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英語課程學習心得

英語課程學習心得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2-09-18 21:40:4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英語課程學習心得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第1篇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英語 合作學習 策略

一、英語合作學習的含義

英語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或群體,依據(jù)學習要求,以合作探討交流的方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并以團體的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的教學活動。

二、英語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1.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英語教學的最大特點是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教學中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嘗試用英語語言與小組成員進行探討交流。該種教學方法其實就是還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與同學的交流中,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以達到“互相借鑒”的學習目的。

2.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雖人數(shù)不多但相對穩(wěn)定,小組中的每個人都彼此熟悉,組內成員互相合作,組際之間相互競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又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在小組遇到問題的過程中能相互交往,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小組成員能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他們的組織才能和協(xié)調能力。

3.有利于增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在一定任務的背景下,需要師生之間的通力合作,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促進了師生間的理解與溝通、學生合作意識與交往技能,影響了學生價值觀、態(tài)度、能力和認識世界方法的社會化,有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長。師生之間的平等合作交流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形成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4.促進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

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彼此的交流溝通來互相了解對方的學習性格和個性特征。學生通過競爭與合作學習能及時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集體榮譽感,激發(fā)了學習動機,促進了學習主動性的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審美價值觀也會在彼此的交流學習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也具有促進作用。

三、英語合作學習的策略

1.合理劃分學習興趣小組,為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

英語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要根據(jù)學生的性別、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交往能力等情況,合理搭配,形成一個既能互相競爭又能相互學習的學習群體,促進每位小組成員的發(fā)展提高。學習小組的劃分應該“人數(shù)適量,因材搭配”。小組的學習人數(shù)一般以3~6人為宜,且人員的分工應該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內容而定。一般應有學,具體負責對學習任務的宏觀調控把握,協(xié)調成員之間的討論與爭辯。小組可自行確定成員作為記錄員,以及時準確的記錄同學的討論結果,便于匯總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小組的發(fā)言者應該做到一方面,圍繞話題做最為簡潔的見解,突出自己的鮮明觀點;另一方面應該發(fā)揮團結友愛的精神,切忌一言到底。小組合作學習在進行探討交流時應該讓每一位同學都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都有義務為小組的成果展示盡自己最大的力量。

2.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突出學生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形成合作交流。在小組學習中把學生從被動的去學轉變?yōu)橹鲃拥厝W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學生要養(yǎng)成“自我主體”的學習態(tài)度,人人學會自學,人人參與學習過程,搜集信息,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個人?!毙〗M學習成員應該以“問題”為探究學習的中軸線,按照“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習思路,不斷地鼓勵學生運用最簡潔的辦法解決問題。

小組的學習成員還應該要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展示與表現(xiàn)自己能力、個性的機會與場所,學會主動爭取教師、同學的幫助,汲取他人的意見,創(chuàng)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等合作技巧。教師應該鼓勵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集體中心意識,組內成員互相合作,組際之間相互競爭,增強學生為捍衛(wèi)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進行集體討論、合作,在組內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力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在合作中挖掘個體學習潛能,培養(yǎng)團隊精神,促進共同提高,爭做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新者,讓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

3.選擇合理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充分地發(fā)揮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們根據(jù)學習內容的要求,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去探究知識。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7B下Unit3 Reading時,可讓學生分別扮演Susan、Justin、Paul、Policeman等角色完成對話練習。這樣,學生在劇情扮演的活動中,定能夠發(fā)揮想像,探尋人物的心境。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思考:要是你遇到了類似問題,你該怎么辦?相信小組成員通過學習合作,答案定會豐富多彩。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也會從中得出作者以“A lucky escape”意圖所在了。

第2篇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英語;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188-01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興趣是人們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份,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愛因斯坦也曾精辟的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英語,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要想圓滿地完成英語教學任務,就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去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1.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營造氣氛,鼓勵實踐

離開語言的運用來談語言學習只能是一句空話。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組織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英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力求通過各種手段創(chuàng)造一種濃厚的英語氛圍。在課堂上教師在言語、表情、姿態(tài)等方面應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關懷、欣賞、肯定和鼓勵。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消除他們心理上的恐懼,減少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多一份鼓勵與表揚,少一點責備和糾錯。鼓勵學生開口,大膽積極地運用語言,增強他們交際的信心,讓他們大膽地用英語進行交際。在課下要求學生一見面就說英語,用英語交談問候,通過交際來學會交際,交流情感、培養(yǎng)興趣、確立信心。使學生善于創(chuàng)造和把握學習英語的機會。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際有利于學生親身感受直接體驗和積極運用語言,切實做到在用中學學中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掌握了語言知識與技能,而且也能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性格品質。

2.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情感,激發(fā)興趣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生動有趣富有意義的情景能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參與語言活動的熱情和興致,英語課堂也才能充滿活力。教師應通過自己認真的備課,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將教材活化為生動有趣與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情景,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定的話題場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語言的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培訓與發(fā)展的條件和環(huán)境。教學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激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達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發(fā)揮其能力的目的。當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只限于課堂上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應包括設法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理解帶來的樂趣。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使學生通過將孤立的詞語組成一個個精彩而興趣盎然的句子和語段,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未源于其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穩(wěn)定的情感體驗。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提高學生組織語言、駕馭語言的聰力,這也正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3.轉換角色,尊重主體,發(fā)揮主導作用

在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新教材要求教師必須成為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造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幫助者。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發(fā)揮主體作用的目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熱情,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師更多的是一名向導和顧問,所以教師在加強自身素質提高的同時,還應認真學習鉆研新課程標準,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在備課上多下功夫,深入鉆研教材,把握學科知識的體系、核心和關鍵,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在教學活動中針對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握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在課堂上精心組織,根據(jù)課時計劃、教學目的提供更多有意義的交際性的練習,充分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真正變講堂為學堂,把教學過程變?yōu)閹熒涣鞣e極互動的過程。給學生實踐以達到實用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感到英語學習是一種享受,是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知識,這樣才能使他們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飽滿的熱情和充足的信心。

4.以情景為中心展開教學,以適應未來情景為目的

英語課堂教學應以"情景教學為特色"。英語教師的活動范圍擴大了,英語教師可以組織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去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以學生的聽、說、訓練為重點,利用課前五分鐘開展聽、說訓練活動,內容可以是情景對話,唱英語歌曲,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做到大膽、大聲、大方。根據(jù)不同的主題,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說話,如教形容詞的比較時,學生了解了其基本用法后,我叫兩個小組的學生帶書上臺,以他們的高矮進行比較以書的新舊進行比較,最后評比出哪個組的學生表現(xiàn)最好。這樣,學生們不僅參與到游戲中,情緒高漲,而且還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了形容詞比較等級的用法。

5.教師教給學生英語學習的"良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人以魚,只供一飯,授之以漁,受用終生",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社會的發(fā)展決定了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會"知識這個階段,還必須"會學"??茖W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給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科目眾多,知識寬廣的文化領域,學生掌握了幾課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盲目地在題海中"撲打"只能事倍功半,學生必須知道自己該怎樣去學習。在英語教學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學生一旦具備了較強的英語自學能力,就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6.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增強自信,提高興趣

古人曾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英語學習,課前不僅要進行預習,而且要爭取達到最佳的效果,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初步了解新的內容和思路,做到提前思考,預習可以把教材中容易解決的問題先解決掉,掃清知識上的"擋路虎";預習可以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經過預習,學習就不會盲目,被動,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抓住了,帶著問題,目的明確地聽課,許多問題會茅塞頓開,有豁然開朗之感,印象尤為深刻。所以,養(yǎng)成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學習上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就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7.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開發(fā)豐富的課程資源

第3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45-02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各領域的發(fā)展趨勢,隨著計算機和數(shù)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基礎教育原有的課程體系、內容、結構等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就目前來看,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研究,正逐步成為我國整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的重點。為了適應國際基礎教育改革背景的發(fā)展趨勢,國家除了在中小學加快普及信息技術課程外,還特別強調要重視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中學各學科課程整合的現(xiàn)狀分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研究課題,和教育教學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但相對來說又具有獨立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來說,其不僅要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還要強調讓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其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特有的適合于交互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大量共享資源等環(huán)境,充分展示信息技術的魅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能力。我國的大多數(shù)中學學校能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上提出改進。教師在進行各個學科的教學時,能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一定的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我國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還存在一些缺陷,如整合課觀摩課多、實際應用較少,學科教學本質的淡化等,需要不斷地探索研究和聯(lián)系實際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優(yōu)勢。

二、信息技術與中學各學科課程整合的數(shù)種方式

信息技術與中學各學科課程的整合主要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內部的整合。廣義上的信息技術課包括主要的學科課程(有專業(yè)教材和正規(guī)課表)、活動課(如平面設計、網絡基礎、動畫設計、算法與編程等拓展性內容)和一些隱性的課程(如學校與周邊的環(huán)境信息等)。通過協(xié)調這些環(huán)節(jié)來調整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yǎng)。總的來說,主要著眼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在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不同層面信息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和協(xié)調發(fā)展。信息技術與中學各學科課程整合的方式主要有:

1.利用現(xiàn)有工具軟件,如powerpoint等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整合。一般來說每節(jié)課都需要制作一個獨立的課件,這種課件使用起來靈活性不大,而且往往在教學實施前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作準備工作。

2.利用計算機的信息處理能力進行教學整合。計算機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利用這一特點可以讓使用者對海量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和再利用,從而較快地從大量信息中提取到有價值的部分。此外還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信息的再加工能力,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能力對實驗教學過程進行模擬的教學整合。隨著計算機和數(shù)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其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為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以往受現(xiàn)實條件制約而無法開展的實驗等教學活動,現(xiàn)在可以通過計算機實現(xiàn)仿真模擬,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4.利用學習類網站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即通過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如參與調查、收集資料、選擇研究專題、制定各種研究計劃、到各個機構請教專家,撰寫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的過程學會學習和提升各種能力。

三、中學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整合的實踐分析

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以領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中。而在中學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整合的實踐中,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學生輔導者和討論的協(xié)調者、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成為學生的服務者和共同學習者,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總結共同的觀點,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也由“向教師學(Learning from Teacher)”轉變成“和教師一起學(Learning with Teacher)”。在中學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整合的實踐中,信息技術為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xié)作討論、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及創(chuàng)作實踐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中學里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目的,除了要求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信息工具的使用以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yǎng),即靈活運用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習慣。所以,也需要按照課程整合的要求,把信息技術作為常用工具,與實際學習相整合。在課程整合理念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的基本操作流程圖如圖1所示。

四、中學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整合的實踐

在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地理教學課程——城市交通運輸?shù)闹袑W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整合實踐中,選用Dreamweaver開發(fā)的教學網站為平臺,其中網站結構包括網站導航、教學專題、難點重點、同步教學、專題討論、學生作業(yè)、參考資源和課下留言等。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地理教學課程——城市交通運輸?shù)闹袑W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整合實踐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

1.激趣導入,觀看有關武漢市及局部交通狀況的錄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主題有一定的認識。

2.同步學習,學生以2~3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參考資料和圖片,在筆記記錄區(qū),把小組的觀點集中、總結、修改和完善。教師在該過程中是輔導者和協(xié)調者,通過網上監(jiān)控來監(jiān)督和檢查學生的進展,隨后做出及時反饋并適當?shù)匾龑W生做出反應,引導學生分享、評價合作學習的成果。

3.知識鞏固,各小組的討論結果經點評、修改可以抽象為新的知識,學生完成反饋作業(yè)。

4.課外學習與交流,學生在提供的相關網站進一步學習,在留言板上留下自己的觀點和問題,與其他學生進一步交流。

中學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整合的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學校的硬件設施不足,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農村學校條件較差,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教育信息資源分散,利用率低,有效資源總量不足。以地理學科為例,信息資源內容陳舊,跟不上新教材,并且總量不多;教師自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認識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影響整合的程度。

筆者自身對整合只是一絲淺層的認識,整合嘗試也是一次淺層嘗試,信息水平也只局限于Photoshop,Authorware,Dreamweaver,Office等軟件,開發(fā)動畫的水平急待提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個雙向的互動,教師、學生相互影響,進行“整合”。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廣義的學習系統(tǒng)也是一個廣義范圍內的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學生和教師經過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利用信息技術,在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的支持下,進行新型的課程學習,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康寧,張彬.中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和現(xiàn)狀分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2):143-144.

[2]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M].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04):22-28.

第4篇

關鍵詞: 新課程 初中英語 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動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教學課堂應當在課內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庇捎谇榫辰虒W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規(guī)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及學生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等弊端,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體性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它往往成為英語教師教學的首選。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情境教學呢?

一、巧設情境,突破時空

實物是最常見的直觀教具。實物的運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認識客觀事物。例如:我借助破杯子、壞了的玩具來介紹形容詞broken;我把幾樣東西放在不同的位置來體現(xiàn)in,on,under,behind等一些介詞的含義。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突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教師通過實物這個直觀教學手段,加上自己的語言表述和學生的角色扮演,形成交際的模擬情境和氣氛。通過在設計的情境中進行語言操練,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掌握所學知識。

二、利用圖畫,激發(fā)興趣

圖畫以一定的形象、符號、色彩、線條對客觀事物作簡潔的描繪,省掉了從語言表達到意會的中間“譯解”的過程,清楚地揭示了語言和事物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圖畫包括圖片、掛圖、幻燈片和簡筆畫等,其中簡筆畫用得最廣泛,用起來也最方便。比如:bed room,僅用一幅簡筆畫就能解決教材中的所有問題,待學生打開課本時就已經理解和掌握了全部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簡筆畫的配合,整篇課文講起來如行云流水般順暢,學生學起來也覺得輕松、愉快、有趣味。

三、師生表演,活躍氣氛

通過情境教學,把學習和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用中學,在學中用。這樣做能起到加深印象、幫助理解的作用,實際效果比一般抽象的講解要好得多。例如:我在講解dangerous和careful時,先安排一個學生來協(xié)助我。講課時,我指著教室里的一只燈管說:“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light.It doesn’t work.Who can mend it?”有位學生這時站起來說:“Don’t worry.I can mend it.”說完,他就走過來并假裝去觸摸燈管。這時我顯出一種極為緊張的表情并大聲說:“Be careful!It’s dangerous!”我一邊在黑板上用紅色粉筆畫出“觸電”標志符號,一邊大聲重復:“Be careful!It’s dangerous!”這時,再問學生它們的含義是什么,學生便能異口同聲地說出來:“小心,危險!”

四、聲情并茂,形象生動

人們在交際中除了使用語言外,還經常使用表情、動作、手勢等來表達一定的意思。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用各種生動傳神的表情、形象的語言和演示動作來描述事物或某種過程,學生的頭腦中就能形成清晰的圖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做出開門的動作時說:“I’m opening the door.”;做出跳的動作時說:“I’m jumping.”等。學生看我的動作所顯示的情境,結合我所說的句子,伴著板書,很快便能掌握現(xiàn)在進行時及其特點。

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聲調的變換,加上一些生動的圖畫及動作和形象表情的配合,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歡快、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更生動、更形象。

五、媒體引領,引人入勝

多媒體能把許多靜態(tài)的文字圖片設計成動態(tài)的生動畫面,使學生的想象、理解、思維能力得到開拓。尤其是某些過程情境的設計,讓學生有如臨其境的感覺,既加深了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直觀形象,對提高教學質量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特長,能夠極大地提高口語和表達能力”。圖文并茂、聲形兼?zhèn)涞亩嗝襟w能模擬出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更加引人入勝,成為一個自然的語言交際“社會性”場所。

如在教食物的單詞時,教師可這樣設計:以多媒體的形式出現(xiàn)了一個大型超市,老師帶領學生去超市購物:Today is Sunday,Let’s go shopping,Now we are in the supermarket.

師生對話:

T:What can you see?

S:I can see a(an the some)...

T:What do you like?

S:I like...

T:What do you want to buy?

S:I want to buy...

通過多媒體的展現(xiàn),延伸了課堂狹窄的空間,帶領學生進入了生活,走入了超市,學生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商品;模擬的情境也使課堂增添了幾分真實色彩,激活了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說、視、觸等各種感覺,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知識。

六、游戲激趣,從玩中學

形式多樣的比賽和游戲是激境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據(jù)學生好勝心強的天性,教師可將課堂設計為不同的競技場所。根據(jù)一節(jié)課或幾節(jié)課教學內容設計出一些競賽題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比賽,通過比賽,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課堂上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人體器官時,我設計“畫畫接龍”的游戲,復習名詞時,進行“Touch It and Guess”比賽。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適當?shù)匾胗螒?使學生在玩中增長知識。例如在教初中英語人體各部位名詞時,讓學生做“摸五官”的游戲,先叫幾個學生上臺表演,老師說出五官的名稱,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部位,如果有人做錯了,下面的同學就會喊:“×× is wrong.”做錯的同學就得當場用英語來糾正自己的錯誤。以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做這個游戲,并以獲分數(shù)的辦法來進行。這樣在游戲中,能有效地防止學生產生疲勞和厭倦的心理,使學生在歡快的笑聲中鞏固英語知識。

總之,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通過各種不同的活動形式,一定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才能生動活潑,教與學的質量才會提高。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1-0064-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部門對新課程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一些新的標準,這些新課程標準也給英語教學帶來了一些新的沖擊和挑戰(zhàn)。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按照新課程的標準來教學,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不斷改進其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當前這些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以此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新課程改革下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

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對于英語課程的性質已經有了很明確和完善的闡述。英語課程的學習就是指學生通過對英語的學習以及相關的實踐活動,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發(fā)展其個性、開發(fā)其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過程。其要求主要有以下兩點。

1.全面增強高中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新課程的改革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成功實施新課改教學的關鍵所在,這也要求教師必須要從以下幾點出發(fā):①樹立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適應當前新課改的需求,就必須要樹立一種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突出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對高中課程的目標進行重新認識和定位。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符合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心智的發(fā)展需求、升學和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需求,同時還要符合國家經濟建設以及科技發(fā)展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②使學生擁有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明確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其自主學習必須要滿足教學內容的實際需求,適應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其自主教學必須要在教師指導下來實施,其主要措施主要如下:第一,教師應該按照所學內容設計出適應目前學生學習語言的教學情景;第二,向學生提供相應的自主學習材料,同時讓學生可駕馭這些自主學習材料;第三,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利用這些學習資料來完成教師所既定的任務,同時教師還應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來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第四,合理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重視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③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增強其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教師應該不斷對其教學進行反思,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同事之間的研討、相互聽課和說課,對其教學活動不斷進行調整,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教學習慣。

2.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滿足新課改的需求,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語言知識的學習以及語技能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結合學生所具備的實際語言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聽、說、寫和讀等語用環(huán)境,教師通過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實行聽的訓練,教師在實施聽的訓練的同時,還可利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課外閱讀教材要求學生來進行閱讀并回答問題,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第二,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當前自身的閱讀能力,開設相應的閱讀課,幫助學生來進行閱讀,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多上網瀏覽和交流,通過不同的渠道學習英語文化,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使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能夠得到提高。

二、高中英語教學的策略

1.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在新課程標準中,著重強調了對信息技術與互聯(lián)網絡的利用,通過雜志、圖書館、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或者報紙等不同渠道資源來查找相關所需要的各種信息與材料等,充分利用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來實施教學,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能。比如在進行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通過短片的方式來引入該堂課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讓學生課后的時候,到網上收集整理各個國家和民族的節(jié)日方面的資料,結合其生活實際,來探討自己對節(jié)日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有效開展第二課堂。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必須要經得起各種實踐的考驗,除了課堂英語的教學以外,還應該盡量多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如校本課程,英語角,閱讀賞析課等使學生能夠從不同方面來接觸英語,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加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習英語,感受到英語的真實性,使其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大量地接觸與實踐所學習的語言,增加其練習量,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其學習的質量。

3.活用教材和優(yōu)化資源。教材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學不僅僅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與傳遞,更多的是課程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反映該教材內容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新教材的把握有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同時由于教師對教材中內容不敢隨意得增刪,盲目遵循其所規(guī)定的教法來實施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作為英語教學,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活用教材,優(yōu)化其資源,合理地進行增減,這樣才能使教材更好地為其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劉麗霞.新課程背景下合作的策略閱讀(CSR)教學策略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8.

[2]張小芬.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11):84-85.

第6篇

關鍵詞:《英語國家概況》;合作學習法;任務教學法

0 前言

隨著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和合作不斷加強,現(xiàn)代社會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根據(jù)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英語國家概況》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其總體目標是: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主要英語國家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況及其文化傳統(tǒng),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1 傳統(tǒng)的《英語國家概況》課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英語國家概況》課的教學以傳授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作為教學重點,教學方法以知識灌輸法為主,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從教學內容來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注重對文化的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介紹,忽視了對跨文化交際影響較大的深層文化因素,比如: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宗教思想、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儀式、解決問題方式等。其次,從文化本身的特性來看,文化是動態(tài)的,文化隨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變換而發(fā)生變化。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的是一成不變的事實性描述,缺乏對某一文化現(xiàn)象的歷史起源及最新動態(tài)的描述。最后,從教學方式來看,以知識灌輸法為主的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詫異的敏感性和識別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 合作學習法和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

《英語國家概況》課應該如何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課堂教學從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將合作學習法與任務型教學法結合來加以實現(xiàn)。合作學習法,又稱協(xié)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共同完成教學活動。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以任務或活動為核心單位計劃組織語言教學的途徑,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法與任務型教學法結合是指教師設計學習任務,指導并幫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協(xié)商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過程。

3 合作學習法和任務教學法在《英語國家概況》課程中的應用

本研究將合作學習法和任務教學法應用于《英語國家概況》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課堂演示活動。受試班級為華中農業(yè)大學外語系2005級商務英語3班和4班,共62名本科學生。具體的教學步驟如下:

3.1 教師設計選題

選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小組活動的進行。一般來說選題既要與課程的性質和內容緊密聯(lián)系,還要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筆者將整個小組活動命名為“文化萬花筒”,為學生設計了各國民族服飾、特色美食、坐標建筑、傳統(tǒng)節(jié)日、著名大學等選題。

3.2 學生組建小組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2-3個選題。教師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基本原則,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參考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將他們分成5-6人的小組。每個小組推選出組長一名,負責組內協(xié)調和與教師的溝通。

3.3 制作小組名片

由小組長主持,通過小組討論確定本組的組名,口號,風格。每個組的全體成員合影,作為本組的封面照。根據(jù)統(tǒng)一的模板,每位組員分別制作自己的幻燈片,展現(xiàn)自我風采。小組長將組員的幻燈片匯總,制作成一個文件。制作小組名片有利于教師在短時間內熟悉、了解學生,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非凡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當喬丹遇上庫爾尼科娃”,“Fistival”, “AT”等組名都極具個性。同時各小組也有了自己的定位,形成了本組獨特的文化。

3.4 小組分工,搜集資料

各小組組長組織討論,縮小各組選題范圍,并進行分工,直至每位組員都有明確的任務。教師參與小組討論,了解各組的進展, 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建議。小組成員在充分了解小組總體任務和自己的具體任務后,通過圖書館和互聯(lián)網等途徑廣泛地搜集相關資料,制作幻燈片。此后,小組成員再次聚會,確定演示活動的形式,討論演示活動的整體安排及細節(jié)問題。

3.5 演示活動排練

在演示活動排練中,要求各組員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具體而言,每個組員在盡可能完成好自己的那部分演示活動之外,還要對其他組員在演示過程中的語言運用、動作、演示方式等細節(jié)問題一一進行評論、建議和改進,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最后,各小組按順序單獨在教師面前進行預演,教師針對演出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

3.6 小組課堂演示

各小組按照抽簽順序依次上臺進行演示,其他小組及邀請的教師評委分別根據(jù)事先制定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最終確定每個小組的總成績。評分標準包括:第一、主題內容(40%);第二、演示形式(20%);第三、現(xiàn)場表現(xiàn)(40%)。

3.7 小組自評及組員互評

首先,各小組以討論的形式自評,總結本組及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獲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下次的活動積累經驗和方法。然后,組員以書面形式為本組其它成員打分,對他們的表現(xiàn)予以評價。最后,教師對各組的演示活動進行全面、客觀的點評。點評時一要注意多表揚和肯定,讓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興趣越加濃厚;二要指出須改進的地方,使學生的課堂演示越做越好。

4 結束語

第7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英語學科;融合研究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水平的高速發(fā)展,決定了教育教學的方向不能單一地追求知識理論的積累,而是更應該注重科學水平層面上的訓練,實現(xiàn)教育實踐應用的最終目的。尤其是信息技術和教學資源的完美整合,更是為教學的多元性創(chuàng)造了可能。多角度的擴展和融合教育的發(fā)展,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新形勢、新觀念,讓教學煥發(fā)生機,充滿朝氣,是每一位教師都應重點考慮的問題。本文就從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課程整合出發(fā),談一談可行的幾點建議和整合優(yōu)勢。

一、大幅度地擴展資源

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適當應用,聲畫形象的傳達,對于知識的擴展教學作用是非常顯著的。課本上的內容畢竟十分有限,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單一,使得目前的教學存在舉步維艱的局面。尤其是對于英語這門開放性比較強的學科來說,其教學中的知識要點只是這門語言僅有的一小部分。這就需要清楚教材,需要引進更多的英語知識和外來的文化習俗等諸多要素,增強學生了解西方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事半功倍。尤其是在涉及英語國家等方面的教學,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和課本的基礎知識,是很難讓學生掌握全面的英語知識的。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通過網絡巨大的信息庫,加上多媒體生動的聲畫功能,則可以最簡潔地彌補當前英語教學中的各種不足,實現(xiàn)英語教學真正的資源整合、全面提升。

二、開創(chuàng)多樣教學形式

要想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并能合理而科學地將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完美結合,就需要教師能夠善于把握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在恰當?shù)臅r機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去,并完美地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展示信息技術的一大優(yōu)勢,開創(chuàng)新形勢的教學形式。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教師能夠將整個課堂完全掌握住,隨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適應教學進度;然而其弊端也顯而易見,就是完全忽視了教學主體學生的作用,讓教學和過程過于被動化,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活力。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就能很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

比較實際的教學形式擴展就是“情境式教學”。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為課堂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教學情境的場景,能夠通過外部的強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教學內容,從而加深教學印象。就比如,教師在進行Healthy eating這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將班級設置成為一個“交流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相互之間用英語溝通自己的三餐食譜,并開動腦筋進行聯(lián)想,最終每組派出一個代表進行英語陳述,說出組內經過討論后,總結出來的健康食譜。

三、加強課堂互動效果

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運用,不僅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改善,更能夠有效地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將教學關系進一步推進。通過動態(tài)的信息技術的使用,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主導者,而是成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這樣的地位轉變能夠大幅地減少學生的“畏懼”心理,可以以更加平常的心態(tài)來面對老師,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來面對學習的挑戰(zhàn),逐漸地接受英語的學習,熱愛英語文化,大大提高興趣。也正是因為這樣,教師就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的壓力、學習上遭遇的困境等。并根據(jù)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因材施教,適時變更教學方式,積極引進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能夠更加愉快地享受學習,而不是強迫學習。

四、激發(fā)學生主動性

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旨在通過新穎的教學情境的開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激發(fā)學生求真問難的思維習慣,對于創(chuàng)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有效開展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將傳統(tǒng)的教師領讀單詞,轉變?yōu)闄C械式領讀。通過讓大家進行傾聽的方式找到正確的發(fā)音方式;還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單詞的檢測和學習的反饋。這樣的新穎方式都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學習內驅力。奧蘇泊爾也曾提出“有意義教學”的觀點。同樣都認為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是時間的長短和教師的能力單方面決定的事情,而是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真正地做到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意義”。信息技術和教學活動的有效整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是比單純的教學更具時代性和理論性的教學方法,是值得推崇的。

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能發(fā)散思維,通過聲音、影像的綜合運用,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完善自己。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并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和能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自主教學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和體現(xiàn),與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達成了一致。不僅僅是單純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是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在高中大強度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以最小的代價進行教學,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學觀念;學習方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學習中不但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會學”,充分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幾點

看法:

一、作為教師,自身需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上,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傳授知識,學生則在下面無精打采、昏昏欲睡,試想一下,這種狀態(tài)下實現(xiàn)高效率課堂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少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獲得更多的樂趣和體驗。

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辈簧俳處熢谡n堂上往往只是將知識簡單、粗暴地灌輸給學生,告訴他們“這是什么”,根本不告訴學生“為什么”,常常導致學生一頭霧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鼓勵學生自己努力鉆研、獲取知識,讓學生自解自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和能力。

比如,在學習“developing”和“developed”的區(qū)別時,很多學生常常會記混或者記錯這兩個單詞的用法,針對這種情況,我在黑板上寫了下面一段話:

The whole world has lots of developed countries,such as :America,F(xiàn)rance,Japan and many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While China,North Korea,India and many of Africa countries belong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我會讓學生在理解這個句子的基礎之上,分組討論,試著總結出“developing”和“developed”的區(qū)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馬上就被激發(fā)出來,為他們充分發(fā)揮自我潛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不,沒過一會兒,就有小組舉手示意,“老師,我們組發(fā)現(xiàn)這兩個單詞的區(qū)別了,你看你寫的句子里邊,屬于‘developed’這個單詞的都是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比如美國;而屬于‘developing’這個單詞的都是一些發(fā)展中的國家,比如我們中國。是不是這兩個單詞分別就有發(fā)達的、發(fā)展中的意思呢?”學生趣味盎然地向我解釋他們的“新”發(fā)現(xiàn)?!巴瑢W們,你們做得很棒,正確揭示了這兩個單詞的細微區(qū)別。后綴‘ed’我們之前學過,是表示已經完成的意思,發(fā)達國家已經完成了基本上的發(fā)展;而后綴‘ing’則是表示正在進行中的動作,發(fā)展中國家還需要進一步發(fā)展,正處在不斷的發(fā)展中……”

就這樣,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反思一些問題,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參與和總結,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學難點和重點也變得簡單、易懂。

二、加強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主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就要完全撒手不管,推行“放羊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正視自身所擔負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逐漸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

習慣。

眾所周知,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但是關于詞匯的背誦和記憶,往往讓很多學生都感到頭痛。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單詞記憶方法的有效指導,以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單詞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根據(jù)讀音的規(guī)則記憶單詞、根據(jù)構詞法記憶單詞等都是很好地記憶單詞的方法。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就習慣以“單詞趣解”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單詞。比如,“hegemony”在中文中表示“霸權”的意思,he+ge(t)+mon(e)y.為什么是“他”“得到”“錢”,而不是別人呢?因為他實行霸權政

策……這樣一來,學生往往會感受到英語單詞的趣味性,為他們更好地進行英語單詞的學習、增強自信心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