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2-22 14:46:2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從眾心理分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新型流感;流行病學;病勢與結絕
【中圖分類號】R6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09-0035-01
1 臨床資料
2009年10月15日開始,我科(綜合內科)全面進入新型流感診療專科,筆者至2009年11月25日為止,共收治新型流感456例,其中男性187例,約占41%,女性269例,約占59%,男女之比約2:3,發(fā)病年齡分布是0~5歲2例,6~15歲146例,16~25歲182例,26~35歲97例,36~50歲26例,50歲以上3例;456例新型流感中,單純型394例,輕型46例,重型16例;重型約占3.5%,其中有并發(fā)腦炎1例,并發(fā)心肌炎2例,并發(fā)細菌性呼吸道感染4例,有原發(fā)病(如肺結核,肺心病等)伴發(fā)新型流感3例,其他6例。
2 流行病學分析
本次新型流感無明顯外地性傳染源引進,首先起源于青少年密集集中的學校,依次為高中部―初中部―小學―社區(qū),發(fā)病率高低是小學初中高中社區(qū);發(fā)病峰值是直線上升到高峰,高峰期長達3周以上,階梯型下降趨勢;新型流感疫源地密切接觸者(如教師、醫(yī)務工作人員、病人家屬)易感性不明顯,年齡組分布非常明顯,高年齡組發(fā)病率明顯很低,說明某年有過同型流感病毒曾被流行中感染,獲得了特異性免疫有關。
3 病態(tài)發(fā)展趨勢
疫源地新型流感高峰期,人群感染率應該視為很高,感染者有三種不同情況:①未發(fā)病,①早發(fā)病,③緩發(fā)病。未發(fā)病者視為①隱性感染②原有獲得特異性免疫力;早發(fā)病與緩發(fā)病者除與被感染的時間早晚有關外,取足于兩種相反情況:①機體狀況,抵抗力強與弱,非特異性免疫力的高與低,機體應激能力的差別大與小,變態(tài)反應弱與強。②入侵病毒的數量和毒力的關系。重型流感可能是由于入侵病毒數量之多、毒力之大、機體應激能力差、變態(tài)反應強、治療不及時、不合理或有基礎病的因素有關。新型流感的病勢嚴重程度與獲得性特異性免疫牢固程度是否呈正比例關系,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4 綜合治療
4.1 一般治療,適當休息,多飲開水,進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飲食,帶防護性口罩。
4.2 抗病毒、清熱解毒治療:是各型流感治療的主要措施。
4.3 控制繼發(fā)感染治療:是大多數病例十分常用的治療,不但能防治繼發(fā)感染,而且能防止形成重型病例,并能提高療效、縮短療程。
4.4 對癥治療:是減輕病人痛苦,提高人體耐受性具有重要作用。
4.5 加強支持治療和提高機體應激能力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的合理應用):對重癥患者是很有必要的治療方法之一。
4.6 其他治療:對特重病例除采取上述綜合治療外,少量多次輸入近期痊愈者的同型血,有增加被動特異性免疫,促進病情良轉具有重要作用。
5 結果
`輕重不同的新型流感應用適當的綜合治療。單純型、輕型病人3~5天治療,90%以上痊愈,重型病人或有伴發(fā)病、合并癥患者,7~14天的強化綜合治療,基本治愈。456例患者全部愈后良好。治愈一個新型流感患者,減少一個傳染源,增加一個獲得性特異免疫對象。
【摘要】《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wèi)視2013 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檔親子互動真人秀節(jié)目,節(jié)目一經播出便引起收視狂潮,首播當天力壓其他同時段綜藝節(jié)目獲收視第一。隨著節(jié)目的熱播,收視率一路飆升,同時也獲得觀眾極高評價和追捧。作為國內首檔親子真人秀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從受眾心理的角度分析這檔節(jié)目的成功要素并簡要探析如何打造成功的親子類電視節(jié)目。
關鍵詞 受眾心理 真人秀節(jié)目 《爸爸去哪兒》
《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wèi)視2013 年10 月11 日全新推出的首檔大型明星親子互動真人秀節(jié)目。節(jié)目由林志穎父子、田亮父女、郭濤父子、王岳倫父女、張亮父子聯手擔任嘉賓,節(jié)目組設置一系列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務,同時5 位明星爸爸要單獨肩負起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責任。節(jié)目播出后,收視與口碑齊飛。據CSM央視索福瑞全國網收視數據表明,湖南衛(wèi)視親子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開播當天就以全國網收視率1.1,收視份額7.67,城市網收視率1.46,收視份額6.45,力壓同時段其他綜藝節(jié)目獲得第一。與此同時,這檔節(jié)目還收獲了零差評高口碑的觀眾反應?!栋职秩ツ膬骸窞楹稳绱酥?,為何獲得受眾如此高的評價,本文從受眾心理的角度分析這檔節(jié)目的成功要素。
一、靜中求變,變中求新
受眾的心理具有求變求新的特點。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受眾往往渴望獲得最新的消息。因此,越是新鮮新穎的東西就越容易引發(fā)受眾的關注和興趣。在湖南衛(wèi)視推出《爸爸去哪兒》之前,《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快樂男聲》等一系列唱歌類選秀節(jié)目充斥著電視熒屏,觀眾逐漸對這些相同套路的選秀類節(jié)目產生了審美疲勞。此時,湖南衛(wèi)視打破這種模式,首推了明星親子互動真人秀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可以說這檔節(jié)目給電視綜藝節(jié)目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讓受眾眼前一亮。這檔節(jié)目以明星老爸和萌娃以及全新的節(jié)目形式成功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栋职秩ツ膬骸凡粌H填補了綜藝節(jié)目中親子互動類節(jié)目的空白,也讓受眾對于父母子女間如何相處以及子女教育問題有所感悟。同時,《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地點不再是演播室和舞臺之上,而是采用戶外拍攝和演播室采訪結合的節(jié)目形態(tài),五對父子(女)走向大自然,到我國極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地方,如北京古樸的靈水村、云南神秘的普者黑等地,共同在鄉(xiāng)村生活三天兩夜,并安排“找食材”、“做飯菜”、“做游戲”的環(huán)節(jié),全程無死角拍攝,這種節(jié)目形式更具亮點,更加別出心裁。在后期制作過程中加入演播室采訪內容作為補充,并配合形式多樣的字幕、配音、插圖,頗具笑點,營造了輕松歡快的氛圍,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新穎的錄制形式大大吸引了受眾的關注。
二、平中求異,異中求奇
受眾的心理具有求異求奇的特點。一般來說,越是奇特,越是罕見的事,就越能引起受眾的注意。在各種選秀類電視節(jié)目中,許多嘉賓都是草根出身,然而,《爸爸去哪兒》的五位明星爸爸分別是臺灣影視明星林志穎、著名導演王岳倫、影視演員郭濤、奧運跳水冠軍田亮、中國首席男模張亮。他們都為人熟知,來自不同領域、具有不同性格,通過一次次的戶外體驗打開了明星私生活的這扇門,滿足了受眾對明星多方面的了解。
《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展現了明星們鮮為人知的一面。同時,通過對明星爸爸的采訪,讓受眾更加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在之前的綜藝節(jié)目中,除了訪談類節(jié)目,觀眾很少能了解明星們的世界,《爸爸去哪兒》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以及對偶像的崇拜,拉近了明星與受眾的距離。對于工作繁忙的明星爸爸,當他們褪去閃耀的光環(huán),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他們會怎樣和孩子相處?他們能否在孩子媽媽不在身邊的情況下照顧好子女?星二代們從小生活優(yōu)越,他們能否適應農村艱苦的生活?這些受眾關心的問題成為了火爆的話題,可以看出觀眾對這檔新鮮的節(jié)目充滿期待。《爸爸去哪兒》正是抓住了受眾的獵奇心理,展現明星老爸哄孩子時的手足無措、做飯菜時的尷尬窘境,各不相同的教子心得,揭開了明星們的神秘面紗,滿足了受眾對了解明星生活的渴望。
三、事中求真,真中求情
受眾的心理具有求真求情的特點。一般情況下,受眾看到的電視節(jié)目都是經過彩排、剪輯后的成品,長此以往,受眾對這樣的節(jié)目就產生了乏味的感覺,許多觀眾都呼吁電視節(jié)目真實化,少一些作秀的成分。《爸爸去哪兒》就滿足了受眾對于電視節(jié)目真實感的追求。
《爸爸去哪兒》的錄制事先沒有經過彩排,全程無縫錄制,任何情節(jié)都不能重新來過并采用本人的實況錄音,保證了節(jié)目的真實性。每期節(jié)目,我們都可以看到明星父子從準備到前往目的地,觀眾可以清楚了解到節(jié)目錄制的整個過程。此外,嘉賓們的語言及情感的表達也展現了節(jié)目真實的一面,從孩子看到破房子再到回答村長的問題,萌娃們的動作及表情都是他們內心的真實寫照。拍攝過程中,明星爸爸們發(fā)自內心的感觸也是他們的真情傾訴。
此外,打情感牌一直是電視節(jié)目的必要元素,但明星的父子情卻很少出現,有了真情,才能感召他人。節(jié)目中石頭對于老爸的嚴厲,年幼的他理解為爸爸不喜歡自己,這一情節(jié)震撼了郭濤,也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栋职秩ツ膬骸泛粲醺缸佑H情,引發(fā)了受眾對于父愛的探討和關注。作為明星爸爸,每天忙于工作,和孩子交流相處的時間就少之又少,《爸爸去哪兒》的拍攝,讓這些明星老爸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逐漸學會了如何照顧、教育他們,整個節(jié)目中所有溫馨的場面和真實的情感表達讓觀眾感動落淚,節(jié)目所傳達出的父子情也讓人父人母深有感觸,給觀眾注入了情感表達上的“正能量”。
四、觀中求樂,樂中求教
受眾的心理具有求樂求教的特點。電視綜藝節(jié)目能夠讓人緩解壓力,趣味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但受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更希望能夠從節(jié)目中獲得一些教育性的信息。在節(jié)目中,明星爸爸們做飯時的笨手笨腳、萌娃們在尋找食材時的狀況連連鬧出了不少笑話。在執(zhí)行任務時,田亮兩次落入水中、王詩齡頻頻哭鬧耍脾氣、做游戲“蘿卜蹲”時的搞怪,從挑選住房、瞪眼比賽到放飛候鳥,每一處情節(jié)都讓觀眾笑聲不斷。十秒就能讓人發(fā)笑成為《爸爸去哪兒》獲得高收視率的保障。
《爸爸去哪兒》在不缺少娛樂看點的同時,更是有另一大特色寓教于樂。傳播主流價值觀是所有媒體的職責,不同的電視節(jié)目內容不同,但都要把握好節(jié)目的方向,引導受眾?!栋职秩ツ膬骸穪淼阶鎳鞯?,讓觀眾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教育孩子們要學會獨立、要有責任意識以及感恩的心。在尋找食材過程中,林志穎鼓勵膽怯的Kimi 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孩子們一起照顧當地的孤寡老人,陪他們說話,給他們按摩,這些場景讓觀眾也深受教育。不僅是孩子,同時針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有借鑒的作用,我國“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使許多父親缺少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爸爸去哪兒》直擊家庭中父愛的缺失,它不僅是一檔綜藝節(jié)目,更是一部教育紀實片。正因如此,《爸爸去哪兒》自從開播起,就受到了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好評,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能在節(jié)目中找到自己的關注點。
結語
對于受眾心理的把握是一個節(jié)目成功的關鍵,圍繞受眾心理需求來設置內容是提升節(jié)目收視率的重要途徑。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要多方面考慮受眾的心理需求,此外還應注意正確價值觀的傳播,在節(jié)目創(chuàng)新的同時一定要符合我國文化傳統?!栋职秩ツ膬骸返臒岵ヒ蚕破鹆擞H子節(jié)目的火爆,《人生第一次》、《爸爸回來了》等一系列親子互動節(jié)目也陸續(xù)登上熒屏,而這些節(jié)目想要達到《爸爸去哪兒》的效果,更是要從中借鑒精華,從受眾心理的角度進行節(jié)目內容和形式上的設計。無論是引進還是原創(chuàng)的電視節(jié)目,都要站在受眾的角度去創(chuàng)新、去本土化,這樣才能打造一檔成功的、有賣點的親子類電視節(jié)目,而不是一味的拿來和模仿。
參考文獻
①《〈爸爸去哪〉欄目簡介》,湖南衛(wèi)視網,hunantv.com/v/2013/bbqne/,2013-10-11
② 陳旭光:《影視受眾心理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關鍵詞:中職學生;攻擊;心理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5.5 文獻標識碼:A
一、中職學生攻擊的心理分析
1.青春期叛逆心理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一般會出現自卑、焦躁、消極、逆反等心理問題。中職學生正處于叛逆、不服管的階段,所以一般的攻擊是出于沖動導致的行為過激。
2.誤解個性化發(fā)展
文章所指的個性化發(fā)展一般是個人特有的心理、思維以及行為的發(fā)展。中職學生大多數都是住校的,所以校園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最大。因為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對個性發(fā)展的理解不到位,往往是看到社會上某些怪異的著裝打扮,就將其理解為時尚,加上他們處在青春期,有逆反心理,教師和家長越不讓他們學,他們就越要學。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中職學生開始頂撞教師,出現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導致攻擊的出現。
3.曲解社會認同感
現在的中職學生生活在信息異常發(fā)達的時代,他們所接收到的負面信息會對他們的身心產生了極大影響。而且網絡上經常傳播一些負面新聞,比如,非主流傳媒以及不健康信息的傳播等,這些對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都會造成不小的沖擊,產生不良影響。隨著這些負面信息的不斷增加,有些中職學生可能會以為這才是社會的主流,然后開始模仿,導致攻擊的出現。
4.從眾心理很嚴重
一個思想、經驗、自制力都不足的中職學生,很容易出現從眾行為。我們剛剛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在什么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就會觀察其他人怎么做,中職學生也不例外。比如,關系比較好的幾個同學到網吧去上網,或者到一個隱蔽的地方抽煙、打架,這時如果不和他們一起,就顯得很不合群,所以這些學生就會出現從眾心理,跟隨那些學生做出很多不良行為。這些情況在中職學生中很常見。
二、中職學生攻擊的教育對策
1.正確認識青春期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青春期這一特殊時期,中職學生要做到積極地面對它。對于那些具有攻擊的中職學生,教師一定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用正確的心態(tài)對待和度過這個特殊r期。對于一些中職學生的叛逆行為,教師不能用過激的語言去責罵,而是要適時進行引導,點亮他們正確道路的明燈。
2.正確理解個性觀
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性,所以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面對個性各異的學生,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也要去留意每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問題,分別對他們實施管理。教師還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榮辱觀,教會他們做什么事是值得驕傲的,做什么事是不光彩的。
3.建設良好的環(huán)境
中職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是由社會、校園和家庭組成的,為了讓他們生活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就要加強三方配合,通過生活環(huán)境改變學生不良心理。
在社會層面,要聯系相關的政府單位,讓充滿正能量的社會發(fā)揮作用;在學校層面,要通過因材施教,讓落后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和學生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在家庭層面上,教師要經常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明白不能打罵孩子,對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要多進行溝通交流,慢慢轉變他們的心理。
4.正確了解社會認同感
學校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讓學生明白自尊和自愛的重要性,這兩種心理都是后天逐漸養(yǎng)成的,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具有這種意識,然后進行培養(yǎng)。應在教育中滲透羞恥心教育,讓學生逐漸有道德觀念,不盲目跟隨社會上的不良人員,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教師還要引導其擺正榮辱觀,通過在班上開展班級優(yōu)良事跡表彰大會,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 從眾心理
從眾指個體在群體情境中,改變自己的觀念或行為,使之與群體的標準相一致的一種行為傾向。由從眾的概念可以看出,產生從眾心理現象的前提條件是群體的存在。大學生處于校園群體中,其個人在群體中的表現,往往受到群體影響,這種影響迫使個體在認識與行為方式上與群體中大多數人保持一致,無論群體觀點對錯與否,都傾向于放棄自己的觀點而贊同群體的觀點。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希進行過從眾的經典研究,關于讓被試比較線段長短的實驗,結果表明所有被試的平均從眾行為是34%,75%的被試至少有一次從眾行為發(fā)生。由此可見,從眾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一、大學生從眾心理的具體表現
1.學習從眾
進入大學后,由于上課時間、地點的原因,大學生傾向于以宿舍為單位來進行比較。例如:一個宿舍的大多數成員學習上進,積極考取證書,那么,其余少數成員也會像大多數成員一樣學習上進,他們的成績在班里都名列前茅。但是也有的宿舍成員普遍認為大學考試只要及格就行,那么這個宿舍成員的成績就都集中在及格線周圍。
2.考研從眾
隨著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部分大學生不得不通過考研來進一步深造,提升素質,鍛煉能力,這些決定考研的大學生也對學術研究有濃厚的興趣。 據統計,本科生考研人數占本科生總人數的一半還要多,這就導致一些沒有學術研究興趣,且適合進行社會實踐的大學生產生從眾心理,他們也投入到考研隊伍中來。
3.消費從眾
進入大學后,部分大學生有虛榮心理,不考慮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盲目和同學攀比,穿流行服飾,用名牌電子產品等。最近,大學校園里最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手機的變化,自從智能手機流行后,大學生的手機也緊跟著發(fā)生變化,這其中不乏一些有從眾心理的大學生。
二、大學生從眾心理產生的原因
1.自信心不足,渴望相信他人的心理
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還沒有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由于大學生個體所掌握的知識信息和實踐經驗都是很有限的,他人就往往會成為個體所需要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研究發(fā)現刺激情境越模棱兩可、任務越困難,人們就越容易從眾于群體的判斷。對于那些在中小學期間學習成績差、缺乏特長的大學生來說,更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因為他們感覺任務困難,而且很少能受到表揚,自信心不足,傾向于相信他人,這樣才感覺有安全感。
2.渴望被接受和喜歡
有從眾心理的大學生往往有較高的社會贊譽需要,特別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常常以他人的要求與期望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大學生通常希望別人能夠接受自己,喜歡自己,與他人建立友誼,因此,大學生所處的群體就有高度的凝聚力。如果群體中只有一個人持不同意見,那么個體則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個體更傾向于從眾。大學生渴望被群體接受和喜歡,提高人際適應能力,使自己在大學里有歸屬感。
三、大學生要正確對待從眾心理
大學生的從眾心理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其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有利于大學生達成共同目標。特別是學習方面的共同目標,大學生你追我趕,拼搏奮斗的精神值得提倡。二是有利于增強群體責任感。在群體中大家為了群體目標共同努力,同時個體也會為了群體利益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群體標準。三是有利于發(fā)揮榜樣的力量。群體中表現良好的大學生可以為其他成員樹立榜樣,帶動群體成員共同進步。大學生從眾心理的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盲目的從眾會抑制大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束縛思維,扼殺創(chuàng)造力。所以,大學生要發(fā)揮從眾心理的積極影響,避免其消極影響,需注意以下幾點:
1.增強自信心
大學生要善于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敢于堅持主見,不盲目效仿他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自信心不足的學生,要經常給予鼓勵,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既要注重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2.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氛圍
民主和諧的校園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大學生在情感上感到被認同。學??梢蚤_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舉辦各類挑戰(zhàn)杯競賽、書法競賽等,使大學生積極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我潛能,實現自我價值。
3.樹立明確的目標
如果大學生目標不明確,則很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大學生要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嚴格執(zhí)行計劃,不盲目從眾。大學生要對自己的大學生涯有一個詳細的規(guī)劃,過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大學生在發(fā)展共性的同時,更要保留個性。我們要正確發(fā)揮從眾心理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抑制從眾心理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佐斌.社會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6-287.
[關鍵詞] 高職院校圖書館 閱讀心理 閱讀需求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2
高職院校圖書館是為高職大學生提供閱讀的重要場所,然而不同的學生,閱讀心理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必須掌握讀者的閱讀心理動機。筆者對陜西工商職業(yè)學院500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根據不同的閱讀心理與需求,制訂出滿足不同層次讀者需求的服務。
調查問卷
筆者共發(fā)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480份,收回率96%。由于調查表設計簡單,學生積極配合調查,因此調查結果基本能夠反映出目前高職大學生的閱讀需求。(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職大學生利用圖書館目的非常明確,把圖書館作為第二課堂,在擴大視野、獲取知識等方面占到80.2%;也有15.8%的學生到圖書館是為了閱讀一些消遣性讀物。學生到館的動機不同,需求各異,這就要求圖書館在采購書刊時,要照顧讀者不同的閱讀需求,提高文獻的保障率。
表1還顯示,高職大學生對文學類文獻的需求位居榜首。眾所周知文學書刊具有趣味性和可觀性。除此之外,專業(yè)書刊及英語、經濟學等占的比例也較大,說明大學生重視所學專業(yè),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本次調查統計分析和日常服務過程中的觀察發(fā)現,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心理與需求存在很大差異,即使同一讀者,處在大學的不同階段,閱讀心理和需求也不完全相同,根據分析可將大學生讀者的閱讀心理歸納為以下五種:1.從眾心理。筆者發(fā)現相當一部分學生讀者,特別是剛入學的新生不能明確自己的閱讀目標,而是在其他讀者的影響下到圖書館借書閱讀的,他們借閱的書刊一般是某一時期的熱門書刊,或者沒有目的性,只是出于新鮮好奇,東翻翻、西瞧瞧。這些學生讀者的從眾心理容易產生消化不良的閱讀效果,針對這種現象,圖書館應采取措施引導讀者的閱讀方式,使他們在正確方向的基礎之上建立良好的閱讀興趣愛好。2.消遣心理。具有消遣心理的這類讀者閱讀目標不明確,他們只是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利用圖書館的消遣性讀物來放松自己。但是閱讀此類讀物不能占用太多時間,否則沉溺其中難免會影響學業(yè)。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在采購消遣類書刊時要注意趣味與知識結合,且內容健康。3.獵奇心理。顧名思義,這類學生讀者到圖書館閱讀只是出于一種好奇心理,似乎在某些方面與從眾心理存在相反的情況,這類讀者對相關學科的圖書充滿好奇,是某種獨立意志和求知欲強的表現,然而也會流于標新立異的行為。針對具有此種心理閱讀行為的學生讀者,圖書館應采取適當的措施給予正確地引導。4.求知心理。求知心理是大學生讀者中存在的最普遍的一種心態(tài)。對這類學生來說他們的閱讀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心理狀態(tài)比較平穩(wěn)。在校期間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所以他們迫切地學習多方面的知識,他們視圖書館為自己的第二課堂,是圖書館最忠實的讀者。他們希望圖書館有豐富的藏書,有較完善的服務條件,能為之提供所需文獻,以達到他們的滿足率。5.應急心理。具有應急心理的大學生讀者也占了較大的比例,這類學生往往是遇到某些特殊情況,為解決燃眉之需或者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才走進圖書館。一切與之相關的書刊成了他們閱讀的重點。
推動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對策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學生對于專業(yè)文獻的閱讀比例不足,這也說明了高職教育對學生專業(yè)文獻閱讀的重視不夠。根據高職院校讀者的閱讀心理和特征,圖書館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提供服務水平:1.結合學校教學工作的需要合理調整藏書結構,使館藏文獻基本符合教學目的要求,符合學校各類讀者的閱讀需求,為提高藏書利用率提供前提保障。與此同時,廣泛開展館際互借,互通有無。2.做好圖書文獻的宣傳工作,使讀者對于館藏文獻的種類、名稱、內容都有一定的了解,這就要求圖書館館員熟悉并掌握藏書情況,不單單是一般性地了解數量、種類和名稱,也必須了解圖書的基本內容和一般用途;除此之外圖書館館員還應適當掌握讀者的閱讀情況,了解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傾向。3.指導大學生閱讀。為保證大學生在校期間得到全面發(fā)展,一方面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還要對其進行正確的閱讀指導,引導他們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注重思想教育,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4.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研究表明,圖書館的設施、空氣的好壞與否大大影響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積極改善環(huán)境設施,為大學生讀者提供良好舒適的閱讀場所,以保證閱讀效果。5.提高圖書館館員的綜合素質,保證服務質量。現代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文獻信息數字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使得各種載體的文獻信息大量增加。這就要求圖書館館員不斷學習新的業(yè)務知識、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質量,才能不斷滿足高職大學生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
參考文獻:
[1]劉芬,陳培禮.高校圖書館讀者閱讀心理分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0,20(2):51-53.
[2]吳恩多.高校學生讀者閱讀心理分析與對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2):120-121.
關鍵詞:從眾心理 積極因素 組織文化
從眾是個體在真實的或想象的團體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行為的心理狀態(tài),也就是知覺、判斷、信仰以及行為表現與群體中大多數人一致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從眾是人類具有的一種普遍的、客觀的社會心理現象,在大學里消費從眾、學習從眾、擇業(yè)從眾、戀愛與性觀念的從眾例子屢見不鮮,因此長期以來,從眾心理一直受到批判。事實上,從眾除了具有抑制個性發(fā)展、束縛思想、使人變得無主見、盲從等消極影響外,[1]它還有很多積極因素,如可以使個人的認知和行為合乎社會規(guī)范,有利于活動效率的提高和目標的實現,有助于個體借鑒他人的智慧經驗,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等。所以,在培養(yǎng)未來國家棟梁的大學里,管理者應該把握大學生心理,巧妙利用從眾心理的積極影響,建構積極向上的精神與行為文化,營造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氛圍。
一、從眾心理在高校學生組織文化建構中所起的作用
高校學生組織文化是高校學生在長期的組織實踐與各種環(huán)境要素的互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積淀下來并為其他學生認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價值、群體意識、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的綜合反映。[2]在建構高校組織文化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從眾心里可以起到正向功能。
1、導向作用
從眾心理對組織文化建構的影響從新生踏進大學校門便已開始。十八九歲的大學生開始背井離鄉(xiāng),去異地求學。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他們急于希望周邊的同學和老師們從情感上接受自己,所以此時他們在舉止行為時,會很依賴周圍的人,盡量和其他人做的一樣。高年級學生的行為舉止是新生了解已有高校文化的第一批教材,所以,新生的從眾心理對于學生組織文化建構具有積極的導向功能。這種導向功能可能就是一個學校的組織文化為何得以傳承的原因,也是和某大學生長聊后會從其言行舉止判斷其是北大還是清華的學生的原因。
2、凝聚作用
從眾是個體對群體或組織的政策、法律、規(guī)章、條例和愿景的“從”,也是個人在群體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盡量“隨大流”的“從”。這種“從”恰好可以使大到一個學校,小到一個班級的成員建立共同的愿景,齊心協力為同一個目標奮斗,甚至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外活動效率。例如一個班級為了獲得優(yōu)秀班集體的稱號,大家都會團結一致,哪怕是集體榮譽感不強烈的同學,也會在群體壓力或影響下出自己的一份力。正由于人之為人的從眾心理,一個班級甚至一個學??梢栽陉P鍵時刻凝成一股繩,而不至于成為一盤散沙。由于從眾而引起的團結和向心力在新生集體中尤為容易建立,表現也很突出。如果新團體的成員能夠建立積極向上的共同愿景,團體的整體素質和團結力會很高。
3、約束與規(guī)范作用
任何組織都有規(guī)章制度、紀律和行為準則。高校作為培養(yǎng)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機構,更是不例外。一個組織的規(guī)章制度和價值體系會熏陶身在其中的成員,使其向組織預期的目標接近。如果學校某個成員的行為詭異,與大家的不一樣,不僅會受到學校基于規(guī)章制度的處罰,更多的是要受到周圍人群的言語嘲諷和行為舉止的蔑視。學生可能不在乎學校的隱性懲罰,但最怕在全校學生大會上作檢討,就是害怕當自己與別人與眾不同而遭到群體輿論。正是由于擔心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會產生心靈懲罰,每個人都盡量使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合乎學校規(guī)范。另外,一個組織之所以規(guī)范,不只是因為制定出了幾十條的行為規(guī)則,主要是因為學校依據規(guī)章制度,把沒有從眾的同學過濾出來,讓大多數人群的力量去震懾這些個別同學,最后使其從眾。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群體的相互約束力量才是強大的。學校和班級在大家的從眾心理的相互制約下,才成為一個有紀律、有規(guī)矩的組織。
二、利用從眾心理構建和諧的學生組織文化
俗話說,吃螃蟹看大家。每個人都有不自覺的從眾心理,別人的某些動作或言語往往會對他人產生一些暗示,有的人就會不自覺地學,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普遍現象。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陶冶者,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合理利用從眾心理的積極作用,通過營造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大學生規(guī)劃大學生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構建和諧的學生組織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1、積極營造和諧的群體校園文化氛圍
事實證明,一個學校已有的學校文化氛圍對每一年進入的新一屆大學生群體的文化建構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很多剛進來的新生把信得過的老生和老鄉(xiāng)作為他們學習的楷模,在學習和校規(guī)校紀遵守方面向他們看齊,容易導致“從良則良,從莠則莠”,所以積極向上文化氛圍的建設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程。首先,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學生行為的科學管理,在新生入學之前,對大學的老生進行組織文化的灌輸,讓他們起模范的作用。對已出現的阻礙優(yōu)秀文化建設的因素進行校正,使老生把學校的優(yōu)良文化內化為自己的價值體系,明確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鼓勵和引導他們做新生的良好楷模。其次,積極發(fā)揮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正向激勵功能,對非正式群體自發(fā)形成的良好輿論、行為規(guī)范應加以鼓勵和引導。對不好的從眾現象通過“角色期待”、“興趣誘變”等積極的心理暗示法予以制止,使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3]再次,倡導民主和諧校園氛圍,使新生在適應大學校園的新環(huán)境過程中有歸屬感,在情感上認同并依賴這個團體,增強團體凝聚力。
2、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從唯物辨證法的角度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起決定因素是內因而不是外因。社會輿論和集體氣氛可以成為影響個體從眾行為的外部因素,但從眾行為的最終產生,還是大學生個體內部心理矛盾運動的結果。作為教育工作者,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的同時,在工作方法上應更多地采用啟發(fā)教育,使他們自覺自愿地融入主流。[4]例如新生入學后,對其進行入學思想教育,給精神文化的建設注入思想之源。另外,我們要關注學生群體思想動態(tài),準確了解和掌握個體心理差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道德體系和價值體系。同時,對部分學生的盲從要運用策略加以引導,使消極化為積極。
3、積極幫助大學生規(guī)劃學習生涯
大學新生一入校,就應該對大學生進行學業(yè)規(guī)劃教育。大學生目標不明確,他們很容易產生負面從眾心理。我們應重視學生第一時間的校園文化感觸,通過表揚和宣傳大批優(yōu)秀學生、班干部、杰出創(chuàng)業(yè)青年和學校取得的成就,讓大學生為自己選擇該校而自豪和驕傲,并建立自己的大學生涯目標。輔導員和班主任等主動深入到學生中,細致開展教育工作,積極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和人生規(guī)劃的指導。在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利用從眾心理,先幫助一大批人規(guī)劃大學生活,并通過開展大學規(guī)劃交流活動,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營造氣氛,迫使個別人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
三、結語
在大學校園里,學生的從眾心理的負面影響表現更顯性一些,常常引起非議,有時甚至忽略了從眾心理在學生組織文化建構中的積極作用,因為它們是隱性的,我們不易察覺。所以,對于利用積極利用從眾心理建構組織文化的研究很少。然而,學校之所以規(guī)范、集體凝聚力強,以及學生在生活和學業(yè)上有進取精神,都與大學生的從眾心理有關。大學生思想的可塑性很強,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發(fā)揮從眾心理對大學生組織文化建設的正面作用,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杜艷.當代大學生從眾心理的成因與調節(jié)[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8(5)
[2]鄭立.組織文化理論視角下高校組織文化建設的意義和途徑[J].教育與職業(yè),2008(30)
《斗?!飞壈?/p>
《殺生》脫胎于陳鐵軍的中篇小說《設計死亡》,2005年管虎偶然看到這篇小說,被其中一段小故事觸動,非常希望能搬上銀幕。
那時,他剛拍完《生存之民工》,黃渤還是管虎帶入行的新人。一群人吃飯喝酒的時候就會聊到《殺生》,許多細節(jié)都是這樣產生豐富起來的。此后六七年,《殺生》都沒有遇到合適條件開拍。《斗?!烽_拍前,黃渤檔期敲定,但管虎還是覺得條件不成熟,于是決定放下《殺生》,臨時攢了《斗?!返膭”?。結果《斗?!芬馔獯鬅?,得了金馬獎七項提名,進了威尼斯的地平線單元,還給了黃渤一座金馬獎杯,不過,讓管虎魂牽夢繞的仍是《殺生》,而《斗?!返陌嗟滓睬宄?,拍《斗?!穼芑碚f,更像是在攢勁?!稓⑸肥且淮紊墶?/p>
就在《斗?!凤L光無限的那屆金馬獎上,管虎遇到了星美老總覃宏,多年夙愿終于達成,《殺生》上馬。
特立獨行者的寓言
《殺生》的故事,往簡單了說,“就是相對封閉的一個小鎮(zhèn),一群人,殺了一個不合規(guī)矩的人,”管虎說這個不合規(guī)矩的人是“無賴,這人就叫黃渤。”而黃渤說自己扮演的這個角色“是村里一個禍害”。
管虎對“無賴”和“禍害”的態(tài)度是贊揚,把他比做王小波筆下那只“特立獨行的豬”,在某種程度上,這只“豬”也像極了管虎:“小學是被開除的,中學轉好多學校,大學是四個處分,就沒有一個地兒能呆得住、容得下,或者是能舒服的了,都是被上至教務主任下至同學、班級??”所以,不難理解管虎對這個“禍害”的感同身受或者興奮了:“這么一個混蛋,所謂興奮,就是個同感?!?/p>
不像那只“特立獨行的豬”,最后逃出村寨,奔向荒野,成了一只自由的野豬,管虎所塑造的“混蛋”,最終有個悲情的宿命結局,他犯了道德標準的眾怒,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就像管虎的個人感悟:“個體跟整體抗爭,就是個性跟共性的抗爭,一定會磨滅了。這事有一點點小悲涼??”
不過,管虎想借這個人物表達的,遠不止成長感悟這點人文關懷,這個故事還有它的復雜在,因為“它要營造一個大的寓言”,寓言需要消除時代特征,所以當管虎來到四川桃坪羌寨時,眼睛發(fā)亮:“因為《殺生》的寓言性,要選的寨子,一定是平常見不到的,不能太熟識,但又必須得似曾是中國式,要讓人覺得不對勁,怪怪的,但也想不明白”。
羌寨近乎完美地符合管虎的想像,寨內有巨大的碉樓,巷道幽深,地下是暗河。石質的千年鎮(zhèn)子,有著讓人不舒服的破舊和凌厲。而山頂的那塊大石,完美契合了“沒有誰能懲罰這些從眾的眾生,只有中天懸劍,人在做,天在看”的環(huán)境設想。
所謂寓言,就要有所影射,管虎說影射的是“從眾心理”,而羌寨“這個地方是我們社會的縮影”,“從眾的眾生”構成這個社會的群像圖,“日本、德國也是從眾心理,要不二戰(zhàn)也打不起來,中國更他媽從眾,逃避罪惡,所有人都干一件事,這些群像目的是一致的?!薄稓⑸放幸鈭D明顯,用管虎原話,這故事,“其實挺狠的”。
商業(yè)元素的雜燴
寓意歸寓意,交給觀者看后闡釋,管虎并不想多加強調,對從學院開始就愛講故事的他來說,放在首位的還是講個好看的故事,“希望它有多義性,我們家隔壁老太太買票看著也能挺高興”,所以這個故事里有懸疑,有黑色,有幽默,有傳奇性,還有一點點悲情感,為此管虎設立了一些對立元素。
關鍵詞 大學生 占座現象 心理原因 合理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高校自習場所作為學校的重要基礎設施,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和高校的擴招,由此引發(fā)了學校資源不足的情況,其中占座現象尤為突出,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校風建設等造成一定的影響。
1占座現象問題的提出
1.1占座現象的定義
占座就是先于他人到自習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公共自習場所用物品或者本人占著一個座位的做法。占座現象發(fā)生的先決條件可做幾點假設:(1)座位很稀缺,座位提供的數量少于需要人的數量,就是所謂的供不應求;(2)占座的人認為用物品或是本人可以達到占座的目的,占座是可行可接受的一種行為,同時能滿足占座者獨占座位的需求。
1.2占座的形式
占座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占座的方式上,一種是在座位上貼留言字條;另一種是物品占座;還有一種情況是人占座,這類占座,一般情況都是替別人占座;也有一部分是占著座位不學習。
1.3占座現象的負面影響
(1)造成資源的浪費。當學習的人特別多時,自習場所座位就顯得供不應求,而已經被占著卻沒有得到很好利用的座位,就是一種資源浪費,同時是對得不到位置學習的人的學習權利的侵犯。
(2)引起人際不和諧,破壞校風和學風的建設。當前來學習卻因為他人的占座而得不到位置學習的人會對占座人產生反感和仇視的態(tài)度,進而引發(fā)搶位現象,這嚴重影響了人際間的和諧,也不利于校園良好風氣的形成。
(3)對學生個人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和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占座本身就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占座人的這種公共道德的缺失以及損人利己的行為嚴重影響到自身成長的良好風氣的形成。
1.4研究目的
為了使“占座”這種不文明現象成為“過去式”,本文對占座現象及其原因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研究,通過對占座現象的心理分析,了解占座人的心理,以此對該現象提出合理的應對策略,達到矯正占座生的公共道德缺失的問題和損人利己的行為,以及促進良好校風學風的建設。
2占座現象的心理效應分析
2.1從眾心理效應
從眾心理效應是指個體的觀念與行為因為群體直接或隱含的引導或壓力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影響高校自習室占座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占座人的從眾心理,當一個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看到太多的占座行為,個體接收到并接受了這種行為,個體的占座也就開始了,這也就會慢慢成為個體的一種習慣以及校內的一種不良風氣保持下來。
2.2習慣化行為
習慣化行為就是指一種經常發(fā)生的行為,這種行為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就成為一種習慣保持了下來的現象。在長期的校園生活中,占座人先前受到因為他人占座找不到座位學習的苦惱,當接觸多了,自己也開始占座,當占座能解決找座位的苦惱,能確保自己有學習的位置,長此以往,占座也就自然而然發(fā)生了。
2.3定位效應
定位效應是指一個人選定了某種角色位置而不發(fā)生太大變化的現象,其發(fā)生是因為占座人沒有做過更多的接觸和選擇,只偏愛自己接觸過的或者內心認定的事物,為了避免自己喜愛的事物被侵占,選擇自己獨自享有。
2.4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指環(huán)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效仿,甚至變本加厲的現象。當校園內占座現象出現,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這種不文明現象就好像沒有得到及時修理的窗戶玻璃,逐漸流行開來,占座在校園內形成一種風氣。
2.5個人空間效應
個人空間效應是指每個人周圍都有一定的空間,一旦別人闖入,人們就會感到不自在的F象。本人根據訪談觀察得出,有的人內向,不愿與別人接觸,因此當陌生人靠近時會感到不自在,而性格外向的人,即使較容易與人相處,可他們仍表示,當陌生人靠近,也會存在不自在感。
3解決占座現象的合理化建議
(1)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自習場所的數量。在分析占座現象發(fā)生的假設條件時說到,座位數量的缺乏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因此需要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增加自習場所數量。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發(fā)展良性學習團體,減少不良從眾現象。高校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思想和人格塑造的最關鍵時期,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對學生進行良性引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從眾行為的發(fā)生,遵循著內心做人做事,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3)學校制定規(guī)章制度,加強管理。破窗效應的發(fā)生,就是因為當問題出現時,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因此,當學校出現占座現象時,學校方面應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扼制這種現象的惡化。
(4)細化和創(chuàng)新管理可以減少習慣化行為和定位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合理有效地處理占座難題。圖書館或自習場所管理員能夠加強監(jiān)督管理,每個人只允許坐一個位置,這樣占座行為也能減少發(fā)生。
(5)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明確自我中心價值,可以克服不良的自我價值保護效應。讓學生明白在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兩難情景下,選擇維護集體利益,公平的享有校內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