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16 15:55:2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古詩詞教學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具有十分明顯的體現(xiàn)。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說,不但要教學生如何誦讀、理解以及鑒賞古詩詞,更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體會、運用古詩詞的能力。筆者結合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古詩詞教學經(jīng)驗,簡要論述了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個人觀點,希望對廣大同仁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古詩詞 教學
古詩詞是我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尤其是唐宋時期,古詩詞更是發(fā)展到頂峰,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優(yōu)秀古詩詞作者,由于他們的存在,我國的古詩詞才得以發(fā)揚光大。筆者在撰寫這篇文章之前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將自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工作經(jīng)驗結合在一起,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提出了一些個人見解,希望能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一、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興趣
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無論是學習什么內(nèi)容,都必須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古詩詞學習當然也一樣,所以教師要善于將古詩詞內(nèi)容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為學生播放歌曲,通過優(yōu)美的歌曲引入古詩詞創(chuàng)設的獨特意境中。這種方法能改變單一、枯燥的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更深刻地感受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等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再引領學生做好詩詞的分析,感受詩詞中暗含的思想感情,既體現(xiàn)出作者對當時政治的關心,也表達出自己希望能夠重返仕途的愿望。
二、注重積累,反復朗讀
荀子曾經(jīng)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魯迅也曾經(jīng)說:“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边@說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學習過程同樣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不斷地積累才能真正學到知識,才能實現(xiàn)質(zhì)變,向前飛躍一大步。舉例來說,我們?nèi)缃穸贾礼R克思理論是重要的理論指導,他的辯證法的思想和方法論能夠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但是恐怕沒有人知道馬克思創(chuàng)作資本論的艱難過程。馬克思在創(chuàng)作《資本論》的過程中,常年泡在圖書館中,以至于腳下形成一個坑,他閱讀的書籍超過一千五百本,寫出一百多本讀書筆記。馬克思還靈活掌握了世界多個國家的語言,他在自己頭腦中儲存了大量的信息資料,也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能夠?qū)懗霾恍嗟闹鳌顿Y本論》??梢?,無論什么專業(yè)的知識,一定要注意積累,只要積累到一定程度,知識自然會融會貫通,因此古詩詞教學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另外,要想學好古詩詞,不能忽視誦讀的重要性,只有多讀,才能形成語感。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只有多讀才能深刻理解古詩詞中的深刻思想含義,也只有多讀,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以及其中的寫作方法。只有多加誦讀才能提高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能力,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
三、結合背景,理解古詩詞
詩詞作者在進行古詩詞創(chuàng)作時,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條件,有的時候是借景物描寫抒發(fā)感情,有的時候是通過事物描寫表達自己遠大的志向等。所以,如果教師在教授這些古詩詞的時候先向?qū)W生介紹一些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將會非常有利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詞的基本內(nèi)涵。舉例來說,當學習《春望》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介紹一下戰(zhàn)爭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巨大影響,使學生了解到戰(zhàn)爭帶給人們痛苦,這樣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便與作者在感情上實現(xiàn)對接。如果教師不對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學生很難根據(jù)題目準確地理解這首詩的中心思想,當然也就難以把握作者真實的寫作目的。
四、立足“詩眼”或“題眼”,把握精髓
每一首古詩都有詩眼,也就是在古詩中最能夠表達中心思想的字或者詞,詩眼往往生動而準確地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能夠體現(xiàn)作者的推敲功夫。如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鬧”字就是全詩的詩眼,不僅形象地刻畫出春意盎然的美麗景色,而且非常生動,活靈活現(xiàn)。又如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深”字可謂是一語雙關,不僅夸張地表現(xiàn)出潭水的深,也表現(xiàn)出作者與王倫的友情深,將潭水與友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再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刻畫出了烽煙的挺拔,突出了邊塞荒涼的氣氛,“圓”字準確地體現(xiàn)出長河落日的突出特征,使整個畫面顯得雄奇瑰麗。簡單的兩個字便準確地描繪出一幅邊塞景象,依靠自然景物襯托出作者孤寂落寞的思想感情。
五、品析名句,強化情感體驗
好作品是千修萬改而來的,名家的作品也如此,尤其優(yōu)美的詩篇,都融入了詩人的感情。所以,分析古詩詞不僅要學習其優(yōu)美凝練的詩句,還要關注詩詞的意境,進而探究詩人的情感?!督返淖髡呤橇谠?,他的這首絕世名詩的寫作背景,正是被貶永州之時?!扒进B飛盡,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贝嗽娺\用對比彰顯了天高地遠的空曠,以及老翁的卑微渺小,用飛鳥無蹤,反襯老翁的寂寞,萬物皆躲避事事的侵擾,只有作者不為世俗所動,堅守自己的操守,雖然被貶,無奈,但還堅守一份執(zhí)著。
【結 語】
總之,古詩詞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一定要在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師不但要教學生理解和鑒賞古詩詞,更要教學生靈活運用詩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教師只有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才能逐步改善古詩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由于學生對作者“意”的深切體悟是通過詩詞中“象”的理解來實現(xiàn)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尋找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具體物象,并對“象”的特征進行仔細分析,讓他們在情感中感知意象。譬如,在執(zhí)教柳永的《雨霖鈴》時,教師應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悉心體會其中出現(xiàn)的“象”的意蘊:首句通過“寒蟬”“長亭”“驟雨”的意象渲染出一幅蕭瑟的秋景圖,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析“寒蟬”“長亭”“驟雨”的特征,在初步了解意象內(nèi)涵的基礎上,把握其中的情感意蘊?!队炅剽彙吩陂_端就奠定了全詞的低沉的情感基調(diào),至于后面的“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意象都意在渲染作者的別情離緒,詞人那種漂泊不定的惆悵與孤獨都蘊含在這些意象之中了。
二、角色體驗,在共鳴中感悟意象
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詩詞含義的基礎上,置身于詩詞描述的氛圍中,以詩詞中相應人物的身份感受詩詞的意境,進而把握作品所傳送的情感。如執(zhí)教李白的《送友人》,在學生初步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全詩進行創(chuàng)新性擴展,并且選派兩名學生分角色扮演李白和李白的友人,從而讓學生置身于當時別離的情境中:青翠的山巒橫臥于北城之郊,環(huán)繞小城的河水恰似一條白練汩汩東流。李白與摯友策馬并轡而行,送了一程又一程,即使到了城外,還是依然難分難舍。但送君千里,終有離別一刻,此時兩匹駿馬也仿佛善解人意,不愿分離,昂首蒼天,蕭蕭長鳴,猶如各自的主人一樣感慨萬千。當摯友走遠了,李白依然站在那里,馬的悲鳴聲,似乎還在空中回蕩,既長留在作者心中,又伴送著摯友的萬里行程,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如此的場景和學生感同身受的角色體驗,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效率顯著提高。
三、借助情境,在實景中體會意象
詩詞是作者情感的再現(xiàn),在豐富多彩的物象背后,既勾勒出悲歡離合的畫面,也展示了治國平天下的夙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有助于學生深入到作品的藝術境界中,使他們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如執(zhí)教王維的《山居秋暝》,教師可以飽含情感地描繪一幅清新動人的山間秋景圖。大部分學生情隨意遷,變此情此景為我情我景,切身感悟在秋雨洗過的山谷中散步,盡情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松脂、竹葉及荷花香味撲鼻而來,仿佛看到波光粼粼的漣漪和滾動著晶瑩水珠的蓮葉,目睹浣紗女舒心歡悅的笑聲和山泉潺潺的聲響,于是完全陶醉在作者筆下的田園風光中,領略山川的壯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在中小學校園里得到普及,而巧妙應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更有利于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感悟詩詞的意象。譬如在執(zhí)教白居易的《琵琶行》時,針對作品比較低沉而凄切的意境,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比較憂傷哀怨的琵琶獨奏曲,并展示出相應的畫面:一個夜晚,秋風蕭瑟,詩人、明月、孤舟、江水構成了一個無比冷清的畫面,學生在凄冷的畫面和哀傷的樂曲氛圍中深刻感悟了作品的意象。
四、強化誦讀,在誦讀中體驗意象
摘 要: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必要的內(nèi)容之一,而古詩詞中也有不同時期的歷史與文化,是文化的載體之一,但因為小學生缺少古詩詞的積累,不易理解古詩詞的含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客觀分析問題,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歷史文化,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文化承載
教育改革的深入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讓其了解歷史,提高自身的學習素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深度理解,淺層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傳承傳統(tǒng)文化,讓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成發(fā)散性思維。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以死記硬背居多,缺少學習興趣
很多教師采用的都是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背誦古詩詞,并未真正理解其表達的內(nèi)容,缺乏學習興趣。
課上,教師只會用較短的時間講解古詩詞,然后讓學生自主朗讀與背誦,使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記住,又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忘記,記憶不牢固,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這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教師教學水平較低,忽略了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
有的小學語文教師會偏重其他部分的教學,常常忽略古詩詞,只用較短的時間講解,剩余大部分時間來講解現(xiàn)代文,沒有給古詩詞以足夠的重視。另外,又因為教師教學水平較低,對古詩詞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層解析古詩詞中的含義,只是簡單介紹作者及詩詞的背景,增加學生理解上的疑惑,讓古詩詞的教學變得不完整。
(三)教師沒有深層次理解古詞
古詩詞是文化的載體,從不同角度理解都可以得出多種內(nèi)涵,有美好的意境,而很多教師雖然會對古詩詞進行分析,但只是字面意思,機械式的分析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直接的感受是學習枯燥,很難感受到古詩詞的美感,讓學生的審美處于較低的水平。
上述的不足,會掩蓋古詩詞內(nèi)容中包含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承載。
二、完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對策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教學觀念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并以古詩詞為載體,代代傳承,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學生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學會知識,還可以通過了解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知道歷史的演變,激發(fā)自身的愛國情懷。為此,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發(fā)現(xiàn)其包含的文化性,深度了解古詩詞所講的內(nèi)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陶冶情操,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教師不可以只局限于自己現(xiàn)有的教學水平,而是要不斷學習,掌握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參考成功的教學案例,豐富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讓自己充分理解古詩詞表達的內(nèi)容,營造意境,引導學生在意境中學習知識,讓其用發(fā)散性的思維從不同方面理解古詩詞,形成自己的理解,幫助記憶。同時,教師還要了解古詩詞中包含的文化,傳遞給學生。
(三)注重講解古詩詞的內(nèi)涵與意境
古詩詞會用寥寥數(shù)句話,概括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內(nèi)容精練、語言優(yōu)美,把讀者帶入古詩詞所創(chuàng)造的情感意境中,而讀者進入意境后,會在腦中形成古詩詞描繪的畫面。對此,教師要注重古詩詞意境的講解,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美感。另外,因為古詩詞對人物及事物的描寫詞匯非常精練,按照字面的分析雖然可以理解古詩,但只停留于表面,所以,教師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學生一起感受古詩詞語言的魅力,而通過字、句的分析,學生可以用抽象的思維想象描繪的場景,結合當時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感受文化具有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讓古詩詞與文化背景相結合。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教學內(nèi)容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如果依然用傳統(tǒng)的方法教學,會讓課堂學習氛圍僵化,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學習效果,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xiàn)狀,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的改革,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革新,用新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機。另外,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除了古詩詞內(nèi)容的講解外,還要適當向外延展,介紹作者的生平與當時的朝代,找到與某首詩或詞內(nèi)容相近的古詩詞,做課外拓展練習,引導學生根據(jù)當時的文化理解古詩詞,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問題以死記硬背居多,因此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水平較低,忽略了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教師沒有深層次理解古詩詞。其對策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注重講解古詩詞的內(nèi)涵與意境,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教學內(nèi)容,從而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古詩詞,了解古詩詞背后的文化。
參考文獻:
關鍵詞:古典詩詞 教學 想象
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的凝煉性往往給讀者帶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感受。這意味著讀者要透過簡短的文字尋象觀意,并聯(lián)系人生的體驗展開想象,走近詩詞的創(chuàng)作情境,感悟其中的情韻。詩人艾青說:“想象是詩歌的翅膀,沒有想象,詩人就無法在理想的天空飛翔。”同樣,沒有想象,讀者就無法翱翔于古典詩詞的天空。因此,古詩詞的教學,要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沖出高考的牢籠,將詩詞的意境轉(zhuǎn)化成具體可感的直觀畫面,從而體會詩人的情感,獲得審美享受。
一、以讀啟動想象的翅膀
古有許慎《說文解字》釋“詩”:詩,志也。從言,寺聲。今有朱自清先生言:“中國人學詩向來注重背誦?!痹娙绱耍~亦然。鑒賞古詩詞,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還原詩詞的創(chuàng)作情境,讓學生走近詩詞。
比如,要體會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情感,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學生可以邊用激昂的音調(diào)讀“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邊想象自己如臨絕壁,如聞濤聲,如見千堆雪似的浪花,再結合風流瀟灑如周郎、心思縝密如曹操、足智多謀如諸葛亮等三國英雄人物進行想象,體會詞人豁達豪放的情感。再如,柳永《雨霖鈴》彌漫著離別的凄苦惆悵之情。朗讀時保持稍舒緩的語速,低沉的音調(diào),邊讀邊想象依依飄揚的垂柳、清秋凄涼的曉風、清冷的殘月、哀婉凄切的蟬鳴的長亭邊,一對相愛的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眮砀惺芮槿藗x別的無限惆悵之情。
可見,缺少了讀,就品味不到詩詞的味道,缺乏了想象,就遠離詩詞的情境。因此,古典詩詞的教學,要以讀啟動想象的翅膀,進入詩詞的創(chuàng)作情境,領悟古詩詞的文字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用想象填補詩境的空白
古詩詞并非詳盡地描繪事物的全貌,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最本質(zhì)的特征,在簡短精悍的篇幅里蘊含豐富的思想情感,這就有意無意地形成某種情境的“空白”。因此,教師必須啟發(fā)學生從有限的字、詞、句入手,由具體可感的意象來展開想象的翅膀,填補寫景、敘事、抒情等方面的空白,方能深切體會詩人情感的跌宕起伏,從而獲得審美愉悅。
例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首小令用簡短的二十八字勾畫出一副羈旅荒郊圖。全篇幾乎全是名詞疊加的意象,省卻了斷腸人路途艱辛的敘述。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意象,填補空白??晒膭顚W生想象:黃昏時分,枯黃的藤條纏繞的老樹上,烏鴉已經(jīng)歸巢,不遠處潺潺流水的小橋邊,有幾家炊煙在裊裊升騰著,一位風塵仆仆的游子牽著一匹瘦馬走在幽靜的古道上,夕照落在疲倦的臉上。通過這樣想象,還原畫面,從而體會斷腸人的思家之情。再如,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過遼西。”這首口語化的小詩多處巧妙地留下了空白。怨的只是黃鶯兒嗎?只因黃鶯兒啼擾曉夢而怨嗎?要解答這些問題,就要引導學生抓住詩句有限的信息進行想象,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牽掛的人身在遼西,她擔心黃鶯兒驚擾了自己對遠征遼西的親人的思念。
可見,馳騁想象的翅膀,填補古典詩詞留下的多維的空白,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古詩詞“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余韻。
三、用樂曲拓寬想象的源泉
中國古典詩詞離不開音樂。遠古時期的詩歌源于先民的勞動號子,后有漢樂府專門采集民歌進行配樂演唱,被稱為“詩余”的詞在古代就相當于現(xiàn)代流行音樂的歌詞。因此,要感悟古典詩詞的韻味,可以適當在教學中配以古詩詞歌曲的演奏,借助音樂的強烈感染力,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釋放喜怒哀樂的情感,進而領略詩歌的深遠意境。
如,講授李煜《虞美人》,可以播放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讓學生在低沉憂傷的樂曲中,想象南唐后主獨自憑欄,遙望天邊的明月,想念著故國的雕欄玉砌,回首著消散在東風中的不堪往事,哀愁如東去的春水奔騰洶涌,滔滔不絕。再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可以讓學生在優(yōu)美柔和的樂曲的輔助下,通過想象描繪“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钡膶庫o恬淡的山村圖景,感受詩人對悠閑愜意的山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見,古詩詞的鑒賞,輔以音樂,可以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得想象不再受直觀形象的限制,可以更為深切地體悟詩詞的情感。
總而言之,古典詩詞的教學要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正如金開誠所言“讀詩需要想詩?!苯處熞擅畹貑l(fā)學生通過誦讀、填補空白,并配以樂曲等途徑去馳騁想象的雙翅,翱翔于古典詩詞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張志公著:語文教學論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
一、調(diào)查目的與抽樣
為了確切了解目前中小學師生語言素養(yǎng)現(xiàn)狀,真正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準確確定教學目標、尋找教學的最佳決策起點,江蘇省常州市中小學寫作教學郭家海名教師工作室與華東師范大學課程系合作,研制了“中小學寫作核心素養(yǎng)現(xiàn)狀調(diào)查問卷”。問卷問題列有兩種選項:一是“不同意”;二是“同意”。工作室于2017年3月15日至5月15日在C市市區(qū)隨機選取8所小學,抽取318名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研究樣本。一共發(fā)放正式問卷318份,回收有效問卷301份,有效回收率94.6%。
二、調(diào)查分析與結論
為了聚焦所研究的問題,本文將重點分析城市小學語文教師涉及教學的“語言素養(yǎng)”情況。“教師語言素養(yǎng)”主要由“素養(yǎng)認知”“素養(yǎng)策略”“素養(yǎng)行為”三個具體維度構成。認知維度代表性題項分別是“教師個人寫作水平高或者給學生寫下水作文對提升學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教師語言能力強,審美水平也強”和“語言水平高,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高”;策略維度代表性題項分別是“背誦古詩詞和經(jīng)典古文是提升語言素養(yǎng)的最佳途徑”“語文教師提高語言素養(yǎng)最主要的方法是經(jīng)常寫作”和“語文教師大量閱讀可以提高語言素養(yǎng)”;行為維度代表性題項分別是“我自己閱讀的時候會特別注意作者的用詞”“我每學期也會寫些日記、隨筆或者新聞報道、教學論文”和“我平均每星期讀一本書或一本文學類、教學類雜志”。下面對三個維度的調(diào)查的結果予以分析。
(一)調(diào)查分析
1.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語言素養(yǎng)及其在教學中所起作用的認知
經(jīng)過多次驗證,認知維度最后選擇的代表性題項有三個,分別是“教師個人寫作水平高或者給學生寫下水作文對提升學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教師語言能力強,審美水平也強”和“語言水平高,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高”。這三個題項中,前一個是正向題項,后兩個是反向題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在語言素養(yǎng)認知維度上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師對語言素養(yǎng)作用的認知判斷見表1。
認知1是第一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教師個人寫作水平高或者給學生寫下水作文對提升學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整體上城市小學語文教師持贊成態(tài)度,總計達83.8%。其中,中年級教師認可度最高,高出其他兩個學段教師7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級教師否認率高達9.3%,可能與其長期從事低年級教學,涉及整篇寫作、片段寫作少有關。
認知2是第二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教師語言能力強,審美水平也強”。這是一個反向的題項,教師的“語言能力”與其“審美能力”并不呈因果關系。但是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88.5%的城市小學語文教師都認同了這個沒有因果關系的判斷。其中,高年級教師認同度相對較低,高年級教師否認率是低中年級教師的3倍以上。
認知3是第三個題項,具體問題是“語言水平高,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高”。這也是一個反向題。與認知2相比,這個表述更荒謬。一個人的“語言水平”與其“思想道德水平”沒有任何因果關系,這是一個常識。相對于認知1與認知2,這一題認可度要低一些,占總?cè)藬?shù)的69.8%。但是從整體上說,城市小學語文教師有這樣的認知仍是讓人深思的。
2.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提升語言素養(yǎng)策略的認同
策略維度在驗證后篩選下來的三個代表性題項分別是“背誦古詩詞和經(jīng)典古文是提升語言素養(yǎng)的最佳途徑”“語文教師提高語言素養(yǎng)最主要的方法是經(jīng)常寫作”和“語文教師大量閱讀可以提高語言素養(yǎ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升語言素養(yǎng)策略維度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師在提升語言素養(yǎng)策略上的認同見表2。
表2 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提升語言素養(yǎng)策略的認同
■
策略1是第一個題項,具體問題是“背誦古詩詞和經(jīng)典古文是提升語言素養(yǎng)的最佳途徑”。“背誦古詩詞和經(jīng)典古文”是千百年實踐檢驗出的提升語言素養(yǎng)的良策,城市小學語文教師總贊成率達到88.4%,仍有11.6%不贊成,其中集中在低年級,也許與低年級教學中背誦積累的要求沒有中高年級高有一定的關系。
策略2是第二個題項,具體問題是“語文教師提高語言素養(yǎng)最主要的方法是經(jīng)常寫作”。“背誦”是輸入,寫作運用是“輸出”。語言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口語交際與書面表達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不認同的比例比較高,都是9.3%,是低年級的4倍。從教學的角度看,中高學段都進行了正式的習作教學,卻有近20%的教師不認同寫作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現(xiàn)象。
策略3是第三個題項,具體問題是“語文教師大量閱讀可以提高語言素養(yǎng)”的。三個學段的教師在認同度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3.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提升語言素養(yǎng)行為的認同
行為維度驗證篩選出的三個代表性題項分別是“我自己閱讀的時候會特別注意作者的用詞”“我每學期也會寫些日記、隨筆或者新聞報道、教學論文”和“我平均每星期讀一本書或一本文學類、教學類雜志”。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升語言素養(yǎng)行為維度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師在提升語言素養(yǎng)行為上的認同見表3。
表3 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提升語言素養(yǎng)行為的認同
■
行為1是第一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我自己閱讀的時候會特別注意作者的用詞”。這個題項是對第二個維度第三個題項的檢測,即不注意文章語言使用的“大量閱讀”是很難提升語言素養(yǎng)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只有11.7%的小學語文教師認同“注意文章語言使用”,88.4%的小學語文教師閱讀中都不注重作者的語言使用。認同的學段中,中學段教師比例最低,只有低、高學段的一半;不認同的教師中,低中學段比例最高,高出高學段5-7個百分點。
行為2是第二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我每學期也會寫些日記、隨筆或者新聞報道、教學論文”。本題與維度二第二個題項呼應,都是關于語言素養(yǎng)的運用。題項提供了四種語文教師經(jīng)常涉及的文體樣式,在四種選擇一種的認同中,總量只有81.4%,有18.6%小學語文教師半年都不動筆,尤其以中高學段為甚。
行為3是第三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我平均每星期讀一本書或一本文學類、教學類雜志”。本題與維度二第三個題項呼應,都是關于語言素養(yǎng)積累的。讓人困惑的是,在策略選擇上,小學語文教師100%認可“大量閱讀”的重要;但是,在個人行動上,每個星期都有一定閱讀量的人數(shù)比例只有65.1%,高達34.9%的小學語文教師不怎么閱讀,尤其以低年級為甚。
(二)調(diào)查的初步結論
根據(jù)以上調(diào)查結果分析,關于城市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yǎng)現(xiàn)狀,我們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結論。
1.關于語言素養(yǎng)的認知有比較嚴重的偏差
認知偏差明顯體現(xiàn)在維度一的兩個反向題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重,主要是語文教師對理性思維重視不夠,多從個人感覺出發(fā),簡單將“審美素養(yǎng)”與“道德素養(yǎng)”等同于“語言素養(yǎng)”,忽視了許許多多語言素養(yǎng)很高的人在審美素養(yǎng)乃至道德素養(yǎng)方面的嚴重不足。以中外作家為例,他們的語言素養(yǎng)都很高了,但是奈保爾、胡蘭成、塞林格、谷崎潤一郎等都是缺乏道德素養(yǎng)的人。實際生活中,人品與文品并非總是一致。
2.語言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意識與行動不一致
意識與行為的不一致主要體現(xiàn)在維度二和維度三的“積累”與“運用”四道題項上。“積累”方面,維度二第三題與維度三第三題嚴重不一致。這種不一致直接顛覆了“師范”一詞,因為許多語文教師已經(jīng)變成自己不讀書,但贊成多讀書、只要求學生多讀書的人。“運用”方面情形略同于積累,也反映了語文教師自身不動筆,卻要學生多動筆的現(xiàn)象。
3.不同學段有關語言素養(yǎng)的認知與行為有差距
由于小學三個學段差異較大,有些教師長期在某一個學段教學,從而形成學段意識局限。例如維度一第一個題項,一、二年級有9.3%的語文教師對“寫作”沒有感覺;維度二第一個題項也體現(xiàn)了一、二年級語文教師的特點。
三、城市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yǎng)提升建議
根據(jù)調(diào)查分析,我們對當前城市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提出如下改進建議。
(一)加強理性閱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檢驗閱讀
由于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師基本上是文科出身,來自偏重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中文系,長期接觸感性作品,嚴重缺乏理性思維的訓練,于是出現(xiàn)諸多語文教師在追求“個性”“感覺”“浪漫”的同時,缺乏“共性”“科學”“實證”的審辨眼光與研究視野,從而出現(xiàn)調(diào)查中近70%的語文教師無法判別“語言水平高,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高”這樣的邏輯謬誤的情況。因此,矯正方向是積極引入理性閱讀,進行科學研究,將日常閱讀的內(nèi)容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進行檢核,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
(二)從自身做起,多讀書,多動筆
化“觀點”“想法”為行動,從自身做起,多讀書,多讀理性的理論書;多動筆,多結合理論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語文教師不是“小資白領”,讀書主要不是休閑娛樂;語文教師也不是作家詩人,寫作主要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讀書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閱讀專業(yè)理論著作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寫作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結合理論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三)走出學段藩籬,放眼成長過程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同樣是小學教師,不同年級段的教師在語言素養(yǎng)的不同維度上顯示顯著差異。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長期處于一個年級段所造成。顯然,對語言素養(yǎng)的認知、策略與行動不能完全由所教年級段教學內(nèi)容有無決定。有些教師個人價值判斷、審美標準受所教學段教學內(nèi)容的局限,因為小學低學段沒有整篇的習作教學任務,就忽視自身寫作,這是十分要不得的。一個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教師,于學生培養(yǎng)要著眼于其一生成長,于自我修煉要著眼于一生的豐盈。即使在實際教學中,也應該關注12年完整的基礎教育,不能小學不關注初中,初中不關注高中,高中不關注小學。至于小學內(nèi)部,更應該六年整體一盤棋,而不應該內(nèi)部再行割裂。
由于調(diào)查范圍僅限于一個城市,抽取樣本僅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因此,本研究對當前城市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yǎng)現(xiàn)狀的描述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些問題我們將在后續(xù)研究中予以改進。
參考文獻:
[1]師曼,等.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
[2]王寧.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學科的特質(zhì)[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
教學工作總結
一學期教學工作結束,現(xiàn)就本學期中我所擔任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全面貫徹執(zhí)行國家教育方針,貫徹義務教育理念,努力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精神,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創(chuàng)造”,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讓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二、學生學習情況。 (一)以閱讀教學為主,共完成六個單元共三十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每個單元一個主題,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 (1)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進而了解社會人生;繼續(xù)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品味含意豐富的語句。
(2)加強了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lián)想與想像,了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起環(huán)保意識。
(4)學生了解了民生和民間文化。不僅感覺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蘊含的無窮樂趣,還體會到了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
(5)在優(yōu)美的古文中漫步,在大致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驗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了解古人寫景、敘事、議論的藝術,體會語言運用的妙處;積累了常見的文言詞語,增強了語感。 (6)在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品味了古詩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親身體驗加深了理解。 (二)完成了六次綜合性學習,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篩選信息的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獻給母親的歌:
(1)通過活動,讓學生多側(cè)面地認識了母親,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yǎng)孝敬母親的情感;
(2)讓學生學會了用適當?shù)姆绞较蚰赣H表達感情,學會理性地思考母愛以及“愛”的內(nèi)涵;
(3)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表達方式(口語交流或書面寫作等)來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能力。
2.尋覓春天的蹤跡
(1)通過尋覓、觀察春天的蹤跡,讓學生深入認識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點生命在春天里成長變化的過程及特點,培養(yǎng)熱愛春天的情感;
(2)在觀賞春天、贊美春天的活動過程中,加深對春天的體驗和感悟,培養(yǎng)初步的自然觀賞和藝術欣賞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中勤于記錄的習慣,學會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養(yǎng)能將描寫與抒情相結合的語言表達能力。
3.科海泛舟:
(1)通過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崇真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引導并幫助了學生深入、全面認識科學,在追求科學的過程中具有人文關懷意識;
(3)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地把科技信息傳達給他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淺顯的科學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達能力。 4.古詩苑漫步:
(1)通過此次活動,引導了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感受古代詩詞作品的豐富多彩,感受文學形象,發(fā)展思維能力,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關鍵詞】 高中 語文 心理把握
【中圖分類號】 G4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7(b)-0097-01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教學正逐漸發(fā)生改變。許多新理念、新方法被應用到一線教學實踐之中,并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在以各自的心態(tài)適應這種變化。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當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師生的心理呢?又該怎樣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這些心理來開展教學呢?以下本文就上述問題進行簡略地探討。
1 對師生間求知心理的把握
“知識就是生產(chǎn)力”的觀念早已得到社會的公認,并深入平常百姓的心中。高中階段的師生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自身實際生活的感受中,都對此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因此,他們對知識有著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渴求。而高中語文作為人文科學中的重要科目,其知識性和應用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高中語文課上,教師和學生都表現(xiàn)出一種求知的心理,這種心理表現(xiàn)出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對于知識的依賴性。
對此,高中師生要合理把握這種求知心理,在語文課堂上學會求知,開展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師和學生要掌握研究性學習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明確研究性學習的含義、性質(zhì)、特點、開設的意義、學習的目標和內(nèi)容等。這無疑會引導他們對研究性學習,尤其是高中語文知識的求知需要。這種“學會求知”的求知行為正符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精神。高中師生的求知需要增強了,有利于適應當今社會,平衡自身心理,從而全面實現(xiàn)心理健康。
2 對師生的交往需求心理的把握
交往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而交往需求心理則是指人們愿意與其他人進行交往,建立友誼關系需要的心理傾向。在實際生活中,一個人無論多么堅強、出色、干練,但仍然需要使自己與別人保持良好關系,來發(fā)展自身的價值和重要性。高中語文學習更是如此。
所以,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和學生之間保持良好地溝通和交流,并促使他們學會分享與合作,重點引導學生學會人際溝通、與人合作、共享信息和成果,鼓勵教師勇于與人溝通、善于與人合作、樂于同他人共享信息與成果。這無疑會保證高中語文學習效果的最優(yōu),提升師生的交往能力,造就心理健康發(fā)展、適應當代社會的綜合性人才。
3 對師生的好奇驅(qū)動心理的把握
俗語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這種人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是人對某項事物興趣的源泉,積極地作用在人的心里。而興趣又是高中語文學習的有效驅(qū)動力。相對其他知識來說,高中語文中的一些關于語法、文言文等知識較為枯燥。如果沒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那么這些知識的學習就會更加令人厭煩。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充分把握師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好奇驅(qū)動心理。為維持和提升這種心理,高中師生就必須要不斷地在課堂內(nèi)外收集與語文知識相關的有趣故事,探索語文教學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實踐經(jīng)驗表明,在這一探索過程中,高中師生對語文的求知興趣會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并逐漸得到培養(yǎng)。同時,這一過程不僅不會影響正常的課內(nèi)教學,反而會使高中師生的正常課內(nèi)教學變得更加容易。
4 對師生的良好注意品質(zhì)的把握
注意是人在心理活動時,對相關對象的選擇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從于預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對自己的身體、行為和觀念的注意。
高中語文教學是具有很強的目的性的,要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是需要堅強的意志,要克服大量的困難的;在這一過程之中,高中師生都要時刻注意監(jiān)控自己的行為和意識,有選擇性地擇選知識內(nèi)容。由此可見,高中師生的良好注意品質(zhì)的把握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客觀需要,也是高中語文教學成功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5 對師生的記憶力的把握
記憶是個體對其經(jīng)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xiàn)。從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看,記憶就是信息的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記憶是豐富知識儲備,擴大表象儲備的有效途徑。
實施和組織高中語文教學離不開記憶這種心理因素的參與。高中語文中的許多知識都需要識記,例如古詩詞名篇、散文名段、字義詞源等等。高中師生在組織和參與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會逐漸提高自身信息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的水平,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表象儲備、體驗儲備,使自身的記憶力越來越好。
6 對師生的想像力的把握
想像是在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并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想像力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
愛因斯坦曾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痹谡Z文教學過程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想像的參與。這是由語文教學的特點所決定了的。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實踐能夠極大地增強高中師生的想像力:會使其擴大知識的范圍,增加表象的儲備;會使他們思維處于激活的狀態(tài);會在艱苦的研究過程中產(chǎn)生靈感,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長期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像活動,能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是作用于人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組織和參與的團隊活動。在具體開展教學工作時,我們必須要把握好其中的心理,使這些心理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促進教學的成功展開。
參考文獻
一、培訓學習求實效
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感受到一種壓力和挑戰(zhàn),為此我們必須構建知識結構,及時充電,改變教學觀念,不斷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
1組織教師讀相關專業(yè)理論書籍,為了鼓勵教師廣泛學習,學習為每個辦公室征訂了《教學月刊》、《小學學科教學設計》等雜志,還出錢為每個教師訂閱教育雜志,讓教師能不斷去汲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做好教學摘記,并撰寫1~2篇心得體會,讓自己的思想與名家碰撞,增強作為一名教育者的思想底蘊和文化底蘊。在校長室領導下,我們?yōu)榻處煱才帕硕鄬用娴呐嘤枺赫Z文、數(shù)學骨干教師赴杭州參加“千課萬人”名師觀摩活動,使教師與名師進行零距離接觸,汲取名師的教學精髓;繼續(xù)安排徐玉環(huán)、陳佩佩、Xx參加Xx市中心組學習;組織各學科相應教師參加Xx、Xx及各學區(qū)舉辦的各級各類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加強新教師培訓。注重理論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集體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讓教師通過自學、集中學習、外出培訓等形式深化對新的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時俱進,使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2、利用教研組加強教師的校本培訓。在各教研組長的有效組織下,各教研組的活動也是搞得有聲有色,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都是有主題、有目的,比如低段的語文教學圍繞“識字教學”展開研討,高段的語文教研組就“同課異構”、“讀寫結合”展開了教學研討,數(shù)學教研組通過集體備課探討再圍繞主題上課研討,大家針對各類教學問題,暢談自己對教研教學理論的探討、對教材的鉆研、對教學方法分選擇,氣氛輕松和諧,話題明確集中,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有效得到提高。本學期Xx老師撰寫的《釣魚的啟示》入選《小學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設計》;Xx、Xx老師分別在Xx市、Xx學區(qū)音樂研討課中詮釋自己的音樂教學理念,Xx老師在學區(qū)低年級看圖寫話主題研討課上另辟蹊徑,Xx老師在學區(qū)研討會上就低段看圖寫話指導作了主題論壇。新教師Xx老師向進修學校作了匯報課,由于該新教師表現(xiàn)突出,在市新教師匯報課上開出一節(jié)較為精彩的課,贏得了進修學校領導好評;在Xx市舉行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中我校的Xx、陳仁核、徐瑞云等十五位老師的論文被推薦到學區(qū)參加評比;學區(qū)語文說課比賽中葉愛珠老師榮獲二等獎,徐玉環(huán)、Xx老師分別榮獲三等獎。黃麗丹老師在學區(qū)體育說課比賽中獲三等獎。
二、教學管理求規(guī)范
1、重視教學常規(guī)檢查管理
教學常規(guī)管理,是教學管理的基本內(nèi)容,加強教學常規(guī)的建設與實施,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保證。本學期,我們依然遵循此規(guī)律,狠抓教學常規(guī)管理,向管理要質(zhì)量。
為了規(guī)范教學行為,我們根據(jù)教學常規(guī)的流程,從教師的備課、上課、聽課、作業(yè)批改、考后分析和后進生轉(zhuǎn)化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克服了“重結果,輕內(nèi)容”,“重教學成績,輕教法”的弊端。
上課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上好一堂課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為了促進教師的教學觀念轉(zhuǎn)變,提高課堂效率,本學期行政人員分段落段聽課,并且與教師及時進行交流。
本學期教學常規(guī)檢查采用集中檢查方式,共進行了3次,分別對每位老師的教學計劃、備課、作業(yè)、測試情況、后進生轉(zhuǎn)化情況等進行檢查,先由老師自評,再由校委成員分學科進行檢查,這樣有利于進行橫向?qū)Ρ?。?jīng)過檢查Xx、Xx、Xx、Xx、Xx、Xx、Xx、Xx等大部分的老師都能自覺貫徹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Xx、Xx、Xx、Xx等許多老師都能及時認真地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同時,通過檢查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部分備課教學過程較簡單尤其對于學生活動預設不夠全面。并通過教導處在周前會上反饋,及時吸取精華,彌補不足。
2、考勤管理
不管是一天的出勤情況,還是平時的會議情況,我校大部分教師時間觀念強,工作認真負責,極少出現(xiàn)懶散現(xiàn)象。教導處也對教師出勤情況、上課情況、會議情況、教研活動情況等進行記錄,按周、按月進行統(tǒng)計,并作為原始材料存入檔案。本學期,學校加強早自習、中午教師值班的管理。上午、中午、下午學生上學、放學期間還要求當天值日教師配合門衛(wèi)做好校安工程。大多數(shù)班級都能利用早自習時間進行古詩詞背誦、口語交際、語言積累等,中午也有值班教師進行值班和輔導學困生。此外每天都有專人負責巡課登記,加大了對課堂教學的監(jiān)控力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特別是綜合課的課堂,在學期結束期間特別關注。
三、教學質(zhì)量求提高
1、做好培優(yōu)、輔差工作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一舉措。
開學初,我們一如既往抓好此項工作,積極探索轉(zhuǎn)化途徑。做到對象明確,內(nèi)容落實,輔導到位,記載詳盡。本學期,教導處把它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一開學,就要求各位語數(shù)英任課教師,看一看自己所任學科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跟兄弟學校比一比自己在什么位置,找其中得失成敗的原因,使教師認識到素質(zhì)教育不能放松學科教學,學科成績是教育質(zhì)量的核心部分,加強提優(yōu)補差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優(yōu)秀率刻不容緩。訂培優(yōu)補差的具體措施以及目標。并且每周具體落實培優(yōu)補差工作,教導處對其進行定期與不定期檢查。
2、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特別是注重學生朗讀、閱讀、寫字等習慣、能力的養(yǎng)成教育。
3、堅持學科教學質(zhì)量測試。本學期,校長室特別重視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聯(lián)合學區(qū)的其他兄弟學校,對六年級語文、數(shù)學進行了三次聯(lián)考,并組織任課教師進行認真的閱卷分析。教導處人員分別針對各科的調(diào)測結果,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的意見,然后在全體教師會上反饋。其他年級的學科測試,要求教師做好測試分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
四、各項活動求豐富
組織、開展各項競賽活動,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學區(qū)運動會上,經(jīng)過運動健將的拼搏努力,我們學校榮獲三等獎;Xx電腦作品榮獲Xx市三等獎;四(1)班、四(4)班在學區(qū)英語書寫比賽中分別榮獲三等獎;六(4)班的Xx同學在Xx市“Xx杯”創(chuàng)新作文現(xiàn)場賽中榮獲二等獎;Xx、Xx在Xx市科學綜合能力比賽中分別榮獲二、三等獎。在學區(qū)小學五年級英語口語比賽中Xx、Xx分別榮獲一等獎,Xx、Xx分別榮獲三等獎。學期將近結束,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Xx市“暑期讀好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