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4-28 16:00:1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中學語文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語法修辭知識的實施建議中也指出,“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fā)進行指導和點撥。”新課標將語法修辭知識獨立于五大板塊之外做出說明,可見語法修辭知識不可不教,而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語法修辭知識的掌握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語感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屬對練習是一種不講語法理論而實際上相當嚴密的語法訓練。屬對的綜合性、趣味性、多樣性使其更易被學生接受和掌握。將屬對教學作為語法教學的一種具體形式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首先學生通過屬對教學明晰詞類系統(tǒng)。傳統(tǒng)屬對教學首先使學生了解詞的“虛實死活”,屬對教學中所謂的“實字”、“虛字(活)”、“虛字(死)”、“助字”等字詞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助詞,其劃分與我們現代語法的分類基本上吻合。屬對講究對仗工整,從形式的角度來看就要相同的形式相對。而進行訓練時,從“一字對”開始訓練學生對詞類的概念,將相同詞性的詞進行主動的歸類,對詞類有了系統(tǒng)和理性的劃分。其次學生通過屬對教學培養(yǎng)造句能力。在練習“一字對”的基礎上學生能初步明晰此類系統(tǒng),那進一步行文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通過“二字對”、“三字對”等多字對進行,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如主謂、動賓、偏正等基本造句格式。雖然我們如今的語文教學不要求學生們進行嚴格的屬對創(chuàng)造,但就多數語文課堂不涉及屬對,或只把屬對停留在鑒賞層面而言,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屬對訓練,對其語法觀念的形成和其他綜合語文能力培養(yǎng)有著很好的作用。所以,語法教學不可不進行,屬對教學對于語法教學的啟示在于語法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完整的語法體系、記憶艱澀的語法術語,而是在于培養(yǎng)語感、合理表達、力求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幫助學生理解文意、從而進行表達與創(chuàng)作。
二、傳統(tǒng)屬對教學對怎樣進行語法教學的啟示
那么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應該怎樣進行屬對教學,怎樣通過屬對教學對學生進行語法修辭知識方面的指導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和思考。首先,是否應該將屬對設計為獨立的教學板塊?早在宋代,屬對已經是同句讀、聲律相提并論的一種基礎課程了,并編有相應的教材如《對類》、《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今日的教學基本上是以閱讀、寫作為中心的五大板塊的教學模式,教材的編寫也多遵照這種方式進行單元的編排。屬對教學應在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這五大板塊的學習中都有所涉及。但分散在五大板塊之中進行教學可能會部分教師忽視屬對的教學或僅僅將其作為課外延伸或是形式化的點綴,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對語法修辭知識學習的作用。特別是在初中學段是可以在屬對方面進行多一些系統(tǒng)深入學習的階段,教師若是能在教學中有意識有重點地進行屬對教學,將是對學生語法知識乃至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教材的編寫也會起到一個提醒作用,將屬對中的一些語法知識巧妙地編入教材,更是對屬對教學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其次,怎樣通過屬對教學對語法知識進行學習?傳統(tǒng)的屬對教學可以給我們以啟示,根據張志公先生的論述,進行屬對訓練時依次進行“一字對”、“二字對”、“多字對”的練習,從少到多,從明確詞性到掌握句法規(guī)律再到掌握各種格式的變化,這種從字到詞再到句的練習,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guī)律。從流行較廣的屬對教材《笠翁對韻》中可以發(fā)現書中按三十個平聲韻編排,每組韻都從一字對開始依次字數增加,幫助學生記憶和掌握。那么在現代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屬對教學。由于針對語法學習的屬對教學面對的是初中學段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法知識基礎,在明確語法修辭之后可以對其進行屬對的創(chuàng)作指導。屬對教學可以滲透在古詩文的之中,在進行古詩文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其中的對偶、對仗句進行屬對方面的教學。此外,可以也進行一些屬對教材的學習,如《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在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前提下進行練習。
三、結語
“情感”一詞反映在心理學上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它不僅與人的生理需要相聯系,而且與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系。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更側重于人的社會性需要。這種社會性需要是內隱的和相對不穩(wěn)定的,但它卻是構成個性或道德品質的穩(wěn)定的成分。它包括教師的情感、學生的情感和教材的情感三個基本要素。在這三個基本要素中,教材本身的情感雖為豐蘊,卻是內隱不動的。以現在中學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為例,選文基本是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教材中既有表達個人愛情觀的《致橡樹》,也有抒發(fā)革命豪情的《沁園春•長沙》,既有表達審美藝術的《談中國詩》,也有表達人情美、人性美的《邊城》等等。然而這些情感本身依附于文字,并不具有直觀可感性,所以為內隱的。而學生的情感卻猶如一座資源豐富的礦藏,每一個學生都有或相似或相異,或明晰或模糊,或向上或卑下的情感體驗。學生整體構成的情感總和又是零亂雜蕪的,所以他們的思想情感最豐富而又最游離不定,往往是“導之以惡則惡,導之以善則善”。因而教師在“樹人之才”的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地利用情感感化以“塑人之德”。換言之,與教材與學生自身的情感因素相比,教師的主導地位決定其感情的穩(wěn)定性和指向性。“情感雖不是蜜,但是可以粘東西。”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只有先“燃燒自己”,“沉入課本”,方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激情。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現代化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在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和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因而,發(fā)揮好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理應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此外,還應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活動不僅是認識活動,也是情感活動和德育行為,但從教學實際看,部分地區(qū)或部分教師對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重視的還不夠,僅把語文訓練當作一種單純的技術訓練,忽略情感因素的激發(fā),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語文課“講死”,把活生生的學生“講死”,嚴重影響語文課應有的功能發(fā)揮。
二、如何做好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激發(fā)
俄國民主主義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指出:“一個教師如果不落后于現代化的教育進程,他就會感到自己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上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神圣遺訓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huán)節(jié)。”這段話深刻的指出,教師是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中介”和“橋梁”。一堂課能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學生透過特定的文字符號理解其中深藏的意蘊,進入教材預定的情境,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較好地實現既定教學目標,關鍵在于教師。對于中學語文教師而言,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發(fā)揮巨大的“中介”作用,就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語文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教學激情和情感修養(yǎng)
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如能激情洋溢,學生便可漸入情境,課堂被濃郁的藝術氣氛所籠罩。一堂課結束方能有一種猶如剛剛欣賞一場好戲后,步出劇場的充實、愉快之感!正如W•詹姆士所言的“只有純粹的知識性質,它是慘淡的、無色的心態(tài),缺乏情緒應有的溫熱”。真正充滿激情的語文課堂是經教師綜合內化各種情感的、非情感的因素之后所形成的一種教學激情,是教師在教授一堂課時以堅定的自信心,充足的知識儲備,周密的課堂設計,全神貫注的工作熱情為前提的。因此,這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較高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對所授課程內容有深刻理解,并由此率先產生強烈情感體驗,然后通過語言、表情乃至動作引發(fā)學生想象力,把學生逐步引入作品所設定的情境中去感受、體驗。于漪老師說的好:“要使學生感動,首先教師自己就要感動;要使學生熱愛語文,首先自己要對祖國語言文字一往情深,鉆研入迷;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革命接班人,做教師的心中就要揣著一團火,對黨對社會主義有著滿腔的熱忱滿腔的愛”。這就是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所應具備的教學激情。贊科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指出:“教師本身先要具備這種品質——能夠領會和體驗生活中藝術中的美,才能在學生身上培養(yǎng)出這種品質。如果按照教學法指示辦事,做的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熱情,那是未必會有什么效果的”??梢?,中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教學激情不是一種激動而短促的情緒狀態(tài),也不是浮泛的、做作的虛情假意,它是教師整體的人格結構、知識結構、審美理想的全部參與,是教師個人知、情、意三方面的整體體現。惟有真情、真知、真理方能撼人心靈。清人沈得潛說的好,“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語文教學亦應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深厚的審美修養(yǎng),這些都是發(fā)揮教學激情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語文教師要融入課本創(chuàng)設情境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和實踐表明,一定刺激情境中產生的某種情感能夠感染在場之人,并使其產生性質類似的情感,達成情感“共鳴”?,F行語文教材的選文大都文質兼美。既然為文者是“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也就理應是“披文以入情”。因此,要求語文教師在研讀某篇文章時,須深刻體會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情感,進而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通過教學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受感染,并體驗到它們。如盧梭在《愛彌兒》中的諄諄告誡:“千萬不要和年輕人干巴巴的講什么理論。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說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種東西去標示它。應當使思想的語言通過他的心,才能為他所了解”。那么,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把書讀到心里,讓他們思想的情感和課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呢?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激情,來創(chuàng)設和渲染氣氛,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如學習《吶喊》自序一文時,可先形成一種氣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期待心理和渴求滿足的心理??蓜?chuàng)設如此情境:“提到魯迅先生啊,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我們從初中到高中學習了他的很多作品。下面請大家不妨和我一起回憶一下有哪些作品呢?對(師生共答),有唯一一個穿長衫而又站著喝酒的《孔乙己》;有在一輪圓月下,《故鄉(xiāng)》中一個項戴鋼圈,手持鋼杈的少年《閏土》;還有與雙喜一齊劃船偷豆,看了一場并不好看的《社戲》……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我們列舉的這幾篇小說出自魯迅先生的哪一部小說集呢(眾生答曰:《吶喊》)?”這樣,通過描述性的話語,一方面回顧已學課文,一方面把學生思維牽引到即將學習的課文上;既達到引出新課文內容的目的,又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結語
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提倡利用青少年的記憶黃金期誦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通過對經典詩文和名篇名句的學習,使學生打下傳統(tǒng)文化的修養(yǎng),理解其思想內涵,汲取人文精神,豐富自身文化。
1.全面提高語文教學的價值
中學語文的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和語文的能力,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更加使語文學科大放異彩,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對于中學生的思維、智力發(fā)展、審美能力、自身修養(yǎng)都有重要的意義,是傳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
(1)培養(yǎng)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是對聽、說、讀、寫的全面貫通,而中華傳統(tǒng)經典文化作為語文文化的精華,經常誦讀和品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的能力。
(2)提升口語表達。
中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比較欠缺,并沒有規(guī)范和豐富的語言積累。而傳統(tǒng)經典作品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涵蓋了各個領域的知識面,這些名篇名著蘊含作者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思想文化的精髓,長期誦讀經典文化,可以幫助學生規(guī)范、積累語言能力,培養(yǎng)說話的邏輯性,對經典作品的理解和體驗能夠逐漸將其吸收和內化,在口語表達時能夠“出口成章”,“隨機應變”。
(3)擴大閱讀視野。
隨著現代信息的高速發(fā)展,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豐富,報紙報刊、電視媒體、互聯網絡等都已進入到中學生的閱讀視野,但作為中華傳統(tǒng)經典的作品,是中學生閱讀的重要來源,因為經典的價值是恒久的,而且傳統(tǒng)作品中立意比較巧妙、語言比較優(yōu)美、描寫的比較細致、意境比較深遠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大腦思維,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大提高,所以誦讀經典作品能夠擴大中學生的閱讀視野。
(4)提高寫作能力。
我國有一句名言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千萬,寫作時就能揮手即來。語言素材的積累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大大的提高,而對于語言素材的積累的方法就是誦讀,誦讀經典名篇佳作是提高語言素材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大量誦讀和背誦古文佳句時,在潛移默化中就掌握了語感,學習到經典作品的佳句,精致的修辭,巧妙的布局,感受情感表達和嚴謹的邏輯思維等,在寫作時引章據點,為自己的習作增色不少。
2.提高學生自身價值
(1)健全人格。
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優(yōu)秀民族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一個民族的存亡和未來的發(fā)展。通過名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和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使中學生認識到本民族的文化,具有民族的認同感,以健全學生優(yōu)秀的人格。
(2)強化記憶。
對傳統(tǒng)經典的誦讀有益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中學生正值記憶的黃金期,誦讀經典作品可與記憶力發(fā)展相互促進,誦讀經典的傳統(tǒng)文化,領略先哲的教誨,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不斷提高。
(3)增強審美。
在對學生的經典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感受經典作品之美,通過對經典作品美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美的創(chuàng)造。
(4)提高修養(yǎng)。
傳統(tǒng)經典文化的誦讀,有助于學生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充實精神生活,重建中華民族的道德意識和中學生的精神家園,塑造完美人格,提高自身修養(yǎng)。
二、實現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價值的途徑
1.每天定時閱讀和經常開展誦讀經典的活動
學生自身要主動和積極的進行閱讀經典文化,對古詩文的意境和語言的了解,長期如此,對學生的感悟能力,對社會的責任和對語文的學習都有重要的意義。學校組織定期開展經典誦讀的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如古詩文朗誦、背誦比賽和相關的活動等,推動誦讀經典活動的深入和持久發(fā)展。
2.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
課內經典作品只是一小部分,對于大量的課外的優(yōu)秀的經典作品,還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如在周末和假期鼓勵學生去游覽歷史文化公園和歷史名人的文化古跡,觀看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目,實現傳統(tǒng)經典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
3.培養(yǎng)個人興趣
對于傳統(tǒng)經典作品,學生要自主選擇,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讓學生自由的汲取營養(yǎng),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解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目的。
三、結論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在具體的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學習熱情,這是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我們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靈活組織課堂形式,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等,這些方式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培養(yǎng)。比如,在學習安徒生《皇帝的新裝》(人教版新課標初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分角色扮演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完成分角色扮演的任務,學生會在課前主動預習課文,在課堂上也會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傳統(tǒng)的傳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新課改的情況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在學習課文《大自然的語言》(人教版新課標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經過探究,獲取課文中的相關知識信息。通過探究式教學,不僅避免了課堂的枯燥,而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
3.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條件。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教學活動中。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培養(yǎng)。比如,在學習寓言《畫蛇添足》(教版新課標初中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視頻。在觀看視頻之前,讓學生先自主進行課文預習,為了觀看視頻,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非常高。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也增強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觀看視頻之后,讓學生回到課文之中,在視頻的幫助下進行學習,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
4.結束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各方面的競爭都很激烈,現在的學生今后將面對更多的考驗,只有不斷充實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勇立潮頭不被淘汰。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提高21世紀素質教育的層次,提高當代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學生在學校時,就應該努力學習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總結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擁有自主學習動力和一定方法技巧的學生往往成績很好,比起被動性地聽老師講課和學習知識要強得多,而情境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而且為國家培養(yǎng)了綜合素質良好的人才,對學生、對學校、對國家都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取得一舉多贏的結果。
二、中學語文情境教學研究
(一)提問在情境教學中的作用設立問題是情境教學的一種有效模式,這種方式是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等不同特征,在情境教學中注入課本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讓學生的心中帶著疑問,就能更加自主地深入了解課文情節(jié)以及文章的內義。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人格、視野、價值觀等等,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加,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開發(fā)。比方說,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之前,老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例如:“你們是在哪兒度過自己的童年的?”“童年里發(fā)生的什么事讓你們難以忘記?”“你們想知道魯迅先生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嗎?”在學生回答了這些問題后,教師就可以開始上課了,引導學生一起去學習課文,了解魯迅的童年生活。
(二)互動在情境教學中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在當今的社會中顯得越來越重要,良好的交流、互動與合作是人們獲得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新課改對于語文教學的一項要求就是在課堂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合作能力。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交流與合作,就能使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善于發(fā)現并學習他人的長處,在欣賞他人的同時提升自己,這樣的學習生活自然會更加快樂,更加有效。例如,在《范進中舉》這篇課文中,學生可以扮演文中的角色,在愉快的表演中,體會主人翁的心理和人性的善惡,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對人生進行深入思考,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促使學生學會了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與合作。
(三)多媒體設備在情境教學中的作用初中生的知識量和生活閱歷有限,因此難以完全認知課文中的一些人物和事物,這就會對他們深入理解和學習課文產生阻礙。如果能通過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相關的圖像或視頻,就會有利于學生認識了解課文的情節(jié),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一些困難。根據課文內容,尋找一些有相關圖片或其他資料,通過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建一種情境教學方法,將圖像或視頻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幫助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知識。這種情境教學法,肯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語文課程教學的質量。如果要學習國外的作品,例如,《項鏈》《歐也妮.葛朗臺》《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作品,就可以放相關的錄像,讓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神態(tài)動作,從而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與心理。
三、結語
在以往備課時,教師需要翻閱很多的工具書,查閱相關的知識?,F在只要有一臺電腦接入互聯網,在網上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字典詞典、人物介紹、背景資料、相關圖片等。還有專門指導語文教學的網站也很多,比如“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等,這些網站上,還鏈接有許多文學資源,供備課時參考閱讀。只要打開好的語文網站,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利用網上資源備課,既省時又省力,內容也豐富。學校教研組,可以實行電子備課,教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鑒。形成的教案,將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保存電子文檔,為今后備課教學提供一個很好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簡化教學程序,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
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直觀、形象,將許多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直觀的畫面??梢约由顚W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簡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讀課文《送英雄——中國首位航天員出征記》時,安排一課時,文章中有關于人類航天的知識,對船上天的全過程,如果只是靠老師講解學生很難理解,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什么樣的?很抽象、難懂并且積極性不高,費時、費功,還不見效。這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神州”五號飛船上天的全過程分解成若干個圖片形式,每到一個過程時,配上形象的圖片,老師只要做簡單講解。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很有興致,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內容,教學目標落實得很輕松。將原來很繁瑣的過程簡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網絡資源教學,開闊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語文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比如一堂語文的閱讀課,過去是依靠讀課本這一種單一的形式,學生只能聽老師介紹有關的內容,現在可以利用網絡課件,對課文、題解、作者簡介、學習目標、寫作背景、主要情節(jié)、語言品析、景物描寫、寫作手法、人物形象、練習、小結、學習討論區(qū)、參考資料等設置多個按鈕,并鏈接相應網頁,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了解的內容,在網上進行閱讀。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迅速搜集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并且馬上可以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利用網絡課件中的超文本、超鏈接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使學生不受課件本身的局限,充分利用因特網豐富的資源庫,了解很多與之相關的知識。當然,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除了主要起到教學資源的組織、整合作用外,還要在教學當中起到輔導個別、督促個別、察看全體學生的作用,要做到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的統(tǒng)一。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學生收集材料,一定要有限制,要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
四、運用多媒體,調動感覺器官,提高學習效率。
閱讀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時,我們可以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從文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學習效率將會最高。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色彩、動畫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豐富學生的感知,使學生能隨文入境,視聽并舉,全身心投入,左右腦并用,強化感覺器官,動手訓練學生的思維,開啟學生的智力,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和動態(tài)感,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播放相關音樂,配和各種明月的優(yōu)美圖片。在這樣的情境下,再跟上優(yōu)美的課文范讀,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充分享受視覺、聽覺各方面熏陶。充分地移情入景,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細細品味能很快背誦。
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基本特點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無疑給教育帶來新的活力和巨大的沖擊力,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有高深的專業(yè)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有現代教育的思想和技術,要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有關知識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點:
1、教學手段的先進性
大量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取代了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模式,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系統(tǒng)進入教學領域,改變了原有的填鴨式滿堂灌,使教學效率和效果大提高。學生可以自己查找有關資料,與計算機進行即問即答。對能力不同的學生能夠因材施教,實行個別化學習。而且通過CAI課件教學,可以通過仿真和模擬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進行仿真學習,使學生在人機交互過程中形成一種真實感,從而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改變了教育一人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進行個別化學習,可以對提供的問題,練習題進行自主性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同時,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將從課堂上的主角變?yōu)閷W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學生成為知識的獲得者與建構者,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末來的教學模式將是融入了全球性的個別化學習、自主性學習和集體學習為一體的新型、多樣的學習方式。
3、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現代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教科書將被視聽教材及各種學習軟件所代替,“教材”應改名為“學材”,要教東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須課堂講授的東西,已逐步轉為由學生參與或自主學習中獲得,課堂上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感悟能力為主
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基本模式
1、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
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與其他教學媒體有機組合起來進行教學的形式。
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投影、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的演示來配合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新穎,易于師生感情交流,及時反饋、引導,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多媒體課堂演示教學既使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得以發(fā)揚,又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媒體的不足,使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與現代教學媒體相輔相成、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這一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準備、教學技能等對教學效果有重大影響,在使用時,要認真研究如下問題:怎樣設計教師的課堂活動,使教師真正發(fā)揮“主導”作用;怎樣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設計學生的參與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真正的“主體”;如何根據多媒體的特點,設計有助于學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課件和電子教案。
2、多媒體自主化學習教學模式
是指多媒體網絡教室或者開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統(tǒng)的多媒體CAI課件個別地、通過人機交互方式進行系統(tǒng)學習的形式。
這種方式的學習過程具有如下特點:學生接受多媒體信息的刺激;學生以人機交互方式參與學習;學生在超媒體結構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學生主要依賴教學系統(tǒng)本身的指導和導航系統(tǒng)進行學習;學生依靠自我評價和反饋信息控制學習的進程。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控制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工作主要體現在為學生編制學習軟件,或者通過教學軟件的設計來間接控制教學過程。
3、計算機情境虛擬教學模式
是指用虛擬(Virtual Reality)技術,在計算機上建立虛擬教室、虛擬情境,使學生在一種身臨其境下進行學習、訓練的形式。 傳遞虛擬可用于真實實驗無法實現或者表現不清楚的教學中,最大的優(yōu)勢是讓學生如臨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體驗現實生活。這現實生活雖不是用實實在在的實物構成,但卻可見、可模、可動,甚至可吃,起到十足的仿真效果。仿真實驗課件入機交互界面接近真實實驗,學生可以操作任何東西,而不必擔心損壞該物。
4、因特網遠程教育教學模式新聞討論組等進行距離教學的形式
近年來,隨著Internet的發(fā)展和普及,“全球化的網上教育”是世界教育界的一個熱點,基于Internet的遠程教學在國內外蓬勃發(fā)展。遠程教育是建立現代教育體系和實現學習化社會的必由之路,也是計算機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最具影響的應用之一。這種以網絡技術為依托的遠程教育,尤其是基于Internt的遠程教育成為末來教育發(fā)展方向。
在這個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信息的提拱者,采用HTML、VRML、Java等語言組織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動態(tài)三維模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編寫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生則通過瀏覽器以主動探索的方式學習,從而在與外界交互的活動中來獲得與建構新的知識。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基于以上對現代教育技術基本特點、基本模式的認識和分析,我在語文教學中能轉變觀念,強化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認真學習多媒體技術,自覺采用幻燈、投影儀、VCD、CIA課件、鵬博士、維美學堂等教學設備和軟件進行輔助教學,不斷實踐。
1、對于“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的應用
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投影儀的作用。上課前,認真?zhèn)浜谜n,將每堂課要檢查的注音釋詞或要討論的問題等到先用膠片打印出來,再修飾一番,有的還涂上一顏色。上課講到這些內容時,就用投影儀投射出來,一是節(jié)省了上課很多板書時間,無形中擴大了一堂課的教學時間;二是因為是打印在膠片上而不是手寫,投射出來后,效果極佳,規(guī)范端正、整齊清楚,學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樣,很受歡迎。學校領導和老師聽了我的課后,都盛贊將教學主要內容打印上這種做法,認為投影效果遠超過在膠片上寫,值得推廣。
中學生的注意力極易不集中,上課時一味地講,難于將學生吸引住。我抓住學生對VCD光盤表功出極大興趣這種情況,在教學時,講解完一個內容后,就放與這個內容相關或相同的VCD光盤給學生看,加深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時學習完文中蘊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盤,在聲、形、色為一體的畫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當然,播放VCD光盤時我特別注意時間的控制,因為如果時間太長,學生興趣點轉移,容易疲勞,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一般采用“講、放”結合的方法,講一段,放一段,有張有弛,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
CAI課件是近幾年教學中涌現的最為先進的現代教學輔助手段,具有超文本的特點,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交叉鏈接。CAI課件具有極豐富的表現力,生動地豐富地再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從而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擴大了學生認知的時空,為突破教學難點提供了新的途徑,比如上《美“挑戰(zhàn)者”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前,讓學生從網上下載,補充一些資料,讓學生看一些圖片如航天飛機外形、熊熊的火球,墜毀時的火焰,麥考利夫的照片等。以加強直觀效果,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上麗道元的《三峽》,就用《三峽》CAI課件進行教學,學生身臨其境,很好地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并通過網絡將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從不同角度發(fā)表了很多獨到的見解。
2、對于“多媒體個別化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
我采用內容——目標——媒體三維選擇模型,設計好[目錄]、[讀書筆記]、[錄音]、[資料檢索]、[郵件]、[學習導航]、[操作指南]、[媒體庫]、[退出]等項,[學習指導]等項內容,又設計了[導語]、[導讀]、[朗讀]、[作者]、[小結]、[擴展]、[訓練]等子項內容,讓學生自己操作,自主學習。如閱讀指導、形成性練習題的訓練,單元測驗等都可用這種教學模式。
3、對于“計算機情境虛擬教學模式”的應用
如上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設計情境虛擬教學課件,將夏秋的景物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讓學生進入魯迅筆下的“我”的樂園,接著顯示冬天百草園的景致,讓學生自己設計出拍雪人和捕鳥的情景場面,這樣在情景虛擬中進行了個別化學習,其樂無窮,學生越做越有意思。
4、對于“因特網遠程教育教學模式”的應用
這種應用主要取決于Internet的普及程度,比如大部分家庭上了Internet,那么,老師可在網上答疑,信息,或通過BBS與學生進行討論。電子郵件則提供了非實時的交互,不受時空限制進行交流?,F在,不少高等院校,高級中學已建成局域網,對學生來說,可適當鼓勵他們上網瀏覽,學習。老師也可以把作業(yè)、輔導、解答等放在網上,讓學生下載?;蛴秒娮余]件傳送作業(yè),解答疑難等。“網上教育”應是末來教育發(fā)展極為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李克東主編《現代教育技術》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8年版。
中職語文是一門為專業(yè)課服務的實用性強的基礎課程,也是培養(yǎng)中職學生人文修養(yǎng)的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要密切聯系專業(yè)實際,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增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一是要大膽改革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專業(yè)選擇不同的篇目,可以對現有的篇目體系進行增減或重組,盡量選用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緊密結合的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如導游專業(yè),可以增加一些有關旅游題材的古詩、歷史故事、文學典故、現代詩歌;餐飲管理專業(yè),可選擇有關國內外大型飯店的成功管理經驗案例;計算機專業(yè),可增加一些信息技術發(fā)展史方面的文章、科幻小說,等等。二是要科學安排語文作業(yè)。語文教學的實用性主要是要讓學生發(fā)現語文學習與社會需要的直接聯系,把語文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因此,要賦予語文作業(yè)新的內容和新的形式。開展一次社會實踐、公益活動或參觀學習活動等,都可以成為語文作業(yè)的內容。如汽修專業(yè),可以安排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寫與汽車相關的作文、散文等,激發(fā)學習專業(yè)的興趣;烹飪班的學生可以寫動手做菜的過程和體會;寒假期間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把學到的調查報告運用到學習實踐中。同時要讓學生多進行閱讀,多讀一些文學作品和新聞報刊來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內容,對于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及其具體環(huán)節(jié)作出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謀劃,不能只扣住教材本身來學習,要進行內容拓展,如“求職信”的教學,可在課堂上模擬一場人才招聘會,既可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可讓學生提前了解就業(yè)信息,感受就業(yè)的壓力。
二、改革教學方式,強化中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可以討論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討論式教學是在傳統(tǒng)講授教學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可以起到三個作用:一是增加學生的發(fā)言機會,學生參與面廣,提高學習主動性;二是通過討論促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三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意識和習慣。例如,我在講授散文《世界最美的墳墓》時,組織學生討論作者通過托爾斯泰墓闡述怎樣的哲理?進而讓學生討論文中“最美”的含義,要求學生聯系現實談談自己的審美觀,什么才是美。有的學生談到幽雅寧靜是美;有的學生談到樸素平凡是美;有的學生談到奉獻自己,淡泊名利是美等等。學生發(fā)言全面、深刻而精彩,教學效果異常的好。實踐證明,討論式教學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教師要把握好,討論問題不能太多,而且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問題的設計也要明確、多層,有—定的深度和難度,吸引學生更多的興趣和參與。啟發(fā)式教學是指在學生進行認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啟發(fā)、暗示、點撥等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內容的整個系統(tǒng),同時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因勢利導地進行教學。如,在講授《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思考下列問題:作者說“自信其實早就失掉了的”理由是什么?說“中國人現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理由是什么?雙方的分歧是什么?等等,在這樣的誘導、啟發(fā)下,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中要不斷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完善評價機制,確保中職語文教學的目的性
完善的評價機制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也是促進中職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方法。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勵與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fā)展。評價過程既要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結果的評價,又要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還要注重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對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改革傳統(tǒng)的以試卷和分數為主要依據的評價方式,積極倡導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堅持“多維度”標準,根據不同專業(yè)的教學目標分層設計評價方式,如:課堂觀察、成長記錄評價、作業(yè)分析、語文日記和書面考試等,設置評價指標,如:閱讀能力評價、寫作能力評價、社交能力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能力評價等等,確保能從不同的視角、層面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情況以及科研情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評價。通過有效的評價,真正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的目的??傊?,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加強評價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不斷完善評價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不斷發(fā)揮評價的導向性和實效性,使更多學生喜歡語文課。
【參考文獻】
[1]周筠,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實施多元性評價的思考[J],基礎教學研究,2007.11.
[2]黎桃,中職語文教學應考慮的問題[J],職業(yè)教育研究·基礎教學研究,2006.8.
[3]于宗炫,中職語文教學的定位與實踐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8期.
[4]劉麗,中職語文教學職能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8期.
[5]彭莉,關于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