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7-04 00:02:2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小學數學論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種特定的群體活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力求營造全體學生都樂意與老師一道學習的良好氛圍,把學習數學知識與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語言的感知和理解、知識的運用有機融為一體,使師生配合默契,每個學生都積極思維,使課堂教學達到令人信服的藝術境地。下面,我就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藝術談一下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教學中的語言藝術
課堂是教學最直接最簡便的學習場所。小學數學課堂用語結構要簡單、易懂。教師在備課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用純正普通話、形象的語言、惟妙惟肖的神態(tài)模仿教材中的人物,使學生感受較為純正的普通話,少受方言和母語的影響,從而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美。達到學生個個學得興趣盎然,教師教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目的。
二、教學中的非語言藝術
教學中的非語言因素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有意作出的表情、動作和姿勢的總和。教學非語言藝術是教師靈活巧妙地運用非語言進行表情達意,達到目標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
教態(tài)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的表達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所以,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數學教學中的非語言表達是在真實、自然的現實情境中進行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語言因素,引導學生觀察數學現象、思考數學問題,透徹領悟數學知識。
三、教學手段“靈活”的藝術
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單調重復的教學手段自然無法給人以任何的美感,也很難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必須隨著教學目標的不同,而尋求最優(yōu)的狀態(tài)?!币虼?,數學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教學手段上不斷推陳出新,圍繞一個“活”字,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動性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寓教于樂,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具體地說,是教師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通過語言、動作、表情、色彩、音響、節(jié)奏、圖像等手段,創(chuàng)造具體、形象、直觀的審美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活動。為達此目的,我認為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tài)、知識能力基礎、愛好興趣的差異程度選擇教學手段。比如:小學一、二年級最好多利用講故事、寓言,做點游戲、唱歌等活動,調動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愉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2)利用卡片、實物、圖畫、幻燈、簡筆畫等手段教學,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3)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等電化教育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難點,把握重點,掌握數學知識。
四、教學中的情感藝術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感情的教,學生才會有感情的學,教師必須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通過師生情感交流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教得扎實,學得主動,教得生動,學得有趣的教學目的。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時,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特征之后,每個面的面積是怎樣算出來的。師說:現在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地方去看一看,看了之后,不用老師說,你們自己就會計算了,(教師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老師要把你們帶到這個紙盒里面去,要想進去呀,你們要閉上眼睛,等老師數一、二、三的時候,你們就進去了,(等學生睜開眼睛)你們進去了嗎?老師說你們都進去了,你們看,這教室就像放大了的盒子,你們不是都坐在盒子里面了嗎?……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閉上眼睛“鉆進盒子”――學生天天見的教室,想象各個面的求法,而后再“走出盒子”,對具體的形象進行抽象的概括,通過這“一入一出”,把知識和趣味融為一體,變枯燥的內容為生動有趣的數學,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情感,提高追求真知的動力,促使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
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注重情感因素的有機參與,做到以情為動力,以理為依托,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fā)展。
五、教學藝術節(jié)奏
1.1思想性與科學性結合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更注重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的整合。將數學思想滲透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數學學習方法的教學,重視數學中的思想情感教育。
1.2基礎性與智力性的結合
小學生基礎存在差異,在數學學習能力也有所不同,在這一特點下,數學教師應當注重數學內容基礎性和智力性的區(qū)分和結合,在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潛力。
1.3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結合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方法上應當具有完善的理論基礎,通過正確的理論思想指導教學活動。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嘗試通過更多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理論和時間的完美結合。
1.4形成了新的考試評價體系
小學數學考試隨著數學教學變革而發(fā)生了改變,逐步形成了適合現代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改變了傳統(tǒng)的只以考試分數為定論的模式,增加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平時成績等方面的評價。考試的形式和類型也在逐漸多樣化。
2.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應對策略
2.1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活潑,性情不拘一格。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課堂上注意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學習氣氛。相關研究表明,只有在放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小學生的各種學習潛能才能開發(fā),從而被教師挖掘。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時刻注意課堂氣氛,盡量避免壓抑的課堂氛圍,通過教學語言、教學活動活躍數學課堂的整體氛圍,如通過提問問題的詼諧語言調節(jié)課堂氣氛,使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的良好結合,可以促使學生產生穩(wěn)定的數學學習動力。
2.2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學科在做到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時才能夠發(fā)揮出它的作用。在進行課堂、課外練習時,數學教師要盡量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的應用題。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是和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有用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數學學習內容,以此更好地體驗數學學習。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各種與數學有關活動,發(fā)動學生搜集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比如數字游戲、數學教具的制作、數學故事會、數學黑板報等,在這些活動中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得到增強,從而鍛煉學生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3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的學習重在邏輯思維的建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下慢慢形成。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各種數學思維能力。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和意識接受程度,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進行數學思維方式的鍛煉。另外,在數學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比如假設思想方法、類比思想方法、符號化思想方法、分類思想方法等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解答一個問題時,如果有多種方法就要盡量全部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能力基礎,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最簡方法。
2.4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注重學習和自身提升
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更新得越來越快,這就要求教師及時了解各種學科資訊和發(fā)展趨勢,緊跟時代的步伐,培養(yǎng)出適應當代的優(yōu)秀人才。數學教師要在新課改中與時俱進,要用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新知識,緊扣時代脈搏和數學教學的實質,同時,數學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也極為重要。小學生的社會經驗少,很容易受到任課教師的影響。數學教師不僅要具備足夠的文化知識儲備,還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小學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可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多反思總結,強化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棟梁。
3.結語
摘 要: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相比,無論是在教材內容上,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初中笛Ф匝生的認知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學生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初中數學老師要幫助學生做好小學數學到初中數學學習的過渡,這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初中數學;銜接問題
目前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在銜接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導致很多小學畢業(yè)生進入初中后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都在不斷下降,不能有效適應初中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對此,筆者分析了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的異同之處,并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有效銜接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一、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的異同點
與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的學習要求更高,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大多比較具體,如數的運算、圖形的認知等,這些內容的難度較小,而初中數學的內容較為抽象,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多,如數的運算,不再是簡單的整數運算,而是有理數的運算,還涉及函數和方程的學習,這對學生來說,有著更多的學習困難。除此之外,數學的教學內容也有較大的變化,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小學數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有較大的壓縮,而初中數學內容則相反,有了較大的拓展,這也就意味著小學畢業(yè)生進入初中,跨度比以往更大,學習難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二、如何做好小學和初中數學的銜接
(一)學習方法的銜接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學習效果的前提,初中的數學老師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弱,學習上多為被動,需要老師一步一步去引導,初中則不一樣,老師應當指導學生由被動逐漸轉變?yōu)橹鲃?,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因此,筆者建議,初中的數學老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1)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因此,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前預習則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數學老師可以布置前置性作業(yè),讓學生帶著問題對教材進行研究,數學老師在課堂開始環(huán)節(jié),可以鼓勵學生將預習中遇到的不懂問題當堂提出來,老師再進行歸納總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述。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和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去聽講,這樣也就提高了課堂的聽課效率。(2)培養(yǎng)學生良好傾聽和做筆記的習慣。小學生的自制能力差,在課堂上聽課效率也普遍不高,很多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一時也沒有改變過來,在課堂上聽課還是存在較多的“分心”狀況,老師雖然上課用心去講,但是學生沒有用心去聽,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聽課效率較低,因此,數學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讓學生能夠耐心聽課,基于此,數學老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適當提出一些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認真聽課,還會促使學生動腦。除此之外,數學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做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知識點學生在課堂上聽懂了,但是課下難免又會忘記。培養(yǎng)學生邊聽課邊做筆記的習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會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第二教材,筆記可以成為學生考前復習資料以及課后復習資料,起到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作用。(3)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數學老師可以設計分層作業(yè),讓每一個學生在課下都能帶著問題對新學習到的知識點查缺補漏,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學習習慣,課后作業(yè)是課堂知識的延伸,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并對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掌握新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的數學老師除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外,還要做好教學內容的銜接工作。與初中的數學內容相比,小學數學相對簡單一些,小學數學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運算以及對一些圖形進行簡單的認知,而初中數學則要復雜一些,無論是運算方面還是圖形的認知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數學老師在教學內容上,要做好有效的過渡,盡可能挖掘新知識點與舊知識點之間的共同點,并對此加以利用,例如,在學習“正數和負數”這一節(jié)內容的時候,數學老師可以引入小學學習的“大小比較”這一節(jié)內容,通過指導學生比較溫度、長度等內容,引入正數和負數的概念,讓學生在小學的“感性認識”上獲得更多的“理性認識”,指導學生認識新知識的本質問題,學會比較、對照,尋找學習方法,在新知識與舊知識點之間建立等量關系,從而達到順利過渡的目的。
綜上所述,重視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銜接問題,能夠幫助小學畢業(yè)生順利過渡到初中,快速適應初中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因此,數學老師應當對此加以重視,對中小學的數學銜接問題進行不斷探索和研究,為學生鋪平道路,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中小學數學之間的過渡,促使學生全面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玉梅.芻議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的有效銜接[J].知識窗(教師版),2016(8):8-11.
關鍵詞:訓練培養(yǎng);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技能
Abstract:Thecooperationlearnskillinstructionandthetrainingareinth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animportantlink,mustenhance“thegroupcooperationstudy”thevalidity,mustmasterthecooperationruleskilled,theacademicsocietylistensattentivelyto,thediscussion,toexpressownviewpoint,theacademicsocietyorganizationandtheappraisal,guidesthestudenttograspthecooperationstudyrelentlesslythemethod,formstheessentialcooperationskill.
keyword:Trainingrais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Groupcooperation;Learnskill
前言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焙献鲗W習技能指導與訓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技能是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學習活動由學習技能構成,每一種學習活動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體技能。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學習技能,學習是難以進行的。要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
在小學數學小組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合作規(guī)則,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與交流意見,學會組織和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技能與方法,要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學習技能。下面淺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熟練掌握合作規(guī)則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未等其他學生發(fā)言,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時就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guī)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中如何開展討論,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
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guī)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二、在合作中學會傾聽
在開始合作時,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具有個人心理優(yōu)勢,一節(jié)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過短,對于自己的發(fā)言比較認真,不容易接納別人的意見,而對于同學的發(fā)言,卻不重視。為此,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位同學的發(fā)言,眼睛看著對方,要聽完整,認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聽別人的發(fā)言要點,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須作思考,并做出判斷,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反思、評價的能力。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反復琢磨、體會,善于傾聽同學意見,不隨意打斷別人發(fā)言,提供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的空間,以達到相互啟迪、幫助的功效,學生不但養(yǎng)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調動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能體會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三、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也是自己實際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教師重點要對不會表達的學生有意識進行示范指導,而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時,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yōu)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為此,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調動這些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yǎng)他們敢說的勇氣,把一些基礎較差、思維能力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學生的討論提供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一旦發(fā)現問題及時給予指點,使學生逐漸學會用語言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學會討論
討論交流是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見不統(tǒng)一、理解不一致時,這就需要通過討論、爭辯,達成共識,解決問題。教師指導時,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步學會討論交流問題的技能。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fā),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學生討論問題后,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他成員必須認真聽,并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后,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得出正確的結論。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分析、判斷和表達能力。
五、在合作中學會組織
聽、說技能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組織技能就是合作學習的重要技能。組織技能是聽、說技能和獨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討論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組內的組織者,具體做法是:指導組織者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另外,為了體現小組內的主體性,可定期培訓、及時更換組織者。通過訓練不但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而且為學生今后立足于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在合作中學會評價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既要對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也要對每個同學的情感表現進行評價。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評引導學生互評,如讓學生傾聽他人發(fā)言后,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勇氣、提高評價的水平。通過正確地評價讓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得到保護,激發(fā)了發(fā)展的功力和創(chuàng)新的活力。
備課是整個課堂教學工作的起點,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毒拍炅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不僅為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為教師備課指明了方向。精彩的課堂源于精心的課前準備。只有課前準備充分,教師才能取勝于課堂,教學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數學教學更是如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面對高度抽象的數學知識及嚴密的邏輯推理,會有更多的有效或無效的意外發(fā)生。教師精心備課,能夠為課堂上的隨機應變做好充分的基礎準備,增強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更好地把握課堂前進方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可以設計以下實驗探究:1.畫任意一個三角形,并測量一下每個角的度數。2.剪下三角形三個角,拼在一起,觀察得出什么結論。3.找一下說明結論的方法,并與同學進行交流。上課前,教師對活動做了精心準備。首先,把探究活動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要求,非常明確地寫出來備用。其次,對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充分準備。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拼圖操作、測量時,出現了誤差,得到了不同的結論;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因運用方法不同或得到的結論不同而爭論不休;在找說明結論的方法時,學生經過動手操作、探究與合作交流,他們找到很多說明結論的正確方法。但也有個別學生,用測量結果說明結論———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
面對課堂上的活動狀況,教師胸有成竹,在活動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上,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課堂調控,引領學生向著教學目標行進,最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此次數學學習活動中,愉快地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合作交流、探索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備好一堂課,一要備好教材,二要備好學生,還要考慮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上,怎樣指導、點撥學生。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在知識掌握過程中難度大、困難多,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易被調動。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顯得沉悶、壓抑,教學效果欠佳,學生不能獲得較大進步或發(fā)展。相反,在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在這種愉悅的氛圍下,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充分進行討論、合作交流,這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機會,為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因此,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境。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發(fā)揚民主。讓學生自由參與、自由表達,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觀察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給予他們充分且必要的鼓勵和支持。其次,教師要以愛為本,尊重信任學生,理解學生的言行,對學生的過失,多些寬容,少些批評,耐心解答學生的發(fā)問。再者,用自身迸發(fā)出的激情感染學生,點燃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
三、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學法指導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法指導,可以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數學思維”的習慣,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變知識為能力,變“學會”為“會學”,學生就能應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學一些新知識,解決一些新問題,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隨著自主探索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引入課堂,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學生學法指導,成為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圖示、列表法顯示相關聯的數量,從數學角度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
通過教師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能夠正確找出實例中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用數學方法分析出數量之間是否具有比例關系。學生應用這種學習方法,對列舉的大量實例,能夠很快地逐一分析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并能迅速運用數學知識加以表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包括如何收集、選擇、利用信息,如何從數學角度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轉化問題。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等等。
四、總結
一、加強數學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索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注意力就會優(yōu)先集中,認識就會敏捷而深入,情緒就會愉快而高漲,思維就會活躍而有創(chuàng)造性,行為就會持久而永恒。數學實驗教學是學生參與操作的探索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使小學生的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得到滿足,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如我在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我設想在道北開一家“學生書店”,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設計書店,調查學生喜歡課外書的情況。在情境中讓學生展開實驗操作,現場寫下自己喜歡的書籍的名稱,小組合作統(tǒng)計出喜歡各類書的人數,并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比較出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畫“正”字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制作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進行比較,從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點。這樣,使教學活動在動態(tài)中進行,使兒童把外顯的動作與內隱的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順應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集中了兒童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兒童學習的興趣。再如,我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面積的含義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文具盒的蓋面,數學課本的封面,課桌的桌面。然后比較文具盒的面與數學課本封面的大小,數學課本封面與課桌桌面的大小。再動口說一說面積的含義。在教學“面積單位”時,讓學生動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動手的同時,學會比較和測量面積。這樣,通過數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但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所學的知識,而且促使學生智力活動的潛力得到充分的啟迪、挖掘和發(fā)揮。
二、加強數學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全員參與。
教育的本質在于參與,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的獲取知識。而使所有的少年兒童的智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是每個家庭的期盼,老師的希望,社會的需要。數學實驗教學則能夠提供使每個學生達到他們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平的學習條件。在數學實驗教學中,讓每個學生玩自己手中的學具,看你有什么發(fā)現,提到玩,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無論他發(fā)現的結論是淺顯,還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都已充分調動了他的參與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學生理論知識不足,但動手能力較強。在實驗過程中,他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得到鼓勵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消除“數學難、學不好”的恐懼心理,萌發(fā)要學好數學的愿望,引發(fā)學習動機,使他們以學為樂,主動進取,提高學習效果。
三、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數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新穎性,切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容易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下實現由喜歡數學到努力學數學,再到刻苦鉆研數學的良性過渡。在每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斷進取、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實驗準備階段,指導學生自制教具、學具,能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美感。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準備一個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和一個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從制作的情況看,有的學生是用廢棄的硬紙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紙做的等等。
選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都做的精致、美觀,把學習的熱情延伸到課外,又為實驗教學提供了物質保證。課堂上又通過自己的動手剪、拼,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獲得知識的全過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廢物廢料,變“廢”為“寶”,使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實驗過程中良好的實驗常規(guī),教師的嚴謹態(tài)度,正確示范,巧妙點撥,質疑解難等,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學生明確教具、學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其次,對學具的準備要認真,運用要準確,收拾要及時,管理要妥善。培養(yǎng)學生自覺守紀,認真主動,勤于動手、動腦、動眼、動口的良好習慣,真正實現“省時、高效、低負”的教學目標。
四、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精神。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見等。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之間團結、協調、合作、共事的群體協作精神,日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尤其是分組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精神。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時,我沒有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把全班學生分成了4人小組,每組商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小組長分工,有的動手折,有的動筆記錄折出的分數,然后共同探究商議分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師加以糾正和指導。最后形成規(guī)范的數學術語。在這樣的實驗過程中,教師進行宏觀調空,耐心指導,對學生的實驗成果及時評比表揚。創(chuàng)設積極競爭的實驗情境,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交流與合作,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協作精神,樹立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人生態(tài)度,克服獨生子女的高傲獨尊和對家長的依賴性強的弱點。
五、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1世紀是人類依靠知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世紀。******總書記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所以,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動作技能的基礎上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由外部的物質活動向內部的認知心理活動轉化的過程。重視兒童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就要通過實驗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更大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把實驗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就可讓實驗操作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源泉,就可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對新知識"再發(fā)現",就可通過實驗操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我在教學《認識正方形》時,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想辦法知道正方形的特點,看誰的方法多。有的學生通過測量發(fā)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通過沿對角線對折、再對折,發(fā)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用一條邊與其他三條邊分別相比,發(fā)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將相對的兩條邊重合,再將相鄰的兩條邊重合,說明四條邊一樣長……這樣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發(fā)現了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既發(fā)現了新知,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學習;概念界定;內外因素
不同小學數學教師都對數學有效學習有不同的認識,正因為秉持不同的數學學習觀,教師對教學有多面性的理解,才產生出不同的教學實踐。正因思維意識決定行為邏輯的理念,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有效學習展開多樣化的研究與分析,通過對有效學習觀理論基礎進行簡單概述,然后分析小學數學的有效學習概念,并探尋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生有效性學習的內在與外在的因素,從而使自身教學行為更加富有實際性、針對性、前沿性,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1 有效學習的理論基礎
數學的有效學習觀形成,主要受到兩方面現代教學理論的影響。其一,認知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參與教育活動而產生的行為變化,“教”應該基于學生興趣、需要及能力來設計如何讓學生有效學習,教是為了學,學則決定教。同時,在有效“教”的過程中,一定把學習策略教給學生。其二,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有效學習應該基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為主導,學習是學習者、教師、其他社會成員共同構建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則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生生交流的交互中,獲得自身的認知升級。同時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認知過程,而非教學重心落在教材上,這一點對我們理解小學數學的有效學習有一定啟迪作用。
2 小學數學——有效學習概念界定
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對學習較于統(tǒng)一的觀點為:學習是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及心理傾向發(fā)生的可持續(xù)變化。因此,小學數學的有效學習是獲取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發(fā)展各項數學能力的思維活動過程。學生學習認知的思維活動過程隨著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而變動。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重點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而非學習認知思維活動的結果。
此外,小學數學基本的學習形式,分為接受學習與發(fā)現學習。接受學習的表現形式為:把學習內容以定論的表現形式傳遞給學習者,促使學習者把學習內容吸納到自身。發(fā)現學習的表現形式為:學習者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的學習過程,從而獲取正確的問題答案。在常規(guī)的小學數學的施教過程中,學生多數以接受學習為主,而各種數學問題的有效解決,都是通過發(fā)現學習而實現的。
3 小學數學——影響有效學習的內外因素
3.1 影響小學數學有效學習的內部因素
制約學生有效學習的內部因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學生已知經驗的基礎與準備,這是直接影響學生有效學習的內部因素之一。奧蘇泊爾認為:如果把教育心理學簡化為一條教學原理的話,那么把握這一條原理,就可能實現有效的學習過程。這一條原理則是:學生的有效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已知的學習經驗上,是新舊知識交互螺旋上升的認知思維活動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已知的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其二,非智力因素,表現在學習數學內容主動加工知識和實踐活動中。非智力內部因素,并沒有參與到思維的認知活動中,但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卻制約著學習思維認知過程的優(yōu)劣性。非智力內在因素主要包含:學習者的學習需要與興趣、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學習目標與動力性等內在心理因素,如:學習內容的表現形式決定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是否滿足不同學習個體的實際學習需要,進而達到激發(fā)主動學習動機性,這是保證學生有效學習的基礎條件之一。
3.2 影響小學數學有效學習的外部因素
制約小學生有效學習的外部因素,其涉及面相對廣泛,從社會到學校、從家庭到班級,從課堂到同伴等等。我們以小學數學而論,與學生有效學習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是教師的“教”,從教師專業(yè)能力、師德修養(yǎng)、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選擇與表現,都直接關聯到學生是否有效學習。具體而言,主要包含幾方面外在因素,其一,教學觀念,正如一個人的思維意識將決定它的行為邏輯,小學數學教師如何看待數學教學,那就決定他如何施教。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應該促使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與積累學習經驗,重點強調師生要進行有效地互動和對話,只有如此“教”的行為,才能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性學習需要。因此,教師要重構自我教育觀,樹立現代化教育理念及學習觀,進而不斷開發(fā)學生學習的智慧潛能,從而實現有效地教和學。其二,教學策略,策略是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行為。在小學數學的課堂實踐教學中,應該側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自主能動性學習探索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可持續(xù)增長,充分地發(fā)揮教師為引導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轉變教學知識運動的單向性,構建打造出師生教與學的雙向、多層次的知識互動的數學課堂。
總之,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是一項復雜、長期的系統(tǒng)性教育工程,是必須基于“教”是為了更好的“學”為教學起點,是必須以學生發(fā)展為教學本位的立場下,才能構建出利于學生有效學習的場景,為學生奠基扎實的數學基礎,從而更好的為學生高階段學習服務。
參考文獻
所謂生態(tài)主要是由生態(tài)的主體以及生態(tài)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所構成的有機整體。而對于課堂教學來講,其實可以將其形象的比喻為一個非常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主要含有以下內容:(1)教學內容;(2)教學方式;(3)教學手段等多種因素。在這個課堂教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構成因子之間都會發(fā)生復雜的動態(tài)組合。在他們之前可能存在著物質的傳遞與能量的傳遞,同時也有各種力量之間的一種動態(tài)平衡。只有在這個復雜而巨大的教學系統(tǒng)達到動態(tài)平衡的時候,教學效率才可能會是有效的、高效的,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可能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所存在的問題
2.1教學的目標不確定存在隨意性
就目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講,小學數學存在著教學耗費的時間比較多,但是效率卻不高的情況,這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造成了教學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就會造成課堂教學無序、混亂的情況出現。
2.2教學主體不明確
現階段我國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會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就是老師大多都認為自己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同時將學生作為是教學活動的客體,讓學生一味被動的去接受知識,教師關心的只是自己在課堂上教授了多少知識而并沒有關心學生接受了多少知識。而實際上,對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講,學生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而學生的這中主體性是需要不斷的進行培養(yǎng)與提高的,這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是非常有效的推動力,要近可能的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小學生是發(fā)展過程中的未成年人,有非常強的可塑造性,他們對新的事物異常關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側重于在課堂上展示自己,誤將自己當作是課堂的主體,致使課堂成為教師的舞臺。
2.3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多樣性
在現實的小學數學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深入理解并學習小學數學最新知識,認為小學數學是簡單基礎的知識,只要進行簡單的教學即可。事實上,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看似簡單,但讓小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很不容易。在教學當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沒有運用多種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也沒有深入研究,只是簡單地呈現教材上的教學內容,甚至有些老教師還在使用陳舊的教案。
2.4教學評價模糊,缺乏及時性和全面性
“評價,實質上是一種認知活動,是指測量的過程,是用來判斷人或事物的價值。”課堂教學評價是基于已確定的一些教育價值觀和評價尺度,采用合適的、可行的評價方法,通過數據采集與系統(tǒng)分析,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成果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效果作出價值判斷,而這也是教育評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評價旳及時性,對于學生學習的指導有著關鍵作用;評價的全面性,對于學生的個性及全面發(fā)展具有指導性作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著教學評價模糊,缺乏評價的及時性和全面性。一些教師在教學時本該當場評價,卻沒有及時評價。一些教師評價內容片面,只重共性忽視個性,只是簡單的對學生知識掌握與智力高低進行評價,忽略對學生個人情感體驗、價值觀、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的評價。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