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07 15:04: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七下語文知識點總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已吹響了十多個年頭,從事初中語文教育一線工作也將近二十個春秋,我常常自問:我是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嗎?我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了嗎?我們的教育是健康敦實的嗎?課程改革的洪流沉浮著一輪又一輪的教學理念、教學主張;我們的教壇又充斥著一茬又一茬的教學策略,教育心得。眾多的優(yōu)質課堂上顯露著教學模式、教學模板的強大滲透力,生態(tài)文化、小組合作、高效課堂、對話教學、作業(yè)革命的口號一個個接踵而至,鋪天蓋地的教育培訓讓我無所適從。亂花漸欲迷人眼之際,我仍未幸免躲避應試的泥沼,可以說身心疲憊。于是,我開始反思如何駕馭先進的語文教學理念,如何夯實自己的實際語文教學活動,真正做到杜絕無效、無序,不披著華麗的外衣干著事倍功半的吃力活兒。反觀這幾年的教學經歷,扎實的文本解讀、有效的課堂設問、有層次的作業(yè)設置批改已成為我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驅動力,而這驅動力的源頭就是——嚴謹。
一、溯本求源,把握文本之本
曾幾何時,“多元”對我們來說已不再是新鮮的流行名詞。時代需要多元,社會需要多元,人才需要多元,設計需要多元,多元意味著開放、并蓄、兼容、多樣、求異……毋庸置疑,語文教學的文本解讀也需要多元,也需要不同思想的交流、匯合、碰撞。我從不懷疑語文的生命血液里缺少得了活泉、張力,語文課當然可以成為所有科目中最不“循規(guī)蹈矩”的。但一個語文教師抓不住文本解讀的核心,把“怎么教”凌駕于“教什么”之上,過分追求形而上的東西,勢必丟了語文的根本,語文的精髓。繁華落盡終了時,我堅定著嚴謹解讀文本的決心,不游走于時尚創(chuàng)新與僵化模式的邊緣。
先拿文言文教學來說,最容易被語文老師定格。以考試定教學內容似乎成了大家默認的公理,于是文言文的文本解讀成了機械地對文言實虛詞、文言重要句式、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知識點進行陳列、規(guī)整、演練。恰恰忽略了文言文中振聾發(fā)聵的思想啟迪、華美綺麗的語言風格,甚至是作品的思想實質、情感表現(xiàn)。我以為文言文教學中文本解讀的核心必須是嚴謹?shù)匕盐瘴谋局?,做到得“意”又不忘“形”,又能契合單元重點目標的設定。如蘇教版七下的《趙普》,這篇文筆凝練、敘事簡練之文,文本把握時應“言”“文”并重。掌握文言知識時,先通譯再直譯。學生通譯“普少習歷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這句文言句時,會忽略“勸以讀書”中的“以”的用法。直譯彌補了這個缺陷,掌握虛詞“以”的用法也明確這個句子是倒裝省略句。由此及彼,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省略句、倒裝句、判斷句、把字句的能力。品析文章時,從概括人物事例及人物形象再到分析細節(jié)描寫彰顯人物特點,概括分析能力都得以提升。除了領略人物風采之外,我還從單元寫作目標出發(fā)解讀文本,記述趙普的兩件事關乎讀書關乎薦才,將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即是“以天下事為己任”這一中心。從而讓學生明白:寫人離不了記事,記事著眼于細節(jié),一線貫之。這樣的文本解讀既立足文言之“言”,又追求文言之“意”,還領會文言之“文”,真正掐準了文本的主流精神。
二、尺水興波,巧置課堂設問
葉瀾教授講:“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行,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時代在進步,語文課堂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范式,追求有效教學、高效課堂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課堂最能檢驗學生學習的實際成效,課堂教學應該是多元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生成的。即便通過精心備課、深入解讀文本,課堂教學生成的實際效果仍會讓教師始料未及,因為,在這個師生共生共榮的課堂里,很多用心預設的教案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時也會發(fā)生“意外”。在進行教研課活動時,上課老師常會吐槽:“這個班的學生本來就不夠活躍大膽,你們來聽課,一片死寂在所難免了?!薄敖裉煸O置問題并不難呀,繞在上面大半天也講不清楚,白白耽誤了!”平日的課上完之后也少有這樣的得意:“今天的講授內容我安排得天衣無縫?!薄敖裉斓恼n上學生對文本剖析得頭頭是道,下課鈴響正好結束!”
在反思中,我意識到課堂教學必須循序漸進,要想獲得最大限度的課堂收益必須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根據(jù)學情嚴謹靈活地預設問題,盡量調動每一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全心投入課堂。如教學《端午日》時,課堂進行到探究賽龍舟、捉鴨子的場面描寫時,我預設了“細讀課文,讀后請用‘我從文章的(描寫)中,讀出了’的句式說說閱讀收獲”的問題。學生交流時只能談及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只能抓住準確生動的動詞。我心中一怔后讓學生不看書用文中涉及的詞語描述賽龍舟的場面描寫,說出龍舟上的個別選手的姿態(tài)、形貌。結果學生都用到了梁紅玉擊鼓作戰(zhàn)時的“鼓聲如雷鳴”,順利地說出“漿手、帶頭的、擂鼓打鑼的”的表現(xiàn)。我順勢追問:“場面描寫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學生們總結出正側、點面、虛實結合的方法,再回過去談感悟收獲,“湘西茶峒人民同慶端午的淳樸民風,奮勇爭先的民族精神”的主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嚴謹?shù)恼n堂設問環(huán)節(jié)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也讓學生在主動探究、自主歸結的學習活動中提高了閱讀能力。
三、滴水穿石,方顯點化之功
如果說文本解讀和課堂追問需要的是教師的固守、執(zhí)念、睿智、機敏,那么作業(yè)布置與批改則考驗著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心和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作業(yè)的布置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是教師檢查自己教學效果的晴雨表,是學生鞏固知識不可或缺的步驟,有效的作業(yè)總會讓我產生1+1大于2的成就感。作業(yè)批改同樣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通道,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對話”的延伸,是教與學的最真實的信息反饋,是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策略的第一手資料??v觀將近20年的教學生涯,我逐漸摒棄了作業(yè)布置與批改的不明確性、隨意性,形成了富有彈性、實效性、創(chuàng)造性“三性合一”的嚴謹?shù)淖鳂I(yè)風格。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而讓學生興奮起來幸福起來的作業(yè)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首先,彈性作業(yè)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用武之地。因此,設計恰當?shù)那爸眯宰鳂I(yè)顯得尤為重要。如教學《月跡》,在上課前設計一組作業(yè)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掌握生字詞。(2)了解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概括主要事件。(3)劃找寫月的詞句,欣賞月之美。(4)文章的線索是什么,說說理由。(5)為什么以月跡為題?作者表達了哪些情感。這5道題的設計有層次、梯度,由簡入難,充分考慮到一批需要預習指導的學生,能更好地度量自己的學習能力,掌握文本的基本常識、基礎知識,亦能使有能力的學生較全面地自主探究。這樣的彈性作業(yè)緊扣文本、落實基礎、鍛煉能力。其次,課中作業(yè)最講究有效性,課堂惜時如金,課中作業(yè)能最快地反映教學重點目標是否達成。我往往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還可以通過作業(yè)的小組合作展示讓學生間的思維產生鏈接、碰撞,從而孕生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最后在設計后置性作業(yè)時,一定得明確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站在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立場上考量作業(yè)的難易,從課堂反饋的情況出發(fā)加以調整變通。通過科學有效地分層訓練,一部分學生在語文專業(yè)技能的提升中重拾自信,一部分學生在深入研究后得探曲徑通幽之妙,更多的學生通過訓練獲取學習語文的智慧。
作業(yè)的批改方法多樣:粗改、細批、輪改、互批、抓典型、建錯題庫、評語優(yōu)化……但不管哪一種,它都是作業(yè)情況反饋的第一手資料,評講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評語優(yōu)化經常是苦樂參半的活兒,但也讓我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心靈,體味語文教學的多滋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