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小學科學多媒體論文

小學科學多媒體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21 17:08:1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小學科學多媒體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小學科學多媒體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

在信息化突飛猛進的時代,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優(yōu)化教學已成為新的學習方式之一。這些年來隨著辦學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的逐步改善,轉變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態(tài)度,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1.多媒體環(huán)境下中學數學教學的前景

多媒體應用數學教學的策略主要體現在借助網絡資源技術優(yōu)勢搭建數學教學平臺,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對瞬變做定格分析,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難點順利突破。

1.1多媒體在目前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現狀。

時至今日,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發(fā)展,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很多學校中的課程和教學至今還沒有因為使用信息技術而產生根本的變革。

1.2多媒體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

多媒體能把聲音、圖像、音響、動畫等集于一體,并賦予教學信息傳播的交互功能,尤其是用于輔助教學,可將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模擬仿真。

2.依托優(yōu)質的教學平臺,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得效率最大化

2.1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

傳統教學依托的“一快黑板+一根粉筆+一本課本”的教學模式,由于受各種條件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經歷和閱歷限制,對一些抽象的科學概念無法想象和理解,從而制約了學生知識能力的快速提高?;橄鬄樾蜗螅簬缀伟咐唤滩姆治?。《投影與視圖》這一章節(jié)要求以分析實際例子為背景,通過簡單立體圖形與它的三視圖的相互轉化,使學生經歷畫圖、識圖等過程,分析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提高空間想象能力。實際操作:對于“投影”,同學們就在熟悉不過了,所謂“投影”指的是用光線照射物體,在某個平面(地面、墻面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體的投影。形成一個物體的影子的因素除這個物體外,還需要有照射光線和形成影子的地方,這就是投影線和投影面。太陽光的照射以及燈光的照射形象的對投影進行了分類,利用計算機演示教學,演示太陽光對古代計時器日冕照射的運動軌跡,不僅讓學生認識了什么是平行投影,而且也讓學生增長了關于科普常識方面的知識,一舉兩得。對于“視圖”,以往傳統教學的借助黑板與模型顯然無法模擬出幾何體的立體圖形與三視圖之間的關系,多媒體教學便可充分利用計算機工具模擬出圖形在空間中的運動軌跡,以及立體圖形的展開圖形,幫助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了抽象的空間圖形在現實世界中的實際情況?;彪s為簡單:代數案例二—電子表格與數據計算。用計算機能制作電子表格(spreadsheet),利用電子表格可以進行數據計算。例如,計算當X=163,Y=235時,求式子的值,我們可以在電子表格中,分別在單元格A1和B1中輸入163和235(即X和Y的值),然后在C1中輸入“=A1^2*2+B1*3”(“^”表示乘方,“*”表示乘號),計算機就會算出的值,并自動填入C1。

2.2提供了優(yōu)質豐富的練習資源,增強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得效益最優(yōu)化。

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案例三—探索反比例函數()的性質。計算機制圖軟件利用“描點”的方法畫圖不但能畫出精確度很高的圖像,而且畫圖的速度也非???,并能幫助我們研究反比例函數的性質。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性質,進一步畫出較復雜的反比例函數圖像。

3.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易犯的錯誤

高效課堂源于有效課堂,基于有效課堂,有效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負,只有我們?yōu)榻虒W提供合理的設計和正確的導向,教學才必然從有效走向高效。

3.1盲目追求課件的表現形式,設計不當造成刺激干擾。

在這個信息時代,上課時只用“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但要是一味追求多樣的表現形式而將多媒體運用不當,效果會全然相反。例如有的課件背景過于復雜,過多的使用動畫、圖片和聲音,對學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干擾;有些課件,忽略了字體的大小、顏色與背景之間的反差,使得在電腦上能看清楚的內容在屏幕上模糊不清,影響其教學效果。

3.2按照自己的預想過分趕進度,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特點。

多媒體課件是制作成PPT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直接掌握鍵盤上的方向鍵就可以翻頁,點鼠標就可以進行超鏈接,完全可以按照預想較快的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學生需要時間來思考、記筆記。如果在播放課件時未掌握好節(jié)奏,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3片面夸大計算機的作用。

多媒體工具是否在教學中使用,完全取決于教學的需求,它只是一種教學媒體,它的角色應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協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師的課堂現場教學經驗和智慧。

結論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對教育觀念和教學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隨著中小學現代教育工程在各地的實施,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

[2]李永成.淺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利與弊.哈爾濱市第三十七中.

第2篇

對于如何做好小學綜合實踐課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具體體現如下: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的運用的過程中,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將教學的架子放下,和學生平等相處,并采取朋友式的交流方法,對新型的師生關系加以建立,同時教師在對課堂教學進行組織的過程中,就要對每一個學生加以尊重,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充分調動,進而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更要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借助于Flash軟件,對小動畫進行制作,進而結合學生對卡通動畫情有獨鐘的特點,在網頁中進行拼圖游戲,并將學生愛好電腦游戲的心理滿足,并依據于卡通和游戲將多媒體資源充分利用,并保證教學效果的高質量。

(2)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實現數學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要做好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保證教學和生活有穩(wěn)定密切聯系,盡可能的使數學問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并保證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著一定的生活化氣息,借助于數學知識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以解決,進而將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全面加強,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實際的實踐能力加以培養(yǎng)。小學數學教師在綜合實踐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關系的處理工作,并對教學內容適當的進行調整,對學生感興趣的題目進行改編,并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性,進而借助于多媒體軟件,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索,進而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和鞏固。

(3)引導學生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中對數學信息自主收集

做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要引導學生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中對數學信息進行自主收集,盡可能地借助于電腦游戲,保證活動過程有著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并在實際的綜合活動課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相關知識的引申和運用,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學習。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發(fā)展,教師更應該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將學生對電腦的好奇心加以滿足,對游戲以及游戲規(guī)則設置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熱點,低年級的學生要適當的在游戲規(guī)則中增加一些提示信息,而高年級的學生,就要將游戲設計的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進而滿足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總而言之,做好小學數學綜合課堂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就要借助于豐富的網絡資源不斷挖掘探究素材,并借助于強大的計算功能對數據處理進行輔助,對Webquest學案進行制作,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探索。

二、結語

第3篇

多媒體通過圖文、動畫、色彩及音響等優(yōu)勢,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越來越顯示出它獨特的“魔力”??梢詮膭?chuàng)設探究學習情境、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優(yōu)化實驗教學效果、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實現課內外的互動等方面發(fā)揮多媒體之“魔力”,構建精彩的科學課堂。

小學科學;多媒體;精彩課堂

小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手段是探究、實驗,但不是唯一的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通過圖文、動畫、色彩及音響等優(yōu)勢,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越來越顯示出它獨特的“魔力”。師生如果能合理運用多媒體,發(fā)揮出它的“魔力”,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優(yōu)勢互補,既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又可以拓展時間、空間,實現課內、課外的有效互動,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構建精彩的科學課堂。

一、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情境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巧用多媒體,把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信息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情境,充分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把學生帶入愿意參與學習的良好狀態(tài),即達到“課伊始,趣方生”的境界。如《養(yǎng)蠶》這個單元,課前教師鼓勵學生在家養(yǎng)蠶,并把蠶的生長各個階段拍攝下來。上課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將“蠶”請進課堂,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學生用電子筆點住屏幕,屏幕上馬上顯示出放大了的“蠶”,畫面還能隨時放大和縮小,可在較短的的時間內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輔助科學課堂,直接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聯想,探究欲望就更強烈了。

二、巧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小學科學課堂,有許多過程或現象很難通過實驗解釋,或者用語言講解,學生還是一知半解的。這樣,不但浪費時間、精力,而且難以突破教學重難點,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時,如果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對抽象的問題或復雜的失誤進行分解、綜合,對容易混淆的現象或事物進行比較、鑒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增強對現象或過程的理解,讓教學重難點直觀化、具體、簡單化。例如,教學《血液循環(huán)》內容,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血液在血管中是怎么流動的,認清動脈和靜脈血流動的特點。這樣,本課的教學重點就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就變得簡單化了。

三、巧用多媒體,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科學課相對其他學科而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創(chuàng)造的機會。科學課的內容廣泛,涉及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多方面的知識。教材上的文字、圖片和教師的講解,學生有時會感到枯燥;或者由于年齡、閱歷、認知與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不易理解。如果在小學課堂上巧用多媒體,就可以拓展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空間,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提高教學效率。如《遺傳和變異》這個單元,教師利用多媒體,對比父母與子女相片的相似點,產生對遺傳的初步認識,如發(fā)現孿生子女相貌的不同,與他們父母相貌的差異,從而了解子女與父母之間存在變異現象。學生還可以利用電子組合的課件,即用父母的眉、眼、耳、鼻、口,進行多種組合,產生變異,預測下一代的長相。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4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薄啊PMāこ痰哪繕耸怯?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fā)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于網絡的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絡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就是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梢哉f,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chuàng)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發(fā)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fā)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yōu)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fā)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qū)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fā)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huán)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fā)(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fā)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fā)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fā)《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guī)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chuàng)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fā)軟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chuàng)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fā)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fā)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yōu)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yōu)秀的網絡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fā)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fā)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fā)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fā),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yōu)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qū)發(fā)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fā)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絡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qū)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絡環(huán)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qū)的中小學,借助信息技術產業(yè)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yōu)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絡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第5篇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梢哉f,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chuàng)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發(fā)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fā)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yōu)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fā)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qū)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fā)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huán)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fā)(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fā)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fā)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fā)《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guī)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chuàng)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fā)軟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chuàng)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fā)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F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fā)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yōu)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yōu)秀的網絡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fā)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fā)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fā)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fā),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yōu)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qū)發(fā)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fā)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絡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qū)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絡環(huán)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qū)的中小學,借助信息技術產業(yè)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yōu)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絡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第6篇

一、立足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唐得圓老師擔任學校三至六年級所有班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每周有十三個課時的教學任務。雖然教學任務繁重,但她一直堅持著“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這一理念,立足課堂,問課堂要效率,認真從事著教學工作。在課堂上,她堅持貫徹“輕負高質”的教學思路;在課堂外,她鼓勵、引導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更要讓學生用好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一門非常重視學生實際操作的學科,經常有各級各類的學生作品比賽,學生能否在競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和他們的基礎是否扎實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她在平時教學中每一課都不放松,堅持抓學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實的基本功還是遠遠不夠的,她主動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充分利用早晨、午間休息和下午放學后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培養(yǎng)了一批有特長的競賽學生。近年來在她與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分別在**區(qū)科技節(jié)和**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同時她還獲得**市小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優(yōu)秀指導獎”。

二、以研促教,增強科研能力

唐老師除了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教學工作以外還堅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yè)業(yè)務水平;堅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思想指導她的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由她撰寫論文、案例,制作的課件多次在省、市、區(qū)獲獎。論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獲**省陶行知研究會“生活教育”論文二等獎;《小學信息技術(logo程序設計)輔導初探》獲**市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年會論文一等獎,**省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評比一等獎;《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獲**區(qū)第22屆中、小、幼學科教學專題研究論文三等獎。案例《將信息技術融入其它學科、融入生活》獲**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案例評比一等獎,**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案例評比三等獎。課件《圖形拼組》獲**區(qū)第十一屆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獲二等獎;《我是什么》獲**區(qū)第十二屆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獲三等獎。由她負責的課題《基于小學生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的logo語言教學模式的研究》成為**區(qū)的立項課題。

三、服務為本,做好網管工作

作為學校唯一的信息技術老師,網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師的肩上。網管工作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強,唐老師從一個毫無經驗的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成長為學校不可或缺的網管,其中付出了無數的汗水,放棄了無數的休息時間。從制作網線到網絡布局、從網站的建設到防火墻的設置,她都虛心好學,親歷親為。

學校的學生機房已經使用了足足七年時間了,但她仍然還在使用;在節(jié)省了學校經費的同時,卻大大增加了她維護的時間。機房里所有的計算機都已經更換過電池,電腦出現小故障她也盡量自己解決,遇到難以解決的硬件損壞問題才請專業(yè)的維修單位維修。

第7篇

在我校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一年的時間里,主要舉措如下:

1.強化教師培訓

(1)加強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

學校定期不定期選派中青年教師進行培訓,通過轉變他們的教學思維觀念來輻射其他教師。還可以聘請知名學者來傳授經驗,使教師親身感受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加大對教師業(yè)務素質的培訓,將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研活動相結合。

(2)加強對教師整合技能的培訓

整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含了許多內容,因此,各校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加強這方面的培訓。我校不僅對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使用技能進行培訓,還采用集中講解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分階段對教師進行軟件學習培訓,逐步使教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一些基本軟件的操作方法。學校重點對教師進行課件開發(fā)的培訓,使教師掌握一些基本課件制作軟件的使用方法,如Flash、PowerPoint、方正奧思等,達到教師能根據教學需要自制課件的水平。

2.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和應用能力

通過信息技術課,使學生學會編輯、處理、上網查詢、選擇、下載信息、媒體制作甚至簡單的程序設計,為學科整合提供技術保證。利用開放的資源,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提高能力。

3.鼓勵教師撰寫信息教育與學科整合的論文

廣大教師踴躍參與,有多篇論文在省市區(qū)獲獎。

4.提倡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并運用于教學實踐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介入,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起到很好的教學輔助作用。我校教師積極制作多媒體課件,曾有多名教師的課件在市級課件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

二、主要共識

經過一年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我們對于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諸多問題達成了如下理論性共識:

1.整合的核心

在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但其教學只被限制在計算機技能和知識上。為了用計算機促進教學,需要將其作為初升高的考試科目。目前,信息技術教育不斷發(fā)展,教育部在21世紀初就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出來,綱要中指出對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就是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其將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信息常識以及信息意識都納入其中,對學生的信息意識進行培養(yǎng)是其最關鍵的一點。將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作為目標,我們從信息應用、信息獲取、信息定義、信息處理、信息作用等學習內容角度進行教學。

2.整合的基礎

需要創(chuàng)設信息技術環(huán)境保障信息技術教育,為整合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這種環(huán)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要具備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氛圍;二是具備一定的質量和數量的軟硬件設施。我們需要全面規(guī)劃硬件設施的配備,進行逐年目標的制訂,保證規(guī)劃目標與預期結果相符合,是否會受到學?;蜞l(xiāng)鎮(zhèn)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氛圍的影響,這兩者互相制約和聯系。一般情況下,都很難進行良好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營造。部分農村中小學的經濟較為落后,由當地政府撥款配備軟件和硬件,但由于其資金有限,所以往往會先配備硬件,而軟件建設沒有資金投入,就會造成較低的應用效益,從而對硬件的完善產生影響。長此以往,難以在學校或地區(qū)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氛圍的營造,更難以對其進行整合。

早在2001年我市的“王母宮鎮(zhèn)現象”就被《中國教育報》報道,這就體現了王母宮鎮(zhèn)的教學氛圍。在鎮(zhèn)上所有人都明白一個道理:素質教育需要建立在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上,從而才能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高效,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這些村民認為需要讓村里的孩子享受公平、無差別的教育,使其都能對計算機進行運用和操作。在教學上都持有對教育質量進行提升、對學生的負擔進行減輕、貫徹現代教育理念的想法。曾有專家對這種教育進行了研究和分析,隨后其指出,在王母宮鎮(zhèn)所有人都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因此所有教室都配備多媒體。這種環(huán)境整合使得整個鎮(zhèn)的信息技術呈現出新的氣象。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整合會受到技術環(huán)境和學習內容的影響,因此整合其實就是增強信息意識和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如何轉變師本教育,使其變?yōu)樯窘逃?,對此需要進行綜合和實踐,從而達到整合教學和信息技術的目的。

三、主要成果

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實踐,本實驗課題小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各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相關學科的興趣,增強了對本學科知識的了解,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熱情。

2.在研究實踐中,學生對于相關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包括對學科知識的認知、理解、歸納、總結以及對信息技術的熟練掌握。

3.在這段時期,學生在實驗課題小組教師的指導下,基本上能上網搜索課件和自己制作課件。

4.教師自己開發(fā)多媒體課件。豐富學校素材庫的教學資源。課題組的老師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收集大量的課件和積件,使其他老師在備課中有更多的參考資料。趙永光老師的課件《觀滄?!?、王巖老師的課件《狼》、黃晶老師的課件《愛蓮說》分別在大連市首屆課件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5.課題組的老師能積極開展教學嘗試,爭做學科帶頭人。

6.圍繞課題,積極撰寫教學經驗、調查報告、教學設計、總結教育、案例以及論文??偨Y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也更進一步認識到改革的關鍵是更新教學觀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教師首先要有創(chuàng)新思想,今后我們將更進一步探索教學的新路子。

第8篇

英文名稱: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長春出版社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種:

本:

國際刊號:1674-6317

國內刊號:22-1388/G4

郵發(fā)代號:

發(fā)行范圍:

創(chuàng)刊時間:201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小學科學》教師版,于2010年10月經吉林省新聞出版署批準更改為半月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6317,國內統一刊號CN 22-1388/G4,主管/主辦單位:長春出版社。面向全國發(fā)行?!缎W科學》是國內唯一一份以小學生為讀者對象,與小學科學課教學緊密關聯的課外讀物。辦刊過程中,得到了各省市科學課教研專家的熱情關注和支持。雜志的辦刊宗旨,是配合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為小學生課內外探究與科學閱讀提供平臺。通過合理的欄目設置、精心的選文、活潑新穎的版式設計,引導小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培養(yǎng)科學思考的良好習慣,愉快地進行科學探究實踐,并在實踐中學習嚴謹的科學工作方法。

以“小學科學課課堂拓展兒童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宗旨的《小學科學》雜志于2008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小學科學》雜志所刊載論文全部載入中國基礎教育知識倉庫(CFED)及《書生數字期刊》,并在電子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亦是全國唯一為小學科學課配套的讀物。為教師發(fā)表“教育發(fā)展問題、課程問題、教學問題、學科支持問題、學生素質問題”等教學科研成果提供平臺。雜志所刊文章全部載入中國基礎教育知識總庫(CFED)、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龍源期刊網、維普資訊網。

《小學科學》教師版欄目介紹

一、發(fā)展?jié)B透

1、語、數、外、音、體、美學科強化滲透科學教育教學研究

2、科學教育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行為研究

3、研究性學習網絡支持平臺構建研究

4、“做中學”項目研究與案例實驗研究

5、學科科學教育特色建設、科學特色學校課程、科技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研究

二、課程探索

6、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建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使用稿與修訂稿的比較研究

7、從幼兒園大班孩子的科學素質研究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的肯能行和必要性

8、教學辯證性分析與小學科學課程教材的比較研究

9、中小學科學課的定位、銜接和小學科學課年級之間的銜接研究

三、教學研究

10、小學科學督導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11、3-5年級科學學業(yè)水平測試研究

12、科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案例研究

13、通過“用教材教”,處理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等方法研究科學課堂中教師的引領作用

14、開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探索研究

15、有效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和操作研究

16、網絡環(huán)境下新型教學模式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17、科學課程中教學背景營造策略研究

18、實驗教學方案研究

四、科學支持

19、科學課教師隊伍建設與專業(yè)發(fā)展研究

20、科學課教師資格認證、評估、激勵機制研究

21、科學教室設備建設、科學實驗技能與自制教具作用的研究

22、如何解決課程知識資源不足的研究

23、小制作、小發(fā)明、小實驗、小調查、小論文、小種植、小養(yǎng)殖等活動設計研究

24、科技節(jié)、科技競賽、夏令營和科普周活動設計研究

五、學生素質

25、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

26、開展各級種類科技活動,提升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研究

27、發(fā)掘女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研究

28、科學課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解釋和生活中的科學進入課堂的研究

六、學前教海

29、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等學習活動滲透科學教育教學研究

30、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的研究

31、為幼兒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的研究

32、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其能運用多種感官、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的研究

33、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研究

34、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數、量、型、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的研究

35、從生活和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培養(yǎng)其對科學的興趣研究

36、在幼兒生活經驗基礎上,幫助其了解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關系,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和行為研究

37、科學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行為研究

38、“做中學”項目研究與案例實驗研究

39、幼兒園科學教育特色建設研究

40、科學教育課堂目標設計、案例研究

41、幼兒科學素質現狀分析研究

42、幼兒園老師科學素質(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研究

投稿要求如下:

1、來稿一般不超過10000字(含圖、表)。

2、來稿須附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国产午夜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re6热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中文乱码国产| 少妇人妻中出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五月开心久久| 99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嫩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1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婷婷开心五月亚洲综合| 国产日韩在线一二三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长又黄视频| 亚洲成人久久精品国产| 蜜桃传媒在线正在播放| 深夜福利亚洲高清性感| 欧美做爰猛烈叫床大尺度|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 麻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在线免费看|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免费| 韩国日本欧美国产三级 | 国产一区二区熟女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av|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你懂的| 开心激情网 激情五月天|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本成人在线| 精品久久综合日本欧美| 亚洲免费黄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久久av|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 深夜福利欲求不满的人妻| 免费观看一级欧美大片| 久久99亚洲小姐精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