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1-09 16:33:4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fā)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wěn)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jié)、更新發(fā)展。
二、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1、體驗生命,重視知情的多元化,倡導閱讀的個性化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教育的特點概括為三個方面,其一是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學生的反應是多元的。在閱讀過程中,由于個體生活經(jīng)驗、思想境界、心理氣質和文藝修養(yǎng)互不相同的讀者,對同一句詩或一句詩中同一詞語的意義,可以有不同的體會。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候讀同一首詩,體會也不會完全一樣。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知情的多元化,尊重學生理解與體驗的差異,倡導閱讀的個性化,才能放飛學生學習語文的靈性。
課堂教學要關注生命,我們要把學生視為一個特殊的生命體,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我們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我們要讓學生認識自身的價值,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構建精神生活,滿足需要的過程。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課堂不是車間,不是標準化零件的流水作業(yè),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千方百計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對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與心得倍加愛護,并適時地將這些智慧的火花在全班點燃,使大家分享學習的歡樂。
2、喚起聯(lián)想,激活想象,讓學生進入美的再創(chuàng)境界
語文教材中的許多作品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藝術典型形象,已經(jīng)以及蘊涵于其中的作家思想感情、審美情趣的載體。它的外在形式是文字。如果沒有想象力,眼中的就只能是些符號或一堆沒有內在聯(lián)系的、雜亂無章的材料,這正如瞎子的“目無全象”,當然也就無法親臨其境,感同身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獲得藝術賞析的美感體驗。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讓學生進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使他們透過語言文字的表象,體味文章意境,達到情感的共鳴。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生將來閱讀、作文的基礎?!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會讓學生受益匪淺。以往我們在教學生認識生字時,老師將字形結構一分析就讓孩子去記住這個字,有時就是讓學生機械地去記憶,很少會問學生: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還能怎樣記?我在使用新教材時注重每一個漢字的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認字的想象力,然后加以引導,培養(yǎng)單一反三的能力。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這個字中你看出了什么特點?怎么記住它呢?”然后幫他們總結識字規(guī)律,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揮了想象能力,同時也延伸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如:“鶯歌燕舞”中的“舞”字,我通過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放手讓他們想一想:這個字像什么?一個孩子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舞”字就像一個人在跳舞時做的一個動作,雙手展開,右腳提起。很快這個十四畫的字,不但記住了,而且寫的也很舒展。
關鍵詞:漢語文化 小學語文 新課程 文化視野
從教育角度分析,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必要工具。如針對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理科的學習中,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才能進一步了解知識內容和體系架構。小學階段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時期,學生對語言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和模仿力,因此也可以視為“啟蒙教育”階段。結合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現(xiàn)狀,存在過分強調知識點和考核成績的弊端,尤其是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缺乏和漢語言文化的融合,造成語文教學的孤立。在新課標內容要求下,亟待改善這一現(xiàn)狀。以下筆者結合識字、閱讀、口語和寫作四方面內容,展開基于漢語文化的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探索。
1、通過識字教學構建新課程語文教學模式
漢字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書寫形式,不僅具有藝術造詣極深的書法形式,同時也是世界范圍內唯一保存并至今沿用的表意文字。學習漢字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也是建立在漢字掌握基礎上的。
漢字的獨立性很強,表現(xiàn)力豐富,每一個漢字都具有一個創(chuàng)造的故事,代表了深刻的文化含義。同時,漢字的發(fā)明也印證著中國人的智慧,對漢字的應用更表現(xiàn)出中國人的豐富情感,漢字能夠觸目會心、見形如義,是一種形入心通的文字,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雖然漢字的數(shù)量龐大,但構成漢字的基礎部件確實很有限的,橫豎撇捺折基本的筆畫,演化為數(shù)量龐大、千變萬化的漢字集合。數(shù)據(jù)顯示,在常用的漢字當中,聲符有400多個,而在這其中,大多數(shù)聲符具有較強的構字能力。
因此,漢字的教學過程中本身也是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過程。小學教師應該從傳承中華文明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漢字的特點進行漢字教學,將識字教學的文化功效充分發(fā)揮出來。
例如,在講解生字的過程中,可以引入漢字的解釋、來源,通過故事性、趣味性的特點,來提高學生的興趣。生字和文化的結合,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加強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提高文化素養(yǎng)。
2、通過閱讀教學構建新課程語文教學模式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背景下,要想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除了提升閱讀量之外,還應該結合漢語文化的特點,實現(xiàn)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未必完全科學,不管編寫得如何,教師在解讀過程中都應該保持一種審視的眼光,這樣才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例如一些復雜的知識,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會進行簡化,最典型的如古詩詞,往往以四句形式出現(xiàn),形成“絕句”(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為教師應該主動進行閱讀延伸;同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對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一定的了解,同時,更需要清醒的認識到中華文化中存在的弊端,只有這樣,才能夠科學的取舍和正確的判斷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顯示的價值觀,也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認識,才能夠將與時展相符的新文化理念傳授給學生。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充分結合漢語言中的獨特品格開展教學,結合閱讀內容的語境展開探索。如古詩詞的閱讀,除了欣賞韻律美、修辭美之外,還要深刻理解它的隱喻特征,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展,思維不斷開闊,在學習中找到樂趣獲得成就感,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3、通過口語教學構建新課程語文教學模式
口語,即表達能力考量的是學生利用書面語言(普通話)表達的能力,體現(xiàn)出語言的交流交際功能。就目前來說,漢語世界范圍內是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一種語言,這也是新課程為何將口語交際教學當作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的主要原因。口語交際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影響,與書面語言甚至呈現(xiàn)出“二元化”的特征,具有其特殊的形式和規(guī)則。
一方面,我國一直是一個非常注重禮儀的國家,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說話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交流形式,但如何表達則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修養(yǎng),口語體系中所容納的知識非常廣泛,不容忽視;另一方面,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口語交際中,中國人主張說話留有余地、退讓、恭敬謙虛,反對不將情面、咄咄逼人。合理的利用漢語口語,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場合發(fā)揮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風趣幽默、雋永真誠,凡此種種,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形式。
4、結束語
總體而言,新課程實施以來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推動是巨大的,如果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忽視漢語文化的作用,必然導致教學質量的大打折扣。筆者認為,必須運用漢語文化視野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在識字、閱讀、口語和寫作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構建漢語文化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程然,胡海舟.漢語文化視野中的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10,16:18-20.
[2]韓慶貴.基于漢語文化背景下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283-284.
[3]劉真,辛雅靜.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漢語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2,04:9.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28
通過語文教學,小學生應該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必要的學習方法,形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培養(yǎng)強烈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基礎階段,是在為未來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明確提出要構建體現(xiàn)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需要的小學語文課程。學生的主體性和新型的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具體地體現(xiàn)和落實,增強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時代性,使其更具生命力。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實現(xiàn)自主學習
小學生愛玩,對學習缺乏長時間的注意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增強學生內在的學習驅動力。學習內驅力的激發(fā)和增強,應該先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方面著手。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于外界事物有著廣泛的興趣,所以教應該讓學生的興趣點聚焦于語文學習。經(jīng)過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深入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編者所選用的課文都是一些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文章,而且大部分文章的文學性很強,包含生動的故事、優(yōu)美的詩歌和賦予探究價值的科學性文章。小學語文教材具有豐富性和近于生活的特點,符合小學生的“口味”。既然,教材都如此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更應該在考慮學生的興趣與特點的前提下選擇教學內容。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是為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既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個體發(fā)展的需求。所以,學生是課堂主體,應是小學語文教學一以貫之的原則。學生只有形成持續(xù)有效的學習內驅力,才能自主學習,以此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月光曲》,這篇課文文字優(yōu)美,富有畫面感。讓學生通過誦讀細細體味優(yōu)美的音樂、美麗的月色和寧靜的環(huán)境。以文動人,讓學生自主感知課文的豐富意蘊。又如,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筆者以問導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探究。課文一開始通過對屋內和對大海的描寫進行比對,描寫了漁夫一家貧窮的家境、艱苦的生活。提問:漁夫家境如此窘迫,為何還說漁夫家“溫暖而舒適”。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自主思考和交流。在思考、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結合多媒體,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由于缺乏先進的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枯燥、教學節(jié)奏緩慢,嚴重違背小學生學習的特性和習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的廣泛使用,較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的毛病,為我國教育教學帶來新的發(fā)展條件。同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僵化的狀態(tài)。小學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為教學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多媒體強大的功能,能夠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去體驗語文。
再以《月光曲》為例,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鋼琴曲,讓學生先聽音樂,感受樂曲中的情感。然后在揣摩情感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此外,結合多媒體教學,教師也可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例如,《窮人》故事性較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讓學生在特定的角色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課文主旨。在多樣化的教學中,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千變萬化,學生也會更主動投入于語文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以強大的科學技術作為保障,來提高學生興趣和教學有效性。
三、設置師生交流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生成性的課堂
在新課改下,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也就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中擁有主導權。小學生渴望表現(xiàn)自己,獲得認可,雖然傳統(tǒng)教學不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但是在新課改的洗禮下當下的教學相當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教育教學并不是要批量生產(chǎn)“教育產(chǎn)品”,而是要塑造個性化的人。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要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能夠促進學生的交流與表達。鼓勵學生談“怪想法”,課堂教學才會出現(xiàn)學生踴躍發(fā)言的局面,才有可能擺脫教師的提前預設,而臨時轉變教學思路,出現(xiàn)更出色的教學活動。在師生交流中,教師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學生;學生也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鼓勵,激發(fā)學習興致。
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提前讓學生收集身邊的有關地震的感人事例,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交流討論,談感受。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走進《地震中的父與子》,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交流和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在交流討論中總結出人性是善良與美好。師生是教學中的雙邊活動,師生的良性互動有助于教學的開展,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四、重視教學評價,做好教學反思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思考;情感體驗;課外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對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深入思考,并積極采取符合新課改理念和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策略,使語文教學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發(fā)揮出最大限度的教育意義和價值。
下面,本文就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進行一番詳細說明。
一、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目前,仍有相當部分教師深受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認為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身心發(fā)展不成熟,所以,總是采取對學生進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即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等死板灌輸給學生,學生沒有主動參與的權利,整節(jié)課的活動控制權被教師一人牢牢把持著?!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師應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辫b于這一課程基本理念的提出,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就應積極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中《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課文時,我并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述本篇課文的內容,而是將班里學生進行了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全文進行閱讀,然后選擇一種民居深入地讀一讀,讀完后討論:這種民居有什么特點?最后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匯報。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在學生回答了客家民居的“奇”之后,我們可問他們“奇”在何處?客家民居中都體現(xiàn)了哪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如果你是一名導游,在向游客介紹傣家竹樓時,你會如何介紹?……這樣,我通過讓學生以分組方式對課文相關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一方面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提前預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獲得了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常規(guī)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常常只關注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和掌握,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教育和熏陶?!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彼裕鳛樾W語文教師,我們除了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外,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借助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思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從而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中《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我就運用信息技術將西沙群島美麗富饒的情景以逼真、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在了學生面前,如,瑰麗無比、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巖石上各種各樣的珊瑚、海灘上的美麗貝殼……眼前的美景令學生看的如癡如醉,然后,我又要求學生選出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和最喜歡的段落,并以導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紹西沙群島自己最喜歡的美景。這樣,我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使學生深入了解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達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有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諸多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
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之內,我們還應適當拓展教學空間,將課外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而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正確把握語文課程所具有的實踐性這一特點,并積極為學生提供各種參與語文實踐的機會,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大量的語文實踐,體會、掌握語文規(guī)律,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比如,我們可以開展語文知識競賽,如“找錯別字”,具體形式為: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到學校附近的街上、商鋪,或者自己家、鄰居家等處找錯別字,找到之后要加以歸類記錄,并進行及時指導和矯正。然后,依據(jù)各個小組所做的整理記錄給予評分,選出優(yōu)勝的一組;又如,可以在中國的某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如,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等等,舉辦編輯黑板報活動,要求學生自己寫稿、自己編輯、自己排版、自己設計,力求做到圖文并茂、內容充實……總之,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通過開展這些活動,我們能開闊學生眼界,發(fā)展學生智能,同時對學生收集、整理、樂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現(xiàn)代化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對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積極有效的思考,使有瑕疵的地方得以改進、完善,還語文以本來面目,使語文本身所具有的無窮魅力重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真正愛上語文、喜歡上語文。
重視學生的發(fā)展,強調教師的成長,重視教學的評價可以說是新課程進行改革,最為重要的三個目的。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相關課堂教學的目的可以說非常的明確,可以說是為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這樣就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更好的圍繞學生進行后期的相關發(fā)展。另外還需要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評價進行相應的改革。這樣可以更好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采取改革之后,無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改變。
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轉變
1.教學觀念的轉變
新課改的出現(xiàn)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另外還進一步的強調了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通過運用適當?shù)姆椒?,不但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而且還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交流,為了能夠達到這一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另外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需要相應的配合,才可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樣在一定條件下不但可以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讓教師重新樹立新的教學觀,而且還可以讓老師更好的進行傳授知識,最終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互動和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2.教學策略的轉變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所謂教學策略的轉變,簡單的來說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重視讀書。小學生缺乏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平時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齊讀,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把握課文的內容,最終可以間接的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第二重視積累。眾所周知,語文課程的相關學習需要通過平時的相關積累,這樣才能學好語文。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要重視平時的課內積累,同時還需要重視課外知識的積累,這樣在進行相關的語文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更好的把那些不錯的詞語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這樣在后期的摸索過程中就可以掌握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第三重視情感培養(yǎng)。一般來說,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在進行相關的教學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教師需要注重對語文課文情感的把握,最終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理解課文,可以更好的進行相關的學習。
三、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化需要重視
總的來說,從教學評價形成的初期開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都是在實施過程中以總結性評價為主的,不過相對來說形成性評價的就很少。根據(jù)語文具有的獨樹一幟的特點,語文的學習完全離不了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語言的活動和交往以及語言的運用和具體的實踐。如果說離開了這個過程,語文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難轉化為語文能力,同時這樣也非常難的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所以,對語文學習來講,學習方法的掌握非常的重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我們需要把課堂評價整合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因為課堂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的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這種動態(tài)的課堂評價,可以隨時隨地開展,例如課堂提問,或者是課余時間教師和學生的一次談話,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農(nóng)村;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132-01
語文教的是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它既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具有交流功能的工具學科。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需要提高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由于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語文教學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本文通過實踐來淺述一些教學經(jīng)驗,給農(nóng)村語文教學提供一點建議和方法。
一、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1、課前準備馬虎
由于教師對教材的了解不夠徹底,沒有深入的專研,導致上課時隨意而教,沒有目的性。有些農(nóng)村小學的語文教師連教材沒有全部看完,就直接上課教學,這樣的教學能起到什么作用?新課程的改革是“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由于農(nóng)村的各項設施都沒能跟上,導致新課程并沒能有效的開展,教師在進行備課時也都只是照本宣科,或是網(wǎng)上找的模板套用上去的,這樣的教學完全是沒有任何質量可言的,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全面發(fā)展得不到任何的幫助,如果教師不能深入的研究教材,做好課前準備,那么語文教學的課堂質量肯定非常的差,想要提高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也是無稽之談。
2、教學常規(guī)十分松散
跟城市小學教育相比較,農(nóng)村教育普遍存在教學進度嚴重落后的現(xiàn)象。農(nóng)村小學教師由于某些原因,導致課堂節(jié)奏十分松散,課堂效率極低,從而課程進度十分之慢。為了彌補這種緩慢的課程進度,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學校將音樂、美術、體育等其他一些娛樂性較強的課程都改成語數(shù)英主課了,甚至有些科學文化、思想政治課都被有些教師占據(jù)了。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歸根究底是:一教師課堂效率極差,沒有掌握好有限的上課時間,二上課之前總要花時間解決上節(jié)課遺留下來的問題,對于課后作業(yè)中出現(xiàn)頻率比較多的問題也在課堂上提出來統(tǒng)一講解。加上課前準備不充分,很多原本可以在課后安排的事情都堆積到課堂上,這些因素加起來,嚴重減少了上課的時間。所以,城市教學只需要花費兩課時的教學,到農(nóng)村教學中可能需要3~4課時才能完成。往往快到學期結束時,教師還要許多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因此,將多個學習任務放在一天進行,倉促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快餐式的教學方式,其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往往不盡如人意。
二、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對策
1、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作為一種思想層面,其思想行為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行為舉止,思想觀念的轉變對人們的影響十分深遠。為了緊隨時展的潮流,與時俱進的先進思想理應被大眾所接受與推崇。而新課程改革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改革人們的教學觀念,它的迅速普及和推廣,使得人們拋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再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打破了滿堂灌的教學形式,突破了知識封閉守舊的局限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科學式、積極式的教學觀念。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積極轉變大眾的教學觀念是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首要途徑,尤其是對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校。在農(nóng)村地區(qū),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比較封閉,導致信息交流十分困難,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觀念比較落后,給他們灌輸新課程的改革,轉變其教學觀念顯得尤其重要。例如在教授經(jīng)典課文《槐鄉(xiāng)五月》時,當讀到“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玉的顏色,感受玉的潤,玉的有光澤,由此想象到槐花的晶瑩剔透,感受槐花的美。
2、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對于教學質量的高低,科學的教學方式雖然重要,但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也同樣很重要。根據(jù)教育目前的現(xiàn)狀,強大的師資力量是教育中嚴重缺乏的一部分。這一點在農(nóng)村地區(qū)更為常見,農(nóng)村地區(qū)的教師整體水平往往嚴重落后于城市教師,加上師資隊伍人員十分有限,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一個教師擔任多職的現(xiàn)象,如語文教師不僅教語文,而且教數(shù)學,甚至是教體育,嚴重阻礙了農(nóng)村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另外,農(nóng)村教師很少是科班出身,大多數(shù)都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教育培訓,導致其不具備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因此,當務之急是提升農(nóng)村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高招聘的門檻,加強對教師的再培訓,促進他們真正成為學生的領路人。
3、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眾所周知,提前預習是一種很有效的基本學習方法。它可以讓孩子們先大致了解要學習的內容,并發(fā)現(xiàn)自己還不能很好理解的部分,使學生在課堂學習時能夠更仔細的去聽那些不會的部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積極性。帶著疑問去聽課可以加深對學習難點和重點的印象,從而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減少老師的教學負擔,也提高了教學的整體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們做好預習準備,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部分,孩子們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教學資源不均、師資力量不足、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較弱等差異,導致農(nóng)村的教學與城鎮(zhèn)相比還是存在一定開展難度的。甚至部分農(nóng)村的語文教學是落后于城鎮(zhèn)基本水平的。但是,農(nóng)村教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如相對單純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們、豐富的自然開拓資源等等。老師們應當抓住新課標帶來的改革發(fā)展機遇,積極探索如何提升農(nóng)村小學的語文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育全面化,為國家和社會培育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會素.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2(20)
[2] 崔永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3(23)
[3] 甘曉娟.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
一、新課程體系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更新教育觀念
當前, 面對語文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想真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必要的創(chuàng)新理念,課程改革是難以實現(xiàn)的。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由于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的智力、思維、接受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適應經(jīng)濟、網(wǎng)絡、科技時代要求,更新觀念。在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于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組織和實施自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傳授語文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模仿教育,探究問題方法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尊敬師長和長輩教育,實現(xiàn)整體素質教育、培養(yǎng)完整人的教育。
同時還要改變對學生的傳統(tǒng)意識,要遵循教育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潛在性和獨立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并使他們各自的特長都充分得到發(fā)揮。因此,新課程體系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首要的是觀念的更新。要做到觀念更新,重要的是要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學習探究問題的基本策略,學習做人的起碼道理,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新課程體系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轉變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要使自己由一名教師向學者型、研究型教師過渡。
1、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并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各種問題,組織全體學生勇于挑戰(zhàn)課本、挑戰(zhàn)教師、挑戰(zhàn)權威,實現(xiàn)生命的自我超越。
因此,那種師道尊嚴的老面孔應該及早“下課”,應與學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談心,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2、向學者轉變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研究,即不是在書齋中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研究。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起語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課程的實施將為小學語文教師向研究型轉變提供積極的學習機會。
3、新課程更需要開放型的好教師
一個只會把語文教科書的內容搬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顯然已經(jīng)落伍。
4、新課程體系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掌握科學的探究學法
小學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啟發(fā)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要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伙伴,其次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5、新課程體系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合作
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學習,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
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重要的是要了解相鄰學科的思想、內涵和科學方思維方法,要將其他學科的思想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到學生中去,實現(xiàn)人的綜合教育。
6、新課程體系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
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自己應該教給學生什么,要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切實落到實處,將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自己擔負的職責。這也是教師進行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關鍵詞:教學評價;新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075-01
教學評價是依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1]教學評價包括學生和教師兩個主體,教學評價跟學生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學工作的水平是通過學生的學習質量來進行評估,所以這兩者是密切鏈接的。所以說教學評價讓師生知道自己教和學的情況,并依此調整自己教的行為和學的方式,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的教學評價中,卻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新課標強調素質教育,重視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更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做出了十分明確的建議。
1.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案例:一位有著十多年經(jīng)驗的教師,連續(xù)多年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然而在新進的教師評價制度下,學生卻給這位教師評了低分。一位在校長眼里的好教師卻被學生評了低分,看似十分矛盾的現(xiàn)象,其實背后隱藏的,是巨大的傳統(tǒng)教學評價問題。
1.1 對評價功能認識的片面性。目前,很多學校認為,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完全取決于教師所教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壞,所謂的"優(yōu)秀教師"也就是能讓學生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教師。過分的強調了教學評價中甄別和選拔的作用,使教師和學生都無形中形成了"成績好就是好學生,教的學生成績好就是好教師"的錯誤認識。
1.2 評價主體的單一與過程的形式化。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位置,在教學評價當中學生自然也成了十分重要的主體,而我國目前大多數(shù)的教學評價,仍然是以教師為單一主體,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促進是極為不利的。其次在新課程改革下,很多學校強行要求教師進行多主體互動評價,在最基本的自評和互評方式中,教師卻因為沒有真正學會如何運用,而僅僅做了個自評和互評的名目,完全沒有落實,造成教學評價的形式化。
1.3 評價方式的單調性。教學評價是由平時的日常評價和期末的總結評價組成的。然而現(xiàn)今多數(shù)學校都忽視平時的評價,也就是形成性評價,對于平時的評價記錄毫不重視,完全沒有相關體制,只是以學生最后一次考試的分數(shù)為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情況反映,同時也作為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依據(jù),這樣的評價方式是十分單一,并且不恰當?shù)模瑫δ承┣趭^老實的學生造成不公平,而給"機靈"的學生鉆空子,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
2.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除了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直白的點評,為學生提高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發(fā)展,還應該表現(xiàn)為在深度上是為了讓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水平,一步步共同發(fā)展。"[2]教學評價應當是個長期性的工作,既能準確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通常的教學行為,又能表現(xiàn)學生最終的學習結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果,這個成果應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充分結合,不單注重學生知識性的學習,更應該注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人文情懷教育。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評價,還應該做到與時俱進。正如所擔心的情況,古典精品內容在小學課本的比重再逐漸減小,這是值得所有語文教師重視的現(xiàn)象。那么在教學評價中適當增加國學知識的考核分量,可以有效的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教學工作。
3.具體實施建議
3.1 識字與寫字評價。識字與寫字的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是最基本的,是最難教學的,也是最關鍵的,在這個板塊的教學當中評價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要關注最基礎的字的讀音、字的意思、字的形狀,在人文性方面還要關注學生對漢子的喜愛,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等思想感情。
比如:教師可以做一個學生的成長記錄,在識字教學記錄中包括:能讀準字音、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有正確的書寫姿勢等這些在考試中無法體現(xiàn)的評價項目,教師在課堂后可以一一記錄。
3.2 閱讀教學評價。閱讀的評價當中更要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工具性方面:默讀課文注意學生默讀的方式法、速度和習慣;精讀課文注意對重點句式的理解和運用,文章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的領悟;閱讀課文注音學生能夠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古詩詞文言文評價注意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人文性方面要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情感理解,從課文中所汲取到的價值觀念。評價時都應將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相結合,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秋天》教學中,教師除了評價學生在修辭手法上的掌握情況,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和積累有關秋天的好詞好句之外,還應該注重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對大自然的熱愛等人文情懷的評價,例如,教師在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可以鼓勵性地說:"你讀出來,讓我們都感覺到了你對秋天的熱愛,真棒!" 以此激勵學生工具性與人文性學習的共同發(fā)展。
3.3 寫作教學評價。寫作的評價教師切忌過于工具化,寫作前教師要鼓勵學生說真故事,寫作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情感變化,并及時作出相應的指導,寫作后的修改評價可以由學生與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三種形式,更或者可以找其他班級同學,兩個班級間交流評價,還有可以讓學生待會家里讓父母幫忙評價等等。最后教師可以提倡學生將自己的作文收錄起來,或者由教師集體為學生收藏,到期末或者一個階段學習完成以后,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發(fā)展情況的依據(jù)。
4.結束語
教學評價是有多種方式的,每一種方式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合理有效的運用教學評價,不單可以使教師不斷的改善自己的教學質量,對學生可以也可達到不斷提高學習水平的效果,教師應當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