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學集刊雜志簡介
《老子學集刊》自2018年創(chuàng)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作為一本專注于老子學說研究的綜合性刊物,不僅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還通過其豐富的研究成果促進了道家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播和應用。以下是對該雜志在學術界的影響以及其在現代社會中傳播和應用道家思想的具體分析。
雜志致力于推動老子學說的研究與發(fā)展,鼓勵從多學科角度出發(fā),包括但不限于哲學、歷史學、文學、宗教學以及社會學等領域,來解析雜志的思想內涵。雜志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重視傳統(tǒng)文獻的考證與解讀,也關注老子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發(fā)展和新詮釋。
學術水平提升它已成為老子學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進了國內老子學研究水平的提升。
雜志還加強了與海外學者的合作與交流,許多具有影響力的學術觀點首先在此發(fā)表,隨后引發(fā)了更廣泛的討論和研究。通過組織公共講座、參與文化節(jié)慶等方式,向普通民眾普及老子智慧,增強了公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雜志還積極推廣老子文化,使得更多人了解并接受道家思想中的精髓,如“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
老子學集刊收錄信息
老子學集刊雜志榮譽
老子學集刊雜志特色
1、正文中的文獻號碼,請寫于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20篇。引文必須準確,與原始書刊資料核對無訛誤。
2、論文中的注釋全部使用腳注。使用序號123…在文中上標“123…”,同時在論文后注釋列表排序123…注釋中凡屬于提供文獻出處的,都歸入參考文獻。
3、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4、稿件請附作者簡介,主要內容有: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與部門、職稱或職務、研究方向、通信地址、聯系方式(電話及郵箱)。
5、摘要應反映論文主要論點及創(chuàng)造性內容,包含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要素,以300~400字為宜;關鍵詞5-8個,反映論文實質內容,便于檢索。
6、題目: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主題。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和代號等,如必須使用,應在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對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說明。
7、量和單位文稿中的名詞術語必須規(guī)范化、標準化,量和單位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計量標準,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pH及特殊符號除外),單位的符號一律用正體。
8、同一文獻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時,若緊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則徑注“同上注,第×頁”;若第二次與第一次引用之間有其他注釋,則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引注N,第×頁”。
9、獲基金資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基金項目編號,且按有關部門規(guī)定的正式名稱填寫; 如獲多項基金資助,應依次列出。
10、參與方式和截稿時間:征稿活動會明確參與方式,如通過電子郵件、在線提交等方式提交文章。同時,活動會設置截稿時間,參與者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并提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