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茶道精神的核心

茶道精神的核心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7-31 17:00:0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茶道精神的核心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茶道精神的核心

第1篇

1高職體育教學與茶道精神的共通點

1.1均具備包容性

體育是一項對個體沒有硬性要求的運動,無論國籍、性別、年齡、身高或健康程度是否存在差異,都可以自愿參與體育運動。從體育賽事情況來看,既有專門為健全人士舉辦的體育比賽,也有專門針對殘障人士的體育比賽,體育運動提倡人人平等。就高職體育教學來看,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具有顯著的個性化差異,學生的性別、體育技能等均存在區(qū)別,但每個學生都具備參與體育運動的權利。這足以體現體育運動及其教學的包容性,并在這方面與茶道精神有著契合之處。茶道精神中的“和”主要是指“和平”、“和諧”。自古以來我國人民都以茶會友、以茶待客,茶道精神與體育教學融合后則意味著在體育運動中應與他人和平共處。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兩者有著極其相似的核心認知,這為茶道精神融入體育教學提供了有力依據。

1.2均將集體利益置于首位

我國茶道精神提倡將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相融合,把實現個體價值和建設國家社會發(fā)展相聯系,具備“大俠之風”、“大俠之氣”,體育精神同樣如此。雖然體育運動具有較強的競技性,但是并不是單純?yōu)榱烁偧级\動,而是在運動中獲得相應成果,該成果并非只屬于個體,而是關乎著整個集體的榮譽。體育教學是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教練、教師的系統(tǒng)引導下學生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運動員,并代表國家、團隊參與國際比賽,在比賽中獲得的榮譽成就不僅屬于運動員個體,更是整個國家、團隊的集體榮譽。在體育教學中滲透茶道精神,便可向學生傳達將實現個人價值和集體發(fā)展相融合的認知概念,使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個人發(fā)展,還是為集體爭得榮譽,提高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以奧運會為例,當奧運會參賽者在獲得金牌時會升起相應國家的國旗、響起國歌,獲得金牌的參賽者此刻內心更多的是國家自豪感。因此,在將茶道精神和體育教學相融合后,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為國為民情懷,在該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更具價值意義。

1.3均擁有理性思維

茶道精神中包含著道家思想,天人合一則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哲學觀。天人合一主要是指個體應將行為舉止與自然規(guī)律相結合,不能做出與自然規(guī)律背道而馳的行為。天人合一思想觀念一直以來都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舉止及價值觀。比如,一些喜愛品茶的個體更喜愛幽靜、自然的生活環(huán)境,長期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下會使個體對世間常態(tài)看得淡然,能夠理性對待生活的得與失。體育運動具有競技性,當一方獲得勝利時另一方勢必處于失敗狀態(tài),如果運動者不能理性對待比賽輸贏便會影響后續(xù)心態(tài),使自己丟失更多機會,在體育教學中也是如此。不同學生的體育訓練進度不同,一些學生因投入較多精力運動后卻沒有獲得理想成效而產生失望情緒,久而久之會失去對體育鍛煉熱情和信心。但事實上,學生必須調整好心態(tài),使自己在面對成攻和挫敗時都能快速恢復至元氣飽滿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學生采用理性思維對待體育鍛煉,它與茶道精神的天人合一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均能引領個體控制自我思想和行為,對于學生調整體育鍛煉心態(tài)有著積極作用。

2高職體育教學中茶道精神的融合積極影響

2.1有利于傳達體育文化精神內涵

體育和其他學科有著一定差異,體育教學目的不僅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各項運動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傳達體育文化精神,使學生具備正確運動態(tài)度及道德素質。當前我國高職體育教學忽視體育文化精神內涵傳達,這使得教學缺乏核心依據,不能全面提高學生體育素養(yǎng),課堂上學生無法得到有力指引。體育教學融合茶道精神后不僅可以在原有教學資源上加以豐富,還能使學生在正確思想的帶領下進行體育學習,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了解體育文化精神,可有效轉變高職體育教學文化精神缺失現狀,使體育教學更具吸引力。

2.2有利于協(xié)調人際關系

將茶道精神融入至體育教學中還具有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積極影響。我國從古代開始便有飲茶、制茶經歷,在國人心中茶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形態(tài),還象征著和諧,茶已經和國人生活習慣有著必然聯系。比如,當前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購買和儲存茶葉,當有客人來訪時便會將茶葉泡上,一邊飲茶一邊談論事情,飲茶的過程也是雙方加深了解的過程。茶道精神的融合可以轉變傳統(tǒng)單一的體育教學思想,使學生能夠深受茶道精神熏陶,在體育運動中秉承和諧理念與他人交往、互動。體育運動雖然具有基本人際交往功能,如,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時會結識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如何在體育運動中與他人正確交往、相處需得到茶道精神指引。茶道精神使學生更加注重自身運動行為,正確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系。

2.3有利于教學改革優(yōu)化

對于學生發(fā)展而言,教學過程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體育教學亦是如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方法及觀念會影響教學過程。教師作為教學核心指導力量,如果不具備新時代正確教育觀便會制約學生長遠發(fā)展。而茶道精神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高職體育教學綜合要素。茶道精神是茶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蘊含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明,大部分內容都可以作為體育教學資源,使學生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深受茶文化熏陶,以此來彌補當前體育教學中的不足。并且,就我國高職體育傳統(tǒng)教學情況來看,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無法全面提高學生體育綜合素質。茶道精神中有著豐富教育資源,教師要想發(fā)揮茶道精神育人功能就必須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在體育教學中融合茶道精神可以推動高職體育有效改革優(yōu)化。

3高職體育教學中茶道精神的融合現狀

3.1茶道精神未引起足夠重視

從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現狀可以發(fā)現,大部分院校在體育教學中沒有強調茶道精神。雖然當前強調教育改革,但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更注重運動技能技巧傳授,忽略茶道精神引入。有的高職體育課程雖然有關注茶道精神融入,但是只是簡單帶過,與茶道精神相關的內容沒有切實與體育內容相結合,這便導致兩者融合留于形式,在此情況下學生對于茶道精神半知半解。比如,有的學生只了解部分飲茶知識和茶禮儀,無法透過茶道精神領悟文化精髓。這樣既無法發(fā)揮茶道精神教育作用,又無法推動兩者有機融合。該現狀產生的主要原因與教育思想有關。從高職體育教學實際來看,大多院校和教師都比較注重學生體育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在教學改革中也將重心放在技能傳授方面,旨在提高學生體育運動技能,未關注和強調體育心理教育作用。茶道精神的核心作用就是對學生心理、思想進行引導,當院校和教師沒有關注體育心理教育作用時,便導致茶道精神遭到忽視,進而無法推動雙方密切結合。

3.2教學方法不適用

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重要組成,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引導性作用,而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則需接收相關知識內容,在體育教學中也是同理。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應用,在融合茶道精神時教學方法直接決定著融合效果,教師需以學生為核心,在考慮高職學生體育學習綜合需求的情況下引入茶道精神內容。然而從現狀來看,教師在該方面做得并不到位。一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學生體育學習需求不符,無法有效滲透茶道精神。在教學中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使其無法深入了解和應用茶道精神,不利于形成茶道思維。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自我教學想法,沒有考慮學生學習需要,致使教學主體地位發(fā)生扭轉,這種教學方法使得茶道精神內容無法吸引學生,嚴重削弱茶道精神教育價值。

3.3教學資源較匱乏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的茶道精神資源并不豐富,教師通常只是根據教材施教,忽視全新教學資源挖掘。從實際教學角度來看,教學中涉及到的茶道精神內容極少,教師沒有意識到茶道精神和體育教學的關系,無法挖掘大量有效的茶道精神教育資源。一些教師在融入茶道精神資源時沒有和體育教學內容密切相連,使兩者之間缺乏必要聯系,該現狀出現的原因和教師專業(yè)素質有一定關系。雖然我國高職體育教師基本上都是體育專業(yè),但教師在接受教育時同樣缺乏人文素養(yǎng)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教師后續(xù)工作。有的教師已經意識到應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加強茶道精神融合,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卻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在引入茶道精神資源時只能原封不動的引入,無法在資源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而且沒有注重茶道精神資源內涵深剖,將這類資源與體育教學相結合后,不僅無法提高教學質量,也不利于學生深度理解茶道精神與體育教學關系,從而導致教學過程事倍功半。再加之教學方法存在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體育發(fā)展要求,這樣不僅會影響體育教學整體質量,還會給高職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素養(yǎng)形成造成阻礙。

4高職體育教學中茶道精神的融合發(fā)展策略

4.1加強茶道精神內涵挖掘與引入

茶是國人生活必需品,和柴米油鹽一樣有著重要地位。茶道精神影響著國人思想意識,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茶道精神應注重內涵挖掘。茶道精神涵蓋的內容較為多元,但并非所有內容都與體育教學相契合?;诖?,教師在引入茶道精神內容時,需站在體育教學實際綜合考慮。例如,可以引入采茶舞進行教學。采茶舞在我國同樣有著多年發(fā)展經歷,扇子花、矮子步等舞蹈動作可以在極大程度上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且采茶舞有著顯著的地域特色。采茶舞屬于民間舞蹈項目,舞蹈中的大部分動作創(chuàng)作靈感均來源于當地人行為習慣、思想認知。在引入該資源時,教師可針對采茶舞文化元素加以挖掘,使學生透過舞蹈看文化內涵本質,并在體育訓練中受到精神文化熏陶。教師也可以在了解采茶舞基本舞蹈動作后進行提煉,提取出一些有助于學生體育發(fā)展的動作,如十字步、碎步等。這些舞蹈動作在采茶舞中有著獨特藝術鑒賞價值,且和當地人的采茶勞動行為密切相關,將這些動作和體育教學相融合可以增強教學感染力,顯著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向學生播放采茶舞視頻、形成背景、發(fā)展歷程等內容,從而構建濃厚的藝術氛圍,有機滲透采茶舞內涵,以此來加深茶道精神與體育教學聯系。

4.2增強茶禮儀滲透

我國茶道精神講究品茶有道、敬茶有禮。茶禮儀可作為體育教學內容加以滲透,茶禮儀是茶道精神的重要體現之一,有著完整的體系結構和規(guī)矩流程。體育教學同樣有著一套專門的教學體系,學生在教學內容、方法、教師等要素引導下具備各種體育運動技能,并形成體育道德素養(yǎng)。因此,茶禮儀和體育教學有著契合之處,在教學時教師便可以此為契機展開教學。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比賽時,將班級學生分為多個小團隊,團隊之間需要在比賽中PK獲得勝利。在比賽正式開始前教師先向學生傳達公平競技理念,使學生可以在比賽中遵守規(guī)則和道德。隨后,要求學生之間相互握手、鞠躬。在比賽過程中如果有同學摔倒應及時給予幫助,不能因為對方是對手就置之不理,培養(yǎng)正直、和善、明理的競技精神。通過這種方式融入茶道精神可以營造和諧、積極的體育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親自踐行茶道精神過程中深刻理解茶道精神本質,使其在體育道路中走的越遠越好。

4.3轉變教學認知方法

要想徹底實現體育教學和茶道精神融合,需在根本上轉變體育教學認知及方法。院校領導與教師都需注重體育心理教育作用,從而給茶道精神融合提供平臺。院校應為體育教學提供足夠基礎條件支持,教師在理論講解基礎上,需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活動,促使茶道精神可以得到進一步深化。應密切結合教育改革融入茶道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院校實際增強茶道精神與體育教學聯系。例如,可以引入茶葉、茶具等物體使茶道精神得以物化。茶道精神包含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無形物質主要是指思想意識內容,而有形物質便是指茶具、茶葉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在教學中引入這些物體可使學生親自接觸茶道精神。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茶葉在沸水中散開的情景,也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茶具特征。茶本身也是一種飲料,具有清熱、解渴等功效,學生體育訓練后身體流失水分會感覺口渴,補充水分是運動結束后的第一件事情。這時教師便可提倡學生喝茶水,并向學生傳達相關知識,使學生了解喝茶的益處,在平時體育鍛煉中加強接觸,為茶道精神融合、理解提供有利條件。

5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體育教學和茶道精神有著許多共通點,兩者均具備包容性、將集體利益置于首位、也共同擁有理性思維。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茶道精神不僅可以傳達體育文化精神內涵,幫助學生協(xié)調人際關系,還有利于促進教學改革優(yōu)化。在實際融合過程中,茶道精神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教學方法不適用,且體育教學中的茶道精神資源較匱乏。為轉變現狀,教師需加強茶道精神內涵挖掘與引入,增強茶禮儀滲透。同時亦要轉變教學認知及方法,實現茶道精神和體育教學有機融合,共同發(fā)揮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夏洪濤,屈靜力,杜坤.基于茶道精神的體育訓練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福建茶葉,2017(03):261-262.

[2]馬文琪.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融入茶道精神的思考[J].福建茶葉,2018(04):216.

[3]陳寅,楊曄.茶道精神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的結合[J].福建茶葉,2018(05):185+188.

[4]陳春梅,時愛林.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融入茶道精神研究[J].福建茶葉,2018(10):202.

[5]孫樂寧.茶道精神與高校體育訓練教學的融入研究[J].福建茶葉,2018(04):258-259.

第2篇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

前言

茶文化是人們在對茶的認識、應用過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形成和發(fā)展,一方面融匯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豐富知識,人們進一步認識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匯了儒、佛、道諸家深刻的哲理,人們通過飲茶,明心凈性,增強修養(yǎng),提高審美情趣,完善人生價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飲茶作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轉化為生活情趣與精神追求,不僅體現出人與人、人與茶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現了人的人生價值觀。

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樣做人以及怎樣實現個人價值等方面的看法。這種價值觀,是人們通過茶事活動,在認識自然、了解社會的生產與生活中所形成的觀點和態(tài)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質,又揭示出了人與自然、與社會諸方面的關系。具體地說,包括了人與自我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民族和國家的關系,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的思想,與生產生活實踐相依托,與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與人文和歷史相伴隨,貫穿于茶文化發(fā)展的歷程,形成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分析和研究中國茶文化關于人的人生價值的思想,對我們進一步了解茶文化的歷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發(fā)揚光大中國茶道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與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義來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重德——擺正人與自我關系的準則

重德,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內容。講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歷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內涵。而茶德的樹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顯現,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時又是茶人所確立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

首先,茶性蘊含著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們在對茶的認識中提煉出來的象征性品貌,陸羽在《茶經》一之源開宗明義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辈璞环Q為嘉木,是因為茶的生長、體型、特色和內質等具有剛強、質樸、清純和幽靜的本性。茶樹生長在山野的爛石、礫壤或黃土中,仍不失堅強、幽深;茶葉凝聚陽光雨露的精華,其“性潔不可污”;茶湯晶瑩清澈,清香怡人,給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韻致。茶性與茶品相聯系,無喧囂之形,也無激揚之態(tài),茶性與茶品這些自然的本質特征滲透到人們生活領域,表現在人對生活的一種理解,一種靜觀,一種品鑒,一種回味;延伸到人們的精神世界里,則是一種境界,一種理念,一種智慧,一種品格。因此,重德觀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靈魂。在茶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上,人們對茶德早已確認,并崇尚備至。陸羽在《茶經》提出的“精行儉德”,說明茶的美好品質應與品德美好之人相配,這是最早確立的茶德標準,也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來,唐代劉貞亮對茶德的闡述則更為具體:以茶散悶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當代,王澤農,莊晚芳等茶學專家,對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澤農先生認為,茶道的本質精髓應該是“德”,德是天地的屬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莊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為核心內容的茶德,他認為“廉儉”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來推行清廉與勤儉,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茶德的樹立和推崇,不僅為中國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內容,而且也為茶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明確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國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樹立茶德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盡管目前人們對茶道的論述,各執(zhí)己見。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茶道講求的是精神內涵。中國茶文化繼承了儒、佛、道的精義,把飲茶等茶事活動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茶的品飲來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洗禮和人格上的澡雪,這就是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國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動了茶道的發(fā)展。被人們尊為茶圣的陸羽,幼為棄兒,長于佛門,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研究,他常腳著芒鞋,獨行野中,采茶覓泉,品茶鑒水,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對理想的追求,寫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為推動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而陸羽的一生,不羨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櫛風沐雨,始終生活在人民大眾之中,他這種犧牲自我,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體現,也是中國茶道關于人的人生價值思想的完美表達。

二、尚和——協(xié)調人與他人關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義包括和諧、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諧。通過以“和”為本質的茶事活動,創(chuàng)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茶文化關于“和”的內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學思想,又包括人們認識事物的態(tài)度和方法,同時也是評價人倫關系和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

第一,“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釋、道三教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雖然三教對“和”的闡釋各不相同,但“和”則是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敝赋隽恕昂汀迸c“中”的關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必須節(jié)制而不放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婦、家室內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并強調“言色相和”,這是一種舍棄根本的“和”。特別是在茶道中的“茶禪一味”強調,人如果要脫離苦海,就須六根清凈,明心見性。禪茶是僧侶們通過品茶品味人生,這是“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清導和”“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和”表達了人們崇尚自然、熱愛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傊?、釋、道三家關于“和”的哲學思想貫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規(guī)律與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體現,同時也是特定時代的文人雅士人生價值追求的目標,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機緣,佛家則是緣于淡泊出世的操節(jié),道家又賴于尊人貴生的精神等。

第二,“和”是人們認識茶性、了解自然的態(tài)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華,鐘山川之靈秀,具有“清和”的本性,這一點,已被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所認識。陸羽在《茶經》中關于煮茶風爐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離于中”與“體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據“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的哲學思想提出來的。陸羽把茶性與自然規(guī)律結合起來,表達了“和”的思想與方法。煮茶時,風爐置在地上,為土;爐內燃燒木炭,為木、為火;爐上安鍋,為金;鍋內有煮茶之水,為水。煮茶實際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達到平衡的過程,煮出的茶湯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另外陸羽還對采茶的時間、煮茶的火候、茶湯的濃淡、水質的優(yōu)劣、茶具的精簡以及品茶環(huán)境的自然等論述,無一不體現出“和美”的自然法則。

第三,“和”是規(guī)范人倫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價值尺度。中國茶文化對于“和”精神,主要表現在客來敬茶,以禮待人,和誠處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過飲茶、敬茶,形成了茶禮、茶藝、茶會、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學等多種茶的表現形式,而實質內容則是以茶示禮、以茶聯誼、以茶傳情,而達到的目的則是以茶健身,以茶養(yǎng)性,以茶表德。

客來敬茶,以茶示禮,既是一種風俗,也是一種禮節(jié)。人們通過敬茶、飲茶、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創(chuàng)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之間的友情。這種習俗和禮節(jié)在人們生活中積淀,凝煉和闡發(fā),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處世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體現在人倫關系與人際行為上,就是以和諧、和睦、和平為基本原則,來達到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與平衡。如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誠信、寬厚、仁愛待人是為了“和”;遇到矛盾時,求大同、存小異,這是一種“和”;在激烈的競爭中,堅持平等、公開、公正的原則,也是一種“和”;對待紛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靜氣,則是另一種“和”。

總之,茶文化崇尚以“和”為目標的價值取向,對于建立團結和睦、和誠相處、和諧一致的人倫和人際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崇儉——處理個人與民族及國家關系的基礎

崇儉,就是倡導勤儉、樸實、清廉的個人思想品德與社會道德風尚。以茶崇儉、以儉育德,既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精義,也是茶文化關于人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思想內容。

茶在守操、養(yǎng)廉、雅志、勵節(jié)等方面的作用被歷代茶人所崇尚。陸羽在《茶經》中追述了自神農至唐代諸多有關飲茶的名人軼事,其中不乏以茶崇儉的例子。如齊國的宰相晏嬰以茶為廉,他吃的是糙米飯,除少量葷菜,只有茶而已。晉代的陸納以茶待客,反對鋪張,不讓他人沾污了自己儉樸的清名?;笢匾圆枋緝€,宴客只用七盤茶和果來招待。齊武帝在遺詔中說他死后,只要供上茶與餅果,而不用犧牲,并要求天下人無論貴賤,都按照這種方式去做。如果說這些以茶崇儉的例子只是對廉儉之風的追求,那么陸羽崇儉的思想,則更多地表達了自己匡時濟世的政治向往和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

陸羽對煮茶的鍋,要求用生鐵制成,如果用瓷、石則不耐用,如果用銀制,則“涉于侈麗”,這種觀念仍然是崇儉。而他在風爐上鑄上“伊公羹、陸氏茶”和“圣唐滅胡明年鑄”的字樣,是陸羽用自己的茶比伊尹治理國家所調之羹,來說明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至于風爐的鑄造時間,標明是在唐代平息安史之亂第二年鑄造的,表明了陸羽對國家興亡的關注,同時也寄托了茶人積極入世,以身許國的高尚情懷。

陸羽一生勤奮好學,儉樸處世,他不求仕進,不成家,卻成就了《茶經》。他雖身為閑云野鶴的隱士,但卻處江湖之遠亦憂其民。在安史之亂時,他寫的《四悲詩》,就是對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觸,用悲憤的淚水寫成的。

以茶崇儉,以儉育德,茶是人們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歷代茶人愛國憂民的情結的載體?!班鄤钪?,咽甘報國”代表了茶人以愛國主義為人生價值的崇高品格。

四、貴真——溝通人與自然關系的要求

貴真,就是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這既是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也是傳統(tǒng)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茶人對人生價值的最終追求。

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莊子曾經說:“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解釋了真的本質,即“真”與“天”、“自然”是一致的,是不可改變的。所謂“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代先哲們解釋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基本觀念。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講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環(huán)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葉是天涵地載人育的靈芽,其天然性質為清純、淡雅、質樸。陸羽《茶經》指出,“茶之性儉”,“茶之為用,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說:“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喜園中茶生》的詩中寫下:“潔性不可污,為飲滌煩塵”的名句。由此可見,人們對茶的發(fā)現、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觀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藥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腦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導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會的人品,這種漸進的認識、升化過程,不僅表現出了人對自然的認識歷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與自然高度契合、和諧統(tǒng)一的過程,同時也彰顯出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過程。

第二,品茶的環(huán)境之真。人們品茶,還須要有適宜的環(huán)境、氛圍和時間,“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矣?!碧烊t是指自然天成的環(huán)境?!缎煳拈L秘集》稱“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晝清談、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鳥間、宜綠蘚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飄煙”。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凈的自然環(huán)境。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出了品茶的適宜時候:“心手閑適,披詠疲倦,意緒紛亂,聽歌拍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話。明窗凈幾,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等,此外,歷代文人雅士選擇茶境時,離不開松、竹、梅、蘭與琴、棋、書、畫等,這些即是人與自然溝通時,對“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與自然精神交相涵攝時,對美的感悟。:

第3篇

重德,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內容。講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歷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內涵。而茶德的樹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顯現,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時又是茶人所確立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

首先,茶性蘊含著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們在對茶的認識中提煉出來的象征性品貌,陸羽在《茶經》一之源開宗明義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稱為嘉木,是因為茶的生長、體型、特色和內質等具有剛強、質樸、清純和幽靜的本性。茶樹生長在山野的爛石、礫壤或黃土中,仍不失堅強、幽深;茶葉凝聚陽光雨露的精華,其“性潔不可污”;茶湯晶瑩清澈,清香怡人,給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韻致。茶性與茶品相聯系,無喧囂之形,也無激揚之態(tài),茶性與茶品這些自然的本質特征滲透到人們生活領域,表現在人對生活的一種理解,一種靜觀,一種品鑒,一種回味;延伸到人們的精神世界里,則是一種境界,一種理念,一種智慧,一種品格。因此,重德觀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靈魂。在茶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上,人們對茶德早已確認,并崇尚備至。陸羽在《茶經》提出的“精行儉德”,說明茶的美好品質應與品德美好之人相配,這是最早確立的茶德標準,也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來,唐代劉貞亮對茶德的闡述則更為具體:以茶散悶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當代,王澤農,莊晚芳等茶學專家,對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澤農先生認為,茶道的本質精髓應該是“德”,德是天地的屬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莊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為核心內容的茶德,他認為“廉儉”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來推行清廉與勤儉,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茶德的樹立和推崇,不僅為中國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內容,而且也為茶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明確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國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樹立茶德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盡管目前人們對茶道的論述,各執(zhí)己見。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茶道講求的是精神內涵。中國茶文化繼承了儒、佛、道的精義,把飲茶等茶事活動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茶的品飲來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洗禮和人格上的澡雪,這就是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中國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動了茶道的發(fā)展。被人們尊為茶圣的陸羽,幼為棄兒,長于佛門,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研究,他常腳著芒鞋,獨行野中,采茶覓泉,品茶鑒水,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對理想的追求,寫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為推動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而陸羽的一生,不羨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櫛風沐雨,始終生活在人民大眾之中,他這種犧牲自我,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體現,也是中國茶道關于人的人生價值思想的完美表達。

二、尚和——協(xié)調人與他人關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義包括和諧、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諧。通過以“和”為本質的茶事活動,創(chuàng)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茶文化關于“和”的內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學思想,又包括人們認識事物的態(tài)度和方法,同時也是評價人倫關系和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

第一,“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釋、道三教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雖然三教對“和”的闡釋各不相同,但“和”則是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敝赋隽恕昂汀迸c“中”的關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必須節(jié)制而不放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婦、家室內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并強調“言色相和”,這是一種舍棄根本的“和”。特別是在茶道中的“茶禪一味”強調,人如果要脫離苦海,就須六根清凈,明心見性。禪茶是僧侶們通過品茶品味人生,這是“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清導和”“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和”表達了人們崇尚自然、熱愛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傊?,儒、釋、道三家關于“和”的哲學思想貫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規(guī)律與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體現,同時也是特定時代的文人雅士人生價值追求的目標,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機緣,佛家則是緣于淡泊出世的操節(jié),道家又賴于尊人貴生的精神等。

第二,“和”是人們認識茶性、了解自然的態(tài)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華,鐘山川之靈秀,具有“清和”的本性,這一點,已被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所認識。陸羽在《茶經》中關于煮茶風爐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離于中”與“體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據“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的哲學思想提出來的。陸羽把茶性與自然規(guī)律結合起來,表達了“和”的思想與方法。煮茶時,風爐置在地上,為土;爐內燃燒木炭,為木、為火;爐上安鍋,為金;鍋內有煮茶之水,為水。煮茶實際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達到平衡的過程,煮出的茶湯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另外陸羽還對采茶的時間、煮茶的火候、茶湯的濃淡、水質的優(yōu)劣、茶具的精簡以及品茶環(huán)境的自然等論述,無一不體現出“和美”的自然法則。

第三,“和”是規(guī)范人倫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價值尺度。中國茶文化對于“和”精神,主要表現在客來敬茶,以禮待人,和誠處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過飲茶、敬茶,形成了茶禮、茶藝、茶會、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學等多種茶的表現形式,而實質內容則是以茶示禮、以茶聯誼、以茶傳情,而達到的目的則是以茶健身,以茶養(yǎng)性,以茶表德。

客來敬茶,以茶示禮,既是一種風俗,也是一種禮節(jié)。人們通過敬茶、飲茶、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創(chuàng)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之間的友情。這種習俗和禮節(jié)在人們生活中積淀,凝煉和闡發(fā),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處世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體現在人倫關系與人際行為上,就是以和諧、和睦、和平為基本原則,來達到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與平衡。如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誠信、寬厚、仁愛待人是為了“和”;遇到矛盾時,求大同、存小異,這是一種“和”;在激烈的競爭中,堅持平等、公開、公正的原則,也是一種“和”;對待紛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靜氣,則是另一種“和”。

總之,茶文化崇尚以“和”為目標的價值取向,對于建立團結和睦、和誠相處、和諧一致的人倫和人際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崇儉——處理個人與民族及國家關系的基礎

崇儉,就是倡導勤儉、樸實、清廉的個人思想品德與社會道德風尚。以茶崇儉、以儉育德,既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精義,也是茶文化關于人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思想內容。

茶在守操、養(yǎng)廉、雅志、勵節(jié)等方面的作用被歷代茶人所崇尚。陸羽在《茶經》中追述了自神農至唐代諸多有關飲茶的名人軼事,其中不乏以茶崇儉的例子。如齊國的宰相晏嬰以茶為廉,他吃的是糙米飯,除少量葷菜,只有茶而已。晉代的陸納以茶待客,反對鋪張,不讓他人沾污了自己儉樸的清名?;笢匾圆枋緝€,宴客只用七盤茶和果來招待。齊武帝在遺詔中說他死后,只要供上茶與餅果,而不用犧牲,并要求天下人無論貴賤,都按照這種方式去做。如果說這些以茶崇儉的例子只是對廉儉之風的追求,那么陸羽崇儉的思想,則更多地表達了自己匡時濟世的政治向往和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

陸羽對煮茶的鍋,要求用生鐵制成,如果用瓷、石則不耐用,如果用銀制,則“涉于侈麗”,這種觀念仍然是崇儉。而他在風爐上鑄上“伊公羹、陸氏茶”和“圣唐滅胡明年鑄”的字樣,是陸羽用自己的茶比伊尹治理國家所調之羹,來說明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至于風爐的鑄造時間,標明是在唐代平息安史之亂第二年鑄造的,表明了陸羽對國家興亡的關注,同時也寄托了茶人積極入世,以身許國的高尚情懷。

陸羽一生勤奮好學,儉樸處世,他不求仕進,不成家,卻成就了《茶經》。他雖身為閑云野鶴的隱士,但卻處江湖之遠亦憂其民。在安史之亂時,他寫的《四悲詩》,就是對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觸,用悲憤的淚水寫成的。

以茶崇儉,以儉育德,茶是人們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歷代茶人愛國憂民的情結的載體?!班鄤钪?,咽甘報國”代表了茶人以愛國主義為人生價值的崇高品格。

四、貴真——溝通人與自然關系的要求

貴真,就是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這既是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也是傳統(tǒng)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茶人對人生價值的最終追求。

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莊子曾經說:“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解釋了真的本質,即“真”與“天”、“自然”是一致的,是不可改變的。所謂“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代先哲們解釋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基本觀念。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講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環(huán)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葉是天涵地載人育的靈芽,其天然性質為清純、淡雅、質樸。陸羽《茶經》指出,“茶之性儉”,“茶之為用,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說:“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碧拼娙隧f應物在《喜園中茶生》的詩中寫下:“潔性不可污,為飲滌煩塵”的名句。由此可見,人們對茶的發(fā)現、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觀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藥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腦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導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會的人品,這種漸進的認識、升化過程,不僅表現出了人對自然的認識歷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與自然高度契合、和諧統(tǒng)一的過程,同時也彰顯出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過程。

第二,品茶的環(huán)境之真。人們品茶,還須要有適宜的環(huán)境、氛圍和時間,“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矣?!碧烊t是指自然天成的環(huán)境?!缎煳拈L秘集》稱“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晝清談、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鳥間、宜綠蘚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飄煙”。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凈的自然環(huán)境。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出了品茶的適宜時候:“心手閑適,披詠疲倦,意緒紛亂,聽歌拍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話。明窗凈幾,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等,此外,歷代文人雅士選擇茶境時,離不開松、竹、梅、蘭與琴、棋、書、畫等,這些即是人與自然溝通時,對“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與自然精神交相涵攝時,對美的感悟。

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人們對茶的品飲,除了外在的環(huán)境之外,重要的還必須有內在的心境。自然環(huán)境與人的心境和諧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進入忘我的境界,達到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第4篇

【關鍵詞】茶文化 哲學思想 和諧

一、茶文化的哲學思想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之國粹。茶文化在不斷沉淀積累的歷史長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優(yōu)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為貴”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諧”的思想觀念。中庸之道是儒家處世信條,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儒家從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盵1]指出了“和”與“中”的關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必須節(jié)制而不放縱;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腦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無論陸羽提倡的諧調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致和,還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導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為中國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主張以茶協(xié)調人際關系,實現互愛、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潔之精神磨練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養(yǎng)廉潔之風。中國茶文化以“和”為最高境界,充分說明了茶人對儒家中和哲學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還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認為人與自然是互相聯系的整體,萬物都是陰陽兩氣相和而生,發(fā)展變化后達到和諧穩(wěn)定的狀態(tài)。人必須順應自然,符合大道,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學的重要思想,道家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明確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陸羽《茶經》創(chuàng)立茶道時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華,天人合一的理念成為中國茶道的靈魂。茶是吸取了天地靈氣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靈。茶的品格蘊含道家淡泊、寧靜、返樸歸真的神韻。茶性的清純、淡雅、質樸與人性的靜、清、虛、淡,兩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統(tǒng)一。道家在發(fā)現茶葉的生理功效時,也注意到茶葉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導和”的功能,可作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載體,于是道家之道與飲茶之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同時,道家的“和”與儒家之“和”有共通之處,二者可以互補。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范疇,共同豐富了中國茶道的思想內涵。

茶文化中,同時還融合了佛家“普渡眾生”的思想觀念。禪宗強調自身領悟,主張所謂有即無,無即有,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達些,而茶能使人心靜,不亂,不煩,有樂趣,但又有節(jié)制,佛教提倡坐禪,飲茶可以提神醒腦,驅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與禪宗變通佛教清規(guī)相適應。佛教思想追求純和境界,禪宗之要義是不借助任何東西,不追求任何東西,不被任何東西所禁錮,在一種絕對的虛靜狀態(tài)中,直接進入禪的境界,專心靜慮,頓悟成佛。茶的本性質樸、清淡、純和,與佛教精神有相通之處,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動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發(fā)展方面功不可沒,它勢必規(guī)定和影響著中國茶道精神內涵。中國茶道追求心無雜念,專心靜慮,心地純和,忘卻自我和現實存在,這些茶道精神是源于佛家思想的。

綜合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著宇宙萬物的有機統(tǒng)一與和諧。中國茶文化的千姿百態(tài)與其盛大氣象,蘊涵著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諧的環(huán)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諧特性的中國國民培育、澆灌出來的,因而講求和諧成為中國茶文化應有的內在特質。

二、茶文化的當代意義

茶文化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和諧社會包含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伴隨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當今的中國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受到破壞,茶文化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們棄置。人與自然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類應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人與自然是協(xié)調統(tǒng)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順應自然,這樣才能恩及子孫、澤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諧”精神還有利于促進人與人的和諧。當今的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jié)奏加快。以“和”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應當把茶作為人們交往的重要紐帶,成為連接彼此關系的重要橋梁。茶文化的 “和諧”精神還有利于人類自身身心和諧。在歷史上,茶是中國文人士大夫得志時修性,失意時安慰人生、平衡心靈的重要手段。得志時以茶勵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時從品茶的境界中尋得心靈的安慰和人生的滿足。保持人們的身心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寧靜、樂觀、平衡的心態(tài)不僅有益于個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會安定與和諧。

茶文化有利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育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在地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動力?!昂汀笔侵腥A茶文化的靈魂,同時也代表著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漢字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比‘和’更能突出‘中國茶道’內核、涵蓋中國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盵2]我國有著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諧”內涵,則是這一傳統(tǒng)中重要的內容。“和”是中國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雖然儒、道、佛三家對“和”的闡釋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我們要深入挖掘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內核,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茶文化有利于建設和諧世界。和諧世界的新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是緊密相連,它深深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與我國茶文化所倡導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昂汀币馕吨椭C、和睦、和平、和善,即認可世界的和諧本質,以和平與合作的手段謀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從而達到一種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體現在國際關系上,主張“和”為主,“和為貴”。反對以強凌弱,干預他國內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建立包容的世界?!昂椭C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論內涵,就是要致力于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強調絕對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異、有特性的事物和諧共處。無論國家的貧富、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都應該彼此尊重,和平共處,以實現各國和諧共處,建立和諧、和睦的世界。

參考文獻

第5篇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钡臇|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來修煉身心。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边@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yōu)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guī)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宋代開創(chuàng)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藝的形式出現在文人雅士之間。「斗茶會的茶室一般為二層建筑,當時稱作「茶亭??腿讼仍跇窍隆缚偷畹群?,待到茶亭主人邀請,再到二樓「臺閣斗茶。「臺閣四面有窗,可眺望戶外景色。室內的屏風上掛著名家的畫,屏風前的桌上鋪著識錦,上面放著香爐、花瓶和燭臺。西廂房內放置一對飾柜,里面堆滿奢華的獎品,勝者即可成為獎品的主人。

「斗茶采用「四種十服方法,參賽者每人飲十服四種抹茶,然后說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葉和非本地茶葉,「水品是指沖茶所用水的水質,亦即水的出處。

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日本流行的「團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種茶。制作「團茶的方法并不難,只要把茶葉搞干,用茶臼搗成粉末,放一點水揉成球狀,干燥后儲存?zhèn)溆谩?/p>

平安中期(九世紀未),日本廢除了遣唐使,「團茶也因之而漸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葉用茶臼把搗成粉末狀,喝的時候往茶粉內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攪均后飲用,既有營養(yǎng),也具品味。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并著作了「飲茶養(yǎng)生記,極力宣揚飲茶益壽延年,推動了「抹茶的普及。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從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記中葉),「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幾乎完全模仿中國。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廢除,改用舉行歌道和連歌道的會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漸日本化,人們不再注重豪華,而更講究風雅品味。

于是出現了貴族趣味的茶儀和大眾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稱為「品茶的開山祖,珠光使品茶從游藝變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歷經幾代人,到了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于我國明朝中后期),出現了一位茶道大師千利休,千利休創(chuàng)立了利休流草庵風茶法,一時風靡天下,將茶道發(fā)展推上頂峰,千利休被譽為「茶道天下第一人,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并總結出茶道四規(guī):“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guī)范仍源于中國。千利休在民間的人望威脅到了當政者的權威,將軍豐臣秀吉籍口平亂,頒布了士農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須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殺。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缽,出現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為代表的數以千計的流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戶初期(十六世紀末葉),在文人學士中掀起了中國明代開創(chuàng)的煎茶法熱潮。煎茶法對茶葉要求不高,只要將普通茶葉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開,放入茶壺用滾水沖泡,將茶倒入茶碗飲用。其實當時人稱這種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則不同,是先將滾水注入茶碗內,然后把茶葉放進去飲用,現代人統(tǒng)稱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場地限制,所以現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當然,在正式茶會或接待重要人物時,仍以傳統(tǒng)抹茶法為主。

中國的茶道早于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在各歷史階段也有不同的表現,各種茶也不盡相同,百花齊放,但都體現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

什么是茶道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p>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第2頁)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p>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第2頁)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第2頁)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第2頁)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yǎng)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p>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p>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內核是禪。

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使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修煉達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十一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喝茶、品茶、茶藝與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huán)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華茶道精神

臺灣中華茶藝協(xié)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釋義如下:

『清即『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為宜。

『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tài)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于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tài),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于一體,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據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于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于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fā)生活情趣,培養(yǎng)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于形,怡悅的精神,在于不矯飾自負,處身于溫和之中,養(yǎng)成謙恭之行為,英語可譯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于啟發(fā)智能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其它的說法:

我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p>

“武夷山茶癡”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第2頁)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办o”是中國茶道(第2頁)修習的方法?!扳笔侵袊璧?第2頁)修習的心靈感受?!罢妗笔侵袊璧?第2頁)終極追求。

第6篇

光大中華茶文化

中華民族有著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中國是世界茶葉的故鄉(xiāng),茶樹原產地在中國,中國是最早種茶、制茶和飲茶的國家。因此,中華茶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且對世界文明進步具有特殊的貢獻。

茶文化可以表述為茶在被應用過程中,人們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安杷嚒北硌莺汀安璧馈本竦挠袡C結合,達到物質與精神的統(tǒng)一,構成了中華茶文化的核心。據“碧露軒”總經理陸曉晶介紹,“碧露軒” 是北京最早推出待客型茶藝和表演型茶藝的專業(yè)公司。

走近“碧露軒”,迎面而來的是蘇州園林般古樸而有韻味、悠遠而富情思的不俗景致,暢漾其間,景隨步移,大小雅間風格不一,洋溢著超凡出塵的古典與優(yōu)雅,給人以舒緩、溫馨、悠閑、親和的感受,加之獨特的地理位置,“碧露軒”已成為京城最宜商務洽談、品茗賞藝的敘誼之地。女主人以茶為媒介,藝術化地融茶道、人道、商道于一體,使來到這里的每位客人“賓至如歸”之感油然而生。

“碧露軒”不僅為每位客人表演茶藝,同時還讓喜愛茶藝的客人學習茶藝,讓您不僅能品一杯好茶,還能學會如何沏一杯好茶。

中華茶文化的精神主流

縱觀現代中華茶藝諸多類型,無論是宮廷型、寺院型、民族型或休閑型茶藝,都應通過茶藝活動,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氣氛,或以交流友情,舒張談興為目的,或取材于歷史和民俗、茶禮,突出一個主題,使參與者達到某種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這個主題,必須融入“清雅、淡泊、禮仁、平和”的理念,才算達到宏揚中華茶文化的真諦。

就是在這種真諦的昭示下,“碧露軒”以追求完美、打造品牌為目標,采用嚴格的現代管理理念,處處精益求精。多年來,憑著細致周到的專業(yè)服務、以客為尊的經營理念,成為京城茶藝界一顆耀眼的明星。

茶與養(yǎng)生

茶之為藥用,歷史悠久。

隨著現代茶葉生物化學的深入研究,到目前為止,已分離和鑒定茶葉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種,并經過多種實驗和臨床證明,茶葉的藥理作用還有減肥、降壓、強心、補血、抗動脈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國醫(yī)藥界又從綠茶中提取一種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臨床證明有調節(jié)血酯、抗凝促纖溶、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等作用,是茶藥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第7篇

關鍵詞:茶文化理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

1茶文化理念對高校大學生的作用與意義

中華茶文化是整個世界文明體系中的重要成分。她是古代先人在從事茶的一切活動中體驗與心靈的體會,屬于華夏農耕文明發(fā)展歷程的記錄和文化前行中的腳印。茶文化是祖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所系,是古代先進文明、先進文化的表征。茶文化屬于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大學的領導與教育工作者要有敏銳洞察力,及時抓住茶文化理念對高校大學生的巨大動能,緊跟大學生心理疏導教育發(fā)展律動的脈搏與潮流。敢于創(chuàng)新心理教育中茶文化理念的素材與材料,心靈教學的渠道,仔細聆聽茶文化理念中的茶道精神對大學生寧靜心靈的呼喚。用茶道精神的精髓為大學生煮沸一鍋心靈的茶湯去洗去孩子們心靈的污垢,喚起其心理的自覺和覺悟。用茶文化的社交方式、社交禮儀、社交藝術和茶文化元素中真善美等諸多優(yōu)秀特質涵養(yǎng)天子嬌子大學生們的品質與品格,把握茶文化理念中菁華給予延伸與擴大,去消弭大學生們由于就業(yè)、學業(yè)、經濟拮據等諸多不良因子所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心理煩惱,用茶文化理念去疏導大學生們的心理,對其進行有效的心靈健康教育,可以使其摒棄外在壓力,聚精會神搞學業(yè),一心一意作學問,為將來學有所成,為未來報效國家、造福桑梓奠定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2祖國茶文化特征所在

2.1具有形成的多元化特質

茶葉的栽培種植歷史悠久,在中國就有數千年的時光,茶作為古今中外最著名的飲品,在古代也同樣受到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囿于中國的古代是政治制度、法制理念是由皇帝這一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所把持,其特殊身份地位會影響到茶文化的發(fā)展甚至是發(fā)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有許多古代的皇帝就是直接參與了茶文化的形成,茁壯了茶文明的生長。其次,人民群眾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創(chuàng)造文明,他們才能是茶文化的直接締造者。聰明的茶農們在從事茶事活動中總結、提存茶文化的精髓,古人不僅創(chuàng)造了各種茶文化物質的成果,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內涵深邃的精神財富--茶文化。這對后世的茶文化探索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力。中國先民們在面對自然而進行的長期生產勞動實踐中,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可以約定成俗的行為模式或規(guī)范,都幾乎被吸納到茶文化的體系中。譬如,時下,我國社會上依然有很多領域留著傳統(tǒng)的飲食與飲茶習俗,這便是茶文化在國人中的廣泛社會基礎,大家共同向往的和諧文化。其三,在文學和寫作的人的眼中,茶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情愫,是一種品質的象征。利用茶的特質可以表達思想與感情,茶可以陶冶情操,升騰人的內在氣質。這是茶的品格使然。故,基于茶具有形成的多元化特質,才養(yǎng)成了茶文化的深邃精神獨特的內涵

2.2具有傳承上的悠久上古傳說

中華夏先祖神農氏為了采藥治病救人親自嘗百草,曾經遇毒七十二次,最后發(fā)現使用茶葉才解除毒草的威脅。這是人們對茶最早的認識、記載和關注。歷史發(fā)展的節(jié)點不同、時代變換的方式不同其對待茶的態(tài)度也不會一樣。譬如,唐、宋、元、明、清時期不同朝代就有飲茶的不同特點,最顯著的文學詩歌的對茶的解讀其觀點大有不同,但卻有其自身的特點。然,其對茶文化的中心態(tài)度是不變的。祖國文明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特別是茶文化就是祖國文明的使者,是華夏文化的代表。故,其內涵是豐滿的這是基于它的傳承上的悠久,繼承上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的廣泛吸納新的精神元素。

2.3涵蓋形式上的多樣化

基于我國屬于人口眾多、地區(qū)廣袤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囿于其發(fā)展的客觀、生產、生活環(huán)境不同其茶文化的內容以及茶元素的特質也不一樣。每一種民族文化均是其民族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寫照。其飲茶的風俗大不一樣。例如,居住在我國西南之隅的四川省的許多少數民族最愛茶磚坨,而在居住我國西北之地的一些少數民族和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則最愛飲用緊壓茶。云南邊陲的少數民族如西雙版納區(qū)域的的傣族最愛飲用烤茶等等。不同區(qū)域的少數民族其飲茶差異很大,這與他們生存的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生活習慣有很大關聯。

2.4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在中國茶文化的結構有四個方面:物質、制度、行為和心理的內容。其一它是主要的物質文化形成的基礎與茶種的選育、栽培、加工、包裝、運輸等有關聯。當然也涵蓋與飲茶活動有關聯的諸如茶桌飲茶用具等事物存在著密切聯系。;其次,中國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涵蓋古代關于茶的專營制度、以及部分茶馬貿易情況等;其三,中國茶文化的行為元素是通過民風與和民俗顯現的。是哪里的人們在長期實踐中自然形成的習慣與基本定勢。中國茶文化心態(tài)文化元素主涵蓋人的心理活動,經過歲月的打磨沉積在民族文化的最深處。其核心的精髓是基于歷史因素養(yǎng)成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理念與生活觀念。因此,中國茶文化的結構是完美的統(tǒng)一的整體,是一個獨立的構成體系。具有真善美、和、清、靜等優(yōu)秀特質。

3茶文化理念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用所在

3.1有助于大學生端正人生處世態(tài)度

茶文化是茶精神的精髓,用茶文化理念對大學生心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可以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茶道精神和茶精神密切相關。茶精神是指茶葉的形象,也就是說,作為茶葉應該有質量,風格和外觀的優(yōu)美。它的品格是“無私奉獻,造福人類”。對高校大學生來講,要充分學習茶的精神,從茶文化中吸納養(yǎng)分營養(yǎng),在茶文化中品味人生,把握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精準穩(wěn)妥的處事風格、以和為貴的處事原則,幫助其了解茶文化理念的深層含義,從而自我反省,才能精準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

3.2有助于大學生修身養(yǎng)性

茶文化的本質是人們精神的追求,是人們長期積累的文明碩果。在很大程度上,它使人們對茶道有著潛移默化的探究意識、有一種鍥而不舍的追求力量和追求精神,它講究清凈和美,這對于從促進大學生在自我認知要具有茶文化的追求理論敢于超越自我、覺醒自我具有很大的啟迪意義。特別是茶文化的靈魂是茶道精神這是一種非攻與仁愛的理念和守時、誠信的、追求中庸的“和”的理念這些,優(yōu)秀的茶文化特質對涵養(yǎng)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護佑其心靈純真、純潔有著重大的作用和影響,譬如。目前有很多學生在考試中作弊,任意折斷誠信的翅膀,導致信用意識的嚴重的損失和守信意識的坍塌。而通過茶文化理念的熏染??梢宰尨髮W生取得茶文化精神滋養(yǎng),從而修正思想道德的修養(yǎng)方向。改變自己的錯誤行為、重新塑造優(yōu)秀的人格,無疑有助于大學生修身養(yǎng)性。

結語

在高校中開展以中華茶文化理念為指導原則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以“和”為核心的茶德精髓的營養(yǎng)。使茶文化“求和、求真、求美”的理念滋潤大學生的心靈,將茶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引領大學生的生活走入靜雅,使其保持心境的平和、情緒的放松,使浮躁的心態(tài)得以調整。為淡定其性情,消弭其浮躁的萌芽,將其因世俗所沾染的污垢,用飄著陣陣茶香的心靈茶湯洗去,使其在滲透著茶道理念的寧靜、淡雅和潔凈的生活環(huán)境中完成學業(yè),為其構筑了一座寧靜幽雅的心靈驛站,讓他們“以茶養(yǎng)性”“求和悟美”,才能確保天子嬌子們心靈康健、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楊韶輝.淺析茶文化教育與高校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J].福建茶葉,2017(2):164-165.

[2]李慧惠.以茶文化理念引領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福建茶葉,2016(11):226-227.

[3]王海濱,謝小英.茶文化對體育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11):256-257

第8篇

道德與逍遙構筑了漢文化的核心,那么道德與逍遙又緣何而來呢?徐復觀在他的《中國藝術精神》中對中國文化的起源做了游戲說的闡釋,赫伊津哈也在《游戲的人》中論斷了游戲先于文化的觀點,他認為游戲的長期舉辦恰似心靈的一種嶄新的創(chuàng)造,一種被記憶保存下來的財富,它可以傳達,可以成為傳統(tǒng)。對于中國人文化來說,游戲之詞顯得過于浮躁,而休閑則更意味深長些。在休閑中的心性頓悟被中國人修養(yǎng)成了道德,休閑中產生的特殊感覺則被中國人成了體悟逍遙,漢文化由此而生??梢哉f是自由創(chuàng)造了文化。

茶,作為一種休閑時的必備飲品不僅是漢文化中一個博大精深的代表,也體現了漢文化中道德與逍遙的核心。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已有茶的記載,西漢末年已有“武陽買茶”是初級茶葉貿易形態(tài),但先秦到魏晉南北朝對飲茶的認識,主要還限于藥用、解渴、解酒、佐餐、祭祀、養(yǎng)生等功用性的方面。而將茶看成某種精神旨趣的傾向則是來自于僧道在修煉時的飲用。陸羽在《茶經》中多次引述了兩晉和南朝時僧道飲用茶葉的史料。其中引錄的《釋道該說續(xù)名人傳》稱“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永嘉中過江,遇沈臺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庇终摹端武洝贩Q,“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魏晉南北朝僧道休閑時的尚茶之風讓飲茶風尚由南向北在全國范圍逐漸普及,也漸漸地讓品茗成為一種文化。并使中國茶文化終于走向完善和成熟。

憎道的助瀾

最早對茶的精神功能引起重視的是道家。兩晉南北朝的許多傳說中,往往把飲茶與神仙故事結合起來。《宋錄》載,有曇濟道人以茶茗待客。著名道士兼醫(yī)學家陶弘景曾作《雜錄》,說茶能輕身換骨,所以傳說中的神仙丹丘子、黃山君都飲茶。

在唐代道士之中,喜歡喝茶的也不乏其人。道士施啟吾將“越碗初盛蜀茗新,薄云輕處攪來勻,”認為可以與“瓊漿”相比美《蜀茗詞》。李商隱的《即目》詩描繪了道士用茶伴棋的情景‘“小鼎煎茶面曲江,白須道士竹間棋?!碧拼兰也枞舜蟾攀淄婆朗坷钜?又名李季蘭),她與陸羽交情很深,德宗朝時與陸羽。皎然在苕溪組織詩會時,道士們還以茶待客。溫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描述的的則是西陵道士煎茶和飲茶的情沉,更是傳神傳情:乳竇濺濺遇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松影直。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疏香皓齒有馀味,更覺鶴心通杏冥?!捌粪璩蔀榱说馈赖囊涣焓?,在品茶的過程中道士們認為心靈深處已經和仙境相通。

茶葉在道士手中成為圣品。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曾將名貴的龍團茶贈送給”來似浮云去無跡的穎陽道士青霞客。元代曾任東平府學正的散曲名家張養(yǎng)浩游泰山時,也品嘗道觀茶飲,留下,鼎鐺百沸失膏火,風水萬里忘萍逢的詩句。明代朱權晚年兼修釋老,他沉緬干茶道之中,主要是為了“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清末劉鶚為創(chuàng)作《老殘蔚記》,曾多次游歷泰山,了解泰山風俗民情,所以第一回寫老殘與慧生夫婦游岱廟雨花道院,就見道士端出茶盒,大家吃了茶。道教在打醮,即祭祀祈禱作法事時,獻茶也是其中的程式之一。道家視茶為得道成仙的輔助工具,正如唐代的盧仝《走筆謝盂誄議寄新茶》詩中所論述的七碗茶了,“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腑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钡兰乙暡铻檩o助得道的原因無非是茶在清潤止渴之余給人的那種成仙后的逍遙之感,這種在修道閑暇之余的自我感覺不得不說是茶文化的一個制造契機。

除了道家感受的逍遙之外,佛家的飲茶風尚也成為茶文化平添了幾許禪意。唐代的禪宗十分興盛,僧人坐禪修行,“過午不食”,不可飲酒,戒葷吃素,以求解脫。要求做到跏趺而坐,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因而,需要有種既符合佛教規(guī)戒,又能消除坐禪帶來的疲勞和補充“過午不食”的營養(yǎng)。茶葉中的各種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提神生津的藥理功能。自然使茶成了僧侶們最理想的平和飲料。

禪宗重視“坐禪修行”,要求排除所有的雜念,專注于一境,以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凈”的狀態(tài)。佛教禪宗主張圓通,佛教在茶中溶進“清靜”思想,茶人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在飲茶中美好的韻律、精神開釋。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種“悟”,說飲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結起來。由茶悟佛,僧人在茶中體悟到了佛性。禪理,為茶加注了感悟與生命的協(xié)調,禪師待客的杯茶總能讓閑暇之余給以心靈上的滌靜與道德上的頓想。這種在休閑悟性中孕育出來的茶文化不得不說是道德上的浸泡。道家視茶為輔助得道的原因無非是茶在清潤止渴之余給人的那種成仙后的逍遙之感這種在修道閑暇之余的自我感覺不得不說是茶文化的一個制造契機。

士大夫的推崇

僧道的飲茶習俗對民間飲茶產生了重大影響。據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敝潦⑻疲巴豕?,無不飲者?!蔽娜碎g時興茶會、茶詩,這影響到上層統(tǒng)治者,慢慢出現了官辦的大型茶宴。飲茶遂成風俗。唐代條文化與文人士大夫密切相關,茶為詩人所飲,激發(fā)了他們創(chuàng)作熱情,詠茶詩佳作迭出,唐代傳下來的茶文、茶詩,茶話、茶歌等,都大大超過了唐代以前的任何時代。杰出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留下了為世人稱頌的作品。詩有茶更清新,茶有詩更高妙。唐代釋皎然在其《飲茶歌綃崔石使君》中云,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在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熟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在飲茶過程中士大夫們可以隱逸出世之中,品味人生世事,自得其道。說自了“道”便是逍遙于道德。而茶則是這種精神的載體。這便是茶文化了,于詩書,琴棋、園林、書法并列為士大夫文化藝術之一。

宋代中國封建集權制度大為強化,士大夫們制國無望,更將志趣“寓之于茶”,士大夫們的精神修養(yǎng)和生活志趣逐漸失去漢唐文化的恢宏,“茶文化”也隨之形成至精至美而又十分狹小的藝術空間。宋人說“道輔無所發(fā)其辯,而寓之與茶,為世外淡泊之好,以此高韻輔精理者”。寓意愈深,作為藝術便也愈加寫意。愈加具有寫明的人格意義。茶文化,也可以直接說“茶道”至兩宋而造極,且從選茗、蓄水,備具、烹煎,品飲直至環(huán)境禮儀等一整套藝術直至明清相傳不衰。

明代朱權改革了傳統(tǒng)茶道,“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宗新改易,

自成一家”(《茶譜》)。他晚年崇尚道家思想,認為茶發(fā)“自然之性”,飲者要“清心神”、“參造化”、“通仙靈”。追求秉于性靈、回歸自然的境界。明清時代,由于紫砂茶壺的興起,茶由煮向沖泡發(fā)展,茶道程序由復雜轉向簡單。但茶道仍重用水、茶具。茶葉俱佳,并要“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飲茶以客少為責,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明代張源《茶錄》)現代茶道雖然衰微,卻未失傳。恩據《金陵野史》載抗戰(zhàn)之前,中國茶道專家夏自怡曾在金陵舉行茶道集會,所用的四川蒙山野茶,野明前、獅峰明前等三種名茶,烹茶之水汲自雨花臺第二泉,茶道過程有獻茗、受茗、聞香、觀色、嘗味、反盞六項禮序。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傳統(tǒng)的茶道又得到復興和弘揚,出現了眾多的流派,涌現了一批有影響的茶藝隊。錦武嘉業(yè)便是其中獨樹一幟的一支。

錦武嘉業(yè)從2000年進入北京市場以來,短短幾年。它已在北京、東北,華北地區(qū)為數十家茶館進行了前期導入和托管服。這些為錦武嘉業(yè)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也使錦武嘉業(yè)擁有了豐富的茶館開業(yè)籌備、經營管理和培訓經驗。

在這期間,錦武嘉業(yè)開發(fā)了自己的茶葉品牌一福緣綠茶和花草保健茶,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靜茶藝和茶服務推向了餐飲業(yè),并獲得了餐飲行業(yè)的接受和認同?,F在,餐前茶已成為北京中高檔餐飲中競相推出的高附加值服務。

亚洲视频一区自拍偷拍另类|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色|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av| 日韩中文字幕有码午夜美女|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三级黄|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对白| 免费特黄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福利在线视频| 九九热视频经典在线观看| 搡老熟女老女人一区二区| 99热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加勒比系列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潮喷到高潮大叫|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另类精品|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尹人香蕉综合网| 91人妻人人澡人人人人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观看| 亚洲伦片免费偷拍一区| 欧美一级特黄特色大色大片| 高清国产日韩欧美熟女| 日本熟女中文字幕一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丝袜不卡|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av | 91精品日本在线视频| 99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最新日韩精品一推荐日韩精品 |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你懂的| 不卡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二本道|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人妻av|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成成| 99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 国产成人人人97超碰熟女| 亚洲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