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7-21 17:13: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小學音樂教學特色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理工院校音樂教師的知識結構及其調整與更新
音樂教師良好的知識結構是從事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在理工院校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具備廣博的音樂史方面的知識,具備一定的作曲理論的功底,要對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形象、情感特點、風格特征、曲式結構以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想、美學意義都有全面的了解。演唱、演奏技能也是理工院校音樂教師必不可少的。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師主體性知識和技能應該是全面而綜合的。
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因此音樂教師要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體驗性的教學方法(如欣賞法)、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如練習法、游戲法)、語言性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等,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為了更好地將音樂教學理論和實踐相聯(lián)系,音樂教師還要有效地選擇音樂教學模式。國內目前關于音樂教學模式的分類主要有兩種,以教育目標為分類理論依據的教學模式:情感模式、行為模式、認知模式;以音樂學和教育學理論觀點為依據的教學模式:審美哲學模式、審美心理學模式、審美發(fā)生學模式、認知心理學模式。當前,我國對于音樂教學模式的研究趨向多元化、多樣化、合作化,選擇適合教師自己的教學模式既能促進音樂理論的提高,又能促進音樂實踐的發(fā)展。由此看來,掌握并靈活運用音樂教育學、音樂教學法、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的音樂教師要具有一種開放的、發(fā)展的心態(tài),具有求新變異、不斷變更的積極意識,不斷超越自己現(xiàn)有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適應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需要,才能成為一名新時代的新型教師。
理工院校音樂教師的教學特色
教師不斷掌握知識、更新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將其更好地運用在教學上,理工院校的音樂教學是具有獨特性的,它更需要教師深入地去研究和探索。
作為理工院校的音樂教師,面對的是理工科的大學生,其教育宗旨除了通過音樂課程和實踐的學習鍛煉,使學生在音樂知識、音樂修養(yǎng)、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培養(yǎng)外,更重要的是運用音樂的想象激發(fā)科學的想象,運用音樂的美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除此以外,教師要清楚的了解理工院校學生的特點,如他們的思維側重邏輯、論證,屬于收斂型的思維狀態(tài),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一點正是通過音樂教學可以不斷彌補的,因為音樂是創(chuàng)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可以極大地豐富人的想象力,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不斷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嘗試、探索和構造,這對理工科學生尤為重要。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均體現(xiàn)出了鮮明的創(chuàng)造意識。音樂的基本材料——音響,直接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在人的右腦中激活聯(lián)想、想象而產生出豐富的音樂藝術形象。由于音樂材料的自由性、非語義性、非可視性和不確定性特征,使音樂藝術具有模糊性和極大的包容性,因此給人們理解與演繹音樂提供了想象、聯(lián)想的廣闊空間。
音樂思維是擅長形象、幻想的,音樂想象能為科學幻想插上翅膀。一個長期得到音樂熏陶,養(yǎng)成想象和創(chuàng)新習慣的理工科學生,勢必在今后的科學創(chuàng)造中大有作為。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fā)而來的。
根據以上特點,筆者認為,理工院校音樂教師的教學特色應體現(xiàn)在以下四方面:
1、打破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思維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理工院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反映出來的思維模式注重理論的共性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音樂的審美是感性的體驗,是聽覺的感受和心靈的體驗,不需要用整齊劃一的方式去理解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評價音樂。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應以引導者為主,讓學生能暢游在自己精神的幻想之中,用音響喚起他們豐富、廣泛的聯(lián)想。
2、在教學內容上把欣賞、評價、比較綜合起來,如把注重線性音樂為主的中國音樂與注重立體、和聲效果的西方音樂進行欣賞與比較等;把種類、形式、內容聯(lián)系起來,如音樂與繪畫、建筑的聯(lián)系與欣賞等等;把各方面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多維、立體的想象空間,激活學生頭腦中豐富的想象。
3、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多設計學生參與體驗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扮演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的角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
4、在教學手段上,視聽結合,靈活運用電腦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也應是理工院校音樂教學特色之一。任課教師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個多視角、全方位的音畫空間。通過多媒體造就的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想象,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我們的音樂教學要充分圍繞學生及理工院校的特點,找到音樂教育工作中與科學的結合點,有的放矢。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開拓性的人才,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宋光主編《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音樂教師心理結構的建構”部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張淑珍主編《音樂新課程與學科素質培養(yǎng)》“新世紀呼喚新型音樂教師”部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曹理著《音樂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版
歌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聲樂發(fā)展奠定基礎。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歌唱,而且聲音洪亮、整齊統(tǒng)一。而隨著年齡增長,到中段年級學生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十愿意參與歌唱教學,到高年級愿意主動唱歌的學生更是跌至百分之三十以下。其原因很多,小學生生理發(fā)育是一方面,歌唱訓練方法不當是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進行小學音樂教學,表達音樂情感,提高小學生演唱技能技巧水平,加強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及演唱技能訓練至關重要且勢在必行。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教師有效示范以引導
對于小學生而言,音樂歌唱技法尚處于剛入門階段,因此必定少不了老師的引導和示范。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在教唱一首新曲時,要結合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意境及情感等進行示范演唱,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逐漸認識、了解這首作品。同時,教師要善于抓住所要教學曲目的特色,如從歌曲語言上找特色、從節(jié)奏上找特色及從旋律上找特色等,再進行示范演唱,唱出獨屬于此曲的味道。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進行示范演唱時要富含感情,同時配上與歌曲相應的肢體動作,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情感共鳴。當然,教師在選歌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由于小學生大多處于變聲期,因此對歌曲的選擇一定要難度適中,切不可過于追求聲樂技巧鍛煉而置學生嗓音保護于不顧。
(二)正確姿勢作根本
我國著名聲樂學家沈湘曾說:“歌唱這一運動需要有良好的姿勢。”的確,歌唱時不僅需要正確的技巧,更需要正確的姿勢。好的唱姿對學習音樂尤其像小學生這樣剛涉及音樂領域的人而言尤為重要,端正、自然、挺拔的姿勢對學生增強自信、提高音樂技能有決定性作用。但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卻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音樂教師在臺上教學,很多學生則懶散地趴在桌子上,嘴巴一張一翕地隨唱,沒有表情,沒有動作,無精打采。正確的歌唱姿勢應該是身體端正挺直、肩膀放松,眼睛自然地平視前方,身體微微前傾,雙手自然垂下,兩腳自然分開。養(yǎng)成良好、正確的歌唱姿勢,不但給別人帶來觀感上的愉悅感受,而且有利于自身氣息釋放和控制,以處于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
(三)聲情并茂造氣氛
除了上述所說的幾點外,情境創(chuàng)設至關重要。歌唱是內心的精神活動,歌曲演唱需要聲情并茂地演繹以深入人心,以正確揭示歌曲的情感內涵,產生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每一個作品傳達的意境是不一樣的,因此演唱時需要不同思想情感加以詮釋。在歌唱時,教師應注意明確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以景育情的目的。而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可以借助諸如多媒體技術、DV等現(xiàn)代教學輔助工作。如作者在教學時,時常通過引入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通過播放音樂視頻,學生結合畫面對歌曲內容進行理解。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還可以增長他們的見識,并且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偠灾?,要提高小學生對歌唱的興趣,鞏固教師所教的歌唱技能技巧,必須通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分析,以景襯情,以情感人,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三、結語
關鍵詞:小學音樂;家國情懷;民族文化;音樂素養(yǎng);民族音樂;愛國主義
一、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發(fā)展可行性分析
中華民族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的民族,中華兒女在經過世代接續(xù)奮進不斷前行中,努力創(chuàng)造并豐富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寶庫,使得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具有廣袤的內容,還具有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以民族音樂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以及靈動鮮活的傳唱方式演繹并傳承著我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有效彰顯了民族精神,是過去與當前形勢下傳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較好的方法與途徑。而以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與發(fā)展模式,恰恰能夠在小學學生基礎認知階段,以豐富多樣的歌謠教學與傳唱模式,有效滲透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使得民族文化與小學音樂教育二者相輔相成,既有利于小學學生積極健康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對于小學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積淀,能夠使小學學生在深入接觸民間歌曲及器樂的過程中,有效傳播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更要在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通過將民族文化與小學音樂教學相結合,教育學生災難來臨之際,拿出中國人堅韌的民族精神面對災難,共克時艱。因此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與發(fā)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在整體基礎教育音樂教學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發(fā)展策略
( 一) 提升小學音樂教師素養(yǎng);明確教學目標及任務
對于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與發(fā)展的過程來說,小學音樂教師可謂是扮演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尤其對于小學學生來說,音樂學科在這一階段的教學并不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技能性,而是以其獨特的教學形式啟發(f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有效滿足小學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求。因而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扮演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更要成為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和發(fā)展的引導者,以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啟發(fā)學生音樂學科學習興趣,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并通過明確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教學目標及任務,切實推動并提高學生民族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例如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積極開展并參與相應的教研活動,累積各類民族文化素材和民族音樂知識,切實提升自身音樂素養(yǎng),從而加深自身對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認知程度,為有效推動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和發(fā)展提供良好的音樂理論基礎。與此同時,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對小學學生音樂學習情況和喜愛水平進行調查,在開展民族音樂教學設計中,以貼合小學學生生理可接收程度的教學設計進行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和發(fā)展教學目標的設定為促進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 二) 創(chuàng)設民族音樂教學情境;滲透家國情懷德育教學
要想切實提升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與發(fā)展的成效,還需要引導小學學生深入到民族音樂教學學習的情時有效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尤其對于小學學生來說,正處在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基礎階段,對于外界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和探知心理,正處于個體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階段,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面向重大災害時做出正確積極的反應。此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緊跟時代步伐有效結合實事,創(chuàng)設多元的民族音樂教學情境,在有效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強化小學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效開展德育教育。
( 三) 完善民族音樂教學設施;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感
眾所周知,民族音樂在傳唱過程具有極其鮮明的感染力。但是在傳統(tǒng)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大部分音樂教師以播放音視頻的形式,引導小學學生對于民族音樂進行學習和傳唱。這種枯燥死板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小學學生深入體驗和感受民族音樂特色,也不利于學生對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力量的感知。因而,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完善民族音樂教學設施,引導學生有效利用樂器感受民族特色,感知音樂文化,切實推動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fā)展。與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富含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樂器進行學習和體驗,在有效增強對于民族音樂學習體驗感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使學生在音樂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對于家國情懷及民族精神的品鑒,進而有效促進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fā)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切實推動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fā)展,不僅要注重對于學生音樂理論及曲目傳唱方面的教學,還應注重對于學生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等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和培養(yǎng),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德育工作,引導學生在傳唱民族歌曲和體驗民族樂器的過程中有效增強民族意識和大局意識,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切實強化學生民族體驗感榮譽感的同時,深化對于小學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成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念和目標取向,有效提升學生音樂品鑒能力和情懷感悟能力,切實提高綜合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董萬明.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1(4).
關鍵詞:三少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感受;弘揚
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叭倜褡濉笔侵袊豢煞指畹囊徊糠?,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叭倜褡濉笔侵干钤谖覈狈絿篮貐^(qū)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及達斡爾族。其中,鄂倫春族自稱“奧老淺博耶”,意為“山嶺上的人們”。鄂溫克族,其族名原意為居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斑_斡爾”意為“開拓者”,達斡爾族是契丹人的后裔,達斡爾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叭倜褡濉比丝诜植枷鄬械牡乩韰^(qū)域是:呼倫貝爾市的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三個自治旗。這三個民族都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自覺保護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形成了以自然界萬物為美的審美意識。在這種審美意識的引導下,“三少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中,除了歌頌和贊美人的親情、友情、愛情和贊美英雄人物之外,大量的傳統(tǒng)音樂是歌頌和贊美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山水草木的。
我在多年的音樂教學中,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學生對民族音樂興趣不大,對三少民族音樂更是知之甚少,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三少民族音樂的情趣,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出發(fā)點,如果通過學校音樂教學不能讓學生喜愛我們民族的音樂,甚至于在學生的心中沒有建立起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情感,那么,我們的音樂教學還能夠算作成功的教學嗎?正因為如此,《標準》不僅闡述了“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感受音樂和豐富人生的前提”的課程理念,而且把“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列為音樂課程目標之中。因此,學校應責無旁貸地成為弘揚民族音樂的主要陣地,音樂教師也成為這一陣地的引領者,在教學中發(fā)揮民族音樂教育的優(yōu)勢,陶冶學生情操,增強民族意識。
今年10月我參加了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觀摩活動,我參賽的教學課題就是一首鄂倫春族小唱《高高的興安嶺》,深受學生喜愛。而在現(xiàn)行的小學音樂教育中,重課本音樂的被動教學,輕學生生活音樂的主動學習。新課標實施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及歌樂曲在教材中也有體現(xiàn)。學生學習這些作品,便于了解音樂文化的主干,同時也具備了基本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但音樂世界就如一個浩瀚的海洋,要讓學生對音樂藝術有個較全面的整體的認識,選材必須具有有廣泛性。這正如一個孩子,光糧細糧,其營養(yǎng)是不全面的,也會造成發(fā)育不良。要使學生對三少民族音樂的審美活動以及對其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認同,就必須在音樂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新。
一、融合多種教學形式,豐富課堂音樂教學。
教師在課堂中將經過整理的三少民歌、民族歌舞及民族器樂演奏等內容有機結合,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音樂綜合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或是引導學生在演唱三少民歌的基礎上,學一些簡易的民族舞蹈動作,鼓勵學生邊歌邊舞即興發(fā)揮;或是當學生會唱歌曲后,在教室內開展形式多樣的唱、奏、舞的綜合音樂活動;或是向教室外延伸課堂。例如,我在講授鄂倫春小唱《高高的興安嶺》時,讓學生欣賞五彩呼倫貝爾合唱團演唱的《高高的興安嶺》,為學生介紹這個合唱團的小朋友,欣賞鄂倫春人生活片斷,讓學生了解這個勇敢、勤勞的民族,學生學習簡單的鄂倫春語為歌曲伴唱。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感受三少民歌的“生活性”,讓學生喜歡學習、自主學習。
二、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音樂教師應該努力挖掘鄉(xiāng)音樂教材中三少族特色的音樂的“文化蘊育點”,在課堂上營造文化氣息,通過音樂作品向學生傳遞三少民族特色的音樂的多元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鄂倫春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鄂倫春人民勤勞勇敢,能歌善舞,俗語說:“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感受并了解三少民族音樂、舞蹈及風土人情。在熟悉歌樂曲后,讓學生進行模唱,并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利用多種方式編創(chuàng)歌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像能力。用打擊樂模仿馬蹄聲為歌曲伴奏,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三少民族人民的生活。
三、以實踐探究三少民族特色的音樂為教學方式。
在民族音樂的教學中,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樣比較符合他們的身心特點和發(fā)展水平,使學生在學習三少民族特色的音樂的過程中興趣盎然,情緒高漲。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下收集各類三少民族特色的音樂,音樂課上以各種形式進行展示、交流。課后學生反映很好,說道:“原先自己只喜歡流行歌曲,通過自己的學習,才知道原來三少民族特色的音樂竟有如此的魅力?!蓖ㄟ^這一系列活動,我們把師生采風得來的音樂作品進行挑選,適當改編,引入我們的課堂,讓其既不失音樂的本土化特點又易于學生學習演唱,加快了三少民族特色的音樂在學生中的傳播。為學生提高民族音樂鑒賞能力提供了舞臺,也為他們在今后的音樂之旅中關注三少民族音樂作了有益的嘗試。
四、用社會民族音樂活動,多渠道感受民族音樂文化。
學校的音樂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應是一個開放的教育體系,校外的民族音樂活動也是傳播和實踐民族音樂的重要渠道。學校應積極組織師生走向社會,例如參與我們呼倫貝爾市舉辦的三少民族節(jié)慶、廣場民俗活動,參加社會各類民歌、民族舞蹈及民樂演奏比賽等活動。利用這些場所開展各種形式的民族音樂活動,既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課堂和舞臺,又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參與、感受、學習、弘揚三少民族音樂文化。
通過三少民族特色的音樂教學,學生大大改變了過去漠視或不太接受民族音樂的狀況,學生不僅能夠接受民族音樂,而且對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及達斡爾族三個少數(shù)民族也有了細致的了解,許多學生已經喜歡上了三少民族音樂。學生學習音樂、學習民族歌舞、民族樂器的興趣得到了激發(fā),學生歌唱、舞蹈、演奏等綜合能力得到加強,音樂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高,民族情感得到培養(yǎng)。使愛祖國的情感從愛民族音樂的情感中萌發(fā)并得到升華,進一步產生了對家鄉(xiāng)、對民族、對祖國的高度認同和熱愛。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多元文化;滲透
新課改對小學音樂的教學理念強調“積極弘揚民族音樂,理解融合多元文化”,具體教學中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三方面入手,促進小學音樂的教學中真正做到和多元文化融合。小學音樂教育是學生正式接受音樂教育的開端,所以,對小學的音樂教育中,老師肩負著重要任務,如何在音樂教育中真正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內涵,培養(yǎng)音樂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并讓學生了解音樂文化,促進自身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就成了老師在教學中面臨的重要難題。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元文化的現(xiàn)狀
(一)多元化的小學教學中往往重點偏離。音樂教學中的多元化滲透,重點是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來加深他們對社會的體驗,使他們能在學習中懂得尊重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并通過對不同文化的滲析來全面了解世界音樂中鮮明的文化特征。而現(xiàn)實中的小學音樂教學往往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滲析,一般來說,普通的小學音樂多元化教學根本沒有落實到位,要么是注重對音樂本身技巧的培養(yǎng),要么是只僅僅注重其他文化背景下的音樂進行簡單賞析,沒有做到中外音樂文化交融。
在教學中存在一個嚴重現(xiàn)象,就是,長期以來,由于學生對西方優(yōu)秀音樂文化接觸較少,所以就認為西方音樂是真正的高雅音樂,盲目的推崇,進而忽視對自己民族的學習。而這應該是一個相互協(xié)調、相互交融的狀態(tài),學生需要對二者都做到全面學習,來提高自身音樂水平。
(二)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大多老師在從事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中往往固守原有的教學模式,忽略新課標要求的多元化滲析,并且其自身對于其他國家音樂文化了解也不多,所以很難在教學中做到文化滲析。部分老師在學習中逐漸掌握一些文化滲析的教學方式,但有的老師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不自主學習多元化世界下的音樂知識,導致舊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運用舊的教學模式,這對于學生很好全面了解世界音樂文化,提升自身音樂素養(yǎng)起著阻礙作用。
(三)多元化滲析教學設施不完備。小學音樂教學的多元化滲析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加深學生對世界音樂文化有全面的學習和認識。小學音樂多元化滲析是一門綜合性質的課程,它包括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學習,以及相關樂器的彈奏。而我國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只是簡單地將世界音樂文化理論在課堂上講授,并不能讓學生實際操作演練,我國音樂教學中基礎教學設施很不完備,沒有專業(yè)音樂教室,沒有配備相關樂器,師生隊伍整體素質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在硬件基礎設施和軟件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導致多元化的豐富課堂難以形成,對于小學音樂多元化教學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是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四)音樂文化滲析中出現(xiàn)“崇洋”現(xiàn)象。保護和弘揚自己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是每一個音樂教師的責任。在要求多元化音樂教育的今天應該在大力學習弘揚自己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之上,吸收學習世界優(yōu)秀音樂文化,為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不斷努力。所以,在我國,部分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往往忽視對傳統(tǒng)中國優(yōu)秀音樂的繼承,單單只教授外國音樂文化內溶,這也是忽視音樂多元化滲析的理念要求
二、對小學音樂教學多元化滲析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結合本民族特色,多元化為指導探索特色教學模式。小學音樂教學多元化滲析中應結合自己本民族特色并以多元音樂文化為指導,探索適合自己的音樂教學模式。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需要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相互配合,其中包括,明確教學目的、注重教學內容的多元綜合、組織有效實教學方法以及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
(二)注重把握對基礎教材的教學。首先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教學,教材能夠將音樂學習中的知識統(tǒng)一整合,而且相對的難易程度循循漸進,所以,要先把握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其次,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帶來教學目也是多樣,音樂課程的教學目的,其實就是在音樂自身的基礎學習上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逐漸提高音樂素養(yǎng),促進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三)注重對教學方式的選擇。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選擇多樣的教學方式。以便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適應其中的某種模式達到對音樂的深刻理解,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積極的引導者,學生是主體地位。老師要在教學合理運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課堂,為學生學習音樂創(chuàng)設多元化課堂,比如通過多媒體技術放映中外音樂文化的作品,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樂感。
(四)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老師是音樂教學中的主導者,其自身素質和思想領悟的的高低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所以應該加強對音樂老師的素質進行拔高培訓,端正他們的教學理念,促進他們對教學形式的轉變以及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老師教學成果實行考核制度,實行競爭上崗機制,來保證教師隊伍能夠有能力承接教學任務。
(五)教育相關部門加大對音樂設施建設的投資。小學音樂多元化滲析教學模式不僅僅局限于對音樂知識的機械化學習,更主要的是對音樂本身的體驗、領會來達到自身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音樂文化的了解。所以在教學中,單憑借課本和老師口頭教學是遠遠不能達到多元化滲析效果的,這就需要借助一定教學設備比如音樂器材、多媒體等進行實際演練,達到很好的身臨其境感受效果。
結語:新課標理念下的關于小學音樂教學多元化滲析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促進小學音樂的教學中真正做到和多元文化融合,對于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就目前來看,這種教學模式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效果并不明顯,這就需要在以后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不斷完善多元化滲析的小學音樂教學,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民族樂器;低年級課堂;葫蘆絲
葫蘆絲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樂器,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以優(yōu)美的音色、操作簡單的優(yōu)點,逐漸走進了音樂課堂中。一個葫蘆被制作成樂器,這是多么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正是葫蘆絲自身的特點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將民族特色演繹的淋漓盡致。人們喜歡葫蘆絲那種具有穿透力的音色,在纏綿、柔和中傳遞一種民族特色,也正是為了讓這種民族特色更好的傳承下去,逐漸將其引入到低年級課程教學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洗滌身心,激勵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學習熱情,全身心投入其中,提升學習成效。由此看來,加強民族樂器葫蘆絲在低年級課堂中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后續(xù)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一、葫蘆絲樂器概述
葫蘆絲是一種云南地區(qū)衍生出來的民族樂器,主要是由一個葫蘆和三根主管組成,簧片發(fā)音。葫蘆絲自身的音色較為纏綿、柔和,穿透力極強,加之葫蘆絲學習起來較為容易,廣泛流傳在云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中。葫蘆絲音域不寬,在實際教學中葫蘆絲的音域為:低音在35#56#671,中音#12#234#45#56。一般情況下,葫蘆絲并沒有高音,只有音域較寬的葫蘆絲才會有高音。我國葫蘆絲的生產地主要是在遼寧、北京、云南和杭州等地區(qū)。國內的葫蘆絲生產質量良莠不齊,價格差異十分明顯。
二、葫蘆絲引入到低年級課堂意義
葫蘆絲作為一種少數(shù)民族的管弦樂器,引入到低年級課堂教學中,能夠從小開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傳承民族特色的意R,對于文化傳承和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葫蘆絲引入課堂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葫蘆絲樂器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向往力,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拓寬學習范疇。借助葫蘆絲優(yōu)美的旋律和獨特的音色,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藝術審美感知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促使教育多元化發(fā)展,提升教學層次。葫蘆絲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音樂課堂的資源,促使小學生音樂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靈活,加深學生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其二,為了能夠更為廣泛的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賦予民族樂器別樣的特色,促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到民族特色,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與此同時,為了能夠保證民族文化更為長久的傳承和發(fā)展,讓后人感受到葫蘆絲自身的魅力,在低年級音樂課堂中引入葫蘆絲可以更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一批音樂愛好者,弘揚民族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葫蘆絲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應用,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學生只有在學習感興趣的事情時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其中,由于樂器本身價格較高,需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經濟狀況,買到合適的樂器堅持學習下去才是最根本的。樂器自身的學習難易程度同樣是影響到學生學習成效的主要因素,葫蘆絲學習難度不高,兩個月期間即可學會,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樂器演奏能力,提升學習成效。
三、葫蘆絲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訓練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實踐活動有助于幫助學生學習基礎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養(yǎng)成長久的音樂學習愛好。故此,根據素質教育改革需求,進一步將演奏、演唱列入到教育教學中,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素質教育改革進一步強調了低年級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音樂演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力,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學生想要學習葫蘆絲演奏技巧,就需要學習葫蘆絲的相關音樂學習知識,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一)鍛煉葫蘆絲的演奏手型、指法和姿勢
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葫蘆絲的基本演奏手型、指法和姿勢。由于學生的手型可能存在太高或太低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正確的手型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觀看和模仿,這樣在葫蘆絲學習中將事半功倍。葫蘆絲的演奏姿勢同樣尤為重要,學生需要上身站直,目視前方。指法則是葫蘆絲教學的難點問題,需要從低音5開始,到中音6結束,一個一個音練起,逐漸掌握指法順序后,才可以進行后續(xù)的學習活動。
(二)視唱練耳和樂理知識的教學
在視唱練耳和樂理知識的教學中,由于需要學習到大量的理論知識,所以學生感到十分的枯燥,學習興趣不高,音符學習中應該從低音5開始,到中音6結束,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分別吹幾拍等均需要講述清楚。學生在了解到相關樂理知識后,再由教師進行引導和幫助。
(三)多種技巧的組合訓練
在葫蘆絲演奏教學中,應該注意音頭的控制,舌尖在上牙根上發(fā)出“ta”音后,持續(xù)吹起,爭取吹16s后,音尾的舌尖到上牙根松開嘴角,防止“咕”音的出現(xiàn),這樣在葫蘆絲演奏中才可以具備較長的氣息,吹奏出更加豐富的旋律。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葫蘆絲作為一種民族樂器,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得更高的審美能力。葫蘆絲在低年級課程教學中引入,除了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以外,還可以傳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朱靈通.讓葫蘆絲走進小學音樂課堂[J].考試周刊,2012,31(31):177-178.
[2]魯艷霞.如何讓葫蘆絲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上旬,2016,11(1):371.
關鍵詞:音樂教材;地域特色;黑龍江;歷史文化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8-0187-02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目前,黑龍江省委宣傳部成立了“黑龍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挖掘與利用”課題組,對我省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根據這一重要指導思想,本人通過多年從事中小學音樂教材編寫和使用工作的經驗和遇到的實際問題,深切感受到,在音樂教材中加入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民族內容的音樂內容正是發(fā)揚和繼承黑龍江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舉措,具有深遠的影響,若從中小學教育階段開始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一、地域特色濃厚
黑龍江自然山水獨特,人民生活豐富多彩,使其發(fā)出無窮的魅力,從而激發(fā)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并通過地域風情
歌曲等音樂內容表達出來。如《黑龍江好地方》、《對花》、《歌唱春天》、《青年參軍》、《新貨郎》等廣泛流傳的東北民歌;黑龍江皮影戲《禿尾巴老李》選段《怎么不見嬌兒他》等地方戲曾被廣泛傳唱,具有濃厚的地
域特色。
二、歷史悠久,文化融合
黑龍江省歷史悠久,多民族聚居,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融合,形成了豐富而又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省主要有10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這些少數(shù)民族中間長期流傳的歌曲是黑龍江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黑龍江教育出版社與人民音樂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新課標音樂教材的編者經過廣泛地收集和整理,選取了我省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內容。這些少數(shù)民族包括: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赫哲族、錫伯族、俄羅斯族。如滿族的《搖籃曲》、《空齊曲》,鄂倫春族的《勇敢的鄂倫春》、《放馬山歌》,俄羅斯族的《美麗的姑娘――阿妞妲》、《漁夫之歌》,鄂溫克族的《剪羊毛》、《我們都是山里的人》,達斡爾族的《什么最美麗》、《快樂的達斡爾》,柯爾克孜族的《我的家鄉(xiāng)》、《柯爾克孜人民歌唱》,錫伯族的《咱們錫伯人》、《田野歌》,赫哲族的《大頂子山高又高》、《我的家鄉(xiāng)多美好》,蒙古族的《嘎達梅林》、《贊歌》,回族的《花兒與少年》、《回族同胞永遠不推后》,朝鮮族的《水臼打令》、《長鼓舞歌》,這些音樂內容是黑龍江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
三、基礎教育改革的影響與展望
2002年8月來,我國基礎教育進入新一輪教學改革,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全國38個實驗區(qū)蓬勃開展,各學科教材建設像雨后春筍,呈現(xiàn)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局面。但是,因為當時我省沒有組織教材立項編寫,致使目前沒有國家級課標教材,音樂學科也不例外,使得我們無法在教材中融入我省的民族文化等特色內容。后來,我們黑龍江教育出版社與人民音樂出版社合作,把部分我省地方和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內容加入到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較好地處理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通過歌聲讓全省的中小學生了解黑龍江歷史豐富的文化資源,培養(yǎng)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黑龍江來好地方,糧滿倉來,魚滿江,岸上紅花開,百鳥林中唱,興安高,黑水長,百業(yè)興,牛羊壯,蝴蝶雙雙在飛舞,布谷鳥在歌唱,布谷,布谷,布谷,歌功頌德唱今天好時光?!边@是一首來自我省黑河地區(qū)五家子農場的黑龍江滿族民歌。讓這樣優(yōu)美的民歌進入中小學課堂,使學生從小學就開始逐漸地、潛移默化地了解鄉(xiāng)土文化,使出生、成長在黑龍江的孩子們,通過音樂這扇藝術之窗,從小接觸、了解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這也是讓孩子們了解黑龍江、熱愛黑土地,傳承地域文化的一種方式。
這套音樂教材的編者們經過廣泛地收集和整理,選取了分布在我省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等十幾個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內容編入教材。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在黑龍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推廣之下,這套音樂教材已在全省大范圍使用。通過近六年的教學實驗和對教材使用情況進行的客觀全面的了解,我們欣喜地看到,這套教材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使音樂課堂教學豐富了、有活力了 。一線教師普遍反映這套教材在內容編排上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改的意圖,突出單元主題,圖文并茂,較多地運用了圖譜,注重音樂教學活動,特別是融入地方內容后讓學生、老師都倍感親切,成為我省新教材的一大亮點。
但是,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我省各地市使用的中小學音樂教材版本不統(tǒng)一,有些地市使用的其他省份版本的音樂教材中并沒有加入我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音樂內容,這就失去了一次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和民族特色文化和歷史的絕好機會,對孩子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是個不小的缺失。所以,建議教材選定的職能部門應該給我省廣大學生選用具有黑龍江地方特色和民族內容的音樂教材,為保護和繼承黑龍江省歷史文化資源的重大工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關于黑龍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挖掘與利用的調研報告》為新形勢下做強做大我省的文化產業(yè)提出了總體思路和目標構想。報告別指出了在中小學中開展我省歷史文化資源的普及和教育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各方的努力,在我省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和利用中,讓地域的音樂地域歌聲在青少年中更廣泛持久地回蕩。
Discussion abou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usic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work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in Heilongjiang
AN Yu-bin
(Education R&D center,Heilongjiang education press,Harbin 150001,China)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上影響最大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探討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系統(tǒng)研究柯達伊教育體系,借鑒其精華之處,有利于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在我國南京就出現(xiàn)了一套“快樂音樂教學法”,這套教學法就是通過“拍拍手、跳一跳”等一些音樂體態(tài)律動與歌唱兩大訓練,從而達到發(fā)展兒童的音樂感知能力的目的?!翱鞓方虒W法”的創(chuàng)始人滕締弦女士認為,目前國內雖然很重視素質教育,但是學校里的音樂課卻很少,家長對孩子的音樂教育太功利。這些缺點對于孩子在音樂方面的發(fā)展是很不利的,嚴重的甚至還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翱鞓芬魳方虒W法”創(chuàng)始人滕老師將國際上廣泛使用的柯達伊教學法拿來教學,在訓練過程中讓每一種課程都具有多種功能,它涵蓋了樂理、視唱練耳、合唱、舞蹈、音樂即興創(chuàng)作等音樂基礎內容,這些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音樂綜合素質。她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和他人一起來完成一個音樂作品,使孩子們從中得到鍛煉。
在我國其他城市,雖然沒出現(xiàn)像“快樂教學法”的音樂教學方法,但是柯達伊教學法中的一些方法已經被大部分的音樂教師所采用,而且大量運用在音樂課堂上。在普通中小學的音樂課堂上,音樂教師會根據不同年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
一、以形象化、游戲教學來培養(yǎng)兒童的興趣
這種方法適合于年齡比較小的學生,在這個時期的學生,他們喜歡音樂、語言、圖像、律動、舞蹈綜合的藝術行為,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游戲,這種教學形式也可以給音樂教育帶來價值,它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歌謠、語言結合游戲性的活動可以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音樂能力。如感知節(jié)拍、感知節(jié)奏;發(fā)展節(jié)奏聽覺以及記憶;進行變換節(jié)拍的練習,等等。
二、在律動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奏感
在課堂上,學生拍手做固定拍唱歌曲時,教師就要求學生注意有的拍里唱一個聲音,有的拍里唱兩個聲音,從而使學生在對比中感覺到節(jié)奏的不同。還有的教師利用一些象聲詞或聲音、動作來幫助學生區(qū)別節(jié)奏,這在早期訓練中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說:拿一首學生已經熟悉的歌曲,用有趣的動作來代替原來的歌詞進行練習,在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學生可以用“走”來代替,八分音符就用“跑跑”來代替,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游戲的愉快,也使他們從中理解長音、短音的區(qū)別,逐漸建立節(jié)奏感覺。這種方法是基于實踐的,是使學生先體驗所要學習的事物后再進行學習的方法。
三、以手勢來培養(yǎng)準確歌唱
柯達伊教學法中的使用手勢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是一個很有效的教學手段。因為采用手勢來唱出唱名,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和理解首調唱名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調整音準,所以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準確歌唱和交流的一種身體語言形式。
在中小學的音樂課堂上,大多數(shù)的音樂教師都愛采用柯爾文手勢來進行教學。比如說,學生剛開始接觸一首新歌時,他們根本找不到調,那么教師可以通過手勢進行教學,這樣就有利于聽覺的發(fā)展,而且有助于教師準確地判斷學生的歌唱是否正確,以便能及時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