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3-10 10:11:5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蒙氏數(shù)學意義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們深刻體會到課堂教學中民族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在美術課教學中運用網絡的力量將蒙古族服飾藝術和刺繡藝術融入課堂教學,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藝術視野,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以及鍛煉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一、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習蒙古族服飾藝術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盡量使美術教學內容更廣泛,資源更豐富。如人美版教科書《美術》第十三冊《學習服裝搭配》一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完全可以把蒙古族民間服飾藝術設計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給出有關服裝教學資源的鏈接,中國民間服裝網、蒙古族服飾網,學生通過瀏覽網站上展示的民間服裝和網友點評解說,對蒙古族服裝的設計語言有了簡單感性的認識;二是讓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狐”或 “百度”自行查找與蒙古族服飾有關的理論知識和圖片,通過主動的探究和欣賞,完成對蒙古族服裝美的認知過程。這樣,學生在嘗試進行服裝款式設計和搭配時,也就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欣賞臨摹,而是開始融入自己對民族服裝的一些思考和設想。
教學中我們重點學習錫林郭勒盟的民族服飾藝術,它具有鮮明的地區(qū)和民族特色,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民族服飾。清代以來的察哈爾、烏珠穆沁、阿巴哈納爾、阿巴嘎、蘇尼特、浩齊特等六大部落,分別都有各自特點的服飾。比較有代表性的服飾分為烏珠穆沁服飾、阿巴嘎服飾、蘇尼特服飾和察哈爾服飾。這些服飾就像盛夏草原上的百花,千姿百態(tài),各有特色,其中自然蘊含有濃郁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積淀。我們還先后制作了一系列展現(xiàn)蒙古族服飾藝術特色的教學課件《烏珠穆沁蒙古族服飾》、《阿巴嘎服飾》、《察哈爾服飾》、《蘇尼特蒙古族服飾》。
1.欣賞蘇尼特服飾
制作教學課件讓學生欣賞蘇尼特蒙古族服飾,蘇尼特男女長袍式樣區(qū)別不太大,各種長袍都鑲窄條的單沿邊兒或者雙沿邊兒,長袍都釘有單道扣袢兒。蘇尼特男子們冬天戴著圓頂帽和風雪帽,婦女們則戴著尖頂立檐帽。成年男子的禮服是馬褂,姑娘們則穿著“敖吉木格”,已婚婦女則穿“敖吉”。
2.欣賞阿巴嘎服飾
阿巴嘎服飾保持了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以雅致和優(yōu)美著稱,南部阿巴嘎人和北部阿巴嘎人的服飾有一定的區(qū)別。阿巴嘎人冬天穿羊皮袍,用非常寬的單色或花色綢緞鑲邊兒,服裝上均釘制單條扣袢兒。
3.欣賞察哈爾服飾
察哈爾服飾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無論男女均穿著開衩長袍,男子常穿靛藍色、藍色和絳紫色長袍,大都穿馬褂,佩帶火鐮、餐刀等,婦女則多穿綠色、暗綠色、藍色和粉色長袍,察哈爾婦女穿長袍時,外面一般要套上縫制精美的坎肩,這些珍品為我們研究和繼承察哈爾服飾文化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F(xiàn)今的察哈爾服飾,繼承和發(fā)展了本地區(qū)傳統(tǒng)服飾款式風格,并大量吸收了其他地區(qū)傳統(tǒng)服飾的精華。
4.欣賞烏珠穆沁蒙古族服飾
制作課件讓學生欣賞烏珠穆沁蒙古族服飾,還把去西烏珠穆沁旗旅游拍到的身著盛裝的牧民照片展示給學生,烏珠穆沁蒙古族是蒙古民族的古老部落,這個部落始終以服飾華麗而聞名。烏珠穆沁蒙古族服飾大多采用繡有精美紋飾的紅、黃、藍等不同色彩的布料制成,并裝飾有人們喜愛的各種吉祥圖案。今天的烏珠穆沁服飾,在繼承傳統(tǒng)風格的基礎上,還增添了新穎別致的時代特點,將烏珠穆沁地區(qū)的傳統(tǒng)服飾推向更新的發(fā)展階段。
5.美麗的蒙古族頭飾
課前教師布置學生收集具有蒙古族風格的頭飾和帽子,課題導入運用蒙古族民歌《敕勒歌》,學生齊讀:“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苯處熯\用課件展示少數(shù)民族不同的頭飾藝術:有趣造型的、異國風采的、有歷史印記的、展現(xiàn)舞臺藝術效果的等等,最后重點展示蒙古族民間頭飾,同時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來的頭飾和帽子,通過比較分析它們各自的不同特點,學生獨立分析總結出蒙古族頭飾的特點:裝飾性強,色彩豐富,造型多樣。為解決制作環(huán)節(jié)這一教學難點,教師運用實物投影展示用彩色卡紙和塑料珠做蒙古族頭飾的簡單制作過程,并重點講解設計思路,學生認真觀察討論,并分組進行蒙古族頭飾制作練習,每組同學都做出了漂亮的極具民間風格的頭飾,在作業(yè)展示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別戴著自己組制作的頭飾在教室里進行蒙古舞表演,以蒙古族歌曲作為背景音樂,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教學,教學過程飽含著濃郁的蒙古族風情。學生在課上不但進行了頭飾制作練習,還領略了蒙古族飾品的獨特美感,增強了對家鄉(xiāng)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二、美術課堂教學中了解蒙古族民間刺繡工藝
關鍵詞: 蒙氏教育 蒙氏實操 教學實踐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選題緣由及意義
1.選題緣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醫(yī)學博士——蒙臺梭利開創(chuàng)的推廣了百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其教育理論及教育書籍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認同,許多國家紛紛設立了蒙臺梭利協(xié)會及各類培訓機構,促進了現(xiàn)代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在日益重視素質教育的中國,以她的思想為基礎創(chuàng)立的蒙臺梭利嬰幼兒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青睞。許多早教機構如紅黃藍親子園、新愛嬰早教中心、華夏愛嬰早教中心等都引進了蒙氏教育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yè)空間。
從2010年8月以來,徐州幼師進行課程改革,增添了選修課形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素養(yǎng)。每個班級每周安排兩個課時理論教學;并投入大量資金開辟蒙氏實訓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數(shù)學、語言、科學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學生進行兩次實訓操作,通過實訓活動幫助學生熟悉蒙氏教具的價值及特點,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內涵,掌握指導幼兒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學技巧等。我因在求學期間接觸和系統(tǒng)學習過蒙氏教育相關內容,并獲得了親子教育資格證,有幸擔任了蒙氏公選課教學任務,借此機會進行理論與實踐探討。
2.研究目的
(1)通過理論講授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蒙氏教育的相關知識,其一是將蒙氏教育中強烈的邏輯性、靈活地操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來日常的幼兒園教學中;其二是幫助學前教育學生和幼兒教師形成一種蘊含愛與責任,擁有獨特與創(chuàng)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適應現(xiàn)今親子教育中對于蒙氏理論的應用。
(2)通過9張教學講義的設計,平日的課堂教學實錄和實訓操作的課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統(tǒng)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勢與弊端,運用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和反思、改進的循環(huán)方式,強化蒙氏公選課的教學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臺梭利教育法簡稱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醫(yī)學博士——瑪利亞·蒙臺梭利創(chuàng)辦,她是世界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chuàng)辦者,并在實驗、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秘密》、《兒童的發(fā)現(xiàn)》、《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創(chuàng)設了一整套蒙臺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其獨特魅力源于對兒童的充分觀察、實驗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開發(fā)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chuàng)造等性格和能力,為將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她的教育理念被譽為“20世紀西方最卓越、最科學、最完美的育兒經典”。
(三)研究內容與范圍限定
本研究主要將蒙氏教育公選課本身和每個參加蒙氏公選課學習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課堂教學教案的書寫、設計、課堂實錄、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斷強化教學效果;通過調查和觀察每個學生的實踐操作,既幫助學生有效掌握一門技能,又通過這種教學反饋形式解除理論教學的弊端。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的研究還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如僅以幼師課堂為例,因此有區(qū)域限制,不能推廣至其他地區(qū)。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質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完成,簡述如下:
(一)文獻法
我系統(tǒng)地閱讀過蒙臺梭利的經典著作,又大量閱讀了相關書籍《圖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臺梭利標準教具與制作》、《蒙臺梭利育兒全書》、《兒童之家——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方法與訓練指南》等;查閱中外有關文獻資料37個,梳理結果為多數(shù)研究都是圍繞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為主,少數(shù)研究有針對性地指向蒙氏數(shù)學教育的幼兒園實踐探索,這些都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觀察法
每周在兩次課堂活動中進行系統(tǒng)的事件取樣觀察,完整記錄學生的蒙氏教具的實踐操作情況,進行案例及課例分析,將有利于彌補課堂講授的弊端,強化教學效果。
(三)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系統(tǒng)了解學生掌握蒙氏理論知識的情況。
(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方法,適合理論和實踐研究,這點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選課的特征。研究環(huán)境適用于課堂,教師可以邊教學邊研究,通過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斷強化教學效果,本研究通過課堂教學教案的書寫、設計、課堂實錄、教后反思的方式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教學講義的設計與分析
1.蒙氏公選課的宣傳資料,旨在幫助學生在每個學期未能夠直接、簡潔地了解下學期公選課的基本內容,快速做出選擇。講義內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與意義、蒙氏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就業(yè)前景、蒙氏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通過此講義每學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學生選擇該課程,可見所列內容基本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興趣點,無須做大的修改。
2.蒙氏實訓室管理條例,此內容適用于平日的教學管理。在不斷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修改如下:分為登記制度、管理制度及借還制度,其中明確規(guī)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內容,并新增了借還要求,比原本的條例更規(guī)范和明確,可操作性更強。
3.教學講義,即一個學期需要學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內容。講義分為六大部分:蒙臺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觀教育、數(shù)學教育、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結合實踐教學發(fā)現(xiàn),在講義的設計中,因我的教學特長所限,前四部分講義內容充實豐富,結合教具實操練習,學生的興趣點非常多。相對薄弱的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內容冗雜,大部分學生失去了興趣。因此,在第二學期的教學中,我調整了思路,進行課程的動靜搭配,并對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內容做了修改,讓其與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相關,讓學生主動收集資料,變課堂為游戲化教學。如語言教育中與學生一起利用蒙氏語言教具——泥偶娃娃,創(chuàng)編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學習,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二)實訓室實操案例分析
1.學生實操分析
除課堂的正常教學外,每周二、四還分批對學生進行蒙氏實訓操作練習。因學校條件便利,設有專門的蒙氏實訓室,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先決條件。在觀察記錄和指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應手,對數(shù)學教具的操作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為衣飾架、兩只捏、三只捏、倒鈴鐺、擰螺絲、清掃豆子、穿線板等,內容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進行教學延伸設計。(2)感官教具,形式多樣、新鮮有趣,教具變化組合性較豐富,學生興趣點濃厚。如在操作粉紅塔時,既可以學小等差概念,又可以進行造型組合,學生練習時創(chuàng)新不斷。(3)數(shù)學教具類型多樣,對于幼兒學習早期數(shù)學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啟蒙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的基礎數(shù)學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操作。
2.學生指導幼兒實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選課開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蒙臺梭利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熟練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實施幼兒園教學。在平日的實訓操作中,我要求學生獨立設計蒙氏教案,利用幼兒實訓室操作時間,模擬教學,以便學生學以致用??墒窃谔接懙倪^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教學語言成人化、教學控制力度大、教學形式單一,這些恰恰與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學習相違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擬教學實踐時間安排較少、教學輔導力度不夠、學生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相違背等。因此,加強學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練習是首要要求,而后盡量多提供模擬機會,這樣才能實踐出真知。
(三)調查問卷結果與分析
1.選擇題結果與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問卷的第1題,即了解學生在選擇該門課題時,是否已經聽過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關蒙氏教育的知識。其中95.7%的學生聽說過蒙氏教育,可見選擇該課程的學生是有目的性的學習。
問卷中的第2題(多選題),旨在了解學生獲知蒙氏教育的途徑,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格。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學前教育的專業(yè)課了解蒙氏教育的相關內容;其次是幼兒園實踐、書籍、親子教育機構,這些說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廣為推崇、就業(yè)市場前景好;再次宣傳、培訓,這些說明蒙氏教育的傳播途徑是多樣的。
(2)蒙氏教育學知
問卷中的第3題,旨在了解通過學習蒙氏教育學生掌握蒙氏理論的基本情況。其中了解一點的選項35個,占52.2%,非常了解的選項32個,占47.8%。問卷中的第4題,考量學生對蒙氏教育是否是創(chuàng)新性的認同感,其中(是)選項67個,占95.7%,(不是)選項1個,占1.4%,(不知道)選項2個,占2.9%。由以上兩個題目可知,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選修課還是很認同蒙氏教育這種教育理念的,同時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數(shù)同學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論及實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學效果分析
問卷中的第五題,(滿意)選項55個,占78.6%,(一般)選項15個,占21.4%。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認同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少數(shù)學生認為一般,個別訪談了解得知,課程中基本理論太多,學生難以理解和記憶;實訓室實踐操作的實踐太少,無法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些數(shù)據(jù)都為以后的教學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實數(shù)據(jù),也為下學期的備課提供了改進方向。
2.問答題結果與分析
問卷中唯一的問答題是:“你認為蒙氏教育給你最大的啟發(fā)是什么?”旨在了解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習慣于灌輸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時總反復強調,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語言提示,生怕幼兒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學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膽實施,怕幼兒接受不了,低估幼兒的能力。這樣,無形中使幼兒失去了更多操作、發(fā)現(xiàn)、探索和思考空間及機會,同時失去了通過交流、嘗試、體驗,自己克服困難,發(fā)現(xiàn)問題——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提高的學習愿望,孩子們機械地、被動地完成教師指定的內容,體會不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和成就感,無法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與快樂。蒙氏教育法的獨特魅力源于對兒童的充分觀察,實驗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開發(fā)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chuàng)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學材料的特點,而且教具具有組合性、延伸性。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
(3)有準備的環(huán)境
蒙臺梭利認為,“有準備的環(huán)境”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適合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和節(jié)奏;能夠使兒童自由操作各種活動材料;活動材料的多寡適度;與成人環(huán)境有關聯(lián);能夠保護兒童并讓兒童有安全感;對兒童具有吸引力。在有準備的環(huán)境中,幼兒可以自主學習獲得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①這是我們需要借鑒的地方。
(4)教師的作用
蒙臺梭利通過教師守則對蒙氏教師進行規(guī)范,針對現(xiàn)代蒙氏教學,是否有“蒙氏教師初級資格證”應該是合格的蒙氏教師的先決條件;其次,應該結合新《綱要》中的要求,做幼兒學習的指導者、觀察者、參與者,尊重兒童、熱愛兒童,用平等、謙遜的態(tài)度協(xié)助兒童的成長,使兒童在環(huán)境中自我學習、自我建構、自我完善;再次,運用蒙氏教育的先進理念,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中,不斷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開拓新的教育天地。
綜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選課的開設具有必要性,它能為學生提供學習理論和掌握實踐的機會。然而教學相長,通過這三年的教學,我不斷修正教學方案,希望更符合學生興趣、更貼近市場需求,通過不懈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做一名優(yōu)秀的蒙氏教師。
注釋:
①李淑英.《了解蒙臺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讀,2005(3).
參考文獻:
[1]瑪利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方法與訓練指南[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7).
[2]吳金嶺.圖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麗,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臺梭利標準教具與制作[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臺梭利教育法在中國的實踐與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6.
[5]陳萍.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引進及其影響[D].山西大學,2008.
[6]鮑亞.蒙臺梭利兒童課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蒙臺梭利;教育
中國分類號:G4
一、確定以全面發(fā)展為本的差異性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準。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發(fā)展是在“工作中”實現(xiàn)的,兒童由于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和心理的需要產生一種自發(fā)性活動,這種自發(fā)性活動通過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使兒童獲得有關經驗,從而促進兒童心理的發(fā)展。因此,蒙臺梭利認為“活動”在兒童心理發(fā)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綜合上述觀點,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考慮兒童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又要考慮兒童潛在發(fā)展水平,并且每個兒童的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學目標也應該是差異性教學目標,即針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兒童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
蒙臺梭利的教具是她的教學法的構成要素之一,非常有特色,在蒙氏教學中有人誤以為將蒙臺梭利教具擺放在教室的各個區(qū)域就是蒙氏教學法了。實質上,蒙氏課程的核心在于觀察、了解兒童發(fā)展的內在需要,以確定其教學目標,而后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滿足兒童的需要。不同的兒童有不同的需要和目標,課程組織的中心是兒童的發(fā)展,而不是教具操作。
因此,在將蒙氏教育方案引進我國幼兒園教育中,應該考慮它的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同時制定差異性教學目標時,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便教師在觀察中指導,使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都能得到發(fā)展。
二、拓展全面豐富的整體的教學內容
蒙臺梭利研究設計的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練習、感官教育、數(shù)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領域。她把日常生活練習作為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她認為日常生活練習對于促進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感官教育主要是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練習五大類,它們分別由相應的教具來完成;語言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讀和寫兩部分;數(shù)學教育主要是10以內的讀、寫、算等內容;文化科學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簡單的歷史、地理、動物、植物等幾個主要方面。今天看來,蒙臺梭利的教學內容設置的確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需要與兒童發(fā)展的需要,比如對兒童全面發(fā)展意義重大的藝術教育內容、社會教育內容沒有涉及。因此,國外一些新一代蒙氏教育思想的追隨者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而對原蒙氏方案的內容進行了改進和發(fā)展,將原五大領域擴展為十大領域,分別為:日常生活訓練、感覺教育、語言教育、數(shù)學教育、文化教育、體能訓練(大肌肉活動)、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戲劇教育(角色扮演)、社會教育(包括社會交往技能的練習)。這種改進和發(fā)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尤其對我國當前教育界。
三、教學過程中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主要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經歷一個以承接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為主線的特殊的心理過程。蒙臺梭利追求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兒童形成健全人格,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著名報告書《學會生存》把人格理解為道德、體力、智力、審美意識、敏感性、精神價值等等品質的綜合,是“完人”,并認為這種“完人”是教育的“基本目的”。
繼《學會生存》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著名的報告書《學習:內在的財富》進一步發(fā)展了這種思想,指出:“在一個以社會和經濟改革為主要動力的迅速變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視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它們是人的自由的最明顯的表現(xiàn),有可能受到某種個人行為準則規(guī)范化的威脅。”所以,“創(chuàng)造性”和“想像力”是“自由人格(個性)”的表現(xiàn),為了培養(yǎng)人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應首先培養(yǎng)“自由人格(個性)。”由此看來,不能把某一種或幾種品質從完整的人分離出來孤立地培養(yǎng),否則會造成人格分裂。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也應該在培養(yǎng)人的整個過程之中,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整合進行。
四、激發(fā)積極互動的交往關系
蒙臺梭利教育法由三要素構成:有準備的環(huán)境、教師和教具。
她認為教育不是教師自上而下的教授,而是教師協(xié)助兒童自下而上地自我發(fā)展。正是從這種教師觀出發(fā),蒙臺梭利把“兒童之家”的教師稱為“導師”,而不是“教師”。
因此,在蒙臺梭利的教育方案中,教師所具備的角色是:
(一)環(huán)境的提供者:在蒙臺梭利看來,由于兒童是在吸收環(huán)境的過程中發(fā)展的,所以教師應為兒童提供適當?shù)挠袦蕚涞沫h(huán)境。有準備的環(huán)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物質環(huán)境;二是人文環(huán)境。特質環(huán)境主要是指蒙臺梭利教具,各種符合兒童尺寸的室內設施以及教師自制的各種教學材料;人文環(huán)境則主要是指各種有價值的人類的文化遺產。
(二)示范者:在兒童自我選擇、使用教具材料之前,教師首先為孩子示范教具的正確操作方法。教師對教具材料作簡單的介紹、示范時,話要簡短、明確、客觀,內容必須是直接涉及要解決的問題,不講不必要的話。當孩子模仿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而是再一次示范或引導選擇另一個新的教具。(三)觀察者:教師隨時觀察孩子的行為,“以不帶成人偏見的眼光來看孩子”。在兒童擺弄和操作物體的時間里,教師的主要職責是了解兒童的自由表現(xiàn),觀察兒童對教具材料的興趣及興趣持續(xù)的時間,甚至還要注意他的面都表情。觀察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發(fā)展和需要,然后以此來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
關鍵詞:別種 夫余 高句麗
關于高句麗的族源問題,目前學術界有穢貊說、夫余說、高夷說、橐離說、商人說、介萊合族說等諸多說法,迄今仍無定論?!度龂尽の簳|夷傳》是最早記載高句麗族屬的古籍,稱高句麗是夫余“別種”。對“別種”一詞,學術界也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周一良先生在《論宇文周之種族》一文中認為:“今按‘別種’之稱猶‘別部’,為政治上相統(tǒng)屬而種族上十九不相同之部落”[1],認為“別種”與本種之間大多族屬不同,這一觀點得到多數(shù)學者的支持。但也有學者認為:“我國古代史家所說的‘別種’通常是:由‘母族’中分離出來,并形成了一個新種的人類集團,可稱為‘母族’的‘別種’。”[2]“別種表示他們血緣上的淵源關系”[3],認為“別種”與本種族源相同。本文試從分析“別種”一詞的用法入手,解讀《三國志》對高句麗族屬的記載,以期對高句麗的族源問題有新的認識。
(一)
目前見于史書記載的最早使用別種概念的是東漢賈逵(30-101)?!妒酚洝x世家》《集解》引賈逵說:“東山,赤狄別種”、《史記·匈奴列傳》《索隱》引賈逵說:“犬夷,戎之別種也”。另外,《史記·晉世家》《索隱》引賈逵說 咎如:“赤狄之別”,顯然“別”是“別種”的簡稱,這也是后代史家通行的用法。從賈逵對“別種”一詞不作任何解釋并已采用簡稱來看,賈逵不是此詞的發(fā)明者,此詞的出現(xiàn)當在賈逵之前,也就是說,至晚在西漢末、東漢初即已出現(xiàn),至賈逵時已被廣泛使用。
“別”字在東漢以前的史書中多用作動詞,意義是區(qū)別,作修飾語的情況不多,可考見的有以下三條:《淮南子·要略》:“韓,晉別國也”,指韓國是從晉國中分出獨立發(fā)展的國家;《禮記·喪服小記》:“別子為祖,繼別為宗”,指大宗子之外的諸子成為小宗的宗子建立新的宗派;《左傳》昭公三年:“晉之別縣不唯州”,指從晉國中分出的相對獨立的私邑。不論是“別國”、“別子”還是“別縣”,“別”字作為修飾語,其意義都是從一個共同體中分出而后獨立發(fā)展的情況。漢代“種”字指子孫后代,《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種也”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參之《三國志·魏書·烏桓鮮卑傳》:“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父兄以己為種,無復報者故也”,《三國志》中的“種”也是指后代?!逗鬂h書·西羌傳》:“其后子孫分別,各自為種”、“忍生九子為九種,舞生十七子為十七種”,也證明“種”指子孫后代。則“別種”一詞,當指自原部族中分出而后獨立發(fā)展的子孫后代。所以,從族源上講,“別種”與本種是同族。
最早見于記載的“別種”一詞出于經學家賈逵之口,說明此詞與經學存在密切關系。自賈逵之后,有胡廣、蘇林使用過“別種”,與《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大約同時代的韋昭、杜預也都使用過“別種”一詞??梢哉f,自公元一世紀至公元三世紀下半葉,“別種”一詞已成為學術界的通行用法。賈逵、胡廣、蘇林、杜預、韋昭所說的“別種”與“本種”之間的族屬關系詳見下表:
使用者
出處 本族
別種是否同族
賈逵《史記·晉世家》《集解》赤狄東山皋落氏是
賈逵《史記·晉世家》《索隱》赤狄
咎如是
賈逵《史記·匈奴列傳》《索隱》 戎
犬夷是
胡廣《史記·匈奴列傳》《索隱》 東胡
鮮卑是
蘇林《漢書·昭帝紀》注引西南夷廉頭、姑繒、 柯、談指、同并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隱公二年氐、羌戎、狄、蠻、夷否
杜預《春秋左傳注》閔公二年赤狄東山皋落氏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僖公二十三年赤狄
咎如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宣公十五年赤狄潞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宣公十六年赤狄甲氏、留吁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成公元年戎茅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成公六年蠻氏戎夏陽說不詳
杜預《春秋左傳注》昭公十二年白狄鮮虞是
韋昭《國語·周語》注西戎姜氏之戎是
上表中杜預稱氐羌是戎狄蠻夷的“別種”,雖然從族源上說不通,但如果從“別種”指的是某一母體中分出獨立發(fā)展的部分的意義上去理解,戎狄蠻夷是對少數(shù)民族的通稱,而氐羌顯然是少數(shù)民族的一個分支,那么,與“別種”一詞的用法也是相符的。所以,除去一條資料“別種”與其本種之間的族屬關系無法考證之外,其它各條資料都符合前述“別種”一詞的用法。這說明,自公元一世紀至公元三世紀下半葉,學術界對“別種”一詞內涵的認識是基本相同的,即:從原部族中分出后獨立發(fā)展的子孫后代。
《三國志·魏書·東夷傳》中“別種”一詞共兩見,一是稱高句麗“東夷舊語以為夫余別種”,一是稱“句麗別種依小水作國,因名之為小水貊”?!度龂尽返淖髡哧悏蹘熓碌淖S周[4],是東漢末著名經學家,其父“治《尚書》兼通諸經及圖緯”,譙周“耽古篤學”、“研精六經”[5],陳壽治學顯然也是自經學入門,其所用“別種”一詞不可能與傳統(tǒng)經學家通用的含義相違。而且,在陳壽的時代,學術界對“別種”一詞的內涵已經基本形成共識,陳壽不加解釋地使用這一詞,一方面說明此詞的通用性,另一方面也證明陳壽個人對此詞的理解與學術界通行的認識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陳壽也認為,“別種”指的是從原部族中分出后獨立發(fā)展的子孫后代。
繼《三國志》之后使用“別種”一詞的正史是《后漢書》。在《后漢書》中“別種”共出現(xiàn)四處,《高句麗傳》中稱高句麗是夫余“別種”,小水貊是高句麗“別種”,與《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完全相同,顯然出自《三國志》,則范曄對“別種”一詞內涵的理解與陳壽相同。另外兩處一見《皇甫規(guī)傳》,一見《西羌傳》,都是在說明羌人的族屬問題。所以,分析《后漢書·西羌傳》中所載羌人的族屬關系,不僅可以理解范曄對“別種”的定義,也可以理解陳壽對“別種”的定義。
《后漢書·西羌傳》:“至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欲復穆公之夡,兵臨渭首,滅狄嵵戎。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數(shù)千里,與觽羌絕遠,不復交通。其后子孫分別,各自為種,任隨所之?;驗殛笈7N,越巂羌是也;或為白馬種,廣漢羌是也;或為參狼種,武都羌是也。忍及弟舞獨留湟中,并多娶妻婦。忍生九子為九種,舞生十七子為十七種,羌之興盛,從此起矣?!边@里所說的“子孫分別,各自為種”,指子孫后代分出獨立發(fā)展,漸產生風俗文化上的差異,即形成不同的“種”,也就是“別種”形成的過程。只不過羌人的分化變異較大,中原史家無法識別何者為正統(tǒng),何者是發(fā)生文化變異的部分,所以也就無法用“別種”來指代相對于原部族的傳統(tǒng)發(fā)生文化變異的后代,只好一律稱之為某某種?!叭躺抛訛榫欧N,舞生十七子為十七種”也是出于相同情況?!白訉O分別,各自為種”顯然是對“別種”一詞的最好解釋。這也從另一角度證明了,范曄、陳壽對“別種”的理解,是指從原部族中分出后獨立發(fā)展的子孫后代。
所以,陳壽指出高句麗“東夷舊語以為夫余別種”,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在東夷人的口碑傳說中認為,夫余人中分出一部分獨立發(fā)展,后來形成了高句麗族?!度龂尽の簳|夷傳》中分別為夫余、高句麗、沃沮、挹婁、穢、三韓、倭人立傳,證明陳壽所說的“東夷”包括上述各族,則“東夷舊語”指的是居住在東北東部乃至朝鮮半島的各族,即高句麗人以及包括夫余人在內的與高句麗人相鄰的諸族,都承認高句麗是夫余“別種”。所以,高句麗從族源上講當出自夫余。
(二)
《好太王碑》稱:“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chuàng)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6]《高麗大兄冉牟墓志》:“鄒牟圣王元出北夫余”,[7]都稱高句麗出自北夫余。但據(jù)《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高句麗始祖朱蒙為東夫余王金蛙養(yǎng)子,朱蒙率部自東夫余遷出 “是漢孝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認為高句麗出自東夫余。朝鮮史書《三國遺事》引《古記》載:“前漢書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四月八日,天帝降于訖升骨城(在大遼醫(yī)州界),乘五龍車,立都稱王,國號北扶余,自稱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婁,以解為氏焉。王后因上帝之命,移都于東扶余。東明帝繼北扶余而興,立都于卒本州,為卒本扶余,即高句麗之始祖”,《三國遺事》引《國史·高麗本紀》:“先是北扶余王解夫婁,既避地于東扶余,及夫婁薨,金蛙嗣位”,證明解夫婁所部原號北夫余,因東遷而改稱東夫余。從這個意義上講,稱高句麗出自北夫余與稱高句麗出自東夫余都是正確的。朝鮮史書一致認為高句麗的統(tǒng)治集團出自夫余人,與上述我們對《三國志·魏書·東夷傳》中“別種”一詞的認識是相吻合的。
但是,“別種”一詞的內涵中還包括著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強調從原部族中分出獨立發(fā)展。陳壽使用“別種”,也是為強調高句麗人已經脫離夫余人獨立發(fā)展了,暗示著高句麗人與夫余人不同?!度龂尽の簳|夷傳》說高句麗“言語諸事,多與夫余同,其性氣衣服有異”,也證明陳壽已經認識到高句麗人與夫余人民俗方面的差異。之所以存在這種差異,是因為朱蒙所部脫離夫余人獨立發(fā)展之后,經歷了十分復雜的民族融合過程。
首先,高句麗人雖然出自夫余,但夫余國內就包括夫余人、穢人、貊人三種民族成份?!度龂尽の簳|夷傳》稱“蓋本穢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據(jù)《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朱蒙為夫余王金蛙養(yǎng)子,無疑屬于夫余人。朱蒙與“烏伊、摩離、陜父等三人”南遷,烏伊與摩離在公元14年“領兵二萬西伐梁貊,滅其國,進兵襲取漢高句麗縣”,此時距朱蒙南遷已51年,烏伊、摩離即使與朱蒙遷徙時僅20歲,至此也已70多歲了。高句麗前三位王中,朱蒙享年40歲,其子琉璃明王約56歲,大武神王最高壽,也只61歲。烏伊、摩離70多歲仍健在,并能領兵遠征,是很令人懷疑的。此三人名字也不見于中國史書,《魏書·高句麗傳》:“朱蒙乃與烏引、烏違等二人,棄夫余,東南走”,而沒有烏伊。則烏伊、摩離可能是隨朱蒙遷徙的部族的名稱,在經過長期的對古史的神化以后,在其始祖起源傳說中演變?yōu)槿嗣?。烏伊,《三國史記》中也寫作鳥伊,伊字《東國史略》寫作夷,則烏伊也可以寫成鳥夷?!渡袝び碡暋贰皪u夷皮服”,島字原作鳥,唐人改為島,王肅注:“鳥夷,東北夷國名也”,是堯時東北古部族。烏伊的原型就是鳥夷人,也就是夫余國內的穢人[8]。高句麗一詞《闕特勤碑文》作“Bokli”[9],以漢字標音,正是摩離?!逗鬂h書·東夷傳》:“句驪一名貊耳”,摩離就是貊的變音,摩離即貊,是高句麗族的別稱,摩離的原型就是夫余國內的貊人。由此證明,朱蒙所部從東夫余南遷時,有相當一部分穢人、貊人隨行。《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記載著夫余王說朱蒙:“誘我臣逃至此,欲完聚以成國家”,也可以證明隨朱蒙南下的不僅僅是夫余國的統(tǒng)治民族夫余人,也有夫余國內的被統(tǒng)治民族穢人與貊人。
其次,朱蒙所部遷入的卒本川一帶,民族成份也比較復雜。
據(jù)《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麗語謂復舊土為多勿”,朱蒙立國第二年以沸流國所在地為多勿部,說明朱蒙為代表的高句麗統(tǒng)治者夫余人認為,對沸流部的收降是收復夫余民族的舊土,可見,沸流部屬夫余人,先于朱蒙所部入居卒本川。琉璃明王在東夫余時,他的母親曾對他說:“汝父非常人也,不見容于國,逃歸南地,開國稱王”[10],所謂的“逃歸南地”,也就是回到夫余人在南邊的故地,也證明在朱蒙所部南下之前,卒本川一帶已存在夫余人的部族。
《史記·朝鮮列傳》稱衛(wèi)滿在奪取箕氏朝鮮政權以前即已“稍役屬真番、朝鮮蠻夷”,此真番當為族稱。《史記·朝鮮列傳》《索隱》注真番為“東夷小國,后以為郡”,則真番郡即設在真番族的居住區(qū)。真番郡的位置學者們認識不一致[11],但考慮到樂浪郡以南是箕氏朝鮮的后裔建立的韓國、臨屯郡以南是從馬韓分立出來的辰國[12],則真番郡只能在玄菟郡以北,真番人的居住區(qū)是夫余人南下的必經之路,朱蒙所部轄區(qū)內顯然也存在真番族。
《漢書·地理志》:“玄菟樂浪,武帝時置,皆朝鮮、穢貉、句麗蠻夷”,則早在漢武帝滅朝鮮以前,此“句麗蠻夷”即已存在,隸屬于衛(wèi)氏朝鮮,與朱蒙所部顯然族屬不同?!逗鬂h書·東夷傳》:“武帝滅朝鮮,以高句驪為縣”,證明玄菟郡高句麗縣是因為設于此族的居住地而得名。到朱蒙所部 “從玄菟郡受朝服衣幘,高句麗令主其名籍”[13],即接受漢高句麗縣統(tǒng)治時,才與此句麗蠻夷雜居并相融合。
卒本川一帶也有不少漢人?!妒酚洝こr列傳》:“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筑障塞”,說明自戰(zhàn)國時已有中原人進入真番地區(qū)。高句麗琉璃明王有漢妃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三國志》、《后漢書》中所載后世夫余、沃沮、高句麗等族的居住地曾經都是穢人的分布區(qū),則卒本川一帶也存在穢人。
總之,高句麗人的始祖朱蒙所部自夫余國遷出獨立發(fā)展之時,內部就包含夫余、穢、貊三大民族,所遷入的卒本川一帶又是夫余人、真番人、句麗蠻夷、漢人與穢人雜居的地區(qū),高句麗族就是朱蒙所部夫余人與上述諸族進行民族融合的產物。從族源上講,高句麗族是多元的,夫余不過是其多元中的一元。陳壽使用“別種”一詞,一方面指出高句麗人的統(tǒng)治集團出自夫余人,另一方面也強調了高句麗人不同于夫余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其記載是完全可靠的。但是“別種”一詞卻無法描述高句麗族形成過程中復雜的民族融合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概念也是不夠準確的。
[1] 林干《匈奴史論文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54頁。
[2] 劉慶《“別種”雜說》,《北方文物》1988年第1期,第72頁。
[3] 孫進己等《渤海的族源》,《學習與探索》1982年第5期。
[4] 《晉書·陳壽傳》。
[5] 《三國志·蜀書·譙周傳》。
[6] 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頁。
[7] 《東北古史資料叢編》第二卷,遼沈書社1989年版,第476頁。
[8] 我認為穢人為東北土著民族,貊人原生活在蒙古草原,后遷入東北地區(qū)。鳥夷是東北見于記載的最古的居民,穢人當是其繼承者。參見拙著《穢與貊》,載《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4期,16-18頁。
[9] 岑仲勉注釋突厥文的《闕特勤碑》,將此詞標音為“莫離”,與“摩離”完全相同。見《突厥集史》,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892頁。
[10]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琉璃明王本紀。
[11] 真番郡的所在地有朝鮮南部說、鴨綠江流域說、今寧安說三種說法,詳見孫進己、王綿厚主編的《東北歷史地理》第一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0-273頁。
關鍵詞:《三字經》;語言特點;道德倫理教育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7-00-01
一、《三字經》的語言特點
《三字經》,全文共一千余字,之所以名為《三字經》,是因為它采用了三字一句的形式,這樣的表達既便于誦讀又利于記憶。有人曾經這樣調侃過“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中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因為中國的文化底蘊是世界上最深厚的,豈能讓別國他幫的荒蠻之人輕易就能掌握呢?”筆者認為說這種話的人大概對中國的文化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讀了《三字經》,你便會深有感觸,原來我們的老祖宗并非只會滿口之乎者也,說一些似懂非懂、難以捉摸的文言文。《三字經》的語言概括能力之強,措辭造句之嚴謹可以用“前無古人”來形容。如果說唐詩宋詞用簡短的文字就可以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空靈的意境,足以證明中華古代文人才華橫溢的話,那么《三字經》在語言組織方面的造詣也是堪稱一流的。其次,《三字經》并非隨意拿來些文字表意堆砌而成,在語言的韻律、節(jié)奏感等藝術性方面,《三字經》也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典范。翻開《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心相近,習相遠?!蹦悴浑y發(fā)現(xiàn),《三字經》在韻律上,采用的是三字一頓、隔句押韻的形式,非常具有節(jié)奏感,讀起來如歌謠一般朗朗上口,聽起來如仙樂一般輕松自在,孩子們自然是喜聞樂見,非常利于在民間口耳相傳。暫且不說《三字經》的知識性有多強,就它所采用的這種語言表現(xiàn)形式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突破和成功了。正因為《三字經》在語言上的美學優(yōu)勢,所以在中國古代蒙養(yǎng)教育幾乎被忽略不提的時代背景下,《三字經》卻依然被世世代代傳承至今,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耀眼的奇葩并將流芳百世!
二、《三字經》的道德倫理教育意義
(一)《三字經》的內容豐富多彩
《三字經》雖然全文只不過短短的一千多字,但它包含的內容卻是非常豐富的。通讀《三字經》你可以發(fā)現(xiàn)它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幾乎涉及到了天文、地理、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所有學科。例如:“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是關于數(shù)學方面的知識;“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講得是天文知識;“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講得是地理知識;“考世系 知終始 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唐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亡 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載 最長久 周轍東 王綱墜 逞干戈 尚游說 始春秋 終戰(zhàn)國 五霸強 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傳二世 楚漢爭 高祖興 漢業(yè)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于獻……”講得是中國的歷史;“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shù)”講得又是關于中國風水五行的相關知識。總而言之,《三字經》囊括了生活中各個領域的的精髓知識,但如若你細細品味,加以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在《三字經》所涉及到的內容里,談到最多的其實還是關于人的道德倫理教育。
(二)《三字經》的道德倫理教育內容及其意義
1.《三字經》關于孝、悌的內容及其道德倫理教育意義
“孝、悌”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蒙養(yǎng)教育的經典讀物,《三字經》引用了一個簡單而又生動的故事來說明,孝是為人兒女必須要具備的德行。“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zhí)”這個故事是說東漢人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孝敬父母,為父母暖被窩,這種孝順長輩的的美德是值得后人學習和效仿的。同時又借用“孔融讓梨”的典故讓世人知道尊敬和友愛兄長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具備的品德?!度纸洝穼⑿⒑豌┻@兩種原本嚴肅的道德品格編寫于歌謠似的文字中無非是想讓后人們在輕松傳誦《三字經》的過程中,不禁意間潛移默化地將孝、悌的品質傳承下來,成為后世子孫的精神財富。這樣做既達到了道德倫理教育的目的,又寓教于樂脫離了教條式的說教,何樂而不為呢?
2.《三字經》關于三綱五常的教育內容及其道德倫理教育意義
中華民族向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三綱五常的人倫教育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是根深蒂固的。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階級和教育集大成者在人倫道德教育上花費的精力更是有目共睹的。讀《三字經》你可以深刻感悟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老祖先們的無限智慧。 通讀《三字經》,你可以找到很多關于三綱五常的語句“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币馑际钦f什么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得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之間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要相親相愛,夫妻之間要和順相處。“父子恩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就是說父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意思是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那么他的臣子就會對君王忠心耿耿了。“此十義 人所同 當師敘 勿違背”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千萬不能違背。《三字經》中關于人倫道德教育的語句還有許多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從這些語句我們可以看出,《三字經》雖然主要是作為中國古代蒙養(yǎng)教育的讀物而流傳人間的,但其人倫教育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確的。即使在當今社會,《三字經》中所提倡的許多為人之道,依然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參考文獻:
[1]林格.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上、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
各位家長:你們好!
首先,我代表本班的三位老師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感謝你們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這個家長會,這讓我感受到了你們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對你孩子的一種關心,正是有了你們的信任、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在此,我真誠的對你們說一聲:謝謝,真誠的謝謝你們的熱情支持。同時,更希望你們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的工作。我以前帶過的孩子有的已經上初中了,有個家長在網上聊時說又開家長會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把家長都招過來結果只是走走過程,可能也有家長這么想,但在我們這里沒什么大事,都是這事瑣碎的小事,但又不得不招集大家來說一下,就是一個月開一次家長會,一個學期也耽誤不了大家多少時間,何況上學期還只開了二次,但我們有的家長也許實在太忙了,僅這兩次還是有人沒來,我希望這學期我們盡量的抽出那么點時間給孩子。
一、總結前階段的工作
上學期調查表反饋:這樣的家長意見調查是我的最新嘗試,當然我做這個調查表并不是就一定按照家長的意見來實施,有的我只能向上反應,比如幼兒園硬件設施安全、網站、伙食等,當然我們園長聽了以后也一定會采取一定的措施。這次我只是想了解家長的真實想法,看看你要的我能不能給,我給的你是不是你想要的,我看了一下,填寫內容基本上是家長的真實想法,我們也不會去問是誰填的,該反饋給誰,希望你們今天聽了以后能夠傳達一下。
1、飲食生活方面是家長較多不滿意的地方,由于上學期我們食堂師傅換了一個,可能有很多家長感覺到了,孩子回去了也會說,覺得菜味有些方面不太滿意,這點請大家放心,這學期我們食堂又增加了一位師傅,菜品的配比、營養(yǎng)的搭配是有人監(jiān)督的,省級示范園不是空名號,會有專業(yè)人員不定期檢查,當然既使是這樣您的的孩子回家了以后還是需要為他再加一餐,因為四點我們就開晚飯了,間隔時間有點長。但習慣培養(yǎng)我們都認為很重要,這里面包括了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坐姿(有的小小年紀都戴眼鏡一定不是一朝一夕……)、物歸原位,做事有始有終等。生活方面如不挑食、飯前洗手飯后漱口擦嘴、根據(jù)天氣增減衣服等,先把這些照顧好自已的習慣培養(yǎng)好我想對他們是有好處的。像身體狀況這塊兒我認為也比較重要,孩子現(xiàn)在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要多些,用一句我們園長的話來說,我們做的是良心活兒,比如中午孩子睡覺時如果是不細心的那肯定容易生病,當然也不能說病了就是老師不給蓋被子的原因,人吃五谷雜糧這避免不了,我相信我們幼兒園的老師都是有良心的人,特別是我們班幾個都是有孩子的,這方面我們也都是有經驗的,這點請家長們放心。
2、學期目標我們每個學期都會制定,由省幼教協(xié)會和本園園務會人員檢查,有需要的家長也可到辦公室去調取,每個學期的學習內容都是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在開展的,原來中班時我們學的是快樂成長課程,大班上學期是蒙氏教材,現(xiàn)在是整合的課程和蒙氏,都包含有五大領域課程,這個整合教材是比較系統(tǒng)的,如社會里面有節(jié)鬧新春,像美工、音樂啊都會同步。有關蒙氏方面,蒙氏活動是動手動腦同步進行,在做中學,而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中是先教后做。我相信我們有很多家長不了解,只是覺得聽人說好或者說比別的班貴應該不會差,也有是覺得孩子跟老師熟,就跟班上的,這可就大錯特錯了,不管你的孩子在哪個階段,是在幼兒園還是學校,你都不能是全部都交給老師,也許你們平時很忙也沒時間去了解,但這學期我希望我們家長能抽點空去看看有關網站和書籍。老讓我們講你們會覺得像聽天書,因為不了解啊,而且我們不像人家專家能給你講解的那么詳細,那么透徹。有關珠心算方面我們班要好一點,因為我們班有一半都是老師的孩子,特別是小學的老師是不看好幼兒園學珠心算的,弊端可以去咨詢下他們,不過也不能說它就不好,我們園除了蒙氏組到現(xiàn)在還是全園普級珠心算的,因為出成績,見效快,深得家長的喜愛,06年5月份我在武漢參加了省級珠心算協(xié)會的培訓,是清華的一位講師給我們培訓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珠算協(xié)會及幼兒園老師,聽說四川的珠算協(xié)會在這方面做的很出色,但他們給我們的,和我們給你們的都不一樣,也許是為了順應家長要求吧。她要求學珠算的目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得左右腦同時開發(fā),并不是要求孩子能算多少數(shù)字,她的側重點是開發(fā)大腦,而我們家長是算數(shù)字。啟蒙階段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你給了他什么他就會學什么,有些東西一旦記住很難改正過來。我們蒙氏組都沒有珠心算,如想學這門課的請轉對面班和樓下,它也是需要大量的做練習的,我們遵循快樂學習,減少孩子的壓力。像寫字要到學前班才開始,所以現(xiàn)在幼兒園只給我們班配備方算本和美術本,但我們班從上學期開始說在學寫筆劃,我們主要的目的是興趣和書寫規(guī)范,如寫橫是從左到右寫豎是從上到下等,請家長不要跟別的幼兒園比較,說人家像我們這大就寫了好多字,你想寫嗎?我可以一天教會幾個字,其實那是沒有意義的,孩子會很累。有部分家長說作業(yè)有的太簡單有的又太難,其實都沒有那么硬性的,如蒙氏字詞句里有連線題,有家長就會問,我們的孩子還不認識疑惑兩個字,細心的家長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背景顏色和字體的顏色是一樣的,看表情他們是會的,然后就可以找到相應的詞了,有的也可以變通嘛,他們的作業(yè)我們在這里已經教過一遍了,也許有的孩子沒掌握,你們在輔導時又復習了一遍,不過也看得出來我們有些家長真是下了功夫的,這學期我們書本較多所以課程會選著上,有部分是一帶而過的,這點提前給家長說一下。
3、有關分享閱讀:上學期楊嘉欣、萬書丞、韓旭東、耿愷進家庭讀本天天放書包,背了一學期。也是這幾個人作業(yè)方面有點問題還有曾翔宇平時不是爸媽帶時,作業(yè)基本也沒完成。還有肖若然、劉子入、陳夢以1、2、3課做的很好卻不能堅持,做得最好翟夢軒、陶牧陽、梁聽雪、貴南希、曾祥鳴、劉奕鳴、馬婉淑基本上全都做了,有些也還不錯,有貴寧凡、伍逢源、許抒涵、楊靜初、姜景若大部分也做了。當然不一定他們做得作品有多么好,但他們貴在堅持,而且是參與了。他們做的這些不光是分享閱讀,平時的紙張作業(yè)輔導也是,都是要入檔案的,到了學前班有的肯定是資料多有的可能就很少了,乃至以后他們長大了有的人會從這些資料中看出小的時候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和記憶。
開放日現(xiàn)象,孩子有時會人來瘋,平時歡迎家長來我班參觀指導,那天其實不是他們真實的表現(xiàn),我們課還是按照平時課排和上的,沒有說去做一節(jié)公開課和展示課,那樣也許效果會很好,但那很假,我們只想把日常開展的活動真實的展現(xiàn)給大家,我們網站聽園長說要專線開通,那樣就更好了,你們就可以看到他們真實的表現(xiàn)了。
4、對家長的要求:實在不能參加活動或有事不來園要請假,輔導作業(yè)方面:楊嘉欣、楊賢哲、萬書丞、耿愷進、曾翔宇要加強,不能光從老師這兒找原因,父母力不從心的有伍逢源曾翔宇,這學期我們要開展水墨畫,需準備帶袖罩衣一件。中字本一本,勾線筆一支。
5、其他的事情:欲開通班級空間,不方便來園的可以在網上溝通,我們會在上面寫一些有關孩子的事情,排號上學期是從小到大排這學期調換一下是從大到小這樣床位可以更換一下。每次發(fā)的通知,如一些優(yōu)惠券、影院票、講座等家長可以自主選擇,但如注有本班落款的請認真看看。
6、如孩子患有傳染性疾病如水痘、腮腺炎等,請及時隔離并告知老師。
二、現(xiàn)在就家長最關心的孩子成長情況,來說說孩子近階段在園的表現(xiàn)。
1、 動手能力方面:
自從小朋友們進了大班后,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都會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還經常爭當值日生,主動幫助老師收拾碗筷,擦桌子、搬椅子等等,動手能力也強了,能獨立繪畫,做手工,折紙,做泥工等。
2、學習能力方面
大班的各科內容都有了一定的難度,小朋友們從以前的不肯到現(xiàn)在能自己創(chuàng)編故事,我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請小朋友自編自講故事和朗誦兒歌,雖然不是比賽,可卻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培養(yǎng)了幼兒大膽在同伴面前表現(xiàn)的能力。數(shù)學方面,上階段我們主要讓幼兒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幼兒知道相鄰數(shù),學習數(shù)的組成分解等。許多家長能積極配合我們老師,在家里教孩子做算式,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下去,為以后的教學奠定基礎。
3、情緒情感方面
這學期一開學,我們就有意識的組織了很多活動,并讓幼兒在活動中擔當不同的角色,通過活動讓幼兒說說自己什么地方表現(xiàn)得也,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這樣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他們自我反省的能力,使以后的表現(xiàn)可以更好。這樣能鍛煉他們的膽量,培養(yǎng)他們做事的自信,更能讓幼兒有表現(xiàn)得機會。一個學期下來,我們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在進步,這讓我們感到驕傲。
當然,也有個別孩子由于自控能力相對較差,特別是升了大班之后,覺得自己長大了,上課是坐沒坐相,不認真聽講,對老師講的內容不能較好掌握。下了課,特別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追追趕趕。這些現(xiàn)象我們相信家長也會很重視,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引導下,他們也能取得較大進步。
二、家長發(fā)言
我們現(xiàn)在的幼兒教育與以前的幼兒教育有了很大的差別,幼兒園的教育已遠遠不能只滿足于照顧好孩子們的保育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幼兒潛在能力的開發(fā),據(jù)研究表明6歲是孩子智力發(fā)展最迅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存在著許多關鍵期,如:語言發(fā)展關鍵期、動作發(fā)展關鍵期、情緒情感發(fā)展關鍵期等等,我們認為升入大班后的學習情況與孩子們以后升入學前班、小學的成績息息相關,相信家長們也非常重視,現(xiàn)在孩子在大班開始慢慢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終身受益,還有要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孩子有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探索從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家長直接告訴他,孩子往往只能記住一時,過后很容易遺忘,我們授之于漁,而不是授之于魚。要有耐心,如我在樓下看到一老爺爺帶孫子學打球……相信我們很多家長也有相同感受,下面請在這方面做得好的家長談談他們在家里的育兒經驗(請自已舉手,不舉手就點……這幾個做得較好)。
三、下階段工作打算
從我們與家長合作以來,許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配合我們開展工作,再這里我要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這學期各位家長更要多注意我們的家園聯(lián)系欄和我的空間日志,以便與更好的了解我們每周的教育教學計劃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內容,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情況,從而不斷的與老師溝通,讓您的孩子發(fā)展的更好。
四、幾點要求
1、讓孩子養(yǎng)成傾聽的好習慣。
2、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學習交往的技能。
3、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禮貌待人。
4、幫助收集一些種子、盆景、小動物等自然角材料,繼續(xù)豐富自然角。
5、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多看看家長園地。
6、入園前檢查孩子的衣服口袋里有沒有什么危險的東西或者是吃的東西。
總之,只要我們家長配合好,相信你們的孩子也會越來越聰明能干,我們也真心希望家長能給我們一些好的建議,你們想讓孩子參與些什么活動,你們想?yún)⑴c幼兒園的什么活動或者我們老師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等,你可以把想法直接告訴我們,也可以以書面的形式交給我們,我們一定盡力改進我們的工作。我想,只有大家獻計獻策,我們的活動才會更豐富多彩。
材料;游戲環(huán)境;教師角色
〔中圖分類號〕 G6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3—0060—01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幼兒整體性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培養(yǎng)“完整幼兒”已成為幼兒教育的目標。近年來,我園則把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整合作為研究課題,以通過“整合”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下面,筆者結合課題談一談自身的體會。
一、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是課程與游戲整合的前提
在當前的幼兒園課程實踐中,盡管教師已從思想上逐步接受了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但從課程實施的情況來看,集體教學活動仍然占據(jù)主導地位,講解、示范、演示依然是主要的教學方法。這不僅剝奪了幼兒游戲的機會,而且課程與游戲未能形成良性互動。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除了要轉變傳統(tǒng)的游戲觀與課程觀外,還應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教師應當根據(jù)課程目標創(chuàng)設出具有教育內涵的游戲環(huán)境,使游戲既成為教學的組織形式,又成為課程的內容。同時,要把以自選游戲為特征的區(qū)角游戲作為幼兒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只有這樣,幼兒園課程與游戲進行整合才有可能。
二、提供多樣化的游戲材料是課程與游戲整合的中介
“游戲材料是一種信息,是各種符號的綜合,是一種信息的被發(fā)出和被接收……游戲材料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并不自我顯示,它只是一種隱蔽的潛能,只有當兒童使用物體時才能發(fā)揮它的全部意義?!庇螒虿牧显谟變簣@課程與游戲的整合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幼兒提供充足、多樣化的游戲材料,是兩者進行整合的中介。但是在很多幼兒園中,真正可供幼兒在游戲中操作的玩具與材料不僅數(shù)量有限,而且種類也很單調。在這種情況下,要讓幼兒在游戲中發(fā)展,實現(xiàn)課程與游戲的整合則非常困難。而蒙氏教學法為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整合提供了經驗。被蒙臺梭利稱之為“工作”的“幼兒操作材料的活動”實質上就是游戲。其間,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與需要自主地選擇并操作材料,同時,游戲的內容也是蒙氏課程的內容。課程所涉及的五大內容——感官教育、語言教育、日常生活練習、數(shù)學教育及文化科學教育的內容全部通過游戲材料的操作來完成,從而實現(xiàn)了課程與游戲的整合。為此,教師在為幼兒提供游戲材料時,要把教學的目的、意圖滲透于準備的材料中,應按照課程目標來選擇和確定材料。這樣當幼兒操作材料,與材料進行互動時,就可接收這些材料所發(fā)出的信息并反作用于這些材料,使材料所具有的“潛在教育價值”得到發(fā)揮,幼兒園課程與游戲進行整合也就有了中介。
三、創(chuàng)設讓幼兒充分活動的游戲環(huán)境是課程與游戲整合的手段
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并非指一般意義上的物理空間,應當是一個布局合理、組織有序、材料豐富,幼兒可以充分活動的游戲環(huán)境。若想創(chuàng)設出這樣的游戲環(huán)境,教師需根據(jù)特定的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與課程主題相關的物質環(huán)境并營造適宜的教學氛圍。著名的HIGH/SCOPE課程就是以計劃——操作——整理——回顧為程序,并利用區(qū)角活動實施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將幼兒學習的課程內容物化為活動材料和活動情境,使幼兒在活動區(qū)中充分地與材料、環(huán)境、他人互動,從而獲得發(fā)展。當然,充分活動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意味著幼兒可自由活動,活動材料少的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應有所減少。只有這樣,“教學是教學,游戲是游戲”的分離狀況才會有所改觀,幼兒園課程與游戲進行整合才有可能。
關鍵詞:日本;東洋史譯著;歷史教科書;影響
日本傳統(tǒng)史書深受中國史學的影響,從史學體系上來說日本古代史學未超出中國史學的范圍。然而,到了近代,史家的目光轉向了西方資產階級史學。明治維新后日本大量翻譯西方史學名著,聘請西方專家講學傳授,派員出國留學深造,積極引進西方史學。日本最早出現(xiàn)的近代史學――以福澤諭吉、田口卯吉為代表的文明史學,就是模仿英國巴克爾、法國基佐的文明史的產物。以實證主義為特征的日本近代資產階級正統(tǒng)史學,是在德國歷史學派蘭克的弟子利斯一手培植下于19世紀末形成的,它是中國清代考據(jù)學和德國實證主義的混合物。
[1]p2在西學影響下,日本學者編著了若干簡明的支那史、東洋史教本,如那珂通世《支那通史》、桑原騭藏《中等東洋史》、小川銀次郎《東洋史要》、幸田成友《東亞歷史》等。這些著作在清末譯介到中國后,在史學視野、編撰體例、史書內容等方面給國人以很大的沖擊。
一、清末“東洋史”譯著打破了傳統(tǒng)的編年體書寫形式
從體例看,清末東洋史譯著打破了傳統(tǒng)史書以朝代為序的記述方法,采用了西方分期的篇章體編寫方法。以歷史紀年為例,中國傳統(tǒng)的寫法是一朝接著一朝寫下去,貌似斷代精確,實則社會演化難以辨明,因為一姓之變遷并不足據(jù)為分期的標準。桑原騭藏的《東洋史要》卻不是這樣,它首取西洋“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期來分中國歷史,第一期斷至秦皇一統(tǒng),稱之為漢族締造時代;第二期自秦皇一統(tǒng)至唐亡,稱之為漢族極盛時代;第三期自五代至明亡,稱之為漢族漸衰、蒙古族代興時代;第四期括滿清一代,稱之為歐人東漸時代。似此分期,較之往日之不知分期,但論朝代者,得失之差,誠不可量。“上古”、“中古”、“近古”、“近世”作為斷代的區(qū)分,不僅具有便利史學研究的形式上的意義,其實質還反映了以西方近代民族國家為中心而展開的歷史敘述的內涵,這種歷史敘述的結構包含歐洲進步主義歷史觀的某些理念,而文明的開化程度正是衡量這種“上古”、“中古”、“近古”與“近世”歷史時期劃分的重要標志。該書清末被大多數(shù)學堂所采用。一時間中國學術界如上層樓,耳目一新。后來許多研究中國歷史的人始有意用這種大眼光,下筆之際,紛紛以四期來分,不僅具有便利。如汪榮寶《本朝史講義》說:“日本桑原騭藏嘗據(jù)中國本部之大勢,參考旁近各族之盛衰,而以太古至秦一統(tǒng)之間為上古期,自秦一統(tǒng)至唐之亡,凡千余年間為中古期,自五代至本朝之興七百年之間為近古期,自本朝之初至于今日,三百年間為近世期,其義具詳所著《東洋史要》。今姑用其說,大別國史為四部?!盵1]p1又如中國學者秦衡江編輯的著作《東洋分國史》一書在記載各國歷史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分期記載的方法,并且與中國的歷史發(fā)展狀況相對應,如“日本史分上古、中古、近世、今代、四紀,上古當中國東周惠王至唐代宗,中古當唐代宗至宋孝宗,近世當宋孝宗至清同治,今代當清光緒。首敘地理、面積、人口、人種”;并指出“日本君主一姓相承,君統(tǒng)不變。以神武為始。以天皇統(tǒng)治為序,記載各朝政事”;“朝鮮史分上世、中世、近世三紀,其上世當中國之中古”[3]p2 由此可見中國學者已經采用進化史觀逐步思考東洋各國歷史變遷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也許受日本東洋史將本國史與東洋史分開的方法啟發(fā),《東洋分國史》并沒有包含中國史,而是將之另編。但是總的來說亦遵循“上世”、“中世”、“近世”的分期方法,誠如傅斯年所言:“近年出版歷史教科書,概以桑原氏為準,未有變更其綱者。”
[4]p53
二、清末“東洋史”譯著的研究范圍大為擴展
與傳統(tǒng)史書相比,清末東洋史譯著研究范圍大為擴展,不僅有政治史、軍事史,而且還非常重視文明史、學術史的研究,在清末譯介的97種東洋專門史著作中,文明史、學術史17種,所占比例為17.5%,區(qū)域史、國別史內容上也重視文明史的撰寫,如日本市村瓚次郎、瀧川龜太郎同纂、橋本海關譯《支那史》在內容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每卷除了敘述歷朝大事外,還特別開辟開化史一章,從制度、學術、技藝、宗教、產業(yè)、風俗等方面闡述中國文化發(fā)展的狀況,體現(xiàn)了日本文明史作品的特色。
日本文明史學是在西方文明史家如伏爾泰、基佐、巴克爾等人的影響下興起的,對于打破傳統(tǒng)史學一味著眼于政治史、軍事史的狹隘觀念,拓展歷史研究的新領域和新視野,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5]p81支那少年正是依據(jù)日本文明史學的觀點,將《支那史》中有關帝王的事跡刪去,專取有關于文明進步者,編成了《支那四千年開化史》。該書共九章,第一章地理;第二章人種;第三章太古之開化,分學術、制度、風俗三節(jié);第四章三代之開化;第五章秦漢三國之開化;第六章兩晉南北朝之開化;第七章隋唐五代之開化;第八章宋元之開化;第九章明清之開化。章下一般分制度、學術、宗教、技藝、產業(yè)五節(jié)。另附有《歷代大事年表》。譯者在《弁言》中對中國傳統(tǒng)史學進行批判:“恫哉!我國無史,恫哉!我國無史……支那少年憂之,乃呼將伯于東士,據(jù)東士市村氏、瀧川氏所為《支那史》者,去吾二十四姓家乘所備載之事實,而取其關于文明之進步者,斷自上古以逮于茲,刪其蕪,補其闕,正其誤,以餉我無史之士夫。”[6]p1
在日本支那史、東洋史的刺激下,清末國人認為國史的內容不能局限于帝王將相的一家一姓之史,應重視政治、學術、風俗之由來,探索人群進化之規(guī)律,把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聯(lián)系起來。如《普通新歷史?凡例》稱:“我國國民之眼界,斷不克注于內國數(shù)十朝之興替沿革中,須考察種族勢力之強弱、文明之高下、能力之大小,以為大家警醒振拔之標準?!盵7]p1曹鯤化受西方和日本的文明史、開化史著作的影響,其總敘《歷史之要質》云:“所謂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書,皆數(shù)千年王家年譜、軍人戰(zhàn)紀,非我國民全部歷代競爭進化之國史也。今欲振發(fā)國民精神,則必先破壞有史以來之萬種腐敗范圍,別樹光華雄美之新歷史旗幟,以為我國民族主義先鋒。”[8]p1認為國史編纂應該“參酌東西洋歷史史體,確察我國民缺少之原質,核定大義,以敘述古今人群進化之大勢,盛衰隆替之原因結果,及萬般社會之重要事實,為獨一無二之主腦” [9]p2。他編著的《中國歷史》系仿泰東、泰西文明史及開化史例而作,其書在敘述社會發(fā)展大勢的同時,用近一半的篇幅,詳記各時期文明發(fā)展狀況,內容廣泛,涉及政治、學術、宗教、美術、風俗、實業(yè)、財政、交通、美術等人類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并提出了不少新見解。
三、清末東洋史譯著“厚今薄古”
與中國傳統(tǒng)史書“厚古薄今”的做法不同,清末譯介的東洋區(qū)域史、國別史中近世史所占比例很高,如朝鮮史6種中就有3種為近世史。中國史25種中有12種論述中國近世史。在清末譯介的97種東洋專門史著作中,明治政治史、維新史、庚子史、侵略史、教案史、亡國史、獨立史、軍事史全為亞洲各國的近世史,戰(zhàn)爭史14種有13種為近世史,在全部東洋專門史中近世史所占比例在80%以上。另外,在區(qū)域史、國別史通史內容上,也特別重視近世史的部分,如《支那史》一書共九卷,但第一卷僅5頁,第二卷太古史,4頁不到,第三卷32頁,第四卷35頁,第五卷35頁,第六卷43頁,第七卷,48頁,第八卷48頁,卷九大事年表24頁,呈現(xiàn)出年代愈后內容愈豐富的趨勢。如關于,《支那史》以“鴉片煙之戰(zhàn)”為題作了介紹:“英吉利國,明時即通支那。清圣祖世宗時,來廣東貿易,自是輸入鴉片煙頗多,流毒極大?!绷謩t徐廣州禁煙,引起了英國人的不滿,英兵遂進兵中國。英兵占領鎮(zhèn)江后,南京大震,于是和英人議和?!暗鄢踔鲬?zhàn),至是知不可,乃起伊里布……割香港為英國管轄,開廣州、福州、寧波、廈門、上海五港為互市場,互通俘虜,且約勿得擅刑英人。于是和議全成,兩國均解兵?!盵10]p242在內容廣闊的中國通史中提及了中規(guī)定的賠款、割地、五口通商和領事裁判權等細節(jié),可見其對于中國近代史事的重視。根據(jù)《支那史》改編的《支那四千年開化史》一書特別補充了從光緒八年(1882)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間的軍政大事:高麗屬中國、越南割于法……中英商約成等。
另外,國人也意識到了日本東洋史的一些不足之處,如日本支那史、東洋史多為日人語氣,對于培養(yǎng)國民愛國心無益,國人由此產生了重新構建新國史的想法。他們借鑒西方史學的編纂形式,拋棄了傳統(tǒng)的舊式的編年、紀傳、紀事本末體等體裁,而采用分期紀年的章節(jié)體,并以民族國家觀(國族觀),來解釋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將史學視為民族復興的工具。1903年,文明書局出版了丁寶書編寫的章節(jié)體《蒙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在“編輯大意”里,作者寫道:“顧近歲以來,各學堂多借東邦編述之本,若《支那通史》、若《東洋史要》,以充本國歷史科之數(shù)。夫以彼人之口吻,述吾國之歷史,于彼我之間,抑揚不免失當?!`不自量,編成此冊,以我國人述我國事,如以孫子述父祖之德行。凡予族姓,庶聞而興起,念領先締造之不易,而以護恤保存,為人人應盡之義務乎!” [11]p1這本歷史教科書有黑白插圖、歷史地圖、書后附中國歷史大事年表,觀點維新,體例適合教學需要,先后出版19次之多,1906年經學部審定通過,推薦小學使用,影響較大。[12]p501劉師培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出版于1905年,該書以敘述典章制度的演變?yōu)橹髦迹坝谡饕袊浼?,復參考西籍及宗教社會之書,庶人群進化之理可以稍明”,[13]p1為中國史的編寫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
[參考文獻]
[1][日]坂本太郎著、沈仁安、林鐵森譯.日本的修史與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2]汪榮寶.本朝史講義[M].北京:京師學務處官書局,1906.
[3]秦衡江.東洋分國史[M].上海:文明書局,1902.
[4]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李孝遷.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1882-1949[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支那少年.中國四千年開化史[M].上海:支那翻譯會社,1902.
[7]上海普通學書室.普通新歷史[M].上海:上海普通學書室,1901.
[8][9]曹鯤化.中國歷史[M].上海:東新譯社,1903.
[10][日]市村瓚次郎、瀧川龜太郎著、譯.支那史[M].上海:上海教育世界社,1903.
[11]丁寶書.蒙學中國歷史教科書[M].上海:文明書局,1903.
[12]編委會.慶祝寧可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13]劉師培.中國歷史教科書[M].上海:國學保存會,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