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2-27 11:15:0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lǐng)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高考詩歌鑒賞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詩歌鑒賞作為必考題近年已漸趨穩(wěn)定。
首先是內(nèi)容趨向穩(wěn)定:一般從詩歌的意象、意境、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nèi)容等方面來命題。
其次是考查的形式趨向穩(wěn)定:即主觀簡答取代客觀題成為主要形式。02年把客觀題改為主觀表達題,并由Ⅰ卷移到Ⅱ卷,這就出現(xiàn)了完全意義上的詩歌鑒賞,即對詩歌既要理解透徹又要表達清晰。06年至今只有北京上海兩卷設(shè)計了選擇題和簡答題。11年北京卷另有200字的小作文,12年則是 “由景及理”詩歌技巧拓展賞析。題型穩(wěn)定的同時數(shù)量也基本穩(wěn)定在兩小題,分值則普遍從09年之前的6分上升到8分。
第三是詩歌的樣式趨向穩(wěn)定:選材以詩為主、詞為次、曲最少。06年17套試題中詩占12套之多,詞3套,曲2套。08年18套試題中考查詞的有3套,09年升到6套,曲兩年都只有2套。近三年(2010——2012)則漸趨集中考查律詩、絕句和詞三種體裁。
第四是取材范圍穩(wěn)中有變:以唐宋詩詞為主,其它朝代作為點綴。唐詩高地名家輩出佳作如林。除了李杜雙峰對峙的藝術(shù)顛峰外還形成了流派紛呈群星璀璨的局面。魯迅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p>
宋詩是唐詩之后的另一支奇葩。宋人一生勤奮創(chuàng)作,著作等身,宋詩自有其獨特魅力。唐詩代表了高度成熟的典范,宋詩則代表了求變求新的典型,形成了兩大系統(tǒng)。宋人以議論理趣入詩,其哲理詩成為詩歌史上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淪于敵手,愛國之士“位卑未感忘憂國?!标懹?、辛棄疾、李清照等滿懷赤誠地唱出了憂國憂民的時代最強音。他們把自己的終生追求和國家命運完全融為一體。作為民族精神核心的愛國主義結(jié)晶的作品受到重視也就不奇怪了,這也正是宋代詩歌漸受重視的原因。09年的江蘇卷以岳飛的《滿江紅》入題,四川卷以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入題就是明證。
09年的出題者也和08年的一樣依然對唐宋詩詞青睞有加,宋詩均占到50%,10年和11年分別有9首和10首,2012年有所下降考了7首,卻也占了比例最高的41%。甚至在同一年有詩人的兩首作品均入選(10年陳與義、12年楊萬里)。唐詩則基本穩(wěn)定在3首或4首,因此宋代詩詞的復習應成為我們備考的重點。同時,從作者來看,以名家作品為主,但作者的范圍在逐漸擴大。例如,09年的試卷中,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辛棄疾等名家大家的詩占到18套試題的77%。10年之后名家名作淡出,作品陌生化漸成命題者的共識。2012年“李杜歐蘇”等著名詩人一個都沒有,比較熟悉的僅賈島、楊萬里、元好問等六七個,學生少見甚至老師也感陌生的則不少:晚唐的修睦(大綱卷)、金朝的王寂(重慶卷)、元朝的白珽(廣東卷)和曹伯啟(四川卷)等。
以上簡要梳理了近年詩歌鑒賞的幾個變化,它是復習備考的基礎(chǔ)。下面結(jié)合詩歌教學的特點和復習迎考要點談談如何引導學生學之有方、習之有得、用之有效。
一、積累
感性積累對語言的學習非常重要,“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惫P者常引用香菱學詩鼓勵學生樂于積累勤于積累。我們不妨來重溫一下天才作家曹雪芹的高見:“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詩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當明白詩歌得用王、李、杜三家共計五百首左右的名作作為底子時,他們再次悟到積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復習
授之以漁,綱舉目張。高考多從詩歌的意象、意境、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nèi)容等方面來命題,下文就前三類進行舉例分析。
(一)表達技巧歷來是主要題型,我們要熟悉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答題時要準確全面地判斷并規(guī)范地表達。典型例題:裴潾的《裴給事宅白牡丹》。這首詩是怎樣描寫白牡丹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解題思路: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要先整體把握從詩作的藝術(shù)構(gòu)思入手。其次指出表現(xiàn)手法及其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第三分析該手法的效果。參考答案:用“玉盤”作比形象地寫出了白牡丹的高潔。以冷露、月白、風清襯托了白牡丹的超凡脫俗。觀賞紫牡丹時車水馬龍、觀者如云的喧囂情景與下聯(lián)無人問津白牡丹、庭園寂寥的冷落景象構(gòu)成了鮮明對比,寫出了二者迥然不同的際遇。表達了作者對白牡丹冰清玉潔卻無人賞識的同情,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無人賞識的幽怨之情。
(二)把握詩歌的意象和意境和詩歌的形象是感受詩情、領(lǐng)悟詩意的基本途徑。
首先理解記憶參考資料中那些具有象征和比興意義的自然物象即自然意象。它們往往是喻人之物,或是寓志之物,或是寄情之物,詩人借助特殊意象抒感。比如,詩人欲抒發(fā)閑情雅致,多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意象入詩;詩人想表達高潔堅貞之志,多借助松、菊、梅、竹等意象寫意;詩人要抒發(fā)凄涼悲傷的思緒、孤獨惆悵之情,又多憑冷雨、梧桐秋蟬、落日、古道等意象傳遞。意象包括“意”和“象”兩方面的內(nèi)容。這里的“意”指的是詩歌中的思想感情;這里的“象”指的是詩歌中人和物的形象。所謂“意象”就是作者主觀情感和客觀物象的融合。所謂“意境”就是寄托詩人情感的一系列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而成的意蘊豐富的境界,具體包含景、情、境三方面內(nèi)容。唐代詩人王昌齡就提出“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同時,他把境界分為三類:物鏡、情境、意境。意象是詩歌的基礎(chǔ),意境是詩歌的畫面,詩情是詩歌的內(nèi)涵。鑒賞一首詩歌必須從意象著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詩情?!耙庀蟆饩场娗椤笔氰b賞詩歌從局部到整體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常用的意境術(shù)語有“雄壯開闊、壯闊深遠、生機勃勃、恬靜優(yōu)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涼”等。
古詩中有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諸如沙場將士與居所閑人、得志官宦與失路文人、建功立業(yè)者與報國無門之人、積極仕進者與江湖隱逸者等。這些知識多用于解答用典類題目。例如,08年浙江卷中“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中的“大夫”和“司馬”各指誰?12年江蘇卷第二小題“詞中三、四兩句刻畫了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
(三)分析詩歌的語言特色: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古人歷來講究“煉字”“煉句”“推敲”,所以“詩眼”的考查是一個重要的考點。例如06年福建卷的“只有空床敵素秋”的“敵”,11年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以及12年簡要賞析“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精妙的描寫。09年四川卷中分析“入”和“摩”的表達效果以及12年簡析“空”字(11年天津12年湖北安徽均為煉字題型)。其次是語言風格的考查,答題術(shù)語: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壯、簡練生動、都用口語等。
三、追本溯源,以簡馭繁
復習當然不能集中突破,而應細水長流,講究潤物細無聲的涵詠陶冶。12年所學的古詩是個重要寶藏,尤其高中三年的所學應充分挖掘其價值。分析講解時要盡量聯(lián)系課本知識,追本溯源以期源清流明。只有這樣才可使學生免于題海跋涉。下面以2005年全國卷Ⅱ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為例,說明如何在課內(nèi)外架設(shè)知識之橋,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的甜頭。
第一小題平易而直接,學生也多能從許多學過的思鄉(xiāng)念親的詩歌中推斷出表達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孤寂之情。第二問是“作者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一是通過“抱膝獨坐”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二是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xiàn)“思家”的;三語言特色是樸實無華。這里考查了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風格。語言風格不難,“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愛唱《琵琶行》”白居易文如其名,老嫗能解自然明白曉暢。前題難度較大,學生的答題情況也說明了這點。但筆者感到很遺憾,畢竟我們類似技巧的詩學了不少了。筆者開始引導他們溫故而知新:很快找到了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和柳永《雨霖鈴》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種手法很重要,想象出來的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感將延續(xù)到未來而不斷絕。對面落筆,往往虛寫,詩人不從自己的角度著筆,而從對方入手,進行懸想揣測,從而曲折達意。杜甫的《月夜》堪稱典范。安史之亂,作者妻離子散,自己身在長安,妻子卻遠在鄜州,兩地阻隔,生死莫測,詩人內(nèi)心情感激蕩,如波濤洶涌;但表現(xiàn)時卻從對面落筆。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也都用此法。經(jīng)過這樣的舉例聯(lián)系使學生看到了希望和方向,最重要的是克服了他們恐懼、浮躁心理。前者是從無從下手到無所是從最終無所事事一塌糊涂;后者是急于求成拋棄課本最終欲速則不達。
無獨有偶,06四川卷又考了這一知識點:第二小題問“‘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所以,只有真正扎實地掌握了技能,方可以不變應萬變。
詩歌是美的,即使作為考題也無損她的藝術(shù)魅力,所以教師要授之以漁使之綱舉目張、善于追本溯源教會以簡馭繁。我們要突破詩歌鑒賞這一難點,使之成為亮點、興奮點和審美點,既要學習繼承燦爛的古代文化又要提高解題的技能技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斌.2012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盤點[J].語文建設(shè),2012,(07—08).
一、命題基本形式和特點
縱觀2012年高考16套試卷(不含)海卷),共鑒賞評價古詩詞17首(浙江卷考查了2首詩),設(shè)題數(shù)目以2個小題為主,賦分基本保持穩(wěn)定,分值在8分左右。題型設(shè)置以問答為主,兼顧選擇、填空。具體分析命題特點,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
1 主要是鑒賞一首詩,兩首詩比較鑒賞僅為點綴
今年只有浙江卷考查了兩首詩的比較鑒賞,2011年只有湖北卷,2010年只有天津卷考查了兩首詩的比較鑒賞。由此可知:兩首詩的比較鑒賞題已不再流行,僅僅是一種點綴。一套試卷只鑒賞一首詩又將獨步天下。
2 注重銜接所學詩詞,比較鑒賞,拓展延伸
這種銜接在設(shè)題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把考查的詩詞與教材中的詩詞放在一起比較鑒賞。比如今年江西卷詩歌鑒賞的第2小題:“詞中‘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一句是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來,請比較兩者的異同?!倍菑目疾榈脑娫~中的某一知識點(或思想內(nèi)容或表現(xiàn)手法)延伸到所學的詩詞,進行拓展延伸。比如今年北京卷第3小題:“這首詩運用了由景及理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王之渙《登鶴雀樓》(白日依山盡)、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等詩中也有體現(xiàn)??蛇x上述詩歌中的一首,也可選取其他詩作,具體說明其中景和理的內(nèi)容,并分析景理之間的關(guān)系。(不少于150字)”
3 題目設(shè)問大都指向明確,又適度開放
絕大多數(shù)的題目設(shè)問指向明確,要求考生就某一個方面或某一知識點進行作答。比如:全國課標卷的第8題“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這種限制性的明確設(shè)問,既可消除問題的模糊性,又能免除答題的非指向性,更能避免學生漫無邊際作答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實為一種充分為學生考慮的體貼式設(shè)問。
在限制性設(shè)問的主導下,也有一些題目設(shè)問具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例如:①詩的頷聯(lián)在寫景上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指出其中一種并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廣東卷)。②請簡要賞析這首詞的結(jié)句(江蘇卷)。③本詩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任選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兩個意象簡要分析(四川卷)。這種適度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解答和多種解答提供了可能,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不過,今年安徽卷的題目設(shè)問方式卻與去年完全相反。2011年的設(shè)問要求是“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本詩”??芍^當年最創(chuàng)新的設(shè)題方式:不僅只出了一道題,而且設(shè)問完全開放。然而2012年的設(shè)題方式則變成了兩個題,而且設(shè)問明確限制一一“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
由安徽卷的顛覆性變化,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啟示:設(shè)問方式不能完全開放,而應像今年的3套題那樣適度開放,可能更符合高考命題的科學性。
二、詩歌選材特點及其亮點
1 宋代詩詞仍備受青睞,金代詩詞悄然登場。
與近年試題相比較,2012年詩歌從朝代上看有以下特點:
宋代詩詞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考查了9首和10首,獨占了半邊天,今年雖有所下降但也考查了7首,占了41%,仍是最多的。另外,唐詩近三年都在3首或4首,基本穩(wěn)定。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查了晚唐時期溫庭筠的一首詞。
在突破唐宋詩詞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后,前兩年元詩明詩異軍突起,今年則繼續(xù)并加大了考查力度。元詩2首,明詩1首。在前兩年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中從未出現(xiàn)過的“名不見經(jīng)傳”的金代詩詞,卻在今年的浙江卷和安徽卷悄然登場。高考詩歌鑒賞題選用的一段空白被填補。
金代詩詞的十肖然登場,選入了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家元好問,其意義不可低估。有力地拓寬了詩詞鑒賞的領(lǐng)域,又次打破了考查格局,應是今年詩歌鑒賞最大的一個拐點和亮點,更是今年最突出的變化和創(chuàng)新之處。
這也啟示我們:中國每個朝代(即使是少數(shù)民族的)都有其優(yōu)秀的文化,精彩的詩詞。這些詩詞可以并且應該成為高考詩歌題選擇的范圍,更應該成為中學生平時學習和鑒賞的對象。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詩歌鑒賞訓練中必須拓寬學習和訓練的領(lǐng)域。
2 作者均非流詩人
(1)著名詩人完全退出,避免了猜題押題。
17首詩詞涉及作者16位(楊萬里有兩首詩入選)。一流詩人全部缺席,我們在教材中非常熟悉的,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歐陽修、辛棄疾等著名詩人一個沒有。
比較熟悉的作者有8位,他們分別是賈島、溫庭筠、秦觀、楊萬里、晏幾道、晁補之、張耒、元好問。學生根本沒聽說過(甚至老師都十分陌生)的作者也有8位,他們分別是中唐的李益、晚唐的修睦和錢、宋朝的李綱、金朝的王寂、元朝的白埏和曹伯啟、明朝的金鑾。
(2)作者作品“陌生化”成共識,體現(xiàn)了公正公平。
大量選擇陌生作者以及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應該是高考命題人的有意為之?!澳吧?,
已成為命題人今年和今后作者作品選擇的一個基本標準。同時,選材的陌生化,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高考的公平公正。
3 體裁以律詩最多,絕句、詞次之
今年的詩歌在體裁上非常集中,除了律詩、絕句和詞外,沒有涉及其他體裁。2010年和2011年這三類體裁所占比率也不低,分別為76%和88%??梢?,這三種體裁最受高考詩歌鑒賞命題者的青睞。
另外,前兩年曾考查的樂府詩,今年沒有出現(xiàn);2010年曾考查的五言古詩和散曲,2011年和2012年均未考查。這說明,這些非主流的體裁也許只是偶然為之,或者說是一種點綴。
在平常備考時,廣大師生還是應重點加強律詩(尤其是五言律詩)、絕句(尤其是七言絕句)、詞等體裁的訓練。
一、比較思想感情的差異
感情對于詩而言,猶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詩歌的生命。古人云:詩言志。詩人寫詩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均為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然而,由于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處境各異,追求有別,他們的詩歌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較思想感情的差異就成了高考命題的關(guān)注點。
二、比較表現(xiàn)手法的差異
古典詩歌十分注重講究表達技巧。鑒賞詩歌,也應該辨析詩的表達技巧,而要想準確地辨析詩詞中運用的表達技巧,就必須要掌握抒情方式、對比映襯及了解相關(guān)修辭,掌握相關(guān)術(shù)語。在試題的設(shè)置中,置疑點往往為修辭或抒情。
三、比較詩歌的意境的差異
詩詞的意境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連綴所構(gòu)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shù)境界。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寫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它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鑒賞詩歌,重在領(lǐng)悟詩的意境,能夠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就能準確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或所抒發(fā)的感情。因此,比較詩歌的意境的差異便成為考查點。
四、比較詩歌的選材立意的差異
由于不同的詩人,或不同一時期的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處境各異,追求有別,所以面對同一題材,他們的詩歌選材立意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較詩歌的選材立意的差異就成了高考命題的關(guān)注點。例如2006年北京東城區(qū)高考模擬試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以下問題。
(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
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
不獨明朝為子推。
(乙)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問題:甲、乙兩首《寒食》都是唐代詩人的作品,是比較兩首詩在選材立意方面的異同。
「分析:由于兩位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所處環(huán)境各異,追求也不同,詩人孟云卿從獨在他鄉(xiāng)、身為異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節(jié)的;詩人韓翃則詩則從寒食節(jié)的皇都風光著筆,突出皇族與寵臣的特權(quán),隱寓了對特權(quán)階層的諷喻之意。可作答為:兩首詩均寫出了寒食節(jié)時春天繁花競放的迷人景象。雖地域不同,但都充滿春意。兩首詩所抒發(fā)的感情有所不同。(甲)詩從獨在他鄉(xiāng)、身為異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節(jié)的,一個“悲”字寫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達了對貧居者的深切同情。(乙)詩則從寒食節(jié)的皇都風光著筆,突出皇族與寵臣的特權(quán),隱寓了對特權(quán)階層的諷喻之意。
五、比較詩歌的風格的差異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
8.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江清月近人”這句詩異曲同工。
b.第三句寫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竟境安謐、和平。
c.二、四兩句分寫了江風吹打桅燈、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一、三兩句的“靜”對比鮮明。
d.全詩通過寫夜泊時的所見所聞,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
9.這首詩的四句分別寫了月、燈、鷺、魚四景,四景又組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詩中與這種寫法 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
c.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d.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今年高考詩歌鑒賞題中的唐詩部分,所選詩歌短小淺顯,明白如話,沒有多大難度,大多考生都能讀 個大概,然而對詩中關(guān)鍵詞語及意境的理解,則因考生知識面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的層面了:一般考生能讀通詩句 ,稍有能力者能讀懂作者心聲,能力較高者除此之外還能讀出詩中遠近推移、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等。對不同 層次的考生而言,同樣的試題在他們眼中便成了“攔路虎”或“一碟小菜”等不同的物什。就該題而言,一般 考生如何能得滿分呢?我們不妨運用解題技巧,根據(jù)命題的一般規(guī)律反其道而行之地解答這兩道試題。
大家知道,人們在認識某個事物時,往往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先及后,由上及下,由簡及繁、由此及彼的 規(guī)律,命題者在命題時往往也要遵循這個原則,因此,當我們局限在原題上不能得出題意時,可根據(jù)這一命題 原則沿波溯源地尋求答案(要有兩個以上圍繞同一母題的子題為條件)。如上述第8題中,對該詩分析不當?shù)捻?為c。這題較有迷惑度。它難就難在對“風燈”一詞的理解上。詩中的“風燈”即桅燈是行業(yè)術(shù)語,因過去桅燈 外面要加上紙罩避風,故名。細想之下,由上文“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可知,其時江上并沒有風,否則江水也不 會那樣寧靜,江月也不會那樣清晰近人了。然而大多數(shù)考生不懂“風燈”這個行業(yè)術(shù)語,對命題者有意望文生 義的曲解“江風吹打桅燈”也就無從察覺、無可奈何了。而除此外,這四項乍看上去均切合題意,都沒有破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必急于作答,可靜下心來先看下一題。在命完第8題的基礎(chǔ)上,命題卻又順勢出了考查 寫法的第9題,細讀第9題可知,上詩“四句分別寫了月、燈、鷺、魚四景,四景又組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 于是題目的破綻便出現(xiàn)了。這里說第二句寫了“燈”景,而上題中分析這句則說寫了“江風吹打桅燈”,不是 成了“風”景么?由于下文是題于表述,顯然無誤,因此上題選項c作為答案把握就大了,理由有三:①即剛才 分析的“風燈”的真實內(nèi)涵;②全詩四句寫景,一、三、四句開頭第一個詞“江月”、“沙頭”、“船尾”都 是偏正式合成詞,作為精通格律的杜甫,不可能把“風燈”當成述賓短語看待,因此只能是偏正關(guān)系,這樣就 與題意吻合了;③全詩前三句寫靜景,第四句以動襯靜,寫出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a、b、d項分析一致。這 種得出答案的方法即“由下及上”法。
第9題是根據(jù)詩中的寫法,在其他四首詩中找與此相同的一項。命題思路是由此及彼,擴大了詩歌鑒賞的信 息量。我們答題時不妨由彼及此地溯源而答。先具體分析“彼”即四個選項中的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然后對照題意 ,選出符合要求即“此”的答案。題目中a項一、二句以駢偶句式寫登樓所見,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寫登樓所感。 b項一、二句用非駢偶句式寫所見,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寫所聞。c項一、二句以駢偶句式寫“江山”、“花草” 之景,三、四句又以駢偶句式寫“燕子”、“鴛鴦”之物。d項一、二句用非駢偶句式寫所見,三、四兩句以流 水句式寫漁翁獨釣的畫面。從這四項分析可知,c項寫法一句一景且全用駢偶句式,與其他三項有所不同。這是 “彼”。再看“此”,即《漫成一首》的寫法則是四句分別寫了四種景物,而且一、二句三、四句分別構(gòu)成對 偶,各句之間似無關(guān)聯(lián),不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類有目的等關(guān)系,這種寫作方法在絕句中是有名 的“一句一絕”的格調(diào),它起源于晉代的《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 。”一般情況下較難把握,但寫得好,不僅能使寫景生動,律對精切,還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完美的意境,使句與 句前后照應、融為一幅完整的畫面。因其難于把握,故寫此調(diào)的人不多,唐代唯杜甫喜用此律。如大家熟悉的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即依此調(diào)而成,對照題意,該題答 案也是c項。這也是杜甫寫的一首絕句。首句寫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次句以和煦的 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春光;第三句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 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緊扣首句作動態(tài)描繪;第四句寫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春天的溫暖,在 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也緊扣首句作靜態(tài)描繪。整個四句以江山、花草、燕子、鴛鴦四景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鮮 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其寫法與《漫成一首》一樣,體現(xiàn)了杜詩摹物清麗雅致,渾然無痕的 藝術(shù)風格。
今年高考詩歌鑒賞題考一首唐詩,一首新詩,共3個題目計9分,其分值比往年增加,約占整個卷面總分的 三分之一,可以說與詞語運用、語言連貫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一導向啟發(f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 二多”:
一、多讀一些名家的詩篇。今年高考唐詩鑒賞題明為一詩,實際上卻考了五首詩歌,閱讀量相當大,這些 詩有的是課本上學過的,有的是課本外未學過的,因此,我們在平時教學中不能局限于課本,而要指導學生以 書本為范例,多涉獵一些與課本有關(guān)的名家的作品,如這次高考考了杜甫、艾青的詩,中學課本中也收錄了他 們的作品,如果我們在課外適當?shù)厥占┧麄冿L格不同的作品引導學生閱讀,學生就能在總體上把握某作家的 創(chuàng)作風格,以便形成知人論世,知人論詩的評價鑒賞能力。這方面吉林省特級教師趙謙翔進行的“語文教育與 人的教育”教改課題為我們作了有益的探索。他在講到某作家作品時,把該作家寫的詩文代表作及別人評價, 介紹該作家作品的文章集中匯編成專題進行閱讀教學。實踐證明,這是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行之有效的 方法。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再也不能滿足于以前就書講書、死搬教參、死做題目的教學方法了。
在考試中,想贏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幾點解題技巧:
1.關(guān)注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xiàn),它像一條紅線,串聯(lián)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更像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關(guān)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沒有,那就更應該關(guān)注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如象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2.準確把握詩詞意象
把握詩詞意象,分析意象的含義,有利于詩詞的深入理解。意象是詩詞中的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它不僅是詩中描繪的景與物,還蘊含著作者的感情。把握詩詞意象,就是要對詩詞的“景”與“物”進行分析,挖掘其中隱含的作者感情。06年高考上海卷詩詞的“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一句,有“喬木”、“蔓草”、“寒鴉”等意象,這些意象看似景物描寫,實則另有深意。作者借孔子陵墓上喬木,生發(fā)“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嘆;借蔓草、寒鴉等衰敗的景物,渲染荒蕪而凄涼氛圍,使“興亡千古繁華夢”具體化、形象化。很顯然,通過分析,我們感受到了意象的豐富內(nèi)涵。
詩詞意象的含義,有些是約定俗成相的。如月,表示懷鄉(xiāng)、團圓;如柳,表示送別、思念;如孤雁、斷鴻,表示飄零、孤寂……但是,并非意象一成不變,更多意象含義,要在具體語境中體會。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薄案≡啤毕笳鳌坝巫印?,浮云無根,游子遠家,兩者對舉,加深游子的飄零感;“落日”,潛含一個“歸”字,“故人情”,也隱含“歸”意,兩相印證,顯示出懷人、思鄉(xiāng)的濃郁真情。這句詩里的意象,與常用的懷人、思鄉(xiāng)的意象不同,但也能表達相同情感。懂得這一道理,對意象的分析和理解,大有裨益。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時空立足點,就可以為貫通全詩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一類有詩人設(shè)身代言,即詩人設(shè)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
3.把握結(jié)構(gòu),正確認讀
“起承轉(zhuǎn)合”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結(jié)構(gòu)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視角窺探作者的思路,進而貫通全詩。在復習備考中,如果我們遵循這種規(guī)律的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著起承轉(zhuǎn)合的程式來寫的詩,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貫通全詩、解讀全詩的鑰匙。另外,要想準確把握詩歌的結(jié)構(gòu),還應該學會正確地認讀,這就要求必需掌握詩詞的特殊句式,消除文字隔閡。與古漢語的特殊句式相比,詩詞殊句式與之不完全相同。比如倒裝句,則常常是受平仄限制而進行的調(diào)整。杜甫的“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正常表述順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便是典型例子。再者,詩詞中,無表假設(shè)性詞的假設(shè)句(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薄皷|風”句是假設(shè)句);用“敢、肯、忍”等詞表反問語氣的反問句(如“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肯”為豈肯的意思)等等,都屬詩詞的特有句式??梢姡炀氄莆者@些特殊句式,認真梳理、不斷積累常用詞匯,才能做到“認讀”正確。
4.充分解讀注釋
在詩歌鑒賞中,注釋是幫助我們解讀詩歌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詩句的關(guān)鍵,往往大多數(shù)注釋都有對詩歌內(nèi)容和作者思想觀點的提示作用。注釋也是鑒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nèi)容,雖短短幾字,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有些是介紹相關(guān)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因此,在閱讀詩歌過程中,絕不能放開對注釋的解讀與參考。
5.答題應緊扣原詩的內(nèi)容
命題者對詩歌鑒賞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詩歌,因此對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必須結(jié)合原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進行,千萬不能空泛而談。如果是選擇題則要緊扣原詩詞內(nèi)容進行判斷選擇,否則難以說明自身是否讀懂了原詩。
6.熟悉有關(guān)意象與意境的知識
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同時,往往要聯(lián)系鑒賞詩人的形象。而且這兩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明白選擇題選項常見干擾設(shè)置
句意理解方面:誤解多義字、對象錯位、偷換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無中生有、牽強附會、任意拔高等;表達技巧方面:張冠李戴、想當然等。我們在平時要多加練習,并及時總結(jié)答題規(guī)律。
8.清楚用典及其作用
江蘇高考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一、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
1.我國詩歌的歷史與發(fā)展。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盛產(chǎn)詩人與詩歌的國家,幾千年來我國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到頂峰,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chǎn)與資料。中華傳統(tǒng)經(jīng)典詩歌是漢語的典范和精華,是中華偉大民族不滅精魂的積淀與蘊藏。詩歌是我國甚至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是語言的藝術(shù)。優(yōu)秀的詩歌所蘊含的感情是極其強烈的,情景構(gòu)造也是十分全面的,對于學生在來說是能夠影響身心發(fā)展的存在,所以利用詩歌對學生進行影響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2.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目的與現(xiàn)狀。我國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利用詩歌鑒賞項目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健全學生的文學思想,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要求學生在詩歌鑒賞中能理解詩歌的文學思想,從而來探究作者對作品的豐富情感與意蘊,去領(lǐng)悟詩歌的藝術(shù)魅力與文化美感。讓學生在借助工具書和有關(guān)資料的幫助下,讀懂詩歌的藝術(shù)語言與文化底蘊,了解相關(guān)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由于詩人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我們不能夠細致的了解詩人的文化背景,而且詩歌的語言又非常簡練,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導致大多同學對學習古詩歌的興趣低下,在詩歌鑒賞時也就難以進行。每當考試時學生最頭疼的題目便是詩歌鑒賞,不愛進行詩歌鑒賞練習,導致學生對詩歌鑒賞的了解與技巧甚少,但是詩歌鑒賞在語文考試中所占的地位是極其特殊的,我們不能放棄詩歌鑒賞的學習,我們要通過探討詩歌鑒賞的技巧與特點,來做到對詩歌鑒賞的理解與練習。
二、江蘇省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特點
《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的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為學生們準備了許多優(yōu)美的古典詩歌鑒賞,一共三十首。
1.要求學生對詩歌的主旨進行分析。這是詩歌鑒賞題目中最常見的問題,是需要學生對詩歌分析詩人表達的感情,需要我們從詩歌中的具體形象與景象進行分析,從畫面中的意境入手,來分析詩歌中意象的深意,抓住意象的特點,分析詩人對意象的理解與修飾,從全詩的角度來感受詩人感情的變化,分析不同的感情及其變化。并且在詩歌中結(jié)合思考詩人作詩的背景,進行綜合性考慮,確定全詩的宗旨。
2.對某一句詩歌或某一個關(guān)鍵詞的理解與分析。在古代的詩人世界,詩人經(jīng)常通過對景色與事物的抒感,來表達自己的生活的不滿。詩人通過對事物與景物的描寫來舒懷,所以首先我們要對詩歌要求的句子來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與翻譯,通過對詩人的生平與詩歌背景的調(diào)查,來對詩歌進行不同方面的剖析。我們要對詩歌構(gòu)思明確的理解,方面要從不同的方面多角度理解。如果要尋找詩歌的關(guān)鍵詞,還需要我們對詩歌的整體意思進行分析與理解,對詩人的意圖與心情進行理解,最后界定出這首詩的關(guān)鍵詞與重點句。
3.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判斷與分析。點出某種手法。詩歌手法是詩人寫詩的時候運用的技巧與手段,在我們進行詩歌鑒賞分析的過程中,我們要對詩歌的整體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需要進行逐詞的翻譯理解,在自己的理解中可以通過具體的詩句與詩人的構(gòu)思來表達自己的鑒賞態(tài)度與觀點,在分析過程中,加以學生自己的見解與原詩句的結(jié)合,會給自己的詩歌鑒賞增添色彩。在江蘇省的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中,詩歌鑒賞的比例很重,但是對詩句的分析與研究方面較少,近年來,只有2010年的江蘇卷中的詩歌鑒賞考察了學生對他人鑒賞意見的理解,也是學生進行練習的重點部分。我們對這類問題要注意重點理解,附以自己的分析意見,完美的解答所問問題。在江蘇卷中的詩歌鑒賞,我們要重點把握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詩歌表現(xiàn)手法們要重點把握,比如修辭方法中的比喻、比擬等技巧,而且還要注意對表達手法的積累與判斷,就像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方法,最后學生還是要通過對詩歌鑒賞題目的大量練習來進行熟練,最終達到把握詩歌鑒賞問題的境界。
三、江蘇省語文高考中詩歌鑒賞的技巧分析
1.對詩歌的畫面與情景進行構(gòu)思,理解詩歌中的景與情。詩歌意境是作者的心理表達,來源于作者的主觀情感,以及他身處的環(huán)境。在詩人的主觀情感影響下,觀景與景物都會被輔以真實的感情。在詩詞中詩人通過對景的描寫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這是詩歌中最常見的抒情方式,大漠滄海,古道老樹,夕陽明月,狂風暴雨都是詩人進行賦予情感的對象。從詩人描寫的景象入手分析詩歌的情感,能最大程度地了解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有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詩歌的主旨。比如,詩人張若虛在詩歌《春江花月夜》中,通過詩人對五個事物與景色的理解和修飾,從題目上來看,詩人分別描寫了春,江,花,月,夜五景,首先就能夠?qū)@首詩歌達到初步的了解,再看詩歌的全文,不難看出詩人對景色的贊美與嘆服,盡情地贊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通過景色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情懷,并且通過對游子與閨中思婦的情感糾葛,來贊美偉大的愛情,最終談到對人生的思考與反思,將景色的完美與心中的感嘆結(jié)合起來,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情感意境。這首詩是詩歌鑒賞中最經(jīng)典的一首,考點很多,是老師為學生準備詩歌鑒賞練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們在欣賞這首詩歌意境的過程中,必須緊扣詩歌的畫面和形象,緊緊的將自己的身心與之結(jié)合,進行詩歌鑒賞分析。
2.在詩歌鑒賞練習中要重視學生想象力與聯(lián)想力的作用。在我國,詩歌鑒賞有著深遠的歷史,但是利用方法與原則來進行鑒賞是近年來新興的方法,我國古典詩歌內(nèi)容明朗,韻律整齊,講究對仗公正,并且在寫作過程中講究含蓄與夸張并存,所以我們在詩歌鑒賞的過程要最大程度發(fā)揮想象力的作用,將詩歌的情景利用想象力還原,從詩人的角度來進行詩歌鑒賞,事半功倍。在詩歌《春江花月夜》中,詩人為我們展開了情景浩大的春夜月景,所以我們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首先要隨著詩篇的閱讀與欣賞,想象著月光的美好,對詩人構(gòu)造的情景進行全面的豐富奇妙的想象,通過我們的想象來構(gòu)造真實得風景,同時還要品味作者在作詩的過程中所擁有的心境,爭取做到同步思考的意境,對學生的詩歌鑒賞技巧練習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詩歌鑒賞練習中,要注意鼓勵學生進行情景練習。
3.細致研究與思考詩歌鑒賞中的經(jīng)典句子,將詩歌鑒賞與名句賞析結(jié)合起來。我國古代詩歌中從來不乏流芳后世的經(jīng)典之作,這些經(jīng)典名句,都有著共同點,或是一個字,或是一句話,用在了奇妙的地方,讓詩歌的可讀性與文藝素養(yǎng)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所以古代詩人中流傳著一種叫做煉字的作詩方法,就像家喻戶曉“推敲”,在作詩即將完成的時候,對詩中某個字進行反復的更換,使文章的文學性大大提高,在重點的部分進行煉字,有利于對詩歌畫龍點睛,就是詩中的詩眼。詩眼,顧名思義,就是詩詞之眼,在整個詩篇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歷年來的江蘇語文卷中,對詩眼的考察向來是最熱點的考察方面之一。
在語文界,詩歌是不可替代的藝術(shù)與珍寶,在詩歌中最精妙的莫過于詩歌的整體性,尤其是在這整體中的神來一筆,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在詩《登高》中的千古名句,這句詩中通過無邊的落葉與長江水烘托出詩人對時光易逝,歲月荏苒的感嘆與郁悶,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名聯(lián),寫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從而深沉地抒發(fā)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讓學生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體會到詩人的深深地悲哀。還有同為唐代詩人賈島,他的詩《題李凝幽居》中千古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巧用一個敲字,來刻畫月夜下環(huán)境的幽暗寂靜,敲門聲的響來烘托夜的靜,將人帶入到環(huán)境之中,響中寓靜,出乎人的預料,讓人體會到別樣的美感,由此可見,找到詩歌中最優(yōu)秀的名句能夠幫助學生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找到捷徑來分析。
四、結(jié)束語
在江蘇省的高考語文中,詩歌鑒賞是一種全面考察能力,比較難以把握的題目類型。學生要充分理解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的三十首詩歌,使學生養(yǎng)成過硬的鑒賞技巧,對詩歌鑒賞題目得到自己的見解,在答題過程中能夠從容應答,做到對詩歌鑒賞題目的掌握與運用。
參考文獻:
\[1\]許彩云.論語用原則在構(gòu)建和諧人際關(guān)系中的作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6).
\[2\]朱士連.中學語文語言運用題的教學實踐與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3\]劉全國,程水銀.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學生外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發(fā)展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
\[4\]崔富.讓高中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也活躍起來\[N\].山西科技報,2003.
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評價和鑒賞。語言分析一般側(cè)重從遣詞造句、語句含義理解等方面進行。
1.1 遣詞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詞義、典故以及用詞、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點是那些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著關(guān)鍵作用的詞語和句子。例如,對“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鑒賞分析;對“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破”、“弄”兩字的品味等。
1.2 語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選語句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guān)鍵語句。例如,對“前度劉郎今又來”語句含義的理解、對“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語句含義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中在描寫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蘊的對國恨家仇的悲憤和人生無常的喟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在寫燕子之外所包蘊的天涯游子的惆悵心態(tài)和羈旅情懷,往往是考查的重點所在。
1.3 語言特點分析。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①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彼木鋵懥怂姆N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于清新明麗。②平淡,也稱質(zhì)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③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④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絳唇·蹴罷秋千》,白居易的詩《草》等。⑤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后期的詞等。⑥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2 形象分析
把握詩詞的形象是感受詩情、領(lǐng)悟詩意的基本途徑。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觀形象(作者描寫的人物,如《赤壁懷古》中的周瑜),主觀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鈴》中的“我”),詩人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事象(動作形象,如《約客》中的“敲棋子落燈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蟬》中的蟬)、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煙直”、“千樹萬樹梨花開”)。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
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等等。
3 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
分析古典詩歌的寫作技巧一般側(cè)重于從以下方面進行:體會各種修辭方法的作用;分析詩歌采用的表達方式;分析詩歌的結(jié)構(gòu)技巧;分析其他寫作技巧。
3.1 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鋪陳、反復、頂針、襯托、反問(賦比興、象征)。
3.2 表達方式:敘述、描述、議論、抒情;描寫方式: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3 結(jié)構(gòu)技巧: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
3.4 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lián)想、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想象、聯(lián)想、照應、托物言志、語序倒置等。
3.5 篇章結(jié)構(gòu):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3.6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3.7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懷古傷今等。想象:更開闊,別出心裁襯托或烘托,又分正襯和反襯。渲染:突出形象,加強藝術(shù)效果。象征:表達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抑揚:突出于強調(diào)白描:簡練的筆墨,刻畫鮮明生動的形象。分析詩歌的風格應結(jié)合時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寫作這首詩歌的背景來進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詩歌風格的變化就是很好的體現(xiàn)。
4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詩歌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nèi)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于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致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熱愛、贊美、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5 強化書面表達
一、近三年江蘇高考真題一覽
二、江蘇高考詩歌鑒賞題特點分析
經(jīng)過對高考真題分析研究,筆者認為江蘇高考詩歌鑒賞題具有如下四個命題特點:
(一)選材特色鮮明
第一,從詩歌體裁看,相對固定,均為唐宋詩詞。近三年,高考考查唐詩一首,宋詩一首,詞一首。同時,詩歌篇幅相對較短,11年為五言律詩,12年為27字的小令,13年為五言律詩。完全符合《高中語文考試大綱》和《江蘇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要求,《江蘇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中明確規(guī)定:“考查材料以唐宋詩詞為主,也可以選擇其他時代、體裁的作品?!?/p>
蘇教版高中教材設(shè)有選修《唐詩宋詞選讀》一書,高考選材不避熱點,這也表明,江蘇自主命題在經(jīng)歷了多元選擇后,詩歌鑒賞命題更加于理性,更加成熟,更加穩(wěn)定。
第二,在作家作品的選擇上,名家作品備受關(guān)注。三年內(nèi)依次選擇杜甫、溫庭筠、唐庚作品,選擇了溫庭筠具有代表性的閨怨詩歌,但是并沒有選擇杜甫憂國憂民類的作品,說明作家作品選擇上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整體看近三年的命題文本的選擇,名家名篇基本不出現(xiàn),而名家非名篇以及非名家作品備受命題專家青睞。
第三,從題材選擇上看,作品選擇兼顧多樣。古典詩詞以寫景抒懷詩為最多,或?qū)懢耙栽⑶?,以山水田園詩為代表;或即事以抒懷,以離別、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抒發(fā)旅途飄泊、報國無門、自我感傷為代表。江蘇高考對詩歌題材的選擇往往以借景抒情類的最為常見,但較為冷僻的閨怨詩、詠史懷古詩等也屢有出現(xiàn)。
(二)考點分布全面
題目設(shè)置,不僅側(cè)重于單獨鑒賞詩歌的“形象”、 “語言”、“表達技巧”及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情感”,還加強了考點綜合性試題的考查,進行整體鑒賞??键c設(shè)置遵循了《高中語文考試大綱》的要求,即“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如12年考題第三問“請簡要賞析這首詩的結(jié)句”,對結(jié)句的表現(xiàn)手法,內(nèi)容理解,情感分析做了綜合性考查。13年第三問,《宋詩鈔》中說唐庚的詩“芒焰在簡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激烈的情感,試結(jié)合本詩作簡要分析。分析題干要求,該題既要分析詩歌情感,又要分析語言特色。這是近年考題的新變化,也是今后考查的新方向。
當然,大部分試題都直接考查了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以及詩歌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往往著眼于具體詩句,不著眼于全篇,但是在三個問題的交錯考查中力求覆蓋所有考點。12年考題一共設(shè)有三個問題,第一問直接考查第二句,著眼于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第二問直接考查三、四句,著眼于詩歌形象的分析,第三問直接考查結(jié)句。
(三)命題設(shè)問指向明確
江蘇高考試題,往往在考生的研讀范圍、思維走向、答題方法和答題數(shù)量上予以限制和暗示。如11年江蘇考題,第一問“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么樣的高度評價?”這道題的題干給我們明確了如下幾個要求:將開頭四句所寫內(nèi)容分為三個層次,“哪三個方面”要求考生必須對詩句內(nèi)容進行概括,不能簡單翻譯詩句。第二問“‘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lián)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手法?”題干明確提示考生感情只有一種,手法只有一個。
(四)試題考查勾連課本
詩歌鑒賞題考查學生鑒賞評價能力,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chǔ),是在閱讀方面發(fā)展了的能力層級,能力層級達到D級。它考查學生課外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能力,考查內(nèi)容看似與課本無關(guān),但細細分析,無論是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還是命題者題目的設(shè)置都是課本知識的延伸,與課本教學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例如, 12年考題文本材料選擇溫庭筠《夢江南》,第一問“恨極在天涯的恨指什么?”第二問“詞中三、四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考生閱讀后無法清晰把握詩句內(nèi)容,導致答案啼笑皆非。事實上,考生如果能聯(lián)系蘇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中溫庭筠《菩薩蠻》這首詞以及溫庭筠這一詞人寫作題材創(chuàng)作風格,相信對這首詞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定會迎刃而解。
三、2014江蘇高考命題走向微探
(一)文本材料體現(xiàn)淺易
近三年高考題選擇文本分別為五律、小令、五律,篇幅較短,便于考生理解詩意。2014高考題選擇文本將體現(xiàn)這一趨勢,篇幅應該不會太長。對于詩句含義比較晦澀的內(nèi)容可能會附上必要的注釋,避免出現(xiàn)今年考生大面積失分的現(xiàn)象。其他省市層出不窮的詩歌比較鑒賞閱讀題應該不會出現(xiàn),因為這種命題方式加大了對詩歌文本閱讀理解的難度。
(二)題材選擇注重變化
從題材選擇看,近三年高考題詩歌分別考查了懷親念友詩、閨怨詩、山水田園詩,每年題材均有不同。結(jié)合歷年考題在題材選擇上的變化,筆者認為2014年高考備考要特別關(guān)注羈旅行役詩、邊塞詩、詠史懷古詩、托物言志詩、談禪說理詩等題材。
(三)考點覆蓋穩(wěn)中求變
近三年考題,呈現(xiàn)出考點輪換的趨勢。這種變化的目的是與上一年形成考點互補,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詩歌鑒賞的要領(lǐng),從而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閱讀詩歌的能力。三年考題每年均有對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但是,11年考查構(gòu)思脈絡,12年考查人物形象分析,13年考查詩句含義理解。據(jù)此,筆者斷言14年考題必考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題,而對詩歌的景物形象的考查將是備考重點,另外考生還要特別關(guān)注煉字、景物描法類題目的解答。
(四)更加重視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考查
11年、12年均有直接考查詩歌文本內(nèi)容的試題,13年直接考查文本內(nèi)容的題目明顯增加,3道題中兩道直接考查,還有1題考查了詩歌情感的分析,其實也必須對詩句內(nèi)容做深入理解才能得出。據(jù)此,筆者認為,14年江蘇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備考重心必須放在提高學生對詩歌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上。
四、2014江蘇高考詩歌備考方略
(一)以綱為綱,全面復習
《2012年江蘇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有如下規(guī)定: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皽\易”指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能夠基本讀懂的程度。對詩歌的鑒賞評價,考查材料以唐宋詩詞為主,也可選擇其他時代、其他體裁的作品。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把握作品內(nèi)容,注意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表現(xiàn)方法,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領(lǐng)悟。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
這要求我們對詩歌鑒賞的各個考點要進行全面的訓練,不可偏廢,更不能心存僥幸,江蘇高考詩歌3道小題,它所包含的問題往往涉及到考點的方方面面,為此,我們要對各考點進行全面的復習,通過典型題目的訓練和講評,讓學生了解掌握每一考點下的常見題型,解題步驟,解題規(guī)律、方法等基本能力。
(二)注重積累,提升能力
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惫旁娫~鑒賞能力的提升,特別是詩句內(nèi)容理解的提升沒有任何捷徑,唯有平時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提升。
首先,認真學好必修課本中的古代詩歌及《唐詩宋詞選讀》選修模塊,熟悉知名作家的作品,并利用資料進行舉一反三的閱讀,在讀懂讀透的基礎(chǔ)上進行適當延伸,多讀一些唐詩宋詩,要把握唐詩中的情趣和宋詩中的理趣,對于宋詞,更要特別關(guān)注,因為它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門材料。對于課外讀本、模擬試卷中出現(xiàn)的古詩詞,在閱讀時也要多進行必要的思考,試問自己詩歌寫了什么,怎么寫的,即把握詩歌寫作對象,抒發(fā)的感情,以及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等問題,在此基礎(chǔ)上背誦識記?!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贝罅孔R記古詩文后定能熟練把握詩句內(nèi)容理解的規(guī)律和方法,做到融會貫通,在對陌生詩詞的理解時才能對其作必要的補充,適當?shù)恼{(diào)整,理解詩句的能力自然勝人一籌。
其次,考生還要通過一定量的名家名篇,積累常見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積累一定的古詩詞的基本文體知識。熟練掌握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閨怨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即事抒懷詩、邊塞征戰(zhàn)詩、談禪說理詩、贈友送別詩等常見題材的常見情感及代表作品。掌握常用意象,以及常見意象的常用含義等知識。同時,在表現(xiàn)手法的掌握上,要從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抒情方式等方面將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體系化的梳理識記。
詩歌鑒賞將更加注重文本內(nèi)容的解讀,因此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需要我們將詩歌鑒賞題文本當做詩歌鑒賞閱讀的“教材”,而不是僅僅解答好幾個題目就可以了事的。在引領(lǐng)學生讀懂詩歌的過程中要重視讀懂詩歌方法的指導,從詩歌的章法結(jié)構(gòu)入手,抓好詩歌的起承轉(zhuǎn)合,整體把握思路層次;從詩歌的語言特征入手,關(guān)注詩歌詞性的改變、詞序語序的改變、內(nèi)容的省略與補充,細讀詩句獲得理解的深入;從詩歌的題材類別入手,從題材角度理解意象內(nèi)涵,品味復雜情感。
(三)關(guān)注“暗示”,高效作答
解答詩歌鑒賞題時要注意詩歌提示性信息,如標題、背景、注釋以及題干的暗示信息,這些往往是理解詩歌的關(guān)鍵,更有可能是得分的關(guān)鍵。
關(guān)注注釋的暗示。詩歌注釋有時是寫作背景介紹,暗示詩歌思想內(nèi)容;有時介紹相關(guān)詩句,暗示詩歌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暗示詩人創(chuàng)作風格,表達情感。這些都是命題者降低閱讀難度的方式,有效利用這些“暗示”,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定能明察秋毫,相關(guān)題目的解答也就水到渠成。11年考題《春日憶李白》“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lián)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命題者提供注釋: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通過這一注釋,我們可知這一詩句描繪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答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的得出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關(guān)注題干的暗示。題干即命題者的語言文字,它包括指令、解說、限制三大要素,高考命題者往往通過題干給考生的答題方向一定的暗示,這是江蘇高考題一貫的風格。借助題干分析,考生可以直接快速地找到問題的答題方向。例如07年考題“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這兩個提問之間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第二問題的回答必須與第一問結(jié)合起來考慮,第一問問情感,第二問的表現(xiàn)手法的解答應該從抒情方式的角度考慮。05年考題詩以“微風”開頭并貫穿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題干暗示考生,答題時必須將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與微風的關(guān)系逐一點明。
(四)規(guī)范訓練,準確表述
對于考生答題的訓練,要求其必須有明確的思路,做到答題表述的規(guī)范化。分層答題,避免要點遺漏;結(jié)合題干,整合答案;表達嚴密,邏輯合理。
首先,要熟練把握常規(guī)題的答案整合形式。雖然題目千變?nèi)f化,但仔細分析,大致可歸納為5種題型。熟練掌握這5種題型的答題規(guī)范,就能使學生從紛繁復雜的試題迷宮中找到出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分析形象題要求考生答案構(gòu)成:形象——形象特征——形象意義。分析技巧題答案構(gòu)成:表達技巧——具體分析——表達效果。煉字題答案構(gòu)成:字義——意境——效果。評價思想內(nèi)容題答案構(gòu)成:思想內(nèi)容——詩句例證——思想內(nèi)容。另外,也要熟悉提問方式的變式,如12年考題“請簡要賞析這首詞的結(jié)句”,這種提問方式其實就是分析技巧題的變式,要求考生從表現(xiàn)手法到詩句內(nèi)容具體分析到表達效果分析逐一說明,這也就是高考答案的主要得分點。
其次,規(guī)范答題還要求我們在答案的表述上條理清晰,一般要遵循先觀點后理由,先總述后分說,分點作答等幾個原則。答案的構(gòu)成能“一針見血”,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在平時訓練中要求學生明確問題的內(nèi)涵,分辨問題的要求,弄清哪些要求回答“是什么”,哪些要求回答“為什么、怎么樣”。準確運用術(shù)語作答,考生必須熟練運用表現(xiàn)手法、常見情感、語言風格等方面的術(shù)語。答案的表述有時還要適度分析,圍繞回答問題的主題,在要點突出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問題設(shè)置的分值,結(jié)合原詩句,恰如其分地闡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要達到以上要求,筆者認為,認真、仔細地分析每年高考古詩鑒賞題的參考答案,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的辦法。平時訓練力求以高考題為藍本,對高考答案經(jīng)常揣摩,練習時有意識地學習借鑒,那么,答題時的規(guī)范表述就可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