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簡介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自2007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65-1321/G4,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它作為一本學術期刊,擴展了對教育領域的關注,旨在促進跨學科合作和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該期刊不僅關注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還涵蓋了廣泛的學科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和教育學等,致力于推動多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拓寬研究領域。
首先,作為一本自然科學期刊,該雜志發(fā)表了眾多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這些成果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自然科學領域,包括基礎理論研究、實驗研究以及應用研究等不同方向的內容。這有助于推動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和進步,促進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
該期刊擴展了對教育領域的關注,并與自然科學進行結合。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人才、促進社會進步至關重要。它通過將自然科學與教育學相結合,旨在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促進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它關注教學方法、教育技術與工具的研究,致力于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學效果。此外,該期刊也致力于推動跨學科合作。在當前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日益重要。提倡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鼓勵多學科研究的開展。學科間的合作有助于拓寬研究領域,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促進學術界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收錄信息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榮譽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特色
1、來稿必須結構齊全,一般不超過8000字,必須包括:論文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名稱、單位所屬省、市、郵編)、作者簡介(性別、出生年月、籍貫、職稱、學位及主要研究方向)、中文摘要(300 ~ 400字)、中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英譯標題.英譯作者姓名及單位、英譯摘要、關鍵詞.中英文標題、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要——對應,英譯要正確.如是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請在文稿首頁注明,并附項目批準文號.
2、引用、標注參考文獻≥15條以上近五年文獻,在正文中標注時,要按照在文章中引用的順序排列,請選用親自閱讀過的一次文獻,不能引用內部資料、待發(fā)表和二次文獻。
3、一級標題用“……”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來標識,三級標題用“”來標識,四級標題用“、”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4、本書采取頁下注的方式(不是尾注),每頁的注重新編號。本刊注號為圓圈注號,即“①”,勿用其他注號
5、來稿請以“省份+作者姓名”為郵件標題發(fā)送電子郵件,文稿(Word格式、宋體)添加至附件。
6、摘要內容從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之后分別填寫。寫成報道性文摘,盡量用量化指標進行描述,請勿籠統(tǒng)泛談。
7、如果是基金項目,請注明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和編號,基金項目需要附批準文件或任務書復印件。
8、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對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進行簡要的概括。
9、圖和照片:坐標圖提倡用計算機制圖并激光打印.半欄圖寬不超過8 c m ,通欄圖寬不超過1 7 c m .圖題和圖注中所包舍的信息應能使讀者在不閱讀正文的情況下看懂原圖.圖附于文后,圖題、圖注寫在圖下方.
10、文稿應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選題新穎、觀點明確、論述嚴謹、材料詳實、數據可靠、行文流暢、文字筒練,須無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