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06 15:58:4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lǐng)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青玉案元夕辛棄疾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直很喜歡這首詞。喜歡清爽、孤傲、另類的風格。也許我本身就會令人感到冷,很另類吧??倫墼谏钋锫接诠爬系男@林道上,踩著疏松的落葉,呼吸很爽,能夠聞到秋的氣息--干清而明朗,聽腳下落葉的“吱、吱”聲,感覺像是走在季節(jié)的隧道上,很好很好。也愛在隆冬,支著肘撐在陽臺上,望天地間白雪的圣潔,好美好美。我的古典情結(jié)緣于此,緣于冰冷的高雅。
辛棄疾 〔宋代〕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唐代〕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 〔唐代〕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4、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 〔唐代〕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5、臨江仙·都城元夕
毛滂 〔宋代〕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云。蓬萊清淺對觚棱。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辛棄疾及寫作背景,鑒賞“那人”這一意象,把握詞的主旨。
2.掌握本詞多樣的描寫技巧及烘托、托寓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小組學習,理解文本。
2.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熱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詞人關(guān)心國家及民族命運的高尚情懷。
2.學習詞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優(yōu)秀品格。
【教學設(shè)想】
根據(jù)“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即把握詞的內(nèi)容與形象——情感及意圖——-手法及技巧,重點突破本詞的“那人”這一意象,旨在通過活動促進閱讀與鑒賞,全面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
1.對聯(lián)導入: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2.整體感知:朗讀全詞——品味元宵夜——那夜——修辭與技巧
3.意象鑒賞:小組活動——尋找知“辛”人——那人——意象與主旨
4.延展提高:仿寫句子——寫點知“辛”話——那些話——生動與形象
5.課后作業(yè):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續(xù)寫驀然回首之后的故事。
拓展閱讀《把欄桿拍遍》
【教學活動過程】
一、新課導入
PPT展示對聯(lián):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師:(齊讀對聯(lián))這幅對聯(lián)所寫是何人?有何依據(jù)?(若學生回答不上,老師則要注重引導)
生1:辛棄疾。理由:上聯(lián)提到了豪放派詞人坡,而繼東坡之后當然是豪放派的另一個代表辛棄疾。
師:很好,還有其他的不同看法嗎?
生2:依據(jù)還有下聯(lián)希望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這與辛棄疾的愛國抗金主張吻合。
生3:還有下聯(lián)提及的悲黍也是一個暗示,黍離之悲,與辛棄疾所處的社會背景也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
師:非常好,上聯(lián)點出辛棄疾詞作的風格屬豪放派,下聯(lián)主要講辛棄疾的愛國之情和政治抱負。但是同學們忽略了“美芹”?!懊狼邸笔侵感翖壖驳摹啊睹狼邸肥摗?,陳述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統(tǒng)一中國的大計, 是辛棄疾南歸后向孝宗呈上的建議書。詳細分析了敵情且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戰(zhàn)略。
PPT展示作者相關(guān)信息: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一生以抗金為己任,空有將相之才。南歸后長期被閑置,豪放派集大成者。
【過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辛棄疾的另一佳作——《青玉案·元夕》。
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品味元宵夜——那夜
齊讀詩歌,整體感知文本
生:齊讀詩歌
師:點評并提問:同學們在讀完這首詞后首先浮現(xiàn)在腦海中的是什么畫面?
生:一個熱鬧非凡的夜晚。
師:是的,在標題當中便是元夕,青玉案屬詞牌,元夕屬詞題,元夕指的是元宵夜。在詞當中就是——夜。請同學們嘗試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夜”的特點,并結(jié)合文本,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那夜的?
生1:千盞明滅。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生2:“花”好月圓。玉壺流轉(zhuǎn)。煙花怒放。
生3:美女云集。采用借代的手法,“香”“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美女。
生4:熱鬧非凡。多角度描寫技巧:視覺、聽覺、嗅覺,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萬民狂歡、萬人空巷的元宵之夜。
師:同學們分析得十分準確,讓我都感受到了那夜的熱鬧繁華的氣氛。但是辛棄疾僅僅只是為了給同學們留下一個難忘的元夕嗎?(過渡)
生:不是。
師:那辛棄疾內(nèi)心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來尋找知“辛”人。
三、小組活動——尋找知“辛”人——那人
師:那人究竟是誰?有何特點?請結(jié)合本詞簡要分析。注意結(jié)合作者的身份背景來分析,知人論世?,F(xiàn)在我們分小組來學習,共分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自主合作,推選小組最佳知“辛”人。
生:討論五分鐘。小組知“辛”人發(fā)言。
生1:我認為那人所指的是和他一樣有著抗金意愿的主戰(zhàn)派。
師:你能分析一下嗎?(引導)前面介紹作者時說過他的志向是什么?——抗金。
實現(xiàn)了沒有?——沒有。南歸后一直被排擠、被打擊,閑置在家,壯志難酬。
現(xiàn)在國難當頭,他要尋找什么樣的人呢?——同樣為風雨飄搖中的國家憂慮的知音,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又不肯與茍安者同流合污的人。
生2:那人是個超凡脫俗的美女,是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女神。前面提到了眾多盛裝打扮的美女,那與美女相對比的自然而然也應該是個美女。
師:有道理,而這超凡脫俗的“那人”是用烘托的手法所展示。
生3:是詩人自己。在這舉國同慶,萬民同樂的日子,而只有作者一個人苦悶孤獨,在燈火闌珊之處,開心不起來。
師:很好的想法,這讓我想起了同樣胸懷天下的屈原的那句“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也想到了林升的“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或許這樣熱鬧非凡的場面反而增加了詞人的愁情。同樣的情感,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當中也有同感:“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p>
生4:我認為是戈多。這個“那人”只不過是詞人心中的一個夢,一個理想,和戈多一樣,永遠都不會出現(xiàn)。作者苦苦尋覓的或許就是一個和他一樣志同道合的人,可在當時的南宋很難尋到這樣的人。與其說他是某個人,不如說只是個夢。
師:這個角度非常的新穎,讓我大開眼界?;蛟S那人只是一個夢,是詞人理想人格的化身。這種手法我們可以稱之為“托寓”。剛剛四個小組的同學都分析得非常精彩,不愧是知“辛”人。
師提問:那在尋“那人”之前為何要寫到眾人、寫到元宵盛況呢?
生:反襯。
師:沒錯。上文熱鬧繁華反襯下文的冷落僻靜,上文盛妝暢游的名士貴婦反襯下文自甘寂寞、超群拔俗、不同流俗的“那人”。景反襯景,人反襯人。
聽完了同學們的想法,讓我們也來看看“名人”們怎么說?(PPT展示。)
小結(jié):有沒有這個真實的“那人”存在?我們只能猜測。因此,與其說有這個人,不如說這個人實際上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借對“那人”的追求,表達了自己不愿隨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從中寄托了他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由此可見,知人論世是把握詩歌主旨的一個重要方法,特別是讀辛棄疾的詞。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注意讀出情感的變化
讀出元夕的安靜、喧鬧,讀出苦苦尋覓的痛苦,讀出燈火闌珊處詞人的寂寞,讀出找到“那人”之后的欣喜與安慰。
四、仿寫句子——寫點知“辛”話——那些話
過渡:經(jīng)過我們這節(jié)課的探討,相信同學們對辛棄疾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了解,正如郭沫若用“大江東去”來形容蘇軾的詞一樣,梁衡也用了一句話來形容辛詞——把欄桿拍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梁衡在《把欄桿拍遍》中對辛棄疾的評價。
生齊讀:
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權(quán)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shù)的反面環(huán)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
歷史的風云,民族的仇恨,
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
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
藝術(shù)的升華, 文字的錘打,
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如地殼內(nèi)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
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老師挑選優(yōu)秀作品展示并點評。
五、課后作業(yè)
(一)拓展閱讀:梁衡《把欄桿拍遍》
(二)拓展寫作:續(xù)寫《驀然回首之后》的故事
六、板書設(shè)計
那夜 那人 那些話
繁華熱鬧 鋪陳 意中人 兵戈的相戎
美女如云 借代 知己好友 愛與恨的糾葛
煙花燦爛 比喻 主戰(zhàn)派 人格的錘煉
萬人空巷 化用 自己 情感的迸發(fā)
花好月圓 理想
眾人狂歡 反襯 戈多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____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____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____志南《絕句》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____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____佚名《荊軻歌 / 渡易水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____李白《行路難·其一》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____杜牧《贈別》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____佚名《西洲曲》
昨天是元宵節(jié),可熱鬧了!按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jié),其樂融融。
傍晚7:00多,我剛剛吃完飯,天空中響起了炸雷一般的響聲,嘭!嘭!嘭!每一家接二連三的放起了煙火!我趕忙停下手中的筷子,沖出飯廳和爸爸、弟弟跑到樓上觀賞起煙火來!因為我家在這一帶是屬比較高的樓房!我站在樓頂上一切景物盡收眼底!煙火升起來了!有的像一朵盛開的!有的像螢火蟲般滿天飛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開了一般!最好看的要數(shù)“大禮花”,朵朵猶如火山爆發(fā),嫣紅、翠綠、金黃,“一座山”連“一座山”爆發(fā)出來!如流星般四散,襯著漆黑的夜幕,艷麗奪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們看后無一人不發(fā)出贊嘆聲!最使人耐人尋味的要屬“導彈”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煙火串上天空,而后便在空中爆炸,最后銷聲匿跡……
看完了別人的煙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放了!我拿出了“沖天炮”,點燃后,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后面還拖著長長的“尾巴”!五彩繽紛!弟弟拿出了“圣誕樹”,發(fā)出了強烈的火花!顏色各種個樣!像噴泉一樣,時高時矮,時亮時暗!火花從“天”而降,像無數(shù)條珍珠掛在天空!落下時像天上的銀河一樣!閃閃發(fā)光!還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從空中落下來,時而“花”心中還綻開“小花”,如花蕊一般。還有的像“UFO”一樣閃過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有的像陀螺一般“瘋狂旋轉(zhuǎn)”……在夜幕中,家家戶戶的煙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壯觀,一家比一家希奇……
終于放完了煙花,四周也靜下來了,看到這美麗的煙花,讓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元宵晚會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但那歡聲笑語,久久繚繞在我們窗前……
注釋:
①(yì):沾濕。 紅蓮:指荷花燈。 ②桂華:月光。 ③耿耿:明亮貌。 素娥:嫦娥別稱。 ④香麝:指麝香一類香料的香氣。 ⑤放夜:舊時都城有夜禁,禁止夜間通行。自唐代,正月十五前后各一日解禁,準許百姓夜行,稱為“放夜”。 ⑥年光:光景,節(jié)日的氣氛。 是:像,似。 ⑦清漏移:指夜深。漏,即滴漏,古時的計時工具。
上榜理由:
這是詞人飄流他鄉(xiāng),逢元宵節(jié)的追憶感懷,撫今思昔之作。從描寫上元節(jié)的節(jié)日內(nèi)容看,周邦彥的這首《解語花》是一首佳作。正如張炎在《詞源》卷下所說:“美成《解語花》賦元夕云云,……不獨措辭精粹,又且見時序風物之盛,人家晏(宴)樂之同。”此詞既寫出了詞人在外地度過元宵節(jié)的場景,又回顧了京城上元節(jié)的盛況,通過地方與京城上元節(jié)盛況的對比,抒發(fā)了個人的身世飄零之感。
在這首詞作中,上闋極度渲染上元夜的熱鬧喧囂,在描寫中,詞人運用巧妙的構(gòu)思,奇特的想象來寫元宵節(jié)的燈節(jié)花市的交相呼應,蠟燭與花燈將夜晚輝映得猶如白天,即使露水把燈籠紙打濕,可里面燭火仍然興旺地燃燒著。天上的月光和地上的燈光的襯托下,仿佛世界也一起晶瑩透亮起來,尤其巧妙的是,詞人還想到了這此情此景甚至吸引了天上的仙女嫦娥,連她也想下來參加這人間的盛事。除了天上的仙女,地上窈窕的楚地姑娘也在花市嬉戲,簫鼓喧鬧,滿路溢香,這一句聲、形、味具有,極其生動。在上闋中,詞人運用明暗對比,天上地下的空間轉(zhuǎn)化巧妙地寫出了元宵節(jié)之夜的景象。下闋筆鋒一轉(zhuǎn),從詞人所處之地轉(zhuǎn)回汴京,寫詞人回憶中“昔日”京都的元宵佳節(jié)。詞人從小處著筆,寫出了地方與京城的不同,“鈿車羅帕”突出京城的特點,“暗塵隨馬”寫夜市繁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不同于上闋的都市風味。詞人想起了早年,都城里解禁的上元夜,看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正如白天,到處都是嬉戲笑談的人。豪華的馬車上,少女們羅帕遮面;相逢的地方,總少不了隨馬的紅塵,在人影里變暗。詞人從對京城元宵的追憶中轉(zhuǎn)入對今不如昔的際遇的感嘆,在他心中,風景雖然如同今年,但當年的激情已大大衰減。歡快的舞蹈和婉轉(zhuǎn)的歌聲離自己的世界越來越遠。此作結(jié)構(gòu)完整,抑揚頓挫,有一種厚重之感。全詞在繁華與喧囂中,表現(xiàn)出淡淡的感傷,整個詞一氣呵成,流露出詞人抑郁低沉的思想狀態(tài)。
對比賞析:
《兩天》 許巍早期的一首歌,頹廢低回又充滿爆發(fā)力,與他的其它作品尤其后期作品相比風格反差強烈。歌詞改編自盛立的同名詩作。
《黑駿馬》 謝飛導演的一部獲獎電影,改編自張承志同名小說,歌手騰格爾主演,講述發(fā)生在大草原上的愛恨故事。
《一路向前》 楊培安的一首中歌榜上榜單曲,同時也是2011北京國際徒步大賽主題曲。
《那又怎樣》 那英2011年新專輯,預定于10月發(fā)行,9月23日將在工人體育館舉辦同名演唱會。
《我的秋天》 許巍首張專輯《在別處》中的一首歌,與一個傷感的季節(jié)有關(guān)。
《月亮之上》 鳳凰傳奇的成名曲,融合民歌、電子音樂、說唱等元素,流傳極廣。
《自己人》 屠洪綱和那英合唱的新歌,中歌榜、全球華語榜冠軍歌曲。
《綠光》 孫燕姿代表作之一,收錄在2001發(fā)表的第3張個人專輯《風箏》中。
大張偉原“花兒”樂隊主唱,近日推出新專輯《大張旗鼓》,本刊第256期封面(B)人物。
10 《醒了》 韓紅2001年同名專輯中的主打歌,韓紅創(chuàng)作、張亞東編曲,歌名寓意一個全新的狀態(tài)。
子曰秋野 一支京味兒樂隊,某“補腦產(chǎn)品”廣告歌《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的創(chuàng)作、演唱者。
《花千樹》 容祖兒的一首粵語歌,黃偉文作詞,歌名取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首句末三字。
豎
《自然醒》 林宥嘉新單曲,中歌榜、全球華語榜冠軍曲目,表達一個睡不夠的人的美好愿望。
《天黑》 阿杜的一首經(jīng)典歌曲,出自2002年同名專輯。
《那個男人》 楊宗緯自己填詞的新歌,韓劇《秘密花園》主題曲。
馬上又 《建黨偉業(yè)》主題曲《有一天》的曲作者兼演唱者。
《綠袖子》 一首英國民謠,相傳是英王亨利八世所作,講述他戀上一個綠衣姑娘的傷感愛情故事。
《一樣的月光》 蘇芮的一首著名歌曲,電影《搭錯車》插曲之一,歌中提到一條叫做“新店溪”的河。
《天之大》 毛阿敏在2009年春晚上演唱的一首歌頌母愛的歌曲。費玉清在2010年翻唱并推出同名專輯。
《野花》 田震1996個人同名專輯中的一首歌,田震自己作詞。此歌和同專輯的《執(zhí)著》一度非常流行。
《向前沖》王宏恩2010年同名專輯勵志主打歌;徐懷鈺也有同名歌曲;各類闖關(guān)節(jié)目及青春劇名稱中常有此三字。
清明
洪華中
陰了濕了斷了碎了那片蒼穹
想著念著祭著拜著那些墳冢
一葉在手 一花在我胸
恩怨情仇空空又空空
漁歌歇 竹笛橫
青石巷彎彎窗燈歸牧童
人面桃花一地的煙雨蒙蒙
莊生曉夢 沈園驚鴻
聽松濤送晚鐘
看斜陽杜鵑紅
累了倦了聚了散了渺無影蹤
冷過熱過愛過苦過轉(zhuǎn)眼成空
一腳在屋外 一腳在門中
是非成敗匆匆太匆匆
秦時雨 唐時風
何日是歸程何處再相逢
清明寒食千年的情深義重
生死相依 陰陽與共
把心慢慢靠攏
讓愛久久傳誦
日子
洪華中
生活有些萎縮
工作有些乏力
人生忽然起膩
歲月變得沉寂
淡了情忘了痛沒了歡喜
那天早晨那條街你弄丟了自己
春風淅淅瀝瀝
夏雨哭哭啼啼
秋夜冷冷凄凄
燕子泥桃花水綠荷衣
為誰癡為誰迷為誰嘆息
城市上空雪花的翅膀折了翼
合上書打開窗把你尋覓
甘苦與共榮辱相依生死一體
鍋碗瓢盆裝飾家的美麗
平淡簡單是老百姓的主題
少點生氣多些happy
不必抱怨總是感激
一、搞好詩詞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
人們常說,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沒有情感就沒有文章。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文章的內(nèi)容也就會層層翻新。那么,如何通過詩詞教學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呢?我認為教學中重視詩詞的朗誦是必要的手段。古今詩詞中有大量的表現(xiàn)詩人愛國主義,歌頌民族氣節(jié)的,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岳飛的《滿江紅》、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的《沁園春·雪》等;還有歌頌人生壯麗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曹操的《短歌行》《步出夏門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也有激勵好學樂進的,如漢樂府的《長歌行》、陶淵明的《雜詩》、孟郊的《勸學》、文嘉的《明日歌》等等,這些詩詞主題健康、高尚,語言膾炙人口,教師在教學時應搞好主題朗誦,創(chuàng)設(shè)情境,鋪陳氛圍,讓學生在吟誦中和詩人的情感達到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理想主義和人生觀的教育。那么,在作文時,學生就會有感而發(fā),未雨綢繆,再也不會無病了。
二、詩詞教學和欣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古詩詞中包羅萬象,蘊含了許多美的東西,細心挖掘,心靈自然會受到陶冶。這里有美的四季——“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春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夏,“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金秋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嚴冬;這里有“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人未還”的凄涼,也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的溫馨;這里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也有“尚思為國戍輪臺”的壯志未酬……不論山川、河流、樹木、花草,還是征衣、暖裘、冷淚、香尊,都包含著作者對自然、對社會的獨特體味。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詞作品中的美,可以開闊同學們的視野,自覺培養(yǎng)審美意識,為作文內(nèi)容的拓展和主題的升華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三、詩詞教學和欣賞有助于學生錘詞煉句
古人很注意詩詞語言的錘煉。賈島“推敲”的故事傳為美談。古人也有“佳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的說法,許多名篇佳作可以說是一字千金。如:王荊公“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黃魯直“高蟬正用一枝鳴”中的“用”字,都是經(jīng)過反復斟酌而最后敲定。還有一些疊詞的運用也為詩詞增添了佳韻,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表現(xiàn)了詞人熟練駕馭語言的能力和卓越的藝術(shù)才思。另外還有許多成語也出自古代詩詞,如:“驀然回首”(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悲歡離合”(蘇軾《水調(diào)歌頭》)、“柳暗花明”(陸游《游山西村》)等,為我們漢民族語言增添了亮點。除此之外,一些韻詞佳句也廣為流傳,成了人們交際語言中不可缺少的“珠玉”,如“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等。學生領(lǐng)悟并能熟練掌握這些語言,不僅有助于他們寫作時的錘詞煉句,而且如果能在作文中恰當?shù)匾靡矔o自己的作品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