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22 17:40:2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實習教學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鉆研教學方法
講課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它是一門“表演藝術”。備課是講課的基礎。而高校教師想要講好一門課,除了需要備好課之外,還需要思考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快速輕松地接受知識,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新知識。課堂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采用研究型、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授課的單一性,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主題靈活組合,因材施教,如課堂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問題教學法等雙向交流的方法。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握各種教學方法的分寸,不能一種教學方法一用到底?!霸谝灾v授法為基本方式的課堂教學中,課堂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練習法以及其他的合適方法,混合交叉使用。”[1]實現(xiàn)教學方法由“單一方法”到“靈活組合”、“權威灌輸”到“質(zhì)疑理解”、“結果傳授”到“過程經(jīng)歷”“、獨白布道”到“對話教學”的整體轉(zhuǎn)型。此外,注重授課時的邏輯性,注意課堂內(nèi)容的前后銜接,使課堂內(nèi)容富有條理,重難點突出。因此,對于青年教師來說,鉆研教學方法,是強化教師責任意識,創(chuàng)優(yōu)爭先的首要條件。
加強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高科研能力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自己對信息的收集、梳理與吸收的能力,不斷地完善、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進而適應當今創(chuàng)新教育的需要。高校教師還要不斷加強對新知識、新技能、新規(guī)則的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把知識更新、大腦“充電”當作第一要務,把加強學習同提高工作能力結合起來,努力做到知識能力上的高素養(yǎng),做一個有學養(yǎng)、能力強的高校教師。此外,在教師的勞動形態(tài)上,走教育科研促教學質(zhì)量的新路子,實現(xiàn)高校教師從“教書匠”到“研究者”的角色轉(zhuǎn)變。在“科研立校、科研興?!彼枷氲闹笇?,實施課題帶動策略,全面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安全實驗的關鍵是要按照操作規(guī)定進行實驗,危險也能變?yōu)榘踩?。反之,安全也變得不安全。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滿腹恐懼不敢動手實驗;要熟悉操作規(guī)定,了解反應規(guī)律,不懂要問,不可蠻干。否則,在實驗過程中一旦發(fā)生事故,危及師生的安全,甚至嚴重致殘造成終生不幸,且會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事關重大,務必高度警惕。
請注意下列情況下常常會發(fā)生實驗事故:
一、違反操作規(guī)定
例如,點燃氫氣必須先檢驗純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鋅和鹽酸反應制取氫氣的演示實驗過程中,當鋅粒反應完后,打開反應器的塞又裝上鋅粒,塞上塞就點燃,就會引起儀器爆炸。為什么會發(fā)生爆炸事故呢?這是因為你違背了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純度的操作規(guī)定。實驗過程中打開塞裝鋅粒跟實驗開始時裝鋅粒相同,反應器里進入了空氣,氫氣和氧氣混合,點燃都會發(fā)生爆炸。
又如,在制乙烯時,在大試管里倒入酒精和濃硫酸,加熱時,就會發(fā)生液體噴出事故。為防止這樣的事故發(fā)生,在加熱液體制取氣體時,應加入瓷片以防爆沸。
還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濃硫酸加入瓷片加熱制乙烯,用排水取氣法收集完畢時,先撤去了酒精燈,冷水就會沿導管流入盛濃硫酸的燒瓶,以致引起燒瓶炸裂。這是因為你違背了實驗操作而引起的。
加熱制取氣體并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完畢時,應先把導管從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燈。上面的操作正好顛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燈,還沒來得及取導管,水就沿導管流入反應器,引起儀器炸裂,濺出硫酸。
二、用藥過量發(fā)生事故
一些實驗雖然劇烈,但試劑量小并無危險,用藥量稍大便會發(fā)生危險。如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反應很劇烈,但藥量少時并無危險。
在做分組實驗時,讓學生觀察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的現(xiàn)象,放入的藥量一定要適量,不得隨意用藥,否則就會發(fā)生意外事故。
又如:用小蘇打和濃硫酸反應做二氧化碳的滅火實驗。如果小蘇打和濃硫酸用量大,產(chǎn)生氣壓過大,會沖開膠塞,噴出酸液。像這樣,也曾發(fā)生過燒壞衣服,腐蝕操作者的手的事故。
再如:配制銀氨溶液時,如果加入過量的氨水,且不隨配隨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質(zhì),用時就會引發(fā)爆炸事故。此實驗要防止加入過量氨水,銀氨溶液必須隨配隨用,不能久置。
三、藥品混入雜質(zhì)
在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熱制取氧氣時,錯把木炭粉當作二氧化錳加入試管與氯酸鉀混合,使得藥品中混入了雜質(zhì),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藥時要認真辨清藥物,不得馬虎從事。
又如:做甲烷的演示實驗時,有人沒有把空氣排凈就點燃甲烷氣體,產(chǎn)生爆炸事故。此實驗應先做甲烷的性質(zhì)實驗,再點燃甲烷氣體,以防空氣的混入,保證甲烷的純度,避免爆炸事故的發(fā)生。
四、使用失落標簽未經(jīng)鑒定的試劑發(fā)生事故
如,在配制溶液時錯把硫酸當鹽酸使用,造成傷害事故。凡失落標簽的試劑一定要檢驗確定后再使用,以避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五、實驗室空氣不流通
在演示氯氣、硫化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時,或?qū)W生實驗可燃性氣體。如制氫氣、乙烯、乙炔等時,如果實驗室空氣不流通,有毒、易燃氣體逸散到空氣中越積越多,達到一定濃度,會引起師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實驗室應安置通風櫥、換氣扇等通風設施,必須做到實驗室空氣流通。
為安全地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實驗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一切實驗一定要按照操作規(guī)定進行。
2.一切實驗一定要在預備室準備好,做到實驗無誤,方可拿到教室或?qū)嶒炇易觥?/p>
3.做有毒、可燃性實驗時,一定要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
4.有可燃性氣體參加的實驗,在點燃或加熱前切勿混入空氣或氧化劑。
5.用藥量寧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經(jīng)鑒定無標簽的試劑,隨配隨用,不可久置。
6.沒做過的實驗要向能者請教或查清資料再做,不要冒然實驗。
7.步驟多的實驗,操作順序要記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8.實驗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設施。
今年秋季,小學一年級學生使用了人教社新編的教材。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都是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中認識漢字。在連、涂、畫、拼、擺等游戲中,激發(fā)興趣,鞏固知識,啟迪心智。
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把每天早晨語文課前5分鐘樂稱為“文化早餐”時間。早餐內(nèi)容分別為識字“游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故事“多味醬”……學生興趣十足。
其中,識字“游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通過各種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具體包括以下內(nèi)容。
開火車(分小組進行):其他孩子學發(fā)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組詞或分析字形。誰說錯了,火車停下,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xù)開(讀錯的學生在車上表演讀兒歌)。
手拉手、交朋友:教師準備一些聲母或韻母相同的生字,學生戴生字頭飾,讀出后,選擇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還可以教師準備字型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讓學生讀后手拉手交朋友。
摘蘋果:出示一幅畫著大樹的畫,樹上掛著寫有生字的蘋果,學生制作果籃(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確讀音,正確拼讀)摘下對應的蘋果(生字)??尚〗M競賽,看哪組摘的蘋果多。
釣魚:出示一幅畫著池塘的畫,池塘里有許多魚(拼音)。學生說出對應的生字,組成詞,上臺釣魚。也可分男女、小組競賽。
穿衣戴帽:寫出一個不完整的字,讓學生把筆畫補充完整。例如:“田、里、水”。補完之后,學生也記住了“田、里”一豎的不同。(穿戴整齊后)再分別組詞,說一句話。還可以用于由兩個熟字組成的生字。請學生練習合字,如:“日”和“木”合成“果”。
猜謎語、說兒歌:根據(jù)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猜謎幫助記憶。如能做出動作的字,可以做動作、說兒歌加以記憶。
1引申要在原例習題的基礎上進行,要自然流暢,不能“拉郎配”,要有利于學生通過引申題目的解答,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新授定理“a,b∈R+,(a+b)/2)≥(當且僅當a=b時取“=”號)”的應用時,給出了如下的例題及引申:
例1已知x>0,求y=x+(1/x)的最小值.
引申1x∈R,函數(shù)y=x+(1/x)有最小值嗎?為什么?
引申2已知x>0,求y=x+(2/x)的最小值;
引申3函數(shù)y=(x2+3)/的最小值為2嗎?
由該例題及三個引申的解答,使學生加深了對定理成立的三個條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理解與掌握,為定理的正確使用打下了較堅實的基礎.
例2求函數(shù)f(x)=sin(2x/3)+cos[(2x/3)-(π/6)]的振幅、周期、單調(diào)區(qū)間及最大值與最小值.
這是一個研究函數(shù)性質(zhì)的典型習題,利用和差化積公式可化為f(x)=cos((2x/3)-(π/3)),從而可求出所要的結論.現(xiàn)把本例作如下引申:
引申1求函數(shù)f(x)=sin(2x/3)+cos[(2x/3)-(π/6))的對稱軸方程、對稱中心及相鄰兩條對稱軸之間的距離.
引申2函數(shù)f(x)=sin(2x/3)+cos((2x/3)-(π/6))的圖象與y=cosx的圖象之間有什么關系?
以上兩個引申的結論都是在相同的題干下進行的,引申的出現(xiàn)較為自然,它能使學生對三角函數(shù)的圖象及性質(zhì)、圖象的變換規(guī)律及和積互化公式進行全面的復習與掌握,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2引申要限制在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引申題目的解決要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之上,并且要結合教學的內(nèi)容、目的和要求,要有助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掌握
如在新授定理“a,b∈R+,(a+b/2)≥(當且僅當a=b時取“=”號)”的應用時,把引申3改為:求函數(shù)y=(x2+3)/的最小值,則顯得有些不妥.因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熟悉不等式的應用,而解答引申3不但要指出函數(shù)的最小值不是2,而且還要借助于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求出最小值,這樣本堂課就要用不少時間去證明單調(diào)性,“干擾”了“不等式應用”這一“主干”知識的傳授;但若作為課后思考題讓學生去討論,則將是一種較好的設計.
3引申要有梯度,循序漸進,切不可搞“一步到位”,否則會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影響問題的解決,降低學習的效率
如在新授利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幾何問題時,《代數(shù)》(非實驗修訂本)課本給出了例題:平面內(nèi)有n條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不過同一點,證明交點的個數(shù)f(n)等于(1/2)n(n-1).在證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f(k)與f(k+1)的關系有f(k+1)-f(k)=k,從而給出:
引申1平面內(nèi)有條n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不過同一點,求這n條直線共有幾個交點?
此引申自然恰當,變證明為探索,使學生在探索f(k)與f(k+1)的關系的過程中得了答案,而且鞏固加深了對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幾何問題的一般方法的理解.類似地還可以給出
引申2平面內(nèi)有n條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不過同一點,該n條直線把平面分成f(n)個區(qū)域,則f(n+1)=f(n)+_______________.
引申3平面內(nèi)有n條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不過同一點,該n條直線把平面分成f(n)個區(qū)域,求f(n).
上述引申3在引申1與引申2的基礎上很容易掌握,但若沒有引申1與引申2而直接給出引申3,學生解決起來就非常困難,對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是不利的,從而也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4提倡讓學生參與題目的引申
引申并不是教師的“專利”,教師必須轉(zhuǎn)變觀念,發(fā)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密切配合,交流互動,只要是學生能夠引申的,教師絕不包辦代替.學生引申有困難的,可在教師的點撥與啟發(fā)下完成,這樣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創(chuàng)新的意識.
如在學習向量的加法與減法時,有這樣一個習題:化簡++.
(試驗修訂本下冊P.103習題5.2的第6小題)在引導學生給出解答后,教師提出如下思考:
①你能用文字敘述該題嗎?
通過討論,暢所欲言、補充完善,會有:
引申1如果三個向量首尾連接可以構成三角形,且這三個向量的方向順序一致(順時針或逆時針),則這三個向量的代數(shù)和為零.
②大家再討論一下,這個結論是否只對三角形適合?
通過討論學生首先想到對四邊形適合,從而有
引申2+++=0.
③大家再想一想或動筆畫一畫滿足引申2的這四個向量是否一定可構成四邊形?
在教師的啟發(fā)下不難得到結論:四個向量首尾相連不論是否可形成四邊形,只要它們的方向順序一致,則這四個向量的代數(shù)和為零.
④進一步啟發(fā),學生自己就可得出n條封閉折線的一個性質(zhì):
引申3+++…++=0.
最后再讓學生思考若把++=0改為任意的三個向量a+b+c=0,則這三個向量是否還可以構成三角形?這就是P.103習題5.2的第7小題,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至此,學生大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被激活,學生的求知欲被喚起,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
5引申題目的數(shù)量要有“度”
引申過多,不但會造成題海,會增加無效勞動和加重學生的負擔,而且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解題產(chǎn)生厭煩情緒.筆者在一次聽課時,有位青年教師對一道例題連續(xù)給出了10個引申,而且在難度上逐漸加大,最后引申的題目與例題無論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解題方法上都相關不大,這樣的引申不僅對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內(nèi)容沒有幫助,而且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變式教學中習題的引申方式、形式及內(nèi)容,要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情況來安排,因材施教是課堂教學永遠要堅持的原則,恰當合理的引申,可使學生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有助于學生把知識學活,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最佳動機”和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它能升華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過程的傳意互動,核心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chuàng)新?;诱n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是否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解決一個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即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我們所追求的是在學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時候,通過全過程參與習得新知。
具體地說:其一,參與教學目標的確立,通過“我們應當學會什么”“我想學會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確立學習目標。這一過程是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zhuǎn)化。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時,課前,在熟透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一開始,師生交流,確立學習目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追?,我們一起來看看,畫了什么?你看了以后還想說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過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畫展現(xiàn)在同學面前),一下子,課堂就非常熱鬧,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無拘無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同學交流,教師在學生間走動,聽到了許多驚訝的談話。這樣,學生對學習本課有了明確的目標,產(chǎn)生了濃厚地學習興趣。
其二,教師要在學完一課之后帶領學生參與回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由“我會學”向“我學會”轉(zhuǎn)化,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會學習。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后,師生共同反思:師: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好嗎?生:暢所欲言。但是,互動教學課堂不應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的課堂,所以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雙主”和諧、充分參與的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深鉆教材,了解“學情”,搞好教學設計(即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備學法,備媒體),將教學目標轉(zhuǎn)化為學生學習目標,為學生架好從已知邁向新知的橋梁。設計好練習,指導實踐運用,啟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那么,具體如何操作呢?
互動教學中師生、生生交互作用發(fā)展過程分三階段:啟動階段(發(fā)動—萌動);聯(lián)動階段(調(diào)動—主動);能動階段(助動—自動)。各階段、各環(huán)節(jié)的基本含義和特點及其與認識過程的對應關系如下:
準備互動——引發(fā):學生開課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發(fā)互動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習目標,產(chǎn)生求知興趣,進入學習角色,感興趣,開始引起內(nèi)在興奮復習舊知。
開始互動——投入:學生已將互動學習的欲望推入準運轉(zhuǎn)狀態(tài)架設橋梁,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喚起學習愿望,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上產(chǎn)生問題,引發(fā)解決問題的學習動機,從內(nèi)在興奮轉(zhuǎn)化為外在興奮——感受新知。轉(zhuǎn)
深化互動——深入:形式上暫時降低互動頻率,以鞏固、內(nèi)化獲得,為更具創(chuàng)造性互動作準備。以反復訓練為手段,進行評價反饋,把新知識綜合為完整的體系,加深理解,加強練習,矯正錯誤,把知識內(nèi)化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鞏固知識,從外在興奮再轉(zhuǎn)化為強烈的內(nèi)在興奮——鞏固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中,通過廣泛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設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教學關系,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廣告語說:“讓城市互動起來”。那么,在教學上我們也應:“讓師生、生生互動起來”!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管理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管理學起步較晚,管理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shù)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jīng)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入企業(yè),各商學院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情況下實施案例教學,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案例啟發(fā)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入、全面,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廣泛的背景和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從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開設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此階段的大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jīng)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尚未涉及,社會閱歷較少。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式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管理理論去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3、選擇管理案例質(zhì)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于一些著名大企業(yè)發(fā)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jīng)典案例,經(jīng)典案例往往篇幅過長、背景過于復雜、問題的難度過大,而教學對象是沒有工作經(jīng)歷和缺乏社會經(jīng)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來自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此種案例內(nèi)容較新,學生感興趣。但這些新聞、報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且?guī)в信既恍?,很難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
4、案例教學時間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中,大多數(shù)課程都采用案例教學方式,而且案例教學課時數(shù)所占計劃課時數(shù)的比例較高,有的課程高達90%以上。而在我國的管理學教學中,由于把握不好運用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總感覺理論講授的時間不夠;同時,案例教學也未能深入開展,以致運用案例教學時好似蜻蜓點水,針對案例往往只能一帶而過。
5、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學案例教學不等同于課堂上的案例討論,而是一種模擬式的教學實習,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學投入并建立專用的教學設施,才能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然而,現(xiàn)行的管理案例教學中,除少數(shù)高校的案例教學設施比較先進以外,大多數(shù)高校至今仍缺乏專門的案例教學教室、缺乏足夠的信息資料、缺乏多媒體教學工具和高質(zhì)量的課件等。不僅教學經(jīng)費投入少,而且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質(zhì)量,不可能達到案例教學的質(zhì)量和要求。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較高素質(zhì),能有效、高效地進行管理活動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學模式重在實際操作能力,與一般的理論教育是有區(qū)別的。
管理學最重要的教學模式是案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xiàn)已擴展到管理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xiàn)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給予恰當?shù)囊龑?,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zhàn)”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zhì)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實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跨越案例教學模式阻礙的對策建議
1、采取多種途徑,發(fā)展師資力量。案例教學是一種技巧性、難度性較高的教學方法。教師既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激發(fā)學生廣泛參與討論的能力,要能引導學生對案例的理論提升,能使其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教師應加強培訓,盡快更新觀念,并掌握從事案例教學所必需的各種專門技能與技巧。為此,學校應有計劃地選派任課教師接受系統(tǒng)的案例教學法的培訓與學習;親自參與企業(yè)管理活動,熟悉企業(yè)經(jīng)營環(huán)境,了解企業(yè)運作程序,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nèi)容,提高案例教學質(zhì)量;組織教師開展“產(chǎn)、學、研”活動,使教師在為企業(yè)服務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達到教師與企業(yè)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yōu)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jīng)驗。
2、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為了改變學生總是習慣于教師單方面在臺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希望教師能夠為每個案例提供一個唯一的絕對準確的答案,對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無法理解的現(xiàn)象。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就必須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學前,必須進行積極準備。學生應大量儲備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論知識,認真閱讀或傾聽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關內(nèi)容,要善于從錯綜復雜的案例情境中尋找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應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鍛煉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能夠通過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必須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并形成書面解決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表現(xiàn)情況納入最終成績,并占較大的比重。
3、重視案例的選擇。一是教學案例的內(nèi)容應盡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論知識,達到管理學的課程目標;二是確保所選案例應該是真實的,是管理實踐中所發(fā)生的真實事件,是現(xiàn)實工作中常見的、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案例才有研討價值。否則,就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三是問題的難度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多選擇貼近生活和我國企業(yè)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邊的案例,如本單位、本地企業(yè),越是學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這樣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學的課堂時間。原則上,確定并掌握合理的時間比例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考慮歷史文化所形成的差異。案例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是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發(fā)展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的出現(xiàn)是對教育領域形式主義學習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學培訓上的應用,主要基于這樣的一種邏輯:管理的成果靠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靠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靠正確的生產(chǎn),所以學習應以實踐為基礎。正是基于這種以實踐、經(jīng)驗的方式和對待社會生活的態(tài)度,案例教學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學中被廣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對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體現(xiàn)在效果上也是有差異的。二是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案例教學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方式。管理學教學中,講授、演講、實踐教學等都可以綜合安排使用,尤其對于剛從中學升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而言,還有一個轉(zhuǎn)換思維方式的適應過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學計劃數(shù)的50%左右,高年級學生可適當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學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學。
5、配備好必要的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zhì)條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zhì)條件的安排。
教學場地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案例教學的教室條件方面。對于大型案例討論,如果具備一些單獨、小間的案例研討室,案例研討的效果會更好些。對于大多數(shù)學校而言,一間大的教室也足夠進行分組案例研討;不過,需要給每個小組配備必要的課桌椅,等等。另外,每個小組或者課堂的課桌椅的排列也是至關重要的。傳統(tǒng)的“秧田”式講課桌椅排列適合于開辦講座,溝通方式主要是單向的,講臺上的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難以充分地參與。而案例的討論主要是進行雙向交流,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這種傳統(tǒng)的講課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學的。案例教學場地的常用排列類型有“圓桌形”、“方形”、“矩形”、“六邊形”,等等。這些排列類型能夠保證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機會參與研討活動,并且彼此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能讓教師清楚地看到和聽到學生的反應。
必要的設施條件包括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講臺、板書、軟板、投影、麥克風、幻燈機、活動掛布等各種輔助設施。與教學場地設施條件有關的一個問題就是案例教學班級和研討小組的規(guī)模問題。什么樣的班級規(guī)模和案例研討小組規(guī)模較為適宜呢?不同的老師可能對“理想”的案例教學班級規(guī)模有不同的判斷。根據(jù)我們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實際,班級人數(shù)盡可能控制在40人以內(nèi)。案例研討小組的規(guī)模則定在4~8個之間比較合適。這個規(guī)??梢宰屝〗M成員之間充分地交換意見,有利于對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決案例問題的方案進行充分地討論交流。
參考文獻:
本文作者:劉艷杰工作單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
為確保青年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不斷提高,學校教師教學培訓機構要每年制訂教學基本技能培訓計劃,同時聘請教學理論豐富、實踐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擔任專職的培訓指導教師,通過開展各類活動,為青年教師搭建教學基本技能培訓平臺。教學基本技能培訓的內(nèi)容主要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調(diào)控教學過程的技能以及多媒體教學基本技能。其中,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學語言技能、板書技能、講評技能、變化技能、演示技能、提問技能等;調(diào)控教學過程的技能則包括導入技能、強化技能、組織教學技能、試誤技能、結束技能等。青年教師今后都將傳道、授業(yè)、解惑,所以進行試講是一個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今后工作安排,青年教師在指導教師指導下,認真準備第一次試講。試講時,將由學校教學職能部分根據(jù)評價指標進行評價,并記錄在培訓考核表中。一方面,評價結果為青年教師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據(jù);另一方面,用于培訓結束進行第二次試講時的比較和參考。另外,還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培訓。專業(yè)技能培訓是具有鮮明專業(yè)特色的個性化培訓,是各系(部)在學校教師教學培訓機構指導下,結合學科、專業(yè)、課程開展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各系(部)要每年制訂具體的專業(yè)技能培訓計劃,主要針對本單位所開設課程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青年教師熟悉相關課程及對教材的內(nèi)容、重點、難點的處理,提高專業(yè)知識教學水平、為充分發(fā)揮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學技能純熟的名師的傳、幫、帶作用,要由各教學單位遴選符合條件的指導教師,通過教學結對指導、教學規(guī)范培訓等多種形式,搭建專業(yè)技能教學交流平臺,使青年教師較迅速地熟悉課程教學大綱、教材,明確教學任務及要求,較好地進行教材、單元(章節(jié))分析,形成較強的授課能力。指導教師負責對青年教師進行以教學工作為主的全面指導,包括試講、備課、教學觀摩、參加實驗等,指導教師在每個學期的期末要為青年教師寫一次評語。每個學期,青年教師所經(jīng)歷的教學工作和培訓內(nèi)容都不盡相同,所以在每學期結束時要進行工作總結。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培訓有“量”與“質(zhì)”兩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要求按照培訓計劃完成全部內(nèi)容,并認真總結和填寫考核表。在“質(zhì)”的方面,要求進行第二次試講,并與第一次試講比較,證明教學質(zhì)量是否提高。
要拓寬培訓平臺,注重把校內(nèi)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識全面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為主要內(nèi)容的繼續(xù)教育制度,堅持在職為主、形式多樣、加強實踐的原則,實現(xiàn)有明確目的性和較強針對性的培養(yǎng),選派優(yōu)秀青年教師到國內(nèi)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進修,做國內(nèi)訪問學者,參加骨干教師進修班或高級研討班,開展學術講座、學術會議、新辦專業(yè)或新開課程進修培訓等,實現(xiàn)培訓形式多元化。為充分調(diào)動青年教師外出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學校應制定青年教師進修培訓管理辦法,提供進修機會,明確支持培訓經(jīng)費、保留學習期間相關福利待遇等,以鼓勵青年教師參加進修培訓。
本文作者:王巖工作單位:齊魯師范學院外語系
二外日語的課程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一)大綱要求二外日語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課程通過日語語音、詞匯、語法、閱讀、寫作等訓練和適當?shù)穆犝f練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日語語言知識,培養(yǎng)起對日語的興趣,初步了解日本的社會和文化,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外語素質(zhì),使學生多一種與他人交流的手段,并可能以日語為工具獲取專業(yè)所需的信息,或為參加考研、職稱考試等打基礎。(二)課程設置特點二外日語課程的開設時間,一般從第四或第五學期開始,至第七學期,每周4節(jié)。筆者所在學校英語本科專業(yè)二外日語從三年級開始,開設時間為3個學期,即第五學期至第七學期,學時為4節(jié)/周。若以每學期平均18周計算,總計課時僅為216課時。由此可見,二外日語的課程設置時間跨度較短,課時設置較少,教學任務較重。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突出重點、難點,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主觀能動性。(三)學生特點二外日語的教學對象是日語零起點的學生。學生最初選擇日語作為第二外語,一些是出于興趣,比如喜歡看日本的動漫、電影,喜歡日本明星,喜歡聽日語歌曲,或者想去日本旅游等等。一些是出于學習的目的,比如打算考研,打算去日本留學等等。因為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很多詞形跟漢語相同或相似,學生在心理接受上感覺日語很容易,因此在學習初始階段學習熱情非常高。但由于日語語言本身的特點,加上學生對日語學習難度估計不足,隨著學習的深入,特別是隨著語法學習的不斷加深和詞匯量的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減退,對日語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減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促使學生保持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四)教材特點二外日語選用的教材較為多樣化,有《大學日語》、《新編日語》、《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新日語基礎教程》、《大家的日語》、《新世紀日語教程》等等。筆者所在學校選用的是《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教材。這套教材語法講解較為簡單,內(nèi)容信息量大,特別是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詞匯量更是大大增加,每單元末都有不同領域的分類詞匯總結,如:食物、職業(yè)類詞匯總結等等。因此,這套教材也常被用作日語初學者的自學教材。但是,教材在編排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給學習者增加了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特點,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適當補充和調(diào)整,以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材中關于“動詞”用法的內(nèi)容,筆者認為編排上的以下幾點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1.關于術語。字典詞條或一般語法書中對于四類不同動詞分別稱為“五段動詞”、“一段動詞”、“サ行變格動詞”和“カ行變格動詞”;而教材中則把“五段動詞”稱為“一類動詞”(簡稱“動一”),“一段動詞”稱為“二類動詞”(簡稱“動二”),把“サ行變格動詞”和“カ行變格動詞”合稱為“三類動詞”(簡稱“動三”)。教材中的稱謂不具普遍性。2.關于活用:通常字典或著一般語法書中所列單詞常以“基本形”形式出現(xiàn),以“基本形”為基礎推導其他活用形。而教材中的動詞活用則是以“ます形”為基準,如“読みます(讀)”、“書きます(寫)”,以“ます形”推導其他活用形式。這樣不利于動詞活用規(guī)律的總結,使學生在記憶和掌握上難度加大。3.對于“自動詞”和“他動詞”,教材在詞條中沒有做出明確的區(qū)別標注。如:日語中有關“存續(xù)狀態(tài)”的表達,有“ている”和“てある”兩種不同形式,“ている”接在自動詞之后,“てある”接在他動詞之后。
教師主導作用的實現(xiàn)
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指導作用,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主導教學內(nèi)容、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二是幫助學生學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筆者就以“句子修飾名詞”這一語法內(nèi)容的講授過程為例,具體闡述一下教師在傳授基礎知識、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過程、設計課堂問題,以及檢驗教學效果等方面主導作用的具體實現(xiàn)。(一)教師在基礎知識的傳授上起主導作用“句子修飾名詞”這一語法內(nèi)容涉及到的一個重要的語法點是:“句子修飾名詞時,修飾句謂語部分要使用‘簡體’形式結句”?!笆裁词恰嗴w’”、“‘簡體’有哪些表現(xiàn)形式”等基本的語法內(nèi)容,學生無法完全依靠自己了解和掌握,必須依靠教師的講解。(二)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起主導作用在“句子修飾名詞”這一內(nèi)容的講解上,筆者采用了以“任務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并借用現(xiàn)代化媒體設備輔助教學。采用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相結合的多維互動模式,真正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整個教學過程,對教師而言,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不斷提出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是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調(diào)動積極思維,進行探究式學習,不斷利用舊知獲取新知的過程。(三)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上起主導作用每個教師對于組織課堂教學都有各自的風格和特點,有的教師習慣直接講課文,以課文內(nèi)容作為主線,邊講課文邊解釋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用法和出現(xiàn)的語法內(nèi)容。筆者習慣按照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方式,先講解詞匯和語法,再學習課文,然后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對于“句子修飾名詞”這一語法內(nèi)容的講解,筆者也是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一般,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順序進行的。(1)由已知到未知:先復習已學過的名詞、代詞、數(shù)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如何修飾名詞,再導入動詞如何修飾名詞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2)由具體到一般:由“動詞句修飾名詞”擴展到“一般句子修飾名詞”的用法講解。(3)由簡單到復雜:從講解單個動詞修飾名詞,進而講解動詞詞組、短語修飾名詞,再到動詞句修飾名詞的表達方式。了解了“句子修飾名詞”的結構之后,再學習“帶有修飾句的名詞”在一個句子中如何充當主語、謂語、賓語等句子成分。(四)教師在有效課堂問題的設計上起主導作用社會互動理論強調(diào):教師應該讓任務成為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互動的紐帶,使學生不斷地從教師和同伴中吸取知識,達到下一層知識水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通過新經(jīng)驗和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相互作用,充實和豐富自身的知識、能力。因此,有效的課堂問題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各教學環(huán)節(jié)聯(lián)接更為緊密。對于“句子修飾名詞”這一語法內(nèi)容涉及的重點和難點,筆者在講解過程中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1.重點內(nèi)容:句子修飾名詞,修飾句中的謂語部分要使用“簡體”形式。筆者讓學生以“看書”為例,分別翻譯“要看的書”、“正在看的書”、“看了的書”、“看過的書”、“看完的書”、“想看的書”以及“不看的書”。通過對比,強化不同“簡體”形式修飾名詞這一內(nèi)容。要看到書読む本;正在看的書読んでいる本;看了的書読んだ本;看過的書読んだことがある本;看完的書読んでしまった本;想看的書読みたい本不看的書読まない本;2.難點內(nèi)容:句子修飾名詞,修飾句主語后要用助詞が提示。筆者讓學生對比翻譯“我吃了包的餃子”和“吃了我包的餃子”兩個句子。わたしは作った餃子を食べた。(我吃了包的餃子。)わたしが作った餃子を食べた。(吃了我包的餃子。)通過比較,學生更容易理解并且記住“作為修飾句的主語,后面必須用が,而不能用は來提示”。(五)教師在檢驗、評價教學效果上起主導作用教學大綱要求,在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及時檢測學生對已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景,并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調(diào)整,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教師在教學效果檢驗、評價方式的選擇上起主導作用。如,根據(jù)教材課文內(nèi)容編排的不同形式,在課文講解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檢查形式。對于以單句為主的課文,可以直接讓學生背誦或提示譯文,讓學生復述句子;以段落為主的課文,可以提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用文中句子回答;以對話形式為主的課文,則可以讓學生模擬情景對話,加深記憶。人本主義要求教師在更大程度上是教學活動的“導演”;是學生學習的中介者、幫助者、合作者和監(jiān)督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有效的學習者。綜上可見,由于教學的本質(zhì)特征及二外日語教學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在二外日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恰當安排和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有效的課堂問題,合理組織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及時檢驗和評價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以期實現(xiàn)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