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02 15:03:1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備考學習計劃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1.(2014,廣安)日常生活中,區(qū)別下列各組物質所用的方法,錯誤的是(C)
A.氮氣和氧氣——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內,觀察火焰是否熄滅
B.氮肥和磷肥——觀察顏色
C.蘇打和小蘇打——分別與足量的白醋反應,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
D.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加熱,觀察外形變化
2.只用下列鑒別方法不能把待鑒別的物質區(qū)分開的是(A)
選項 待鑒別的物質 鑒別方法
A 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 加鹽酸,觀察現(xiàn)象
B 硬水和軟水 加肥皂水,振蕩,觀察產生泡沫情況
C 過氧化氫溶液和純水 加二氧化錳,觀察有無氣泡產生
D 羊毛線和滌綸線 點燃,聞燃燒產生的氣味
3.(2013,武漢)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彈簧夾處于關閉狀態(tài)。擠壓膠頭滴管加入液體,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能使氣球a明顯鼓起的是(D)
選項 試管內物質 膠頭滴管內物質
A 氫氧化鈉固體 水
B 氧化鐵 稀鹽酸
C 氯化鋇溶液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
4.(2014,山西)下列實驗室中實驗設計不合理的是(C)
選項 實驗目的 操作或所用試劑
A 除去NaCl固體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過濾、蒸發(fā)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NaOH溶液、濃H2SO4
C 鑒別食鹽、蔗糖 品嘗
D 鑒別H2O、KCl溶液 AgNO3溶液
5.(2013,黃岡)下列有關物質的鑒別方案正確的一組是(B)
A.可用Ba(OH)2溶液鑒別(NH4)2CO3、(NH4)2SO4、NH4NO3三種氮肥
B.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加其他任何試劑即可鑒別
C.Na2CO3溶液、Ca(OH)2溶液、鹽酸、BaCl2溶液,不加其他任何試劑即可鑒別
D.CuO粉末、炭粉、鐵粉,三種黑色粉末用一種試劑無法鑒別
6.(2013,煙臺)下列方法不能把待鑒別的物質區(qū)分開的是(C)
選項 待鑒別的物質 鑒別方法
A 水、過氧化氫溶液 加二氧化錳,觀察能否產生氣體
B 硝酸銨和氫氧化鈉 加水溶解,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感知溫度的變化
C 食鹽水和醋酸 加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D 棉纖維、羊毛纖維 點燃,聞燃燒產生的氣味
7.(2014,連云港)下列實驗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A)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鐵粉中混有的少量銀粉 用足量稀鹽酸溶解后過濾
B 鑒別純羊毛織品和滌綸織品 取樣灼燒后聞氣味
C 證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將一滴紅墨水滴入一杯純凈水中
D 收集二氧化碳時,檢驗集氣瓶是否集滿 用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8.(2013,濰坊)下列實驗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C)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先加足量水,然后過濾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氣體 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C 鑒別棉線和羊毛線 點燃,聞產生的氣味,觀察生成的灰燼
D 鑒別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9.已知某固體粉末是由NaCl、Ba(NO3)2、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取這種粉末加足量的水所得溶液為無色,振蕩后呈渾濁,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溶解,過濾后得無色濾液,取濾液并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對原固體粉末的判斷正確的是(D)
A.可能含有CuSO4和Na2CO3
B.一定含NaCl,可能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CuSO4
C.一定含NaCl、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可能含CuSO4
D.可能含NaCl,一定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CuSO4
10.(2014,無錫)現(xiàn)有含雜質的硝酸鈉溶液,為確定其組成,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B)
A.無色溶液B的溶質是硝酸鈣
B.原溶液中的雜質一定是氯化鈣
C.原溶液中的雜質可能由三種物質組成
D.該實驗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不止一種二、填空題
11.(2013,北京)現(xiàn)有四只燒杯,分別盛有稀鹽酸、飽和石灰水、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或石蕊試液(如圖所示)。
已知: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選用下列藥品繼續(xù)實驗:鐵、氧化鈣、氧化鐵、稀鹽酸、飽和石灰水、碳酸鈉溶液。
請根據(jù)實驗回答問題:
(1)B中溶液是__滴有石蕊的飽和石灰水或滴有石蕊的Na2CO3溶液__。
(2)取A中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甲,溶液由無色變?yōu)辄S色,則甲是__氧化鐵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Fe2O3+6HCl===2FeCl3+3H2O__。
(3)取C中溶液于試管中,加入乙,溶液變渾濁;再加入丙,又變澄清,且由紅色變?yōu)闊o色,無氣泡產生,則乙的化學式為__CaO__。
(4)取D中溶液于試管中,加入丁,溶液變渾濁;再加入丙,又變澄清,且由紅色變?yōu)闊o色,同時產生氣泡。
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溶液變渾濁的原因:__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最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組成為__NaCl、CaCl2或NaCl、CaCl2、HCl__(寫出所有可能)。
12.(2014,白銀)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E為黑色固體,H為藍色沉淀,這些物質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省略。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__CaCO3__,G__CuSO4__,H__Cu(OH)2__。
(2)化學反應常伴有能量變化,物質B與水反應時會__放出__(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3)寫出DF的化學方程式: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
(4)寫出EC的化學方程式:__CO+CuO=====Cu+CO2__。
13.(2013,黃岡)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中的四種常見物質,丁是甲與乙、乙與丙反應的生成物之一(反應條件均已略去),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1)常溫下,若乙為紅色粉末,甲為黑色粉末,則丙的化學式是__H2(或CO)__,甲與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2Fe2O3+3C=====高溫4Fe+3CO2__。
(2)若丁為常見難溶性鹽,常溫下甲為氣體,則甲與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CO2+Ca(OH)2===CaCO3+H2O__,乙與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Na2CO3+Ca(OH)2===CaCO3+2NaOH[或Ba(OH)2+CO2===BaCO3+H2O__Ba(OH)2+Na2CO3===BaCO3+2NaOH,或其他合理答案]__。
14.(2013,青島)現(xiàn)有A、B、C、D、E五種物質,分別為鹽酸、硫酸銅、氫氧化鈣、鐵粉和氧化鈣中的一種。其中,A的濃溶液是無色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會形成白霧;B為單質;D是“波爾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C、D兩種物質的化學式:
C__CaO__;D__CuSO4__。
(2)在下圖中將能相互反應的物質之間用短線“——”連線,通過一步反應能直接轉化的兩種物質之間用箭頭“”連線(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三、實驗探究題
15.(2014,蘭州)為了鑒別碳酸鉀溶液和氫氧化鉀溶液,同學們進行了探究實驗:分別取兩種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鈣溶液,觀察到一支試管中出現(xiàn)白色渾濁。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的燒杯中,發(fā)現(xiàn)廢液變渾濁。同學們對廢液進行了過濾,并對濾液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除水外還含有哪些物質?
【猜想】A.可能含有氫氧化鉀、氯化鉀和碳酸鉀;
B.可能含有氫氧化鉀、氯化鉀;
C.可能含有氫氧化鉀、氯化鉀、碳酸鉀和氯化鈣。
你認為還可能是__可能含有氫氧化鉀、氯化鉀和氯化鈣__(寫出一種猜想)。
【討論】你認為__C__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請說明理由__碳酸鉀和氯化鈣能發(fā)生反應,生成沉淀__。
【實驗設計】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你的猜想正確。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1)黃酮素屬于__有機__(填“有機”或“無機”)化合物。
(2)黃酮素含有__三__種元素,碳、氫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__3∶2__(填最簡化)。
(3)黃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__81.1%__(結果精確到0.1%)。
2.科學家經(jīng)過多年研究證明,很多同學愛吃的某些小包裝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學物質。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的化學式為C3H5ONx?;卮鹣铝袉栴}:
(1)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__9∶4__(填最簡整數(shù)比)。
(2)丙烯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1,則x的數(shù)值為__1__。
3.今年春季我國出現(xiàn)H7N9禽流感,治療的新藥是帕拉米韋,其分子式是C15H28N4O4,有關該物質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
A.1個分子中含有51個原子
B.該物質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
C.分子中碳、氫、氮、氧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5∶28∶4∶4
D.分子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5∶28∶4∶4
4.(2014,臨沂)在一密閉容器內加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C)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物質質量/g 8 32 5 4
反應后物質質量/g 16 4 x 24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丙可能為該反應的催化劑
C.甲、乙兩種物質參加反應的質量比為1∶4
D.乙、丁兩種物質參加反應的質量比為7∶5
5.(2014,德陽)某地一輛滿載濃硫酸的罐車翻倒,導致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20 t泄漏,并向路基兩邊蔓延。接到報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趕來并用石灰漿(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中和硫酸解除了險情。請回答:
(1)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20 t中含H2SO4的質量是__19.6_t__;
(2)計算中和泄漏的98%濃硫酸20 t,理論上需要氫氧化鈣的質量。
解:設理論上需要氫氧化鈣的質量為x。
H2SO4+Ca(OH)2===CaSO4+2H2O
9874
19.6 t x
9874=19.6 tx
x=14.8 t
答:(1)98%的濃硫酸20 t中含H2SO4的質量為19.6 t;(2)中和泄漏的硫酸理論上需要氫氧化鈣的質量為14.8 t。
6.(2014,沈陽)二氧化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用CO2和NH3來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2NH3=====一定條件CO(NH2)2+H2O。
請計算下列問題:
(1)若用CO2和NH3生產900 t尿素,理論上可固定CO2的質量是多少噸?
(2)2 t含尿素90%的化肥(雜質不含N)中,含氮元素的質量是多少噸(精確到0.1 t)?
解:(1)設可固定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
CO2+2NH3=====一定條件CO(NH2)2+H2O
44 60
x 900 t
4460=x900 t
x=660 t
(2)2 t×90%=1.8 t
方法一:
1.8 t×Ar(N)×2Mr[CO(NH2)2]×100%=1.8 t×14×260×100%=0.84 t≈0.8 t
方法二:
Ar(N)×2Mr[CO(NH2)2]×100%=14×260×100%≈46.7%
1.8 t×46.7%≈0.8 t
答:可固定二氧化碳660 t,2 t該化肥中含氮元素0.8 t。
7.(2014,蘭州)100 g某濃度的硫酸恰好與13 g的鋅完全起反應。請計算:
(1)生成氫氣的質量(結果精確到0.1 g);
(2)將(1)的結果標在圖中;
(3)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
解: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x,生成硫酸鋅的質量為y。
Zn+H2SO4===ZnSO4+H2
65161 2
13 g y x
6513 g=161y=2x
x=0.4 gy=32.2 g
硫酸鋅的質量分數(shù)=32.2 g100 g+13 g-0.4 g×100%=28.6%
答:生成0.4克的氫氣,同時硫酸鋅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28.6%。
8.(2013,江西)某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碳酸鈉,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化學興趣小組為該廠設計廢水處理和利用的方案,進行了如下實驗:取過濾后的水樣200 g,逐滴加入稀鹽酸至恰好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反應過程中生成氣體與所加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不考慮水樣中雜質的影響):
(1)反應生產CO2氣體的質量是__4.4__g;
(2)反應后生成氯化鈉的質量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
(3)農業(yè)上常用10%~20%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請通過列式計算判斷:上述實驗反應后所得溶液能否直接用于農業(yè)上選種?
解:設反應后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17 44
x 4.4 g
11744=x4.4 g x=117×4.4 g44=11.7 g
關鍵字:中考復習;化學計算;命題角度;解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09-0036-03
化學計算是中學化學的重要內容,它從量的角度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瘜W計算題側重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提取、處理和應用能力。通過學習、訓練,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分析河北省近幾年的中考理綜試題可知,化學計算題在試卷的第36題,分值為5分。有關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主要考查學生根據(jù)化學方程式進行相關計算的能力,常與固體混合物中某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聯(lián)系。從考查的類型上根據(jù)獲取的計算數(shù)據(jù)方式不同可以分為:直觀文字敘述式、表格數(shù)據(jù)式、圖像坐標分析式、標簽信息式等。但歸根結底,無論哪種類型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仍是根據(jù)一種已知物質質量,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另一種物質質量。預計2015年中考還會圍繞以上內容進行命題,整體難度不會增加,但試題可能會更加靈活,更加注重聯(lián)系實驗操作過程或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可能采用圖表、圖像的形式給出數(shù)據(jù)。
類型一 直觀文字敘述式(2009、2010、2013年考查)
命題角度:以文字加數(shù)字的形式進行敘述,完整地描述一個實驗內容或化學反應的過程,最后提出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
解題策略:要有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要學會提煉文字信息,即抓住題中關鍵的物質及其量的變化。
【例1】(2010?河北) 用“侯氏制堿法”制得的純堿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為測定某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小明稱取該樣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鹽酸的燒杯中,恰好完全反應,稱得燒杯中的溶液質量為56.6g。請計算:
(1)完全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2)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精確到0.1%)
[解析] (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計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1g+50g-56.6g=4.4g。
(2)解: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2HClT2NaCl+CO2+H2O
106 44
x 4.4g
x==10.6g
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96.4%
答: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96.4%。
練習1(2013?河北).造紙廠會產生含氫氧化鈉的廢水,需經(jīng)處理呈中性后排放。為測定此廢水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小明取 40 g 廢水樣品加入到錐形瓶中,逐滴加入 10%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稀硫酸 49g。計算廢水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
練習2(2014?孝感).向20g鋅樣品(雜質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中加入100g質量分數(shù)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試計算該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
類型二 表格數(shù)據(jù)式 (2007、2011、2014年考查)
命題角度:物質轉化關系及數(shù)值用表格的方式呈現(xiàn),考查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和應用的能力。
解題策略:通過審題,獲取有用信息,然后對表格中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挖出隱含的信息,篩選出對計算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
【例2 】(2011?河北)已知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AgCl)沉淀和硝酸鈉。為測定某生理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將生理鹽水樣品與足量的硝酸銀溶液混合,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1)反應后生成氯化銀的質量為____________g。
(2)計算該生理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解析] (1) 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計算出生成氯化銀的質量為:130g +40g-167.13g=2.87g
(2)設130 g生理鹽水中含NaCl的質量為x。
NaCl+AgNO3TAgCl+NaNO3
58.5 143.5
x 2.87g
x==1.17 g
生理鹽水中NaCl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0%=0.9%
答:該生理鹽水中NaCl的質量分數(shù)為0.9%。
練習3(2014?廣安).某同學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由碳酸鈉和氯化鈉組成的混合溶液,為了測定該混合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該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該混合溶液50 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當加入鹽酸的質量為15 g、30 g、45 g、60 g時,生成氣體的質量見下表(氣體的溶解度忽略不計)。
(1)第Ⅱ組數(shù)據(jù)n為 g。
(2)混合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至0.1%)
類型三 圖像坐標分析式(2008年考查)
命題角度:物質轉化關系及數(shù)值用坐標圖的方式呈現(xiàn),以代表反應的進展情況,再提出問題。
解題策略:首先弄清楚縱坐標所表示的量隨橫坐標所表示的量的變化,認真分析圖像上各點的含義,尤其是起點、終點、轉折點的含義。然后根據(jù)題干所給的知識與圖像結合起來,再做判斷。
【例3】(2014?南充)將一定質量的金屬鋅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應,放出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試求:
(1)完全反應后生成H2的質量為 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解析](1)由圖中可知,完全反應后生成H2的質量為0.4g。
(2)設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x。
Zn+H2SO4TZnSO4+H2,
98 2
x 0.4g
x=19.6 g
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0%=19.6%,
答: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9.6%.
練習4(2014?江西).實驗室有一瓶標簽被腐蝕的鹽酸,小麗為了測定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在燒杯中配制了8 g 10%的NaOH溶液,然后往燒杯中滴加該鹽酸,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與滴入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配制8g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質量為 ;
(2)計算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3)當?shù)稳?g鹽酸時,燒杯內溶液中鈉元素的質量為 g。
類型四 標簽信息式
命題角度:物質轉化關系及數(shù)值用標簽的方式呈現(xiàn),進行物質質量的計算。
解題策略:從標簽中找到與解題有關的信息,尤其注意單位,對于某元素的含量要看清楚是每片(每袋)含量還是每多少千克(或毫升)的含量,若是藥品的說明書,一定看清楚服用說明。
【例4】(2014?十堰)某同學為了測定一種補鈣保健食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shù),(其包裝說明如右圖所示)進行了如下實驗:將100片該食品研碎后放入一燒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鹽酸,直到不再產生氣泡時,共消耗稀鹽酸200g,(該保健食品中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并測得燒杯內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232.4g。請你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
(1)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2)該保健食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
[解析](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00g+100片×50g/片-232.4g=17.6g。
設參與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x,參與反應的鹽酸的質量為y。
答:(1)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14.6%;
(2)該保健食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80%。
練習5(2014?龍巖).尿素[CO(NH2)2]溶液可用作柴油汽車尾氣處理液。
(1)若在實驗室配制尿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膠頭滴管、燒杯、 和_____。
(2)右圖為某公司生產的車用尿素溶液的標簽,用尿素溶液處理柴油汽車尾氣(含NO)的化學方程式如下(反應條件略去): 2CO(NH2)2+4NO+O2=2CO2+4N2+4H2O。
現(xiàn)有一瓶未開啟的該車用尿素溶液:
①所含尿素的質量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該瓶溶液處理汽車尾氣,可吸收NO的質量是多少?
類型五 實驗圖示題(2012、2014年考查)
命題角度:利用圖示反映實驗所用的藥品、裝置、步驟及實驗的數(shù)據(jù)等,考查學生提煉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的綜合性較強。
解題策略:仔細分析反應前后數(shù)據(jù)的變化,通常會涉及利用差量法計算生成的某種氣體的質量(總質量減小)或加入的某種物質的質量(總質量增多)。
【例5】(2012?河北)為測定實驗室中某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小明取25.0g過氧化氫溶液放入燒杯中,然后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請計算:
(1)反應后產生氣體的質量為 g;
(2)此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解析](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126.0g-122.8g=3.2g;
(2)解:設25.0g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答: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27.2%。
練習6(2014?邵陽).某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碳酸鈉,未經(jīng)處理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廢水處理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方案。試計算:
(1)反應生成CO2氣體的質量是 g;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答案:練習1. 10% 練習2. 65%
練習3. (1)3.6;(2)21.2%
練習4.(1)7.2 g; (2)7.3%; (3)0.46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數(shù)字化
1.引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到社會和經(jīng)濟的各個方面,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在發(fā)生深刻地變化,全民教育、優(yōu)質教育、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特征。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總書記在2010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整體戰(zhàn)略”。2012年3月,國家教育部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發(fā)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過程,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過程。信息技術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和變革提供強有力的工具,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的認知工具,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供平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所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促進教育改革,但同時也對傳統(tǒng)的大學計算機教學的內容、模式及方法產生了巨大沖擊,深化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2.國外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經(jīng)驗借鑒
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e-Japan戰(zhàn)略”,推進各大學信息戰(zhàn)略的實施。目前日本的信息技術課程主要包括專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兩種,普通的信息教育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應用能力,學習和掌握與IT相關的基礎知識,校園網(wǎng)的使用方法,信息倫理道德教育,信息安全,信息庫的使用方法和信息檢索等。2011年3月,日本出臺“教育信息化愿景”報告,提出包括數(shù)字教材以及其他數(shù)字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與改進,并設置高速無線網(wǎng)絡,運用數(shù)字黑板和數(shù)字電視,實現(xiàn)云計算信息化系統(tǒng),在師生間共享輔助學習技術和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廣泛利用平板電腦及數(shù)字化課本。
韓國的國家教育信息系統(tǒng)和教科書樣本采集系統(tǒng)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大開放學習資源系統(tǒng),它在信息通信技術方面的發(fā)展是全球廣泛認可的領先國家。學校為每個學生配備一臺平板電腦,利用Linux操作平臺。國家計劃于2013年向所有中小學學生推廣數(shù)字化課本。
新加坡推動學生使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提高學生自主性和協(xié)作式學習,注重增強校內通信能力建設,推進在學校應用機器人技術、3D模擬環(huán)境等先進的前沿科技。
3.我國計算機教學資源建設原則
新技術環(huán)境下,教與學的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提高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必須要轉變教育觀念,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變?yōu)閷W習工具。在課程信息資源建設中,應注重數(shù)字化、移動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以教學的具體情況和師生的實際要求為依據(jù),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便于師生網(wǎng)絡互動、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的信息資源建設。
4.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措施
4.1 課程體系設計
現(xiàn)在高校計算機課程設計非常注重計算機技能的培訓,但卻往往忽視與現(xiàn)代信息發(fā)展相適應的科學思想教育。其實,作為現(xiàn)代化的技術,計算機作用的發(fā)揮不僅取決于用戶的使用技能,還取決于其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因此,需要對當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與優(yōu)化,注重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對科學技術、經(jīng)濟、管理、社會、人文甚至思維方面的影響。此外,還需根據(jù)實際教學要求調整教學內容,設計適合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學生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活動流程,也可針對專業(yè)特點靈活調整教學單元的課時安排。
4.2 教學模式設計
目前各高校校園網(wǎng)已基本普及,并且已經(jīng)形成一定規(guī)模,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還有很多院校建設了BB(Blackboard)課程資源?!癇B教學網(wǎng)”采用美國著名的Blackboard系統(tǒng)構建,是一個集網(wǎng)絡教學、數(shù)字資源管理、在線視頻課堂和學習社區(qū)諸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網(wǎng)絡平臺。在BB課程中可以添加課程導學模塊,包括課程介紹、課程大綱、學習方法、考核方式等內容,學生可以提前了解所學課程的概況、要求、方向及目標;教學資源模塊可以共享教師的課件及案例、實踐作業(yè)、課外閱讀文獻資源等,對于課堂上沒有理解的內容學生完全可以在課后通過自學完成;基于網(wǎng)絡的學習社區(qū)可以為師生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多種視頻資源、提前閱讀及學習筆記都可以共享,便于師生參與互動討論;作業(yè)模塊方便學生提交作業(yè),各班各主題可以分目錄存儲,教師批閱情況一目了然,加權評分一個命令就可實現(xiàn),優(yōu)秀作品可以隨時投票并評論,真正實現(xiàn)網(wǎng)絡交互教學。
4.3 教學方法及手段多元化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所有的教學法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多媒體教學、體驗式教學、小組學習等都是我們常采用的方法。我國大學生不可能像韓國、日本學生那樣每人擁有一臺平板電腦,但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機,可以充分利用手機的網(wǎng)絡功能,下載、安裝常用軟件,信息檢索,共享資源,協(xié)作學習,交流互動。另外,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也是很好的教學手段,溝通輕松,易于實現(xiàn)。
5.結語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出發(fā)點和直接目的。我們要努力做到大學計算機教學內容合理化、教學手段科技化、教學方式現(xiàn)代化,綜合運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玉珊.日本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及其啟示[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2(03).
[2]蔚藍.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應用綜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4).
[3]梁衛(wèi)權,李婷.“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程數(shù)字化教學信息資源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07).
[4]孫峰.對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實踐與探索,2012(01).
【關鍵詞】新課標 化學高考 備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B-0121-02
全國高考新課標(Ⅱ)理綜卷根據(jù)《新課標考試大綱》命題,在考查考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強了對考生綜合能力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的考查。與以往大綱版相比,試題注重化學與生活、生產、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為了更好地進行化學高考備考復習,本文重點從試題結構、試題特點以及高頻考點和熱點的分布分析近三年全國高考新課標(Ⅱ)理綜化學試題,并闡明哪些主干知識應在備考時重點復習,如何選做選修模塊。
一、試卷題型結構、考點與分值分布
二、按知識模塊分析試題的主要考查情況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選擇題中一般考查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3-4題,內容多為元素及其化合物,大都源于必修1、必修2、選修4,大多屬于中等題,有1道為難度較大的題??偟膩碚f,電化學主要考查電極的判斷、電極反應式、電子流向、離子移向。元素推斷及元素周期律的應用主要考查內容為粒子半徑大小、原子序數(shù)、沸點、結構示意圖。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Ksp)主要考查內容為Ksp的溶度積常數(shù)的簡單計算(有時結合pH計算)或用溶度積常數(shù)判斷沉淀是否溶解或判斷沉淀產生的順序及轉化的條件。反應熱、焓變主要考查內容為蓋斯定律。電解質溶液主要考查內容為離子濃度的大小、溶液的pH、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此部分必做題與以往大綱版的小綜合題差不多?;瘜W平衡的內容往往獨立為一道大題。
選做題考查的是元素的推斷及元素周期律的應用、晶體類型或化學鍵判斷、原子或離子的電子排布式或電子排布圖、第一電離能或電負性判斷、分子或離子空間結構、晶胞的有關計算。
綜上所述,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時,往往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為主,它們之間往往相互交叉、滲透,題目位置不固定,考查形式信息(圖像、數(shù)據(jù)、表格、文字表述)的整合、提取和應用也不同。在試卷中所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大。在命題時,有一定的難度,區(qū)分度很強。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選擇題中一般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1題,一般考查生活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生活常識,主要都源于必修1和必修2??偟膩碚f,知識點分散,將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穿插在實驗、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化學計算等大題中考查。以往大綱版??加嘘PH、C、N、O、S、Cl、Si、Na、Mg、Al等元素,但在新課標中增加了許多,如,Br、Pb、I等,但不再有無機推斷大題。
綜上所述,在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時,往往給出了大量的科學信息,加大實際背景材料,加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探索創(chuàng)新型問題,難度主要體現(xiàn)在加大對學生綜合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
(三)有機化學基礎
選擇題中一般考查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的內容基本相對固定,一般考查的2題。考查的知識點集中在官能團性質、同分異構體的判斷、有機反應原理、有機反應類型上。但大都比較簡單,都源于必修2有機部分,不涉及選修5。必做題中常以有機實驗題的形式出現(xiàn),但都以合成某有機物為載體考查化學實驗知識。其中,2012年2013年連續(xù)2年考查了有機實驗。
(四)化學實驗
選擇題一般考查化學實驗的1題,考查內容為基本操作、儀器的使用方法,這些內容都源于必修1和必修2。必做題中在2012年2013年連續(xù)2年對有機制備實驗進行考查之后,又回歸到考查無機實驗。2015年考查了CO2的制備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滴定實驗。
(五)化學計算
選擇題一般考查化學計算的1題,大多考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問題,中等難度。此部分內容主要分散在各個大題中進行考查。難度一般較大,區(qū)分度也很強。主要考查質量分數(shù)、電子守恒、原子守恒計算,滴定實驗中的計算,化學平衡常數(shù)“三段式”的計算,化學反應速率、轉化率、離子濃度、溶度積常數(shù)、電化學與pH的計算,等等。
三、模塊選做題的考查特點與建議
(一)選修《物質結構與性質》的特點與建議
主干知識點少且發(fā)散性弱,知識的邏輯聯(lián)系難以建立,因此考點集中,便于集中攻克。雖然內容抽象、術語陌生,入門門檻較高,但知識點之間相對獨立,死記硬背的內容較多,容易得分,但難以獲得滿分,適合記憶型的、基礎一般的學生選做。
題目一般給出的信息:① 范圍:前四周期元素; ②順序: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原子(離子)半徑的大??; ③電子層結構與電子數(shù)關系; ④元素性質(金屬性、非金屬新、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堿性)、化合價。
問題主要設置考查方式:①元素的位置、基態(tài)原子(或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圖); ②晶體的類型與化學鍵的類型;③第一電離能、電負性;④雜化軌道的類型、空間構型;⑤典型物質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陌生反應方程式;⑥晶胞的計算,晶胞的密度,物質的化學式的書寫、配位鍵。
(二)選修《有機化學基礎》的特點與建議
主干知識突出,切入點多,只要掌握各官能團的性質,即可快速推斷解題,便于學生得分。但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密切,易導致小錯鑄大錯、連環(huán)錯等現(xiàn)象;而且答題的模式的規(guī)范性強,易導致意外丟分??偟膩碚f,有機知識系統(tǒng)性強,富有邏輯性,與以往大綱版的有機推斷、有機合成題差不多。部分邏輯推理弱的學生難以尋找問題解決的突破口,或無法完整推斷。適合善于推理,有機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選做。
(三)選修《化學與技術》的特點及建議
主干知識突出,主要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與化學反應原理相結合的內容??疾榉绞酵陨a具有時代性的人類需要的產品為載體,以陌生環(huán)境為背景,重點考核化學反應原理的應用,但不會過分追求工業(yè)生產過程及其應用的細節(jié)。相對前兩個選修模塊來說,難度要大些,區(qū)分度也更強,更體現(xiàn)為化學學科選拔人才的思想。適合化學基礎牢固、邏輯思維能力強,發(fā)散思維好的學生選做。
四、化學備考復習建議
(一)強化主干知識基礎
在新課標的高考試題中,選擇題中有4-5題,掌握必修模塊的知識便可解題;有2-3題,掌握選修4模塊的知識方可解題。選擇題中往往有1道容易題,1道難題,5道中等題。大題的中等題,難度不大,但知識點細化,把多個基礎知識點綜合起來進行考查。要想取得高分,必須掌握好基礎知識和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應對每個知識點逐一落實,并及時進行測評,以便查漏補缺。在第二輪復習中,應對五大主干基礎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再進行逐一落實與測評。
(二)把握高考命題趨勢,精心選做試題
高三第一輪復習中,應盡量選擇能讓學生對每個基礎知識點進行逐一落實的試題,最好是高考真題的原型與變型。有能力的學??梢宰跃幘毩?,以更適合學生需要。在第二輪復習中,則以知識專題為主,精選各版本高考真題、模擬題來給學生進行練習。注重對信息的遷移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在第三輪復習中,在讓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的同時,教師注意收集與時代緊密相結合的話題材料信息,多讓學生做陌生環(huán)境下的試題,多讓學生做具有時代性的材料信息題。
當今社會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鏡、人們的生產生活都與化學知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新課改加大了對有機化學、實驗在高考中的考查。這表明了高考試題具有時代性,會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廣而出現(xiàn)新的變化,隨著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而出現(xiàn)新的亮點。體現(xiàn)化學來源于生產生活,服務于生產生活。我們應立足教材,理解好教材,把握好課堂的深廣度,“以不變應萬變”為原則,合理規(guī)劃好復習進度,備好高三的每一堂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理科綜合科考試大綱的說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考試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理科綜合科考試大綱的說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做法一:客觀地估計考生考試能力,初定出一個期望值。
依據(jù)考生各個人的具體情況,迅速幫助考生調整節(jié)奏,制訂出一個較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計劃(備考計劃),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對考生的考試能力作個客觀的估計,初定出一個期望值。將備考40多天的時間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以10天為限。第一階段是確定備考計劃,建立新的學習規(guī)律。專業(yè)考試返校后,考生結束了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從時間上講,學習的時間多了,學習得到了保證,但體能消耗少了,還有諸多不適應感。為能盡快適應新的學習規(guī)律和生活習慣,事實上確實需要我們做教師的繼續(xù)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建立新的學習規(guī)律和生活習慣,確保他們有信心、有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備考學習過程中去,挖掘自身的最大潛能,好好學習,迎接高考。第二階段是特別關注模擬考試訓練。重模擬考試訓練過程,淡化其考試結果(分數(shù)、名次)。要求將模擬考試訓練的試題多看看,需要記憶的部分再去“過一遍”,對難題、怪題可以放一放,不要一頭扎進題海中去做大量的題目。在自己相對薄弱的學科上要多花點時間(做巧安排),在自己強項的功課上就擠出點時間讓給薄弱學科,其目的就是求心態(tài)穩(wěn)定,章程不亂,多方位激活學習的興奮點,從自己的“閃亮點”去鼓勵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第三階段是回歸課本,查漏補缺。體育高考生平時在訓練上花費的時間較其他同學多,相對而言平時讀書、做練習的時間就自然少些,其文化成績也就相應差些。教育考生敢于面對現(xiàn)實,文化成績差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就像我們在考100米時一樣,認定終點,敢于去拼搏、去爭取、去沖刺,最終的目的就一定能達到。堅決杜絕厭學、怕學、懶散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使自己的備考計劃落實在行動上,緊緊和班級的整體備考計劃配套起來?;貧w課本,課本是我們臨考前的最好朋友。一切的基本得分都是從課本中來。抓住基礎知識,就是抓住了得分點。我們在考生的備考階段多次和班主任、科任教師聯(lián)系,及時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及思想動態(tài),使考生真正體會到老師在背后有力地將他們往前推,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力量。第四階段是備考、參考、送考一體化,考出好成績。在備考階段主要以談話的形式進行,談考生的現(xiàn)在,談考生的未來。多聽他們的自身分析和改進方法,去實施備考計劃。參考是緊緊抓住模擬考試訓練的機會,讀好試題,解好試題,填涂好答題卡,復查好試題,提高考試能力。送考是我們必須在考生到達考點前到達,哪怕一個微笑,一個輕輕的點頭,或一個“OK”的揮手示意,都會給考生增添無窮的信心和力量,讓他們滿懷信心,走進考場。在整個備考、參考、送考過程中,對考生的智力發(fā)揮,情緒變化,體力支配都是特別地關注,小到起床飲食習慣,大到整個學習過程,把脈一切,服務在先,一切為了高考。
做法二:以談話的方式,積極備戰(zhàn)高考。
在備考階段,筆者主要采用談話的方式,和考生一道備戰(zhàn)高考,向考生講清高考是向自己極限的一次沖擊,和體育專業(yè)考試一樣是難度的考試,是速度的考試,是力量的考試,是靈敏的考試,是心理的考試,是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實現(xiàn)人生目標的一次重要機會。老師當年獲得成功,也是和他們現(xiàn)在一樣去努力、去拼搏而奮斗來的,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緊張而短暫的備考階段,不可能像平時訓練那樣有時間,有機會去交談、暢談。我們總是利用課間休息和吃飯的時間去進行個別或召集體育高考組考生作簡短的3-5分鐘的談話,做到談話有針對性、有目的性、有建議、有措施,與高考無關的話題決不涉及;同時給他們一個講話的機會,才能聽到他們的心聲,也才能達到師生談話的融洽性。注重他們的心理變化,體育高考生普遍都有好動的特點,一下子讓他們坐下來專心致志地去學習,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要求考生分秒必爭,就像體育專業(yè)考試一樣去拼搏。備戰(zhàn)高考,就像不會飛的蜘蛛,把網(wǎng)制得精巧而規(guī)矩。
一、關注高考命題指向,深入研究考綱
自古以來,科舉考試都是我們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模式,主要作用在于選拔人才。高考制度是當代中國為選拔人才所制定的考試模式,在一定的基礎上具有權威性、難度性、拔尖性、效率性以及可信性。教育部門在考前會頒布指導考試的文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考試大綱》。各個省市也會根據(jù)此文件制定相應的、適宜的考試說明,以上兩個文件無疑是考生備考的依據(jù),同時也是老師在備課備考時必須研究的文獻。
二、掌握學生的學情,確定合理的復習目標
改革后的教書課本側重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老師們要在尊重學生學習的前提下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在堅持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幫助學生在閱讀鑒賞方面尋求新的突破口,強化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提高學生解題質量。
1.復習目標要正確,避免錯位
文學類課本學習過程中,教育教學目的該怎樣制定?如何有效地制定學習計劃?核心在于課堂引導。教學目的在于保證學生其他學習情況穩(wěn)定的條件下,尤其是備考學生的答題模式以及復習質量穩(wěn)定時,加大學生答題準確率,因地制宜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或性格特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及復習計劃。
2.復習目標要細化,避免空泛
改革后的教學流程對于那些備戰(zhàn)高中的學生來說,部分學校的復習計劃過于籠統(tǒng),甚至于有些復習是盲目的沒有目標的。因此,如何強化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答題質量以及語言素養(yǎng)顯得格外重要,將復習目標定制的太過于遠大或空洞,則會影響課堂的教育影響。老師們在備課時,需要加大力度探尋學生閱讀時該如何解決以上問題,例如提出制定具體的、符合具體情況的復習計劃等方法。
三、指導學生答題,建立正確的閱讀解題機制
1.分步閱讀,明晰題干
首先,要求學生反復練習跳讀,閱讀過程中,對于不重要的細枝末節(jié)采取忽視、放棄的方法,不糾結于課本中的疑難問題,核心在于快速掌握文章脈絡,梳理體系;其次,是仔細鉆研,盡量提高文章鑒賞能力以及閱讀語感,對文章的主要題干、表達情意、文章結構等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最后,是研究題干,在原文中找到題干要求,最后回歸到問題上來。做題時可以先概覽問題所在,搞清楚題目的要求,在腦中初步尋找答案,緊接著仔細分析題干,確定題干中的要求以及需要答題的角度,謹防漏答的問題,必須要按照文章所給的要求進行答題。
2.梳理語文知識,建構知識體系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一門的課程都會有獨特的表達模式以及概念體系,這些基礎的內容則是入門的核心。關于文學類課本的知識繁多且復雜,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應該著重的為學生們建立獨有的記憶模式或尋求關鍵點。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復習課堂的有效性反思
1.放慢節(jié)奏,把時間“還給”學生
高中畢業(yè)班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在通常情況下,老師們會因為復習時間的有限性就加緊時間完成任務,灌輸式的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一般就是用PPT將課件放給學生們看,讓學生們被動的接受教育,這樣的課堂通常是以老師為中心,在不等學生們深入研究內容的時候就轉到下個界面,這種重教輕學的復習方法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學生們并不能牢固地掌握文學類課本知識,也沒有時間進行深思熟慮,更不能發(fā)揮出復習的深度功能。
2.適時講授,跟“填鴨式”復習“告別”
講授知識作為復習計劃中最為重要的教學模式,講授成果最有效的前提是學生們不通過老師的教授就不會得到認知。尤其是學生答題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老們要做到耐心指導。例如:在閱讀文章時,學生們對于文章主旨并不清晰,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難點與阻礙,老師應該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核心文句以及經(jīng)典語句進行有效的解析。同時,老師應該加強學生積極參與性,鼓勵學生多說多問,要求學生摒棄傳統(tǒng)的標準答案模式,重點在于學習閱讀的技巧以及方法,防止習題講解課堂變?yōu)榱舜鸢赋浾n堂。
五、總結
總之,高三語文教師在備課文學類課本時,一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備課能力,減少復習質量的低產性,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復習計劃,做到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強化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質量,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通過有效的復習課程,讓備戰(zhàn)高考的學生們走出文學類課本的閱讀困境,提升閱讀素養(yǎng),走上多讀、快讀、優(yōu)讀的閱讀道路。
編輯點評:筆者選擇了部分重點高中的畢業(yè)生對此進行訪談,在訪談過程中,許多同學反復提出現(xiàn)代文閱讀的障礙是對于文章主旨分不清楚,尤其是對于外文小說的閱讀。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
學校集團以大衛(wèi)歌姆學院為中心,憑借集團優(yōu)勢,設置了幾乎涵蓋所有專業(yè)學科的課程,以滿足不同求學人士之需要。其它還包括學士學位(UDP),學士學位基礎班(UFP),英語語言(EFL),商科(ICSA,ABE,MBA)等等。大衛(wèi)歌姆學院獲得了英立專上及高等教育認可局BAC(The British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Independent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的資格認可。由于學校具多年辦學經(jīng)驗,在校園設備,整體行政組織,對學生和教員的管理和監(jiān)督、教育水平、輔肋服務、學生福利以及本校的法規(guī)和財政狀況等多方面獲得英私立專上及高等教育認可局一致贊譽。
根據(jù)英國設置的學習計劃,大衛(wèi)歌姆學校集團在中國招收學生的要求是:
1、 普通高中一、二、三年學生;
2、 外語學校(院)一、二年級的學生;
3、 在國內讀??苹虮究频拇髮W在校生去英國讀本科或MBA。
學校的課程設置:
1、 英語課程(EFL)
可分為實用英語或商業(yè)英語。實用英語據(jù)學員水平差異,由初級至高級,設多層次班組,全日或半日均可,修讀期由三個月至一年不等,視乎個人要求。
2、 大學預科
A、 CSE及'A'Level (高中和兩年至A-Level課程)
學期通常為一年,每年9月至次年6月,共計八個月課時。學生也可在1月開始就讀。GCSE 主修五個學科,通過三科以上者獲準升讀“A”Level。 “A”level主修三個學科,以便升讀英國大學。就讀GCSE學生年齡一般14至16歲或完成初中三年課程,而“A”level則16歲至18歲左右或完成至少高中二年課程。
B、 學士學位基礎班(UFP)
學員無須讀“A"level。在校以積分法計成績,包括平時功課和階段性成績(每3個月一次)。每年有兩個開課日期, 第一期為9月至明年6月;第二期為1月至8月。二期學員會于同年10月進大學。
3、 學士學位(UDP)
英國密得塞克斯大學的商業(yè)學士學位及工商管理學位。對于一些需要多些時間適應環(huán)境的學生,這課程針對不同的需要,給予各樣的個別輔導。而對于英語能力偏低的學生,也提供密集英語,以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所英語水平提高以配合其課程需要。開課日期為每年10月。
4、 商科
商科課程包括會計、工商管理等高級專業(yè)文憑。針對公開考試如ICSA、ABE、 CIM、IBA、MBA等,校方為備考學員安排課程,修讀期由一年至三年不等(一年一制)。
5、 酒店管理
舉世公認的AHMA(AMERICAN HOTEL AND MOTEL ASSOCIATION) 一年課程。結業(yè)后可在英國各大學院深造BTEC Higher Diploma 或學士課程。開課日期為每年1月、4月及9月。
6、 電腦及秘書課程
提供電腦操作、打字及商業(yè)英語。分初學班及深造班(3、6、或9個月)。
7、碩士預科班課程:
碩士預科班是專門為已取得大學文憑的國際學生所設計的一年制課程,為他們將來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或者碩士研究生課程(Master)提供充分的準備。
?English language英語強化培訓
專為IELTS考試準備,它包括四種語言技巧的培訓(聽、說、讀、寫)。最終強調的是英語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的應用。
?Business English商業(yè)英語
該課程主要包括如何撰寫商業(yè)信涵、報告、備忘錄以及履歷表和怎樣使用商業(yè)術語等等。它最終強調的是如何使用清晰、簡明的語言盡可能地將信息解釋清楚。
?Communication Skills溝通交流技巧
該課程主要包括對交流程序、面試技巧、組織會議、談判技巧等方面的介紹,這種課程對打算學習MBA的學生尤為重要
?Business Skills商業(yè)動作技巧
基本的商業(yè)知識和技巧,包括IT介紹、會計、金融和經(jīng)濟管理。
?Business Analysis商業(yè)評估
該課程通過實例學習,使學生們能夠獨立的去分析和解決商務問題,繼而形成正規(guī)的介紹。
?Preparation for the Graduate Management-Admission Test (GMAT)
許多英國頂尖的大學都需要學生在GMAT測試中達到一個較高的分數(shù)。所有學生通過培訓都有可能達到很高的水準。
學校的教學特點
1、每班平均人數(shù)不超過15人,確保每個學生都得到導師細心個別指導。
2、專人督促溫習,為使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校方給予年齡較小學生安排導師,督促其溫習功課。此外,學生顧問定期會晤學員,保持密切聯(lián)系,確保校方掌握每位學生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