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0-08 10:18:0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課外閱讀的定義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外閱讀 策略
一、課題的提出的背景
近年來有關英語課外學習與活動日益受到關注,已經產生一些研究成果。如下:袁桂林對英語課外活動的意義和實踐進行研究,認為開展課外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助于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克服了學科課程割裂知識的弊端。
閱讀效果檢測與鞏固方式的研究、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關系研究等也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統(tǒng)的實證研究。葛炳芳指出完形填空、短文改錯、寫作等訓練是培養(yǎng)閱讀素質的必要的補充。盡量上幾堂這樣的專題課對提高閱讀能力大有裨益。課堂上老師的帶領、指導與督促學生閱讀英語課文或做練習,或適當安排布置一些英語閱讀方面的回家作業(yè),讓學生課外自主完成,則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更有利,都有利于閱讀素質的培養(yǎng)。
二、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jù)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技能自主訓練策略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本課題的主要理論依據(jù)是“實效教學”:
1.有效果:教學活動結果要與預期的教學總目標相一致,體現(xiàn)教學的目標達成性。
2.有效率:師生雙方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面投入的時間、精力及各種教育資源,教育目標得以實現(xiàn),包括學生知識、技能得到增長,身心素質得以進步、成熟,個性成長,創(chuàng)造力獲得培養(yǎng)以及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學目標要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較高?!疤岣哂⒄Z課外閱讀訓練策略”不是簡單地重復別人的研究,而是要對所記錄的典型教學事件進行理論分析,反思。有利于改進今后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研究過程中體現(xiàn)出我們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師生的教與學的有效意識。
三、課外閱讀策略
對于學習策略的定義與分類,國內已經有許多學者給予了系統(tǒng)的對比評析。通過對學習策略定義的研究,多數(shù)學者認為學習策略可以促進語言學習,即學習者適當運用學習策略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策略的種類繁多,課外閱讀策略是一種主要的學習策略。
四、課外閱讀策略的訓練
課外閱讀策略的訓練是指采用學習成功者閱讀時所使用的有效策略對學習者,尤其是不善閱讀者進行訓練,并使有意識地自我調控閱讀過程來提高閱讀水平,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國內外最常用具體方法如下:1.加強方法指導。2.調整閱讀難度。3.組織相互交流。使學生了解彼此的閱讀優(yōu)勢,認識自身的不足,互相取長補短,從而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4.引導探究思考。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啟發(fā)學生對自己的閱讀過程和閱讀效果進行反思:我為什么這么理解?有何依據(jù)?5.開發(fā)閱讀資源。除教材外,選一本與教材難易程度相近的有練習的課外讀物。6.引進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倡導學生自己和自己競爭。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調查研究在課外閱讀中是否會使用策略。
2.調查研究在課外閱讀中學生會使用哪些閱讀策略。
3.研究學生所使用的課外閱讀策略哪些策略是有效的。
4.研究同種閱讀策略在不同個體上體現(xiàn)的不同效果。
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策略訓練。使學生不僅能發(fā)展學習能力也能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同時提升學生和教師的策略使用意識和能力上有所裨益,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六、課題研究的范圍
1.本課題研究的范圍涵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領域,從高中藝術班英語教學現(xiàn)狀入手,分析研究適合于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的教學策略。
2.以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為主要研究內容探索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策略。
3.課外閱讀重點運用學生手上所擁有的中學生英語報上的文章,這些文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趣味性強,容易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4.以傳統(tǒng)文本和現(xiàn)代媒體為支點,拓展閱讀范圍,搭建閱讀平臺。
七、課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思路方法。1.探究性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擴展的重要形式之一。2.賞析性閱讀。許多英語閱讀材料,無論是記人、敘事、還是寫景、狀物、抒情,都有值得鑒賞的地方,教師指導學生欣賞閱讀這些作品,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3.擴展性閱讀。由于學生知識少、閱歷淺,為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觀察法,文獻法,個案法,調查法等方法進行。
總之,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逐漸的過程,只有課上充分利用好教材,不斷地擴大詞匯量,注重閱讀方法和技巧,課后進行大量的閱讀,學生就一定會攻克閱讀的難關,享受閱讀理解給英語學習帶來的樂趣。
一、小學語文課外作業(yè)設置存在的不足
1.抄寫過多,閱讀過少
小學語文所承載的識字、寫字的任務是比較大的。課標要求小學六年累計認識常用字約3000個,會寫約2500個。在識字、寫字的過程中,適當?shù)某瓕懯潜匾?,應該說,到目前為止,抄寫依然是小學生識字寫字的重要手段。如果抄寫過多,甚至中低年級課外作業(yè)反復布置整篇整篇地抄寫課文,雖然達到了識字、寫字的目的,但長此以往,必然造成學生無趣的心理。單就語文課外學習而言,同時還減少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削弱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評價手段,小學生課外閱讀過少,甚至于被忽略就不難理解了,哪有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可言呢?
2.忽視了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小學語文課外作業(yè)設置,忽視了學生課外閱讀的任務,其原因上述已經闡明。在此我想贅述的是,小學階段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是課標規(guī)定的,我們暫且不說它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與途徑,但它至少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吧??赡芎芏嘟處煕]能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沒能意識到,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做出過明確的要求,更沒有出臺相關的評價手段和評價機制,促使他們去完成任務,被忽視就自然而然了。當務之急是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要求,出臺評價手段和評價機制。否則,其將依然被忽視。比完成小學階段課外閱讀任務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與習慣,這將是終身受益的事,不能留給初中或更后階段的教師去做。
3.忽視了學生生活的規(guī)律性
小學生課外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與生活規(guī)律是密切聯(lián)系的,這一點是我多年教學實踐的感悟。過去,我多年從事小學畢業(yè)班語文教學,可能和其他畢業(yè)班教師的心理是一樣的:總認為雙休日、節(jié)假日、寒暑假多布置點作業(yè),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汲取,結果適得其反,不僅作業(yè)完成率低,而且質量也比較低下,弄得教師、學生、家長手忙腳亂。因為面比較大,需要分門別類地處置:能力強的同學既補又罰,很快就完成了;能力弱的同學僅補,一周下來,有時還造成舊賬壓新賬,無奈,再找家長配合。這一漫長的過程,耗費了教師、學生、家長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此,我歷經多年的深刻反思,認為其責任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忽視了學生的生活規(guī)律。細細一想便會明白,雙休日、節(jié)假日,父母的生活都沒有了規(guī)律,再讓孩子有規(guī)律地吃飯、學習、睡覺,能做到嗎?寒、暑假本意就是讓孩子休息的,何談學習規(guī)律而言?如果再布置過多的作業(yè),他們怎能按時完成呢?相對而言,學生比較有規(guī)律的生活是每周一到周五:吃飯—上學—吃飯—上學—吃飯—做家庭作業(yè)—睡覺。
4.不足夠重視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
教育主管部門規(guī)定小學低年級學生不留家庭作業(yè),中年級一般為半個小時,高年級不超過一個小時。這是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但往往人們會狹隘地認為,這里的家庭作業(yè)僅僅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鞏固與延伸,不包括課外閱讀。我是這么理解這么做的,其他教師可能也不例外。
二、小學語文課外作業(yè)設置的實與虛
1.何為實與虛
小學語文課外作業(yè)設置的實與虛,只是我個人的實踐與定義,不一定準確,因為在此之前我沒有閱讀到類似的東西。如果將來閱讀到了,或經過有關人士的指點,即予以更正。所謂“實”,即為小學語文課外作業(yè)設置所承載的課堂教學的鞏固與延伸;所謂“虛”,就是小學語文課外作業(yè)設置所承載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完成課標規(guī)定的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的任務,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此看來,實與虛形同文章的主副線,雖或明或暗,但都擔當著使文章情節(jié)跌宕起伏、內容精彩紛呈的任務。
2.如何合理設置
(1)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設置實與虛的作業(yè)量,并做到動態(tài)變化。如低年級課堂教學鞏固與延伸的作業(yè)少一些,課外閱讀作業(yè)可以多一些;中年級課堂教學鞏固與延伸的作業(yè)和課外閱讀作業(yè)可以適當持平;而高年級的課堂教學鞏固與延伸的作業(yè)可以適量偏重一點。
(2)遵循小學生的生活規(guī)律,合理設置實與虛的作業(yè)量,做到動態(tài)變化。無論城里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孩子,只要上學期間,生活便有了一定的規(guī)律:如周一至周五基本上是早晨上學,中午放學,下午上學,晚上放學,課外作業(yè),休息。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便打破了這種規(guī)律。過去,我和大多數(shù)教師有同樣的心理,認為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學生的時間比較多,就多布置點實的作業(yè),結果不僅完成率低,而且完成的質量也不盡如人意。仔細想想就會明白,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父母的生活都沒了規(guī)律,孩子的生活哪來的規(guī)律?如過年期間,父母去串門走親戚,把孩子留在家中寫作業(yè)。試想想,孩子能安心做作業(yè)嗎?所以,依據(jù)小學生的時間規(guī)律,周一至周五實的作業(yè)略多一些,虛的作業(yè)予以輔助,可以調節(jié)身心,有益睡眠。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實的作業(yè)略少一些,虛的作業(yè)略多一些,有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業(yè)完成率和質量。
(3)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小學生課外作業(yè)實虛并存、實虛量交替之中,虛的作業(yè)設置還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低年級只要求學生讀一讀適合自己讀的兒童讀物,逐步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中年級要求學生在讀的同時注意自己喜愛的好詞佳句以及段的積累;高年級則在上述基礎上還應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逐步實現(xiàn)讀書的目的。切忌一開始就設置讀的難度,造成學生的畏懼心理,會適得其反。
(4)遵循適時評價原則。實的作業(yè)我們會及時評價,在此不再贅述。而虛的作業(yè)如果不做出適時的評價,就有可能會流于形式。因為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必須有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出適時的評價,是對學生課外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不斷矯正與督促。這種適時評價必須建立在課內,置于老師、學生的監(jiān)督之下,否則,會事與愿違。
一、轉化學生角色,由被動閱讀過渡到主動閱讀
現(xiàn)在的化學課堂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家常課,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大部分教師追求的是課堂上知識講清楚,講透徹,學生的任務是做好筆記,課后牢牢記?。硪环N是展示課或者評優(yōu)課,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中增加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但是由于課堂時間短,學生更多的是在教師的提示下獲得相關知識并進行對應實驗,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tài).兩種形式的課堂中學生很少閱讀甚至無需閱讀,久而久之對于化學的知識懶于閱讀,最終造成學生既無閱讀興趣,也無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提升,面對新的知識信息時,無法通過閱讀找到關鍵點.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讓學生進行主動閱讀就成為了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實際上傳統(tǒng)教學中課前預習工作就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最好途徑,教師要做的工作就是將其量化.教師在初三開學就應該要求學生每天閱讀化學書本上對應章節(jié)的文字、圖片、表格等相關信息,然后在課堂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展現(xiàn)閱讀的成果,對能通過閱讀較準確描述相關知識的學生增加他的平時成績.這樣既對學生有鼓勵的作用又提高教學的效率.如在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走進化學實驗室等難度不是很高的課上,學生完全有能力在課前通過閱讀書本得到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做的更多的是一個補充和提高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對于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引出過程、推導過程,實驗的操作過程,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再次閱讀,當然這次閱讀和課前閱讀有所不同,教師在學生閱讀前要把疑問和關鍵點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所給的線索進行閱讀,使學生在大腦中構建出相關知識體系.如在進行空氣組成的教學中,教師在介紹完拉瓦錫的實驗后,提出(1)該實驗裝置是如何密閉的呢?水槽中的汞起什么作用?(2)為什么要選擇加熱汞?(3)為什么還要做加熱氧化汞的實驗?(4)如何得知氣體體積減少了1/5?(5)如何得知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這五個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書本.教師在學生閱讀后共同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學生能更加直觀地理解空氣組成的實驗,這要比教師直接使用紅磷做實驗,然后分析,最后得到結論的效果更好.當然開始學生會感到不適應,不習慣去完成這些閱讀工作,但是隨著在課前和課堂中閱讀的進行,大部分學生增強了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化學的興趣,最終提升了自身的學習成績,這樣帶動其余的學生也參加到閱讀的這項工作中去,變閱讀為興趣,最終主動閱讀.
二、認識泛讀和精讀的差別,平衡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關系
當學生能夠進行主動閱讀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提出新的要求,對書本知識進行泛讀和精讀.泛讀是對書本知識的第一次閱讀,是對書本知識的初步認識,強調是基礎性和完整性,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在閱讀前教師可擬定閱讀提綱,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綱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閱讀,并做好記錄.如進行水的凈化教學時,教師可給出以下的提綱:(1)不同水源凈水的途徑;(2)凈水的一般方法;(3)凈水的原理,并要求10分鐘內完成閱讀工作.當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和列提綱能力后,教師可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閱讀材料,在此基礎上提問,教師歸納答疑.精讀是對書本知識的再次閱讀,是對書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強調是科學性,要求有一定的耐心,主要用于基本概念、化學用語、實驗過程的閱讀.教師講授這些相關知識后,讓學生再次閱讀,尋找關鍵詞,并抓住其特征加以引導總結.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講完定義后,讓學生結合前面的四個實驗,找出定義中的關鍵字,然后結合關鍵字再回頭理解前面的四個實驗.通過這樣的精讀練習,能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悟性,增加學生閱讀化學知識的耐性,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實驗.同時化學的閱讀僅是閱讀書本是不夠的,學生接觸的知識太狹隘,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途徑有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科普類著作、網絡上的科普文章、化學的科技文獻甚至是高中化學教材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課外知識,一方面把自己學到的化學知識轉化到閱讀的材料中去,提升自己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甚至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在閱讀中會出現(xiàn)很多新的疑點,學生能自發(fā)地將這些疑點帶入后面化學的學習中去,使學習新知識的效果更好,甚至有學生會在疑點出現(xiàn)后,自我尋找相關的資料進行深入閱讀并進行實驗,在自己解決疑點的同時,提高了化學閱讀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由于初三學業(yè)要求高,學習時間少,學生的課外閱讀原則上要能夠緊密地與課內閱讀相銜接,起到補充、拓展的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應該有個閱讀的大致范圍,引導學生盡量閱讀與初中化學相關的資料,做到課外閱讀為輔,課內閱讀為主,在初三的化學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增加中考習題的閱讀,掌握閱讀的技巧
【關鍵詞】學海樂知;科學啟智 ;“1226”教學模式;優(yōu)質高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我校在傳承中外優(yōu)秀文化,繼承學校優(yōu)良治校傳統(tǒng),踐行為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逐漸探索出“書香智育”教學模式體系。我們定義的“書香智育”是:以“學海樂知,科學啟智”為核心理念,以“1226”教學模式為運行通道,科學啟導學生樂學、博學、智學,成就“有理想,有道德,會做人;興趣濃,習慣好,會學習;有知識,有智能,會創(chuàng)新”的書香人才,實現(xiàn)學校教育的優(yōu)質高效。
“書香智育”的核心是智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中不僅享受獲取“知識、技能、情感”之香甜,更重要的是獲取“發(fā)展智力,發(fā)展思維能力、認識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腦力勞動技能,養(yǎng)成一個人在整個一生中對豐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識運用于實踐需要”之書香智慧。
這里的“書香教育教學模式”,即“1226”模式,即一個目標、兩條通道、二個模塊、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凸顯一個目標
書香教育培育目標:以生為本,以書為本,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會做人;有知識,有智能,會學習”的書香人才。
在教師的精心策劃與指導下,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與實踐中,以導學案為載體,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點燃自主學習的生命激情,燃燒“智慧式”學習的生命狂歡:以良好習慣、方法與技能自主學習;學習興趣濃厚,知識廣博;情智雙馨,凸顯智慧;學以致用,實踐創(chuàng)新。
二、連通兩條通道
“書香教育”有兩個“口”,一個是“進口”,就是課內學習;一個是“出口”就是在課外實踐中學習。我們的教學要把課內課外兩個“口”有機地結合起來,開放“出口”,讓學生把課內習得的用于課外,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世界的奧秘,去創(chuàng)造世界的未來,在此過程中建構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三、建構兩個模塊
“兩個模塊”即“書香教育模塊”,由“書香教育課堂教學模塊”、“書香教育課外拓展模塊”組成。
(一)書香教育課堂教學模塊:循案預習——展示提升——反饋總結
(1)循案預習。預習模塊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并初步達成學習目標。其基本過程是,學生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導學案”,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借助各種學習資料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教材。在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初步達成預設的目標,并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
(2)展示提升。展示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并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本階段的基本形式一般為: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班內的展示和交流。通過形式多樣的生生、師生的互動學習、感受交流,根據(jù)學習進程,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
(3)反饋總結。反饋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檢測,本環(huán)節(jié)尤其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能否達到三維目標。
(二)書香教育課外拓展模塊:課外閱讀——課外實踐——綜合展示
我們從“課外閱讀、課外實踐、綜合展示” 三方面創(chuàng)新運用課內知識、方法、技能,到課外去實踐去創(chuàng)造。
(1)課外閱讀。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書香智育”課外閱讀實踐:a.以豐富的書源誘導各科課外閱讀。b.以精選的書目引導各科課外閱讀。c.以多彩的活動強化各科課外閱讀。d.以恰當?shù)闹笇е聘骺普n外閱讀。e.以靈活的檢測促進各科課外閱讀。f.以家校互助拓展各科課外閱讀。
(2)課外實踐。開拓課外實踐空間,在課外實踐中,創(chuàng)新運用知識、方法、技能。讓學生到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社會實踐廣闊空間里去創(chuàng)造“效”與“益”。這類實踐活動要有多樣性、創(chuàng)造性、選擇性、開放性、綜合性。其目的是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3)綜合展示。以課內學習“組內展示、班內展示”的方式,創(chuàng)新展示課外閱讀、課外實踐的成果,在展示中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質疑批判精神,創(chuàng)造展示課外實踐的新發(fā)現(xiàn)、新思考、新感悟。
四、實踐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構建“書香智育”課堂教學模式
激趣明標——循案自學(獨學、對學、群學)——交流展示(小組展示、班級展示)——達標測評——反饋總結——拓展運用
課堂模式實現(xiàn)“六個變身”,變教師“講”為學生“做”,讓學生在“做”中思考,主動探究;變教“書”為教“學”,變灌輸知識為指導學習方法;變集中精力批改作業(yè)為集中精力備課;教師走下講臺參與,學生走上講臺展示;教師下海精選習題,學生上岸探究創(chuàng)新。
(二)“書香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1)要根據(jù)學生年段特點因材施教,恰當控制教與學時間比例。低段領著學(20+20)分鐘,中段扶著學(15+20)分鐘,高段放手學(10+30)分鐘。
【關鍵詞】課外閱讀 提高 語文素養(yǎng)
時下,經常耳聞同行感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難以提高,這也幾乎成了許多語文教師共同的困惑:課堂教學四十五分鐘聽、說、讀、寫步步到位,課后安排大量的練習、作業(yè)兢兢業(yè)業(yè),結果依然是作文時的抓耳撓腮,考試時的愁眉不展。語文素養(yǎng)依然故我。為什么呢?筆者認為:課堂教學只是一個“授漁”的過程,真正“捉魚”的過程還是在于平時的積累——課外閱讀,這樣才能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長期以來,由于語文考試的導向作用,致使課外閱讀被“題海” 的機械訓練所取代;再加上學校、教師閱讀觀念的陳舊,學生的課外閱讀并未曾真正得到重視。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給學生的閱讀下了新的定義,并進一步闡明了閱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鑒于此,筆者在擴大學生閱讀面、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上做了些嘗試: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品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學生的喜好自然也各不相同。要調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必須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自由選取閱讀方式,對作品的選擇可以不受年段的限制,完全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意愿。
當然,學生的年齡有限,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也有限,在選擇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偏差。例如有的學生選擇刺激的武俠、言情小說,有的學生則選擇了新奇的卡通漫畫書。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是值得理解的,現(xiàn)在視聽傳媒的導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老師要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經典名著與流行的快餐讀物之間的本質區(qū)別,矯正學生浮躁的心理和行為,提高閱讀品味。
二、指導閱讀方法,做到讀有所得
1.專題閱讀方法指導。學習目標:確定專題,學習閱讀方法。操作要領:此環(huán)節(jié)要在“專題”上動腦筋,花功夫。指導內容要目標集中,每次只能教給學生一種閱讀方法甚至一種方法的一個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讀可以分為詞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個專題。指導方式要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讀書實踐,談做法、談體會,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師生總結出方法;可以學生先閱讀嘗試,然后總結方法;也可以由教師運用實例進行專題講座。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使學生真正認識某種閱讀方法的精髓,并通過閱讀實踐,切實掌握,以提高讀書的品味和質量。但本階段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15分鐘以內。
2.學生閱讀實踐。學習目標:運用方法,進行閱讀體驗,形成技能。操作要領:在初步了解閱讀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閱讀體驗,通過實踐,鞏固所學,形成技能。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在學生閱讀其間進行巡視,及時回答學生的質疑,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指導。尤其要注意幫助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此環(huán)節(jié)時間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
為了便于訓練,學生閱讀的材料可以由教師統(tǒng)一發(fā)放或規(guī)定,可限制范圍。如指導了瀏覽性的泛讀方法后,可布置閱讀報紙或故事類書刊;指導了探求性的速讀方法后,可向學生提出一個思考性問題,讓學生閱讀與此相關的材料尋找答案;而指導了品味性的精讀方法后,就要引導學生欣賞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
3.暢談收獲體會。學習目標:暢談方法,交流收獲,共同提高。操作要領:教師有組織地讓學生結合閱讀實踐體驗,談出自己怎樣運用所學方法進行閱讀的,可以說這樣閱讀的好處、收獲,也可以談自己在實踐中領悟出的新方法、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等。教師根據(jù)掌握的學生方法運用情況,及時調控矯正。并引導學生注意傾聽他人的閱讀體驗,以利于彼此之間的啟迪和提高。此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在交流過程要有組織,有引導,不能放任自流,偏離了專題。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三、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學生課外閱讀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就是閱讀材料的缺乏,尤其是農村學校,信息相對閉塞、經濟不夠發(fā)達。要想人手一本文學名著,是很難實現(xiàn)的。這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條件。以解決“無米之炊”。
首先我們利用學校圖書室豐富的讀本資源,向學生定期開放,最大限度地解決學生買書難、讀書難、無書讀的問題。另外在班級建立“圖書角”,向社會和學生廣泛收集經典的有價值的書籍,鼓勵學生交流閱讀,真正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其次,在閱讀的時間上給予充分保證。每周抽出 1 — 2 節(jié)課作為閱讀課,讓學生自由閱讀,互訴閱讀心得。布置作業(yè)時淡化書面作業(yè),以課外閱讀為主。讓學生有書可讀,有時間閱讀。
四、建立閱讀評價方案,促進健康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互相評價相結合。
每個學生建立一個閱讀檔案,閱讀小組長記錄學生平時的閱讀表現(xiàn),收集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讀書筆記。小組成員之間開展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另外搜集家長的評價,一月一小結,形成階段性評價,一并收入檔案袋。年度總結再做終結性評價。
一、語文教學中的種種“淺閱讀”
關于“淺閱讀”,在我們所見到的材料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它是相對于“深閱讀”
而言的,是一種隨著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網絡的發(fā)展及信息的急劇膨脹、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及工作壓力的增大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趨勢。其表現(xiàn)為:讀者在選擇讀物時偏重于暢銷書、期刊等休閑、時尚、通俗、娛樂性質的書籍,少看或不看那些大部頭的經典名著;而人們閱讀的態(tài)度也呈現(xiàn)出“功利化、隨意化、淺顯化、休閑化”的傾向,閱讀目的的實用性增強;閱讀的意義和宗旨也偏離了傳統(tǒng)閱讀的審美、感悟、思考的軌道,轉向休閑、娛樂、消遣的需求。
“淺閱讀”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淺閱讀的閱讀文本具有人文精神缺失的先天不足,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人文關懷、審美理想、道德規(guī)范,一概遭到其無情解構和徹底顛覆;其次,“淺閱讀”導致“對文學審美經驗的淡化”,“經典文本所追求的思想內容的超越性、反思性、批判性,藝術形式的獨創(chuàng)性、實驗性、先鋒性,以及充盈期間的憂患意識、苦難意識、神圣意識,在淺閱讀文本中是統(tǒng)統(tǒng)被棄如敝屣的叭¨。淺閱讀尤其對青少年語文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淺閱讀”不僅在社會上大行其道,而且在語文教學中也普遍存在,比比皆是。語文教學中的“淺閱讀”即對文本的閱讀停留于表層,缺乏深度的思考、感悟、咀嚼和品味,并且呈現(xiàn)出感性化、隨意化、娛樂化等傾向。其主要特點與表現(xiàn)如下:
.快速瀏覽,閱讀表層化;自由選讀,閱讀碎片化閱讀有精讀、速讀、略讀等之分,它們各有自己的應用范圍和作用。速湊、略讀作為一種閱讀方法和能力,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但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常常將精讀課上成泛讀課:讓學生“用1分鐘時間快速瀏覽課文”后教學就轉為討論,這種“瀏覽式”的閱讀必定是浮光掠影的、流于表層的,根本談不上“咀嚼品味、體驗感悟”,完全背離了閱讀的宗旨和意義,基于這種閱讀之上的討論也必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閱讀的價值與意義首先體現(xiàn)在“讀進、讀懂”基礎上的讀透、讀精,方能形成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理性思考,也只有反復涵詠體察、思考玩味的“深度閱讀”才能真正承載語文教學的使命。
一些教師為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鼓勵學生任意選讀,喜歡哪一段就學哪一段,哪一點印象最深就談哪一點,結果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教師逐一展示和解釋,教學成了回答學生問題的答疑。而學生所提問題良莠不齊:有的雖表述不同但實則重復;有的脫離文本,主觀臆想;有的脫離上下文語境和文章邏輯線索,呈現(xiàn)出碎片化傾向,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將文本肢解成多個孤立的互不關聯(lián)的片段;有的甚至不是語文教學要討論的問題。
.游離文本,閱讀泛語文化;消解文本,閱讀呈現(xiàn)隨意化閱讀泛語文化主要表現(xiàn)在過分注重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思想教育的灌輸,而忽視了對文本的語言藝術的領悟,以致使語文課偏離了基本方向,呈現(xiàn)出泛語文化傾向,語文課成了無所不包的大雜燴,卻唯獨缺少“語文味”。更有甚者是離開文本、架空文本單純對內容作無限的發(fā)揮、拓展。語文課變成了其他課的“附屬品”,即將語文課變成了文化課、思品課、自然課、歷史課的“打工者”,結果是“種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例如,在學習《齊人有一妻一妾》時,有人讓學生探究“人類應如何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死海的資源死海將來是否真的會于涸?我們該如何拯救死海?”學習《愚公移山》,有人組織學生討論“愚公為什么不搬家,到底應不應該移山?”這種就內容談內容的解讀偏離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迷失了語文教學的根本方向,是語文教學的“自我放逐”【2I。
一些教師由于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存在不正確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誤將不同學生對文本的不同感受等同于“個性化”體驗,從而導致對文本的多元解讀,開放式閱讀超過了一定的限度與分寸,結果是信馬由韁,由學生隨意發(fā)揮,任意解構、消解文本,甚至對經典文本進行顛覆性的戲說、解讀。其具體表現(xiàn)是,脫離文本的語體,不顧人物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歪曲文本的原義,超越文本的道德底線,對經典作品及其人物故意以現(xiàn)代的眼光進行調侃、嘲諷。例如,閱讀《愚公移山》時,有學生提出,愚公移山是破壞生態(tài)平衡,不如“搬家”;閱讀《我的掇掇于勒》時,有學生認為菲利普夫婦的行為很正常,這種情況在當代的市場經濟背景下普遍存在,反映了人性的復雜性。
這些理解,貌似合理,被一些教師說成是個性化、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理解,但只要稍做思考,就可以看出,這類解讀以今律古,完全以現(xiàn)代人的生活經驗和觀念來理解作品,表現(xiàn)出的是對文本的極大的不尊重和對閱讀主旨和意義的偏離。
.活動泛濫,閱讀娛樂化;亂用多媒體,閱讀感性化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口號下,一些教師讓學生“動”了起來,1分鐘討論、編制表演課本劇、辯論、采訪等綜藝活動的形式被搬上了課堂,一堂課短短的分鐘,學生們歡聲笑語,討論交流,自編自演,提問采訪,辯論演講,“動”得不亦樂乎。然而,我們不能不遺憾地說,這些活動追求的是表面的熱鬧和豐富,實則為活動而活動,缺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缺少感悟和品味,甚至脫離了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和規(guī)律,有的甚至是在戲說文本,歪曲文本。例如,有的教師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讓學生在簡單地梳理了文章的線索、人物的關系后,即進行討論、辯論、表演,在學生調侃、搞笑的表演中,于勒變成了腰纏萬貫的大老板,帶著菲利普一家吃??系禄?、麥當勞”,而教師作為教師,卻將此作為得意之作大力褒獎學生的所謂激情、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至于該文的深刻思想內涵、細致傳神的人物描寫等則統(tǒng)統(tǒng)予以忽略。“有些語文課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旗號下,變成了喧鬧的自由市場,變成了隨意的談話節(jié)目,變成了五光十色的聲像展播,變成了各顯其能的綜藝賽場【3M,“課堂失去了寧靜祥和的閱讀氛圍,也就失去了閱讀的本真狀態(tài),沒有‘靜’的支撐,‘動’變成了過眼煙云,空中樓閣忡【3飾。
“學科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的提出對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和現(xiàn)實意義,但由于有的教師對這種“整合”缺乏正確理解,濫用、亂用多媒體,導致了閱讀的感性化傾向。一些教師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出了動聽美妙的音樂、美麗的畫面、標準的朗讀示范、預先設計的板書,閱讀變成了輕松、愉悅、刺激的“文化快餐”,學生歡迎。教師得意。
然而,這些教師們卻沒有意識到,多媒體的運用導致的喧賓奪主,遮蔽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與體驗,讀文變成了直接的讀圖、聽聲音,文字的獨特魅力與其引發(fā)的豐富的想象在這里蕩然無存。長此以往,學生只愛看圖、聽聲音,怕讀文字或讀文不深,必將導致語文深度閱讀能力的削弱和喪失。正如有專家指出的,“這種文本被‘缺席’閱讀所造成的結果是:閱讀平庸化,閱讀感官化,閱讀惰性化,閱讀僵固化竹[4他。“這種以讀圖來擠兌文本閱讀的做法,完全拋棄了文本閱讀特有的長處,完全背離了語文課以‘語言教學’為核心的宗旨.是一種錯誤的做法”HJ62。
.肢解考點,閱讀功利化;拓展以時文為主,閱讀時尚化雖然新課改帶來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但應試教育的積習并沒有完全消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時常會看到應試教育的痕跡,那就是以。考試”為閱讀教學的指揮棒,因而對文本進行考點肢解。我們在初一、初二的課堂上就經常能聽到教師對學生強調“這里是考點”、“這種問題,考試時應該這樣回答”之類的說教,有些教師甚至把原本充滿文采和情感的文本肢解成一個個考點問題,然后逐一解說標準答案,并強調一些考試注意事項。這樣,閱讀能力的提升儼然就是極端的功利性的應試能力的提高。
到了初三,更是幾乎無課不提考點,甚至寫作輔導課,教師也常??偨Y出很多所謂的寫作技巧,諸如議論文、記敘文各種文體應該怎樣開頭、怎樣結尾,第一段寫什么、第二段寫什么等。這就使本該充滿個性和靈性的作文變成了。千人一面、千面一腔”僵化生硬的模板。這嚴重損害了學生對閱讀、寫作課的熱情與興趣,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感和疲勞感的直接原因之一。
課外閱讀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其質量與效率高低對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課外閱讀應與課內教學相呼應,形成“課內得法、課外得益”的態(tài)勢,從而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與課堂“淺閱讀”相似的是課外閱讀的拓展也呈現(xiàn)出嚴重的“淺閱讀”傾向,即教師在課堂布置的課外閱讀多以時文閱讀為主。例如,很多教師選摘《讀者》、《青年文摘》等刊物上的文章作為訓練的篇目,而布置對經典名著的閱讀時則未能指明出版社與版本等的要求。這樣學生為求省事,就只多讀經典名著的“通俗本、普及本、精簡本、口袋本”,甚至閱讀一些戲說、歪說經典的讀物。這是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厘頭地曲解、惡搞經典名著,并且自以為是。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新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71一二、語文教學“淺閱讀”的原因分析產生語文教學的。淺閱讀”現(xiàn)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如下。
.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標準的誤讀、誤解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全新的理念,教師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改革中,比較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學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由于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標準的許多地方存在著一定的誤讀、誤解,所以就導致課堂教學出現(xiàn)“淺閱讀”
現(xiàn)象,與真正的課改理念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例如,對語文學科的特點認識模糊。新課改摒棄了以前的語文純工具論的觀點,提出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思想,但這個思想落實到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卻由過去的機械操作的“語、修、邏、文”等語文知識的講解,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即過度偏重語文的人文性,忽略了語文的工具性,語文教學架空了語言教學,片面進行思想內容的挖掘,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泛語文傾向。又如,課程標準中提到“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等,一些教師就將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理性分析與新課程對立起來,課堂上不敢講“知識”,該分析的不分析;談新課程要求增強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感悟,有些教師上課就避開“講解”,似乎教師講了,學生就不能體驗、不能感悟了,以致教學中學生隨心所欲,教師“不作為”;新課程提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壩4將其異化為“以學生為中心”。還有,將“個性化”閱讀變成了“隨意解讀”。將“愉快式”教學誤解為表面的熱熱鬧鬧或只給學生以淺層的感官刺激,使課堂變成了“娛樂場”。新課程強調語文活動的開展,但大多數(shù)教師對“活動”的含義認識不清,“過分關注顯性的、可控制的外部活動,而忽略了具有內隱性質的、難以觀察和調控的內部活動,這使得語文活動徒具其表,缺少了品味和思考的過程”【3J。總之,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標準的誤讀、誤解是造成語文教學“淺閱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語文課改的關鍵在教師,希望在教師,然而目前一些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卻很不如人意。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的閱讀內容都與教學教材息息相關,閱讀主要還是圍繞考試轉,圍著分數(shù)轉,跟考試、分數(shù)沒多大關系的書籍,他們很少碰”【5J。對教師的訪談得知,很多教師沒有仔細地讀過課程標準,有的教師手頭、案頭甚至沒有語文課程標準,他們所謂的課改理念、標準只是教研活動時聽來的只言片語,理解上也望文生義,斷章取義,一知半解,這樣的水準當然難以勝任課改的重任。閱讀匱乏直接導致了教師的學養(yǎng)和底蘊缺失,導致了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感悟能力低下,因而在教學中不能準確地把握語文學科的定位。
.社會上“淺閱讀”現(xiàn)象的影響社會上,“淺閱讀”之風盛行,經典閱讀風氣衰微,人心浮躁,影響和滲透著教師和學生的“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據(jù)調查,中學語文教師除了教輔、教參、休閑雜志、報刊外,基本處于“不讀書”的狀態(tài),教師閱讀的匱乏直接導致了教師的學養(yǎng)和底蘊的缺失。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大多集中在教輔書上,此外就是一些卡通、動漫書、暢銷書,或者上網瀏覽信息、聊天。市場上充斥的一些“戲說、大話”經典名著的讀物和超越道德底線的對經典名著的歪曲、顛覆性地改寫的讀物,對學生的理解更產生了不良影響,是導致他們在課堂上出現(xiàn)歪曲、戲說文本的原因之一。學生課外閱讀是對課內閱讀的有益補充和拓展,表現(xiàn)出較強的可選擇性和靈活性,其主要內容應該是中外名著和文質兼美的文章,閱讀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視野,增加閱讀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品位。課外閱讀直接關系著課內閱讀的質量,而目前學生的課外閱讀則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計劃,缺乏必要的指導和監(jiān)控,與課堂教學脫節(jié)。
可以說,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和學生的課外閱讀基本處于“淺閱讀”狀態(tài),而“淺閱讀”的功利性、消遣性、瀏覽式、跳躍式、碎片化等典型特征及“快速、、快扔”的消費指征對教師、學生語文閱讀有著明顯的影響。教師對社會上的“淺閱讀”缺乏抵制能力,自然對課堂上學生的各種“淺閱讀”現(xiàn)象也不能進行有效的鑒別和引導。
語文教學中的種種“淺閱讀”現(xiàn)象,是擺在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新課題,是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新舊課程轉型期、新老觀念碰撞的震蕩期而呈現(xiàn)出的一種迷茫、困惑、混亂局面的外在表征,其背后有著具體而深刻的諸多方面的原因。要想扭轉這種“淺閱讀”之風,使語文閱讀呈現(xiàn)出“深度閱讀”、“經典閱讀”的面貌,還需要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更深入的理論與實踐探討。提升語文教師的語文理論素養(yǎng),增強語文教師的內功,是遏制語文教學“淺閱讀”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師除了學習語文教育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外,還要自覺地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學名著等。學識廣博,底蘊深,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引領方向,匡謬正誤,使得教學在良性互動的平臺上發(fā)展。
一、主要變化及作用
(一)“總體目標”中有關閱讀的7條目標有4條進行了調整修改
一是把“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提到開頭,意在強調;二是改“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為“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簡潔準確;三是在“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要求中刪去了“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降低了難度;四是增加了“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符合實際,利于教學。
(二)第四學段(7~9年級)的15項要求調整和修改為12項
其中第1條、第5條、第6條即原課標的第6、7條,均無變化。其他變化如下:
原課標第2、3條合并為新課標第2條,刪去了“拓展自己的視野”,降低了難度。
原課標第4條即新課標第3條,改“理解主要內容”為“理解、分析主要內容”,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作用”為“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要求更具體,更具可操作性。
原課標第5條即新課標第4條,刪去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中的“提出疑問”,降低了難度;改“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為“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要求更具體,利于教學。
原課標第8條即新課標第7條,刪去了“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降低了難度。
原課標的第9、10條合并為新課標第8條,有關議論文和科技作品的要求無變化;增加了“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和“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強化了新聞、說明性文章閱讀和組合、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彌補其不足,利于教學和評價。
原課標第11、12條合并為新課標第9條。改“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為“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刪去“有意識地”和“審美情趣”,降低了難度,表達簡潔。
原課標的第13條即新課標第10條,改“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為“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明顯降低要求,利于結合閱讀進行詞匯和語法知識教學。
原課標第14條即新課標第11條,在“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后增加了“幫助閱讀”,意在降低難度,利于教學。
(三)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有關“閱讀”的“具體建議”有所調整和修改
原課標第一段和第五段(現(xiàn)為第六段)關于加強閱讀方法指導無變化。
第二段改“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增加了“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利于教學。
第三段改“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難度有所降低。
第四段改“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增加了“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的要求,降低難度,意在減負,利于教學。
第五段增加了有關朗讀的要求,即“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強化朗讀,利于教學。
第七段改“……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為“……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范圍大些,利于教學;改“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為“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tǒng)’的講授和操練”,增加“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均在降低難度,利于減負。
第八段在“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前增加“要重視”,降低了難度;增加“提高閱讀品位”意在強化閱讀;改“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為“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是與時俱進針對媒介閱讀的發(fā)展提出來的;增加“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強調課外閱讀指導。
刪去了原課標的“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wèi)生和用眼衛(wèi)生”,實質在減負。
二、新舊課標變化的主要特點
(一)強化閱讀要求更全面
新課標對閱讀要求的文字有所減少,實質在強化,如在“總體目標”中強調“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增加新聞、說明性文章閱讀和組合、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等。
(二)降低難度更利于減負
新課標在閱讀方面的多項要求調整和修改都在降低難度,切實減負。如在“鑒賞文學作品”中刪去了“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在“具體建議”中刪去了“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等都明顯降低了難度;又如增加“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意在降低難度,利于減負。
(三)語言表達更簡潔準確
新課標的修改很注意語言表達,力求簡潔、準確,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如改“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為“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表述簡潔而準確。
(四)科學要求更利于教學
新課標修改并調整了原課標的某些不科學要求,更具可操作性,利于教學和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如在總體目標中增加“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符合實際而利于教學;又如強調“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降低難度,更利于教學。
三、應對策略
(一)解讀變化,心中有數(shù)
既然新舊課標有諸多變化,我們就應該認真解讀新課標,重點研究新舊課標的變化,根據(jù)不同學段進行科學梳理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學研究人員首先要研究這些變化,科學地指導教學和實踐。語文教師要嚴格按新課標和修訂的語文教材的要求進行教學,尤其要注意把這些變化有機地融入教學中。如在教學中須加強“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的指導等。
(二)教材編寫,體現(xiàn)變化
語文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jù),要以新課標的要求來編寫和修訂教材,如前面所列的各項變化都要體現(xiàn)在各冊語文教材中,否則新課標的修改就落實不了。教材編寫和修訂要把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結合起來思考,要按新課標的要求來設計、修改思考練習和編寫有關閱讀的知識短文及附錄,特別要編寫文體閱讀的短文。
(三)科學應對,切實減負
新課標降低難度的減負要求,從教材編寫到語文的教學和評價都有所體現(xiàn),只有嚴格執(zhí)行,這些要求,才能真正減負。如古詩文教學就應按新課標保留的“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指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終生受用的能力,且不能加大難度;又如新課標要求“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我們就不必再像原課標“進行系統(tǒng)、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
(四)科學評價,提高效率
[摘 要]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為閱讀課進行充分的準備,對學生的閱讀方法給予科學的指導,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時間展開對話、互動,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進行體驗、交流,并指導學生以充實的課外閱讀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對課堂教學作有效地延伸,從而不斷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少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疲于應付考試,使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一種尷尬的局面:既重要又難以把握,想上好卻不知道該如何上,這也在客觀上造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畸形發(fā)展狀態(tài)。
1.教師備課不充分。 “以讀為本”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的最基本的規(guī)范和要求,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認真地備“讀”。而事實上,大部分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忽視對文本的閱讀,課文自己也沒讀上幾遍,結果對文章的情感無法把握到位,甚至自己也沒有深刻的感受與體會……
2.重熱鬧而輕體驗。許多教師為了趕潮流,追求課堂的熱鬧氣氛,卻忽視了課堂的定位和定義?!墩Z文課程標準》告誡我們:“學習的個性化強調學習個體的不可代替性?!薄胺乐褂眉w討論來代替?zhèn)€體閱讀?!边@就說明,課堂教學應該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安靜的狀態(tài)下學習、理解、感悟。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很多的小組合作和集體討論,往往淪為優(yōu)秀學生表演的機會,而一些想法不周全、成績不突出的學生羞于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造成“會的始終會,不會的始終不會”的狀況。同時,如果學生連文本都沒有吃透,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思考就強求交流表演,非但不能促成學生對知識體系的建構,還會對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學習能力造成傷害。
3.重考核輕素養(yǎng)。為了應試教育,許多教師死死盯著教科書上的幾篇文章,孰不知,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拓展與延伸,是學生閱讀能力訓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育和提高,是一項綜合工程,只有把生活當成教材,將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的資源全部調動起來,才能夠有所收獲。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升策略
(一)教師精心備“讀”
1.備閱讀的基本功。教師在備課中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研讀,可以提高教師的朗讀以及指導學生朗讀的能力,這樣我們就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課堂中孩子閱讀存在問題,通過指導與范讀幫助他們糾正。因此,教師備“讀”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自己要能對文章熟讀成誦。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說過:“要想備好課、上好課,唯先于學生讀書,先于學生感悟,先于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樣,如何引導學生感悟的法兒就會浮于腦中,在教學中就能駕輕就熟?!?/p>
2.備閱讀教學的目標。課本中的文章問題各異,體裁也各不相同,因此,x的目標和要求也自然會不一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逼鋵嵞睦飸羌ぐ?,何處該有委婉,都需要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去研究、揣摩、分析、體會。因此,在備課中,我們要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點、難點,把讀的要求明確,對讀的層次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通過初讀把課文讀懂,通過精讀把課文讀深,通過感情朗讀把課文讀美,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水平。
3.備閱讀教學的訓練點。文章中那些點可以拿出來作為閱讀教學中能夠的關鍵點和朗讀訓練點,這是我們在備“讀”必須找準的。一般來說,朗讀訓練點或是課文中的關鍵性語句,或是文中的重點段落。而閱讀訓練讀的目標,有的是為了理解、品味,領悟情感;有的是為了啟發(fā)創(chuàng)新,激活想象,體悟意境;還有的是為了讓學生領會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法……由此,在備課時教師必須仔細揣摸,找出訓練點,針對朗讀訓練點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巧妙的安排,有效提升朗讀指導的目的性、針對性,使得閱讀教學與指導更加游刃有余,提高學生閱讀訓練的效果。
4.備閱讀的指導方法。朗讀是有技巧的,教師要將對朗讀技巧的指導有意識地貫穿在教學的過程中,如從重點詞匯入手,啟發(f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語句暗含的意思,慢慢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探究。如果教師能夠通過這樣的過程,把朗讀技巧、情感的體驗、文本的理解、閱讀的體悟、文本的意義等內容完美融合在學生的閱讀中,對學生的閱讀進行系統(tǒng)地規(guī)劃和引導,就能使閱讀教學既體現(xiàn)學生的朗讀個性與情感,讓學生學會朗讀,又能讓他們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培養(yǎng)語感,為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二)讓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睂W生只有學會“潛心會文”,才能感受文本,理解文本,體驗文本,質疑文本,并在此基礎上迸發(fā)創(chuàng)造的熱情與能力,生成全新的視界和情感體驗。因此,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有目的地給足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對話的空間、時間和情境。
其一,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慢慢領悟詞句的含義,通過自己的理解再現(xiàn)文本的情境與世界,真切地體會作者的用意和思想感情,避免因理解偏差造成的“誤讀”。
其二,充分激活與調集學生與文章相關的各種知識與經驗,促使他們產生積極而深刻的情感體驗。如在教學《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中“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中的“摸著”一詞時,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經驗,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人摸過自己的頭,從而感受師長和親友的關愛,使學生真切地體會長輩對晚輩的諄諄教誨。
其三,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驗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處于不同生活狀態(tài)、生存背景下的學生,當他們對同一文本進行深入閱讀時,會依據(jù)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對文本世界產生個性化的體驗,最終對文本產生多元化的解讀。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夠重建文本的內涵,更能夠重建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如筆者在教學《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時,在學生熟讀最后一段時,問:“法布爾的衣袋做得鼓鼓的,里面裝著些什么?”生答:“昆蟲、貝殼、石子?!崩蠋熃又釂枺骸皬恼n文中我們知道法布爾的衣袋確實是裝滿了昆蟲,請大家再想一想,你覺得鼓鼓的衣袋還可能裝著什么呢?能不能想得再深些?”話音一落,同學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答案真是精彩紛呈:法布爾的衣袋里還裝著歡樂,裝著進入科學殿堂的鑰匙,裝著永不放棄的科學精神……這些智慧的火花就是學生潛心會文的結果。
(三)積極拓展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學生閱讀能力訓練與提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筆者在多年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現(xiàn),即便是學生在課內閱讀的效率很高,但如果沒有課外閱讀與之相配合,那么無論是他的閱讀能力還是語文閱讀素養(yǎng)都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