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1-21 11:14:3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教育部對勞動教育的要求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面對當下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勞動觀念淡薄、不珍惜勞動成果等的素質教育短板,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導致孩子們不勞而獲思想蔓延的成因,并非只有學校教育缺失的一個方面,家長的教育引導之責同樣不可或缺,否則,勞動教育或會淪入“5+2=0”的尷尬怪圈(是指星期一到星期五,孩子在學校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周六周日回到家里卻由家長替代,造成對學生勞動觀念的沖擊與抵消)。
眾所周知,“勞動”有別于其他教育課程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孩子們對勞動本領的獲得和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不是來自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傳道授業(yè),而是需要其通過親力親為地操作去感悟,尤其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育勞動情感和勞動習慣。
但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許多家長卻常常自覺不自覺地陷入某種教育誤區(qū)。比如,由過度溺愛導致的越俎代庖行為;以成年人的視角懷疑孩子的勞動能力,從而衍生出太多的不放心和不放手;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而形成的“學習是任務,勞動是不務正業(yè)”的觀念扭曲等等。因而在一些不明智家長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們卻難得有這種勞動機會。對于孩子未來就業(yè)意向的引導,不少家長更是只傾向于身居管理層的腦力勞動,而對體力勞動的“藍領”卻不屑一顧,比如“不好好學習就讓你去掃大街”!
(一)中學勞動技術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應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矗對側重就業(yè)的學生進行一些職業(yè)預備教育。
(二)我國勞動技術課的教學雖然存在很多問題與困難,也有不少曲折,但是總的情況是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小學的開課率較高,初中次之,高中的開課率最低。
從現在開設的勞動技術課項目來看,可以發(fā)現“電子制作技術”、“英文打字”、“電工技術”、“電子計算機”等項目開設得較多。其原因是這些項目的科技含量較高或是與物理、英語等文化學科的教學有較密切的聯系,可以促進這些學科的教學。另一方面,這些項目與學生的文化素質相接近,實用性又較強,開設這些項目的社會阻力較小,學生家長容易接受。
在中學開設的勞動技術課教學項目的科技含量的大小是目前爭議較大的問題。這里所說的科技含量較高是指:學習這些技術需要一定的文化理論知識為基礎,又不需要學生掌握高深的科學理論,而是與學生的文化水平相適應;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教學一些現代技術內容;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當然,學習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能,也需要一些基本勞動生產技能做基礎,就是說,基本的勞動生產技能還是需要學習的。
主張在中學勞動技術課中設一些科技含量較低項目的同志,主要是從大綱的可行性來考慮的。他們認為目前一些學校未能開課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困難,開設一些技術含量低的項目可以轉變這種狀況。主張在中學開設科技含量較高項目的同志認為,目前勞動技術課開設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認識問題,影響認識的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二是經濟與師資問題;三是勞動技術課的課程設置不合理。
1.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
從我們近期的調查來看,全國在高中三年級和初中三年級開設勞動技術課的學校是極少數。三年級下學期開課的幾乎沒有。校長們公開說是為了應付高考與中考。很多地區(qū)反映,高考與中考的錄取率是評定各地教委領導和校長政績的最重要的指標,甚至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有的地區(qū)給學校規(guī)定了高考指標;有的地區(qū),甚至對下屬縣市按高考成績排定開會座次和發(fā)言順序。由于勞動技術課不是高考與中考項目,有些地區(qū)甚至不進行考查,不少學校對勞動技術課采取應付的態(tài)度。就是勞動技術課開設較好的省市,應試教育的陰影也始終影響著勞動技術課的開設。
2.經濟與師資問題
經濟與師資問題是始終困擾勞動技術課開設的一個大問題。經濟問題與地方的經濟實力有關,也與中央和地方對勞動技術課的開設沒有制定必要的政策有關。勞動技術課的教學設施與日常教學經費至今沒有可靠來源,基本上是靠學校自己籌款解決。有些地方每年給勞動技術課撥??睿珦私獯蟛糠钟糜谫徺I計算機,真正用于勞動技術課的經費少得可憐。就是在一些勞動技術課開設較好的學校,勞動技術課的日常經費,特別是設備的維修費與學生的學具費的開支也感困難。勞動技術課的師資問題更為嚴重。勞動技術課開設十多年了,在我國的師范院校還沒有這個專業(yè)設置。有些熱心于勞動技術課教學的大學領導希望開設這個專業(yè),得到的回答是我國大學的專業(yè)設置中沒有這個專業(yè),不能開設。大學不開設勞動技術專業(yè)也有客觀原因,就是大學也沒有師資和教材,特別是,由于現行大綱所規(guī)定的勞動技術課教學內容的科技含量較低,按現行大綱的要求也很難設計大學課程;另外,我國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勞動技術課教學法,大學更很少有人來研究這個問題。如果現在大學還不來考慮這個問題,不投入力量來研究勞動技術課教師的培養(yǎng),到本世紀末,勞動技術課教師的培養(yǎng)問題仍然提不到日程上來,這將影響到勞動技術課的開設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3.勞動技術課的課程設置不合理
某些學校不開設勞動技術課不一定是因經濟困難,很多重點高中就沒有開設勞動技術課,或是以“程序設計”、“畫法幾何”(名為“制圖”)代替勞動技術課。開設什么項目,不能從少數學校是否有條件開課來考慮,而應由中學勞動技術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來確定。目前,由于中學勞動技術課所開設的項目是低層次的,科技含量較低,不少人士認為這些內容沒必要在中學學習,因而極大地影響了勞動技術課在教學中的地位和學校開課的積極性,也使得勞動技術課難于得到社會的承認。只有提高勞動技術課的科技含量,勞動技術課才能取得它應有的地位,地方和教育部門才愿意向勞動技術課投資。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遼陽市進行《英文打字》試教驗收時,參加驗收的鄉(xiāng)領導在了解到學習英文打字的目的和作用后,當場拍板購買夠一個班教學用的打字機。他們說,我們雖是受災地區(qū),經濟比較困難,但我們鄉(xiāng)要發(fā)展,需要掌握計算機和外語的人才。事實上,影響勞動技術課開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認識問題,既有領導的認識問題,也有基層的認識問題。某市在我國不能算是一個經濟最發(fā)達的城市,近幾年來教育部門投資3000萬元購置了計算機(不包括學校自籌經費部分),每個學校30臺,但勞動技術課教學卻缺少必要的經費。這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領導對兩個學科的不同認識。
二、勞動技術課的教學目的
我國在小學、中學分別設立了勞動課、勞動技術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這些課程的設立是我國教育正在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一個標志。由于生產的發(fā)展,對生產技術的要求,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特別是對技能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原來的教育對學生的技能素質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的狀況,已不適應我國生產發(fā)展的需要。在現代生產比較發(fā)達的國家,早就開設了技術類課程,它與科學課程(理、化、生)是并重的。例如,西方國家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生產中崗位的淘汰率十分高,工作崗位技術含量也較高。最近,德國對失業(yè)人員的調查表明,失業(yè)人員中,以技術水平較低的工作人員為主。我國由于生產的發(fā)展,已出現了因職工的技術素質不高致使先進設備無法使用和影響產品質量的現象。隨著生產的發(fā)展,特別是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職工的技術素質的要求也將提高。生產的發(fā)展要求提高國民的技術素質,首先反映在對教育工作的要求上,要求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勞動技能素質的人才,以適應未來生產發(fā)展的需要。這就是一般所說的教育的提前量。教育工作不能等到需要某種人才時再著手培養(yǎng),必須預測未來對人才的需求情況,提前為社會作好準備。我們現在的教育工作擔負著造就未來勞動者的重任,應當為國家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勞動技能素質的人才,以適應21世紀生產發(fā)展的需要。
勞動技術教育包括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兩個方面。勞動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習慣、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感情,即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質;技術教育則是使學生掌握一些勞動技術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yǎng)他們動手的能力,進而進行一些初級的職業(yè)技術預備教育,即培養(yǎng)他們的技能素質,使他們能適應現代生產和生活。應當注意到,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兩者還有個共同之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者的品質和行為習慣,即勞動者的個性心理品質。
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的具體措施之一,就是勞動課和勞動技術課的開設。技能素質包括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術。例如,物理、化學、生物等文化學科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屬于必要的科學理論知識,勞動課和勞動技術課中所學習的技術理論知識也屬于必要的科學理論知識;勞動課和勞動技術課中的操作技能則屬于操作技術,它以動手能力為主。
勞動課和勞動技術課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為主要目的的課程。根據學生的知識和體能水平,小學勞動課的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質為主,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多,逐步增加技術知識的含量;在初中,則是勞動素質和技能素質的培養(yǎng)并重;到了高中,由于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和體能水平,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育,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勞動素質,因而,高中勞動技術課的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素質為主,兼顧勞動素質的培養(yǎng)??偟膩碚f,中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術素質,使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術理論和技能,掌握一些學習技術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習技術的興趣。還應注意到一點,勞動技術教育、勞動技術課的教學不屬于職業(yè)教育,它們只能為進一步進行職業(yè)教育打下基矗但是,由于各地大部分學生不能升學,而要在當地就業(yè)(即使對北京、上海這樣的地區(qū)來說,也是如此)。因而,培養(yǎng)具有較高勞動技能素質的學生,對當地勞動力的素質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教育要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認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勞動同樣還促進人的發(fā)展。勤工儉學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方面具有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們從小就應該接受一定的勞動教育。由于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現在我們的學生,最缺乏的是勞動的鍛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足,與社會實踐的距離較遠,對勞動光榮和勞動神圣很少有切身的體會。不僅城市學生如此,農村學生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勞動神圣,勞動光榮,加強對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對勤工儉學也有一些不同意見,但是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進一步強化勤工儉學服務素質教育的意識,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功能?,F在孩子們參加勞動的機會很少,條件也不足。我們把勤工儉學堅持下去,要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勤工儉學,努力為中小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場所或基地,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二、以服務于農村“普九”大業(yè)、服務于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為著眼點,發(fā)展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
農村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的主要目的,是為農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服務,為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服務,為“普九”和“普九”后的鞏固提高服務。那種大規(guī)模的辦產業(yè)的勤工儉學不是我們提倡的方向,要更多地把服務于農村推進和鞏固“普九”、打贏“兩基”攻堅戰(zhàn),服務于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我們的著眼點。
當前由于河北省人民群眾的貧困面很大,貧困程度很深,缺乏基本的教育支付能力,適齡少年兒童就學首先面臨的就是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問題。少年兒童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影響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因此是不能拖延和等待的,我們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承擔起這個任務。怎么解決?大力開展勤工儉學就是一種有效的辦法。通過養(yǎng)豬種菜,辦好食堂,降低學生就學成本,減輕家庭負擔,使孩子們能夠在學校里吃上一點肉、吃上一些雞蛋、多吃到一些蔬菜和豆腐,改善一點生活,改善營養(yǎng),解決好生活困難問題,在校園中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盡我們的力量,帶著深厚的感情努力解決好這些問題。
三、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開展勤工儉學活動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qū)、各民族之間的歷史、自然、經濟和文化大不相同,即使是縣、鄉(xiāng)之間的情況也可能各不相同。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應突出農村特色。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校園有較多可供種、養(yǎng)的條件和空間,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以后,不少學校校園、校舍閑置,如何運用好這些閑置資源開展勤工儉學,大有文章可做。農村中小學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特點,積極發(fā)展養(yǎng)豬、養(yǎng)魚、種菜、培育苗木等種養(yǎng)殖業(yè),對內可以補充師生生活不足,對外可獲得一定經濟效益,這樣投入少、宜操作、見效快,能使農村學校的特色得到發(fā)揮。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還可以在農忙時節(jié)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農業(yè)生產勞動。此外,學校還要充分利用勤工儉學基地,引導周圍農民學習農業(yè)科技知識,推廣農村實用技術。
館陶縣農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的成功實踐,就是緊密結合本校本地實際,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全縣農村學校唱的是“農”字訣,做的是“土”文章。他們的勤工儉學因為條件限制,都是從小開始,即從小菜園、小果園、小豬廄、小苗圃、小魚塘、小食堂開始,先做到種好菜、養(yǎng)好豬、栽好樹、辦好食堂,不因小而不為,不貪大求全。少數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生產規(guī)模大一點,科技含量高一點,也必須從小開始,逐步發(fā)展壯大。如果不切實際,貪大求全,好高騖遠,則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四、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勤儉辦好勤工儉學事業(yè)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小琪”為你整理了這篇2020年“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縣政府辦:
根據要求,現將2020年我局“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人大十六屆五次會議和縣政協(xié)十屆五次會議中,涉及教育科技和體育工作的建議提案共3件,主要集中在師資配置、留守兒童關愛、校外教育陣地建設上。做好建議提案辦理是教育行政部門的法定職責,我局聚力“三高”扎實推進建議提案辦理。目前,3個主辦件全部完成,其中A類(已經解決)2件,B類(正在解決)1件,實現了按時辦結率、答復率、滿意率三個100%。
二、主要做法
一是堅持高點站位,主動履行職責。建議提案體現了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對教育民生的真切關注。教育部門上下感同身受,滿懷人民情懷,始終堅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履職盡責,主動承辦,腳踏實地,努力把每一件建議提案辦好,讓一批師生或群眾受益,讓教育實實在在惠民利民。
二是堅持高標推進,嚴格辦理流程。堅持局主要領導重點督辦,分管領導跟進督辦,局辦公室全程督辦。及時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完善工作方案,逐一細化工作任務、辦理規(guī)程;局黨委會每月“過堂”,辦理匯報會逐件“會審”,局辦公室對照時間表逐一“篩查”;明確基本流程,步步相扣,缺一不可;嚴格執(zhí)行“答復意見書”格式標準,建立“層層把關”制度,確保件件達標過關。
三是堅持高質辦理,強推事業(yè)發(fā)展。堅持將建議提案辦理作為階段性頭等大事,緊緊圍繞新時代教育工作目標,認真梳理意見建議,聚焦熱點焦點難點,有機融入全年工作重點。針對20號提案提出的“青少年校外陣地建設”,與當前研學實踐緊密對接,著力打造縣域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基地集群,作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載體和綜合性校外陣地的有益補充。針對30號提案提出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建設”,強化部門聯動、動態(tài)化管理留守兒童檔案信息,強化陣地建設、全方位構建留守兒童關愛網絡,強化活動開展、多舉措優(yōu)化留守兒童成長環(huán)境。針對61號提案提出的“城鄉(xiāng)教師資源優(yōu)化配置”,多途徑充實農村師資,近五年累計補充教師736人,其中2020年補充170人,大部分直接分配到農村學校;全力提升師資素質,組建首批縣級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工作室14個,引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扎實開展支教工作,選派331名城區(qū)學校教師到師資緊缺的農村學校支教;出臺《西充縣城鄉(xiāng)學校一體化發(fā)展結對幫扶實施方案》,開展城鄉(xiāng)學校結對幫扶,切實做到教育理念聯享、學校管理聯抓、教師隊伍聯建、學生成長聯育、教育資源聯用、教育質量聯提、問題矛盾聯處。
三、努力方向
建議提案是代表履職行權、委員參政議政的具體實踐。建議提案辦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一是健全辦理機制。在總結經驗基礎上,逐步健全一套可定性、可量化、可考核的建議辦理工作機制。二是鞏固辦理成果。堅持“事要解決”原則,已經解決的要“回頭看”、鞏固成果形成經驗,正在推進的要建立工作臺賬、定期通報進展。三是主動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jiān)督、政協(xié)民主監(jiān)督,主動報告工作開展情況,切實加強溝通聯系,進一步加壓驅動、創(chuàng)新思路、務實舉措,朝著“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接力奮進、奮勇前行。
特此報告。
一、指 導 思想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針對家教實際,有層次地舉辦家教輔導講座,宣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學生家長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長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繼續(xù)規(guī)范家庭教育行為,開展好爭當合格家長的活動,把家長學校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二、工 作 重點
1、切實轉變家教觀念,認真履行家長職責,牢固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規(guī)范家庭教育行為,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2、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家庭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目的出發(fā),對孩子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3、支持和幫助學生家長,認真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勞動教育和艱苦奮斗的教育。
4、對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應設法與其家長取得聯系,并做好其父母對孩子的補償教育,以避免家庭教育的脫節(jié)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具 體 工作
1、家長學校應根據社區(qū)、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年度的教學計劃,并認真實施。
2、在認真舉辦家教輔導講座的同時,使家庭教育與學校素質教育緊密配合,努力轉變家教觀念,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道德觀和價值觀。家教輔導應分班作好調查、研究,仔細分析學生在校的情況,針對家教實際,認真舉辦家教輔導講座。
3、與家庭密切配合,認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
4、向家長發(fā)放學習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省教育廳《四川省學校安全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四川省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預防艾滋病、狂犬病、血吸蟲病知識》等資料。
5、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通報有關情況,同時舉行專題講座,并繼續(xù)向家求書面意見或建議,找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切合點、著力點,努力改進家長學校工作。
6、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協(xié)助學校繼續(xù)做好外出打工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要求家長對孩子認真進行補償教育。充分發(fā)揮家長學校名譽校長及校委會成員的作用,與村組有關人員共商家庭教育的大計。
7、認真做好3—6歲兒童的家長的輔導工作,切實加強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
四、工 作 目 標要 求
1、幼兒園應對3-6歲的兒童家長登記造冊,并要求參加培訓,參培率應達95%以上,
2、按照《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認真考查、考核家長學校學員的學習效果,把家教輔導與跟蹤調查、家庭教育與學生在校內外表現結合起來,根據考核結果,評選出合格家長,各班合格家長應達80%以上。
3、學校政教處主要負責家長學校日常工作,教導處、行政辦、教科室等部門要積極配合,進一步抓好留守學生之家建設。
4、加強班主任工作,特別是班主任指導家長的家教工作,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達到一致。
5、定期舉行家庭教育輔導講座,編寫好家教輔導資料(教案),并認真進行學員的考勤、考核工作。各班主任應積極開展家教研究,并結合區(qū)級教育課題研究撰寫好家教論文。
6、落實家訪、校訪制度,密切家校關系,班主任教師應結合學校課題研究在一年(學期)里定時或不定時地普遍進行一次家訪,了解家庭教育環(huán)境,以檢驗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1戲劇教育
張伯苓先生不是文學家或藝術表演家。他一生獻身教育事業(yè)深深體會到了“寓教于樂”﹑“寓德于樂”的教育心理學道理,所以在開辦南開大學之初就非常重視戲劇的美育功能。他提倡戲劇目的是把戲劇作為美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的手段。他指出:戲園不只是娛樂場所,更是宣講所﹑教室,能改革社會風氣,提高國民道德。首先,他希望學生通過戲劇表演獲得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他根據莎士比亞世界即舞臺的觀念,強調戲劇是人生的縮影,舞臺上的演練能讓演者獲得許多的人生體悟,是走上社會的準備。1916他在《舞臺﹑學校和世界》一文中說“:世界者,舞臺之大者也。其間之君子﹑小人﹑與夫庸愚﹑英杰,即其劇中角色也欲為其優(yōu)者﹑良者,須有預備。學校者其預備場也。”其次,他希望通過戲劇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并在角色的扮演實踐中增強自信心獲得滿足感,同時獲得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刺激表演者的成長和發(fā)展。再次,他還希望通過演劇活動讓學生體悟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社會以及環(huán)境的溝通能力;以便更好的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2音樂教育
張伯苓的父親久庵先生擅長琵琶并且對音樂有篤學精神,這與他重視﹑愛好﹑欣賞到實施音樂教育有重大影響。張伯苓重視音樂教師的遴選;南開的音樂教育造就了沈汀等我國老一輩的著名音樂家。
3環(huán)境教育
張伯苓先生的美育思想也體現在南開大學建筑的設計和建筑的顏色上。南開的校色是紫白色象征性的要求學生應具有高尚的情操﹑廉潔奉公的品德體現了美育的心理作用。在學校建筑的設計上他不僅考慮建筑的使用功能還重視建筑的文化屬性和建筑藝術的美育功能;他非常重視校園美的整體性,有些建筑還滲透著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體現了寓德育于美育的原則。張伯苓先生認識到賞心悅目﹑整潔衛(wèi)生的環(huán)境,能使人心情舒暢﹑心曠神怡,因此他重視校園環(huán)境美和學校建筑美。張伯苓提倡“鏡箴自鑒”和“考美”。所謂鏡箴就是在教學大樓和辦公樓面對正門,豎一大鏡,鏡框鐫有箴言:“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顏色:宜和,宜靜,宜莊”。要求師生,對鏡自鑒,實際是對自己容貌美、心靈美、言行美的要求。啟發(fā)自覺遵守紀律,自我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質。所謂“考美”。是對學生宿舍和教室整潔美觀的考核。南開教育重視全校的美化。對學生宿舍、教室的整潔衛(wèi)生、美觀尤為重視。南開大學的美育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高尚情操,增強了學生奮進學習的力量;南開大學以美育促智育﹑德育﹑體育﹑方法取得了勞動教育的成效,并且已經體現在多數南開人的心靈美﹑言行美﹑和環(huán)境美中。
二、張伯苓先生美育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提升自身魅力
作為班主任,其自身魅力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對學生成長內驅力的激發(fā)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班主任的魅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儀表魅力。我校從組建教師社團、禮儀培訓、形體展示等方面做起,要求教師平時保持平和的微笑,以此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消除師生之間的拘謹。二是人格魅力。學校鼓勵班主任多讀書,尤其是多讀班主任管理專業(yè)的書籍,以提升文化修養(yǎng);開展學生最喜歡的班主任評選活動,激勵班主任主動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三是學識魅力。我校以省級李玉娟名班主任工作室、恒真教科研工作室為載體,充分發(fā)揮名班主任、名師團隊的輻射引領作用;開展恒真講堂、教師素養(yǎng)大賽、班級故事演講、班級案例分析、班主任研討沙龍、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等活動,切實提升班主任的學識魅力,全面打造魅力課堂。
二、建設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對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主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管用什么樣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正確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所能做到的一切?!卑嗉壩幕ㄔO對學生內驅力的激發(fā),就是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實現自我教育、自主發(fā)展。1.物質文化建設———以景動人。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指環(huán)境布置,整體上要呈現出凈(地面干凈整潔)、齊(物品擺放有序)、美(布置美觀協(xié)調)的良好效果。可設立照片墻,將大型集體活動中的照片進行展示,增加學生的凝聚力;設計板報、班級圖書角等,能夠推陳出新、群策群力。2.制度文化建設———以理服人。確定班級奮斗目標,制定好班級公約,設置小組表現量化管理表,增強學生的小組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和自律精神。3.精神文化建設———以誠待人。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學校鼓勵班級分階段不斷推出班內多種“明星”,如體育、寫字、表演、幫助同學、努力進步等各方面的;開展“最美班級”評選、“一班一品”特色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打造班級精神,營造良好的班風。4.行為文化建設———以“輕”育人。我校的行為文化體現在一個字———“輕”。這種“輕”體現在師生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老師平時的一舉一動,比如課堂上的講話、關門的動作、拿取物品的動作;學生在樓道的輕聲慢步、閱覽室的鴉雀無聲、課間的彬彬有禮、入學放學的秩序井然等。這些細節(jié)折射出對人性的尊重和關照,這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根植于心的修養(yǎng)。
三、豐富班會活動
一、蘇聯有關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論
蘇聯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相繼涌現了像贊科夫、蘇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阿莫納什維利等銳意教育改革的教育家。他們在教學與發(fā)展、教育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等方面作出了有價值的探索,在世界許多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蘇霍姆林斯基,他作為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在長達26年的教育實踐中形成了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理論。在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理論中,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個性發(fā)展的整體觀和統(tǒng)一性。具體地說,就是用整體觀點看待德、智、體、美、勞各育。他認為,德、智、體、美、勞各育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相互交織、互相作用的有機整體,為個性全面發(fā)展服務。各育有其相對的獨立性,但是各自又有本身恰如其分的地位。這就要求在整體思想指導下,互相協(xié)調,互相促進,不搞突擊。蘇霍姆林斯基把道德教育作為學生個性和諧全面發(fā)展的主導部分。蘇霍姆林斯基還將精神生活這一概念引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中,并且把它作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他指出:“學校的精神生活的意義在于,要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都喚起個人的人格獨特性?!彼M趯W生不同的成長時期,無論是少年時期,還是青年早期,都能最充分地表現和發(fā)揮學生的天才和天賦。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個性,教師的天職就是及時發(fā)現、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才能和素質,及時了解學生的志趣,善于打開精神生活的領域,從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所以,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強調,豐富崇高的精神生活應該成為德、智、體、美、勞各育的生氣勃勃的載體,成為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的一個有力的支點。
二、俄羅斯小學在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工作中的方法
近年來,俄羅斯教育領域在蘇聯中小學校實施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方面的經驗基礎上,結合國家經濟結構逐步市場化的社會狀況,依照1992年7月頒布的《俄羅斯聯邦教育法》,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具體在課堂教學、課程結構、課外校外活動以及社會教育活動中更多地強調教育應該成為個性平等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通過教育更多地體現出個性自由發(fā)展的優(yōu)先性,強調公民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1.學校類型與課程結構的多元化。
在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上,俄羅斯已經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中的科書、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局面,開始采用國家、地區(qū)和學校三級教學大綱。聯邦一級分別制訂了1~4年級、5~11年級的基礎教學計劃。普通學校的基礎教學計劃是聯邦政府通過的國家標準文件,是國家教育標準的組成部分。它包含一般文化教程,具有國家意義上的每個學生必須學習的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等科的知識。計劃中規(guī)定了各年級每學年教學的時間,每一周的教學任務,規(guī)定所學的教學科目,提供給學生選擇的科目,選修科目,還規(guī)定了學生一周最大的教學負擔以及由國家出資承擔的必修課、選修課、個別輔導和課外活動等教學時數的總量。各地區(qū)和學校根據國家基礎教學計劃再制訂適合本地區(qū)鄉(xiāng)土特色和人文特點的教學計劃。
在學校類型上,為了適應學生未來職業(yè)的選擇,根據學生的特長與愛好,在普通中等學校的高年級普遍開設了偏重某些學科的班級,以深化學習某些學科,像深化學習外語、人文、自然、美學、藝術、經濟、商貿、師范等專業(yè)。在必修課以外的選修課上,內容多集中在具有世界文化價值和反映科學最新成就的學科和學說上。學校一般每周安排1/4的時間作為班級室外實地學習時間,組織學生去博物館、展覽館,或進行公益勞動。
2.課外校外活動。
不論是在原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課外校外教育工作都被列入教育部門的工作日程。它滿足了學生課余時間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上更多的需求。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俄羅斯的校外教育機構已逾8000個。機構的形式有20余種,包括少年宮、少年之家、少年運動學校、少年科技工作站、少年旅行俱樂部、兒童公園、少年海員俱樂部、少年航天俱樂部、兒童圖書館等。這些校外教育機構分屬地方政府機構、工會、社會團體、志愿者組織、企業(yè)和其他團體。除常設校外機構以外,還有寒假暑假組織的青少年勞動、森林康復、讀書和遠足等夏令營。參加這些課外活動的學生人數達1000萬人,約占普通中等學校學生人數的50%。學生們在這些校外教育機構里接受科技教育、勞動教育、美育等,并從周圍世界(包括大自然)、科學、藝術活動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誠,在豐富的活動中,欣賞人類的文化財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
課外活動是一個學校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不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點綴,也不是學校生活中可有可無的事情。學校低年級學生一般每天安排半天課外活動時間,下午學生按照興趣和愛好參加刺繡、泥工、雕塑、音樂、舞蹈、戲劇、編織等小組活動。
3.眾多的社會文化教育場所是對學生進行多方面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