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5-18 12:02:2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探索連減和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的過程。
2.掌握連減和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混合運算。
3.在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連減和算式中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先算花了多少錢”的兩個分步算式改寫成一個綜合算式,并認識小括號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復習引入
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前面學過了加減混合運算和連加的計算。
40+16+20
80-75+30
指名說出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并引導學生回憶連加和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從而引出新課。
【講授】探索新知
(一)連減計算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問:你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2.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教師巡視,指導分步的同學列成連減算式,留意先算花了多少錢的方法。并提示:看看這道題還有其他的算法嗎?做完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3.匯報交流連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老師看到我們每一個同學都開動腦筋,想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誰來給大家講講,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生:100-56-29
=44-29
=15(元)
(學生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師:這是一個什么算式?這個算式,我們是按什么順序算的?
小結:計算連減也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師:剛才,我們用脫式計算的連減算式,我還看到了別的算法,你來說說還可以怎樣算?
生:我是用豎式算的。
師:我們一起看看。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1
-
5
9
4
4
-
2
9
1
5
師:計算連減也可以用連續(xù)豎式來算。
(二)認識小括號
1.師:剛才,我們都是用連減的方法算出了小華還剩多少錢。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可以先用買鞋花的56元加上買書包花的29元,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錢?再用小華帶的100元減去85元,就是還剩的錢。
教師隨生答板書:56+29=85(元),100-85=15(元)
師:誰也是這樣想的?你再來說說。
2.師:看來,我們先算花去的錢,再從100元里一次減去花去的錢就是剩下的錢。那,你能把這兩個算式合起來,寫成一個算式嗎?試著在本上寫寫。
學生寫綜合算式,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寫成100-56+29的學生。
師:誰來說說你寫的算式?
生:100-56+29
師:他是這樣把兩個算式寫在一起的。你們同意嗎?
生:這樣寫就是100元減買鞋的56元,再加上買書包的29元,應該是減去29元。
生:這樣列式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結果是73元,不對。
生:這樣列式的運算順序就和分步的想法不一樣了。
師:有道理。誰還想說?
生:這樣列式,就不能先算花了多少錢了!
3.師:大家還是想先算56+29,那……怎么就能先算了?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符號把先算的部分表示出來?好,請同學們動腦想一想,動手畫一畫。
學生創(chuàng)造符號,教師巡視,找到幾種不同的符號,準備展示。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創(chuàng)造出了好幾種符號,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位同學畫了一條橫線表示先算;瞧,他把先算的部分圈起來了……咦?這是一個什么符號?(先展示學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最后展示小括號。)
生:小括號。
師追問:你怎么知道這個符號叫小括號?
生:我媽媽告訴我的。(書上看到的。)
師:我發(fā)現(xiàn),咱們班的同學真會動腦筋,創(chuàng)造出了這么多種不同的符號。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來表示,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生:誰跟誰的都不一樣,弄不清是什么意思。
師:是啊,所以在數(shù)學上我們使用統(tǒng)一的符號——小括號。
4.師:(指:100-56+29)誰能給這個算式加上小括號?
師:這個有小括號的算式怎么讀呢?
學生試讀。
師追問:100減去的是什么?你能讀出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嗎?
生:100減去56與29的和。
同桌兩人互相讀一讀,再指名學生讀帶小括號的算式,并總結: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讓學生自己將這道題的計算過程補充完成。
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隨之板書,指出寫脫式時后算的部分要按順序抄下來。
總結:計算還剩多少錢,我們想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連續(xù)減去買鞋和書包的錢,也可以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
5.師:剛才,我們像數(shù)學家一樣創(chuàng)造符號,并且認識了神奇的小括號。你知道它是怎么發(fā)明的嗎?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數(shù)學故事。
(錄音: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叫小括號,又叫圓括號,是公元17世紀由荷蘭人吉拉特首先使用的。在采用小括號以前,人們要用很復雜的文字來說明運算順序。后來,人們曾使用過括線“
”。例如60減35與12的和,在35+12上面畫一條橫線,表示要先算35+12。
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小結:計算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算式,如果是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如果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練習】嘗試計算
說一說,先算什么,再計算。
①74-30-18
③74-30+18
②74-(30-18)
④74-(30+18)
先觀察上下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弄清運算順序再計算。
學生完成后指名匯報計算過程,并引導學生從數(shù)字、運算符號、計算結果中比較不同。
【練習】鞏固練習
1.出示教材練一練第2題。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重點交流運算順序及結果。
2.出示教材練一練第1題。請學生讀清要求后,再列式計算。集體訂正時,請學生先說一說用100元買了哪兩種商品,再說列式和結果。
3.數(shù)學沖浪:
下面算式中是否要加小括號才能使算式成立?如果要,怎樣加?
67-20+25=22
18+47-35=30
87-50-21=16
55-63-43=35
小結:我們要根據需要添加小括號,改變原來算式的運算順序
【練習】暢談收獲
師: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師: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計算連減時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還認識了小括號。以后,在復雜的混合運算中,我們還可能用到(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