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17 18:03:3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言語藝術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運用語言藝術,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
教師的情感可以感染學生。講課絕對不可以機械地灌輸,需要在心理與情感方面達成共鳴,能夠將理蘊于情中。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感情飽滿,達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的境界,能夠積極進行恰當?shù)那榫硠?chuàng)設,采用形象這個手段,將美育與情感貫穿與課堂教學,發(fā)揮情感的紐帶作用,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師對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在教學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計劃、目的、步驟進行有效地控制,將審美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以《飛紅滴翠記黃山》這篇課文教學為例,筆者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朗讀,通過優(yōu)美的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感受黃山的奇秀,對“五岳歸來不看不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意思做到深刻的把握,深深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學生的內心是敏感的,學生可以對教師語言中包含的“情”的信息準確捕捉到,進而能夠對“情”中之“理”做到領悟。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精彩的語言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直達學生的心底,產生“潤物細無聲”般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運用語言藝術,啟迪學生的思維
我們知道,疑問是思維產生的直接原因。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創(chuàng)境情境和設置懸念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沖動,這時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語文知識。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40年后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正帶著他的兩個小孫子坐在西行的列車上,在爺爺領他們去上海探親回新疆的路上,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這時他們會看到什么呢?他又會對兩個小孫孫說些什么呢?學生便回答到:“40年后的新疆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鐵路兩旁的白楊樹也增多了。爺爺指著當年看到的那幾棵迎著風沙成長得茂盛的白楊樹,給他的孫子講著《白楊》的故事……”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通過學生的思考、想象,讓他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正是有了像“爸爸”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才會有新疆的越來越繁榮。而無論何時,建設者們建設新疆的決心和美好品質卻不會改變。這樣我們可以從教學實際的需要出發(fā),錘煉語言的描繪情境,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氛圍,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參與其中,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效率。四、運用語言藝術,需要靈活多變語文教學的語言可謂是豐富多彩的。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教學為例。文章在開始對百草園里自由自在充滿快樂的生活進行了描寫,而文章的后把部分主要描寫枯燥無味、深受約束的三味書屋里的生活,無論從內容來看還是從情感色彩來看,文章前后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教學過程中范讀或講授,在語調與語速方面都需要對前后的不一致做好把握,文章前一部分語調應當活潑歡快、采用稍微快一點的速度,文章后半部分速度應當放緩,語調應當苦悶、低沉些。這樣就會使得課堂教學充滿變化,對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具有很好的啟發(fā)作用。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充滿魅力,精彩四射,就好比蜂蜜一樣能夠深深粘住學生,能夠對學生產生較強的吸引力;教師在語文課堂打造精彩的教學語言,有利于良好的教學氛圍的構建,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對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健全人格的形成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巧妙運用精彩的課堂語言,是營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法寶!
作者:王繼同 單位:江蘇灌云縣同興中學
報紙新聞語言隨著多年來的發(fā)展,加之多種語言形式的融合,現(xiàn)已逐漸形成自己的實踐體系。常說的新聞語言是指通過新聞媒介,向人們報道最近發(fā)生的事實,傳播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時所使用的語言。作為報紙新聞報道工作的基礎傳遞媒介,新聞語言的運用方法和表達效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報紙新聞的信息傳達效果。報紙新聞語言的特點之一是,它充分將文學語言、生活化語言和科學語言三者結合在一起,結合三者的突出特點,經過逐步的發(fā)展,進而演變成了一種可以獨立于任何一種語言表達形式的綜合性語言體系。報紙新聞語言具有語言質樸、簡潔實用的形態(tài)特點,在表現(xiàn)形式上較為生動、醒目,可以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
二、報紙新聞修辭的作用
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報紙新聞語言的表達效果。利用比喻、引用、夸張、假設等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是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并強化其真實感和畫面感的有效表達途徑,好的新聞語言表達效果甚至可以幫助讀者塑造事發(fā)的真實場景,讓人體會身臨其境的立體感覺。另一方面,新聞修辭的表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修辭的著手點可以圍繞語法層次,包括音韻學、形態(tài)學等,也可以圍繞句法層次,在語句表達上恰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用修辭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修辭手法的具體形式,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夠成功將讀者帶入新聞發(fā)生的真實場景中來,生動的將復雜、抽象的事情報道得簡單、具體化。例如,某新聞關于“戀愛結婚和企業(yè)合作”的報道描述中,通過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達成戰(zhàn)略合作比喻成兩者聯(lián)姻,把企業(yè)間戰(zhàn)略合作的進程比喻成兩者戀愛的進程表,編輯者成功將復雜、枯燥的企業(yè)戰(zhàn)略過程形象化,增加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2)比擬。比擬是通過抓住表達對象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的特點,將物人化或人物化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和耐人尋味是這種修辭手法的優(yōu)點,并能夠成功給讀者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例如,某新聞報道中提到,“住建部正醞釀新一輪刺激樓市剛需政策的傳聞,使得市場對房地產調控政策或將放松的猜測不絕于耳,對此業(yè)內人士表示,有關房地產救市的猜測只是房企的‘單相思’而已”。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深化了主題,還通過將沒有情感的“一廂情愿的猜測”比擬成是具有情感的人的“單相思”,讓報紙閱讀者能夠更真實地感受到編輯者所要闡述的思想內涵。
(3)反問。反問是用疑問句的形式來表達已經肯定了或否定了的思想觀點和強烈感情的一種修辭方式。反問修辭通過抓住人們好奇的心理,充分體現(xiàn)了新聞的核心內容,它能夠在作者的構思方式上,通過制造懸念的方式來吸引讀者的眼球。問句的形式可以幫助讀者自己來思考并體會到文中所要表達的含義。
三、報紙新聞語言的表達要點
對報紙新聞的用詞、用句、用法特點反復推敲才能形成好的語言表達效果,與此同時,要想從根本上增加語言表達的魅力,突出它的“魂”,需要新聞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水平。新聞語言不同于其他語言的表達方式,這體現(xiàn)在報紙新聞語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新聞編輯者通過對事實的全面分析,對事件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逐步分析,充分還原事實的真實面貌,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扎實工作水平。為了真正做到上述的新聞報道思想內容準確無偏差、形式生動有內涵、語句簡明篇幅短、形象生動吸引人,需要新聞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個人素質和工作能力。首先,新聞工作者需要對哲學的一定的理解,了解辯證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逐步在新聞工作中形成具有新聞報道特色的思維能力。其次,新聞工作者要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加強自身的語言文字能力,懂得用各種表達方式來敘說,避免單調和乏味的新聞報道。換言之,要提高這方面的能力需要新聞工作者從學好語言入手,通過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來獲取靈感,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語言表達技巧,并將學習到的方法和技巧應用于實踐中來,在實踐中再反思自己的不足。
四、結語
一、藝術教育是提高人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藝術教育,是指對專業(yè)藝術院校以外的普通大學生的藝術教育,它是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有著重大意義。藝術教育是以情感教育為特征的一門學科,它是以的審美觀念來培養(yǎng)人正確的審美理想,并通過具體生動的審美形式和審美實踐訓練,強化人對社會美、科技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以提高人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美國藝術教育學家列維和史密斯(A.W.LeviandR.Smith)在闡述藝術教育時,認為藝術教育有四種目的,即“培養(yǎng)文明感,孕育創(chuàng)造力,傳授有效的溝通交流能力和提供工具用以評估人們所讀、所觀和所聽的對象”①。也就是說,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開發(fā)人的多元智力(multi-intelligence),培養(yǎng)人的多種能力,而這些能力就構成了人自身的素質。列維和史密斯在這里所說的人的素質不是指某種學識、技術或業(yè)務,而是指人的身心中潛在的各種品質因素,這些潛在的品質因素的集合,組成人的整體素質。列維和史密斯認為有兩種而不是一種藝術和藝術教育學說,“一種我稱之為素質(constitutive)學說,另一種我稱之為啟示(revelatory)學說”②。
關于素質學說。著名的浪漫派詩人和劇作家席勒(F.VonSchiller)和他的信徒里德爵士(SirH.Read)對人格和人品結構的個體如何取得“良好素質”進行了研究,席勒認為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就必須通過藝術和藝術教育。他在《美育書簡》中,專門論述了這個問題。席勒相信“美將會表現(xiàn)為人類存在的一種必要條件”,他領悟到高雅的審美情趣,實際上是構成所有人類行為尊嚴的崇高道德品質。里德也贊同這一見解,并把審美文化界定為“人們可以通過音樂、詩歌和造型藝術來陶冶或修養(yǎng)而成的優(yōu)雅之境”③。因此,里德的觀點同席勒所言一致:只有當人們通過優(yōu)美藝術的長期熏陶而發(fā)展成熟后,社會才會達到和諧的狀態(tài)。席勒與里德均強調審美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質的必要手段,并且說明藝術的鑒賞與實踐活動本身有助于形成高尚的品格,有助于建立和諧的社會??梢姡芯S和史密斯關于藝術與藝術教育的素質學說是培養(yǎng)人的個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啟示學說的內涵,就是利用藝術作品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內心中隱藏最深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借助于感性和理性的思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即從藝術的“表象”感受到其內在實質,啟發(fā)人自身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系列過程。韋斯特(West)和克拉克(Clark)是藝術啟示論的兩位支持者。韋斯特在觀看《李爾王》(KingLear)時只覺得“血液離開四肢,回流到心臟,剎那間形成一座宏大軒昂的廟宇,高聳的立柱五光十色;隨后,那奔流的血液又返回到麻木的肉體,與某種比其更快捷、更輕盈、更像電流一樣的東西融合稀釋在一起。……這是對人所認識的潛力的一種感受,是對使自身永恒不朽的力量的一種感受”④;而克拉克在觀看了美術杰作《暴風雨》后作出這樣的評價:“我們在此達到了這樣一種境界——幻象的契機與通常的想象感官能力幾乎無法分別開來”⑤。列維和史密斯說:“提升或升華了的感知能力經常見諸于偉大藝術作品的許多方面,從而以無法解釋的明晰性照亮了每個角落”⑥。這里,無論是韋斯特和克拉克,或是列維和史密斯,都確定杰出的藝術作品會帶給我們自身一種感受,一種極為奇妙、極為神秘的情感感受;確定杰出的藝術作品其深刻的內涵和外延不僅會啟發(fā)人的思維和想象的空間,還會激發(fā)人的靈感。由此,“啟示學說”揭示的藝術與藝術教育對人的感知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等的啟迪作用,說明了“啟示學說”與“素質學說”一樣對人的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
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列維和史密斯的“啟示學說”與“素質學說”不是分離的,而是有機的統(tǒng)一體。也就是說,藝術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自身內在素質(素質學說)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對于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思維能力(啟示學說)有著特殊的作用。人的素質有多種,它包括情感素質、心理素質、智商素質、文化素質等等,這些素質集合于人的個體,就構成人的個體所具有的自身素質。人自身或多或少具備一些這樣的素質,這些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受教育的程度和受教育的范疇。藝術教育,無疑會對提高我們的情感、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素質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最為重要的是將增強我們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的能力。因此,可以說,藝術教育是提高人的個體素質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二、當前理工科大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
藝術教育對人個體的整體素質大有裨益,而現(xiàn)階段我們大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究竟如何呢?特別是理工科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處于什么水平?他們的思維狀況究竟如何?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工作者)應該對這些方面十分清楚,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筆者畢業(yè)于理工大學,并在理工大學從事藝術教育工作多年,對理工科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思維狀況有一定的了解。筆者以理工科三個不同類型專業(yè)(工商、機電、材料)的學生在同一藝術選修課程的學習為例,取出學習前后的兩次答卷成績(這是根據(jù)對廣州一所全國重點大學2002年的問卷調查),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對學生的藝術鑒賞力進行分析(由于所取樣本和計算非常復雜,我們在這里只取用結論),得到的結論是⑦:
1.接受藝術教育較少。多年以來,由于受實用主義的影響,學校教育長期陷入了“智育第一”的誤區(qū),形成了以智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和制度。尤其是在理工學科為主的大學里,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入學前,由于種種原因無法接觸藝術領域。他們除了看過幾部電影和聽過一些歌曲之外,對藝術的感受機會是很少的。大部分學生的藝術理論知識較為貧乏,藝術實踐活動較少。
2.形象思維能力較差。大部分理工科大學生的藝術思維方式在學習藝術審美知識前有一個共同點:思維方式的收斂型。他們對藝術的邏輯性感受較為敏銳,較為注重藝術的變化性和敘事的邏輯性(比如影視的故事情節(jié),音樂的敘事性,舞蹈、攝影、美術中的構圖、黃金分割計算等)。他們在藝術審美過程中,力圖從藝術的表象里尋找一些有規(guī)律的、符合邏輯的東西,而一旦藝術的邏輯性變?yōu)榇我匚粫r,他們會對藝術作品一籌莫展。他們對藝術美的感受力僅收斂于藝術的邏輯性范疇,也就是說,理工科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而形象思維的能力較差。這很符合理工科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其學習的專業(yè)特性有很大的關系。
3.偏文科的理工科學生有較敏銳的感知能力。統(tǒng)計計算的結果證明偏文科的理工科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后,對藝術的感受力,與純理工科學生比較,有顯著的差異。這是因為偏文科的理工科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形象思維接受能力也不錯。他們能夠把這兩種思維方式結合起來去分析問題,容易看出問題的實質。這類學生的情感世界也比較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常常隨外界情緒的變化產生共鳴。他們既能夠對藝術的邏輯性有較深刻的理解,也能夠較好地感受藝術的非邏輯性的情感渲染。這種類型的大多數(shù)學生,有著較為敏銳的感知能力,興趣更廣泛也更高雅,情趣也更細膩,處處體現(xiàn)出自身的較高素質內涵。
4.純理工科的學生在藝術感受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純理工科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在接受了一個學期藝術基礎知識教育之后,雖然他們的藝術基礎知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從兩次的平均成績中可以說明),但他們總是把想象建立在邏輯的范疇內,他們習慣用理性的目光看待情感的形象思維。在對藝術這一形象思維占主體的審美過程中,他們的接受能力則較為遲鈍,藝術感受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這就是為什么純理工科學生與偏文科的理科學生在選修課的成績上有著顯著差異的原因。5.純理工科的學生對藝術同樣有著強烈的追求。雖然理工科學生對藝術的感受力有差異,但并不表明純理工科學生無“愛美之心”。從選修藝術類課程的學生數(shù)量來統(tǒng)計,純理工科學生所占比例與偏文科的理工科學生所占比例相當。這說明了純理工科學生對藝術美也有著強烈的追求,只是他們對于藝術的。入門”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給我們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提出一個課題——如何根據(jù)理工科學生的思維特點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
三、合理規(guī)劃適合理工科大學生的藝術教育課堂教學課程
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是開展藝術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實藝術教育各項育人功能和目標的主要場所,也是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是用“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史、藝術評論與美學”這四門學科的部分理論知識組合成的一個新的教學體系,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理解與欣賞嚴肅藝術作品的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目的⑧。美國藝術教育學家和藝術批評家沃爾夫(TheodoreE.Wolff)和吉伊根(GeorgeGeahigan)在談到藝術教育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教學體系時說,“藝術史提供了歷史的傳承和知識;美學給予哲學的分析;藝術制作使我們有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經驗,學生對藝術的認識部分地依靠這種經驗;藝術評論提供了增強學習的文字幫助”⑨??梢?,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就是把這四種不同學科的主要特點和方法綜合起來,形成一種頗具影響的新的教學方式。因此,藝術教育課堂教學體系是一種多學科的綜合體,是跨學科的產物。
明確了藝術教育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教學方式后,在規(guī)劃藝術教育課堂教學時,必須首先考慮如何才能針對所教學生的某一特定群體,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目的(這包括學生的審美需要、可用于教學的時間、教師個人的特點、興趣和知識面、可得到的教學材料及現(xiàn)有的教學設施設備等等)。然后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雙重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書面課堂教學計劃,使教師可以更容易地、更有效地組織教學。普通高等學校開設藝術教育課堂教學都是按照以上條件來確定開設何種類型的課程。一般來說,在普通高校中開設有音樂類、美術類、舞蹈類、影視類等藝術鑒賞課堂教學和技能實踐課程。筆者所在的理工院校也是按照這些條件來組織藝術教育課堂教學和藝術實踐教學的。
理工科大學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群體,他們在思維、情感、藝術感受力等方面有著與其他大學生不同的特點。理工科院校進行的藝術教育主要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其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必須適合理工科學生的思維特點,才可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根據(jù)多年在理工院校從事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經驗,針對理工科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強這個特點,我們進行了一種全新的、有別于傳統(tǒng)的藝術課程教學改革嘗試。首先在確定某課程的單元教學主題后,收集、準備教學材料,選擇合適的藝術作品,仔細研究藝術作品并結合作品中適合理工科學生審美特點的細節(jié),組織階段性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階段,稱為藝術教育課堂教學的啟示階段(約需6—8學時)。這一階段非常重要,是藝術教育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如何走好這第一步呢?經過商討,我們在藝術課堂教學的第一課,就理工科學生的特點,圍繞藝術作品中的邏輯思維部分,選擇一部敘事性強的藝術作品,或者一部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作為第一次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在藝術作品的邏輯思維范疇和形象思維理念中尋找一個切入點,找出自然科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與藝術學科基礎知識相通的地方,以收斂性的邏輯思維方式和發(fā)散性的形象思維方式來分析該藝術作品的某一細節(jié)。這樣,既提高了理工科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理工科學生的藝術感受力。
第二階段,稱為藝術教育課堂教學的知識傳授階段(約需18—20學時)。這一階段主要是在理工科學生對藝術作品產生濃厚興趣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學會如何更深入地去體會藝術作品的思想內容、情感內涵等的表現(xiàn)性。我們知道,要想了解和理解某一藝術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沒有相關的藝術理論知識是不可能的。那么,理工學生究竟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才可以更充分地對藝術作品作出較為深刻的心靈反響呢?筆者認為,藝術教育不是為了傳授枯燥的系列藝術理論,而是為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們根據(jù)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的特點,采取了逐漸減少講授藝術作品的邏輯范疇、加大講授藝術作品形象思維部分的方法。無論選修何種類型的藝術教育課程,都應該學習一些該藝術類型的“基礎知識、藝術美學知識、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知識”。這些知識,對理解藝術作品有直接的幫助,也將使學生能夠以恰當?shù)姆绞綄π旅媾R的藝術作品作出反應,進而理解藝術作品中隱含的目的和真正的意圖。這一階段是進行整個藝術教育課程最長的一個階段,如果太注重藝術理論教學,可能使整個課程趨于枯燥;而如果太注重傳統(tǒng)的作品欣賞,也可能使該課程陷于淺薄,這兩種教學方式都難以達到術教育的最終目的。為防止這兩種傾向的出現(xiàn),我們在教學班上以較為靈活的授課方式,采用課堂討論、幽默講授、確定單元教學主題、挑選合適的藝術作品等組織教學,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在實踐的基礎上理解藝術理論,在理論指導下深化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認識,從而達到開拓藝術教育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目的。
第三階段,稱為藝術教育課堂教學的鑒賞階段(約需6—8學時)。在這一階段,理工科學生通過對藝術課程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憑借各種藝術實踐和已掌握了的一定的藝術基礎理論,對藝術的感受力會有一個飛躍的發(fā)展。眾所周知,理工科院校不是在培養(yǎng)職業(yè)藝術家,而是在培養(yǎng)具有多種興趣、富于想象力的、完全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有較高素質的人。學生在這一階段里,對藝術作品有了較好的感受力、洞察力,有了越來越敏銳的形象思維能力。教師則通過更深刻、更細微、更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看和傾聽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促進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對情感的形象思維能力。例如,2003年12月筆者在結束“交響音樂欣賞”選修課程學習時,問一位同學:“現(xiàn)在重新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你感受怎么樣?”他說,我感覺到身體中蘊含著一種力量,一種用語言難以表達的力量,這種力量使我熱血沸騰,使我勇往直前。然后又問一位同學:“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分心懵牭搅耸裁?”她告訴我,有一種凄美的“感覺”和“想象”,還有一種揪心的悲愴。這些反映出理工科學生在經過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學習后,欣賞藝術作品、理解藝術作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的形象思維得到了一種升華。如果將他們升華了的形象思維和本身較好的邏輯思維結合在一起,就會極大地提升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非專業(yè)藝術教育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毋庸置疑,加強對理工科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藝術教育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提高理工科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還能夠傳達給學生“一種意識,一種在藝術作品中尋找真正潛在價值的意識,一種尋找有意義的藝術形式的意識和培養(yǎng)一種真實品味的意識”⑩。雖然要培養(yǎng)這種自我意識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不是靠一個學期的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完成的,但是通過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我們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帶領學生步入“藝術殿堂”的艱巨任務。
注釋:
①②⑥⑧列維、史密斯著,王柯平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③HerbertRead,TheRedemptionoftheRobot;MyEncounterwithEducationthroughArt(NowYork;SimonandSchuster,1966)
④RebeccaWest,TheStrangeNecessity(London:JonathanCape,1928)
⑤KennethClark,MomentsofVision(NewYork:HarperandRow,1981)
⑦胡健等著《對理工科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分析和思考》,原載于《華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例如在講計算機中信息的存儲單位時,學生很難理解“位”和“字節(jié)”之間的區(qū)別,筆者給他們舉例為:我們把計算機系統(tǒng)看作一個倉庫,把存儲在計算機中的數(shù)據(jù)看作小麥,小麥是裝在麻袋中存儲在倉庫里的。我們可以理解為:麥粒是倉庫中最小的單位,而麻袋是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在倉庫中小麥是按袋存儲的,而不是按粒存儲的。同樣“位”是計算機系統(tǒng)中數(shù)據(jù)的最小單位“,字節(jié)”是衡量信息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聽到這一比喻時,學生都歡笑不已,點頭稱是,至此,這一教學難點在幽默的情趣中解決了。
2含蓄、真誠的批評,以提高教育的實效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因此教學批評也是必須的。適當?shù)慕虒W批評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但是不恰當?shù)慕虒W批評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不夠嚴肅,很多學生對此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教學批評并未奏效;如果厲聲厲語,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很容易會產生逆反心理,往往會表現(xiàn)出口服心不服的一種狀態(tài)。所以教師需要語重心長地與學生進行交談,用溫和含蓄的語言,進行教學批評,從而才能真正達到教學批評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我們教學過程中,會經常見到抄襲作業(yè)的情況,那么對于這些同學,我們既不能視而不見,又不能嚴厲批評,所以我們需要采用一些比較含蓄的方式去暗示,面對這種情況,筆者給同學們講述過這樣一段話: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兩片葉子都沒有一模一樣的,然而在這次的作業(yè)中,竟然逆反常理,出現(xiàn)了一模一樣的作業(yè)內容,難道是克隆技術已經普及到我們學校了嗎?請同學們幫我分析一下。當有些同學笑著說到“抄襲”兩個字時,那些抄作業(yè)的同學的表情已經有些羞愧了。其實這便巧妙的暗示了這些抄襲作業(yè)的同學,使他們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認識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
3善于設疑、巧于解惑,以啟迪學生積極思維
筆者立即回答:“如果dowhile的后面的條件表達式永為真,那么循環(huán)體中必有一條語句為exit,否則將造成死循環(huán)!”于是筆者在循環(huán)體中加上了exit語句,并引導學生一起分析程序。程序解決了,學生的臉上也露出了歡欣的笑容。由于在分析這個程序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通過一個錯誤的語句能夠很好的一步步的啟迪學生的思維。
在當前護患關系日益緊張的大環(huán)境下,若護士真誠對待患者,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以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端莊的舉止、正派的醫(yī)療作風服務于患者,這樣更易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
2.護理語言藝術的要求
2.1語言通俗易懂,內容準確無誤
在患者治療期間,會有大量的醫(yī)療數(shù)據(jù)、觀察癥狀與注意事項的記錄,需要護士從中整理傳遞信息。因此,要求護士在向主管醫(yī)生報告反映病情,尤其是向患者交待診治事宜及理解患者意圖時,用語一定要易懂準確。這就要求護士做到:第一,數(shù)據(jù)真實、條理清晰;第二,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簡潔準確;第三,科學規(guī)范使用醫(yī)學用語。
2.2針對性語言,禮貌用語
根據(jù)病人的職業(yè)、文化素質、性格情況及新老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不惡語傷人,損傷病人自尊。如對于新入院病人的第一次交流是最關鍵。護士首先要自我介紹;然后表示歡迎病人來本科診治;再依次介紹本院的規(guī)章制度,作息時間、餐廳、開水處、衛(wèi)生問等環(huán)境信息情況。這樣就可以消除或減輕陌生和孤獨給病人帶來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也可以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同時使用禮貌用語可以明顯的減少護患關系中不必要的爭吵與矛盾。
2.3注重安慰及鼓勵用語
安慰及鼓勵用語可以使情緒低落、精神心理壓力大的患者情緒高漲,減輕精神負擔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使其處于治療和護理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機體的康復。同時對不同患者使用不同的語言,談吐得當也至關重要。如當手術后患者出現(xiàn)高熱持續(xù)不退、刀口疼痛,病情有所好轉時,及時應用鼓勵性語言,如“精神不錯,幾天后就能拆線回家了!”讓患者和家屬對病愈充滿信心與希望。
3.語言藝術的方法
護理工作中,良好的語言藝術可以充分圓滿的表達工作的意圖。一位教授曾經說過,一位會說話的護士比一位會打針的護士更重要。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語言藝術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護患關系語言藝術的主要方法可有如下幾種。
3.1傾聽的藝術
能聽懂患者所說的含義,通過觀察患者說話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象征符號準確理解患者的本意和實情。其是研究對方內心活動的藝術。同時,在當前護患關系日益緊張的大環(huán)境下,若護士真誠對待患者,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以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端莊的舉止、正派的醫(yī)療作風服務于患者,這樣更易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
3.2說話和氣
患者入院后最先接觸到的就是護士,護士以熱情的態(tài)度,文明禮貌的語言對待患者,才能從心理上對患者產生良性刺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給患者恰當?shù)姆Q呼。如:“老師”、“小朋友”、“大爺”等。切記不要態(tài)度生硬、三言兩語打發(fā)患者的問話,否則易造成護患矛盾。
3.3積極暗示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第一個層面,是口頭語言。所謂“口頭語言”,又簡稱為“口語”,是指“口頭上交際使用的語言。與書面語相對。是書面語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一般地說,它比書面語靈活簡短,但不及書面語完整謹嚴,而且可能帶有方言特征。當某種語言的文字產生以后,口語和書面語相互影響、相互轉化而共同存在、共同發(fā)展?!?/p>
播音主持以口語為經常使用的語言,尤其是電視娛樂節(jié)目(如游戲類、益智類、真人秀等)中,主持人經常以“脫口秀”的口頭語言形式,并運用小幽默、“甩包袱”等藝術手法,獲得現(xiàn)場互動的親和力。此外,在新聞訪談節(jié)目中,也經常使用口頭語言??陬^語言的使用,除了規(guī)范化、標準化以外,要凸顯口頭語言生活氣息濃厚、接地氣等優(yōu)長。但要注意防止濫用廢話廢詞的“語病”,例如“這個”、“那個”、“這種”、“那種”等廢話。就連央視大腕白巖松在近年來主持的新聞訪談節(jié)目中,也經常出現(xiàn)多余的“這種”的用詞語病,應當盡早克服。
二 、表情語言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第二個層面,是表情語言。所謂“表情語言”,指的是表現(xiàn)在面部或姿態(tài)上的思想感情,又以眼神為主,素有“眼睛是心靈之窗”的說法。播音主持的表情語言,要自然、真誠、適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溫不火”。但主持人的表情語言,又與演員在舞臺上或屏幕上的表情語言不同,要強調“生活化”,而不要“戲劇化”、“夸張化”。
三、肢體語言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第三個層面,是肢體語言。所謂肢體語言,指的是主持人頭部、四肢、軀干的動作語言。例如手勢、點頭、搖頭、側身、邁步等等。要注意充分顯示出主持人文雅、莊重、大方的風度與氣質。
四、服飾語言
關鍵詞:漢字;書法;傳統(tǒng)文化;藝術創(chuàng)新
一、從書法的內涵看,書法藝術是漢語言文化的應有之義
世界上所有開化的民族都有他們自創(chuàng)的文字,或參照其他民族文字創(chuàng)造的文字,有文字的書寫,只是他們的書寫都未能成為藝術形式(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此外,現(xiàn)今的漢語拼音字母,是借拉丁文字母創(chuàng)造的,以拉丁文書寫方式拼寫,人們也不能以書法的素養(yǎng)書寫它以取得類似漢字書法的審美效果。這表明:只有漢字才是書法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的基礎,書法藝術是漢語言文化的應有之義。
(一)書法的定義,就是特指漢字的書寫。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關于書法的定義(內涵),至今有多種提法,尚未定論,但每種提法卻與漢語言文化息息相關。在此,略舉幾例加以說明:
其一,書法,顧名思義,就是書寫漢字的方法。
其二,書法,是關于漢字書寫研究的一門學問。
其三,書法,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背景,以“文房四寶”為工具,通過書寫漢字來抒情達意的一門藝術。它主要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內容。
上述三種提法均表明: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漢語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漢字是書法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
(二)書法是漢字的藝術表現(xiàn)。
漢字能成為藝術,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漢字有一個為別的文字不具有的特點。漢字既不是模擬自然的圖畫,也不是任何人隨心所欲的抽象符號,它是“本乎天地之心,得乎自然之理”,而以象形、會意諸法創(chuàng)作的造型,是根據(jù)漢語的單音單詞構成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意義的形體。
2、漢字的形體構成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感悟自然萬物形體構成之理。人們在自然千姿百態(tài)痕跡的啟發(fā)下,創(chuàng)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礎,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參照,因此,以會意、形聲等造出的字就隨語言的實際發(fā)展起來。這樣,據(jù)單音語言創(chuàng)造的具有形體整體性的文字,為以書法創(chuàng)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準備了很好的基礎。
3、能使?jié)h字成為藝術的關鍵是書寫。隨著實際需要的發(fā)展,書寫工具的改進,書寫技術方法的總結,漢字發(fā)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隸、章今草乃至楷書、行書體。體勢變了,筆畫變了,寫法變了,但充分運用書段,借漢字的基本結構,創(chuàng)造出具有生動的抽象形式,具備力的運動節(jié)律,具有生命機體意味的筆畫,營構有生命的形象,這些始終保持著,而且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強烈。
二、從書法結構因素看,書法是漢字藝術特質的表現(xiàn)
漢字書寫之所以能夠成為藝術,除了書寫者自身藝術創(chuàng)造力之外,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漢字先天便具有藝術的特質。書法是漢字藝術特質的表現(xiàn)。
(一)書法的藝術語言是漢字的筆畫線條。
書法的藝術語言是漢字的筆畫線條,是有著一定的限制和高質量要求的線條,即是書家用手直接寫出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線條。因為漢字的筆畫本身具有藝術素質,有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不僅是書法者必須依循的,而且是書法者樂于借助的。
1、漢字筆畫具有豐富性。豐富的筆畫才能構成豐富的形體,蘊涵豐富的內容。漢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隸、楷、行、草等諸多字體,其筆畫也由簡到繁,不斷豐富。如以法度最為完備的楷書為例,其基本筆畫就有點、橫、豎、撇、捺、挑、鉤、折。而且,每種筆畫又有多種形態(tài)。
2、漢字筆畫具有意象性。漢字筆畫線條,是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對客觀事物外形的一種抽象、概括和描述,同時又是人的創(chuàng)造,帶有某種意象性。歷代每一書法的筆畫中都熔鑄有書家的意象。
3、漢字筆畫具有表情性。漢字豐富多樣的筆畫,與生俱來便帶有豐富微妙的情感。不同筆畫的線條,給人以不同的情感感受。一般來說,橫線使人感到廣闊、寧靜;豎線使人感到上騰、挺拔;斜線使人感到危急、驚險;曲線使人感到流動、變化、柔和、輕巧、優(yōu)美等。
(二)書法的藝術形體結構是通過漢字線條塑造出來的。
書法是造型藝術。藝術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藝術形象的形式去顯示真實。書法藝術的形象是通過漢字線條塑造出一個個奇妙的結構形體。
1、漢字形體的象形性影響和促進了書法的形象塑造。中國漢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礎,就有藝術性。漢字始終沿著表意走,符號中仍有形象,“象”的范圍也更廣了,稱之為“象物、象事、象意、象聲”。這“四象”屬于象形精神,是漢字藝術性的集中體現(xiàn)。
2、漢字形體的多樣性影響和促進了書法的形象塑造。漢字豐富的筆畫和復雜的結構形體,源于自然和表意的特點。書家個人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審美追求去創(chuàng)造書法的藝術形象,但無論如何,漢字形體的固有特點是不能忽視的。
三、從發(fā)展書法藝術看,必須堅持書寫漢字的傳統(tǒng)
繼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創(chuàng)新是繼承的目的。歷代書法的創(chuàng)變規(guī)律,都源于特定歷史時期對藝術審美的與時俱進,也由于漢字的象形結構淵源,使其中藝術創(chuàng)作有了極大的可塑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一)書寫漢字是書法自身的規(guī)定性。
書法漢字包括兩個最基本的方面:一是書寫性,即書法是書寫出來的,不是畫出來的,也不是制作出來的,其創(chuàng)作過程是書寫的過程。二是書寫的對象是漢字而不是其他東西。兩個方面是連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體。
(二)書法藝術是最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
書寫漢字不僅僅是書法自身的規(guī)定性問題,還涉及這門藝術的文化特色問題。書法是最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把它和其他藝術放在一起,它的中國文化身份最直接,特色最強烈、最鮮明。如果在西方看到一幅書法,哪怕是“唐人街”一塊招牌,馬上就會想到中國。
解析化學,特殊理會
巧妙地采用特殊化的記憶方式去理解化學,讓充滿激情的學生體驗化學課堂教學的快樂,這不僅能給化學課堂教學注入超出尋常的活力,也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滿腔熱情.例: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1.977g/L,可記憶為“要點酒吃吃”;地殼中列前三位元素O、Si、Al可記憶為“養(yǎng)閨女”;再例:學生常常很難記住一些人體必要的微量元素.教師則幫助它們重新排列:鐵、鉻、錳、鉬、銅、硒、氟、鋅、鈷(鐵哥們,摸點東西不辛苦),學生聽了往往覺得非常有趣,一下就容易記住了.
活化化學,表述靈動
常言道:教學有法無定法,關鍵在得法.運用到化學課堂教學中再恰當也不過了.化學教師談吐得體,用詞新穎,表情豐富,富有激情的教學手法,都來自于自身長期積累的教學功底.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把化學知識講授得通俗易懂,出神入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置身課堂,心曠神怡,興趣盎然,把學習化學當成了一種快樂的享受.例:CO還原CuO,此反應化學方程式既不屬于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也不屬于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可以標出“#”符號,可以理解為“四不象”,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一類,學生看了這個字,忍俊不禁,豈會再錯.再例:用CO和H2“早出晚歸”,而酒精燈“遲到早退”比喻CO和H2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玻璃管內黑色CuO粉末變?yōu)楣饬良t色的Cu,可理喻為CO和H2使CuO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實驗結束時,先停止通CO和H2最后停止加熱,則防止生成的銅再度被氧化變成了氧化銅可謂之“濤聲依舊”.
亮麗化學,多變新異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極易造成學生學習枯燥,感覺沒有新意,教師則時常授予合乎當代學生認知的教學方式,讓新意的亮點頻頻出現(xiàn)于課堂,那么課堂教學就會充滿活力.教者激情奔放,學者情緒高漲,教學雙方都相得益彰,教學效果大為增強.例:講授“空氣”,教師與學生互動,每人可以伸出雙手,然后輕輕捧起,讓學生感受手中之物的存在.或者讓學生猜謎,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再例: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割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原子本身沒有改變.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演示學生互相交換位置,讓學生學生感受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是最小的粒子.如此的課堂教學,一定讓學生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