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07 15:04:3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伯牙絕弦教學反思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不能弱化的引領——關于習作指導情境創(chuàng)設的點滴思考
系統(tǒng)觀照,凸顯漢字的意義教學——以“栽”字為例談漢字教學
把平淡的內容教得風生水起
長城啊,長城——《長城》教學解讀
本位不同,同樣精彩——特級教師王崧舟《與象共舞》同課異構教學賞析
延遲性評價:與精彩有個約會
作文教學要粗講解、細修改——人教版四上“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教學思考
讀出味寫出味——以《石榴》第二課時教學為例
教學“羊”字的故事
怎一個“絕”字了得——《伯牙絕弦》備課歷程
小語五年級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使用情況調查及分析
領略景觀之奇妙——“自然景觀”習作指導課實錄
給孩子一段“奇思妙想”的生活
寫字教學,贏在起跑線上——一年級寫字教學指導手記
追求變化——創(chuàng)造第一課時的精彩
回到原點,提高效率——閱讀課第一課時教學的理性思考
精導妙引,有效感知——第一課時初讀感知課文大意的幾種途徑
還第一課時以完整的教學目標
遵循學習規(guī)律,實施有效教學——《菩薩兵》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語文教師應該像中醫(yī)
行走在作文教學改革之路上——訪上海特級教師徐鵠
《一枝白玫瑰》教學片斷及賞析
走在綠草如茵的路上
僅有感悟體認是不夠的
言語表達與閱讀積累
《上好小學語文課》:詩意與理性精神的交融
說課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有效方式——兼談“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說課教研
改弦更張教服務學
開心一刻
古文教學的可貴探索——朱文君老師執(zhí)教《蜀鄙二僧》的啟示
“水”到渠成——《水》體驗習作教學實錄
享受本色之美——讀賈志敏老師《我們怎樣看課》有感
文貴自得,書忌耳傳——與你相見恨晚
樸實些,再樸實些——三教《錢學森》
讓寫“擠”進課堂——對《望月》不同效果的“寫”引發(fā)的思考
小語常識性課文教學例談
讓課堂呈現文化的源遠流長——《孔子游春》的文本解讀與教學設計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培訓后的體會:
一、我認為“狠抓隨堂練習”就是要多練
多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舉措,是落實語文工具性的重要保證。多練,就是要練朗讀水平、默讀速度;多練,就是要扎實地進行識字寫字訓練;多練,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多練,就是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多練,就是要讓學生感悟和運用語法修辭知識;多練,就是要訓練學生布局謀篇、選材立意的本領;多練,就是要不斷豐富知識,加強對知識的原始積累…… 唯如此,才能使學生做到“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很好地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基礎性。 “ 練”指鞏固應用知識,培養(yǎng)技能技巧的練習、復習、實驗、實習等等,在課堂上引導性的、半獨立性的、獨立性的練和課外作業(yè)都是練,課堂上的多練可減輕課外作業(yè)的負擔并提高其效果。
二、要做到講練結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我認為語文教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要使學生形成一種運用語文的能力,那么,有些必要的訓練是回避不了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渠道,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必須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主要研究“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重點解決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聚焦于促進學生的真實發(fā)展,從而揭示“教什么”(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怎么教”(教學策略)以及“教得如何”(教學評價與反思),通過解決課堂教學中各類教學問題,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高。 我們必須承認,有些能力不指導、不訓練是不能形成的。比如朗讀和默讀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是必須通過訓練才可較好形成的。拋開具體教學內容、具體的文章個性,一味地強調如古人式的讀書“自悟”,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降低。因此,必要的語文知識教學和必要的能力訓練正是“教學”存在價值的體現。 一節(jié)語文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在這40分鐘時間內既要講清知識要點,又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落實課堂教學“三講三不講”。所謂的“三講”就是大家熟悉的重點、難點、疑點,這三個點我們必須在課堂上講,而且教師的語言必須做到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抓住要點。要做到這點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重、難點?!叭恢v”就是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永遠也不會的不講。這樣才有可能安排時間進行講練結合,否則就是一講到底的課堂。學生練習的時間有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要確實做到保證課堂上的“三不講”,空出時間來讓學生練習這一點,就需要老師透徹了解學生特點,在課前進行有效的診斷檢測,以檢測結果為依據確證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會的,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又有哪些知識在現階段學生講了也不理解。只有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才能落實“三不講”。 總之,教師上課時要講練結合,精講精練,語言要錘煉,不講廢話,提高課堂效率,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切實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
三、要提高隨堂練習的實效性
練習是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決不是它的附庸。通過練習,可以促進學生儲備知識,理解與鞏固知識,從而構建知識體系;通過練習,可以促進學生訓練思維,形成能力;通過練習,可以促進學生深化認識,升華素養(yǎng)??茖W的、有效的練習,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20世紀語文教學“低效”的“百年難題”。需要明確的是,新課程理念下的練習應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練習。傳統(tǒng)的練習僅是對教學的補充,對知識的機械的強化訓練,方式陳舊、呆板以及大量無味的重復練習的因素,更多要求的是規(guī)范、統(tǒng)一,結果是學生缺少一種靈性、活潑、有趣的學習,倍感語文學習的枯燥,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而與新課程標準一致的課堂練習,不是為難學生,不是為了考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而應重在面向全體學生,追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生成性、發(fā)展性訓練。形式上,應從傳統(tǒng)的“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轉向多樣化,如“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層次上,因人而異,體現差異,分層要求,盡量知識性、趣味性并重,力求人人都有信心“動”起來;內容上應從側重“溫故”轉向“探究創(chuàng)新”,“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鞏固知識,活用知識,培養(yǎng)能力,體現和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人生觀。在諸因素中,練習內容的選擇、確定與框架構建,直接決定了練習的含金量,是提高實效性的重要一環(huán)。
四、要積極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練習的預設策略
要完成語文課程積累的任務,基礎性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其預設首先要體現針對性,這需要教師做大量的整理工作,從浩繁的材料中篩選出重點、難點、關鍵點,如從“讀一讀,寫一寫”和課文中篩選出重點生字、詞,要求學生當堂練習注音,解釋,完成識記,積累;在學習應背誦的經典名篇時,探討或直接教給方法,要求學生練習背誦,當堂完成積累;有意識地選擇易錯、易混、易忘的知識點,或正面強化,或反面設陷,強化印象,促使學生牢固掌握。如形似字、同音字、同義詞辨析、成語運用、朗讀節(jié)奏劃分等;其次,與教材緊扣的基礎練習要力求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體現出多樣性和趣味性,這樣的練習才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做好記。教師要處理好基礎性練習的預設,就必須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還需要博覽群書,注重積累,掌握豐富的練習素材,這樣才能優(yōu)化組合,推陳出新。面,應注意涵蓋語音、字形、詞義、成語積累與運用、句子、朗讀等。好的內容需要科學多樣的形式來突破,如同樣是語音練習,可以變換成三種形式: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選擇注音正確或錯誤的項;如成語的積累,可以設計為明出處、講故事、同義比較、接龍等;枯燥的知識還可以以猜謎、對聯、編故事和編順口溜等形式來完成,如標調口訣、字的用法與含義用故事的形式展示等。學生為能求“解”,愿意去討論,去尋求答案,學習就非常主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