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8-12 09:14:4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善于思考的分論點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提問;師生;反思;主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32-0111-02
現(xiàn)代主體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是:①學生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②現(xiàn)代教育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協(xié)同活動的過程;③現(xiàn)代教育應該把發(fā)揮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作為一項核心目標;④現(xiàn)代學校教育中應該把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語文教學課堂,應該非常有利于師生雙邊活動,能夠有效體現(xiàn)主體教育思想,而有效提問便成了很重要的方式之一。學生升入高中、中專后,普遍不能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課后也沒有提問的習慣。針對這種現(xiàn)象很有必要進行反思,教師提問的意義、提問技巧、學生不問的原因、提問的好處、學生問的方法、學生提問題后的局面、語文教學的課上課下怎樣有效提問,等等。筆者認為,教師有效的提問和促使學生提問,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主體教育思想,對教育教學非常有益。但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提問這個層面上卻又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原因分析
1. 學生方面。
(1)學生不問的原因。結合多年的教學經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筆者將學生不敢提問的原因總結如下:①不敢問。因為怕“訓”:“講過了怎么不會?”、“這是應該知道的。”、“上課聽沒有?復習了嗎?”、“沒做筆記嗎?”不敢問的學生,通常是遵章守紀的學生,品行好,誠實純正,但是謹小慎微,膽怯懦弱;②不好意思問。有些學生內向,自尊心極強,認為同學會笑話自己,老師會輕視自己,覺得自己不行;③“反正還會講的”。這類學生學習被動,即便問題堆積成山,還是照樣逍遙自在;④不一定考到。這類學生浮躁,不踏實,僥幸心理強。其結果是:或后悔不迭,或萬幸,自以為是。其實他們的知識墻是鏤空的花架子。另外,還有些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沒想到問題,或是照搬老師的教授知識,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缺乏靈活性、應變能力。
(2)學生提問的作用。學生提問的作用涉及到學生和老師兩個方面。就學生而言:①學生可以不留疑惑,不積累問題,知其所以然,能夠理解性的強化記憶。集體講解的時候,可能不留意,印象不深刻。單獨向老師提問,真正是面對面、一對一、零距離教授,而且可以師生討論;②樹立自信。發(fā)現(xiàn)老師也一樣待自己,自己能解決疑惑,這實在是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③鍛煉溝通交流、表達能力,培養(yǎng)膽識和師生感情。
就老師這一方面而言:①老師可以發(fā)現(xiàn)普遍性的問題和個別性的現(xiàn)象,便于有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及時強調突出,補缺補漏;②教學相長。幾十個、上百個腦袋假如都轉動起來,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老師也可能被問住了。老師再查、再思考、再講解,就更上了一層樓。所以,老師被學生問得手不停、嘴不住、腳不息,是因為學生在動腦、思考,老師也樂得講解,樂得深思,雙方受益。
(3)促使學生提問的方法。其實方法的至高境界是無方法,但是對于剛開始進入狀態(tài)的學生,即便使用最簡答最原始的辦法,也是方法之一。比如,檢查督促,學生將自己的問題標注或抄錄在專用于提問題的練習本上,解答后請老師簽字(包括月、日),每天查,每人每天有問有答有簽字;表揚鼓勵,可以精神鼓勵、物質鼓勵雙管齊下??傊o學生提要求,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提問習慣。這是外力的客觀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起作用的結果。
(4)學生提問是學習精神的飛躍。學生帶著問題找老師,大致是由疑惑到探索,再到釋然,最后微笑這樣一個過程。老師假如成天面對木然的、淡漠的、睡意蒙眬、甚至是敵意的臉,難道能有愉快的心境上課、學習嗎?如何當工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會極大影響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這對于教育教學是非常有益的。學生下決心問問題了,提問題就蔚然成風了。
不問問題就是不善于學習、不認真學習、不愛學習。“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一個不愛學習的人,怎么能進入狀態(tài)呢?學生提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上不再是“是A”,而是“為什么是A?”由僅僅知道“是什么”,到知道“為什么是”是一次質的飛躍,從"要我學"發(fā)展到了“我要學”,不再被動,變得主動了,這是學習方法的飛躍、態(tài)度的飛躍,更是學習精神的飛躍。
2. 教師方面?,F(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教師與學生是雙主體協(xié)同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學生的參與,是學生不再成為被填的“鴨”,不再是授課過程中被動的接受者,成為錄音機、速記員,是局外人、旁觀者。教師不應該像古代的元雜劇,一個主角主唱到劇終,是標準的“獨角戲”。課堂不應該是只要學生聽,只要學生做筆記,只要安靜。教師應該像導演,他指揮、調動學生,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
超前嘗試教學法已經推行了幾年,這一方法的實質就是,課前預習具體化、深入化,自我學習深入化。這一方法就是,教師課前先提問,學生課時再提問,然后在課堂上討論解決問題,有效地體現(xiàn)了雙主體協(xié)同活動。以語文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為例。如果課前預習到位,要求學生自己對譯原文一遍,課堂上的思想內容、結構層次的分析會很順利,文字的整理、句式的講解,都會迎刃而解。反之,因為文字生疏,句意尚不大明白,課堂上會很沉悶。如果在預習中,教師再提出幾個具體問題在課堂上提問,效果會更佳。所以,教師提問的意義最主要的是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尊重他們的思考,尊重他們的觀點主張、他們的接受方式,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和教師自己教的現(xiàn)狀、效果,可以及時調整教學,以達最佳效果。
二、課堂提問的特征
教師提問的技巧有哪些?學生真的是“啟而不發(fā)”嗎?會不會是教師自己“啟不得法”呢?教師應該怎樣提問呢?筆者認為,語文課堂的提問具有以下特征:
1. 先發(fā)問,再點名,引起集體思考。教師不可以先點名,再提問,等學生站起來后,再提出問題。這樣以來,不能夠是全體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調動積極思維,被點名者也沒有思考的時間,他會站不少時間,造成冷場、僵持。當然,如果是帶批評、警告性質的提問,另當別論。
2. 問題小而具體化,不使學生無從著手。如《內蒙訪古》一文,可以提這樣的問題:“這是一個平靜的原野。”這是個什么句子?這個句子怎樣改成反問句?設問句?疑問句?感嘆句?獨詞句?其中,哪幾個句子是屬于修辭句?這些問題要一個問題一人回答,逐句回答,逐句明確答案。再如,語文課堂的總結一環(huán)節(jié)中,如果問“寫作特色是什么?”不如直接問“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請舉例?!痹跍亓晫氕h(huán)節(jié)中,如果問“你知道某某嗎?”不如問“你讀過他的哪篇文章?他是什么時代人?什么家?”這就好比作文的自擬題目,是寫《我的媽媽》呢?還是寫《媽媽的手》、《媽媽的微笑》?
3. 由淺入深,是遞進式的一組問題,易于理解。如《師說》第三小節(jié),可以依次這樣提問:本段的分論點是什么?以什么為論據?是什么論證方法?得出了什么結論?本段分為哪幾層?由本段的結論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請舉例。
4. 問題具有拓展遷移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散思維的能力。螃蟹是六條腿嗎?由這句話你得到了什么啟示?教師在充分提問后,應該進行歸納總結。六條腿的問題,可能是作者的筆誤,也可能是作者的錯誤,還會是不同的說法,印刻者的疏忽,這幾種可能都存在。因此,可以得到的啟示是:①學習要善于思考,不要盲從;②要自尊自信,不迷信書本和名人;③學習不可不求甚解,要勇于探究;④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等。
5. 問題是自我發(fā)揮式的,帶有主觀色彩,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如《師說》可以提這樣兩個問題,韓愈僅僅是忽視小孩子的老師嗎?為什么說老師不一定比學生強呢?學生會積極搜尋相關的事例。老師有不如學生的地方,有的老師不稱職,講出這樣的現(xiàn)象,絕對是件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