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0-11 07:57:1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實習生發(fā)言稿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論文關鍵詞 高職 就業(yè) 法律意識
筆者對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各專業(yè)二年級近600名學生進行了關于“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的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70份,其中男生190份,女生380份。
當問到就職前,你會認真與用人單位討論工作時間、工作內(nèi)容、勞動報酬等問題時,190位男生100%選擇了“會”;380位女生中有97.4%的同學選擇“會”,2.6%的同學選擇“不會”。問及你現(xiàn)有的工作經(jīng)歷中,曾遭遇過勞動侵權嗎?22.6%的男生“遭遇過”,77.4%的“沒有或遭遇過”;女生中65.8%“遭遇過”,34.2%“沒有遭遇過”。對你希望學校宣傳勞動法或勞動者權益保護類的知識嗎?100%的男生選擇“希望”;84.2%的女生選擇“希望”,10.5%的女生選擇“強烈希望”,有5.3%的女生選擇“無所謂”。
在多項選擇中,問到你遭遇過什么類型的勞動侵權?45.6%的同學選擇了“用人單位克扣、拖欠工資”;38.6%的同學遇到過“加班卻沒有獲得過相應報酬”;43.9%的同學選擇“口頭承諾沒有得到兌現(xiàn)”;3.5%的同學曾被“用人單位無故解除勞動合同”;5.7%的同學選擇“用人單位逃避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19.3%的同學遭遇“無固定期限試用期或用人單位故意延長試用期”。當問到遇到以上侵權問題,你會怎樣處理時?42.1%的同學選擇“向有關部門投訴”;52.6%的同學選擇“辭職”;另有28.1%的同學選擇“忍氣吞聲”。問到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你了解多少時?19.3%的同學選擇“從來沒有接觸過”;73.7%的同學選擇“略知一二,概念模糊”;40.4%的同學選擇“看過有關案例分析,了解一些知識”;24.6%選擇“關注部分內(nèi)容,大體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僅有2人選擇“搜集過相關知識,認識較全面”;無一人選擇“認識全面,理解深刻”;在提到你一般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到相關的勞動維權知識的?61.4%的同學選擇的是“電視”;43.9%的學生通過“報紙”;43.9%的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5.7%的學生通過“專業(yè)書籍”;28.1%的學生選擇的是“朋友間的閑聊”;無一人“接受過相關部門的培訓”。
根據(jù)以上調(diào)查結果,筆者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分析如下:
一、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
1.就業(yè)法律知識匱乏。通過調(diào)查,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但談到在勞動就業(yè)中如何維權或是遇到侵權該尋求怎樣的救助卻束手無策,反映出學生在此方面知識較為薄弱。
2.就業(yè)法律意識淡薄。通過問卷及對部分學生的訪談中感到,學生普遍重視專業(yè)知識及專業(yè)技能的提高,對掌握一定的就業(yè)法律知識缺乏應有的重視,勞動就業(yè)法律意識淡薄。
3.缺少主動學習意愿。許多學生都把掌握就業(yè)法律知識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老師身上,缺乏學習相關知識的主動性。
二、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現(xiàn)狀的成因分析
1.學生對法律類課程重視程度不夠?,F(xiàn)如今,高等職業(yè)教育以重技能、重實踐作為學生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導致部分學生對專業(yè)課程重視有余,對公共類課程不理不睬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學生忽視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
2.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導致學生不敢維權。高職學生在擇業(yè)和就業(yè)過程面對極大的生存壓力,使得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在經(jīng)濟地位、信息掌握方面存在不平等性。畢業(yè)生為獲得工作,往往被迫不接受不合理的條件或降低自己的要求。
3.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不足。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存在法律理論與實踐教育嚴重缺失的現(xiàn)象,在課程設置中,各大院校除了完成教育部規(guī)定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僅有的兩章涉及法律內(nèi)容的課程之外,再無安排其他相應課程,授課時間較短,授課教師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對所從事的教學工作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同時學校也沒有給予應有的地位,相當一部分任課教師沒有真正地將法律教學與提高學生就業(yè)的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
4.就業(yè)指導工作嚴重缺失。學校都設置就業(yè)指導中心,并將就業(yè)指導課列入教學計劃。但就業(yè)指導中心僅僅圍繞畢業(yè)生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的多少,在就業(yè)指導工作中忽略學生是否真正地掌握勞動、就業(yè)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能否在擇業(yè)就業(yè)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自己正當?shù)膭趧訖啵绾握\信就業(yè)等更為重要的法律教育工作及其責任。
三、提高高職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的對策及建議
基于以上對于高職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的調(diào)查和對高職院校法律教育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幾點提高高職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的對策及建議。
1.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專業(yè)教學團隊。縱觀現(xiàn)行教育體制,高職院校注重對學生職業(yè)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眾多用人單位關注的則是學生的個人綜合的職業(yè)素養(yǎng)如工作態(tài)度、團隊意識、對企業(yè)的忠誠度、社會責任感和法律責任感等。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學校培養(yǎng)目標和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的嚴重錯位。對于高等職業(yè)院校不僅僅要高度重視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發(fā)展,還要高度重視高職學生的人格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這是每一所高職院校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一個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可以通過培訓得以提高,但他的人格修養(yǎng)、法律意識、品德操行絕非朝夕就能樹立起來。所以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是通過幾場報告、幾次講座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細致的引導,鮮活的實踐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此,高職院校可以對現(xiàn)有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將從事法律專業(yè)教學的教師、講授就業(yè)指導課程的教師以及學生輔導員進行整合,把關于勞動就業(yè)的法律知識通過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使得勞動就業(yè)法律法規(guī)的教育及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常規(guī)化、常態(tài)化、全程化。
2.在就業(yè)指導課中加入就業(yè)法律知識的內(nèi)容。現(xiàn)如今,《勞動合同法》、《就業(yè)促進法》、《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相繼出臺與實施,高職學生就業(yè)正走向社會化、市場化、法制化。培養(yǎng)高職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做好畢業(yè)前的法制教育工作,能使大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做到知法守法,樹立較強的法制觀念。
高職院?,F(xiàn)有的法律課無法滿足學生在擇業(yè)和就業(yè)過程中對于法律的需求,所以在現(xiàn)有的就業(yè)指導課中加入就業(yè)法律知識的內(nèi)容是最為便捷的選擇。
此外課程內(nèi)容也要適應市場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在學生擇業(yè)和就業(yè)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課堂、教材中難以出現(xiàn)的侵權行為,并且法治進程隨時代的變革也在不斷地完善與發(fā)展,因此相關教學內(nèi)容要及時更新,順應時代變化,增強對學生的指導性,切實地為高職學生解決擇業(yè)和就業(yè)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做到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有機結合,預測畢業(yè)生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規(guī)避可能發(fā)生的就業(yè)風險和就業(yè)陷阱。
3.鼓勵法律專業(yè)教師開設相關選修課程。鼓勵法律專業(yè)教師開設相關選修課程,為學生更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講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yè)促進法》、《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等法律知識,增強學生就業(yè)法律意識。
[關鍵詞] 高中生物 實驗教學 分析方法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生物學科課堂教學中必不可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只重視實驗結果,而不重視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只滿足于實驗是否成功,而對于失敗的實驗卻不加以重視,多加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或者就連實驗都完成不了。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筆者認為學生沒有對實驗作出一定的分析,甚至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對一個實驗進行分析。
在實際實驗操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無關變量影響、干擾實驗結果,致使實驗失敗。此時,實驗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響因素,使實驗重做能獲得成功;另一方面,還可以總結出經(jīng)驗教訓,在以后的實驗過程中能夠避免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因此,筆者覺得,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除了使學生達到提高動手能力、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驗證所學知識這些應有的目的以外,教育學生正確地看待實驗的成功與失敗,并讓學生學會去分析實驗,分析實驗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目的。
如何對實驗進行分析呢?筆者從實際的實驗教學中,總結出從以下的分析方法。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對“實驗目的”的分析。實驗目的,是我們整個實驗操作的核心,材料的選取、實驗步驟的設計等都是圍繞著實驗目的展開的。例如,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這一實驗中,實驗的目的就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那么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就必須圍繞這個目的進行:(1)對比實驗就只能設置一系列的溫度梯度,比如5℃、15℃、25℃、35℃、45℃、55℃等,不能設置成其他因素(像PH)的影響;(2)既然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那么對實驗操作對象酶及催化的底物的選取也要注意,可以選擇淀粉酶催化水解淀粉,但不能選擇過氧化氫酶催化水解過氧化氫。因為在實驗過程中,自變量是溫度,但是過氧化氫本身又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分解速率加快,這樣在分析實驗結果時,就無法得出過氧化氫的分解到底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還是因為溫度的升高;(3)要探究的是對“酶活性”的影響因素,而酶活性的提高或降低我們是無法用肉眼去觀察的,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就必須要找出能代表“酶活性”的現(xiàn)象。根據(jù)第2點的分析,我們知道這個實驗采用的是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將淀粉水解成麥芽糖。結合“淀粉遇碘會變成藍色”這一知識點,我們就可以用碘液加入反應后的溶液中,根據(jù)溶液是否變藍或者變成藍色的深淺來判斷“酶活性”的高低。
實驗分析的第二點,就是對“實驗材料的選取及實驗試劑”進行分析。實驗材料是實驗過程中直接操作的對象,如果材料選取錯誤,那對實驗的結果肯定會造成影響的。例如,在“菲林試劑檢測還原糖”這一實驗中,材料選取的對錯可能是造成實驗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首先,選取的材料必須是含有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而不能是像富含蔗糖的甘蔗之類的(蔗糖不屬于還原糖);其次,不是所有含有還原性糖的材料都合適,比如像韭菜汁、西瓜汁之類顏色較深的材料就不能選用,因為實驗最后的結果“會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的,而韭菜汁、西瓜汁這些液體的本身的顏色就會掩蓋最后的實驗現(xiàn)象“磚紅色沉淀”,導致看不到實驗現(xiàn)象而使得整個實驗失敗。所以在這個實驗當中,應該選用“含有還原性糖而且顏色較淺”的實驗材料,比如梨子汁、蘋果汁等。
“實驗試劑”的分析,相對要復雜一點,因為一個實驗對試劑的濃度與純度、所需試劑的量及實驗過程中試劑的添加順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首先試劑的濃度與純度對實驗的影響。實驗中,規(guī)定的濃度,都是專家學者們經(jīng)過多次試驗后,認為最適合的。所以在實驗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書本多提供的濃度進行配置,否則將會影響實驗的最終結果。如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取下的口腔上皮細胞應該放在0.9%的NaCl溶液中。因為0.9%的NaCl溶液的濃度與細胞中液體的濃度相當,如果NaCl溶液濃度過高,會導致口腔上皮細胞失水皺縮甚至死亡;如果NaCl溶液濃度過低,又會使得細胞吸水膨脹,甚至吸水過多而漲破。關于試劑的純度則比較簡單,主要注意一點:在配置溶液時,要求用蒸餾水的就只能用蒸餾水。比如在配置不同PH的溶液時,如果用自來水,則可能因為自來水中的一些離子的存在而導致配置成的溶液PH有所偏差。
有些實驗對藥品與試劑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無水乙醇、層析液的量就要按規(guī)定使用:提取5g葉片中的色素,用10ml無水乙醇是適中的,若無水乙醇過多,會使色素濃度降低,減少濾紙條上色素的量,使分離效果不明顯;若無水乙醇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離時,向燒杯中例入層析液時,其量距燒杯底不能超過1cm,否則容易沒及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層析液中去了,結果在濾紙條上得不到相應的色素分離圖譜。
試劑的添加順序有時也會成為影響實驗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在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zhì)”,用菲林試劑檢測還原糖時,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必須是先等量混合均勻后才能加入待測溶液中;而在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zhì)時,則只能先加NaOH溶液1ml,搖勻了然后才能加CuSO4溶液4滴。
第三點,則是對實驗的操作步驟進行分析。步驟及操作是否正確是影響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故應重點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操作方法錯誤
在具體操作某個步驟時,沒有按規(guī)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會影響實驗結果。如在“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中,有些學生在換上高倍物鏡鏡頭后仍然使用粗準焦螺旋而導致物鏡鏡頭與玻片相撞,壓碎玻片甚至損壞鏡頭。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應該“在蓋玻片上再加一片載玻片,然后,用拇指輕輕地按壓載玻片”,而有些同學則是直接在蓋玻片上進行按壓,這樣就很容易把蓋玻片壓碎,甚至可能將手劃傷。
2.操作不嚴格
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時,一個眼睛睜著一個眼睛閉著;檢測脂肪時所選用的切片不夠??;在用“引流法”添加液體時,吸速過快,而導致細胞流失;濾液細線劃得不細不齊等等都會對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影響。
3.漏做某個實驗步驟
筆者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驗分析的能力,并就實驗分析的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總結歸納成了“四步分析法”,即從取材、藥品與試劑、步驟及操作、顯微鏡的使用四個方面對實驗進行分析的方法。
第一步:取材分析。正確取材是實驗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學生實驗失敗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確而引起的,因而在實驗分析時,要首先考慮取材是否正確。例如,實驗一“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簡稱“實驗一”)中,準確切取洋蔥根尖生長點部位,是實驗成功的前提。一些學生制成的裝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細胞,就是因為切取部位正確導致的,即沒有選準根尖的生長點部位。實驗二“觀察植物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簡稱“實驗二”)中,取材部位應該是在新鮮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紫色較深處。而在內(nèi)表皮或紫色很淺的部位取材,往往觀察不到或僅有很少紫色液泡。實驗三“觀察根對礦質(zhì)元素離子的交換吸附現(xiàn)象”(簡稱“實驗三”)中,剪取的是有活性的根,如果是死根、爛根,則觀察不到預期的結果。實驗四“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簡稱“實驗四”)中,選取的時片要肥厚、色濃,而老葉、發(fā)黃的葉子則不能選。
第二步:藥品與試劑分析。藥品與試劑的量、濃度、純度等都是影響實驗正確結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檢查,不能忽視。
1.關于量的問題
有些實驗對藥品與試劑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實驗四中,丙酮、層析液的量就要按規(guī)定使用:提取5g葉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適中的,若丙酮過多,會使色素濃度降低,減少濾紙條上色素的量,使分離效果不明顯;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離時,向燒杯中加入層析液時,其量的標準是液面不能超過1cm(距燒杯底),否則將沒及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層析液中去了,結果在濾紙條上得不到相應的色素分離圖譜。
2.關天濃度問題
實驗中,規(guī)定的濃度,都是人們經(jīng)過多次試驗后,認為最適合的。實驗員在實驗前配制藥品與試劑時,濃度要配準,否則將會影響學生實驗。如蔗糖溶液濃度較高時(高于30%),會使細胞因發(fā)生強烈質(zhì)壁分離而失水過多,細胞死亡,不能復原。亞甲基藍溶液在配制時,要求更高,濃度高一點點,就會影響根的活性。
3.關于純度問題
有的實驗如實驗三對試劑的純度有較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蒸餾水中混入雜質(zhì)陽離子,或用自來水代替,則漂洗時,不僅洗去了浮在根細胞表面的亞甲基藍陽離子,而且也會把吸附在根細胞表面的亞甲基藍陽離了交換下來;在對比實驗中,含雜質(zhì)陽離子的蒸餾水也會變藍。
第三步:步驟及操作分析。步驟及操作是否正確是影響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故應重點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漏做某個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不能少,如實驗一中,根尖用10%鹽酸解離后,若不經(jīng)漂洗直接染色,則染色效果極差,因為根尖上附著的鹽酸將和堿性染料起中和反應,從而影響著色;制片時,用鑷子把根尖開碎,這一步也易漏掉。實驗三中根經(jīng)亞甲基藍染色后,若不用蒸餾水反復沖洗,在后面的對比實驗中,蒸餾水也將變藍。
2.操作方法錯誤
在具體操作某個步驟時,沒有按規(guī)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會影響實驗結果。如臨時裝片制作時,有的學生將蓋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這樣制成的裝片中,氣泡較多,嚴重影響觀察。實驗二中,應用鑷子撕取洋蔥表皮,而不少學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較厚,這樣在顯微鏡下也就看不到單層細胞。
3.操作不嚴格
如解離、染色時間不夠,漂洗的時間或次數(shù)不足。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未將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開來;做質(zhì)壁分離復原實驗時,滴入清水的次數(shù)少,濾液細線劃得不細不齊都會對實驗果有一定的影響。
通用技術課程與高考課目所不同的是學生評價課堂好壞的標準不再是能否幫助他們掌握知識與提高解題能力,而是能否幫助他們提高認識、思考和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應從直接經(jīng)驗和親身經(jīng)歷中構建知識體系,即體驗式教學法,來引導和幫助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技術問題,這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更是開設和學習這門課程最有說服力的依據(jù)。只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問題,才有可能構思出針對性的設計方案,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予以實施,形成有實際效益的技術成果,體現(xiàn)學習這門課程的價值。本人根據(jù)通用技術的課程性質(zhì)及體驗式教學的主要特征,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初步探索體驗式教學法在實際教學策略中的應用,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精心設計,上好第一節(jié)課,吸引學生進這門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第一節(jié)課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將充足的教學資料裁剪成內(nèi)容豐富的教案,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爭取這門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上可精要地介紹本學科的精彩之處,把學生好奇心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從此熱愛學習通用技術。本人設計了一連串如“人類如何從石器時展到如今高科技產(chǎn)品層出不窮的呢?”“人類為了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是如何利用外在事物或發(fā)明新事物來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呢?”“人們怎樣發(fā)明制作衣服抵御寒冷,建造房屋遮風避雨,學會用火食用熟食的呢?”等等問題進行誘導,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當這些目的都達到了,人們又如何發(fā)明各種時裝、建筑物和美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一步步引導學生到技術與設計中來,一點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然后輔以介紹靠設計而獲得巨大成功的一些經(jīng)典案例,如耐克公司只搞設計,自己卻不制作一雙鞋子,但賺走了鞋子生產(chǎn)鏈中最大部分的利潤;可口可樂公司憑借設計了一張可樂配方,稱雄飲料市場上百年;肯德基憑借設計了一種快餐銷售模式,令全球癲狂……他們都是靠技術設計而長久大幅贏利的典范。緊接著介紹國內(nèi)其他省份開展這門課的現(xiàn)狀,如浙江是國內(nèi)率先把通用技術納入高考的省份之一,教學在全國處于相對領先地位,學生的緊迫感和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了。最后向?qū)W生介紹大到航天飛機、神舟十號、天宮一號發(fā)射,小到衣食住行,無不是設計與技術的成果。
二、貼近生活,選好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關注身邊
通用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內(nèi)容既來自課程,更大程度上應來自學生生活。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留意身邊的好習慣。
首先,應用視頻,輔以提問,進行啟發(fā)引導。在講到新技術改變生活時,教師可先播放三段大地震后搶險救災的視頻。第一段視頻的內(nèi)容是災民自發(fā)組織起來,用雙手、鐵鍬等在廢墟上瘋狂地翻挖著尋找親人,結果總是失望;第二段視頻的內(nèi)容是一群救援人員開來挖掘機等現(xiàn)代設備快速地搬開空心樓板等重物,但是效果仍不好;第三段視頻的內(nèi)容是幾個專業(yè)救援人士帶著生命探測儀在一堆廢墟旁測試,只用幾分鐘就能確定廢墟下是否還有生命存在,還能迅速確定準確位置,局部少量開挖就能找到傷者,快速高效。待學生看完有所觸動有所思考有所議論時,教師趁熱打鐵追加幾個精心設計的問題加以啟發(fā)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道理,用時不多,但效果明顯。
其次,自制教具,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古人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用技術課的教師應就地取材,自己動手制教具。在講解“設計方案的制訂”時,以同學設計制作鬧鐘為例介紹設計的基本過程。本人親自設計、加工了三個木制橋梁,拿在課堂上當場做了承重技術試驗,將制作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哪些問題,如何解決,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相結合進行講解,教學內(nèi)容具體而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課堂情境,學生反應積極活躍,師生互動良好。
最后,利用校園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將理論加以實踐。教師可充分利用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等各種節(jié)慶活動,進行一些如小板凳、相框、橋梁、航模等小制作、小發(fā)明比賽活動,讓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理論付諸實踐。
三、借用網(wǎng)絡,加大信息容量,應對專業(yè)知識匱乏
通用技術是以技術教學為主的一門課程,單憑教師“一嘴、一筆、一黑板”,是無法給學生一個具體形象的全角視野。借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可將圖片升級為視頻,把相對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化為生動、具體的形象,增加知識容量,課堂內(nèi)容更直觀、生動、有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講授技術發(fā)展史時,可通過視頻,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容量,如通過回放已發(fā)射的“神十”升空的實況及相關“神十”技術的視頻,向?qū)W生介紹我國從無飛船單人飛船多人飛船太空行走與天宮一號對接技術革新的過程。最后提出問題:下一步將探索空間實驗室工程的研制開發(fā),將在2015年前后發(fā)射天宮二號進空間實驗室,讓學生猜想,還需要哪些技術改進或升級?
四、立足實踐,建立好成就感,建構多元知識體系
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只有把理論知識融入現(xiàn)實生活,融入實踐,才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有關開環(huán)和閉環(huán)知識時,本人以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大家非常熟悉的樓梯路聲控燈、自動感應水龍頭兩個控制現(xiàn)象作為開環(huán)例子,以空調(diào)、抽水馬桶的控制現(xiàn)象作為閉環(huán)例子,將兩者圖片進行分析對比,形象直觀,學生很快弄清了二者的區(qū)別。另外,書上的小試驗要盡可能讓學生親自操作,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去做一些具體的物件,當學生自己制作出一件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時,他們會體會到巨大的成就感。如我校學生制作的小凳子、孔明鎖、鳥巢模型等作品,不但會在本班本校同學中互相傳閱,還會傳到外校,甚至家長和親屬也會被學生的作品所觸動。本人指導學生進行多功能學習用品盒(架)、臺燈、小板凳、橋梁模型等物品的設計制作,當學生自己所擁有的理論知識不夠用時,他們會通過請教老師、網(wǎng)絡搜索等方式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哪怕是簡單的物件的產(chǎn)生都會有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伴隨著努力與艱辛的過程,都是使學生完成從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到理論的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多元知識體系已悄然建構。
五、走出課堂,分好層級梯度,提高學生學習信心
通用技術教學若局限于課堂,理論的灌輸往往沒有良好的實際效果。開展適當?shù)恼n外活動,讓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實踐,是通用技術教學的必須之舉。例如,在進行“產(chǎn)品人性化設計”內(nèi)容教學時,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繪制一份校園平面圖,標出人機關系設計不合理之處并尋找解決的方法。學生平時生活在學校里,但甚少有人仔細觀察過,這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讓學生一下子就投入到活動中去。又如,在進行臺燈制作項目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差異設置難度不一的幾種方案,最低層次的只要能用開關控制臺燈的亮、滅就算合格;稍難一點,加入定時器、聲光控等開關;再難點的要求亮度可調(diào),燈光要射在特定區(qū)域內(nèi);最難的一級,學生自己找資料買零件,造出符合各種需求的個性化臺燈。這樣多級梯度分布任務雖然難度不同,但訓練科目是一樣的,參與的每個人都能最大限度獲益。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掌握所學知識,在角色體驗中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信心。
讓學生在學習中開動腦筋,在實踐中親自動手,在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進而發(fā)明創(chuàng)新,他們很快就會喜歡上這門課。誠然,作為一門起步不久的課程,如何進行通用技術課程的有效教學尚需我們通用技術教師和研究者們共同關注、共同努力,立足于課堂教學實踐,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經(jīng)常進行溝通交流,為促進有效教學、提升教學質(zhì)量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地質(zhì)版,2011,7(2).
[3]顧建軍,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生物實驗是學習生物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法,但長期以來很多學校的實驗教學停留在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的層面上。很多教師認為,在學生實驗中,只要學生能按步驟完成實驗,只要能做出課本上的實驗結果,就是成功的實驗。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按教材內(nèi)容紙上談兵,從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到實驗現(xiàn)象,沒有直觀的感受,一切都是背誦加想像。由于在大量的習題中含有實驗內(nèi)容,練習指導實驗教學的現(xiàn)象隨之產(chǎn)生。學生沒有做過實驗,解題如同盲人摸象。雖然他們經(jīng)常利用多媒體演示一些實驗,但沒有親自動手就永遠只是一個看客,到頭來還是只能紙上談兵,動手能力得不到鍛煉,更談不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了。其實,在生物學科發(fā)展中,每個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每個假說的提出,都需要很多的實驗做基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理論課上遇見不到的問題,只有通過分析、合作、探究來尋求解決的方法。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實驗觀念,發(fā)揮學生在實驗課中的主體地位,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實驗課堂的主人,而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模仿者、旁觀者。例如,在模擬考試中有一題: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某學生得到的色素帶顏色較淺,導致這一現(xiàn)象可能的原因是:A.取材的葉片本身顏色淡,色素總含量偏少;B.未加入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C.劃濾液細線的次數(shù)較少,使濾紙帶上的色素含量較少;D.層析時色素帶沒入層析液中。試卷最初提供的參考答案是:ABCD,在批改前修正為ABC。但有一部分老師認為D選項也是可能原因,理由是前一階段的某一份試題中有相同的內(nèi)容,如果D選項不選,將造成前后矛盾,引起混亂。這是典型的練習指導實驗教學現(xiàn)象。如果試題是嚴謹和科學的,對學生正確理解實驗的科學思想和方法、推理實驗現(xiàn)象就會有一定的幫助;如果試題偏離了科學的軌道,那我們將把學生引向何方?學生沒有直觀感受,教師應該有實驗教學經(jīng)驗,或者親自動手做一做這個實驗,以實驗現(xiàn)象為證據(jù),對試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值得慶幸的是,有位教師很快就做了色素帶沒入到層析液中的操作,實驗結果是濾紙條上沒有色素帶,談不上色素帶的深與淺。這一題給教師帶來了很多啟發(fā),實驗課決不能以講代做。
二、合理分組,為學生提供實驗和合作的平臺
高中生物必修二模塊中,在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內(nèi)容前,讓學生調(diào)查自己父母的一些形狀特征,如眼瞼、耳垂、卷舌、拇指彎曲、酒窩、食指長短等性狀,這樣就能大大增加學生的探究興趣。上課伊始,分小組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興趣盎然,但有很多疑點無法解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又如,在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時,將全班學生分組,分別探究光照、溫度、CO2濃度等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寫出實驗的大致思路:自變量如何設置、因變量如何體現(xiàn)、無關變量如何控制等等,學生分組合作,群策群力,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三、實驗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在學習上積極主動,才能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生物實驗中存在很多的創(chuàng)新點,如果能充分抓住這一點,學生的興趣也就能很快被吸引。例如,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有的學生將濾紙條變?yōu)閳A形濾紙,在正中央滴加濾液,結果形成了4個不同顏色的圓,筆者展示給其他小組看后,很快引起競相模仿,全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點燃了。還有的學生用粉筆代替濾紙條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能有這樣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在出乎教師的意料之外。又如,“滲透作用”實驗是教材中的重點實驗之一,尋找合適的“半透膜”材料是學生感興趣的地方(課本上提供的材料是玻璃紙),學生也非常樂于創(chuàng)新。他們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想到了雞蛋膜、玻璃紙或魚等。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把這些材料都找出來,逐個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雞蛋膜和魚鰾是較為理想的實驗材料。再如,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實驗中,酵母菌呼吸作用產(chǎn)生氣體這一現(xiàn)象,可以在錐形瓶里放入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上面套上一個氣球,通過觀察氣球的膨脹,直接感受呼吸作用產(chǎn)生氣體這一現(xiàn)象。為了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可以用橡膠手套等,使氣體膨脹之后產(chǎn)生一定的形狀。將收集到的氣體導入澄清石灰水,可以使其變渾濁,進一步探究該氣體是CO2。在“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shù)年P系”實驗中,教材建議的實驗材料是含酚酞的瓊脂塊與質(zhì)量分數(shù)為0.1%的氫氧化鈉溶液,換用涼粉代替含酚酞的瓊脂塊,用紅墨水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其實驗效果也不錯,這樣做,不僅降低了實驗成本,減少了制備瓊脂塊的麻煩事,而且可以避免氫氧化鈉溶液腐蝕衣服和皮膚的安全問題??傊?,在實驗過程中,創(chuàng)新實驗,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學生對生物學實驗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正確對待學生實驗中的錯誤
關鍵詞: 高校師生關系 發(fā)展態(tài)勢 類型及問題 對策及方法
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關系,在教育這一類別中的師生關系是最為基本且重要的關系。所以,建立積極向上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樹立起教師的“教風”和學生的“學風”的旗幟,同樣也有利于實現(xiàn)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增強國家綜合國力這一偉大目標。
一、師生關系的定義及定位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占主導作用;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客體和主體的統(tǒng)一體,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接受教師的教育,教師與學生之間是教育關系、道德關系、心理關系……它是教學工作中的一種人際關系,是在教育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務,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中心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如下是對幾種存在于師生之間重要關系的擴展:
1.教育關系
師生間的教育關系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師生為共同完成教學工作而建立的工作關系和組織關系。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不同的地位,履行不同的職責,這種不同的職責根據(jù)師生從事的工作的性質(zhì)所決定(教師的工作是教,學生的工作是學)。教師是教育者,而學生是受教育者。
2.師生間的道德關系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道德關系,是指在教育過程中雙方都應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的關系,這種關系是靠責任感、義務感來維持和鞏固的。建立健康的師生道德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在這種關系中教師的道德觀、信念觀、情感、意志、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師生關系則應該是一種民主的平等的關系,而不是隸屬關系。教師沒必要用處罰手段來維持教學秩序,應憑借自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靈活的教育技能來維持這一教學秩序。尊師愛生是師生關系最準確、最生動的概括。
3.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
心理關系包括師生之間的認知關系和情感關系兩個方面,師生之間通過交流和溝通可以建立友好、諒解、親近關系,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師生之間的認知關系。一切心理關系都是建立在認知基礎之上的,師生之間的認知和一般的認知一樣,也要經(jīng)歷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過程,發(fā)展師生之間的認知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由于師生之間的認知具有相互反饋的特點,教師對學生的認知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認知,反之亦如此。
(2)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情感是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夠調(diào)節(jié)教師自身的行為,形成良好的心境去激起對教學工作的高度熱情,鼓舞自己去克服困難,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而且能夠使得學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并轉(zhuǎn)化為接受教育的內(nèi)部動力,學生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二、目前高校師生關系的發(fā)展勢態(tài)
目前高校師生關系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和諧良性發(fā)展的趨勢。這種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趨勢具體體現(xiàn)了以下三大特征:
1.人格平等
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是作為教學活動中的組成部分,盡管師生各自的角色和責任不同,但是他們都是作為人的存在,本質(zhì)都是“人”的本質(zhì)。作為人的存在,教師和學生有同樣的基本感受和需求。學生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獨立的,都有自己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雙方互相理解與尊重。
2.民主對話
師生對話是師生間互為主體交往的基本表現(xiàn)。所謂對話,是指師生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溝通和交流方式,是師生之間平等、尋求知識與精神的際遇的愛心交流,是一種蘇格拉底式的“在靈魂深處激動、不安和壓抑的對話”[1]。這種對話既有言語交流,也有知識等多方面的深層次的交流。傾聽、吸引、包容,是師生雙方在精神層面彼此的“敞開”思想、經(jīng)驗和情感等與“接納”,互相的“雙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領”[2]。
3.愛與尊重。
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互為主體的交往以雙方的相互尊重和彼此的愛為前提。對話是促成雙方理解的前提,彼此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相互尊重和愛。只有師生互相尊重,師生才能確認對方、把握對方的獨特,才能與對方產(chǎn)生精神上的相遇和溝通,共同體驗同一經(jīng)驗;只有師生彼此間有愛,師生才有彼此的“敞開”和“接納”,真正進入對方的精神領域,做到精神理解精神,生成平等的對話。這種尊重與愛是相互的,學生要尊重教師,同樣學生也需要教師的尊重;教師要愛學生,學生也應同樣地愛教師,不是相反的單一向度[3]。教師付出愛與尊重的同時,也收獲學生的熱愛與尊重,教師才能體現(xiàn)自我價值,從而達到自我實現(xiàn),才能激發(fā)出更高的工作熱情,迸發(fā)更多的愛與尊重。至此,師生關系出現(xiàn)和諧的良性循環(huán)[4]。
三、高校師生關系的主要類型及問題
高校師生關系和其他的社會關系一樣,也有著多種多樣、五花八門的類型。由于這些不同的類別,在教育活動中的師生之間也就產(chǎn)生不同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這樣幾類師生關系:
相敬如賓型:教師和學生兩者彼此恪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師教學生學”,各盡其職,各安其分。這種類型彼此都循規(guī)蹈矩,無可厚非,多了一些理性,但是缺少了彼此間的關愛。這是教育體系中的一點瑕疵。
相輔相成型:教師和學生兩者彼此在教學活動中找到自己追求的方向,教師把講臺當舞臺,施展才華,鉆研工作,教有心得;學生把課堂當寺廟,苦修正果,汲取新知,學有所成。雖說這種類型應該說算教學正道,但未達到“教書育人”的境界。
相互反目型:教師和學生兩者彼此在教育活動中沒有找準本身的位置,或是教師厭教,學生厭學,師生如同陌路人;或是性情相悖,言行相抵,并隨著時間的長河逐步演變?yōu)橄嗷硨Φ年P系。這種關系是教育體系中的“悲劇”。
相契相融型: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兩者彼此相契似鐵,相融似水,共同追求新的境界,獲取新的結果。師生情誼成為雙方的重要精神支柱,并影響自我以后的發(fā)展。這種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讓人得到一絲慰籍。
這幾種類型的劃分是一種簡單的劃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多地表現(xiàn)為以上幾種類型的交叉、綜合。因此,相契相融的師生關系才是我們應當推崇的,它是教育活動中的劑,是讓教育活動順利展開的因子。然而在這幾種師生關系類型的變化中,教學活動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當代是信息化社會,學生要掌握寬廣而系統(tǒng)的知識,只是簡單地靠教師的灌輸,自身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地調(diào)動,所以教師即使費盡口舌,學生的學習也沒有顯著的提高。這種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僵硬而不和諧的。事實上,由于知識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從學校獲得的大量的知識不再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了,因而這些知識已不適宜終生受用”[5],那么自然而然學生也就缺乏興趣了。
四、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主要對策及方法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為了更好地實施國家的教育方針、四化政策,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人才,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這是由教育的目的性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所決定的。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責任,主要由教師來承載,這是由教師在教學中的權威性和教師相對成熟性決定的。師生關系則更多地體現(xiàn)在“教”與“學”的任務上,只有“教學”任務完成好了,師生關系才會有顯著的發(fā)展和提高,呈現(xiàn)良好的態(tài)勢。
《學記》中說:“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升而弗達。”它精辟地指出了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而不強迫牽拉;鼓勵他們自學,而不勉強推動;指出學習途徑,而不直接告訴他們結果的道理。盧梭也說過:“問題不在于教他們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習的興趣,而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保?]19世紀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認為:“不稱職的教師強迫學生接受真理,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則教學生主動接受真理?!保?]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指出:“如果他不能籌劃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確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確,他還是學不到什么?!保?]可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教”與“學”看成教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之一,只有做好這一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處理起來才會順利融洽。
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對策中,屢試不爽的方法是教師把以識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動人作為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平臺。只有將這三點發(fā)揮極致,師生關系才能獲得良好的進展。
以識服人。教師的學養(yǎng)、見識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它使學生首先從能力方面認可你、接受你、折服于你,包括:專業(yè)知識、行業(yè)技能,即教學內(nèi)容的權威性;治學特點、教學技巧,即方法論上的科學性;邊緣知識、綜合素養(yǎng),即能力結構的廣博性。
以德感人。教師的品性、素養(yǎng)、為人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感性動力,它使學生進一步認可你作為個人的示范,愿意和你發(fā)展關系,以獲得熏陶。包括:熱情敬業(yè)精神,即教師的職業(yè)操守;處事原則、待人態(tài)度,即教師的道德觀念,性格脾氣;興趣愛好,即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
以情動人。如果識、德屬于師生關系中的“硬件”質(zhì)量,那么“情”則為軟件措施。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經(jīng)??吹浇處煂W問高深,立身謹嚴,堪稱完人,但是學生就是不“感冒”。究其原因,可能是師生之間缺少了一條感情線或紐帶。
以上是從教師這一角度提出了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中教師所應作出的努力,這些雖不全面,但也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代價、艱辛的努力,而從學生這一角度來看,簡單地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
尊師重道。作為高校學生,理應發(fā)揚優(yōu)良的光榮傳統(tǒng),尊重師長,以崇高的品德作為禮儀規(guī)范與教師打交道,實現(xiàn)師生關系融洽的目的。
以“學”為己任。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的高尚人格作為典范,尊重教師的教誨,積極響應教師在課外所布置的教學任務和活動安排,要懂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精神實質(zhì)。
總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大學生的復雜性和獨立性加大了這一工程的難度,故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套設施、各種要素的積極參與,如:學生和家長的配合,教學環(huán)境的治理,教學政策的完善,社會輿論的支持……往事越千年,從孔夫子擎起“有教無類”的大旗,與三千子弟、七十二賢人一道演繹動人故事開始,師生關系隨人類的繁衍而延續(xù),與人類同在,我們無法逃避現(xiàn)實,只能面對,讓我們在痛苦的磨礪和追求中品嘗它賜予的甘甜。
參考文獻:
[1]亞斯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1991,11.
[2]佐藤學著.鐘啟泉譯.學習的快樂――走向?qū)υ?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李院莉.大學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2007,4.
[4]弗羅姆著.劉福堂譯.愛的藝術.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查爾斯?赫梅爾.今天的教育為明日的世界――為國際教育局寫的研究報告?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
[6]盧梭.愛彌兒.商務印書館,1978.
關鍵詞:實驗細化;實驗遷移;儀器選擇;化學生活化
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密度的課堂教學,表面上似乎提高了課堂效率,而實際上,會使一些學生聽不懂、學不會、跟不上,從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結果是欲速則不達。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化學以實驗為基礎,在實驗中讓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通過自主、合作等形式在課堂上展示自我、肯定自我,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通過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學習的快樂、傾聽的快樂。
一、實驗細化,培養(yǎng)學生思考興趣
九年級人教版化學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中,對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進行授課,讓大膽、自愿的學生到講臺上給學生做演示實驗。此時先讓學生觀察課本的實驗圖,說出自己看到的內(nèi)容。比如提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答:水槽、集氣瓶、吸管、玻璃片、學生在吹氣等,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展示一個空的水杯:
問:里面有多少空氣?
答:滿的。
又展示一個裝有半杯水的水杯:
問:里面有多少空氣?
答:水上面那部分的體積就是空氣的體積。
最后展示一個裝滿水的水杯:
問:現(xiàn)在水杯中還有多少空氣?
答:幾乎沒有空氣了,里面充滿了水。
我肯定了學生的回答,讓學生自己思考總結用什么方法可以趕走水杯或者容器中的空氣,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想幾個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而不是死記硬背,這對后來用紅磷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有一定的鋪墊作用。
讓學生再看第二和第三幅圖:
問:收集滿氣體的集氣瓶在水中蓋上玻璃片還是取出水面后再蓋上玻璃片?
答:水中。
問:為什么?
答:防止空氣進入。
問:生活中我們水杯裝滿水后不蓋瓶蓋,倒放水會怎樣?
答:水會灑出。
問:收集滿氣體的集氣瓶為什么正放在桌面?
答:防止氣體逸出。
……
這一層層的推想使學生逐漸思考收集氣體的方法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這個時候再追問如何收集早晨操場的空氣,學生會很快給出正確答案。這樣的引導花費時間雖然長,卻給第二單元課題3“制取氧氣”課題中收集氧氣的方法作了鋪墊,達到了學習的高效。這種課堂的效果不會在本節(jié)課立刻顯現(xiàn),它是一個過程,用前面的鋪墊化簡了后面的難點,使學生在練習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分析實驗,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興趣
凈化水的實驗重點強調(diào)過濾操作,但在做題時會涉及凈化效果的高低,在上課時不能簡單地只強調(diào)過濾,還要涉及一些潛在的思考。首先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其次展示實驗現(xiàn)象:
小組一:水變得清澈。
小組二:水變得清澈,但是有顏色。
小組三:水變得清澈,但是有異味。
小組四:水變得清澈,但是既有顏色,又有異味。
問:觀察過濾后的水和濾紙上的殘留物,思考過濾操作除去水中的哪些雜質(zhì)?
答:除去了不溶性雜質(zhì),色素和異味還在水中。
點評:正確,那如何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呢?
答:在水中加入活性炭,然后再過濾。
點評:回答得很好,可是過濾的時間較長,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能將活性炭固定住就好了,再讓水經(jīng)過活性炭。
點評:回答得很完美,你們?nèi)绻軇邮肿龀鲞@樣一個裝置就更加完美了,你們可以課后思考著做一個。
展示一支事先已經(jīng)裝好活性炭的注射器,讓學生按照要求進行實驗,這樣能激發(fā)學生改進實驗的興趣。
三、巧選實驗器材和藥品
現(xiàn)在有一種化學叫綠色化學,也有一種實驗叫微型實驗,注意節(jié)約,減小環(huán)境的污染,但是課本中的化學實驗最好不要用替代儀器和微型實驗。課堂驗最好使用規(guī)范、常用的儀器,使學生思維規(guī)范化,取代儀器最好在興趣實驗或“變廢為寶”中出現(xiàn),增強學生的思維轉(zhuǎn)換意識。微型實驗雖然能減少污染、節(jié)約藥品,但課本實驗的目的是學生能觀察得更仔細,用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現(xiàn)象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保持實驗的可觀性。
藥品的添加也要重點強調(diào),否則學生只會簡簡單單地把藥品混合。如,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制氧氣時,學生可能只觀察到藥品的混合,沒有想到藥品的添加有先后順序,引導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常識,如,在小河中扔一塊小石頭,這時有什么現(xiàn)象?學生思考后會回答水會濺出,再問當固體和液體混合時先后順序是什么?學生很自然地回答:先放固體,后放液體。組裝儀器也是一樣的道理,用引導生活中建筑樓房和生活中的習慣性,引導學生掌握組裝儀器的先后順序,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生活化,更感受到學習化學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總之,學習化學離不開實驗,化學以實驗為基礎,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嚴格要求實驗操作,講解實驗要領,使相關實驗生活化,訓練學生培養(yǎng)化學思維,以最短的時間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不知不覺中輕松提高自身能力,達到課堂效率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堂感覺不到恐懼,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性和耐心。智慧的啟迪、情感的激發(fā)、知識的生成、技能的形成、方法的獲得,都需要這種過程的浸潤,課堂是生態(tài)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自己能發(fā)言的課堂,讓課堂在化學實驗中變身為師生爭辯的課堂、有學習興趣的課堂、輕松愉悅學習的生態(tài)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重在過程,把握當下。執(zhí)著追尋,永不氣餒。這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常言道,一點一滴的積累好習慣,就是一磚一石地堆砌自己的好品德。習慣成自然,品質(zhì)鑄其中。一以貫之,必有大成。
下面我想給同學們講兩個故事:
早在日本剛剛戰(zhàn)敗的1946年,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汽車小廠“豐田”開始立下雄心,制定出向當時的汽車王國——美國挑戰(zhàn)的計劃。作為戰(zhàn)敗國,“豐田”公司在資金技術上根本不能與實力雄厚的美國汽車大公司相比,而且在1949年以前駐日本盟軍司令部還禁止日本制造汽車,但這些都沒有能夠阻止日本人向美國挑戰(zhàn)的雄心。30年后,日本汽車擊敗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王國,“豐田”汽車也成為世界上家喻戶曉的日本名牌。
日本“尼康”公司原是生產(chǎn)軍用望遠鏡的軍工企業(yè),日本戰(zhàn)敗后不得不“軍轉(zhuǎn)民”,“尼康” 開始轉(zhuǎn)產(chǎn)民用照相機。當時世界上照相機王國是德國,“尼康”公司就把自己的產(chǎn)品定位于趕超德國照相機,30年后日本照相機擊敗德國照相機,現(xiàn)在世界上高檔照相機的90%都是日本產(chǎn)品。二戰(zhàn)前世界上手表王國是瑞士,戰(zhàn)后日本的“精工”等公司又把產(chǎn)品目標放在趕超瑞士手表上,現(xiàn)在日本超過了瑞士成為世界第一手表生產(chǎn)國。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著名青年演講家、歸國教授鄒越先生講過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