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9-25 17:40:2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高中歷史中的思維方法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新的教學目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并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通過高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師與教學內容的引導下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斑^程與方法”目標在建設過程中全面融合了“以學生為本”這一新課改理念,同時在目標設計過程中也讓高中歷史更好的施行義務教育,幫助學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真正學會如何知道歷史,怎樣利用特定歷史思維去了解現(xiàn)在和正確認識自我,所以本文對“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現(xiàn)狀進行研究。
1.對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討論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對“過程”和“方法”進行分別研究,“過程”是指學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經歷、體驗、思維方式的變化以及發(fā)展程度等,在本質上可以說成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整個經歷,并在這些學習經歷中形成抽象或概括的思維程序與思維方法,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所使用的思維方式。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的“過程”是指讓學生在濃縮、簡化或概括的情景和條件下,通過對高中歷史課程的經歷和體驗來確認史實,并要運用學生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解釋與評價歷史的程序。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的“方法”是指學生掌握史學界確認史實和解釋與評價歷史的思維方法,也可以說成教師根據(jù)高中歷史課程內容布置和安排出特定的情景,就某個歷史學科方面的問題采取適當?shù)姆绞胶头椒?,使學生的思維方法可以與特定歷史思維相統(tǒng)一,從而使學生可以利用特定的歷史思維來理解歷史和現(xiàn)代,從而使學生在以后學習中如果再碰到類似題目也可以使用這種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走入社會后可以利用更加寬廣的視野來看待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
2.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踐
本文以高中歷史課程中的《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一課來設計實踐課程,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我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秦國崛起和鞏固大一統(tǒng)的帝國,重點是講述了秦朝創(chuàng)立中央集權的體制,雖然秦王朝在歷史上的時間相對較短,但是它創(chuàng)造的中央集權體制對中國的影響卻很大。本文便以《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這一課為例,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踐進行深入分析。
案例1:“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閱讀相關史料文獻來解讀商鞅變法的內容,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材料、歸納以及提煉核心觀點的綜合能力。
(2)通過閱讀教材和討論,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一起分析秦朝統(tǒng)一的原因等內容。
(3)通過學習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一系列措施,并要從當時社會、經濟、文化等不同的視角來評價秦王朝的統(tǒng)治。
分析:根據(jù)本文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理解,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在設計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將主體放在培養(yǎng)學生這一方面,而且還沒有使用教學活動的過程對這一教學目標進行描述。因此,本文基于“過程與方法”目標對這一課進行教學過程設計。
案例2:基于“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
【探究一】公元前3世紀,中國因為什么原因而出現(xiàn)秦王朝大一統(tǒng)的趨勢?(教師出示相關圖片來營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特定情境,而且歷史情景要充分體驗秦王朝大一統(tǒng)趨勢出現(xiàn)的必然性)
情景:教師出示兩幅關于春秋時期列國形勢圖和幾大國家的形勢圖,通過觀察圖片上的國家數(shù)量變化等來營造出當時的社會情況。
問題:從經濟、社會以及戰(zhàn)爭等當時社會的角度,充分思考秦王朝大統(tǒng)一趨勢出現(xiàn)的必然性。
【探究二】秦王朝是如何從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存在?(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相應資料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
情景:出示兩段與此問題有關的文獻材料。
問題:戰(zhàn)國時期秦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有什么?商鞅變法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探究三】秦王朝在那個時期是通過哪些手段來鞏固大一統(tǒng)的局面(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相關文獻資料基礎上,結合課程內容對這一問題進行概括)
【活動設計】分組討論
命題:秦王朝采取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對我們后世帶來哪些影響?
A:這些措施對我們后世留下的寶貴財富?B:留下了哪些沉痛的教訓?
操作:(1)自主選擇。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分組討論,如果兩個小組人數(shù)不平衡教師可以選擇參與人數(shù)偏少一組,而且分組應該在課程開始前就應完成。(2)分組討論。兩個小組要在5分鐘之內完成討論,并推選1至2人將準備的觀點進行發(fā)言。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創(chuàng)新性教法 探討
高中歷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僅要根據(jù)教學大綱布置教學任務和目標,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興趣愛好,創(chuàng)新性地實現(xiàn)教學模式多樣化。而創(chuàng)新性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對學生將來的成長與發(fā)展都十分有利。
一、高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性原因分析
目前,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學目標不明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yōu)橹饕虒W目標。這樣就導致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是為了提高成績而不是為了興趣愛好,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與情操,還導致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無法主動學習歷史知識。其次,教學方法不科學,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理論知識灌輸?shù)慕虒W方式,導致高中歷史課堂枯燥乏味,學生不喜歡主動思考和學習,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再次,教學模式落后。目前,在不少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中都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二、高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性教法策略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交流氛圍
高中歷史課堂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要場所之一,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課堂學習氛圍是否良好。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和諧、活躍、平等、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高中歷史教師與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缺點與難點,進行有效補充和重點學習。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選擇彰顯歷史特殊性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歷史材料,使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多種歷史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并且及時地提出問題讓學生之間進行開放式交流,互相學習探討,一起了解和感受歷史,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與情操。
2.歷史課堂與學生生活貼近
高中歷史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僅僅依靠歷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也應該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學習歷史知識,延伸歷史課堂,與學生的實際相關相貼近。所以,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突破歷史課堂與教材的現(xiàn)狀和束縛,學習歷史知識應該拓展到課堂之外,使高中歷史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讓歷史教學與學生生活得以有機結合,實現(xiàn)高中歷史教學的生活化與真實化。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充分挖掘當?shù)氐臍v史教育資源,開展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高中歷史教學,然后再將當?shù)氐臍v史知識融入到歷史教材與課堂中去,充分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生活化與真實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歷史知識。
3.重視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方式不利于提升教學效果,為了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征與歷史課堂教學的需要,選擇或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因此,高中歷史教師需要非常熟悉和掌握學生的性格特征與教學課程資源,合理使用教學工具與素材,使用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高中歷史教學。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講到漢朝歷史中對漢武帝的評價時,可以棄用傳統(tǒng)的“講述式”教學方法,先讓學生在平常的電影、電視和文學資料中了解漢朝歷史,在學生印象中漢武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讓學生互相交流討論,然后教師再結合歷史教材,對漢武帝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認識和了解,充分挖掘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潛能和主觀性,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4.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構建一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高中歷史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成果,研究和完善能夠提高學生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要實現(xiàn)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的相統(tǒng)一,高中歷史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其次,高中歷史教師要采用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原則,讓學生自身也參與到對歷史學習的評價活動中,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觀念要求下,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的教學需求,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改善和提升教學方法與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與興趣,提高歷史學習信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歷史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也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蔡長斌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課堂討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2,124。
摘 要:由于初高中歷史教材及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心理的差異,使得初高中歷史教學存在諸多脫節(jié)問題,給高一歷史教學造成不便。本文就如何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工作的研究做了初步闡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利于高一歷史教學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歷史課程;初高中學生;歷史教學銜接
一、初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比較
1.《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簡單,《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內容較初中課標內容豐富
初中歷史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六部分內容,在每部分內容中基本按年代順序分專題內容展開,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高中歷史課程注意與初中歷史課程的銜接,既避免簡單、機械地重復,又避免初高中歷史課程的脫節(jié)。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高中階段歷史學習的特點和要求,引領學生在比初中更高的層次上認識歷史。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
普通高中歷史必修課分為歷史(Ⅰ)、歷史(Ⅱ)、歷史(Ⅲ)三個學習模塊,包括24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lián)的學習專題,分別反映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的重要歷史內容,是全體高中學生必須學習的基本內容。不足之處在于,以“模塊――專題”、中外史混編為體系結構的新課標,打破了歷史學科的整體性,破壞了歷史概念內在邏輯關系,容易造成時間和因果關系上的混亂,新舊知識聯(lián)系不緊密,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并且和以通史狀態(tài)出現(xiàn)的高考有差距。
2.初、高中歷史教學在教學目標上存在差異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更強調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如《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對中國古代史的要求:“知道中國古代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能夠閱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識讀歷史圖表,知道古代紀年方法,正確計算歷史年代,描述歷史事件,初步了解學習歷史知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p>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較《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更注重對歷史能力、歷史規(guī)律等史學方法的考查,并且拓寬了以往政治思想教育目標的內涵,強調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現(xiàn)代公民。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qū)、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汲取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還提出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和載體。
二、初、高中學生的比較
1.初、高中學生存在著較大的思維差異
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處于經驗型向理論型過渡的階段。初中生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經驗型,他們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親身感受或習慣觀念等進行思維活動。而高中生的思維則要形成抽象思維,屬于理論型的。對他們的要求是能夠利用理論做指導,來歸納綜合各種材料信息,通過一定的邏輯思維程序,利用判斷推理等手段擴大其知識領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初二階段是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期。從初二開始,學生的思維開始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到了高二年級這種轉變初步完成。高一階段就成為學生思維轉型的關鍵期。有轉型就有陣痛,其具體表現(xiàn)為很多同學上歷史課跟不上節(jié)奏,學習成績忽上忽下,大起大落,因而學生就容易苦悶和迷茫,對歷史失去信心。
2.初、高中學生學習方式也有較大的不同
初中生依賴性較強,更多習慣于教師傳授知識,他們普遍養(yǎng)成了“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考試考什么”的學習模式。通過對我們縣城幾所高中100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高一學生中對歷史課很感興趣的有12.7%,比較感興趣的27.3%,一般態(tài)度54.5%,不感興趣的5.5%。初中歷史知識簡單,對知識的要求在了解和記憶的層面上的成分比較多,那種“被動記憶”的學習方法在初中歷史學習中還是很有成效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掌握歷史知識類型方面,喜歡死記硬背的占10.9%,靈活運用的占25.6%,開放性的占54.6%,不知道的占8.9%。
高中教材內容多、課時緊,學生必須充分發(fā)揮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在歷史的學習方式和習慣上,高一學生還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轉變,38.1%的學生不喜歡探討歷史問題;42.9%的學生不善于用比較歸納等學習方法學習歷史;42.8%的學生沒有獨立學習歷史的習慣;38%的學生不能迅速掌握歷史學習材料的核心問題。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從被動記憶向自主探索轉變過程中出現(xiàn)了拐點,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時感到深奧難懂。這一切都給我們的歷史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
三、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研究方式初探
1.整合、優(yōu)化課程資源,編寫校本教材
為順利實施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必須有一本與現(xiàn)行教材相適應的校本教材。因此,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運用教材,整合不同模塊、不同專題或同一專題的不同課文;不同模塊的歷史知識;不同版本的教材等資源,通過比較、整合,節(jié)省時間,優(yōu)化課程資源配置,進而形成一套與現(xiàn)行教材相適應的校本教材。
2.認真研究學情,提高自身素質
面對初、高中的歷史知識體系斷裂現(xiàn)狀,高中教學一定要注意幫助學生理清歷史知識體系,弄清歷史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增強通史意識,這既是對初中的“補課”,也是高中專題史學習的必備通史基礎。
3.加強交流與合作
作為歷史教師,要樹立大歷史教學觀,不僅要重視高中歷史教學,同時也要關注初中歷史教學。從自身做起,加強與初中歷史教師的聯(lián)系,尋找初高中歷史教學在內容選擇、方法運用、理念引領上的差異,增長智慧,豐富自己;初、高中歷史的銜接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在這方面大家都在努力,我們應尋找機會與之進行交流,認真吸取經驗和教訓。
4.做好總結
關鍵詞:高中歷史;創(chuàng)新式思維;課堂改革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課程與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推動創(chuàng)新型國家戰(zhàn)略實施的重要舉措,高中歷史教師應響應素質教育號召,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方法,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新式思維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以課本上的歷史知識為重點,只講解書本上的知識,對于課本外的知識很少涉及,教師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無法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在歷史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以知識記憶為重點,重點考察學生的記憶力,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辨別能力等綜合素質,學生無法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更無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式非常不適應于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科技、大眾創(chuàng)新的觀念,學校和教師應當改變陳舊的歷史教學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求。
(二)符合素質教育要求
知識時代的到來,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更應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歷史教學課堂中,運用創(chuàng)新式思維可以提升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培養(yǎng)學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符合社會需求。同時,創(chuàng)新式思維還能夠提升大腦的協(xié)調能力,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力,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式思維類別
創(chuàng)新式思維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思維方式,它能夠打破學生禁錮的思維方式,以活躍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主要有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和雙向思維三種類別。求異思維是指以不同于尋常的思維方式面對問題,常常能夠得到出人意料的結果。求異思維是打破傳統(tǒng)思維模式由因查果的思路,而是以果為依據(jù),尋求因,最終得到比較好的效果。比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正是體現(xiàn)了求異思維。
(二)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可以理解為求異思維的一種獨特方式,在歷史教學中作用巨大。逆向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反其道而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具有雙面性,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傳授給學生“非黑即白”的觀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既有正面的、積極的形象,也有負面形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全面認識歷史人物,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三)雙向思維
雙向思維是指不同于正向思維、逆向思維、同向思維以外的思維方式。歷史是一門具有可知性的學科,其具有意象遠的特點,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對比現(xiàn)代與歷史,達到標新立異的教學效果,就能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雙向思維可以讓學生全面、完整地看待歷史事件,變被動為主動,特別是將歷史與地理、政治等學科構成全面的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說明歷史問題,能達到活躍課堂,增強學習效果的目的。
三、創(chuàng)新式思維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運用創(chuàng)新式思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為此,高中歷史教學應當采取一定的方式,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式思維的運用,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更新教育觀念
教學觀念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思想,對教師教學工作具有統(tǒng)領性作用,也是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核心。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創(chuàng)新式思維,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學觀念為創(chuàng)新式思維運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高中歷史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將課堂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增強他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辨別,而不是簡單的記憶。
(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實施教學方法的重要措施與重要支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教學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變化,采取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比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收集素材,激發(fā)學生自己探索、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高中歷史學習更易培養(yǎng)學生的因果思考能力,以及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他們可以全面分析和講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收集歷史知識,豐富課堂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學習提供素材和依據(jù)。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tǒng)的學習關系中,教師處于管理者的地位,學生處于被管理的位置,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平等,使得學生對教師往往有抵觸情緒,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因不喜歡某一學科的教師,而不喜歡某一學科,導致該門課成績不理想。運用創(chuàng)新式思維要求學生與教師建立和諧的關系,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由管理者變?yōu)橐龑д?,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間的良好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還應當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堂中設置游戲,比如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加深他們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式思維。
四、結語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不斷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我國正在積極創(chuàng)建創(chuàng)新型國家,以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針對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創(chuàng)新式思維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式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許大才 單位:安徽省含山一中
參考文獻:
關鍵詞:歷史 課堂 現(xiàn)實
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因為教育觀念、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偏差與局限而嚴重脫離了學生生活,填鴨式教學、滿堂灌、照本宣科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使本來鮮活的歷史變得呆板,學生也只能望“史”興嘆。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使高中歷史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融合,是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學發(fā)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時代的要求。對此,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的意義
(一)有利于體現(xiàn)歷史學科的價值
高中歷史教學應體現(xiàn)和反映人文教育思想,也就是說高中歷史教學應該給學生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價值理性的啟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歷史學科的價值,引起學生的共鳴。
然而由于長時期與人文教育、素質教育相背離,高中歷史教學一直處于尷尬的境地。學生喜歡歷史卻不喜歡歷史課,歷史課堂枯燥乏味,歷史學科地位低下。這固然有很多主、客觀的因素,但問題的根源主要是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僅局限于對“歷史性”知識的傳授,遠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脫離人文教育的精神。筆者認為只有把高中歷史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融合才能給歷史注入新鮮的血液,讓歷史“鮮活”起來,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引導學生把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轉化為認識、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學生站在現(xiàn)實的角度去反思歷史,總結經驗教訓,“以史為鑒”。歷史課堂教學也只有扎根于學生的生活境地,聯(lián)系實際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理解自身與世界的關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獲得生命價值的整體提升??梢?,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融合符合新課改所倡導的“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理念,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是推動當前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有利于樹立新的教育觀念
21世紀的教育核心是“以人為本”,進行“生命化”和“未來化”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歷史學科更是如此,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樹立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觀。
教育的一切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著眼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觀,應該是關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而不只是記住歷史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背出現(xiàn)成的結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分析、綜合等能力;教會學生步入社會生活的實際本領,為學生的未來生活打下堅實基礎。高中歷史教師有了這樣的教學理念,教學中就會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積累,把歷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和生命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的實施策略
(一)教學語言生活化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的形式和思維的載體,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xiàn),是高中歷史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課堂語言不僅有口頭表達語言、文字語言,還有肢體語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知識的傳遞還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都必須依靠語言為媒介。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情感的抒發(fā),可以這么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讓教學語言為高中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服務,關鍵看我們能否恰當?shù)匕焉钪型ㄋ滓锥恼Z言提煉出來。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教學方式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的所采取的基本行為和教學活動整體結構上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它既包括外顯的行為,也包括相關的思維方式和態(tài)度。高中歷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滿堂灌”和機械訓練式,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所帶來的后果是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成了溫順的、被動的知識容器,而課堂依然是教師“獨霸天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改變課程實施中教師“滿堂灌”,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化,吸引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
1.以社會熱點為媒介進行歷史教學
只有注重與國際國內的社會熱點相結合,才能使歷史教學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充滿活力。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求知欲特別強,他們所關注的范圍比較廣,大到國際國內的時事,小到校園的小事,但是,校園中的學生接觸面較小,能夠了解的東西往往一知半解,這一點,正好為我們歷史教學與現(xiàn)實的結合提供了發(fā)揮用武之地的空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結合一些時政熱點講述,做好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的結合。
2.合理運用鄉(xiāng)土歷史資源進行歷史教學
與其他學科相比,高中歷史課程資源具有豐富性、生動性和現(xiàn)實性的特點。與歷史相關的課程資源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它們往往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合理運用鄉(xiāng)土歷史資源進行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無窮魅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開發(fā)鄉(xiāng)土歷史資源中的有效信息,在尋找、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觸摸到歷史發(fā)展最生動、最真實的脈搏,使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提升分析、判斷等歷史思維能力,加深了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比如我們湛江“一寸河土一寸金――寸金橋”的由來,為什么湛江舊時又叫廣州灣?湛江在解放海南島中的作用,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講解,很好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高中歷史教學中,只有走出單一、走出封閉、走出機械,強化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的結合,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回顧知識、記憶信息、提高智能。也只有當歷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融合的時候,高中歷史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洪越.歷史教育應落腳于“思想”與“現(xiàn)在”.歷史教學參考,2007(12).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效率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教育事業(yè)的進步離不開教學方式的更新,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已經成為當前眾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本文將分析情境教學法的含義和具體運用,希望能夠讓其他教師正確認識該教學方法,然后靈活將其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理解情境教學法的含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它是一種新型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既可以活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氛圍,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情境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所創(chuàng)設的一種真實有趣的情境,它能夠將學生引入知識的學習當中。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我們只有在正確理解了情境教學法的含義之后,才能夠更好的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情況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根據(jù)調查可知,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忽視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例如,當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人教版《春秋戰(zhàn)國紛爭和民族融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有的學生沒有理解吳越爭霸的內容,如果歷史老師采用各種措施為學生營造充滿趣味的教學情境,學生就會對歷史這門學科產生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有的高中歷史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情境創(chuàng)設對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意義。第二,歷史教師忽視了圖文史料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作用。高中歷史人教版教材中有非常多的插圖,這些插圖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它們可以幫助高中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的知識。但是當前有的高中歷史教師并沒有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來進行教學,他們直接對歷史教材中的文字進行解釋,這就大大降低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第三,忽視了多媒體教學。高中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教學的效率。經過調查可知,有的高中歷史教師沒有通過多媒體技術來給學生展示歷史有關的圖片、故事,學生失去了歷史學習的興趣。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人教版教材《》的時候,歷史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已經學習了《》,現(xiàn)在大家拿出你們的練習冊來做幾道題?!彼械膶W生都非常配合地拿出來了練習冊,整節(jié)課下來,歷史教師反復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和練習冊中的習題,他并沒有打開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的相關圖片、視頻,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方式十分傳統(tǒng),學生難以對歷史知識有更加深刻和直觀的理解。第四,當前的高中歷史課堂非常僵化,歷史學科的教學方式嚴重缺乏創(chuàng)新,多數(shù)高中歷史教師將高考作為課堂教學的指揮棒,高中歷史學科教學質量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第五,缺乏足夠的重視。在歷史教師看來,語、數(shù)、英是高中階段中主要的學習科目,而歷史學科處于副科的地位,歷史教師在課程設置以及知識點的講解上過于隨意,多數(shù)歷史課被安排在下午疲憊的時間段,學生對歷史逐漸失去興趣。最后,課堂過于壓抑,高中生難以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按理來說,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但是很多歷史教師為學生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十分壓抑,他們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將情境教學法靈活運用到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當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高中歷史情境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高中歷史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高中生在學習人教版歷史教材《春秋戰(zhàn)國紛爭和民族融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zhàn)爭的理解和記憶,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采取各種措施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高中歷史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春秋戰(zhàn)國紛爭和民族融合》,大家請翻開教材?!比鄬W生非常配合地翻開了書本,歷史教師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歷史史實進行了詳細地講解,所有的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當歷史教師講解完基本的歷史史實之后,他說到:“同學們,你們記住這些內容了嗎?”有的學生說有,有的學生說沒有。此時,歷史教師微微一笑,說到:“沒關系,現(xiàn)在你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表演教材中的“臥薪嘗膽”這個歷史故事,然后全班投票選出表演最好的小組?!崩蠋熣f完以后,全班學生都開始興奮起來,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了情境表演練習,整節(jié)課堂進行得十分順利,這種教學方式既加深了學生對歷史史實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又活躍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氛圍。
(二)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多媒體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將多媒體技術巧妙地融入歷史教學當中。當高中生在學習《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歷史教師:“大家下午好!我們已經學完了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的內容(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并指了指幻燈片中的課題),這個單元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而且知識點比較細小,為了方便大家記憶,老師將重點的識記內容用課件整理了出來?!睂W生一邊看著課件中的內容,一邊用顏色筆在自己的教材上做筆記,這種教學方式相比傳統(tǒng)板書教學更具有優(yōu)勢,前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為學生展示較多的歷史知識,而板書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巧用插圖和思維導圖創(chuàng)設情境
插圖和思維導圖是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將插圖和思維導圖靈活地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例如,當高中生在學習《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歷史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插圖和思維導圖的作用。在上課之前,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從整體上給學生講解一下春秋時期爭霸戰(zhàn)爭的大概過程,他在講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看教材中的插圖,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各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爭霸戰(zhàn)爭的全過程。當歷史教師講到了城濮大戰(zhàn)的時候,他可以讓學生看教材中晉文公的插圖以及退避三舍的戰(zhàn)爭圖,這種教學方式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四)通過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
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在講解教材中《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使用了PPT和CamtasiaStudio錄屏軟件,前者主要是用于制作歷史課件,后者主要是用于錄制歷史課程視頻。隨后,歷史教師通過PPT和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完成所有的制作以后又對其進行了反復地調整和完善,最終形成了“爆發(fā)”微課視頻。PPT和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的有效結合既能夠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又可以增強高中歷史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充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關鍵詞:高中歷史;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有著深刻影響。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可細致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通過一些具體的手段來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研究發(fā)現(xiàn),高中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比較活躍,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把握這個重要的時期,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歷史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不但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也要提升其探索能力。
一、歷史教師需要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出現(xiàn)知識面不夠廣的問題,就只能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從而難以游刃有余地講解歷史知識點,這就會出現(xiàn)講課不生動,難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就更談不上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豐富自身歷史知識的儲備,例如,在講世界史中關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這一知識點時,歷史教師如果沒有對政治經濟學相應的知識加以學習與掌握,就會使得教師在講授這一部分歷史知識時出現(xiàn)難以解釋清楚其中深刻內涵的情況,從而使學生也比較難以理解,因此要加強知識儲備。教師可通過定期舉行相關的知識培訓,來豐富知識儲備,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為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課程教學中的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歷史感
作為學生應該有深厚的歷史感,可目前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沉重的應試教育框架中只是喜歡歷史,但對歷史課程提不起興趣。要想改變這種矛盾的局面,高中歷史老師應該將學生的歷史興趣和歷史觀念相互融合、合二為一。可通過圖書、網絡收集相關資料,接著從學生熟悉、經常交流的社會熱點或熱播討論的影視題材切入,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最后還要對所講課程進行延伸,布置并安排相關任務讓學生主動完成,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歷史話題的討論,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習效果,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感。例如,電視劇《甄執(zhí)》,講述清朝雍正年間,美麗善良的甄執(zhí)右桓霾悔鮮朗碌牡ゴ可倥成長為一個善于謀權的深宮婦人的故事,教學時老師就可以把這部電視劇融入清朝歷史的講解中,既有針對性又有趣味性。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選擇上,可以通過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目的,圍繞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和知識難點來進行,使學生能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學習教材中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以及歷史思維能力。比如,高中教師在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這一節(jié)內容進行講授時,可以根據(jù)其中“西周宗法制”這一知識重點設計一些較為淺顯且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如“宗法制的內容核心是什么?”“宗法制有哪些特點?”等,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積極地對問題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活躍的思維活動。
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高中歷史教學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挖掘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樣學生才可以充分體驗,把歷史學得更透徹。教師不需要講得太滿,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合作、討論、學習、探究,學生可以直抒己見、主動思考。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領悟會更加深刻,還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發(fā)和收獲,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疑問、困惑進行引導、開發(fā)、小結,讓學生豁然開朗。這種主動性發(fā)揮會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發(fā)現(xiàn)、勇于探索,自然而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分辨對錯,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還能夠增強學生對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對世界有更充分的認識,眼界更加開闊。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現(xiàn)狀及創(chuàng)新
我國長期執(zhí)行的是應試教育模式,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這種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和不足,已經暴露在人們的面前。于高中歷史教學中來看,過去大都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十分被動,學生苦苦掙扎,卻依然難以記住海量的歷史知識,猶如一葉小舟,孤寂的漂泊在歷史知識海洋當中,卻無處靠岸。高中歷史內容之抽象深刻、信息量之巨大,使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無法承載的。而其綜合性與系統(tǒng)性之不足,也對高中歷史教學非常之不利。由此可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依然迫在眉睫,只有如此,才能夠實現(xiàn)歷史教學質的飛躍。
一、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
(一)表演式教學模式
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表演式教學主要是教師按照教學內容,在課堂中通過表演的形式完成歷史教學任務?;诒硌菔浇虒W模式,教師會反復的在課前進行準備和彩排,以提升課堂中的教學效果。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都會根據(jù)教案的設計,按照固定的套路進行表演,并且也會根據(jù)課前設定的問題進行提問,基本上難以發(fā)生臨場發(fā)揮的情況[1]。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能夠更好地應對上級聽課檢查,因此在很多高中歷史公開課當中,教師都愿意采用這種方法。不過,教師如果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將會使教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受到很大的影響,也無法對更好地探究和思辨歷史事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角、學生作為配角,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教學互動,因而教學效果也十分有限。
(二)論證式教學模式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論證式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根據(jù)教材結論為基礎,利用分析法、歸納法等,對歷史結論的正確性進行分析論證。在論證式教學模式當中,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對歷史知識進行講解,操作性較強,學生也能夠取得更快的強化記憶效果,因此為了應對考試,很多高中歷史教師都應用了這種教學模式[2],但缺乏對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的思索。例如在講解《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一課時,教師通常都是按照傳統(tǒng)的史學觀點和歷史事實,主要從早期殖民擴張對亞非拉帶來的災難的革命史觀和對世界市場的拓展的全球史觀進行分析,而忽視了早期殖民擴張的原始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時代到來的現(xiàn)代史觀,以及給殖民地帶來了先進思想和生活方式等社會史觀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對于歷史問題往往只能根據(jù)標準答案作答,而不能有自己對歷史獨特的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進行學習,正確答案、答題模式都較為一致,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壓制,因而對于既定的歷史結論,難以產生質疑精神,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灌輸式教學模式
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灌輸式教學模式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課堂的中心往往在教師[3]。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對于高考大綱、教學重難點等十分注重,但是對于歷史知識的完整性等較為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并且會隨著教師教學思路來固定展開課堂思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也會與學生進行問答互動、中外歷史對比等活動,但是這些活動大多是基于教師課前制定的教學框架當中,學生沒有充足的自由發(fā)揮空間,依據(jù)也是教師在備課當中準備的所謂標準答案。同時,為了應對高考,教師通常選擇歷年的高考真題,或是一些自編模擬題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從而讓學生學會最好的解題方法。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當中,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與教育十分忽視,教師的關注點往往都在考試當中。因此即便學生能夠在考試當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其自身的歷史思維與素質能力還是會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一)情境化教學模式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十分良好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學中對博物館、課本當中包含的情境內容進行加以運用,通過觸摸真實歷史實物、或是生動的語言描述,對具有歷史特點的生動畫面進行良好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能夠有效的進入到教師設定的歷史情境當中[4]。在江蘇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當中,包含有很多真實的歷史事件,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往往也代表著不同的歷史觀念。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基于這些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為學生營造一個具體的歷史情境,從而讓學生能夠對歷史的發(fā)展和延伸進行體會。此外,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戶外開展實踐教學,到一些具有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博物館等地開展教學,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對歷史進行感悟,從而得到歷史知識、歷史思維等方面的良好提升。
(二)多樣化教學模式
在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當中,多樣化教學模式擁有著十分良好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可以對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應用,例如自由論壇法、參觀日記法、研討游戲法等[5]。在應用這些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要基于真實的歷史背景,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更加靈活的開展活動,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大的樂趣。多樣化教學模式除了能讓學生更為良好的掌握歷史知識以外,還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三)互動式教學模式
在高中歷史互動式教學模式當中,讓學生能夠回歸的主置,在師生之間更覺有效的進行溝通,從而更加明確的認識和了解歷史事件。對于歷史教師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不過對于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卻是十分有利的。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認知情況、學習現(xiàn)狀等,對大量的歷史知識進行梳理[6]。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針對不同的歷史事件提出自己的意見,并與同學進行討論,以幫助新的歷史認知和歷史問題的發(fā)現(xiàn)。如講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與發(fā)展》時,通過互動的方式讓學生突破教材,認識可以從多元化角度來認識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可以從各國的代議制的特征折射出各國的國情不同,還可以從西方的“制約和平衡”原則里構建對當今中國反腐倡廉體制的借鑒等。在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當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因而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
(四)開放式教學模式
在開放式教學的應用之下,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的引導,應當能夠基于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讓學生能夠對歷史中的某些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中,高中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這一階段的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較為豐富,對于個性的形成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十分關鍵。因此,在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心理、思想等發(fā)展給予高度的重視,在教學當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對于教材內容應當進行靈活的選擇,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7]?,F(xiàn)在高中教材的編寫其實就體現(xiàn)這種開放式思維,高中歷史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選修分為重大改革、中外人物、世界文化遺產和歷史的奧秘四個專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在教學當中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某個方面的歷史具有較高的興趣,教師都應當積極的進行引導,并且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和信息,促進學生更加深入的研究。通過對開放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能夠更加深刻、詳細的學習和了解歷史知識,同時也能夠對自身的問題研究能力進行提升。高中歷史教學作為高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發(fā)展與提升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而在過去的教學當中,采用的教學模式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也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此,需要對高中歷史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從而取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柳付全 單位:江蘇昆山震川中學
參考文獻:
[1]張燕.論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意義[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39-40.
[2]鄧濤.淺析高中歷史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53+49.
[3]許明華.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析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02:135-136.
[4]高明海.論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創(chuàng)新分析[J].才智,2014,11:182.
[5]龍書和.素質教育視角下高中歷史教育的方向及意義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5,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