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9-28 07:23:3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階梯式教學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階梯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因材施教教學原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fā)揮數學在培養(yǎng)人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數學能力是數學素養(yǎng)的核心。而階梯式教學方法能夠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在激發(fā)每一位小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分析能力,指導小學生利用數學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展現數學教學的全面性、實效性。
(二)促進學生水平的全面提升
階梯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通過針對性地教學模式指導,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找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發(fā)現數學的魅力,在不斷的課堂練習中,獲得成就感。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全面提升每一位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解決“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出更多的“學優(yōu)生”,提升班級學生的整體數學能力和數學成績。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階梯式教學的應用
(一)學生水平分階梯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每一位小學生的日常數學學習表現、學習態(tài)度、數學考試成就等因素進行合理的階梯劃分。教師可以將學習能力較強、數學成績較好的一些小學生劃分為A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指導他們學習一些能夠充分挖掘學生數學學習潛力,展現豐富數學思維的“開放式”數學內容和練習題目。一些數學基礎較好、數學成績一般的學生可以劃分為B組,主要是指導他們在熟練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計算和解答數學問題,提升學生數學能力。而一些數學成績較差、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可以劃分為C組,主要是對數學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和深入掌握,學會計算一些簡單的數學習題。
(二)教學模式分階梯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數學能力進行合理的教學模式階梯劃分。在一節(jié)數學課堂中,既要有“面向全體”的環(huán)節(jié),又要有“培優(yōu)輔差”的環(huán)節(jié)。對A組學生主要是通過“自學—疑問—探究—答疑—總結”為主的教學模式。B組為“習題練習—反饋教學—完成教學目標要求”的教學模式。C組主要為“基礎知識講解—循環(huán)指導—嘗試成功—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模式。例如“平行四邊形”的學習,要求C組學生能夠掌握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性,并會畫平行四邊形的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回憶,激發(fā)學生興趣,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要求B組的學生在掌握C組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分析平行四邊形的特點,能夠快速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完成數學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更多的習題練習,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要求A組學生分析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并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鼓勵學生發(fā)現更多的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和生活中的主要用途,為學生布置更多的“開放性”練習問題,提升小學生數學能力,并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知識框架結構。
(三)教學評價分階梯
教師可以通過考試、作業(yè)、課堂提問等方式,加深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水平的考查,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考查之后,教師要給予不同的學生適當的評價方式。例如,在對A組的學生進行評價時,可以采用競爭式的評價方式,嚴格要求他們,鼓勵學生繼續(xù)深入學習和研究問題。B組的學生采用激勵式的評價方式,指出他們在學習中的問題,引導他們努力趕超優(yōu)秀學生。C組學生主要要采用鼓勵式的評價方式,要對他們的進步和成功表示贊揚,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信和學習的動力。
三、總結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高中數學新課標對“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解決能力就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高中數學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一種重要的高中數學素質。本課題力圖通過教學實踐研究,尋找"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與課程教材知識體系學習之間的互補與平衡,形成穩(wěn)定簡明的教學理論框架及其操作性較強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促進高中學生的高中數學意識、邏輯推理、信息交流、思維品質等高中數學素質的提高,為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發(fā)展個性打下良好基礎。四川省安縣中學作為一所重點高中學校,除了以優(yōu)良的教育教學成績展示給世人外,強大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是其自身硬實力的一個方面,為此,本人在高中多年數學教學工作中進行了一些較為實用的探索,其中“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較好的解決了當前師生在教學中的一些困惑?,F形成于文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1)在一定的問題情境背景下,高中學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借助教師和同伴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主動獲得知識。(2)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為高中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提供動力,而系統(tǒng)的高中數學知識體系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與高中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兩者之間的互補與平衡有助于高中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3)高中學生和教師是教學活動中能動的角色和要素,師生關系是互為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師生雙方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都應得到發(fā)展和發(fā)揮。(4)高中學生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高中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中。(5)教師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認識的過程中,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是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具體表現形式。
(二)“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功能目標:學習發(fā)現問題的方法,開掘創(chuàng)造性思維潛力,培養(yǎng)主動參與、團結協作精神,增進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覺運用高中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高中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三)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目標:1.會審題——能對問題情境進行分析和綜合。 2.會建?!馨褜嶋H問題高中數學化,建立高中數學模型。3.會轉化——能對高中數學問題進行變換化歸。4.會歸類——能靈活運用各種高中數學思想和高中數學方法進行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并能進行總結和整理。 5.會反思——能對高中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6.會編題——能在學習新知識后,在模仿的基礎上編制練習題;能把高中數學知識與社會實際聯系起來,編制高中數學應用題。
(四)“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嘗試-自主- 反饋情境-引導-解決-梳理。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高中學生探究興趣。從生活情境入手,或者從高中數學基礎知識出發(fā),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符合高中學生實際的基礎知識之中,把高中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激發(fā)高中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過語言描述,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高中學生進入問題情境;(2)利用錄音、錄象、電腦動畫等媒體創(chuàng)造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3)高中學生排練小品,再現問題情境;(4)利用照片、圖片、實物或模型;(5)組織高中學生實地參觀。
2.嘗試引導,把高中數學活動作為教學的載體。高中學生在嘗試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常常難以把握問題解決的思維方向,難以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難以判斷知識運用是否正確、方法選擇是否有效、問題的解是否準確等,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啟發(fā)引導。常用啟發(fā)引導方式:(1)重溫與問題有關的知識。(2)閱讀教材,學習新概念。(3)引導高中學生對問題進行聯想、猜測、類比、歸納、推理等。(4)組織高中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決,把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長遠利益。讓高中學生學會并形成問題解決的思維方法,需要讓高中學生反復經歷多次的"自主解決"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把高中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作為長期的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培養(yǎng)意識。常用方式:(1)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讓高中學生獨立完成,使高中學生體會到運用高中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快樂。(2)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應該讓高中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再進行嘗試解決。(3)對于思維力度較大的問題,應在高中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共同解決。
(五)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1.教學目標的確定:(1)知識目標的確定應重視高中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標的確定應強調高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養(yǎng);(3)情感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等等。2.教學方法的選擇:采用探究式、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fā)高中學生求知欲,使高中學生主動參與高中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掌握高中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高中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積極探索和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3.問題的選擇:合適的問題至少應有如下特點之一:(1)重視情景應用,即給出一種實際情景和需求,以解決現實困難為標志。(2)具有探究性,即問題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條件可以變化,試驗方案可以自己設計,允許與別人討論等等。(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模仿,不是靠熟練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較多的創(chuàng)造性。4.師生雙主體意識的體現:(1)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高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意識強,能主動發(fā)現和分析問題,能聯系新舊知識,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同伴開展交流、討論,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并努力進行驗證。(2)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能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洞察課堂中發(fā)生地各種問題,并準確地判斷發(fā)生問題的原因,能動地、有效地處理這種問題,把握教學活動地主動權。
(六)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標準與方法:1.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標準:(1)能否把實際問題轉化為高中數學問題;(2) 能否應用各種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3) 能否有效地解決問題;(4) 能否證明和解釋結果;(5) 能否概括和推廣解法。2.高中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方法:(1)觀察高中學生解題過程的細節(jié);(2)聆聽高中學生對解題方法的討論;(3)批改高中學生的作業(yè)、測驗和考試卷;(4)分析高中學生的學習體會或考試心得;(5)閱讀高中學生的高中數學小論文。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嘗試練習;自主性;教學;自學
嘗試教學法的“鼻祖”邱學華先生提出:真正的嘗試教學法不是教師先講,而是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嘗試教學法徹底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方法,變傳統(tǒng)的“先講后練”為“先練后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十分有利,在減輕教師“負擔”的同時也對學生起到了極大的減負作用。嘗試教學法在結構上跳出了傳統(tǒng)教學法的束縛,以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轉變?yōu)橐詫W生自學、討論課本為主。嘗試教學法一般結構是:基本練習、導入新課、新課練習、鞏固練習、課堂總結。這五個步驟緊密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為教師成功地組織教學提供了一個合理、科學的程序。特別在第三步驟的新課教學過程中,更能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教學過程又分為“在準備題引入的基礎上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五個環(huán)節(jié)。本期以來我在各個單元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應用了嘗試教學法,收到了相當不錯的效果。下面就談談自己在“解決問題”中運用嘗試教學的具體做法。
一、充分發(fā)揮準備題的引導作用——準備題與嘗試題緊密相扣
由于數學教材是系統(tǒng)的,知識是循序漸進的,所以教學時準備題的設計非常重要,每次的新課和例題都是前節(jié)課知識的“生成”,是學習新知識的鋪路石,由于新舊知識的這種密切聯系,教學中的準備題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了作用,成就了準備題應與嘗試題更為緊密的聯系。
例如:在學習西師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解決問題中的例1時,我首先圍繞題目出示了準備題:三峽水庫2006年的水位是156米,2003年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2003年比2006年的水位低多少米?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講解:要求2003年比2006年的水位低多少米,就是直接求156米的7/52是多少米就行了。這種“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在第一單元解決問題中就學過了。算式是:156×7/52=21(米)。在此基礎上我再出示嘗試題:三峽水庫2006年的水位是156米,2003年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2003年的水位是多少米?為準確掌握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準備題與嘗試題合為一體,體現了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
二、充分發(fā)揮課本示范作用——自學課本
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表現欲,嘗試題的出現,立即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學生積極參與思考,起到思維定向作用。由于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自學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經過準備題的“鋪路”能夠解答出嘗試題。而多數同學雖然積極性很高,但尚需輔助指導,這時教師出示自學內容同時給予點撥。出示自學提綱,附自學例題:三峽水庫2006年的水位是156米,2003年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2003年的水位是多少米?自學提綱為:首先找出題里的已知條件及問題;其次畫出線段圖并觀察線段圖思考:誰是單位“1”? 2003年的水位與哪個數量有關系?在嘗試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嘗試的條件,給學生提出自學提綱,使學生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地自學課本,自己探索,從課本中找到解題的方法。
三、充分發(fā)揮嘗試練習的作用——反饋信息,指導判斷
應用反饋原理在嘗試練習中,使學生真正了解了自己所學到的新知識,并強化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掌握了解答嘗試題的方法,部分同學上臺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嘗試完成,教師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感到自學新知識并不困難。這樣就可以加快教學速度,由學生獨立解答下面的題。把前面的已知條件稍作改動,把題目改為:三峽水庫2006年的水位是156米,2009年比2006年的水位提高19/156,2009年的水位是多少米?
四、充分發(fā)揮組內學生間的互補作用
通過學生自學課本后,靠自己的智慧解決了新問題,學生們肯定會生出許多的成就感。同時又急于用自己剛獲得的知識來解答嘗試題,這時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通過討論提出的疑問,使學生掌握新知識的規(guī)律就成了新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把新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在教學中讓學生找出課本上的例題與嘗試題的相同點及不同點。題里的數量關系相同,題意不同,解答嘗試題關鍵先算什么?為什么?通過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是:所求的數量與哪個量有關系,我們就要先算出哪個量,然后再解答所求的問題。也就是通過兩步計算才能解答出來。學生討論后需要教師的講解,學生講解與教師講解有機的結合起來。
五、充分發(fā)揮嘗試后教師的點撥、講解作用
摘要:課程標準的設置是為了更好的引導基層教育工作,而我們的中學化學課程標準與實際教學卻一直存在著嚴重的脫節(jié)問題。本文旨在反思中學教育中存在的此類問題,并嘗試尋找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中學化學課程標準;化學教學;人文教育
化學是一門與日常生產和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學科,這決定了化學在中學教育中的重要性。《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作為基層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然而化學教學的實際現狀顯示,《課標》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并且與實際教學存在著嚴重的脫節(jié)現象。
《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雹龠@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都做出了具體的要求,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往往出于各種原因忽略了這些內容。
一、教學經費問題導致的化學教學“偷工減料”
許多中學為了節(jié)省開支,對于化學實驗室并不重視,許多必備的化學實驗器材短缺,一些消耗性材料補充不及時,在日常使用中又疏于保養(yǎng),導致器材損壞?!墩n標》中所要求完成的實驗僅能象征性的完成其中一部分,規(guī)定應當一周一次的實驗課程往往被挪作自習之用。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課標》要求的實驗比如萃取實驗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實驗則因為實驗反應現象不夠明顯或者反應速度太漫長而被選擇性忽略,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忽視。
另一方面,中學圖書館內理科尤其是化學類書籍往往極其稀少,許多學校的圖書館甚至完全沒有相關書籍。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二、高考制度導致的化學教學“唯分數至上”
《課標》中雖然強調了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問題,然而高考這種單一的檢測方式決定了教學時只重分數的弊病。學校通常會為教師下達升學任務,有的學校更是以此設置獎懲體制,這直接導致了許多教師刻意忽視那些非考試重點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并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以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而是更看重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標》明確地將化學教學的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部分,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然而事實是,在化學教學中,這三部分完全被簡化成“做題能力”甚至是“考試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傾向于題海戰(zhàn)術,課時安排上顯現出明顯的失重。而《課標》中多次提及的小組討論、查找資料、社會調查以及撰寫小論文等內容就往往被教師徹底無視。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思考能力被完全忽視了,進入大學后往往并沒有合格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科研思維能力,成為所謂的“高分低能”。
三、教師思維誤區(qū)導致的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許多教師認為人文教育的責任應當由文科來擔當,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理科同樣也肩負著人文教育的重任。化學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在《課標》和化學教材中都有著明顯的體現。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些卻常常被忽略掉了。
教材內的許多閱讀材料是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資料。例如通過對高一必修一教材中“白馬非馬”材料②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增強邏輯思維能力,了解思辨藝術。在化學教學中適當向學生滲透保護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也比其他學科要更加有說服力。這些課本中的小資料正是用來彌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所缺失的人文教育部分的,應當獲得教師的足夠重視。
以上這些問題往往并不會在學生階段對學生造成明顯的影響,卻嚴重制約了學生未來的實際能力與人格培養(yǎng)。如何讓《課標》更好地與實際課堂相結便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首先,高考一直都是中學教育的風向標,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必須改革單一的高考選拔制度。
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大學的錄取標準中加入每個科目的階段性學習狀況評估,而化學的評估內容則應當包括《課標》中所要求的實驗完成情況、論文撰寫情況以及社會實踐情況等相應內容。
有了具體的要求,在教學實際中這些內容自然會得到相應的重視。當然,由于這些內容會占據學生的一些學習時間和精力,在高考試卷的難度方面也可以適當的降低一點?!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這并不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反而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更能夠適應未來的深入學習研究和社會生活。
其次,教師應當改變思路?!暗赂邽閹煟碚秊榉丁?,在人文教育方面,化學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一名化學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課標》中所要求的化學知識,更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瘜W是一門需要認真思考和嚴密計算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潛移默化的向學生灌輸相關的思想。比如在實驗過程中精準認真的完成每一項示范步驟,重視學生對于資料收集與社會調查的準確度,在教學中適當加入相關的化學歷史故事。
在化學教學中,德育應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瘜W這門學科的發(fā)展史也是人類的奮斗史,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知識點后面都可能有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何利用這些真實的素材來完成對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是身為化學老師必須要去思考和重視的。而如何正確利用化學知識,通過學習化學知識更好的改變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這些也需要老師對學生做出引導和教育。
總之,《課標》的制定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和規(guī)范教師的化學教學工作。然而如何正確的解讀和貫徹《課標》中所規(guī)定的內容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對于一名奮戰(zhàn)在一線的化學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了解化學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是一門肩負著重任的學科。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引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一名化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作者單位:長江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問題解決;理論與實踐;教學設計
科學始于問題,數學與“問題”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教育課程最終目標就是教學生解決問題。教學應當把問題植入課堂,讓問題成為驅動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思考的動力。
一、“問題解決”的現實價值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學生的自主探索必須要有方向的引領,這個方向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而確立的,實現目標又是分階段目標來進行的。學生掌握知識就是把一個個問題進行理解和解決,問題解決了,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相關知識。問題解決時有學生的自主思考,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有學生的動手實踐,有同伴的合作交流。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讓學生構建解決問題的序列步驟,最終能讓學生的能力得以提升。問題解決是學生進步成長的階梯,實施的過程是讓學生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前后有邏輯關系的問題鏈,讓學生思考和解決,也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個過程蘊含著充分的認知價值,為達成教學目標提供了保障。
二、怎樣設計出好的數學問題
張奠宙教授在《數學素質教育設計》中對“好問題”提出了五條標準:(1)各種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由淺入深地作出回答,不一定有終極答案;(2)對多數學生來說不是常規(guī)的,不能靠模仿來解答;(3)可以是一種情景,其中隱含的數學問題靠學生自己去提出、求解并作出解釋;(4)具有趣味和魅力,能引起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自己的智力;(5)解決它往往需伴以個人或小組的數學活動。
由此可見,“好問題”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可接受性、障礙性和探究性。“好問題”不一定是大而全的問題,應當是與學生所學知識有一定的聯系、對知識掌握有著支撐作用的問題。如在講完均值不等式后給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求下列函數的最小值
這些問題對鞏固所學知識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怎樣設計“好問題”呢?頭腦風暴法的發(fā)明人亞歷克斯?奧斯本曾經為企業(yè)界專門設計一個激發(fā)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參考表,它雖然是針對開發(fā)新產品而設計的,但我們可以吸收奧斯本的思想制訂一個適合于教學的問題參考表,借以設計“好問題”:(1)問題的條件可否改變?問題的結論可否加強?(2)問題的逆命題是否成立?(3)特殊問題可否引申出一般形式?(4)現有問題可否進行類比聯想?(5)現有的問題正確嗎?能否構造反例?(6)現有的解法是否最佳?可否運用另一種觀念來思考?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解決”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對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每一個學生來說,可能產生不同的問題,這源于學生個體的基礎差異,一個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可能對另外一個學生來說就不是問題, 只有當學生辨別出自己的學習目標與他現在所遇的問題有距離時,才會真正形成要解決的問題。
三、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實踐探索
通過這幾年實踐與反思,在實施“問題解決”教學方式的問題設計時,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問題設置要貼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問題設置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括許多技巧和活動。只要所提出的問題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有關聯,問題就能讓學生產生聯想,激發(fā)學生思考。教師一定要控制問題難度,讓其“接地氣”,要有“中心問題”和“子問題”,所有問題形成一個連貫的合乎邏輯的“問題鏈”;使問題的科學性、探究性、解決的可行性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操作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例如在余弦定理第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可進行如下問題設計:
問題1:運用正弦定理理解三角形,學生通過思考發(fā)現可以解決以下兩類問題:(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一邊及其兩角;(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兩邊與其中一邊的對角。接著提出下面的問題:
問題2: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兩邊及其夾角,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這個三角形是形狀、大小完全確定的三角形。從量化的角度來看,如何從已知的兩邊和它們的夾角求三角形的第三邊和其余兩個角?
問題3:如右圖,在ABC中,設BC=a,AC=b,AB=c,已知a,b和∠C,求邊c。
讓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主動去探索并解決問題。
2.問題要有現實性和趣味性
問題的現實性就是指問題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背景有著直接的關聯,是生活中需要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的問題,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的價值。問題的描述和設置一定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語言不能枯燥干澀,一定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便于學生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感興趣,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我在“集合的含義與表示”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就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有一個百貨商店,第一批進貨是收音機、皮鞋、尼龍襪、茶杯、鬧鐘,共計5個品種;第二批進貨是帽子、皮鞋、熱水瓶、鬧鐘,共計4個品種,問一共進了多少品種的貨?能否回答一共進了4+5=9種呢?學生回答(不能,應為7種),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原因:由于兩次進貨有兩種共同的品種,故應為4+5-2=7。然后進一步指出:這里涉及了另一種新的運算。通過設疑激趣,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3.問題要有挑戰(zhàn)性和思考性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的設置不能太簡單,那種一看就知道答案的題目是不能作為問題的。我們設計的問題必須具有思考性,即這類問題應當要求解題人具有某種程度上的思辨力、獨立分析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我在講分步乘法原理和分類加法原理時就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樓梯共有8步梯坎,某學生可一次上1步梯坎、2步梯坎、3步梯坎,問共有多少種不同的上樓梯方法?若將8改為n能否得到一般結論。這樣的問題對學生很有挑戰(zhàn)性。
4.問題要有開放性和層次性
開放性問題是指條件不完備、答案不確定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能給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留下更廣的空間,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能因為問題設置不合理而受到禁錮。教師設置具有開放特征的問題,學生嘗試去解決,通過添加條件或者補充遺漏結論的過程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批判性,讓學生逐步形成具有獨立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水平、學習習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故設計的問題必須要有層次性。問題要有難、中、易多個層次,決不能一刀切,問題要適合各個層面學生的需要。要讓每個人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5.問題要有預設性與生成性
在具體實施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都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知識結構以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諸方面來設計問題,即課前問題的預設性。學生學習是一種對間接經驗的主觀內化過程。教師預設的問題有可能不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這就涉及對問題的調控,教師要經過比較、選擇和優(yōu)化再預設問題情境,以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作為生命主體參與其中,有的學生進行著思維的“同化”,而有的是思維上的“順應”。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狀況調整問題的呈現方式,有時還要臨時構建問題,處理好問題的預設性和生成性。課后還需要對問題解決的效果和遺留問題進行跟蹤,及時地形成反饋,發(fā)現學生在掌握知識上存在的不足并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同時為促進教學積累經驗,對后續(xù)教學預設問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奠宙.數學素質教育設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關鍵詞】高中 英語教學 英語思維 問題 解決措施
一、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應試教育教學方法嚴重。英語教學,對于我國很多高中來說,其考慮的重點不是如何讓學生熟練的掌握并運用英語,而是通過各種題海戰(zhàn)術來提升學生的考試水平。我國高中生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幾乎不會使用英語,這也就導致英語教學成了純粹的英語考試教學,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受到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教師過于重視英語考試技能的講授而忽視英語文化、英語實際交流能力的訓練。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我國很大一部分高中英語教學,不能讓學生建立起英語學習的思維,英語學習文化的滲透作用不能發(fā)揮。
2.缺少日常運用練習。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雖然沒有硬性的任務要讓學生學會熟練的使用日常英語對話。但是從一些高中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英語交流練習方面,第一,沒有時間,高中學生學習任務大,課業(yè)繁重,教師沒有留給學生獨立練習的時間;第二,在考試過程中,對于英語日常運用的重視不夠,相關的評測指標沒有產生對英語運用的正向激勵。日常英語學習、練習、運用對話的空間比較封閉,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建立和英語學習思維水平的提升。
3.優(yōu)秀的外語師資力量缺少。很多高中的英語教師水平不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以及教學經驗都較差,而因為高中在引進優(yōu)秀的英語專業(yè)教師方面,競爭力較弱,因此,很多水平不高的教師,承擔了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區(qū)域的空間限制下,東部發(fā)達沿海城市的高中英語教學水平,比西部地區(qū)來說,存在很大的優(yōu)勢,西部經濟落后地區(qū),更難引進優(yōu)秀的英語專業(yè)教師??梢哉f,英語教師的水平,是影響高中英語的關鍵因素。
二、解決高中英語教學問題的具體措施分析
1.從理念上厘清高中英語教學的本質目的。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起英語深入學習的架構,向學生滲透英語語言文化,從學生的內心深處進行激勵和陶冶,讓學生們能夠自主、持續(xù)的去學習英語,并能夠熟練的運用英語。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的發(fā)展,英語專業(yè)人才需求層次和需求水平都在不斷提升,而作為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高中的英語教學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所以對于英語教學,不能夠一刀切式的分成高考前后兩個不同的階段,在這兩階段,其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和教學的基礎方法,應該注意做好銜接,幫助學生樹立起持續(xù)的學習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們對英語學習英語運用的興趣,讓學生們們充分了解和認識高中英語教學的最本質目的。
2.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在高中階段,應給予一定的探索性內容,達到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考的習慣;應尊重知識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最大限度地進行科學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切合學生的實際,使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基本都能夠達到目標,避免目標太高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目標太低導致學生探索性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掘。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目標應具有促進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作用。發(fā)揮學生潛能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扎扎實實抓好基礎,通過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題技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模式。
3.改善師資隊伍,提高師資力量。學校要高度重視英語教師的作用,給予英語教師更多培訓的機會,讓更多的一線英語教師接受最新的理論知識教育,使其具備最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對于提升學生整體的素質,增強英語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其次,高中英語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素質提升,接受更多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現代科技教學手段,跟隨時展的步伐,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能力有著長遠的意義。
三、結束語
高中英語教學是學生升入大學之前最好的英語學習機會,在這一階段英語教學的方式、理念和手段會對學生未來在英語專業(yè)的發(fā)展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F階段,從不少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發(fā)現,還存在很多值得完善改進的地方,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提出了高中英語教學本質目標梳理、教學計劃改進以及引進優(yōu)秀專業(yè)教師等幾方面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實踐探索提供有價值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李夢茹.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J].亞太教育,2015.03.
[2]單麗霞.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性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2.
[3]周清容.淺談合作學習模式在職業(y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
[關鍵詞]服裝 專業(yè)課程 示范教學 教學模式 多媒體
目前,高等職業(yè)教育在我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也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偉大成就。十幾年來,雖然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已經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但課程改革仍是高等職業(yè)教育變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近階段中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中面臨的核心任務。而在培養(yǎng)新型現代化專業(yè)人才的職業(yè)教育中,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與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在職業(yè)教育各專業(yè)教學中的地位日顯重要,而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與專業(yè)教師的教學示范實踐性環(huán)節(jié)息息相關。誠然,不同的專業(yè)有著各自的特點以及教師示范有著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但是,在教師親自展示專業(yè)技能的動手演示的環(huán)節(jié)是相似的,同樣在示范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著一些教學現象與問題。
縱觀我國各層次學校的服裝專業(yè)教學實際現狀,特別是在專業(yè)課程示范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演示手段上基本還沿襲著傳統(tǒng)的基于“圍觀”式示范教學模式。此模式的基本形式就是:在專業(yè)教室(或實訓室)專業(yè)教師為完成一件服裝實物而親自動手演示操作,學生則在教師周圍悉心觀看教師的操作……此模式授課方式必將反映出了,教師難以保證重復演示的效果;學生觀看的清晰程度、反應接受速度;學生基于被動式的接受教學;學生學習專業(yè)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被充分調動起來等等問題。顯然,在實踐示范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問題。因此,必須對專業(yè)課程在示范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與改革,從而提高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課程的示范教學效果,促進服裝專業(yè)人才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鑒于此,針對以上服裝專業(yè)課程現實教學中的教學的現象與問題,特提出服裝專業(yè)“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教師示范+多媒體同步演示+人機互動”教學演示模式。采用“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能改變教師傳統(tǒng)的實踐教學示范模式和學生獲取知識的感受模式,從專業(y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能促進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即“教師示范+多媒體同步演示+人機互動”教學模式,其基本形式表現為:專業(yè)教師在教學示范的同時,用攝像機(或高倍清晰的攝像頭)同步投射到大屏幕,學生能實時觀看,同時教師演示全程即時存入電腦中,為學生反復觀看演示提供了示范教學的影像,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有針對的進行再學習與探究。
“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在教學改革中的體現如下。
一、“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與手段主要解決如下示范教學現實問題
1.解決教師示范過程中對學生圍觀人數的限制
在服裝專業(yè)教學中,由于服裝專業(yè)的實踐性較強,因此,專業(yè)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進行教學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了解、明確和掌握專業(yè)技能形成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過程。而現狀是許多學校的服裝專業(yè)教師在給學生進行演示操作時,學生一般是圍著教師進行觀看。因此,學生人數較多自然就會出現里外三層的情形,并且會出現觀看演示的清晰程度受到學生離教師遠近距離的制約問題。顯然,專業(yè)教師動手演示的教學效果對“圍觀式”學生的有效人數是有限制的。因此,“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能較好的解決專業(yè)教師在進行示范教學時對學生人數的限制,全班的學生以觀看投影為主。同時,教師也能在較“寬松”的環(huán)境中做好每一次的示范操作,學生能更好的進行觀摩學習與相互討論,應該說對學習者的人數沒有一定的限制。
2.解決教師示范過程中對教師示范的次數和材料的限制,降低教學成本減小教師勞動強度
盡管教師備課充分,實踐材料準備齊全,但教師示范教學過程結束后,學生總有疑難問題需要解答,甚至教師還需要再次進行演示操作與講解。因此,教師再次進行示范操作或局部演示都需要占用課堂中時間,同時還需要消耗演示用的材料。而在服裝演示操作的過程中,也有其專業(yè)特點那就是如果是在整件服裝上進行局部演示,服裝大多的部位是不能重復的并且還要求對稱性或單一性的操作。而在服裝材料的使用上,教師在備課時就需要準備更多的操作材料。因此,“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不僅能進行“倒放式”影像反復演示,教師可以在第一次演示結束后,做到根據自己的操作影像一邊演示一邊反復講解與答疑,并且還能大大的降低教學成本和減小專業(yè)教師的勞動強度。
3.教師能將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及時引入課堂教學中
專業(yè)教師大都關注本專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和前沿技術的運用,服裝專業(yè)教師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學示范中,教師比較注重專業(yè)發(fā)展中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的應用,能結合教學實際及時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事實上,在“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的影像資料中,保存有不同的專業(yè)教師的操作示范過程,其中各位教師采用的不同的材料、工藝和不同的應用技術也能有所對比。因此,專業(yè)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時,勢必會加以瀏覽和選擇示范影像資料。通過比較,能反映當前專業(yè)的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的運用現狀,也必將引起其他專業(yè)教師的關注與學習。所以,專業(yè)教師在備課時自然地將較先進的、已有的影像資料的新技術應用到教學示范中,使學生在課堂上及時了解與學習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同時,專業(yè)教師通過比較,為教研室進行教學研究和教研活動提供了相互學習交流的基礎,更能幫助年輕的專業(yè)教師在業(yè)務上有針對地快速提高。
4.在有限的課時內,增大了專業(yè)課程中的信息量,提高了學生學習專業(yè)的興趣,有利于專業(yè)教學
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專業(yè)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好專業(yè)前進的原動力,而有興趣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材料對學習成效有很大的影響。專業(yè)教師在授課中運用“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不僅能給學生傳授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能在有限的課程中提供本專業(yè)發(fā)展的大量信息,這無疑在擴大學生專業(yè)知識面的同時,也必將提高學生學習專業(yè)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會促進興趣,以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生學習專業(yè)的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出來,學生就會積極地、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專業(yè)課堂上學習專業(yè)氛圍濃厚,有利于專業(yè)教學。
5.學生變被動性為主動性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自主獲取專業(yè)知識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參與活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精心的設計,把教師的“教”反映在如何引導學生“學”的一個促進過程。“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能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發(fā)展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服裝專業(yè)教師在完成示范教學環(huán)節(jié)后,可以解答學生提出的各個疑難問題。如果學生還有疑問可以自己動手在電腦上“回放式”反復觀看影像資料,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與研究,直至徹底理解、掌握學習的內容。如果學生在規(guī)定的學習內容完成后,求知欲還沒有滿足時還可以大量瀏覽本課任教師和其他專業(yè)教師的示范教學資料,能夠充分感受與吸收各位專業(yè)教師的教學風貌和專業(yè)知識。通過瀏覽、收集材料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專業(yè)知識就在身邊,產生對專業(yè)學習的親近感。因此,學生獲取專業(yè)知識方式可以變被動性為主動性。同樣,通過相互討論與研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從中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
二、“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在其它專業(yè)示范教學中的借鑒
1.“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在不同專業(yè)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具有普遍的借鑒和推廣作用
“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不同于一般形式的“多媒體”教學,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教師的現場動手示范,以及教師的演示過程實時記錄和保存下來形成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進行隨時加以運用,并且還能提供本門課程不同教師的各種教學資源。
不可否認,不同的專業(yè)有著各自的特點,以及教師示范有著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和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但是,在教師親自展示專業(yè)技能的動手演示的環(huán)節(jié)形式是相似的。因此,在示范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同樣存在著以上類似的教學現象與問題。在多媒體形式與技術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各自專業(yè)的特點和教學的側重點加以運用多媒體的設置??梢哉f,“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在不同專業(yè)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具有普遍的借鑒和推廣作用。
2.建立標準的示范教學專業(yè)教室的啟示
在培養(yǎng)新型現代化專業(yè)人才的職業(yè)教育中,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與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在職業(yè)教育各專業(yè)教學中的地位日顯重要,而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與專業(yè)教師的教學示范實踐性環(huán)節(jié)息息相關。大凡有示范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與學生的練習環(huán)節(jié)大都在一個授課地點完成,如果運用“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是否在硬件投入上會增加教學成本?事實上,在職業(yè)教育中專業(yè)教室(或實訓室)和普通教室是按專業(yè)并存設置現象較為普及。因此,在運用“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時,可以根據各個系部、年級設置若干個標準的示范教學專業(yè)教室。在建立時,不同的設備、不同的專業(yè)可以設置在同一示范室的不同位置,同時可以根據清晰的程度、教學要求設置多頭攝像,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看。
建立標準的示范教學專業(yè)教室,旨在各個專業(yè)的不同教師在示范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進行輪流使用,形成公用的示范教學專用教室,學生能清晰的觀看教師示范,教學示范完成后的學生練習則可以安排在其它校內實訓教學場所進行。因此,“多媒體設置”教學模式可以根據各校的經濟實力、系部劃分、專業(yè)設置來建立數量不等的標準的示范教學專業(yè)教室,可以體現最大效率的使用教學資源,利于實訓設備的集中管理,解決各專業(yè)教室重復設置問題。所以,在此類教學硬件投入上不但不會增加教學成本,反而可以節(jié)約教學投入成本。
三、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與運用
作為當今的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還要投身到教科研工作中,而教材建設是教科研的一項重要方面。隨著職業(yè)教育不斷發(fā)展,以及職教市場化要求,當今專業(yè)教材的編寫不僅有文字和圖表的紙質形式的要求,更要有影件(光盤)輔之講解。因此,課件的開發(fā)與運用是教師目前教學資源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影件(光盤)的教學效果是與動畫有明顯的區(qū)別,也是動畫不可能完全取代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影像資料即時保存,教師留下的原始教學資料完全可以進行編輯完成制作教學光盤或教材發(fā)行。所以,教師的教學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便于進行,有利于各專業(yè)上的技術交流與信息傳播。
關鍵詞:教學設計 理論 實踐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或“程序”,目的是促進學習者的學習,達到最優(yōu)的學習效果。教學設計理論要研究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促進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里所指的能力不是一種靜態(tài)設計的能力,而是一種動態(tài)設計的能力,是一種現場診斷和決策的能力。教學設計理論要真正根植于中國的教育土壤,需要經過借鑒―融合―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過程,若要生搬硬套,就會造成成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的結果。[1]
二、教學設計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中西方教學設計理論的融合問題
我國教學設計理論主要是引進西方的研究成果,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結果。經過近三十年的發(fā)展,雖然有關教學設計的研究很多,但是除了語言上的漢化外,仍然沒有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具有我國特色的理論體系。
解決對策:本土化的核心是應該把握住東西方文化差異,保留我們所積累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積極合理地吸納國外教學設計相關理論及研究成果,不斷充實我們自己的設計理論,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這樣一個過程,需要在更多扎實的教學實踐中展開,在實踐中找真知是解決“本土化”的有效途徑。
2.教學設計理論和實踐上存在著方法論局限
教學設計理論主要采用的是經典系統(tǒng)工程方法論取向并用于指導實踐,提供了對于教學如何進行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的框架。但是我們不太注重將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成果吸納到自身的理論體系中,使其成為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性成分,沒有形成理貼近教學實際的教學設計方法論。
解決對策:對教學設計的經典系統(tǒng)工程方法論進行反思,并不是要否定其以“系統(tǒng)化”為基礎的、對教學活動的“效率”的追求,而是要追求教學設計的更高層次的科學合理性,尋求一種與當代教育教學價值觀和方法論取向和諧一致的教學設計新模式。作為方法論層次學科,教學設計必須提供具有自身存在價值的元方法,只有明確了教學設計的元方法,才能使教學設計研究方法獲得源泉,并保持各類教學設計研究的一致性。[2]
3.實踐中存在重學習環(huán)境設計輕教學結構設計的問題
由于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已經成為新一代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重要理論基礎,使很多人誤認為意義建構只與學習過程有關,而與教學過程無關,從客觀上造成了重學習環(huán)境設計輕教學結構設計的結果。事實上,如果忽視教學結構設計,必將導致對整個教學活動進程總體結構和各要素之間彼此關聯協調的通盤考慮。因為真正的教學過程是多變的,教學情景是豐富的,只重視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必然會導致教學活動轉入“動態(tài)”運行后教學系統(tǒng)性能的急劇下降。
解決對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以問題為核心,在問題的基礎上展開討論、閱讀、講解、點撥,然后再激發(fā)出新的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會留有空間,教師、學生在課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發(fā)揮的機會,教師也有針對現場的實際問題進行診斷和調整的余地。
4.狹隘的教學設計觀和死板的教學設計模式
實踐中的教學設計大多是基于提高教學效果,出于完成規(guī)定教學目標的考慮,教學過程的一切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基于此,“如何教”自然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著眼點,教師在教學中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系統(tǒng)自身的改進,很少與外部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學生的學習過程相聯系,因此,我們形成的教學設計觀是封閉在教學系統(tǒng)自身環(huán)內的,很少向外接延伸,惟恐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完成。
現行的教學設計模式和工具,線性和順序化的特點非常明顯,這些操作工具對在教學中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而言具有較強的指導性,但限于一些表格、流程在某種程度上會妨礙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思維受這些操作工具影響較大,教學藝術、教學風格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教學設計的實踐不能很好地體現。
解決對策:教學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不存在固定不變的規(guī)范。教學設計模式的本質是教學規(guī)范的參照框架,組成了教學過程操作性結構,它本身并不能自動保證經過該模式設計的教學必然有效,但選擇合適的設計模式卻可以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利于操作教學過程中的不可預測因素。教學設計具備設計學科的特點,應具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運用設計模式的基礎上,就充分發(fā)揮設計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設計才能具備不同的風格和個性。
三、結語
有關教學設計的探討,不僅是理論的課題,更是實踐的課題。教師們需要的是“學科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方面的專家和研究者們放下爭論,,真正走到一線,多吸取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開發(fā)一些具體學科的教學設計案例,這也許才是能夠使教學設計走進課堂,真正成為搭建在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3]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等.教學系統(tǒng)設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