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20 16:15:3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計算機專業(yè)碩士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 畢業(yè)設計 遠程教學 開放教育
1 系統(tǒng)設計的研究背景
計算機軟件和網絡已經成功地成為教學管理的主要輔助工具。在我國教育需求不斷增加,高校教育資源有限,教育經費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高等教育,不僅充分利用了優(yōu)秀教育資源,而且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同時這也極大促進了高校的信息化發(fā)展。隨著各種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適用于各種教育層次的教務管理、教學管理、課件、考試等系統(tǒng)或平臺也逐漸發(fā)展成熟。但是,目前實施網上遠程教育的高校已構建的“現(xiàn)代遠程教育”平臺中的教學系統(tǒng)一般都是以完成“課程教學”為目標設計的,還不能實現(xiàn)對遠程教育的全面支持。一個完整的網絡教學系統(tǒng)應能對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務,即除課程教學之外,還應對課程實驗、畢業(yè)設計(論文)等實踐性環(huán)節(jié)提供支持服務。
畢業(yè)設計是高校學生的一個綜合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學習知識,鍛煉實際動手能力的一種重要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的計算機系統(tǒng)的設計過程中尤其重要。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畢業(yè)設計要求一般包括兩個部分:計算機系統(tǒng)的設計作品和畢業(yè)論文。學生在完成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和畢業(yè)論文期間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當前各大高校都開發(fā)了畢業(yè)設計的網上指導系統(tǒng),但這些系統(tǒng)主要是實現(xiàn)網上選題,開題報告的提交和畢業(yè)論文的提交。
開放教育背景下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學生,他們具有自身特點,他們在進行畢業(yè)設計時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主要有:(1)每個教師指導的學生數(shù)量較多,教師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對一輔導;(2)開放教育背景下的學生大多是在職學習,工學矛盾突出,不可能經常來學校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3)有部分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不扎實,不從事計算機相關的工作,在入學前也沒有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背景,沒有完整的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思想,在做畢業(yè)課題設計的過程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他們希望有一個學習平臺,可以補充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希望有一個交流平臺,可以與同學和老師進行溝通。(4)有部分學生不清楚畢業(yè)論文的書寫方法,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感到很吃力,特別是論文格式上的修改,往往會發(fā)生學生多次修改論文也無法完全滿足格式要求的情況,對于教師來說要完全規(guī)范學生的論文格式也很困難。
根據開放教育以及計算機專業(yè)的特點,筆者開發(fā)了一個畢業(yè)設計在線指導平臺。該指導平臺主要是以指導教師和學生作為服務對象,不僅包括了畢業(yè)論文的在線指導,還包括課題的設計指導平臺和論文寫作平臺。
2 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技術方案
畢業(yè)設計在線指導系統(tǒng)采用了B/S架構,學生、指導教師使用瀏覽器通過Internet向畢業(yè)論文指導平臺提交請求、接收反饋結果,客戶端不需要安裝額外的客戶端應用程序。畢業(yè)論文指導平臺部署在學校內部的一臺服務器上,服務器包括網站服務器和數(shù)據庫服務器,其中網站服務器用來處理所有的用戶提交請求,數(shù)據庫服務器存儲和處理相關的數(shù)據。
該系統(tǒng)是在Visual Studio2008平臺上進行開發(fā)的,采用和C#語言為前臺開發(fā)語言,采用SQL Server 2005作為后臺數(shù)據庫。下面將介紹該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以及數(shù)據庫的設計。
3 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
本系統(tǒng)一共分為四大功能模塊(如圖1):
圖1 系統(tǒng)功能模塊圖
3.1 用戶管理模塊
本系統(tǒng)主要有三類用戶:管理員,指導教師和學生。管理員的管理權限主要是進行用戶管理,針對兩類用戶,指導教師和學生。系統(tǒng)提供教師和學生的注冊平臺,教師和學生注冊成功后,由管理員進行認證,認證通過后,教師和學生就可以登陸該平臺,進行相應的操作了。
3.2 畢業(yè)課題設計輔導功能模塊
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進行復習和鞏固,在線給出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案例以及系統(tǒng)開發(fā)的難點解答,方便學生進行學習。采用比較形象的視頻演示和文字描述的兩種形式,符合學生在線學習的習慣。
圖2 畢業(yè)課題設計指導模塊結構圖
如圖2所示,該功能模塊針對兩類用戶,對于教師來說,教師需將信息系統(tǒng)案例的文字和視頻信息進行上傳和編輯,本平臺提供教師以網頁和word文檔的形式上傳案例的形式,以流媒體的形式上傳信息系統(tǒng)案例的演示視頻。教師可以實現(xiàn)對上傳的內容進行刪除和修改。對于學生來說,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學習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如完整的信息系統(tǒng)概念和演示,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的過程演示。既有文字信息也有視頻信息,方便學生自己在家學習。通過該功能模塊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補充在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幫助他們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思想。
如圖3所示,該功能模塊提供給學生一個編輯論文的平臺,學生可以選擇要編輯論文的條目,如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等,然后在對應的編輯平臺上進行文本的輸入和修改。論文會根據教師事先設置好的論文條目格式自動生成。學生可以選擇在線編輯,也可以選擇導出為word格式。由教師在后臺設置好論文編輯的條目和格式。這一功能方便學生統(tǒng)一論文格式,也方便教師隨時監(jiān)控學生完成論文的情況。
3.4 師生互動的在線答疑功能模塊
該功能主要是方便學生和教師之間實現(xiàn)在線互動,由教師設置好課題組,每個課題組統(tǒng)一在一個討論平臺上,學生只能在教師分配好的課題組平臺上發(fā)言。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向教師提問,也可以通過該平臺與同一課題組的同學進行討論。這一平臺不同于其他畢業(yè)論文指導系統(tǒng)只有一個統(tǒng)一的討論平臺,而是以課題組為討論單位,這樣便于教師管理和指導,也利于學生之間對同一類課題進行交流。
4 系統(tǒng)的數(shù)據庫設計方案
畢業(yè)設計在線指導系統(tǒng)采用SQL Server 2005作為數(shù)據庫系統(tǒng)。數(shù)據庫系統(tǒng)共有8個表,這8個表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系統(tǒng)數(shù)據表說明
每個數(shù)據表的具體設計在這里就不再詳細敘述了。
5 結論
該系統(tǒng)是針對在開放教育背景下,利用遠程教學的方法開發(fā)的一個畢業(yè)設計在線指導系統(tǒng)。它不同于其他的畢業(yè)設計在線系統(tǒng),它不提供教務人員的論文管理功能,本系統(tǒng)主要是針對指導教師和學生的,方便兩者在畢業(yè)設計指導過程中進行遠程交流和遠程學習。因為筆者所在的學校已經存在了畢業(yè)論文的提交系統(tǒng),但已存在系統(tǒng)主要是實現(xiàn)畢業(yè)論文的提交和管理使用的,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較少,而該系統(tǒng)主要是針對理工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而設計的,不僅幫助他們解決了論文的編輯問題,還提供了輔導他們進行課題設計的功能。該系統(tǒng)正在開發(fā)試驗階段,根據學生和指導教師使用后的反饋意見,我們還可以進行功能的適當調整和系統(tǒng)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崔東浩.業(yè)余大學畢業(yè)論文指導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1.
[2] 張曉東.畢業(yè)論文指導與管理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1:35-37.
關鍵詞: 圖書館學位論文管理再利用
1.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1.1學位論文的學術性質和學術價值決定了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必要性
學位論文通常指博士或碩士研究生為了獲取學位資格,向學?;蚱渌鼘W術機構提交的學術研究論文。它是學位申請者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科學研究的總結,是具有一定獨創(chuàng)性的一次文獻。論文的選題一般都是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所探討的問題相對專一,對問題的闡述詳細、系統(tǒng)且不乏新穎的學術思想和獨到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本專業(yè)的前沿領域和重要問題。因此,學位論文與普通科研論文相比,具有文獻分析面廣、數(shù)據與圖表量大、理論分析充分且深刻、參考文獻大等特點?;谝陨显?學位論文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是進行學術研究等工作必不可少的文獻資源[1][2]。
根據檔案法和有關規(guī)定,教育部和國家檔案局制定了《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已經公布并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高等學校應當對紙質檔案材料和電子檔案材料同步歸檔。其中教學類文件材料的歸檔按原國家教委、國家檔案局的《高等學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范圍》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在《高等學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范圍》中,第十條為優(yōu)秀的、典型的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及評審意見。第十一條為研究生及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名冊、學位論文及有關審批文件。因此,電子檔案材料的歸檔是必須的。
1.2山西師范大學的快速發(fā)展要求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進一步完善
山西師范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8年,前身是晉南師范??茖W校,1964年升格為山西師范學院本科院校,1984年更名為山西師范大學,1999年山西省職業(yè)師范??茖W校和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并入,至今已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
隨著該校博士點的申請成功,該校已經具備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學位授予資格,未來還會迎來更好、更快的發(fā)展。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學科的發(fā)展必然要求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進一步完善。
2.校圖書館學位論文的收藏、管理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山西師范大學學位論文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校逸夫圖書樓310室是博碩論文庫,從中可以獲取紙質版和電子版的碩士論文資料。其中電子版的碩士論文是從1994年至今的,并且大部分為Word格式。而歷年的學士論文資料只能從各學院獲得。
第二,學位論文的Word格式存放不僅占用內存空間大,并且安全性差。
第三,該校要求碩士畢業(yè)生在離校前必須將紙質版和電子版的學位論文直接提交給校研究生處存檔。其中電子版的論文資料采用文件夾嵌套形式存放和管理,由于審核力度不夠,因此提交的電子版論文在格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很多學生把封面、摘要、正文等分別存放在多個Word文檔中,給電子論文的管理和電子論文的入庫帶來了很多不便。而學士論文的存放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第四,校圖書館自建資源中提供了一個VF開發(fā)的博碩論文摘要查詢系統(tǒng),但它只提供了簡單的論文摘要查詢功能,沒有實現(xiàn)論文全文在線閱讀、論文提交和論文下載等功能,這樣的系統(tǒng)不利于學位論文的再利用。
第五,校圖書館數(shù)字化文獻資源中提供CNKI系列數(shù)據庫(清華同方),但是CNKI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中沒有山西師范大學的論文資料。
第六,碩博論文庫設在逸夫圖書樓,屬于新教學樓,很多學生不了解情況,此閱覽室參閱人員相對較少,因此,本校學位論文的再利用率非常低。
3.加強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措施和建議
3.1加強對學位論文管理的重視
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統(tǒng)一學位論文組織形式。在對原規(guī)范進行合理的完善和補充后,出臺一份新的、細化的論文組織形式規(guī)范文件,并具體落實到各學院。畢業(yè)生在論文答辯完成后要提交一份格式正確的學位論文電子版,并且要求相關人員審核電子版格式正確后學生方可畢業(yè)離校。
第二,pdf格式的文件占用內存小且安全性好,排版成功后不易被修改。因此,校方應該要求各學院相關人員進行Word格式轉pdf格式的技能學習。經過這樣的嚴格要求,相信一兩年之后的學位論文都將以pdf格式提交,減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量。
第三,對論文答辯為優(yōu)的學士論文進行歸檔。
第四,一些技能性要求比較強的專業(yè),如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以開發(fā)軟件系統(tǒng)作為論文的支撐,除提交電子版的學位論文外,還需同步將另外兩份文檔提交。一是將所開發(fā)軟件系統(tǒng)打包后提交;其次為一份日志文檔,將系統(tǒng)使用說明做簡要介紹。
第五,圖書館采用一些措施加強宣傳,積極提倡大家利用本校學位論文資源進行學術研究和論文撰寫等工作。
第六,開發(fā)一個基于山西師范大學,功能完整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tǒng)。
3.2基于山西師范大學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tǒng)
3.2.1開發(fā)檢索系統(tǒng)益處
首先,學校本科生在大三階段要選擇畢業(yè)論文指導老師和畢業(yè)論文題目進行學士論文的設計、開發(fā)和撰寫,很多學生在選擇導師和選擇論文題目時存在很多疑惑。開發(fā)一個學位論文檢索系統(tǒng)能夠讓他們很快查詢和了解相關導師的研究方向,盡快鎖定自己的論文方向。
其次,碩士研究生在入學后,需要和學院溝通選擇自己的導師并開展科研工作,但是很多人對各導師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了解不足,所以檢索系統(tǒng)的開發(fā)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最后,檢索系統(tǒng)的開發(fā)讓導師的指導作品和學生的學位論文公開化,論文的公開化是一種內在的激勵機制,必然帶來本校學位論文質量的顯著提高。
因此,為了實現(xiàn)該校畢業(yè)論文,特別是碩士畢業(yè)論文的再利用,設計和開發(fā)一個基于山西師范大學,功能完備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tǒng)是非常必要的。
3.2.2檢索系統(tǒng)功能
第一,功能完整。學位論文檢索系統(tǒng)是一個集注冊登錄、論文提交、論文檢索、論文統(tǒng)計、論文評價、后臺管理為一體的系統(tǒng),其中論文檢索為核心模塊。
第二,論文提交模塊包括論文電子表單的提交和論文全文的上傳。
第三,系統(tǒng)應該設有審核機制,相關人員可以直接進入后臺對已經上交的論文信息進行審核。
第四,論文檢索模塊應具備初級檢索和高級檢索功能,并具備兩種匹配方式即模糊匹配和精確匹配。
第五,學生登陸系統(tǒng)后可在線查看論文全文并免費提供全文下載功能。
第六,系統(tǒng)需收錄山西師范大學1994年至今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2500余篇。
第七,論文表中的字段分為:基礎檢索字段、排序輔助字段、審核字段、上傳字段、圖書館收錄字段,其中論文編號是主鍵,學生學號是外鍵?;A檢索字段還需包括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導師姓名、導師單位、學位級別(碩士或博士)、學位類別(全日制或教育碩士)、論文類型(應用型或基礎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學科專業(yè)備注、學位授予年度、中文題名、英文題名、中文副題名、英文副題名、中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等。
3.2.3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
深入研究高校學位論文管理中學位論文檢索算法。傳統(tǒng)的基于查詢項匹配的檢索算法存在返回信息過多,且查全率、查準率不高,用戶篩選不方便等問題[4]。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一種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已應用于山西師范大學學位論文檢索系統(tǒng)。
采用非全文索引,即只對論文題名(caption)、關鍵詞(keywords)、摘要(abstract)建立索引,然后用Lucene中文分詞器對caption、keywords、abstract及用戶輸入的檢索詞進行分詞處理。在分詞處理的基礎上實現(xiàn)檢索和排序。
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3][4][5],主要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選擇學科門類。教育部公布的十二個學科門類分別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軍事學、管理學,學科門類下設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由于用戶一般會選擇相同或者相近的專業(yè)進行查詢,因此學科門類的選擇和限制能夠很好地解決“一詞多義”問題。
第二步,采用“檢索項+caption+keywords+abstract”組合查詢技術,并去除重復項,得到檢索結果集。論文的關鍵詞一般為四到六個,能有效地表征論文的主題。但是由于用戶提取關鍵詞的能力參差不齊,所以關鍵詞不能很好地代表全文。本文提出“caption+keywords+abstract”組合能夠更好地代表全文,能夠很好地提高查全率。
第三步,計算相關度,并按照相關度的大小,對檢索結果集重新排序。位置因子中caption優(yōu)先級別為一,keywords優(yōu)先級別為二,abstract優(yōu)先級別為三。優(yōu)先級別相同的論文則計算檢索詞的詞頻,詞頻越高排序越靠前。本原則能夠很好地提高查準率。
新算法較原算法在查全率和查準率方面有較大改進,用于學位論文檢索的效果明顯,且實用性很強、易于工程實現(xiàn),基本滿足了高校學位論文檢索的需求。隨著各高校自主研潮的推進,開發(fā)和使用校本系統(tǒng)必將是一種趨勢。
相信隨著學校對學位論文管理的重視和學位論文檢索系統(tǒng)的使用,該校學位論文的利用率會很快提高,并且一定會帶來學位論文質量的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金春華.我國數(shù)字化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建設的現(xiàn)狀與建議,省略.
[2]趙嘉朱.中國學位論文管理的歷史回顧與前景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4.
[3]袁銘蔚.基于本體的向量空間模型的壓縮算法.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12.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 職業(yè)類院校 建構主義 計算機教學
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fā)展狀態(tài),產業(yè)急需大量實用人才,國家針對這一情況,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職業(yè)類人才,這一類人才是社會一線實用人才的中堅力量,掌握大量實用技能是職業(yè)類學生的基本要求。相對于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和我國信息化程度差強人意的現(xiàn)狀,信息化人才依然是我國大量缺少的,在職業(yè)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養(yǎng)中,如何培養(yǎng)出能力出眾適應信息化發(fā)展的高技能人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教育問題。筆者針對傳統(tǒng)計算機教學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一些探討。
計算機學科是一個新興的學科,我國從90年代初開始才在高校中普及計算機學科教育,計算機教學的方法大多沿用陳舊的模式,不能適應計算機課程的學科特點。學生所獲得的片段式知識也很難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學生在被動的環(huán)境中學習,綜合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收到極大限制,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與職業(yè)教育的主導思想顯然不符。
1 職業(yè)類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現(xiàn)狀
1.1 基礎相對薄弱
職業(yè)類院校的學生,高考的總分屬于整個高考中的比較低的一個層次,特別是在數(shù)學這一分差較大的科目中,普遍分數(shù)較低。雖然成績不能說明一切,但是分數(shù)至少說明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存在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的情況,況且數(shù)學分數(shù)的偏低也說明大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而計算機學科恰好是一門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這也使得學生在學習計算機課程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度,如果教學中按照傳統(tǒng)的講授和學生吸收消化的傳統(tǒng)思路來進行,那么希望依靠學生依靠邏輯思維能力來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并融會貫通,顯然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1.2 學生的層次復雜
職業(yè)類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起點參差不齊,導致學習的效果有較大差異。由于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的信息化教育的程度和家庭經濟的差異,學生入學時所擁有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水平參差不齊。有些中學的實驗條件比較好,配備了完善的信息化教學設施,而一些條件艱苦的農村中學可能存在信息化教學設備的不完善或極其陳舊,另外有條件的家庭在學生中學時代就已經購買了計算機,而有部分家庭則沒有,這就導致經過系統(tǒng)教育的、已經有使用經驗的學生對計算機操作比較熟練,在一些基礎操作上非常熟練,反之有部分學生設置鍵盤鼠標的使用都還不會用。比如鍵盤輸入,有些學生就很快,而有些學生則速度很慢。這些差異都給平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教學中老師如何適應,既要讓基礎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提高,又要照顧到基礎差的學生,不能讓其因困難失去學習興趣,這也是一個教學難題。
1.3 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
由于學生剛剛從應付高考的題海戰(zhàn)術中解脫出來,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上什么學校、讀什么專業(yè)都是家長包辦的結果,對社會認識不足,對專業(yè)認識不足,不知道自己要學習什么,學計算機專業(yè)能做什么,畢業(yè)以后可以干什么,這一切都毫無頭緒,嚴重的說是前景一片茫然,所以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
2 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的必要性
2.1 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法”教學,本質是“先結果后過程”,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學生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由問題不斷去探索解決辦法,綜合充分積極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深入互動協(xié)作,共同研究、相互探討交流,主動開闊思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學生一塊尋找解決辦法,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具體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掌握知識。
2.2 該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性
該教學法在實施運用過程中效果良好,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自主完成任務可以增強其自信心,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原始最強大的學習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們學習會更加積極主動。真正的以學生自己為中心,通過開發(fā)學生的自我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在該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中心地位。而教師只扮演組織者的角色,老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和引導學生盡快適應該教學方法,并能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該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自始至終以學生為中心,不同于以往老師在講臺上“滿堂灌一言堂”,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主性。
3 任務驅動教學法所包含的主要過程
建構主義認為要使學生學有所用,學習的內容務求真實,真實性任務具有知識結構不良的特征,建構主義學習從真實任務出發(fā),學習結果常常各不相同,呈發(fā)散狀,有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總是圍繞著唯一的標準答案被動靠攏式的學習,學習結果是收斂的,也比較片面。
3.1 計算機課程的特點
3.1.1 時代性。計算機技術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計算機學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高速度與高淘汰并存的發(fā)展狀態(tài)。
3.1.2 科學性。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推進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反過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又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3.1.3 基礎性。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提高,社會的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也使得人類社會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各類學科的基礎平臺技術。
3.1.4 應用性。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課程,培養(yǎng)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課程的核心目標,注重的是操作與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定位在“雙素養(yǎng)”和“雙價值”上,即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技術素養(yǎng)。信息技術既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對象,也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有力工具,學生的各類學習實踐活動是信息技術雙重價值的良好載體。這是信息時代每個公民必備的素養(yǎng),也是在知識社會中開展終生學習的基本條件。
3.2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3.2.1 創(chuàng)設情境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仿的學習情境,再引導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直觀生動的情景環(huán)境有利于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經驗及表象,這樣學生在已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再接受新的知識,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模擬情景要盡可能多的包含知識點,在這方面就需要老師多下功夫,合理布局知識網絡。不遺漏知識點,也不要讓學生負擔太重。
3.2.2 選擇問題要有目標性、針對性。要合理控制問題的難度,讓學生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索解決問題。在反復解決問題中提升應用舊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應用舊知識的同時完成新知識的學習,新舊知識得到融會貫通。
3.2.3 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并不是由老師來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讓是讓老師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相關線索或資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學案例,及時利用最新典型的社會實際生活案例,把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科前沿知識系統(tǒng)介紹給學生。學生自己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爭論、補充、修正,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注意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行認知建構。
3.2.4 學習效果評價是指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對其方法和自我感受進行相應的評價,由教師作出點評,不僅要點評解決方案的過程和結果,還要對學生學習及協(xié)作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做好一下工作:提出明確清晰的目標任務;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資源信息;解決問題過程中給予輔導和指導;綜合評價學生任務完成情況。
4 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帶來良好的效果
4.1 調動了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這樣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每次教師要求學生完成具體任務,學生思想上有緊迫感,在學習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同學間相互交流、討論,或者查閱資料來解決,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
4.2 提高了學生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討論協(xié)作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知識,而且鍛煉了自己發(fā)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 鍛煉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
該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不同設計不同任務,學生通過與伙伴合作完成,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了學生的潛力,提高了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鍛煉了團隊內的配合與協(xié)作,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霞.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網頁制作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D].碩士論文,2011.
網絡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人們通信的效率和速度,使得不同地域的人們可進行實時對話。作為教育本身來說,為了給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高質量技術人才,其教學模式必將隨著通信手段的提高進行相應的改進,如何利用Internet進行網絡教學已成為近年來各國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課題。其實遠程教學很早就開始了,如函授大學、電視大學等,只是由于現(xiàn)代的WWW技術給遠程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互性和巨大的資源共享潛力,遠程教學最近才得到如此重視。盡管目前人們對基于WWW的遠程教學模式還不是完全清楚,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基于WWW的遠程教學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模式。作為一種教育模式,現(xiàn)代遠程教學應該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四要素的綜合體現(xiàn),是在WWW環(huán)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的穩(wěn)定結構形式。與現(xiàn)代教育一樣,現(xiàn)代遠程教育也應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素質與創(chuàng)造性,要求學生能靈活地掌握知識,其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應建立在建構主義基礎上,強調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活動應重點考慮以下三方面: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xiàn)自我反饋)。以上三點,即發(fā)揮首創(chuàng)精神、將知識外化和實現(xiàn)自我反饋可以說是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要素,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才的必備條件。
然而,從目前的遠程課件來看,其網上素材基本分為兩類:靜態(tài)與動態(tài)。靜態(tài)素材一般是將書本、教案等以靜態(tài)的形式放于網上;動態(tài)素材一般是在靜態(tài)素材中出現(xiàn)的一些動畫表現(xiàn)。雖然后者以動畫的形式表現(xiàn),但并不具備可變性,不能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情景,很難達到以上的三點要求,即很難保證學生的質量。對于計算機專業(yè)來說,學生的大部分能力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真實的情景是現(xiàn)代遠程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诖?網上實驗已成為遠程教學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且已有很多成果出現(xiàn)。ICHIGAN大學為操作系統(tǒng)和高級語言課程建立了網上系統(tǒng)實驗室,其實驗都是基于軟件環(huán)境的,不涉及硬件模擬;PURDU大學建立了一種交互式的網上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在網上做一些簡單的交互式硬件實驗,但由于其代碼是用JAVA語言編寫的,其實驗的復雜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對于計算機專業(yè)來說,其中很多實驗計算量相當復雜,例如處理器設計、復雜電路設計等,要完成真實的實驗過程,這些計算量在客戶端利用APPLET在執(zhí)行時間上是難以接受的。
針對目前網上實驗存在的問題,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我們研究設計了《計算機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從理論上講,《計算機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的研究是對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為打破傳統(tǒng)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促使實驗教學由實物實驗教學向虛擬實驗教學、遠程虛擬實驗教學發(fā)展,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法?!队嬎銠C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將遠程教育的概念引入到實驗教學之中,結合強大的網絡功能,使得以虛擬現(xiàn)實技術為基礎的網絡虛擬實驗室資源以及虛擬實驗室儀器設備等資源的共享成為可能,它允許人們通過網絡訪問和使用自己沒有的設備資源,使得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學習者可以同時對一個實驗項目進行實驗操作,實現(xiàn)用戶信息的協(xié)同共享,同時可以及時的接觸到最新的儀器。
在實踐意義上,《計算機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通過網絡設施建設和實驗教育應用功能的開發(fā)、通過運用現(xiàn)代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改善實驗教學環(huán)境,建立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相融合的網絡實驗教學系統(tǒng),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高效率傳播先進的科學技術,普遍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從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項目的研究和實施將極大緩解實驗設備經費、實驗教學人員不足,實驗教學內容更新緩慢等問題。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驗操作能力,從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有助于校際之間、學校與科研院所之間、學校與企業(yè)之間及學校與社會之間實驗資源的交流和共享。
二、虛擬實驗室方案研究
1、功能架構
《計算機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構建了高等院校計算機組成原理的網絡實時虛擬實驗平臺,提供了運算器、控制器、靜態(tài)和動態(tài)存儲芯片、譯碼電路芯片、以及其它可編程芯片和常用的門電路邏輯芯片,可進行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設計與虛擬實驗。并且在相關匯編編譯系統(tǒng)及監(jiān)控程序的配合下,同虛擬實驗電路一起,可實現(xiàn)更為高級的應用?!队嬎銠C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提供了高校實驗室的相關管理功能,包括實驗資源及信息的網上,實驗演示,學生實驗報告的編寫、實驗報告的提交匯總、教師對實驗報告的批改和評分管理,以及教師在線實驗答疑等主要功能;虛擬實驗室還提供了網上理論知識測試功能,有助于提高學生或其他使用者的理論知識水平,使得學生及其他使用者在計算機組成原理的理論和實踐這兩個層面上都能夠得到較好的提高。整個虛擬實驗室通過網絡設施建設和實驗教育應用功能開發(fā),構建一個集實驗教學、演示、操作、指導、結果提交管理為一體的數(shù)字化實驗教育環(huán)境,具體功能如圖1所示。
2、具體實現(xiàn)
(1)外部接口
《計算機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平臺采用易于擴展及平臺移植性好的Java語言實現(xiàn),利用ASP實現(xiàn)實驗室的管理功能。虛擬實驗室平臺可運行于安裝Java虛擬機的各種平臺,管理系統(tǒng)則需要IIS的支持。
《計算機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主要用于高校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面向廣大學生和教師,其頂層圖如圖2所示:
(2)內部接口
《計算機組成原理》虛擬實驗室基于硬件和軟件虛擬的特殊性質,采用了多種結構以支持電路的實驗設計和有效運行,從總體上主要劃分為三大模塊:虛擬時鐘、電路芯片、電路板連線。由虛擬電路板對三大模塊進行協(xié)調配合運行。虛擬時鐘和電路芯片采用線程結構以提高運行的實時性,通過連線進行邏輯信號的實時傳送,以實現(xiàn)與真實電路相同的效果。
三、結論
在虛擬實驗室中通過鼠標的點擊及拖曳操作,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虛擬、仿真實驗。虛擬實驗室具有透明性、互動操作性、資源共享性、用戶自主性、可擴展性、安全性等特點,能真正突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達到遠程實驗教學的目的,它在教育、科研等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實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發(fā)展方向,也是今后遠程教育發(fā)展的主流與趨勢。
參考文獻:
[1]劉時進.網上教學系統(tǒng)的基本體系結構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2,(7):41-42.
[2]崔光佐,基于多媒體和Internet的輔助教學模式.中國CAI快訊,1999.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 考核評價制度 過程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8-00-02
1 前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向來以考試作為主要的考核評價方式,對于中職學生來講,這種以分數(shù)為基準“一刀切”的模式很難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中職學生是以技能型培養(yǎng)為主,教師要根據社會的就業(yè)市場不斷調整課程設置,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技能并非考試分數(shù)所能完全體現(xiàn)的。
基于以上情況,筆者及其團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當中進行了考核評價方案的改革,逐漸摸索出了一整套考核評價體系,經過應用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考核評價方式的重新定位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一直占教學改革的主導地位,而評價體系的完善一直未被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上,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科學合理、完善有效的評價體系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考核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為教師提供一個隨時了解學生、改進教學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的機會。
3 中職校學生的特點及本校信息技術課程的現(xiàn)狀分析
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具有非常明顯的性格特征。在初中階段,他們大部分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也沒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就導致他們無法融入主流的學習生活。進入中職學校之后,以文化課為主到技能培訓為主的課程設置引起了極大的不適應,如何引導他們建立職業(yè)觀念、培養(yǎng)職業(yè)習慣、學習職業(yè)技能,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這是每一位職業(yè)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下,考試分數(shù)很難刺激這些長期成績落后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他們身上對新事物所表現(xiàn)出的探索欲、競爭過程中的上進心就會因得不到及時的肯定而無法轉化為學習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恰逢青島市教育局組織局屬學校進行部分學科的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筆者及其團隊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有效的實踐,在本校原有的學分制考核方案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和創(chuàng)新,建立了多方位、全領域的教學反饋機制,其層面覆蓋了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兼顧了學生間的能力及個體差異,使不同水平、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發(fā)展。
4 評價制度改革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任何教學制度的改革都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不能憑空想象、閉門造車。
(2)適用性原則。評價制度的改革要適應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習慣。中職校的學習有其自身非常突出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區(qū)分于義務教育和普高的學習,所以在進行改革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
(3)學科性原則。在中職校的學習當中,每個專業(yè)都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任何改革都要結合本專業(yè)的學科特點來進行嘗試和探索,否則就會變成空中樓閣,毫無用處可言。
(4)創(chuàng)新性原則。在原有的評價制度基礎上,只要是符合本專業(yè)學習規(guī)律的措施,就可以大膽的嘗試、多方位的創(chuàng)新,發(fā)揮集體合作的力量和優(yōu)勢,共同探索出一條合適的改革之路。
5 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5.1 建立分層次評價體系
要改變評價方式單一的現(xiàn)狀,必須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差距很大,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因人而異。因此,在進行摸底考核與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可以大體將學生分為基礎層、提高層、優(yōu)秀層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制定詳細的授課目標方案,即每堂課每個層次的學生應該達到什么教學目標,都應科學細致地規(guī)劃好。特別重要的是,要針對每堂課的知識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發(fā)展的訓練習題。學生的課堂習題與課后作業(yè)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沖刺題,每完成一項即可得到相應的分數(shù)。在這里教師不給學生規(guī)定題目的范圍,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題目的數(shù)量和層次,多做多得分,這樣就將更多的自交給了學生。
5.2 建立動態(tài)有效的評價體系
所謂的“分層次”只是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的大致劃分,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否則那樣會挫傷低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在這套評價體系中,教師鼓勵學生向高難度的題目發(fā)起挑戰(zhàn),并開展“一幫一”學生互助等活動,幫助學生提高進步的速度和幅度。
5.3 建立全方位的評價體系
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必然不是單一的考核標準,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筆者所在團隊根據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科特點制定如下考核細則:
(1)學生的最終成績=平日表現(xiàn)(10%)+平日成績(50%)+期末成績(40%)。
(2)考慮到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學習習慣比較差,為了對其形成有效的約束、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將考核中的10%設置為平日表現(xiàn),包括學生的出勤、課堂紀律、課堂活躍度及作業(yè)上交率等項目。
(3)平日成績占了考核中的絕對比例50%,這一項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其具體組成部分也不相同。
操作性比較強的實訓課,如硬盤數(shù)據恢復、主板維修、顯示器維修、手機維修、打印機維修及計算機組裝等,把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驗完成速度及質量、小組競賽成績、實驗報告的填寫、市場調查的結果、社會實踐的參與等項目分別打分,最后按50%折合成總成績。
設計類課程和編程課,如平面、三維、動漫、影視、C++、數(shù)據庫和計算機基礎等,則以學生的作品為主。結合作品的制作要求,教師給予打分,而作品的要求又根據課堂內容分為基礎任務、提高任務、挑戰(zhàn)任務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任務都有相應分值。在課堂授課中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貫穿知識點,以任務推動課堂環(huán)節(jié),以任務產生學生作品,從而緊密銜接考核評價制度的改革。
除了課堂作品,包括筆者在內的計算機專業(yè)課教師還會定期為學生舉辦小組競賽、班級競賽、學科作品展、社會調查等活動,這些活動采取專業(yè)課教師打分與學生投票的方式進行評選,評選結果同樣計入平日成績的考核,最后按50%折合成總成績。
(4)期末考試占考核中的40%,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對學生還是有相當大的激勵作用,所以在期末考題的設計、復習計劃的制定、考核成績的反饋等方面都要做精心的設計。
通過這一整套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得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在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評價,從而最大限度地激勵了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的學習欲望。
5.4 建立過程性的評價體系
這套新的考核評價體系要貫穿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的始終,給學生培養(yǎng)一種觀念:成績是一點一滴積累的過程,學生的每一點付出與努力都會獲得評價上的回報;只要用心、用功、持之以恒,學習積累定會獲得理想的成績。將整個學習過程都納入考核范圍,就可以督促學生前進的每一步。
6 結語
傳統(tǒng)的評價制度,已經很難調動起中職學生的學習熱情。新的考核評價方案照顧到了各個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在平日的學習過程當中及時有效地產生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專業(yè)課學習的角色,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操作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但從另一方面而言,這樣的評價體系給專業(yè)課教師產生了大量的分數(shù)統(tǒng)計工作,還要更加精心地設計每堂課的任務和目標要求,這對專業(yè)課教師來說是個挑戰(zhàn)。
(青島經濟職業(yè)學校,山東 青島266033)
參考文獻:
[1]劉錫明.探析過程性評價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2).
【關鍵詞】排球;立體化教學網站;天空教室
The Building of 3D Volleyball Teaching Website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Sky-Classroom
SHAO Li-ju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web-courses and building of teaching websites, such as professional computer knowledge and skills required for the teachers and poor interactive function of websites, etc., we developed a 3D volleyball teaching website composed by three modules, namely, module of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hat of course resources, and that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Sky-classroom web teaching system developed by Nanjing Yixue Education Software Co. Ltd.. The website enriches the teaching forms of volleyball class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volleyball, 3D teaching website, sky-classroom
1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教育正在走向信息化,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已成為教育教學的支撐技術。教學形式正逐漸從使用黑板加粉筆、按照教科書內容進行單向灌輸式,向網絡化、多媒體化、立體化教學轉變。以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CAI課件和網絡課程已廣泛應用到《排球》教學中,許多學校都建設了《排球》網絡課程和教學網站。但是傳統(tǒng)的《排球》教學網站的開發(fā)、建設需要專業(yè)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這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老師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開發(fā)出來的網站通常采用網頁結構,交互性差、開發(fā)完畢的課程教師不易改動;網站互動教學功能基本為擺設,無法真正應用于教學;課程資源組織凌亂、缺乏公共標準,查詢、共享困難。因此采用網絡課程輔助開發(fā)、及管理工具進行精品課程建設,將成為教學網站建設的主流。
2天空教室系統(tǒng)簡介
《天空教室系統(tǒng)》由南京易學教育軟件有限公司開發(fā),包括了《天空教室網絡教學平臺》和《天空教室立體化教學網站平臺》兩大獨立系統(tǒng)?!短炜战淌揖W絡教學系統(tǒng)平臺》是從中國國情出發(fā),符合本土教育的實際情況且具有極高性價比的一套網絡教學系統(tǒng)。功能涵蓋教師備課、課件制作、網絡化教學及管理。系統(tǒng)中的所有模塊均操作簡便,功能強大,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課件制作、多媒體教學、網絡化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等,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最佳選擇。《天空教室立體化教學網站平臺》是基于天空教室2008網絡教學平臺研制而成,完全支持教育部精品課程輔教與共享的要求,是一套可持續(xù)的教學網站建設體系,利用其建設的立體化教學網站了擺脫傳統(tǒng)文本束縛,以一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得課程本身能夠跳出屏幕局限,讓訪問者能夠切身體驗到課程本身魅力的表現(xiàn)形式,代表未來教學網站發(fā)展趨勢。
3《排球》立體化教學網站的建設
3.1設計思路
《排球》立體化教學網站以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排球》教學大綱為依據,以全國統(tǒng)編紙質教材《球類運動--排球》(黃漢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為藍本,以體育教育專業(yè)、運動訓練專業(yè)、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學生為主要學習對象進行建設。網站總體設計思想是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著以學生為中心、體現(xiàn)個別化自主學習的原則,兼顧不同專項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對排球知識掌握側重點的區(qū)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綜合發(fā)展。
3.2制作過程
《天空教室立體化教學網站平臺》提供了向導式操作,在其網站省略/上提供了系統(tǒng)操作動畫,教研室及教師個人如有需要可上網在其網站上申請課程,待課程得到批準后,下載制作工具即可使用。精品課程制作之前教師需準備好課程建設的word格式文件(課程介紹、教學方法、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電子教材、授課教案、作業(yè)習題、實驗指導、教學計劃等)、視頻格式文件、PPT課件等,然后按照向導式操作流程將上述文件上傳。PPT課件需將課件打包成網頁格式,然后上傳至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其流程見圖1。
圖1網絡課件上傳流程
3.3《排球》立體化教學網站結構
《排球》立體化教學網站主要由課程特色模塊、課程資源模塊、互動教學模塊三部分組成。課程特色模塊包括課程介紹、課程特色、課程負責人、教學團隊等欄目,全面展現(xiàn)了課程的風貌與特色;課程資源模塊主要內容為排球技術動畫、圖片、視頻等排球立體化教學資源以及面向不同專業(yè)學生的排球課件與教案。互動教學模塊主要包括排球教學討論BBS、教師教學博客、師生QQ群。主要用于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其能對某些問題進行深人探討研究,學生通過平臺提出問題,教師針對具體問題作異步解答。
3.3.1課程特色模塊
分為課程信息和章節(jié)信息。課程信息包括《排球》課程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學習方法、教學重點、知識點、參考資料、教師簡介。章節(jié)信息包括《排球》各章節(jié)學習提示、章節(jié)相關知識點。基本信息提綱式地介紹各章教學的總體結構、主要教學方式、教學目的,主要圍繞重點和難點內容展開,給出詳盡的相關資料、專業(yè)網站,在制訂提綱時兼顧不同運動專項學生所需掌握排球知識側重點不同的特點。教師簡介包括排球主講教師姓名、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獲得的教學科研成果等信息。
3.3.2課程資源模塊
課程資源組為網絡課程的內容主體,包括網絡教材、講課視頻、電子教案、電子講稿,為教師授課的主要媒體資源。
網絡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統(tǒng)編紙質教材《球類運動--排球》(黃漢升主編)為藍本制作形成網頁格式,有大量圖片,每一章節(jié)均設有鏈接,交互性強,方便學生網上學習、查閱,使用者可點選需要的章節(jié)和已建立起鏈接的課程外部信息。
上課視頻:在教師講授理論課時采用《天空教室視頻課件制作工具》錄制而成,該視頻課件制作工具制作出來的視頻由教師視頻錄象窗口、學生窗口、幻燈片窗口等構成,視頻保持教師教學錄象和幻燈片同步播放,便于同學們學習。授課內容為教師精心準備而成。學生觀看、學習上課視頻的過程相當于教師面對學生授課的過程。
電子教案:首先由教師根據體育院校不同專業(yè)對排球知識掌握側重點不同編寫不同專業(yè)的電子教案,然后利用《天空教室網絡課程開發(fā)平臺》提供的插件將Word格式教案自動轉化為Html格式教案,按章節(jié)內容配置完整,包括本科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所有教學內容。每次教案均按照不同顏色標明教學目的、教學實施計劃、教學重點內容、難點內容等。
多媒體課件:根據本科教學主要內容制作PPT格式的課堂教學課件,再將課件打包成Html網頁格式,然后利用《天空教室網絡課程開發(fā)平臺》將html網頁格式多媒體課件發(fā)步到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按章講內容配置,與講授教材相對應,文字簡潔,目錄清晰,有相應圖片、視頻、動畫等,媒體較豐富。
相關資源區(qū):充分結合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呈現(xiàn)出豐富多樣化、立體化,將排球技、戰(zhàn)術通過圖像、視頻、動畫等集合于一個數(shù)字平臺,通過視頻、音頻、動畫等動作分析、解析加快學習進程,通過不同形式的交叉、配合,使教材和教學靈活生動,使《排球》課程的教授和學習融為一體。
3.3.3互動教學模塊
是一個高效的、專門為學生答疑及解惑服務的平臺。主要有排球教學討論BBS、教師教學博客、師生QQ群。主要用于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其能對某些問題進行深人探討研究,學生通過平臺提出問題,教師針對具體問題作異步解答。在解答問題時,教師有充裕的準備時間,可以認真考慮學生所提的問題,查閱資料或與其他教師共同研究,力求科學準確的基礎上做到詳盡、易懂,便于學生接受。在此模塊也可以針對某一專題進行討論,問題可由老師或學生提出,在老師的啟發(fā)下組織學生討論,討論內容除教學大綱要求外,還包括體育運動中與排球知識密切相關的問題,如排球運動中如何防止運動損傷、一場排球比賽中的技、戰(zhàn)術討論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排球》立體化教學網站的特色
4.1豐富了排球課的教學形式
排球課程課程不同于別的課程,要通過身體的運動使學生學習運動,學會運動。通過親身的運動實踐去學習,去體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才能完全掌握學習內容。這個特點決定了排球課教學的展示手段,既要有相關知識的介紹,又要通過動作錄象、動畫和動作分析和解析加深學生對排球技、戰(zhàn)術的理解,同時要求教師通過相應的交互手段加強對學生運動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指導。運用《排球》立體化教學網站打破了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或以學生為體的單一性教學模式,通過視頻、動化、文字說明立體化的教學,產生復合教學效應,豐富了排球課的教學形式,達到優(yōu)化教學過和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4.2方便了教材內容的更新
當今世界排球運動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的技、戰(zhàn)術不斷出現(xiàn),一些競賽規(guī)則不斷修訂完善。書本教材內容改版最少要三年時間,而且步驟、程序繁瑣,致使新的教學內容、信息不能迅速跟進,造成教材的知識陳舊、學生沒興趣看書,老師上課內容枯燥,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對排球理論課、技術學習興趣低下。傳統(tǒng)教材知識更新慢,滿足不了高校排球教學的需要。而立體化教學網站的建設能夠克服這一弊病,教學網站在更新頁面的編程方面有很強的知識更新能力,教材的制作編程、設計、內容方面彌補了以往書本教材改版慢、新知識擴充難的不足。
5小結
借助了天空教室這一功能強大的教學網站開發(fā)工具,教師在進行教學網站建設時可以大大減輕工作量。其主要精力可以放在豐富教程內容,提高課件質量以及更好地為學生答疑解惑上,而不必再過多糾纏于與課程內容無關的開發(fā)技術上,從而大大降低了教學網站建設的門檻,便于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和普及網絡教學。
參考文獻
〔1〕黃漢升,《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萬文君,侯玉鷺,體育教材的電子化優(yōu)勢探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6):126-128.
[關鍵詞] 網頁無障礙 網站無障礙 WAI
[分類號]G203
網絡因具有廣播、電視、電話等傳統(tǒng)大眾傳媒和通訊工具所不具備的獨特優(yōu)勢而日漸融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WWW創(chuàng)始人TimBerners―Lee認為“Web的力量在于其普遍性。能夠被任何人訪問,而不論其是否有殘疾,是Web的基本要求”。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站設計時為了美觀和更吸引人注意而采用了大量的圖片和動畫等技術,而未考慮到特殊人群的上網需求,因此導致一大部分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不能和普通人一樣訪問到其中的信息,平等地享有網絡帶來的利益。這極大地違背了聯(lián)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中“信息公平利用”的要求。為此,各國都進行了不懈努力,展開了網站無障礙建設方面的研究。
我國亦如此,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對網站無障礙建設進行了一系列探討。本文目的即在于通過梳理國內關于網站無障礙方面研究的成果,分析我國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為進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1 網站無障礙研究文獻的收集
網頁無障礙是網站無障礙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對網站無障礙的研究都從網頁無障礙開始。網頁無障礙譯自“web accessibility”。關于“accessibility”,有的譯為“可訪問性”或“易訪問性”,有的譯為“可達性”、“近用性”、“無障礙”等。在2004年舉行的首屆中國信息無障礙論壇上,正式把aeeessibility翻譯為無障礙,故本文也采用“無障礙”來表述。而“web”也有“網頁”、“網絡”的不同譯法,還有以“website accessibility”為主題的研究。鑒于譯文有差別,為了相關文獻搜集齊全完整,筆者分別以“網頁”、“網絡”、“網站”與“無障礙”、“近用性”和“易訪問性”分別組合進行摘要檢索;然后,又以“web accessibility”為關鍵詞在CNKI上進行檢索,力求將“web accessibility”譯為其他解釋的文章也涵蓋在內。最后,去除重復文章,經整理統(tǒng)計,共獲得期刊文章84篇,學位論文13篇。
2 網站無障礙研究文獻的分類
根據收集到的文獻資料來看,我國在網站無障礙方面進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研究、技術研究、基于不同用戶的研究和基于不同類型網站的研究。
2.1 基礎理論研究
在基礎理論研究中,大部分文獻介紹和引進了國外關于無障礙方面的概念和理論。盡管對access,bmty的翻譯不同,但幾乎都引用WAI(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網絡無障礙組織)關于網頁無障礙的概念,即認為網頁內容對于殘障用戶的可閱讀與可理解。同時指出,提高無障礙性也能讓普通用戶更容易理解網頁內容。
在網頁無障礙建設的意義方面,蔣淑君從互聯(lián)網帶給殘疾人的優(yōu)越性談起,分析了不同殘疾人群的無障礙網頁需求及設計要求。樊戈分析了Web信息資源無障礙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后,從意識、策略、技術三個層面,就如何構建國內Web信息資源無障礙化建設環(huán)境進行了探討。
網頁無障礙的實現(xiàn)需要得到國家法律和政策層面的支持。張家年等闡述了新版《殘疾人保障法》修訂背景以及其中與信息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有關聯(lián)的條款;討論了該法在構建信息無障礙環(huán)境實踐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如何利用《殘疾人保障法》為構建信息無障礙環(huán)境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并提出將《殘疾人保障法》和我國信息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標準鏈接起來;貫徹和執(zhí)行無障礙設計原則理念等策略。章品等在對美國信息無障礙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概述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了美國信息無障礙法律法規(guī)建設的發(fā)展歷程及特點,最后探討了美國信息無障礙法律法規(guī)建設對我國信息無障礙法律法規(guī)支持體系建設的啟示。孫禎祥等還對澳大利亞各個層面、領域有關信息無障礙的法規(guī)和政策進行了部分梳理,希望為我國相關政策的制定和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為了保障所有人擁有均等的獲取和利用網絡信息的機會,需要構建無障礙的網絡環(huán)境。陳子健等對建構無障礙網絡環(huán)境過程中涉及到的因素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以幫助人們對網站無障礙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指導網絡設計開發(fā)人員的實踐。
2.2 技術研究
目前,國際上在解決網站無障礙問題時,主要從開發(fā)先進的技術支持和規(guī)范網站設計這兩個方面著手。規(guī)范網站設計是在服務器端對網站內容提出設計要求并制定相應的標準,是從網站的設計上去除障礙,以使殘障者能借助輔助設備順利地訪問網站。規(guī)范網站設計要從網頁無障礙的設計標準人手,國內的文獻主要以介紹WAI頒布的一系列規(guī)范文件及美國的508標準為主。吳英樺則主要介紹我國互聯(lián)網網站設計無障礙技術標準的立項背景、標準的制定過程,并介紹了標準的技術內容,最后介紹了標準的應用推廣情況。
網頁無障礙設計工具和檢測工具也是實現(xiàn)網站無障礙的重要組成部分。樊戈等在分析易用性控制的技術根源基礎上,分別從實施基礎、核心人物和根本保障三個環(huán)節(jié)對Web資源實施易用性控制的技術措施進行了初步探討?;衾治隽藝鴥染W站可達性的設計現(xiàn)狀后,對一些常見的設計錯誤提出了改進方法。同時設計并開發(fā)了測試工具WAET。該工具可以測試基本的可達性問題,并能夠修改級別錯誤,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趙洋等針對網頁易訪問性評估工具的不足,討論基于XSLT的網頁易訪問性評估工具設計思路,闡述網頁易訪問性評估指標的設定,分析指標設計的規(guī)則和實現(xiàn)方法。孫禎祥等參考WAI所的WCAG1.0及國內外無障礙網站相關信息,針對中國實際情況,結合中文網站的特點,總結得出符合中國實情的中文無障礙網站評價模型的指標體系。
此外,網站無障礙實現(xiàn)中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也有人研究。陳子健等通過對一些網站進行無障礙檢測發(fā)現(xiàn)網站導航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根據無障礙設計原則,為網站導航無障礙設計提出了一些策略。丁文潔結合國際上的無障礙網頁開發(fā)原則和規(guī)范,分析并提出同步多媒體集成語言(即SMIL技術)可以解決多媒體播放在視覺無障礙網頁設計中的可及性和可控性問題,重點研究了利用該技術解決網頁中動態(tài)圖像的視覺無障礙優(yōu)化面臨的問題。
2.3 基于不同用戶的研究
在所有弱勢群體中,視障用戶在訪問網站中所要面對的困難是最多、最復雜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網絡資源首先是一種視覺資源,視障用戶必須借助于各種軟硬件輔助手段,以非視覺的方式來訪問,因此大量研究以視障用戶為視角展開。孫慶華通過
調查法、觀察法等深入全面地了解視障用戶不同于普通用戶的網絡訪問方式和行為,以及由此形成的在網絡訪問中的障礙體驗和無障礙需求。最后,針對在工具測試和用戶測試中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在描述視障人士的障礙和需求基礎上,依據通用設計原則和WCAGl.0,提出了針對視障用戶的無障礙設計原則,為WCAGl.0的運用提供了一套更具操作性的參考。王雅溪針對視障人群的基本情況,分析現(xiàn)今網絡界面中他們面臨的一系列存取障礙問題,通過深入了解視障用戶的生理、認知、心理、行為等特點及上網習慣方式,分析由此形成的網絡界面無障礙要求,進而提出針對視障用戶的網絡界面無障礙設計原則。楊金轉分析了視障人群在使用網絡課程時可能存在的障礙,按照國際標準對我國部分網絡課程頁面無障礙狀況進行了測試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結合通用設計和無障礙設計理念,研究如何設計網絡課程的頁面元素、用戶界面的布局以及如何提高其無障礙訪問。
除了針對視障人群進行的專門研究,還有針對其他人群如老年人群和認知障礙人群進行的網站無障礙相關研究。
2.4 基于不同類型網站的研究
由于無障礙理念的廣泛傳播,國外已經將這一思想廣泛廊用于各行各業(yè)的網站設計中。有研究表明,在對無障礙需求方面,政府排列第一位,其余依次為教育、圖書館、新聞組和在線期刊、公共設施、交通、醫(yī)院、銀行等。我國學者分別對政府、教育、圖書館領域的網站無障礙建設情況展開了研究。
2.4.1 政府網站 肖衛(wèi)兵在闡述政府網站管理的重要原則――可用性原則時認為,該原則包括可訪問性和可使用性兩層含義。這是首次在政府網站管理中提及可訪問性的問題。毛家菊認為政府網站的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不僅體現(xiàn)在針對不同對象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還體現(xiàn)在針對特殊人群提供多種服務途徑,并指出這是我國政府門戶網站無障礙化建設趨勢。武曉鵬分析了我國政府門戶網站引入無障礙的必要性和我國當前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現(xiàn)狀后,對我國政府門戶網站無障礙建設提出建議;最后認為,只有政府充分重視自身門戶網站無障礙建設,逐步克服目前所存在的各種認知誤區(qū),真正建立起貫穿于政府門戶建設全過程的服務意識,才能夠更大程度提升政府門戶的公共服務效能,從而保障殘障人士應有之權益。他的觀點為后來學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周曉英等具體分析了國內外政府網站信息無障礙的政策、標準和舉措,最后對我國政府網站信息無障礙建設提出法律法規(guī)層面、標準構建方面、評價體系方面等宏觀方面的對策。唐思慧從分析了電子政務與信息無障礙的關系人手,從普遍設計原則與無障礙標準兩方面探討電子政務信息無障礙的實現(xiàn)。夏義從政府網站無障礙性原則的概念探討出發(fā),明確網站無障礙性的內涵包括網頁內容無障礙、網絡應用無障礙以及它們與輔助產品和技術的兼容。同時,系統(tǒng)介紹了一些國際組織和美國、日本等政府網站無障礙性的制度規(guī)范及做法,分析了我國政府網站無障礙性的差距與實踐進展,并指明未來的發(fā)展道路。郭金蘭認為政府網站對殘障人士的可訪問性課題涉及法律和政策制定,Web技術標準和用戶本身等諸多因素。通過中外比較和調查研究,分析了我國政府網站幾乎完全忽略了網站內容對殘障人士的可訪問性的原因:立法的空缺,未將可訪問性作為政府網站測評指標之一以及政府網站開發(fā)者完全忽視Web可訪問性技術和標準。錢小龍等闡述了政府門戶網站引入無障礙理念的必要性和建設無障礙化政府門戶網站的背景,研究分析了無障礙化政府門戶網站的主要特征,并詳述了政府門戶網站無障礙化的基本技術要求。最后提出推進包括政府門戶網站在內的網站空間無障礙發(fā)展進程的建議。
在基礎理論探討的同時,也有對我國網站無障礙建設狀況進行的調查。王靜生等以我國省級電子政務網站為代表對當前電子政務網站無障礙現(xiàn)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并針對在電子政務網站無障礙檢測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我國電子政務網站無障礙建設中要轉變電子政務服務觀念,完善相關法律;完善電子政務網站開發(fā)技術和遵循相關標準等策略?;衾葹榱肆私庵袊W站可達性的現(xiàn)狀,依據WAI的WCAG.0,選用Bobby軟件作為測評工具,在線測評了國內外10種類型的200個網站?;跍y評數(shù)據,進行了國內外網站可達性的比較性研究,總結了中國網站可達性的發(fā)展現(xiàn)狀,并對政府和網站相關人員提出一定建議和要求。
2.4.2 圖書館網站 李院在我國學術界開啟了網站無障礙研究的先河。他闡述了圖書館網站可訪問性的含義,探討了影響圖書館網站可訪問性的各種因素,并指出建立可訪問性良好的圖書館網站應該注意的問題和應該遵循的原則,最后介紹了圖書館網站的可訪問性測試。錢國富等。分析了在圖書館網站中進行無障礙建設的原因,指出無障礙建設是圖書館網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針對視障殘疾人的特殊性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劉炳芳在WAl制定的網頁內容規(guī)范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闡述無障礙網頁設計的必要性,指出無障礙網頁開發(fā)應遵循的原則和要求,并結合圖書館網站開發(fā)的特點,提出圖書館在網站無障礙化設計中應遵循的具體步驟。張煒等遵照我國網頁設計無障礙技術要求及WAI的WCAG2.0設計了中國盲人數(shù)字圖書館。該圖書館網站不僅在服務對象、服務方式、資源建設等方面具有顯著特點,而且還實現(xiàn)了網頁設計無障礙、內容呈現(xiàn)無障礙、輔助技術兼容無障礙、后臺管理無障礙等無障礙技術在網站建設中的應用,具有借鑒和推廣價值。
2.4.3 教育網站 教育網站的研究包括教育網站無障礙和網絡課程無障礙兩個方面。孫禎祥等認為WAI開發(fā)的一系列技術規(guī)范對網站健康有序地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在測試了我國一些學校網站的主頁后,發(fā)現(xiàn)當前教育網站的設計中存在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措施。王佑鎂參照由WAI的WCAG1.0,借助于Bobby Online的在線評價工具及人工檢測工具,采用抽樣調查法對2003―2005年度國家精品課程的網上資源進行了可及性檢測和評價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10%的網上資源在可及性測試中獲得比較理想的指數(shù),大多數(shù)網上資源都有網頁可及性錯誤。通過可及性參數(shù)分析與評估可以為高校精品課程網上資源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指標。趙洋等也對我國精品課程網站易訪問性進行了評估。不同的是,他們對2003―2007年度國家、省、校三級精品課程網站進行了易訪問性抽樣評測和分析,結果與王佑鎂的發(fā)現(xiàn)類似,大多數(shù)網站都有易訪問性問題,最后對改進精品網站的易訪問性提出對策。
除了基于測評的理論研究外,在教育網站無障礙方面還有具體的實踐方法研究。張家年等介紹并分析了IMS開發(fā)的IMS AccessForAll系列規(guī)范,提出基于IMS AeeessForAll規(guī)范來指導無障礙網絡學習環(huán)境的建設。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張家年論述了教育網站易訪問性設計理念、設計原則和設計模型,并從媒
體獲取和教育教學信息理解兩個方面給出了具體的設計方法。黃璐則從無障礙網絡課程設計入手,在研究了無障礙網絡課程的設計依據后,闡述了無障礙網絡課程的設計模型、設計原則和設計策略,并提出了無障礙網絡課程的實現(xiàn)框架。根據提出的設計思想,對《電視教材編導與制作》進行了開發(fā)、檢測和評價。文劍平在國內首次提出了一套網絡課程的無障礙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陳子健針對教育網站研發(fā)過程中具體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實例說明怎樣進行無障礙開發(fā)。最后介紹了教育網站無障礙檢測方法。楊金轉則對我國45個和國外15個網絡課程的首頁和二級頁面進行A-prompt自動檢測數(shù)據分析,針對測試中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詳細論述了無障礙設計原則和應采取的操作,并介紹了使用A―prompt軟件對特定問題進行修復的過程。張燕還對網絡課程無障礙建設進行了微觀方面的研究。
3 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而言,我國的網站無障礙研究從2000年的嶄露頭角,經過10年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相關研究無論是對網站無障礙建設的理論方面還是實踐方面都有所涉及:既有對網站無障礙建設的必要性、法律基礎和環(huán)境等總體性理論的分析,也有以不同用戶為視角進行的專門研究;既有對網頁技術標準的探討,也有對具體設計工具和檢測工具在實際應用中的研究。此外,還有對政府網站、圖書館網站和教育網站等專門領域的詳細論述。從表面來看,我們的研究已經涉及到了網站無障礙建設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如果深入分析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目前在此領域進行的研究與國外同行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3.1 研究范圍狹窄
WAI認為網站無障礙有7個組成部分:內容、用戶(網頁瀏覽器和媒體播放器等)、輔助技術、用戶、開發(fā)者、開發(fā)工具、檢測工具。我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內容方面,對網頁內容制作要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而對檢測工具只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對開發(fā)工具則仍停留在介紹階段。筆者認為這是導致我國目前雖然也進行了網頁無障礙研究,但并未推動我國網站無障礙建設實踐的部分原因。由于我們只對網頁無障礙的內容進行了研究,缺乏另外兩端的研究,使得網絡開發(fā)者不清楚如何開發(fā)出這樣的網頁,而用戶也不知道如何利用這樣的網頁,就好比設計好了路的藍圖,至于怎樣鋪路,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卻還未研究。
3.2 研究深度欠缺
我國對網頁無障礙方面的研究盡管始于2000年,但只是淺嘗則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如,我國學者為了解我國網站的無障礙建設現(xiàn)狀,借鑒國外研究的方法,通過檢測工具對網站進行實地檢測。但檢測得到的大量數(shù)據僅用于說明現(xiàn)象,而并未對數(shù)據做具體的、多角度的分析,通過這些數(shù)據來探討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以致使研究停留在表面。再比如,網站檢測和評估是判定一個網站有無障礙的一種重要方法,WAI網站上提出了網站無障礙評估方法主要有專家檢測、自動工具檢測和用戶檢測三種方式,而最佳的評估方法是三種檢測方式的綜合。我國學者在研究中僅使用自動工具進行網站無障礙檢測(例如Bobby軟件),而并未深入探討選擇此種檢測方法的原因及其局限性,這使得研究結果缺乏客觀性。
3.3 研究主體單一
從文獻的作者可以看出,他們大部分是來自教育技術、信息管理學及部分計算機專業(yè)的高校教師和學生。如果再將這些文獻的作者進行分類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17篇期刊文章和6篇碩士論文甚至只源于一個研究小組的成果,即孫禎祥教授組織進行的200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信息平等意義上的無障礙網絡環(huán)境構建研究”??梢?,從事網頁無障礙研究的其他研究主體確實寥寥無幾,這直接導致了研究范圍狹窄等問題。網站無障礙建設涉及管理學、計算機科學、法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需要各領域學者從多個視角人手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研究。
4 未來研究的建議
網站無障礙問題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對其研究的復雜性。針對上述問題,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
4.1 擴大網站無障礙相關研究范圍
網站無障礙的實現(xiàn)除了網頁本身的技術問題外還涉及其他因素,還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廣泛分析和深入研究。比如,從利益主體的角度來說,網站無障礙建設涉及的相關人員主要是網站開發(fā)者和用戶,所以需要對他們分別進行研究;鑒于用戶在網站檢測和評估中的重要作用,還要進行開發(fā)者端和用戶端的溝通研究;從環(huán)境保障角度來說,除了網頁無障礙技術指南外,還有檢測和評估技術及法律政策等因素。這些都是實現(xiàn)網站無障礙的必要條件,因此都需要深入研究。
4.2 深入探討網站無障礙問題存在的原因
在我國當前的研究中,對網頁無障礙建設的建議總無外乎法律法規(guī)建設方面、指南標準制定方面和意識宣傳方面。然而,從國外研究情況和實踐情況來看,在網頁無障礙的立法、標準都具備的英、美等國家,其網站依然沒有達到很高的無障礙程度??梢?,法規(guī)和標準是網頁無障礙實現(xiàn)的必要條件,但決不是充分條件。所以,我們要繼續(xù)深入探討導致網頁無障礙問題存在的其他因素。
4.3 重視對網站無障礙狀況進行檢測評估
當前研究中,對我國政府網站無障礙狀況進行檢測和分析的內容較少。實證研究的缺乏導致對網站存在障礙狀況了解不足,因而不能提出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國外進行的大量網站無障礙水平檢測的研究已經證明,只有通過網站無障礙測試和評估才能證明一個網站遵守網頁無障礙指南的要求與否,進而幫助網站開發(fā)者找到可能存在的網頁利用障礙,提高網站無障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