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4-21 18:30:1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文化意識教育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在西方造型藝術的影響下,我國于20世紀初形成了高等美術教育體系。其教育體系的奠基人徐悲鴻提倡寫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他強調基本功的訓練和素描在造型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徐悲鴻提倡法國的古典主義寫實技巧的教育培養(yǎng)模式,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觀念和教育模式。繪畫教學的基礎是對學生進行專業(yè)基礎訓練,在藝術學科中占據主要地位。高校的繪畫教學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繪畫教學體系,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大量寫生練習。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和課下的寫生練習遵循從易到難和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繪畫基本功,而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在藝術領域應用廣泛,例如速寫可以用照相機替代,形畫可以用噴繪或投影儀替代等,這種噴繪技術和電腦制圖等高科技的繪畫方式普遍化的現(xiàn)象,使教師和學生對傳統(tǒng)速寫、素描等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產生質疑。①高校教師要對我國傳統(tǒng)的造型觀進行深刻理解,要對繪畫遺產進行重新認識,從而使高校的繪畫教育模式突破傳統(tǒng)、單一性的局限,重新建立多元化的、科學合理的高校繪畫教學模式,力爭為社會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人才。
二、當代藝術市場的發(fā)展對高校繪畫授課內容的影響
我國高校繪畫教育發(fā)展的幾十年里,繪畫的基礎課程一直是以素描和色彩為主,此外,還有課余時間的寫生練習,寫生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基礎知識,是為了將來能夠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作。教育內容一直沿用寫實主義的造型觀念,用寫實的方式再現(xiàn)客觀事物、表現(xiàn)客觀事物的真實性,導致高校學生的繪畫語言蒼白,缺乏創(chuàng)造力。當代藝術在自身標準缺失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繪畫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一般會強調要避弊端及取長補短,即使是這樣,每位學生的繪畫作業(yè)也會因人而異,呈現(xiàn)出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例如教師布置作業(yè)是油畫靜物,有的學生會用印象派的色彩、有的學生進行蘇俄式的寫實,還有的學生會使用浮世繪的平涂等,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繪畫作品徘徊在寫實與表現(xiàn)之間。另外,由于受教師授課內容和方式的限制,以及學生自身能力的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不可避免地進行模仿,使學生自身的繪畫能力得不到充分發(fā)展。例如當代藝術家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的單色平涂、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和蔡國強的“煙火系列”等作品都成為高校教師教學內容,而這些藝術家的代表性的作品則成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三、當代藝術市場的發(fā)展對高校繪畫判斷標準的影響
在高校繪畫教學中,通常都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繪畫作品水平的高低標準。雖然不能以分論畫、以分論人,但高校一般都會用一個相對標準的要求評價和衡量學生的繪畫作品水平。例如教師一般從作品的構圖、色彩、線條和表現(xiàn)力等方面大致判斷學生繪畫的水平以及繪畫功底和學生對色彩、線條的認識。高校不排斥不抵觸當代藝術,而當代藝術在高校廣泛傳播的同時,也給高校教師對學生繪畫作品的評判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商品社會,依靠媒體宣傳和名人策略的方式對藝術進行推崇所發(fā)揮出的影響力是眾所周知的,這種對藝術作品的特殊運作方式會讓大眾對藝術的認識產生誤導。②現(xiàn)代藝術是一種內在的需要、是一種樂趣的展現(xiàn),需要觀眾和學生真正領悟作品中真正的內涵和意義?,F(xiàn)代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由具象藝術和寫實藝術向非具象藝術和非寫實藝術發(fā)展,出現(xiàn)了立體主義和構成主義等新類型的表現(xiàn)手法,這就要求高校教育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欣賞每位學生的個性表現(xiàn)能力。四、當代藝術市場的發(fā)展對高校繪畫教育理念的影響當代藝術家在突出藝術形式的同時有意識地忽略自身的學院派基礎??v觀我國藝術市場的發(fā)展可以看出,當代藝術由敘述性藝術轉向了觀念性藝術,呈現(xiàn)出類似表現(xiàn)主義和超現(xiàn)實表現(xiàn)主義等以自我表現(xiàn)為中心的新興表現(xiàn)形式。當代藝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不是以審美性為首要目的,它是在互反或對立的思路下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是為了充分表現(xiàn)人類精神上的矛盾性。在繪畫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地從傳授繪畫技巧和方法的角度出發(fā),要有培養(yǎng)學生理論水平提升和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理念,為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藝術家打好基礎、做好引導。社會媒體曾集中討論過新興藝術的形式,各個媒體和社會公民對不同的藝術形式評論褒貶不一。當代藝術是經過很長的時間而形成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在社會的綜合條件和作用下形成的?,F(xiàn)代藝術具有一定的社會背景,高校繪畫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要正確引導學生對待和評價當代藝術的發(fā)展。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意識 文化障礙 影響因素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201
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語言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學習語言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文化交流,而傳遞文化同樣需要語言作為工具。以英語教育為例,英語在現(xiàn)階段已經成為國際通用語言,想要與國際接軌就必須進行英語學習。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要明確英語教學的目的,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克服文化障礙。
1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重要性
1.1 國際化發(fā)展的需要
國際間的聯(lián)系和交往日益密切,地球也被稱為地球村,跨文化交際也隨之增多。如加入國際組織或是參加世界性的比賽,都需要跨文化的交流和溝通。我們需要進行交流的不僅是自己的同胞,還有更多的外國友人。這需要我們思維方式和語言能力的改變和提升,在相互交流時尊重其他國家的風俗習慣,考慮對方的感受,構建起平等、和諧、順暢的跨文化交際,滿足國際化發(fā)展的需求。
1.2 新課改的要求
對于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因其接受速度快,更應該重視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能力和交流意識,因而在英語的新課程標準改革中就做出了相應規(guī)定。要求老師在授課時提供與異域文化的接觸機會,讓學生對中外文化的差異有一定了解和鑒別力,明確中外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的差別,熟知常見成語、諺語、典故等,對中外名人有所了解??缥幕浑H能否順暢與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是分不開的。
2 教學中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
2.1 漢語和英語的精確性不同
在用漢語進行交流時往往依靠特定的語境,對所交流的問題進行綜合把握,而不會特定地為一個詞設置概念。通過交流的時間和環(huán)境,對方就可以明確所指。例如在詢問別人是否吃飯時,對方從時間上就可知道所問的哪一餐,而在英語中,為早、中、晚餐都設置了特定的詞匯:breakfast,lunch,supper。
2.2 邏輯順序有差別
思維方式的不同就帶來英語和漢語在交流時邏輯順序的差別。最簡單的就是名字的設置順序,中國人命名是先姓后名,而英文名則是先名后姓。時間上,漢語的邏輯順序一般為2012年12月21日,英語就會表達為December 21 2012。漢語在表達時的邏輯順序通常是前因后果、由大到小、由遠及近、有總體到具體。英語在邏輯上則隨意得多,他們可以借助連詞來順利地進行表達。
2.3 音形及功能的關注點不同
漢語通過整體關系來進行詞、短語和句子的組合,總體上是形散意合的,用句子的具體意義來修補形式的差漏。例如:我沒去過。結合對話可以將“我”去掉,“沒去過”也完全可以表達意思。而在英語中,比較重視語法的形態(tài),例如表達過去時的動詞要進行相應的變形,go就要變?yōu)閣ent;有will或shall的將來時動詞就要保持原形。英語語法的總體特征就是注重形合,以形統(tǒng)意。
3 解決跨文化教育中存在障礙的措施
3.1 發(fā)揮老師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老師在教育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在學生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老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做好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塑造者和領路人,向學生傳達跨文化交際的必要性和對學生以后生活工作的巨大作用,引導學生克服掉文化交流中民族感、價值觀、認知模式、學習模式等障礙。發(fā)揮好教師在語言教學的主導地位和導向作用。
3.2 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拓展學生視野
英語教材是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具有的不同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來編寫的,其中有學生必須熟知的基礎知識,還有很多關于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這就需要老師對教材的全方位、深層次挖掘。例如教材中會出現(xiàn)一些國家的名稱,老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這個國家的首都、地理位置、地區(qū)風俗、人種分布等;提到Christmas、Spring Festival這樣的節(jié)日時,老師就可相應地帶入節(jié)日由來、慶祝方式、中西節(jié)日的異同以及現(xiàn)在中外節(jié)日的相互滲透等等。使教學不僅僅停留在詞匯、語法上,更要讓學生加強對外國文化的理解,廣泛地開拓,不做井底之蛙。
3.3 培養(yǎng)文化差異敏感度,激發(fā)跨文化交際興趣
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往往可以引起學生探求的興趣,老師在授課時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例如常見的OK這個手勢,在日本是代表錢,在巴西卻被當成是粗魯的表現(xiàn);點頭這個動作在一般國家都是表示肯定,搖頭則表示否定,但在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卻恰恰相反,搖頭才是肯定的表現(xiàn)。這些都會激發(fā)其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興趣。
3.4 設置跨文化交際的模擬舞臺,增加體驗感
老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置出英語交際的模擬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問路、致歉、買東西、電話咨詢等情景,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交際體驗感,克服掉與外國人交流的恐懼感。
4 結束語
在國際化不斷發(fā)展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方法,幫助學生克服文化交流障礙,在不斷滲透中培養(yǎng)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并鼓勵學生付諸實踐。
參考文獻:
[1]余中和.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談談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
[2]張本慎.緊扣培養(yǎng)目標,狠抓基本訓練――談談師專英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教學[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7).
(一)對群眾進行文化藝術教育,能夠滿足群眾對精神生活的各種需求,并提高群眾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從而為社會的和諧提供良好的群眾基礎。
(二)群眾文化教育是社會進步的要求。群眾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為社會進步提供良好的氛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教育工作,可以調節(jié)群眾的心理變化,對其錯誤思想進行及時調整。藝術教育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也促進群眾的全方位發(fā)展,使人們更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政府部門的重視。
政府部門要將群眾文化藝術教育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計劃的日程,對其做好各項部署。比如財政部門要為群眾文化活動預留經費,設有專門的款項;規(guī)劃部門要為群眾文化教育提供固定的場所,使教育工作穩(wěn)定開展;文化機構要多向社會大眾開放,承擔向大眾普及文化知識的重要職責,應當深入群眾內部,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群眾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各界的大力支持,國家應當在政策上給予鼓勵和保障,推動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繁榮。
(二)文化人才的培養(yǎng)。
人才隊伍的建設主要分為以下幾步:首先要建立人才庫,挖掘優(yōu)秀的文化人才;其次,要定期對這些專業(yè)人才開展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再次,要鼓勵這些人才多參與到群眾文化教育當中,通過人員編制、激勵措施留住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最后,應當多發(fā)現(xiàn)民間存在的優(yōu)秀人才,開展基層的群眾文化教育工作,使教育能夠滲透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城市當中,增加文化廣場、文化中心的數量,為群眾的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空間,讓群眾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專業(yè)的文化藝術人才,獲取當下最新的文化藝術知識。同時,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能忽略農村地區(qū)。在農村地區(qū)要多開設一些公益性的文化單位,開展更多的文化教育活動,深入到基層群眾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四)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
群眾文化藝術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群眾對文化的需求,需要對各方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資源整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群眾文化教育的主體是群眾,要通過政府的鼓勵和引導,將教育工作普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第二,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要加強文化交流,雙方取長補短,共同完善、共同進步;第三,開展重點地區(qū)的文化教育工作。每個城市都會存在文化藝術教育較為薄弱的地區(qū),要通過對這些地區(qū)重點開展文化教育,吸引當地熱愛文化藝術的人群,發(fā)揮群眾之間的宣傳作用,帶動整個地區(qū)文化藝術教育活動的繁榮。
(五)政府部門加強引導,維護教育秩序。
群眾文化教育仍然需要政府加以適當的引導。在尊重群眾個人意愿的基礎之上,適當地制定一些政策加以指導,維護教育活動的正常秩序。文化藝術的教育活動有利于社會的進步,應當給予必要的重視和鼓勵,并且要對其進行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確保每一位群眾都能夠參加到這一項教育活動中來。政府要鼓勵優(yōu)秀文化活動,打擊迷信封建活動,凈化文化藝術教育環(huán)境。
關鍵詞:比較教育;多元文化主義;研究范式
在比較教育學科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對方法問題給予了長期的關注和爭論,并提出了比較教育的一些研究范式。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研究議題的變化、研究事業(yè)的擴展、方法論和方法體系的豐富,比較教育研究范式也必然會發(fā)生相應的轉換。"各美其美的文化彰顯,美美與共的文化共存"的時代引起了以跨文化研究為主的比較教育研究范式上的深刻變化。
一、多元文化主義的理論基礎
1、是對文化普遍主義的揚棄
文化普遍主義認為世界上不同文化之間具有一致性,認為盡管各種文化就其表面看各不相同,但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比較教育研究是處于某一特定文化的研究者的主觀性的文化傾向。
2、是在文化相對主義基礎上的發(fā)展
文化相對主義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是不可重復的獨立自在的體系,每一個民族都具有表現(xiàn)與特殊價值體系中的特殊文化傳統(tǒng),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標準無法比較。
3、埃德蒙.金接受時代的檢驗
埃德蒙.金在其比較教育名著《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近日比較教育》中關注更多的是國家與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而忽視了文化之間的共性和異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滲透。對于這一點埃德蒙金顯然已經認識到了,在2000年這部著作的中文新版序中,它表明了對逐個國家論述和學校組織過細的分類的研究方法在當今社會已失去其合理性.
4、民利運動發(fā)展的演進
1915年由美國學者卡倫在《美國的文化與民主》導言中首次使用"多元文化主義",認為在美國具有各種亞文化,各種亞文化都具有獨特的語言方式,乃至自己審美的和思考的形式,每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文化都在美國社會里占有一定地位。
二、多元文化主義研究范式的特點
從多元文化主義自身的產生及演進來看,它的基本觀點的形成是對普遍主義和相對主義的揚棄。它肯定了普遍主義對真理存在的認同。但是由于各文化對人類價值觀存在不同標準, 因此認識是可以多元存在的。多元文化主義肯定了相對主義對異文化的尊重, 但同時堅持通過闡明自己的立足點,將教育問題置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作相互比較和闡釋, 有助于深化對教育的認識和了解。
1、對作為"文本"的教育問題的開放的解釋觀
在認可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隱含著不可回避的價值判斷的前提下, 可以將比較教育學的比較教育研究視為對作為文本的教育問題的解釋與理解。在研究中, 多元文化視角的研究范式持開放的解釋觀, 在研究者闡明自己立足點的前提下, 可以支持多種解釋的存在。
2、強調研究者所作解釋的個性和立足點
在比較教育學研究中,用以解釋的立足點, 反映了研究者的理論興趣、特定的研究問題、其猜想和預期以及他作為一種參照系的理論, 表現(xiàn)為研究者獨特的文化背景。比較教育學研究涉及眾多文化問題, 因而保持其研究的客觀性便具有一定的困難。
3、將解釋視為有待不斷改進的假說
在多元文化主義研究范式中, 所有對跨文化教育的解釋應被視為對問題提出的試探性假說, 需要在嚴格的批判檢驗中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 但仍遠非終極真理。這種開放的觀點強調所有的探索都只是一個對真理不斷有新發(fā)現(xiàn)的過程。
4、對跨文化的教育的比較強調理解研究
解釋的最終目的是達到理解, 理解同時包含在解釋過程的每一階段之中。在對人文科學的"意義"的研究中, 研究者感興趣的是不同的人對他們各自生活意義的理解, 關心的是"參與者的看法" 。通過理解與解釋, 研究者把握對人文世界的意義, 達到研究者的主觀世界和文本所提供的世界的融合。
三、多元文化主義研究范式對跨文化教育所能作出的貢獻
隨著通訊與交通工具的發(fā)展,人類的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然而,文化交流可以是一柄雙刃劍,既可能伴隨互惠,也能導致兩敗俱傷。如何減少文化,民族間的偏見與沖突,作為跨文化研究的比較教育學,可以為之作出自己的貢獻。
1、尊重各文化、教育的獨特性
比較教育對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可在兩方面展開:一是一國以內為了解各民族文化而實施的多元文化教育;二是為了解其他國家歷史與文化而實施的教育。
在一國以內實施的多元文化教育,不同國家有著各自的特點。多元文化教育可以有三種理想即同化、適應和不同文化交流。在國際間的跨文化教育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會員國應在各級和各類教育中,促進對不同文化、他們的相互影響、他們的前景以及生活方式的研究。以鼓勵他們相互尊重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之處。我相信,在多元文化主義范式中,比較教育學能夠通過對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使各國人民認識不同文化的獨特性及其價值觀,并了解各民族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
2、增進國際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
以系統(tǒng)論觀點來看待比較教育學,要求把世界作為一個人類社會來整體把握。20 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教育交流愈來愈頻繁。在教育交流中,研究者通過考察不同國家教育的同一性和差異性,可以更好的認識本國教育。教育交流也可以形成對自身的批判態(tài)度從而在借鑒中得以發(fā)展,文化受到挑戰(zhàn)和發(fā)生變遷將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司空見慣事實。
3、有助于探討教育的一般特征
在不同國家,教育制度、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等都是既有共識,又保留著各國的差異。這些差異顯示了各民族政治、經濟及文化價值觀對教育的影響。探討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同異,有助于探討教育的豐富內涵和一般知識、理論與原則。盡管如此。各國仍然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不會因其一定程度的趨同而改變其基本性質,這些更多的是與一個國家的政治及文化取向有關。
4、促進國際理解教育,增進世界和平
從宇宙飛船上看到過地球的人說:能夠看到地球,但是看不到國界。但是,種族之間、國家之間、文明之間的沖突仍在世界上時有發(fā)生。教育能夠為世界的和平做些什么呢?在倡導文化平等共存、民族間相互了解的多元文化主義范式研究中,比較教育將全球主義的國際理解與和平教育作為促進世界和平在教育上的途徑,并以此促進全球主義的比較教育研究。
四、結語
比較教育學通過跨文化、跨國研究為世界文化交流做著自己的貢獻。以多元文化主義范式為基礎的比較教育學研究,在對作為文本的跨文化教育問題所作的解釋與理解中,倡導尊重不同文化價值觀,推促國際文化交流、國際理解與世界和平教育,希望借此促進人類文化在互相交流、促進、融合中走向和諧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英]沃特森.多元文化主義[M].長春:人民出版社,2005.
[2]向蓓莉.比較教育學的價值判斷與研究范式:普遍主義與相對主義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0,(6).
[3]石隆偉.哲學視野下的方法論與比較教育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6,(6).
[4]王春光,孫啟林.全球化與本土化視野下的比較教育研究范式的再思考[J].比較教育研究,2005,(3).
[5]石中英.教育學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87.
[6]顧明遠.文化研究與比較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0,(4).
【關鍵詞】意識 語言 文化 語言意識 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022-01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地不斷推進,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越來越頻繁。各民族間的交流與對話不斷加強,民族間的文化、思想、價值觀相互碰撞與影響的程度不斷加深。不同民族間的交流其實質是不同語言意識映像的交流。因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只有妥善處理語言意識與跨文化交際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有效地促進各國進行經濟、政治、文化交流,進而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一 語言意識的概述
語言意識是一種被語言符號外化了的意識映像,其具體指的是語言符號形成、加工、儲存、組合、使用等多種內容的總和。語言意識對語言活動中所涉及的機制、形成、儲存等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對語言活動中語言符號、符號的組合與運用等均具有改造的作用。概括地說,語言意識是語言生成、理解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心理機制。語言意識的形成主要建立在對語言的實際掌握和運用上。語言是心智表征的一種主要表現(xiàn)方式,而不是簡單的多種語言層級單位、重新組合、實際運用等的規(guī)則。語言意識作為一個具有整體性、系統(tǒng)性的概念存在,其主要強調和突出的內容是存在于某種語言背后的相應意識及該種語言對相應意識地理解和表現(xiàn)程度。
二 語言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功能分析
1.語言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認知功能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存在明顯差異性的文化應用同一種語言作為載體進行溝通交流的一種交際活動??缥幕浑H活動進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進交際雙方相互間的理解。因此,在交際過程中,不僅要求交際雙方使用同一種語言,同時還要求交際雙方對該種語言有共性了解。此外,交際活動中的雙方在意識上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上也應該存在共性。通常情況下,跨文化交際的進行具有反常性,其會偏離或者缺乏相應的規(guī)范性。導致這種現(xiàn)象存在的原因為交際中涉及的相關對象均是來自于各個存在顯著差異性的文化空間,其認知基礎、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及運作方式等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意識特點為交際主體行為的最主要體現(xiàn)。語言意識在整個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均是交際主體理解、認知外部世界相關知識和經驗的語言化表現(xiàn),其在整個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進行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語言意識貫穿于交際活動的整個過程。
2.語言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交際功能
語言意識包含著個體在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對外部世界的認知結果。其認知結果就表現(xiàn)為語言化的意識映像。人們在對新事物進行認知的過程中,總是依賴自身原有的知識及經驗作為基礎的。語言意識作為一種認知基礎,其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承擔著認知功能的作用,促進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在廣義上,語言意識也可以稱之為交際意識,其在交際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在特定認知及語境中對語言表達方式進行選擇和重新組合。語境是一切語言表達的產物,每種語言的使用均離不開相應的語境。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對象必須先要進行語境檢索,尋找到具有相似性的語境,然后再將語境作為參照進行語氣、語言表達方式等選取。語境是語言意識的主要組成要素,交際意識流動的體現(xiàn)。因此,只有把握了語言的構成語境才能有效促進跨文化交際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和完成。
3.語言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情感功能
在情感功能上,語言意識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句子、語音等語言單位中??缥幕浑H對象在對語境進行有效識別的基礎上,應用適當的組合、選擇等方式來實現(xiàn)交際意圖、思想得到較為準確的表達。在這個選擇、組合的過程中,交際對象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表達。同時,語言意識作為跨文化交際對象對某種語言具體使用的認知,其是言語活動中的調節(jié)器和監(jiān)控器,可有效保證某種語言使用的合理性和正確性。
總之,語言意識在夸文化交際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認知、交際、情感等功能上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各種功能會在相同一個語境、時間運行,其運行具有綜合性。各種功能之間相互滲透、互相影響,共同貫穿于整個跨文化交際過程中。
三 結束語
語言意識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種社會意識,其同時具有人本和民族兩個屬性。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意識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意識貫穿于整個跨文化交際中,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促進跨文化交際得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付永鋼.跨文化交際語境與跨文化交際[J].外語研究,2002(4)
論文摘要:本文對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在對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現(xiàn)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依照文化意識培養(yǎng)有效性的考核參數,提出了改進學生進行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途徑。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依然保有注重單純語言形式的教學慣性,這種脫離語言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刻板講述,令學生對英語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僵硬的語法、單詞、句型的層面上,無法從內心對英語這門語言有所了解,無法學會運用英語思維來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讓英語的交際工具價值與文化載體意義被異化。
一、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際交流日益深人的宏觀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要將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為根本的出發(fā)點。在具體的落實中,明確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形成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應用語言的保證,帶動大學英語教學要求與時俱進,推動課程標準向理念先進、可操作性強、體現(xiàn)時代性的嶄新理念落實。
語言與文化相鋪相成,不存在沒有語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脫離文化的語言。這就需要教師把語言與文化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將語言知識點的輸灌變?yōu)槲幕摒B(yǎng)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文化意識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分析
現(xiàn)今,許多學生只是將自身的學習目標鎖定在四六級等考試通過的層次,學習的過程主要是背單詞、記句型、啃語法,雖對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有一點了解,但是對于英語交際中常用的典故或傳說、常用成訊或俗語、主要英語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中國人們的生活方式的異同等情況都知之甚少。
導致以上原因,首先是現(xiàn)行的考試制度的制約。在中國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英語知識積累,但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較差,對英語文化的感知視野較窄。而在其進人大學后,許多學校將畢業(yè)與四級掛鉤的做法,其重新掉進文山題海的漩渦里,對英語文化的了解較少。
其次,教師文化素養(yǎng)的影響以及對文化意識教學認識的不足。雖然大學英語的教學結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由于教師的不作為,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導致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甚少設計。而且個別學校存在四級通過率與教師考核掛鉤的問題,使的大學課堂成為中學課堂的翻版,教師將很多的時間與精力放置到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的目標上,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流于形式。
再次,大學英語教材的局限性。傳統(tǒng)的教材是課文鋪陳,練習是翻譯語法。雖然教材加了對話,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材,在一定的基礎上有所改進,但是對于對話,學生只是機械的模仿,還是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交際意識。
三、文化意識培養(yǎng)有效性的評議參數
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學生在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英語知識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能否體現(xiàn)出自身對英語文化積極的態(tài)度和社會價值取向;第二,學習者能否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周圍的一切英語現(xiàn)象都感興趣;第三,學習者能否思維非?;钴S,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喜歡看書,愛提出問題和鉆研問題;第四,學生能否對英語的學習成為一種反復持久的自學需要、慣例,形成科學的學習英語的行為習慣;第五,能否在相關見聞了解的基礎上,運用英語思維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四、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路徑設計
1、努力發(fā)揮教材的載體作用,奠定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知識依托。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資源。豐富的教材內容可直接體現(xiàn)語言中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是我們進行文化知識滲透的主要途徑之一。文化導人離不開中外文化的比較分析,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教材中從語音,詞匯到表達無不滲透著異國文化的色彩。我們可以從教材中的字、詞、句著手,充分理解和挖掘它們的文化差異。再如fish(魚)在中國是吉慶,有活力的象征,有“年年有余’之說。而美國fish比是中吐偏貶意的詞,有fisheye(冷眼旁觀)等之說。對于這些詞語,我們只有認識到它們的文化差異,才能避免這些因社會習俗,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交際障礙。
2、開展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建構優(yōu)秀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遠遠不夠的。適當、合理、有序的課外活動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課外活動的形式是多樣化的,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是對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一次檢驗。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和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程度。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沙龍,舉辦像圣誕這樣的晚會,使學生感受外國文化的氛圍,置身于異國文化的生活中,讓他們從交流中切身地體會外國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為。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文化教學 跨文化意識
語言用于認識和描寫世界,是文化信息的載體。人們在與自然的共存與抗爭過程中積累經驗、認識世界,然后通過語言描述、存儲和交流。語言的基本單位詞匯,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各個國家歷史發(fā)展、居住環(huán)境和價值觀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著一些差異[1]。學習語言就必須了解這些差異,豐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滲透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對跨文化意識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指出文化意識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缎抡n標》在課程目標結構圖中,把文化意識列為學生綜合行為表現(xiàn)的一個方面,在高中六級到九級的具體課程目標描述中也分別涉及了文化學習目標,如:六級要求學生能體會交際中所使用語言的文化內涵和背景;七級要求學生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八級要求學生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態(tài)度;九級要求學生能關注時事,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2]。
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機會越來越多,而中國學生較早選擇出國留學趨勢也日益明顯,期間會出現(xiàn)很多的文化碰撞和沖突,他們都需要學習、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時的實際技能。這些都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時刻關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在閱讀教學中強調文化意識。
不論何種教材,始終以閱讀為每個單元的主線,但閱讀絕不僅僅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目的,而是在閱讀中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根據《新課標》編寫的各套高中英語教材中都設計了文化知識內容,為實現(xiàn)《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準備了素材。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Canada――The True North”、“Cultural relics”、“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The United Kingdom”、“Art”、“Poems”等,介紹了英語國家或者我國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等。北師大版和外研版在學生用書的各個單元設計了Culture Corner板塊,專門介紹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文化主題內容。在教師教學用書中設計了專門的文化意識目標,這些都是以知識本文教學模式(knowledge-based approach)為主,把文化作為一種顯性的知識融于語言教學之中,使文化內容在教材中凸顯,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了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目標。
在閱讀中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融合法和附加法。融合法就是在教材和教學方法中適當地將文化知識融合到課文教學中去。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文化教育。例如:人教版模塊一,Unit 3 “Travel Journal”,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英語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其文化意識目標定為:了解我國的旅游資源,以及旅游與文化的密切關系,了解出境旅游應注意的文化差異,以及對異國文化的欣賞和尊重。但在本單元中,并沒有過多涉及旅游與文化及出境旅游應注意的文化差異,故教師在教學時,應有目的、有系統(tǒng)地融合文化目標意識,并加入相關國家的文化風俗介紹,如本單元提到的湄公河沿岸國家Thailand,Laos,Cambodia,and Vietnam,讓學生欣賞和尊重這些異國文化,為今后可能的出行減少文化沖突。
對比分析法和討論法也是跨文化語言教學中的極為重要的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例如:模塊四Unit 4 “Body Language”教學中利用圖表分析對比表明:相同的body language在不同的國家意思不同(表一),而不同的國家在相同的場景下body language也會有所不同(表二)。
讀后組織學生討論:Why should we be careful of our own body language?
討論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讓學生達成共識,而是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了解、尊重異國文化;使他們在了解異國文化的同時,也不斷地汲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語言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文化習俗進行討論,目的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種容納異國文化的寬容心態(tài)。通過對比分析和討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異國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尊重、正視異國文化的態(tài)度。
2.在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意識。
新課標對跨文化意識的要求,除了泛指的文化意識之外,七級目標中明確地提到了“理解英語中的常用成語和俗語及其文化內涵;理解英語交際中用典故和傳說;初步了解英語語言與英語國家文化的關系”[2]。例如: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許多學生誤解為“你是我眼中的蘋果”,實際含義是“你是我的掌上明珠或最珍貴的人”?!癆pple of one’s eye”來源于《圣經》故事,寓意:瞳孔,比喻掌上明珠或最珍貴的人或物”。十字架(cross)是基督教最顯著的標志之一。在基督教徒心中,cross代表“神圣”,當遇上危險,就要用右手在胸前畫十字,表示祈求上帝的保佑。把中指和食指交叉搭住這個動作,可以用來表示祈求上天保佑,使一切得以順利進行?!癐 will keep my fingers crossed for you.”就是“祝你好運”的意思,“Keep your fingers crossed for me.”就是“請為我祈禱”的意思。張國揚在《外語教育語言學》中指出:“在外語教學中若不結合目的語的文化背景因素來進行教授,是很難達到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恰當的使用這些詞匯的目的的[3]?!?/p>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還需關注相同詞在中西方文化內涵的差異。如我們常說“望子成龍”,直譯就是“I want my son to become a dragon.”。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龍”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英美人眼中卻是兇猛邪惡的象征。我們常見的顏色也各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如:red在漢語中是喜慶,在英語中卻是表達憤怒;green在漢語中是表示希望和春天,在英語中有時卻表達缺乏經驗的green hand,以及羨慕嫉妒的green-eyed……不僅動物和顏色詞匯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不同,而且有很多實際意義與字面意義并不相符的英語詞匯,還有豐富的詞根詞綴,所以英語詞匯教學不僅關乎語音和語意,詞匯承載的文化蘊涵也是不可忽視的。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到在高中階段的英語詞匯教學中要重視詞匯的文化背景,理解詞匯背后的文化內涵。英語教學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識,既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在日常交際用語和實際生活中關注跨文化差異。
在高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的交際功能項目,如招呼、問候、致謝、致歉、告別、打電話、請求、邀請等交際用語,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其用法也不相同。中國人含蓄、謙虛、禮讓,西方人也彬彬有禮,但其交際語言卻大不相同。例如:
――I’m sorry.That wasn’t of much help...
――Oh,?搖?搖?搖?搖.As a matter of fact,it was most helpful.
大多數中國學生會選擇“It doesn’t matter.”(字面意思“不要緊,沒關系”),而西方人則會說“Thanks anyway.”。大部分中餐館在外國客人離開時有禮貌的員工都會用最好的英語說“Welcome again”,字面翻譯“歡迎再來”。外國客人可能詫異,我還沒離開,怎么能歡迎我的到來呢?實際應該說:“Thank you.Please come again.”曾經有一則笑話:一外國友人對一中國朋友說:“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中國朋友答:“Where,where.(哪里哪里)”外國友人遲疑答道:“Her eyes,eyebrows,nose,mouth,and...”笑話歸笑話,但其中包含的交際文化差異卻值得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給予關注。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少不了旅游,旅游景點少不了提示牌。提示牌語言中文簡潔明了,但翻譯成英語有時候就要謹慎。如某處有一塊警示牌“小心滑落水中”。其意思中國人一看就知道是要你小心一點,不要滑落水中。結果英語的翻譯是“Careful slip into water.”變成了“小心翼翼地滑落水中”,初來咋到的老外看了肯定愕然,了解中國文化的老外則可能哈哈大笑。還有某處路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廁所邊一個提示牌上寫著:“臭味不留,心情自然好”,翻譯是“If it does not remain,mood nature good.”這個翻譯估計老外看了以后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某地還有一條醒目標語:“思進思變思發(fā)展”,概括為“三思”,其翻譯為“Think thinking thought development”,這只有在本國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下,我們才能明白。語言離不開其置身的文化環(huán)境,只有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并得體地運用語言。從跨文化角度來看,文化教學的目標就是提高跨文化意識,即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鑒別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4.利用媒體網絡等資源引導學生間接或直接體驗文化。
現(xiàn)代電子技術為英語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要利用多種媒體渠道指導學生上網閱讀,可選擇純正、地道的英語,大量的英語學習軟件也是學習英語的好途徑。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聽外國文化專題講座,觀賞外國原聲電影、看英語電視節(jié)目等,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能夠較直觀地學習體驗目的語國家文化,豐富文化知識內涵。如果學生沒有機會面對面和外國人接觸和交流,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更便捷的網絡交往形式,學生通過網上直接與外國人聊天并接觸實際生活中的英文信件,有更多機會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方方面面,在交往的過程中形成合理的文化意識和能力。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僅要有足夠的語言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具備良好的跨文化意識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文化導入,不僅要將有關的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采取相互尊重、互相包容的態(tài)度,從而更準確、更得體地使用語言,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以實現(xiàn)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宋德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與測試策略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8).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張國楊,朱亞夫.外語教育語言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沈銀珍.多元文化與當代英語教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5]汪榕培,王之江.英語詞匯學高級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6]王篤琴.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7]王鑫.大話單詞――你不可不知的詞源故事(第二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8]商三英.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8.
[9]曹潔.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內容設計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英語教師,2009.
[10]Kirk Kenny.笑死我的英文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摘 要: 21世紀,人類社會邁入了一個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時代。國際合作日益頻繁也更加廣泛,這對參與國際商務交往人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商務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首先分析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以及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的必要性,最后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跨文化意識;商務英語教學;交際能力培養(yǎng)
在現(xiàn)代社會,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培養(yǎng)懂商務知識和掌握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復合型人才成為商務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然而,長期以來,商務英語教學主要強調教授學生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忽視了文化差異的介紹,導致學生在習俗、思維方式、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觀上缺乏跨文化意識,容易出現(xiàn)語用失誤導致交際失敗。而國際商務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是交際者能否跨越文化障礙、避免文化沖突。因此,文化教學在商務英語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入手,探討了文化教學的必要性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途徑。
1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的載體。語言離不開文化,脫離了文化,語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識性和工具性。每種語言背后都與其風土人情、生活及思維方式等緊密相連,并對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際時,人們常常由于文化間的巨大差異導致理解上的障礙。因此,學習語言實際上與學習它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2 商務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商務英語本身蘊涵著豐富的商務文化、包括不同國家的商務傳統(tǒng)習俗、商務禮儀習慣等。商務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商務環(huán)境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目前,商務英語課堂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頗,課堂缺乏滲透商務交往的多元化意識,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識與相應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就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意義出發(fā),將西方文化的學習同商務英語的學習融為一體,更適合于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海姆斯(Hymes)的觀點,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也就是說,“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比語言能力本身更重要”。然而,在商務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學生的語用能力明顯低于語言能力,在實際交往中總是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障礙,而這些障礙往往又是因為說話雙方不了解對方的社會文化背景,或者是違反了其社會文化規(guī)約而造成的?!皬男睦韺W角度來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基礎之上的”,跨文化意識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沒有跨文化意識,就不可能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缥幕庾R的提高也必然會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3 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商務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使學生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1)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教學目的應更貼切實際。教師除傳授必要的英語知識和商務語言、商務溝通、商務談判等方法和技巧外,還應把英美文化貫穿到商務英語教學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
(2)在教學方法上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商務英語教學方法應該體現(xiàn)出靈活性、多樣性和趣味性。例如:采用任務教學法、交替情境教學法、認知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體驗異國文化。
(3)在第二課堂中滲透跨文化意識。
為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教師應充分營造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第二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體驗異國文化的同時,為他們提供一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舞臺。
(4)在實訓期間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