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狗咬呂洞賓的典故

狗咬呂洞賓的典故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01 16:27:2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lǐng)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狗咬呂洞賓的典故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第1篇

關(guān)鍵詞:動物諺語 詞源比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50

1 引言

英語語言的發(fā)展歷史源遠流長,英國是英語的發(fā)源地,后來被傳播到了美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不斷受到文化發(fā)展沖擊的同時,也不斷地演變、進化,從而使英語語言文化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諺語資源也隨之豐富起來。特別是其中動物諺語,它以形象生動、意境逼真的特征成為我們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將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對英國動物諺語的起源發(fā)展過程進行比較分析。

2 英漢動物諺語所展現(xiàn)的社會和人民生活

諺語總是以民族為立足點,依附于本民族的社會生活,因此英國動物諺語與愛爾蘭民族的日常生活、宗教密切相關(guān)?!?/p>

2.1 日常生活

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也創(chuàng)造了語言,因此諺語也經(jīng)常反映人們的生產(chǎn)活動內(nèi)容。在語言文化中,出現(xiàn)的諺語動物里包含多種動物,如牛,馬,羊,鴨,雞,鵝,狗,貓等。于是動物諺語也被升華用來影射世俗事物。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因而在漢語諺語中有很多是以農(nóng)業(yè)為題材的,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英文中也有跟農(nóng)業(yè)相關(guān)的諺語,如Change of pasture makes fate calves.“要得牛犢肥,需要換塊地。”由于英國是四面環(huán)海的國家,英國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依賴于海,他們常用魚來比喻人,比如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one’s net.“抓到籃子里便是菜?!盩here i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ome out of it.“有了大海,不怕沒魚?!?/p>

由于中國古代多戰(zhàn)事,馬是人們的逃命的工具和人們的朋友,于是含有馬的諺語很多,如“又要馬兒好,又想馬兒不吃草”;“馬靠鞍裝,人靠衣裝”等都帶有褒義。由于在英語國家里,人們認可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英語諺語:Better 10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寧可丟鞍,不可失馬?!?/p>

在中國文化里,狗是令人痛恨的,是令人鄙視的動物,常和“卑鄙、惡劣”連在一起?!摆s狗入窮巷,招手回頭一口”和“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在英語諺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好狗應(yīng)該啃好骨頭,有功者受賞。”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老狗學不了新把戲; 老年人很難適應(yīng)新事物?!盓very dog is valiant at his own door. “狗是百步王, 只在門前兇?!?/p>

與此相反,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貓比喻人,常有親昵的成份,如貓有九條命。形容吉人自有天相,西方人也喜歡貓,并將貓養(yǎng)為寵物。但是黑貓卻讓西方人心生恐懼,特別是英國人,他們將黑色的貓和童話當中的女巫聯(lián)系在一起,用來比喻惡毒的婦人,假若在漆黑的夜晚,外出遇見一只黑色的貓,就預示這個人會在短時間內(nèi)遭到厄運。而英國古老的傳說中也常常將惡魔化作黑色的貓。因此,貓常常用來比喻邪惡的、狠毒的婦人。如:Cats hide their claws. “貓總是藏起自己的爪子――知人知面不知心”,All cats are grey in the dark.“黑暗之中貓都是灰色的,人未出名時看起來都差不多。”A gloved cat catches no mice. “戴手套的貓,老鼠抓不到,不愿吃苦的人成不了大事業(yè)?!盬hen the weasel and the cat make a marriage, it is a very ill presage. “黃鼠狼和貓結(jié)親,不是好事情?!盩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掩耳盜鈴,自欺欺人?!?/p>

2.2 宗教在動物諺語中的反應(yīng)

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貫穿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同時也在語言中體現(xiàn)出來。英國人信仰基督教,相信上帝。如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像教堂里老鼠一樣窮?!倍鴿h族的宗教傳統(tǒng)主要是佛教,我們不難看到連動物諺語中都有佛教留下的痕跡,如:佛口蛇心;欲為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

2.3 來自寓言

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常被賦予西方文化的第一源泉,因此英國文化與其有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英國諺語中的許多典故都來自《伊索寓言》等,比如說Scylla和Charybdis常被用于展示兩個惡魔形象,前者是一個有著六個頭的怪獸,后者是旋渦魔鬼,scylla和Charybids意味著一對危險,所以“0ne falls into Scylla in seeking to avoid Charybids”意思是一個人剛離開十只手的魔鬼,卻遇上六頭怪獸。與中文中的“才出狼窩又入虎穴”有異曲同工之處。Don’t 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勿殺雞取卵,因小失大?!保ㄔ从诠畔ED寓言)

3 結(jié)語

動物諺語以通俗的比喻等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深長的意義,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各民族根據(jù)自己的好惡賦予它們不同的意義。這里我們針對英語語境中的動物諺語展開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國外語言文化和其文化背景的發(fā)展對語言的影響,讀出他們孕育古老的民族文化信息,同時,可以進一步加深國內(nèi)外文化的交流,讓我們更好的掌握和了解這些語言,這也正是國內(nèi)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參考文獻:

[1]洪堡特.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M].1892.

[2]董愛智,宋鐵琛.從英漢諺語的簡單比較看中英文化差異[J].商場現(xiàn)代化?理論探析,2005.

[3]李玉平.英語習語及其文化源流[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4]駱世平.英語習語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

習語 文化 翻譯

英語習語(idioms)包括成語(set phrases)、諺語(proverbs)、俚語(slang expressions)和典故(allusions)等。由于地域、歷史、宗教、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習語承載著英漢兩種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習語的翻譯可謂語言翻譯者的一大難題,如何在形似與神似,本國與異域之間尋找平衡,確實是翻譯者難以逃避的。習語的翻譯不僅要翻譯出原語習語的形象、修辭方法,還要翻譯出其民族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異。

嚴復在他的《天演論》中說:“譯道三難:信、達、雅?!敝覍崪蚀_,指的是透過一種語言去再現(xiàn)另一種語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v覽中外翻譯史,直譯與意譯之爭均赫然在目。爭論的實質(zhì)可用一句話概括: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原文的表達形式問題。直譯與意譯相互聯(lián)系而無絕對界限,旨于忠實傳達思想。

一、直譯

直譯就是在不違背譯文語言規(guī)范以及不引起錯誤的聯(lián)想的條件下,在譯文中保留習語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的方法。由于人們在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及社會經(jīng)歷等方面的相似之處,英漢習語中也會有少量相同或相似的習語。這些習語字面意義、形象意義相同或相近,隱含意義相同,也就是說習語所表達的實際意義相同。例如: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

As light as a feather輕如鴻毛

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每個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銘文。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有的習語的形象、比喻可能對于讀者來說比較生疏,但由于其在上下文中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或明顯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或者歷史背景,宜采用保留原文習語表達方式的直譯法。如A cat has nine lives則可譯成“貓有九命”,armed to the teeth直譯成“武裝到牙齒”,The Trojan horse譯為“特洛伊木馬”。

二、意譯

在英漢習語中,有些意義大致相符,但是在形象和風格方面卻有一定的差別。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采用意譯法進行翻譯,既保持了原句的本義,又適合中國習語的表達習慣,易為讀者所接受,它可具體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1.改造法

這種方法既達意又緊貼原文。比如,One swallow dose not make a summer.原文意思是:只發(fā)現(xiàn)一只燕子就不能說明夏天的來臨。而漢語里卻沒有相同的說法,但是漢語習語中有“一木不成林”的說法,因此可譯為“一燕不成夏”。又如,我們所熟悉的英諺“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其實,這句話隱含著“入鄉(xiāng)隨俗”,應(yīng)采取意譯。

2.對聯(lián)法

在漢語中,以對聯(lián)形式構(gòu)成的習語較多,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習語翻譯中如果采用此種方法,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有些習語在翻譯時無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義,而只能譯出它的隱含意義。如直譯“天有不測風云”會使西方讀者不知所云,如意譯成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讀者就能一目了然。

三、直譯加注法

有一些習語,直譯后雖然不會產(chǎn)生文化沖突,卻會造成語用失誤,這時可使用直譯加注法根據(jù)原文增加那些無其詞而含有其意的必不可少的詞。通常譯文可先直譯其字面意思,再點出其隱含意義,使譯文形象生動。例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可譯為“運煤到紐卡索――多此一舉”。可加注“紐卡索是英國的煤都”。又如,The planners were busy by passing the Gordian knot.計劃的制訂者為躲避戈耳迪之結(jié)――棘手的問題而忙得不可開交。

漢語習語中也有大量類似的例子:如“東施效顰”,如果只譯為Dongshi imitates Xishi,就會使西方讀者無法了解其所蘊涵的文化意義。因此,譯為Dongshi,an ugly woman,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就使讀者一目了然。又如:

(1)沒良心,狗咬呂洞賓,不是好人心。You ungraceful thing! Like the dog bit Lu Tung-pin―you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

(2)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A married daughter―spilt water(outside wealth).

四、意譯并加注

在意譯中,為提高原語習語傳遞的信息度,可采用意譯加注法,對原語習語的典故,文化背景進行注釋,以提高文化交流的程度。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約翰為人可靠,他既忠誠又正直。譯文中“忠誠正直”是對原文習語“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的意譯,為了中國讀者了解英語習語的文化背景,可加注釋。注:to eat no fish的典故指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耶穌教徒為了表示對政府的忠誠,拒絕遵守反政府的羅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魚的習俗。因此,to eat no fish表示“忠誠”。To play game和 to play fair(規(guī)矩的比賽)同義,由此轉(zhuǎn)義為“為人正直”。

本文對英漢習語所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及習語翻譯的方法進行了探討。習語是文化的產(chǎn)物,它們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最能體現(xiàn)出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不僅反映出其迥異的價值觀念、生態(tài)環(huán)境、風俗習慣,記錄了一個民族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一些重大事件,而且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歷史文化、心理和觀念形態(tài)、社會和經(jīng)濟形態(tài)以及自然環(huán)境。從習語中反映出中西文化差異,我們在學習和運用習語時要努力提高對文化差異的認識,在進行習語翻譯時要做到“形似和神似”,使跨文化交際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張寧.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J].中國翻譯,1999,(3).

[2]張蓓.關(guān)于英漢典故翻譯中的宗教文化問題[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第3篇

論文摘要:在語際翻譯過程中,源語所體現(xiàn)的文化信息的傳遞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漢譯英過程中出現(xiàn)文化信息的缺損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楊究益譯本《紅樓夢》中歇后語的翻譯為例,簡要探討漢譯英過程中的文化信息的傳遞與缺損。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族從興盛走向衰敗的過程,塑造了許多生動形象的人物,同時,還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中國封建社會生活的畫卷。英譯本《紅樓夢》(楊憲益等譯,以下簡稱楊譯本)較成功地把原文的風貌展現(xiàn)給了譯文讀者。然而,由于原作者與原文讀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共同的文化背景不可能在原作者與譯文讀者之間存在,因此,在漢譯英過程中出現(xiàn)文化信息的缺損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楊譯本中歇后語的翻譯為例,簡要探討翻譯過程中的文化信息傳遞與缺損。

一、翻譯過程中的文化信息傳遞

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行為,也是一種文化交際行為。郭建中指出:“翻譯是兩種語言的溝通的橋梁。主要的任務(wù)是在目的文(targettext)中再現(xiàn)源文(sourcelanguage)的思想內(nèi)容。譯者翻譯源語(sourcelanguage)時必然在介紹和傳播源語所體現(xiàn)的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語際翻譯必然是文化翻譯。”在翻譯和介紹《紅樓夢》這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時,既要使譯文文本的讀者正確理解文章內(nèi)容,又要保持并傳達原文文本的文化特點,是極其困難的。從傳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講,楊譯本較出色地做到了這一點。正如楊憲益所說:“要以忠實的翻譯‘信’于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文明的精神。這不僅僅是一個翻譯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還涉及到重視傳達中國文化的價值、靈魂,傳達中國人的人生,他們的樂與悲,愛與恨,憐與怨,喜與怒?!盓2]由于譯者對原文作者的語言文化背景和譯文讀者的語言文化背景有深刻的了解.楊譯本基本上把原文本中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文化觀念、價值信仰等文化信息對應(yīng)地傳遞給譯文讀者。

歇后語是漢語語言殊的語言現(xiàn)象或者語言結(jié)構(gòu)。一般來說.歇后語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或兩個語言片段.前一部分是描述或者陳述。后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或者解答。由于歇后語具有幽默、含蓄的特點,在文學作品中被大量使用,以刻畫人物的性格,突出故事情節(jié)?!都t樓夢》中也有很多地方使用了這一修辭手法,用來烘托人物,使這些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同時,還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在翻譯中,楊譯本注意到了這一獨特的修辭手法,并采取了相應(yīng)的手段進行翻譯。

例1:那個寶玉是個‘丈二的燈臺——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己’的,只知嫌人家臟。這是他的房子,由著你們糟蹋。

譯文:AsforBaoyu.he’Slikeaten—footlampstandthatshedshghtonohtersbutnoneonitself.Hecomplainshtatothersaredirty,yetleavesyoutoturnhisownloomstopsy-turvy.

此處是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題材來做歇后語(丈二的燈臺——照得見人家,照不見自己)。寶玉的性格里具有反封建的戰(zhàn)斗性。這在他對待丫鬟的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但他的這種行為受到來自封建大家庭的家長的斥責。該歇后語的使用。表現(xiàn)出寶玉隨和的性格。在譯文中,譯者采取了直譯,用明喻生動形象地把取材的事物展現(xiàn)在譯文讀者的面前,既說明了寶玉的隨和個性,又暗示了他地位“高”的背景,表現(xiàn)了封建制度里森嚴的等級。這與原文的思想內(nèi)容相符。

例2:我看到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后來又來賠不是。

譯文:“Onewasthatpiece.”sheanswered.“inwhichLiKuiabusesSungChiangandhtenapologizes.”(Footnote:FromthenovelShuiHu,LiKuiwasapeasantrebel,SungChiang,theleaderoftheoutlaws,wasacapitulationist.)

這里是用通俗故事的比方來做歇后語(李逵負荊——賠不是)。寶釵知道寶黛二人口角,寶玉賠不是;又是黛玉問她聽了什么戲,所以才答出這句話來諷刺他們。寶釵含蓄而嫉妒的心理表現(xiàn)得一覽無遺。同時寶玉和黛玉兩小無猜的形象也躍然紙上。李逵最敬愛宋江,寶玉最愛黛玉,得罪了自然會賠不是。譯文在翻譯中采用了直譯加注的方法,把其中的文化因素傳達了出來,點明了宋江和李逵之間的關(guān)系,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既忠于原文,又說明了李逵和宋江的身份和關(guān)系。

例3:姨奶奶犯不著來罵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買的?!废惆莅炎印际桥拧T咧!這又是何苦來呢?

譯文:You’venocalltosweartome,madam.Youdidn’tbuyme.We’reallbirdsofafeather_一aUslaveshere.Whygoforme?

這里是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來做歇后語(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梅香原是舊時奴婢女子常用的名字,在這里代指婢女。芳官雖然身為優(yōu)伶,但不亢不卑;趙姨娘變?yōu)榈燃壐叩呐藕螅弥u毛當令箭,仗勢欺人。從芳官的回答中,我們可體會到封建等級制度下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在翻譯中,譯者采取了套譯的方法.把歇后語的下半部分進行直譯,同時采用了歇后語的結(jié)構(gòu)形式。達到了較好的語言文化傳遞的目的。由于在英語表達中沒有對應(yīng)的“梅香”,所以譯者采用了具有譯文文化色彩的一個俗語“allbirdsofafeather”。同時,英語中,“bird”也有“姑娘”的含意。

從上述幾例可看出,楊譯本在翻譯中盡可能地展現(xiàn)了原作中的文化環(huán)境,包括歷史典故、社會制度、人際關(guān)系等,并力求在不損害原文風貌的基礎(chǔ)上盡量多地把文化信息向譯文讀者傳遞。這種努力,說到底,也是把中國文化里的獨特語言現(xiàn)象介紹給譯文讀者的一種文化信息傳遞的工作。

二、翻譯過程中的文化信息缺損

顧嘉祖指出“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部分,又是文化的鏡象折射,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層面,窺見的乃是這個民族多姿的文化形態(tài)?!毙笳Z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是中國民族文化在語言上的反映。由于中西文化在傳統(tǒng)觀念、歷史背景、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同時,由于漢語語言的特殊性,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往往包含著其他的文化因子;這樣,在把一種言語文本轉(zhuǎn)化為另外一種言語文本時,文化信息的傳遞也必然會有一定的缺損。下面,再以楊譯本中的歇后語翻譯為例,來看看文化在翻譯中的缺損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語言特色信息的缺損,歷史文化信息的缺損,社會習俗文化信息的缺損,宗教文化信息的缺損。

例1:我哪里管的上這些事來!見識又淺,嘴又笨,心又直?!思医o個棒槌,我就拿著認真(針)’了。

譯文:“I’mincapableofrunningthings.I’mtooignorant,bluntandtactless,alwaysgetitngholdofthewrongendofthesitck.”

此處的歇后語用了“真”和“針”的諧音,把動賓結(jié)構(gòu)詞組“認針”轉(zhuǎn)換成偏正結(jié)構(gòu)形容詞,只有在漢語語言里才有這種轉(zhuǎn)換,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性。同時,“把棒槌當作針”本身就是一種很笨的行為,在此照應(yīng)前面提到的“見識又淺,嘴又笨,心又直”。王熙鳳用這樣的話來貶低自己,充分地表現(xiàn)了她伶牙利齒,反映機敏。在翻譯中,作者采取了意譯,避開了原文所具有的語言上的特點,只把歇后語的意思表達了出來,雖能讓譯文讀者理解人物的談話內(nèi)容,但語言特色信息在傳遞中卻缺損了。

例2:好啊!這會子都還不起來,安心打擂臺打撒手兒!

譯文:“Fine!”heswore,“Notupatthishour,iustmakethingsmored瓶cultforme!”

“打擂臺打撒手兒——當看客”。原文中賈璉管理榮國府好比打擂臺,要應(yīng)付各個方面。打擂臺是一種中國民俗文化活動。在西方有拳擊運動與此相似,但文化內(nèi)容不同。楊譯本在處理這個歇后語時,采取了意譯,但沒有把封建社會這個大“擂臺”中獨特的中國文化行為傳遞出來,這樣文化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大打折扣。

例3:“沒有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歹?!?/p>

譯文:“Youungratefulthing!LikethedogthatbitLuTung—pin——youbitethehandhtatfeedsyou.”

傳說呂洞賓是中國道教中的一個著名人物,關(guān)于他和八仙的民間傳說很多,可以說,他是中國最具民族性的宗教文化——道教文化的代表人物。在譯文中,譯者采取了直譯。但呂洞賓這個人物及其中隱含的“道教代表人物”的內(nèi)容卻未能表達出來。同時,在中國文化里,把歇后語的施動者比喻為狗,具有侮辱性,而把受動對象比喻為呂洞賓,則有尊敬的含義,從而表達出一種“好——壞”的對比。在譯本中,“呂洞賓”所傳達的宗教文化和社會習俗文化無法完全反映出來,文化信息是不完整的。

第4篇

關(guān)鍵詞: 諺語 文化沉淀 認知與翻譯

諺語總是簡練的,卻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和情感,被認為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諺語的運用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用簡單通俗但卻精辟凝練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寓意,使作品的思想和表現(xiàn)形式融會貫通,既能立意鮮明,又能美感兼具。然而,在跨文化的語境中,諺語的翻譯卻是一件棘手而又必要的工作。本文將就這一問題進行一些“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討論,使目標讀者通過譯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諺語獨特的文化藝術(shù)魅力。

一、諺語的文化沉淀

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的人類交際活動,所涉及的不僅僅是語言符號和結(jié)構(gòu)的改變問題,更與文化息息相關(guān)。因此譯者不僅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化,同時還要了解源語的文化,進行融合,進而達到思想文化的交流目的。

在《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講:“這長安城中遍地皆是錢,只可惜沒去拿罷了。”這里的“長安城”承載漢文化中歷史性文化意義,“長安城”符號內(nèi)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是稍知中國歷史便可知曉的,具有漢文化的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特征;而在英國農(nóng)村地區(qū)也有一句古話:London streets are paved with gold.意思是說倫敦到處是金子,到倫敦去的人都可以發(fā)財。同理,該語符中亦承載了眾所周知的英國政治、經(jīng)濟的文化意義。為達到最大近似的交際目的,英國翻譯家霍克斯(D.Hawkes)在翻譯上述諺語時正是用了這個句型:Over there in the city,the streets are paved with money just waiting for someone to go and pick it up.(D.Hawkes,1986)《紅樓夢》第十三回中引用的諺語“登高必跌重”與英諺“The higher up,the greater the fall.”形意也基本相同。這種翻譯既保存了原作的語言風格,又能非常準確地解碼作者的用意,使讀者真正了解原符中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以下從諺語的來源視角深入剖析諺語的文化內(nèi)涵。

(一)源于自然客體引發(fā)的思想內(nèi)容。

從諺語的形成來看,很大一部分是人們對周圍事物、周圍環(huán)境的感悟啟迪中總結(jié)概括出來的。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視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和伴侶,是忠誠的象征。法國大革命時的著名人物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1754―1793)曾說過:The more I see of men,the more I admire dogs.(我看到的人愈多,我愈欣賞狗),雖帶有戲謔口吻,但卻表露出對狗的贊美和喜愛。這種感情從與狗相關(guān)的諺語也可以看出來。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Old dogs never bark in vain.(老犬不空吠)。同一思想理念漢語則說“老馬識途”。Every dog has his day.而漢語則說“凡人皆有得意時”。在英語里以狗指人很普通,聽者也不會把它當作侮辱性的言語而產(chǎn)生不快。在漢語文化里情況則相差很多。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急跳墻”、“狗膽包天”、“掛羊頭賣狗肉”、“狗咬呂洞賓”等。這里可明顯看出英漢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習慣對諺語喻體選擇和認知的影響。

(二)源于歷史事件、寓言典故引發(fā)的思想內(nèi)容。

在諺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既吸收了源于歷史事件的經(jīng)驗教訓,也融合了各種寓言典故的精華,并用這些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和哲理引導后人、教化后人。

1.源于歷史故事

一部分諺語形成于某些特定的歷史時期、歷史事件,并逐漸被推而廣之,被后人用來指代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質(zhì)、意義的情況,且逐漸融入該語言的文化中去。例如:Someone’s name is Mud.(遭人厭惡討厭;聲名狼藉),源于美國總統(tǒng)林肯被刺事件。刺殺林肯的約翰?威爾克斯?布什(John Wilkes Booth)在刺殺總統(tǒng)后的逃亡之中摔斷了一條腿,馬里蘭州一個名叫繆爾?亞歷山大?默德(Samuel Alexander Mudd)的醫(yī)生為他提供了治療。美國人民為此感到無比悲憤,默德這個姓氏也被當作丑惡的代名詞進入美國口語。meet one’s Waterloo (兵敗滑鐵盧),源于拿破侖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被英普聯(lián)軍打得慘敗的歷史事件。現(xiàn)在這個諺語普遍用于形容某人遭遇慘敗的情形,不再局限于戰(zhàn)爭,而是承載更多的社會一般意義。

2.源于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說明社會的普遍意義和哲理,是文學作品中最為短小精練的一種形式。如:The grapes are sour.(酸葡萄;可望而不可及之物),源自《伊索寓言》,說的是有只狐貍想吃葡萄架上的葡萄,卻因無法爬高而夠不著,最后它只好垂涎欲滴地望著架上的葡萄說:“The grapes are sour,and not at all fit for my eating.”現(xiàn)用來比喻某人極想獲得某樣東西,但無法到手,只好聊以。同樣源于寓言的還有:blow hot and cold,源自《伊索寓言》,原喻“避免與性情模棱兩可的人交往”,現(xiàn)意為“動搖不定,反復無?!?;pull the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源自法國寓言作家拉?封丹的著名寓言《猴子和貓》,原意“火中取栗”,比喻替別人冒險;fish in troubled water,源自《伊索寓言?漁夫》,喻“渾水摸魚;乘亂圖利”。在中文中也有許多為眾人所知的、來源于寓言故事的例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掩耳盜鈴;黔驢技窮;杯弓蛇影等。

二、諺語的認知與翻譯

從文化、符號、審美的認知共性和異性三維上認知諺語的思維轉(zhuǎn)換和重視,本人認為諺語翻譯的微觀處理大致可歸化為三個步驟:1.認知其文化內(nèi)涵;2.譯意、譯味;3.文化補償。

(一)認知其文化內(nèi)涵。

諺語翻譯需認知諺語語符所蘊涵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意韻,并涉及兩種文化價值三維的認知比較、喻體的改變和讀者文化審美心理接收的認知等。

1.宗教文化

在漢諺和英諺中都有很大一部分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諺語。例如:和尚打傘,無法無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窮困潦倒);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等。在文學作品中翻譯這些諺語時,就要充分考慮到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別。例如,《紅樓夢》第六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靠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雖然在英諺中有含義大體對應(yīng)的諺語,但由于God是基督教里的用語,而中國人多信奉佛教,如果硬搬過去,必然有點差強文意,不符合原文的文化內(nèi)涵,與下文的“菩薩”也不對應(yīng),損害了原作特有的漢文化中佛教文化色彩。因此,《紅樓夢》的英語譯者把其中的God改成Heaven,譯文變成: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D.Hawkes, 1986)Work out a plan,trust to Buddha,and something may come of it for all you know.譯文雖只改“God”為“Heaven”,但這一詞體現(xiàn)了譯者的匠心獨具。

2.風俗習慣

習俗乃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歷史沉淀演化而得來,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這時候譯者不得不取意輕形,以譯味譯神的思維統(tǒng)攬微觀的操作,以求保留原作的風貌。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與“Love is blind.”。

“Love is blind.”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威尼斯商人》,它含有看不清情人缺點之意,在中國人的習慣中,西施代表的是理想的戀人,是美的化身。兩者語符承載和反映了中英文化認知和審美心理細微的差別??紤]到中英文化的差異和讀者群體的文化習慣審美依戀的差異,翻譯時只可輕形譯味:The fairest is in the lover’s eyes.再例如:to be/get on one’s high horse,本義“騎在高頭大馬上”,源自古代封建貴族騎駿馬抖威風的虛榮習慣,亦做to ride/to mount one’s high horse,用來比喻 to act as if one is better than others(自命不凡),to be proud and scornful(目空一切),to appear overbearing(目中無人)。對于這類承載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諺語,譯者翻譯時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其語符背后的文化蘊涵,輕形重義,以符合漢文化的語理語性和認知心理,重現(xiàn)原文的精神和文化內(nèi)涵。

(二)譯意、譯味。

王佐良先生說過:“譯者處理的是個別的詞,他面對的則是兩大片文化?!保ㄍ踝袅?,1989)

在中英諺語中,存在著一小部分無論從形式和文化喻義上,從認知和讀者心理感受的視角審視都是相對應(yīng)的,這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的認知上存在著共知共核,這是跨文化交際的cornerstone(奠基石)。

如: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仆不能伺二主。

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良藥苦口利于病。

Of two evils choose the least.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

但相當多的諺語都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譯者應(yīng)從“形而上”認知文化內(nèi)涵,從兩種文化、語言中能最大可能得到等同的文化信息。

1.套譯

即在保留原有喻義的前提下,套用譯語比喻來代替源語比喻。例如: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錢能使鬼推磨);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殺雞取卵);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大海撈針);No smoke without fire.(無風不起浪)。

2.譯意、譯味

由于中英兩種語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很多時候沒有相似的比喻可套用,此時,只有盡可能譯意譯味,雖丟失原作的文化色彩,但若保留其“神、味”,亦是佳譯。例如:The fox preys farther from home.(兔子不吃窩邊草);He that lives with cripples learns to limp.(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狗嘴里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不到黃河不死心(Stick to/Never give up until all hope is gone.),等等。

3.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

所謂文化缺?。╰ranslation compensation for cultural default),意指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對雙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識的省略(郭建中,2000)。諺語蘊涵著大量的語符之外的文化信息,特別是那些源于歷史事件、寓言典故等的諺語。如果僅基于語符層面上的翻譯,外國讀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得到的是一個有限的文化缺省的信息,或者根本無法解讀認知。此時,在微觀“形而下”的操作中,我們可以采取注釋法來達到對文化缺省的補償。例如:“葉公好龍”,Lord Yeh’s pretentious fondness of dragon,注釋:Lord Yeh was s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whole palace with drawings and carvings of them. 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infatua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he was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諺語折射出來的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認知、思維和審美意識。要將這種極具民族文化個性的諺語轉(zhuǎn)換成另一種語言,并使之最大可能的物質(zhì)符號化重現(xiàn),必須充分認識到該語符之外的文化、語言藝術(shù)和美學信息,以“形而上”的思維方法論認知其譯語和源語的認知,審美上的共性和“形而下”的異性。從諺語和源語讀者的心理感受的天平上進行“形而下”的語符重現(xiàn),“信”于“形”又不唯“形”,在微觀操作中重意,重味輕形。

參考文獻:

[1]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2]姜治文,文軍.翻譯批評論.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

[3]王佐良.翻譯:思考與試筆.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4]武占坤,馬國凡.諺語.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5]曾自立.英語諺語概況.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6]包通法.文學翻譯中美學信息的解讀、比較與轉(zhuǎn)換.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3,(8).

[7]邵志洪.翻譯理論實踐與評析.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第5篇

關(guān)鍵詞:語言;文化;文化差異;習語翻譯

一、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

(一)生存環(huán)境

自然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不同的影響。華夏民族生活在廣袤肥沃的東亞大陸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nóng)業(yè)大國,土地在人們的生活中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因此,漢語中有相當一部分與農(nóng)業(yè)和土地有關(guān)的成語。如“斬草除根”“風調(diào)雨順”“山窮水盡”“揮金如土”等。

英國則是一個島國,四面環(huán)水。歷史上航海曾居于世界領(lǐng)先地位,因此英語中也就有了許多與水、魚以及航海有關(guān)的習語。如asweakaswater(弱不禁風),drinklikeafish(豪飲),tomisstheboat(錯失良機)、allatsea(不知所措)。

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署炎熱聯(lián)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屬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odetothewestwind)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jié),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e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

(二)歷史典故

從一定角度上說,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與沉淀,漢語中大量的習語都是以本民族的歷史、經(jīng)濟、文化、傳統(tǒng)、習慣等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遠的社會歷史淵源,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jīng)》和希臘羅馬神話,也有其特定內(nèi)涵,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one’swaterloo(一敗涂地)、a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theTrojanhorse(特洛伊木馬,出自希臘神話),arrowofCupid(丘比特之箭,出自羅馬神話)。

(三)習俗差異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一種象征吉利的動物。在封建社會,龍代表帝王、權(quán)威和高貴。因此,漢語中與龍有關(guān)的成語一般都含褒義。如“望子成龍”“龍鳳呈祥”“乘龍快婿”等。但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卻是一種長著翅膀,身上有鱗,拖著一條長長的蛇尾,能夠從口中噴火的動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視龍為兇殘肆虐之物,應(yīng)該消滅。另外,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guān)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狐朋狗黨”、“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guān)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都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與此相反,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

(四)

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和宗教文化,它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形成以及語言表達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主要信仰佛教與道教。因此,漢語里有許多與佛教、道教有關(guān)的成語,如“借花獻佛”“臨時抱佛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另外,中國人還敬奉天神,如“天經(jīng)地義”“謝天謝地”“天無絕人之路”等。中國歷代皇帝也都稱自己是“真龍?zhí)熳印薄?/p>

在英國等西方國家,影響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God具有無上的法力。英語成語中也有許多與God相關(guān)的成語。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Manproposes,God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詛咒一個人時人們常說Goddamnyou,危險過后常說ThankGod或Godblessyou。基督教的教義《圣經(jīng)》一直被奉為西方文化的經(jīng)典。英語中許多成語也正是出于此。如fingeronthewall(不祥之兆),castone''''sbreaduponthewaters(真心行善,不求回報)。

從以上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對習語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語言學習者要想正確理解英漢習語并成功地進行英漢習語的互譯,就必須首先對英漢兩種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二、英漢習語互譯的主要方法

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而語言和文化的緊密關(guān)系要求在語言轉(zhuǎn)換中必須進行文化的轉(zhuǎn)換。鑒于此,譯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譯,必須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語言及文化知識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為依據(jù),用另一種對等語言即譯語進行各種轉(zhuǎn)換,為譯文讀者傳遞原文精確信息,按“功能對等”原則讓“讀者同等反映”。因此,習語翻譯一方面要盡量將原文的意思用“最貼切、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出來”,用奈達的話說,即是“Thebesttranslationdoesnotsoundlikeatranslation”;另一方面,還要盡力將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現(xiàn)于譯文讀者面前,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主要方法是:

(一)直譯法

所謂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譯文語言規(guī)范以及不引起錯誤聯(lián)想的條件下,在譯文中保留原成語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它適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圍廣、次數(shù)多,其字面意義和比喻意義已經(jīng)廣泛為譯文讀者所接受的成語。如agentleman''''sagreement(君子協(xié)定);armedtotheteeth(武裝到牙齒);tofishintroubledwater(渾水摸魚);紙老虎(papertiger);竹籃打水一場空(drawwaterinabamboobasket)。

直譯的好處是能夠比較完整地保留原習語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語言風格。但是,如果直譯太多或直譯不當,則容易使讀者感到滑稽可笑或莫名其妙,甚至引起誤會或錯誤聯(lián)想。如:不到黃河心不死(Untilallisover,ambitionneverdies.),豬八戒倒打一耙(Toputblameonone''''svictim.)“黃河”和“豬八戒”等詞匯都含有明顯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果直譯,外國讀者一定會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以“功能對等”的方式翻譯才能在東西方讀者中引起與愿意相符的感受。

(二)直譯加解釋法

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人們更多地采用直譯而不是意譯,但由于語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直譯很可能會引起歧義和模糊。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加上合適的注解才能傳遞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例如aDonJuan(唐璜,意為風流浪子),tocarrycoalstoNewcastle(運煤到紐卡索,指多此一舉,紐卡索——英國一產(chǎn)煤中心),班門弄斧(showoffone''''sproficiencywith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東施效顰(Theuglyimitatesthebeautifulinsuchadestroyedwaythattheuglinessoftheuglybecomesworse.)。

(三)等值互借法

成語的對等是從三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即比喻意義、比喻形式和感彩。有些英語習語和漢語習語無論是在內(nèi)容,還是在形式或感彩上都比較相近,這時候,習語翻譯就可以采用等值互借法,或稱同義習語套用法。這種方法不但可以保留源語的形象、風格,又符合目標語的語言結(jié)構(gòu)和習慣,可以讓譯文讀者輕松理解原文所要表達的含義,從而順利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如burntheboat(破釜沉舟);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見略同);turnadeafearto(充耳不聞);adropintheocean(滄海一粟)。

(四)意譯法

意譯法指翻譯時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達形式的方法。當由于文化差異而無法直譯,又無同義習語可以借用,加上解釋性文字后又會失去習語精粹的特點,最好避開其文化背景,譯出其意義即可。如askeletoninthecupboard(家丑)、逼上梁山(beforcedtodosomething)、打開天窗說亮話(franklyspeaking)、毛遂自薦(tovolunteerone''''sservice)。

張玲:文化差異和習語翻譯這種方法還適用于那些運用具體、淺顯的比喻來說明比較抽象的事理,且語言生動詼諧的歇后語。如“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可譯為waitandsee,“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可譯為tosnapandsnarlatakindheartedman.

三、結(jié)束語

英漢各有其自身文化烙印與文化色彩,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文化對習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英漢習語也不是不可譯的。雖然習語翻譯特別是那些含有豐富文化信息的習語翻譯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到底該采用何種方法應(yīng)根據(jù)上下文靈活選擇。此外,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絕不可只考慮語言的轉(zhuǎn)換,還應(yīng)增強文化意識,要從跨文化交際的立場出發(fā),采用適當?shù)姆g方式,盡力消除跨文化交際中因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交際障礙,達到準確介紹異國文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定安.英漢修辭與翻譯[M].香港:商務(wù)印書館,1996.

[2]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9.

[4]方夢之.翻譯新論與實踐[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第6篇

論文摘 要:本文重點分析了英漢習語文化差異的主要根源。這不僅有助于準確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賦予英漢習語豐富獨特的內(nèi)涵,了解不同文化中語言的民族性特色而且還將有助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牢固掌握英漢文化背景下的習語和語言特色的不同。 

 

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由于閱讀材料的廣泛,以及中英文化的差異,造成了學生在理解上的障礙。作為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一些習語,而且更要引導學生了解習語的形成。對習語的理解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因此,幫助學生了解中英習語在文化上的差異,對學生提高閱讀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習語,即習慣用語, 是某一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習語范圍很廣,通常包括成語、諺語、格言、俗語、典故和俚語。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包含著大量的習語。作為一種語言,習語的獨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一個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個性。由于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習語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信息。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對比研究: 

1. 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 

習語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它的產(chǎn)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guān)。居住在沿海一帶,靠海生活的民族,其諺語往往涉及海上航行、經(jīng)受風雨、捕魚打撈等。而游牧民族的諺語則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駱駝和豺狼等。例如: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yè)曾一度領(lǐng)先世界。四面環(huán)海的英國漁業(yè)十分發(fā)達,因而,英語中出現(xiàn)了大量有關(guān)航海的習語。如:a drop in the ocean滄海一粟;plain sailing一帆風順;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進退兩難;feel under the water感覺不適。 

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業(yè)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因此習語很大一部分與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例如:“揮金如土”,“瑞雪兆豐年”,“拔苗助長”,“順藤摸瓜”,“瓜熟蒂落”,“斬草除根”,“解甲歸田”等。 

另外,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國地處亞洲大陸,地域遼闊。由于地域條件的差異,導致英漢兩個民族對“東風”與“西風”的理解截然不同。在漢語中“東風”常是褒義詞,東風吹后大地回春、萬物吐綠,象征著蓬勃生機。而“西風”常是貶義詞?!拔黠L凜冽”,象征著荒涼。如“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保R致遠《天凈沙•秋思》)。在英語中,“東風”與“西風”的象征意義與漢語恰恰相反。西風從大西洋吹來,吹綠了英倫諸島。雪萊(p.b.shelly)在ode to the west wind(《西風頌》)中謳歌了預示著革命風暴即將到來的西風,表現(xiàn)了他稱贊人類美好未來的樂觀態(tài)度。而東風從歐洲大陸吹來,正如中國的西風。如“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charles dickens).”因此對中英地域差異的了解,也有助于學生對西方文學的理解。 

2. 習俗差異 

 英漢兩個民族的習俗差異表現(xiàn)在不同的生活習慣上。英漢習俗差異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tài)度上。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guān)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例如:“狐朋狗黨”,“狗急跳墻”,“狼心狗肺”,“狗腿子”,“喪家之犬”,“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等,盡管近些年來養(yǎng)寵物狗的人數(shù)大大增加,狗的地位雖有所改變,但狗的貶義形象卻深深地留在漢語語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guān)狗的習語絕大多數(shù)沒有貶義。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學不了新東西); 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top dog (優(yōu)勝者,左右全局的人);a gay dog(快活人);a sea dog(老練的水手) 等等。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昵的成份;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如此看來,漢語中一些動物的形象與英語中一些動物的形象在某些方面差距實在太大了。不了解其文化意象將可能引起誤解??梢?,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習語背后體現(xiàn)的社會習俗和文化意象是非常必要的。 

3. 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對各民族的歷史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有些習語帶有深厚的宗教色彩。英國長期以來深受希臘、羅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響,而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是佛教和道教。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在習語上也有明顯的反映,例如:as old as adam直譯是“與亞當一樣老”,因為亞當是最早的人類,這一習語譯為“很久以前的,極古老的”;not to know someone from adam從字面意義上來看是“不知道某人與亞當有什么區(qū)別”,同樣,由于亞當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沒有什么人見過他。所以,這個習語的意思就成了“完全不知道(他是什么人)”;to raise cain譯為“惹惱該隱,大發(fā)脾氣,找麻煩”。亞當和夏娃的長子該隱是個性情狂暴,容易發(fā)怒的人,由于耶和華看中了亞伯的供物,而沒有看中他的,該隱為此嫉妒,殺死了弟弟亞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謀殺者,因此該習語表示“大發(fā)雷霆”;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意為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shù)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英語中具有宗教文化代表性的詞,如cross和god的運用就很常見。例如,諺語“every man must bear his own cross(人人都得背自己的十字架)”中,cross一詞指的就是耶穌基督殉難時所背的十字架,諺語借此喻指人人都得肩負生活重擔、忍受生活中的苦難。具有宗教色彩的cross一詞在英語諺語中的用法很多,又如:“the cross on his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his clothes(十字掛胸前,鬼魅藏心間)”。此外,英語諺語常用god來指代“人類的主宰”,例如,“god sends cold after clothes(人們需要啥,上帝就給啥)”,等等。宗教文化在英語中留下了濃重的痕跡?!妒ソ?jīng)》是猶太人和英美等西方基督教國家的一部圣書(the great book),它蘊含了豐富的宗教和文化內(nèi)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圣經(jīng)文化。英語習語中,有不少是來源于《圣經(jīng)》的。例如,諺語“every heart has its own ache(各人有各人的苦衷)”就是來源于《圣經(jīng)•舊約•箴言》中的“every heart knoweth his own bitterness”一句。再如,諺語“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禁果分外甜)”語出《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關(guān)于夏娃在伊甸園偷吃智慧果(即禁果),惹惱上帝的故事。又如,諺語“when the sun rises, the disease will abate(太陽東升,疾病減輕)”也是出自《圣經(jīng)》:據(jù)說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abraham),他脖子上本來掛著一塊寶石,病人只要看它一眼,便立即痊愈。阿伯拉罕死后,上帝便把這塊寶石放到了太陽上。諺語“you cannot serve god and mammon(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財神)”也是出自《圣經(jīng)•新約•馬太福音》:mommon是財神,spenser和milton都把財神作為貪財、吝嗇的化身。此諺意思是說“信神者不能貪財,必須在虔誠和世俗之間做出抉擇。因為虔誠和世俗是互不相融的”。以上這些諺語與《圣經(jīng)》中的說法或教義息息相關(guān)。宗教(以基督教為主)在英美國家占有重要地位。

相比較而言,中國雖然也有佛教、道教等教派,但長期以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中占主導地位。即便如此,漢語諺語中也有不少是與宗教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的。例如,諺語“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等就與佛教有關(guān);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等則與道教有關(guān)。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漢語里便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來自佛教或與其有關(guān)的習語。如:“回頭是岸”;“借花獻佛”;“在劫難逃”;“大慈大悲”;“不看僧面看佛面”、“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同樣,道教對我國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漢語中有一些習語直接或間接源自道教。如:“靈丹妙藥”;“脫胎換骨”;“回光返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又如,同樣是afterlife一詞,中文意為“來生”;“來世”,指人的生死輪回;而西方基督教無此概念,所以其英文含義為“人死后的那段時光”。 

4. 歷史典故背景 

英漢習語中,有些詞匯或說法與歷史文化息息相關(guān)。因此,了解其歷史背景,對于正確把握諺語的意義顯得十分重要。典故是利用神話、寓言、傳說、歷史故事或歷史人物的詞語構(gòu)成的語句。典故都具有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源自希臘神話的achilles heel使人聯(lián)想到“唯一致命的弱點”。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講的是這樣的故事: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名英雄。小的時候,阿喀琉斯的母親提著他的腳后跟把他浸入水中。使他身體的各個部位都無懈可擊,唯獨他的腳后跟因被他母親抓著而沒能浸入水中,后來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他的死敵用一支毒箭射中了他的腳后跟——全身上下唯一能致他于死地的地方,使他在悲憤中死去。因此,“阿喀琉斯的腳后跟”便成為一個人致命的弱點或某一事物的要害部位的代名詞;cats paw直譯為“貓爪子”,源于《伊索寓言》,用來比喻“被人當作工具使用的人”或“受人愚弄的人”;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譯為“進退維谷”,出自荷馬史詩;pandoras box直譯為“潘多拉的盒子”,意為“無窮的災難”。 

漢語中的習語和成語主要來源于浩如煙海的中國經(jīng)傳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例如 “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黔驢技窮”;“刻舟求劍”;“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畫龍點睛”;“精衛(wèi)填?!钡瘸鲎陨裨拏髡f。這些成語、習語充分體現(xiàn)了漢民族獨特的古代文化。 

英語“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或“peak of angels and you will hear their wings”意思接近于漢語“說曹操曹操就到”,然而前者帶有濃厚的西方宗教色彩,而后者則與歷史有關(guān)。英語“l(fā)ove is blind ”源于西方神話中古羅馬愛神 cupid或古希臘愛神eros(the blind god),其對應(yīng)的漢語為“情人眼里出西施”,帶有明顯的漢族歷史文化的痕跡。英語“the bread never falls but on its buttered side”類似于漢諺“人倒霉,吃豆腐也塞牙”,但二者去反映出不同的生活習慣。英語 “dont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類似于漢語“要倒販檳榔到廣東”,二者雖然都表示“勿多此一舉”之義,但各自的背景不同:newcastle是英國靠近產(chǎn)煤地的一個煤港,而廣東則為中國南方熱帶省份,盛產(chǎn)檳榔。這些諺語都來源于獨特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5. 價值觀念 

價值是人們對什么是可取,什么是不可取的指向性考慮和評價。英美價值觀念的主線是個人主義,崇尚個人相對社會的獨立自主性。習語“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不要多管閑事)”體現(xiàn)的就是英美社會奉行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它告誡人們不要多管別人的閑事,專心搞好自己的事才是上策。英美價值觀還體現(xiàn)在時間觀念上的守時,追求效率和樂觀態(tài)度。習語“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雖然形似漢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它側(cè)重于告訴人們應(yīng)該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不斷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zhì)財富,含有濃厚的經(jīng)濟色彩,體現(xiàn)了進步觀中的財富無限論。習語“punctuality is the politeness of kings(守時乃帝王之理)”以及“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恪守時刻,為立業(yè)之本)”反映了人們對守時的重視,成為西方國家所崇尚的觀念,雖然漢語諺語也有“浪費時間等于謀財害命”之說,但總體上講,中國人的守時觀念相對較弱。受個人本位價值觀念的影響,英美人士十分重視個人的隱私,故年齡、收入、宗教信仰以及私人住宅等均列入個人隱私范圍。英語“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英國人的家是獨立王國)即為一例。從傳統(tǒng)上講,中國人的隱私觀念不強,生活中沒有英美人那么多的“秘密禁地”。與個體主義相對而言,中國人比較崇尚集體主義(或稱人倫本位)價值觀,它是中國文化的主線。受其影響,漢語習語中有著極其濃厚的人倫本位色彩,它體現(xiàn)為倡導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愛和團結(jié)合作關(guān)系,這是兩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社會結(jié)構(gòu)所形成的產(chǎn)物。漢語習語“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獨木不成林,單絲難成縷”的功能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典型的集體力量。人倫本位還體現(xiàn)在親情和友情上的密切關(guān)系,人們比較注重對濃濃親情和友情的回報,強調(diào)彼此之間的情義和義務(wù)。諺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中國傳統(tǒng)的師生關(guān)系的體現(xiàn);“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體現(xiàn)了報答母親養(yǎng)育之恩的拳拳之心;“士為知己者死”,體現(xiàn)了朋友之間的肝膽義氣和自然形成的責任意識。人倫本位也體現(xiàn)在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guān)系,主張“個人服從集體,小家服從國家”,因此有了諸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崇高的集體主義思想。 

對習語差異性的研究,將有利于學生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準確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賦予英漢習語豐富獨特的內(nèi)涵,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做為英語教師,應(yīng)正確引導學生對此方面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 許淵沖. 翻譯的藝術(shù)(論文集) [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3. 陳安定. 英漢比較與翻譯 [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0. 

4. 陳文伯. 英語成語與漢語成語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5. 英漢多功能詞典 [k].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外研社,1997. 

6. 秦秀白. 當代英語習語大詞典 [k]. 北京:天津科技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7. 現(xiàn)代漢語詞典 [k]. 北京:商務(wù)出版社,1985. 

優(yōu)秀范文
偷拍洗澡一区二区三区| 91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经典|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日韩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很黄很污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成人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日韩女优视频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白丝一区二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另类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成成| 国产精品九九九一区二区 | 国产丝袜美女诱惑一区二区| 天海翼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不卡| 日本人妻精品有码字幕|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哦| 91播色在线免费播放| 丰满人妻一二三区av|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又黄又硬又爽又色的视频| 在线亚洲成人中文字幕高清| 成人精品一级特黄大片| 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三级| 国内精品偷拍视频久久| 深夜福利亚洲高清性感| 香蕉尹人视频在线精品|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视频| 白白操白白在线免费观看| 男人把女人操得嗷嗷叫|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在线| 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桃| 午夜视频免费观看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