作,一塊實操,一塊探討,則授課成效會空前地好。
四、結束語
在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結合程度不斷提高。但是,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許多學校在教學中,對信息技術教育與的整合并不重視,導致二者的整合教學課時安排得較少。加上許多學校都缺乏專業(yè)的電子美工教師,使得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的教學始終處于邊緣地帶。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教學的教學質量,其一,學校領導務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加大信息化教學軟、硬件的建設和投入,加快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系統建設;其二,將信息技術教育新課改精神落到實處,開發(fā)新的學科教材,促進學科的交互融合,逐步建立學校藝術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庫;其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教師培訓、校外學習等形式,提高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例如,學??稍谛畔⒓夹g教育資源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加強信息技術教育與美術的整合,將電腦美術廣泛應用于美術藝術教學,開展電腦美術背景知識和應用介紹、電腦美術(音樂)作品欣賞、信息技術與美術嫁接、常用電腦美術工具軟件的認識和使用等專題的教學,促進信息技術與藝術教育的交叉融合??傊?,教師在教學中可靈活進行信息技術滲透,以突出藝術教育的立體化特征,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和了解美術學科知識,體現信息技術服務于藝術學科教育的實效性。
二、加強信息技術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整合教學與傳統計算機教學和藝術教學都有一定的差別,教師要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要能熟練地進行計算機相關操作,還要能通過計算機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對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學習,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能,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在此基礎上,認真研究教學目標,結合藝術學科自身的特點,選取最能體現教學目標的信息技術知識內容開展教學,尋找信息技術與藝術課程的融合點,將計算機圖形、文字、色彩等信息表達方式運用到藝術教學中去,促進信息技術與藝術教育的對接,提高教學水平。換而言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學習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單純教、學生被動學的做法。還可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每節(jié)課的內容制作成新穎而內容充實的課件,變直觀抽象的知識為動態(tài)立體的知識,開展情景教學,有效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初中美術“卡通天地”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葫蘆娃》《熊出沒》等卡通片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相關知識講解中,展示文字、圖片和影像等各種資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用幻燈片的形式予以展示,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指出學生作品中的問題,予以分析、更正,并通過演示教學講述相關問題的優(yōu)化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梢?,在藝術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這一現代化教育手段,能夠快速提升學科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精心進行課堂設計,拓展學生思維
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利用信息技術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個人身心健康是初中美術和音樂等藝術學科教學的主要目的。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在二者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科的綜合性與獨立性,在培養(yǎng)信息技術手段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學科知識的拓展以及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構建與培育。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關注資料下載、資料整理、課件設計、信息資源展示等細節(jié)問題,將最新、最近、學生最關心的內容整合到教學中去,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有效性。這就意味著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網絡音樂資源庫中挑選優(yōu)秀音樂作品,讓學生進行音樂欣賞,也可以在網上下載現成的教學課件、教學資料,經過修改加工,開展音樂教學。同樣,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覺感受,優(yōu)化教學過程。例如,在初中美術的“水墨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預先讓學生欣賞一些有關小橋、流水、森林之類的水墨畫作品,配上柔和的音樂,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然后結合資料講述與水墨畫有關的知識,并注意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說出與水墨畫相關的中國繪畫大師。接著就是通過電腦繪畫展示,讓學生學習線條勾勒、筆尖運用的技巧,通過演示教學,讓學生畫出不同粗細、色彩濃淡不同的線條。最后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開展小組挑戰(zhàn)競賽,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進行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yōu)勢,使之與美術教學的整合,能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即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角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并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美術語言的基本表達方式和方法,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美術是視覺及造型藝術,具有可視的形象特點,因而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fā)展,如實物展示、投影運用、多媒體音像的引進,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這樣也適應學生認識的發(fā)展和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從而使美術教學用簡易、新型、交互、愉悅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個體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的目標。
一、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的美術學習活動?!霸煨?、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十分強調自由表現和大膽創(chuàng)造。在低年級尤其注重感受、體驗和游戲等靈活的教學形式。使看看、畫畫、做做、玩玩融為一體。在教學時,利用互聯網、校園網,收集有關的美術課題的信息資源,制作色彩紛呈的教學軟件,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例如教學《各種各樣的魚》、《可愛的鳥》、《鮮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愛的動物》等耳熟能詳的課題,運用現代多媒體組合教學,通過聲音、動畫、視頻、投影等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高年級要求運用形、色、機理、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主體造型的手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現所見、所聞、所想的事物,發(fā)展美術構思與創(chuàng)造能力。同樣,借助信息技術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習環(huán)境,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運用電腦、投影、錄像等多媒體組合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造型活動,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與實驗,發(fā)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設計意識,使學生學會按美的規(guī)律去設計生活。這一學習領域主要是讓學生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美化生活及環(huán)境。例如用廢品泡沫拼砌《高樓》、用碎布貼《可愛的家鄉(xiāng)》用畫報貼《南海之濱》等,我們可以先攝錄一些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與建筑物,指導學生分析、感悟與理解。再用攝錄投影等方法表現設計制作過程,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創(chuàng)意,設計和制作活動。在學習圖案、紋樣、封面設計等內容時,則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從設計初稿、骨格、設色到完成作品,設計制成教學課件。分層次地展示不同的變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導比較與分析。還有,在電腦繪畫軟件里設置各種特效處理功能,如對圖象進行各種變形、復制、縮變、旋轉、鏡像合并、及色調調整等。進一步擴闊學生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也使教學過程加強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簡易的設計制作。通過操作鼠標變換設計形式和各種特效的處理,使他們信息技術教育與美術設計意識與應用都得到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對高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yōu)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筑介紹》、《中國優(yōu)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yǎng)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五、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綜合性既是融美術和學習領域為一體,也是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結合。并且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首先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開闊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fā)展。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出現了電腦美術,包括繪畫、設計、動畫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