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5-24 16:33:4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股票投資決策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行為決策理論的興起
自Herbert A.Simon于1983年將行為決策理論引入我國后,關于行為的研究一時風靡學術界,產(chǎn)生了行為金融學、行為經(jīng)濟學、行為財務學等學科。追溯行為決策理論的起源,要從阿萊斯悖論和埃爾斯伯格悖論的提出開始,這兩個悖論引發(fā)學術領域對人類實際“決策過程”的研究。隨著心理學的發(fā)展,心理學被引入到了經(jīng)濟學、管理學的研究之中,使很多謎團得到解釋?!靶袨闆Q策理論”之父Edwards(1961)總結了1954年以后的實驗研究,提出了“決策權重”的思想,對后續(xù)研究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隨后,行為學研究進展并不大,直到20世紀70年代,2002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Kahneman和Tversky的研究成果,使行為決策理論得到學術界廣泛認可。之后,行為決策理論研究視野不斷擴大,微觀、宏觀經(jīng)濟決策和管理決策研究成果豐富,尤其是在證券投資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不同于建立在“經(jīng)濟人”假設之上的理性決策理論,行為決策理論假設人是“社會人”,面對時間和資源的限制,采取的是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尋求滿意解。行為決策理論通過研究決策者的認知和心理過程,也就是在傳統(tǒng)決策理論中加入行為變量,使其得到修正和完善。即傳統(tǒng)的理性決策理論是行為決策理論的特例。行為決策理論的研究范圍涉及行為科學、認知心理學和管理科學,它將是這些學科未來的研究方向。
目前,國內(nèi)外大多數(shù)研究者已不再研究和批判“理性決策”理論的不足,主要致力于發(fā)現(xiàn)各種行為變量,據(jù)此修正理性決策模型,而且善于吸收本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新理論和新方法,使行為理論的研究外延擴大了很多,這些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決策者提供更切實際的決策依據(jù)。當然,要在實際運用中檢驗新模型,進一步修正模型,并且尋找該模型的新推論,再論證其對誤,如此不斷深入。
二、行為決策理論對投資者“行為”的研究
行為經(jīng)濟學提出的“多心理賬戶”投資決策理論,認為在不同心理賬戶中,人們具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如著名經(jīng)濟學家Shefrin和Statman 就在論文中把人們的收入分成三類,即固定的薪酬收入、資產(chǎn)收入和未來收入,并按這些不同收入的現(xiàn)有價值來消費,這就是“多心理賬戶”決策的體現(xiàn)之一。
本文所說的“行為”指的是投資者的各種心理特征,這些心理特征會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偏離理性?!靶袨椤笔切袨闆Q策理論需要不斷發(fā)掘的對象,目前學術界已經(jīng)有較多的文獻提出了各種“行為”。被發(fā)現(xiàn)的行為之一就有“損失厭惡”心理,如對于一個投資者來說,若未來財富低于預期,他就覺得遭受了損失,此時投資者的心理主要是要避免損失,故而往往會產(chǎn)生冒險行為,成為風險進取型投資者;反之,就是風險回避型的。“過度樂觀”也是一個在投資決策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重要的心理特征,大多數(shù)投資者習慣于相信自己有超常人的感知、判斷和決策能力,從而相信自己的決策優(yōu)于別人。投資者的決策過程和行為中還會表現(xiàn)出“后悔規(guī)避”的行為特征。Bernard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投資者對企業(yè)的收益沒有太大反應,而對其他較好的或熟悉的信息反應較為敏感,至于與自己的預期或判斷不一致的信息,則會被回避掉。
目前研究者發(fā)現(xiàn)的“行為”還在不斷增多,而且大多數(sh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還停留在對“行為”的尋找上。但是,如何將這些“行為”引入投資者的決策過程,研究其對投資者決策的影響,并力圖避免其負面影響,這才是學術研究的重點。但是國內(nèi)外這樣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少,本文試圖在這方面進行探索,建立一個股票投資組合的行為決策理論分析模型。本文的模型是一個框架模型,而且僅僅涉及股票,屬于行為投資組合研究的一個初步探索。
三、股票投資組合的行為決策理論分析模型
在學術界,關于行為決策研究目前主要有兩個主流分析模型:一是采用經(jīng)濟學的理論,從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展開;二是從收益—風險的角度展開,在收益一定情況下追求風險最小,在風險一定情況下追求收益最大。本文采用第一種模型,一般是通過將人類的情感、認知等行為通過數(shù)學處理后引入效用函數(shù),力求新的效用函數(shù)能更好地描述投資者的行為。比較出名的效用函數(shù)有CRRA型效用函數(shù)。本文在這個思想的啟發(fā)下,通過量化“行為因素”對股票投資組合的影響,建立一個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股票投資組合的行為決策理論分析模型。
由于投資者具備各種各樣的“行為”,要想把所有行為一起考慮在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下是很難實現(xiàn)的。一般來說,投資者會表現(xiàn)出一種主要行為,而且只有研究好了單種行為的影響,才可能把所有行為一起考慮。因此,本文只研究單種行為對股票投資組合決策的影響。
其一,建立“行為”效用函數(shù)。針對每一種典型的“行為因素”,修改投資者的效用函數(shù),使效用函數(shù)能夠反映投資者的行為特征。如新的效用函數(shù)可表示成u(c,si)或者u(w,si)的形式,其中w表示財富,c表示消費,si表示一種或多種行為特征。本文用財富的多少和變化來衡量投資者的效用,主要是期末財富的數(shù)量和各種“行為投資者”的主觀認為即將獲得的財富(主觀財富)和期末財富的對比,建立期望效用最大化模型為:
其二,描述“行為變量”。研究如何用v(·)表達各種“行為”,即用數(shù)學的語言來描述各種“行為投資者”在財富變量的作用下的效用分布。如Kahneman和Tversky的財富變化價值函數(shù):
其中r'為各種“行為投資者”主觀認為即將獲得的收益率(主觀收益率),所以這一問題轉化為如何確定r'。關于r'的確定,本文總結和提出三種方法:
(1)期望收益率。
(2)行為者決策心里模擬法。如“縱向代表性偏差”型投資者的收益確定方法。因為縱向代表性偏差為將某一事物當前的局部特征作歷史的比較,在其歷史發(fā)展軌跡的角度上,判斷和預期事物的未來走勢。為此,模擬其決策思維為:投資者選取股票過去的歷史收益率數(shù)據(jù),將與今年某些特征相似的股票選出來作為參考,把股票過去的績效當作未來的代表,進行錯誤的趨勢預測。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將某一投資組合所含資產(chǎn)的N年歷史收益率,表示為r1,r2,...,rn,分別賦予權重η1,η2,...ηn,且η1
四、結論
本文將行為決策理論引入股票投資組合決策的研究領域,研究如何通過考慮投資者的“行為”以建立更符合實際的投資組合選擇模型,最終確定投資者對各股票的選擇權重。首先,論述了行為決策理論的興起、發(fā)展過程及當前的主流研究模式;其次,總結了現(xiàn)有研究中涉及到的一些主要“行為因素”;再次,在效用最大化分析框架下,建立了一個股票投資組合的行為決策理論分析模型。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建立的僅僅是一個框架模型,后續(xù)可在此框架下進一步研究各種“行為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選擇,而且應當考慮將所有行為變量一起考慮,建立一個符合實際的投資組合選擇模型。
參考文獻:
[1]普勞斯著,施俊琦、王星譯:《決策與判斷》,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年版。
[2]Edwards W.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61,12:473~498
[3]Tversky,A.,Kahneman,D.,1974,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Science,185,1124-1131.
[關鍵詞]會計信息;股票投資;投資者
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石,是維護投資者利益的基本保障,也是投資者作出最理性的股票投資決策重要依據(jù)。雖然,我國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設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基于股票投資視角對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當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對股票投資的影響
在資本市場不斷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信息的主要來源,也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jù)和來源。然而,有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zhì)量不高,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決策。
第一,會計信息可靠性較差。會計信息失真的直接危害就是動搖市場經(jīng)濟的信用基礎,危害宏觀經(jīng)濟的健康運行及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壯大。上市公司披露其會計信息后,企業(yè)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東、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和其他社會公眾,都會根據(jù)這些信息來作出自己的決策。這樣,它不但會嚴重削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chǎn)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jīng)濟的信用基礎,削弱和扭曲了證券資本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diào)配功能,危害宏觀經(jīng)濟的正常運行。
第二,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幾年來,我國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內(nèi)容規(guī)定盡管不斷完善,監(jiān)管也有所加強,但仍不能令人感到滿意。按照市場有效性理論的要求,上市公司所有與證券發(fā)行、交易有關的信息資料包括歷史數(shù)據(jù)、公司的經(jīng)營和財務狀況、管理狀況、贏利機會等應盡可能詳細地公開,不得故意隱瞞、遺漏。而實際上,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為中心,報喜不報憂,只公布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這使投資者無法獲得全面的信息,難以作出正確的投資,因而降低了市場效率。
第三,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我國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緩慢和延遲的現(xiàn)象,極大影響了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的有效性。因此,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是上市公司應盡的職責。從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以及定期報告來看,上市公司披露的及時性一般都能保證,但從臨時報告的披露來看,則及時性就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股票市場監(jiān)管機構往往難以準確確定一些重大事件在何時發(fā)生,因此監(jiān)管的有效性不足。上市公司往往根據(jù)自身利益需要而決定何時披露重大事件,甚至與莊家勾結,配合莊家操縱市場而擇機披露,從而降低了相關會計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時性,直接影響到眾多股票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2 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zhì)量的措施
縱觀西方國家資本市場的歷史,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沒有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資本市場就不可能長期健康發(fā)展。可靠、充分、及時、對稱地向廣大投資者披露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zhì)量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
第一,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作為上市公司,應該意識到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對公司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利益。上市公司應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有效的內(nèi)部監(jiān)管制度,堅決杜絕出現(xiàn)經(jīng)濟交易失真、會計核算失真、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等現(xiàn)象。此外,在市場上建立完善約束機制或監(jiān)督機制,就能有效防止此類行為的發(fā)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的監(jiān)督力度,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并加緊相關法律的制定、頒布和實施。
第二,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在披露真實信息的前提下,信息的充分披露會增加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一方面,應鼓勵企業(yè)自愿披露有關企業(yè)價值的信息和預測性的信息。例如,上市公司聘請專業(yè)人士,提高信息開發(fā)的效率;對所披露的財務報告作出補充說明,使其通俗易懂;不斷進行信息反饋,了解投資者的需求,以便更好地進行會計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市場監(jiān)管機構和準則制定機構應當有效地引導企業(yè)進行充分披露,并給予一些政策來鼓勵企業(yè)進行自愿披露。
第三,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首先,提高會計信息的時效性。雖然會計信息是一種歷史的財務信息,但是主要反映已經(jīng)發(fā)生的經(jīng)濟事項,決策是與企業(yè)的未來相關,所以必須及時公布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其次,上市公司必須加強對臨時重大事項變更的披露。作為上市公司,有責任第一時間向股票投資者任何信息,不得故意拖延。再次,提高股市對信息的反應速度。作為股票投資者應時刻關注上市公司的動向,尤其是上市公司披露會計信息時,投資者必須迅速反應、及時判斷,作出合理的決策。
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性力量,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決策行為。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充分性、及時性及對稱性是健全會計信息與股票投資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秦艷.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相關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2009:1-2.
[2]鄭海玲.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反映行為相關分析[j].財會研究.2008(12):211-212.
[3]何春.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變動和資本市場效率的關系[j].法治與社會,2008(12):115-116.
[4]王保林,梁淑勛.淺談企業(yè)會計信息對股票投資的影響[n].鄭州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9.6.
【關鍵詞】金融市場 羊群效應 風險 收益 價值投資
一、金融市場概述
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作用工具進行交易而融通資金的市場。換句話說,金融市場是實現(xiàn)貨幣借貸和資金融通、辦理各種票據(jù)和有價證券交易活動的市場。作為資金融通的市場,其構成十分復雜,是由許多不同的市場組成的一個龐大體系。金融市場是一個動態(tài)開放的市場,其參與者眾多,人們傾向于認為多數(shù)的決定是最合理的,進而引申出羊群效應這種不利于資本市場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非理。一般根據(jù)金融市場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場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兩大類。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中股價波動較大。一方面,股價波動是股票的固有屬性,是受證券市場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的。另一方面,股價暴漲將引起股市泡沫,且這種虛幻繁榮有投機性、價格高估、突發(fā)性、聯(lián)動性等特點。
二、金融市場中多數(shù)投資者的行為分析
金融市場運作的虛擬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使股票投資具有極大的風險。近年來證券市場在各個方面都出現(xiàn)了極其復雜的變化,導致市場操作難度加大。在國際化、全流通、專業(yè)化、價值化等視野下,投資者必須思考如何運進行股票投資,在買賣股票時需采用什么樣的投資理念、方法和策略,以及應該優(yōu)先買賣什么樣的股票。然而,就目前而言,絕大多數(shù)的投資者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羊群效應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就像魔咒一樣,不斷左右著廣大投資者的思想。
羊群效應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huán)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于輿論。即市場中的壓倒多數(shù)的觀念,而不考慮自己的信息的行為。由于羊群行為涉及多個投資主體的相關,對于市場的穩(wěn)定性、效率有很大影響。我國投資者的理性意識還不健全,跟風等各種非理現(xiàn)象比較突出。研究表明,在市場大幅下挫的時候給投資者帶來的拋售壓力明顯大于在市場上漲時給投資者帶來的購買沖動。在市場大幅下挫時,大盤的走低使得大部分投資者擔心自己持有的股票價格也會大幅下挫,于是紛紛拋出股票,這種賣方的羊群行為反過來使得許多股票價格同時下降,這樣形成了價格下降和拋售羊群行為之間的正反饋。在市場大幅上升時,雖然有一些投資者看好市場,大幅增倉,但是也有些投資者擔心價格過高而不愿跟入,此時投資者的行為相對分散,跟風行為低于在熊市中的羊群行為。
三、股票投資中的風險及收益的再認識及價值投資理念的引入
1、風險
所謂風險,一般的理解是指遭受各種損失的可能性。股票投資的風險是指實際獲得的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的可能性,而造成這種可能性的原因是股息的減少和股票價格的非預期變動。
風險一般可以分為系統(tǒng)風險和非系統(tǒng)風險兩大部分。系統(tǒng)風險是指總收益變動中由影響所有股票價格的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經(jīng)濟的、政治的和社會的變動是系統(tǒng)風險的根源,它們的影響使幾乎所有的股票以同樣的方式一起運動。非系統(tǒng)風險是指在總風險中對一個公司或一個行業(yè)是獨一無二的那部分風險。管理能力、消費偏好、罷工之類的因素造成一個公司利潤的非系統(tǒng)變動。非系統(tǒng)因素基本獨立于那些影響整個股票市場的因素。由于這些因素影響的是一個公司或一個行業(yè),因此只能一個公司一個行業(yè)地研究它們。因非系統(tǒng)風險僅涉及某個公司或某個行業(yè)的股票,所以,投資者可以通過審慎的投資選擇來減少甚至避免非系統(tǒng)風險。非系統(tǒng)風險的主要形式有金融風險、經(jīng)營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性風險。
2、收益
股票投資收益是指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報酬。一般情況下,股票投資的收益主要分為貨幣收益和非貨幣收益兩大類。貨幣收益是投資者購買股票后在一定的時期內(nèi)獲得的貨幣收入,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投資者購買股票后成為公司的股東,并以股東的身份,按照持股的多少,從公司獲得相應的股利,包括股息、現(xiàn)金紅利和紅股等,在我國的一些上市公司中,有時還可得到一些其他形式的收入,如配股權證的轉讓收入等。二是因持有的股票價格上升所形成的資本增值,這正是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直接目的。非貨幣收益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投資者購買股票成為股東后,可以參加公司的股東大會,查閱公司的有關數(shù)據(jù)資料,獲取更多的有關企業(y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企業(yè)的經(jīng)營決策,在企業(yè)重大決策中有一定的表決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投資者的參與感等等。
投資者要提高股票投資的收益率,關鍵在于選擇購買何種股票以及在何時買進或拋出股票。任何股票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買到贏利豐厚、風險小的股票,因此,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一般都要考慮投資對象的企業(yè)屬性和市場屬性。股份制公司企業(yè)屬性的好壞,主要是通過公司的財務指標、公司的行業(yè)背景及其成長性、發(fā)行公司的規(guī)模等各方面的因素來進行考察。
3、價值投資
在進行股票投資決策時,進行股票的內(nèi)在價值分析,可以使投資者更加理性和成熟,避免投資的盲目性以及短期的逐利行為。
股票投資內(nèi)在價值評價的目標是股票投資人得到穩(wěn)定可靠的收益,而盡量避免風險。從投資者角度來看,一支股票的收益性越大越好,而它的風險性是越小越好,對于一些長期持有者來講,股票的成長性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采用因素法,可以將股票投資價值的因素歸結為收益性、成長性、風險性三大方面,而這三大方面又可以作進一步的細分(見圖1)。
根據(jù)相關公式計算出股票收益性、成長性和風險性的分值,以定量分析的方式對股票進行綜合評判。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A:對會計報表中的數(shù)據(jù)經(jīng)計算和無量綱處理后,得出C層數(shù)據(jù);
B: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別計算出B1、B2和B3的得分值;
f(B)=Σ(C層因子得分×因子貢獻率)
C:用層次分析法分別計算出B1、B2、B3的權重W1 W2 W3,計算股票的內(nèi)在價值:F(A)=f(B1)W1+f(B2)W2+f(B3)W3
四、實證分析
本文結合寶鋼股份股價走勢,利用相關模型說明進行風險收益分析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方法說明:在該實證分析中,我們選取的是寶鋼股份在最近一個月的股票收盤價并將其作為研究樣本,利用EXCEL的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庫,通過估計出一個絕大多數(shù)投資者所能接受的投資預期回報率。首先計算出股票的波動性,即樣本的標準差;其次做出股價運行的模擬模型,基本可以看出預測的股價和實際價格的偏離程度;最后做出股價的正態(tài)分布圖,觀測出價格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區(qū)間。
研究目的:通過以上的定量分析,可以獲得現(xiàn)實股價和預期價格的偏離程度,衡量出其風險程度,并驗證股價走勢屬于正態(tài)分布。以圖形的形式使得投資者對股價的走勢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看出股價的分布概率的基礎上,結合技術分析中的經(jīng)典假設――歷史會重復,為未來的投資決策做基礎。
假設有10%的投資回報率,以最近27天的數(shù)據(jù)為樣本,并認為一年有250個交易日。在表1中,通過Ln(number)函數(shù)的使用,對每天的股價比求對數(shù),得出日投資回報率,進而使用STDEV函數(shù)求出日標準偏差,最后乘上250個交易日SQRT(250)可獲得該股票的年波動率,利用EXCEL軟件,可以輕易得出其年波動率為53.91%。
結合對該股票年標準偏差的計算(53.91%),緊接著要對股價運行進行模擬,將時間的步長值定為1,從而設立時間序列。
首先要對我們估計的年收益率進行連續(xù)復利調(diào)整,以Mu代表預期收益率,代表股價的波動性,那么可以得到調(diào)整后的預期回報率為Amu=Mu-^2/2=-4.53%。
其次,利用RAND函數(shù)在這27天中進行隨機抽樣,并通過函數(shù)NORMSINV將隨機樣本轉換為正態(tài)隨機分布。
最后,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本文將股票價格分為兩部分,即股票價格=確定價格+不確定價格。這里要說明兩點:一是對于股票價格,由于是在原來價格基礎上進行模擬,故接下來的價格自然不能再使用原來27天的觀測價格,而后一天的股價=目前股價EXP(時間步長值Amu/250+后一天的隨機抽樣正態(tài)分布值SQRT(時間步長值/250));二是對于其中的確定價格,可以由公式:今天的確定價格=昨天價格的確定部分EXP(AMu時間步長值/250)得出。寶鋼股份的當前價格為16.45元。
根據(jù)表1的天數(shù)、股票價格、確定和不確定四欄,可以畫出模擬圖形,該模型以可視化的方式來展示出股票價格是如何遵循幾何布朗運動假設而變化的。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反復按F9來生成多個不同的價格通道,并觀察到模擬股票價格通道與實際股票和股指的股價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在表1對股票風險的測定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建一個模型,使其能在一個圖表中很好的顯示股票價格在未來某一時點的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在該模型中首先需要計算出股票的最低以及最高價格,利用EXCEL的分析數(shù)據(jù)庫,股票的最高(低)價格=EXP((Ln(目前股價)+AMu時間期限)+/-4SQRT(時間期限));其次在得出股價的步進值后列出其價格序列,本文將寶鋼股份的價格范圍劃分為200個相等步進值,因此該股票的價格步進值為(最高價-最低價)/200;最后利用NORMDIST函數(shù)求出股價的累計概率。
將以上數(shù)據(jù)進行圖表化,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正態(tài)分布的趨勢以及股價出現(xiàn)概率最大的區(qū)間。該模型可以使投資者感受到股價未來價格的分布將如何隨各種影響變量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例如通過改變標準偏差,可以觀察到波動性很低時,分布趨向于對稱分布,而波動性很高時,分布的斜率也會加大。同樣,時限很短時,分布基本上是對稱的,而時限加長時,分布的斜率也會越來越大。
五、結論
作為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股票市場在直接融資領域內(nèi)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任何非理性的投資不僅會扭曲市場的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在帶來巨大波動的同時還會影響實體經(jīng)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因此,構建一個理性的投資環(huán)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目前我們最應該做的。
【參考文獻】
[1] 鐘會根:從金融市場中羊群行為談我國證券市場文化建設[J].金融與經(jīng)濟,2007(9).
[2] 葉莉萍:對我國股票市場調(diào)控問題的思考[J].金融與經(jīng)濟,2007(9).
[3] 沈小平:我國股市宏觀調(diào)控觀點評述[J].經(jīng)濟研究參考,2004(7).
[4] 汪偉全:股票價格――投資機會與泡沫風險[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6).
[5] 張蕾:股票內(nèi)在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8).
[6] 安東尼?桑德斯: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7] 花俊淵:金融市場風險度量方法研究[J].生產(chǎn)力研究,2007(17).
[8] 郭濟敏:股票市場泡沫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關鍵詞:MM模型, SIM模型,有效邊界線,Blume方程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ortfolio Theory For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Efficient Critical Line By The MM And SIM Models
Cao Jian Mei
Abstract:According to Markowitz’s portfolio theory,we analysis the optimal portfolioes of ten stocks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withshort sales allowed or not ,byMarkowitz’s and the single-index models.
Key Words:the Markowitz’s modelthe single index modelthe efficient critical linethe blume function
根據(jù)Markowitz現(xiàn)資組合理論的基本思想,作為理性的投資者, 其目標是: 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下, 使其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最大; 或者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下, 盡可能分散化風險, 使風險最小。換句話說, 理性的股票投資者, 應在其最優(yōu)投資組合集內(nèi)即有效邊界線上, 根據(jù)目標風險或收益水平選擇最優(yōu)組合, 方可實現(xiàn)投資者價值最大化。由此可見, 對最優(yōu)投資組合及其有效邊界線的認識和是股票投資決策有效的必要前提。
一、 模型介紹
(一)MM模型
(三)β系數(shù)及Blume方程實證檢驗的理論.
Blume應用相關分析研究β值的穩(wěn)定性。具體方法為:
(1)將樣本期劃分為前期、后期,分別估計兩個期間不同股票的β值,得到兩組β值。
(2)計算這兩組β值的相關系數(shù),按照股票名一一對應。
(3)最后,根據(jù)相關系數(shù)的大小判斷樣本β值的穩(wěn)定性。
二、數(shù)據(jù)處理
本文從Wind咨訊選用了深圳A股中,科鍵,匯源,雙星,石油濟柴,索芙特,鹽田港,徐工科技,云白藥,中集,萬科等十支股票,這十支股票來自不同的行業(yè),之間的相關性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而能代表整個大盤的個股。時間從98年1月9日到02年12月27日,每支股票的周收益率為 ,其中外收盤價 采用前復權,消除了股利對價格的影響,得到的周收益率基本符合正態(tài)分布。市場指數(shù)采用深成A指,無風險利率 取0.0484% 。
三、實證分析
(一)馬科維茲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MM)
通過Excel求得十支股票在MM模型下的最優(yōu)投資組合,及對應的期望收益和標準差并繪圖,得到有效邊界線如圖1所示:
橫軸:標準差;縱軸:期望收益(以下各圖同)在馬科維茲框架下,收益率是由其所承擔的風險決定的,即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在市場機制完善時,允許賣空的有效投資組合可以更有效地回避風險;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風險較低時,有無賣空限制對收益率影響的區(qū)別并不明顯。當風險較高時,可以賣空時選擇的最優(yōu)投資組合獲得的收益率大大高于不可以賣空時最優(yōu)投資組合得到的收益率。
(二)單因素模型的有效邊界(SIM)
通過Excel求得十支股票在SIM模型下最優(yōu)投資比例及相應的期望收益和標準差,并繪圖得到有效邊界線如圖2所示:
分析: SIM模型下得到與MM模型下一樣的結論,可賣空時的有效邊界線往往優(yōu)于不可賣空時的有效邊界線。在市場機制完善時可賣空的有效投資組合可以更有效地回避風險;這是因為在不可賣空時,對投資的權重有限制,必須為非負。
(三)MM模型和SIM模型的有效邊界線
(四)beta(β)系數(shù)及Blume方程實證檢驗
本文將樣本期劃分為1998年―2000(上半年),及2000(下半年)―2002年兩期:
由于樣本選取的是五年期十支股票,樣本容量及樣本空間都沒有達到足夠的大,得到的四個方程與Blume的方程不十分接近。但它們基本支持了Blume有關β有回歸趨勢的觀點,即前期β大于1時,后期β有減小并向1移動的趨勢;前期β小于1時,后期β有增大并向1移動的趨勢。另一方面,本文的實證檢驗也支持Blume關于 β具有回歸特性的觀點。對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有以下幾方面的指導意義:
1.投資者可以清晰地認清大市走向,利用回歸方程,選擇買進、賣出的最佳時機。
2.β值 是劃分股票類型的依據(jù),根據(jù)它可以把股票的收益與風險直觀具體的表達出來.
3. β值為投資組合決策的實施提供了前提條件,投資者可以通過β值選擇不同的股票進行組合投資.
從以上實證分析中可以得出投資組合理論在我國股市基本成立,但是由于所選取的數(shù)據(jù)時間較短,再加上我國股市成立時間短,大多數(shù)投資者屬于散戶投資者,他們的投資策略并不象大多數(shù)機構投資者按照投資組合理論進行投資,他們大多數(shù)的投資策略是追漲追跌策略,即所謂的“羊群效應”。另一方面,股票市場的體制還不完善,上市公司也正處于剛剛發(fā)展階段。同時,違規(guī)操作、操縱股市以及上市公司虛假報表現(xiàn)象大量存在, 所以現(xiàn)實中我國股市并不是完美地與投資組合理論相吻合,但不能否定MM模型及SIM模型在投資決策及解釋股票收益率差異方面是很有用的工具,我們?nèi)钥梢杂盟鼈儊矶攘客顿Y組合的表現(xiàn)。
參考文獻:
[1]Alan L.Tucker、Kent G.Becker:《Comtemporary Portfolio Theory and Risk Management》,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4。
一、美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美國會計準則規(guī)定公司在進行證券投資時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決策,以確定投資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購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購入乙公司證券是否為了對其實施重大影響?如果是,則采用權益法核算;如果否,則考慮此證券是否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嗎?第二,如果沒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考慮購入的證券是否可以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和交易性證券?第三,如果能夠劃分,則采用公允價值法;如果不能劃分,則需要對證券重新分類后采用公允價值核算。以舉例的形式闡述上述投資決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現(xiàn)金50萬元購入乙公司10萬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總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凈資產(chǎn)200萬元,乙公司2002年凈收益40萬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現(xiàn)金股利60萬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計凈收益150萬元。
1、公允價值法
(1)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交易性證券,則使用公允價值法。一般說來,證券劃分為交易性證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價分別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證券,收到現(xiàn)金60萬元。則賬務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xiàn)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xiàn)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5)=300000元。賬務處理為: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6)=200000元。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或損失賬戶是虛賬戶,其余額反映在損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xiàn)金6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xiàn)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甲公司使用公允價值法
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會計分錄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chǎn)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xiàn)金600000,借記:未實現(xiàn)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chǎn)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xiàn)金600000,借記:未實現(xiàn)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xiàn)利得200000.
(3)若美國公司購買證券后未進行分類,SFASNO.115規(guī)定每期末需對投資證券重新分類。若交易行證券轉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損益表中已確認的未實現(xiàn)持有利得/損失不再調(diào)整,只是變更年度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化時變換賬戶名稱。
⑨記錄變更當年公允價值變化時,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銷售證券劃為交易性證券,則在變更年度應將已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未實現(xiàn)持有利得/損失通過下列分錄轉記到損益表中,并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損失300000,貸記:重新劃分權益性證券已實現(xiàn)利得300000.
2、若美國公司運用成本法,則對投資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因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股利收入為400000×20%=80000元,借記:現(xiàn)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8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帳務處理。
3、若美國公司選用權益法,則進行如下的投資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實現(xiàn)投資收益,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借記:現(xiàn)金2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資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凈資產(chǎn)中所占份額,應將此差額(50萬-200萬×20%=10萬)分配給資產(chǎn)及商譽。假定8萬分配給未記錄商譽,攤銷期限20年;2萬元分配給低估的固定資產(chǎn),攤銷期限5年,會計分錄為:借記:投資收益8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
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二、中國上市公司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我國上市公司對購入的權益性證券,按照下列投資決策選擇投資核算方法:第一,投資權益性證券是否作為剩余資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資單位為目的?如果是,則按短期投資核算,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如果否,則考慮投資是否是為了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第二,如果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權益法;如果不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成本法核算。
1、購入的證券作為短期投資時,初始價值按成本計價,每期末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短期投資500000,貸記:現(xiàn)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xiàn)金120000,貸記:短期投資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8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6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③2004年處置此投資時借記:現(xiàn)金600000,貸記:短期投資38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2、若選用成本法,則進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xiàn)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確認的投資收益的差額(120000-80000=40000)沖減甲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賬務處理為:借記:現(xiàn)金12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40000.
3、若選用權益法,則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500000,貸記:現(xiàn)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記錄股權投資差額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確認實現(xiàn)的投資收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diào)整)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每年攤銷100000/10=10000元,借記: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1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三、中美對權益性證券會計處理的異同
從以上實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賬戶名稱不同外,美國和中國運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對于現(xiàn)金方式取得的投資的會計處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也相同。下面比較兩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差異:
1、美國和中國對權益性投資的分類不同。我國將普通股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短期投資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國未進行長短期投資分類,而將權益證券分為交易性證券和可供銷售的證券。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購入證券的公允價值很難確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公允價值容易確定,采用公允價值法。
2、權益性投資在會計報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國將短期投資列示于資產(chǎn)負債表的流動資產(chǎn)中,短期投資跌價損失列入利潤表中;長期股權投資在長期投資中列示。美國將交易性證券列入資產(chǎn)負債表的流動資產(chǎn),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或損失在損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銷售的證券期望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yè)期內(nèi)變現(xiàn),則將其列入流動資產(chǎn),否則列入非流動資產(chǎn),可供銷售證券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chǎn)負債表的股東權益中列示。
3、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不同。對長期股權投資變更為短期投資或短期投資變更為長期股權投資,我國會計制度沒有規(guī)定。而美國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對投資進行重新分類,可供銷售的證券可變更為交易性證券或相反,并規(guī)定了相應會計處理。
4、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不同。在使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我國對低估被投資單位資產(chǎn)或未計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資單位資產(chǎn)所產(chǎn)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采用統(tǒng)一的攤銷期限攤銷于每期的投資收益賬戶。而美國將股權投資差額分配于資產(chǎn)和商譽或都分配商譽中。
5、非現(xiàn)金方式取得權益性投資,其初始成本確定不同。我國對以非現(xiàn)金資產(chǎn)抵債或以應收賬款換入長期股權投資以及以非貨幣易換入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是以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而美國對非現(xiàn)金補償方式取得投資,投資成本的計量基礎是公允價值。
我國上市公司對購入的權益性證券,按照下列投資決策選擇投資核算方法:第一,投資權益性證券是否作為剩余資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資單位為目的?如果是,則按短期投資核算,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如果否,則考慮投資是否是為了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第二,如果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權益法;如果不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成本法核算。
1、購入的證券作為短期投資時,初始價值按成本計價,每期末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短期投資500000,貸記:現(xiàn)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xiàn)金120000,貸記:短期投資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8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6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③2004年處置此投資時借記:現(xiàn)金600000,貸記:短期投資38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2、若選用成本法,則進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xiàn)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確認的投資收益的差額(120000-80000=40000)沖減甲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賬務處理為:借記:現(xiàn)金12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40000.
3、若選用權益法,則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500000,貸記:現(xiàn)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記錄股權投資差額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確認實現(xiàn)的投資收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diào)整)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每年攤銷100000/10=10000元,借記: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1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二、美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美國會計準則規(guī)定公司在進行證券投資時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決策,以確定投資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購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購入乙公司證券是否為了對其實施重大影響?如果是,則采用權益法核算;如果否,則考慮此證券是否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嗎?第二,如果沒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考慮購入的證券是否可以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和交易性證券?第三,如果能夠劃分,則采用公允價值法;如果不能劃分,則需要對證券重新分類后采用公允價值核算。以舉例的形式闡述上述投資決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現(xiàn)金50萬元購入乙公司10萬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總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凈資產(chǎn)200萬元,乙公司2002年凈收益40萬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現(xiàn)金股利60萬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計凈收益150萬元。
1、公允價值法
(1)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交易性證券,則使用公允價值法。一般說來,證券劃分為交易性證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價分別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證券,收到現(xiàn)金60萬元。則賬務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xiàn)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xiàn)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5)=300000元。賬務處理為: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6)=200000元。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或損失賬戶是虛賬戶,其余額反映在損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xiàn)金6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xiàn)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甲公司使用公允價值法
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會計分錄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chǎn)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xiàn)金600000,借記:未實現(xiàn)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chǎn)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xiàn)金600000,借記:未實現(xiàn)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xiàn)利得200000.
(3)若美國公司購買證券后未進行分類,SFASNO.115規(guī)定每期末需對投資證券重新分類。若交易行證券轉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損益表中已確認的未實現(xiàn)持有利得/損失不再調(diào)整,只是變更年度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化時變換賬戶名稱。
⑨記錄變更當年公允價值變化時,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銷售證券劃為交易性證券,則在變更年度應將已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未實現(xiàn)持有利得/損失通過下列分錄轉記到損益表中,并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xiàn)的持有損失/損失300000,貸記:重新劃分權益性證券已實現(xiàn)利得300000.
2、若美國公司運用成本法,則對投資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因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股利收入為400000×20%=80000元,借記:現(xiàn)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8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帳務處理。
3、若美國公司選用權益法,則進行如下的投資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實現(xiàn)投資收益,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借記:現(xiàn)金2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資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凈資產(chǎn)中所占份額,應將此差額(50萬-200萬×20%=10萬)分配給資產(chǎn)及商譽。假定8萬分配給未記錄商譽,攤銷期限20年;2萬元分配給低估的固定資產(chǎn),攤銷期限5年,會計分錄為:借記:投資收益8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
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三、中美對權益性證券會計處理的異同
從以上實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賬戶名稱不同外,美國和中國運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對于現(xiàn)金方式取得的投資的會計處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也相同。下面比較兩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差異:
1、美國和中國對權益性投資的分類不同。我國將普通股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短期投資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國未進行長短期投資分類,而將權益證券分為交易性證券和可供銷售的證券。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購入證券的公允價值很難確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公允價值容易確定,采用公允價值法。
2、權益性投資在會計報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國將短期投資列示于資產(chǎn)負債表的流動資產(chǎn)中,短期投資跌價損失列入利潤表中;長期股權投資在長期投資中列示。美國將交易性證券列入資產(chǎn)負債表的流動資產(chǎn),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或損失在損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銷售的證券期望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yè)期內(nèi)變現(xiàn),則將其列入流動資產(chǎn),否則列入非流動資產(chǎn),可供銷售證券未實現(xiàn)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chǎn)負債表的股東權益中列示。
3、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不同。對長期股權投資變更為短期投資或短期投資變更為長期股權投資,我國會計制度沒有規(guī)定。而美國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對投資進行重新分類,可供銷售的證券可變更為交易性證券或相反,并規(guī)定了相應會計處理。
4、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不同。在使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我國對低估被投資單位資產(chǎn)或未計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資單位資產(chǎn)所產(chǎn)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采用統(tǒng)一的攤銷期限攤銷于每期的投資收益賬戶。而美國將股權投資差額分配于資產(chǎn)和商譽或都分配商譽中。
5、非現(xiàn)金方式取得權益性投資,其初始成本確定不同。我國對以非現(xiàn)金資產(chǎn)抵債或以應收賬款換入長期股權投資以及以非貨幣易換入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是以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而美國對非現(xiàn)金補償方式取得投資,投資成本的計量基礎是公允價值。
歲末正值年會旺季,這兩天趕場連連。在第一財經(jīng)一檔知名節(jié)目的年會中,看見許多知名企業(yè)家的身影。有人走過來和我寒暄,也提及了我在《理財周刊》的專欄。聊著聊著,這位企業(yè)家好奇地問:“我對心理學也很感興趣,在理財方面,心理學家會把人分成幾類?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屬于哪一類?”
嗯,好問題。
用一些足以區(qū)別的標準,將大伙兒的個性及行為分類,的確是最佳了解自我及他人的好方法。
談及理財,大部分的人都比較熟悉“風險承受”高低的分類。也就是說,風險承受力高的人,在理財行為上會愿意冒比較大的風險;而風險承受力低的人,則小心翼翼,謹慎出手。
事實上,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區(qū)分方式。例如:學者Ryan Wood和Judith Lynne Zaichkowsky在2004年所進行的研究,就要求股票投資者依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自我評分,也邀請你一起來,為自己的理財性格把把脈吧:
第一,長/短期投資取向:投資者購買股票的計劃是長期持有,還是“快進快出”的短期投資;
第二,風險偏好:投資者是否愿意為投資獲利承擔較大風險:
第三,損失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of loss):投資者是否將投資損失歸結于自己的原因(這次賠了,都是我不好……);
第四,投資自信:投資者相信自己的股票投資經(jīng)驗,認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能夠獲利(對于投資,只要我出手,肯定沒問題……);
第五,投資控制力(control):投資者積極搜集相關信息、密切關注股票動態(tài),對投資績效有控制感(對于投資理財,我總是緊跟市場信息,能做出最好的反應……)。
結果如何呢?相信你對自己在理財方面的狀況,應該有更清楚的了解了。
接著,這兩位學者用投資者在以上各個維度的得分,把個人股票投資者分成以下四個類型,快來看看你屬于哪一種?
第一類,低風險承受者(risk-intolerant traders)。
這類投資者風險承受力極低,對投資自信心和控制力處于中等水平。研究發(fā)現(xiàn),在低風險承受者中,80%的投資者交易次數(shù)很少,每年股票交易不足5次;因為對投資缺乏自信和控制感,他們會密切關注股票的動向(有40%的低風險承受者每天都會查看股價行情)。
第二類,自信投資者(confident traders)。
這一群體的投資者年齡均在30歲以上,投資金額明顯高于其他人,投資經(jīng)驗也最豐富。他們擁有較高的投資自信心與控制力,股票交易非常積極活躍,持有的股票種類最多,且基本為短期投資。也就是說,37%的自信投資者,每年股票交易次數(shù)在10次以上,36%的投資者每日查看股市行情。
第三類,規(guī)避損失的年輕投資者(loss-averse young traders)。
這一類型的投資者大多年輕且缺乏經(jīng)驗,在股票投資中,他們并不介意冒險(四分之一的人每年交易次數(shù)在15次以上);但在遭受損失時,心情卻會非常低落,并且常常將損失歸結為自己的原因。與“自信投資者”相比,他們的投資自信心與控制力都明顯偏低。
第四類,保守長期投資者(conservative long-term investors)。
【關鍵詞】 有限理性; 決策特征; 投資決策
一、前言
在理性和非理性問題研究的基礎上,決策理論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傳統(tǒng)財務學認為:為了實現(xiàn)決策目標,決策者在完全理性、信息完備和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等假設前提下,找到所有備選方案并對其篩選,選出最優(yōu)決策方案。行為財務理論認為:決策是基于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學的一種復雜的人類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和個人風險偏好等不確定條件的存在,投資者的決策不一定都是理性的。因此,只有運用行為財務理論才能有效地解釋投資者在財務決策中的有限理,分析財務活動中的一些異?,F(xiàn)象,并為投資決策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有限理性的產(chǎn)生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最初是阿羅提出的,他認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為“即是有意識地理性的,但這種理性又是有限的”。一是環(huán)境的復雜性導致人在決策時所獲得的信息不完全,在非個人交換形式中,人們面臨的是一個復雜的、不確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確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對環(huán)境的計算能力和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無所不知。20世紀40年代以來,西蒙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論證了人類行為的理性是在給定環(huán)境限度內(nèi)的理性,有限理性是由人的心理機制決定的。他認為,人們在決定過程中尋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優(yōu)的,而是滿意的標準。它糾正了傳統(tǒng)決策理論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選擇的預設條件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眾多研究表明,投資者在決定時往往受到信息、時間、技術等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的認知、人格、態(tài)度等內(nèi)部因素的影響。
財務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是合理籌劃和充分利用資本,在此過程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心理預期傾向。決策者感知和記憶能力的有限性、注意資源的限制、思維的偏誤、情緒等造成決策者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使決策者的財務決策變得非理性化,增加了不確定性。
三、有限理性下投資者的決策表現(xiàn)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由于資本市場的投機性和動態(tài)性、投資者認知偏差和有限理性等因素,使其決策行為的有限理性特征更明顯。具體表現(xiàn)有:
(一)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就是投資者往往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機會,而低估運氣和機會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者把這種心理現(xiàn)象稱為過度自信。過度自信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三個方面:第一,人們過高估計高概率事件的發(fā)生概率,過低估計低概率事件的發(fā)生概率。第二,人們用于估計數(shù)值的置信區(qū)間過于狹窄。第三,人們不切實際地積極自我評價。多數(shù)人認為,他們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比普通人及別人要好。他們對自己能力和前途的評價比同輩人要高。例如,對一項關于司機能力的自我判斷的調(diào)查顯示,有65%到80%的司機都認為自己的能力是“超過平均水平”的。過度自信在投資活動中的表現(xiàn)有:一是如果投資者過度自信,就會過分依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輕視市場上不斷更新的信息,即投資者常使用過時的信息作出判斷。二是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在過濾和加工各種信息時,注重那些能夠增強他們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視那些傷害他們自信心的信息。過度自信的產(chǎn)生有其深刻的心理學基礎,當個人面對不確定性時,無法作出適當?shù)臋嗪?便容易出現(xiàn)行為認知偏差。當投資者投資后,通常只關注相關的利好消息,而忽視有關的不利消息,并且當投資者被套牢時,不愿意賣出已經(jīng)發(fā)生虧損的股票,因為一旦賣出的話就等于承認自己決策失誤,會傷害自己的自信心。當然,投資者并不是財務市場中唯一受過度自信影響的人群,專業(yè)人士和機構投資者也同樣無法避免。
(二)心理賬戶
所謂心理賬戶是指每個個體根據(jù)自身的參考點來訂出一個決策的方案。參考點可以是特定時間的組合市值、單個證券的購買價格或者是托付給基金管理人的金錢數(shù)。在參考點附近,人們的態(tài)度最有可能發(fā)生變化。投資者對不同的賬戶具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對于避免損失的賬戶,他們表現(xiàn)為高風險厭惡;對于追求潛在收益的賬戶又表現(xiàn)為高風險尋求。例如人們對作為現(xiàn)金的一塊錢和作為資本進行股票投資的一塊錢的感覺是不同的。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理論假設所有的資金都是等價的,但是現(xiàn)實中,人們眼中的資金通常并不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心理賬戶可以很好地解釋股市上投資者具有偏好系統(tǒng)易變性的非理。
(三)風險相同時追求更高收益
研究表明,在面對潛在的獲利時,投資者是回避風險的,但是一旦涉及到虧損時,投資者往往會傾向于追求風險,他們往往會有賭一次的想法,因為賭博有可能使他們的虧損減少到最低的限度。例如,假設一個投資者面臨在可以肯定拿到7萬元的情況或是有70%的機會得到10萬元但有30%的機會什么也得不到之間作出選擇,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肯定得到的收益。雖然從期望收益的角度看,兩者的情況是完全一樣的,此時人們都是風險回避型的。但是,把情況掉轉過來看,若假設一個投資者現(xiàn)在是在肯定虧損7萬元的情況或是有70%的機會虧10萬元和30%的機會什么也不虧之間作出選擇,雖然兩者的期望收益還是相同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虧損更多的概率很大,較少虧損的機會還是比肯定虧損更可取。這時,因為賭博的性質(zhì)改變了,人們會選擇賭一把,變得追求風險了。
(四)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shù)量的收益和損失時,往往更注重損失帶來的不利影響,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而不是把收益和損失賦予同等的權重來考察,不按照實際收益和損失來采取行動。有關研究表明,損失帶來的影響是同樣大小的利得的2.5倍。因此,投資者在經(jīng)濟活動中對利害關系的選擇應該是首先考慮如何避免損失;其次才是獲取利益。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并不是一致的,當涉及到收益時,人們表現(xiàn)為風險厭惡;當涉及到損失時,人們則表現(xiàn)為風險尋求。
(五)避免后悔
避免后悔是指當人們作出了錯誤的決策時,會對自己的決策感到痛苦。因此,即使面對同樣的后果,如果某種決策方式可以使得投資者的后悔心理相對于其他決策方式來說要輕一些,那么這種決策方式將優(yōu)于其他決策方式。為避免后悔,投資者以強烈的從眾心理,常常作出一些與理性決策背道而馳的非理。如投資者經(jīng)常仿效多數(shù)投資者的投資行為進行投資,傾向于購買受大家追漲的股票,因為當考慮到大量投資者也在同一投資上遭受損失時,投資者后悔的情緒反應或感覺會有所降低。其他類似的非理有委托他人代為進行投資決策、“隨大流”、“羊群效應”等。
四、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資策略
行為財務更多的是從投資者的心理和期望等方面來詮釋投資者的行為?;谛袨樨攧绽碚摰慕忉?針對證券市場的非理性表現(xiàn),為解決投資決策過程中所存在的認識與行為偏差,投資者應采取以下投資策略。
(一)動量投資策略
股票的歷史回報率對未來表現(xiàn)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動量效應和反轉效應。動量效應(Momentum effect)是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續(xù)原來的運動方向的趨勢,即過去一段時間收益率較高的股票在未來獲得的收益率仍會高于過去收益率較低的股票?;诠善眲恿啃?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入過去收益率高的股票、賣出過去收益率低的股票獲利,這種利用股價動量效應構造的投資策略稱為動量投資策略。這種投資策略是針對證券市場中“反應不足”的股票所進行的短期投資。在反應不足,股價自開始上漲直至達到頂部通常有持續(xù)幾天的過程,動量投資者如果在股價出現(xiàn)上漲趨勢時購入,雖然價位較高,但是今后幾天內(nèi)能夠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仍然可以獲利。
(二)反向投資策略
與動量效應相對的是反轉效應(Contrarian effect),指過去一段時間收益率較高的股票在未來獲得的收益率將會低于過去收益率較低的股票。反向投資策略是指買進過去表現(xiàn)差、近期虧損的股票,或賣出過去表現(xiàn)好、近期盈利的股票,以期在未來價格發(fā)生逆轉時平倉盈利的投資方法。該投資策略是針對證券市場所存在的反應過度和羊群效應等現(xiàn)象所實施的一項長期策略。對此,行為財務理論認為,在實際投資決策中,由于投資者過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的表現(xiàn),大多數(shù)人通過簡單外推的方法對上市公司的未來進行預測,對公司近期的業(yè)績情況作出持續(xù)過度反應,從而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yōu)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現(xiàn)象。所以投資者利用反向投資策略找到了套利機會。
(三)小盤股投資策略
小盤股是流通規(guī)模較小的股票。小盤股投資策略是指在同等條件下買入小公司的股票,比買入大公司的股票將獲得更高股票收益的策略。股票收益率隨著公司規(guī)模的增大而減少,也就是說無論是總收益還是風險調(diào)整后的收益率都與公司大小呈負相關關系。同時,小盤股由于易受莊家控制而具有較高的收益率,因此小盤股投資策略仍然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投資策略。
(四)平均成本投資策略
平均成本策略與投資者的后悔厭惡和心理賬戶有關。平均成本策略是指投資者對一個確定的投資對象持續(xù)地、分批地投資相同的金額,每次投資的時間間隔相等,以備不測時攤低成本,從而規(guī)避一次性投入可能造成較大風險的策略。這種投資策略是針對證券市場中“后悔厭惡”所進行的長期投資。對于剛步入證券市場的新投資者,只需定期投資而不必考慮投資時間的確定問題。
(五)時間分散化投資策略
時間分散化投資策略也與投資者的后悔厭惡和心理賬戶有關。時間分散化投資策略指投資者承擔風險的能力可能會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應將其資產(chǎn)組合中的較大比例用于投資股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則逐漸減少股票投資比例增加債券投資比例的策略。
五、總結
投資者進行決策時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理性不完備和認知偏差,本文在分析有限理性產(chǎn)生根源的基礎上,總結出有限理性下投資者的決策特征,有助于投資者進一步了解資本市場的價格變化走勢及其特征,為合理解釋投資者的決策行為提供思路。同時,針對有限理性下投資者的決策特征,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資策略,為投資者進行決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邵春燕.行為財務理論在企業(yè)融資決策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8).
[2] 張功富,蔣基路.經(jīng)理人非理對企業(yè)投資決策的影響[J].會計之友,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