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9-19 18:27:4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減肥者的心理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老年慢性肺心?。缓粑栏腥?;保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3-0044-02
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通過對很多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分析、總結,有以下幾點體會。
1 老年慢性肺心病易導致的嚴重后果
1.1 易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衰竭。簡稱MOF。
1.2 容易引起心,肺腦,腎,肝,消化道器官的衰竭,衰竭器官越多,病死率愈高。其中肺、肺腦、腎衰,DIC是造成肺心病死亡的嚴重因素。
1.3 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發(fā)病機理:血容量不足;感染毒素作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2 防治及護理要點
2.1及時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行氣管鏡吸痰或氣管切開,以改善通氣功能。
2.2 及時補充血容量,維持良好的循環(huán)狀態(tài)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軟食或半流質飲食。
2.3 嚴密觀察病情,對重癥肺心病患者行心肺監(jiān)護,及時搶救。
2.4 對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先兆者及時采取措施,休克前合理應用升壓藥,及時應用肺腦合劑,組胺H2受體拮抗劑和抗酸劑,預防應激性潰瘍。過氧化物拮抗劑抑制細胞毒性介質的破壞作用,切斷病理通路。
2.5 衰竭臟器的支持療法包括綜合支持療法,糾正急性代謝失調,防止肺心病惡液質狀態(tài)出現(xiàn),增加調理素和纖維素連接素強化免疫功能。
2.6 病人煩燥不安或有精神癥狀避免使用鎮(zhèn)靜劑。
2.7 有呼吸困難可給予低流量、低濃度持續(xù)給氧。
2.8 注意保暖,以防加重呼吸道感染。
3 加強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護理
肺心病發(fā)展后果嚴重,因此在感染時采取積極的治療,如給予足量、有效的抗感染治療,祛痰、解痙平喘、合理用氧(含5%二氧化碳的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外,加強護理是病人家屬應注意的。因為,老年人肺心病病情重、變化大,且機體抵抗力弱,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可為搶救、積極治療并發(fā)癥贏得寶貴的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可忽視。
一般來說,護理者首先應想到的是如何安排病人的飲食。根據(jù)經驗,給病人較為理想的飲食搭配是葷素油搭配、菜肉搭配,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水果、肝,可適量吃些瘦肉、雞蛋,但不宜過多,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護理者還要防止病人勞累,防止病人參加增加心肺功能負荷的活動,防止病人對寒冷及有害氣體的吸入,防治塵肺,勸病人戒煙,及時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氣管炎。注意保暖。防止油煙刺激病人的呼吸道,保持空氣新鮮,注意室內通風。幫助病人加強體育鍛煉,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乒乓球等,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由于肺心病在寒冷季節(jié)最易加重,人稱冬季是肺心病患者的“鬼門關”。因此,預防最重要。增加御寒能力,首先必須進行防寒訓練。方法是:自春季開始,每天用雙手搓紅后,搓頭面部及四肢,每次10分鐘,每日數(shù)次,把全身暴露的部位搓紅,堅持全年;從夏季開始,每日用手捧涼水沖鼻腔;從秋天開始加用涼水洗臉,直至冬天。加強保暖,冬季外出要帶帽子、圍巾、口罩,穿厚鞋襪。保證室內溫度,夜間不要受涼等等,措施得當,病人就可以安全過冬了。
4 肺心病的護理與防治
慢性肺源性心臟?。ê喎Q肺心?。┦抢夏耆顺R姴?、多發(fā)病,易并發(f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預后不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4.1 加強心理護理:肺心病的病程時間長,需經過長期的治療,且反復發(fā)作,難以根治,患者經濟負擔大,造成患者喪失治療信心,情緒低落,不配合治療。特別是危重患者,因長期患病,往往悲觀失望,甚至拒絕治療。因此,要加強心理護理,護士應經常與患者談心,解除對疾病的憂慮和恐懼,增強與疾病斗爭的信心;同時要解決患者實際困難,使其安心治療。在護理過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積極主動、耐心地與患者交談、安慰、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
4.2 保持呼吸道通暢:首先,要合理給氧,選用能提供較穩(wěn)定的氧濃度、患者易于接受、用后無不適感覺,并能堅持長時間應用的鼻導管或鼻塞給氧。以防止脫落或堵塞,并指導患者盡量用鼻呼吸。氧流量1~2L/min,每天吸氧15小時以上。其次,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要鼓勵患者多飲水,霧化吸入,濕化痰液,并采用叩胸、拍背、引流等方法以促進其痰液排出,避免口咽、呼吸道分泌物積聚導致的不良影響。第三,鼓勵患者深呼吸,加強呼吸鍛煉,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吹哨式呼吸等,每天幫助患者呼吸訓練2到4次。
4.3 保證膳食平衡,鼓勵患者勞逸結合。應限鹽飲食,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肺心病是慢性疾病,應限制鈉鹽攝入,鼓勵患者進高蛋白、高熱量、多維生素飲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多食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暢。同時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做到合理營養(yǎng),均衡膳食,提供足夠的熱卡和氮源。肺心病心衰患者出汗多時應給鉀鹽類食物,不能進食者可行靜脈補液,速度不宜過快,以減輕心臟負擔。
肺心病患者因顧慮活動會加重呼吸困難,大多采取靜臥少動,護理人員要向患者介紹適宜運動的必要性和正確的方式、方法,并幫助其進行。訓練時護士應在旁指導,最初訓練時應在吸氧條件下進行,并避免疲勞或致傷?;颊咝姆喂δ艽鷥斄己脮r,可讓患者適當參加體能鍛煉,但不易過度活動,還應注意休息。當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紫紺、浮腫等癥狀加重時、心肺功能失代償時,應絕對臥床休息或半坐臥位,抬高床頭減輕呼吸困難,給低流量持續(xù)氧氣吸入,生活上滿足患者需求,做好生活護理,加強巡視病情。
4.4 進一步加強病情的觀察,控制感染。缺氧早期出現(xiàn)睡眠形態(tài)紊亂,尤其是夜間興奮,易與普通的睡眠障礙相混淆,故觀察患者的神志變化尤為重要。其次要觀察咳嗽、咯痰、呼吸情況,注意痰的顏色、性質和量,注意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度與用力情況,最好能連續(xù)監(jiān)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的變化。
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療肺心病的重要措施。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可給氧氣吸入,痰多時可行霧化吸入,無力排痰者及時吸痰,協(xié)助病人翻身;按醫(yī)囑給抗菌素,注意給藥方法和用藥時間,輸液時應現(xiàn)用現(xiàn)配,以免失去療效;做好24小時出入量記錄,對于全身浮腫患者,注射針眼處應壓迫片刻,以防感染。用利尿劑時,需觀察有無水電解質紊亂及給藥效果。
4.5 密切觀察病情,提高對病情的觀察能力:要認真觀察神志、紫紺,注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心率變化,輸液速度不宜過快,一般以20~30滴/分為宜,以減輕心臟負擔。護士夜間加強巡視,因肺心病的死亡多發(fā)生夜間0~4時,詢問病情要詳細,觀察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及肺性腦病的征象,警惕晚期合并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發(fā)現(xiàn)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所以護士在搶救治療肺心病患者中起著重要作用。
4.6 做好基礎護理:病室保持整潔、光線充足,經常開窗,空氣對流,溫濕度要適當。對長期臥床患者應預防褥瘡發(fā)生,保持皮膚清潔,每4小時按摩受壓部位或給氣墊床,骨突部位給棉墊圈或氣圈,每日早晚用溫水擦洗臀部,經常為患者翻身,更換衣服。保證營養(yǎng)供給,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潰瘍、細菌侵入,必要時用朵貝爾氏液漱口。減少院內感染,提高護理質量。
信用信息的充分交流
在市場中,征信服務的范圍比較廣,在以征信產品生產為主的服務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征信服務,即提供關于企業(yè)信用調查的服務;另一類是消費者征信服務,即提供關于消費者信用狀況調查的服務。消費者征信(Consumer Credit Reporting)服務是隨著個人信用交易的和普及而發(fā)展起來的。當個人需要貸款、賒購商品、分期付款、購買保險等時,信用的提供方就需要了解消費者的信用狀況,包括還款能力和守信程度,從而產生了對消費者信用報告的市場需求。與這種市場需求相適應,消費者征信服務行業(yè)便應運而生。美國是消費者征信服務行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征信機構所提供的消費者信用報告不僅是銀行體系對個人進行授信決策的主要依據(jù),也廣泛使用于就業(yè)、賒銷、租賃、保險等領域。因此,消費者信用報告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對信用交易的順利進行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時,美國的消費者征信行業(yè)也是比較典型的市場導向模式。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有關征信服務的和規(guī)則,并監(jiān)督實施。對消費者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保存、評價、銷售等,均由商業(yè)性征信機構亦即征信企業(yè)完成。征信企業(yè)之間相互競爭,征信企業(yè)與向其提供信息的機構之間以及與使用其信息的客戶之間,也完全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礎上的合作關系和商業(yè)關系。三大全國性消費者征信機構(Consumer Reporting Agencies, CRAs)為:Experian,Equifax 和Transunion。除此之外,還有400余家中小型消費者征信企業(yè)。
由于消費者征信服務涉及對個人信用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公開,而消費者一般處于市場交易的弱勢地位,因此必然涉及對個人隱私和對個人權益的保護。如果不加以管理和規(guī)范,征信活動有可能侵犯個人隱私和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但是,另一方面,對個人隱私和權益的保護也不應當無限夸大,如果把正常的信用信息也劃入隱私范圍加以保護,則可能會征信機構收集正常的信用信息,同樣會妨礙征信服務活動的發(fā)展。值得強調的是,良好的征信服務不僅有利于授信者業(yè)務發(fā)展,也有利于消費者更方便和更快捷地獲得信貸服務。因此,法律規(guī)范的核心在于,既要充分保證個人隱私和權益不受損害,又能夠為征信活動的正常開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或者說,必須根據(jù)公平、合理的原則在二者之間作出平衡。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法律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作出界定:一是什么信息屬于個人隱私,應當予以保護,什么信息屬于正常的信用信息,應當公開并允許征信機構搜集;二是如何保證信息的使用目的是正當?shù)?,即不能被濫用;三是如何保證信用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地更新。
二、對信用報告中所包含的信息范圍的管理
信用報告是關于消費者如何支付其帳單的記錄,其目的在于評價消費者還款的能力和還款的可能性。如果單從這一目的出發(fā),凡是對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有影響的信息,都屬于信用信息,都應當允許被征集和公開,但實際上,許多這樣的信息是典型的個人隱私,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比如個人收入、個人儲蓄存款等。因此,個人隱私和正常信用信息的劃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由于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和保證消費者能夠獲得更方便的信貸服務都是符合消費者利益的,法律只能在這二者之間進行取舍和權衡。從美國的實踐看,對信用報告信息范圍的管理,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允許在信用報告中公開的信息。一個典型的消費者信用報告包括以下四類信息:(1)消費者身份數(shù)據(jù),包括姓名、通信地址、電話號碼、保障號碼等。(2)現(xiàn)有的或以前的貸款或信用卡記錄(正面交易信息),包括授信者名稱、帳戶號碼、信用額度、開戶日期、授信者向征信機構報告該信息的日期、最后一次支付的日期和數(shù)額等。還可能包括過期帳戶信息、目前過期未付的款項數(shù)目、以及在過去12~60個月中是否按期支付了上述款項的記錄。正面信息的公開沒有時效限制。(3)公共信息記錄(負面信息),包括破產記錄、欠稅記錄、犯罪記錄、被追帳記錄等等。負面信息的公開對當事人有一定的懲罰作用,但考慮到法律應當給有過失的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對負面信息的時效性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來說,負面信息的時效性為7年,也就是說,超過7年的負面信息是不允許出現(xiàn)在信用報告之中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刑事犯罪的定罪記錄沒有時效性限制;破產記錄的時效性為10年;當信用報告用于年薪超過7.5萬美元的工作申請或數(shù)額超過15萬美元的貸款或人身保險申請時,負面信息沒有時效性限制。(4)查詢記錄,包括過去1年間所有的查詢記錄。查詢記錄具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防止信息被濫用,二是作為評價消費者信用狀況的信息。
向征信機構提供消費者個人的非公開性信息,也必須符合法律的要求。根據(jù)1999年通過的《Gramm-Leach-Bliley Act》,機構在與消費者建立信用交易關系(接收消費者儲蓄、向消費者貸款或發(fā)放信用卡)時,必須告知消費者其信息公開或分享政策,包括擬向誰公開、所要公開信息的目錄、消費者的選擇權(可以選擇同意或不同意金融機構向征信機構公開其信息)等。消費者的態(tài)度采取默示同意、明示反對的方式。即如果消費者不明確提出不同意金融機構將其信息向征信機構公開,將被視為同意公開,但在金融機構將數(shù)據(jù)公開前,應當給消費者留出必要的反應時間。法律還規(guī)定,征信機構必須采取合理的程序征集和公開消費者信用信息,禁止采取威脅、誘騙等手段獲得或使用信息。
第二類:禁止公開的信息。以下信息除非經過消費者本人同意或要求,是禁止在消費者信用報告中公開的。(1)消費者活期或儲蓄帳戶的信息;(2)消費者購買的保單;(3)消費者收入信息;(4)消費者個人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5)消費者的工作表現(xiàn);(6)消費者醫(yī)療信息;(7)消費者駕駛記錄;(8)種族、宗教信仰、傾向等。
三、對信用報告使用范圍的管理
相對于對信用報告的限制而言,美國對于信用報告的使用范圍卻有著比較嚴格的限制。原則上,信用報告只能用于與消費者有關的交易活動。根據(jù)《公平信用報告法》,征信機構只能根據(jù)以下目的提供信用報告:(1)法院命令或傳票;(2)消費者本人的書面要求;(3)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4)保險公司向消費者提供保險服務;(5)用人單位用于審查個人工作申請;(6)有關政府機構依法用于評價個人的財務狀況,以便決定是否同意個人的執(zhí)照申請;(7)金融機構用于評價個人現(xiàn)有債務或現(xiàn)有帳戶的風險;(8)由消費者本人發(fā)起的其他合法交易活動(比如房屋租賃申請等)。
法律規(guī)定,除以下兩種情況外,征信機構根據(jù)上述內容和目的向客戶提供信用報告,不必事先經過消費者本人的同意。第一,征信機構向消費者雇主或潛在雇主提供信用報告,必須事先征得消費者的書面同意;如果雇主或潛在雇主根據(jù)信用報告作出不利于消費者的決定,那么在作出決定之前,雇主必須向消費者提供該報告的復印件,并充分告知消費者根據(jù)《公平信用報告法》所享有的權利。第二,向客戶提供含有屬于個人隱私的信息,比如醫(yī)療、收入、存款信息等。
由于美國允許征信機構搜集和公開正面信息,而根據(jù)正面信息,征信機構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增值服務。比如,征信機構根據(jù)所掌握的消費者信用數(shù)據(jù),向有關金融機構提供符合某一條件的消費者名單,以便金融機構發(fā)展新客戶;銀行或其它信用卡發(fā)行機構可以根據(jù)征信機構提供的符合其發(fā)放信用卡條件的消費者名單,向消費者發(fā)出信函,邀請消費者申請其信用卡服務。對于這類不是由消費者個人發(fā)起的交易活動,法律也有特殊的限制,包括:(1)只有在金融機構有意向消費者提供信用服務或保險公司有意向消費者銷售保險產品時,征信機構才可以向其提供此類信用報告服務。(2)報告的內容只能包括消費者姓名、通信地址、非獨特性身份標識(比如社會保障號碼),以及其他的與特定授信人或其他特定實體無關的信息。(3)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消費者不愿意收到此類信函,可以通知征信機構,征信機構收到此類通知,應將該消費者姓名從名單中刪除。
四、保證信用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更正
保證信用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以及保證錯誤信息能夠及時更正,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最大保護。改正錯誤首先要發(fā)現(xiàn)錯誤。由于信息是否正確對消費者的影響很大,因而消費者本人對于保證信息準確和及時更正積極性最高。因而,保證信息準確性的最有效辦法,是賦予消費者對其信用信息充分的知情權和對信息內容的爭辯權。
美國法律對消費者知情權的規(guī)定包括:
(一)任何機構或個人根據(jù)征信機構提供的信用報告作出不利于消費者的決定,比如拒絕消費者的貸款、工作、牌照申請等,必須告知消費者提供該信用報告的征信機構的名稱、通信地址和電話號碼。如果消費者在接到其申請被拒絕的通知60日內向征信機構提出查看有關其個人信用記錄檔案的要求,征信機構必須免費向該消費者提供1份完整的信用記錄報告,包括有關該消費者的完整的信用數(shù)據(jù)和最近1年(有關就業(yè)的查詢?yōu)閮赡辏┑牟樵冇涗洝?/p>
(二)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消費者1年內可以免費獲得1份本人的信用報告:(1)失業(yè)并準備在60天內開始尋找工作;(2)在享受救濟情況下;(3)消費者是欺詐活動的受害者。
(三)在其他情況下,消費者可以按照法定價格隨時向征信機構購買其信用報告。另外,隨著IT產業(yè)的,一些征信機構也開發(fā)出一些更加方便消費者隨時了解和監(jiān)督其信用記錄的產品。比如,Equifax 公司設計的“信用觀察”(Credit Watch)產品,消費者每年只要支付49美元,每當其信用記錄出現(xiàn)新的變化時,征信機構會在24小時內用郵件通知消費者。消費者還可無限次了解其信用評分的情況。該產品被美國《商業(yè)周刊》評為“2001年度最好產品”。
如果消費者發(fā)現(xiàn)其信用記錄有誤,應以書面形式通知征信機構或該信息提供者。規(guī)定征信機構和信息提供者都負有調查和更正不正確或不全面信息的責任。征信機構收到消費者對有關信息的爭議以后,必須在5個工作日內將該信息通知提供這一信息的信貸機構,信貸機構必須對該信息進行復核,并將復核結果通知征信機構。復核工作必須在征信機構收到消費者通知要求后30日結束,如果30日內信息提供者仍不能確定信息是否準確,或未能作出回復,該信息必須從消費者信用檔案中刪除。如果信息提供者發(fā)現(xiàn)信息的確有誤,它還必須將這一情況同時通知其他全國性征信機構,以便后者也能及時更正錯誤信息。全部復核工作結束后,如果信用記錄根據(jù)復核結果進行了調整,那么征信機構必須在5個工作日內將調整結果書面通知消費者,并免費寄送消費者1份新的調整后的信用報告。如果復核不能解決爭議,消費者有權要求征信機構對信用記錄中保存的和信用報告中使用的有爭議的信息進行加注。如果消費者要求并支付一定費用,征信機構也應將加注通知最近使用過舊報告的用戶。
五、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征信行業(yè)的發(fā)展剛剛起步,關于征信服務管理的有關法律和制度也正處于建設當中。如何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并借鑒國際經驗,形成一個既能夠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又能夠有效促進征信產業(yè)長期發(fā)展的制度環(huán)境,是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的任務。根據(jù)對美國消費者征信服務管理體制和經驗的考察,結合我國征信產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我們感到,在立法和制度建設當中,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和借鑒。
第一,盡量保證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
征信服務和產業(yè)是建立在這樣一種假定基礎之上的:即一個人是否守信,可以通過對他以往的信用記錄的觀察和評估來判斷。關于消費者信用的信息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負面信息,一類是正面信息。所謂負面信息,是指消費者拖欠、賴帳、破產及犯罪記錄等信息。所謂正面信息,是指消費者正常的貸款、還款、賒銷、支付等交易記錄。對于征信服務而言,負面信息的作用顯而易見。不良記錄的“黑名單”可以直接幫助授信者甄別不守信用的人,從而采取防范措施。但仔細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征信服務產業(yè)的發(fā)展而言,正面信息的作用更加重要。原因有二:一是只有負面信息,征信機構無法掌握消費者的全面信用狀況。比如,一個消費者可能會在多家金融機構借貸,雖然在每家機構的借貸額都不大,但在多家機構的借貸總額可能會大大超過其還款能力。顯然,這一情況對于征信機構和金融機構全面客觀評價消費者的信用狀況非常重要,但如果只有負面信息,只要消費者沒有違約或不良記錄,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金融機構都無法掌握其全面信用信息。在這方面香港的經驗值得吸取。香港一直不允許征集正面信息,使得授信人難以掌握被授信人的全面信用狀況,由此已經造成了十分嚴重的負面。比如,根據(jù)香港有關人士的介紹,近年來出現(xiàn)的十分嚴重的個人破產,就與這一規(guī)定有關,因此目前立法界正在考慮允許征集正面信息。二是如果只有負面信息,征信服務的范圍會受到很大限制。利用負面信息,征信機構除了提供一個黑名單以外,很難提供進一步的服務。而利用正面信息,征信機構就可以大大拓展其服務空間,包括進行信用打分、篩選優(yōu)質客戶、幫助金融機構等用戶進行客戶資源管理等增值服務等。事實上,美國大型征信機構快速的業(yè)務擴展,正是建立在利用正面信息進行增值服務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正面信息和增值服務,征信產業(yè)就不可能得到如此快速和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由于正面信息極大地增強了征信機構信用信息的全面性、有用性及征信機構服務的空間,促進了征信機構與用戶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極大地推動了征信服務產業(yè)的發(fā)展。這一經驗對于處于發(fā)展初期的我國征信服務產業(yè),尤其值得重視。
第二,法律關于征信機構依法征集和公開法律允許的正面信息,不必事先征得消費者本人同意的規(guī)定,是保證信息全面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證
一般來講,各國法規(guī)都允許在信用報告中公開負面信息。這是因為,負面信息是消費者失信行為的一種反映,將之公之于眾不僅談不上個人隱私問題,而且是對失信者的一種必要懲罰;從信息搜集的角度看,受害者一般也有積極性把此類信息向征信機構報告。但正面信息就有所不同,這類信息是消費者正常交易行為的反映,在消費者沒有任何失信或違規(guī)行為時,法律是否應當允許征信機構在不征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搜集和公開其信息,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許多歐洲國家都規(guī)定搜集和公開此類信息要事先征得消費者本人的書面同意。從美國的經驗來看,除個別情況外,原則上法律一直允許征信機構可以在不事先征得消費者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征集和公開個人的正面交易信息。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似乎美國的做法更值得借鑒。相比而言,美國的征信產業(yè)不僅發(fā)展速度較快,且一些大型的征信也主要集中在美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能與對正面信息的不同管理規(guī)定有關。如果法律規(guī)定征集和公開正面信息需事先征得消費者本人同意,將不僅會極大增加征信機構的信息搜集成本,而且會嚴重損害信息的完整性。應當指出的是,全面信息的使用,或者說征信服務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不僅符合授信人的利益,也符合消費者的利益。根據(jù)美國的經驗,由于允許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由于使用信用評分作為評價信用風險的一個工具,同時使得消費者和授信人受益。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好處主要包括:(1)更多地獲得信貸;(2)更大程度的流動性;(3)更公平的待遇;(4)更低的信貸成本;(5)更加便捷的獲得信貸的方式。對于授信人而言,好處主要包括:(1)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提供消費者信貸服務;(2)能夠進行帳戶監(jiān)控以便調整信貸流程;(3)減少貸款損失。當然,允許征信機構征集和公開正面信息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必須要有明確的管理規(guī)定,最為重要的是要嚴格界定正面信用信息的范圍,嚴格限定信用報告的使用目的,以及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不正確信息的及時更正等。
第一, 進入商店的消費者行為及心理
商業(yè)心理學將顧客分為三類。①有目的的購物者。他們進店之前已有購買目標,因此目光集中,腳步明確,②有選擇的購物者他們對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圍,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們腳步緩慢,但目光較集中。③無目的的參觀者他們去商店無一定目標,腳步緩慢,目光不集中,行動無規(guī)律。
不同的商店接待的三種顧客的比例不盡相同。指名購買的行業(yè),比如,藥店接待的顧客有許多是有目的購物者,室內布局應以功能為先。顧客在一定范圍內選擇購買的行業(yè)比如文具店、食品店等。設計應注重條理和秩序。比較選擇購買的行業(yè),比如時裝店、珠寶店、玩具店。設計中應使空間環(huán)境富于吸引力。通過跟蹤調查法繪出不同類型商店內的顧客行動軌跡,可為室內設計提供依據(jù)。 消費者購物時的心理活動是本身需要和客觀影響的綜合反映。我們研究的目標是外界環(huán)境刺激對顧客的影響。下面是消費者購買活動的心理過程的八個階段;
一般說來,消費者進入商店購物時,大多數(shù)要經過以上一系列心理過程,盡管有時不那么明顯。我們在商店室內設計中應對準消費者這一系列心理活動制定對策,使他順利實現(xiàn)購物行動。
第二,認識過程與視覺心理
從上面的分析看出,一系列心理過程的開頭是“注意”,這就要求商品應具有一定的刺激強度才能被感知,根據(jù)視覺心理學原理我們可采取以下對策:
1. 增強商品與背景的對比。商店內各種視覺信息很多,人只能選擇少數(shù)作為識別對象。根據(jù)視覺心理原理,對象與背景差別越大越易被感知,在無色彩的背景上容易看到有色彩的物體,在暗的背景上容易注意亮的物體。比如在室內設計中采用暗淡的色彩,并進行低度照明,而用投光燈把光線投射到商品上,使顧客的目光被吸引到商品上。又如淺色商品以深色墻面為襯托,而深色商品以白色貨架為背景,用于突出商品。
2. 掌握適當?shù)拇碳姸?。除了突出商品以外。廣告、霓紅燈、電視等也用來吸引顧客。但是剌激超過了一定限度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招牌的數(shù)量越多,每塊相對被注意的可能性越小。國外有人做過實驗表明,注意的可能性的減少要比人們僅從數(shù)量著眼所預料的快得多。增加第二塊招牌并不會把第一塊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減少一半,而第三塊招牌的影響就大了,而到了十五塊時,某塊特定的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十五分之―。實驗表明一般人的視覺注意范圍不超過七,比如短時間呈現(xiàn)字母,一般人只能看到大約六個,這對于我們在室內設計中合理地確定商業(yè)標志和廣告的數(shù)量、柜臺的分組數(shù)量和空間的劃分范圍等是十分有用的。
第三,情緒心理與購買行動
在使消費者對商品引起注意之后,還要采取一系列對策來促進他順利實現(xiàn)購買行動。我們在室內設計中可以采取以下手法。
1. 喚起興趣。新穎美觀的陳列方式及環(huán)境設計能使商品看起來更誘人。國外商業(yè)建筑十分注意陳列裝置的多樣化,往往是根據(jù)商品來設計陳列裝置,讓商品的特點得到充分的展示。
2. 誘發(fā)聯(lián)想。利用直觀的商品使用形象誘發(fā)顧客對使用的聯(lián)想是非常有效的,如兒童用品商店將兒童使用的臥具、玩具等布置成一個兒童室的形式則比分類排隊的陳列方式生動得多,它使顧客身臨其境。著名的后現(xiàn)代建筑代表作之一,維也納歌劇院環(huán)路旅行社營業(yè)廳,也是以隱喻與象征的手法起到誘發(fā)消費者(旅行團成員)聯(lián)想的作用。
3. 喚起欲望。注意陳列裝置的多樣化,因為美觀的陳列方式和環(huán)境與商品一樣誘人,甚至比商品更誘人,它們使商品獲得最充分的展示。
4. 促進信賴。這要求室內設計的風格與商品的特性相吻合。比如傳統(tǒng)風格的中藥店要比現(xiàn)代形式的中藥店更會使消費者信賴,相反造型新穎的時裝店則更有競爭力。
二、建筑裝修元素與商店室內設計
同樣的商品,人們往往認為擺在裝飾很好的商店里的比擺在夜市地攤上的價值高。面臨著市場的競爭,必須以建筑裝修的突出特色去贏得消費者。為此,可使用以下手法。
第一,創(chuàng)造主題意境。在室內設計中依據(jù)商品的特點樹立一個主題,圍繞它形成室內裝飾的一套手法,創(chuàng)造一種意境,易給消費者以深刻的感受和記憶。比如在兒童動物玩具店中,設計師創(chuàng)造的主題是林中樂園,絨布動物在樹上爬著、躺著、靠著,顯得十分活潑可愛。這樣的室內空間雖然裝修樸素,但對小顧客的吸引力絲毫不弱。
第二,重復母題。一些專門經營某種名牌產品的商店,常利用該產品標志作裝飾,在門頭、墻面裝飾、陳列裝置、包裝袋上反復出現(xiàn),強化顧客的印象。經營品種較多的店鋪也可以某種圖案為母題在裝修中反復應用,加深顧客的記憶。
【摘要】目的:探討社區(qū)門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態(tài)。方法: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評定,并與129例正常人對照。結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軀體健康維度、社會功能維度均差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均
【關鍵詞】肺疾??;阻塞性;問卷調查;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狀態(tài)
Investig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ch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in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Tang Xiuguang,Wu Xiangwei,Lai Wen.(The outpatient departmet,Jiangbin Hospital,Nanning Guangxi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life(QO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atiemts with chronic od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 in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Methods:A total of 136 patients with COPD and 129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were tested with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 and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Results:Health dimensional degree,psychological health dimensional degree,social functional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subjects,which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all P
【Key Words】 Pulmonary;Disease;Questionnaire;Quality of life;Mental health statu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r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種不完全可逆的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疾病。隨著病情進一步發(fā)展,肺通氣功能受限致使患者的活動耐力下降,日?;顒又饾u減少,最終脫離社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為此,筆者對江濱醫(yī)院管轄區(qū)內門診中COPD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態(tài)進行調查分析、比較,為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整體健康水平提供科學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COPD組選擇2006年3月~2008年6月在江濱醫(yī)院社區(qū)門診就診的COPD緩解期患者136例,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2002年發(fā)表的《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排除支氣管哮喘與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重疊或難以鑒別的患者、支氣管擴張癥、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疾病患者。其中男128例,女8例;年齡56~78歲,平均(62±12)歲;病程5年以上,其中10~20年86例;文化程度:大學38例,中學82例,小學22例。
對照組為2007年3月~2008年6月來醫(yī)院門診進行健康體檢者,體檢結果均正常,自愿參加測試共129例,其中男117例,女12例;年齡50~76歲,平均(60±15)歲:文化程度:大學41例,中學63例,小學25例。
兩組受試者均享有醫(yī)療保險,已婚,無獨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上經統(tǒng)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在調查者給予統(tǒng)一指導語的前提下,兩組自愿填寫下列量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3]、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最后由調查者收集數(shù)據(jù)由專業(yè)人員進行評分。
1.3 主要觀察指標:兩組調查對象GQOLI-74、SCL-90、SAS、SDS評分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調查數(shù)據(jù)由專業(yè)人員核準記錄無誤后輸入微機,并采用SPSS 7.0程序對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調查對象GQOLI-70評分比較:COPD組在軀體健康維度、心理健康維度、社會功能維度均差于健康對照組,且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而物質生活維度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12.2 兩組調查對象SCL-90評分比較:COPD組在總分、軀體化、焦慮因子、恐怖因子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見表2。
2.3 兩組調查對象SAS與SDS評定結果比較:COPD組SAS均分為(43.63±7.26)分,對照組為(38.25±5.44)分,兩組相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SDS總粗分的界線為41分。136例患者其中35例有抑郁,占25.7%,大多數(shù)為輕中度抑郁。129例對照組有18例有輕度抑郁,占14.0%,兩組抑郁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χ2=4.124,P
3 討論
生活質量包含多方面的因素[4],一般指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順利、人際關系和諧使心理狀態(tài)、社會功能等方面保持完好,通常作為評估日常生活能力的敏感指標。因而,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注意它與疾病的關系,尋找促進健康的方法。
COPD患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相對較差[5],其中心理社會因素、生活方式、行為特征等與COPD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及轉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COPD患者組的總體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對照組。在GQOLI-74數(shù)據(jù)比較表明,COPD組在軀體健康維度、心理健康維度及社會功能維度均差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在SCL-90、SAS、SDS調查中發(fā)現(xiàn)COPD患者普遍存在焦慮、緊張等情緒,同時伴有軀體不適現(xiàn)象,部分患者有輕中度抑郁情緒。這可能由于COPD患者是一個長期的慢性病程,并呈進行性發(fā)展,常對病情的預感產生顧慮和恐懼而出現(xiàn)抑郁和煩躁,從而使COPD患者整體生活質量下降。
生活質量是評估COPD患者康復療效的一項早期和敏感的指標,也可作為評價患者軀體功能、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性指標[6]。因此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從身體、心理、社會全面進行,而不要僅限于提高醫(yī)療技術改善患者的預后,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推廣心理健康知識,對心理問題的充分識別,調控情緒,調整生活方法,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技能,包括自我保健措施,增強呼吸功能的鍛煉[7],以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4 結論
社區(qū)COPD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顯然低于健康體檢者,表現(xiàn)為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改變,因此對COPD患者的治療應注重綜合性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紅,萬雙艷.呼吸肌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8):3436~3437.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353~460.
[3]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88~100.
[4] BarbtteE,Guilleminf,Chau E.Prevalence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handicap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qeneral population:a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Bull world health organis,2001,79:1047~1055.
[5] Celli BR,Cote CC,Marin JM,et al.The body-mass index,airtlow obstructio,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 in chrom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 Exgi J Med,2004,350(10):1005~1012.
[6] 孫健新,尹梅祥,邵紅等.呼吸肌訓練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7):3698~3699.
[7] 王榮合,曹晉,聞會英.不同時期住院精神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探討[J].醫(yī)學創(chuàng)新研究,2006,3(11):88.
【關鍵詞】女大學生 減肥 心理基礎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190-02
肥胖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斷追求著美,而對于美的判斷標準也發(fā)生著變化,每個人心目中美的形象也是各不相同。大學生處于青少年發(fā)展的晚期,個人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其良好自信心的建立,完善其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女性在追求健康和“以瘦為美”的內在心理驅動和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有減肥行為的女大學生群體不斷增多,本文將對中國女大學生肥胖概念產生的心理基礎以及其減肥行為的非理性心理做出分析,最后為女大學生如何正確對待肥胖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 肥胖產生的心理基礎
1.心理定勢
肥胖癥的傾向常始于幼童時期。由于孩子常在患病時體重減輕,父母經常鼓勵孩子長胖,認為胖是孩子健康的象征。在孩子幼童時期,中國的父母對孩子良好行為的獎勵或不良行為的懲罰多以提供或剝奪食品為主,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種定勢:可以靠進食行為贏得父母的贊賞表揚或避免處罰,從而導致這類家庭的孩子進食量大,進食速度快,因而攝入的熱量高于身體需要量,大量的熱能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儲存,導致肥胖。
2.文化遺傳
人體對能量的需要主要來自于食物的供給,食物對于身體機能的維持是不可或缺的,但在進食過多熱量又未完全消耗時,就會導致肥胖。節(jié)食之所以困難,是由于中國人本身就存在“以胖為美”的文化遺傳。節(jié)食是一種勉強的、理性的、違反本意的自我限制,此種限制,只能維持在意識層面。在潛意識層面下的食欲,時時不忘沖破限制,獲得飽餐的滿足。古代人謀食不易,一旦獲得食物,就盡量填飽肚子,以供儲備熬過饑餓階段。在長期饑餓之后,一旦獲得食物,這種以進食來儲備能量的行為便傳承下來,即使今日生活衣食無憂,而潛意識里的心理傾向卻仍然存在。
3.情緒因素
食欲與情緒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人在焦慮時食欲降低,食量減少;而對于肥胖者來說,情緒的任何波動都可能導致他們食欲的增加。此種現(xiàn)象可能是父母在育嬰期間的不良行為導致。嬰兒啼哭的原因是眾多的,饑餓僅為其中之一。有些父母缺乏育嬰知識,錯誤地認為只要嬰兒啼哭就與饑餓有關,只要嬰兒啼哭,父母就立即喂奶,結果使得嬰兒無法區(qū)分饑餓與其他不適感覺。這種食欲與情緒的鏈接就一直延續(xù),隨即產生肥胖。
二 女大學生減肥非理性心理分析
1.從眾心理
現(xiàn)在社會普遍推崇“以瘦為美”的觀念。對于女大學生來說,她們對自身形象十分關注,尤其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易受減肥信息誘導、沒有從科學的角度考慮自己是否真的肥胖。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BMI指數(shù)認定為體質指數(shù)的標準,BMI在18.5~24.9時屬于正常范圍,BMI大于25為超重,BMI大于30為肥胖。以此標準衡量,有不少要求減肥者實際體重在正常范圍內,并不需要減肥。
2.自卑心理
體像是人們對自己身體的心理感受,是個體對自己身體所給予美丑、強弱等的主觀評價。女大學生在自我審美出現(xiàn)偏差,對自我體像認識不準確時,過分夸大自身的缺點和輕微的缺陷,造成自卑心理,出現(xiàn)體像困擾。女大學生在社會交往中總是會通過想象了解他人對自己形象的看法,從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中提取自己的形象。體重在當今社會中受到很大重視,并為大多數(shù)女性所在意,生活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中的女大學生感到自己肥胖,就會產生肥胖的主觀意象,若不能接受,即產生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導致自卑情緒的滋生。
3.補償心理
莫斯科醫(yī)學研究院的專家發(fā)現(xiàn),只有近10%的肥胖癥患者能夠在成功減肥兩年內保持原有的減肥效果。減肥結果付諸東流很大原因是補償心理。當肥胖癥患者接受節(jié)食治療時,常會出現(xiàn)抑郁、苦悶等心理體驗。當治療初有成效時,他們又容易用進食行為獎勵自己的進步。經過專家深入研究表明,經常減肥――發(fā)胖――再減肥的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真正的減肥應該包括運動、飲食和心理三方面,既堅持體育鍛煉又要適量節(jié)食。
三 女大學生如何在心理上正確看待減肥問題
近年來,科學減肥的方法不僅是運動加節(jié)食,還要加上心理的成分,而“心理減肥”這個名詞也應運而生。心理減肥的思考方式就是肥胖者應該努力尋找進食以外的,來擺脫對進食的依賴。也就是說運用心理知識分析肥胖者的行為特征,采取心理措施來糾正導致肥胖的行為,培養(yǎng)有利于減肥的良好飲食習慣。
1.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
科學減肥的關鍵問題在于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利用想象的方法假設自己因為多食而使體型臃腫,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時的情境,可能會使體內消化液分泌減少,從而不過量飲食,達到節(jié)制飲食、減輕肥胖的目的。另外,為了擺脫強烈的食欲誘惑,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或某一項活動上去,這也是避免進食過量的有效方法。
2.調適自己的心理情緒
減肥者心理情緒的穩(wěn)定程度是減肥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減肥者需要調理好自己的心情和情緒,不輕言放棄。首先需要了解減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它可以讓人變美,可以讓心情更加健康愉快,并且堅持減肥是對人強大意志力的一種考驗,是令人敬佩的行為。其次減肥并不完全都是痛苦的情緒,它也可以使人在完成階段目標時體驗到成就感,以及在減肥成功時可能會感受到自我實現(xiàn)層次的體驗。
3.精神分析療法
精神分析治療不僅在于控制和減輕肥胖者的體重,關鍵在于改變對自己主觀的砍伐。通過改善情緒與體像感知的治療,提高自信。有研究表明,重度肥胖者隨著體重的減輕,心理狀態(tài)有持續(xù)好轉。同時,對體像不滿、感覺肥胖等負面感知得到改善??梢?,減肥的效果對減肥者的社會心理學因素有積極的影響。但對于非理性的減肥者來說,由于體重減少幅度有限,要達到心理改善的目的,可能要注意體像的治療甚至心理干預。
四 總結
對于中國女大學生而言,減肥可以使其自我評價提高,自我價值感增強,獲得良好的體像,同時,減肥也利于其自尊的發(fā)展。但女大學生在減肥過程中,應該理性地正視減肥問題,不能盲目追求“以瘦為美”。在節(jié)食和運動為減肥方式的基礎上,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郁、楊洋.年輕女性:瘋狂減肥的深層心理因素探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丁世勇.論女大學生追求形體美而瘦身的誤區(qū)[J].撫州師專學報,2000(4)
新鮮理念
我身高1.56米,雖然個子不高,但50公斤的體重也不會給人很臃腫的感覺。我是個對什么事都要求完美的人,因此對自己的身材要求也十分苛刻,我不能容忍盛夏時別的女孩子穿起裙子來很飄逸而自己卻顯得鼓鼓囊囊。不僅如此,我也十分懼怕肥胖,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里,肥胖給我很大的心理壓力。
為了減肥我?guī)缀鯂L遍了各種方法,經歷了痛苦的節(jié)食,但還是無奈地看著體重徘徊在原來的數(shù)字附近。
直到和我有相同境況的好友芳芳突然變了個人似的出現(xiàn)在我面前。她喜滋滋地告訴我一個關于減肥的新觀念:瘦身的成功程度和人心理的積極程度成正比。以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自己的人,更容易減肥成功,并在瘦身之后能長期保持良好的形體。所以瘦身不僅是一個生理過程,而且還是一個心理過程。心理瘦身是減肥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心理瘦身?難道窈窕是可以想象出來的嗎?我立刻上網(wǎng),對這個新的減肥方法來了個惡補,一搜之下,發(fā)現(xiàn)它的擁護者還不少。
心理瘦身,不需要節(jié)食,不需要吃藥,只要時刻記得我在減肥,那就會不知不覺瘦下來。
實戰(zhàn)方案
1.厭惡訓練
將自己肥胖臃腫的身材夸張地畫出來,讓自己都覺得難受,甚至有些厭惡,然后貼在凡是能吃著食物的地方,這樣每當你忍不住想吃東西的時候,它就會提醒自己并及時阻止這一危險行為發(fā)生。
2.進食速度訓練
這不是單純地讓你控制進食的數(shù)量,而是每次在吃任何東西時,你都想象一下這是一餐美味,雖然有可能并不可口,然后吃的時候慢慢品味,告誡自己要吃出中間的滋味,這樣進食的速度自然就放慢了,而且你還不用忍受因饑餓帶來的痛苦。
3.運用自我獎勵法
是為減肥者進行鼓勵加油。當然為自己設置的獎品可以多種多樣,當你快得到第一個獎品時,就趕緊設置下一個自己很想要且又不需太艱難的努力就能辦到的東西,但千萬不要是食品,也不要是一個很難獲得的東西。
4.借力使力
所謂“借力使力”,即借助別人瘦身有成效的影響來激勵自己堅持不懈,或者在進食時多與家人或朋友一起,讓他們能及時提醒你的進食量和在你絕望時及時鼓勵你,讓減肥行動進行到底。
5.想象法
幻想當自己肥胖后,身體出現(xiàn)了很多疾病,每天都得拖著臃腫沉重的身體去醫(yī)院;想象肥得油膩膩的一堆白花花的油脂是那么惡心;想象每次看到喜歡的服裝都不得不蒙面而去……長期這樣訓練,你會發(fā)現(xiàn)減肥竟然如此輕松。
6.轉移法
樹立“荷爾蒙”的苗條意識,因為通?!俺浴笔菍е路逝值闹鞣?。因為“吃”可以滿足口腹之欲,可以讓心情輕松快樂,那么如果改變一種快樂方式,比如在產生食欲時出門娛樂,去打球、看電影或咀嚼一些低熱量的食物如橄欖、胡蘿卜或者口香糖等,食欲轉移得越快,節(jié)制飲食的效果就會越好,當然減肥的結果也會更好。
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看著眼前的芳芳,我打消了顧慮之心。把“我在減肥”這四個字貼到了所有我能看見的地方。
一個月下來……我,45公斤了!
PS:心理減肥法的關鍵
情緒要穩(wěn)定,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如何減肥”、“如何快速減肥”、“什么減肥產品最有效”、“哪種減肥產品無副作用”――夏日到了,愛美的女子為了脫掉厚厚的衣服后不露出層層贅肉,難免都會急切地問出這樣的問題。
的確,在夏季來臨之際,許多女人面對自己“豐腴的小腹”,身上的“違章建筑”,都想趕緊來個”脂肪大搬家”??墒?,在如今風起云涌的減肥熱潮中,各式各樣的減肥項目層出不窮,只要在網(wǎng)上搜一搜就能出現(xiàn)成百上千的減肥方法來。顧客會問,到底哪種減肥方法最有效,哪種減肥方法操作起來安全還方便,哪種方法讓自己瘦下去后不再容易反彈?
那么,面對林林種種的減肥項目,美容院經營者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針對不同顧客,美容師又將如何為她們選擇最適合減肥療程呢?以下是本刊記者經過市場走訪、調查了解到的最新、最熱門的減肥項目。
催眠減肥法
原理解析:美國心理學會催眠心理學分會主席蓋伊?蒙哥馬利介紹說,催眠減肥就是讓人在催眠狀態(tài)下,感覺自己吃了東西,滿足了潛意識中對食物的欲望,或是能逐步減輕對食物的渴望。催眠減肥以。三才合一,身心和諧”為理念,將催眠技術與中醫(yī)經絡穴位有機結合,并整合心理健康學、神經美容學,營養(yǎng)美容學等知識,從人的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人手,注重內外兼修、標本兼治的減肥功效,強化個性化、人性化與靈性化統(tǒng)一的減肥過程。
適合人群:有大量休閑時間且要有一定耐心的肥胖者。
特別提示:雖然催眠減肥法是一種綠色健康,輕松快樂的減肥治療技術,但催眠療法并不像很多催眠師和減肥者所想像的那樣簡單,要想幫助減肥者實現(xiàn)控制過度飲食的目標,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針灸減肥
原理解析: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單純性肥胖多伴有內分泌紊亂,是因各種激素異常所導致。針灸減肥就是通過刺激經絡腧穴來調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髓質兩大系統(tǒng)功能,促進機體脂肪代謝,消耗囤積在人體內部的脂肪,起到使胃蠕動減弱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以調節(jié)消化道功能,及時消除體內垃圾、延長胃排空時間,達到調整機體內分泌的作用。針灸減肥不僅可以取得整體減肥的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達到局部減肥的目的。
適合人群:軟脂肪塊的20―50歲的中青年肥胖者。
特別提示:作為一種醫(yī)療手段,針灸減肥需要取得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的醫(yī)生方可進行,在穴位選擇、運針消毒等過程中都十分講究,顧客要懂得選擇。另外,此項目暈針者、心臟病患者忌用。另外,由于針灸減肥的機理在于調整代謝功能,50歲以上的人由于體內各方面機能已由穩(wěn)定趨向衰弱,代謝能力也日益低下,加之減肥治療時需配合以各種活動鍛煉,并不適用此法減肥。
儀器減肥
原理解析:利用低頻率電流以不同的方法在肥胖部位施以高速旋轉震蕩,快速地分解脂肪,幫助體內排解毒素。
適合人群:各類需要減肥的人。
特別提示:儀器減肥不是種直接侵入式的減肥方法,因此對人體沒有明顯的危害和副作用,但同樣的,它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療效。
精油按摩減肥
原理解析:將塑身按摩油倒在手中揉搓,再在皮膚上按摩,達到與人的體溫相近的溫度后,會滲透作用于身體的經絡,穴位,局部組織,再經皮膚細胞的吸收、經絡的運行,毛細血管的循環(huán)。精油中自然的植物香氣與能量被輸送到全身,從而排泄體內污穢,化解體內毒素及多余脂肪。
適合人群:對節(jié)食運動等無法消除的結實型肥胖有良好的效果。
特別提示:此方法對局部減肥效果最好,但價格比較貴。同時,如果手法不專業(yè),容易對^體造成傷害,易反彈。
中藥減肥
原理解析:辨證論治是中醫(yī)治療學的核心,治療肥胖癥同樣要強調辨證論治,從益氣,健脾、化痰,補腎等著手,利用中藥的優(yōu)勢,通過補益消瀉的方法,調整人體各器官恢復原有功能,將人體多余的脂肪消耗,恢復人體能量代謝,從而達到健康減肥的目的。
適合人群:不會疼痛,但體重超重不明顯者不建議用。
特別提示:此方法對肝腎功能有所損傷,減肥時多用瀉下通利的中藥,長期服此類藥會損傷陽氣,導致脾腎陽虛,出現(xiàn)不孕癥,月經紊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等疾病。
點穴減肥
原理解析:點穴減肥屬于中醫(yī)減肥的一種,通過按摩特定的穴位,調整特定區(qū)域的經絡,通過調節(jié)五臟及內分泌,減輕人的饑餓感,實際上還是控制食物的攝入,從而達到的減肥目的。按摩和點穴主要集中在腹部,其他部位包括頭部,腿部,手臂和足底的幾個穴位。
很多人想通過單純節(jié)食的方法來減肥,這是不可取的。即使是肥胖或者超重的人,也不應該用節(jié)食的方法減肥。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人體的正常的代謝也是需要熱量的,即使是在靜臥狀態(tài),每天也需要大約是5000千焦(1200千卡)的能量。這些能量是供給心跳、呼吸以及基礎代謝的需要,沒有這些能量,最基本的生命活動都無法保證。在臨床上,經常會見到因為節(jié)食減肥而造成轉氨酶升高的病例。轉氨酶升高說明出現(xiàn)了肝細胞的損傷。
從飲食角度來看,肥胖者分為兩種。一種是吃的不多,但是運動很少。也就說,按照身高、體重,攝入的熱量并不超標,但是因為消耗極少,造成了肥胖。這部分人想要減肥,非常簡單,只要動起來就行了。另一種是吃得特別多,運動也比較多,但是總的來說,攝入大于消耗。對于這部分人,就應該合理調整膳食結構來達到減肥的目的。
瘦身飲食五原則
原則一:饑餓法不可取。
一些年輕女性,減肥時嚴格限制飲食,但常常堅持不下去,然后就暴飲暴食,餓幾頓之后,再瘋狂吃一頓。這樣下去,就難免“越減越肥”了。所以,瘦身族減肥時,飲食量不要一下子減的太少,要慢慢把量減下去。例如一個成年人,正餐要吃lOO克的主食,開始減肥時,可以只減5克,這樣就不會產生饑餓的感覺。間隔半個月或者20天,再減少一點,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這樣雖然減肥的時間長,但是不容易反彈。
原則二:兼顧心理滿足感。
對于瘦身族來說,控制飲食是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除了不要經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外,還要預防“心理饑餓”。有過減肥經驗的人都知道,有時候“心理饑餓”比生理饑餓更難忍受。時間久了,也難免出現(xiàn)暴飲暴食的現(xiàn)象。所以,雖然飲食減量了,但可以通過視覺原理等方法,讓瘦身族覺得實際吃得并不少,達到心理上的滿足。
原則三:吃飯速度慢一點。
如果吃飯速度比較慢,食物中的糖分有充分的時間被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吸收入血,此時血糖升高,饑餓感就消失了,身體就會給大腦發(fā)信號說:我吃飽了。但如果吃飯速度過快,身體還來不及反應,信號延遲,等到血糖升高,此時攝入的食物往往就過量了。
原則四:飯前先喝湯?!★埱跋群赛c湯,可以占據(jù)一部分胃內空間,容易產生飽腹感,還可以稀釋胃液,減緩消化速度。另外,飯前先喝點湯,對消化道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原則五:主食不可缺,蔬菜拌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