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8-14 17:08:0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七年級語文教學要求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層級分解
隨著新課標的深入發(fā)展,作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分數(shù)比較高。作為教學極大的考驗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學內(nèi)容需要圍繞考試轉(zhuǎn),及時教學改革模式進行分析,按照改革體系的具體要求進行落實。作文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教學形式的特殊性,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收集和整理資料,指導學生開展寫作研究。
一、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
隨著教育改革模式的不斷落實和推廣,作為教學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做好整合改革工作,按照教學本質(zhì)要求對教學系統(tǒng)進行落實。以下將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
(一)作文教學地位不明顯
根據(jù)現(xiàn)有的教材要求,對作文教學存在重視度低的現(xiàn)象。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資源,是重要的參考資源,但是教材僅僅起到示范的作用,甚至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受到地方文化、經(jīng)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很多內(nèi)容不符合區(qū)域性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要求,導致教學難度比較大。此外多年進行反復的訓練后,教材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社會存在脫節(jié)的情況,使得作文教學缺乏創(chuàng)作的個性。最為重要的是,教材不能突出作文教學的地位,作文內(nèi)容圍繞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練習為主。學生對作文技巧的學習缺乏了解,導致教學難度大[1]。
(二)作文教學環(huán)境受到限制
考慮到語文教學模式的具體要求,需要對教學題材進行分析,按照設定形式的具體要求進行。但是在實踐階段存在教學計劃不完善的現(xiàn)象,作文教學環(huán)境受到影響,缺乏生活化的引導,關(guān)于生活化作文訓練形成虛設。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也是素材的關(guān)鍵所在,考慮到教學途徑的具體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必須讓學生建立和生活以及寫作的聯(lián)系,了解寫作目的,使其指向生活,而后回歸生活。
(三)作文教學訓練單一
當前初中作文教學仍然很難擺脫原有框架的限制,以強調(diào)寫作技巧為主導,講究語言方式的表達??紤]到文章結(jié)構(gòu)布局的具體要求,作文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心理要求,按照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要求進行落實。作文的本質(zhì)是表達,根據(jù)題目的不同對生活進行認知。受到傳統(tǒng)思想形式和意識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要對作文類型進行分析,避免出現(xiàn)文不對題的情況?,F(xiàn)有的作文教學,側(cè)重的是命題作文訓練,考慮到自主性和適用性的要求,必須提升作文教育的時效性,提升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2]。
(四)教學要求不明確
現(xiàn)有的作文教育以模仿為主,一味地按照教材要求進行設定,指導學生照本宣科的套寫作文。學生的世界是多樣化的,不能采用原有的教學體系,在模仿教育過程中,需要強化和鞏固寫作知識,如果一味的采用模仿教學的形式,則會導致整體上缺乏個性,作品缺乏生命力。教學要求不明確,會讓學生產(chǎn)生迷茫的心理,無法突出創(chuàng)新作文的本質(zhì)要求。
二、初中語文七年級作文教學能力層級分解
初中七年級作文教學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對后續(xù)教育奠定了基礎。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從不同方面給予學生幫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下將對初中語文七年級作文教學能力層級分解進行分析。
(一)作文單元編排
作文單元編排的落實是教學的關(guān)鍵所在,寫作和閱讀必須密切結(jié)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此外寫作和綜合量練習也要結(jié)合在一起,在口語交際能力教學指導階段,要對案例進行分析,盡量將其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選擇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話題。理論和實踐處于并重的階段,因此文章生產(chǎn)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將情感的積淀、素材的積累等進行融合,構(gòu)思立意,列綱起草,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落實到實處。此外根據(jù)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在層級分解過程中必須遵循實踐上的共鳴,對各個章節(jié)進行修改,做好做細[3]。
(二)確定層級主要要求
根據(jù)《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在層級分析階段,要對不同的目的和對象進行了解,及時確定層級主要要求。寫作過程中需要保證感情真摯,表達出自己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感受,多角度的觀察生活,對于教學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根據(jù)表達中心的具體要求,可以選擇適當?shù)姆绞奖磉_,安排和內(nèi)容一致的內(nèi)容,保證條理清晰。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式對作文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對詳細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根據(jù)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此外需要從文章中提取關(guān)鍵信息,獨立完成寫作作業(yè),適當對文章進行潤色和修改,進而提升作文寫作水平。
(三)掌握作文的基本構(gòu)成要素
初中語文教學本身對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掌握基本構(gòu)成要素,做好積累和匯報工作。在平常閱讀教學過程中,對課前活動、綜合性學習活動、日記等引起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根據(jù)活動類型增加對語文案例的了解。在平日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作文的匯總和講評工作,專題知識輔導對整體教學有重要的影響,要掌握立項、審題、構(gòu)思等基本要素,面對作文題目可以在第一時間確定思路。講評和修改對作文的完善起到關(guān)鍵作用,要采用作文匯報會的形式對其進行完善,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完成,采用反復修改的形式進行,直到滿意為止[4]。
(四)層級案例分析
考慮到專題知識輔導和訓練體系的具體要求,在作文修改和分解階段,必須做好層級案例分析。例如以我喜歡的小動物為例,屬于無命題作文,在寫作過程中必須抓住動物的形態(tài)特征,適當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式進行描述。講評修改以景物、動物描寫方法、修辭方法(比喻、擬人)的運用為主。
三、結(jié)語
針對初中語文作文單元教學的特殊性,在具體教育階段,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單元設計工作,按照層級分解體系的屬性變化對其進行引導。在初期教育階段,必須突出作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斷促進作文教學的改革和應用,滿足語文教學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趙永光,吳麗珠,王美英.初中語文七年級作文單元教學能力層級分解與教學設想[J].科技資訊,2014(12):122-123.
[2]陳祥俊.新課標下的三套初中語文實驗教材比較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2(01):35-39.
本學期,我承擔七年級1班、3班語文教學工作,并擔任七年級1班班主任,同時擔任七年級語文備課組組長,一學期來,在學校領導、教師發(fā)展中心、學生成長中心、課程研發(fā)中心、教研組和年級組的領導下,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作為語文教師,本學期我在做好、備課、上課、教研的同時,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廣泛獲取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并能夠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堅持讀書和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爭為學生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語文課堂,利用生生課堂平臺,進行了語文拓展積累的實踐嘗試,擴大了學生的背記范圍,較大的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為備課組長,我能服從工作安排,兢業(yè)工作,認真學習貫徹語文學科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深化責任意識,更新教育觀念,按照學?!懊嫦蛉巳?,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和落實“君子文化”的全面要求,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按照工作計劃組織好每周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帶領七年級語文備課組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初步得到了加強,課堂教學有了一定改善,學生語文的語文素養(yǎng)有了較大提升。
作為班主任,在學校整體思想的指導下,帶領七年級1班為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前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意識,經(jīng)過全體師生一學期的共同努力,己經(jīng)形成了班風正,學風濃,同學之間團結(jié)友愛、刻苦學習、互相幫助、遵守紀律的良好局面,是一個具有較強凝聚力、核心力和向心力的集體。教育中注重與學生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最終激發(fā)思想的共鳴。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營造了一種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健康、愉快地成長。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綜合性學習 特點 實施方式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一)與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課文的選擇都體現(xiàn)了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的原則,單元文章在選材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精心挑選了閱讀課文《春》、《三峽》以及《濟南的冬天》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以外,還通過《古代詩詞四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西江月、秋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進一步鞏固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設計思路開放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主,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地位。語文綜合性教學一改傳統(tǒng)以教學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主體還原給了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開放性的教學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以及擴充學生知識面的關(guān)鍵所在。例如七年級第五單元“關(guān)注科學”,通過《斜塔上的實驗》、《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以及《夢溪筆談二則》等多篇文章,讓學生對科學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種開放式的語文學習方式是現(xiàn)代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手段。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意識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意識是語文綜合性學習區(qū)別于其他教學方法的重要方式。蘇教版語文教材設計最突出的特點在于每單元都設置了相關(guān)的教學活動,學生在活動學習中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意識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例如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設置了“走上辯論臺”的開放性活動,通過辯論活動,學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獨立思考、團結(jié)協(xié)作以及口語表達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是我國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方式
(一)緊扣語文味
現(xiàn)代語文教學重視知識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jié)合,語文綜合性學習從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出發(fā),首先必須具備濃郁的語文味。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其他學科聯(lián)系緊密,為了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教育者應該明確教學工作的主線與重點,重視學生聽說讀寫思想基本能力的提升,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可靠的保障。例如開展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春》教學活動時,筆者針對課文內(nèi)容做了以下設計:第一,成語中的春天: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與春天相關(guān)的成語,并且明確成語的意思,如春回大地、春意盎然以及秋實春華等;第二,詩歌中的春天:朗誦杜甫的《春夜喜雨》,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賞析詩歌,從而感受春天的美;第三,現(xiàn)實中的春天: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春天的認識,談談自己對春天的感受;第四,心目中的春天:通過寫作的方式抒發(fā)自己對春天的感情。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學生通過全景式的教學方式對春天有了整體的認識,擴展學生思維的同時,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這就是緊扣語文味、突出語文味教學的最佳選擇。
(二)體現(xiàn)綜合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關(guān)鍵在于教學方式的“綜合性”,也就是說,語文教學應該綜合各學科的教學特點,以各學科的知識為教學出發(fā)點進行綜合性教學。為了將語文綜合性教學的價值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就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方式的綜合性。例如在開展七年級上冊《社戲》教學時,筆者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做了以下教學設計:第一,社戲知識知多少?如:有關(guān)社戲的來源有哪些?社戲有哪些習俗?人們?yōu)槭裁匆_展社戲?通過以上問題再結(jié)合課文提出:思考平橋村為什么是“我”的樂土?終于到了平橋村等來了社戲,課時看社戲?qū)τ凇拔摇眮碚f可真是一波三折,“我”遇到了哪些波折?文章最后說“但我......”為什么我感覺那時看到的戲是最好的,吃到的豆是最好的?通過以上問題的提出,再結(jié)合師生之間的互動解答,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整個學習過程知識充分,教學效果明顯。
(三)重視過程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要注重學習的結(jié)果,還應該高度重視學習的過程。重視語文學習的過程應該明確以下兩點要求:第一,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應該獨立自主地參與到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二,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第三,重視學生的感受;第四,重視學生的擴展思維。例如開展《父母的心》這一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收集父母故事、講述父母愛的故事、談談愛的感受等多項活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結(jié)束語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發(fā)展的產(chǎn)物,這種教學方式從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出發(fā),充分發(fā)揮了從多個角度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學工作者應該從多個角度出發(fā),重視語文綜合性教學的重要性。為我國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蔡紅俠.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
教師工作總結(jié)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又良莠不齊,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nèi)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diào)整。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七年級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應,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nèi)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了。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的深、學的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自己的學生真正的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會使他們通過思考、合作后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法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diào)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jié)、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jié),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從而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充實自我,多方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許昌市第十中學 馬紅娜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四)班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嚴格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聽從領導的工作安排,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充分發(fā)揚工作自主、教學民主的精神;在教學的同時,我還認真進行學術(shù)研究,力求使知識體系日臻完善。繁忙而充實的一個學期轉(zhuǎn)眼就結(jié)束了,現(xiàn)將具體工作總結(jié)如下:
一、備課充分而有針對性、上課靈活而有目的性。
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反復修改。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我在講課的時候,不是照本宣科地講授,而是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一定的目的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
三、培養(yǎng)積極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guān)。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提倡學生大膽質(zhì)疑,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讓課堂真正為學生學習的舞臺。
四、閱讀與文本相結(jié)合,提升語文能力。
閱讀是制約語文成績的難點,也是普遍學生的弱點,尤其是初一的學生,由于根底淺,做題時文不對題,詞不達意現(xiàn)象非常嚴重,因此在講讀課文過程中,注重學生語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文本為載體,以批注為方法,以訓練為主線、以練代講、以學促教、全員參與、全面提升。
五、作文指導到位,努力作到精批細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是語文成績提升的關(guān)鍵。但是,初一的學生作文大多缺乏寫作興趣,且言之無物,語言晦澀,思路狹窄。為此我每周都會拿出兩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寫法指導,思路點撥,從而形成了指導--寫作--點評規(guī)范化模式。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不但有了寫作興趣,而且寫作水平也有了大大提高。
六、積極探索,提高自身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寫作內(nèi)容 方法技巧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81-02
“寫什么”和“怎樣寫”一直是中學生難以超越的兩個難題。“寫什么”是內(nèi)容問題,“怎么寫”是寫作方法和技巧問題。內(nèi)容問題顯然比方法技巧問題更為基礎?!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讓每個學生“有米可炊”是首先解決的問題。所以新教材的設計是七年級上下冊為第一階段,不限定文體,盡可能使寫作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貼近自我個性,讓每個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那么,我們就從“寫什么”開始。
想什么,學什么,說什么,就應該寫什么。這是七年級上冊暗含的一個基本觀念。這本書的閱讀部分以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學世界、人間親情、想象世界為內(nèi)容,每篇課文都比較貼近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活實際、思維實際和知識水平。其中,在課后的“探討與練習”和“綜合訓練?寫作?口語交際”共編排了大小15次作文和近20次口語交際,均與閱讀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關(guān),如果我們認真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在閱讀的同時就考慮到寫作,寫作的時候又能解放學生手腳,寫什么的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新教材第一二單元的閱讀主題是人間親情,這是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之一。喚起學生對親情和師愛、師恩的理解和表達欲望,通過兩次作文練習實現(xiàn),這方面一定有話可說,只是要注意寫得有意義、有創(chuàng)新、能感人。
第三單元的閱讀主題是自然景物,寫作也是三次自然景物描摹的練筆,它對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感悟自然之美,提高審美情調(diào)的作用是不言而諭的。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一是課文的詩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二是品味課文的優(yōu)美語言,積累詩文語句。
第四單元就是人生憧憬的選文。選文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如何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和相關(guān)的人生問題,教育學生熱愛生活,關(guān)愛生命。像王家新的詩歌《在山的那邊》,詩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意象壯闊,意蘊深遠,說明理想的實現(xiàn)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稍加點撥學生便可理解。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一定會喚起學生的激情,使他們感到心潮澎湃,不傾訴難平。于是“研討與練習三”就以“我終于見到了大?!睘轭},要求學生寫一段話。這個安排把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緊緊抓住學生在閱讀中已經(jīng)形成的思維和精神基礎,進一步拓展遷移,一開始就占據(jù)了孩子們精神的制高點。且要求自由、寬泛,不一定成章成篇,只要有話可說就行。
第五單元的科學世界中的寫作練習,分別是古生物介紹、蟲鳴鳥蹄描摹、在太空中看地球、“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故事接龍等,均是閱讀或活動內(nèi)容的延伸,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很有意義,寫作時應注意與其它學科和自我興趣聯(lián)系起來。而故事接龍則新鮮有趣,并含有競賽意味。如果把每天輪流寫的話,由本人在課前朗讀給大家,效果也許更好。第六單元的主題是想象世界,這是最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心理特點的題材,兩次作文練習可寫成科學小品和幻想小品,真是可以自由遨游了。
每個單元后面都安排了作文練習,但每課之后都有延伸遷移類的語文實踐活動要求,如詩歌朗誦比賽、名人資料收集、問題討論等等,特別是在“綜合性學習”中,要求學生搜集家庭里,校園里,社會上運用語文的資料,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活動,不但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了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為大語文教學思想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整個課本的編排看,閱讀、口語交際、綜合語文活動和寫作訓練既緊密結(jié)合又靈活多樣,真正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全方位、多渠道的特點。無論是課內(nèi)活動還是課外活動,均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的過程。教材并沒有刻意要求學生按部就班地去寫大文章,而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該說則說,該寫則寫,該調(diào)查時去調(diào)查,該體驗時去體驗,提升“導引”入口,降低限制要求,為學生鋪就了有話可說的良好寫作平臺,“寫什么”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喚醒生活和知識的記憶,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情感,這就是作文的內(nèi)容。每個人的記憶倉庫里都儲存著大量的信息,這里有學過的知識,生活的經(jīng)驗,對生活的觀察,對人情的體味等等,這些作文材料平時都亂放在記憶倉庫中,沒有良好的出庫平臺必然造成無話可說的困難,新教材實實在在鋪就了這一平臺,寫作教學便可得心應手了。
參考文獻:
[1]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
關(guān)鍵詞:初中;文本;解讀;角度;
一、這里所說的文本,即是教材、或者說是課本、教科書。它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憑借。任何科目的教學都離不開文本的深度解讀。教師不能解讀文本,教學就是去了價值。文本的深度解讀,首先是文本的正確解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2011版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我們對初中語文教材有了新的認識,對語文老師和語文教學有了新的理解。初中語文教材是初中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xiàn),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它是一種靜態(tài)的文本?!俺踔姓Z文的文本解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感知、理解、評價、重建文本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學生通過感知、理解、評價、重建文本與文本作者的對話?!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擔負著深入解讀文本的責任。語文教師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一座橋梁。文本解讀的深度決定課堂教學的高度。教師解讀文本,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基礎,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獲得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顯得至關(guān)重要,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讀。
二、首先是要從教師的教學角度解讀文本。當今的語文教師,特別是我們邊疆的語文教師,好多都不注意深入地解讀文本。部分教師,從教參或現(xiàn)成的教案上抄一點,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點,拼拼湊湊,對文本是“半生不熟”就去給學生講課,這樣,授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更有少部分老教師,憑經(jīng)驗上課,以不變應萬變,不去深入解讀文本。這樣,教學中免不了會出現(xiàn)對文本解讀不到位,甚至會出現(xiàn)文本的錯誤解讀的現(xiàn)象,這無疑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敗筆。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是要在熟悉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自己認真的去閱讀語文教材,掌握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透徹地解讀文本。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知道自己該教什么,學生該學什么;也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決定自己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文本解讀決定教學的內(nèi)容,決定教學的設計,也決定教學的方法。文本解讀,決定對話的質(zhì)量,教師設計的問題,都應該來自于為文本,如果教師文本解讀不到位,他提出的問題可能是不著邊際的。
三、其次是要從學生的角度來解讀文本。解讀文本,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不能把教師自己的解讀結(jié)果強加給學生。舉個例子:解讀七年級下冊第一課《從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第一、二遍上課,是按參考資料上講的,板書如下:
百草園 ( 對比 ) 三味書屋
(樂) (苦)
從上第三遍開始,關(guān)注到學生的感受,主要板書改為:
百草園 ( 對比 ) 三味書屋
(游戲樂園) (求知樂園)
四、 以上兩種板書設計,是對文本的不同解讀的結(jié)果,區(qū)別主要在于對三味書屋讀書生活的不同感受。為什么會把三味書屋的生活教成是“苦”的呢?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嗎?不是的。你看,在那里讀書,學生可以“到后園爬上花壇取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教師有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
所有這一切,都是小孩子自由、快樂生活的寫照,表現(xiàn)了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自由快樂的心理。從小孩子的角度看,三味書屋的確是求知的樂園,而不是枯燥無味和苦。
五、再次是要從作者的角度來解讀文本。要想成功解讀文本,就要追溯作者的寫作目的或?qū)懽鞅尘?。作者所選取的自然的、生活的圖景,經(jīng)過思想的滲透、情感的傾注,就不再是原先的個別的生活圖像的復現(xiàn),而形成了有情有境、能誘發(fā)讀者想象和思考的一種典型生活空間,一種藝術(shù)境界。從作者的角度解讀文本,更能理解作者寫作的緣由。例如:讀魯迅的《社戲》《從百草園到三五書屋》以及讀沈從文的《邊城》等作品。他們都是從小鎮(zhèn)走向大都市的,大都市里人心叵測,環(huán)境烏煙瘴氣。這些作品表現(xiàn)小鎮(zhèn)上的那一份溫馨,對童年往事的回憶?!渡鐟颉分?,偷了六一公公的豆,六一公公非但不責怪,還夸他的豆好,還要送給孩子們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更是寫了小孩子頑皮、無法無天的一面:為把何首烏而弄壞了泥墻;把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站在高高的石井欄上跳下來……
結(jié)語:
文本的教學解讀,可以根據(jù)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但最終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文本解讀決定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張承明·中學語文文本教學的深度解讀·2012.11.29日
[2]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吳宏聰、范伯群主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11
[4] 孫志編著·教材點睛七年級語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