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2-21 14:22:1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中小學教育研究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語文;課堂;爭論;途徑課堂上,學生對同一問題的認識有差異,這是必然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一般與個體的智力、個性以及知識有關。有個性才有創(chuàng)新。因此,課堂上經(jīng)常鼓勵學生發(fā)問、爭論,可凸現(xiàn)學生個性,喚醒個體創(chuàng)造的潛在意識。
1課堂爭論的教學價值
1.1課堂爭論可以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課堂上能引起爭論說明學生已經(jīng)對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個性,如果老師適當進行引導,就能帶動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的深化。
1.2課堂爭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學生的爭論往往從淺顯的感性認識開始,爭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過程,是學生自覺進行分析、推理的過程。
1.3課堂爭論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爭論時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思維敏捷,常有妙語出口。學生語文論文既要尋找對方言語中的不當之處,又要找準契機,組織自己的語言,準確表達出來??梢?爭論為語言訓練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
1.4課堂爭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能力。爭論時為了駁倒對方,必然要找出有利的論據(jù),因此,就要努力尋找別人沒有想到的、沒有提到的方面,引發(fā)了求異思維,在求異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的能力。
2課堂爭論的主要途徑
2.1抓住題眼進行爭論學生會對課文內(nèi)容許多地方提出質(zhì)疑,教師應選取有價值的問題,推出來引導爭論。如學課文《鸕鶿》的時候,同學們看鸕鶿捕魚的錄像,當看到漁夫抓住喉囊鼓鼓的鸕鶿把魚擠出來時,許多同學都不由自主的發(fā)出驚訝聲,覺得漁夫太殘忍、太不人道了。進一步了解到,鸕鶿的脖子上被裝了個圈,漁夫只讓他捉魚,而不讓他吞咽,于是更覺得嘔心。針對這個問題,我讓同學們進行爭論。一部分同學持“漁夫殘忍”的觀點,另一部分同學不同意,還有不少同學覺得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皾O夫殘忍”論者的理由不說自明。不同意的同學是這樣認為的:鸕鶿本是漁夫捕魚的工具,漁夫養(yǎng)活他們,訓練他們,就是讓他們捕魚的。如果沒有鸕鶿,漁夫就捉不到魚了,他們的妻兒們就活不下去了。這不也很殘忍嗎?認為兩種觀點都有道理的同學自然是前思后想,左右為難。這樣的爭論做到了從文本到人本的提升,立足于創(chuàng)造思維的開發(f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2提出異議進行爭論教學中,對一個問題,學生常常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師在課堂上切不可簡單地加以否定,面對學生提出的異議怎么辦?我認為,鼓勵加對話是教師值得采取的好方法。如課文《第一場雪》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下雪的景色,作者從看到的和聽到的兩方面寫出了雪大的特點。在教學這段課文時,教師問學生:“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學生說,從“鵝毛般的雪花”、“一會兒就白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等詞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但此時也有學生提出了他們的異議。他們認為,枯枝被積雪壓斷了不能說與雪下得大有必然的關系,因為是枯枝本身就不太結實,就是不下雪,雪不積在枯枝上,枯枝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有斷的可能,怎么能從枯枝的斷看出雪下得大呢?面對這種局面,教師沒有怕影響教學進度,索性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理由,引導兩派學生進行爭論,在學生闡述過程中,及時地進行點撥,讓學生注意句子中的“積”字。經(jīng)過爭論,兩派意見統(tǒng)一。用爭論的方法,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對話,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發(fā)展了學生思維。
2.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學生質(zhì)疑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注重啟發(fā)學生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同時還應經(jīng)常鼓勵學生對同伴的發(fā)言和老師結論,大膽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如《赤壁之戰(zhàn)》教學過程中,談到曹操用“鐵索連船”這一決策的利弊時,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弊大于利”,無形中感到“曹操語文論文很笨”。這時有幾個學生大膽地提出質(zhì)疑,認為“利大于弊”。由此一場激烈的課堂爭論展開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鐵索連船是根據(jù)曹軍的實際情況作出的決策,不連船,曹軍會暈船,永遠過不了長江;2.冬天東南風罕見,火攻機會很小;3.鐵索連船可以增加曹軍的戰(zhàn)斗力。經(jīng)過一番面紅耳赤的爭論后,大家終于達成一個“新”的共識:鐵索連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還是弊大,關鍵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謹慎,注意風向,揚長避短。
實際教學中,害怕說話不當,舉止失措而當眾出丑,害怕一旦說錯被同學嘲笑,這些問題成為不少學生課堂爭論的心理陰影。因此保護學生課堂爭論的自尊心、自信心,至關重要。
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給學生一種感覺:語文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松的、自主的。教師還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地進行爭論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教師要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
G633.3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在中考試卷中閱讀也占據(jù)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關鍵因素,也是保障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但是,目前初中的閱讀教學情況卻是不容樂觀的。主要表現(xiàn)為部分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閱讀品味不高;主動閱讀的能力和習慣較差,閱讀水平和習慣具有很大的差異。追根溯源,導致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多,但是課堂閱讀教學的低效率是一個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目前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中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詳細闡述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文字處理以及信息接收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F(xiàn)實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會進行閱讀,例如閱讀一本書、一本雜志或者一份報紙等,因此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在新課改發(fā)展的背景下,積極有效地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對高效課堂構建的需求,能夠有效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水平。初中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能力相對比較強,只有充分重視對學生的教學有效性,運用科學化的方法,才能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1]。
其次,積極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通過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實施,有助于促進教學的改革目標實現(xiàn),在有效策略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就是將教學的效率最大化的呈現(xiàn),以及在效益上最大化的呈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以及教學質(zhì)量水平的提升等目標,都要能夠通過教學的有效策略的實施來加以呈現(xiàn)。通過有效策略的合理化實施,就能有助于教學改革的良好發(fā)展。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大、自制能力差等特點,因此,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讓每一位學生能夠?qū)﹂喿x產(chǎn)生喜愛。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趣味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本文結合實際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的實施進行了探究,@能從一定程度上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
1.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培養(yǎng),在新課改發(fā)展階段,教師必須從教學思想上得以解放,注重教學的觀念轉(zhuǎn)變,才能和時代的發(fā)展相契合,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才能得以滿足,才能夠有效的保障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能樹立大語文的觀念,讓學生閱讀學習中和生活相結合,從新的理念來進行融入。
2.激發(fā)初中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的每一項成功的取得都源于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使之成為一種內(nèi)驅(qū)力,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行閱讀。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懸念:懸念是給人們的心理上造成一種強烈的想念,它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容易給人造成一種急于求知的緊迫感。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設置一些場景的懸念留給學生,由此給學生一種急切期待的情境,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助學生選擇或者推薦一些好書進行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愿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個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可以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幫助。習慣成自然,當學生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那么他們的閱讀水平也會不斷地提高。具體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書上搜集好的詞匯、優(yōu)美的語句,鼓勵學生多從課外書中去找尋自己喜歡的句子,當這個知識的積累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會相應地提高。另外,教師可以多布置一些閱讀的課外作業(yè),讓他們在指揮中前進,在壓力下提高。
3.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更樂于學習,從而融人教學中。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jù)初中生的喜好,抓住他們的性格特點。例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吸引學生,從而投入到學習中,因為現(xiàn)在的初中生接觸了電影、手機等電子設備,不愿意看課本。所以,他們更享受看電影的那種感覺,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得課堂氣氛更加輕松,這樣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2]。
4.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初中生的閱讀內(nèi)容在不斷改變,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要緊跟時展的步伐,并結合初中生的特點及閱讀愛好,制訂一套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案。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更加樂于閱讀。
5.提高自身文化素質(zhì)
教師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的言傳身教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初中的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培訓的過程中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通過自己的文化素質(zhì)帶動他們,積極地引導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夠起到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作用。
三、結束語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受到學校及教師的高度重視。要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做到與時俱進,激發(fā)初中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zhì),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體育教學
Abstract:InthecourseofcarryingoutCharacterEducationandadoptingtheideaof"HealthFirst",strongphysiqueisthepremise,onwhichyoungstersarebasedontoserveourcountryandourpeopleandbywhichthegreatvitalityofournationisreflected.Frommypointofvies,weshouldcombinephysicaleducationwithhealtheducationinordertoformanewkindofeducationthatincludesphysicalexercises,healthcareandmentalhealth.Inthatcase,wecanincreasetheexercise,improvethepsychologicalcondition,overcomethepsychologicalbarrierandformthepositiveattitude.Thereforestudentsmustadjusttotheirmoodandexperiencetheinterestsandsuccessoftheexercisessothattheycangainphysicalandmentalhealth.
Keywords:HealthFirst;mentalhealth;physicaleducation
一、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心理健康是人體健康的一部分,對身體健康有著重要作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善狀態(tài)”,也就是說健康是人生觀,心理和社會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學校體育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并養(yǎng)成終生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在對我校學生心理狀況調(diào)查與分析中發(fā)現(xiàn),由于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緊張的人際關系,激烈的競爭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以及學生個性心理發(fā)展的不均衡,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部分學生對一些事物在心理上反映比較敏感,復雜,害怕競爭,沒有上進心,缺乏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在社會需要與自我價值觀中存在著極端矛盾心理。數(shù)據(jù)表明,50%的學生缺乏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43.77%的學生對學習的競爭感到焦慮不安,20.12%的學生處于防范別人,懷疑自己的自卑心理;特別是女大學生的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及對社會和集體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怕苦怕累,意志薄弱,處事以自我為中心,只愿別人關心自己不懂得去關心他人,心理承受能力差,稍不如意就會怨天尤人,悲觀失望,表現(xiàn)出偏激,狹隘,自私的個性特征。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一)心理健康與體育教育的關系
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強健的體魄是青少年學生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基本保證,而身體素質(zhì)又是實現(xiàn)一切素質(zhì)的重要載體,然而長期以來受歷史,傳統(tǒng),體制,實踐等方面的制約,學校體育教育目標難以實現(xiàn)。大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心理和生理發(fā)展趨于成熟過渡和不穩(wěn)定期,而體育運動是以身體為對象而進行的一種積極的特殊的實踐活動,在發(fā)展和完善大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起著其他教育形式不能比擬和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水平有密切關系,體育鍛煉水平越高的人,心理健康程度就越高。
體育活動既有預防作用,又起著改進作用。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一方面陶冶情操糾正不健康的心理傾向,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另一方面體育療法對于治療心理障礙,緩解心理緊張,壓抑和煩惱,放松身心,維持心理平衡,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學校體育教學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中應該使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緊密結合,形成身體鍛煉,衛(wèi)生健康和心理健康全面結合的學校體育教育。充分利用每一堂課和體育活動,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學生心理現(xiàn)象對客觀環(huán)境的依賴關系,有目的地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把一個生動活潑的體育課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在快樂有序,優(yōu)化的環(huán)境里進行身體練習,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陶冶情操,培養(yǎng)凝重的社會情感,鍛煉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
(二)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身體素質(zhì)的形成和發(fā)展都與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密切關系,與人的情緒狀態(tài)和意志努力程度有重要聯(lián)系。因此體育可在注重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學生知識,情感,意志,行為的教育過程。對學生的不良心理素質(zhì)進行調(diào)整和培養(yǎng),以達到心理健康同步發(fā)展。
二、體育理論常識教育的培養(yǎng)
大學生活潑愛動,有很強的求知欲望,正處在青春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學校體育應開設基礎運動心理學。公共體育課應在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傳授的同時,講解一些國內(nèi)外的體育形式,體育新聞,競賽和裁判(規(guī)則)知識等。增設體育保健,體育衛(wèi)生,體育鍛煉中的自我監(jiān)督與評價及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內(nèi)容。普及體育常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調(diào)節(jié)和自控能力。
(一)學生興趣培養(yǎng)教育
興趣是力求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對于人的認識和活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學生從事活動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經(jīng)被激發(fā),從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某種滿足,他們就會產(chǎn)生聚精會神的注意,興奮及堅強的意志努力等積極感體驗。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每次上課時,開始惰性很大,情緒低落,跑起步來腿都沉重地拖在地面不愿抬起,而準備活動中的應該選擇一些和教學相關的趣味性體育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調(diào)節(jié)教學氛圍,以改善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使學生的情緒逐漸被調(diào)動起來,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應不斷地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活動,使他們帶著求知的渴望和明確的目標用“心”去學。同時,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qū)W生求動的天性和躍躍欲試的好動心理,抓住學生掌握動作后的自我欣賞,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即使恰當?shù)亟o予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運動的快樂,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地自我,充分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學生情感培養(yǎng)教育
社會情感的強弱,取決于個人在實際中的人和人之間關系的感受,師生之間關系對于學生社會情感的健康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在體育課上,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整潔美觀的服飾,大方自然的教態(tài),關懷信任的目光,耐心細致的指導,生動清晰的講解,正確優(yōu)美的示范動作都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到輕松,喜歡看你上課,喜歡上你的課。經(jīng)過師生間的感情交流,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使學生懂得如何用美好的道德情感去對待別人,以及正確處理好生活中的各種情感問題。
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各種情感,通過各種教學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情感,使學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華。
(三)學生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教育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中國分類號:G633.3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加快和深化,人們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理念、模式、技能及方法有了全新的認識,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還沒有領悟到新課標改革的精神涵義,高中語文教學閱讀課程的低效性仍然較為普遍,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造成了影響。因此,加深對新課改的領悟,全面深入的認識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
一、 有效閱讀概念的闡釋
提升閱讀能力就需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是對文本的解讀,教學是師生和文本的對話?!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定義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和交流是雙向的、互動的、互為依存條件的,閱讀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閱讀者,更是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因此,在有效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顧及學生閱讀態(tài)度的主動性,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需求,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效閱讀教學實際上是一個評價課程的標準,是針對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而提出來的。所謂“有效閱讀教學”,我認為一是有效率;一是有效果。對一個班級而言,應該是讓90%以上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閱讀教學全過程,主動質(zhì)疑,主動思考,這是評價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讓90%以上的學生都能在老師指導下,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這是評價閱讀教學對學生影響的標準;90%以上的學生能將閱讀感受用筆記的方式準確記錄,并且參與讀書討論,這是評價學生閱讀水平和能力的標準。
二、 新課改中對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探索嘗試
2003 年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促使語文教育觀念發(fā)生重大變化: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素質(zhì);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于是我們欣喜地看到:語文教學終于沖破原來的僵化與死板,教學手段日益豐富,課堂上有了聲形并茂的展示;教師角色意識逐漸轉(zhuǎn)變,師生之間有了雙邊互動的探討學習;教學視野不斷擴展,課堂內(nèi)外有了生趣盎然的活動……但熱鬧的背后,學生收獲了什么呢?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閱讀教學目標模糊化、過分強調(diào)課堂“生成化”、忽視語文“工具性”……新的批評隨即而來:語文課失去了“語”。
1.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最直接的動力,閱讀興趣是構成閱讀能力的最為活躍的因素。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閱讀。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想讀、愿讀、并樂在閱讀中。學生只有對閱讀有了興趣,才會積極持久地投入到閱讀當中,也才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那么閱讀便成了學生一種內(nèi)在的需求,由“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當閱讀教學達到這樣一種境界時,閱讀教學有效性自然而然的便提高了。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jù)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有針對性的采取符合學生興趣和口味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授之以漁”的方式
古語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說與其給予他人魚肉,不如教人捕魚技巧。中國有句古語還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講求閱讀效率,好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閱讀得法,學生才能暢游在語言的世界里,汲取豐富文化營養(yǎng),取得閱讀的最佳效果。 閱讀教學中方法的教學不是一種枯燥的講解,而應該讓學生在語言的學習、情感的體驗中掌握,同時又把這種方法自然而然的應用到進一步的學習中,習慣成自然,每每閱讀,不管是什么樣的文章,都能得心應手,學生才能在閱讀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教師正確地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授之以漁”,使學生做到閱讀能有所得并通過反復地操練, 使學生對閱讀技能的掌握由不熟練到熟練, 逐步將技能內(nèi)化為能力。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還普遍認為高層次的學習策略如元認知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選擇方法的策略、合作學習的策略等相對于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所以教師還應該向?qū)W生傳授一些閱讀學習的策略,比如解決問題的策略、選擇方法的策略、合作學習策略、科學利用時間策略、元認知策略等,將方法技能上升為策略,自覺的管理自己的閱讀學習行為。通過傳授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會閱讀,自己能閱讀,才能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學生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在閱讀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三、 總結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理論綜合水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認識和理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進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隨著人文主義心理學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興起和發(fā)展,人文性在語言教學中的制衡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文化中很早就出現(xiàn)了“人文”這個詞?!兑捉?jīng)》被認為是最早出現(xiàn)“人文”一詞的文獻,《易?責》中講道:“剛?cè)峤诲e,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倍谖鞣剑叭宋摹币辉~則源于拉丁文humanus,古羅馬人為了指稱那些接受了古希臘文化的羅馬人而創(chuàng)造了這個詞,以此表示與“野蠻人”相反的“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因而,“人文”這個詞具有“教化教養(yǎng)”的意思。而人文性,即是指對人之為人的關注,也就是對人之為人的宣揚,重點突出的是人自身的存在,是內(nèi)含了人文性的張揚的。所以,當站在英語教育的立場上來審視人文教育時,文化教育的推廣就是教學落到實處的關鍵;當從大學英語改革來理解人文性時,人文性不僅要著重突出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而且要突出對學生個體的人性、人生、人權、價值的尊重、認同與重視,并將以“人”為主體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選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精神、培養(yǎng)其個性的教學內(nèi)容,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啟發(fā)式教學,著力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此,大學英語作為高校重要的人文學科,雖然其人文性的研究還處于理論框架支撐的摸索階段,但是人文性在英語教學中的影響已經(jīng)開始顯露端倪。
2.研究現(xiàn)狀
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掀起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浪潮,扭轉(zhuǎn)了1985年由國家教委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體現(xiàn)的大規(guī)模標準化考試的應試導向?!督虒W要求》強調(diào)“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語言基礎課程,而且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zhì)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近幾年教學研究范式也由工具論逐漸走向本體論,更傾向于將教學作為一種文化實體進行研究。教學研究不再是為了尋找某些本質(zhì)、規(guī)律,并為這些本質(zhì)、規(guī)律做出證明,而是要真正面對教學現(xiàn)象,解決教學中的現(xiàn)實問題。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課程有機組成部分中重要的人文課程,如何架構基于人文性的教學改革理論框架,如何回歸其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終極目標,這些必將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
近十年以來,有關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大量涌現(xiàn),通過對《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2004年(《教學要求(試行)》頒布)至2012的期刊進行搜索,主題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文章共有6858篇,其中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有547篇。這些論著大都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教學目標、內(nèi)容、手段和評價等方面展開探討,其中理論研究和教學法研究所占文獻總量比重最大,如夏紀梅(2006)著的《現(xiàn)代外語課堂設計理論與實踐》、束定芳和華維芬(2009)主編的《中國外語教學理論研究(1949-2009)》等。這說明大學英語界已經(jīng)普遍關注到理論研究和教學法流派對大學英語教學指導的重大意義。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理論都是借鑒西方的二語習得理論,從人文性文化視角來進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還比較少。從1995年以來,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對教學、語言和文化的探討,陳彩霞(2010)的《強化教師修養(yǎng),提升業(yè)務水平――從〈課程要求〉看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一文探討了教師人文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范琳、劉振前(2005)的《從情感緯度上優(yōu)化大學英語教材內(nèi)容的實驗研究――運用心理匹配策略和發(fā)掘情感策略》一文提出了教材中文化內(nèi)涵的挖掘策略,冬梅(2010)的《英語教學應加強人文素質(zhì)教育》強調(diào)了轉(zhuǎn)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性。這些研究總體上數(shù)量不多,且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探討,說明該研究在理論方面尚處于利用和借鑒階段,絕大多數(shù)研究者都正在摸索將人文性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并將其轉(zhuǎn)化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方法。而針對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改革中人文性的研究就更無人提及。
3.研究意義
我國東西部之間在經(jīng)濟、技術各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教育經(jīng)費的投入也懸殊甚大,學生生源不同,學生語言基礎差距明顯;很多云南地方高校都是師范性院校,承擔著培養(yǎng)合格教師的任務,同時又面臨著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層次、強本申碩的發(fā)展目標。因此,如何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如何解決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向、將“人文性”理念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如何培養(yǎng)、鞏固、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而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如何合理設計網(wǎng)絡教學模式,消除因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學生對英語課業(yè)和教師的情感屏障;如何通過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體現(xiàn)教材的人文價值,通過精心選擇教學內(nèi)容發(fā)掘潛在的人文教育資源,通過適時把握教學的細微環(huán)節(jié)滲透人文思想、體現(xiàn)人文關懷,有效地實施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如何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標準,最終體現(xiàn)《教學要求》中倡導的人文性原則,推動素質(zhì)教育,展現(xiàn)人文精神,這些對于云南地方高校都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010年6月,曲靖師范學院通過云南省教育廳審核,被評為“云南省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改革示范點”,也是云南省唯一一所進入改革示范點的地方高校。該校率先全面展開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從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評估體系到第二課堂都開始了大膽的嘗試。及時探討、總結該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的經(jīng)驗和教訓,可以給同級別的地方院校提供寶貴的借鑒。
人類社會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主流文化與亞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發(fā)展格局。從上世紀開始,在社會轉(zhuǎn)型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后現(xiàn)代主義對科技理性文化進行解構,由此,人文主義文化逐漸代替技術理性文化的權威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當前世界范圍的高等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展開的。大學英語作為一門人文課程,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雖然工具理性是其學科建立的根基,但其自身必須有明確的文化取向。但是目前我國學者多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入手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研究,而對人文取向的研究較為薄弱,本研究可以深層次探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理論支撐,尤其是進一步研究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問題。
4.研究內(nèi)容
(1)如何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體現(xiàn)教學的人文價值。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建構的維度有多種,但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谌宋男岳碚摰拇髮W英語教學目標的構建,不僅應該關注學生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應該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nèi)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多個方面。
(2)如何精心選擇教學內(nèi)容,發(fā)掘潛在的人文教育資源。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個步調(diào)、運用一種教材、執(zhí)行統(tǒng)一課程進行學習的;基于人文性的大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改革要體現(xiàn)出普及性、基礎性、發(fā)展性等特點,主張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以人為本,彈性安排教學內(nèi)容的進度和課程設置,并能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內(nèi)容,以供學生選擇。
(3)如何適時把握教學的細微環(huán)節(jié),滲透人文思想。提升教師個人人文修養(yǎng),展現(xiàn)人格特質(zhì);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復雜的人文感悟和思辨邏輯推理;積極轉(zhuǎn)變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建立以學生中心、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積極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4)如何科學設計自主學習,彰顯人文關懷。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內(nèi)在需求,分階段、分層次地設計自主學習的教學計劃和任務,研究自主學習與學生語言水平,特別是聽力和口語技巧,交流技巧,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等方面的關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庫建設。
(5)如何有效實施評估手段,展現(xiàn)人文精神。評估方式如果主要依靠終結性評估,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就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挫傷和遏制了教師對英語教學內(nèi)容與方式進行改革與探索的積極性。構建科學的評估體系要體現(xiàn)評估過程的動態(tài)性、評估主體的多元化、評估內(nèi)容的全面化及評估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評估的最終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進一步強化評估的公平性。
(6)如何積極豐富第二課堂,營造人文氛圍。如何多渠道、多形式地豐富學生的英語第二課堂,并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的活動;如何以英語為抓手,鼓勵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7)如何主動關心教師心理,體現(xiàn)人文情懷。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師生關系的和諧,但在教學改革形勢下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空前的:學分制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壓力,高校擴招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壓力,網(wǎng)絡技術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壓力,教師內(nèi)心想要提升個人素質(zhì)的強烈愿望和巨大工作量之間矛盾的壓力等,如何幫助教師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同樣是大學英語教改中人文性探討的范疇。
5.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遵循這樣的技術路線:查閱文獻和對現(xiàn)實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思批判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不合理現(xiàn)象提出現(xiàn)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人文性傾向證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人文性的科學性建構合理的教學改革方案。
因此,本研究從文獻梳理開始進行,切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內(nèi)涵,通過文獻研究與現(xiàn)狀考察,梳理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不合理現(xiàn)象,提出現(xiàn)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人文性傾向的科學性。通過課堂教學觀察、課堂進行實錄、行動研究等手段深入分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還要進一步完善和探討的問題。本研究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實施和教學評估等方面探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人文性滲透的問題。最后,研究成果進行終結,提出下一步教學改革的建議和后續(xù)研究的問題。
本研究是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積淀,結合實際教學實踐,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采用綜合的方法體系,才可能得到較好的答案。
根據(jù)所研究的內(nèi)容和試圖解決的問題,擬采用文獻法、調(diào)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獻法主要是指搜集資料、整理有關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的國內(nèi)外文獻,并梳理和分析文獻中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找到本課題的立足點,形成研究的基本觀點。調(diào)查法主要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問卷和座談,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資料和數(shù)據(jù),以確定事實間的聯(lián)系或關系。行動研究法是針對教學實際活動,不斷提出改革的意見或方案。個案研究法是通過對曲靖師范學院這個典型對象的具體研究,來了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某些共性特征。
6.結語
本研究擬從剖析人文性的思想內(nèi)涵入手,歸納社會主導文化價值理路演進的基本要求,闡明教學人文性范式的轉(zhuǎn)換,從而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人文性價值訴求,然后分階段展開調(diào)研并及時提出階段性改革調(diào)整,使大學英語教改的人文性價值訴求更好地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和實施、自主學習的設計和評價體系的健全等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綜上所述,本研究開展具備可行性。
參考文獻:
[1]杜瑞清.英美文學與英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付克.中國外語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
[3]劉述先.文化哲學[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
[4]衣俊卿.回歸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
[5]朱希祥.當代文化的哲學闡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6]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7]土福祥等編.文化與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8]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9]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10]夏紀梅.現(xiàn)代外語課堂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1]顧明遠.我的教育探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12]《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14]Cohen,A.D,Language Learning[M].Boston:Heinle & Heinle Publisher,1990.
[15]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6]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近年來,由于教育科研政策的推動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要求,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興趣和熱情得到較好激發(fā),中小學教育科研已從“精英化”“以骨干為主”逐漸向“群眾性”“普及性”轉(zhuǎn)變。教育科研也成為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中小學教師通過“申報教育科研課題”“主持或參與課題研究”“組織或參與專題研討”“提煉和發(fā)表成果”“轉(zhuǎn)化和應用成果”等形式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在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的基礎上,也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教育科研成果。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主要指中小學教師應用教育科研的理論、方法和手段,選取某一特定的教育教學問題或研究主題開展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活動,并形成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的成果。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產(chǎn)出、成熟和價值體現(xiàn)一般需要經(jīng)過“研究與實踐”“提煉與表述”和“轉(zhuǎn)化與應用”等三個主要階段。在實踐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煉與表述”階段顯得無從下手、力不從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科研成果自身的價值和影響力。因此,本文對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方面的現(xiàn)象、特點以及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提高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水平提供一些建議,希望能對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有所啟發(fā)。
一、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主要特點
一是教育科研成果過程性資料豐富。教育科研成果過程性資料主要指在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的過程性、階段性的資料。教育科研成果的過程性資料是教育科研成果及結論獲得的事實依據(jù)、重要源泉和有力支撐。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的過程性資料主要包括文獻分析類、問卷調(diào)查類、觀察類、訪談類、研究對象案例類、活動記錄類等,也包括與研究和實踐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學生作業(yè)、學生成績、學生成長檔案等方面的資料。中小學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普遍比較注重保存和整理過程性的資料。
二是教育科研成果表達形式多樣化。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可分為文本性成果、制度性成果、成長性(或?qū)嵺`性)成果和技術性成果四大類。文本性成果主要指論文、著作、課程資源、研究報告、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等方面的成果;制度性成果主要指學校教育管理、教學管理、學科組管理、班級管理、科研管理以及研究共同體等方面相關制度的建立和機制形成的成果;成長性(或?qū)嵺`性)成果主要指學校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成長、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升等方面的成果;技術性成果主要指教育教學軟件、電子資源庫、音像產(chǎn)品以及專利技術等。由于教師科研水平評價的需要以及擴大研究成果影響力的需要,中小學教師逐步提高了成果公開發(fā)表的意識,在形成教育科研文本性成果尤其是科研論文、研究報告等方面的成果后,一般會積極爭取在報刊、文集上公開發(fā)表。
三是教育科研成果個性化特征較為明顯。中小學教師形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大多是基于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提煉、反思和升華,并主要在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解決實踐問題、探索教學策略、建構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方案等方面形成教育科研成果。這些成果既與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密切相關,也與教師個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實踐能力密切相關,教育科研成果具有較為明顯的個性化特征。
二、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小學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教學實踐探索、教育科研成果申報、成果公開發(fā)表等方面都需要對教育科研成果進行提煉與表述。教育科研成果“提煉”是指對教育科研過程中的零散的、個別的、復雜的研究素材進行整理、歸納、分析,以獲取具有一般性或特殊性的規(guī)律和結論。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是指對教育科研過程中獲得的規(guī)律和結論用恰當?shù)妮d體和方式進行有效呈現(xiàn),以便交流和推廣。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煉與表述是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教育科研成果的質(zhì)量和影響力。有不少在實踐中被認為是好的教育理念、工作經(jīng)驗、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等成果卻因為提煉與表述得不夠科學、規(guī)范、準確、新穎,而在各級各類教育科研成果獎和教學成果獎的評選活動中落選,這是甚為遺憾的。目前,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方面的主要問題如下:
1.過程性研究資料歸納分析不到位
中小學教師在對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過程性資料的整理歸納分析中“不到位”的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研究主線的引領,沒有圍繞“研究問題以及推動問題的解決”這一條主線來對研究過程性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以致歸納分析不能緊扣主題,較為零散和雜亂。另一方面是在眾多研究過程性素材中,教師缺乏對研究素材價值性和相關性的正確判斷,也缺乏對研究素材的取舍能力。個別教師在整理研究素材時,容易把其他與研究問題價值性和相關性較低或離主題較遠的素材也納入分析范圍,從而使得出的研究成果及結論與主題不對應。
2.成果及研究結論的內(nèi)在邏輯性欠缺
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及研究結論的內(nèi)在邏輯性欠缺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行為中依托的理論理念、方法技術在研究成果及結論的分析過程中找不到相關蹤跡,其研究成果及結論的獲得過程缺乏合理性的過渡分析和說明。二是部分研究成果及結論在用圖形或表格呈現(xiàn)時,各組成要素及其詮釋缺乏邏輯性。部分教師比較喜歡用程序圖、框架圖、關系圖等形式來對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指標體系等方面的成果進行簡化,但這些圖表往往經(jīng)不起科學性和邏輯性的推敲和分析。三是研究報告類的成果中“問題———理論———概念———目標———內(nèi)容———思路———方法——過程—結論—成果”之間的對應性和一致性不明顯,個別教師容易在研究過程及研究成果的分析中偏離原有研究問題。
3.成果及結論缺乏關鍵性事實資料的支撐
教育科研成果及研究結論要有充足的事實及數(shù)據(jù)資料來支撐。這一要求也是各級各類教育科研成果獎評選和鑒定的主要指標之一。但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和實踐探索中得出的結論大多數(shù)是基于對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不重視提供事實性資料及相關數(shù)據(jù)予以支撐。有的教師在問卷調(diào)查中只提供簡單的數(shù)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而沒有深入分析;有的教師在驗證學生得到認知發(fā)展時只提供學生成績的變化表,這顯然是不夠的;有的教師為迎合研究成果和結論的獲得及其正確性,擅自修改、杜撰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這也應引起重視。
4.成果表述形式的規(guī)范性不夠
中小學教師都希望自己的教育科研成果能夠得到權威專家的肯定和認可,也希望自己的科研論文、教育敘事、教學反思、研究報告等方面的成果能在期刊、報紙上公開發(fā)表。但很多教師未必都能如愿。其中,成果表達形式的不規(guī)范是主要原因之一??蒲姓撐?、教育敘事、教學反思、研究報告等都有自身的寫作規(guī)范,但個別教師不重視,不遵守相關要求,隨意改變文本結構以及表述的順序和形式,追求個性,這也就難以獲得報刊編輯部教師的關注。其他如參考文獻各要素及信息不齊全,引用他人觀點成果不注釋、行文結構排版不合理等問題在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論文類成果中仍較為常見。
三、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能力的對策
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對推動學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以及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有重要的作用。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質(zhì)量水平是評價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實效性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煉能力也影響著教育科研成果的質(zhì)量及其影響力。目前,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能力已成為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發(fā)展中需要重點破解的瓶頸問題。因此,無論是作為教育科研主管部門、中小學校還是中小學教師個體,都應重視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煉與表述能力。而要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煉與表述能力,也需要教育科研主管部門、中小學校以及中小學教師個體的共同努力。
1.教育科研主管部門方面
(1)開展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專題培訓。近年來,教育科研主管部門已著手開展教育科研系列培訓,較好地提高了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理論和實踐水平。其中,在培訓課程中也安排了“教育科研學術規(guī)范”“教育科研成果表達”“教育科研論文寫作”“課題研究報告撰寫”等專題培訓。但這些專題培訓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一般性的、常規(guī)性的知識介紹偏多,實際操作能力指導類培訓偏少;二是涉及教育科研領域的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文本表達能力等專題較少,很少能深入具體案例進行細致的指導,以至于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煉與表述能力整體提高較為緩慢,效果不明顯。因此,教育科研主管部門要重點設計和開發(fā)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的理論類和實踐類專題培訓課程,并以實踐指導類為主,以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的實際能力。
(2)加強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方面的指導效果。教育科研主管部門在建立教育科研成果發(fā)掘、培育、指導、轉(zhuǎn)化、推廣和應用系列工作機制時,要把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的專題指導作為工作要求之一,并強化實際指導效果。由教育科研主管部門牽頭的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指導活動主要以教學成果提煉與表述指導、課題研究成果提煉與表述指導以及科研論文和著作類成果提煉指導為主要形式,主要以跟蹤輔導式實踐指導為主。
(3)構建教育科研成果交流學習平臺。教育科研主管部門要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評價標準和評審規(guī)范,并在教育科研專題網(wǎng)站中建立教育科研成果推介欄目,及時推廣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也為教師之間在教育科研成果提煉方面相互學習、借鑒和參考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2.中小學校方面
(1)及時為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專題指導活動提供支持。中小學校要制定相應制度或辦法,支持教師在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與同行及教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指導關系。同時,學校主管領導要及時發(fā)現(xiàn)教師產(chǎn)出教育科研成果的潛力和發(fā)展空間,多渠道尋求專業(yè)力量的指導。
(2)建立學校教育科研成果分享研討平臺。學校主管部門要在學校層面、學科層面、年級組層面、課題組建立多種形式的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研討平臺,讓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和研討中推廣應用教育科研成果,也有助于發(fā)現(xiàn)教育科研成果及結論中的不足,及時修改完善。
3.中小學教師方面
(1)重視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煉與表述。中小學教師要加強對教育科研成果提煉與表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要把成果的“提煉與表述”作為對研究問題的二次研究,深化對研究問題的認識,在實踐檢驗中反思不足,以進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及結論。
(2)加強相關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其中包括學習和掌握教育科研成果各種文本表達形式如科研論文、著作、課程、教育敘事、教學反思、研究報告的主要結構和具體要求;并重點結合教育科研領域?qū)W習綜合分析方法、邏輯思維分析方法、寫作方法與技巧等。
(3)遵守教育科研規(guī)律和學術規(guī)范。在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教學實踐探索和教育科研成果提煉中要尊重研究素材,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如借鑒或引用他人觀點和成果的需要注明。
(4)圍繞研究主線分析研究素材。要以研究主題及相關問題為核心,明確提煉與表述的目標和形式,圍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采取策略———解決問題的效果”對研究素材進行歸納分析,甄別研究素材,舍去價值性和相關性較低的素材。
(5)為研究結論和成果提供充分的事實及數(shù)據(jù)支持。中小學教師在形成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及研究結論時,要深入思考成果及結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價值性,爭取提供多方面的事實性資料和數(shù)據(jù)予以支撐。
(6)規(guī)范表達科研成果和研究結論。中小學教師在提煉教育科研成果和研究結論的全過程,都要用心思考教育科研成果及結論的主要名稱、各主要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教育科研成果及研究結論在規(guī)范表達的基礎上,也要體現(xiàn)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科研質(zhì)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帶動了全國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發(fā)展,也對各中小學的校長和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敖處煶蔀檠芯空摺钡挠^念已漸漸為廣大中小學的校長和教師所接受,而且有的教師也嘗試著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教育科研活動。但是,對所有的教師來說,“怎樣做科研”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且中小學教師在做科研時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中小學教師在做科研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教學是沒什么問題的,但做科研卻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把科研和自己的教學結合起來更是讓他們措手不及。所以,中小學教師在做科研時會遇到很多困難,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
第一,很多教師不知道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特點,大多數(shù)教師都認為做科研就是像一些理論型專家一樣研究一些教育理論問題,所以就把做科研和自己的教學割裂開來了。
第二,很多教師不會運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尤其是不知怎樣運用質(zhì)的和量的研究方法。近年來,國內(nèi)學者對質(zhì)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方法介紹比較多,所以許多中小學教師也開始運用一些這樣的方法,如敘事研究、案例研究等,但他們對到底什么是敘事研究和案例研究還不能真正理解,只是一味追求形式。相反,對量的研究(quanfitafiveresearch)方法的介紹卻不如20世紀80、90年代那樣多了,而且出現(xiàn)了反對量化的趨勢。這也促成了許多中小學教師不知該怎樣做,“到底要不要量化?”“哪些需要量化?”等問題都給廣大教師帶來不少煩惱。
第三,很多教師不會寫論文,往往把學術論文寫成普通的作文,很難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現(xiàn)給大家,等等。
筆者認為,這些問題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小學教師怎樣運用研究方法的問題。因為這一過程是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步,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是否得當,對教育科研的成敗起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從如何運用質(zhì)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角度,來談中小學教師怎樣做科研。
當然,對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特點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理解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特點的基礎上才能恰當選擇和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來做科研。
二、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特點
中小學教育科研指的是在中小學校里進行的,以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探索學校里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以及同外部相關現(xiàn)象的關系的認識活動。中小學教育科研不同于一般的科研,主要有這樣一些特點:
第一,中小學教育科研以應用研究為主,因為中小學教育科研主要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是為了提高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進行的。
第二,中小學教育科研以微觀研究為主,因為中小學教育科研通常都是校長和教師圍繞某個具體實際問題展開的,如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校本課程、教育方法、研究性學習課程等研究,多是范圍比較小而且具體靈活的研究。
第三,中小學教育科研以行動研究為主。因為行動研究強調(diào)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研究,強調(diào)理論為實踐服務,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合作研究,為解決實際問題尋找答案。中小學教育科研就是根據(jù)實際教育教學I.口]題展開的,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應是同一個人或一個共同體,這正是行動研究所要求的。
這些特點決定了教師是教育科研的主體,因為中小學教育科研主要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而教育教學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師。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必須了解這些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學會選擇和運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來進行教育科研。
三、中小學教師怎樣做科研——如何運用質(zhì)的和量的研究方法
中小學教師做科研是離不開選擇和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的,而現(xiàn)在最普遍的教育研究方法就是質(zhì)的和量的研究方法。國內(nèi)許多學者已經(jīng)對質(zhì)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歷史發(fā)展、理論基礎、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發(fā)展趨勢等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本文不再贅述,只從二者適用的范圍及結合的角度,談談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科研中應怎樣選擇和運用它們。
筆者認為,中小學教師做科研時,要恰當運用這兩種研究方法,首先就要根據(jù)兩者的適用范圍來選擇和運用。
(一)質(zhì)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適用范圍
本文所采用的“質(zhì)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定義主要是參考了陳向明教授的觀點,即“質(zhì)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整體性探究,采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Ⅵu“量的研究(又稱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對一種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和分析,以檢驗研究者自己關于該事物的某些理論假設的研究方法?!?/p>
通過對不同著作和期刊關于這兩種研究方法的論述的學習,筆者認為,質(zhì)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在理論基礎、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區(qū)別,正因為二者的研究目的、研究過程是不同的,所以二者的適用范圍也有所不同。
首先,從這兩種研究方法的內(nèi)在含義來看,它們的適用范圍是不同的。
量的研究主要是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和分析,所以它比較適合對一些數(shù)量關系比較明顯的教育現(xiàn)象進行研究,如對“教育結構與教育投資、學生的身體狀況”等的研究。
質(zhì)的研究則是對事物全面整體的理解,不限于量化的部分,所以它比較適合運用到一些很難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教育現(xiàn)象中,如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狀況、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不同學科課程的實施情況、教師的信念、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焦慮心理”等的研究。
其次,從這兩種研究方法操作過程的具體要求來看,它們也適用于不同的范圍。
量的研究不強調(diào)研究者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只重視操作工具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所以它比較適合對研究者不太熟悉的或較大樣本的對象進行研免在教育科研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對各種相關因素的分析,如對“學生成績及其影響因素、學生性別與自我評價的關系、師資學歷與職稱的關系”等的研究。
質(zhì)的研究則強調(diào)研究者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影響,研究者在與被研究者的互動關系中,通過歸納分析各方面的資料,對被研究者的行為進行解釋和意義建構,探討的核心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它比較適合對研究者比較熟悉或者比較小樣本的、具體的對象進行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有對“學生個案分析、學生檔案袋評價、教學案例分析”等的研究。
以上是根據(jù)這兩種研究方法的含義和操作過程的要求,來分析它們的適用范圍的,教師在做科研時應據(jù)此選擇和運用質(zhì)的或量的研究方法,但并不意味著將這兩種研究方法完全對立、相互分離,教師可以結合使用這兩種研究方法。因為在具體的教育科研中,教師對某一問題的研究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分析和描述,只用一種單一的研究方法是不能對這個問題獲得全面細致的了解和認識的,所以中小學教師做科研時,要恰當?shù)剡\用這兩種研究方法,此外,還可將二者結合使用。
(二)教師如何結合使用質(zhì)的和量的研究方法
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教師應如何結合使用這兩種研究方法呢?這是一個非常關鍵而且困難的問題。國內(nèi)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較少的。筆者認為,司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自己所研究的問題的特點來決定怎樣選擇研究方法。
教師可以從不同的研究視角來看待所研究的問題,從而根據(jù)問題不同側(cè)面的性質(zhì)來選擇適宜的研究方法。例如,“教師評價的研究”,就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評價進行量的研究,而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評價則進行質(zhì)的研究。
教師也可以對同一問題的同一側(cè)面混合使用這兩種研究方法,如在研究設計上把量的研究和質(zhì)的研究完整地結合在一起,采用馬克斯威爾(MaXwell,J.1995)提出的結合方式:
(1)順序設計,指的是兩種研究方法的使用存在先后順序,先用量的研究或質(zhì)的研究,再用質(zhì)的研究或量的研究。例如,“校本課程的研究”中對“學生需求的分析”,就可以先對較大樣本的學生做一個統(tǒng)計調(diào)查,然后根據(jù)研究問題的重點選擇一部分學生、家長、教師進行座談、訪談,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地分析他們在問卷中的回答。
(2)平行設計,指在同一項研究中同時使用這兩種研究方法,并進行相互驗證與補充。例如,“小學生輟學的研究”,就可以一邊對學生、教師、家長進行抽樣調(diào)查,一邊對學校、家庭的環(huán)境和學生的活動進行參與性觀察和深度訪談,然后對從不同方法得出的結果進行相關檢驗和相互補充。
(3)交叉設計,指在研究開始的時候使用一種研究方法,然后隨著研究的進行,在繼續(xù)使用這種方法的同時結合使用另一種方法。這種結合方式實際上就是前兩種方式的混合,可以使兩種方法相互補充。例如,“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可以先對學生做一下觀察,然后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及統(tǒng)計分析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的深度訪談,最后對將各種研究結果加以綜合。
其次,教師要根據(jù)自己所研究的對象的特點來選擇研究方法。
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研究時,要對研究對象的特點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選擇研究方法。例如,“小學生自我評價的研究”,教師就不能只用調(diào)查的方式來進行,而應根據(jù)其年齡、身體、心理發(fā)展等特點,通過訪談等方式加深對小學生的理解,然后采用上面的任何一種結合方式來進行研究都可以。
第三,教師還要根據(jù)研究的環(huán)境特點來決定怎樣運用研究方法。
教師在進行研究的時候一定會受到外部或內(nèi)部的環(huán)境的限制,教師應對這些環(huán)境進行分析,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進行自己的研究。例如,“學生評價的研究”,一定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如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同伴和內(nèi)部環(huán)境如學生的影響。這樣,教師就應該根據(jù)這些環(huán)境的特點,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調(diào)查或訪談,結合使用質(zhì)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方法對如何評價學生進行分析,當然也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任何一種結合方式。
【關鍵詞】農(nóng)村中小學;頂崗實習生;思想工作
隨著廣西民族地區(qū)中小學布局結構調(diào)整的快速推進,廣西中小學教育狀況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到農(nóng)村中小學頂崗實習又為該地區(qū)輸入了新鮮的血液,不但補充了師資力量,而且解決了師范院校就業(yè)難的問題。但是,盡管這些頂崗實習生有相當一部分最后解決了編制問題,成為了正式的公立教師,但是,這些進入農(nóng)村中小學實習的實習生在思想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實習生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影響了中小學教育的質(zhì)量。在這種情況下,大力加強廣西農(nóng)村中小學頂崗實習生的思想工作研究,對于提高頂崗實習生思想的積極性,提高頂崗實習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師范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廣西頂崗實習生為農(nóng)村中小學教育補充了新鮮的血液
由于分配制度改革,相當多的師范院校畢業(yè)生選擇了城市任教,同時,農(nóng)村地區(qū)的老教師有許多已經(jīng)退休或者等待退休,在加上農(nóng)村地區(qū)教師待遇相對較低,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農(nóng)村教育嚴重落后。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努力打造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而師范院校的頂崗實習生就解決了這個難題,為農(nóng)村中小學教育補充了新鮮的血液。
二、廣西農(nóng)村中小學頂崗實習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1.編制問題是制約頂崗實習生積極性的另一問題
盡管廣大農(nóng)村中小學地區(qū)嚴重缺乏師資力量,急需補充大量的新鮮血液,但是,要想真正進入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目前仍是師范院校畢業(yè)生面對的難題。近幾年來,由于我國行政制度改革以及教師的選拔程序出現(xiàn)變化,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必須解決編制問題。而編制問題卻需要經(jīng)過筆試、面試以及層層審批等程序,要想進入教師隊伍,解決編制問題目前仍是頂崗實習生面對的難題。這個難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頂崗實習生的積極性。
2.頂崗實習生普遍缺少到農(nóng)村中小學實習的思想準備
相對于城市來講,無論從生活環(huán)境上,還是從工資待遇上,農(nóng)村中小學和城市中小學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而頂崗實習生進入師范院校的目的就是將來能夠到大城市工作,改變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掙取更高的工資。在這種情況下,相當多的頂崗實習生常常覺得生活辛苦、工作無趣,相當一部分頂崗實習生難以忍受,有的頂崗實習生甚至半途而廢,沒等頂崗實習期滿就退出了頂崗實習,還有的學生寧可呆在家里,也不愿與去農(nóng)村中小學參加頂崗實習工作。
3.頂崗實習生普遍缺少對頂崗實習的正確認識
在進入農(nóng)村中小學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相當多的頂崗實習生普遍缺少對頂崗實習的正確認識,有許多頂崗實習生常常過高地估計自己,有的頂崗實習生根本沒有認識到頂崗實習其實是學校學習的拓展,是學習的一部分,頂崗實習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老教師學習教學經(jīng)驗,并且通過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4.頂崗實習生普遍缺乏扎實的本領
在師范院校學習期間,相當多的大學生對于將來從事的工作認識不足,普遍存在原來掌握的知識已經(jīng)足以應付將來的教學工作的錯誤思想,這樣就導致在校學習期間學習不積極、不認真的現(xiàn)象。這些缺乏扎實基本功的學生一旦進入實踐教學,就會發(fā)現(xiàn)僅僅依靠原來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除了課程知識外,搞好教學還需要各種教學能力,而教學能力卻正是他們在師范院校內(nèi)忽視的知識。當這些頂崗實習生面對著無法解決的教學難題的時候,他們的思想難免出現(xiàn)波動,產(chǎn)生畏難情緒,有的甚至選擇逃避。
三、努力提高廣西農(nóng)村中小學頂崗實習生工作的積極性
1.改變準入制度,解決頂崗實習生入編難的問題
為了充分調(diào)動頂崗實習生的積極性,必須解決入編難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大力加強準入制度改革,精簡準入手續(xù),使頂崗實習生真正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進入教師隊伍,獲取正式編制。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頂崗實習生思想問題,調(diào)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2.大力加強頂崗實習生在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校期間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學生進行頂崗工作思想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師范院校要大力加強在校期間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晨會、班會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學校要積極幫助學生調(diào)整心態(tài),為從小事做起,從普通教師做起做好準備,同時,學生還要認真培養(yǎng)學生發(fā)揚勤勞樸素、吃苦耐勞等優(yōu)良傳統(tǒng)。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面對農(nóng)村地區(qū)中小學教育事業(yè)時能夠勇往直前,無怨無悔。
3.努力糾正頂崗實習生對頂崗實習的錯誤認識
在師范學校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學校必須大力加強頂崗實習重要性的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個師范院校的學生頂崗實習對自己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認識到頂崗學習其實就是學校學習生活的延伸,是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知識掌握是不是牢固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進行頂崗實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工作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過程,是通過師范院校和農(nóng)村中小學相結合,打造適應祖國未來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
4.大力加強師范院校學生教學基本功訓練
針對能力欠缺,師范院校除了應該強調(diào)學生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外,還要認真加強思想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只是擁有科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手法等專業(yè)知識,只有全面掌握和教學有關的知識,才能在將來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圓滿完成教學工作。
四、小結
總之,在當前廣西中小學教育工作中,到農(nóng)村中小學進行頂崗實習工作學生的思想工作是重點、難點,只有大力加強頂崗實習生的思想工作研究,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頂崗實習生的思想問題,不斷提高實習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藍飛鵬.文科專業(yè)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03
[2]常經(jīng)營.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心理狀態(tài)分析與對策研究.師范教育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