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雜志簡介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自1957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42-1676/TN,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它是一本備受業(yè)界和廣大讀者關注和好評的學術期刊。作為由武漢大學主辦的教育部主管的測繪專業(yè)學術期刊,在信息科學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該期刊的主要欄目包括綜述、攝影測量學與遙感、大地測量與工程測量、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博士論文摘要等。這些欄目涵蓋了測繪領域的廣泛內容,包括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技術進展和學術動態(tài),為行業(yè)人士和學術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交流平臺。還是EI源刊,這意味著其被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收錄,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知名度。EI索引是國際上廣為認可的工程領域的學術數據庫之一,被全球研究人員廣泛使用。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在信息科學領域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
該刊每月出版一次,保持了一定的頻率,及時反映信息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這有助于滿足讀者對于學術信息和發(fā)展趨勢的需求,同時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F(xiàn)任主編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成,他在測繪領域具有豐富的學術經驗和聲譽,為期刊的學術質量和發(fā)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它在測繪領域擁有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其高水平的學術質量、多樣化的欄目設置以及每月更新的發(fā)布頻率,使其成為信息科學領域的重要學術交流平臺。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收錄信息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雜志榮譽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歷史收錄
- 文摘雜志
-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23版)
- 化學文摘(網絡版)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1-2012)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3-2014)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5-2016)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7-2018)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9-2020)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21-2022)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23-2024)
-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
- 工程索引
- 地學數據庫
- 科學文摘數據庫
-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
- 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 Scopus數據庫
-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雜志特色
1、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jié),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則需征求作者意見。
2、作者署名:多位作者之間以逗號分隔;作者來自不同單位的,在作者名右上角注l,2…,單位分別標注,以分號隔開。并在作者單位名稱前標注1.2--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3、題名要求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必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最好不使用標點符號。
4、關鍵詞:必須是意義明確的術語,一般應選取3~5個能準確反映研究方向、研究領域及研究地點的詞。詞與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5、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摘要,闡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少于200個漢字);應采用第三人稱寫法,不要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
6、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時間應精確到月;根據被引資料性質,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編”、“編譯”、“編著”、“編選”等字樣。
7、腳注中的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Times New Roman,書名、雜志名等用斜體,其余采用正體。
8、論文為確保圖像資料的準確性,所提供圖版均請詳細標注尺寸信息和資料來源。如文中插入圖版、符號或外文較多,請同時提交該論文的PDF版,以便排版時參考。
9、如果是基金項目,請注明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和編號,基金項目需要附批準文件或任務書復印件。
10、評審與出版流程:了解學術期刊的評審流程、時間要求以及出版時間表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幫助您安排好稿件的提交時間,并了解可能的出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