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教育學研究論文

教育學研究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2-05-31 09:01:2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教育學研究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教育學研究論文

第1篇

一、初等教育學的基本學科概念

厘清學科內的基本概念問題是學科建設發(fā)展的起點,因此,需要在某些基本概念問題上達成共識和統一,這樣才能在矛盾和發(fā)展中推動學科的建設。

(一)初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作為正在建設發(fā)展的二級學科,擁有獨特的研究對象是初等教育學學科發(fā)展的前提之一。但有關初等教育學研究對象的問題,學術界尚未達成明確一致的看法。同樣作為二級學科并且發(fā)展逐漸成熟的高等教育學這門學科,很明確地提出將高等教育作為本學科的研究對象。因此,很多學者直接借鑒高等教育學的研究成果,認為也應將小學教育作為初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但我們不禁會問,到底什么是小學教育?關于小學教育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針對小學教育的概念性問題,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解釋:第一,認為小學教育是一個與其他學科并列的獨立學科;第二,認為小學教育是一個獨立的教育類專業(yè);第三,認為小學教育是教育體系當中與其他教育階段平行但具有重要基礎特性的階段。由此看來,不同角度理解下的小學教育也存在著概念性的分歧。那么,如果初等教育學這門學科將小學教育作為其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的定位究竟是小學教育這個專業(yè)本身還是小學教育這個階段過程?若以小學教育專業(yè)作為研究對象,那么與之相關的專業(yè)發(fā)展性問題應作為其研究的主要內容;若以小學教育這個教育過程階段作為研究對象,那么在小學教育這一基礎教育階段過程中涉及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應作為研究的重點來思考;抑或是這兩者皆應有所研究。因此,想要明確初等教育學理論研究的內容,首先需要研究者對研究對象及其相關的基本概念問題做出明確一致的界定。

(二)初等教育學的邏輯起點

邏輯起點是對理論體系的基本問題進行回答所必須使用的關鍵概念,是理論體系中最簡單,最抽象的概念,和歷史起點具有一致性,是對認識角度、構成事物的基本矛盾、事物的細胞或細胞形態(tài)、構成事物的原始的基本關系等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那么,對于初等教育學來說,構成其最基本的、本質的、一般的單位是什么?而這一基本單位同時也是形成初等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命題的最基礎的概念。很明顯,若將小學教育作為初等教育學的邏輯起點并不適宜。因此,有學者提出將小學兒童作為初等教育學的邏輯起點。小學兒童恰恰是小學教育中最簡單、最一般的本質規(guī)定,是構成小學教育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單位,且滿足了邏輯起點的四個要件,因而是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邏輯起點。

對于上述觀點,筆者也秉持一致的看法。因為“立足學生,以兒童為本”是小學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宗旨,小學教育的一切理論和實踐都應是以“小學兒童”為基點并圍繞其展開。而這一點從教師、教學、學校等這些學校教育的構成要素上都有所體現。例如,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小學兒童”是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制定的核心理念,同時是衡量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最終立足點。從我國新頒布的2012年《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學生為本”的教師教學宗旨,而國外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美國等所頒布的全國教師專業(yè)標準中也明確表示學生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是衡量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最終指標。因此,小學兒童無疑是初等教育學學科研究中最基本、最本質的單位。

(三)初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初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與其邏輯體系、研究內容等密切相關。初等教育學不是教育學理論在小學教育中的簡單應用,而是依據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借助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成果,針對小學兒童特點、小學教師專業(yè)特性、小學教育實踐等探討形成自身的基本理論,以小學教育的現象、問題、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并致力于解決小學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筆者認為,首先,初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是一門科學理論,這里不僅強調其理論性,同時更需關注其科學性??茖W理論性質的的體現不僅在學科本身,即發(fā)展本學科獨特的理論體系;還包括吸收相鄰學科的科學知識,如心理學、生理學等,除此之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理論知識及研究成果也應納入學科的發(fā)展之中。其次,初等教育學也應是一門應用理論。因為它還關注小學教育現實當中存在的問題,從實踐問題中生成理論以指導實踐。

(四)初等教育學的學科范疇

要明確初等教育學的學科范疇,首先需明確初等教育學的學科位置及它在學科體系中與其相關他學科的關系。初等教育學雖作為一門正在建設和發(fā)展的學科,其最終發(fā)展的明確目標是成為與高等教育學這樣的相關學科所平行的二級學科。但同時,作為教育科學體系當中的一門學科,教育學是其一級學科。因此,對于初等教育學來說,明確與教育學的學科范疇的區(qū)別,確定其獨特的研究內容是促進其學科范疇日益明晰的重要條件。

二、初等教育學的理論體系研究

按照潘懋元教授的解釋:“學科的科學理論體系,一般認為首先應當確定它的邏輯起點,從邏輯起點出發(fā),借助邏輯手段,按照學科的內在規(guī)律,層層推導,逐步展開,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構成嚴謹的邏輯系統?!睂τ诔醯冉逃龑W來說,其邏輯起點是小學兒童。小學兒童則是形成初等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命題中最基本、最簡單的單位。因此,初等教育學的理論體系研究要以小學兒童為起點,圍繞小學兒童展開研究,探討小學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從而形成初等教育學的理論體系。同時,筆者認為值得強調的是我們是圍繞“小學兒童”展開研究,進行初等教育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而非“兒童”,這一點是需要引起研究者們的注意。以“兒童”為邏輯起點所建立的理論體系是兒童學,而我們所強調的“小學”兒童則不僅關注兒童,同時還關注兒童的社會角色身份及兒童參與成長活動的“場”。

三、初等教育學的方法論研究

研究的方法論與研究方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研究的方法論是指研究者的基本立場、研究角度和相應的一套概念和假定,是研究者進行問題研究的思維模式和指導思想。研究者借助這樣的視角來關注、思考、研究教育理論或教育活動。筆者認為,作為一門尚未成熟的學科,初等教育學方法論問題的研究可以借鑒其他學科的方法論視角,但同時也要在發(fā)展中不斷突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需要初等教育學的研究者們在研究過程中打開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通過學科交叉或遷移,生成新適合于初等教育學的方法論。

例如,現在有些學者采用現象學的方法論、生命哲學的方法論等新興的研究角度來研究小學教育進而發(fā)展初等教育學,相信這樣的指導思想會使初等教育學學科的發(fā)展站在一個更加宏觀的高度。其實,不管是教育學還是初等教育學,它都是一門研究復雜性問題的復雜學科,這樣的學科特點都要求其方法論的研究要多元化、動態(tài)化。因為研究內容的復雜性和發(fā)展性所需要的指導方法論也應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所以,我們不強調初等教育學的方法論是固定的,但卻需要研究者創(chuàng)造出一些能夠支撐學科發(fā)展的范式,這些范式的發(fā)展和變化是推動初等教育學方法論系統化的基礎。

四、“元初等教育學”研究

元研究是學科發(fā)展中自我反省意識發(fā)展的必然。“元初等教育學”的研究則是對初等教育學這個學科本身問題的研究,而非小學教育當中的現象和實際問題。對于初等教育學來說,作為一門正在建設和發(fā)展的學科,其尚未建立和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但筆者認為,盡管初等教育學學科理論體系的研究仍處于朦朧的狀態(tài),我們仍可以借用“元研究”的思路,采用倒置的研究方式推動學科的發(fā)展。比如,我們可以站在“元初等教育學”的高度來思考初等教育學的理論陳述、理論體系、發(fā)展機制、學科構建、進步方法等,以理論的構想來推動實證的研究也是促進學科向前發(fā)展的方式。

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以正向的思維方式對問題進行研究以促進問題的發(fā)展和解決,但若我們能夠站在另一個更高一層的方法論層面上來指導研究,這無疑會使我們促進學科發(fā)展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確。

五、初等教育學的學科建制

初等教育學的學科建制問題,歸根到底是建設支撐初等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理論實證問題。就需要我們思考下面這些問題:該學科建設的必要性、學科建設的意義;學科建立后需要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樣的人來研究,研究又是為了什么,所研究的這些成果能否支撐學科的發(fā)展,支撐學科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等等。這些與初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相關的基本問題包括學科建設的價值、學科建設的動力、學科建設的核心,以及推動學科建設的“問題”和“人”即研究內容和研究隊伍的建設都是發(fā)展初等教育學學科建制的關鍵。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明確是促進初等教育學這個學科日益豐富、日益成熟的前提。

第2篇

論文關鍵詞:化學實驗現象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初中化學課本中介紹了許多培養(yǎng)學生實驗技能和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實驗,化學實驗中的現象的正確分析與描述,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探究的是初中化學課本中部分有關實驗的現象是如何正確分析與描述的。

1、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其現象之一是溶液中產生大量的氣泡,而不能說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或逸出。

氣泡與氣體是有區(qū)別的。氣泡是溶解性較小的或難溶的氣體物質從液體中逸出的現象;氣體不是現象,而是生成具體的某氣態(tài)物質,它是該實驗最終得出的實驗結論。

從上可以知道,盛大理石(或石灰石)固體的試管里加入稀鹽酸,其現象之一為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產生,該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有待于更深入的、更準確的研究才能鑒定和檢驗出來。肉眼只能看到現象,而不能看到是什么具體物質。如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時看到的現象是集氣瓶(或試管)中有氣泡產生,而不能說是產生了具體的某氣體物質。同樣鋅與稀硫酸反應的現象之一只能說溶液中有大量的氣泡逸出,而不能說溶液中有大量氫氣的逸出。

通常所說物質之間發(fā)生了反應有氣體產生教育學論文教育論文,其實驗現象往往是溶液中產生氣泡,而不是具體的某氣態(tài)物質。

2、打開濃鹽酸的瓶蓋,在瓶口上方往往看到有白霧現象產生,這里不能說產生了白煙,也不能說產生了白色的煙霧;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之一為產生了大量的白煙,不能說產生了大量的白霧。

煙與霧是兩個不同的現象。煙是固態(tài)物質在空氣中分散成細小的顆粒而形成的一種現象;霧是液態(tài)物質在空氣中分散成細小的液滴而形成的一種現象。

濃鹽酸的瓶蓋打開看到有白霧現象產生,是因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成鹽酸,而鹽酸在空氣中分散成細小的液滴,故看到白霧;紅磷燃燒生成了白色五氧化二磷固體,而此白色固體在空氣中又分散成細小的顆粒,故產生的現象為煙;如用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取氧氣,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到氧氣的集氣瓶中,往往看到集氣瓶中有白煙產生,這是因為反應生成了白色氯化鉀固體小顆粒而形成的。

又如剛吹滅的蠟燭燭芯的上方往往看到有一縷縷白煙產生,這是因為蠟的燃燒是蠟的蒸氣在燃燒,剛吹滅的蠟燭燭芯的上方有蠟的蒸氣存在,而此白煙是蠟的蒸氣在空氣中冷凝成蠟的白色固體小顆粒形成的。煙與霧可同時存在,如磷在氯氣中燃燒,產生白色的煙霧,因反應生成了三氯化磷細小的液滴和五氯化磷細小的顆粒,故在空氣中形成了白色煙霧的現象。

3、可燃物燃燒現象之一有光和火焰,什么物質燃燒用光或火焰為主的現象來描述呢?

一般對于固體可燃物而言,在燃燒時產生以發(fā)光為主的現象來描述的,對于氣體(或蒸氣)和液體可燃物而言,在燃燒時則以產生火焰為主的現象來描述的。如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現象之一為發(fā)出白光,鎂在空氣中燃燒現象之一為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它們是以發(fā)光為主的現象來描述的,而不能說有火焰現象的產生;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氣體物質的燃燒,它們是以產生火焰為主的現象來描述的;又如將酒精點燃,其燃燒的現象之一為藍色火焰,酒精雖是液體教育學論文教育論文,在燃燒時酒精受熱變成蒸氣,酒精的燃燒實質是酒精蒸氣的燃燒,故酒精的燃燒是以產生火焰為主的現象來描述的。

有的可燃物雖然是固體,在燃燒時不是以發(fā)光為主的現象來描述的,而是以產生火焰為主的現象來描述的,因為此固體燃燒的實質是其蒸氣在燃燒會計畢業(yè)論文范文。如硫固體燃燒是硫受熱升華為蒸氣,硫燃燒實質是硫的蒸氣在燃燒,故硫在空氣中燃燒現象之一為產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蠟也是固體,同樣燃燒時受熱升華為蒸氣,故蠟在空氣中燃燒也是蠟蒸氣在燃燒,所以蠟在空氣中燃燒是以產生火焰為主的現象來描述的。

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其主要現象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有時也往往說成產生了白色沉淀。

渾濁與沉淀是有區(qū)別的。

渾濁通常是指不溶于液體的物質(包括固體和另外某液體)分散在液體里形成的不均一、不透明、不穩(wěn)定的混合物的現象。如將泥土加入到水中形成懸濁液的現象就是渾濁;將植物油加入到水中形成的乳濁液的現象也是渾濁,它們靜置后都會出現分層的現象。

沉淀通常指的是渾濁的懸濁液中懸浮在液體里不溶的固體物質,由于重力作用發(fā)生沉降而析出的過程。

渾濁與沉淀區(qū)別是:渾濁是現象,沉淀是過程。

如上述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是因為生成了白色難溶的碳酸鈣物質分散在水中而形成的不均一、不透明、不穩(wěn)定的混合物的現象,這樣的懸濁液靜置后會出現分層現象,由于難溶的碳酸鈣物質,在重力作用下發(fā)生沉降而析出,此時就是通常所說的產生了白色的沉淀。

渾濁與沉淀是有一定聯系的。不溶于液體的物質(包括固體和另外某液體)懸浮在液體里先形成渾濁的現象,然后靜置就會出現分層現象。如果不溶于液體的物質是固體,它形成的懸濁液,靜置后就產生了沉淀。也就是說如果不溶于液體的物質是固體,它形成的懸濁液,先出現渾濁,靜置后才產生沉淀。對于乳濁液中分散在液體里的不溶另外某液滴長久靜置就會出現分層,一般不會沉降而產生沉淀,由于不溶另外某液滴密度較小,因而乳濁液靜置后會出現上浮的現象。

渾濁與沉淀是從兩種不同角度來認識的教育學論文教育論文,通常所說物質之間發(fā)生了反應而出現了渾濁的現象,其實質是不溶的固體物質懸浮在液體里形成了不均一、不透明、不穩(wěn)定的懸濁液。如果說物質之間發(fā)生了反應而產生了沉淀,這是指渾濁的懸濁液靜置了以后不溶的固體物質在液體里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析出了。

5、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之一是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體生成,但不能說有白色固體氧化鎂生成,因為前者為實驗現象,后者為實驗結論。如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其現象之一是溶液中產生大量的氣泡,而不能說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同樣前者為實驗現象,后者為實驗結論。

實驗現象與實驗結論是不同的,實驗現象一般指我們能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而實驗結論是依實驗現象或通過更深入的、更準確的研究才能測定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一般能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是實驗現象,而不是具體的實驗結論。一般而言,實驗現象描述不會出現生成物的名稱,即不含實驗結論。

化學實驗現象的正確分析,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化學問題能力的內容和手段。

第3篇

iSchool主要進行信息的基礎研究,并將人、信息、技術三者之間的關系作為研究重點。因此,信息、技術和人是iSchool的三大構成要素。

1.1“信息”是iSchool的核心要素首屆iConference就明確地指出信息以及與信息活動相關的研究和教學活動是iSchool院校的重點關注內容。信息在iSchool各要素中處于核心地位,只有以它為基礎,其他各專業(yè)的跨學科研究才可能開展,iSchool院校才會對諸如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某些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進行相關的教學與研究。

1.2“技術”是iSchool的關鍵要素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運用,關注由于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而產生的新的社會關系成為iSchool的重點關注。在各iSchool學院中,包括通訊技術、人機交互、軟件開發(fā)等方面的IT課程成為主干課程。但需要強調的是,任何先進技術都只是信息活動中的手段與工具,它的作用在于推動信息活動的進行而不能主導信息活動的目的與方向。

1.3“人”是iSchool的主體要素iSchool致力于探討與理解信息在人類活動中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促進“人”的能力的提高。因此,“人”對信息運用能力的提高作為iSchool運動的最初動機與最后歸宿,始終在iSchool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人”是該運動的發(fā)起者、運行者,也將是最后的受益者,是iSchool的最終歸宿和落腳點,如“德州大學強調人處于整個信息生命周期的中心地位,信息技術必須服務于以人為核心的用戶需求”[3]。從另一個角度講,iSchool強調的以人為中心的理念也是對傳統圖書館學情報學以人為本理念的一種呼應與回歸。

2國外iSchool的教學情況

2.1國外iSchool學院的教學特點目前美國參與iSchool項目的有19所學院,其中在美國“最好的研究生學院排名榜”位居前10名的學院都是iSchool聯盟的成員。這10所大學是:UniversityofIllinoisUrbana-Champaign(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SyracuseUniversity(美國雪城大學)、UniversityofWashington(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ofMichigan(密歇根大學)、IndianaUniversity(印第安納大學)、UniversityofPittsburgh(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ofTexas(德克薩斯大學)、FloridaStateUniversity(佛羅里達州立大學)、Rutgers,theStateUniversityofNewJersey(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通過對這10所大學的學位教育進行分析,可以看出ischool學院的教學具有以下特征:

2.1.1教育層次多樣化,以研究生教育為主以上10所院校中,有6所學院都開設了本科專業(yè),而全部10所學院都開設了碩士、博士的學位教育。這種多層次的教育模式使iSchool學院的學位教育兼顧了學士、碩士、博士的3個層次,但其顯然更加傾向于通過碩士、博士層次的專業(yè)教育培養(yǎng)出本領域內的專家、學者以及具有實際技能的專業(yè)從業(yè)人員。

2.1.2教育重點向信息學和技術領域傾斜在設置了本科教育的6所院校中,其專業(yè)設置主要在信息及信息相關方向,并沒有出現圖書館學專業(yè),甚至在碩士和博士階段,純粹以圖書館學作為專業(yè)設置的也很少,而是大多數與情報學、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等共同出現,顯示出iSchool學院向情報學和信息管理與技術領域的研究與探索。

2.1.3跨學科研究趨勢明顯在ischool學院的學位設置中,出現了哲學(DoctorofPhilosophydegree)、電信和網絡管理(TelecommunicationsandNetworkManagement)、通信和信息研究(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Studies)等專業(yè)學位,顯示出其學科與其他相關專業(yè)的交叉、合并,也是ischool“信息、技術、人”這一宗旨在學位教育中的體現。

2.2iSchool學位教育課程體系的特征國外iSchool的課程體系大概可以做如下分類?;旧希瑖鈏School學院教育課程體系具有以下特征:

2.2.1技術類課程成為必修,并且比重日益增加美國的圖書情報學學校很早就將關于多媒體及其使用等方面的課程增加到了教學中,而隨后的計算機的普遍應用也在圖書情報教育得到了體現,并且該類課程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加。到了iSchool階段,網絡技術和計算機使用幾乎成了圖書情報學課程體系的必備組成,www資源設計與檢索、知識網絡可視化與導航、信息多媒體技術、元數據理論與實踐等課程幾乎和傳統的編目、檢索課程一樣成為學生的必修課[3]。在華盛頓大學和匹茲堡大學,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圖書情報學碩士研究生的核心課程之一。

2.2.2課程安排多樣化、個性化和自主化同我國的圖書情報教育相比,大部分iSchool學院的學生在課程安排上享有很大的自主性。學院將必修課程外設計和選擇課程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自主的選擇安排選修課程,這一方式在擴展學生學科背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依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ofIllinoisUrbana-Cham-paign)圖書情報學研究生院在要求情報學碩士必須學習兩門基礎課程(信息組織與獲取;圖書館、信息與社會)之外,還為學生設計了7類參考課程體系:信息組織與知識展現、信息資源、利用和用戶、信息系統、歷史、經濟與政策、管理與評價、社會、群體與組織信息學、青少年文學與服務。每一個體系都包括10~15門不等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對未來職位的設想選擇課程體系[4]。

2.2.3課程名稱突出iSchool特色iSchool學院設計包含了人機對話、信息服務、信息職業(yè)的法律問題、系統設計中人的因素等課程,這些課程名稱明顯體現出了跨學科的特征,契合了iSchool強調的信息、技術和人三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作用的核心理念,體現了iSchool利用信息及信息技術為人和社會服務的理念。

2.3其他

2.3.1多類型的輔助教育手段提高了教學效果除了通常的課堂教學形式外,很多iSchool學院采取了多種多樣的輔助手段,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各類機會與實踐平臺,提高了教學效果。如:SyracuseUniversity(美國雪城大學)設置7個研究中心或者實驗室,為專項師生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設備;IndianaUniversity(印第安納大學)圖書情報學院定期舉辦教師討論和講座,為教職工教師、學生提供信息和智力交流平臺;大多數學校都為學生提供研究項目,鼓勵參與;IndianaUniversity(印第安納大學)圖書情報學院出版了2種期刊,展示研究成果,并建立學院內的研究論文交流制度。

2.3.2多層次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完整的iSchool教育體系在學位教育以外,iSchool教育還包含了各種形式的非學位教育,如資格認證教育、遠程在線教育和繼續(xù)教育等,而遠程在線教育正成為iSchool教育的重要形式,形成了完整iSchool教育體系。

3iSchool對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的啟示

3.1iSchool對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理念的啟示iSchool研究的是信息、技術和人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因其改變了以往只以某一要素為研究方向的研究理念,為圖書情報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在圖書情報學教育的發(fā)展史上,曾出現過多種不同的發(fā)展思路,一種是以信息為導向強調技術教育,這一教育理念至今仍為眾多圖書情報學院所認可并實施,但其過于強調技術特征而忽視了圖書情報學以人為本的傳統理念;另一種是以信息為導向的強調人的視角的教育思路,這一思路沿襲了圖書情報學一貫的傳統,但忽視了技術手段對手段對信息社會的推動作用;直至iSchool聯盟成立以來,將信息、技術和人三者共同關注,而不再單方面發(fā)展,同時將三者的關系納入研究中心,為圖書情報學教育的發(fā)展拓展了空間,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構建了圖書情報學的發(fā)展框架。在這一發(fā)展趨勢下,我國圖書情報教育首先應當堅持其已形成的在信息收集、檢索、傳播和利用等方面多年形成的學科優(yōu)勢,其次,應當借鑒iSchool的學科理念,將研究領域向信息、技術和人及其相互關系發(fā)展,并重點研究因其三者的相互關系而衍生出的交叉學科,“在與相關學科的交叉滲透和知識融合中確立自己的核心知識范疇和學科特色”[5]。

3.2iSchool對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課程變革的啟示陳雪華、林珊如教授曾指出,圖書情報學課程設計在理念上應以知識導向、能力導向、市場導向、未來導向為綜合考慮內容,而iSchools學院的做法充分反映了上述理念。首先,iSchool學院的課程設置具有以“職業(yè)興趣+職業(yè)技能”進行綜合設置的特點,實現了以職業(yè)需求、市場導向為出發(fā)點的綜合職業(yè)競爭力的培養(yǎng)。其次,iSchool在課程設置上與其他學科廣泛交叉、融合,充分體現了其跨學科的特性,一方面,iSchool繼續(xù)保持對諸如計算機、遠程通訊、網絡管理等信息相關學科的關注;另一方面,iSchool重點研究信息、技術、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反映到課題設置上體現為將法學、管理學、倫理學、媒體研究、社會學、政策科學等圖情學的非傳統設置的課程納入了iSchool學院的課程中。第三,iSchool學院建立了一種動態(tài)的課程體系,在基礎課程以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設計個性化的培養(yǎng)方案,使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之外形成廣泛的知識基礎,以適應信息社會多元化的人才需求。iSchool學院的上述課程設計理念以及與之相應的課程結構調整、課程內容更新和課程教學方式變革,對我國的圖書情報學教育中有著很大的啟示與指引作用。我國圖書情報學課程設置應該改變現有的僵化模式,積極激發(fā)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熱情與自主性,建立動態(tài)的課程體系,在加強現有信息及相關課程的基礎上,增加經濟、管理、法律等課程,使學生在專業(yè)化的同時實現多學科背景的培養(yǎng)。同時,在實踐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不能過度追求技術類課程。增設技術類盡管符合了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潮流,但技術畢竟只屬于手段而非目的,圖書情報學教育如過分追求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忽視其一貫的人文特質,最終將失去學科特點,淪為其他學科的附屬。第二,在與其他學科融合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吸收。圖書情報學教育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并非簡單的實行“拿來主義”,而是要從法學、管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選擇性汲取相關理論,并將其運用到圖書情報學教育當中,而不是簡單地將相關課程納入圖書情報學教育當中,甚至導致了圖書情報學教育本專業(yè)課程的邊緣化。

第4篇

航天測試發(fā)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需求分析

近年來,我國航天發(fā)射任務明顯增加,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二代導航、對地高分、新型運載火箭試驗、多平臺發(fā)射等新任務連續(xù)不斷。航天發(fā)射將呈現出零窗口發(fā)射、連續(xù)多窗口發(fā)射、快速密集發(fā)射、一箭多星發(fā)射、應急快速發(fā)射等發(fā)射新局面,參試人員兼崗、多任務并行情況普遍。高密度航天發(fā)射帶來參試人員的不足,也對測試發(fā)射人才素質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航天發(fā)射試驗任務涉及部門多,直接參與試驗任務的指揮和技術人員眾多,往往需要各級指揮機構組織協調并聯合決策。航天發(fā)射試驗是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利益的集中體現,要求萬無一失,而決策的問題往往是隱藏很深的技術問題,決策難度大。為了較好地實施靠前決策和聯合決策,指揮層次日趨扁平化、管理日趨精細化,應急指揮情況越來越復雜、決策能力需求知識面越來越寬,迫切需要院校培養(yǎng)新型指技復合型人才。航天測試發(fā)射專業(yè)培訓對象主要來自(或即將分配到)總裝備部三個航天試驗基地、相關研究院所、二炮部隊和聯合作戰(zhàn)相關部隊。崗位范圍包括操作手崗位、指揮崗位、機關作試參謀崗位及其他與測試發(fā)射相關的試驗技術崗位。具體崗位涉及測試、發(fā)射、指揮、地面設備管理及氣象保障和勤務保障任務以及與之相關的組織指揮、總體協調、任務分析、諸元計算、遙外測及其數據處理任務等。航天測試發(fā)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包括任職教育和學歷教育。任職教育包括現職干部任職教育和生長干部任職教育,學歷教育包括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的培訓對象對知識、技能的需求不同,只有掌握不同培訓對象的特點,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科學施教,提高教學水平。

航天測試發(fā)射教研訓一體化研究

教學理論研究按照航天測試發(fā)射任務對不同層次人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探討并構建了測試發(fā)射方向的“多層次、多目標、一體化”人才培養(yǎng)體系。通過定量化培訓目標,設計培訓方式、培訓內容、考核方式等,構建具體課程、專題的詳細完整的內容體系,嚴格課程設計、課堂設計、課件設計、試題庫設計,制定考核方式等。修改完善了研究生、本科生的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體系;創(chuàng)建了生長干部任職培訓、試驗中級指揮干部任職培訓、測發(fā)總師系統研討班等教學對象的培養(yǎng)方案與課程體系。航天測試發(fā)射人才培養(yǎng)主要服務于部隊航天發(fā)射試驗任務,因此,針對航天發(fā)射試驗任務現實存在的各種問題開展討論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具體技術方法,全面拓展“貼近部隊、深入部隊、服務部隊”的教學研究。針對測試發(fā)射領域知識廣、測試發(fā)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的特殊性,研究并創(chuàng)新了“網絡型、實踐型、團隊型”教學手段。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構建“網絡型”教學平臺,通過網絡課程彌補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按照學員培訓需求和培養(yǎng)目標,積極組織開展實地參觀、模擬訓練等“實踐型”教學,使其通過切身感受,擴展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研究團隊教學的特點及優(yōu)勢,創(chuàng)建了“團隊型”教學模式。通過集體討論、集體備課,高度凝練了教學內容;通過集體指導、重點檢查,大幅提升了課堂設計水平;通過集體監(jiān)督與標準化考核,有力督促了年輕教員的成長。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中探索了“問題型”專題教學方法,實現了從“收集現實問題——確定教學內容——組建專題教學組和評估專家組——設計教學專題——組織學員研討——完善教學專題——正式進入課堂”,已建成《航天試驗技術》系列專題、《航天發(fā)射安全性可靠性》系列專題、《航天試驗指揮》系列專題、《航天裝備應用》系列專題等。在教學中強化了“案例型”專題教學方法,航天測試發(fā)射是一項復雜的大系統工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與教訓,將這些典型實踐進行歸納,挑選合適的實踐作為案例教學。為此,針對航天測試發(fā)射教學,探索了“案例型”教學。案例教學的關鍵是選擇好的案例,在選擇案例時應注重啟發(fā)性、典型性、真實性和故事性。例如在《航天發(fā)射故障診斷》、《可靠性工程》、《安全性工程》課程時,通過典型的國內外大量的衛(wèi)星發(fā)射、載人航天、載人探月、星際探測等航天任務實際案例,極大地調動了學員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激發(fā)了對航天發(fā)射事業(yè)的熱愛。對測試發(fā)射重大現實問題創(chuàng)建了“研究型”教學方法。測試發(fā)射專業(yè)教學中除了通過集體授課解決共性問題,更多是采取課題研究的方式解決個性問題,即采用“研究型”教學方式。通過組織觀摩優(yōu)秀教員的授課、精品課程的建設,組織學習優(yōu)秀論文,探討提高教學的思路和方法。通過資助教員開展教學研究課題,針對教學的經驗和問題進行總結。對于任職教育學員,按照預先收集的測試發(fā)射相關領域的現實問題,學員自愿組合成課題研究小組,導師負責指導學員組針對特定問題進行研究。對于學歷教育,采用課程小論文的形式,針對某一個特定問題開展研究,提高其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研究構建了“首席教授+專業(yè)方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研訓團隊。學科師資隊伍由17人構成,擁有多個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為人才培養(yǎng)保證了充足的師資力量。由航天測試發(fā)射學科首席教授牽頭,以各專業(yè)方向責任教授為組長,以高職和中青年骨干為核心,構建多個教研訓團隊。通過定期召開會議,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并為學院教學改革出謀劃策,從而極大地發(fā)揮了教研訓團隊的集體力量。采取“調研+代職+參與任務+進修+引進+外聘”方式強化師資力量。通過組織和鼓勵教員走出校門,進入航天試驗部隊、航天工業(yè)部門代職鍛煉、接受培訓,了解學員所需,了解產品、了解工程化過程。目前,航天測試發(fā)射專業(yè)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比較完善,覆蓋了從裝備的使用操作、工程技術到頂層設計與規(guī)劃等方面的知識,基本滿足了任職教育和學歷教育的需求。制定“傳幫帶+競爭上崗+公平考核”激勵制度。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取決于合理的激勵制度。對于經驗豐富的高職教員,要發(fā)揮“傳幫帶”的作用,要對搞得好的高職教員實行合理獎勵。同時,對于授課教員,采用“競爭上崗”的方式,促進高職教員,鼓勵年輕教員,提高整體授課質量。對于教學質量的評估需要做到“公平考核”,由授課質量專家組、學員按照一系列指標打分,結合教員自評,給出綜合評定成績。另一方面,通過凈化競爭環(huán)境,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積極調動教員的積極性,杜絕“等、混、差”的消極思想。教研訓一體化平臺建設研究為提高測試發(fā)射教學質量,需要為教員、研究生學員和總師班學員的科研和技術推演提供一個平臺;需要為學歷教育和生長干部任職教育學員的指揮、操作和技術學習提供一個平臺;需要為輪訓班學員學習測試發(fā)射新技術提供一個平臺;需要為中級指揮學員進行指揮演練提供一個平臺;需要為多層次學員聯合演練提供一個平臺。為此,開展了航天測試發(fā)射教研訓一體化平臺構建研究。通過將已有試驗設施設備、科研試驗設備、學科建設新購設備、教學科研訓練軟件系統,按照模塊化、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等原則集成,構建了航天測試發(fā)射教研訓一體化平臺。使得測試發(fā)射方向的基礎設施設備得到系統改造,教學環(huán)境得到進一步完善,科研環(huán)境得到極大加強,訓練環(huán)境得到全面升級。航天測試發(fā)射教研訓一體化平臺主要新建項目包括:航天測試發(fā)射指揮模擬訓練系統、新一射場測發(fā)信息檢測分析系統、CZ-3A系列運載火箭多路測試信息采集處理系統、運載火箭遙測數據判讀系統、CZ-3B運載火箭控制系統模擬器等。如航天測試發(fā)射指揮模擬訓練系統用于對運載火箭測試發(fā)射操作、組織指揮級技術勤務保障等方面的訓練,系統主要包括發(fā)射站指揮所分系統,以及運載火箭控制、動力、利用、遙測、外安、勤務等模擬訓練分系統。該模擬訓練系統為本科生、研究生、生長干部、測試發(fā)射中級指揮干部等提供了良好的訓練環(huán)境。

航天測試發(fā)射教研訓一體化實踐

第5篇

一、明確內容及要求

本冊教材安排了8次口語交際,內容有:《讓我告訴你》(談暑假活動)、《秋天里》(講秋天里的趣事)、《打電話》、《說說有什么不同》(找兩幅圖畫的異同點)、《說繞口令》、《買文具》、《我說你猜》、《小鴨子得救了》(看圖討論怎樣救小鴨子)。這些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發(fā)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欲望。如《讓我告訴你》安排在開學后第一次,內容是讓學生互相介紹暑假生活、活動和見聞,可以說自己的經歷、見聞,也可以互相詢問。評說。這既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也能起到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作用。

口語交際與過去的說話訓練有所不同,它不僅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和交流的習慣,提高交際能力。根據“新大綱”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對照具體內容,本冊口語交際的要求是: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能復述基本內容;學說普通話,能說一段意思完整連貫的話,愿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如《讓我告訴你》、《秋天里》,應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使他們愿意介紹自己在暑假和秋天里經歷的活動及趣事?!洞螂娫挕?、《買文具》、《我說你猜》,交際雙方應說普通話,并說清楚,說通順,態(tài)度自然大方,注意使用禮貌用語,突出雙方互動的特點。《說繞口令》、《說說有什么不同》、《小鴨子得救了》,應激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鼓勵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說、問、議、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做到說話正確、通順、連貫,表達清楚,聲音響亮。此外,本冊每次口語交際都配有圖畫,應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內容,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

二、掌握訓練的基本方法

要實現口語交際的訓練目標,必須探尋與其相適應的科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

1.看看想想說說相結合。

本冊安排的每次口語交際都配有圖畫。圖畫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體現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圖畫中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借助圖畫,鼓勵學生想象、創(chuàng)作。如教《小鴨子得救了》一課,可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注意畫面上的內容,再提問:圖上畫了哪些動物?它們在干什么?它們能把小鴨子救上來嗎?以此啟發(fā)學生注意畫面上物與物之間的聯系。然后讓學生同桌互說,或在班上說給大家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最后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想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小鴨子,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并把辦法說給同學們聽。本冊的《讓我告訴你》也可采用這種訓練方法進行口語交際,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說話的能力。

2.憶憶聽聽說說相結合。

“認真聽別人講話”是“新大綱”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之一。在口語交際課中進行聽聽說說的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別人說話的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反應能力和快捷的思維判斷能力。如教《說繞口令》一課,要啟發(fā)學生認真回憶,自由選材,把自己知道的繞口令說給同學們聽,聽完后比一比誰說得又快又清楚。再如《秋天里》一課,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回憶秋天的景色特點和自己經歷過的趣事,先自己在腦海中思索整理,再在小組進行交流。當一個同學說自己秋天里最有趣的事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還可提出問題。學生在這種雙向互動的交流中,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了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

3.演演練練說說相結合。

“新大綱”強調“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教師要兼顧學生今后社會交際需要,適當選擇一點社會生活交際的必要內容,模擬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情境,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演練,將語文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表演、游戲、競賽之中,使學生在和諧民主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例如《買文具》一課,可先布置學生逛商店,了解文具的種類、樣子、顏色、用途等,聽一聽售貨員是怎樣與別人交談,怎樣推銷商品的。交際課上,讓學生有的扮“小顧客”,有的扮“售貨員”,進行表演,訓練交際。要著重引導學生說話時態(tài)度要大方,語言親切,有禮貌,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耐心。再如演練《打電話》,除了要求雙方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談談他們的內心世界,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切實地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第6篇

【論文摘要】本文就體育教學中的體育與美育的關系、體育的美育功能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在體育教學中應從教學目的與內容、教學組織與安排、教學場地與器材等方面實施美育。

體育教學體育和美育都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均屬于社會現象,它們的發(fā)展和社會教育的發(fā)展是緊密聯系的。從培養(yǎng)人的角度上來講,體育主要是培養(yǎng)人的健壯體格,美育主要是形成人的審美風貌。所以說美是體育的內涵,體育始終與美育聯系在一起。體育是育人為健,而健是美的物質基礎,美又是健的生動客觀反映,健和美兩者猶如形和影一樣不可分離。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工作者,應把形體美、運動美、體育美等美育更好地實施于體育教學之中,并通過體育教學這塊育人之美的陣地,教育與培養(yǎng)人的形體美、心靈美和美,從而增強青少年及廣大人民群眾表達美、觀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1.體育與美育的關系

美育和體育都是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是美育的基礎,美育也參與并滲透于體育之中。在體育中,人體和人體的運動以其美的形式進入審美領域,使運動者在親身操作的運動中,積累了審美經驗,形成并發(fā)展了審美心理結構。同時,體育文化的各種形態(tài)都含有教育的因素,成為審美教育的內容。

2.體育的美育功能

2.1強身健體的鍛煉功能

體育運動可以從形態(tài)與技能上完美身體,使人肌肉發(fā)達,舉止大方,青春煥發(fā),使人體魄健康強壯,體形勻稱健美。

2.2精神美的升華功能

體育運動有進取、競爭、對抗、承擔負荷、戰(zhàn)勝艱難困苦和經受勝敗考驗等特點,可以鍛煉人的思想、意志和道德品質。

2.3技巧美的激勵功能

體育中精湛的技巧與身體美、精神美交相輝映,形成一個體育健兒的完美形象。這些運動中的技巧、戰(zhàn)術,把各種精湛的運動繪成動人的畫卷,編就成美妙的詩篇,無不誘發(fā)青年學生對技巧美的向往,使他們產生模仿的欲望。而在學生的日常體育活動中,體育教師完美、正確、成功的動作技術示范,也同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新功能

在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新是“硬道理”。新則趣、新則美、新則靈。世界跳高記錄的不斷刷新,與跳高技術從跨越式、剪式、滾式、俯臥式直到背躍式的創(chuàng)新密不可分。體育運動創(chuàng)新產生的美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能接受新經驗,改變對體育運動的認識,進而向往體育運動的創(chuàng)新美,產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新動力。

3.體育教學中美育的實施

3.1教師應是教學中美的使者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教師的魅力美將對學生產生無形的影響。教師的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形象美。二是著裝典雅儀表美。三是內在修養(yǎng)美。四是心靈美和行為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美育要求教師有高度的涵養(yǎng),優(yōu)美的風度,一絲不茍的教學態(tài)度,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融洽、真誠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情感,并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敬與尊重。

第7篇

但是,與閱讀教學一樣,作文教學并沒有因此扭轉效率低的被動局面。如果把閱讀與寫作比作語文教學的兩條腿,盡管閱讀這條腿還遠非人們期望的那樣健壯,而作文這條腿較之“閱讀”明顯短了一截!其原因值得認真研究。

任何一種教育研究都應該具有三個層面:一是理論研究,即用一定的哲學原理來闡述和規(guī)定某一種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目的等;二是教育原則研究,即運用理論研究成果來確定此一處教育的內容,基本要求,指導性原則,檢測標準等;三是教育(教學)方法研究,用以規(guī)范實施上述要求、原則的具體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這三個層面的研究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反觀作文教學研究現狀,我們不難發(fā)現,作為作文教學研究的哲學基礎層面,理論研究的隊伍小,研究成果也缺乏深厚的理論內涵,有的論文僅是某一時期迎合某一熱點話題的即興之作。因而很難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這必然影響教育原則研究的理論層面。公正地說,這十幾年來,作文教育原則的研究是有成績的,如語文教學大綱、教材的不斷修訂和完善;作文檢測標準的改進等都表明作文教學研究的成績。但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作文教學改革的成績仍不盡人意,例如,比較符合漢語語言特點的統編作文教材至今沒有問世;試圖通過對內容、語言、結構三種獨立成分的“分項累計”或“分項綜合”而試行的作文質量檢測標準,效果仍不理想;有一些經過試點并逐步推廣,長期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先進經驗至今仍屬于“民間行為”,教育主管部門顯得過分謹慎,因而推廣不力,難以大面積豐收。最活躍的當推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方法研究。廣大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落后局面有切身感受,于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前進,大膽改革。有的提倡學生多寫多練,有的指導學生辦手抄報,有的堅持課前五分鐘講話,有的鼓勵學生對教師批改寫“讀后小記”,有的規(guī)定學生寫日記、周記、讀書筆記……內容十分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但這些僅僅是少數教師的個體行為,難以形成作文教學改革的“大氣候”。

作文教學研究中存在的整體結構上的渙散,成果推廣上的不力,經驗總結上的不深,是導致作文教學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著一定的教學實踐,理論研究中的某種先天不足,勢必導致實踐中的某種失衡或失誤,作文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四重四輕”就是這種失衡或失誤的表現。

一、重形式、輕內容。作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要解決“寫什么”和“怎樣寫”兩個問題,即內容與形式問題。作文教學現狀是,大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導學生“怎樣寫”上。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過渡照應、開頭結尾等等都要詳細講,反復講;學生則認真練,反復練。但效果往往不佳,因為它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了。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指出:“我們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術等等問題,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問題?!彼€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指出:“通過寫作關,大概須在思想認識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睆堉竟壬凇秱鹘y語文教育初探》一書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訓練中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考能力。這種經驗,顯然是值得重視的。”這里的質料(思想認識),原料(思想情感),寫作興趣,思考能力等等,我們不是沒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夠重視,或者說重視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寫的,但我們的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往往比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視寫作文的學生,把作文教學引向傳授知識、技巧的死胡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失誤。

二、重批改,輕指導。批改也是指導。新大綱規(guī)定,作文評改可以采用詳細評改、瀏覽檢查等多種方式,使教師得以從“精批細改”的重壓下喘息片刻。但問題并沒有因此解決。教師之所以“業(yè)至辛勤”地批改作文,除了責任心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挑剔性的檢查。教師積極改進批改方法,本意是想提高作文指導的效率,正因為這樣,學生作文本上“朱筆留痕”可能少了,某些病句、錯別字可能漏過了,忽略了。這能得到領導和家長的理解和首肯嗎?顯然,這里的“重批改”對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涵義,糾正的關鍵在于上下左右要達成共識。

我說的作文指導,并不等同于所謂“作文教學的三道程序”(作文指導——作文批改——作文講評)。因為作文教學的內容遠非這三道程序所能涵蓋的。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種“三道程序”說使“詩外”的東西如觀察、積累、情感、興趣等等統統不見了。那么說成“作文課”的三道程序行不行?還是不行,因為無論是命題、批改、批評都是在指導。雖然不同階段的指導各有其側重和特點,但誰也否認不了批改、講評都是指導這個事實。朱紹禹先生在《作文教學過程試探》中把它稱作“作文前指導、作文中指導、作文后指導”這樣說比較準確、科學。這不是在搞文字游戲而是為了科學地界定作文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更充分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重灌輸、輕反饋。“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葉圣陶《論寫作教學》),在現行的作文指導中,教師是學生作文的第一讀者,擁有評價的特權。但由于時間、精力乃至情緒、審美情趣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對學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語言、結構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評價。因此有人提出“真正的反饋,一定要避免評價,避免灌輸”。教師應該把“自己應該完成的反饋和評價的任務大量地交給學生去做”(美·約翰·梅爾《對學生作文盡量少作評價》)。這就需要變重灌輸為重反饋,變單項反饋為多向反饋,努力擴大讀者源,滿足學生的發(fā)表欲望。這方面工作,其實同行們多有嘗試,效果也非常好。如讓學生分組討論修改;或謄寫一兩篇作文掛在黑板上集中討論修改;或張貼優(yōu)秀習作供學生揣摩、借鑒;或讓學生辦“手抄報”展覽評比;或編印《作文選》讓作品“發(fā)表”等等。問題是其中一部分尚處于自發(fā)階段,未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饋出來的點滴進步,對其“進步”應及時予以鼓勵誘導,愛護其積極性,而不應求全責備。葉圣陶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曾明確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yōu)點。”對“差生”更應如此。

四、重課內,輕課外。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現狀是“說起來清楚,做起來糊涂”。比如人人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實際上教師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導學生找米、積米上。他們不管學生有沒有東西,只管大講如何選料、配料、掌握火候,講究色香味等等。這有什么作用呢?與其這樣,不如先設法使其“庫存”充實起來。培養(yǎng)一個“巧婦”談何容易,何況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文學家。“勝義精言,世間本沒有許多”(葉圣陶《論作文教學》)。即如我們這些為人師者,也常有眼高手低之感,又何必苛求于學生呢?

課堂教學,系統的課本知識學習,是學生打基礎、長知識、增才干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我們還更應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方法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大課堂去接觸社會,體驗人生;組織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上學期我校組織兩位青年教師(均為寧夏作協會員)分別搞了“小說創(chuàng)作”和“詩歌創(chuàng)作”講座,學生很感興趣,把一個可容納200多人的大會議室擠得水泄不通,連走廊都擠滿了人。學校領導、語文教師去遲了也只能站在窗外。學生的這種熱情,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嗎?

第8篇

關鍵詞:課程改革終身體育學校體育素質教育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舊的體育教學模式、評價方法和指導思想,已經不能滿足時展的需要?!扼w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還需要不斷的摸索和發(fā)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課程改革的主體和執(zhí)行者,要不斷的學習,更新觀念,積極的面對課程改革。

一、舊的體育觀念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普遍存在盲目追求體育教育目標的近期效益,過分強調學生的現實鍛煉,片面地將增強學生體質及教育目標只集中于在校期間學生的體育狀況上,體育課也因此變成了素質測驗課,缺乏對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意識和習慣以及獨立進行自覺鍛煉的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由此造成了學生離開教師走向社會后就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去強身健體,如何進行體育鍛煉的自我監(jiān)督。

二、更新觀念,突破舊模式

1.強化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

(1)讓學生體驗到體育活動中的樂趣,激發(fā)起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

(2)在學校中營造體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要改革中小學體育競賽的制度,增強小型多樣、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級別、不同項目的趣味比賽,智能與體力結合的比賽等。

(4)通過各種形式,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了解相關規(guī)則與常識。

(5)掌握科學的練習方法,學會一項技能,形成一個愛好,把體育鍛煉當成一種需要,從中得到樂趣,培養(yǎng)自我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從而提高健康狀況,讓其終生受益。

2.面向全體學生

學校體育就是全體學生的體育,享受身體方面教育,是每一個在校學生的權利,是不能被剝奪或侵犯的。能不能保證為全體學生服務,實則是一個關系到學校體育能否健康發(fā)展的問題。因此,為少數、為多數,還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問題,就成為學校體育改革發(fā)展中理論上和實際操作上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基于這種認識,學校體育,無論是體育課,還是課外體育活動,都應當保證提供所有學生同等參與活動的機會與指導,即使課余訓練與比賽也不能例外。這是因為:(1)凡是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的體育方面的有目的、有組織、有意識的活動,學生都具有同等享受利用的權利。作為學校體育教師就應當在課內和課外活動中對其所教全體學生負責。(2)課余時間訓練輔導學生的提高,也應當是學生自身的提高,而決不是“通過他人經受訓練來提高自己”,也不是少數人被訓練提高了,就等于提高了全體學生。所謂普及與提高關系,如果脫離二者之間的縱向作用,而只追求橫向影響力,顯然這種理解是很不全面很不正確的。(3)課余訓練旨在培養(yǎng)人才,那就更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要求“成才”的權利,更因為學生個體的稟賦、愛好、性格及環(huán)境條件不同,學生表現出來的才華也各不盡同。只有面向全體學生思考并開展訓練,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各種各樣的人才。3.在體育教學中要體現出的特點

(1)健身性。健身性是學校體育的本質特征,是體育區(qū)別于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學科區(qū)別于其它學科的根本標志。這一特征并不因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2)人文性。學校體育作為體育文化和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養(yǎng)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現代學校體育必須從單純的健身與單純的傳技中解放出來,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

(3)基礎性。現代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素質教育要求學校體育必須教會學生健體。也就是說,學校體育必須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娛樂性。娛樂也是現代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特征。而體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娛樂。我們現在的學校體育之所以不太受學生的歡迎,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娛樂性。缺乏娛樂性的學校體育,是不能成為現代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的,是沒有生命力的。

(5)競技性。我們說體育的魅力在于它的娛樂性,而體育的娛樂性可以說主要隱藏在體育的競技性之中,甚至我們還可以說,體育的人文性也大多來自體育的競技性。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代體育如果失去了競技性,體育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必須指出的是,學校體育的競技性并不等同于競技運動。

(6)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現代教育是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F代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此,現代學校體育必須符合學校體育主體的需要,必須適應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需要,重視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養(yǎng)。

(7)選擇性。選擇性是從主體性中衍生出來的?,F代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必須適應于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體育學習目標、內容、方法、難度和要求,以利于他們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選擇。

(8)民族性。在現代學校體育的多樣性中,還將鮮明的體現出民族和地域的特點。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和各地區(qū),都有自己的體育傳統。這些體育傳統,必然要反映到學校體育中來,學校體育也必須繼承和發(fā)展民族、民間的優(yōu)秀體育傳統。

(9)開放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校體育必將沖破學校的樊籬,與社會體育溝通。既鍛煉身體,又陶冶情操和提高生存能力與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將自主地積極參與社會體育,與同學和親朋好友一起愉悅身心。其次是,學生家長和熱心學校教育與熱心學校體育的人士,將被請進學校,參與學校的運動會、體育節(jié)等。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在线| 国产又粗又爽又猛又黄的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欧美|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有码| 五月天丁香婷婷一区二区| 色偷偷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产久久婷婷|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激情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不卡无在线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特黄|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又湿| 99久久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av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天堂av一区一区一区| 美女露小粉嫩91精品久久久| 日本中文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伊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不卡视频| 加勒比东京热拍拍一区二区|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日韩一区久久| 日韩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极品少妇嫩草视频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 美女被草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欧美激情区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操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麻豆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福利专区 久久精品午夜| 日本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高清亚洲欧美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