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16 15:56:2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學校家庭教育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長期以來,中小學的應試教育不可避免地向智力傾斜。反映在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評價上,一些地方把能否升入高一級重點學校的人數(shù)多少及分數(shù)高低用于衡量學校教育的業(yè)績優(yōu)劣,家長們把子女考上重點中學既而考上重點大學作為唯一的目標。這種忽視學生情感、只重視所謂智力發(fā)展的教育,其后果必然是傷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扭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時影響教師自身素質的持續(xù)提高。
二、缺乏家庭教育配合的學校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低效的
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由于家庭教育的薄弱或方法欠當?shù)纫蛩厮斐傻摹敖逃忍觳蛔恪钡膶W生在接受學校教育時的成效一般較為遜色,甚至表現(xiàn)出某些性格缺陷。開篇中提及的金華市在讀高中生徐力,其性情閉塞自私、怪僻殘暴,他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平時母親在學習上、生活上對他的嚴厲和苛求,使他產(chǎn)生極大反感,性格又決定他不會尋求親情間的交流、疏通以求得緩解,而是一味地壓抑在心頭,一旦爆發(fā)就不可收拾。有的家長也發(fā)自內心地希望孩子好,但家庭教育又難著邊際。再留心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他們的家庭氛圍、人文素質大多是較有利于孩子發(fā)展成長的,父母較懂得指導孩子、教育孩子,并以自己對待生活、對待他人的良好態(tài)度、言行習慣感染孩子。漸漸地,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習上的綜合能力呈現(xiàn)出諸多優(yōu)勢。古今中外的許多杰出人士,一般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一些從事教育研究的人士稱:家庭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實施的基礎,而且是學校教育的最佳先導和有效補充。因為,從一個人接受教育歷程來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時效最長、影響最大的教育,尤其是在個性和人格的形成方面。一個人在學前期,是在父母的養(yǎng)育下長大,在小學和中學期間,在父母的愛心和關護下成長,一言一行、一投手一駐足乃至思想、秉性、感悟和文化底蘊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制約子女,甚至影射至子女的人生歷程的某些階段。
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最佳整合
筆者有一名學生周某,原先合家住在土坯房里。改革開放之初,他父母倆經(jīng)營了家庭搪瓷加工作業(yè),歷經(jīng)跌打滾爬奮發(fā)崛起?,F(xiàn)在他父親已成為市里一個大鎮(zhèn)的副鎮(zhèn)長,母親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教師。他們十分重視家庭教育,并與學校保持密切聯(lián)系,及時了解周某在校接受教育的第一手信息,結合自己的奮發(fā)史用求真知做真人,學會做人,學會創(chuàng)造的切身體會教育督促周某,使他明確學習的責任感,學會自主學習。其綜合素質、能力較強,學業(yè)成績歷居年級優(yōu)秀,并在老師的輔導下,在市級報刊上發(fā)表多篇習作。許多成功的事例有力地說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整合與相一致的必要性和正確性。為了取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整合的最佳效果,我們必須共同關注以下問題。
1.緊扣實施家、校整合教育的最佳時期
一般來說,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到完成接受基礎教育這一階段最佳。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多數(shù)還在父母身邊,便于家、校間的聯(lián)系溝通,有利于雙方教育的整合。再者,孩子學齡越小,心理特征越純正,可塑性越強,學校、家庭整合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2.關于“笨孩子”
科學家的調查研究表明,智力超常或智力低下的兒童都很少見。在人接受教育的早期所見到“笨”。絕大多數(shù)是他對學習的內容不關心、不感興趣。這時的學校和家庭的教育,都要善于從孩子的心理需求入手,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從中助其長進,助其看到成績。從不會到會,從會到更出色。其實教育的方式方法到位,良好的學習品質一旦形成,就能轉變過來。上述提及的張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3.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注重孩子的“我要學”始終是關鍵。這里包涵學習習慣、興趣、方法、責任感、吃苦耐勞、與人相處,能安心靜氣地坐下來,踏踏實實學進去等良好學習品質的問題,即情商問題。教育界的共識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能有效地、理性地導向和策勵智商的發(fā)展,達到挖掘潛能的目的。
4.不要心浮氣躁
(一)家庭教育
1.家庭束縛與父母期望家庭束縛指的是父母在處理孩子的相關事務時對孩子自由選擇度方面的限制程度。在問卷中,孩子的自由選擇度由高到低分為四種情況。在處理相關事件中,“由孩子決定”說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束縛最少;“雙方商量,以孩子的意見為主”表明孩子所受的束縛也相對較少;“雙方商量,以父母的意見為主”表明孩子所受的束縛相對較多;而“由父母決定”則說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束縛最多,自由選擇度最少。為了更好地了解父母的期望對孩子的家庭束縛程度是否有影響,本研究將父母的期望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發(fā)展型,即側重于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有經(jīng)濟實力、有知識、有學問或者有能力的人;另一類為生活型,即側重于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有興趣愛好、有愛心或者普通而幸福的人。經(jīng)過交互分析和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他們對子女的束縛程度的差異顯著(χ2=10.755,df=3,p=0.013<0.05)。父母的期望為發(fā)展型的,在子女相關事務的決策中給予的束縛會更大:“雙方商量,以父母意見為主”和“父母決定”分別占到了67.58%和8.79%,而“由孩子決定”和“雙方商量,以孩子意見為主”合起來才只有23.65%。相比之下,父母的期望為生活型的,“雙方商量,以父母意見為主”和“父母決定”分別占到了52.87%和4.60%,而“由孩子決定”和“雙方商量,以孩子意見為主”共占42.53%。相比之下,后者對子女能力方面的期望較低,希望子女過上幸??鞓贰⒆非笞晕覑酆玫纳?,因而對子女的束縛較小。2.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對子女撫養(yǎng)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是父母各種教育行為的特征概括。[1]但是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是否不同?本研究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為了四種類型,即說教型、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說教型在問卷中對應的選項是“說教為主”,專制型對應的是“訓斥為主”,民主型對應的是“民主、平等對話”,放任型對應的是“不太管,自由發(fā)展”。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四種教育類型中,49.40%的父親、46.30%的母親為說教型,20.40%的父親和19.60%的母親為民主型,遠高于其他兩種類型所占的比重。在專制型中,父母所占的比例非常接近,差異不是很大。在民主型中,母親所占的比例高于父親4.80%。在放任型中,父親所占的比例則高于母親2.90%。關穎、劉春芬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類別的各種不同教育方式之間,還有其交叉性。[2]從以上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父母親在對小學生的教育方式上既有共同點,也有差異。他們的共性表現(xiàn)在,說教型和民主型父母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專制型和放任型兩種較為極端的教育方式所占的總體比重相對較小。
(二)小學生校外生活現(xiàn)狀
1.小學生校外生活類型校外生活是與學校生活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包括了周末、節(jié)假日和放學后學生的生活方式、交往對象以及其他相關的活動。為了更好的研究小學生的校外生活狀況,筆者把小學生的校外生活類型分為了四大類:自學型,包括了做學校作業(yè)和看課外書;他人輔導型,包括了請家教輔導或上課外輔導班和做課外班老師安排的作業(yè);娛樂型,包括了看電視、和小伙伴玩以及上網(wǎng)等;實踐型包括做家務等。為了更好地形成對比關系,筆者在設計問卷的時候,把平日和周末休息日進行了必要的劃分。自學型的小學生所占的比重無論是在平日還是在周末休息日都最大,而做學校作業(yè)又占據(jù)了自學型的絕大多數(shù)。他人輔導型和娛樂型的小學生在周一到周五所占的比重較小,但到了周末比例會有較大提高,其中他人輔導型的周末比平日提高了13.05%,娛樂型的周末比平日提高了16.81%。而實踐型的小學生無論是在平日里還是周末休息日所占的比重都比較小,都不到1%。王亞瓊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有將近80%小學生的閑暇生活被學業(yè)所累[3]。本研究的分析結果也與她有著相似的結論,小學生的校外生活還是以學習為主,即以自學型和他人輔導型為主。這表明小學生們的學業(yè)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平日里,小學生看電視、上網(wǎng)、與小伙伴玩的時間少之又少。在周末休息日,學習的任務稍微有所下降,娛樂休息的時間也相對多了起來??赡苡捎谛W生的年齡較小,校外做家務的比重都較少。2.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描述小學生對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指的是小學生對自己校外生活良好的主觀感受程度?;?76人的調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對校外生活快樂程度的描述大部分為快樂和非常快樂,分別占到了46.80%和29.20%;而一般的占18.70%,不快樂和非常不快樂的加起來僅僅為5.20%。綜上所述,對校外生活快樂程度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小學生對自己目前的校外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希望學校和家庭能夠繼續(xù)保持;不過,依然有小部分小學生對自己的校外生活感到不快樂甚至非常不快樂,這部分學生的家長和所在學校都應該對此高度重視,具體分析他們感到不快樂的原因,對癥下藥,爭取給他們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
二、小學生家庭教育對其校外生活的影響
(一)父母教育方式對小學生校外生活類型有顯著影響
小學生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對小學生校外生活是否有不同的影響,本研究將做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如前所述,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將家庭教育方式分為父親的教育方式和母親的教育方式,并且都進一步分為說教型、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同時將校外生活限定為平日校外生活,并且都進一步分為自學型、他人輔導型、娛樂型和實踐型。經(jīng)過交互分析和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小學生平日里校外生活類型的影響差異顯著(其中父親的為χ2=32.834,df=15,p=0.005<0.05;母親的為χ2=170.471,df=18,p=0.00<0.05)。父親無論是哪種教育方式,他們的孩子在平日的校外生活都是以自學型為主,所占的比例都遠超一半。父親為說教型和放任型的,孩子為自學型的比例最大,分別為95.70%和96.67%;父親為說教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和娛樂型的比例加起來不到5%,為實踐型的比例為零;父親為專制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的比例為零,為娛樂型的占到了12.20%;父親為民主型的,孩子為自學型的比例相對略低一點,為實踐型的比例為0,而為娛樂型的比例最大;父親為放任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和實踐型的比重都為零,為娛樂型的比例也僅有3.33%。母親無論是哪種教育方式,他們的孩子在平日的校外生活都是以自學型為主,所占的比例都遠超一半。母親為說教型和放任型的,孩子為自學型的比例最大,分別為98.90%和93.75%。這點和父親的教育方式類似。母親為說教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和實踐型的比例都為0,為娛樂型的有1.10%;母親為專制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的比例為0,為娛樂型的占到了11.90%,為實踐型的有2.40%;母親為民主型的,孩子為自學型的比例相對略低一點,而為娛樂型的比例相對最大,為實踐型的比重也為0;母親為放任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與實踐型的比例都為0,為娛樂型的比例有6.25%。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第一,總的說來,無論父母親的教育方式如何,小學生在平日的娛樂時間比較少,這與小學生平日的學習任務重,學習占據(jù)了大部分時間有關。第二,平日小學生都以自學型的校外生活類型為主。對于剛剛步入學習生涯的小學生來說,父母還是非常重視他們的學業(yè)。第三,即使父母對小學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平日孩子們做家務的時間都比較少,甚至不做家務。
(二)父母教育期望對小學生校外學習方式有顯著影響
如前文所述,本研究把父母的期望歸為兩大類,發(fā)展型和生活型。本研究在問卷的分析中將小學生校外的學習方式分為四種類型:看書看報型,即通過自己看書或者看報等方式來學習;父母輔導型,即在父母的細心輔導下完成自己的作業(yè);他人輔導型,即通過家教或者課外輔導班的方式來學習;網(wǎng)絡電視學習型,即通過上網(wǎng)查詢資料或者看電視來學習。如表1所示,經(jīng)過交互分析和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父母的期望對小學生校外學習方式影響的差異顯著(χ2=16.169,df=3,p=0.001<0.05)。從表中可以看出,父母的期望為發(fā)展型的,孩子的校外學習方式主要為父母輔導型、看書看報型和他人輔導型,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3.54%、26.09%、26.08%,網(wǎng)絡電視學習型只占14.29%。父母的期望為生活型的,孩子的校外學習方式主要為父母輔導型和他人輔導型:其中父母輔導型的比例最大,比父母期望為發(fā)展型的高出了12.7%,他人輔導型的比例也高出10.48%;看書看報型的比例低了18.56%,網(wǎng)絡電視學習型的低了4.62%。根據(jù)以上分析的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父母的期望為發(fā)展型的,孩子的四種校外學習方式是相對平衡的,說明父母希望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式來提升能力。父母的期望為生活型的,孩子的校外學習方式以父母輔導型和他人輔導型為主,這可能與小學生年齡較小,自學能力還相對較弱,父母愿意在他們的校外學習中提供更多的幫助有關。
(三)母親教育方式對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是否有不同的影響?本研究對問卷數(shù)據(jù)做了進一步的分析。經(jīng)過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母親教育方式的不同對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具有顯著差異(F=3.743,p=0.001<0.05),而父親教育方式的不同對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并不顯著。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量表(總分為5)顯示,母親的教育方式為專制型和民主型的,小學生對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水平均值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分別為4.08和4.02。母親的教育方式為說教型的,均值為3.96,排在第三。母親的教育方式為放任型的,滿意度最低,均值為3.05。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母親教育方式為專制型的,小學生對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最高。持專制型教育方式的母親,在平時生活、校外娛樂、校外作業(yè)等方面對小學生的要求較為嚴格,能讓小學生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關心,正是母親的重視和對其各方面的安排,使得他們的校外生活更加合理且令他們滿意。而母親教育方式為放任型的,由于感受不到母親的關愛,雖然自由度較高,但滿意度并不高。這給小學生家長的啟示是,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校外生活的嚴格要求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滿意度,特別是母親的作用更為明顯。
三、小結與討論
一、家長對家庭教育的忽視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之處。這就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近年來,由于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經(jīng)濟的增長,家長們由于忙于生計,一些人將孩子交到學校后對孩子的情況很少過問,不主動與班主任和學校溝通,也有一些學生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托付給長輩。長輩們對孩子的生活關照無微不至,使得這些孩子普遍缺乏動手能力、責任心、協(xié)作能力以及生活經(jīng)驗等,從而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習慣。
部分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配合度不高。學校班主任常因碰到這種情況感到苦惱,班主任向家長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后,家長給出消極的反應,認為教育學生的責任完全在于教師,對孩子不不良行為應該完全由教師去教育,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接受教育,教師就應全權負責。直接將教育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和教師,這部分家長認為把子女送進了學校,教育孩子就屬于學校的事了,培養(yǎng)和教育好孩子是學校的應盡之責,然而對自己的責任卻忽略了。
二、家長缺乏對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
應試教育的壓力日增,有些家長急功近利,為了讓孩子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學習方面,物質需求都是想方設法地去滿足。因為這種“一切為了學習”的教育觀念,養(yǎng)成了兒童好逸惡勞的習慣,十分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兒童長期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就容易犯錯誤,當家長發(fā)現(xiàn)兒童犯了錯誤或有了劣跡,家長的反應往往是非打即罵,因為一時沖動的棍棒教育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會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心態(tài),出現(xiàn)心理的偏差。教育方式態(tài)度簡單粗暴,兒童的逆反、對立的心理就逐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滋生。
可以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行為簡單粗暴,會直接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有時家長面對孩子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連串問題,特別是自己在情緒不佳的時候,就無法做到耐心地去回答孩子的問題,無法陪同孩子一起去解決這些問題,甚至部分家長有意無意地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義務,長此以往,導致孩子不良性格的形成。從教育學方面來說,不僅僅是棍棒教育才被稱作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中家長們還有以下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1. 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們對孩子的肯定或否定,常常取決于每次考試成績的排名,幾乎所有家長都有詢問孩子在班級名次的習慣。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對于一個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不停地強調名次,會致使孩子陷于自卑,更影響他學習成績,甚至妨礙到孩子未來的全面發(fā)展,影響他整個人生的發(fā)展。
所以家長應該理智一些,尤其不該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去指責、懲罰孩子。這種習以為常的斥責必定會引發(fā)孩子產(chǎn)生焦慮和憎恨的情緒,不利于激發(fā)孩子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起到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的負面作用。
2. 家長束縛兒童愛玩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回到書桌前,常常阻止孩子玩耍。然而,家長如果一味地阻止,強迫孩子無止境地學習,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起到相反的作用。成功的教育是化被動為主動,讓孩子主動地學習,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不恰當?shù)慕逃?,只會增強孩子厭煩學習的心理。
論文關鍵詞:幼兒健康成長的殺手锏
在幼兒的成長歷程中,影響其健康成長的因素多種多樣,人們一致強調學校和教師對幼兒教育影響的重要性及主導作用,但卻常忽視了對幼兒健康成長的殺手锏~~~家庭教育。
研究證明,人生的頭六年勝過以后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勝過六歲以后所有發(fā)展階段的總和。而早期教育與其說給孩子許多東西,倒不如說是讓孩子失去許多東西。為了不讓孩子失去更多,這就要求提高家庭教育素質。因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素質左右著孩子的未來,也是影響他一生的、最重要的老師。
那么,父母該如何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呢?眾多學前教育專家指出:學前教育應當遵循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于生活及各項活動中,捕捉兒童身心發(fā)展各個階段的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
經(jīng)研究調查顯示:“人對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極微小的,小到幾乎覺察不出的事,都具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則要求甚嚴和細心,具體來說家庭教育要做到以下十戒: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時候家長也許會對孩子說:“你怎么這樣笨啊!”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或者說:“你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你一頓”。每當孩子聽到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chǎn)生一種恐懼心理。
三:不要賄賂孩子。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么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這樣的賄賂會引發(fā)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他不是為學習建立起來的良好自我觀念而學習,而是為了物質獎勵。這樣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
四: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xiàn)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有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么又不乖啦!”媽媽該知道,要孩子許諾是沒有意義的。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幼兒教育論文,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過度保護監(jiān)督孩子。過度保護監(jiān)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核心期刊。因為當父母過分監(jiān)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yǎng)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chǎn)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么,比如說:“小明,差不多再過十分鐘,你該進來吃飯了!”同時,他們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xiàn)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jié)的人,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八:不要縱容孩子。過分縱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自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fā)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干、獨立、能自我調節(jié)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規(guī)矩管教孩子。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guī)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guī)矩來教育他。更不要對孩子說反話,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還很弱,若在他犯錯誤時說反話則會誤導孩子,使他遵循、認可“反話”。
十: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guī)矩。假如你希望一個2歲的孩子同5歲的孩子一樣循規(guī)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家庭教育中應極力踐行這十戒,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發(fā)展,有個美好的未來,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這就要求父母應充分認識孩子的性格特點,充滿愛心,細心、耐心地對待每個孩子。為了孩子,做到這十戒,我們又有何不可!為了孩子的未來,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質,利用好這個殺手锏,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一學期以來,本人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團結帶領政教處成員和全體班主任認真完成學期既定工作計劃,現(xiàn)匯報如下,請各位代表評議。
1、進行政教處工作的整體謀劃及相關計劃、方案的擬定和班級評價等工作。
一學期以來主要完成了政教處學期工作計劃,學生軍訓計劃,加強大課間活動的管理規(guī)定,迎春學校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規(guī),學校體驗式班會課活動通知等工作的計劃方案的制定。認真完成了班級學期評價工作、師德標兵評選工作和每月一次的班級評價等工作。
2、進行德育經(jīng)驗類材料的撰寫及各類檔案材料的梳理評選。
本學期主要承擔并完成了以下材料的整理報送:一是梳理了四學會德育課程并參加市優(yōu)秀校本課程評選獲二等獎。二是對已經(jīng)結題的“四學會”課題進行了市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的整理上報。三是重新對“四學會”課題進行總結梳理,并進行了省級德育課題的撰寫申報。四是進行了省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撰寫申報。五是準備檔案材料迎接了市教育局對我校進行的文明禮儀教育檢查指導。六是完成了教育局工會安排的家庭教育檔案以及家庭教育論文的整理上報。七是撰寫并向市教育局報送了全國德育經(jīng)驗交流會案例材料。八是為學校安全教育迎檢、課程實施水平迎檢和文明單位迎檢準備相關檔案材料。對以上材料的整理既梳理了工作又鍛煉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是自己本學期收獲最大的地方。
3、進行校園文化展板的設計及更換。
上半學期通過加班加點總計完成了各處室、教研組、班級、實驗室及迎檢展板約15類近300件校園文化版面的設計制作。為節(jié)約資金,有近一半的展板自己親自動手進行了裝訂和懸掛。同時,進行了中小學班級文化建設評比,評選表彰了文化建設十佳班級。
4、嚴格按照形象進度組織開展德育工作。
關鍵詞:兩漢;童蒙教育;述評
中圖分類號:K2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6-0222-02
“”結束以來,兩漢蒙學教育研究成果卓著,不僅形成了研究的熱點,而且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本文分專著和論文兩方面論述,專著方面又分綜合著作、教育制度、教育史料、專題研究等部分。論文方面分蒙學教育內容、方法,識字教材和私學教育。
一、專著類
綜合性研究方面,毛禮銳、瞿菊農(nóng)、邵鶴亭《中國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以下省去“年”)、王炳照等編《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毛禮銳、沈灌群主編《中國教育通史》(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等以“中國教育史”命名的十多部。這些著作都對兩漢的文教政策、學校制度、官學和私學,作了程度不同的敘述,對兩漢蒙學教育的研究有很多借鑒。值得注意的是肖川、何雪艷《中國秦漢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是論述兩漢教育史的專著,其中兩漢私學和蒙學教育的內容值得參考。
教育制度研究方面,李國鈞、王炳照主編《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以儒家經(jīng)學教育制度為主來介紹漢代教育制度,對漢代私學的恢復與發(fā)展、辦學形式、教學內容、蒙學和蒙養(yǎng)教材、家庭教育等都作了較為詳盡地論述。郭齊家《中國古代學?!罚ㄉ虅沼^,1998)對漢代學校的發(fā)展作了介紹。姜維公《漢代學制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是目前對漢代學制問題研究較為深入的著作,該書詳細地考察了漢代官學與私學的產(chǎn)生、發(fā)展乃至演變過程,分析了學校的施教人員、教學內容、師生關系及教學形式,論述了四姓小侯及皇儲和諸侯王的教育,并指出太子教育與諸侯王教育的異同。對漢代家庭教育和書館教育的論述也頗為翔實。
關于教育史料,程舜英《兩漢教育制度史資料》(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孟憲承編《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都是資料選編,程書以分專題按編年的方式陳述教育制度及其實施的歷史發(fā)展,從文字和書籍、書館和書師、私學等方面對漢代教育的有關材料進行梳理。熊承滌《秦漢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選入的內容涉及兩漢學校制度的建立、教育內容與方法、書師和師生關系等。
此外,還有一些專題著作也涉及童蒙教育的內容,如熊承滌《中國古代學校教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吳洪成《中國學校教材史》(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對兩漢學校教材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胡幸?!吨袊糯矫窠逃罚ㄖ袊蟮爻霭嫔?,2008)等從蒙養(yǎng)教育與生存技能教育和生育教育等方面闡述了中國古代平民教育的狀況。幼兒教育涉及兩漢童蒙教育內容的有喬衛(wèi)平、程培杰《中國古代幼兒教育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杜成憲、王倫信《中國古代幼兒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等。商務印書館1997年出版的一套中國古代生活叢書,其中有畢誠《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閻愛民《中國古代的家教》。馬鏞《中國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的出版推進了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史的研究。
學界對蒙學教育的專題研究成果,影響較大的有喻岳衡主編、岳麓書社出版的《傳統(tǒng)蒙學叢書》,主要是對古代的童蒙讀物的搜集整理,并進行簡單的注釋、評價,進而匯編成書。徐梓《蒙學讀物的歷史透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按時期對古代蒙書進行了梳理,具體介紹了兩漢時期各種體裁和類型的蒙學讀物。徐梓的蒙學研究涉及兩漢的還有《歷史類傳統(tǒng)童蒙讀物的體裁和特征》(《史學史研究》1997年第1期)、《清代以前的啟蒙教材》(《文史知識》1999年第1期)、《傳統(tǒng)學塾中塾師的辛酸苦痛》(《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第4期)等多篇論文。徐梓的研究深入而細致,是近年國內蒙學研究成果較為突出的研究者,為后學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
二、論文類
兩漢時期的蒙學教育的研究論文較多,內容涉及蒙學教育內容、方法,識字教材以及私學教育等諸多方面,現(xiàn)擇其要者概述如下。
王子今《兩漢的童蒙教育》(《史學集刊》2007年第3期)兼用簡牘和文獻資料詳細介紹了漢代童蒙教育的具體形態(tài),指出漢代童蒙教育的時代特征和歷史地位。熊承滌《我國古代的兒童早期教育》(《人民教育》1983年第4期)、黃智允《漢代童蒙教育中的儒家因素:以天才兒童形象的探討為中心》(《蘭州學刊》2012年第5期)介紹了我國古代兒童早期教育學習情況。周永衛(wèi)《兩漢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其特點》(《唐都學刊》2000年第1期)、周慧梅《試析傳統(tǒng)蒙學的主要教育方法》(《尋根》2007年第2期)也對蒙學教育方法、特點做了論述。曾釗新、劉良湖《古代兒童道德教育的內容、方法及途徑》(《教育評論》1993年第5期)、張迎春《中國古代童蒙養(yǎng)成教育中的德育思想》(《晉陽學刊》2004年第1期)論述了勤儉、禮讓、誠實、孝親等古代童蒙養(yǎng)成教育中德育思想精華。
關于兩漢童蒙教材方面論文數(shù)量頗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是熊承滌,他的《中國古代專科教育的教材》(《課程·教材·教法》1983年第2期)作者對中國古代的算學、醫(yī)學、律學、武學、書學和畫學等??平逃隽私榻B?!墩務勚袊糯膬和滩摹罚ā墩n程·教材·教法》1984年第1期)概要地介紹了中國古代兒童學習教材的發(fā)展和情況。《漢代學校的教材與經(jīng)學(上、下)》(《課程·教材·教法》1986年第1、2期)指出漢代私學教學的程度不一,大致分為授字書、授《孝經(jīng)》《論語》、講授專經(jīng)三階段,但這三個階段并沒有明顯的年級和年齡界限。吳洪成《試析我國古代蒙養(yǎng)教材的特點》(《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3期)、李良品《試論古代蒙學教材的類型、特點及教育功能》(《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指出童蒙教材具有集中識字、押韻、注重實用知識和道德等特點。賀科偉《漢代蒙學識字讀本出版及其特點淺述》(《出版發(fā)行研究》2011年第11期)介紹了漢代蒙學識字讀本的編撰和出版特點。于興漢《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的編選特點》(《教育史研究》2000年第1期)、李寶迪《我國古代兒童歷史教材編篡的特點》(《浙江師大學報(社科版)》1990年第1期)等介紹了兩漢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蒙學教材,并分析了教材的類型、特點及使用情況。
李建國《漢代的童蒙識字教育》(《文史知識》1999年第2期)概括介紹了漢代童蒙識字教育的情況,認為漢代童蒙教材承前啟后,并指出漢代童蒙識字教學在西漢中期前以識字寫字為始,對書法和文字規(guī)范非常重視。沈元《研究》(《歷史研究》1962年第3期)從西漢社會生活史的角度來分析蒙學識字教材,并對《急就篇》進行了目錄學的考察。丁毅華、陳國忠《的史料價值》(《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版)》2001年第2期)闡述了《急就篇》的史料價值。
近年來,利用簡牘資料研究漢代蒙學教育也有突出成果。張金光的《論秦漢的學吏制度》(《文史哲》1984年第1期)對秦漢字書的性質提出了新的看法,認為秦時《倉頡》、《博學》、《爰歷》,兩漢《急就篇》都是當時學吏識字、學書、識名物的課本,并非一般的蒙學教材。又在《論秦漢的學吏教材——睡虎地秦簡為訓吏教材說》(《文史哲》2003年第6期)再次加以強調秦漢字書為當時學吏者專用的啟蒙教材,其內容分為識字學書教本、吏德教本、法律典章教本。而張傳官《談等秦漢字書的性質——與張金光先生商榷》(《辭書研究》2012年第3期)反駁了張金光將《急就篇》等秦漢字書視為學吏者專用啟蒙教材的說法,認為從秦“三蒼”到漢之《急就篇》等,都是書寫范本,與當時的籀文、小篆、隸書等書體緊密相關。啟蒙教材、字書、和書寫范本三位一體,是社會各階層通用的啟蒙教材,而非學吏專用。
兩漢私學教育研究為考察童蒙教育提供了借鑒和依據(jù)。劉良群《論漢代的私學》(《爭鳴》1992年第5期)、張鶴泉《東漢時代的私學》(《史學集刊》1993年第1期)、李軍《論秦漢時期的私學》(《上海社會學院學術季刊》1993年第3期)都有對兩漢蒙學教育的論述。其中,張鶴泉對東漢的私學類型、招收學生的特點及師生關系等都作了闡述,是目前對漢代私學問題研究較為深入的成果。并將私學劃分為蒙學教育和“明經(jīng)”教育兩個階段,蒙學教育與“明經(jīng)”教育并不是截然分開的,二者既有區(qū)別,又密切聯(lián)系。而孫峰、肖世民《漢代私學考》(《西安聯(lián)合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和肖世民《論漢代學校教育》(《唐都學刊》2002年第2期)則認為漢代私學分為蒙學(書館)—初讀經(jīng)書(鄉(xiāng)塾)—專經(jīng)(精舍)三個上下相互銜接的階段。而王炳照(《中國教育通史(第二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年)則認為初讀經(jīng)書作為私學教育的基本類型尚不十分穩(wěn)定,有時和“書館”教育相聯(lián)系,作為蒙學教育的深入;有時又和“精舍”教育相聯(lián)系,作為專經(jīng)教育的過渡或預備??梢?,對初讀經(jīng)書階段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我國臺灣地區(qū)近年來有關兩漢蒙學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臺東師范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林文寶《歷代啟蒙教材初探》(《臺東師專學報》1983年第11期),介紹了兩漢的蒙學教材。本文后經(jīng)作者豐富成《歷代啟蒙教材初探》一書,1995年由臺東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出版。妙芬《作為蒙學與女教讀本的:兼論其文本定位的歷史變化》(《臺大歷史學報》2008年第41期)對兩漢童蒙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鑒之處。
三、總結
心理學教育論文2300字(一):淺析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有效實施論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國的高校教育事業(yè)也突飛猛進。為了確保教育的高效性,教育心理學越來越多的在各高校范圍內實施,根據(jù)這些實踐的總結,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也在不斷的深化與發(fā)展。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提升高校學生對自身心理情況的認知,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促進學校教書育人的基本目的達成,為社會輸送人才,能夠為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校教學管理;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16-377
首先教育心理學包含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其主要研究的內容有學生的心理特征、老師的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使得其必須要經(jīng)過大量的實踐反饋才能得到發(fā)展,只有經(jīng)過反復實踐,綜合實踐表明其應用方法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改善、老師的綜合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能夠使得學生與教師步伐一致,才能進一步的對該應用進行深入挖掘與發(fā)展。
一、高校教學管理中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1.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
現(xiàn)代社會中,由于我國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普職分流愈近等原因,高校學校在招生時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招生的人數(shù)也在不斷的擴大。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與質量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高校學校的教育質量。現(xiàn)代高校學校中,高校學生大部分年輕處于16-18歲之間,思想、心理、身體都處于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不能有效對所接觸到的外界信息進行辨別,容易被各種不良的信息誤導,從而產(chǎn)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發(fā)育的偏差。高校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城市或者農(nóng)村中的獨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學生均屬于留守兒童,或者家庭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與年齡較小,其專業(yè)也剛剛處于初中畢業(yè)階段,高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沒有得到很好養(yǎng)成,自覺性也相對較弱。在高校學校廣撒網(wǎng)的過程中,招收到的學生的個性差異會非常大,部分的學生性格特別任性,部分學生比較自卑,心理上較為脆弱,二者在生活與學習上等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并不相同,很容易產(chǎn)生沖突,激化矛盾。大部分的高校生都會存在自己是被淘汰的思想,認為自己很差勁,因此,對待學習時,他們更多是的一種缺乏自信的、消極的態(tài)度,在這種態(tài)度的影響下,這部分學生不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在學校中得過且過的生活,只希望能拿到畢業(yè)證。因此,高校學校的教師需要更為強大的心理素質與教育綜合素養(yǎng),在面對性格差異較大、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學習興趣差異較大等學生時,能夠對其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與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1]。
2.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進行多方的實踐與研究后,本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目前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與應用。教育心理學綜合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可以對高校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多種問題進行引導解決,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心理與教學方法進行指導與幫助。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提高高校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與生活的主動性,也能夠使高校學生更好的適應高校學校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還能使高校學校的教學管理順利更加順利的進行。
二、現(xiàn)代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方面的問題
1.高校對教育心理學工作重視度
針對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而言,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沒有意識到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部分管理層及老師認為高校學校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動手操作等方面的技術與能力,而不是對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導,這些管理層及老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只有學生在心理方面健康,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才能更加順利[2]。
2.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中資金投入及師資力量
針對高校學校而言,部分高校學校沒有資本對教育心理學進行建設,這里的資本包括資金成本以及師資力量,部分學校沒有足夠的資本開設教育心理學課程,也沒有專業(yè)的教育心理學課題研究的團隊。如果心理教育老師專業(yè)素質不足,也不能對高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3]。
三、推進高校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流程
1.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校學校需要進一步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推動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的進行。在教育心理學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高校學生大多數(shù)心理比較敏感,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其生活與心理的健康,并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的為學生負責。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關懷,學生才會更加信任教師,師生溝通才能更加深入與有效。例如:某性格較為自卑的學生考試成績差,在與其進行溝通時,需要語氣更為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并告訴學生,老師相信他能夠有進步。
2.組建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團隊
高校應該組織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團隊,引進優(yōu)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設置心理咨詢室等方式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隱私,心理咨詢室的位置可稍僻靜,學生咨詢的心理問題應該進行保密[4]。
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學校應該加強其在教學理念方面的重視,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實際的應用。高校學校應該對心理教學有更為專業(yè)、更為正規(guī)的實踐行投入,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素質能力高、心理素質強大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心理學教育畢業(yè)論文范文模板(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論文
摘要:當前中學生壓力不斷增大,有生活壓力、學習壓力,等等。由于壓力而產(chǎn)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也不斷產(chǎn)生,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初中生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甚至對他們的正常生活都有影響。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應該多多注意初中生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證學生們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為探究內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并提出科學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心理學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學業(yè)轉向繁忙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心智開始成熟,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事物,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的心理變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長、教師看到了當前的社會壓力,所以將孩子從小培養(yǎng)成才的心情十分強烈,但是這樣無形之中容易給初中生們造成負擔,往往容易出現(xiàn)逆反心理,沒辦法與教師或家長好好溝通。因此,教師應該多注意學生們的心理健康變化,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心理學科學、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1.教育觀念落后
當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個好成績、升入一個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異彩。這樣以成績?yōu)闃顺叩臓顩r已經(jīng)屢見不爽。在這種思想下,學校將初中生們的大部分非統(tǒng)考科目課程全部壓縮用來學習統(tǒng)考科,非考試科目遭到擠壓。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下,大部分學校是不會拿出時間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據(jù)調查顯示,有很多學校甚至根本沒有開這門課。因此,重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刻不容緩。[2]
2.教師能力不夠專業(yè)
心理健康疏導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師來進行,但是這不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性不強,正相反,它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教學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素質以及優(yōu)秀的理論知識,并且從事過相關訓練。盡管很多地方已經(jīng)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實際從教人員來看,很多往往是雜拼的教師,并不具備專業(yè)水平。也就是說,在不懂心理輔導策略和技巧的情況下,效果往往不明顯。很多地區(qū)為此開展了心理教師培訓班,但是由于教師們的不重視,再加上人數(shù)限制等次要因素,導致培訓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jīng)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是教師大多在課程設計上照本宣科,沒有對學生們的具體心理狀況進行分析,無序化十分嚴重。不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還表現(xiàn)在:很多教師名義上是開心理健康輔導課程,但是往往草草講幾句就將時間劃為自習或是統(tǒng)考科授課;雖然很多班級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到個體,教師只是將可能的情況告誡學生,但是沒有對學生進行單獨的交流,導致學生們只能自己胡亂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題,畢竟初中生思維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誤區(qū),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3]
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1.提高心理學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其實踐能力
上面提到,師資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的關鍵。學校要在教師資源配置方面慎重對待,采用專業(yè)的人才來進行授課。對于心理教師,教師還可以采用統(tǒng)一培訓的方式,讓他們達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對自身的認知了解,使他們能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幫助;又能進行合理的團體和個人輔導,在兩種維度下自由切換的能力。當然,非本節(jié)課目的老師也可以進行培訓,防止有學生找其傾訴時不能給出正確的建議,要及時疏導,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心理學教師還應該具備實踐能力。教師要實際地解決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做出及時疏導,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教師要多與學生們交流,要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觀察他們,深入了解學生們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在與學生們的相處中應該敞開心扉,爭取達到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學生們內心的問題,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學的知識。
2.更新對學生的教育觀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雖然教育部號召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錯誤認知下,開展過程并不順利。很多學校認為,只要抓好應試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績發(fā)展,管理好學生的紀律和升學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輔導根本不在學校負責的范圍內,而且教師與學校也沒有專業(yè)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但是,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們大多數(shù)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其根源就是學校過分重視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天性發(fā)展的結果。要想讓孩子將更多的精力與能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就要及時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他們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調動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讓他們健康地發(fā)展。因此,學校領導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3.號召家長的共同參與,給學生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
論文關鍵詞:篩選假設理論,農(nóng)民階層子女,高等教育機會,就業(yè)
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就業(yè)率持續(xù)走低。2009和2010年的高校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率僅為68%和74%。據(jù)此推算,2010年尚有160多萬畢業(yè)生未能按時就業(yè)。文章旨在從教育經(jīng)濟學篩選假設理論的視角審視農(nóng)民階層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狀況及其就業(yè)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一、篩選假設理論
篩選假設理論視教育為一種裝置,本質上是一種信號,其主要作用是幫助雇主識別能力不同的求職者,以便把他們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篩選假設理論的前提是不完全信息,即在勞動力市場上雇主和雇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當雇主要從求職者中選拔有適當能力的人去填補空缺崗位時,他對求職者的能力并非完全了解,在短暫的招聘過程中,只是通過簡歷或交談了解求職者的顯性情況行政管理畢業(yè)論文,如性別、種族,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個人經(jīng)歷等,用人單位為了招到合適的員工,主觀上往往更注重畢業(yè)生的學歷、所學專業(yè)、畢業(yè)學校等,據(jù)此來鑒別、篩選和錄用大學生,因此,畢業(yè)證書的作用尤為凸顯,蘊含著豐富的社會資本和社會資源,是一種身份、能力和社會地位的象征,是用人單位了解畢業(yè)生和畢業(yè)生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素質和能力的基本依據(jù)。高校的層次和水平顯著影響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競爭力。“985”、“211”院校的畢業(yè)生與一般普通院校的畢業(yè)生相比,用人單位更青睞于前者。“211”院校的畢業(yè)生是企業(yè)招聘的主要對象,占80%,而一般本科院校的畢業(yè)生僅占20%[1]。
二、農(nóng)民階層子女高等教育機會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
高等教育機會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入學率;二是高等教育層次。近年來高校擴招主要集中于地方普通院校,他們在大眾化過程中扮演了“主角”。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城鄉(xiāng)差距正從數(shù)量上的顯性不均轉向質量上的隱性不均,主要表現(xiàn)為城鄉(xiāng)學生就讀院校的類型與層次上的差距。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重點大學農(nóng)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且主要分布在教育資源、教育質量相對較弱的非重點地方普通高校。楊東平教授主持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研究表明,農(nóng)村學生主要集中在地方普通院校與??圃盒#攸c大學的農(nóng)村生源比例呈下降趨勢[2]。“中國農(nóng)大農(nóng)村戶籍學生比例一直維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而2011為28.26%,比2010年減少了5.98個百分點,近十年來首次跌破三成。”[3]
學界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階層不同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就讀高校的層次和類型的可能性亦不同。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資本豐富的社會上層子女進入部屬重點大學的機會高于社會底層子女論文開題報告范例。社會底層子女考慮到入學風險和就學成本,往往選擇學費較低或相對冷門的專業(yè),而上次社會子女更多地選擇就業(yè)前景好的熱門專業(yè)。
曾滿超研究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階層與非農(nóng)民階層子女高等教育機會整體可能性之比為5.6,進入全國重點高??赡苄灾仁?.2行政管理畢業(yè)論文,其中與黨政干部子女的差距則分別達到17.9倍和31.7倍[4]。低社會階層子女在高等教育內部分化中更多集中于低層次學校中[5]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子女進部屬重點大學的機會是城鄉(xiāng)無業(yè)失業(yè)半失業(yè)者階層子女的18倍[6]。
“麥可思-中國2009屆大學畢業(yè)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表明:大學生所處的家庭階層對其高等教育準入與結果有著明顯的影響。農(nóng)民與農(nóng)民工、產(chǎn)業(yè)與服務業(yè)員工子女較多就讀高職高專院校,管理階層子女較多就讀“211”院校[7]。文東茅研究指出:父親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者的子女進入“211”大學的比例為32.8%,父親中只受過小學或以下教育者的子女比例為15.3%[8]。高學歷父母子女與低學歷父母子女進入“211”院校的比例懸殊較大,二者相差10個百分點[9]。
(二)原因分析
1.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不均衡
長期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不平衡是導致我國城鄉(xiāng)高等教育機會差距的主要原因。長期城鄉(xiāng)二元經(jīng)濟結構的存在,造成城鄉(xiāng)二元教育結構。城鄉(xiāng)教育資源配置、教育機會、師資力量、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等嚴重不均衡,存在顯著差距,導致農(nóng)村學生從一開始就在高校入學機會競爭中處于劣勢。
2.城鄉(xiāng)教育觀念差異
農(nóng)村家長普遍存在教育短視行為,多從投資—收益角度考慮子女受教育問題。由于大學學費高昂,四年大學費用對于農(nóng)民而言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支出,有的甚至“因教致貧”;加上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嚴峻,相當一部分畢業(yè)生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或失業(yè),就業(yè)后工資較低,甚至低于農(nóng)民工工資。在權衡成本與收益之后,相當一部分農(nóng)村家長認為上大學還不如外出打工實惠,進而不重視子女教育,“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導致農(nóng)村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進而影響其高考成績和高等教育機會。
3.高考選拔制度隱性不公
近年來一批重點大學采取多元招生改革,如保送招生、自主招生、藝術招生以及高考加分等多種形式。一方面,招生過程不透明,不同程度存在人為操作的制度空間,優(yōu)勢階層往往可利用其所擁?械娜Α⒕煤蛻緇岬茸試炊哉廡貧燃右隕福傭苯踴蚣浣擁鼗竦謎廡┤胙Щ?,而佩阶查掤因泉NΥ死嘧試炊τ諏郵啤B蘗⒆2捎帽急燃唇鞘?(農(nóng)村)子女所占比例與城市(農(nóng)村)子女高考報名比例相除,研究表明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獲得的入學機會是農(nóng)村子女的17.2倍。對2010年某“985”大學自主招生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顯示行政管理畢業(yè)論文,城市子女獲得的入學機會是農(nóng)村子女的8.2倍[10]。另一方面,不同階層家庭背景、經(jīng)濟、文化及教育資源差異較大。優(yōu)勢階層家庭收入高,經(jīng)濟殷實,為子女提供的教育投入也較多,其子女可以參加各類培訓班、特長班。一是可能其綜合素質,可以拿到多種技能證書,從而獲得更多加分因素;二是可能提高學業(yè)成績,獲得高等教育機會較大;農(nóng)民階層則相反。結果導致“家庭背景、收入差異—家庭教育投資差異—教育投資質量差異—就業(yè)差異”惡性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
三、農(nóng)民階層子女大學生就業(yè)狀況分析
就業(yè)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yè)不僅影響到每一位大學生的自我生存和發(fā)展,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資本均處于劣勢的農(nóng)民階層子女大學生就業(yè)狀況如何呢?
閔維方等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高校的畢業(yè)生就業(yè)狀態(tài)存在差距。“211”院校的就業(yè)率為84.8%;普通本科院校的就業(yè)率為70.9%;而??茖W校的就業(yè)率為58.9%。家庭背景和社會資本顯著影響就業(yè)。家庭經(jīng)濟狀況好、社會資本豐富的畢業(yè)生更容易找到滿意的工作,公務員子女的就業(yè)率與農(nóng)民子弟的就業(yè)率相差14個百分點[11]。李煒,岳昌君研究發(fā)現(xiàn):“211”重點大學的畢業(yè)生比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yè)生成功就業(yè)的概率大;家庭經(jīng)濟條件好,家庭社會關系廣泛的畢業(yè)生更容易找到起薪較高的好工作 [12]。
社會階層不同,其子女高等教育之后的結果亦有較大差距。家庭背景越好,就業(yè)率和起薪越高;行政管理人員和經(jīng)理人員的子女大學生畢業(yè)時平均月工資高于農(nóng)民階層子女大學生400元和300元[13]。“麥可思-中國2009屆大學畢業(yè)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表明:從學生畢業(yè)后半年的就業(yè)狀況來看,農(nóng)民與農(nóng)民工子女、產(chǎn)業(yè)與服務業(yè)員工子女中分別有35%和25%的畢業(yè)生未能就業(yè),遠遠高出管理階層子女未就業(yè)15%的比例。農(nóng)民與農(nóng)民工子女在就業(yè)質量上也處于弱勢,2008、2009兩屆畢業(yè)生在畢業(yè)半年后平均月薪在各階層中分別排在倒數(shù)第一、第二位[14]。
楊釙等對麥可思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由于工作轉換成本較高,弱勢群體學生的就業(yè)流動性小于其他學生。“985”、“211”院校畢業(yè)生及父親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子女就業(yè)流動性遠高于非“985”、“211”院校畢業(yè)生及父親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子女的就業(yè)流動性。同時不同流動模式的實際收益也存在較大差異[15]。
郭叢斌,丁小浩研究表明,父母從事主要或次要勞動力市場的工作,其子女從事相同勞動力市場工作的可能性比較大;代際之間,從次要勞動力市場流向主要勞動力市場的難度比由主要勞動力市場流向次要勞動力市場的難度大[16]。馬莉萍,岳昌君認為,家庭背景顯著影響畢業(yè)生進入主、次要勞動力市場就業(yè)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家庭條件好,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社會資源豐富有利于畢業(yè)生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就業(yè)[17]。主、次要勞動力市場收入存在差距。201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資研究所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收入最高和最低行業(yè)的差距已擴大到15倍,躍居世界之首[18]。
四、對策與建議
1.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行政管理畢業(yè)論文,加快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建設
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是縮小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城鄉(xiāng)差異的重要舉措。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整合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統(tǒng)籌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促進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共享,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快農(nóng)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育均衡和協(xié)調發(fā)展,切實提高農(nóng)村教學質量,打破城鄉(xiāng)二元教育格局,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
2.解決好農(nóng)村留守兒童及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
目前全國共有2000多萬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學校管理與教育的落后等原因,留守兒童的學業(yè)成績一般不理想。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一般就讀于農(nóng)民工子弟學?;蛳啾容^薄弱的學校,由于存在戶籍等制度性障礙,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尚須回原籍參加升學考試,因所學教材課程的差異,影響其升學考試成績,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采取措施切實解決農(nóng)村留守兒童和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研究制訂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入學以及在輸入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
3.規(guī)范高校招生程序
高校招生應遵循公平原則,規(guī)范招生程序;加強自我約束,實行公示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同時在采取多元錄取機制時應考慮社會現(xiàn)實和公平保障條件,加大考測能力比重宜考慮各種復雜因素,在考測能力與公平客觀之間尋求平衡點。“當高考日益?zhèn)戎赜诳紲y能力的時候,應該承認勤奮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績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下降,而受教育條件和環(huán)境所起的作用在有所上升。”[19]
4.培養(yǎng)和拓展社會資本,提高綜合素質
農(nóng)民階層子女大學生應建立良好的同學、校友及師生關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拓展交往領域行政管理畢業(yè)論文,提高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和配置社會資本。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綜合能力。如社會交際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適應能力和就業(yè)能力等。
5.消除體制性障礙,營造公平就業(yè)環(huán)境
打破就業(yè)市場分割局面,推進人事制度、勞動用工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放寬政策限制,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規(guī)范就業(yè)市場,創(chuàng)造公平公正的就業(yè)市場環(huán)境,加強就業(yè)立法,禁止并監(jiān)督勞動力市場中的就業(yè)歧視現(xiàn)象,規(guī)范招聘程序、公開招聘過程、接受社會監(jiān)督。
6.建立就業(yè)援助制度,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面向就業(yè)困難群眾的就業(yè)援助制度。農(nóng)民階層子女大學生作為就業(yè)困難群體的一部分,理應被納入到政府的就業(yè)援助體系之中。政府應該從就業(yè)政策、就業(yè)崗位、就業(yè)服務以及失業(yè)保障等方面對其進行就業(yè)援助。
參考文獻:
[1]王霆,楊玉梅,張瑾.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狀況及就業(yè)問題研究—基于企業(yè)用人單位、高校教師和畢業(yè)生的調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0):93-97.
[2]研究表明:我國農(nóng)村學生在重點大學比例下降[EB/OL].people.com.cn/GB/jiaoyu/1055/3178564.html.
[3]寒門果真難出貴子?國內多所大學農(nóng)村生源減少[EB/OL]. edu.cn/te_bie_tui_jian_1073/20110829/t20110829_676296_1.shtml.
[4]曾滿超.教育政策的經(jīng)濟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8.
[5]武毅英,吳連海.高等教育收費對教育機會均等的負面影響及反思[J].復旦教育論壇,2006(2):60-65.
[6]謝作栩,王偉宜.高等教育大眾化視野下我國社會各階層子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的研究[J].教育學報.2006(2):65-74.
[7][14]35%農(nóng)村生未就業(yè)家庭背景對就業(yè)影響漸明顯[EB/OL].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00812/t20100812_507500_1.shtml.
[8]文東茅.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yè)生就業(yè)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3):58-63.
[9]杜桂英.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影響—基于2009年高校畢業(yè)生的調研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0):78-84.
[10]羅立祝.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對城鄉(xiāng)子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11(1):32-41.
[11]閔維方,丁小浩,文東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狀況的調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37.
[12]李煒,岳昌君.2007年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影響因素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1):88-94.
[13]文東茅.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yè)生就業(yè)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3):58-63.
[15]楊釙,門垚,馬莉萍.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流動現(xiàn)狀的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4):75-80.
[16]郭叢斌,丁小浩.職業(yè)代際效應的勞動力市場分割與教育的作用[J].經(jīng)濟科學,2004(3):74-82.
[17]馬莉萍,岳昌君.我國勞動力市場分割與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流向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3):1-7.
[18]中國行業(yè)收入差距世界最高[EB/OL].chinanews.com/cj/2011/02-10/28334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