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1-15 08:55:0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公司審計規(guī)范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實體經濟競爭日漸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兼并重組,形成集團化的發(fā)展模式。政府及投資者對國有資本加大了監(jiān)督力度,高度關注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企業(yè)集團的運作管理。隨著政府對監(jiān)督力度的不斷加強,對企業(yè)集團內部審計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體現內部審計價值增值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建立企業(yè)集團內部審計規(guī)范體系,是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提升內部審計價值的基礎。
內部審計規(guī)范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旨在對內部審計業(yè)務活動的全過程進行規(guī)范。中廣核集團內部審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煉出一套適合企業(yè)集團化運作管理模式的內部審計管理規(guī)范體系,以明確內部審計各項業(yè)務活動的流程標準和質量標準。中廣核集團內部審計規(guī)范體系經過多年實際執(zhí)行的檢驗及補充調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規(guī)范體系。
二、內部審計規(guī)范體系的內容
內部審計規(guī)范是為更好實現審計目標,指導審計實務而形成的有機整體。企業(yè)集團內部審計既承擔審計業(yè)務實施管理,又行使審計職能管理。中廣核集團內部審計規(guī)范體系以集團內部審計職能作為輸入,制定了包含審計業(yè)務實施管理和審計職能管理的3個層級的審計規(guī)范體系,分別是:集團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審計制度實施細則和標準、各公司內部審計管理規(guī)范文件。(如圖1所示)。
(一)集團內部審計管理制度
集團內部審計管理制度是明確內部審計業(yè)務活動宗旨、權限、職責、業(yè)務范圍的政策性文件,規(guī)定了集團公司與成員公司在內部審計業(yè)務活動中的職責分工、任務和職權。
集團內部審計管理制度是對審計業(yè)務實施管理的指導性要求,包括年度內部審計計劃、審計業(yè)務的實施標準、經濟責任審計、審計質量控制、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審計糾正改進行動要求。
(二)審計制度實施細則和標準
審計制度實施細則和標準是對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承接,對各項審計業(yè)務活動制訂了實施標準,對年度計劃、質量控制、人員發(fā)展制訂實施細則,使整個集團內部審計相關業(yè)務有章可循。
審計制度實施細則和標準按審計管理對象劃分為內部審計業(yè)務實施管理和內部審計職能管理。內部審計業(yè)務實施管理包括專項審計流程管理細則、9類專項審計實施標準、審計糾正行動管理細則;審計職能管理包括年度審計計劃管理細則、內部審計負責人考核管理細則、優(yōu)秀內部審計項目評選管理細則、內部審計人員培訓與交流管理細則。
1. 專項審計流程管理細則。它的目的是規(guī)范集團專項審計基本流程和各階段的要求等,保障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集團專項審計的基本流程統一分為四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報告階段、跟蹤階段,對每個階段的工作流程和實施方式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
2. 審計糾正行動管理細則。審計糾正行動是指審計部門以書面形式向被審計單位發(fā)出的審計發(fā)現問題及審計整改建議。本管理細則旨在對審計部門發(fā)出的審計糾正行動進行跟蹤管理,明確問題的責任主體,確保審計建議得到整改、相關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內控缺陷得以消除。
3. 專項審計實施標準。為了統一集團專項審計業(yè)務,保證審計質量,集團對9類專項審計業(yè)務制訂了實施標準,從審計人員配置、風險評估、審計重點、審計分項、審計方法、審計方案、審計報告、審計結論等方面制訂具體的標準要求。9類專項審計包括財務審計、采購審計、投資審計、工程審計、生產審計、信息審計、綜合管理審計、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等九種類型。
4. 年度審計計劃管理細則。本管理細則是對集團各公司編制年度審計計劃制訂具體的規(guī)定和要求,提高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計劃性和系統性。本細則對審計項目管理、審計對象管理、審計循環(huán)周期管理、審計計劃管理進行詳細規(guī)定。
5. 內部審計負責人考核管理細則。集團內部審計明確了各公司內部審計負責人的職責和業(yè)務指標,以考核為手段,以提升審計管理為目的。管理細則中明確考核標準、考核方法、考核結果運用,每年底對公司內部審計負責人進行評考核。
6. 優(yōu)秀內部審計項目評選管理細則。本細則旨在提升集團內部審計項目質量,從審計規(guī)范化和審計成果兩方面分別設置了23項和15項評價指標。例如審計成果分別設置了審計發(fā)現重大違法違規(guī)問題、換回或避免公司發(fā)生經濟損失、重大內部控制缺陷、審計結果得到公司級或董事會的書面肯定、審計結果為紀檢監(jiān)察提供線索等方面制訂評分標準。
7.內部審計人員培訓與交流管理細則。本細則旨在規(guī)定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管理,加強后續(xù)教育,同時提出內部外部審計交流原則及管理規(guī)范。
(三)各公司內部審計管理規(guī)范
各成員公司根據審計業(yè)務開展情況以及公司的發(fā)展階段,按照“統一規(guī)范,分級實施”的原則,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程序,以承接集團公司的制度、細則,規(guī)范公司的內部審計業(yè)務活動。
三、內部審計規(guī)范體系的作用
企業(yè)集團內部審計規(guī)范體系的建立,對集團內部審計規(guī)范運作,實現內部審計資源共享,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保障內部審計質量、提升內部審計價值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一)規(guī)范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建設
《集團內部審計管理制度》統一要求獨立運作兩年以上的集團管理二級子公司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專職的審計人員,內部審計負責人由集團公司總部推薦等規(guī)定,為規(guī)范集團內部審計規(guī)范運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統一了集團內部審計實施標準
集團內部審計制度實施細則從職能實施管理和業(yè)務實施管理兩方面建立了統一的標準,統一了集團內部審計活動基本規(guī)范及標準,實現了集團各公司內部審計經驗與資源共享,較快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系統化、規(guī)范化。
【關鍵詞】 信息系統審計;審計規(guī)范;案例分析
信息技術正在擴展審計的內涵與外延。與早期的審計相比,現代審計的“對象”、“目標”以及“目的”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行為、過程和系統等為審計主體的“非信息審計”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國在相關審計法規(guī)的指引下,信息系統審計實踐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但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分析可以發(fā)現,信息系統審計實踐存在不少的問題。本文就某航空公司的收入結算系統審計項目進行案例分析,透視信息系統審計實踐存在的問題,并對政策制定提供相關的建議。
一、某航空公司的信息系統審計項目
某航空公司的審計項目是2005年的重點審計項目之一,其目的是要為實現“真實、合法、效益”的審計目標奠定基礎。開展信息系統審計是抓住該集團特點,培育項目亮點,把這個項目做成精品的重要舉措之一。信息系統到底怎么審,怎么評價,審計人員想到找一條別人走過的路子,照貓畫虎。但查閱信息系統審計的相關資料,看到的基本上是國外對信息系統審計的理解與做法,與我們的審計有較大的差別,如果直接硬套過來,只能是東施效顰;詢問相關的專業(yè)人員,大家都沒有類似的經驗。經過幾次討論,審計組決定首先找對某航空公司信息系統實施管理的規(guī)則發(fā)展部、信息技術中心兩個部門的領導進行一次深談,聽聽他們對A航空公司信息系統的評價,希望從中理出一些思路,再進一步確定具體工作方案。與被審計單位部門領導談話進行得比較順利,審計人員也漸漸理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企業(yè)的信息系統體現的是企業(yè)的管理理念。這次信息系統審計應該主要抓住以下方面:首先是該航空集團信息系統的規(guī)劃、建設、管理與整個公司的發(fā)展是否相適應,信息系統資源的整合是否能夠跟上公司其他資源高速整合的步伐;其次是公司信息系統的功能是否能夠滿足業(yè)務特點的要求;再次是結合在數據審計中發(fā)現的大量數據問題,特別是數據整理中再現的問題,來考察信息系統中存在的問題。但在實際問題的處理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困難,無現成的案例和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可借鑒。為了確保審計目標的實現,審計組開展了信息系統審計。在系統審計的探索中,審計人員根據調查了解的情況,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跟蹤被審計單位的業(yè)務過程和數據處理流程,發(fā)現了被審計單位收入結算系統中存在的非法銷售暗扣處理模塊,具體信息系統審計過程包括:一是數據分析,發(fā)現問題線索;二是通過數據對比,求證問題線索;三是跟蹤業(yè)務過程,發(fā)現暗扣代碼文件;四是跟蹤數據處理流程,發(fā)現暗扣模塊。最終通過對某航空公司收入結算系統的審計發(fā)現,進入系統的原始數據由面額逐步轉變?yōu)槊~和凈額,系統以最后的凈額與人結算,并生成運輸報告?zhèn)鬟f到財務系統確認收入,從而實現了航空公司暗扣銷售和凈額結算。至此,該信息系統審計項目也宣告結束。
二、案例分析
由上述案例過程可知,我國對企業(yè)信息系統審計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審計實務中到底如何開展信息系統審計還缺乏有說服力的案例和行之有效的辦法,更不要說具有可操作性的完整的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體系。總體來講,筆者認為從上述案例可以反映出當前我國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體系還存在著如下幾個方面的缺陷。
(一)沒有完整可借鑒的由權威機構制定的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
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是信息系統審計經驗的總結,是對審計活動內在規(guī)范的反映,審計人員按照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所確定的程序、步驟、技術和方法開展工作,能夠少走彎路,提高信息系統審計效率,保障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科學、有序、高效地運行,全面實現信息系統審計目標,降低信息系統風險,同時也可降低財務審計、績效審計以及環(huán)境審計等風險。而上述案例也說明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尚處于探索階段,在信息系統審計實踐中缺乏有說服力的案例,根本談不上完善的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體系,而在國外卻存在如ISACA這樣的機構去提供完整的信息系統審計準則、指南和審計程序,至2010年4月其已經了16項基本準則,41項審計指南和11項作業(yè)程序。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整合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制定的實踐與理論資源,在借鑒國外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的基礎上,推進我國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體系制定的進程。
(二)信息系統審計的開展缺乏計劃,不存在后續(xù)審計階段
對信息系統的審計是一個過程,包括信息系統審計計劃、實施、審計報告以及后續(xù)審計階段,而在上述案例中,對信息系統的審計是一個摸索的過程,根本談不上信息系統審計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是國家審計,還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同樣需要制定信息系統審計計劃?!秲炔繉徲嬀唧w準則第28號――信息系統審計》中指出,內部審計人員在執(zhí)行信息系統審計之前,需要確定審計目標并初步評估審計風險,估算完成信息系統審計或專項審計所需的資源,確定重點審計領域及審計活動的優(yōu)先次序,明確審計組成員的職責,并以此制定信息系統審計計劃,除此之外第28號具體準則沒有作詳細深入的闡述。在ISACA的審計準則體系中,關于審計計劃的基本準則有審計計劃(S5)、審計計劃中風險評估的運用(S11)和審計重要性(S12);審計指南有信息系統審計中的重要性概念(G6)、審計計劃中風險評估的運用(G13)以及信息系統審計的計劃(G15);審計程序中有信息系統風險評估(P1)等可供借鑒與參考,并且ISACA對審計計劃的相關準則、指南和程序進行了詳細深入的闡述,以利于引導和約束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
審計報告的簽署并不意味著信息系統審計的終結。上述案例不存在后續(xù)審計階段,這與缺乏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的指導是分不開的。在ISACA的審計準則體系中,后續(xù)審計方面的準則包括基本準則后續(xù)工作(S8)以及審計指南后續(xù)工作(G35)等。根據ISACA審計標準,審計人員對于在信息系統審計中發(fā)現信息系統的重大問題和漏洞,并提出改進意見后,可對被審單位所采取的糾正措施及效果進行后續(xù)審計。如果審計建議如期落實,則實現了信息系統審計的目標,也意味著信息系統審計意見得到了被審計單位的認可;如果審計建議沒有落實,應耐心聽取被審計人員的反饋意見,對于落實的難點問題,審計部門應反映給高級管理層,請其協助落實。此外,對于不切實際的審計建議,審計組成員應該分析原因,以利于下一次審計項目的改進。因此,后續(xù)審計階段對于信息系統審計同樣重要,而在上述審計案例中,對A航空公司收入結算系統的審計根據不存在后續(xù)審計階段。
(三)信息系統審計出于“真實、合法、效益”的審計目標
我國開展的信息系統審計與西方的信息系統審計在目標上存在著差異,我國審計部門開展信息系統審計主要是為“真實、合法、效益”的審計目標服務的,主要關注信息系統影響被審計單位的合法經營、財務核算、經營效益等方面的問題,還沒有達到審查信息系統安全、可靠、有效和效率以及能否有效地使用組織資源、實現組織目標的層次。因此,對于信息系統審計,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根據數據審計的需要開展。隨著企業(yè)信息化、政務信息化等的發(fā)展,信息系統的安全審計、生命周期審計以及軟硬件審計等變得越來越重要,其重要程度在很多時候已經超過了出于“真實、合法、效益”審計目標的信息系統審計。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及規(guī)范的發(fā)展不能只是停留在“真實、合法、效益”審計目標的基礎上,這樣只能限制信息系統審計的范圍,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實踐也沒有辦法拓展到對信息安全保護、軟件系統開發(fā)以及商業(yè)流程評估及風險管理等的審計實踐上來。
(四)缺乏信息系統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準則
我國在信息系統審計項目方面的質量控制準則尚處于空白狀態(tài)。雖然國家審計署、中注協和內部審計協會都頒布了一些關于審計質量控制的準則或規(guī)范,但這些規(guī)范不是針對財務審計的,就是針對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的,而專門針對信息系統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基本上還處于空白狀態(tài)。因此,上述案例在信息系統審計過程中,基本上不存在任何質量控制措施,這也對我國提出了盡早制定與頒布信息系統審計質量控制方面相關的規(guī)范。否則,在信息系統審計市場上將出現一個一般化的“格雷欣法則”,即劣等品驅逐優(yōu)等品,其結果是出現賣方與買方勾結,按照買方的要求設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規(guī)范(劉杰,2010)。一般化的“格雷欣法則”也不利于我國信息系統產品市場和信息系統審計市場的規(guī)范。
三、啟示及政策建議
通過上述對某航空公司收入結算系統審計案例的分析可知,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為規(guī)范信息系統審計行為,加強對信息系統審計實踐的指導,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的制定與是關鍵。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是一種公共品,政府機構或相關職業(yè)團體在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制定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政府應從如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以《2004至2007年審計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與《審計署2008至2012年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出的整合審計資源思想為契機,抽調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國家審計署以及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相關信息系統審計制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成立專門的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制定機構。
二是在借鑒國外諸如ISACA以及IIA等信息系統審計資源的基礎上,吸引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實踐中已經并實踐的信息系統審計操作規(guī)則,結合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實踐,出整、系統的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體系。完善、系統的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有利于指導信息系統審計人員在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以及后續(xù)審計階段的審計行為。同時,信息系統審計目前屬于非強制性審計的范疇,審計質量控制準則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忽視審計質量控制準則的制定與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信息系統審計市場上“格雷欣法則”的出現。因此,在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體系中,不應忽視信息系統審計質量控制準則的制定與。
三是在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體系制定的過程中,應將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應用的范圍擴展,不能僅僅服務于財務審計。如果僅僅服務于財務審計,則制定與的信息系統審計規(guī)范不能很好地服務于信息系統生命周期審計、軟硬件審計、信息系統安全審計等其他信息系統審計活動。
四是加強信息系統審計實踐案例的調查研究,從信息系統審計實踐中總結出一些典型信息系統審計案例,用以指導和規(guī)范信息系統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防止信息系統審計實踐人員在從事信息系統審計活動時,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參考文獻】
[1] 劉汝焯,任有泉.計算機審計情景案例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審計工作;轉型;創(chuàng)新;發(fā)展
作者簡介:劉靜(1968-),女,遼寧大連人,大連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審計部主任,會計師。(遼寧 大連 116021)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3-0189-02
審計人才是審計事業(yè)的中堅力量,現代企業(yè)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無論是工作的創(chuàng)新還是審計的轉型,必須有優(yōu)秀的審計人才作為基礎保障。為適應宏觀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大趨勢,跟上公司發(fā)展步伐,進一步發(fā)揮審計職能,促進審計工作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審計部充分挖掘內部潛力,整合人才資源,拓展審計人才成長空間,發(fā)揮好優(yōu)秀審計人才的傳幫帶作用、標兵作用和輻射作用。
一、全力建設履職能力強的審計隊伍
在審計隊伍中,每個人才都有著這樣那樣或兼有多樣的優(yōu)點或者不足,體現在政治思想方面、專業(yè)精通方面、計算機應用、審計方法運用、工作作風方面、組織協調管理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等等方面。
充分發(fā)揮不同優(yōu)勢審計人才的作用,讓每一名審計人打破自我在一個審計組、一個科室或者一個單位的局限,讓其在更大的范圍內“發(fā)光、發(fā)熱”。通過壓擔子、授任務、集體攻關等方法,讓審計人才在公司系統內更好地發(fā)揮效能。在審計工作科學轉型工程中,對于瓶頸問題、未解課題、需要探索的領域,整合公司審計資源,大膽嘗試,選擇合適人員擔大綱、挑大梁。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探索,及時總結經驗方法,把個人智慧融入集體智慧,使集體智慧放射出更大的光芒。這樣,既降低了審計風險,提高了審計效率,提升了審計質量,又為審計創(chuàng)新發(fā)展拓寬了思路,營造出開拓進取、銳意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帶動整個審計隊伍提高層次、向前發(fā)展,促進審計工作逐步實現科學轉型。
二、全面推進審計工作轉型與發(fā)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內部審計理論也不斷發(fā)展,現代國際內部審計定義為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取一種系統化、規(guī)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機構目標。傳統內部審計以保護財產、查錯防弊為主要目標,以檢查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規(guī)性為主要方向;現代審計則以凈化環(huán)境、防范風險為主要目標,以檢查經營管理的風險性、效益性為主方向。
審計部順應形勢,積極探索審計轉型的有效措施,近年來按公司“實現審計工作由查錯糾弊向績效型、風險型轉變”的要求,及時將審計轉型的思路、方法、措施逐步貫穿到審計管理的全過程。對審計發(fā)現的風險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政策的執(zhí)行、風險的防控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下達審計決定,督促落實整改,節(jié)約支出,增加收入,更強化了風險防范,推進公司依法經營、規(guī)范管理。
三、積極探索審計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國家電網公司劉振亞總經理在“兩會”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推進審計工作創(chuàng)新”,省公司及市公司“兩會”工作報告也提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發(fā)展、規(guī)范管理、提升素質”的要求。
作為公司經營管理、經濟活動的監(jiān)督者及健康有序、規(guī)范發(fā)展的服務者,審計工作戰(zhàn)線上的職工必須認真貫徹執(zhí)行公司的決策部署,自我加壓、自主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不斷推進審計工作發(fā)展,更好地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和服務的職能作用。對于審計創(chuàng)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chuàng)新審計戰(zhàn)略
審計創(chuàng)新是審計發(fā)展的推動力,要把審計創(chuàng)新擺在戰(zhàn)略的高度。國家電網公司劉總在“兩會”中指出“要大力推進審計工作創(chuàng)新”,這是公司進一步推進“兩個轉變”的需要,是適應“三集五大”工作的需要,也是實現公司經營風險可控、在控、能控的需要。
大力推進審計工作創(chuàng)新就是要在公司整體戰(zhàn)略部署下大力支持、積極配合上級公司,加強審計工作“三化”(審計資源集約化、審計工作標準化、審計手段信息化)建設,審計工作的總體目標應以審計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提升審計成果質量為核心,以加強審計業(yè)務管理為基礎,以“人、法、技”建設為保障,全面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全面實現審計工作“三化”。
2.創(chuàng)新審計思維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要拋棄那些不適宜、陳舊的審計理念,樹立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符合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符合構建和諧企業(yè)要求的新理念。要認清形勢,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緊緊圍繞“三集五大”這條主線,把握好審計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正確處理好監(jiān)督與服務的關系。要在全面提升審計成果質量的同時,積極探索通過對權力運行過程的監(jiān)督,促進公司依法治企,從源頭上預防風險和遏制違規(guī)經營的新路子。
3.創(chuàng)新審計制度
制度創(chuàng)新就是要通過深入實踐和調研,建立、健全統一的制度辦法、統一的業(yè)務流程、統一的處理原則、統一的整改要求。建立一整套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相結合、事前審計與事后審計相結合、上級審計與同級審計相結合、財務收支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的現代審計制度,以充分發(fā)揮現代審計的監(jiān)督、評價和鑒證的功能,為管理規(guī)范提升服好務。
4.創(chuàng)新審計技術和方法
推廣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是當今信息化社會對審計工作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審計環(huán)境的變化要求審計方法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要配合國網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建設體系完善、技術先進、功能齊全的審計信息系統,實現系統內信息共享、全程控制,在線監(jiān)督、輔助分析?,F在舞弊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審計方法若不與時俱進、改進創(chuàng)新,違規(guī)事件就會擦肩而過。隨著會計數據無紙化和網絡化的普及,審計方法也必然由對會計資料的詳細檢查轉變?yōu)橐栽u價內部控制系統為基礎的抽樣方法,并借助于對內控系統的評價結果來確定審計的重點、范圍和方法。由傳統的手工方法轉變?yōu)榕c計算機文件處理特點相適應的數據文件測試方法。這就要求每個審計人員打破常規(guī),善于運用立體思維、系統思維、發(fā)散思維,科學推理,抓住先機和重點。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管理和審計。要實現由單一的、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向經濟責任審計、管理績效審計、財經法紀審計、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專項審計等多種相互結合的審計方式轉變。
5.創(chuàng)新審計隊伍建設
要把審計干部隊伍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為實現公司的戰(zhàn)略目標上,加強審計管理,強化服務意識,樹立求真務實、創(chuàng)新進取的工作作風。人才觀念也要創(chuàng)新,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審計部門也應立足長遠,改進現有的教育培訓模式,建立剛性的培訓和終身教育機制,采取年度培訓和年度業(yè)績考核相結合的模式,職業(yè)道德水平與業(yè)務技能共同提高為目標,創(chuàng)建有利于審計人員發(fā)展,以綜合素質為中心,建立公開、公正的人才選拔機制。
四、監(jiān)督與服務并重,促進公司依法治企、規(guī)范管理
審計轉型、審計創(chuàng)新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審計工作的作用,審計堅持監(jiān)督與服務并重的原則,為公司發(fā)展服務。近年來,國家法制建設不斷加快,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為全面提高公司依法經營的能力,杜絕違法經營給公司帶來損失,審計部必須加大審計監(jiān)督力度,促進公司依法治企、規(guī)范管理。
[關鍵詞]財務報告 內部控制審計 問題 策略
一、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內涵分析
(一)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定義
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這一概念,是針對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其質量卻越來越不可靠和不真實的情況下提出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這一概念,不僅僅是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一種延伸和升華,更多的是針對目前資本市場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的嚴重財務舞弊現象、經營失敗現象而提出來的,它就是十分重要的現實的意義。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審計師針對公司管理當局的評估,對公司管理當局在內部控制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否有效,以及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zhí)行和發(fā)揮作用等公司所有重大方面來進行審計和調查,并最終形成一個意見,這個意見是客觀的,也是公允的。
(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
簡單來說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是指審計師就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發(fā)表獨立審計意見,目的是獲得公司管理當局特定日期的評估結論中不存在實質性漏洞的合理保證。為了達到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審計人員必須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為了獲得是否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實質性漏洞的合理保證,審計人員在對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需要獲得一些關于內部控制設計是否合理以及執(zhí)行是否有效的證據,這些證據如何獲取,審計人員必須科學安排和合理選擇,獲取證據的方式,一般有有詢問、檢查、觀察、應用其他人員的工作成果、執(zhí)行審計程序等;第二,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的審計是發(fā)現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是否有效的重要保證。第三,審計人員應該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公允的表達意見,因為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信息作為一種非財務信息,對投資者、債權人、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及專門機構等會計信息相關者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信息的審計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財務與審計活動。
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必要性分析
(一)內部控制觀念落后
我國很多企業(yè)的內部控制活動發(fā)展和起步的比較晚,內部控制的觀念也非常落后,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體系不健全,制度設計不合理、執(zhí)行效果不佳?!皟炔咳丝刂啤爆F象比較嚴重,很多公司都沒有將內部控制當作公司必要的運作程序和部分來看待。顯然內部控制觀念的落后,直接導致了公司內部控制實踐上存在很多問題,由于這些情況的存在,導致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沒有科學的認識和定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執(zhí)行,在操作上也存在很多問題。
(二)內部控制規(guī)范“政出多門”
內部控制規(guī)范指的就是內部控制的標準。制定企業(yè)內部控制標準,其目的就是要為企業(yè)實施內部控制提供一種標準和范例,讓企業(yè)都按照這個標準去操作和執(zhí)行。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我國內部控制規(guī)范卻是“政出多門”,比如關于內部控制,財政部有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人民銀行頒發(fā)了貨幣資金控制制度,審計部門辦法了審計辦法和制度,這種客觀現實,不僅造成了執(zhí)行者無所適從的問題,而且也增加了監(jiān)管成本。實際上,當前關于內部控制相關制度文件“政出多門”,從本質來看,并非是各個部門之間簡單的相關利益的博弈與矛盾,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種類的企業(yè),在內部控制上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為了更好的對這些企業(yè)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再加上我國政府目前的經濟管理體制,從而造成了“政出多門”的局面。
(三)公司治理存在重大問題
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原來的國有企業(yè),經過資產剝離或者改制上市的,這使的公司的股權一般控制在獨資或者控股企業(yè),從而使內部人控制的現象非常突出。內部人控制往往造成,董事會、監(jiān)事會不能發(fā)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導致公司一股獨大的現象,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道獨特風景。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一切財務活動都是為公司的大股東服務的,從而導致董事會成為了大股東會,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的事件頻繁發(fā)生,不能保證董事會內部的制衡機制的有效實現,也不能保證對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有效監(jiān)督。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執(zhí)行原因是多方面的,為了保證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能夠得到有效的監(jiān)督,就必須開展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來提高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運行的效率和質量。
三、加強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公司治理,優(yōu)化內部控制系統環(huán)境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內部控制評價的有效運行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不完善以及公司治理制度缺乏效率和執(zhí)行力,是兩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就直接導致了內部控制評價無法有效的運行。實際上,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兩者之間即有區(qū)別又有聯系,兩者之間的聯系主要表現在:公司治理作為公司運行的一種制度安排,是內部控制得以順利運行的重要基礎,它是內部控制能否有效發(fā)揮作用和進行科學評價的保證,當前健全公司治理制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我國資本市場時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完善,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科學的評價,反過來又能發(fā)現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公司治理結構和制度更加的完善和有效,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司治理環(huán)境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保障,是內部控制審計是否有效的重要基礎,所以我們應當不斷的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企業(yè)內部控制環(huán)境,加強上市公司內部制度建設,保障內部控制評價的有效運行,減少人為操縱公司經營和財務報告系統情況的發(fā)生。
(二)明確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評價規(guī)范
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了《企業(yè)內部控制規(guī)范―基本規(guī)范》,這個基本規(guī)范為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提供了一個標準和范例,雖然這一規(guī)范仍然在完善之中,但不可否認這一規(guī)范對促進內部控制評價的有效運行還是具有一定建設意義的,問題在于,該規(guī)范只給了一個標準,具體來如何執(zhí)行和操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沒有解決。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執(zhí)行和操作問題,財政部又頒布了其企業(yè)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主要指的是由企業(yè)董事會和管理層進行設計和實施的,它主要的內容是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然后形成評價結論,最后出具評價報告。
(三)優(yōu)化我國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
優(yōu)化我國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應作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實施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模式,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的新審計準則體系明確指出審計總體程序包括風險評估、控制測試、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復核等程序。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可以使用風險導向審計的方法。因此,公司存在控制某一特定領域的重大控制缺陷的風險程度越高,審計人員應對這一領域投入的精力越多,相反可相應減少投入精力。這種關系與審計人員在內部控制審計中承擔的審計責任一致,因此審計人員應按照審計程序實施審計,以便讓沒有發(fā)現重大控制缺陷的風險降至最低;另一方面要將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進行結合,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對財務報表可靠性與相關性審計的內部審計的內容,如何將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結合到一起,是提高內部控制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兩者結合過程中,可以避免審計工作的重復,提高效率和減少審計成本。在審計過程中,應該鼓勵審計人員,通過財務報表的審計去發(fā)現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否存在,通過公司自身風險控制機制的評估,來降低財務報表發(fā)生重大錯報漏報的可能性,審計人員應該抓住財務報表發(fā)生重大錯報、漏報的風險源頭,公允,客觀判斷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參考文獻:
一、加強學習培訓,為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奠定基礎
審計部從成立之日起,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學習培訓,一是組織審計人員認真學習《審計法》等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精神,使全體審計人員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集團公司成立審計部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開展審計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反腐倡廉工作發(fā)展的需要,是確保干部職工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干凈做事的需要,是促進集團公司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要增強工作責任心和工作使命感,按照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精神,充分履行審計職能,全面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取得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成效。二是對審計人員進行政策法規(guī)和業(yè)務知識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政策法規(guī)水平和審計業(yè)務技能,使審計人員能夠正確履行審計職能,做好各項審計工作,完成審計工作任務,取得審計工作成績。
二、明確工作目標,確保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
為確保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審計部明確了工作目標:一是要嚴格貫徹執(zhí)行國家審計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工作效率;要結合集團公司實際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完善各項制度,構筑防腐反腐屏障,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發(fā)展。二是要圍繞集團公司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內部審計,堅持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以物資采購、基建項目、中期債、大額資金使用等審計為重點,不斷拓寬審計領域,加大審計監(jiān)督力度,提高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管理水平,提升集團公司經濟效益。三是要貫徹“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方針,抓好對重點部門、重點資金、重大問題審計的同時,逐步擴大審計覆蓋面,進一步發(fā)揮審計工作的監(jiān)督與服務功能,對在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建議意見,使被審計單位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和日常收支管理水平。
三、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完成內部審計工作任務
審計部按照集團公司的工作精神和工作部署,從2015年9月開始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全體審計人員認真努力、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完成了內部審計工作任務,取得良好成績。
(一)開展財務大檢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審計部2015年9月組織全體審計人員對集團下屬公司進行一次財務大檢查,檢點為新公司建章建制,老公司查錯糾弊。在財務大檢查過程中,要求新公司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使公司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切實做到以制度管理財務,促進財務管理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實施有效的財務監(jiān)督,保證賬賬相符、賬款相符、賬實相符、賬表相符、賬證相符,防范違反財經紀律行為的發(fā)生。對老公司財務大檢查中,主要發(fā)現固定資產未盤點,應收賬款未對賬的問題,要求老公司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賬冊,嚴格固定資產日常核算、管理和處置,對固定資產增減及收入、支出要及時入賬,確保賬證、賬賬、賬實相符。要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年終進行全面清查盤點,做好固定資產的實物登記管理,確保固定資產完整和不流失。要求老公司及時做好應收賬款對賬工作,同時加強應收賬款催收工作,防范應收賬款流失,降低公司經濟效益。
(二)開展小金庫整治工作,規(guī)范財務管理秩序
審計部2015年11月開展小金庫整治工作,要求各單位領導一是深刻認識到“小金庫”的存在,擾亂了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秩序,影響集團公司財務資金的安全,誘發(fā)、滋生腐敗行為,嚴重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二是要按照集團公司的要求,健全和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國家財經法規(guī)和財務管理規(guī)章制度,加強部門經費使用與管理,從源頭上防止和杜絕“小金庫”問題的發(fā)生。通過開展小金庫整治工作,規(guī)范了財務管理秩序,對促進黨風廉政建設,防范產生腐敗行為起到積極作用。
(三)積極開展專項審計,推進集團公司整體工作發(fā)展
審計部在2015年下半年積極開展專項審計工作,一是10月份配合主管部門對公司進行檢查,配合水務一體化小組對審計、評估進行全程跟綜;二是11月份成立督查組對在建基建項目跟綜落實;三是與公司其他部門成立小組配合會計師事務所對發(fā)行中期債進行審計。這些專項審計工作開展,有力促進在建基建項目、中期債等工作的發(fā)展,確保在建基建項目、中期債等工作按照集團公司的工作要求進行,取得實際成效。
四、存在的不足問題
集團公司審計部成立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經過全體審計人員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完成了集團公司下達的審計工作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問題,主要是:一是審計手段較為單一,審計工作效率仍待提高;二是審計咨詢和審計服務還沒有完全到位;三是由于人力不足審計工作未全面開展,例如下屬公司業(yè)績考核等工作還未開展;四是制度建設還不夠健全完善;五是審計信息化建設不夠等,審計手段較為原始、落后。這些存在的不足問題,需要引起審計部高度的重視,采取切實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五、2016年工作計劃
(一)加強宣傳,突出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審計部要切實加強宣傳,突出審計工作的重要性,通過板報、宣傳欄等方式,構建一個審計信息交流的窗口,把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動態(tài)、審計法規(guī)、審計制度等公布于眾,在一定范圍內對有關審計結果進行通報。通過這些工作,使集團公司全體干部職工進一步加深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的了解,改善和優(yōu)化審計環(huán)境,理解和支持內部審計工作,促進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二)加強財務管理,強化會計基礎工作
審計部要配合財務部門,加強下屬公司財務管理,使下屬公司財務人員一是深入貫徹落實《會計法》等法律法規(guī),充分認識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會計基礎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進一步強化內部控制和會計基礎工作規(guī)范,全面提升會計基礎工作水平。二是營造崇尚誠實守信、規(guī)范會計核算、強化內部管理的會計文化,按照財政部《會計基礎工作規(guī)范》和集團公司財務工作精神,進一步健全內部會計管理制度,使記賬、算賬、報賬等基礎工作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為全面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打下基礎。
(三)運用審計結果,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發(fā)展
審計部要充分運用審計結果,加強對人財物管理使用和關鍵崗位的監(jiān)督,促使干部職工規(guī)范財務管理,正確行使職權。要加強對各類制度執(zhí)行情況的監(jiān)督,杜絕“暗箱操作”,避免權力腐敗的發(fā)生,既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發(fā)展,又建立一支清正廉潔的干部職工隊伍。
(四)開展下屬公司業(yè)績考核,提高下屬公司工作積極性
審計部要按照集團公司的工作部署,開展下屬公司業(yè)績考核。通過審計如實反映下屬公司的經營業(yè)績,按照集團公司標準進行考核,做到獎優(yōu)罰劣,進一步提高下屬公司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生產經營工作發(fā)展,取得良好經營效益。
【關鍵詞】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審計 內部控制審計目標
2010年,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及配套指引正式,這標志我國內部控制已轉為過程內控、由會計控制轉為全面風險管理型內控,我國企業(yè)已進入全面建設內部控制的新時期。2011年10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了《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為注冊會計師更有效地執(zhí)行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業(yè)務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指引。這是提升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披露質量和內部控制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標志著我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逐漸重視。從世界范圍看,美國內部控制審計的發(fā)展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們借鑒。故本文在對美國、中國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梳理基礎上,從內部控制審計發(fā)展歷程、目標、構成要素等幾方面對兩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比較研究,以期更好地在符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對我國建設和完善內部控制相關規(guī)范具有重要意義。
一、內部控制審計發(fā)展歷程比較
(一)美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發(fā)展歷程
2002年,美國國會頒布了《薩班斯-奧克利法案》,首次提出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的要求。該法案的顯著特征就是強制要求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除了定期的向公眾提供財務報告以及相關的公司資料外,同時還要提供企業(yè)的內部控制報告,企業(yè)的經營者還要對其財務報告信息的真?zhèn)渭捌鋬炔靠刂七\行是否有效進行評價,注冊會計師要分別對經營者評價后所報告的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并發(fā)表審計意見。
隨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jiān)督委員會(PCAOB)審計準則,對會計師事務所執(zhí)行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工作進行了規(guī)范。在當今美國,內部控制審計成為與財務報表審計并行的一種新審計業(yè)務,其發(fā)展大體經歷三個階段:在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價測試階段;內部控制審核及報告階段;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產生與發(fā)展階段。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三個階段的劃分是為理清美國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發(fā)展脈絡,并不意味著到了內部控制審計階段,再執(zhí)行財務報表審計就不用進行內部控制評價了。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發(fā)展歷程
2002年2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對注冊會計師就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與會計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認定進行審核,進而發(fā)表審核意見制定規(guī)范,正式確立了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制度。2003年4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頒布了《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控制審計》,它是為了規(guī)范內部審計人員審查與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根據《內部審計基本準則》而制定的。基于COSO框架的評價方法,從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huán)境、風險評估過程、信息系統和溝通、控制活動、監(jiān)督五個方面評價內部控制系統。
2005年10月,證監(jiān)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實施的有效性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同時要通過外部審計對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公司的自我評估報告進行核實評價。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我國財政部會同證監(jiān)會、審計署、銀監(jiān)會和保監(jiān)會等五部門分別了《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等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確立了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制度,要求執(zhí)行內部控制規(guī)范體系的企業(yè),必須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審計。其中《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2011年12月3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在《關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報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中第十六條規(guī)定:“2011年1月1日起先行執(zhí)行《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財會〔2008〕7號)(以下簡稱‘《規(guī)范》’)的A+H公司和內控試點企業(yè)(見附件1),應按《規(guī)范》的要求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由此可見,美國的內部控制制度起步較早,發(fā)展已趨于成熟,擁有了一套相對獨立,相對完善的準則指導體系。與之相比較,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起步晚,內部控制審計業(yè)務在我國仍然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制度體系建設較為松散,仍然需要一個逐步適應、不斷完善的過程。比如,美國PCAOB頒布的AS5指出的審計對象為管理層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評估報告,而我國頒布的《內部控制鑒證指引》則是以企業(yè)內部控制為審計對象。
二、內部控制審計定義比較
(一)美國內部控制審計的定義
2002年6月,美國證券監(jiān)管委員會(SEC)根據《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404條款的規(guī)定,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應包括一份對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評估以及一份由審計人員對此評估出具的審核報告。2004年美國PCAOB后續(xù)出臺了AS2審計準則,這時內部控制審計的定義變?yōu)椋汗姽镜膶徲嬋藛T需要在財務報表審計的同時進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具體來看,美國的內部控制審計定義在這兩年中:對內部控制的保證程度從審核到審計在兩年之間提高一個檔次;評價內容由對評估報告轉變?yōu)閮炔靠刂朴行浴?/p>
(二)我國內部控制審計的定義
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指出,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被審計單位委托,對被審計單位在特定基準日的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出具審計意見。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指引提出的內部控制審計的涵義定基準日的概念。這里所指的內部控制審計只是注冊會計師基于特定基準日,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發(fā)表審計意見,而不是對財務報表涵蓋期間內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發(fā)表審計意見。但由于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是時點性的,而是時段性的概念,因此注冊會計師不是只需要對該基準日的內部控制發(fā)表意見,而是要考察以該基準日為時點的一段時期內被審一計單位內部控制設計以及運行的情況。其次,《指引》中還指出,被審計單位的董事會應當建立健全并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并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價,這是企業(yè)的內控責任。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實施審計程序,并對其有效性發(fā)表審計意見。也就是說,是否建立并執(zhí)行有效的內部控制是被審計單位的責任,而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建立與執(zhí)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發(fā)表審計意見。因此,審計對象是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即設計有效且運行有效。
三、內部控制審計目標比較
眾所周知,國際上通常認為內部控制應實現三大目標即合理保證:一是財務報告(含相關信息)的可靠性;二是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對法律法規(guī)的遵守。
(一)美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目標
2004年美國PCAOB頒布的AS2指出,審計目標是審計人員對管理當局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以下簡稱ICFR)的有效性評估報告發(fā)表意見,指出審計人員要合理保證被審計單位的ICFR,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COSO報告或類似標準。由于PCAOB審計準則要求實行“整合審計”,通過整合審計,可以同時實現兩種審計目標,審計人員既可以通過財務報表審計的發(fā)現來檢查內部控制是否有效,也可通過ICFR審計得到的發(fā)現和結論,幫助審計人員更好地計劃和實施審計程序,以確定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地表達。這樣,整合審計能改進兩種審計的質量和公正性,有效節(jié)約成本。美國PCAOB頒布的AS5的修訂中進一步明確內控審計目標,在對財務報告內控和財務報表的綜合審計中,審計師應該設計他的控制測試,以同時完成兩項審計的目標:一是獲取足夠的證據,以支持審計師對截至年末財務報告內控的意見;二是獲取足夠的證據,以支持審計師為審計財務報表開展的控制風險評估。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目標
根據我國《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中的定義,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是就特定基準日內控的有效性獲取合理保證。在整合審計中,注冊會計師要同時實現兩個目的: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支持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發(fā)表的意見;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支持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對控制風險的評估結果。
由此可見,美國強制必須實行整合審計,也必須同時實現兩個目標,而中國可以在整合審計時同時實現兩個目標;在分開審計時各自的目標也非常明確。
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不僅僅是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對會員組織的要求,也是其他國際組織的要求。圍繞著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我國進行了一系列艱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實現準則國際趨同,在我國職業(yè)界已經達成廣泛的共識。
參考文獻
[1]李金棟,王建中.中美內部控制審計比較研究[J].財會研究,2010(21):65-67.
關鍵詞:內部控制 自我評價報告 審計報告
企業(yè)內部控制缺陷是導致財務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為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可靠性的財務報告附加信息,同時也可以促進企業(yè)改善內部控制。從上市公司實踐看,由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各異,且對內部控制的理解不同,在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本文總結和分析了2012 年年報中以單獨報告形式披露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和審計報告情況,并就缺陷認定、報告內容、審計問題等進行了討論,最后提出了改進建議。
一、文獻回顧
美國最早建立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其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向:自愿性內部控制披露的影響因素、內部控制缺陷的決定因素以及內部控制缺陷產生的經濟后果。Ashbaugh-Skaife等(2006)發(fā)現影響公司自愿性內部控制披露的因素包括四個方面:審計師獨立性排名、SEC監(jiān)管彈性、機構投資者的監(jiān)督力度以及訴訟存在的潛在風險;Yan(2007)發(fā)現審計委員會成員的數量、審計委員會中會計專業(yè)性強的成員的數量越多,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后下一年內部控制改進的可能就越大。而就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經濟后果方面,主要研究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經濟后果:盈余管理、審計定價以及股權融資成本(Ashbaugh-Skaife 等,2008;Doyle等,2007;Hogan 和Wilkins,2006;Hoitash 等,2008;Ashbaugh-Skaife 等,2009)。
國內學者關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規(guī)則研究、內部控制評價及審核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田高良等對2008 年深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分析影響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經濟因素及管理者發(fā)現和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動機。隨著2006 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的出臺,國內學者大多以此為分析框架,在研究相關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年報基礎上,反思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秦冬梅(2007)分析了2006年上市公司年報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狀況有了較大改觀,同時也指出出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公司較少,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評價較少并且披露質量也有待改進。陳麗琴等(2009)以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為研究對象,實證研究發(fā)現,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效力不高,企業(yè)對內部控制規(guī)范認識不足,企業(yè)管理層隱瞞相關信息的動機很大。
上述研究為我們了解進入強制性披露時期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基礎。本文以2012年滬深兩市披露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和審計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進行分析。
二、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概述
(一)總體披露情況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有2 472家,本文在選取樣本時剔除了在2013年退市的三家公司,總樣本為2 469家。
如表1所示,2 223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246家未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1 504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60.92%;965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主板1 413家上市公司中,1 168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933家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小板701家上市公司中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比例分別為99.86%和 51.21%;創(chuàng)業(yè)板355家上市公司中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比例分別為100%和59.72%。根據監(jiān)管部門的要求,被納入強制實施范圍的A股上市公司共839家。其中,833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之前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比例分別為99.28%和98.33%,而非強制實施的披露比例分別為85.28%和41.66%,強制實施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比例比非強制實施的披露比例高出14個百分點。
(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情況分析
1.內部控制缺陷。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中僅僅提出了評價控制缺陷的總體要求:企業(yè)對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應當以日常監(jiān)督和專項監(jiān)督為基礎,結合年度內部控制評價,由內部控制評價部門進行綜合分析后提出認定意見,按照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審核后予以最終認定。內部控制缺陷具體標準由公司自行確定,因此實務中內部控制缺陷標準的制定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評價結論。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2 223家上市公司中,1 489家未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占比66.98%;734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占比33.02%。納入強制實施范圍的833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中,559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占比67.11%;未納入強制實施范圍的1 390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中,175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占比12.59%。
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評價指引》要求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組應當根據現場測試獲取的證據,對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初步認定,并按其影響程度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在2 223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中,1 720家未披露自身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占比77.37%;503家披露自身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占比22.63%。其中,4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重大缺陷,1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3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8家公司僅披露內部控制重要缺陷,27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460家公司僅披露內部控制一般缺陷。這些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數量總計為4 281個,其中,重大缺陷20個,占比0.47%;重要缺陷340個,占比7.94%;一般缺陷3 921個,占比91.59%。
以上數據表明,隨著內部控制規(guī)范體系實施深度的推進,上市公司開始逐漸正視自身內部控制體系中的缺陷,將監(jiān)管部門的要求與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其內部控制制度。
2.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內容。在實務中,上市公司的自我評價報告的格式主要有簡式和詳式兩大類。其中簡式披露僅通過一至兩頁的披露來簡要介紹,內容通常包括董事會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責任、內部控制的目標、固有局限段、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時主要考慮的基本要素、評估的結論等;而詳式披露則充分反映了我國內部控制的特色,通常以最多近30 頁的篇幅來描述公司概況、內部控制的目標、原則及依據、內部控制情況說明、重點控制活動、內部控制執(zhí)行情況、內部控制缺陷及整改情況、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結論、審計機構的評價意見等。
(三)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情況分析
從審計報告的內容看,會計師事務所一般依據《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企業(yè)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而對于中小板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會計師事務所依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規(guī)范運作指引》,審計依據為《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yè)務準則第310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或審閱以外的鑒證業(yè)務》。1 504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其內部控制審計結論為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1 479家,占比98.34%;非標意見共25家,其中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為21家,占比1.40%,否定意見為4家,占比0.27%。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要素完整,發(fā)表審計意見的對象明確為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或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在意見表述上則大多采用積極的方式。此外,也有部分公司的審計報告后同時列出了管理分析與建議方面的內容。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建議,注冊會計師與管理層進行了良好的互動,并通過問題的發(fā)現及改進為企業(yè)提供價值增值服務。
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問題
根據監(jiān)管部門的要求,2012年被納入強制披露范圍的839家A股上市公司中,4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之后才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13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之后才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1家公司未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同時,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兩個相互矛盾的地方:一是22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有效性結論與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存在不一致;二是44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與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存在不一致。
(二)未明確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
由于《企業(yè)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對缺陷類別只是進行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體標準由企業(yè)根據相關要求自行確定。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中,僅33.02%的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內控缺陷的嚴重程度和披露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yè)制定的認定標準,而各上市公司的認定標準不一,使得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缺乏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因此有必要根據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特征制定出明確、可具操作性的缺陷認定標準,以增強評價結論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三)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依據存在不一致
由于內部控制審計業(yè)務目前尚屬于開始階段,內部控制審計指引還沒有得到普遍運用,不同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審計業(yè)務的實務操作上存在認識偏差,因此,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格式以及內容方面顯示出許多的細節(jié)問題。在審計依據方面,有的以《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企業(yè)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為準,有的則依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yè)務準則第310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或審閱以外的鑒證業(yè)務》,還有的未提及內部控制審計依據。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隨著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的基本規(guī)范及配套指引的頒布實施,尤其是證監(jiān)會、證券交易所在年報工作通知中的強制要求,我國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日益增多。但在對滬深兩市2012年披露的自我評價報告和審計報告的分析中可以發(fā)現,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本文擬提出下列改進建議:
(一)加強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配套指引的培訓和指導
由于各上市公司、事務所自身情況不同,對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配套指引的認識和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從而導致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在實務操作中呈現出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顯然不利于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和審計報告閱讀者的理解與決策,因此上市公司及會計師事務所有必要加強培訓,在內部控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審計鑒證等方面應遵循的原則、標準等形成共識,從而增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化、標準化和可比性。另外,相關部門應該為上市公司更好實施內部控制規(guī)范體系提供較為明晰的指導。
(二)梳理內部控制的相關規(guī)范,統一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格式
目前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格式存在重大的不一致,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和評價過程中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時,遵循的標準較多。這些多樣化的標準導致上市公司實施內部控制體系時存在困惑,也是導致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混亂的原因。因此,筆者建議監(jiān)管機構梳理現有的內部控制規(guī)范,將部分已經過時不再適用的規(guī)范等及時廢止,為上市公司全面實施企業(yè)內部控制規(guī)范體系奠定標準一致的制度基礎。
(三)完善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機制,提高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質量
內部控制缺陷是衡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負向指標,內部控制缺陷的模糊披露不利于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使用人判定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我國上市公司2012年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中,內部控制缺陷披露過程中仍存在著缺陷認定標準不明確、內部控制缺陷未劃分等級、未披露內部控制缺陷整改措施等諸多問題。因此,建議監(jiān)管機構完善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機制,制定詳細且明確的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質量。
參考文獻:
1.Doyle,J.W.Ge,and S.McVay,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b,85(5):1141-1170.
2.Ashbaugh-Skaife,H.,D. W. Collins, and W. R. Kinney; R. Lafond.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217-50.
關鍵詞: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審計報告
上交所2010年年報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在本所上市的“上證公司治理板塊”樣本公司、發(fā)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公司及金融類公司,應在2010年年報披露的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內控報告”)。本所鼓勵其他有條件的上市公司(特別是擬申請加入“上證公司治理板塊”的公司)在2010年年報披露的同時披露內控報告。鼓勵上市公司聘請審計機構對公司內部控制進行核實評價,公司聘請審計機構對公司內部控制進行核實評價的,應披露審計機構對公司內部控制的核實評價意見。”
深交所2010年年報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上市公司應按照《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財會〔2008〕7號)和本所有關規(guī)定出具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應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監(jiān)事會、獨立董事、保薦機構(如適用)應對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發(fā)表意見。中小企業(yè)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應當至少每兩年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一次內部控制審計報告?!?/p>
2008年頒布的《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提出上市公司可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2010年4月《企業(yè)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出企業(yè)“應當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同時給出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參考格式。
上市公司是我國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其資源的獨特性和稀有性,以及在資本市場上具有的融資便利性,憑借其特殊的市場地位,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銀行信貸的各種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我國上市公司的整體業(yè)績,國際上從“安然”到“世界通信”,這一系列的財務欺詐案件的曝光,讓廣大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信心崩潰。如何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可信性,是內部審計人員要重點加以研究和解決的事情。由于內部審計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最初檢驗者,審計的質量如何,關系到上市公司的聲譽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一、上市公司出具內部審計報告的必要性分析
1.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現狀
內部審計報告是公司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理論方向,其對上市公司順利開展內部控制審計起著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內部審計報告是指內部審計人員,依據審計計劃對被審計但是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后,就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書面文件;其內容包括審計概況(審計立項依據、審計目的和范圍、審計重點和審計標準)、審計依據(開展審計時所要遵循的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機制)、審計結論(依據已查明的事實,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所作的評價)、審計決定及審計建議;其具有七大顯著特征:正確性、客觀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時性、建設性以及重要性;其制定分五大步驟:整理分析工作底稿、擬定審計報告提綱、撰寫審計報告初稿、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以及審計并簽發(fā)審計報告。
2.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特征
基于內部審計報告隸屬于自愿披露性質,因此,內部審計報告披露的過程實質上為健全與本公司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準確性、高效性、完整性。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內部審計報告滯后是引起財務報告質量不足或者公司未能夠實現預期的財務管理目標的主要原因,從而,嚴重制約了上市公司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為解決這一不良弊端,我國上市公司聘請注冊會計師提供內部審計報告,通過加強內部審計報告披露進一步強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進而,將真實、準確的內部控制信息傳遞給上市公司領導者,增強上市公司領導決策的高效性、正確性。
3.隨著上市公司資產規(guī)模增加的需求主動披露內審報告
隨著公司總資產規(guī)模的增加,管理層會越來越傾向于披露自愿性質的內控審計報告。公司總資產的增大,使得公司有更多的資產投資于內部控制的設計、維護和實施當中,而這種做法很明顯的會提供公司內部控制的質量。隨著內部控制質量的增加,管理層會傾向于向市場傳遞公司內部控制優(yōu)秀的信號,以換取市場對管理層努力的肯定。同樣,隨著公司規(guī)模的增大,對于內部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大,很難想象一個跨國公司沒有完善的內部控制,投資者會用腳投票,只有完善的內部控制,才會吸引投資。所以出于內外兩方面的壓力和動力,總資產規(guī)模大的公司會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二、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存在著問題
1.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缺乏必要的審計指引
基于上市公司缺乏具體的審計指引,以至于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時鑒證對象不明確以及審計報告格式未確定。研究調查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發(fā)現:現行相當一部分內部審計報告以“我們接受委托,對后附的XX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層在20XX年12月31日作出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估進行了簽證”開頭;明確了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責任:以財政部頒發(fā)的《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及相關規(guī)范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為依據,設計、實施和維護有效的內部控制,并對其有效性進行合理評估;明確了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責任:立足于鑒證工作的基礎之上對XX公司上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行性鑒證意見;出具鑒證結論:XX公司依據財政部頒發(fā)的《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及相關規(guī)范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于20XX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內部控制。
2.內部審計報告中缺乏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報告由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和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共同構成。研究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在制定內部審計報告時,過于重視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忽略了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內部審計報告的高效性。
3.內部審計報告中披露的大都為標準審計意見?,F階段,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中主要具有四種參考格式:標準格式、否定意見格式、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格式以及無法表示意見格式。在樣本數據中,我國上市公司均采取無保留審計意見格式,究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報告,同時,會計師事務所未能夠保持獨立性,多為附和被審計公司的要求而出具無保留意見,以至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流于形式,無法充分發(fā)揮其職能。
4.內審報告中極少涉及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
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指出.在內審報告中應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意味著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應包括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然而上市公司中內審報告簡單提及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其余報告均只是認為企業(yè)在重大方面保持了與財務報表或財務報告有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對非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并無涉及。這與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正式在上市公司實施有關.更是因為長久以來人們將內部控制片面理解為與財務報告有關.忽視了非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
5.其他問題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財務報告質量是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信息披露的重要影響因素,其表現在于:第一,對于盈利能力和財務報告質量較高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內部審計信息披露力度越大,此時,一旦出現財務狀況異常勢必造成其股票交易受到證監(jiān)會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偏的上市公司披露內部審計信息可能性降低;第二,上市公司缺乏足夠的證據表明公司規(guī)模是上市公司內部審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第三,上市公司未能夠將內部審計信息披露落實到位,其高效性難以充分發(fā)揮。
三、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的相關建議
1.增強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由上述可知,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未能夠保持獨立性,多為附和被審計公司的要求而出具無保留意見,針對于其現象,一方面,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需進一步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yè)道德和相關專業(yè)技能知識教育、再培訓,切實實現注冊會計師思想和能力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需定期接受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監(jiān)督和管理。
2.轉變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認識。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會計師事務所均需樹立其正確的內部控制審計觀,充分認識到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確保上市公司能夠立足于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基礎之上開展內部審計報告制定,從而,全面調動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準則?,F階段,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大大的削弱了內部審計報告職能。該形勢下,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已是不容忽視,即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的完善需結合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加大內部審計報告披露力度,推進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名稱和格式的統一性。
4.加強上市公司內審報告披露其他措施
針對上述上市公司內審報告存在的其他問題,本文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一是強制性加大上市公司內部審計信息披露力度,切實規(guī)避上市公司披露流于形式的不良現象;二是充分發(fā)揮證監(jiān)會職能,確保統一對上市公司內部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格式,持續(xù)規(guī)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為;三是證監(jiān)會進一步加強監(jiān)督刮泥,一經發(fā)現上市公司和注冊會計師內部審計信息披露過程中的不法行為,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予以嚴懲。
參考文獻:
[1]王艷華:淺析內部審計報告的基本模式[J].現代商業(yè), 2010,(15).
[2]張亞琴:論如何提高內部審計報告質量[J].經濟師, 2009,(06).
[3]吳華萍:淺析內部審計報告的編制[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