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0-13 04:02:1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lǐng)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賞析古詩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杜牧 〔唐代〕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收藏下載復制完善
譯文及注釋
2、譯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后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留之物。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jié)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guān)進銅雀臺了。
3、賞析
賞析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zhàn)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后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戰(zhàn)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赤壁之戰(zhàn)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fā)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徐安全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從第一冊至第十二冊,都選有古詩。這些古詩都是名家寫的名 詩,造詣甚高,風格流派各顯特色,從中可見中國文學史上古典詩歌精華之一斑。通過這些古詩教學,可以豐 富和美化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yǎng)美好的情趣,使之具有初步的鑒賞美的能力。究竟怎樣教學古詩呢?我以為可 以運用“賞析法”教古詩。下面略談一孔之見,與諸君切磋共勉。
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探索詩的意境美。
用“賞析法”教古詩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探索詩的意境美。意,就是詩的思想感情,詩的立 意;境,就是詩的藝術(shù)境界。詩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境界的統(tǒng)一,就是詩的意境?!白髡咝赜芯常刖呈寂c親。 ”(葉圣陶語)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只有把自己當作“意中人”,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情脈相 通,才能做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才能深切地體會到詩人在各種境界中所抒發(fā)的真情實感,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 ,進而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第七冊《絕句》,是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平定后,回到成都草堂,懷著喜悅的心情寫的。全詩四句, 四幅畫面:鸝鳴翠柳、鷺上青天、千年積雪、遠帆待發(fā)。一句一景,各臻其妙。教學時,可提出如下問題讓學 生思考后回答:每句詩展現(xiàn)出怎樣一幅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讓學生披文入境,憑借有關(guān)詞語,領(lǐng) 會詩中的思想感情。講讀第一句詩,要注意一個“鳴”字,寫出了歡欣雀躍之態(tài),呈現(xiàn)了一片生機,這是詩人 在那戰(zhàn)亂頻仍的年代難得見到的和平景象,于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講讀第二句詩,要注意一個“上”字,表 現(xiàn)白鷺自由歡暢的姿態(tài)和扶搖直上的勇敢精神,再次流露出詩人內(nèi)心喜悅的感情。講讀第三句詩,要著重抓一 個“含”字,表現(xiàn)詩人在觀賞到“千秋雪”的美景時,油然而生舒暢的心境。講讀第四句詩,要抓住一個“泊 ”字,詩人想到從此可以飛舟東下,“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了,中興國家的壯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怎不喜上 心頭呢!這樣,就使學生領(lǐng)會了四句詩構(gòu)成了一個優(yōu)美開闊的意境,步步形象地袒露了詩人無比歡暢的情懷。
二、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推敲品賞詩的語言美。
用“賞析法”教古詩,要善于誘導學生咬文爵字,品味語言美。詩人作詩是十分注意錘煉字詞句的。教學 時,應從語言入手,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對于那些關(guān)鍵的傳神的體現(xiàn)詩眼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字詞句, 要啟發(fā)學生細細咀嚼,以探求詩的深層意蘊。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字里行間回蕩著詩人的鄉(xiāng)愁情思。筆法洗練,錘煉字句精工巧麗,達到了爐 火純青的程度。教學時,應著重討論:“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為什么用“綠”字?用“綠”字有什么好處 ?通過對照比較,讓學生懂得:詩人經(jīng)過“到”、“過”、“入”、“滿”、“度”、“拂”、“來”、“回 ”、“吹”等十多個字的反復推敲,細細品味,精心篩選,覺得都不理想,只有“綠”字最為恰當,極富于表 現(xiàn)力。這樣通過咬文嚼字,品詞品句,學生不僅深悟了全詩濃濃的鄉(xiāng)情,而且欣賞了詩人錘煉語言的非凡功力 和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三、引導學生驅(qū)遣想像,展開聯(lián)想。
詩重感情,詩重想像,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shù),沒有想像就沒有詩。詩歌的語言,尤其是古詩的語言,特別 精煉含蓄,富于想像。因而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驅(qū)遣想像,引起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生發(fā)開去,才能欣賞到絕勝的 佳景、動力的情思、美妙的旨趣。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豪邁壯觀,想像豐富,構(gòu)思不同凡響,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了一個美妙奇幻的境界之中: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峰,在紅日的映照下,蒸騰著紫 紅色的煙霞,飛旋繚繞,飄忽于青山、藍天之間。一個“生”字,便生動傳神地狀寫出了煙霧升騰的動態(tài),似 乎那飄散縈回的紫煙,是從香爐中生出來的一樣,給人以神奇縹緲之感。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如仙境一般的 朦朧,而且涂上了神秘的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平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平常的環(huán)境。接著展現(xiàn)了香爐峰前瀑布 的雄姿:遠遠望去,一道瀑布從高山峭壁上奔瀉而下,銀光閃爍,飛珠潑玉,猶如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 川之間?!皰臁弊钟玫脴O為工妙奇絕,引人遐想。要讓學生想像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繪出了瀑布高懸的壯 美形象。其實誰又能將這天然巨物“掛”起來呢?因而這“掛”字也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Φ南胂衽c 贊頌,真是筆力千鈞,造語驚人啊!引導學生深入一步想像,詩人揮起巨筆,極力勾勒瀑布的動態(tài)美:遙望瀑 布如從云端飛瀉直下,凌空而落,真叫人疑心天河從九重云霄飛落了下來!詩人極盡夸張、懸想之能事,一個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飛”一“落”,一“直”一“疑” ,“三千尺”“銀河”“九天”,突出了流速之急,水勢之猛,源流之高,氣魄之大,驚天動地,撼人心魄, 令人神往!更為絕妙的是詩人神思飛馳,想像飛躍,從眼前的奇景想到離奇的神話,進而奇想到像是一條銀河 從天而降。這一比喻新奇而又真切,夸張而又自然,手法高妙,出人意料,想像奇特,用語驚人,使得瀑布整 個形象更為豐富多彩,意境更為雄奇瑰麗,充分抒發(fā)了詩人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展開聯(lián)想,進入意境,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和各種閱歷去分析、理解、判斷、推 理,深入領(lǐng)悟詩的情境美、形象美、內(nèi)蘊美,從而獲得美的享受與愉悅。
四、指導學生反復吟詠,加強感染。
古人吟詠詩句,總是帶著感情邊讀邊思,讀到興奮之時,往往手舞足蹈,心潮激蕩,可見一首好詩具有極 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因此,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加強朗讀訓練。要學生反復誦讀,帶著感情讀, 讀出韻味,領(lǐng)悟旨意。
關(guān)鍵詞:古詩賞析;技巧;介紹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3-061-2
看著擺在我們眼前的幾張古詩賞析的練習,真讓我們糾結(jié)。如何讓學生通過練習學會賞析古詩,提高鑒賞能力,是我們深感困惑的事情。就現(xiàn)狀來說,古詩賞析的難度不遜于分析文言文的難度。文言文經(jīng)過幾年的訓練,詞語釋義、句子翻譯在大體看懂文章的情況下,大致有規(guī)律可循。有些地方也可經(jīng)過整合歸類,加以推敲答案,也就八九不離十,抑或正確無誤了。然而,古詩的賞析對學生就較難運用上述方法來解答,雖我們竭盡全力講析,并找到一些應對策略,仍收效甚微??磥怼爸v”還只是一個方面,它雖可以起到指導啟發(fā)的作用,但那是有局限性和依賴性的,更多的還是要讓學生自學、自品、自悟?!爸v”代替不了“讀”,讀能有味,是主動的;講是接受,是被動的。即使有收益,要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還是要讀、要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近來,筆者經(jīng)過探索和實踐,覺得古詩賞析更多的還是多讀,多品,在咀嚼中尋找方法。我們將這些規(guī)律方法付諸實踐,教給學生,效果較為明顯。
眾所周知,讀者對古詩的欣賞要進入到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境界中去,是有個過程的。因為對于古典詩歌的理解,由于有語言、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所以它必須有一個解讀過程,一如了解,即時代背景、人物閱歷、寫作風格的了解;二如認知,即對詩中的意象的認識;三如想象,即對詩中情景再現(xiàn);四如感悟,對詩中“詩眼”和意境的體悟。在此基礎(chǔ)上,運用分析詩歌(有很多方法和散文分析相同)的方法,通過自己錘煉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這樣,我們認為古典詩歌賞析存在的問題就不大了,鑒賞的效率也會提高。以下就過程的四個方面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了解――時代背景、人物閱歷
我們在這里說的了解,是指對詩的背景,包括大背景、小背景、作者人生閱歷、人生體驗和創(chuàng)作風格的了解。以初中三年所學的古詩詞來說,了解古詩的背景不難,因為不少詩歌時代背景的介紹可以通過下面的注釋來解答。有些雖然沒有注,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講述而獲得。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熟悉人物,或稱為“知人論世”,這是解讀文本不可或缺的依據(jù)。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辨析詩意,進入詩境,體會情感。舉李白《早發(fā)白帝城》一詩的例子:“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對詩人李白,學生大抵知道他的生活經(jīng)歷和詩歌風格,在不知道背景的情況下,對詩的理解障礙也不大,也能從詩中語句感受到詩人那時的心情,但總覺得了解背景后更能體會詩人的心境和他看三峽美景之后的獨特感受。因為我們知道,李白在此之前因安史之亂曾入永王李幕府,肅宗即位后被流放,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此時他由潯陽出發(fā),沿長江逆流而上,在途中所寫,心情比較放松、愉快。倘若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小背景)后,對詩人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輕捷歡快、充滿欣喜的心情體會就更深了,朗讀的語調(diào)語氣也大不一樣。所以筆者認為,品析古詩首先重要的是背景。
那么古詩在賞析時,沒有背景介紹該怎么辦呢?我們的做法是:將所學的詩人詞人匯總,對常見的詩人大致分類列出:一是按朝代分,二是按內(nèi)容和風格分,如分為田園詩、山水詩、邊塞詩、愛情詩、贈別詩、詠物詩、懷古詩等。讓學生在腦海中有個大概的歷史框架和人物概略。倘若無法辨識的就按第二種方法賞析。我們覺得學生詩讀多了,也會有所了解。進一步講,如果了解得更多,讀得更多,學生自己理解詩的意境會更加透徹。
二、認知――文化知識、歷史故事
這就是第二種方法。我們在這里所說的認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意象,一是典故。教學生學會賞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抓詩歌中的意象。所謂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事物的融合。詩人往往以外物作為媒介,達到物我交融。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說,詩乃是“事物牽于外,情理動于內(nèi),隨感遇而形于嘆詠者”。因而,不了解物就較難進入詩的意境,難以體會詩人的感情。從目前學生選擇賞析的詩歌的內(nèi)容看,這些意象都比較具體、可感可知。
在接觸到的古典詩歌中,我們梳理了一下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詩歌中常常可以見到的意象,大致有:植物類的梅蘭竹菊、樹柳松桐,還有桃花、梨花、蓮花等;自然界的山川湖泊,日月星辰;動物界的鳳鶴馬龍之類等等。這些草木鳥獸、金戈鐵馬的意象,詩人都賦予了時代烙印和個人的情感色彩。倘若我們對這些物象有足夠的認知,了解這些詩中意向的特點,如梅的傲骨,蘭的脫俗,竹的堅韌,菊的高潔,再充分利用在物前面詩人添加的修飾語,可能會對把握詩的主旨、體會詩人情感帶來很大的方便,收到很好的效果。當然,這些意象還需要訓練學生耐心細讀,用眼去找出,去分析,自覺養(yǎng)成讀、找、品的習慣。
其次,對用典的認知。用典是詩人在寫詩時經(jīng)常用的。因為典故用得好,可以在藝術(shù)上起到以簡敘馭繁、舉重若輕的效果,即在較少的語言中表現(xiàn)出豐富的含意,例如教材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但詩歌中的典故也給我們的賞析帶來了障礙,這時,作為接受者就應該更多地了解歷史知識和文化知識,對其有足夠的認知。這同樣需要我們?nèi)ザ嘧x、多品來解決。
三、想象――重現(xiàn)情景、進入意境
北大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周先慎曾經(jīng)說過,想象是“詩歌接受過程中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的訓練,詩歌賞析更有優(yōu)勢。它可以將詩歌中創(chuàng)造的形象、意象、意境在心中再現(xiàn),可以讓我們更多地接受詩人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體會情感。我們不妨再看滿執(zhí)中的《明月溪》:“月出溪水清,月落溪水黑,茫茫溪上人,笑與月為客?!边@首詩樸實自然,沒有閱讀難點,但我們必須用想象的方法,讓情景再現(xiàn)進入詩中,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題目顧名思義,溪以明月命名,自然跟明月有關(guān)。詩的第一二句沒有刻意渲染,而是非常平實地從明月來寫溪,給我們描繪了月亮出來的時候,在淡淡的月色下,溪水泛著清冷的光,明冷、清澈;月亮下落了,溪水不再閃亮,似乎一切都黑了,讓人容易入境。這種如實地寫出月出月落而造成的兩種變化的情況,無疑描繪了一種令人陶醉的優(yōu)美景色。聯(lián)系一下三四兩句中的“茫茫溪上人,笑與月為客。”就可以體會到當時詩人孤身在溪邊,與月為伴的孤寂凄清的心境,而“笑”更顯得詩人感到欣喜滿足,表達了曠達、灑脫、不受塵滌的明凈心性。
四、感悟――品析詞語、體味情感
【例1】(2012山東臨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9題。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9.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創(chuàng)設了怎樣的意境?
【例2】(2012山東日照)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7~8題。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7.詞人徘徊于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 、
和 等景物,描繪了一組優(yōu)美的畫面。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例3】(2012湖南婁底)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5~16題。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5.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6.“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歷來膾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請說說妙在何處。
從上述三例可見,古詩鑒賞的考查不管怎樣設題,所考內(nèi)容無非是圍繞三個問題:(1)“寫什么”――解讀意象、意境、內(nèi)容;(如例1、例2第一題)(2)“怎樣寫”――簡析語言、表達技巧;(例3第二題)(3)“為何寫”――揣摩主題、情感、觀點態(tài)度(例2第一題、例3第一題)。對一首古詩做初步鑒賞,說到底就是思考解答這三個問題,這是解讀、鑒賞古詩的思路規(guī)律。那么,怎樣解答這三類題型呢?
第一種類型:寫什么
這種類型的問題我們僅以解讀意象、意境為例。往往會有這樣的提問:“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或“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第一種問法是最淺顯的,學生只要讀完詩歌就能找到詩中的物象。第二、三問是在第一問的基礎(chǔ)上深化的結(jié)果。
【示例】閱讀下面的一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請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展示的畫面。
【參考答案】長安街上,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卻極淡極少、似有似無。
第二種類型:怎樣寫
以簡析語言為例。煉字的提問方式有三種:(1)詩中的某個詞用得好不好?為什么?或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直接鑒賞關(guān)鍵詞)(2)詩中的“詩眼”“關(guān)鍵字”是哪一個?為什么?(找出關(guān)鍵詞并鑒賞)(3)這首詞與另一首詞比較哪個更好?為什么?(比較鑒賞)
這種題型答題的步驟是:(1)解釋該詞;(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構(gòu)成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 望
杜 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本詩尾聯(lián)中的“搔”字錘煉得好,好在哪里?
解題過程:“搔”是“用指甲輕刮”的意思(步驟一),想象一下這是一個因煩惱而做出的動作(步驟二)。一般遇到難事時才這樣。這個動作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的憂愁難以排解(步驟三)。經(jīng)過這樣思考后用語言表述如下:“搔”字是對詩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細節(jié)描寫,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難以排遣的憂國思家之情。
第三種類型:為何寫
這種類型的問題提問方式如:“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這首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或結(jié)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lián)發(fā)問。這是考查對古詩思想內(nèi)容的評價。
答題步驟:(1)詩歌各句(或相關(guān)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3)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示例】閱讀下面的一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秋風蕭瑟,殘陽如血。萬重山中,煙霧迷茫。一座孤城,瀟然兀立,邊聲四超,清角吹涼。邊關(guān)艱辛,盡在其中(步驟一)。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步驟二),表達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眷念之情(步驟三)。
關(guān)鍵詞: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 古詩詞賞析 中西形體詩 格律詩
一、引言
一首朗朗上口的好詩,讀起來引人入圖畫之中,給人以哲理的啟迪。詩的節(jié)奏、韻律稱為音樂美,詩的引人入勝的內(nèi)容稱為繪畫美,詩的外形結(jié)構(gòu)方面稱為形體美。一切好的藝術(shù)作品應該是美的反映、美的結(jié)晶。這種美包括內(nèi)在美和外在美。內(nèi)在美包括構(gòu)思、語言、意象等;外在美包括形式、色彩、聲音等。藝術(shù)家們的一切努力歸根結(jié)底就是要把構(gòu)成藝術(shù)的諸因素結(jié)合得更緊密一些,使藝術(shù)作品產(chǎn)生更理想的藝術(shù)效果,從而具有更大的魅力。
詩主要是憑借語言文字使“情趣意象化”。讀者可以從視覺模態(tài)去感受詩的優(yōu)美,也可以從聽覺模態(tài)去感受詩的優(yōu)美,還可以從思維和想象中去感受詩的優(yōu)美。盡管中西方人的審美角度不同,然而雙方的詩人都在詩的創(chuàng)作中利用語言自身的優(yōu)勢,發(fā)揮詩的韻律美和形體美及抒情藝術(shù)效果。因此,雙方構(gòu)成語言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的深層心理因素具有相似的地方。通過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探討從韻律、節(jié)奏和形體上賞析古詩詞,說明了中西不同民族在語言表現(xiàn)力方面相似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的深層心理因素,強調(diào)這種深層心理因素增進了雙方不同語言之間的溝通。
二、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
多模態(tài)是人類生活的一種普遍內(nèi)在特征。Halliday(1985:4)認為除了語言,人們還有許多表達意義的方法,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有些學者根據(jù)Halliday(1978/1994)的符號理論嘗試解釋各種模態(tài)的語法,O’Toole(1994)和Kress & van Leeuwen(1996)的視覺符號學、van Leeuwen(1999)的聲音符號學等。語言是文化中的一套符號系統(tǒng),但語言的這一意義潛勢最具有系統(tǒng)性。Halliday(1977/2003)就指出語言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有三層的編碼系統(tǒng),即意義、表達,以及位于其中的詞匯語法。Halliday(1985:10)把在情景語境中起作用的任何一個語言實例稱作語篇,并認為語篇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也可以是其他的表達媒介。這就是說,語篇的媒介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使用某種符號系統(tǒng)作為表達媒介,也可以是多種模態(tài)的結(jié)合。
符號系統(tǒng)的不同在于它們使用的是不同的模態(tài)資源。語篇、繪畫、音樂等各種符號系統(tǒng)通過不同表達模態(tài)來體現(xiàn)。不同符號模態(tài)采取不同創(chuàng)建意義的方法,因媒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建不同的意義(Baldry & Thibault,2006)。語言和其他符號系統(tǒng)形成多緯的意義表達空間。
當我們賞析一首古詩詞時,不僅要從視覺模態(tài)、聽覺模態(tài)、而且要從思維和想象的主體意識模態(tài)進行分析,然后將各種模態(tài)的意義進行整合,以此來構(gòu)建文本的整體意義,挖掘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念。
三、基于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古詩詞賞析
(一)基于視覺模態(tài)分析下的古詩詞賞析
1.英國著名小說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1912年5月14日為哀悼“泰坦尼克號”遇難者,寫下了一首蘊涵哲理的詩“合二為一”(The Convergence of the Twain)。下面摘選詩中第一節(jié)和第四節(jié)。
Ⅰ
In a solitude of the sea
Deep from human vanity
And the Pride of Life that planned her,stilly couches she
Ⅳ
Jewels in joy designed
To ravish the sensuous mind
Lie lightless all their sparkles bleared and black and blind
哈代有意識地將詩行排列成一艘巨型客輪的形狀。這種排列形式也可理解為矗立的冰山。泰坦尼克號(Titanic)曾被譽為“生活的驕傲”、“人類的榮耀”、“萬無一失”的巨輪,但在她的處女航中就遇到了滅頂之災,被自然的力量徹底擊敗,這不能不說是對人類文明和工業(yè)化的一個絕妙諷刺。
2.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張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彼囊皇最}為“詩”的“金字詩”中,字數(shù)依次遞增。
詩
(二)基于聽覺模態(tài)分析下的古詩詞賞析
1.一代詩豪李商隱的七言格律《無題》以清詞麗句構(gòu)造優(yōu)美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富有朦朧婉曲之美。
無題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在音韻方面,形成四步四拍的節(jié)奏,即二二一二式,和二二二一式。偶句末押韻,頸聯(lián)和頷聯(lián)對仗,句式相同,詞性相對,選詞不犯重,詞意相關(guān),平仄相粘。語言富于變化,富有表現(xiàn)力,亦富音樂性。
2.Jane Taylor(1783―1824)的Star
Star
Twinkle/twinkle/little/star
How I/wonder/what you/are.
Up a/bove the/world so/high
Like a/diamond/in the/sky.
揚抑格(trochee)由一個重讀音節(jié)加一個非重讀音節(jié)構(gòu)成,該詩為四音步揚抑格。每行的最后一個音步省略了非重讀音節(jié),仍然屬于揚抑格。
(三)基于思維和想象的主體意識模態(tài)分析下的古詩詞賞析
詩的內(nèi)在美包括構(gòu)思、意象等。詩主要是憑借語言文字使“情趣意象化”。讀者的感受是通過思維和想象,是間接的。換句話說,是依靠讀者的主體意識去感受其中的內(nèi)在美,并且領(lǐng)悟其中蘊涵的哲理。
例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中的第73首,詩歌前3節(jié)分別用3種意象比喻將要走到盡頭的人生,并且層層遞進,一節(jié)比一節(jié)緊迫。第一節(jié)是年末(樹木一歲一枯榮),第2節(jié)是日末(太陽一日一升降),第3節(jié)是已成灰燼的火焰之將滅(一旦熄滅再不復燃)。這三節(jié)通力營造一種絕望的氣氛,為第4節(jié)偶句點題作鋪墊:要珍惜你不久于人世的愛人。
再如李商隱的《無題》,“東風”、“百花”、“春蠶”、“蠟燭”、“曉鏡”、“月光”、“蓬山”、“青鳥”都是意象詞,營造一種融鑄著痛苦、失望而纏綿、執(zhí)著的情感。
(四)不同民族相似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的深層心理因素
中國人和西方人在很多方面審美角度不同。比如在戲劇方面,前者重模仿,重再現(xiàn)重時間地點情節(jié)的完整一致,后者重虛擬、重程式、重傳神;在繪畫方面,前者重寫實、重塊面、重焦點透視,后者重寫意、重線條、重散文透視。然面在詩的形體美、韻律節(jié)奏美及意象方面,卻有如此相似之處。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雙方的詩人都在努力挖掘、提高語言的表現(xiàn)力,發(fā)揮語言自身的優(yōu)勢,以足夠豐富的表現(xiàn)力給人們的視覺、聽覺、意象以美感。無論賞析中國還是西方古詩詞,都可以感受到它們的內(nèi)在美和外在美。因此,中西不同民族具有相似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的深層心理因素。
四、結(jié)語
本文通過對中西形體詩、格律詩從視覺模態(tài)、聽覺模態(tài);還從思維和想象的主體意識模態(tài)進行分析,探討從韻律、節(jié)奏和形體上賞析古詩詞,感受它們的內(nèi)在美和外在美。通過詩的形體美、韻律節(jié)奏美及意象美,反映了雙方的詩人都在努力挖掘、提高語言的表現(xiàn)力,發(fā)揮語言自身的優(yōu)勢。以足夠豐富的表現(xiàn)力給人們的視覺、聽覺、意象以美感。說明中西不同民族在語言表現(xiàn)力方面具有相似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的深層心理因素,正是這種深層心理因素增進了雙方不同語言之間的溝通,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相互滲透,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參考文獻:
[1]Baldry,A.and Thibault,P.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A.Multimedia Tool Kit and Course Book with Associated on Line Courses[M].London and Oakville:Equinox,2006.
[2]Halliday,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London:Edward Arnold,1978.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1985.
[4]Kress,G.and T.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5]胡壯麟.意義的多模態(tài)構(gòu)建[J].外語電化教學,2006,(6):3-12.
[6]楊信彰.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J].外語教學,2009,(4).
[7]萬賓.從文體學視角看格律詩的翻譯[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6).
[8]張德祿.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1):24-30.
[9]高峰.從曲子詞到格律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2).
注釋
⑴處士:沒有做官的讀書人。此指隱士。
⑵酒新篘:酒剛剛濾出。篘,過濾。
⑶魚旋打:魚剛剛打起。旋,旋即,剛剛。
⑷豚:小豬。
⑸谷雨茶:谷雨節(jié)前采摘的春茶。
⑹煉丹砂:古代道教提倡煉丹服食,以延年益壽。丹砂,即朱砂,礦物名,水銀和硫磺的化物,道家煉丹多用。
譯文
杏花村里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瘦竹為朋疏梅為友就是我的家。春天深耕淺種,秋日收獲莊稼。喝新釀的水酒,嘗新打來的鮮魚,還有自養(yǎng)的雞、豬,新摘的竹筍藤芽。客人到來用家常飯招待,僧侶造訪烹煮谷雨時采摘的香茶。閑空時節(jié)自己修煉丹砂。
1.關(guān)注學生和學生文化
對學生而言,課堂上講得多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將會被拆解;不講或講得太少,學生又難以理解詩句意思和詩人感情。要破解古詩詞教學這個難題,必須另辟蹊徑,使用適合學生賞析的策略,帶著學生“嗟嘆、詠歌、舞蹈”便是基于學生文化和學生本位的大膽嘗試。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讀唱吟舞中,既明白了詩句意思,又能感受到詩詞意境。
很多時候,教育智慧與其說是一種知識,不如說是對學生的關(guān)心,正如洛克所提倡的那樣,教育學生的技巧就是把學生應做的成游戲。游戲使課堂充滿情趣,這樣帶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的增長、文化的感悟,還有審美的愉悅。
2.關(guān)注情感和情感教學
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與其他學科相比,占的比重顯然要大得多。古詩詞教學,詩人的情感要關(guān)注自不必說,學生學習情感、教師解讀情感等諸多因素,都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但情感教學并非孤立的教學法,它應該是自然融合在整個教學之中的。
教師感染學生的,不僅是高超的教學技藝和淵博的學科知識,還包括教師自身的情感、情緒狀態(tài)。學生直觀感受到的,往往是老師對待他好不好,上課是否有趣。教師個人的情緒、情感因素常常表現(xiàn)為獨特的教學風格,并浸潤在師生對古詩詞的探析和對話之中,形成師生共同賞析的心理場。
3.關(guān)注興趣和課堂趣味
古詩詞的言語方式比較獨特,其描寫的意境道理也與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較遠,所以學習興趣是特別需要關(guān)注的一個方面。興趣與行為相聯(lián)系,興趣先于認識,行為決定認識。興趣也只有借助于認識的力量才能實現(xiàn)。
徜徉在古詩詞長廊中,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可愛的鳥的形象,這些小生靈與人們的某種思想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意蘊豐富的美好意象(意象的產(chǎn)生依托于事物的自然形象,卻又因其寄寓著作者思想感情,從而升華為意蘊雋永的藝術(shù)形象,是為意象)。在初中語文教材古詩詞篇目中,鳥類出現(xiàn)的頻率比較高,如在語文版初中課本中,就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甫《江南春》),“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天凈沙》、“明月別枝驚鵲”(辛棄疾《西江月》)、“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蘇軾《浣溪沙》)、“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等等眾多鳥類在詩詞意境中形成的意象......因此,教師能否正確把握和深入辨析鳥的意象,就成為影響古詩詞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鑒于此,筆者對古詩詞中的鳥的意象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求,現(xiàn)就古詩詞作品中幾類最常見的鳥的意象簡要賞析如下,以就教于同行。
一、雁
雁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最多。大雁南飛引發(fā)了人們秋天悲涼的情緒。“雁字”“錦書”在古典詩歌中用得很多,因此秋雁一般與哀傷憂愁,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
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頷聯(lián)云:“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即景設喻,以此自比,是敘事,又是寫景。落日黃云,大漠蒼茫,詩人舉目蒼天,唯見長空孤雁,悵然之情,油然而出。
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首聯(lián)“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兄弟古有“雁行”之稱,兄弟分散,無異孤雁離群。如今杜甫的一家大小雖然已經(jīng)團圓,而兄弟卻分割兩地,此刻聽到孤雁的哀鳴,如何不感物傷心,遠念親人?
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秋風起了,北雁南飛,李清照自己亦是從北方來的,這大雁原來是“舊時相識”。詞人早年曾托鴻雁傳書,“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如今,李清照的丈夫已不在人間,希望再寄錦書也無處投達,想到這里,女詞人再也抑制不住傷心而淚下了。
可是,也有例外。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詩人懷才不遇,抱負不得施展,正在苦悶和煩惱時,看見“長風萬里送秋雁”這寂寥、明凈、壯美的秋景,心情又陡然一變,“煩憂”為之一掃,于是產(chǎn)生了“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豪情逸興。
二、子規(guī)
別名杜鵑鳥,相傳為蜀帝杜宇冤魂所化,聲音哀婉凄絕。暮春時節(jié),爛漫的杜鵑花開遍山嶺坑谷,色殷紅,據(jù)說是杜鵑鳥啼血所染。子規(guī)鳥在詩詞中出現(xiàn)多是跟暮春聯(lián)系在一起,多是抒發(fā)離別之恨、感傷之情,讀來動人愁腸。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有“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句,楊花本是隨風飄散之物,子規(guī)是泣血悲啼之鳥,叫聲似“不如歸去”,寓離別之恨。詩人選擇這兩個典型的動人愁腸的景物來描摹暮春景色,正是為了烘托詩人聞悉老友左遷時的悲哀心情。
三、鶯和燕
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這些鳥傳遞給讀者的是初春的喜悅。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風光;燕是候鳥,春天回歸,富于季節(jié)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征。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jié)。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fā),把兩者聯(lián)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寫鶯的詩句還有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中“自在嬌鶯恰恰啼”,自由自在的鶯,被這里的花迷住了,哪兒也不去,一個賽過一個地用心啼鳴,像是要把最好的歌貢獻給這些花,鶯愛此處的花如此,何況人呢?此時的詩人也被此地的花吸引住了,看得出神,賞了這一叢又賞那一叢,賞了這一樹又賞那一樹,不只是流連不忍去,簡直也要放開喉嚨高歌,與嬌鶯一比高低了。
四、鵲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從視、聽角度寫夜行有的見聞,明月當空,清風徐來,詞人選取了富有夏夜特征的景物,勾勒出夏夜的寂靜,同時還隱隱透露出夜行者恬靜愜意的心境。
五、黃鸝
韋應物的《滁州西澗》中“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上方茂密的樹叢中黃鸝在悠然自得地啼鳴,深綠的樹,黃的鳥,色澤鮮明,黃鸝嚶嚶啼鳴,聲音悅耳,能不心醉么?
六、鷓鴣
辛棄疾的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有“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暮色蒼茫,鷓鴣哀鳴,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以聲寫情,把一個“愁”字渲染得彌滿江天。為什么聞鷓鴣而增愁?鷓鴣“飛必南向”,而辛棄疾本是北人,他的志向是北上抗金,恢復中原,可是這次改任江西,如同南遷,愈行愈南,離北愈遠,心北向而身南行,這怎能不使他更添愁思。聽到了南飛不北的鷓鴣啼聲,怎能不使他受到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