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房產糾紛的法律法規(guī)

房產糾紛的法律法規(guī)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10:18:3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房產糾紛的法律法規(guī)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房產糾紛的法律法規(guī)

第1篇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責任到位。

云南路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根據“五五”普法工作的要求,成立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為使婦聯系統(tǒng)“五五”普法的各項工作任務真正落到實處,把學法用法作為考核婦女干部的重要指標之一,納入對領導干部的目標管理體系,促使婦聯領導干部更注重學法和運用法律手段和途徑解決問題。從組織機構上為“五五”普法的順利鋪開提供了保障。

二、形式創(chuàng)新,推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

第2篇

關鍵詞:房地產;檔案管理;重要性;人員水平;具體措施

所謂“房地產檔案”是指:各級房地產行政管理部門在開展公房、私房、產權登記和管理過程中,經過收集、管理、鑒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手續(xù)形成的反映房地產權屬關系和狀況的有保存價值的文字材料、計算材料、圖紙、照片、影片、錄像帶、錄音帶、磁介質磁盤等各種載體內容的文字材料,是房地產產權歷史及現狀的真實歷史記錄。房產檔案是整個房產管理的基礎,它的作用主要是為房產權屬登記、房產交易、房產糾紛仲裁、物業(yè)管理、房屋拆遷、住房制度改革、城市規(guī)劃、城市建設和保障房產產權人合法權益等各項工作提供服務。如今,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飛速發(fā)展,房產檔案管理工作愈發(fā)顯得重要,這也為搞好房地產檔案的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房地產檔案管理工作,讓房產檔案工作更好地為企業(yè)和社會經濟服務、滿足社會需求呢?本人結合自己對房產檔案的管理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準確把握和認識房地產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房地產檔案既是房地產“權屬”登記的真實歷史記錄和重要可靠依據,又是城市建設發(fā)展檔案的核心和主要數據。它作為一種信息資源,與企業(yè)同步發(fā)展的無形資產和房地產企業(yè)生產、科研、技術經營等活動的真實記錄和基礎性工作,在房地產企業(yè)管理等各方面正積極地發(fā)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強化房地產企業(yè)的管理,增強房地產企業(yè)的活動,而且還是把房地產企業(yè)推向市場的工具。它在維護企業(yè)真實面貌,維護企業(yè)合法權益和經濟利益方面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房地產檔案管理是房地產企業(yè)管理是否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重要標志,是不斷提高企業(yè)基礎管理水平的需要,并在企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檔案管理工作的好壞,充分體現了公司的基礎管理水平。

二、加強和提高房地產檔案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

(一)提高理論知識水平以及相應的操作技能

規(guī)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檔案,是房地產企業(yè)必須做好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這向管理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干好這項工作不僅需要有熱心,更要求細心和耐心,而且還需要掌握檔案管理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知識。提高認識水平,認真做好檔案工作,為企業(yè)的經營、管理等各項工作服務。隨著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日趨完善,檔案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現代化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因此,檔案工作者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相應的操作技能,做到規(guī)范治檔、制度治檔、科學治檔,使檔案管理達到保管安全和利用科學。

(二)加強業(yè)務學習,不斷提高管理業(yè)務水平

檔案管理人員,要加強業(yè)務學習,明了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及時了解和貫徹、落實有關檔案管理的新規(guī)定、新規(guī)范,密切注意國內外檔案工作的發(fā)展趨勢,對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進行認真學習并加以借鑒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檔案事業(yè)逐漸實現法制化、規(guī)范化,推進檔案工作的發(fā)展,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三)提高業(yè)務人員檔案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這就要求管理人員要熟練掌握計算機與檔案管理軟件操作,力爭做到對檔案的收集、存檔、查找、借閱、統(tǒng)計都能夠實現現代化的規(guī)范管理,以便提高檔案的存儲和處理能力,為相關部門提供方便、快捷、及時、準確的參考信息,充分發(fā)揮檔案的信息服務功能。

三、加強房地產檔案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要建立完善的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房地產企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檔案內容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檔案載體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由過去手工記錄和制作的傳統(tǒng)模式,向現代化的信息管理化模式轉變。隨著計算機、多媒體、光盤以及縮微技術等在檔案管理中越來越廣泛地加以應用,利用計算機、縮微機、掃描儀、互聯網等對檔案進行檢索、存儲和管理,不僅方便快捷地進行檔案錄用、檢索、匯總,更能做到收集文件完整齊全、系統(tǒng)科學、優(yōu)質精煉、及時迅速。

(二)強化房地產檔案的信息化管理

具備了完善的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以后,還要強化信息化的管理。在檔案的建立、檔案的管理、交易及審批、綜合調查、統(tǒng)計匯總、數據的變換、系統(tǒng)的維護等方面加強管理。使檔案變化與房地產的變更信息相一致,能準確、全面地反映出房產的各種相關的統(tǒng)計數據及信息,力爭設計出不同的版本,使信息交換得以全方位發(fā)展。要建設有關的基礎數據庫和區(qū)域網,開發(fā)有關房地產交易、記錄及有關業(yè)務方面的應用軟件,以便實現資料能存取統(tǒng)一,隨時查閱。

(三)加強不同形式、不同種類檔案的收集工作

舊的檔案管理模式往往是文書檔案多而專門檔案、信息化檔案較少,從而導致檔案散亂,因檔案問題而導致的糾紛不斷發(fā)生。因此,要對房地產檔案內容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成份不充實,難以滿足企業(yè)的需求的問題進行加強整頓。這就要求,對現有的房地產檔案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接收尤其對于各房地產企業(yè)存在的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檔案。在收集此類檔案時,要注明這些檔案反映的時間、工程、地點。

(四)檔案收集工作要實現規(guī)范化、科學化

檔案收集工作方面的歸檔原則、歸檔時間、歸檔范圍、歸檔要求等都要有詳細的說明。例如: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書;商品房認購書;住房公積金專項政策性貸款申請審批表;處理合同糾紛的民事調解書、判決書;房地產權證復印件;權屬人身份證復印件;歸檔的文件材料必須做到完整、準確、系統(tǒng),字跡工整清晰,簽字等手續(xù)完備,便于長期保存。房產檔案,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間為準,區(qū)分所屬年度;房產檔案整理的要求,與企業(yè)管理檔案整理要求基本相同;房產檔案的編號,按公司制定的《檔案分類編號方案》執(zhí)行等等,從而使檔案收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逐步走上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總之,作為一名房地產檔案管理人員,只有不斷提高認識,加強業(yè)務學習,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使房地產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為城市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玄藝蘭.論房產檔案室的數字化建設[J].中華教育周刊,2003(6).

[2]周長華,吳小軍[J].高校檔案管理網絡化建設.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8).

[3]郭曉光.房產處分和權屬登記[J].理論與實踐,2004(3).

第3篇

關鍵詞:不動產登記;行政與民事交叉;程序選擇

一、解構透析:影響房屋登記糾紛的各方因素考量

X市法院2010-2011年共受理一、二審房屋登記行政糾紛61件,其中一審39件,二審22件。通過對這些案件樣本的分析,可發(fā)現房屋登記行政糾紛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原告以自然人為主、權利來源復雜多樣

原告包含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多種主體形式,但以自然人居多,占84%,這是實際產權比例在訴訟中的正常投射。原告委托律師作為訴訟人的比例為85%,可見原告對訴訟較為重視。從引訟的法律關系來看,原告主體包含了登記名義人、繼承人、共有人、相鄰權人、業(yè)主委員會(基于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商品房預售合同的業(yè)主、出讓人、抵押人、其他異議人(基于侵權等事實行為)等多種類型,權利來源呈現多樣、分散的特點。

(二)被告應訴積極性不高、普遍依賴律師

與原告不同,被告作為政府部門,在訴訟活動中具有更多的資源優(yōu)勢和便利條件。79%的案件中被告有委托律師參加訴訟,另外21%的案件未委托人主要是由于案件在受理后,原告隨即因為主體資格、受案范圍和庭外協(xié)調等原因撤訴,被告未及或無需委托人。此外,被告委托的律師通常較為固定,同一轄區(qū)內法院審理的房屋登記案件往往由同一名律師,甚至出現全市一審案件中,有19件均是同一名律師的情況。

(三)第三人數量眾多、關系類型復雜

房屋登記糾紛涉及第三人的案件比例高達92%,共涉及第三人57人,案件數量與第三人人數比約為1:1.5。第三人包含了登記名義人、繼承人或可期待的繼承人、房屋買賣合同的出賣人、贈與人、抵押權人、基于事實行為的無處分權人等多種類型,其中登記名義人和繼承人(包括可期待的繼承人)占60%以上。第三人與原告之間的關系最為常見的是家庭關系和鄰里關系,兩者涉及的第三人人數占一審判決案件第三人人數的比例將近60%。

(四)登記行為類型和登記權利類型較為集中

登記行為類型以轉移登記和初始登記為主,兩者共占70%以上,反映以下兩種情況較易產生糾紛:一是房屋權屬發(fā)生移轉時,如分家析產、遺產繼承、買賣贈與等;二是利用農村宅基地建房時,存在土地權屬不清、私自換地等情形。此外,涉及的登記行為還有初始登記、轉移登記、變更登記、預售備案登記、撤銷銷登記、抵押權登記等多種類型。登記權利類型以所有權為主,約占80%,集體土地所有權和抵押權也有涉及。

(五)程序方面適用裁定結案比例高

適用判決和裁定方式結案的分別為21件和18件,裁定結案的比例高達46%。其中,裁定駁回和裁定準予原告撤訴兩種情形共占一審受理總數的約41%,這些案件止于程序,未進入實體審判。判決結案的21件案件中,原告敗訴和被告敗訴分別為11件和10件,判決原告敗訴主要以駁回訴訟請求為主,有9件;判決被告敗訴的撤銷和確認無效各5件。

(六)行政糾紛與民事爭議交叉的情況突出

一審判決結案的39件房屋登記糾紛,依據引起爭議的法律關系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登記行為異議,其爭議實質為行政法律關系,僅1件,約占5%;另一種是登記權屬異議,其爭議實質為民事法律關系,共20件,約占95%。

二、 追本溯源:困擾房屋登記糾紛的原因分析

從以上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全市一審判決的房屋登記糾紛案件中,有95%是由圍繞民事法律關系引起的權屬異議而展開的,這些實體法上的異議經由房屋登記這一具體行政行為在程序上的連接轉換,進入到行政訴訟程序,使行政糾紛與民事爭議交織在一起。那么,通過對房屋登記行政糾紛的審理,能否達到當事人的訴訟預期,解決實際權屬爭議?隨之而來的問題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房屋登記行為法律性質問題; 二是房屋登記糾紛審查標準問題;三是房屋登記糾紛程序選擇問題。

三、筑渠引流:化解房屋登記糾紛的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立法――統(tǒng)一法律適用標準

目前審判實踐中遇到的諸多爭議和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規(guī)定的空缺和適用標準的混亂。為此,應及時出臺房屋登記配套規(guī)定和有關司法解釋,對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一步細化。進一步明確房屋登記行為的性質、房屋登記糾紛的審查標準、程序選擇以及受案范圍、原告主體資格等問題,為審判實踐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加快相關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的修訂工作,統(tǒng)一裁判標準,避免因適用不同法律規(guī)定造成相互矛盾沖突。

(二)能動司法――著力糾紛實質化解

1、準確把握爭議實質

眾所周知,行政訴訟的基本功能在于通過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實踐中,房屋登記糾紛的根源往往不在行政法律關系,行政爭議也不構成解決此類爭議的先決問題或附屬問題。行政訴訟以及行政法對于調整糾紛涉及的法律關系是無能為力的,只因存在不同類別法律關系的交叉,造成了形式的可訴性。因此,法官應當充分認識行政訴訟的限度,準確把握爭議實質,才能避免審判目標與結果的南轅北轍。

2、妥善處理程序選擇

對于涉及房屋產權歸屬的糾紛,可告知當事人通過民事訴訟途徑來確定產權歸屬,再由房屋登記機關根據法院民事判決直接進行變更登記,從源頭上減少交叉案件產生。行政庭與民商庭應在裁判前進行充分溝通,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結果。此外,應合理行使釋明權,引導當事人在知悉訴權的基礎上,選擇最利于實現訴訟目的、能最大限度維護權益的訴訟方式尋求救濟。

3、積極做好協(xié)調工作

根據前文的統(tǒng)計數據,超過半數的房屋登記糾紛發(fā)生在家庭成員或鄰里之間,大多數房屋登記案件涉及原告與第三人之間的民事爭議。這給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進行協(xié)調提供了空間和余地。一些案件通過對原告和第人進行協(xié)調達成協(xié)議,能夠更好地實現糾紛實質化解,提升訴訟效果。

(三)整合資源――借力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

1、充分發(fā)揮公證制度的作用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公證處是專職從事司法審查和證明的法律專業(yè)機構。公證制度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建立較為完善的準司法審查程序和責任風險承擔體系。與不動產登記相比,公證制度在預防權屬爭議方面具有很多優(yōu)勢,可以充分發(fā)揮公證制度的作用。

2、充分發(fā)揮更正登記制度的作用

對于非權利事項錯誤,有三種方式啟動更正登記程序:一是登記機構依職權進行,二是權利人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向登記機構提出申請,三是提出申請后登記機構不予準許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對于權利事項錯誤,啟動更正登記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請求登記名義人作出同意更正的意思表示,直接向登記機關申請辦理,二是存在權屬爭議,登記名義人不愿作出更正同意的意思表示時,可先通過民事訴訟確認權屬,再持法院的確權文書辦理更正登記。

3、充分發(fā)揮行政復議制度的作用

從數據來看,近兩年X市一審判決的21件房屋登記糾紛中,訴訟前經行政復議的只有1件,適用比例不足5%。行政復議機關可以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同時符合中國“和為貴”的文化傳統(tǒng),因此,可充分發(fā)揮行政復議制度在化解行政爭議方面具有諸多優(yōu)勢和便利條件,促進權屬爭議調解和解,實現“皆大歡喜”,及時糾紛登記錯誤,兼顧公正和效率,且有利于政府部門根據實踐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制定政策方針,促進司法與行政的良性互動。

結語

本文通過對X市法院近兩年案例樣本的統(tǒng)計分析,試圖還原房屋登記糾紛的爭議實質,并為審判實踐中遇到的難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由于樣本數量、時空、范圍的局限性,本文所呈現的問題和解決思路并不完善。房屋登記制度是物權法與行政法交叉重疊的地帶,房屋登記糾紛在審判實踐中涉及的諸多問題,正是因為實體上公法與私法關系的交織所決定。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期待立法、司法、行政和其他相關組織的共同努力和緊密配合,為房屋登記糾紛提供更有效、更暢通的化解途徑。

參考文獻:

[1]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王貴松斯.行政與民事爭議交織的難題――焦作房產糾紛案的反思與展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第4篇

論文關鍵詞 涉老 家庭財產 糾紛類型 維權對策

2013年2月27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不了《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13)》, 報告指出,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每年遞增100萬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涉及老年人的糾紛日益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在這些涉老糾紛中,尤以家庭財產糾紛所占比例最高。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贍養(yǎng)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然而現實中,老年人的養(yǎng)老狀態(tài)不容樂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庭財產糾紛不斷,相當多的老人享受不到安寧的養(yǎng)老生活,他們在精神上受到打擊,物質上處于困境。然而就我國現行法律程序來說,在贍養(yǎng)糾紛案件中,老年人的權利卻不能得到及時的保障,本文立足于涉老家庭財產糾紛的典型類型為切入點,力求能對實踐中糾紛案件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涉老類家庭財產糾紛典型類型分析

(一)要求支付醫(yī)療費

案例:王老太現年81歲,系江蘇南京人,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膝下育有三子一女。2010年5月,王老太的老伴去世,之后,王老太將老伴留下的一萬元錢交給了阿文(化名)和阿強(化名),而老大阿?。ɑ﹨s沒拿到一分錢。為此,阿健與母親王老太的關系惡化,阿健甚至稱自己要與母親斷絕關系。

2011年,王老太怕影響其他子女的正常生活,住進當地養(yǎng)老院,期間的生活費用由阿文和阿強輪流支付。由于老太身體不是很好,期間曾患病花去4千余元醫(yī)療費,由于阿健不愿分擔醫(yī)藥費用,故王老太將阿健告上法院要求支付醫(yī)療費用的四分之一。

根據《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的義務,無勞動能力或沒有將經濟來源的父母,有權要求子女給付贍養(yǎng)費,贍養(yǎng)費包括父母的生活費,醫(yī)療費等費用,且贍養(yǎng)費的數額應根據被贍養(yǎng)人的生活需要、贍養(yǎng)人的經濟狀況及當地的經濟水平確定。法院最終判決阿健支付王老太醫(yī)藥費的四分之一近1千元。

在此類糾紛中,由于被贍養(yǎng)人年老體弱,容易患病,較為常見的就是老人向法院起訴要求子女支付醫(yī)療費,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多子女家庭中,因部分子女經濟情況較差,一旦遇老人生病,農村醫(yī)保不足則難以支付日益增長的醫(yī)藥費、護理費等開支。而往往農村多子女家庭,多有家庭矛盾或老人在財產處分等問題上如有偏心現象,則更易激發(fā)子女矛盾,引發(fā)糾紛。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老年人養(yǎng)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贍養(yǎng)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對患病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yī)療費用和護理。當老人年老病重時,子女都應當平等承擔照顧老人,支付醫(yī)療費的贍養(yǎng)義務。

(二)追討贍養(yǎng)費

先哲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把敬老愛幼提高到了治國安邦的高度,成為我國傳統(tǒng)孝文化的精華。天下父母們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大都做得無私而近乎完美,把子女養(yǎng)大成人后仍無怨無悔地奉獻“余熱”:帶孫子孫女,作“免費飯?zhí)?、旅館、保姆”,被子女心安理地“傍老”甚至無情地“啃老”、“刮老”,不求什么回報,只要看到子孫幸福有出息就很滿足。 相比之下,子女們做得如何呢?

案例:老人胡某某起訴子女支付贍養(yǎng)費,法院判決后,一年需支付老人870元。之后,胡某某每年前來法庭領取,法庭工作人員每年都代老人去向兒子討要贍養(yǎng)費,有時,未能及時討要到贍養(yǎng)費,考慮到老人年齡大,行動不便,便由法庭工作人員便先行墊付,將錢交給老人。

我國《婚姻法》第21條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yǎng)費的權利?!边@說明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父母撫養(yǎng)了子女,對社會和家庭盡到了責任,當父母年老體衰時,子女也應盡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則規(guī)定,老年人養(yǎng)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贍養(yǎng)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對患病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yī)療費用和護理。贍養(yǎng)人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yǎng)人付給贍養(yǎng)費的權利。贍養(yǎng)人之間可以就履行贍養(yǎng)義務簽訂協(xié)議,并征得老年人的同意。

很多贍養(yǎng)糾紛盡管判決結案,但親子關系也被破壞,物質贍養(yǎng)尚可以通過訴訟解決,也可以通過法院予以執(zhí)行,然而精神贍養(yǎng),包括看望老人和日常的關心,卻很難執(zhí)行。同時,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法院在審理追索贍養(yǎng)費案件時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先予執(zhí)行。而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基本不知道這條規(guī)定,訴訟能力差,法律知識薄弱,也不存在申請先予執(zhí)行等情況,先予執(zhí)行難以落實。

我國《婚姻法》第21條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yǎng)費的權利。”這說明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父母撫養(yǎng)了子女,對社會和家庭盡到了責任,當父母年老體衰時,子女也應盡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則規(guī)定,老年人養(yǎng)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贍養(yǎng)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對患病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yī)療費用和護理。贍養(yǎng)人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yǎng)人付給贍養(yǎng)費的權利。贍養(yǎng)人之間可以就履行贍養(yǎng)義務簽訂協(xié)議,并征得老年人的同意。

很多贍養(yǎng)糾紛盡管判決結案,但親子關系也被破壞,物質贍養(yǎng)尚可以通過訴訟解決,也可以通過法院予以執(zhí)行,然而精神贍養(yǎng),包括看望老人和日常的關心,卻很難執(zhí)行。同時,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法院在審理追索贍養(yǎng)費案件時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先予執(zhí)行。而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基本不知道這條規(guī)定,訴訟能力差,法律知識薄弱,也不存在申請先予執(zhí)行等情況,先予執(zhí)行難以落實。

(三)侵吞老人房屋的產權

“房子是要留給子女的”,這是很多人慣有的思維。相比于老人的其他行為,子女們更加關注父母百年后財產的分配。而房屋往往是老年人最重要的資產,無論是老人再婚,或者是不能在子女中平均處分自己的財產,都會引起子女對父母房產的過度關注,一旦處置不當,極易產生糾紛。 因此,房產權已成為老年人家庭財產糾紛中維權的第一焦點。隨著房產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無論城鄉(xiāng)老年人住房被子女或他人侵占而引發(fā)的維權案件呈明顯上升趨勢。有的子女把占用老年人住房作為贍養(yǎng)父母的條件;有的甚至強占、強行調換老年人的住房;有的利用房改將老年人的住房登記在自己名下。

案例:老朱有一子一女,盤算著把自己唯一的一套房子送給兒子,以后老了就由兒子養(yǎng)老送終。于是,把房子過戶到了兒子的名下??商觳凰煸福瑤啄旰?,兒子兒媳把他們趕出了房子。

老人把房子過戶給子女中的一個,并約定由這個子女承擔主要的贍養(yǎng)責任,是目前不少家庭采取的養(yǎng)老方式,但這種方式給養(yǎng)老帶來不少后患。

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老年人對個人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不得以騙取、盜取、強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財產權益?!钡?,在現實生活中,傳統(tǒng)觀念總認為,父母的房產天經地義要交給兒子的,子女早些處分也是得到世俗觀念認可的,而父母打官司要拿回房產則會被世俗議論,也難以被子女所理解。因此,這類糾紛背后家庭關系復雜、矛盾尖銳,在與子女打官司的過程中,老人的身心均受到巨大傷害,即使贏了官司,贍養(yǎng)義務最終也很難真正落實。即使老人得到了贍養(yǎng)費,但破裂的親情也難以修復,不少老人還因此遭到了子女的打罵。廣大老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謹慎處理自己的房產等價值較大的財產,盡對子女購房的資助也要量力而行。另外,在與子女相處時也應注意,不要過于偏頗,以免造成子女們心理不舒服引發(fā)糾紛。上了法庭,不管結果如何,大家都輸了親情。能夠協(xié)商解決的,最好不要以付出親情為代價。

(四)為子女抵押擔保

案例:2010年,胡某因投資生意,缺少資金,欲向銀行貸款。然而,胡某前些年曾向多家銀行申請了貸款,自有的信用額度和房產都已做抵押,且由于其在銀行有不良貸款,已被列入銀行黑名單。

但胡某又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便動員自己的小舅子陳某,讓陳某出面向銀行貸款,并說服自己的老父母將他們坐落在寧海躍龍街道的房屋進行抵押擔保。

2010年12月,陳某與該銀行簽訂了個人借款合同,約定該銀行向陳某發(fā)放貸款72萬元,期限一年,并以胡某父母的房屋進行抵押擔保。

貸款到期后,陳某未能歸還貸款本息。為此,銀行將陳某及胡某父母告上法院,要求陳某立即歸還貸款,并要求在陳某未能按期還款的情況下,將胡某父母所有的房屋進行拍賣,以歸還貸款。

法庭上,陳某表示,借款合同雖然是由他來簽名的,但實際借款人是胡某。而胡某投資失敗后,便外出未歸,下落不明。

胡某的父母年近七旬,膝下有三子,原本這套房屋是想留給有殘疾的老大,但是一直未過戶,仍然登記在老人名下。老三常年在外打工,經濟上也有糾紛。如今因為老二導致他們身陷官司,老兩口非常無奈。

考慮到房屋拍賣未必能拍出好價錢,最終,在法院調解下,雙方達成還款的調解協(xié)議。兩位七旬老人無力還款,最終,無奈將房屋賣掉,用來抵債。老人無處安身,只得在原來房子的對面臨時搭建一間棚屋住下。

往往父母子女之間出于親情,對子女的要求不會拒絕,結果導致房屋被抵押擔保,訴至法院后,老人還一無所知,臨老無所依。如今,涉老年人民間借貸案件日益增多,一方面老人手中有了余錢,便想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缺乏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最后不得不將自己的房屋出賣或被法院拍賣處理,導致晚景凄涼。

(五)再婚老人問題多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意識的提高,老年人再婚已不是社會道德不可逾越的鴻溝,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通過再婚重又找到了相依為命的伴侶,重又體味到了家庭的溫暖,重又過上了幸福美好的老年時光。但是老年人再婚所引起的財產爭議確是呈逐年上升趨勢,甚至有些引發(fā)成了極為惡劣的案件,既給一些家庭造成了不幸,又造成了很多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對此應引起社會足夠的重視。

案例:75歲的蔣某(男)與74歲的張某(女)均為再婚。2010年,兩人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xù),然而,登記后兩人并未共同生活。為此,蔣某多次請求張某到他處生活,可張某卻一直拒絕。于是,蔣某將張某訴至法院請求離婚。蔣某表示,自己只是想有個人給他燒燒飯,陪他聊聊天,可是,現在錢被分走了,目的沒達到,連兒女們也不理他了。

再婚老人家庭成員關系復雜,尤其是各自子女關系難處理,矛盾容易激化;同時,老年人再婚后的生活涉及到具體的日常開支、住房、醫(yī)療費用、財產所有權、子女繼承權等一系列經濟問題較為復雜,若不能妥善處理容易引發(fā)糾紛,再加上老年人法律意識不高,更為糾紛的解決和處理帶來麻煩。

隨著社會進步與發(fā)展,老年人喪偶或離異后再婚已被大多數人接受。但婚前財產繼承問題成為老人再婚的障礙,兒女們擔心財產旁落他人。要想從根本上解除再婚雙方的后顧之憂,可以通過辦理婚前財產公證或者律師見證,避免將來可能發(fā)生的糾紛,利于穩(wěn)定家庭關系和財產關系,利于保護再婚雙方的合法權益,利于雙方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 因此,為了避免日后產生歧議和紛爭,黃昏戀的雙方最好作一個財產公證。老年人再婚之前,最好先就各自財產的歸屬和分配簽訂一份明確的遺囑或協(xié)議,避免將來發(fā)生爭議。

確定婚前雙方各自的財產所有權通常的做法是:(1)子女們提出的對已亡生父或生母的遺產繼承要求,應予以支持。死者的遺產,應由包括諸子女在內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共同分割。(2)老人原來與子女在一起生活的,應當做好再婚前的家庭析產。(3)再婚雙方各自確定本人的婚前財產,婚后不再視為夫妻共有財產。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財產權明確,既可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又可一旦發(fā)生糾紛能夠依法處理。比如,屬于老人的財產就可不因再婚而受到子女的牽制,再婚以后可以自行支配自己的財產,不受配偶的干涉。退一步說,即使再婚后又離異,也只分割共有的那一部分財產,而屬于自己的財產不會被對方侵占。當然,確定財產權是一件嚴肅的事,在與有關的當事人協(xié)議后應形成書面材料,并由有關人員簽字蓋章,最好到公證部門予以公證,以免過后發(fā)生爭議。

二、為何涉老類家庭財產糾紛維權難

通過以上幾種老人家庭財產糾紛類型的敘述,不難發(fā)現,在民事訴訟中,涉及贍養(yǎng)權、扶助權、婚姻自主權、繼承權等權利的案件是常發(fā)、高發(fā)案件。老年人維權為何難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老年人法律觀念薄弱,自我保護意識不夠。法律上規(guī)定“年滿60周歲的公民為老年人”,對于這部分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年齡大,讀書少,法制觀念薄弱,法律知識就更加少。有時明明自己是受害者,就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犯了都不知道,就更加無從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

2.老年人不知道怎樣維權。當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大部分的老年人不知道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不知道找什么機構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就出現了維權難維權無門的局面。

3.老年人打不起官司。許多老年人因經濟困難打不起官司,無法通過法律途徑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權益被侵害。

4.老年人不能正確對待侵權問題。現如今,引發(fā)老年人權益糾紛以家庭財產糾紛居多。因老年人家庭內部原因而產生的權益糾紛,由于老年人存在與“被告”子女有親情的心理障礙,使得老人權益即使受到嚴重侵害,也一般不愿聲張。因此在維權上的力度就小得多,客觀上也助長了侵權事件的發(fā)生。

在許多涉老家庭財產案件中,老人們都是由于法律意識不強、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或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面對子女缺乏防范意識。老年人把自己的權益保障全部押在被告子女的自覺履行上,是不明智的。例如,有很多老人借款給子女時,很少會要求其出具借款條或其他書面證據,看起來是對家庭成員的信任,事實上卻是在自身的權益保障上打開了豁口。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的規(guī)定和民事證據規(guī)則的“舉證時限”等規(guī)則要求,在諸多子女直接侵害老年人財產的案件中,絕大多數的老年人因沒有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而在法律面前得不到支持,引發(fā)老年當事人與法院的矛盾,將家庭內部矛盾引向社會,影響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涉老類家庭財產糾紛維權建議

針對以上所提出的涉老類家庭財產糾紛的典型類型和維權難點,有如下的一些基本建議:

第一,加強道德和法制宣傳力度。提高老年人的維權意識和能力,一旦發(fā)生糾紛,引導老年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調解,或直接向法院起訴。同時提高子女履行贍養(yǎng)義務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圍。

第二,建立農村老年人維權綠色通道,優(yōu)先立案、優(yōu)先審理、優(yōu)先執(zhí)行,對生活困難的老人,提供司法救助,并幫助聯系司法行政部門,積極尋求法律援助。

第三,建立代履行制度。法院在確定每個贍養(yǎng)義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后,可以判決有履行能力或在家的子女代為履行全部的贍養(yǎng)義務,代履行的子女有權向代為履行義務的義務人追償。

第四,采取支付令方式。如果原告只是要求金錢給付贍養(yǎng)費且能夠送達贍養(yǎng)人的,法院可以根據法律規(guī)定發(fā)出支付令,要求贍養(yǎng)人履行贍養(yǎng)義務。

第五,建立完善老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機制。充分發(fā)揮基層調解委員會、村(居)委會、派出所、司法所等職能部門的作用,建立糾紛預警、個案共調制度。

第5篇

關鍵詞: 房地產交易; 檔案管理; 法治觀念; 熱忱服務

中圖分類號: G27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3-0063-01

1 依法管檔是時代的需要

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迅速發(fā)展,房地產交易量日漸增長,交易事項日漸增多,交易手續(xù)日漸周密,交易管理日漸規(guī)范。進而,檔案工作任務更加繁重,工作要求更加具體。而且這項工作不僅涉及到單位的自身管理問題,更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與切身利益。這就要求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應具備依法管檔的法制觀念、制度健全的剛性約束、細致無誤的工作質量、熱忱服務的工作態(tài)度。

2 依法管檔的法制觀念

2.1房產檔案提供利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城市房地產權屬檔案管理辦法》、《房屋權屬登記信息查詢暫行辦法》為服務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是我國檔案管理的根本大法,地方制定和頒發(fā)的有關貫徹實施檔案法的實施細則,引領著所屬檔案管理部門的管理活動,國家建設部頒發(fā)的《城市房地產權屬檔案管理辦法》及各地方為貫徹本法所出臺的有關文件,明確了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實施的房地產權屬檔案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房地產交易部門的制度規(guī)定是實現檔案管理內部控制的有力保證。

2.2依法管檔的法制觀念即體現于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的檔案工作必須遵循相關法律規(guī)定,必須嚴格執(zhí)行部門建立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將檔案管理工作置于法律規(guī)范和部門制度的制約之下。

2.2.1依法管檔的法制觀念是從學習中來,知法才能執(zhí)法。

2.2.2是從實踐中來,體驗勝于感知。

2.3從學習中來,要求各級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應該組織所屬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正確理解這些法律法規(guī)知識,作為檔案管理人員應該自覺的學習和領會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

2.3.1明確房地產權屬檔案工作的性質是城市房地產行政管理部門在房地產權屬登記、調查、測繪、權屬轉移、變更等房地產權屬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是城市房地產權屬登記管理工作的真實記錄和重要依據,是城市建設檔案的組成部分,增強依法管檔的意識。

2.3.2明確房地產權利人、房地產權屬登記權、房地產權屬轉移及變更、設定他項權利等有關的證明和文件;房屋及其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權權屬界定位置圖;房地產分幅平面圖、分丘平面圖、分層分戶平面圖;房地產產權登記工作中形成的各種文件材料;其他有關房地產權屬的文件資料,包括房地產權屬凍結文件、房屋權屬代管文件、歷史形成的各種房地產權證、契證、賬、冊、表、卡等是法律和法規(guī)確定給房地產檔案管理部門必須履行好的責任。

2.3.3明確房地產檔案人員的工作需要接受法律和法規(guī)的約束,損毀、丟失房地產權屬檔案的;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房地產權屬檔案的;涂改、偽造房地產權屬檔案的;擅自出賣或者轉讓房地產權屬檔案的;違反本辦法第九條規(guī)定,不按照規(guī)定歸檔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造成房地產權屬檔案損失的,將依法追究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

3 細致無誤的工作質量

細致無誤是工作要求的高標準,也是房地產檔案管理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因為在房地產檔案管理者手中的檔案關系著城市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大計,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實現細致無誤的工作質量需要依賴以下途徑:

3.1強化業(yè)務管理手段

房產檔案雖不是商品,但卻是珍貴的信息資源,既有歷史價值也有現實價值,既有地方價值,又有全局價值。房地產檔案保存了大量基礎資料,并擔負著采集、管理與提供房產信息的責任,長期以來,為房地產管理提供了準確而可靠的基礎性資料。可是從業(yè)務上看,房地信息管理具有量大、復雜、更新快、用途廣的特點,適應這一特點,就必須注意強化業(yè)務手段,努力實現業(yè)務管理新突破,進一步完善產權產籍信息化建設。完善“數字房產”框架,構建和完善權屬登記發(fā)證系統(tǒng)、產籍檔案管理系統(tǒng)、抵押登記管理系統(tǒng)、房屋產權平面數字控制系統(tǒng),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產權產籍管理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手段。

3.2做好檔案編研工作

產權產籍檔案管理工作必須按照編研工作的原則要求,以需求為核心,以服務為主體,不斷地、及時地對檔案史料進行選材、鑒別、考證、加工、整理。根據不同的編研內容,把分散的資料,按照利用規(guī)律有機的編制起來,以利于檔案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建立積極向上的內部激勵機制,建設高素質的產權產籍管理隊伍。要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培養(yǎng)出一支思想品德好、業(yè)務能力強、創(chuàng)新意識強、廉潔高效的高素質隊伍。實現權屬管理規(guī)范化、信息化的發(fā)展。圍繞服務于市場,服務于百姓,服務于發(fā)展,進一步簡化、規(guī)范流程。對一些不利于當前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予以調整,盡可能縮短辦件時限,提高辦事效率。

3.3嚴格日常工作管理

如建立嚴格的庫房管理制度,每天記錄檔案室溫濕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尤其是逢節(jié)假日更加重視檢查,并做好安全檢查記錄。庫房管理科學,庫內有檔案資料存放示意圖,檔案柜架排放規(guī)范,庫內清潔衛(wèi)生,無火災、水淹事故,無霉變、褪色、污損、蟲蛀、鼠咬現象。建立規(guī)范的全宗卷、詳細的檔案移交接收、借閱登記、鑒定銷毀記錄,做到檔案進館詳細無誤,借有憑還有據。及時對檔案進行了調查統(tǒng)計,成立檔案鑒定銷毀領導小組,以利于對已過期的檔案展開銷毀鑒定工作,銷毀過期的不必要文件。利用現代化設備資源,實現各種音像、圖片、資料電子化管理。

4 熱忱服務的工作態(tài)度

房產檔案提供利用的方式包括:設置閱覽室接待查檔,按規(guī)定提供電子檔案在閱覽室查閱;根據利用者需求出具查詢結果證明;為權利人提供所繳交房屋原始登記材料的復印件;以房產產權檔案為依據,為利用者提供咨詢服務;向城市建設及房地產開發(fā)單位提權檔案信息。房地產檔案工作人員應以履行這些職能為基礎,滿腔熱忱的提供服務。

4.1強化責任意識

在全面落實社會服務承諾制的基礎上,堅決做到“一與二從三不讓”,即:與服務對象換位思考;從群眾最滿意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不讓工作在我手里延誤,不讓差錯在我手里發(fā)生,不讓形象在我這里受損。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為主線,使窗口建設再上新臺階,規(guī)范服務程序考核、職業(yè)道德教育;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辦事程序,及時調整和改進服務方式,全面、系統(tǒng)的規(guī)范服務工作程序要求,抓好工作檢查和督查,通過抓管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4.2強化服務規(guī)范

作為房地產權屬管理部門,產權檔案利用工作就是通過多種方式為利用者實際需要提權檔案資料,進行咨詢和服務工作。產權檔案的服務性也集中表現在利用上。

4.2.1明確服務方向,努力為城市建設和管理服務。為保障房地產權人合法權益服務。

4.2.2了解客觀需要,化被動為主動,取得利用者滿意的效果。

第6篇

關鍵詞:項目公司;終止;購房人;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103-02

合作開發(fā)各方以土地使用權或資金入股組建項目公司,以開發(fā)特定房地產項目為經營目的,項目開發(fā)完成后,該項目公司進行清算解散。合作開發(fā)的合作人成為項目公司的股東,合作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由項目公司章程或股東會決議規(guī)定。合作人以出資額為限對項目公司承擔責任,項目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采取項目公司模式進行房地產合作開發(fā),組織結構規(guī)范、法律關系明確、股東不易發(fā)生糾紛。項目公司模式合作開發(fā)房地產對投資人而言有風險隔離的重要功能,在項目結束后,項目公司因完成使命而終止。依據傳統(tǒng)公司法,公司終止后,由于其在法律上作為獨立的人格主體已不存在,一般就無須為其終止時尚未產生結果的行為負責。對于公司終止尚未產生結果的侵害行為,視為“交易風險”[1] 。但項目公司終止后,其產品既房屋仍然要存續(xù)幾十年。當產品出現質量瑕疵和權利瑕疵時,購房人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成為實踐中的焦點問題。

一、中國關于房地產公司終止的相關規(guī)定

中國沒有專門針對房地產公司終止的法律法規(guī),在《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開發(fā)經營管理條例》中也均沒有房地產企業(yè)終止方面的規(guī)定。房地產公司終止的規(guī)定散見于《民法通則》、《公司法》中?!睹穹ㄍ▌t》第46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并公告?!薄豆痉ā返?89條規(guī)定,“公司清算結束后,清算組應當制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并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庇纱丝梢?公司終止是民事主體資格的喪失?!睹袷略V訟法》規(guī)定,“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有明確的被告……”。這就使購房者在權益受到侵害時而公司終止后,無法請求司法救濟。《公司法》在“公司解散和清算”一章中,關于公司財產的分配規(guī)定如下:“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后的剩余財產,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由上可見,中國法律對于公司終止后的財產,均一次分配完畢,沒有任何剩余財產。沒有考慮因公司其終止前的行為對利害關系人造成侵害時,受害人如何獲得救濟的問題。

二、項目公司終止后其責任承擔的相關理論

1.瑕疵擔保理論。傳統(tǒng)民法中,瑕疵擔保有兩種:一是物之瑕疵擔保,即出賣人擔保其出賣之物具有該物通常所具有的或出賣人所保證的品質,當其不具有這種品質時,出賣人即違反瑕疵擔保義務。二是權利瑕疵擔保,即出賣人應向買受人擔保標的物不存在權利上的瑕疵;瑕疵擔保義務是各國法律普遍確立的經營者的義務,在未出現瑕疵之前,經營者負擔的是一種擔保義務,在出現瑕疵后,經營者承擔的是瑕疵擔保責任。瑕疵擔保責任是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而非當事人約定的一種法定責任,此種責任是出賣人承擔的一種無過錯責任。中國《合同法》第150條至第155條規(guī)定了出賣人的瑕疵擔保責任。瑕疵擔保責任理論存在不同學說,主要有默示擔保責任說、權力供與義務之不履行說、瑕疵告知義務之不履行說和維持有償合同的交易安全說。最后一說更為學者贊同。該說認為,瑕疵擔保責任的根據在于法律為維持有償合同等價的均衡,出賣人有義務避免瑕疵的出現,這是保護交易安全的必要條件[2]。

房屋作為商品,其是具有質量保證期的、尤其是房屋的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質量保證期長達五十年甚至更長,作為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有義務承擔這種房屋質量的瑕疵擔保責任。對購房人而言,房屋品質的保證就是對購房人的債務,即使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終止時,該項債務其仍應當承擔。否則,購房人支付了全部房款,而不能獲得開發(fā)商的瑕疵擔保,對購房人而言是顯失公平的。

2.社會責任理論。公司社會責任是近年來各國法律界十分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八^公司社會責任,是指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賺錢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還應當最大限度地關心股東利益之外的社會利益,包括消費者利益、職工利益、債權人利益、中小競爭者利益、當地社區(qū)利益、環(huán)境利益、社會弱者利益及整個社會公共利益等內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權尤其是社會權,也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權利和利益。”[3]張民安先生認為,“公司在從事商事活動時,不僅要考慮此種活動對其股東所產生的影響,而且還要考慮此種活動對這些人的利益所造成的影響。公司在作出某種決定時必須考慮這些人的利益,否則,對他們造成的損害,應當承擔責任?!?[5]

由于購房人與房產公司之間在經濟實力、信息占有和締約能力上具有不對稱性,購房者處于弱勢地位,致使房產開發(fā)企業(yè)侵犯購房者權益的事件頻發(fā),房產糾紛投訴居高不下。作為強勢的房地產公司應該強調對購房者的社會責任,優(yōu)先考慮購房人的利益,這有助于中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以及社會誠信環(huán)境的改善。房地產企業(yè)對購房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是其所提供的房屋應當具備基本的使用性能等。所以,只要房屋仍然在其設計使用年限內,該房屋應能夠確保正常使用,這與企業(yè)是否終止無關,即企業(yè)不能因終止免除該責任。

三、關于公司終止后其責任承擔的相關立法例

1.公司終止后業(yè)務轉讓制度。人壽保險公司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必須轉讓給其他人壽保險公司。接受者必須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中國《保險法》第92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yè)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yè)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xié)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jiān)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yè)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jiān)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guī)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2.公司終止后主體資格保留制度。日本公司法明文規(guī)定公司終止后的繼續(xù)制度,日本公司法第116條規(guī)定,公司雖已解散,在清算的目的范圍內,仍視為在存續(xù)中。美國公司法也規(guī)定,公司終止后其主體資格要保留一段時間,以便進行清算、訴訟、退出業(yè)務。如《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第278條“公司解散后為訴訟與清算之目的而存續(xù)”,“當公司依限定的經營期限而屆滿時,或以其他方式被解散時,在其期限屆滿或解散之后三年內,或法院裁決的更長時間期限內,該公司可為下列目的以一個法人團體繼續(xù)其存在:在該公司提起或針對該公司提起的任何民事、刑事或行政訴訟中進行及抗辯;逐漸處理及結束該公司的商業(yè);處理及轉讓該公司的財產;清償該公司的債務;及向該公司股東分配其剩余的資產。但上述公司期限屆滿或解散之前或之后三年時間內,對該公司提起或針對該公司提起的任何普通法訴訟、衡平法訴訟或程序,不能由于該公司解散的原因而予以撤銷;僅為普通訴訟、衡平法訴訟或程序之目的,在該公司期限屆滿或解散后的三年期間內,且在該訴訟中法院的判決、命令或裁令被全部執(zhí)行之前,該公司可作為一個法人團體繼續(xù)其存在,對此衡平法院無須特別指令?!?/p>

四、項目公司終止后對購房人利益保護的立法建議

1.建立項目公司終止后責任主體資格保留一定期限的制度。房地產開發(fā)周期長,其產品的質量保證期限長,國家對物權變動有著嚴格的要求。按照中國公司法律制度,項目公司終止后不再繼續(xù)經營業(yè)務,立即喪失法律主體資格。這不利于房屋買受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也不利于公司對其終止后承擔社會責任。筆者認為,應當從立法上可以借鑒美國、日本等國的做法,確立房地產開發(fā)終止后在5年內繼續(xù)存在,但不能從事經營活動,只能從事清算、訴訟和與結束經營相關的業(yè)務。債權人可以以該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為被告提訟。五年期滿后,法院可酌情決定是否再延長。

2.借鑒中國保險法的規(guī)定,建立項目公司終止后業(yè)務轉讓制度。人壽保險公司終止后業(yè)務轉讓制度的立法目的,是充分保護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利益。目前房屋問題成為百姓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房地產開發(fā)關乎國計民生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房地產公司完成項目開發(fā)后,收回了投資,賺取了利潤,如果終止后不再承擔其應承擔的瑕疵擔保責任和社會責任,而將這種責任推給政府和社會,這對購房人的利益保護極為不利。雖然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住房維修基金制度,但該基金支出只限于公共部位的維修使用。筆者認為,應當借鑒保險法的規(guī)定,從房地產公司的銷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成立基金,當房地產項目公司終止后,應將其所應持有的基金和所應承擔的瑕疵擔保責任轉給其他房地產公司或政府監(jiān)管機構,以保護購房人的利益。

3.適用法人格否認理論,最大限度地保護購房人的合法權益。前文已述,中國目前的房地產項目公司離不開股東的支配和控制,項目公司終止后,其唯一受益者就是項目公司的股東。結合中國房地產現狀,筆者建議適用公司法人格否認理論,讓項目公司背后的股東直接對項目公司所應承擔的瑕疵擔保責任和社會責任負責。當然,適用法人格否認制度應綜合利益衡平,只能適用于個案,且要嚴格符合適用的條件。但當項目公司終止后,出現嚴重侵害購房人利益的情形,影響到社會的安定,揭開公司的面紗,由項目的受益人承擔相應的責任也是公平、合理的。

參考文獻:

[1]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08.

[2]房紹坤.郭明瑞.合同法要義與案例析解(分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39.

[3]劉俊海.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和諧消費環(huán)境營造[J].法治論叢,2005,(40):19.

第7篇

「關 鍵 詞行政訴訟,民事訴訟,訴訟先后關系,附帶訴訟

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構成了一個法治國家司法制度的有機整體。由于三大訴訟的任務、目的、性質和標的等不同,各類訴訟形成了自身的特點和特有的訴訟原則,但是當一個主體的行為分別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法時,就會形成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基于兩種法律關系形成的爭議就可能分別按照不同的訴訟程序解決,因此就會產生審理上的先后順序問題,甚至將不同性質的訴訟合并審理還可能會出現以誰為主、以誰為輔的附帶訴訟問題。本文主要研究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先后關系及附帶訴訟問題。

一、一則案例引發(fā)的思考

1983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紡織工業(yè)局(以下簡稱“紡織局”)出資購得房屋三間,在取得市統(tǒng)建住宅指揮部頒發(fā)的住宅產權所有證后,交由其下設的紡織工業(yè)局供銷經理部(1984年2月更名為“紡織工業(yè)局供銷公司”)使用。不久,供銷經理部將購房款交給紡織局。1984年10月,紡織局設立焦作市紡織實業(yè)公司(以下簡稱“實業(yè)公司”),并將房屋移交實業(yè)公司使用。供銷公司與實業(yè)公司在紡織局主持下簽訂了移交協(xié)議。1988年12月25日,紡織局與實業(yè)公司簽訂“房產轉讓協(xié)議書”,由實業(yè)公司支付紡織局3萬元,取得房屋所有權,雙方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xù),但該房屋由實業(yè)公司(1992年更名為“焦作市影視器材公司”,以下簡稱“影視器材公司”)使用至今。1992年12月,紡織工業(yè)局供銷公司向焦作市房產管理局申請頒發(fā)辦理了證號為12161的房屋所有權證,并于1993年4月29日將該房屋賣給高永善。高當日從房管局領取了證號為37121的房屋所有權證。由于該房屋由影視器材公司下屬的電子光源總店使用,該店認為房屋所有權屬于影視器材公司,拒絕搬出,糾紛遂起。(注:參見王光輝:《一個案件,八份判決-從一個案例看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交叉與協(xié)調》,《中外法學》1998年第2期。)

在這個轟動一時的“高永善訴焦作市影視器材公司房產糾紛案”(以下簡稱“高永善案”)中,圍繞三間房屋的所有權爭議,糾紛各方當事人分別進行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歷經焦作市山陽區(qū)人民法院、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數次民事審判和行政審判,先后作出8個判決,歷時5年有余,但糾紛仍沒有解決,尚處于新一輪的行政訴訟和民事再審程序中。

高永善與焦作市影視器材公司的房產糾紛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除了民事實體法方面的原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法律對于此類既涉及行政糾紛又涉及民事糾紛的案件如何審理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導致實踐中出現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雙軌并行、行政判決與民事判決相互矛盾的局面。這一現象引發(fā)了我們對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相互交織情況應當如何處理的思考。

關于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互交織的案件如何處理,我國《行政訴訟法》一直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民事訴訟法》時,卻發(fā)現《民事訴訟法》第136條中有一項極為概括之規(guī)定:“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人民法院應當中止民事訴訟。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guī)定:“被告對平等民事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做出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保ㄗⅲ涸摋l采用了“一并審理”的用語,沒有采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用法,可以說學術界所討論的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及相關程序并沒有被最高人民法院認可。參見甘文:《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之評論-理由、觀點與問題》,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頁。)該司法解釋條文簡單,僅規(guī)定了行政裁決情況下法院的合并審理,范圍過窄并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可見,現有的法律根本無法應對司法實踐中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聯系日益緊密的現實。

針對這種情況,近幾年來我國學者在借鑒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理論模式,從而使其一度成為理論界與實務界探討的熱點。不同學者的觀點存在很大的差異,爭議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上:(1)行政訴訟能否附帶民事訴訟?針對此問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部分學者認為行政訴訟不能附帶民事訴訟,(注:參見鄧志偉:《也談行政訴訟附帶民事訴訟》,《人民司法》1993年第4期;瞿秋紅、呂利秋:《行政訴訟不應附帶民事訴訟》,《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石泉、李秀年:《行政訴訟一并審理民事案件若干問題解析》,《人民司法》2001年第4期。)絕大多數學者認為行政訴訟可以附帶民事訴訟;(2)何謂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其范圍(或種類)應該包括哪些情況?在這些問題上,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注:在此問題上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包括行政處罰案件中的三種情況,對行政裁決不服提起的訴訟不應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而是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參見楊偉東:《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探略》,《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1期);第二種意見是大多數學者的意見,認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裁決兩種情況(參見王保禮、劉德生:《行政訴訟附帶民事訴訟問題探討》,《法商研究》1996年第6期);第三種意見認為行政機關頒發(fā)權證的行為引起的爭議和因行政裁決引起的行政爭議由行政附帶民事程序來解決,對于行政處罰案件只是可以適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參見施金才、陳曉宇:《關于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思考》,《行政法理論與審判實務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51-763頁。)(3)行政侵權賠償訴訟是否是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絕大多數學者認為行政侵權賠償訴訟是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有少數學者認為行政賠償訴訟可以作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注:參見葛云松:《在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之間-高永善訴焦作市影視器材公司房產糾紛案評析》,載羅豪才主編:《行政法論叢》,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28頁。)從上可以看出,對于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重合、相關聯的情況應當如何處理,理論界尚未達成一致。

應當承認,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各有其局限性,依靠任何一種訴訟程序都難以理想地解決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案件?,F存的解決方法導致的結果是,案件久拖不決者有之,行政判決與民事判決相互矛盾者有之(如“高永善案”)。由此可知,我國訴訟程序設計上的缺陷是以犧牲公民的權益為代價的,因此,尋找一種符合中國實際的解決辦法已經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兩種處理方式及其劃分標準

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案件雖然外在表現上大致相同,但基本屬性卻并不相同。有的案件形式上是民事爭議案件,但實質上卻是行政爭議案件;有的案件中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的處理可以分開,而有的情況下兩者卻不能分開。我們認為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案件相當復雜,因此在設計處理程序時不可整齊劃一,而是應當根據爭議發(fā)生的先后、爭議本身對案件的重要性以及訴訟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對不同的情況分別設計處理程序。第一種處理方式是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分別進行,但在審判進行過程及判決效力方面有先后之別;第二種處理方式是附帶訴訟,即行政訴訟附帶民事訴訟。那么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是單獨進行還是附帶進行,應該有一個標準。我們認為在判斷應當先后進行還是附帶進行時主要應考慮以下因素:

首先是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聯系的緊密程度。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之間是采取附帶還是單獨審理,關鍵要看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聯系是否緊密,如果兩種訴訟關系非常緊密就可以附帶審理,如果不夠緊密則可以單獨審理。那么,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聯系的緊密程度如何判斷?我們認為緊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行政爭議的處理是民事爭議處理的前提或民事爭議處理為行政爭議處理的前提;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的產生是否基于行政主體的某一行為或某一事實的發(fā)生(行政爭議因民事爭議而生或民事爭議因行政爭議而生,兩者之間雖無依賴關系但在處理時的確難以分開裁決)。

其次是爭議本身的復雜程度。在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情況下必有一個爭議為主要爭議,或為民事爭議或為行政爭議。如果該爭議本身較為復雜則須對兩個爭議分別由不同的審判庭來審理。若該爭議本身很清楚,法律適用明白,解決主要爭議的審判庭就可以附帶加以解決。判斷某一爭議本身是否為“復雜”,主要考慮該爭議所涉及的法律關系是否清楚和簡單明了、訴訟標的是否復雜等因素。

再次要考慮是否為同一法院管轄。由于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所采取的管轄原則有不同之處,因此有可能會出現某一行政爭議歸甲法院管轄而與此行政爭議相關的民事爭議卻歸乙法院管轄的情況。我們認為,當相關聯的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按照管轄原則不應由同一法院管轄時不能采用附帶訴訟的方式,只能將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分別處理。

最后要尊重當事人的選擇權。出于對當事人訴權的尊重,當事人應當有權選擇其所涉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是采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形式還是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分別進行的形式進行訴訟。當然,當事人運用這種選擇權的前提條件是相關聯的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符合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條件。如果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兩者并不具備附帶的條件,則當事人當然無權選擇適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

三、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先后關系問題

當行政訴訟案件與民事訴訟案件分開審理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應當先進行行政訴訟還是先進行民事訴訟。我們認為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兩者并沒有確定的“先行后民”或“先民后行”的模式,兩者之間的關系應當作個案處理。具體而言,確定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先后關系時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以哪一個訴訟為前提。如果民事爭議的解決須依賴于行政爭議的解決,則行政訴訟應當作為前提;如果民事訴訟已經進行,則須中止民事訴訟,待行政訴訟裁判作出之后,民事訴訟再恢復進行且須以此行政裁判作為審理的依據。反之,當行政訴訟過程中出現必須先行解決民事爭議時,應當中止行政訴訟程序,待民事終審判決作出之后,行政訴訟程序再恢復進行。

第二,哪一個訴訟首先開始。原則上當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兩者之間不存在解決上的依存關系時,確定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兩者之間的先后關系則應當考慮哪一個訴訟首先開始。一般而言,首先開始的訴訟則應當首先進行。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先后進行有兩種情況:

1.必須分開處理的情況。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必須分開處理的情況出現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當民事爭議的解決取決于某一行政行為自身的合法性時,行政爭議即作為解決民事爭議的前提性問題,行政爭議的解決是解決民事爭議的基礎。最常見的情況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具體行政行為作為民事爭議當事人主張事實的證據時,民事訴訟當事人一方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提出異議,而該行政行為的合法與否難以確認,或者民事訴訟當事人雙方對行政行為并沒有異議,但民事審判依賴于該行為,而該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難以辨認。這類案件的特點是:首先,這類爭議案件由民事爭議而起,爭議發(fā)生在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不由行政行為引起;其次,在這類案件的審理中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具有基礎性地位,是民事爭議解決的前提,如果不解決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則民事爭議也無法解決;最后,當事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沒有直接請求撤銷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而是一方以行政行為作為支持其訴訟請求的證據,另一方則往往以該行政行為違法為抗辯理由,因此民事爭議的解決不可能回避該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

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應當區(qū)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當事人雙方對某一前提性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且一方當事人針對該具體行政行為提起了行政訴訟。這種情況下民事審判庭應當裁定中止民事訴訟程序,將行政爭議直接移送到行政審判庭,待行政審判終審判決作出之后再恢復民事訴訟程序。第二種情況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雖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發(fā)生爭議,但均未提起行政訴訟,或民事審判庭認為民事審判依賴于某一合法性難以辨認的行政行為。此時民事審判庭應當告知當事人首先提起行政訴訟。

2.可以分開處理的情況。在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案件中是否分開處理還須考慮到當事人的選擇權。如果某一案件符合提起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條件而當事人不愿提起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此時民事爭議就應當與行政爭議分開處理,法院不能依職權直接將民事爭議與行政爭議合并審理。

四、行政附帶民事訴訟

附帶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解決某一糾紛時,就案件事實所涉及的另一性質的法律關系同時予以解決的制度,是訴的合并的一種特殊形式。所謂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的請求,受理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密切相關的民事爭議,將民事爭議與行政爭議合并處理的訴訟制度。

(一)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確立,首先是訴訟程序效益原則的要求。為了實現程序效益,就必然要求降低訴訟成本,如縮短訴訟周期、簡化訴訟程序。其次是為了確保法院裁判的權威性。司法的權威性是指司法機關應當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正如澳大利亞法官馬丁所言:“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中,司法部門應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從這個意義出發(fā),公信力的喪失就意味著司法權的喪失?!保ㄗⅲ恨D引自上海一中院研究室:《21世紀司法制度面臨的基本課題》,《法學》1998年第12期。)司法權威性的主要體現是司法機關作出的裁決為最終的決定。然而,司法實踐中不同法院所作出的判決相互矛盾或同一法院內部不同審判庭之間所作出的判決相互沖突的現象比比皆是。前述“高永善案”即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法院裁判相互矛盾的情況經常出現在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案件中,因此我們主張將關聯性較強的民事爭議與行政爭議合并審理,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則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再次,現有解決方式的弊端也使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成為必要。由于立法上的欠缺和理論界的分歧,不同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對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情況均各行其是。在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案件中,從表面上看是行政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但這一行政爭議的背后是一個民事爭議,行政相對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民事爭議。如果法院僅僅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作出裁判而對民事爭議置之不理,無法徹底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而且事實上法院如果撇開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爭議也不能很好地解決行政爭議,因此法院在解決行政爭議基礎上附帶解決民事爭議是值得考慮的。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實際上,在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案件中,法院在審理行政爭議的同時已經對民事爭議進行了審理,因為法院在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的過程中不可能無視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爭議。以房屋產權登記行政案件為例,當我們翻開法院的判決書就可以看到判決書幾乎完全圍繞著原告與第三人(房屋產權爭議的另一方當事人)之間的房屋產權爭議,原告與第三人所提供的證據主要也是以房屋產權為中心。雙方在行政訴訟過程中竭力想要證明的是自己對爭議房屋應當擁有所有權,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主要針對民事爭議進行審查,然而依據現行法律規(guī)定,行政審判庭的法官卻無法對民事爭議作出裁判,結果卻是撤銷或維持行政行為,民事爭議無從解決。在司法實踐中已經有法院嘗試將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相結合,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處理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相關聯的案件,通過這種方式徹底解決以往行政訴訟中“官了民不了”的難題。(注:在“袁雅琴不服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核發(fā)房屋所有權證”一案中,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通過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了一起因房屋買賣糾紛而引起的案件,在該案中行政訴訟第三人同時被列為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參見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編:《上海法院典型案例叢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141頁。)

(二)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條件

1.以行政訴訟成立為前提。行政訴訟成立是附帶民事訴訟成立的前提條件。當事人在提起行政訴訟時,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或在行政訴訟進行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行政訴訟的起訴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其所附帶的民事訴訟也隨之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在此情況下,附帶民事訴訟的起訴方只能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如果行政起訴被法院駁回,所附帶的民事訴訟也必然被法院駁回。

2.存在關聯性。關聯性是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本質特征。關聯性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之間具有關聯性。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過程中附帶解決與行政爭議密切相關的民事爭議的訴訟活動,民事爭議與行政爭議必須具有緊密的關聯性。這種關聯性是指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由行政主體的同一行政行為所引起或行政行為的作出不僅未解決原有的民事爭議,反而引起新的民事爭議。它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其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是處理民事爭議的前提條件,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問題得不到解決,相關的民事爭議就得不到解決。其二,行政爭議因民事爭議而生,即行政機關為解決已經存在的民事爭議而作出行政裁決,而民事爭議當事人對該行政裁判不服從而產生行政爭議。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的處理雖然不存在何為前提的問題,但兩者在處理時難以割裂。(2)兩種性質的訴訟請求之間的關聯性。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必須有一個(或數個)行政訴訟請求,即行政訴訟原告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要求法院對該行政行為進行審查。訴訟請求因行政訴訟種類而有不同,如在撤銷訴訟中原告訴訟請求為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在確認訴訟中要求確認其法律關系或法律事實、行政行為合法與否或是否有效等。同時必須有民事訴訟請求存在,即要求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兩種不同性質的訴訟請求之間必須有內在的關聯性,這種關聯性在于不同性質的訴訟請求均發(fā)自同一法律事實。

3.附帶民事訴訟應當由民事爭議當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應當嚴格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如果行政訴訟的當事人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并沒有提出民事訴訟請求,則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對民事爭議進行審理并作出裁判。民事爭議當事人對于是否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擁有選擇權,如果不選擇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則法院只能針對行政爭議作出判決。但是,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訴訟案件后,發(fā)現符合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其他條件的,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于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放棄訴訟權利的,應當允許。轉貼于

4.附帶民事訴訟只能在一審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可以與行政訴訟同時提出,也可以在行政訴訟一審結束前提出。如果當事人逾期提出附帶民事訴訟的應一律作為民事案件另案處理。對于行政訴訟已經存在的,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最遲應當在一審判決作出之前提出。一旦進入二審,當事人就不得再提起附帶訴訟,否則根據二審終審的訴訟原則,附帶民事部分實際上是一審終局,這樣將導致當事人無法行使對附帶民事部分的上訴權。

(三)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

1.對行政裁決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行政裁決是由法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guī)授權,居間裁判民事爭議當事人之間所發(fā)生的某一領域與行政管理密切相關的民事爭議的一種行政行為。這種行政行為不同于一般行政行為的特殊之處在于行政裁決必須以民事爭議的存在為前提。如果行政相對人對行政裁決不服就會出現民事爭議與行政爭議并存的局面,即行政裁決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爭議以及行政相對人之間原有的民事爭議并存。行政相對人提出訴訟請求要求撤銷行政裁決,其實質是為了解決民事爭議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爭議。

2.存在民事侵權行為被害人的行政處罰案件。行政訴訟中最常見的就是行政處罰案件,但是并非對于所有的行政處罰案件均須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我們認為應僅限于存在侵權行為被害人的行政處罰案件,即因侵權行為而發(fā)生損害賠償。這類案件中所涉及的事實情況是被采取行政處罰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的某一行為既違反了相關行政法律法規(guī),又構成了民事侵權。這時他既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又要承擔民事法律責任,這兩種法律責任基于同一行為而產生,因而具有緊密的聯系。實踐中最常見的是某些治安處罰案件、環(huán)境保護行政處罰案件等。最適宜的解決辦法是法院在解決行政爭議的同時附帶解決民事爭議。存在民事侵權行為被害人的行政處罰案件大體而言包括以下幾種情況:(1)被處罰人起訴的行政處罰案件。這種情況下被處罰人往往不服行政處罰決定要求法院判決撤銷或加以變更,同時對行政處罰機關所作出的要求被處罰人承擔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也不服;另一種情況是被處罰人僅對民事損害賠償的數額不服而起訴要求減少。(2)民事侵權行為被害人起訴的行政處罰案件。包括三種情況:其一是被害人認為行政機關對被處罰人處罰太輕而向法院起訴,同時要求被處罰人給予或增加對自己的賠償數額;其二是行政處罰機關對被處罰人應當給予致害人的賠償數額沒有作出裁決,受害人不服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作出處理;其三是受害人僅對行政處罰中所確認的賠償數額不服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裁決,重新就損害賠償作出裁判或要法院變更賠償數額。(3)被處罰人和被害人均起訴,此時法院應當將后起訴的當事人根據其訴訟請求不同將其列為當事人。

3.行政相對人實施行政機關已經許可的某種行為時,第三方認為侵犯了自己的民事權益,在提起行政訴訟過程中要求法院附帶解決民事爭議。并非所有的行政許可案件均可適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程序??梢赃m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情況僅限于行政許可相對人實施某種行為,第三方認為侵犯了自己的民事權益,兩者為此發(fā)生爭議,而行政許可相對人提出該行為經過行政機關許可為抗辯的情況。如果該第三方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審查行政許可合法性時可附帶要求法院解決民事爭議。

(四)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程序問題

1.當事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中行政訴訟部分當事人地位是明確的,原告為有權提起行政訴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被告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應當為民事爭議的雙方主體,行政訴訟的原告既可能是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也可能是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但行政機關不能作為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一方當事人,因為行政機關并非民事爭議的當事人。

2.審理。第一,證據問題。行政訴訟部分遵循行政訴訟法的證據規(guī)則,民事訴訟部分遵循民事訴訟法的證據規(guī)則。第二,調解問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行政案件(除行政賠償案件外)一律不適用調解。我們認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中的附帶民事部分可以適用調解,因為附帶民事訴訟從本質上而言屬于民事訴訟,作為民事訴訟基本原則之一的調解原則當然適用。第三,審理方式問題。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一般有三種方式:其一,附帶民事訴訟與行政案件一并審判。附帶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之間的因果關系清楚、案件事實簡明無異議時,人民法院應將兩種訴訟一并審理以迅速、及時地解決爭議。其二,附帶民事訴訟與行政案件分開審理,一并作出判決。這種方式下往往是人民法院首先對行政案件進行審理,然后在此基礎上審理民事爭議,附帶將其解決。其三,附帶民事訴訟與行政案件分別審理、分別判決。附帶民事訴訟關系復雜、案情事實以及與行政案件的內在關聯性含混不清、一時難以查明,如果一并審理,會超過行政訴訟的法定審理期限,影響行政案件的及時解決。此外,如果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因故不能出庭的,也應當考慮先對行政訴訟案件審判后再解決民事爭議。第四,審理期限問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一審判決,《民事訴訟法》則規(guī)定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審理期限為6個月。我們認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期限一般應為3個月,但如果附帶民事訴訟部分較為復雜或出現其他原因不能在3個月之內審結的,可以在行政案件審結后,由原合議庭繼續(xù)審理附帶民事部分,但必須在受理附帶民事訴訟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附帶民事訴訟是在行政訴訟進行過程中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期限應當自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之日起計算,而不是一律從行政訴訟立案之日起計算。第五,審判組織問題。對于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而言,其審判組織應當統(tǒng)一為合議庭,不適用簡易程序。第六,判決問題。在審理的第一種方式和第二種方式下,法院對行政訴訟部分與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應當一并作出判決,并制作一張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書。判決書的事實部分對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和民事爭議的事實應當予以敘述;判決書的理由部分應當分別闡述行政訴訟部分和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判決理由以及適用各自的實體法和程序法情況;判決書的主文部分應當將行政訴訟部分與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分開撰寫。如果由于客觀原因,行政訴訟部分與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不能一并判決的,可以分別制作判決書,但是兩份判決書對各自未處理的民事或行政部分應當有所交代。如果附帶民事部分是調解結案的,應當分別制作行政訴訟判決書和附帶民事訴訟調解書。

3.訴訟期限?;诂F行的法律規(guī)定以及對公民權利的保護,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行政訴訟部分與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分別適用各自的訴訟時效期限。若民事爭議的當事人提起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已經超過《行政訴訟法》上所規(guī)定的訴訟期限,則民事爭議當事人只能單獨提起民事訴訟,不能提起行政附帶民事訴訟。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麻豆| 九九九热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第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免费| 黄色激情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区一区二区三中文字幕| 免费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深夜福利亚洲高清性感| 日韩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久久久|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播放| 麻豆视传媒短视频免费观看| 加勒比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台湾综合熟女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视频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日韩欧美在线看一卡一卡|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出处|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国产不卡的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av|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福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中文免费视频| 少妇特黄av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午夜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日本免费一级黄色录像| 亚洲国产av国产av| 高清不卡一卡二卡区在线| 黄色激情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最近中国黄片| 欧美老太太性生活大片|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