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2-29 16:48:3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高一地理教學總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時光飛逝,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所有工作也進入了最后階段,回首這一學期,收獲頗多,現(xiàn)將這學期的教學做個總結,既是對過去經(jīng)驗教訓的整理,也是對未來的提醒。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也不輕松,由于本學期節(jié)多事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后總算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復習工作順利進行,不負學校期望?,F(xiàn)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 、教育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1、教學成績分析
本學期在我和全體學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我所教的高二班級的地理成績基本都取得了進步,學生對與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有了明顯的提高。對地理的學習觀念有所轉變,一部分學生有了突破性進展。
2、教改專題完成情況
在地理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需要考慮很多因素。重要的一點必須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狀態(tài),經(jīng)過認真的分析、思考,才能體會教材中蘊含的知識,產生探索地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地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學時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落實本學期“激趣導學”的教改專題。
3、課堂教學狀況
本學期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教育,因生施教,并且根據(jù)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同時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給予了耐心幫助,鼓勵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去發(fā)現(xiàn)結論,如地理名稱、概念、事實、原理等,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采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學生素質發(fā)展情況
本學期教學中,在課堂教學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參加學習過程,并且注意將知識內化為不同的層次,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取得成功。同時,鼓勵學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種假設和預見,充分尊重他們的思想觀點,使學生敢想敢干,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學要以讀圖、分析為基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身邊的實際進行分析,能夠使學生對地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通過一學期教學,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學生方面
1、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現(xiàn)象
在我所帶的文科班級中,存在學生兩級分化現(xiàn)象。一部分學生能自覺地或被引導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對未來充滿信心,學業(yè)成績也比較優(yōu)秀。另一部分則對學習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或產生逆反心理,厭煩學習,對前途悲觀失望,在學業(yè)上不求進取,成績很不理想。分析其原因,部分學生可能是因為從心理上就覺得相對其他學科而言,地理學科過難,于是決定放棄學習地理或者是只聽自己愿意聽的,課后也不愿意再次復習鞏固知識。還有些學生可能整體學習情況較差,對以后的生活沒有期待,認為自己太笨不能考上大學,所以直接放棄對所有學科的學習,導致在學業(yè)上不求進取,甚至完全放棄了學業(yè)。
2、缺乏解題能力
在我所帶的班級中,學生基本都存在不會答題的問題,他們可能對課本中的知識點記憶猶新,但是一遇到變式題就不會將知識點應用到題中。這可能是因為學生知識儲備不夠,理解水平低,學生無法連貫地生成解題路徑,從而導致解題困難進而出現(xiàn)解題錯誤。也可能是學生思維缺乏靈活性,易受定勢思維的影響。還有些同學不能審清題意,弄清題目的內容和要求,致使失分。
(二)教師方面
1、沒有處理好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的關系
新課標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huán)節(jié)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2、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于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后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
三、改進措施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做到:
1、利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走出教材,走進生活..
例如在上xx時,借助PPT動畫,使學生能很輕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內容,因為新的知識被賦予新的背景,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于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同時,教學中應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現(xiàn)象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如氣溫在冬夏季節(jié)的分布規(guī)律,降水的分布,天氣預報等等。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2、重視教學目標的確定,優(yōu)化教學方法
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yōu)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jīng)驗水平;情暗的創(chuàng)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chuàng)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fā)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xiàn)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3、深入挖掘教材知識的內涵,適度擴展其外延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 效率
由于我地區(qū)的中考科目沒有地理,多數(shù)初中學生對這門課程很不重視。在初一、初二年級,有些學校常用地理課上主科、有的學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課;在初三年級又沒有開設地理課,因此學生的地理知識普遍遺忘和欠缺,幾乎是一片空白;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課感到十分吃力;這是高中地理教學及會考的攔路虎。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高一年級地理教學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進電教設備的優(yōu)勢,在地理課堂教學別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識的銜接、地理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進行復習、補充
高一地理上冊涉及到許多初中地理知識,例如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這部分內容是高一地理的重點。學生在初一學過,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對此內容幾乎是空白。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如果按照教參書安排的進度教學,不僅課時緊、而且多數(shù)學生未聽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對學生難懂的章節(jié)放慢講課速度;(2)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內容進行復習;(3)制作高中地理課件,用動態(tài)的圖象演示地球的運動。通過觀看課件要學生自己總結地理規(guī)律。
二、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數(shù)理化知識進行整合
有人說地理學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數(shù)理化知識,有的知識還未學過:如角速度和線速度、橢圓有兩個焦點……等。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怎樣應用數(shù)理化知識突破教學難點。例如:
1、在地理教學中要涉及到數(shù)學中的數(shù)軸、坐標等知識。如“大氣的垂直分層”、“海水的溫度和鹽度”等書上插圖,學生的讀圖、識圖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師重新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介紹,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識的傳授上來。
2、在地理教學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礎知識。例如“大氣溫度與運動的關系”(即熱膨冷縮原理)、“大氣密度與氣壓的關系”(密度小氣壓低、密度大氣壓高)、上升氣流常出現(xiàn)陰雨天氣(凝結)、下升氣流常天氣晴朗(蒸發(fā))、季風的特點及成因等內容,如果教學中僅作為地理現(xiàn)象講授,而不復習相關的物理知識的話,學生很難真正掌握。
3、在地理教學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學中的一些基礎知識?;瘜W元素與礦物、巖石的關系、光合作用與生物循環(huán)的關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學的知識,在教學中要進行適當?shù)膹土暡⒓右詰谩?/p>
總之,在教學中涉及到初中數(shù)、理、化、生的有關知識時,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要根據(jù)各班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整合初中的有關內容,而不是將高中地理課上成初中數(shù)、理、化和生物課。有的班級基礎較好稍作復習即可;有的班級則需要對某個問題加以詳盡講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內容。怎樣才知道學生的相關知識是否欠缺呢?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提問法,即對有關內容設問,如果答得不好則說明基礎較差,需要復習;二是“反饋法”,通過對學生練習的批改,可以知道他們哪些內容不懂,然后采取相應措施;三是“敘述法”:設計學生活動,要求學生將自己對有關教材內容的理解敘述一遍,可以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況,然后對癥下藥。
三、充分利用電教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先進的電教設備,包括網(wǎng)絡系統(tǒng)、計算機、投影機、實物展臺、Internet等,對于采用“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講臺、一張嘴”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怎樣才能提高教師講課、學生學習的效率?通過探索與實踐,針對地理課的特點,我嘗試采取了下列方法:
1、利用多媒體突破地理學的教學盲點
地理學科所特有的綜合性、直觀性、動態(tài)性的特點,特別需要有這樣的先進設備。因為地理教學涉及到大量的圖片、照片、表格、錄象及一些動態(tài)過程(如地殼物質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等)需要展示給學生;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十分抽象,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使地理教學長期存在盲點。從開學第一天至今,我?guī)缀趺刻谜n都使用這套設備,認真制作了課件用于教學中。這樣做有三大好處:一是增大教學容量:二是將書本上抽象、枯燥的內容、情景形象的再現(xiàn)、活化教材,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三是可將節(jié)約的時間用來復習初中的內容和講解習題。假如沒有這套設備,我不可能有時間來復量的初中地理知識。
2、利用投影儀對有關表格、地圖進行講解
地理課有大量的地圖、表格、曲線圖、柱狀圖等林林總總,若是僅靠教師的粉筆作板圖的話,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也不很準確、美觀。因此我利用教室中的投影儀,展示一些有關的高、初中地理圖、表,可以將重要的內容放大:或者用筆圈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掌握了初中應該掌握而未能掌握的內容,如:七大洲、四大洋、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等。同時還可以將選擇題、讀圖題等投影在屏幕上,供學生練習或老師講解(如畫晨昏線);還可以將學生畫的圖投影、點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地圖教學;地理圖像;實例解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7-175-02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知識的有效載體。所以,每年的高考地理試題,題目設計往往以地理圖表為依托,考查學生獲取、歸納、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有經(jīng)驗的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非常注重地理教材中各種圖像的分析與解讀,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然而,在現(xiàn)實的地理教學當中,卻有部分地理教師忽視地圖教學這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遇見地理圖像,一語帶過,只注重文字內容的講解,從而使教學的實效性大為降低。原因很簡單,有些教材中的文字內容,僅僅是一個結論而已,缺乏得出結論的過程,所以學生可能并不理解。我想,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這就是理解了的東西更容易記住,而且不易遺忘。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即使教學方式怎么改革,都要重視地圖教學。注重地圖的分析與解讀,是打造高效地理課堂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實施地圖教學呢?下面,筆者通過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八幅地理圖像為實例,談談地圖教學的基本方式方法。
一、數(shù)值折線統(tǒng)計圖
如“太陽黑子數(shù)的變化”折線圖(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11頁),讀圖過程如下:
1、看坐標。橫軸表示年份,縱軸表示太陽黑子數(shù)。
2、看折線的變化,尤其注意折線上位置最高或最低點對應的數(shù)值。該圖中,用折線表示不同時期太陽黑子數(shù)的變化,在圖上可以找到太陽黑子數(shù)最多時(或最少時)對應的年份,并進一步看出從前一個太陽黑子最多時(或最少時)對應的年份到下一個太陽黑子最多時(或最少時)對應的年份大致相隔的年數(shù),即太陽黑子活動的周期。
二、地理要素分布圖
如“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39頁),讀圖過程如下:
1、圖上有經(jīng)線和緯線,說明是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告訴學生經(jīng)緯網(wǎng)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指示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指示區(qū)域或地點的位置。
2、圖的右下方有一條長1厘米的線段,線段左端標“0”,右端標“2000”,單位是“km”,這表示的是比例尺,即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0千米。
3、圖的下方是不同顏色的小方塊,每一小方塊右側標注了不同的氣候類型名稱,告訴我們圖上顏色與小方塊顏色一致的區(qū)域,其氣候類型就是該小方塊圖例表示的氣候類型。
4、圖上同一種氣候類型,往往分布于不同的大洲。在看其分布時,首先看其大致的緯度位置,如熱帶雨林氣候,在圖上顯示,大致分布于赤道及其兩側的低緯度地區(qū);其次看其大致的海陸位置,是大陸東側、大陸內部、還是大陸西側,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圖中顯示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南美大陸西側;第三看分布的大洲,如地中海氣候,圖中顯示,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均有。
5、圖上每一種氣候區(qū)內,都有一個標了序號的小圓圈,這是該氣候區(qū)內典型的地點,一般是眾所周知的地點,如溫帶季風氣候區(qū)的典型地點,是中國的首都北京。
6、對每一種氣候,根據(jù)它們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半球位置,總結其分布規(guī)律,如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º―40º的大陸西岸。
三、模式圖
如“太陽系模式圖”(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4頁),讀圖過程如下:
1、看成員。①中心天體太陽。②行星及其衛(wèi)星。由圖可見,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③小行星。圖中顯示,其數(shù)量眾多,位于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 ④彗星。圖中標出了太陽系中能周期性回歸的哈雷彗星。
2、看方向。該圖表現(xiàn)的方向,有兩個方面:一是行星環(huán)繞太陽運行的方向,其公轉軌道上都標注了箭頭,根據(jù)箭頭所示,行星繞日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東;二是哈雷彗星彗尾的朝向,是背向太陽的。
3、看差異。該圖表現(xiàn)的差異,首先是太陽與行星的差異,圖中顯示,太陽周圍有光暈,表明太陽是能夠發(fā)光的天體,而行星朝著太陽的一面是明亮的,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暗的,隱含的信息是,他們不發(fā)光,也不透明;其次是行星之間的差異,圖中顯示,行星中,土星與木星的周圍有明顯的光環(huán),表明二者都有較多的衛(wèi)星繞其運轉;另外,圖中還顯示,水星與火星是兩顆表面呈紅色的大行星,隱含的信息是這兩顆大行星表面的溫度可能比較高。
以上的觀察過程,實際上反映出在指導學生讀圖時,應當由大到小、由顯性到隱性,逐條分析、逐層推進,力求全面地提取圖示信息。
四、柱狀圖
如“世界各種氣候類型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40頁),其中的降水量就是用柱狀圖來表現(xiàn)的。讀圖過程如下:
1、看兩軸。橫軸表示月份(1至12月),一側縱軸表示降水量。
2、看降水柱的長短。在同一幅降水量柱狀分布圖上,柱長表示該月份降水量多,柱短表示該月份降水量少。
3、看降水柱的變化。若不同月份降水柱長短相差不大,表明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比較均勻;反之,若降水柱長短相差很大,表明該地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一年中有干濕季之分。
4、看數(shù)值。若要了解某一月份的具體降水量,首先在橫軸上找到該月份,然后從該月份對應的降水柱頂端向縱軸引垂線,垂線與縱軸交點的數(shù)值,就是該月份的降水量。
五、等值線圖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涉及并考查較多的等值線圖主要是等高線和等壓線。它們是學習其他等值線圖的基礎。如“2003年10月份世界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43頁),讀圖過程如下:
1、看等壓線數(shù)值變化,判斷氣壓系統(tǒng)的類型。
2、看等壓線彎曲狀況,判斷高壓脊或低壓槽所在的部位。
3、看等壓線疏密程度,判斷氣壓系統(tǒng)中不同部位風力的大小。
4、看等壓線最高、最低值所在的部位,判斷氣壓中心。
六、結構圖
如“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圖(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25頁),讀圖過程如下;
1、找出兩個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2、看清三層名稱:地殼、地幔和地核。
3、比較三層厚度:地殼最薄,地核最厚,地幔介于二者之間。
4、各層再細劃分:如地幔又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頂部又存在一個軟流層,軟流層頂部還有由巖石構成的一部分地幔,與地殼合稱為巖石圈。
5、記清關鍵數(shù)據(jù):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古登堡界面,在地面下2900千米處;軟流層,約在地面下80-400千米處。
七、 地理原理或規(guī)律示意圖
如“黃赤交角與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示意圖(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15頁),讀圖過程如下:
1、看太陽的位置:位于地球的公轉軌道――橢圓的中心。(實際上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在示意圖中,作了近似處理。)
2、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及其對應的大致日期:春分(3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冬至(12月22前后)。
3、看地球公轉的方向:圖中用箭頭表示。
4、看地軸的空間指向:在放大了的秋分日圖上顯示,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
5、看放大了的秋分日地球示意圖,注意:一軸,即地軸;兩面,即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三角度,即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為23º26'),地軸與黃道平面的夾角(為66º34'),地軸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為90º)。
八、地理現(xiàn)象形成示意圖
如“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示意圖(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30頁) ,讀圖過程如下:
1、看等壓面的分布狀況:a圖,地面受熱均一的情況下,其上方不同高度的等壓面與地平面是相互平行的。b圖,地面受熱不均的情況下,其上方不同高度處的等壓面發(fā)生了彎曲,近地面,熱的地方等壓面下凹,冷的地方等壓面上凸;高空恰好相反。
2、看垂直方向上氣流的流動方向:b圖顯示,地面上,熱的地方,空氣上升;冷地方,空氣下沉。
3、看高低空氣壓的變化情況:c圖顯示,地面上,空氣上升,氣壓降低,形成低壓;空氣下沉,氣壓升高,形成高壓;高空則恰好相反。
4、看水平方向上氣流的流動方向:c圖顯示,不論是高空還是低空,空氣總是由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
我們已走進了信息時代,無論生活、工作和學習都已無法離開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也是如此。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相結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解決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所面臨的難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
高中地理;信息技術;教學
一、研究背景
當今社會,以互聯(lián)網(wǎng)和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并且影響、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方式。如今,國家急切需要全能型人才。為了完成新時期教學的任務,為了迎接信息新時代的挑戰(zhàn),更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教師應該結合新時代的信息技術,更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新課改之后,高中地理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等都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此時更加要求教師做出相應轉變,一改陳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新時代的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學當中去,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校都已經(jīng)配備了多媒體教室,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多媒體教學的有利條件。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有些教師擁有多媒體教學的條件卻不懂得利用,他們不重視運用信息技術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因此,如何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當今的高中地理教學相結合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結合的意義
正確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當今高中地理的教學。在地理課堂上,教師熟練并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與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可以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總體看來,共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興趣是由于機體的需要而產生的穩(wěn)定內動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寓教于樂,使得教學內容活潑生動、妙趣橫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高中地理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高一學習“俄羅斯”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放映不同旅游照片、短視頻,如海參崴不凍港、喀斯特巖溶地貌等多種地域風情,激發(fā)學生對俄羅斯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能通過教師的語言表達、圖畫展示等方式讓學生自主想象不同的景象、地球的自轉和時區(qū)變化等抽象的過程。但是,通過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直觀地展示這些抽象的過程,并簡單地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學習提供大量的資源,進而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時區(qū)問題是高一地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語言表述,教師往往無法清楚、透徹地描述出天體運動等自然現(xiàn)象和時間因時區(qū)不同而更換的抽象現(xiàn)實。但通過先進信息技術的幫助,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到相關的視頻供學生觀看,使學生深刻體會天體運動和時區(qū)的轉換,有助于學生理解不同時區(qū)的差異性,進而解答時區(qū)變換的地理難題。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高中地理提供了很多網(wǎng)絡資源,既包括認識理解型的教學內容,又包括練習型的習題等。很多時候,學生可以自己在網(wǎng)上進行搜索學習,尋找自己想要的資料、圖片、視頻等資源,為自己學習提供幫助。學生還可通過這一探索過程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結合方法
(一)創(chuàng)設地理教學情境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創(chuàng)設出更好地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以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學習,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從而使學習效率得到相應的提高。例如,在講解自然地理中火山地震一課時,教師可通過放映三維動畫等方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自然力量的巨大破壞力。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思考:火山、地震帶的位置有哪些?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人類能否利用火山?再如,講解“山地的垂直地帶性”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泰山、長白山等山地的資料引入到教學當中,展現(xiàn)出一座山峰的不同高度所展現(xiàn)出的不同景象,既能通過旅游美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又能讓學生深切體會到山地垂直地帶性的內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解決傳統(tǒng)教學面臨的難題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涵蓋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多個領域。多個領域信息的綜合利用和某些地理事物的演化過程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難點。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只能通過描述、畫圖、模型等方式進行講解,并不能高效完成教學任務。但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的充分結合,可化抽象為具體,輕松彌補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感官方面的不足,突破難點,輕松完成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一課時,傳統(tǒng)教學需要畫出俯視圖、正視圖、切面圖等多個圖形供學生理解,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教學效果不顯著。而當今,教師可以通過Flas的演示,讓學生理解背斜、向斜是由于地殼運動使水平地層彎曲變形生成的,并看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緩慢鏡頭,理清地理事物演變的過程。
(三)實現(xiàn)初高中相關內容的銜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地理教學,可以形象生動地演示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既能對新知識點加以鋪墊,又能對舊知識點加以總結,加深學生對新舊知識點的理解,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由于地理的涉及范圍廣、內容復雜,很多時候需要學生主動挖掘。對此,學生可以網(wǎng)絡為基礎,通過收集、查閱相關資料,建立課題模型,發(fā)表研究成果等方式達到網(wǎng)絡信息共享,相互交流,探討研究,探查地理現(xiàn)象的本質。例如,在學習新能源時,教師可以在講解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后,讓學生搜索相關資料,了解不可再生資源,并進行相互討論,深入探究不可再生資源的特性。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對能源問題的理解,使學生更加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
(五)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和思索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問題。
綜上所述,在嶄新的教育形式下,我們應該具有全新的教學方式,把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結合,探索出全新的教學模式,解決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中所面臨的難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隋燕.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5):23.
關鍵詞: 高中地理教學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是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高中地理老師應該如何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實現(xiàn)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呢?我根據(jù)自身高中地理教學實踐總結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教學優(yōu)化策略,希望為教育一線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也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批評指正,從而不斷優(yōu)化、完善。
一、準備贏得整堂課――良好的課前準備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課前準備是否充分、內容形式選擇是否恰當?shù)葘⒅苯佑绊懙秸谜n的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良好的課前準備是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的前提基礎。
(一)制定全面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地理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核心,也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標準和依據(jù)。教學目標對地理教學具有指導、協(xié)調、引領和評價的作用。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和明晰性,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學目標,依據(jù)教學目標來開展課堂教學。首先,教師需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深刻把握地理課程標準;其次,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考慮學情,制定目標;最后,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層次地細化教學目標。
(二)精選、整合教學內容。
高中生的學習負擔比較重,所以地理老師在進行課前準備時,要注意對教學內容精挑細選、重新整合,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有價值的地理知識,從而優(yōu)化地理教學效果。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抓住主干知識,適當刪減。高中地理教材內容多而地理課的課時相對較少,要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教師抓抓教材主干內容,合理刪減。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這一問題研究與學生的生活較遠,所以在教學中我將其舍棄。第二,注重內容銜接,補充復習初中知識。高中地理課程內容是在初中知識基礎上擴展和深化的,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加強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將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地理學習。
(三)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方式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要選擇與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反饋和學習活動狀況來靈活選擇運用。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例如,在教授高一地理地球運動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是具有地理教學特色的圖式法并結合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方式,促使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其次,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時,要充分考慮自身的特點,做到揚長避短,從而發(fā)揮教學方式對教學活動的巨大促進作用,從而增強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二、過程深化結果――課堂教學過程優(yōu)化
課堂教學是實施地理教學,鍛煉學生思維學習能力,增強地理觀念意識的重要渠道途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有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教學方式,落實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和地理能力都應該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
(一)巧妙運用提問策略,將教學內容問題化。
有效的提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將他們的學習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耙皇て鹎永恕保處煾鶕?jù)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適時的難易結合的提問,將有利于學生積極地思考、想象,培養(yǎng)理性發(fā)散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更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強化。
(二)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學生,進而融洽師生關系,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以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教學態(tài)度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營造師生教學共同體;教師要注意運用形象生動富于感情的學科語言進行教學,使得課堂氛圍活躍向上。
(三)利用教學評價的激勵機制。
教學評價是增強教學效果,激勵師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課堂評價立足學生本位,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歸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欣賞學生的進步和成績,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和自豪感,獲得審美體驗。教學評價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催化劑。
三、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實踐是一種需要不斷循環(huán)往復、總結完善的活動,教師應該在一堂課結束之后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對影響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總結經(jīng)驗教訓,在進行下一堂課時避免、調控和優(yōu)化。這樣,教師的教學活動由課前準備到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再到課后的及時反思,形成一個有機的完整統(tǒng)一體,將會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學活動的進行和教學效果的強化。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陳國平,魏為.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國教師報,2006-5-31.
一、雙語地理教學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本研究主要依托西安鐵一中國際課程班的大環(huán)境,以國際班地理教學的實際教學為研究背景,以小班地理教學為研究對象進行展開,鐵一中國際班開設中方基礎課程、美國GAC課程、語言備考課程、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配套課程以及AP(美國大學先修課程)課程。中方地理教材為湘教版,其知識內容和體系直接關系到ACT考試的科學(ACT ScienceReasoning)部分以及閱讀部分(ACT Reading)中的地理知識,甚至會關系到AP 地理學的學習。在課程銜接的要求下,實現(xiàn)高中雙語地理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那么對雙語地理課堂的教學方法研究應該放在第一位。
二、基本教學方法及課堂準備
雙語地理教學中英語的引入方式以及中英教學比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引入式雙語地理教學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入式雙語教學主要依靠引入相關學科專業(yè)的英語名詞來實現(xiàn);地理學科的引入式雙語教學,就是要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入相關的地理英語名詞,并能給出英文解釋和相關地理問題英文闡述的教學方法。單詞是雙語教學的基礎,不僅能保障地理雙語課堂的有效進行,而且有助于學生對相關地理專有名詞的理解和積累,單詞的提供可以依托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附錄的單詞表,額外補充部分需要教師提前整理并以單詞表的形式下發(fā)給學生,并提前預習,例如,針對水循環(huán)章節(jié)給出的單詞如表1所示:表1中給出了知識點的核心單詞,在教師引入和講解過程中還需要給出大陸、海洋、植物、蒸騰作用等相關單詞,這樣既使得講解過程清晰流暢,又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和地理學名次的記憶和掌握。比如學生了解了海陸間水循環(huán)的意義和說法后很容易就會掌握海洋內循環(huán)(The water cycle in the ocean area)和陸地內循環(huán)(Terrestrial water cycle)的概念。另外,隨著教學方式日趨現(xiàn)代化,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英文圖片和視頻資料參與到課堂教學設計中來,這樣既達到了雙語教學的目的,又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引入式雙語教學要求教師有較大備課量,例如,單詞表的整理和英文素材的搜集以及扎實的英語表達能力,對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國際班地理教學中可以得到實踐。
三、課堂組織形式和有效性考核
由于國際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的目標和要求同中國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有一定差異,前者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討論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其知識深度最多達到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的程度,那么在課堂中就可以組織多種教學方式,比如,前面所說過的英文教學素材和多媒體的應用,另外還可以把英文滲透到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和課堂練習等互動過程中。例如,探討地球為何存在生命的特殊性這個問題(What special conditions make life on earth?)在課堂上可以以小組開放討論的方式進行,只要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涉及大氣(atmosphere)、 太陽輻射(solar radiation)、水(water)、日地距離(distance)和宇宙環(huán)境(space environment)等,都應給予鼓勵。另外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內容可以作為開放題目讓學生上臺演講,比如,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學生通過提前預習和資料搜集,基本上可以做出完整的課堂演講,教師其后進行總結和點評,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研究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受益匪淺。
雙語地理教學的課堂有效性,同樣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檢驗,課前提問、課后作業(yè)及考試都可以檢測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雙語教學課后作業(yè)一定要精簡并結合英語命題的特點,注重鍛煉學生的分析思維,例如,看圖試分析地震波在地表以下轉播的特點?(Pleas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under the earth’s surface.)
放棄慣用的填空題模式,本題以看圖論述題的方式留給學生,通過識圖和聯(lián)系課堂內容,首先學生會對知識點的地理名詞有基本的認知,比如,我們學到的兩種地震波橫波(S)、縱波(P)通常被大寫字母代替,學生在不明其意的情況下容易混淆;但是在了解橫波Secondeary wave和縱波Primary wave的詞組以后,對兩種波的首字母會有很好的對應關系,方便記憶。有些學生甚至總結出獨特的記憶方法:S波和P波在通過不連續(xù)面莫霍面(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后速度都有所增加,在通過古登堡面時(Gutenberg discontinuity)S波消失了(S波在古登堡面Stop,首字母同樣是S),P波通過古登堡面后速度驟減(P波通過Pass了古登堡面,Pass 首字母同樣為P),通過這個記憶的技巧,學生就會很容易掌握地震波在地下的傳播特征。綜上所述,以雙語命題的方式,配合靈活多樣的題型可以檢查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課堂有效性的調整給出反饋。
四、教學效果反饋
國際班學生同樣要通過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的考核,因此要對必要的知識點,以英語命題考核的方式在筆試試卷上有所體現(xiàn),這樣才能做到講―練―考的統(tǒng)一。每套試題中可設置10%左右的英文原創(chuàng)試題,通過學生對題目的理解以及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完成考核。例如:(1)What’s the wind direction of winter monsoon in east part of China?A.Northeast B.Northwest C.Southwest D.Southeast (2)Which part of water cycle is related to the summer monsoon in China?A. Evaporation B.Inflitration C. Underground flow D.water vapor transport 這兩道關于季風的試題既考核了地理學考相關知識點,又考查了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水平,從考試結果來看,兩道英文題正確率分別是70%和72%,從雙語地理教學的初期探索階段來說,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就需要更加完善雙語地理教學的課堂考核和考評體系。同時,針對課堂效果和改革方面,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下發(fā)給國際班高一年級學生,得到以下結論:課堂模式方面:84%的學生認為引入式雙語地理教學有利于理解課堂內容,適合國際班的學情;其他16%的同學希望增加專業(yè)地理名詞的難度,甚至希望將全英文教學引入課堂;這主要是由于學生英語水平的個體差異所引起的。就考核考評方面,68%的學生認為在英語閱讀基礎上能夠完成英語地理題型,23%的學生認為現(xiàn)階段完成英語地理試題存在困難,另有9%的同學希望增加英語地理試題的難度??傮w可行性評價:65%的學生認為雙語地理教學形式新穎適合國際班教學環(huán)境,31%的學生認為雙語地理教學對自己英文科學類閱讀提供了知識基礎并有很大幫助,僅有4%的學生不適應地理雙語教學的模式。綜上所述,就初期的教學實驗階段來看,大部分學生愿意并有能力適應雙語地理教學的教學模式。
五、教學試驗階段的探討和總結
根據(jù)初步的教學研究,對雙語地理教學的開展有以下總結:第一,對應人群的特殊性,僅適用于以出國為目的的國際班學生的課堂教學,為了做好課堂銜接,學生需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第二,教學預備環(huán)節(jié)復雜,不僅需要教師有較高的英語水平,而且教師和學生的課前準備工作量較大。第三,課堂組織和考評形式多樣,針對小班教學,可以滲透多種開放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考評和考試可以加入英文題目的部分,做到講練結合。第四,整體教學效度還可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適應性、考評和考核方式的適應性都還需要一個過渡期,隨著模式的改革和教學細節(jié)的調整,學生適應性和課堂效度會不斷提升。從整體來說,雙語地理教學模式比較符合國際班教學課程整合的目標,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和接受,最終通過不斷的研究和調整,一定能夠成為很好的中西方銜接課程。
地理教研組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期學科教學特點,強化常規(guī)教學,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充分落實以研興教,以教興研的思想。在地理教學中全面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教法,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二、工作內容及具體要求:
1、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2、認真學習新大綱、新教材、地理高考考試說明和高一地理會考標準;3、任課教師按要求擬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集體討論確定教研組工作計劃;4、抓好教學常規(gu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除堅持每月一次教案、作業(yè)檢查;還做到隨時檢查常規(guī)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5、組織教師從各種刊物上選取先進經(jīng)驗文章進行學習;6、開展以研究教法、教材、教綱等為主題的學科專題討論;7、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舉行一次野外考察活動;并舉行以此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的小論文評比活動;8、開展學科講座二次,其中針對高考一次,會考一次;9、組織本組教師認真刊出三期黑板報;10、嚴格按照學校規(guī)定組織公開課教學;積極組織教師相互聽課、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11、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和心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12、加強教研組建設,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研環(huán)境;13、加強與其它學科教研組的教研聯(lián)系及合作。 三、教研工作日程安排:
項目
時間
教 研 活 動 內 容
第1周
討論確定教研工作計劃,檢查教學計劃的擬定情況。
第2周
對新教材、新大綱的學習,落實公開課教學。
第3周
公開課說課(張小剛),集體備課。
第4周
公開課教學,集中評議;作業(yè)、教案檢查。
第5周
野外實踐活動安排、開展。
第6周
組織刊出第一期學科黑板報。
第7周
學習會考標準,進行會考專題討論。
第8周
組織高一會考知識講座(王傳禮);作業(yè)、教案檢查。
第9周
進行野外實踐活動的小論文評比,并總結經(jīng)驗。
第10周
學習經(jīng)驗文章(2)篇。
第11周
組織刊出第二期學科黑板報。
第12周
學習教學大綱,撰寫教學論文。
第13周
學習地理高考考試說明,高考復習專題討論。
第14周
組織高三學科知識講座(姚思勇)。
第15周
學習經(jīng)驗文章(2篇)。
第16周
組織刊出第三期黑板報,作業(yè)、教案檢查。
第17周
檢查本期教學工作計劃執(zhí)行情況。
第18周
學期材料收集,對教學、教研工作進行部結。
一、積極參加課改培訓,加強理論學習、促進觀念轉變根據(jù)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我與備課組其他老師頂高溫冒酷暑在暑期月31日至月2日奔赴市泰和大酒店參加了高二地理學科新課改培訓。三天培訓期間,通識培訓,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的專家從教材編寫方面對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的設計思想和教材內容作了介紹;省的一線教師介紹了課改實驗區(q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訓;省地理教研員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地理學科的開設時間、方式、課時安排、教學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導意見;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及高一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本學期切切實實做好高中地理會考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重點做學習困難學生的工作。注重對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礎及培優(yōu),組織高一備課組成員做好下列工作:
1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鉆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xiàn)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安排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高一備課組內,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復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探討復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閱卷、分數(shù)統(tǒng)計和閱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抓教學常規(guī)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措施: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fā)式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高一地理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地理1》的備課暢想,開學后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并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jié)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采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fā)揮了個人的優(yōu)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鑒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教師的研究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四、尋求理念與課堂的最佳契合,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困惑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xiàn),經(jīng)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xiàn)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和矛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