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2-17 14:24:3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小學特殊教育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把有效作為一種堅實的追求,讓無效或者低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真實、有效。我針對聾生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思考和努力。
一、教師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寫好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聽一個歷史教師上課時沒有記錄一個字,因為那節(jié)課精彩得很。課后,他問老師備課花費了多少時間。老師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間接地說:“我這堂課直接時間是15分鐘,但是我一輩子都在備這堂課。”
用一生的時間備課。達到這種備課境界的老師怎能不優(yōu)秀呢?我想:只要我們努力著,實踐著,我們也會走進“用一輩子去備課”的那種境界。其實,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做到:學生缺少什么給什么,不懂什么講什么,不會什么教什么,以學定教。
教師還要有反思的習慣,從反思身邊最熟悉的教育現(xiàn)象做起,關注身邊最平常的教育小事,反思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與得失?!懊刻鞆膯栴}出發(fā),把自己的行動拿出來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轉化為自己的行動?!眲傞_始(反思、研究)“同樣很累,但這種累解決著以前工作中的問題,它正在促進我的成長,它能讓我體驗到快樂,并看到希望,我不斷感覺到因為自己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不斷提升,我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從容,也越來越輕松了”。
處在新課改下的特教教師,要具備很強的課堂調控能力,去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學情,駕馭學生的思維活動——用一輩子去備課、去反思。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研究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tài)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必不可少。教師若能運用各種手段、方式和方法來調動聾生,感染聾生,創(chuàng)造出教學的生動氛圍,使教學進入較高的境界,那么教學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控制力和感染力,才能使聾生自覺培養(yǎng)起語文學習興趣、自覺調動起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針對于教材的特點,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朗讀、討論、交流、表演、辯論等形式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投入課堂,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活潑、有趣、富有活力。學生喜歡新奇的事物,形象思維比較發(fā)達,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比較適宜的多媒體課件實物、圖片輔助教學,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他們的思維,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本領
蘇格拉底曾說:“教育是把我們的內心調動出來的工具和方法?!薄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教師可利用評書、讀書、藏書等活動讓學生口、手、腦動起來。
一個失敗的老師只能用一種方法教育一百個學生,但一個成功的老師可以用一百種方法教育同一個學生。教師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本領為目標,通過學生喜歡的活動改變其消極的心態(tài),讓教育不再常態(tài)化。
四、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有效教學,對于教師來說,意味著精神享受,意味著尊嚴的獲得與提升,意味著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而對于聾生來說,其意味著智力的愉悅、情感的陶冶、心靈的凈化和道德的升華。教師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有:①問題的預設必須緊扣教材內容,目標的提出以老師為主;②要求學生探究的問題指向要明確,緊扣教學內容,題目力求通俗,讓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能夠一目了然;③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④教師的引導需適當,逐步實現(xiàn)從“扶”到“引”,由“引”到“放”,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給學校文化元素以延續(xù)與展望
學校文化元素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延續(xù)、逐漸淘汰或得到更新。因此,我們要對已有的學校文化元素進行篩選,從中找出具有旺盛生命力、能激發(fā)師生情感的部分,加以整理,剔除雜質,賦予其新的內涵。同時,要結合學校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根據學校文化傳承的脈絡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狀況,不斷挖掘學校文化所蘊含的新元素,使學校文化得以推陳出新。和健聽學生一樣,聾生也是社會有用之才。為了讓大家明確這一點,學校特意在新校區(qū)的一角放置了一塊“隱秀石”,寓意是每個聾生身上都隱藏著獨特的稟賦和才華,總有一天他們會脫穎而出。這“隱秀石”便是學校文化的重要元素。
(二)將學校文化元素進行合理整合
學校文化元素分散在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就其廣義來講,包括學校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物質、精神財富,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因此,我們要進行必要的選擇、整合和優(yōu)化。教師人際關系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學校文化元素。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際關系一般比較單純,但由于學校長期處在與兄弟學校接觸不多的半封閉狀態(tài),教師也會生出一些與管理思想、規(guī)章制度相悖的非主流意識,這樣的意識甚至會主導部分教師的日常言行,以致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因此,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師人際關系,除了密切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的關系外,必須經常對教師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導,消除非主流思想和意識滋生、蔓延的土壤,同時還應建立起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的積極向上的主流群體,以帶動其他教師形成良性的人際交往關系。此外,要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及其保障機制,以免學校文化元素被不必要的人為因素制約和影響。
二、學校文化元素的植根與培育
(一)植根教師集體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許多教育意圖的實現(xiàn)需依靠教師去實現(xiàn),因此教師的感召力對學校文化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師個體成長過程中,教師集體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教師集體建設中,級部、學科組、工會組是重要形式。要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讓其承擔起學校文化建設的相應職責。自身制度建設是級部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頭等大事。級部在日常管理中應依托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制定切合自身特點的管理體系和方法。這對于凝聚級部內師生的思想意志,更好地貫徹上級行政部門下達的目標任務以及落實校園文化、形成級部文化、引導班級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文化傳承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科組的職責。學科組可以通過學科教研、學科教學等形式,統(tǒng)一組內教師對學校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學科文化,進而對教學產生影響。工會組要組織教師開展各種形式的寓教于樂的活動。工會組既能使教師個體形成較為穩(wěn)固的小組集體,又能緩和級部在實施制度時產生的矛盾或教師個體間發(fā)生的沖突。因此,工會組文化是級部文化和學科組文化的必要補充。這樣,通過多管齊下的教師集體建設,學校文化的各種元素必然會在教師身上得到很好的整合與體現(xiàn),并使教師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
(二)植根學生集體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具有良好的班級輿論和能引導全員的班級公約、團結合作的任課教師團隊、自主創(chuàng)意的教育活動以及良好的人際網絡,這些也都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輿論是引導學生思想覺悟、形成學生集體意識的重要環(huán)境。各個班級將學校文化轉化為自身正確的輿論,才能引導全體學生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因此,營造良好的班級輿論氛圍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班級公約是全體班級成員(包括教師)在共同參與實踐、共同設計未來、共同遭遇困惑的過程中,經過集思廣益產生的以班級目標為核心的文化產品。它對每一個班級成員都具有言行的參考性和約束性,具有班級規(guī)范的作用。教師團隊是以班主任為核心、全體任課教師參與的集體,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擔負著指導和引領的作用。班主任應根據學??傄?,結合班級學生和任課教師的實際情況,在與任課教師共同商議的基礎上,制定教師團隊目標;任課教師則應在自身教育教學活動中配合班主任將班級公約所確定的教育目標具體化,為班主任完善教育教學目標出謀劃策,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從而引領班級文化的形成。學生自主創(chuàng)意的教育活動是班級文化的重要元素。每個學生都可在教育活動的初始階段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設想,班主任或班干部匯聚大家的智慧,設計和確定班級教育活動方案。在活動開展的某一時段,仍可讓學生根據活動需要修改和完善既定方案,充實內容,改良形式,使之更適合學生特定的生理心理需求。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紐帶。它能使班級成員逐漸生發(fā)出向心力,使之團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對班級文化的后續(xù)建設會產生重大影響。
(三)植根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承擔著文化傳承的重任,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擔當著重要角色。就特殊教育學校發(fā)展現(xiàn)狀而言,知識的校本化、屬地化是較好的做法。知識的校本化,是由各校按自身特點編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育教學文本,用于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以讓學生全面了解學校及周邊地區(qū)的歷史沿革、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有志有為師生的事跡。而知識的屬地化,是指由各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收集所屬區(qū)域的經濟、文化、歷史等資料,匯編教材,用于屬地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從而使所屬地區(qū)特有的文化積淀得到開發(fā)和應用,并通過課堂形式逐漸滲透進學生心中。此外,各種散落性文化資源的發(fā)掘、搜集、整理與歸類,也是學校文化建設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工程。
(四)植根學生社團
[關鍵詞]特殊兒童;特殊教育;特教模式;學校建設
[中圖分類號]G6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24-0039-02
我校是縣教委直屬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肩負著對全縣適齡聾啞兒童實施義務教育的責任。如何把聾啞兒童教育好培養(yǎng)好?學校如何發(fā)展?這是我校歷屆領導不斷思考、探索、實踐的問題。
一、以生為本,探索教育發(fā)展
作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社會、家長、主管部門對我們的要求并不高,但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們卻深知肩上的責任并不輕。我縣特殊教育起步晚,再加上受家長觀念和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90%的聾童接受完義務教育就會直接進入社會,沒有進一步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特殊教育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必須為聾童能適應社會生活做好知識、技能、交往、品格等全方位的準備。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育殘成才”的辦學宗旨,在“以愛施教,整體育人”辦學理念指導下,探索特殊教育發(fā)展之路,經過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構建起了“素質養(yǎng)成,康復矯治,從業(yè)關懷”特教模式,有效推進了特殊教育。
二、育殘成才,實踐特教模式
定位決定思路,理念支配行動。十多年來,我們堅持圍繞教育質量中心,抓安全穩(wěn)定和隊伍建設兩個重點,突破語言訓練和職業(yè)技術兩個難點的“122”工作思路,著力實踐特教模式,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爭創(chuàng)重慶市一流特殊教育學校。
(一)突出質量中心地位,增強學生素質
1.制定和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IEP),讓教育有的放矢。個別化教育計劃是特殊教育的基石,是特校根據聾童的身心特征和適應正常社會的實際需要而制定的針對每個聾童的具體教育方案。每個學生來到學校時,學校都首先摸清學生身體生理狀況、智力狀況、主要的身心缺陷和異常行為、目前的教育學習狀況,以此為基礎,確定學生的教育目標,規(guī)劃學生的教育安置形式,明確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教育教學措施,有的放矢實施教學。
2.讓常態(tài)化的教科研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是以教研為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突破口,根據教學需要開展常態(tài)化的教學研究活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如針對教學手語不全和自創(chuàng)手語不規(guī)范的問題開展“校本手語的整理與創(chuàng)編”研究活動,著眼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開展“‘三段232’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研究。二是以課題研究為引領,提高學校科研水平。學校參與了教育部課題“三殘兒童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的研究,開展了縣級課題“聾生與家長、健全兒童、社會有效溝通方式研究”“聾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課題研究活動。學校教師在教研活動中不斷進步,先后在《西部特教》《現(xiàn)代特殊教育雜志》等國家級、省級刊物發(fā)表文章20多篇,所寫論文在健康杯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秀成果評選大賽,重慶市一、二屆特殊教育論文大賽中多次獲獎30余次。
3.在“三生”理念下開展德育工作,提升聾生“四自”能力。學校堅持以德育為統(tǒng)帥,加強學生心育工作。近年來,學校德育處以“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導,開展學校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四自”(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提升。學校德育處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有計劃、分階段、有步驟地對聾生加強行為習慣、人生觀和價值觀、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教育,按月開展“生命的起源”“學會管理自我”“學會學校生活”“這事兒我能行”“遇事要樂觀”等“三生”教育主題活動,鼓其生活之勇,教其人生之道,育其生存之技,啟其發(fā)展之能,使之不斷成長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自食其力、殘而有為的現(xiàn)代社會人。
(二)突破語言訓練與職業(yè)教育難點,確保學生發(fā)展
1.開展語言康復訓練,促其回歸主流
一方面,學校將有殘余聽力和部分語言能力的學生組成語言訓練班,通過專門的聽力言語訓練和個別矯正,發(fā)展其口語表達能力和看話能力;另一方面,對聽力、語言能力差的學生進行學科授課學習聾生第一語言“手語”促進其寫話能力的發(fā)展,掃除聾啞兒童溝通與交流的障礙,為聾啞兒童鋪平回歸主流的路。
2.強化職業(yè)技術教育,助其自食其力
為了特殊兒童的生存和發(fā)展,學校除了搞好文化課教學之外,對學生的從業(yè)給予關懷。一方面,扎實開展職業(yè)技能培訓,在沒有專業(yè)職教師資的情況下,通過“校企結合”“校店結合”的模式,實施服裝裁剪與制作、美容美發(fā)、軟陶等職業(yè)技能培訓,讓每個學生走出學校時都有一技之長,實現(xiàn)適齡學生能就業(yè)。另一方面,爭取建立學生實習基地,開拓職后追蹤教育,學校對已就業(yè)學生開展教育跟蹤,針對在企業(yè)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不適應問題進行教育引導,使之就好業(yè)。目前,已畢業(yè)的六屆63名學生,除12人繼續(xù)學習,其余51人分別在重慶長生彩印廠、長壽渝達六星廠、涪陵宏聲紙箱廠、水天坪工業(yè)園區(qū)等處就業(yè),月均工資2000元左右。
三、立足自立,推進特殊教育
今年,在校園文化建設主題年活動中,我校進一步深化辦學理念和特教模式,確立了創(chuàng)建“自立教育”特色學校的目標,擬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用自立教育理念全面統(tǒng)領學校的工作,努力構建校本化、特色化的自立教育理論、目標、管理、教育、教學、教材、教研、教養(yǎng)、文化、社團、評價十一大體系,提升師生的自立意識、自立能力,形成學校自立教育品牌。讓學生自立可以說是每一個特教老師的希望這也是特校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因此,在辦校的過程中之中,需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能力作為重要目標。與此同時,需要立足于學生與學校的特點,強化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能夠逐步珍愛自己、尊重他人,成為一個自尊、自信的人。因此,需要制定出貼近學生需要并且能夠對學生一生產生影響的相關準則,利用多種活動來開展養(yǎng)成教育,并有效落實各種教育形式。
現(xiàn)代特殊教育需要我們在辦學的過程中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從多方出發(f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讓特殊兒童能夠在和諧的環(huán)境之中得到“愛”的熏陶,讓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天津市中小學 音樂教師 職后教育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音樂教育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學音樂教師責無旁貸的成為普及基礎音樂教育,實施音樂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執(zhí)行者、組織者。面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持續(xù)改革和發(fā)展,加強音樂教師入職后的再教育以及終身教育就成為不斷地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全面提高基礎音樂教育教學水平的必要保障和途徑。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現(xiàn)狀,制定有效的培訓計劃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1、職后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yǎng)和教師培訓的統(tǒng)稱,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首先要通過職前教育既高等師范的學習獲得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從事音樂教學的基本能力如音樂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所要求的相應的學歷學位。職前教育為新任教師進入教學角色做好了專業(yè)準備,然而再好的職前教育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教學,尤其是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職后的教師教育通過對知識的必要的補充和更新以及教學能力的有針對性的提高,成為教師教育中更為重要的一環(huán),它與職前教育構成了完整的教師教育機制,是教師教育必要的組成部分。
2、加強音樂教師的職后培訓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是知識爆炸的世紀,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小學音樂教育已經在學科發(fā)展、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師作為未來人才的締造者,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教育理念,教學能力,知識結構直接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人。因此教師加強職后的再學習和終身學習,不斷地更新教育思想,接受新知識,研究新問題,探求新成果,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發(fā)展需要。
3、音樂教師職后教育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筆者對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調查顯示,在119人在職音樂教師中,??茖W歷10人,本科學歷106人,研究生學歷3人,本科以及以上學歷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90%以上,其中70%是通過職后教育提高的學歷層次。其次,現(xiàn)階段的高等音樂師范教育在職前教育階段,雖已取得從事教學相應的學歷,但教學更側重的是學生音樂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職后教育則提供了大量機會通過教學科研讓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理解,消化,補充,更新教學理論,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職后教育更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可以說是事半功倍。職后的繼續(xù)教育是教師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因此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質量的提高都直接建立在教師職后教育的基礎上。
二、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課程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和教師自身的終身發(fā)展都是以在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與科研為基礎的。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能不能迅速地調整觀念,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步伐,職后教育能否跟上就成為了重要一環(huán)。為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在職音樂教師職后教育和科研狀況,能夠更好地明確音樂教師在專業(yè)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上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之處,以求更好地組織和實施繼續(xù)教育工作。
1、本次調查的119位受調者全部為專職中小學音樂教師,其教齡10年以上的教師達到84%,中、高級職稱分別為60%和30%,本科及以上學歷占到90%,調查顯示出我市音樂教師師資結構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等方面均比較合理。結果還表明,調查中60%的教師對自身學術水平有繼續(xù)提高需求,有90%的教師經常參加學科專業(yè)會議,有93%的教師定期參與學校及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一線中小學音樂教師們非常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認識到繼續(xù)教育的必要性,有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意愿,并積極參與其中。
2、調查也顯示了職后繼續(xù)教育客觀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教育內容覆蓋面的狹窄,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及教師的內在需求有所脫節(jié)。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內容,以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論培訓的居多,而調查顯示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音樂制作技術如計算機音樂課件制作以及國外的教育音樂信息等是教師職后教育的最大需求。其次,由于各地區(qū),各學校條件不同,教育培訓內容和形式參差不齊,缺乏多樣化,不利于職后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對于音樂教師的職后教育應因地制宜,根據音樂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同接受能力,采用多樣的,多途徑的培訓形式,如脫產進修與不脫產進修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綜合培訓與專題研討相結合;面授與遠程教育相結合等。具體的如音樂教學公開課,音樂教育專家講座,音樂教學論文交流演講,進修性質的教學研討等等。
三、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實施對策
1、加強職后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學以致用是教師職后教育的重要目標。在職的教師希望通過教育和培訓可以針對性的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將學到的新方法,新技術,新理念立竿見影的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當中。美國成人教育教授達肯沃爾特所認為的“學習與生存密切相關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①充分說明了教師的職后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實用性和應用性。作為培訓的組織者,實施者就應當密切關注在職教師的不同需求,關注當前教育的熱點、難點,關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問題,有的放矢的加強教師職后教育環(huán)節(jié)。這種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教育培訓,可以極大調動教師再學習的動力, 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2、注重職后教育的時效性
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的時代到來,知識翻新速度不斷加快。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層出不窮。而教師接受新知識是有過程的,這就容易出現(xiàn)教育滯后的現(xiàn)象。所以,對于在職教師的培訓要關注當前,關注國內外最新的行業(yè)動態(tài),反映本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通過實時有效的培訓,以最快的速度優(yōu)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使其教學能跟進時代的步伐,永不落伍,才能確保完成21世紀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
3、教育形式要多樣化
教師職后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特殊教育活動,他的內容必須是實用的,科學的,完善的,和教學前沿密切相關的。多樣的內容必須要有多樣的形式與其相互配合,才能發(fā)揮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形式不要局限于教研活動,公開課等單一的形式,要擴寬思路, 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因地制宜,將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如脫產進修與不脫產進修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綜合培訓與專題研討相結合;面授與遠程教育相結合等。
教師的職后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有計劃,有目的,事關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大工程,做好音樂教師的職后教育工作是保證學?;A音樂教學的關鍵。
注釋:
①吳立寶、宋維芳、曾意:《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特征》,《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頁
參考文獻:
[1]劉麗主編潘海燕副主編:《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模式研究》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2]時偉:《當代教師繼續(xù)教育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