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學學報雜志簡介
《合肥大學學報》自1991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34-1345/Z,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jīng)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旨在展示該校及其合作機構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與知識傳播。主要面向國內外高等院校教師、科研人員、研究生以及相關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提供一個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學術見解的重要平臺。
通過定期發(fā)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合肥大學學報不僅促進了本校師生之間的學術交流,也為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學者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資源。此外,它還為政府決策者、企業(yè)界人士了解最新的科研動態(tài)提供了窗口,有助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憑借其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豐富的內容體系,在推動學術進步和服務社會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對于從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專業(yè)人士,還是對特定學科感興趣的一般讀者而言,合肥大學學報都是一份值得信賴的學習參考資料。
合肥大學學報收錄信息
合肥大學學報雜志榮譽
合肥大學學報雜志特色
1、稿件寄出3個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者,請自行處理。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
2、本刊有權對來稿做技術性刪改,如不同意刪改,請在來稿中注明。論文應遵守學術規(guī)范,內容表述清晰,語言流暢通達,邏輯嚴謹。
3、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 )、性別、職稱或學位、主要從事專業(yè)及郵箱等,在首頁以頁下注形式寫明。
4、稿件篇名(題目)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規(guī)則,并控制在20個字以內。
5、盡量將結果和他人最新研究成果比較,以突出論文的主要貢獻和創(chuàng)新、獨到之處;突出文章的新意和價值,即:新理論、新技術、新領域、新進展、新認識、新建議、新評價、新方案、新工藝、新產品、新工具等。結論盡量從文章的“結論”中提取,并條理化。
6、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和名的第1個字母大寫,復姓、雙名連寫,如馬林林Ma Linlin、歐陽靜萍Ouyang Jingping。
7、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加方括號標出。
8、縮略詞的使用應采納本學科、本專業(yè)的權威性機構或學術團體所公布規(guī)定的或是約定俗成的縮略詞,不得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為同行讀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縮略詞。
9、腳注中的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Times New Roman,書名、雜志名等用斜體,其余采用正體。
10、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