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5-19 20:32:3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不僅具有相近的年齡,而且有著相似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歷,所以大學生心理有共同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和一般的心理特點。同時,他們又有著極大的差異,比如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往成長經歷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別,地區(qū)間的差異等等,因此,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也就存在著多樣性與復雜性。
(一)大學生的挫折心理
挫折的產生,往往是人的動機行為受到干擾和障礙,使個體無法達到目標而感到沮喪和失意;自我期望值過高,導致期望值的絕對化、過分化、無限夸大后果,從而拉大期望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進而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有的學生對自己要求過高,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同時認為大學生活應當是完美而理想的,因而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當挫折來臨之時,束手無策,痛苦不堪。有的學生一旦遇到小失敗、小挫折,就把后果想得非常糟糕。這種夸大后果的結果是使人愈加消沉,情緒也愈加惡劣,心結難開,難以自拔。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麥獨孤(McDougallW.)于20世紀初提出,個體受挫折而產生的種種行為,均起源于本能。他在《社會心理學引論》一書中給出本能下的定義為:本能是一種遺傳的或先天的心理傾向,決定那些有此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種類的客觀,在感知時體驗著某種特殊情緒的激動,以及對它做出某種特殊樣式的動作或至少體驗著這種動作的沖動。他還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都是有目的性的,只是目的性的高低不同。一切行為都是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策動和維持這些行為的動力是本能。在麥獨孤看來,人在活動中遭受挫折而產生的情緒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各種挫折行為反應都是本能沖動的結果。
(二)大學生的學習心理
毫無疑問,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如何順利地完成學業(yè)?如何學業(yè)有成?如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這些都是每一個大學生從踏入大學校門那一刻起必須面臨的問題。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么心理學又是如何對學習進行描述的呢?心理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見解。行為主義學派桑代克認為:學習即試誤、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一個通過嘗試-錯誤-再嘗試的反復的過程。建構主義學派皮亞杰認為:學習史一種能動的建構過程。學習的結果,不只是知道對某種特定刺激做出某種特定反應,更是頭腦中認知圖式的重建,并且這種新的圖式是創(chuàng)造性的,它在性質上也不同于原來的圖式。
目前,有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最為嚴重的就是學習動力缺乏的心理,這種情況長此以往將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喪失學習的能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常見的以下幾種情況可能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大一新生與過去的教育形成鮮明的對比,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新知識,這種困惑會對將來的學習帶來影響,由此而產生抵觸情緒;對學習內容感到厭煩、乏味,經常上課心不在焉;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熱衷于網絡游戲;由于屢次考試受挫,學習的積極性已基本磨滅,再加上沒有更好地自我調解能力,造成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虛度光陰,為混文憑草草了事等等。
(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心理
大學生渴望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擁有自己的人際關系網,這不僅是一種求得他人認可的心理需求,而且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其做事的成與敗,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p>
常見的交往障礙心理有以下幾類:自我為中心型,這類學生處事常以自己的目的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興趣和想法,還固執(zhí)己見,惟我獨尊,盲目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多疑型,與人交往時有所懷疑和顧慮是正常之舉,但是,防備心過重,懷疑一切,這就是多疑了,多疑不但不能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還會挫傷別人的感情;自卑型,一個人一旦產生自卑心理以后,不僅會嚴重阻礙其交往活動,使人性格孤僻,而且還會抑制人的自信心發(fā)展,抑制人的能力的發(fā)揮和潛能的挖掘。那么,學會自我反省與自我調節(jié),將會對解除交往心理障礙起到較好的作用。
二、“心靈俱樂部”成立的重要意義
“心靈俱樂部”的成立是以“責任、奉獻、專業(yè)、有效”為宗旨,結合學生實際,使“心靈俱樂部”更好的扎根于學生當中,并且服務于學生,在班級配備2-3名心理委員成立的一個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社團組織,以有效地解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為目的,狠抓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營造關心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的有效途徑。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我們將以“心靈俱樂部”這個平臺,開展多場心理咨詢活動,為同學們排憂解難,緩解同學們的心理壓力;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引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學生解決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宣傳和普及生涯規(guī)劃的知識和理念,用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引導學生進行人生規(guī)劃,回歸理想主義教育,大力促進大學生擇業(yè)就業(yè)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
三、積極發(fā)揮“心靈俱樂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載體作用,并探索其有效途徑
(一)普及心理知識,講求廣泛性
“心靈俱樂部”以“普及心理知識,講求廣泛性”為理念,以“關注心理健康,放飛綠色心情”為主題,舉辦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講座、“心靈交流”——心理沙龍、“心心相映”——談影像中的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知識競賽、“傳遞心靈火炬”為奧運加油活動、“構筑團隊信任,共建和諧校園”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和諧校園,陽光心靈”心理健康教育最優(yōu)班級體評比活動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通過校園廣播、學院刊物、宣傳櫥窗等宣傳媒介,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解決傳統(tǒng)受教育和咨詢對象的戒備心理。
在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通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潛能的開發(fā)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實踐,鼓舞他們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心理品質,優(yōu)化人格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解決成長中的各種困惑及問題,增強心理保健意識,增強其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開發(fā)人體心理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
(二)貼近思想實際,講求針對性
“心靈俱樂部”以“貼近思想實際,講求針對性”為理念,邀請了西南交通大學大學生心理研究與咨詢中心老師對輔導員、俱樂部骨干、心理健康委員進行不定期培訓,有針對性地科學分析四個年級學生表現(xiàn)出的不同心理氣質,使受訓學員準確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正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以及各項活動。此外,組織受訓學員認真學習西南交通大學《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積極預防學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傷害事故。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于倫理課、社會課、體育課等課程中。美國高校沒有為全體大學生設置心理學課程,但一些高校在社會學的選修課程中設置了關于心理學的課程,例如社會心理學、文學心理學、心理學入門等。這些課程可以幫助大學生增強對人類行為的了解和掌握更好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生活所需的必要方法和技能。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滲透于其他課程,使大學生能夠學會用心理學的方法,來解決學習和工作中的壓力以及情感問題。社會服務和健康圖書館社會服務是帶動學生以多種形式進行義務服務,從而使學生有機會接觸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社會服務包括為老年人、殘疾人服務,環(huán)境清理、慈善工作等活動,使學生在社會服務中增強對社會的了解,對勞動價值和意義能夠有更加具體化的理解,從而彌補了高校教育中的不足。美國高校多數(shù)都設有健康圖書館。為大學生提供最新心理學的知識,幫助大學生做出健康、正確的選擇。以此來拓展高校心理健康的服務途徑,提高高校心理服務質量。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中心一般建有多功能活動場所,有閱覽室、游戲室、咨詢室,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與治療,個別和團體輔導、技能培訓等服務。心理健康中心通過改善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幫助大學生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二、美國大學生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啟示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1990年教育部為加強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成立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并且分別于2001與2002年頒布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以及《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雖然我國大學生心理教育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在一些因素的制約下,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還不平衡,一些問題比較突出,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專業(yè)水平不高,并且不穩(wěn)定。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者數(shù)量呈現(xiàn)出明顯的相對不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很強的專業(yè)性知識,對工作者專業(yè)素質要求相對較高。但我國高校從事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的工作者主要包括心理學教師、政治課教師、輔導員等管理者,他們中多為兼職,并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正規(guī)的心理學技能的培訓。因此,在咨詢和教育中不容易達到良好的效果,不能很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第二,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咨詢和治療層面。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數(shù)為“重心理咨詢,輕健康教育”和“重障礙性咨詢,輕發(fā)展性咨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僅僅停留在針對心理異常學生的咨詢和治療上。而忽視相對多數(shù)心理健康卻面臨成才、學業(yè)與情感等問題困擾的大學生,導致高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對象以及范圍受到很大的局限。第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不夠規(guī)范。雖然多數(shù)高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一些學校教學質量不高、課程內容不夠規(guī)范,使用的教材也五花八門,沒有統(tǒng)一的質量和內容要求。這樣就很難有效地提高我國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教育體系和模式,其成功經驗對加強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建設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專家型隊伍首先,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資格準入制度。上崗教師須持有職業(yè)資格認證,并定期接受資格審查和檢驗。其次,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培訓。定期組織培訓班,對從業(yè)人員進行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等方面的培訓。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論壇,鼓勵從業(yè)人員進行經驗交流,開展調研實踐。再次,政府要把高校心理咨詢師當作人才來定位,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的培養(yǎng)步驟和方向。通過劃撥科研基金,鼓勵從業(yè)人員進行相應的科研活動??茖W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第一,基礎課程的開設。對低年級的大學生可以開設社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等基礎公共課程,增強大學生對心理現(xiàn)象的理解。第二,實用性課程的開設。在不同階段開設入學教育、情緒調節(jié)、人際交往、擇業(yè)與求職等實用課程,側重解決大學生具有共性的心理問題,增加教學的實用性。第三,設置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活動,解析有代表性的心理案例。把輔導重點放在提高大學生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能力上來。進一步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首先,充分借鑒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組織培訓活動,拓展有關服務的渠道,例如: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圖書館,開展社區(qū)服務以及相關的團體研討,使學生在產生心理困惑時,能夠從自身的問題出發(fā)找到解決辦法,在自我保健的同時,更能夠促進自身良性發(fā)展。其次,進一步拓展路徑,在宿舍和班級中挑選心理素質好、各方面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培訓,發(fā)揮“朋輩”心理輔導員的作用。他們可以定期帶領自己小組的成員,針對一些有共同興趣的主題進行討論,彼此幫助、彼此支持。能及時發(fā)現(xiàn)同學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成為學生和心理咨詢師之間溝通的橋梁,另一方面更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學生中的廣泛宣傳。
三、結語
從理論角度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屬于心理認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誘因的影響,此類心理認知偏差定會引起個人行為失范或做出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例如,2013年,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問題及誘導因素所致??梢?,若大學生的認知出現(xiàn)偏差,且未得到及時的糾正,定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具體表現(xiàn)為:
(1)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學生的個人心理較為陰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壞處想,且生活及學習中也不善與人交往;某些學生性格孤僻且自閉,對待問題的心態(tài)較為消極,如此情況皆會引起心理健康問題。
(2)家庭環(huán)境因素,即某些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長的學生心理負擔往往較重,因此不愿與人交往或不愿讓同學知曉自己的家庭狀況。
(3)學校環(huán)境因素。知識教育過程,學校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夠的關注或在處理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件時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會激發(fā)學生的過激行為,甚至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節(jié)筆者試圖從下列方面闡述如何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優(yōu)化心理健康課程,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yè)心理咨詢教師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關乎到學生對專業(yè)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方務必要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學生具有優(yōu)異的專業(yè)成績,但心里不健康,則定會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梢?,學校方非常有必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優(yōu)化,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yè)心理咨詢教師,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為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條件。
2加強文化教育,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多由大學階段的目標不明確所致,因此大學教育過程,應注重對大學生的文化教育、個性培養(yǎng)及潛質開發(fā)。換而言之,我國大學教育對大學生潛質的開發(fā)尚待加強,具體從下列方面進行把握:
(1).傳統(tǒng)的教育知識論僅把教育過程看作簡單的傳授知識的過程,如此直接忽略對人的智慧的開發(fā)及人的道德的培養(yǎng)。此外,應試教育僅把學生看作知識容器及純粹客體,且獲取的目標結果具有某種狹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過程。
(2).教育是人與人交往的過程,因此功利化與工具化價值的實現(xiàn)過程,教育的重點應為適應性教育,但同時也要兼顧到超越性教育。
3重視生命與心靈的教育
即強化當代大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質及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當今社會環(huán)境充斥著更多的壓力及競爭,因此高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兼顧到對學生生命與心靈的教育,由此讓當代大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及培養(yǎng)更強的自信心與責任感。
4整合資源及建立健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機制
1.1調查對象
以新疆某高等院校373名維吾爾族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男生79名,女生294名。生源地來自城市的學生176名,來自農村的197名。
1.2方法
采用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Checklist 90,SCL-90)為測量工具,該量表共90個項目,采用不同專業(yè)評分,量表內容涉及感覺、情緒、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方面,并使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zhí)、精神病性9個因子來評價被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該量表是目前國內最為常用的心理健康測查工具,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測查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1-2]。調查中統(tǒng)一指導語,采用集體施測方式,由被試者根據自己最近1w以來的感覺無記名自填量表,當場收卷。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
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錄入和處理,所得數(shù)據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不同性別維吾爾族大學生SCL-90測評結果
維吾爾族女大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9個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維吾爾族男大學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維吾爾族大學生SCL-90因子測評結果與國內常模比較
維吾爾族大學生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定義(P<0.05)。
2.3不同生源地維吾爾族大學生SCL-90測評結果
來自農村的維吾爾族大學生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來自城市的維吾爾族大學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來自農村的維吾爾族大學生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來自城市的維吾爾族大學生。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上大學前,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在人際交往、待人接物方面存在不少差異,城市學生呈現(xiàn)開放式,農村學生呈封閉式。農村大學生到大學后脫離父母,原來以父母為主要成員的小家庭轉變?yōu)橐酝瑢W為主要成員的大家庭,角色發(fā)生了大的轉變;城市大學生中學時住校生比例較大,適應能力比農村同學快[3];另一方面經濟因素影響心理健康,維吾爾族農村大學生多來自新疆的北疆、南疆地區(qū),其生活比較艱苦,家庭經濟收入較低。許多農村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才發(fā)現(xiàn)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不僅經濟方面存在差異,而且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由于個人的言談舉止及穿著打扮與城市生活不太和諧,與其他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相比,不能大大方方花錢,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人際關系敏感。研究發(fā)現(xiàn),和睦的家庭氣氛、良好的父母關系、生活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對緩解焦慮和抑郁有特殊作用[4-5]。另外,可能與民族偏見有關,有些學生由于缺乏對少數(shù)民族歷史與現(xiàn)狀的了解,甚至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產生偏見,有意無意夸大了民族文化中某些因素并與貧困落后畫等號,所以傷害了維吾爾族農村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這些因素可能對維吾爾族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造成一定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由于女性受性格特征所影響,女性比男性膽小,承受打擊的能力比男性弱;女性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男性多,且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很容易煩躁不安,因此長期下來就容易患抑郁恐懼等心理疾?。?]。本研究顯示維吾爾族大學生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狀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維吾爾族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水平。分析原因:首先,可能是由于大多數(shù)維吾爾族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生活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地區(qū),接受維語語言教學,而大學教育一直是以雙語與漢語形式進行,所以維吾爾族大學生不容易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7-8]。其次,維吾爾族大學生具有獨特的生活習慣和,其可能導致維吾爾族大學生在認知、態(tài)度、行為及應對方式上與其他民族大學生不同,可能是造成兩者心理健康水平差異的影響因素。本次調查結果提示對一些維吾爾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進一步關注,在采用SCL-90篩查的基礎上對篩查陽性者應作進一步地心理評估與輔導。對大學生進行心身健康指導時應注意加強個體性格修養(yǎng)與塑造,使他們增強對心理、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同時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與方式看待與處理問題。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健康水平;教學改革
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不是簡單的身體鍛煉和游戲,而是從學生的身體健康基礎出發(fā),因材施教,發(fā)展?jié)撃?,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促進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加強學生社會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建立樂觀向上的精神,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
一、高校學生身體健康現(xiàn)狀
在2008年全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黑龍江省平均及格率為75%,我校學生的及格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但男生肥胖率由去年的24.25%提高到28.29%,女生在形體比例上控制較好,但在力量和爆發(fā)力測試方面不及格率達到29.30%在對東北農業(yè)大學300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59.59%的同學在體育課外沒有參加任何體育運動,28.5%的同學認為在體育課上運動量明顯不夠,有85.4%的同學認為自己需要鍛煉,這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還是很清楚的,但是學習的壓力、沒有較好的場地和專業(yè)指導,以及個人缺乏主動鍛煉意識等方面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另外有相當多的同學認為沒有建立起運動興趣是阻礙運動的主要方面,這和我校體育課教學質量不高,體育教師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以及課堂結構設計陳舊有關。在對大三年級的測試中發(fā)現(xiàn),大三學生的身體素質較一二年級下降很快,這和他們沒有體育課,心理壓力大思想負擔重有關。
二、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現(xiàn)存問題
1.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較低。很多體育教師仍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進行教學。體育教學在很多高校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排除校領導觀念方面的因素,體育教師自身努力不夠也是主要原因。很多教師安于現(xiàn)狀、工作熱情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這些都制約了體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運動興趣的建立,所以,必須加強體育教師的責任感、緊迫感、敬業(yè)精神和專業(yè)技能水平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好體育工作的主導作用,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更高、更廣泛的要求。
2.沒有進行因材施教,同一內容,同一標準,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有些同學先天身體素質較差,運動激情不高,對于他們不能簡單地用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次、分內容教學,使他們的目標通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運動能力,促進每個學生達到自身運動極限,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3.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不能落到實處。很多高校在進行身體健康測試后,沒有進行數(shù)據分析,無法了解本校學生的不足情況,體育課上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練習,使體質檢測和體育教學脫節(jié)。在課外活動上和各項體育協(xié)會的練習中,專業(yè)體育教師參與較少,使課外運動無法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三、以學生為根本,發(fā)動教師的主動性。多角度調動學生的運動激情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學校要制定一套可行性的獎罰制度,在專業(yè)素質、備課和授課能力等方面進行定期檢查,定期評比,以促進教師的工作熱情,一堂好的體育課不僅能鍛煉身體,愉悅心情,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愛好體育,愛好生活。相反,消極的體育課不僅是浪費了學生90分鐘的時間,同時,也會使學生形成不思進取、敷衍了事的學習風氣。所以,師德、師風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2.建立多項目、多層次體育課程體系。雖然很多高校已經采取了分項教學體制,但在實際運行中,很多學生因為過多的限制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在相同項目中教學內容相同、考核標準一致,使得身體素質好的同學“吃不飽”,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完不成”,即使做了最大的努力,也無法步人優(yōu)等生的行列,這一事實,打擊了先天素質較差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提高幅度方面的認可程度,使考核標準與學生身體條件及原有運動基礎相聯(lián)系,這樣既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又能夠對學生的進步和提高進行鼓勵,從而激發(fā)和保護學生的運動自信心,使各層次學生均能有較好的發(fā)展。
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在校生數(shù)量穩(wěn)步增長,隨之而來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關注。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針對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殊性,立足一線民辦本科高校學生管理角度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一手”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進行理論研究,運用“分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接地氣兒”的心理健康實踐活動進行心理疏導,培養(yǎng)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健康的心理,輔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
關鍵詞:
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分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實踐
由于民辦高校辦學的特殊性,使民辦高校大學生既有普通高校大學生共性心理問題,還承受著其他方面的心理壓力。本文針對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提出分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民辦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
一、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得知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普遍表現(xiàn)為自我意識強,抗挫能力差;學習興趣不高,目標不明確;功利性強,缺乏感恩之心等。本文將從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級的角度分析研究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同年級學生存在的共性心理問題。
1.大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因高中填鴨式學習轉向大學自主式學習,產生的學習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從高中以家庭為主的人際交往擴大到與同齡人、老師甚至社會其他行業(yè)人士的人際交往,導致人際交往障礙心理。以上兩方面總的原因是能否渡過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變,盡早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如大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緩解,會導致學業(yè)困難,學生個性的自閉、自大、自卑、孤僻等一系列的嚴重后果。
2.大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因習慣大一以來“獨立”的生活模式,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有了接觸性的認識,從而導致學習精力上的松解。在學業(yè)上又進入了專業(yè)基礎課的學習,因精力上的松解,導致娛樂與學業(yè)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經過一年的“考察期”,正處青春懵懂期的大學生進入異性戀愛式交往的高峰期,從而導致一系列的戀愛問題心理。以上兩方面總的原因是因熟悉大學學習、生活模式,想自由而豐富多彩地生活。如此時得不到正確引導,會導致焦慮、自我懷疑、偏執(zhí)、困惑、敏感、憂郁、責任感缺失等心理問題。
3.大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大三是開設專業(yè)課階段,需要全面整合文化、專業(yè)基礎知識,融會貫通于專業(yè)理論、技能學習,因知識底子“薄”,導致學業(yè)焦慮心理。大三學生已對自己所學專業(yè)、社會大環(huán)境有一定的認知,但對自己的將來,目標仍然不確定,產生對未來的迷惑心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上的一些思潮有了一定的認知,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定位仍不完善,多種態(tài)度、標準、思想相互“切磋”,處于“三觀”瀕臨成熟的緩沖期,產生壓抑模糊心理。以上兩方面如不能得到較好的心理疏導,會導致畢業(yè)困難、對生活失去動力、對人生失去目標。
4.大四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因社會就業(yè)現(xiàn)狀所至,各高校包括民辦本科高校都在鼓勵學生大四上學期就進入就業(yè)期。然而,學生一邊完成大四的相關課程,另一邊還要整合大學“收獲”,奔向招聘求職大潮中,從而產生就業(yè)、擇業(yè)心理問題,更甚者會出現(xiàn)消極求職等心理;另一方面,畢業(yè)在即,一邊要撰寫論文,另一邊要完成畢業(yè)前的各種離校事宜,會將學生推向煩躁的頂端,產生浮躁的心理。以上兩方面如不能得到較好的疏導,會導致學生求職、就業(yè)難,患得患失于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引發(fā)一系列不文明畢業(yè)離校問題,更甚者出現(xiàn)極端事件。
二、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分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實踐
目前文獻中體現(xiàn)解決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大多采取心理測試量表的方式,如:癥狀自評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個人評價問卷PEI,或提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立建全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等方式。本文將從民辦本科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角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1.針對大一年級學生因學習方法改變產生的心理壓力,開展“優(yōu)秀學子事跡座談會”、“學生學業(yè)案例分析大會”,以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典型代表為主體,與大一學生分享學習方法轉變過程、心理調節(jié)方法等等。針對人際交往障礙心理,開展以寢室、班級、年級為單位的,豐富多彩的文、體、學、勞活動。讓大一參與者“享受”其中、收獲其中。通過實踐活動做好高中生向大學生角色轉變,做好銜接育人管理,讓學生勇于與他人溝通、主動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2.針對大二年級學生的娛樂與學業(yè)矛盾心理,開展“學業(yè)規(guī)劃大賽”、“學生學業(yè)家長座談會”。通過活動強調學業(yè)的重要,還要發(fā)揮家長的推動作用,輔助家長從實際出發(fā)定位孩子的能力及目標,不因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引發(fā)孩子不必要的自卑、自負心理。針對學生戀愛產生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相關內容解析性與愛的利害,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tài)與異往,鼓勵以促進學業(yè)、責任為先的戀愛觀。通過實踐活動做好學校家庭互動,關注學生學業(yè),推動學風育人管理,讓學生正視學業(yè),勇于面對戀愛問題心理,學會擔當,學會取舍與放棄。
3.針對大三年級學生的學業(yè)焦慮及對未來的迷惑心理,開展“專業(yè)技能比賽推廣會”、“考研經驗交流會”。通過專業(yè)老師指導參加專業(yè)技能比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獲得獎勵的方式促進學生專業(yè)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考研,做好升學與就業(yè)的選擇,調節(jié)學生內心的焦慮及迷惑。針對“三觀”漸于成熟的大三學生,因各項思想碰撞而產生的壓抑心理,開展優(yōu)秀畢業(yè)生返校事跡報告會,以生動、親近的方式與在校生溝通,講述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況、努力拼搏事跡,以此助力“三觀”的正確形成。通過實踐活動,在專業(yè)老師指導下參加專業(yè)技能比賽,同時也提升了專業(yè)育人管理水平,引導學生增強專業(yè)技能學習,對未來有一個初步打算,對“三觀”有更深刻的理解。
4.針對大四年級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心理,開展“就業(yè)簡歷點評會”,與學生交流如何總結大學四年所獲,制作體現(xiàn)個人“閃光點”的、求職意向明確的求職簡歷,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求職自信心。引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茲伯格的激勵理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輔助學生就業(yè)及擇業(yè)。針對因即將畢業(yè)產生的浮躁心理,開展“畢業(yè)、就業(yè)有關事項說明會”,讓學生根據時間推進做好相關安排。通過實踐活動,完善就業(yè)育人管理制度;加強學生的自我總結能力,明確畢業(yè)前的各種事項,合理安排,順利畢業(yè);盡早給自己合理定位,實現(xiàn)順利就業(yè)。
三、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分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任何實踐活動的開展都呈現(xiàn)出“多面立體”效果,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導作用體現(xiàn)于實體,感知于無形,但其中的影響效果是極其明顯的。
1.防患于未然,影響于無形。不可否認一點,從嚴格意義上講所有人都患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疾病,比如強迫癥、煩躁等等,但并不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能通過全國統(tǒng)一高考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患有醫(yī)學上的心理疾病,且患病人數(shù)不多,這類心理疾病學生的醫(yī)治方法大多選擇休學醫(yī)學醫(yī)治。對于民辦高校的在校大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防患于未然、影響于無形,從學生實踐活動的角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這種無形的影響力達到最優(yōu),即可以“防”又可以“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生實踐教育活動相融合,更有助于解決、疏導心理問題學生的病癥。
2.干預極端個體,宏觀調控整體。心理健康本身的狀態(tài)就是一個變量,一顆心是孤獨的,但一群心是有力的,個人如粟,集體如倉。因此,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發(fā)揮集體的作用。通過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很多顆心因為一個理由在一起,彼此會有影響和照應。同時,注意日常學生心理狀態(tài)調查,針對心理危機情況及時做出針對性的干預,既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也從關心幫助學生的角度,控制住極端問題。在心理健康個體或集體教育過程中由學生管理者傳輸健康的思想、道德,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倉”的包容度和安全感。
3.學校、家庭、社會聯(lián)動,共同輔助學生學業(yè)有成。學生不僅僅是學校的學生,更是家長希望的延續(xù)者、社會的建設者。因此,通過系列實踐活動,立足學校,聯(lián)系家長,將學生推向社會,從中認知自己、感知社會,面對問題、接受現(xiàn)實,完善自我、調節(jié)心理,順利完成學業(yè)。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主要因學業(yè)問題、人際問題、就業(yè)擇業(yè)問題帶動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從學生管理視角剖析學生心理問題,更有的放失地進行實踐活動引導,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薇薇.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及方法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5,(19):186.
[2]李利榮.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3,(30):95.
[3]林紅.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34.
[4]龔霞光.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及教育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13,(1):85.
關鍵詞:積極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 有效途徑 團體 開展
本文系新疆職業(yè)院校“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中職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喀什地區(qū)衛(wèi)生學校為對象(項目批準號XJZZDY042 )”課題的研究成果。
《正文》: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富有活力、充滿朝氣,他們大多數(shù)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中等職業(yè)學校使他們大部分人最終的落腳點,找準教育切入點,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表現(xiàn)出逆反心理、人際關系及環(huán)境適應性、打造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團體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她們并創(chuàng)新開展的心里健康教育,探索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的一種有效途徑,并以此為基礎探索出對中職生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達到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已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如:我校90%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多數(shù)來自于農村,年齡大多在15―20歲之間,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有的人由于興趣、情感、意志、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所致,學習成績欠佳,中考失意,產生自卑;由于受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宗教因素等影響,加上社會偏見和競爭壓力,心理健康表現(xiàn)令人擔憂:上職業(yè)學校出于無奈只能是最后的選擇,認為無法就業(yè)前途渺茫,從而導致不愿意學習;不喜歡所學專業(yè);對未來的人才市場和求職擇業(yè)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等。如何使學生擺脫這些消極心態(tài)的影響,使之養(yǎng)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的良好心理素質呢?我校就此問題次開展了《中職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喀什地區(qū)衛(wèi)生學校為對象》的課題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存在的問題
1、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高考或中考失利的學生往往是我們中等職業(yè)學校最終的歸宿,作為以醫(yī)學類專業(yè)知識為主的職業(yè)學校,如何使他們熱愛專業(yè),發(fā)奮學習必須要有很好的漢語基礎,入學的第一年是學習漢語的預科一年,學生愛源于不同,漢語水平層次不齊,對學生強化漢語帶來一定的難度,從基礎漢語提升到醫(yī)用漢語的攻堅階段,因漢語水平差專業(yè)課聽不懂,最后就是對學習沒有興趣,隨之而來的是其看到問題、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簡單,造成綜合能力下降,學習目的并不明確,學習動力和興趣欠缺,長此以往則產生了厭學情緒,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2、行為中表現(xiàn)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種與常態(tài)對立的反常情緒體驗和行為傾向,一般表現(xiàn)出盲目性、抵觸性、放縱性、極端性、頑固性等的特點。對良好的儀容儀表、文明禮貌等等的給予拒絕,具體表現(xiàn)為: 一自身心理發(fā)展特點,思維發(fā)展不完善,喜歡獨立尋求事情發(fā)展原因和規(guī)律。二家庭的影響,家長給予期望過高,給學生造成重大心理壓力,同時又缺少溝通從而產生代溝,家長與孩子價值觀不一致,造成矛盾產生;三學校影響,思想觀念、價值觀不同,四同學朋友影響,模仿同年人,由于在家里或者學校得不到理解和認同,自然而然就會在同齡人之中尋找共鳴,但是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因而容易輕信別人,或者分不清善惡。五社會環(huán)境影響,社會的道德風氣,盡管從表面上看來似乎完全是消極的,甚至是帶有危險的。
3、心理素質狹隘,人際關系不夠完善
我校學生普遍都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屬于性發(fā)育成熟而迅速,然而性心理卻又很幼稚的階段。因此,當他們離開家庭來到學校,有父母管到班主任管,由被動約束到主動約束行為的轉變過程,有的學生戒備心強,不能很好的與其他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導致矛盾產生;有的學生生活在自己的半封閉或封閉的狀態(tài)之中,交際范圍不夠寬廣,不具備溝通的技巧,性格孤單,不夠合群;有的學生在與異往的時候,部分同學會表現(xiàn)出無知、幼稚的一面,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觸溝通娛樂,人際關系不夠完善,嚴重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警惕性。
4、缺乏積極上上的勇氣,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強
我校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農村,從年齡上來講,大多數(shù)學生普遍都處于從青春期轉向成人的發(fā)展階段,在中職學校的學習生活將是他們逐步走向自主、自覺、成熟、獨立的性格轉型期。從現(xiàn)實生活來講,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同時又由于不能完全熟練的對新的學習方法進行掌握、獨立生活能力不強、社會經驗不豐富等原因,造成他們在新的學習任務和環(huán)境中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的狀態(tài),從而感到孤獨寂寞、茫然憂郁、恐懼不安,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強
5、缺乏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團體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一個新的教師群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指的是那些受過心理學與教育專業(yè)訓練,而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教學,尚沒有以職業(yè)心理的培養(yǎng)目標為核心,圍繞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學生形成職業(yè)興趣與理想并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參加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大都在工作實踐中邊教、邊做邊自學,這已經成為了制約中職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提高針對性、增強實效性的瓶頸,我校需要什么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他們要有什么樣的素養(yǎng)和能力,才能勝任所擔當?shù)墓ぷ鳎啃枰覀冞M一步探討
二、積極探索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的措施和建議
1、首先要建設較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教師團體,穩(wěn)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教師首先必須有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的基礎知識,包括心理學基礎知識、教育學基礎知識、心理診斷與干預知識、心理學統(tǒng)計與研究方法知識等,定期開展心理輔導課,定期做心理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并清楚了解青春期心理發(fā)展特點及自身本階段心理、生理特點。營造一個具有民主、寬容、善意、友好的班級氛圍,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從事心理咨詢與個案輔導,消除學生的錯位心理,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并與他們產生共鳴。
2、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和諧班級氛圍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就是要讓班主任老師播撒一種持久的愛心,師愛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與他們接觸、交往。課間、飯后找他們聊天、說笑;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想辦法幫助解決;在他們出現(xiàn)思想問題時,找他們談心,耐心細致地說服教育。學生對陌生環(huán)境的焦慮和不安很快被師愛的愛心所取代,學生感覺到一種家庭式的和諧班級氛圍,于是心理的窗戶隨時打開,心理壓抑減輕,開始接受新的思想轉變
3、強化道德規(guī)范教育,提高學生道德認知水平 (000)
結合德育課教學加強學生的政治理論學習,以增強學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傳統(tǒng)教育學生。利用每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歌詠比賽、參觀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等形式,對學生開展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還要用時代精神感召學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今天,由于形勢的需要,責、權、利各方面都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如何適應形勢,以時代精神去感召每一個學生,堅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理想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 ,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特別是職業(yè)觀和就業(yè)觀,堅持進行熱愛勞動、崇尚實踐、奉獻社會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擇業(yè)意識、創(chuàng)業(yè)意識。幫助
4、進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學生道德觀念是道德情感和行為的思想基礎和內在動力,所以要強化道德規(guī)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使他們明辯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用校園文化活動啟迪學生 以珍愛生命、健全人格教育為重點,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預防教育、預防教育、環(huán)境教育、廉潔教育等專題教育。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6、正確引導中職生健康度過逆反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以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的錯誤,寬容包括允許反復。學生進步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反復是正?,F(xiàn)象。教師“揪辮子”,“揭瘡疤”的做法是最令學生反感的,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生成對抗行為或自暴自棄。因此,老師的批評教育一定要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熟悉學生的個性差異,掌握其思想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用辯證的方法處理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盡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評有度,因勢利導,靈活多變,讓學生在莊重嚴肅的環(huán)境中受到熏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
7、利用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
學校以教學為主,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能起到良好效果。這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學生良好的健全人格。首先,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其中,使學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無心理壓力的課堂氣氛中去學習。對學生的表現(xiàn),要及時表揚和贊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在重視學生的道德信仰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重視道德行為、習慣培養(yǎng)。
8、舉辦各類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課外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且還能通過活動本身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如通過采取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雷鋒活動”到敬老院、社會福利院進行義務勞動,開展詩歌朗誦、歌唱比賽、民族舞比賽,攝影作品大賽等各種比賽,來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展現(xiàn)個人才華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奮發(fā)的精神。同時他們通過活動能增進情感,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
9、開展各種心理輔導和咨詢活動,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
心理輔導,是培養(yǎng)學生擁有積極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方法。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要改變以往的被動輔導變?yōu)橹鲃印]o導教師應走出辦公室和電話的局限性,積極主動的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開展團體訓練。同時還可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如何處理在學習、交往、情緒、個性等常見的心理問題,在活動中,讓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做到心理認識與行為指導同步,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真正的放松,困惑和煩惱得到解脫和疏導。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體會
隨著社會環(huán)境與經濟發(fā)展、生活條件改善,如何積極探索中職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已成為中職職業(yè)教育必須引起重視的主要問題之一,正確地引導學生健康積極地度過各種心理壓抑、心理障礙、逆反心理的時期,針對這幾項因素加強教育,探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勢在必行,尤其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具有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德育品質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顯得尤為重要。
中職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發(fā)育和變化,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名利、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正確對待批評、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才能有效地維持學生心理健康,就要打造具有高尚師德修養(yǎng)、穩(wěn)定心理素質、嶄新教育理念、科學教育方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通過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具有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德育品質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成山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2.胡元琳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的探索》,《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
3、教育學論文 教育理論論文
論文標簽:心理健康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教育心理學論文
作者:路鵬
上傳時間:2012年8月9日
作者簡介:熱米拉?玉麥爾,女,維吾爾族,出生于1964年5月,在職研究生學歷,校長,正高級職稱。
關鍵詞:大學生 生命價值觀教育 研究現(xiàn)狀 述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112-02
當代大學生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朝氣、最具有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中堅力量。然而,在我國高等院校內,無視生命、戕害生命、漠視生命價值的現(xiàn)象卻屢見不鮮,不禁讓人扼腕嘆息。人們不禁發(fā)問:大學校園本是學生求知的殿堂,是國家培養(yǎng)社會棟梁的搖籃,如今為什么會成為埋葬生命的地方呢?這也讓我們意識到,高校教育不能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積極樂觀、向上進取的健康心態(tài),要讓大學生擁有全面而自由發(fā)展的健全人格。
近些年來,生命價值觀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潮在我國高校中悄然興起。2003年湖北省專門組織召開了由全省81所高校黨委書記參加的“防止高校學生自殺專題會議”。可以算是大陸地區(qū)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學生自殺為主題的專項大型會議。同年,高錦泉發(fā)表了《大學生生命教育初探》,也是大陸地區(qū)第一次公開發(fā)表的專題論文。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的公布實施表明,“進行生命教育已成為國家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決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必將掀起新一輪熱潮。所以對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將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一、我國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現(xiàn)狀
雖然我國的生命教育的起步相較于歐美及港臺地區(qū)來說是比較晚的,但隨著相關理論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理論成果。
從學術理論專著來看,我國大陸地區(qū)關于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的專著較少。通過檢索發(fā)現(xiàn),有如下專著:如2004年出版的馮建軍著寫的《生命與教育》、等著寫的《生命的律動》、劉濟良著寫出版的《生命教育論》,2007年出版的顧海良著寫的《生命教育大學生讀本》,2009年出版的梅萍著寫的《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等著作。
從學術期刊來看,通過對中國學術期刊數(shù)據庫(CNKI)的檢索,自2000年至今,以“生命教育”為關鍵字檢索博碩論文共計90000余篇,以“生命價值觀教育”為關鍵字的博碩論文共計1456篇,其中以“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為關鍵字的文章共有765篇,占總數(shù)的52.54%。
通過文獻資料的匯總,發(fā)現(xiàn)國內學術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生命價值觀的研究
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元問題”就是生命價值觀,所有理論都是基于這一基本問題之上的,所以,對生命價值觀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當前理論界關于生命價值觀涵義的定義尚未統(tǒng)一,分別有以下幾種:
張文遠在《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 中提出,生命價值觀即人作為生命主體對自己和社會作出影響的一種基本觀念,它由生命的自我價值和生命的社會價值組成,是生命的自我價值和生命的社會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
梅萍等在《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 中指出,生命價值觀是凝結了人們以往生活經驗和生命實踐的親身感受,也反映了對當前生命價值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生命價值觀具體表現(xiàn)為人對生命價值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其支配并調節(jié)著人們的生命價值選擇和生命價值的實踐創(chuàng)造。
(二)關于生命價值觀教育內涵的研究
在國內,有關于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內涵的研究還是相對比較模糊的,沒有產生一致的理論認識。但基本都是以“加深大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知、樹立良好生命價值意識、從而確立積極健康的生命價值觀”為出發(fā)點。
任桂平在《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中提出,生命價值觀教育就是基于個人的生命和生活,在遵循生命和生活的規(guī)則的基礎上,促進個體認識生命、追尋生命意義、實踐生命價值的過程,最終使生命趨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朱虹在《淺談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之生命價值觀教育》中指出,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涵應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是要引導人們對生死有一個科學的認知和健康的態(tài)度。第二,引導人們探求和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第三,引導學生向著全面而自由的方向發(fā)展。
(三)關于生命價值觀教育目標層次的研究
教育的實際運行是需要具有一定目標指向的,并非雜亂無章、漫無邊際的。不同的研究者對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目的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劃分。
歐巧云在《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 中提到,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認知生命、珍視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提升生存技能,關注生活質量,實現(xiàn)生命價值。
廖桂芳在《生命與使命》中提到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對人的終極關懷和終極價值。書中認為可以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劃分為:自然生命層面目標、社會生命層面目標、精神生命層面目標。這三個層面逐層遞進、相互補充、相互滲透,共同指導著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實踐。
(四)關于生命價值觀教育方法和途徑研究
學者們對于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方法和途徑問題的研究探討,一般是從課程體系的設置、師資隊伍的建設、教育環(huán)境的構建等幾個方面著手探究的。
申迪在《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對策研究》 中,提出在以下四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首先在思想觀念中認識到生命r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在人文教育中樹立生命價值觀教育的觀念,再次要在高校制度管理服務中落實生命價值觀教育,最后在課程設置中注重生命價值觀教育。
喬麗在《淺析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偏差及教育對策研究》 中提出的對策包括重塑教育理念,深化“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對高校教育的引領作用;制定生命價值觀教育課程的目標、內容和教學方法,在相關課程中滲透生命價值觀;不斷挖掘隱性教育資源,利用多種途徑增加生命實踐的機會;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和培育先進朋輩群體,發(fā)揮其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
二、我國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現(xiàn)狀的簡要評述
筆者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資料的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諸多學者已經開始重視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總結,這不僅豐富了現(xiàn)有的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理論,也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相當堅實的理論基礎,但研究的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不強,很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并發(fā)揮作用。所以未來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深化和拓展。
(一)加強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理論探究,清晰界定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涵是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最基礎的理論問題之一,也是研究的邏輯起點,但就目前而言,生命價值觀教育與生命教育研究相互重疊,相互之間的界定還不明確,而且,從兩者的文獻數(shù)量也可以看出,對生命教育的研究明顯多于對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因此,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淞⒄確的生命價值觀,提高生命質量,這是下一步研究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二)加強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對策探討的整體架構與梳理
就目前的學術研究而言,缺乏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對策探討的整體架構與梳理。在研究文獻中可以看出,學者提出的對策大多集中在幾個問題上面,卻很少有人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對策進行系統(tǒng)化的研究與總結,以架構完整的對策體系和科學的教育模式。
(三)加強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實證研究
國內學者對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方法仍是以理論分析為主,缺乏實證分析。而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qū)則將實證研究重點集中在對比實施效果上,這樣不僅能夠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也更有利于深層次資料的挖掘,以提高研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此外,國內學者的研究方法單一,缺乏系統(tǒng)化的提升,缺少科學的總結與凝練,致使研究深度和廣度有限,實踐對策都基于理論提出,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對具體的生命價值觀教育缺乏科學的指導和促進。
參考文獻:
[1]鄭曉江.生命教育事業(yè)的回顧與前瞻[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2]張文遠.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3]梅萍等.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歐巧云.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176.
[5]申迪.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6]喬麗.淺析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偏差及教育對策研究[D].東東北師范大學,2013.
[7]吳增強.生命教育的歷史追尋及其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2005(9).
[8]畢明生.儒家自我教育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道德教育的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9]葉華松.大學生生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87.
[10]鄭曉江,張名源.生命教育公民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李長虹.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